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2024-05-11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共11篇)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1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听、说、认读的手段,来提高语言兴趣和语言交流的技能。到了高年级,要求学生还需具备较高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读写能力。因此,在小学高段,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便提高其语言的书面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也会促进阅读的质量。那么,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并使二者相互促进呢?先探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尝试

阅读的素材均来自PEP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Let’s Read和Story Time的利用。我将这些内容都当成是简单的阅读素材来出理,并运用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先学习-理解,然后再拓展-运用,最后再模仿书写。通过阅读教学的铺垫,学生基本能写出正确的句子,并慢慢过渡到写出完整的段落和文章。

PEP教材里每单元都有Let’s Read,该环节是对本单元所学词汇和句子的再次呈现,而且有相对的情境,或者有相应的配图。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我要先给出2个简单的听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读完后即回答刚才的问题。接下来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分角色朗读,开展速读比赛,表演读等。完成了形式多样的听读训练,为了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以达到对词汇的再次运用和巩固。为了给后面的书写打基础,我再要求学生先读全文,然后用自己的话口头描述,也就是复述课文内容,要求意思不变。就Let’s Read的学习,经过阅读训练和口头表达的铺垫,我马上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口头复述写下来,字数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这时学生因为有之前听读和口头表达的铺垫,基本都能写出完整的句子。

PEP教材里每个单元都有一个Story Time。该环节都是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故事,其内容包含有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在Story Time环节,先进行阅读教学:听故事,读故事,演故事,口头描述故事。口头描述时教师一定要先给范例,让学生有模仿的范本,同时也帮助学生确定时态和复述的顺序。在该部分,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也为了让故事的情节更加有新意,我还尝试让学生进行口语接龙,每人说一句,把故事编下去。最后,请大家把所有的内容复述出来,并根据回忆写下来,字数不限。

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Let’s Read和 Story Time部分的阅读训练,以及口头描述的铺垫,学生基本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时态,写出简短的英语文章。但是在批改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写作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句子的结构不够完整,次序混乱;时态前后不一致,有时空转换的感觉;不懂得表达的次序,表达不清楚;有头无尾,结尾突兀等问题。因此,单纯地利用课本的阅读材料做铺垫,让学生写文章还是有缺陷,必须还要有写作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三、写作方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写作之前,首先要思考事件发生的时间,以确定时态。其次,确定写作的对象――人物,要求写句子时要注意人称与时态的一致。接下来要注意写作的顺序,对事件要交代清楚,要注意段落的划分。最后要注意结尾的技巧,要与开头呼应,意思连贯。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为了更加完善写作的效果,我在以前指导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的写作要求:1)短文内容完整全面,有头有尾;2)条理层次分明,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划分段落;3)注意人称和时态的一致,尤其是单三形式;4)用词准确恰当;5)句子结构要合理: 强调句子结构:主+谓+其他。

四、修改与提高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要求每次修改完后,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列举个人写作中出现的错误,整理错误的原因,抄在一个统一的本子上,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错误的整理和汇总,学生会记住错误的原因,进而有效的避免和克服。

本学期我利用PEP教材的现有资源,在课堂中尝试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探索。学生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为写作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进而,在口头表达的前提下,通过具体详细的写作指导,尝试了看图写作、改写故事等写作训练,对小学生尝试英语写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小学

责任编辑:杨博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2

一、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早在20世纪,语言学家就对读和写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源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扩充词汇量,扩大知识面及增强语感,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的实践

我们现在的教学题材广泛,涉及面广,体裁丰富多样,有书信、日记、诗词、记叙文、议论文等。应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写相似题材和内容的文章。这样的写作就很少会出现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等问题,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阅读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思路,内容是怎样充实丰富的。因此,通过进行读后的复述、仿写和创新,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实现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只要有计划、有意识地慢慢渗透写作教学,做到读写相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本人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1 .阅读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文章的导入,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提前接触大量的词汇,因为充分的词汇量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在阅读文章之前要重视新词汇的教授。

2.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把课文分为略读、细读、精读和朗读四个过程。在此期间,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等,从而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在阅读活动完成之后再进行与写作相关的活动,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佳方式,是读与写结合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提炼文章结构的基础上,重点着手进行写作的训练,达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从读后复述,读后改写,读后仿写以及读后创作四个方面来进行操作。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挖掘写作话题,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整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篇章结构,并把从阅读文本中学到的写作基本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英语作文写作中去,这样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结合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31-020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两个主要内容。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和写作可以说是学生“学海泛舟”的双桨,两者相互促进,两种能力缺一不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呢?“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方面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完成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为阅读而阅读。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课文内容讲清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即可,完全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分离。同样,为了完成写作任务,为写作而写作。有的教师只是将题目丢给学生,笼统地讲一讲作文要求,简单说说写作方法,就让学生“独立”完成。稍好一点的教师也只是出示几篇例文,将题目稍稍分析一下。两者各行其道,不进行沟通,不注意结合,阅读与写作基本分离。更有甚者,为了备战考试,教师根据考试题型大做专题训练,将阅读能力的训练同写作能力的训练分裂开来,进行题海战术。对于写作,只在临考阶段作一些写作技巧的指导。结果呢,学生阅读水平不令人满意,写作水平也不高,花了大力气,收获却甚微。

2.学生方面

初中生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和自身认识的限制,他们普遍阅读量偏少,阅读面狭窄。对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材料不能准确、全面地加以分析、思考。因此,他们往往心中有情感、有想法,却不知如何将其体现出来,最终导致他们的写作低下。

这样就出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断层”,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断层”现象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提高,有悖于当前的新课改理念,更不要说实现素质教育。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策略

1.阅读教学中重视积累性写作

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就不会有文章的诞生。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词语含义,积累词汇,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时,我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预习环节: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意义,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词义。

教学环节:快速阅读梳理课文,用课文词语填空,小组交流。

作业环节:学完本文后肯定给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请写出本文的摘要或缩写。

这三个环节,能力运用涉及筛选、理解、巩固、运用,可以实现从课内词语到写作的紧密结合。

这样积累词汇进行迁移性写作适合所有文章。这种针对阅读目标的完成而设定的积累性写作的训练,它是其它读写方式的初始阶段,是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

2.阅读教学中进行模仿性写作

人类最初的学习就是模仿。可以说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最初的语言就是通过模仿开始的。作为语言学科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仿写无疑是读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是初学写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仿句仿段练习,训练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仿句和仿段练习是建立在对句子和段落深刻的理解基础上,所以,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抓住关键性词语,精辟、优美的句子、语段,揣摩其句式、情感、修辞手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掌握文章语言的同时情绪受到感召,激起感情波澜,触动写作的欲望。

宗璞《紫藤萝瀑布》这样描写紫藤萝的茂盛

“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我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些优美描写,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用“……像……,……仿佛……”仿写一个句子。

学习冰心《谈生命》,根据“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仿写“不是……,不……;不是……,不……。”

写好之后,小组交流。学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写出不少生动形象的句子。

修辞手法就象语言的魔法棒,使平淡变得形象生动、使抽象变得具体可感。文章中不乏这样的句子,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阅读教学中我进行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写作训练和指导。文中用一些连续动词和短句生动刻画了父亲车站买橘的场景,体现父亲对作者的爱。这段细节描写可以用来引导学生从动词和短句的运用、描写上进行理解阅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写作方法:用动词和短句描绘一个有关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关爱的语段。

由于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有情可抒,许多语段感人至深。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学习立意、选材、构思文章

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思想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各有特色。我指导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如《羚羊木雕》、《我的老师》等这类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我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选材立意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完成文章的构思。我这样设计写作练习:

以“成长”为话题写一写自己成长过程中感触深刻的“痕迹”

有的课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背影》、《散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情感类的散文小说,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并找到自己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写作训练。我设计这样的作文:《沉醉在的世界里》《心灵的珍藏》《馨香永驻》《永不凋谢的花朵》等,让学生构思、立意、选材。

再次,在阅读教学中借鉴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技巧练习

“借鉴是人类发展自我的普遍方式。人要发展自己,就要善于广泛借鉴。”(王松泉)。写作借鉴是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写作的优点对作品进行借鉴,选用适合自己写作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找到文章的一些信息,“写了什么”如知识,“怎么写的”如写作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如情感等,把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储存在脑海中,以便以后写作时提取。还要学习作者运用材料的方式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式。如朱自清的《背影》和李森祥的《台阶》都在写自己的父亲,但在选材、写作手法、情感以及作者的思维方式却各有各的特色。《背影》抓住“背影”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表现父子情深,特别是“到铁道对面去买橘子”的特写镜头,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台阶》围绕“台阶”描写父亲造九级台阶的新屋过程。塑造了一位老实厚道、倔强、有自信、永不服输的老人,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背影》运用白描的手法,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读来感人至深。《台阶》语言质朴,意蕴深长。通过对比分析,我要求学生选取生活中“小事”进行个性的观察,用自己的视角,借鉴阅读中积累的写作方法,如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用对比,反衬、直接、间接等表现手法,来写写《我的父亲》。

文章内容的彰显离不开特定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也影响着内容的表现。如: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同样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叹,光未然用诗歌的形式(《黄河颂》),而李大钊用散文形式(《艰难的国运于雄健的国民》)。其实,教材在编写上也是这样的:一个单元一个主题,选用的文章却用了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环境保护”,选入的文章有议论性散文、报告文学、说明文、科幻小说。通过对教材中文章的阅读,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储存和运用适合自己个性的写作形式。

当然,仿写不是抄袭套用,不是改头换面,仿写的精髓是构思立意上的学习,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提炼”和“思考”。仿写固然是初学写作者的有效途径,但却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学创作,写作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反思和总结,才能最终实现“用自己的腿走原创的路”。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性写作

阅读是别人的作品我们来赏析,写作则是自己的文章别人来品读。所以,要写出别人来品读的文章,就要在“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

只有在脑海中储存多种多样的丰富的词汇、结构形式写作方法,才能根据表达的需求进行创新写作。如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这样设计写作训练:请你想像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个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请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这就要求学生要深度理解课文,进行创新性写作。

如《变色龙》学习后,我让学生续写:奥楚蔑洛夫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他会去做什么?发挥想象,请你为小说续写一个结尾。

再如《杨修之死》教学,我这样设计:杨修可以不死吗?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当然,除了续写、想象,还可以采用补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性写作。

如在学了《斑羚飞渡》、《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文章后,我设计这样的写作练习: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触动或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写下来。

写作不仅在内容上创新,还可以在形式上创新。如何其芳的《秋天》、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可以在鉴赏诗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将短诗改写成散文。学过高尔基的《海燕》这首散文,我指导学生将其改写成诗歌。学生通过形式的创新,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发挥阅读对写作的哺育作用,重视写作对阅读的激活作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多角度开展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教材的作用也将发挥最大化作用。

总之,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有利于消除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的断层现象,有利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在写作练习中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锻炼,给学生一个广阔天地,让学生尽情挥洒。

[ 参 考 文 献 ]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阅读教学论》王松泉.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出版.

[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丁莉娟,赵志昇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区培民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4

合作学习与华文写作教学相结合的行动研究 作者:潘淑芬 邓慧姗 黄慧珊 赵志成 林爱芳 汪桂云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2年第10期

摘要:新加坡是个华人占大多数(75%)的英语国家,华文是第二语言。小学教师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华文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锦明小学的教师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别出心裁地向学生传授“起承转合”的文章结构写作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 取得了有效的实验效果。作为该实验过程的参与者, 作者见证了新加坡小学在华文写作教学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 在此引荐给教育界专业人士以做参考。

低年级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篇5

识字与阅读教学是基础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识字教学是教育者根据课程标准、小学生的识字规律和基本情况进行指导、点拨使学生具备识拼音认字、写字能力的过程;而阅读教学是教育者利用教育手段、资源与环境教会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独立积累等一系列教育过程。

新课程理念提到:“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之必需。在信息时代,阅读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建构学习化社会即是建构“阅读社会”。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及其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而当今的阅读教学不是先生讲学生听,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除二者之重要外,且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而识字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一、目标明确、因文施教、因字施教。

低年级的阅读课一般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同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要求“会认”与“会写”的字。认识会认的字。要求学会的字,第一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会读、会写。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进入阅读。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在此基础上逐步达到“会用”。

1、会读: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字词,检查字音掌握情况。在正音方面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方言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区别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这也是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过程,但最终目的是为了读准音,正确地阅读。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善于记忆形象直观的内容,而不善记忆抽象地东西;习惯记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感兴的东西则不易记也不乐于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常用的认字方法有:①、结合汉字认识最常见的偏旁;②、熟字加偏旁识字(利用字的分与合);③、生活中识字(如:利用广告、牌匾、对联、姓名、报纸等等);④、联系语境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⑤、分析字义识字(如:“休”);⑥、猜谜语识字;⑦、归类识字(如:相同的拼音、相同的偏旁、相同的结构、反义词等);⑧、教学时注意音、形、义的紧密结合;⑨、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字、记字。

2、会写: 在学生读准字音后,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我们知道学生在入校前,对汉字的认识并不是零起点。让孩子们广开思路,想想、说说、讨论、交流识记这些字的方法,努力做到每一个字学生都有很巧妙的办法去记、去分辨。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笔顺、结构及偏旁。重、难点处,新知识除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点拔、指导,突破识字的重、难点。然后引导学生用字进行必要的扩词,说话练习,强化对汉字的掌握,初步了解字义。更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写字习惯(头正身直臂平足安).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字。指的就是带有新偏旁的、新结构的字、笔画较多、结构复杂的字。最后将生字回归课文,进一步把文章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课文。

3、会用: 课标在关于阅读阶段目标中指出:借助读物中图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那么我们要了解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它便是一项阅读感悟重点。

二、识字中阅读,阅读中识字。

1、阅读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

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少的一个环节。古语云: “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说明了学生的读比老师的讲解更重要。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通,利用课本的注音扫除拦路虎,解决生字词,并要读准字音,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的方式有很多,有感情地集体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故事的读;结合插图、动作、心理感受去读都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弄清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鼓励学生多诵读课文,通过背诵积累词语,当学生认识了这个词句时,运用时就会得心应手。由低年级开始,在儿童读物越来越有趣,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的时候,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更可以提高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时,我让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一生读,读后,我说:“你读得很认真,听了你的朗读,教师也想知道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大家想想,小松鼠为什么没看见一个花生呢?”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涌现出许多奇特、丰富多彩的想像,并且滔滔不绝。有的说:“肯定是调皮的小猴摘走了。”有的说:“是地老鼠偷走的。”还有的说:“奶奶告诉过我花生是长在地里的,花生没有被谁摘走。”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感受到了小松鼠的纳闷,体会到了小松鼠感到奇怪的心情。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读得很投入。特别是课文最后一句话,读出了小松鼠感到非常奇怪的心情。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以及知识融入四者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2.以字词朗读为基础,注重培养语感

课文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句子由一个个字词组成。字词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础的基础,教学中一般经过三步:

a、借助拼音读正确。课文学习的第一阶段是读通课文,读通课文首先要扫清生字字音这一障碍。学生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通过同伴互助,集体检查等形式反馈检查,个别难读的教师要范读正音。字词读正确了,课文也能读正确了。

b、反复朗读读流畅。有的学生一句话读不好,问题往往出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上,所以光读正确还不够,还要读得流利、顺畅,这就需要在读懂课文意思时继续关注词语的朗读,读出词语的节奏美,读出词语的音律美,最后把整篇文章读流畅。

c、沉入其中读韵味。每一个字词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承载着优秀的文化,以字词为基础,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读好字、词、句、篇,长此以往,语感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6

传统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师资不稳定,实验人员待遇偏低,实验人员素质不高。传统的观念使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遇到了较大困难,不少教师不安心于实践教学工作,造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教学研”相结合可以使更多的教师愿意从事实践性教学,使更多的教师能够走进实验室。

实验室要稳定队伍,可以借助科研团队的建设,使上理论课的教师能够进入实验室、上实验教学的教师愿意留在实验室、采取“灵活、开放、竞争、流动”的管理模式。凡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按教学系列待遇;凡从事技术工作的按技术岗位待遇,防止人才浪费和人员滥用。实验室人员要少而精,避免人浮于事。教师和博士不但要搞科研,还要承担实验室的管理任务,他们可以指导研究生,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研究生可以协助教师指导本科生,这样科研任务能及时完成,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3 实验室管理的完善及实验室运行效益的提高

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须建立以校一级和校院两级管理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实行以功能平台为目标的实验

室建设,集中各方面的建设资金,统一规则,统一建设,尽可能采用“绑捆式”的投入,避免资金分散、多次投入。学校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院系等教学单位负责实验室教学改革,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制定实验教学课程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可行办法等工作;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对各院系的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方案进行论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统筹性、兼容性和开放性,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英语写作水平是对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整体性的量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研组的研究课题。决定英语写作质量的两个因素分别是写作文体的把握和写作内容的掌握。在市面上出售的英语写作辅导教材和大多数英语培训机构对学生给予的是英语写作文体的指导,学生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因此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学生文章的内容较为空乏,缺乏深度,这与学生的阅读量有很大关系。此外,学生作文中所使用的句型呈现明显的中式英语的特点,这也与其阅读量少有关系,加大阅读量能够提升学生英语语感。

一、大学英语中写作与阅读的内在联系分析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作为视听说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主要教学形式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对课后提问进行主观题和客观题的作答。课后提问的正确率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对于提高做题正确性的方法主要是由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两个部分组成。应试倾向的影响使得学生轻视阅读能力的实际提升而偏重解题技巧的研究。写作是大学英语单列出来的一项教学内容,写作的主要教学形式是通过对范文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写作大量的写作技巧,然后根据既定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写作中曝露出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写作形式的掌握有余而对写作内容的饱满度不足。

造成上述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内在联系。英语阅读课后题的设置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阅读的理解程度,通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而提高课后题正确率,是阅读教学的科学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水平,可以扩大英语阅读量,从而充实学生的头脑,为英语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另外,古书说“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有效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语感,对英语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英语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在写作的过程中了解英语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中写作与阅读结合的教学模式

1.英语阅读教学增加即时文章短评环节

在英语阅读课堂上,将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目的在于切实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及作品的谋篇布局,从而让学生对文章形式和文章内容都有非常熟悉。对文章短评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课堂时间来进行灵活调控。为了照顾到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且知识结构不同的现状,要将短评的范围设置的宽泛,从而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师针对文章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段落设置开放性的提问,目的在于全体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段落内容和自己已有的认知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为写作的内容的深度和写作素材的丰盈奠定基础。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增加即时文章短评环节可以将写作和阅读两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相互促进。

2.英语阅读教学增加读后感、缩写和续写作业

在英语阅读课后,布置所学文章的读后感作业和所需文章的缩写作业以及所学文章的续写作业。这三项作业可以依次进行展开,从而避免写作作业激增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以保证学生写作的态度和写作质量。三项作业的依次完成是学生将阅读信息内化成自己写作能力的完整过程,并且这个作业完成顺序符合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

首先,读后感作业是对阅读材料本身的总结和议论,写作任务难度较小;第二,文章缩写,这是对阅读材料的高度浓缩,同过缩写作业学生对于文章表达中心和内容都可以清晰地掌握;最后,文章的续写,缩写作业让学生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进度,将读后感中的联系现实部分接续在续写作业中,从而实现与阅读材料的内容表达上的对接。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增加读后感、缩写和续写作业,可以将学生的写作思路与英语原文写作思路接续上,从而矫正了英语作文中的中式英语写作思维习惯。

3.英语写作作品模拟成阅读材料进行研习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写作作品装订成册当成阅读材料来学习。这些作品中既有上文提及的英语阅读材料,也有其他的命题作文。这些阅读材料的主要教学作用是学生之间对写作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学习,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另外,定期将学生的写作作品整理成阅读材料册,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阶段性的检验。为了端正学生对写作教学的态度,将每位在籍学生的写作作品都要编入阅读材料册中,学生根据教师对每个作业的评价可以了解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写作水平排名,从而促进写作质量的提高。

写作作品模拟成阅读材料进行研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模拟阅读理解课后题的方式出题,从而让学生研究出题的角度,进而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掌握。二是模拟考试中的改错题,从而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犯的语法错误进行纠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通过将写作作品模拟成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的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横向的比较,从而激励自己快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充分结合,发挥阅读的语言和知识的输入功能,为写作提供更过的材料,提高写作的思想深度,从而全面提高写作质量。与此同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对英语的词法和语法以及写作思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阅读提供了理解基础,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从而全面提升阅读水平。英语写作与英语阅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而将写作与阅读相互结合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对传统的写作和阅读分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研发科学有效的写作与阅读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卉艳.中美两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成果统计与趋势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8

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街道中心学校

代艳丽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机结合、读写一体会呢?通过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多练笔

练笔这种作文的形式,花时少,学生的负担轻,又便于老师的指导。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教材中一般都安排了3—4次的小练笔,而且形式多样。如三年级上册中学了课文《给予树》后,要求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种小练笔,要求虽然简单,但让孩子们怀着—颗感恩的心来写,即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他们懂得了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知道感恩。再如在四年级上册中学了《搭石》后,有这样一次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这里不仅要让学生注意平时对周围的事物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还让他们明白,不能只看重表面华丽的东西,平凡的事物中也有许多在默默奉献着,他们的“美”不张扬 但却实在,让学生的价值观得以体现。还可以仿照着课文来写生活中的“美”,这样的小练笔达到了多重效果。在教材中这样的小练笔还有很多很多,也有可能教师因为平时的教学时间不够用,不进行或者进行了也不给予学生们任何的评价,我想这样的话,教材安排这样的小练笔的用心就白费了。不管是几句话,还是—整篇文章,我们都应该及时地为他们评价,并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学生的写作潜能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不能低估了他们的实力,往往会让我们出乎意料。学生的写作督能,是可以进行无尽的开发。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儿童学龄前和小学低段就应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学龄前儿童在他们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他们是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内心的感想的。这时教师和家长,就应重视孩子们的举动,并顺时引导,诱发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到了中段,尤其是三年级,在学生刚学写作时,不要让他们对作文有畏惧心理。三年级开始写作不再是几句通顺的话就行,还得有结构相对完整、篇幅短小的文章。这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他们的作文中有几句或几段可取之处,教师都应极力鼓励,对他们的作文应多一些表扬,少一些删减,借平时练习写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让他们树立好写作的信心。总之,学生的写作潜能是无限的,这就得看老师们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去激发,让学生的潜能在写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三、利用课外阅读和平时在生活中的积累,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

经过学生平时的课内外的阅读,肯定会积累非常多的知识,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也会收集到很多写作的素材,对他们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 的写作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写作。在学生刚学会写字时`可以让他们读一些绘本,并将平时的所学用绘本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写作打下基础。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后,可以采用教材上的小练笔的方式。学会日记后,写日记也是对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学校或者老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和写作有关的活动,例如:参加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大比拼、校报或广播站资料征集、自编故事大赛等等。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真实的自我

现在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也投入了非常多。学校有了多媒体、大量的图书,补充了更多的专业教师„„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各小学也举办了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这些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充实,对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很多学校举办了读书活动、书信比赛、征文比赛、跳蚤书社、校园广播站、故事大赛、诗歌朗诵赛等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读书和写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将学生的童真童趣尽情地表达出来。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9

采用将英语阅读跟英语写作相 结合的方式,可以从多方面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把握 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力。在实际学习中,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升对英文的理解力跟领悟力,写作则可以 从多方面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跟表达能力。因 此需要通过长时间的阅读训练,才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英语教材,也可以作为初中 英语学生阅读、写作的素材。英语教师可以应用教材中相关 的阅读材料来对学生进行写作培训,从多方面来提升初中学 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1.加强情景教学模式,增强对新词汇的学习。在初中英 语中,首先需要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教学氛围当中。只有创 设一个趣味性强的情景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英语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新课 标课文中,在“Never give up”一文中,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 趣,在讲到跟体育爱好相关的词汇时,可以用图片进行相关 展 示,例 如: I want to be a collector.There are many snow globes.首先只需要进行相关词汇的引入,之后再转接进入到 阅读课文中,“What is Lily’s hobby”简单的导入课程,就可以 让好学生认识相关的英语词汇,然后再深刻体会在阅读文章 中它的具体语境意思,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阅读语境中该词 汇的深层次理解。使之成为自己英语写作所需要的素材。

2.在英于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英语教师在进 行相关的阅读训练之前,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阅读文本的标 题,同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来预测该文章中所讲的大 概意思。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来不断地促进学生阅读兴趣 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欲望。在该过程中,就会从多方 面来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对相关细节的分 析,来不断验证自己的设想,进而起到锻炼自己思维的能力。例如“Who’s coming”一文中,首先英语教师需要让学生观察 右下角的插图,之后猜测该文章题目表达深层含义以及文章 的主旨大意。最后让学生经过深入阅读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有效的措施,在英语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3.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写作教学。在经过相关的 阅读训练之后,需要学生对某一篇英语阅读篇章进行写作。写作的方式并非简单地限制于感想、感受、分析等,可以让学 生分析文章中主人公的角度,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此时的 所思所想以及相关表现。例如在初中课文“Go for it”中,就 可以通过插图的体育锻炼,判断出这是跟体育训练有关的文 章,因此就会设计到一些“love for sports”的话题。写作的训 练是基于前提的阅读理解,因此首先就要确保学生在经过系 统的阅读训练之后,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获得了新的阅 读领悟。再通过深入理解之后,进行相关的写作。例如在“Go for it”一文中,就可以提出“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om?”该种与阅读相关的写作题目,可以提升学生的思 维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的思维训练,才能不断地提升思考能 力,进而培养独特的写作能力,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而 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

4.对阅读深入思考,对写作反复修改。写作是在阅读的 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因此只有不断地深入思考英语阅读材 料,文章不厌百会读,才能获得灵感,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 英语语感体验,不断培养自身的英语思维能力。通常情况 下,第一次的写作只能是涵盖到基本的要点,表示出大意,因此就需要进行多次修改,在第二次修改中,才能不断完善已 有的作文结构,在第三次中,才可以进行遣词造句,使文章更 地道,更有水准。多次修改,才能保证英文写作的质量。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10

【关键词】高职 普通英语 专业英语 结合 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22-02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为了满足某一特定专业要求而设计的相关英语课程。除了涉及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外,ESP还涉及专业知识,由于它和特定的学科相关,在教学方针和教学主张上都有别于普通英语(EGP),具有鲜明的特色。随着对ESP研究的深入,我国对ESP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少高职院校除了开设EGP课程,还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了ESP课程,如酒店英语、旅游英语、汽车英语、商务英语等。2010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该要求还规定了“高职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行业阶段。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普通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的衔接和融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EGP和ES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EGP英语和ESP英语课程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课程定位模糊。高职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专业英语课程由于各个专业的需求不同,开设学期和学时不一致。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由公英教研室负责,专业英语课程由各系专业教师负责。大部分高职院校的EGP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还是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以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为目标,带有明显的应试倾向。而ESP教学目标知识定位在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术语,以阅读和理解与专业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专业阅读和翻译能力为主,由于专业文章阅读难度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这样的课程定位,明显与“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相违背。另外,不少学校虽然开设ESP课程,但将其定位为考查科目或者选修课,课时少,学分低,学生普遍对ESP课程不够重视。

(二)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目前,广大高职院校采用的高职英语教材中,无论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教程》《大学体检英语综合教程》,还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都是围绕日常生活进行编写,主要涉及英语日常生活和文化内容,近乎是高中基础语言知识的重复,与学生的专业甚至是未来的就业岗位鲜少有关系。而ESP有一整套行业特有的词汇、语法、语篇、语域和语体,学生不但要学习本专业相关的词汇,还要掌握行业内在的知识体系。这就导致了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和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脱节,学生在高职公共英语学习结束后,并没有与之衔接的教材,缺乏过渡的英语知识体系,造成高职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专业英语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陈旧。尽管高职院校倡导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和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在不少高职院校中存在。一方面,学生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习惯性地依赖教材和老师;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的缺失,依然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现象尤其在ESP课堂上表现更为突出。在ESP课堂上,“学习词汇、阅读理解、翻译文章、课后练习”成为专业英语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逐字逐句、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等已经在其他学科已经开展并取得教学效果的方法在英语课堂上鲜少使用。虽然不少院校也开展了多媒体方式教学,但不少多媒体课件制作粗糙,PPT课件只是课本内容的电子版,缺乏交互性和多样性,教学成效不大。

(四)教学评价单一。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在EGP和ESP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平时出勤+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的弊端是,为了拿到出勤分和作业分,学生虽然会按时来上课,但是由于高职班级人数普遍在40人至50人之间,课堂上老师不可能随时监管到位,从而出现学生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作业抄袭情况也比较普遍。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考前花大量时间背知识点,这使得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EGP和ESP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EGP和ESP课程教学相结合,不是简单地在上完高职英语课程后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而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地衔接,使EGP和ESP有机地结合。

(一)课程设置的衔接。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各个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也不一致。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依据需求理论对学生开展英语需求分析和职业对英语的需求分析。这样,可以摆脱EGP课程重复高中所接触过的话题和知识点而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现状。各个专业要根据社会对英语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EGP与ESP自然地衔接,变“EGP+ESP”的“积木模式”课程为“互补式”课程,形成两个独立但又互相补充的课程体系。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基础课渗透型、选修课补充型的具体操作模式。基础课渗透型即在EGP授课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ESP的渗透学习。如教师在教授专业学生的EGP课程开课前,可以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阐述专业学习的心得,也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的专业术语并在课前检查,让学生编写专业情景对话等方式。通过这样的渗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提高。选修课补充型就是学生修完EGP课程后,按照专业群大类,开设相对应的EGP和ESP相结合的行业英语选修课。行业英语是核心专业所处大类的通用英语,是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的环节。由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EGP课程又打下了语言基础,学习行业英语可以为以后的ESP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也降低了ESP英语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ESP有其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ESP教学结合了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它既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又带有明显的专业内涵。因此,ESP应该是EGP的延伸和升华。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善于比较EGP和ESP之间的用词、结构和文体等特征,着重训练学生在职业领域应用、提升EGP阶段所学的知识、能力,促进学生从语言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过渡。EGP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共核词汇为主,在EGP中,“account”是“账户”的意思,那么在教授财会专业学生的EGP时,老师就要尽量帮助他们扩展“account”这个词的专业含义,如“account book”(账簿)、“financial account”(财务会计)。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授课内容上给英语披上专业的色彩,学生也会觉得有趣得多。另外,专业英语文体、语言使用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在EGP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学生所在的不同专业,有意识地介绍该行业的常用文体和语言使用特点。

在设计教学内容上,除了要考虑EGP与ESP的纵向融合,还要考虑ESP与专业课程、专业实训的横向渗透。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适当渗透英语专业术语、布置英语专业资料翻译等作业。在实训中,结合涉外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即时的英语指导,促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可以学习到专业英语,促进EGP和ESP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无论是EGP教学还是ESP教学,除要遵循一般的语言学习规律,还要突出专业性和职业性,突出对学生与职业相关的语言技能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EGP课程中使用的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项目教学法等在ESP课程中也同样适用。另外,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等教学手段,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工作场景,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真实的语言环境。此外,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EGP和ESP课程网络平台,利用Blog、Wiki、SNS等技术构件网络学习课程,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的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改变“EGP是应试教学,ESP教学是翻译教学”的观念。在实践教学中,还可尝试将EGP和ESP教学交叉进行,注重学生词汇能力的培养,将专业词汇与口语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听、说的输入和模仿性学习,并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对英语学习认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的衔接。在一些职业教育较为成熟的国家,如德国、美国,基本上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我们对教学质量的理解还是比较狭隘和单一,主要还是衡量学生学了多少知识,是否通过了考试。这样的理解无助于我们培养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在EGP和ESP教学评价中,应注重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在评价方式上,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从多角度,结合各个专业不同的工作岗位需求对学生的道德标准、知识标准和能力标准等全方位的评价。摒弃过去只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测,轻督导的传统模式。EGP和ESP相衔接的课程评价模式和考核,需要提高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得专业知识的能力,加强以英语为工具解决与专业有关的问题的能力以及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让学生不仅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最终真正具备在日常和工作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彦侠.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衔接[J].海外英语,2012(2)

[2]张晓曼.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有效衔接[J].英语广场,2012(11)

[3]邓春梅.论高职院校EGP与ESP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

[4]刘小兵.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1)

[5]刘雅芳.高职ESP教学探索[J].发展,2009(1)

【作者简介】黄成柱(1978- ),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化与旅游系讲师。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篇11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国家已经对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此形势下,已经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喊出了将物理学史融于物理教学当中的口号,并且做了很多这方面相关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比较宽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法和理论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就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这一方面做了一下综合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当前课题的研究状况;关于二者相结合的理论分析;二者相结合在具体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学史;物理教学;意义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引发了我们对物理教学的思考,我们要在以前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而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而将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则正是物理教学改革中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和学习的宝贵思想,希望这一思想能给你的物理教学带来帮助。当前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情况

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早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在当时的校长、著名的教育家科南特的领导下,哈佛大学对大学生的通识教育引进了“科学事例的历史”。苏联卫星上天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美国在六十年代进行课程改革,向传统教学发起了挑战,兴起了“新物理运动”。从1952年到1970年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史教授霍尔顿和一些教育学家、中学教师及科学史家参与了“哈佛物理教学改革计划”,完成的“哈佛规划物理”提出了这样的教学原则:教材必须现代化,必须反映最新科学成就,要让教师和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物理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物理世界,获得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由哈佛大学教授霍尔顿等人编写的中学《规划物理教程》和大学文科教材《物理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导论》等,采取了用历史的观点统一阐述物理学内容的崭新形式,引进了大量的物理学史资料,促进了物 理教育的革新。这些具有明显人文取向的物理教程,成为美国有重要影响的物理教材之一,并在美国被比较广泛地采用。尽管对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学的问题上仍有不同的声音,但是不管从英美以及其他国家的教改计划,还是从人们一般的认识来说,将物理学史与基础科学教育相结合可以说已是一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2.2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课题的认识和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阐述: 2.2.1 对物理学史重要性的认识

1982年中国科技史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物理学史讨论会,会议就物理学史教学进行了专门讨论。1985年,在昆明市召开了“全国高师物理学史讨论会”拟定了《物理学史普及工作座谈会》就明确提出了“用物理学史改进物理教学”的重大问题。1999年中国物理学史学会在北京和杭州,为北京市和浙江省100多位中学教师讲授“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知识并普及物理学史知识(讲习班共7天)。各地在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工作的物理学史工作者利用暑假中学继续教育学班讲授物理学史知识,普及面达700人次[1]。这表明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2.2 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材的实施情况

中学物理教材引入的物理学史内容大致分以下几类:1.科学方法的介绍;2.科学家的生平、趣事、学派争论、假说、佯谬等;3.重要实验、规律、概念发现的过程及产生的历史背景;4.科学领域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评述;5.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物理文化。中学物理教材中涉及历史内容共有88处,涉及我国古代物理文化76处,合计169处,其中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年第2版)有29处,占总数的17.7%,且侧重于第1,2类介绍,其中第3类的内容中历史事件更完整。而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和必修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4年5月第1版)中共有15处,其中侧重于1、2类内容的介绍,而且对科学方法的介绍更为突出[2]。由此可看出高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认知领域目标的培养,同时兼顾学生情感领域目标的培养,这是符合高中教学的特点,符合青少年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规律的,是正确的。虽然新教材已加强了物理学史的内容的广度,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还是没有完全把物理学史的教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起来。

2.2.3 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上述背景下,有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典型的有:

2(1)蔚文江提出的“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主要是解决科学认识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两者之间的矛盾,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具体的实现二者的统一。“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的基本设想是:教师在了解科学认识的过程、掌握丰富的物理学史料、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将物理学史融入教学中,注重分析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思路,善于把学生推到若干年前,让他们在当时的背景下遵循前人的思路来学习[3]。

(2)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物理系教授雷肇基提出的“面向21世纪专业教学、物理学史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教学法”。他提出的教学法由“专业教学内容,物理学史,科学方法论”三个方面构成。其实施方式为:课堂教学,科研学习园地,学术报告或讲座,物理学史和科学方法论试题库,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3]。

当然在此基础上,后来的研究者也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还没有形成各自的体系和得到大家广泛的认识,他们的观点还有待继续深入下去。总的说来,我国的物理学史和物理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理论分析

很多的专家和学者也都意识到了将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为了能够从本质上验证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于是大家开始寻找理论依据的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现大致将理论依据归纳为以下两种,应该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两种观点。

3.1 皮亚杰发生认识原理与库恩科学发展理论 3.1.1 皮亚杰发生认识原理

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于1970年出版了他的巨著《发生认识论原理》,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为了探讨认识发展规律,他进行了数十年的儿童心理研究,得出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思维的萌芽,(2)前运演阶段(2-6岁)——表象或形象思维,(3)具体运演阶段(7-10岁)——初步的逻辑思维,(4)形式运演阶段(11-15岁)——抽象的逻辑思维[4]。任何儿童的智力发展都必须经历以上四个阶段,而且是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一定特点的认知结构,低级认知结构向高级认知结构的发展是经过“同化”与“顺应”的矛盾运动而完成的。

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是: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所谓图式是人类用以对环境做出理智的适应和组织的认知结构。所谓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知觉要素或刺激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但是,当新的知觉要素或刺激不能整合到原有 的认知结构中去的时候,儿童必须在下面两者中选择:一是创造一个新的认知结构;二是修改原有认知结构。目的是整合新的知觉要素或刺激,这就是顺应。同化使认知结构的细节更丰富、更准确,顺应完成认知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同时,二者之间的平衡也是必要的。在皮亚杰看来,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的认识结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认知结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发生认识原理[5]

3.1.2 库恩科学发展理论

库恩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他从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中揭示科学发展的真实过程,勾画出“一种可以从科学研究的历史记载本身浮现出来的科学观。”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和《必要的张力》两部代表作中,库恩以科学史的研究为基础,系统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开创了科学哲学发展史中一个新的学派——历史学派。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如图2所示:

图2库恩科学发展[5] 在前科学阶段,各种学派假说之间竞争激烈,没有统一的为大家共同接受的观点。竞争的结果是某一种假说战胜了其它各种假说,上升为“范式”。范式是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共同体所信奉的,以某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为中心的观念体系,包括对该理论中的定理、定律、概念的解释,实验和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哲学观念。到了常规科学阶段,科学的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科学共同体在范式的指导下去解决范例,并试图解释遇到的新问题,这时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范例的学习和对新问题的解释使科学共同体成员不仅掌握了范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范式的细节更准确;一种是遇到的新问题不能用范式来解释,这称为反常。当反常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的时候,就会引起科学共同体成员中的部分成 员对范式的怀疑,当然危机也就开始出现了。至此科学革命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我们只需稍微把图2改一下,就可得出科学发展理论的图景,如下面的图3所示:

图3 科学发展理论[5] 图2和图3比较起来,图3不仅考虑了科学革命的发生,同时也考虑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任何新的理论、新的概念都是对旧理论、旧概念的扬弃。科学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3.1.3 认知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当然,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儿童的认知结构不完全相同,儿童的认知结构一开始是非常简单的,而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一开始就具有相当水平的数学逻辑特征。但是如果我们做这样的假设,即当中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解释新刺激时,认为该理论处于较低认知阶段的位置,那么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就可以用图1来表示了,比较图1和图3可以看出,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科学发展存在十分相似的过程。

尽管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告诉我们的仅是认知发展的规律,没有告诉我们怎样发展认知,但是如果我们联想到教育的本质之一:教育要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下启示:教育实践要与科学发展的规律保持基本上的一致。这正是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强有力的理论证据之一。3.2 教育重演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1 教育重演论

我国物理教育研究者乔际平先生在《物理心理教育学》一书中指出,“儿童的认识发展也惊人地重复着人类的认识史”。人类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与学生的学习物理概念的学习过程有着内在的相似性,可以说学生物理概念的学习的过程是人类研究物理学的过程的重演。

教育重演论认为,“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只有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中学习,才能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讲,物理学史是必需的,它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重演论为物理学史 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做法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因此,物理教学不光要教授物理知识,更要把相关的物理学史的背景介绍给学生,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惯性定律”的教学中,由于日常生活中没有那种不受力的状态,学生难以在脑海里构建相应的物理情境,若能呈现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通过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顿这根主线,让学生“重演”这段物理思想的形成,可以帮助他们排除错误的认识。3.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形成个体对外在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前科学概念或生活概念。学生所拥有的前科学概念中的一部分建立在直觉基础上,虽不能称为科学概念,但并非完全错误。它对形成和促进学生的科学概念有积极的意义,但有时会极大地阻碍学生有关科学概念的建立,严重影响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学生关于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可以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以解释。学生从前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实质上是一种“范式转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以个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持续地与外在经验世界互动,进而构建出个体对自然界的理解,并赋予外在世界独特的意义[6]。同样,再物理学习的历程中,学习者不断地修饰、建构自己的概念类型、模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看,物理学史可以是很好的“脚手架”。科学发展过程中有式,使之符合科学共同体对物理概念的解释。

大量从“心理经验”跃迁到“逻辑经验”的“原创型”事例,介绍这些事例,能够帮助学生降低两种经验之间的“落差”,有利于知识的建构。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际作用分析

4.1对学生的作用 4.1.1 知识与技能方面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纠正错误观念。在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如果渗透一些概念逐渐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使概念形成的现实性、逻辑性和历史性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全面正确的理解和建构。历史上科学家在形成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所遇到过的困难、所产生过的错误想法、所做出的一些错误判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容易产生类似的情况。如果教师熟知物理学史,就会预测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时正视具体的难点,除了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思维外,让学生踏着历史的足迹,从认识发展的历史中知觉到自身的错误观念,建构起正确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纵观物理学史,没有一个 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而每一次物理学发展所经历的理论上的大综合和大统一,都伴随着实验技术与实验思想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物理学史上一些有重大意义的物理实验,不但要说明实验的背景、条件、手段、方法和过程,而且更要阐明这些著名实验的设计思想和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阐明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以及实验所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工具,物理实验对物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验证都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深切理解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意识,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科学洞察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从而减少物理实验中的失误。

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即规律,还要结合物理学的发展史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及其变革。在教学中结合物理学史,让学生了解这些物理学基本思想和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些物理学基本观念和思想的历史变革过程,使学生每在学习一个新的物理理论的同时,逐步改变自己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从而实现从整体上把握物理世界图景、深刻领会物理学思想的真谛。

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与哲学、数学、天文学等学科都具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介绍这些相关的历史案例,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及其发展与其它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4.1.2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物理学史与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熏陶。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在物理学家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步摸索、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的研究中去,成为现代科学研究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今后从事任何研究和工作,对于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都是很有用的,是终生受益的。而这些方法的传授与学习,只有紧密地与物理学史结合起来,才不流于形式、成为空洞无物的条款堆集,而是有声有色的活例。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结合物理学史,展现物理学发展中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了解前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和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和理论的,从中领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可以使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的探究本质,学习物理学家在研究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物理学发现的历史也就是物理学探究的历史,物理学史中的探究过程所充满的艰巨性和创造性、洋溢的科学精神、渗透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启示我们在物 7 理教学中要突出探究这一重要理念。

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相对观和发展观。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脱离物理学发展实际、将物理教育等同于物理知识传授、忽视物理知识相对性的物理教学,对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4.1.3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失败与成功并存、逻辑与非逻辑思维并用的丰富多彩的画面,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高尚情操、成功与挫折、智慧与幽默、分歧与争论,物理学思想与方法的演变,都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奋发向上的激情,引起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将物理学上一些重大知识的发现历程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样,我们就能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并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物理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促进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是指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包括: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独立思考追求新知、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态度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迁移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能否用科学态度来对待和处理问题,可以成为判断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科学精神是从事科学实践和科学工作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即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它包括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合作精神、怀疑批判和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科学精神教育对于学生从事科学活动、使用科学方法、实现科学目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和科学精神的养育,一方面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另一方面,物理教学要让学生与科学家零距离接触,走进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从中感受科学态度和领悟科学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科学家的光辉言行、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高尚品格以及丰富的个性,这些介绍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物理学史是以人类与物理世界对话的历史为对象的,所以它融合了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与人类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文史哲的多学科知识。正是这种特性,决定了物理学史在实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中的特殊作用。人文精神是“爱”的精神,热爱科学,热爱科学事业,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学会关怀”。人文精神还体现为团结、合作、民主的精神。教学中将这些物理学史内容与物理知识相融合,其中蕴涵的科学家充满人文主义的态度和精神将激起学生心灵的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幅理论与实验交叉、8 动。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很有帮助。比如可以通过物理学史实例向学生反复阐明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指导学生正确看待机遇、让学生真正懂得“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道理,使他们明确今天的准备正是为了明天抓住机遇;要有哲学头脑,要充分发挥自己主观的能动作用,增强自觉性,当时机来临时能够抓住机遇。例如伦琴发现X射线和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钱三强发现重核三分裂以及某些科学家的挫折和失误,分析其偶然性与必然性、机遇的得失、经验与教训,并联系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让学生们树立向科学进军的决心和信心。渗透物理学史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教学中以科学家的实际经历作为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吸取经验,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些科学家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懂得是什么促使他们献身科学,真正做到心悦诚服,并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努力照着去做。4.2 对教师的作用 4.2.1 深化和拓宽知识面

一方面,教师懂得一些史料,知道一些知识的诞生年代、背景以及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由于物理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按逻辑体系讲述的,而物理学史则是按历史顺序编排,在横向联系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纵向联系,使教师的知识立体化,知识体系更完备。教师通过收集史料,加深了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实际上这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宽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研究和学习物理学史,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自觉的将物理学史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4.2.2 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通过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物理学史中优秀科学家成功的事例的介绍,使人们获得某种启示,从而达到“益人心智”的作用。比如,科学大师是怎样选择、抓住新课题,从而把握科学发展新动态,发现新规律、新现象;他们是怎样设计新实验,从而取得决定性实验结果。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使教师从前人的活动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以便在需要时参考借鉴,从而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以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总结

将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口号绝不是凭空提出来的,无论是从理论上 还是实践上都是有充分的依据的,感谢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本文对前人的研究只是作了一些归纳总结的工作,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仍然需要深入下去,如果能够将这一思想很好的用于实践必然会对物理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研究感受

第一次真正着手写论文,面对本文的课题,开始真的很茫然,毕竟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查阅资料,我开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于是归纳总结了一下别人和自己的东西写出了这篇论文,希望对后来的研究者有所帮助,更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杜玉娟.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学史和高中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 2009.2~3.[2] 侯新杰 赵红枝.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情况分析及改进建议[J].教育导刊, 2006,(04): 44~45.[3] 郑卫之.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4~5.[4] 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56~60.[5] 杨如意.物理学史在高中教学中的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 2006.3~4.[6] 王较过, 李贵安.物理教学论[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76~79.[7] 唐一鸣.物理教学艺术论[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2.196~221.[8] 何维杰, 欧阳玉.物理思想史与方法论[M].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1.23~34.[9] 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0.77~81.[10] Schwab, J.J.The Concept of the Structure of a Displine [M].Giroux, H, A,Penna: Mccutch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1.12~24.[11] Jeanne Appelget.Teach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o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2002(5): 6~8.What the physics is relevant to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Shi Zhao(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 Xi′ an

710062 , Shaanxi , China)Abstract: The nation has already put forward many new requests to physical teaching in ou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ourse background.Under this situation, there has been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 shouted to melt a physics history among the physical teaching of slogan, and do a lot of related research of this aspects, but these studies are mostly general.This text fore the person studies of foundation up mainly adopted the cultural heritage data collections method and theory to induce to tally up the meaning that the method combines together to the physics history and the physical teaching to do the treatise that synthesizes all of a sudden,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tent: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subject;about their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alysis;combining the role in practice.Keywords: Physics history;Physics teaching;Significance

在收集整理材料、构思、撰写和反复修改后,本文终于定稿付梓。“饮其流者怀其源,学有成时念吾师”。此时此刻,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王成会。这篇论文是在王成会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及其写作思路过程中,王老师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细心的指导。王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可以说这篇论文凝聚了她大量的心血。王老师以其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此,我谨向尊敬的王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大学本科的四年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使我受益匪浅,他们渊博的知识使我羡慕不已。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老师们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做人风范也使我受益颇深,这是我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日子里,我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这篇论文,一方面把它作为一次检验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献给辛勤培育我的老师们的一份礼物!

还要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们。三年的学习中,我有幸结识了一群品学兼优的 同学,使我得到不少鼓励和帮助,让我多了一份浓浓手足之情。在此,我对他 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另外,我在撰文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诸多相关文献,在此特作说明并向 作者致谢!

感谢辛勤养育我的父母,求学期间他们的鼓励、关爱和支持给予我前进的 无穷动力。

师恩永存,友谊长青,亲情无价。我惟有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

和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以为回报。

石 钊

上一篇:纸杯动物教案下一篇:关于在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