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共12篇)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1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多年了,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 凡是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 写作能力也较强, 作文流畅, 用词丰富;反之, 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 写作能力也较差, 作文磕磕碰碰, 病句多, 用词贫乏。同样, 凡是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阅读能力也较强, 读书讲究方法, 会学会用, 兴趣广泛;反之, 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 阅读能力也较差, 读书不讲方法, 囫囵吞枣, 对读书的兴趣不大, 认识不足。针对这种情况, 我认为在中学作文教学中, 尤其是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宜采用模仿教学的方法, 当然, 这种模仿更宜以语文教材为范本。
模仿就是“依葫芦画瓢”。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 中学生、大学生, 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 也在有意无意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可见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中学低年级学生阅读面窄, 写作能力普遍较差, 这就需要中学语文教师从一开始就制定好明确的模仿计划, 规定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 模仿本单元中的一篇或两篇相应体裁的文章。如此一来,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我曾在中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试行过这种模仿教学的方法, 结果发现颇为有效。下面就我在模仿教学实践方面的初步探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模仿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阅读, 从方式上讲, 主要有精读和略读两种。学习课文, 需要精读。精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精读的要求是对文章要准确地认知, 深刻地理解, 并能作适当的评价。而我们的中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课文 (尤其是议论文和说明文) 时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不光是在预习时缺乏精读的耐心, 就是到了课堂上也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往往表现得较为被动。如果我们教师能从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开始, 就跟学生订一个模仿教学的计划, 引导学生将阅读课文和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这就不仅能够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发挥学生创作的能动性。
为了改变低年级学生作文较差的状况, 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模仿教学的做法。一段时间后我发现, 不仅学生作文状况有显著改善, 而且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也明显好转, 这表现在他们到了课堂上, 一改过去被动吸收的局面, 有意识地参与到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敢于举手表明自己见解的学生明显增多, 课堂气氛较过去大为改观, 这说明学生在预习时已开始讲究读书方法了。针对学生这种良好的表现和行为, 我适时进行了表扬, 同时也适当地进行了指导, 告诉他们在读书时要根据读书方法要求正确地进行阅读, 如有声的要讲究清楚流畅、感情丰富;无声的要讲究读快读懂, 既要能了解文章的外在结构形式, 又要能弄清文章的内在脉络, 把握文章的中心等。久而久之, 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强, 阅读兴趣自然广泛。兴趣来了, 学生的阅读面就不再仅仅限于课本了, 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就会大大增加。
二、模仿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写作, 就普通词义而言, 即指写文章。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写作”词条释为:“写文章 (有时专指文学创作) 。”我觉得对于中学生而言, 写作能力就是指他们写文章的能力。前面已经讲过了, 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写文章的能力普遍较差, 为了使这种状况得以改善, 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模仿教学的方法。
首先, 我以课文为范本, 写作前先引导学生提炼出一个简明扼要的模仿提纲, 然后再让他们按照提纲进行模仿写作。这样做, 能够让学生心中有数, 每一步应该怎么写、什么内容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等就清楚了。
在这里, 我想就本学期所教的游记与参观记单元为例来谈谈中学一年级学生模仿习作的情况。这一单元共有三篇文章, 一篇是朱自清的《威尼斯》, 一篇是吴伯箫的《难老泉》, 这两篇都是游记。记叙的顺序都是作者的游踪, 可前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 后者引用古代诗词和神话传说较多, 都不易于模仿写作, 于是我选择了参观记, 即《蒲松龄故居参观记》一文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在引导学生提炼模仿提纲时, 我列出了三点:1.交代参观的时间、地点及缘由;2.以参观顺序来写参观的经过和情景, 在这一步中可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插入一些评述, 但不宜过多;3.写参观后的感受。如此提纲一列, 学生写起来就能够做到层次分明, 条理清楚。批改后, 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模仿得相当成功, 其中有一位同学的《郑板桥故居游记》, 简直可以和《蒲松龄故居参观记》相媲美。
学生的模仿习作出来后, 在批改评讲的过程中我也注意作一些切实的模仿指导。一方面, 抓住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 作典型分析, 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有较深的体会;另一方面, 选几篇成功的模仿习作作为榜样, 进行范读评点, 深入引导学生正确模仿。然后, 指导模仿得不好的同学重写。模仿可以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 让他们感到自信, 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写出佳作, 慢慢地他们就会由模仿走向创新了。
综上所述,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采取模仿教学的做法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这对于全面发展和提高现代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很有帮助。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2
点击:158 日期:2010-3-29 15:55:18
◎ 山东省博兴县第一小学 贾咏梅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呢?
一、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包括哪些内容,使他们心中有数。一般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①爱读书、多读书;②一边读一边想;③认真做读书笔记;④经常使用工具书。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有:①勤于积累写作素材;②勤于思考,勤于动笔;③重视修改;④认真书写。其次应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重要意义。通过古今中外和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强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三,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事,不是教师一号召,学生一注意就能办到的事。必须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比如自我约束机制,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机制,教师、家长的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评比,给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形成竞争局面。第四,教给方法。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对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首先要使学生知道读书笔记有几种,每种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作用;其次要教给学生各种写法。
二、要靠反复的严格训练
叶圣陶先生讲:“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这就是说,反复的严格的训练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最根本的保证。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靠阅读实践中的反复严格训练形成的。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由教师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无穷奥妙;或让爱读书的学生现身说法,以此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把读书看作是人生的一大乐趣。经常组织开展多读书、争先进活动,激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形成良好的风气,久而久之,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养成。为了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同时要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动脑子读书。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一边读一边想的机会,多进行独立阅读。凡是学生能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要经常鼓励那些勤动脑、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进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常言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培养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到了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那么在阅读实践中要注意运
用,随时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如好词好句,精彩片断等,产生的想法、体会,悟出的道理等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经常组织展览、评比、介绍经验等活动,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样更有利于形成习惯。经常使用工具书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也要坚持反复训练。工具书要装书包、进课堂,预习要求必须使用工具书。凡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语都要通过查字典来解决。课堂上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使用工具书查字词,课下作业中也要设计这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经常使用工具书,逐渐就会成为自觉行动。
三、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更在于多练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搞好作文教学的第一关,所以使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但要学会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如开头、结果、照应、过渡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练习写作。如学习了《落花生》一课,可让学生练习记叙自己一家人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谈话,并学会抓住主要谈话内容写的方法。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可让学生进行描写内心活动的练习。学习《草原》一课,可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练习。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大量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养成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过:“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生活是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源泉,要教给学生观察、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形式要灵活多样,这对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是良好写作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变成理性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勤于动笔才能熟练,熟才能生巧。想写好文章,非多练不可,不放弃任何写作机会,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写作机会,鼓励学生多动笔。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3
【关键词】英语 复习 写作
高中,人生的转折点,倍具挑战的时期,学生怎样才能在这三年中收获巨大呢?我在教学中常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教过多届高三的老师来说,经常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进入高中后,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英语复习缺乏根本, 甚至本末倒置;绝大部分学生在复习与学习过程中不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学习缺乏主动性。
2.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参差不齐,词汇量十分有限、语法知识薄弱、句子结构意识模糊和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懒惰性太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性
针对以上比较突出的问题,周密的计划才能使学习工作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教学工作必须要重点、考点、热点突出,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每堂课有收获。针对学生实际,本文从阅读训练及写作训练上进行复习指导。
1.阅读训练。阅读理解在高考试卷中分值很大,而学生阅读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
(1)词汇量有限,构词法知识匮乏。对词汇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词汇量严重不足,又会导致学生阅读障碍重重,丧失阅读兴趣。
(2)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有的学生不懂得阅读技巧,不能根据不同的文体采取不同方式获得主要信息,不善于通过整体阅读去把握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课外知识面狭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单薄。拥有较广的课外知识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理解的状态,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和思路。
以上列举的种种障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形成。面对学生的现状,应该把排除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的障碍因素作为当务之急。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指导学生使用正确恰当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理解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堂教学从根本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堂阅读课教学应改传统的以讲练语法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模式的阅读。每堂课给学生五到六分钟的时间限时阅读,再简短地评讲。同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选择难度适中、贴近生活、题材多样、知识趣味结合较好的文章。阅读面的拓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经验技能的掌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面过于狭窄是大多数阅读无法展开的主要原因。
3.扎实的语法基本功是高效阅读的基本储备。在阅读中会遇到大量的长难句,涉及到虚拟、倒装、主从复合句、省略、非谓语动词等语法功能分析,许多学生因缺乏语法的系统知识而失分,不能不说语法教学依然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落实英语素质教育的长远大计
要让学生乐读,就要动脑筋在习惯上下工夫,一旦学生养成了终生阅读的习惯,一切障碍将迎刃而解。在平时阅读时,培养学生积累词汇和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坚持天天练,每日二至三篇,潜移默化,自然习得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增长阅读经验和见识,也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克服逐字逐句阅读的坏习惯,要求阅读时有紧迫感,集中注意力,着重整体理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将课堂内外的训练结合起来,对学生加强阅读习惯、技巧、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指导,规范要求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经过大量、长期的阅读训练,学生的词汇量拓展了,语言知识丰富了,阅读速度提高了,阅读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四、写作训练
写作在高考试卷中占25分,是考生的薄弱环节,也是区分度最大的题目。学生的书面表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语法基本功不牢,对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没把握好,句子结构五花八门;汉语式英语严重,主谓一致错误等;基本词汇量不够,对短语用法不熟练,错误严重;行文不流畅,不会用关联词或关联词运用不准确;表述不准确;大小写不规范,书写潦草,无法辨认;要点不全,缺乏半开放性作文的写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现状,对中等水平或以下学生,要先过“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关,让学生找文章要点,用简单句表述出来,同时加强汉译英练习(每天三至四个句子汉译英),然后将句连成段,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同时也要坚持规范化训练,对各类型的写作体裁都要进行强化而且坚持不懈。要注意运用词、句子和语法结构的准确性,上下文语言的连贯性、得体性。注意拼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别要对书写进行强化,书写要大方、整洁、美观。
要求学生背诵优美的句子、语段和范文,熟练掌握有关话题的词汇、常用句型、常用关联词、谚语等。
参考文献:
[1]张金红.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主题设计新探[J].高中生优秀作文.2015(19).
[2]施慧丽.夯实英文写作能力[J].新课程(综合版).2015(12).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4
一、读中求悟,积累材料,丰富语言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指导学生写作必须与阅读相结合。 文章写得好的人一定爱读书。 小学生知识面和生活的接触面都比较狭窄,如果将阅读范围只限于语文课本知识,不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平时不积累,作文又以何素材描述? 为此,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课外知识,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丰厚思想内涵。
1.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爱读
利用晨读和自习课的时间开展读书比赛、 优秀诗文朗诵比赛和背诵比赛、课外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爱上书籍。
2.制定阅读推荐书目
例如,古典四大名著和冰心、严文井、叶圣陶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 还有一部分孩子们的喜欢———杨红樱、 秦文君、曹文轩等的校园小说系列。 阅读的内容要包含文学作品,而且包含科普、科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
3.坚持写摘记和读书笔记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我们让学生随时做好摘录笔记, 写出新的感想, 这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写作材料与日俱增,学生再也不会对作文“ 望而止步”“ 无米下锅”了,因而才能激发学生写作文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二、善于观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 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愿望。 赞可夫说:“ 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激活,奇异的自然现象, 映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 激起学生的感情。 ”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素材,抒写真情实感。
三、学用结合,多写片段、日记,乐于书面表达
1.注重课堂学习中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学习语文,不仅要积累词语,还要学会将所学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 合适地用一个词,完整地写一句话,正确地表达一个意思,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很不容易。 由此,我们想到老方法———造句,口头造句和书面造句。 如果能坚持每课一练或每天用所学的几个词造句或坚持写一段话。 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2.布置“合口味”的作业,培养兴趣
茅盾说:“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假如我们平时能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乐趣,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如,结合学生书包过重事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在寓学于乐中学会了写建议书;集体活动( 扫雪、国旗下的讲话、少年艺术节、主题班会) 后写过程、感受;参加限制名额的活动时写自己为什么想参加、有什么优势。
3.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阅读有这样一句话:“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 ”“ 阅读是学生感知世界,丰富人生阅历,提升自我人格的重要手段。 ”勤练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 1) 利用扩想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所谓“ 扩想”,就是对教材语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 例如,学生学习古诗时,先理解每句诗意,然后把每句意思连起来理解全诗意思中的扩想训练,丰富诗中的细节,展开自己的想象,把古诗扩写成一个故事,使内容更趋具体化。
( 2) 利用续想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
有些课文的末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浮想联翩。 如,《 凡卡》《 永生的眼睛》 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就诱发学生开展“ 接续想象”,这样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 3) 利用童话故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教师可结合富于幻想、拟人手法的童话故事特征,注重写作手法的指导,让学生写出自己眼里的大千世界,让学生在写作中成长。
( 4) 多写读后感
阅读和写作的经验和建议 篇5
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或者只是随便写点只言片语都算日常写作。
很多作家都会要求自己即便没有灵感也要写满多少字或多少小时,比如村上春树会要求自己每天写两屏半(相当于出版书的十页纸)。我们虽然不是作家,但是从作家的工作方式中我们可以知道写作水平是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日常写作来提高的。
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放弃了写作,而且是读的书越多就越不想写,甚至有点把“写作”神圣化了。我觉得与那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相比,我浅薄的观点、幼稚的情感和贫乏的语言简直毫无意义。深层原因其实是由自我怀疑而产生了畏难情绪。
直到去年,我开了这个公众号,算是把写作重新捡起来了。一开始是强迫自己写,后来就越写越顺,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也就越来越弱了。我终于回归了写作的根本――自我表达。
日常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反向促进思考和阅读。写作是思维的外化,我在这一年中写公众号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我要表达某个观点,只有当我的思维非常清晰和成熟的时候,我才能用通顺的文字表达出来;如果我要解答某个问题,只有当我阅读了一定量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之后,我才能了解这个问题的含义。如物理学家 John Archibald Wheeler 所说:“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就写一本关于那个领域的书。”就是这个道理。
“
有人说写作是一种抵达 ,但其实更准确地说,是通过写作而抵达,而不是抵达了才开始写作。
”
高级写作
其实写作并没有什么“高级”与“低级”之分。我在这里只是用“高级写作”指代那些更加艺术化哲学化、能够产出“作品”、能够被称为“创作”的写作,以便与日常写作区别开。
前面说过,写作的根本是自我表达。然而只有当自我深刻、丰盛、敏锐而有力的时候,才能通过写作呈现出“高级”的作品。否则就只是在顾影自怜、无病呻吟。前面总结的很多方法仅仅只是方法而已,写作的终极方法与目标其实是修炼自我。万事皆修行。
高级写作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文字。书画摄影音乐舞蹈建筑等等都可以是写作。无论用哪种形式,我觉得一生中至少要完成一次高级写作才能不留遗憾地离开人世。这是我的自勉。
关于阅读和写作,我能分享的经验和思考就写到这里了,祝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后感谢我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老师:吕昌荣、温爱东、裴志国、闫桂莉、王刚、时玉莲。鞠躬九十度。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6
【关键词】提高;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书、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去吸取新知识的能力。而这单靠课内的阅读教学是不行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熟练技能。”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积极向课外辐射。为此,应提倡多读:(1)多读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书籍,以扩大知识视野,加深对课堂内容的了解。(2)多读些传统少儿读物,如英雄模范故事、伟人传记等,从中得到做人的启迪。(3)多读知识性的书籍,从小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如少儿科普读物等。(4)多读些短篇的适合儿童特点的、便于理解的、得益较大的读物。
大量阅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很多优势:(1)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2)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3)积累了大量的思维材料;(4)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自愿、宽松的气氛中或博览,或精读,潜移默化,接受了大量名篇佳作的熏陶和影响,储备了丰富的材料,学习了表达技巧,为写作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古人讲:“劳于阅读,逸于写作。”阅读的基础越深厚越坚实,写作能力的提高就不成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成什么文字。”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变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作文要以生活为源泉,要使学生面向课外,面向社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织成网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作为生活作文的“活水源头”。为此,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山水、爱人民。有“爱”才有“情”,情动而辞发。只有热爱生活,才能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反映生活。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父母,心中有老师,心中有同学。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同情他人和帮助他人。这样,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地充实起来,感情也会发生变化,进而用自己的笔反映生活中人和事,情真而意切。
首先,引领学生在大自然中玩耍。玩耍是儿童的天性,结合课本有关内容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在自然中玩耍,玩中巩固和拓展知识,激发想象,享受自然的快乐。教完《小黑石》,我带学生到自然中找小黑石玩,有的用弹弓玩,有的用手扔……然后激发想象:小黑石最后命运怎样?有的想被扔到了楼顶砸到贼额,有的想成了烧水泥的材料,有的想成了人工玉让人欣赏……课本资源和大自然资源的整合,激发了兴趣,开拓了空间。
其次,共享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鲜艳的色彩、清新的空气、甜蜜的硕果,本身就是视觉和嗅觉的享受。结合课本资源,在与儿童共享自然恩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作文的兴趣。比如,菱角满湖满沟是巢湖夏季特有景观,香甜可口的菱角也正是孩子们爱吃的。我常在夏季带孩子们到浅沟观菱、采菱,启发学生模仿描写菱,如仿照《鸟的天堂》里的句子学生写道:“小河里到处都是菱,那密密层层的叶子不留一点儿缝隙……”在仿句中享受了家乡菱的可爱。采菱是孩子们都爱做的事儿,采后一起品尝菱的美味,品尝了劳动果食,更让孩子们享受了大自然的恩赐。
再次,是及时展示学生创作的成果。除在课堂表扬优秀作文,重视对作文的评价外,还可以办大自然作文墙报,印大自然作文小册子,对特别优秀的大自然作文可以推荐到少儿报刊发表,激发学生对观察大自然、体会大自然,写大自然作文的热情,形成良性作文行为。
二、要心中有读者
学生作文时,心中没有读者,只能为作文而作文,颇有被动、无聊、压抑之感。当然,要使每一次作文都有读者,是很难办到的,但至少要有假想的读者,以假作真,写文章时就会有针对性。材料的选择,中心的确定,段落的安排,感情的抒发,语言的分寸,都会以假想读者为转移,从而避免作文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要写自己想写的人和事
大凡作文,只要学生想写,就有写作愿望,有积极性。一个“想”字就能触动学生的“感应神经”,把生活和作文连接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摆脱课本命题的约束,围绕写人、记事、状物三大类,写身边事,说心里话,自己命题,放胆写作。这样,学生就能放开手脚写,从校内写到校外。踢足球,搞竞赛,升国旗,春天的小草,夏天的青蛙……一一从学生笔端流了出来。在此基础上,老师加以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指导,作文就会文通句顺。
四、要抓住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人新事不断涌现。有些新鲜事物,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形成生活中的“热点”,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些热点,不论是社会的、家庭的或学校的都应抓住不放,及时采访,写成文章,从各个角度反映某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一个浪花。
五、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景,都要仔细观察、深入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一靠大量阅读,二靠丰富生活内容,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源泉”,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丰富的材料,充足的后劲,不尽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周益民.怎样写好作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2]张光璎.小学生作文指导完全手册[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朱爱芳,1974年生,女,本科,一级教师,现任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曾获东台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班主任。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7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正如鸟儿只有展开双翼才能飞得高、飞得远一样, 只有展开“读”与“写”的双翼, 语文学习才会卓有成效。
为了有效地解决小学语文课中“读”与“写”的关系,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构建“读”“写”一体的桥梁,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老师亲自挂帅主编, 组织一百余位参与各种版本教材的编者、语文教育专家、国家级骨干教师和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 编写了这套体例独特、权威、实用、科学的精品图书。
二、容量
本套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综合现行主流教材的读写精华内容编写而成。
共分8册, 3~6年级上下学期各一册。
每册分10个单元, 每单元由写作目标、轻松一刻、美文借鉴、习作指导、伙伴佳作、作文梦工厂、一试身手等栏目组成。
写作目标:这是对习作的总要求, 它明确而清晰地对写作对象、目的、方法等进行了分条描述, 是单元总纲。
轻松一刻:精选一则小幽默, 使全书充满趣味性、可读性, 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走进“读”与“写”的天地。
美文借鉴:精选了两篇名家美文或教师名文, 为学生提供了同类题材的范文;“佳作赏析”在对美文品评的同时, 指导读写方法, 丰富审美情趣;精心设计的“阅读训练”, 为学生由“读”到“写”作了有效的铺垫。
习作指导:主要对习作的要求、内容及其写作方法作简要而精当的分析。
好词、好句、好段:材料积累库, 为快速成文打下了基础。
伙伴佳作:根据习作要求, 精选小伙伴自己的优秀作文, 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点评和总评。
作文梦工厂:这部分主要是“写作轶事”与“写作名言”,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参考资料, 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其读写能力。
一试身手:给学生设计了作文格, 提供了练笔的自由空间。在作文格后设计了“比比谁最棒”和“习作检查站”, 让伙伴、老师评价作文, 自己对照评价修改作文。
本套书可以帮助教师采取“自读领悟———小组讨论———指点解惑———独立作文”的四步作文法来完成作文指导;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理性感知———具体感受———深化体验———独立习作”四步来完成习作。这样, 既可以减轻教师的阅读、作文备课负担,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独立作文能力。
希望通过这套书, 使小学生找到“读”与“写”的结合点, 舞动快乐的“读”“写”双翼, 向着成功的目标展翅飞翔。
三、定价14.80元
四、附《名师崔峦:教小学生阅读和写作》专家团队
崔峦, 总策划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者、起草人, 多套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国内小学语文教学权威专家。
方圆, 执行主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著述有《中学生魅力阅读》《读美文写日记》《小美文大智慧》等200余册。曾获“香港柏宁顿十大杰出教师孺子牛金球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有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 特级教师,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王泽海江苏东台实验小学副校长,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呈祥新疆自治区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王新燕著名特级教师, 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长。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
方镇光广东教育学会丁有宽教育理论与实践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
叶海英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河北省承德市平城东小学教导主任, 国家级骨干教师, 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吉春亚北京市北京小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刘加民著名作文专家, 作文杂志资深编辑, “新作文行动”发起人。主编、翻译图书200余种, 发表论文50余篇。
杜蕴珍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沈大安浙江省杭州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育专家, 著名特级教师。
杨毅山东青岛南京路小学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
杨世碧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著名小学语文专家, 语文特级教师。
吴秀军高级教师,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实效阅读与作文”课题组主持人。
孟繁英著名小学阅读、作文专家, 高级教师, 古诗词经典教育专家, “小学生作文二次计分评价”课题主持人。
张广森河北省平泉县教研室教研员, 全国十佳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中青年教育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梁中凯贵州省余庆县龙家小学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 香港柏宁顿第四届“孺子牛”金球奖获得者。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8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正如鸟儿只有展开双翼才能飞得高、飞得远一样, 只有展开“读”与“写”的双翼, 语文学习才会卓有成效。
为了有效地解决小学语文课中“读”与“写”的关系,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构建“读”“写”一体的桥梁,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老师亲自挂帅主编, 组织一百余位参与各种版本教材的编者、语文教育专家、国家级骨干教师和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 编写了这套体例独特、权威、实用、科学的精品图书。
二、容量
本套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综合现行主流教材的读写精华内容编写而成。
共分8册, 3~6年级上下学期各一册。
每册分10个单元, 每单元由写作目标、轻松一刻、美文借鉴、习作指导、伙伴佳作、作文梦工厂、一试身手等栏目组成。
写作目标:这是对习作的总要求, 它明确而清晰地对写作对象、目的、方法等进行了分条描述, 是单元总纲。
轻松一刻:精选一则小幽默, 使全书充满趣味性、可读性, 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走进“读”与“写”的天地。
美文借鉴:精选了两篇名家美文或教师名文, 为学生提供了同类题材的范文;“佳作赏析”在对美文品评的同时, 指导读写方法, 丰富审美情趣;精心设计的“阅读训练”, 为学生由“读”到“写”作了有效的铺垫。
习作指导:主要对习作的要求、内容及其写作方法作简要而精当的分析。
好词、好句、好段:材料积累库, 为快速成文打下了基础。
伙伴佳作:根据习作要求, 精选小伙伴自己的优秀作文, 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点评和总评。
作文梦工厂:这部分主要是“写作轶事”与“写作名言”,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参考资料, 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其读写能力。
一试身手:给学生设计了作文格, 提供了练笔的自由空间。在作文格后设计了“比比谁最棒”和“习作检查站”, 让伙伴、老师评价作文, 自己对照评价修改作文。
本套书可以帮助教师采取“自读领悟———小组讨论———指点解惑———独立作文”的四步作文法来完成作文指导;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理性感知———具体感受———深化体验———独立习作”四步来完成习作。这样, 既可以减轻教师的阅读、作文备课负担,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独立作文能力。
希望通过这套书, 使小学生找到“读”与“写”的结合点, 舞动快乐的“读”“写”双翼, 向着成功的目标展翅飞翔。
三、定价14.80元
四、附《名师崔峦:教小学生阅读和写作》专家团队
崔峦, 总策划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者、起草人, 多套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国内小学语文教学权威专家。
方圆, 执行主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专家。著述有《中学生魅力阅读》《读美文写日记》《小美文大智慧》等200余册。曾获“香港柏宁顿十大杰出教师孺子牛金球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有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 特级教师,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王泽海江苏东台实验小学副校长,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呈祥新疆自治区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王新燕著名特级教师, 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长。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
方镇光广东教育学会丁有宽教育理论与实践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
叶海英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河北省承德市平城东小学教导主任, 国家级骨干教师, 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吉春亚北京市北京小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刘加民著名作文专家, 作文杂志资深编辑, “新作文行动”发起人。主编、翻译图书200余种, 发表论文50余篇。
杜蕴珍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沈大安浙江省杭州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育专家, 著名特级教师。
杨毅山东青岛南京路小学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
杨世碧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著名小学语文专家, 语文特级教师。
吴秀军高级教师,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实效阅读与作文”课题组主持人。
孟繁英著名小学阅读、作文专家, 高级教师, 古诗词经典教育专家, “小学生作文二次计分评价”课题主持人。
张广森河北省平泉县教研室教研员, 全国十佳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中青年教育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梁中凯贵州省余庆县龙家小学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 香港柏宁顿第四届“孺子牛”金球奖获得者。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9
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为目标,而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何为历史思维能力?我认为,历史思维能力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提取历史信息并鉴别历史信息的能力,重构历史过程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的视角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历史研究过程中,带着质疑的精神去阅读,由此产生问题意识,然后搜集并鉴别史料,依据史料重建历史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当下高中历史教学,大多数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教师将课本中或者自己所理解的“历史”作为一种“既定的”的史实和结论讲授给学生,学生再将从课本上或教师那里获得的“历史”史实和结论进行复述、记忆甚至背诵。对于这种史实和结论是如何得来的?是否真实可信?学生往往很少去思考,去质疑。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一些学生只知道简单的背诵,沦为背书的机器;二是学生最初迷信课本或教师讲授的“历史”,认为真实的“历史”即是如此,但是当他们看到和课本中或教师讲授的存在着分歧的“历史”时,他们就会困惑,“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最终的结果又会是两个极端,他们要么完全排斥不同的观点,要么抛弃以前的认知,进而怀疑所有以前所学的“历史”。显然,这不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认为,构建以阅读与写作为中心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曾围绕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做过教学探究,现将教学过程呈现如下。
[案例描述]
第一层次,通过对人物传记《林则徐传》的阅读,让学生创作林则徐生平大事年表和生平图片展,写读后感,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版《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第一节课是《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在讲授这节课大约一个月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阅读杨国桢著《林则徐传》的任务。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一是因为这本书属于个人传记,可读性很强;二是因为这本书在林则徐研究上是一本比较权威和经典的著作。在学生阅读之前,我通过表格和问答题形式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具体如下。
问题1:作者在书中对于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如何评价的?
问题2:作者眼中的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3:你认为作者运用什么史观评价林则徐?
问题4:作者写这本书主要材料来源有哪几类?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勾勒出林则徐的人生轨迹,同时让阅读有的放矢。
在学生阅读完毕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林则徐生平图片展,这实际上是一个重新构建历史的过程。学生在创作完毕之后,陈述自己选择事件的理由。例如,为何要选择这一事件,你认为这一事件在林则徐人生经历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在陈述的过程中,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林则徐进行评价的一个过程。最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你对书中林则徐的记载,是否有质疑的地方?你认为书中对林则徐的评价是否恰当?
第二层次,通过对同一人物的不同书籍记载的对比阅读,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和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意识。有了前面《林则徐传》的基础,我又给学生推荐了第二本书籍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之所以挑选这本书,有以下两点理由。首先,这本书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部经典之作。其次,这本书中对林则徐的评价与《林则徐传》中有很大不同。我要求学生对比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中对林则徐的评价和杨国桢著《林则徐传》中对林则徐的评价,归纳两者对林则徐评价的不同,并列举证据证明所归纳的观点。
第三层次,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的挖掘,探究作者写作的意图,培养学生的历史视角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前面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书籍探究。首先,在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相互诘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为什么同一个历史人物所做的同一件历史事件,两本书上的评价会相差如此之大?我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结论进行反驳,被反驳的小组要记下其他小组反驳的内容。学生在分小组讨论之后得到了不同的答案,也遭到了其他小组的反驳。如有小组认为可能是因为两本书的体裁不同,一本是个人传记,一本是史学著作。当他们提出这个观点时,其他小组马上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林则徐传》虽是个人传记,但是作者同样也是一位历史学家,而且书中引用的很多材料都有出处。相反,《中国近代史》这本书中却没有列举材料的出处。有小组认为可能是作者不同,他们的角度、立场不同。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如果这样解释的话,那么历史人物就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了,因为几乎所有的书都是不同的人写的。而且作者不同,不一定立场就不同。有小组注意到了两本书写作的时间不同,《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林则徐传》1981年出版,进而提出可能是因为创作时间不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林则徐的评价也就发生了变化。有小组提出质疑,两本书相差时间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怎么证明这四十多年时间里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对林则徐的评价截然相反?在各小组分析和相互诘难完毕之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写成论文证明本小组的观点,并以此作为最后的作业。在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证明本小组观点的过程中,我给予一定程度的提示,指导他们应该如何查找资料和查找哪些资料会更有帮助等。
[案例反思]
本次探究过程主要以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为主,课堂教学只有三个课时,大量阅读与写作工作由学生在课后进行,遇到问题时小组内相互讨论,教师予以一定的提示和引导,整个教学过程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了《林则徐传》《中国近代史》等书籍,完成了三份大事年表、图片展、读书笔记、小论文等各种形式的历史写作作业。那么,这种“以阅读与写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就本次课而言,我认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可能性,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最终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了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创作大事年表和图片展的过程中,培养了运用材料重构历史的能力;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培养了史料的搜集能力和从历史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是通过本课激发、训练而来的,还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则需要长期观察和对比。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在阅读内容的选取方面,还有待仔细斟酌。本课推荐的两本书籍,虽然都是该领域研究的经典著作,但是《林则徐传》全书近五十万字,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量太大。其次在学生评价方面,还有待完善。整个学习过程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依据学生大事年表和生平图片展制作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和辩论情况予以赋分;结果评价依据学生论文写作情况予以赋分。两种评价方式都以小组为单位赋分,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弊端是不能突出每一名学生的特点。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10
一、多媒体情感激趣
多媒体在创设情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 能够通过情境画面, 以情激趣, 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境导入的方法很多, 如情境引入, 设问引入, 悬念引入, 图画引入, 音乐引入, 表演引入等,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 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 在心灵中就走向美妙的前奏。
我在教学《最后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上展示了南京大屠杀中惨绝人寰的图片, 激起学生强烈的愤慨, 接着引用“唇亡齿寒”的典故告诉他们国与家的关系,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明确了学习目标, 学生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篇小说的教学上。我想:如果我在设计时不是用这种方法, 而仅仅介绍环境和时代背景, 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不会这么高涨。
二、新课程重在体验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语文教学重视对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关注,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每一位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此时,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实施新课程教学。
《故乡》一课中有闰土教“迅哥儿”捕捉小鸟的片段。我在教学时, 课前带好相关的工具, 课堂上专门设计一个环节, 请同学们上台根据课文内容亲身实践, 让雪地捕鸟的情景在课堂上重现。同学们兴趣高昂, 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课堂上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 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中“迅哥儿”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美好生活的怀念。
《变色龙》一课中, 奥楚蔑洛夫在断案时, 因为小狗主人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着判定的结果。课文相当出色地体现了奥楚蔑洛夫的善变、趋炎附势和媚上欺下的特点。同时通过穿脱“军大衣”, 把他的心理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兴趣不是很大。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 表演。于是, 宣布班级将开展表演《变色龙》课本剧大赛。消息一发布, 学生顿时三五成群地组织表演小组, 分角色、背台词、排节目, 直到正式的比赛来临, 学生的那股热情还没有退却。
三、用情境提升素养
“胸藏万汇凭吞吐, 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的语言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要素, 要让笔下文采飞扬, 必须广采博学增加语言积累。所以, 除了向生活学习, 向美文学习, 多做课外摘抄, 多记诵诗词歌赋外, 课堂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 要设计新颖的形式和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七颗钻石》时, 为了让学生明白家人之间的爱, 我立刻下载了mp3音乐《我爱我家》, 设计了“小小作词家”这个环节:请把自己想象成这个家庭中的一位成员, 仿照“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的他, 爱就是忍耐, 家庭所有繁杂。”这句话把下面的歌词填写完整:
我爱我的家, _______________,
爱就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一时间, 课堂上气氛活跃, 同学们积极地讨论、写作, 全班同学来了个歌唱大赛。学生在快乐的歌声中理解了课文表达的感情。看, 课间面带笑容不时从我身边走过的学生, 总给我留下一串串悦耳动听的歌声。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结尾用一个孩子天真的话语点出了事实的真相。到此, 故事便戛然而止了。那么, 当皇帝游行结束, 回到皇宫, 故事会如何发展呢?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来续写故事的形式, 学生写得不亦乐乎。
……
如何提高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篇11
关键词:提高 语文 阅读 写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目的是: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简而言之,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语文教学的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语文教学任务不够清楚,尚未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教学看作就是内容加说教,分析为核心。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乃至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要交际不会说,要通信不会写,一篇文章错别字甚多,语句不顺,意思表达不清。其问题好象出在作文上,实质根本就在阅读上;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和呆板教学小环境影响下,许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对象停留于小书摊的卡通漫画系列。为此,我们展开了一个课题研究:以阅读、朗读、写作为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整个课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朗读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古人就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说法。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读书能力的一种重要标志。“语文”,叶圣陶同志解释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通过朗读训练,还语文教学的本质,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朗读训练要求课内和课外两者有机地结合,两者相辅相成: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和听录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技能;课外的朗读欣赏彻底摆脱了考试的束缚,纯兴趣地朗读又促进了朗读兴趣的培养。在朗读训练中,学生会逐渐地不满足停留于听觉上的享受,会要求深层次的、全方面的品味,这样就进入阅读训练的状态;到一定时期,学生又就会不满足于读别人的好文章,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写作这一课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乐读促进善读,善读的成功体验又强化激励学生的乐读。
在这一阶段,重点安排了一次朗读比赛。由于前面已进行了充分的酝酿,学生积极准备、踊跃报名参加,并提出“配乐”的建议。因为人数的增加,我们不得不先安排选拔赛。比赛结束后,我们又利用课外时间把比赛的录像对全体学生进行播放,及时巩固成果。
同时,我们开设了阅读课、举办了文学社,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初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学生从一开始随意阅读,逐步产生兴趣,爱上阅读课,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阅读方法:阅读内容的选择(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普遍提高,学生也爱上了语文。(详见“阅读问卷调查表”)
第二阶段:阅读为主,完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要求眼到心到、入情入理,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阅读过程的身心投入,使得读者在阅读写景状物、叙事写人这一类文章中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在生动而丰富的体验中感受,在细致而具体的感受中领悟。这种阅读过程的身心投入,使得读者在阅读立论明理、诘难思辨这一类文章中知其论、析其理、辨其言、议其例。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容量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使所有的学生都完成阅读任务,都取得良好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使之不断完善和巩固。主要的措施是: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在这期间,统计阅读卡片,展览优秀的卡片,举办交流会(介绍一本好书或好杂志),进行阅读竞赛,通过多种方法巩固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带动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阅读和写作并进
离开了阅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枯竭;脱离了写作,阅读也将永远无法枝繁叶茂。所以在重视阅读的同时不能忽视写作的训练,尤其在阅读能力已提高到一定阶段后,如果还是只“读”不“写”,或者重读轻写,势必导致阅读能力的退步,写作是阅读的再现和升华。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揣摩、细心感受,从中获得身心愉悦,自然有许多感觉和领悟,需要通过写作来渲泻;另一方面,借鉴了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思路,表情达意的技巧,从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门径,学生也跃跃一试。指导读书笔记的写作,张贴交流;进行专题阅读活动,试写专题论文。
在加强书面作文训练的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利用课前的十分时间,来个片断写作;在动笔写作之前,先动口;举办演讲比赛等等多种方法,不仅使作文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多方位地进行训练,也使学生兴趣不减,而且同时又加强了朗读训练,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个阶段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受效明显:平均每人制作了一百张的阅读卡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正确地阅读和初步鉴赏一些文学作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写作也从过去的“怕”变成现在的“乐”,甚至有的学生一周能写上三篇高质量的好文章……从目前的收获来看,完全可以进入第四阶段的高考训练:再次进行交流活动,张贴交流中最精彩的内容并加评;进行高考有关的专项阅读,归类整理:同时利用阅读积累的资料,进行高考作文的训练。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就此结题。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篇12
一、限时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写作
在高中的英语学习中,我们要抓的方面很多,听、说、读、写是基础,需要扩展写作能力我们可以从阅读着手。其中限时阅读是提高写作的一种又快又好的方法。限时阅读重在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例如像高中生,我们最好挑选一些短篇且单词量不大的进行阅读,这样一来,一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理清文章大意,二是能分解出文中的关键句。阅读这样的短篇会给写作带来什么好处呢?在我们看来,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是缺乏灵感,而是缺乏语感的表达,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语言结构,造成语法错误的扣分。短篇阅读能培养学生语感,改掉“中国式”语法的错误指导。
培养写作的又一途径来源于我们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并非一定要是长篇大论的小说,也可以是杂志、经典名句、每日赏析等。在这些课外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提高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也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方式,他能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在阅读课外文章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例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一人不及二人智;三个臭皮匠,胜个过一个诸葛亮。)在我们看来,只看英语的字面意思是看不出什么的,可看了中文翻译我们才知道是一句格言。类似这样的格言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学习的是怎样运用它,要活学活用在我们的写作中也并非一件难事,熟能生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二、转载运用,活用活学
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往往是分层次的。可经过统计和计算,阅读做的好的学生写作会更胜一筹。经研究表明,做阅读理解来提高写作是学生们最愿意尝试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快捷的一种方式。在学生看来,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而阅读理解也是考试的一部分,既然是同一个体系下的活动,那为何不合二为一一起提升。通过学生的回馈我们知道,学生的阅读理解知识量越大,他们表达语言的思维能力就越强。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他们可以熟悉此行的用法,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can”我们通常都理解为“能够”、“能”的意思,其实它还有一个意思是“罐头”。通过我们做阅读理解,我们或发现英语隐藏的奥秘,同时活学活用,促进我们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阅读、写作本是不分家的。在我们看来,阅读理解里的材料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阅读理解覆盖的层面很多,例如写健康层面、运动方面、自然科学方面等。这些范文广泛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甚至是背诵。有些学生习惯性的背诵“范文”,他们会直接从好的作文下手,在我看来,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要想写好作文不是看背的多少好的作文,而是看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创作。如果有的同学想把阅读直接运用到写作中也是好的,选择好背诵的方向,以载体的方式直接植入到写作中未尝也不是一种好的方法。转载要切记勿抄袭,最好背诵精华部分加以润色,把文章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可以借鉴不可抄袭。
做阅读理解是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不是让我们抄袭。我们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时候,切记勿抄袭,不要让自己的思维仅限于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借鉴文章中的精华部分,加之运用,活用活学,终有一天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结语
在高中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懂得日积月累才是致胜的关键所在。我们从阅读走向写作不是从明天考场上做起,而是从眼底做起。都知道积少成多这个道理,显而易见,阅读量越多我们吸收知识的层面和获取语言的内涵也就越广。当前,高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相对来说是呈现滞后性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来弥补我们在写作上的失分。语感的薄弱是导致我们写作的一大败笔,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还要靠我们自身对语感的栽培。阅读是最原始也是成效最快的一种方法,阅读到写作不仅是一种学习写作的过程同样也是感受外来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
摘要: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要求学生融会贯通,达到四合一的效果。其中听和说部分是关联性最强的,也是行为能力运用最薄弱的。我们不能把四者分隔开来学习,在传统教学里面,老师为了让学生应付考试,往往忽略了其中的某一部分。这使得我们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空缺。然后在高中学习英语,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看到好的成果。尽管学习英语写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从阅读到写作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阅读,探索加实践,语言技能,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M].肇庆:新世纪出版社,1996.
【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推荐阅读:
谈谈中小学生周记的写作12-30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08-29
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解读的论文12-22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08-24
中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11-25
中小学阅读教学01-03
的中小学生和家长安全知识问卷测试的答案10-17
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面临的问题和建议09-05
中小企业创建强势品牌的出路和对策11-08
关于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的实践和思考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