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共4篇)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 篇1
自La Porta等 (1999) 发现美国和英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普遍存在股权集中现象……以来,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和外部中小投资者之间的问题[1]。早在184年, 英国即通过判例确立了所谓“多数规则”, 即现在所谓“资本多数决”。除非经多数股东表决同意, 少数股东不得仅因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或管理人员的行为违反公司内部细则而对其提起诉讼[2]。在此原则下, 公司将根据多数的股东, 而非所有股东意见来做出经营判断。
“资本多数决”理论假设, 当公司的经营权较多地集中于小部分人手中时, 尽量减少少数股东对经营的参与,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更有效率的。只要给予少数股东“合理的经济补偿, 法院便不应对多数股东排挤少数股东的行为进行干涉或制裁”[3]。
对于小股东而言, 大股东的“权利”更接近“权力”, 尤其是中小型私企。对于我国不完善的证券市场而言, 更凸显矛盾。然而, 我国目前之《公司法》并未对控制股东的义务和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作为必要补充的《证券法》也仅仅是通过证监会颁行一系列行政规章和指导意见来约束。笔者认为《公司法》应当对控股股东的权利加以限制, 使中小股东一定额外的, 诸如保护股份收买请求权等权利得以实现。
各国公司法主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对少数股东进行保护。保护内容包括:多数股东对少数股东的受托义务和其他特别义务、异议股东的股份购买请求权、对多数股东表决权的限制、请求法院强制解散公司, 等等。据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小股东受侵害程度与印尼相近[4], 但却与发达地区, 比如亚洲四小龙相距甚远。各国公司法对于是否应当给予少数股东以特殊保护曾一度犹豫不决, 其原因是担心可能会对公司内部事务造成过度的干预[5]。我国仅在《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股东权利不得滥用, 除此以外并没有针对控股股东做出更多限制。
笔者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多起控股股东权利滥用的案例, 其对中小股东投资积极性造成的挫伤和侵害显而易见。
案例一:
设立在北京的咨询公司A, 从2005年设立至今, 先后进行了两轮融资, 规模逐步扩大, 从账面收入看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9月第二轮融资后, 原公司作为大股东新设成立合伙企业, 向员工发售合伙企业期权和原始股。协议中约定, 员工可随时要求公司回购股权。员工热情度极高, 甚至纷纷向亲朋集资。很快在公司与员工之间签订了包括股权转让协议、委托表决协议等法律文件。但之后公司运作并不透明, 更无财务会计报告等供小股东参阅。2011年月, 公司进行新一轮融资, 稀释了原股东的股份。2012年中, 公司由于运营成本过大, 经营极度困难。此时, 对于一般员工而言, 并不会首先想到诉诸法律途径。部分入股员工申请要求公司回购股份, 部分非全职员工甚至对公司巨大亏损并不知情。截至本文写作之时, 尚有多为员工股东无法收回投入资金。
案例二:
产地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公司A为某高精尖行业公司, 安徽省某市开发区欲将该产业引入。甲 (及其子) 、乙、丙四人有意愿将公司整体收购, 在开发区成立新公司B, 并吸引其他几个朋友投资入股。收购方分别以现金、厂房和设备出资, 并约定按出资比例占股。乙、丙两人找到某评估机构, 将厂房和设备按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进行评估, 同时又与A公司大股东商议, 故意提高了对A公司的收购价格。资本为重的情况下, 股东身份被资本掩去[6], 乙、丙合起来成为公司B实际控制人。乙、丙二人的一致行动不但侵害了甲 (及其子) 的利益, 架空其实际操纵权, 同时也侵害了其他小股东的利益。
同样的案例还有著名的深圳宝安集团“一致行动”引发的“宝延风波”, 这是股票史上一个收购大事件, 也是我国首例上市公司收购案。2005 年后新修改的《证券法》对一致行动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指两个以上的人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在收购过程中, 相互配合以获取或巩固对某家公司控制权的行动。“一致行动”股东成为了公司决策的最终决定人, 尤其是在一致行动中占更大股份比例的股东, 更控制了公司。在公司收购过程中, 控股股东经常与经营者勾结起来, 损害其他小股东的利益。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由于信息披露不完全, 大股东侵害程度有可能被低估。我国现行《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保护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控股”股东这一词在《公司法》全文中仅出现5次, 其中四次出现在《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条, 被用于解释“控股股东”和“关联关系”的含义。而《公司法》全文中, 只有第二十一条一条是对控股股东单独进行明确规定。
当然, 一切对于大股东行为和道德上的约束同样适用于中小股东。由于中小股东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 对公司和行业的情况了解不如大股东全面, 因此很难做出合适的决策, 兼顾智慧与效率, 由一小部分精英替绝大多数人做决策是很好的。在大股东为全体谋利的前提下, 正确决策会让人人得利, 而损害他人的决策, 也会让小股东对大股东进行追究和谴责。当然, 大股东往往是公司的发起者或创始者, 在享受了绝大多数利益和权利的同时, 也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公司前景的判断会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 而中小股东虽然是后期参与者, 但却对公司的壮大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事实证明, “用脚投票”的小股民越来越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 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公司法的使命之一即保证公平, 为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经营活动更加公平, 使中小股东更加积极的参与, 需要给予中小股东更多保护, 尤其是增加法律条文上的保护, 创新对大股东行为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而不仅仅是对于大股东道德层面的行为约束。
摘要:为保障实质上的公平和平等, 应严格规定控股股东的权利与义务, 给予中小股东更多保护, 使经济活动更加公平, 实现良性循环。
关键词:资本多数决,控股股东,一致行动
参考文献
[1]俞红海, 徐龙炳, 陈百助.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J].经济研究, 2010, (8) :103-114.
[2]赵旭东.公司法修改中的中小股东保护[N].法制日报, 2005-01-06.
[3]唐宗明, 蒋位.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度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2002, (4) :44-50.
[4]朱慈蕴.资本多数决原则与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J].法学研究, 2004, (4) :104-116.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 篇2
关于控股股东及潜在股东所作承诺履行进展的公告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要求,公司应在恢复上市后、定向增发获批前每月披露控股股东及潜在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申请恢复上市等过程中所作承诺的履行情况,现根据上述要求,对截止目前有关承诺的履行情况披露如下:
一、控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时作出的承诺及承诺履行情况
公司控股股东北京万方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方源”)在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时作出了如下承诺:
“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经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显示的全面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均不低于0.20元。” 否则,“万方源将向流通股股东追加对价一次,追加对价股份总数为6,630,000 股,按现有流通股数量为基准,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付0.75股。”
“万方源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自恢复上市之日起三年(36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转让。如果出现需要追加对价的情况,万方源持有的公司股份自恢复上市之日起四年(48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转让。” 承诺履行情况:
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经审计的全面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7元、0.24元,未有触及向流通股东追加对价的情况发生;截至本次公告日,万方源所持公司全部售流通股仍处于限售期,万方源切实履行了限售规定,未出现违规抛售情况。
二、控股股东为确保公司持续经营、持续盈利能力及避免同业竞争相关事项所作的承诺及承诺履行情况
为确保公司的持续经营及持续盈利能力、避免同业竞争,公司控股股东作出如下承诺:
“
1、在恢复上市后6个月内向上市公司提出首次定向增发议案,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把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所有相关经营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及持续盈利能力,在注入前,将委托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房地产开发方面相关经营性资产,并按市场公允价格支付相关管理费;对不具备注入上市公司条件但构成同业竞争的资产或股权,将在公司恢复上市后一年内转让给其他无关第三方。
2、在上市公司开展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地域,万方源及其关联企业将不再从事与公司相同或相似的房地产开发业务。
3、对于万方源正在从事的“北京顺义区平各庄旧村改造土地一级开发一期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万方源与顺义区政府签订的《顺义区平各庄旧村改造土地一级开发一期项目委托协议》,该项目无法转让和委托上市公司管理,为避免同业竞争,在该项目完成后,万方源承诺将不再从事土地一级开发业务。
4、如前述首次定向增发事宜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万方源将把拟认购定向增发股份的资产及股权经评估作价后全部出售给上市公司,并暂不要求上市公司支付相应款项,待上市公司获得开发收益并具备支付能力时,再行支付。”
上述承诺履行情况:
(一)万方源于2009年12月4日向公司提出首次定向增发议案,公司于 2009年12月12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万方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公司已于2009年12月16日在《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上公告了公司董事会审议的相关决议等文件,并在同日的《证券时报》上披
露了《万方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全文,万方源已按期履行了有关向上市公司提出首次定向增发议案的承诺。
自《预案》公告后,万方源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湖南广晟地产控股有 限公司等合作方积极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资产的准备工作,现将进展情况公告如下:
1、本次拟注入的由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100%股权的辽宁成源置业 2
有限公司已于2010年2月9日完成增资扩股,该公司注册资本已由原来的120,000,000元增加至327,181,700元。为定向增发做好了基础准备。
2、根据《预案》,为竞拍在北京顺义区平各庄675亩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中约200亩的土地使用权,万方源于2010年1月对重庆百年同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百创”)增资100,000,000元,为竞拍做好了准备工作。该地块原计划于2010年1月完成并进入“招拍挂”程序,但因受2009年底以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影响,顺义区政府至今尚未将该地块进入“招拍挂”程序,因此,该项资产的准备工作未能如期完成。
3、根据《预案》、万方源与湖南广晟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 广晟”)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及公司与湖南广晟签订的《关于万方地产首次定向增发的框架协议》,万方源将依法收购湖南楚盛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盛园”)10%的股权并以该股权资产参与公司的本次定向增发。上述10%股权收购事宜已经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万方源已于2010年4月2日成功摘牌,并于2010年5月17日与湖南广晟签订了《产权交易合同》,但目前股权过户手续尚未办理完毕。因此,该项资产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4、根据《预案》,万方源本次拟注入的重庆“米兰天空商业楼”项目已完成与合作方的结算工作,目前已完成了部分面积的产权过户手续,预计将于近期完成全部面积的产权过户工作。
5、根据《预案》及广东省广晟公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解除楚盛园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的承诺书》,该公司已将楚盛园于2008年2月25日与中国
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芳村支行签定的《最高额抵押合同》解除,楚盛园不再承担担保责任,相关土地解押手续已于2010年5月10日办理完毕。
6、根据《预案》及万方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解除重庆百创土地抵押担保的承诺书》,该公司已于2010年4月26日办理了重庆北部新区金山城市广场B06、B07、B08号1-1号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担保的解除手续。
鉴于上述2、3、4项所涉及相关资产权属确定未达到增发预案的要求,因此本次定向增发的资产准备工作尚未全部完成,与此相关的审计评估工作也尚未开展,公司无法在2010年6月16日前发布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公司将继续加快推进相关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将进行审计、评估工作,并根据审 3
计评估的结果制订详细的定向增发方案。其后公司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该定向增发方案及相关审计、评估、盈利预测报告,审议通过后,将一并公告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法律意见书及审计、评估和盈利预测报告书等,并同时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
(二)经重庆百创第五届第六次股东会决议同意,将重庆百创委托给公司管理,并授权万方源为股东代表签署协议。万方源已于2009年8月6日与公司签订了《委托经营管理协议书》,约定自2009年8月10日起至重庆百创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为止的期间,由公司行使对重庆百创的全部管理、经营、决策等事宜。万方源按每年104万元的标准向公司支付委托管理费,管理期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支付委托管理费。
(三)截至本次公告日,万方源及其关联企业未从事除已公告项目以外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也未从事除“北京顺义区平各庄旧村改造土地一级开发一期项目”以外的一级开发业务。
三、控股股东为规范与公司的关联交易所作出的承诺及承诺履行情况
万方源在收购公司股权时,对与公司可能发生的关联交易作出了如下承诺: “本公司及下属企业与上市公司及下属企业之间尽可能避免发生关联交易,对于无法避免或者有合理原因而发生的关联交易,本公司承诺将遵循市场公正、公平、公
开的原则,并依法签定协议,履行合法程序,保证交易价格的透明、公开、公允,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办理相关报批程序,保证不通过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截至本次公告日,万方源严格履行了上述承诺,未有通过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况发生。
四、控股股东无偿代公司承担为原大股东违规担保的形成的担保责任所作出的承诺及承诺履行情况。
根据万方源与公司于2008年8月1日签订的《关于解决中国辽宁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大股东违规担保的协议》约定,鉴于公司为原大股东辽宁国际集团的下属公司北方公司贷款提供担保尚有67.5万元担保责任未解除,4
万方源将无偿承担该担保责任的偿付义务。上述协议的签订经过了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并及时做了公告。
截至本次公告日,未有相关债权人向公司追索上述担保责任,此承诺处于履行过程中。
五、为支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所作出的承诺及承诺履行情况。
长城公司将严格执行2008年4月25日与万方源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书》中的有关约定,在公司恢复上市后的首次定向增发时及首次定向增发完成后的三年内,组织合计不低于2000亩权属清晰的建设用地(其中商业或住宅用途的建设用地合计不低于1000亩),以认股对价或转让、出资等其他有偿方式提供给公司选用。同时,长城公司承诺在公司首次定向增发时,将以大约484亩土地使用权参与认购公司首次定向增发的股份,包括但不限于:①长城公司所持辽宁成源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公司拥有沈阳苏家屯区约244亩商业开发用地;②长城公司拥有的在辽宁省阜蒙县的240亩商业开发用地。承诺履行情况:
公司已于2009年12月16日在《证券时报》上披露了《万方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全文,长城公司以其持有的辽宁成源置业有限公司 100%股权认购公司首次定向增发的股份,成源置业拥有下列土地使用权①沈阳苏家屯区约243 亩商业开发用地;②辽宁省阜蒙县的244 亩商业开发用地。长城公司关于参与公司首次定向增发的承诺正处于履行当中。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防范风险。特此公告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 篇3
现代公司制企业通常面临的两类代理问题是:股东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Berle、Means, 1932;Jesen、Meckling, 1976) , 即传统代理问题;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Shleifer、Vishny, 1997) 。从国内外众多的资本市场实践可知, 多数公司的控股股东在监督管理者方面 (解决传统代理问题) 并未产生较大作为, 反而常常侵占小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治理的效果不但没有得到好转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正如La Porta (1999) 等学者所说, 在世界大多数大企业中, 主要的代理问题已经转变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大股东的出现虽然可以解决由股东分散带来的“搭便车”问题, 减少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 但同时大股东的出现又带来了另一个代理问题: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张光荣、曾勇、邓建平, 2007) 。
一、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股东控制的股权结构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 即使在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 也有股权集中的趋势。在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研究中, 宋小保 (2007) 将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分为两类进行了研究, 即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和控股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两类代理问题。目前更多的集中于对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进行研究。那么又是什么让控股股东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回顾, 笔者发现, 较多的学者针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均从制度因素的角度找到了相关的解释, 但从我国的实际来看, 主要是“一股独大”问题和中小股东权利的法律保护较为落后等原因。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获利方式是有差异的:普通股东的获利方式除了股票增值和股利, 一般不存在其他方式和手段;但对控股股东来说, 还可以凭借其控制权获取控制权私下收益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目标。Shleifer和Vishny的著名论述是“当控股股东几乎控制了公司的全部控制权时, 他们更倾向于制造控制权私下收益, 而这些收益并不能为小股东所分享”。正因为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的目标不完全一致, 很多研究表明, 在中小股东利益缺乏制度保护的情况下, 控股股东往往趋于谋求尽可能大的控制权私下收益, 而不是追求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在中国市场存在的大股东“圈钱”现象为此提供了有利的事实证据 (冯颖, 2004) 。
在法律方面, La Porta发现, 在法律对投资者权利保护程度低的国家, 公司通常股权集中度更高。胡旭阳 (2004) 认为, 我国上市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股东持有的股份往往是非流通股, 由于市场分割,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 不具可比性。他通过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转让来度量我国控制权的私下收益情况, 结果表明, 在我国法律体系对中小投资者缺乏足够保护而上市公司股权又高度集中的情况下, 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具有较高的私下收益。
二、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路径
从Shleifer和Vishny的著名论述开始, 有关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问题的研究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随后LLSV等也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 集中型的所有权结构面临着一个负面问题, 即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冲突, 更确切地说, 是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 (余明桂等, 2004) 。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当集中, 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导致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大股东为了实现其私人利益, 必然采用某种手段转移公司资源, 达到独享公司资源的目的。通过研究发现, 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路径主要是通过盈余管理、股利政策、关联交易等方式。
从国外研究来看, 由于大股东这种侵占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具有隐蔽性, Johnson (2000) 等将其称之为“隧道”行为。这种隧道行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资源或将自身的风险转嫁到公司, 如以有利于控股股东的价格进行资产买卖、为代表大股东的管理层支付过高的报酬、以公司名义为大股东提供贷款担保、大股东无偿占用公司资金等;另一类是采用特殊的财务安排, 实现公司利益向大股东转移, 如通过不公平的两次发行稀释其他股东权益, 制定有利于大股东的股利政策等。
从国内研究来看, 余明桂通过分析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间接证明了这种代理问题的存在。余明桂、夏新平 (2003) 发现, 控股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和股利政策侵占小股东利益。余明桂、夏新平 (2004) 还从关联交易的角度揭示了控股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他们发现:由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 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控股股东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 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控股股东不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控股股东在公司董事会中的席位比例越高, 关联交易越多。苏启林和朱文 (2003) 发现, 我国的家族控股股东和其他国家一样, 会通过对投票权与现金流量权进行分离来侵害小股东的利益。唐跃军等 (2006) 从公司治理角度, 研究了我国股市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 研究表明,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确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利用中小股东无法分享的控制权、控股股东可能以牺牲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
三、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1、法律保护
La Porta (1998) 等认为一个国家法律对投资者权利保护的程度, 是这个国家公司融资市场和公司治理水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有助于降低与自由现金流相关的代理成本, 减少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我国调整股份公司利益主体关系的法律主要有《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等, 但是还未有针对中小股东利益制定的特殊法律。
2、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1) 股权制衡。Bloch (2001) 的模型表明, 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 各个大股东会为了获得其他股东的支持, 作出更有效地使用公司控制权的承诺, 各个大股东之间的这种竞争会减少控制权的私人利益。余明桂等 (2004) 认为减少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和董事会席位比例, 减少控股股东担任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职位,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关联交易的发生, 缓解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2) 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一般来说,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将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从外向内、从消极到积极、从不重要到重要的过程。宋小保 (2007) 认为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进入公司治理中, 可以提高对控股股东的监督和制衡效率, 弥补中小股东监督缺失的不足。
(3) 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不同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董事会结构, 这也赋予了董事会的不同使命。当股权较为分散时, 代理冲突主要是在公司经理和所有中小投资者之间;当股权集中时, 独立董事的任务则是要维护小股东的利益。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显著特点是集中, 大部分的董事来自于大股东的派遣, 这就需要重新定位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责任和功能。
另外, 可以加强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监管, 充分发挥债权人的公司治理作用 (宋小保, 2007) 。可以增加中小股东的必要权利, 如通过累计投票权、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中小股东异议股价权、对控股股东表决权的修正条款等 (何威风等, 2007) , 以解决控股股东代理问题, 实现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
四、结语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事实已是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共识, 但较多的实证文献只是通过替代变量对这种侵占程度进行了间接度量, 这种度量方法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相对于直接度量都较弱。但真实的侵占程度究竟如何, 还难以直接度量, 因此如何采用更好的方法来揭示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 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 篇4
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防止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资金的长效机制,杜绝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及《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决策制度》(以下简称《关联交易决策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子、分公司。
第三条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维护公司资金安全负有法定义务。
第四条
本制度所称资金占用包括经营性资金占用和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但不限于其他方式)。经营性资金占用是指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通过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的关联交易产生的资金占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是指为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垫付工资与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和其他支出、为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有偿或无偿直接或间接拆借资金、代偿债务及其他在没有商品和劳务对价情况下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使用的资金等。
第五条
本制度所称控股股东是指:(一)持有的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
(二)持有股份的比例不足50%,但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1(三)在公司股东名册中持股数量最多的股东;(四)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本制度所称关联方包括关联法人和关联自然人。第七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为公司的关联法人:(一)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公司的法人;
(二)由上述第(一)项法人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除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
(三)由本制度第九条所列公司的关联自然人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或者由关联自然人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除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
(四)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法人。
第八条
公司与本制度第七条第(二)项所列法人受同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制的,不因此而形成关联关系,但该法人的董事长、总经理或者半数以上的董事兼任公司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除外。
第九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自然人,为公司的关联自然人:(一)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二)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三)本制度第七条第(一)项所列法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四)本条第(一)项和第(二)项所述人士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年满十八周岁的子女及其配偶、父母及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子女配偶的父母。
第十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或者自然人,视同为公司的关联人:(一)根据与公司或者其关联人签署的协议或者作出的安排,在协议或者安排生效后,或在未来12个月内,将具有本制度第七条或者第九条规定情形之一;
2(二)过去12个月内,曾经具有本制度第七条或者第九条规定情形之一。
第二章 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资金占用
第十一条 公司不得以下列方式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
(一)有偿或无偿地拆借公司的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二)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三)委托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进行投资活动;
(四)为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开具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五)代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偿还债务;(六)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二条 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交易必须严格按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及《关联交易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和实施。
第十三条 公司严格防止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行为,并持续建立防止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长效机制。公司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分别定期检查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杜绝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的发生。
第十四条 公司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时,需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第三章 关联交易结算程序
第十五条 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发生关联交易需要进行支付时,公司财务部门除要将有关协议、合同等文件作为支付依据外,还应当审查构成支付依据的事项是否符合《公司章程》及其它治理准则所规定的决策程序。
第十六条 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交易,通过公司双方关联交易往来科目核算,由公司财务部门与控股股东财务部门及时结清关联交易余额。
第十七条 公司财务部门在办理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之间的支付事宜时,应当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纪律。
第四章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按照《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勤勉尽职地履行职责,维护公司资金和财产安全。
第十九条 公司董事长是防止资金占用、资金占用清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二十条 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按照各自权限和职责(或者授权)审议批准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通过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产生的关联交易行为。
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有关的货币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关联交易结算流程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司发生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侵占公司资产、损害公司及社会公众股东利益情形时,公司董事会应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当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拒不纠正时,公司董事会应及时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备,4 并对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起法律诉讼,以保护公司及社会公众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公司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对公司产生资金占用行为,经公司1/2以上非关联董事提议,并经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后,可立即申请对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司法冻结,凡不能以现金清偿的,可以依法通过“红利抵债”、“以股抵债”或者“以资抵债”等方式偿还侵占资产。在董事会对相关事宜进行审议时,关联方董事需要对表决进行回避。在公司股东大会就相关事项进行审议时,公司控股股东应依法回避表决,其持有的表决权股份总数不计入该次股东大会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之内。
第二十三条 公司应于每个会计终了后聘请具有证券业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作专项审计。独立董事对专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有权提请公司董事会另行聘请审计机构进行复核。
第二十四条 发生资金占用情形,公司应严格控制“以股抵债”或者“以资抵债”实施条件,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以次充好、以股赖帐等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发生资金占用情形,公司应依法制定清欠方案,依法及时按照要求向证券监管部门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报告和公告。
第五章 责任追究及处罚
第二十六条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协助、纵容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侵占公司资产时,公司董事会视情节轻重根据《公司章程》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对负有严重责任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启动罢免程序。
第二十七条 公司全体董事应当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产生的债 5 务风险,并对违规或失当的对外担保产生的损失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公司章程》等规定对外提供担保,公司董事会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第二十八条 规定。
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条
第六章 附 则
本制度未作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本制度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生效并实施;修改时亦同。
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