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精选8篇)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 篇1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如何写?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改变,企业要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就需要找出自己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对策。特别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种种的弊端,例如:融资渠道不畅、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等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法制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进行财务制度创新、重视财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网络化财务管理以及建立相关的惩罚监督制度等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受到很多消极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政策上的“冷落”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等。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自身因素的限制,尤其是内部管理更是其主要问题所在。
1.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更愿意选择传统管理方法,来降低管理成本。导致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缺乏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知识,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2.筹资难度大,抗风险差。融资方式单一,贷款难。银行通常因为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监控成本高不愿意放款,加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专门机构少,企业资信等级低,抵押品不足等,从而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直接融资渠道缺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由于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导致民间资金普遍不敢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3.投资能力弱,缺乏科学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加之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得不到运用,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其结果是“不改造等死,改造了找死”,造成投资失误。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花了巨额资金进行投资,而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以至陷入破产的边缘。
4.财务控制力薄弱。(1)现金管理不到位,现金周转不灵,存量现金没有盘活,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收益。(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销售会越来越普遍,在市场激烈竞争情况下,中小企业为抵御大企业的压力,会采取更多的商业信用促销。(3)存货控制薄弱。(4)利润管理能力不足。(5)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原因
中小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制度环境与企业先天不足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
1.外部原因。对中小企业而言,筹资对企业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企业信用缺失”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一是企业无历史信用数据,银行没有信贷信用记录和信用记录公开制度;二是企业财务数据不真实,不具备信用担保的可行性。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
2.内部原因。不少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体制不健全。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借鉴国外发展和管理中小企业的经验,可以从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加强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等方面探索解决方法和对策。
1.改善外部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制定或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改善环境主要是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以服务为宗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作为企业界中的弱势群体,政府的政策虽然不能代替市场自身的资源配置,但有效的引导和扶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商业性资金的介入,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的入会费,管理上实行基金封闭运行,集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3)规范中小企业会计秩序。①强化中小型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开展好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依法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实现会计规范化管理。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工作基础薄弱。应该严格执行财政部规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明确。③建立以税务报表模式为主体的财务会计报表体系。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规则,涉及如何与税务要求协商一致的问题。在中小企业中,税务会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财务会计。简化财务会计报表及信息披露。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中是否被详尽、充分的披露还是被简要、粗略的列示,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人们做出满意的决策。
(4)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改善其信用状况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以及加快我国社会化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这标志着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要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建立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2.苦练内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1)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提高自身素质。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该积极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学习现在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经营;在充分掌握现在财务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搭建起企业自己财务制度的框架,按照规范的现代财务管理方法来加强自身的管理。
(2)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
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3)针对解决融资问题的对策。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固然需要政府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开拓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但是,中小企业也要看到自身问题,要提高自己的信用和筹资能力。
①中小企业要想成功融资,首先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地认识,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努力使自己的经营管理等方面达到银行等意向贷款者要求的标准和条件。②通过提高商业信用,规范财务报表的使用等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在遇到资金困难时,还应充分发掘自身的能力,寻求资金来源,激励内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4)企业要苦练内功,加强资产管理
①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②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自己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③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重估企业的赊销政策、主要客户的信用级别;定期和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方法,严格控制账龄;制定和严格执行挂账、坏账的处理时限,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
④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保证财产安全。
五、结论
本文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依据,从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原则性和针对性的建议。解决中小财务管理问题还需要转换思想。现实表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表面上的反映是企业规模和管理层素质问题,而深层原因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要培育咨询机构,引导并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改变原来的思维,加强自身的建设。总之,中小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运营和财务管理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格局。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 篇2
所谓财务报告, 是指企业对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会计包括会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 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必须如实、清晰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的全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在反映过程中, 应不偏不倚, 客观地充分披露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 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披露的过程中, 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可比的, 其可靠性也至关重要。
一、企业所制定的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披露不完整
尽管完整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但不可否认这是现行财务会计与报告在知识经济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现行财务报告中, 各项目只反映主体的经济活动, 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掩盖了企业个别经济业务或交易的特性。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款, 我们只能了解其总额, 而无法进一步了解应收款中有哪些客户、客户的资信状况、账龄的长短等情况。还有存货, 一个企业存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等, 但这些存货中有多大比例已贬值、已积压滞销、已做发出商品但货款不能收回?这些个别信息往往要比综合信息对决策者来说更为有用。
其次, 现行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实际上是一种通用格式的报表, 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会计信息, 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程式化。然而, 随着新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 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格式财务报表以外的、有利于特殊信息需要的“专用”财务报表。且由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被估价的资产不同、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 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而程式化的通用格式的报表, 实在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再次, 由于现行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事项必须以货币计量为基础, 而对于一些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 如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以及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能为企业带来巨额收益的信息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揭示, 以致广大投资者不能做出最佳决策。而在信息时代, 信息成为经济活动最主要的资源, 劳动者付出的主要是智力劳动, 产品或劳务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含量占相当大的比重, 知识资本成为取得成功的关键, 也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这类信息的披露。
2. 信息披露不及时
随着企业生产周期的缩短, 经济活动风险的加剧。目前的年度审计报告和季度会计报表体系已不能够适应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仍然不能满足对信息使用者不间断地进行决策需要。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报表具有滞后性, 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
3. 对风险和不确定信息的披露不足
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 风险和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在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中, 各项资产、负债乃至企业的期间利润都是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的。可见, 财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以貌似的确定性掩盖了其本质的不确定性。如我国现行的处汇管理制度由原来对美元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改为一揽子货币的浮动汇率机制, 那么在进出口贸易的远期结汇或付汇业务中, 会计工作确认的利润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只有将来真正收回或付出货款时才能最后确定业务利润。同时, 应收款 (或应付款) 的不确定势必会影响资产或负债的不真实。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十分确定得数字所迷惑, 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验证和再确认, 甚至不厌其烦地去对财务报表上的单一数字进行重新分解, 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判断重新组合和汇总。会计人员将零散的会计数据经过确认、记录和计量最终汇总为单一的数字;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将之按照自己的需要分解再组合。这样合了又分, 分了又合的报表编制与分析程序, 对整个社会资源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4. 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
信息使用者往往以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并影响着他们所作出的各种决策。但现行财务报告是立足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的, 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 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准备,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在这个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变化得迅猛的世界里, 未来预测信息的价值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要。
二、完善财务报表的措施
要完善财务报表的反映内容, 增加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必须按《会计法》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期限等原则性规定, 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 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会计队伍越来越庞大。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 对会计这个职业的认识也只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上, 并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活动来对待。这样可能会使会计报告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并导致会计信息的不严谨, 失去了决策者参考价值。
2. 扩展信息披露范围, 适当增加报表附注内容。
按照财务报告的充分揭示原则, 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 并使用户易于理解, 亦即财务报告应揭示所有对用户的理解及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因此应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适当扩展信息披露的内容。不仅要有财务信息, 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有定量信息, 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有确定的信息, 还要披露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有历史信息, 还要披露预测信息;不仅要有整体信息, 还要披露分部信息。因此, 财务报告的内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 要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揭示, 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表内, 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与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以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2) 要注重知识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软资产信息的披露。
(3) 要重视对企业未来价值预测信息的披露。
(4) 要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信息的披露。如因环境因素而产生的或有负债、治理污染的成本, 以及其他环境风险损失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5) 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否则公司经营者易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降低利息费用, 虚增企业利润, 可能诱导投资者做出有损经济利益的决策。
(6) 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仍停留在以报表为主要内容的阶段。而发达国家会计报表附注长度几乎是报表本身的5倍, 因而适当增加报表附注, 增加有用信息的披露, 是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 也是充分体现会计信息全面性、相关性的有效手段。
3. 缩短报告时间间隔, 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当前, 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衍生工具不断涌现, 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 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 定期报告仍要存在, 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 编制实时报告作为有效决策的依据。为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 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可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 在时间上采用季报编制形式, 在内容上要重点突出, 避免“小而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会计数据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 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一完成, 计算机就可以自动生成报表。这就大大缩短了报告输出的时间间隔。其次, 必须建立和完善实时财务报告系统。通过互联网发布企业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手段。
4. 严格执行《会计法》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期限应当符合法定要求。各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并及时向本单位和有关财务关系人, 以及财政、税务等部门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以便有关财务关系人及政府部门及时了解经营和业务活动情况, 据此做出决策。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到来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不断提高, 会计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 同时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也日趋为企业所顾虑、为社会所关注。本文拟从我国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 谈谈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报告,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徐文丽曹雅姝:财务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 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也在迅速扩张,呈现出一种飞速发展的势态,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体系未完善,财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企业财务内控的现状做了分析,总结了多方的经验,为我国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我国企业的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结构分布不均匀
目前,我国的企业结构分布不均匀、不合理,且主要表现在一些国企中。国企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政府部门被国家授权对国企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许多漏洞。而在企业内控的过程中,有些企业通过欺骗银行的手段,为某些上市公司做担保,从而把控股的子公司变成了无成本的投资机器使用。企业结构分布的不均匀、不合理已经成为了企业财务内控的一个问题,因此在企业财务内控中,首先要解决企业结构的问题,优化企业结构,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财务健康运行。
(二)财务的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财务的预算工作在今天的企业内控工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在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中没有预算或是预算失误都是失败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多数企業的财务预算的方式依然采取手工预算的方法,这就导致了很多企业财务内部问题的出现,并且无法得到解决。尤其是一些集团下的子公司,财务预算质量和效率较低,误差较大、时间较长,质量没有保障,使得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内控秩序混乱,满足不了企业对财务数据的要求。就现在的企业来说,内部财务数据质量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起来,如果企业不加以重视,并找出解决办法,不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找不到正确的信息输入,将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甚至影响整个企业发展。
(三)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不高
当下,我国企业的资金普遍利用率都不高,大致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企业的资金很难管理集中,经常出现管理失控的现象,投资也比较分散,无法完成集中性的投资;第二,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不够严格,以致某些下属的子公司没有考虑到整体企业的根本利益,盲目投资,并且不顾投资风险,没有预算,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资金缺乏甚至濒临崩溃;第三,企业的资金闲置多,利用率不高,企业资金没有进行有效的投资,大部分资金闲置,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制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第四,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较为老旧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财务内控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员工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生产,尤其是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的素质,这些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企业财务内控人员的责任更是重大,但这些人员中大部分职业素质较低,许多从事这个财务工作的人员,在此前并没有接触过会计管理的知识,有些甚至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会计培训。就目前来看,我国选拔会计人员的机制并未完善,很难选出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二、企业财务内控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
预算控制是一种有效控制财务的方式,也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快捷方式。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相应的制度。例如,建立预算的执行、预选的考核和年终决算等制度,将年终的最后财务预算的控制结果作为一个考核工作业绩的项目,以此来对内部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对预算进行控制还要注意几个方面:预算不能只是形式化;预算的主要方式是滚动式,加以零基础的预算辅助;预算要体现出长远的目光。
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可以避免企业在资金支出时的一些风险,使得企业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在企业财务内控中对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障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以提高利用率
企业的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之一,也是财务控制的重点之一,有效的管理资金可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企业财务内控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要保证企业稳定而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有资金。若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恶化,更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必须加大对资金的管理。
就目前的企业管理对策来看,有效的管理好资金是企业高效利用资金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推动,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是企业财务内控的一个良好对策。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财务部门的作用,加大管理力度;第二,建立有效的管理资金的机制,有条理的进行资金管理;第三,企业财务部门要加强其综合职能,系统地管理;第四,可以借助现在先进的技术,如网络的方式来加快资金的调拨效率。
(三)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的内控效力与相关人员素质、专业技能息息相关,如果财务人员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较差,企业就难以实现财务内控,因此,必须不断加强相关财务人员和领导者的素质。首先,必须注重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其次,还要强化其法律方面的知识,要按照法律程序来处理相关的财务问题。最后,需要认识到现代技术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挥自身在岗位的作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人才队伍,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财政人员,才能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财务。所以,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完善信息系统
企业在执行财务内控制度时,若不能完整、准确、及时地收集到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信息,且不能采用恰当的方法在相关层面正确应用、有效沟通、及时传递,那么,企业财务的内控制度就不能得到实现,其经营管理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所以,要想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及时掌握,提升企业财务内控的效果,就必须完善信息系统。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优化,在及时、全面收集准确信息同时,减少信息成本,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企业在创建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时,还应该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育,增强财务人员信息分析能力,确保财务信息数据准确、有效。此外,还应该加大对财务信息系统的控制力度;执行力是确保企业财务内控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财务工作者在执行相关财务内控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中的规定,要确保财务信息真实,不可以流于形式,只做表面功夫,必须确保财务内控制度得到具体实施。
(五)建立奖励机制及审计机构
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人员奖励机制与审计机构,让审计者的权、责、利可以相互结合,从而有效调动审计者工作的积极性,让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衡量标准,把财务内控体系中自我评估进行制度化,让相关检查工作有章可循,降低其随意性及主观性。建立具有独立权限的组织来负责企业财务内控的自我评估,且要对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其是否严格执行了内控制度,这样才能对内控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健全,避免财政内控制度失效的现象产生,才可以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总之,财务内控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管,利用好企业资金,为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保证企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根.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3(05).
[2]杨迟,张心立.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内控[J].开发研究,2011(04).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 篇4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___曾 令 鹏___ 学号___090107307___ 学院_经济与管理学院_专业_工商管理(双学位)年级_____09级_ ____ 指导教师___赵伟_
2012年 11 月 25 日
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的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面对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怎样才能保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因此,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每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企业现代化体制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效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它们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它们正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从薪酬管理的方向找出路,发挥其管理工具的特性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薪酬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就此提出一些对策,本文通过对薪酬管理基本理论的解析,分析了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二)课题的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一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一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所以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在今天,薪酬激励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员工所得到的薪酬既是对过去工作努力的肯定和补偿,也是他们以未来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激励其在未来也能努力工作。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所以,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工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
工的工作创造性。客观、公正、合理地报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员工,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
1.薪酬的基本概念 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所付出的相应回报或答谢。这实质上是一种公平的交换或交易,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尽所能,按贡献分配的分配原则,而按贡献分配本身就隐含着内在的等价交换意义,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2.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势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订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的内容。2.1.薪酬管理目标
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薪酬管理目标具体地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2)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3)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结成利益共同体。
2.2.选择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与组合,是企业在员工薪酬上所采取的方针策略。薪酬政策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薪酬成本投入政策;(2)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企业合理的工资制度;(3)确定企业的工资结构以及工资水平。
2.3.制定薪酬计划
薪酬计划,就是企业预计要实施的员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结构及薪酬管理重点等内容,是企业薪酬政策的具体化。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1)与企业目标管理相协调的原则;(2)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原则。
2.4.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就是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比例及其构成。薪酬结构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企业工资成本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分配;(2)职务和岗位工资率的确定;
(3)员工基本、辅助和浮动工资的比例以及基本工资及奖励工资的调整等。对薪酬结构的确定和调整要坚持给予员工最大激励的原则。
(二)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面临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民营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截止到2011年年末,在我国GDP中,民营经济占到了66%,民营企业数量,从1989年的不到9万家,发展到了365万家①,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但是在民营企业里面,绝大多数民营经济规模较小、所从事行业普遍科技含量较低、员工素质较差、竞争力较弱、管理水平较低。
在中小民营企业中,薪酬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对薪酬认知不足;2.薪酬制度不健全;3.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4.职业发展通道缺乏,升薪通道单一;5.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合理,激励手段较差。
(三)中小民营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民营企业构成。民营企业一般由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单个业主绝对控制着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创业初期,具有企业家人力资本权威的“家族站首领”在非人力资本的影子中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仍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人员的不和与薪酬体系的不公。使引进人才和企业员工很难排解“打工”心态和情结而与企业核心层凝聚在一起,也就很难形成“命运共同体”,难保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不出闪失,出现“火不过三年,富不过三代”的现象。
在中小民营企业中,薪酬管理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家族式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制度;2.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3.绩效考核的缺失。
(四)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薪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薪酬策略和薪酬实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环境,这就需要根据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
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2.实施分类分级的薪酬管理 ;3.增加薪酬的透明度;4.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的重点;5.加强执行程序公平性原则。
三、论文提纲
(一)绪论
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
1.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
2.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面临的问题
1.对薪酬认知不足
2.薪酬制度不健全
3.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4.职业发展通道缺乏,升薪通道单一
5.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合理,激励手段较差
(四)中小民营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族式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制度
2.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3.绩效考核的缺失
(五)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2.实施分类分级的薪酬管理
3.增加薪酬的透明度
4.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的重点
5.加强执行程序公平性原则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 篇5
1.1研究目的
首先,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的提出和改革实践,使原有的社会福利机构服务体系发生明显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需要探讨的问题:在新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角色如何定位?行业协会的出现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社会福利机构的定位、对象、目标、性质、运作机制又是如何?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福利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协调?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本文尝试从现实发展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进而构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领域的研究理论体系。
其次,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规模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尝试利用调查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影响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规模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再次,在了解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探寻社会福利机构入住率与区位半径关系,并分析影响社会福利机构入住率的区位因素。
最后,通过对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福利机构角色定位及其关系的研究,使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福利机构的角色定位更明晰;通过对我国不同所有制性质社会福利机构生存状况的比较研究,提出建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必要性及其公平竞争环境营造时需注意的方面;通过对未来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规模的测算,明确未来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的数量安排;通过对社会福利机构功能结构的研究,提出我国社会福利机构功能结构安排上需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社会福利机构档次结构的研究,提出我国合理发展不同档次社会福利机构需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社会福利机构分布结构的研究,提出我国在规划新增养老床位分布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社会福利机构区位结构的研究,提出我国社会福利机构在选址时需注意的问题。
1.2 研究背景
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机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双重转型。国民生活水平伴随着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人民物质条件也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失业、社会暴力等社会问题随之凸显。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保障体系作用的发挥和社会福利服务的舒缓。然而,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却极度滞后于社会问题解决的需要。在如此宏观背景下,政府、市场和社会都必须直面本土现实和借鉴国际经验。老问题的解决需要和新局面的形式推动,将促使“政社分开”紧跟“政企分开”的步伐,成为未来中国的重要旋律。然而传统社会福利机构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产物,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约束弊端日益显现,在新形势下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的发展。如何促进传统社会福利机构的转型,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社会福利机构水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显得尤为必要。同时,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的有效解决需要发展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福利机构和解救困难人群的专业化手段。社会工作在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缓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福利机构、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鉴于此,本文将结合中外文献和自身对该问题的观点,从我国社会福利机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分析后,并对应上述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文献综述
2.1 福利
福利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具有“幸福”、“富足”等多种含义。中国的新华字典把“福利”解释为“幸福和利益”。福利在英文中是welfare,是“well”和“fare”意义的综合。”well”的意思是好,"fare”的意思是生活。两者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快乐的生活”、“追求快乐的人生”等。福利实际上是一个较为主观的概念。马歇尔认为,福利(welfare)这个词比“财富”(wealth)更人性,更主观(See T.H.Marshal 1, 1985)。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福利”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关乎人的幸福〔AnthonyGiddens,2000)。但也有人认为,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福利,仅仅是指经济福利,即收入和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广义的福利除了经济福利之外,还应包括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胡象明,2002)。历史上的福利与宗教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完全从主观愿望出发,带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随意性。进入20世纪以后,福利向社会事业发展,此时的福利不再是局部的、有限的慈善活动,而是一项面向全体国民的社会政策。
2.2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杰尔签订的《大西洋宪章》中(郑功成,2005)。关于“社会福利”的定义有以下几种:第一,社会福利是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整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第二,社会福利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第三、《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对“社会福利”的解释是:“按其字义和一般人的观念,通常被理解为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举措”(陈良瑾,1994)。社会福利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词,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社会保障解释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狭义的社会福利仅指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的范围和领域,通常是指专为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服务与保障,如儿童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从这个意义上,“社会福利”一词便具体化为“社会福利服务”或“社会福利事业”(陈良瑾,1994)。中国社会福利的内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相同,既包括社会保险即有条件的保障,.需要保障对象预先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又包括了无条件的保障,即对特殊群体如灾民、贫民、老人、儿童、军人及退役军人等的无偿救助、优待等。狭义的社会福利或者指无条件的保障项目,或者指更狭隘的保障对象的无条件保障,如我国现行行政工作中的社会福利概念(常宗虎,2001)。
2.3 我国传统社会福利机构面临的问题综述
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产物,传统社会福利机构曾在改革开放之前为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其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约束弊端日益显现,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我们必须全面认识传统社会福利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为下一步的解决提供思路。
王晓旭认为,相比社会福利需求发达的地区而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数量和服务质量还有很大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福利供给不足导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平衡;财政投入不足引发福利机构运行状况窘迫;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下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程度低;机构内部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3刘霞提出,在新时期新阶段我国传统社会福利机构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矛盾:投入资金不足与福利服务事业急需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机构运行机制单一与社会福利服务多样化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福利机构多元化发展与公办(或国有)福利机构发展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李勇认为,虽然近年我国传统社会福利机构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社会福利的价值规律因传统行政体制的束缚难以实现,导致经济效益不佳;国家专项投资不足,导致资金短缺;社会力量对福利事业的投资不足,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缓慢且比重较低,国家包办现象严重;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综上所述,学界对我国传统社会福利机构存在的问题研究己经很丰富了,确实存在着行政体制僵化、办事效率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急需进行观念的更新和体制的重新建构,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可能性。2.4 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化综述
在中国社会福利机构转型的路径选择上,韩克庆认为有两种路径可以选择,一种可能的路径是效仿欧洲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国家化,另一种可能的路径选择就是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化,目前我国选择后一种实现途径。杨伟民论证了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化的可能性,他引用了黄有光和阿马蒂亚·森对福利概念的解释,并认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是增进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只关心自己的福利。个人对他人的福利、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福利都应该或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福利社会化具有了实施的可能性。
关于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化的内涵,研究者的看法大同小异。香港学者张学泰认为可用“民营化”取代“社会化”。他指出,比较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的改革方向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民营化“的发展趋势,其基本内涵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西方实行“民营化“的重要目标是要削减福利开支,而我国的福利服务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我国的福利服务开支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政府需要逐步增加对福利事业的投入。他提出了“社会福利机构民营化”的内涵,认为民营化并不是将所有的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机构的所有权私有化,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对福利服务包揽过多的僵化福利服务提供模式,更多地发挥民间部门的作用。李占乐认为社会化服务是社会福利机构的主要表现形态和实施方式2。杨伟民亦认同上述观点,并提出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化并非是国家责任社会化,他认为目前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化要做到“责任主体是政府,服务主体是社会”。从目前发展来看,有两种值得关注的错误倾向:一是从社会福利机构的责任主体看,社会化过度而国家化不足;二是从社会福利机构服务的发展看,社会化(市场化)不足而国家化过度。宫天文的涵义值得商榷,他认为,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化是“无偿的精神享受和物质利益的配备”,是对相对弱势群体优抚和照顾的社会福利机构事业4。这种定义带有明显的狭义福利色彩,是否“无偿”值得反思。
关于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化的内容,赵定东将现有学界观点归纳为四点,即政府必须将一些能够由社会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机构去办,从而使政府得以精简;使企业成为不依附于政府的独立的社会服务机构;允许民办非企业组织的发展以扩大福利服务的总量;开发民间资源,发展慈善事业与。丁开杰认为,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的社会化内容应包括下述五方面:服务对象的公众化;福利资源的社会化;社会福利机构事业管理的社会化;服务设施的社会化;服务队伍的社会化。
2.5 研究述评
目前我国内陆地区关于社会福利机构专业职业化问题的文献研究大多是从整体层面出发的,很少有对社会福利机构在我国化过程中载体选择和平台搭建的细致探讨,特别是缺乏对社会福利机构进入传统社会福利机构时存在困境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而香港、台湾地区由于跟内地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在社会福利机构我国化时载体的选择和介入困境的分析只能作为参考。
通过对我国传统社会福利机构存在问题、社会福利机构我国化载体选择以及传统社会福利机构引入社会福利机构过程中的困境分析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二者都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都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专业社会福利机构可以为传统社会福利机构提供其所需的先进的理论方法和观念,同时传统社会福利机构也可以为专业社会福利机构提供发展的平台,成为其我国化过程的有效载体。
然而,由于传统社会福利机构内部行政体制的僵化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让社会福利机构的进入过程存在诸多困难,比如说专业社会福利机构者的价值理念与机构的工作目标定位的冲突;专业社会福利机构者与机构原有工作人员的价值理念、工作方法磨合困难;公办机构领导对专业社会福利机构者的定位较狭隘。这些困境使社会福利机构的进入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社会福利机构功能的发挥和传统社会福利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必须予以解决。
3技术路线
本文以我国社会福利机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研讨课题:
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研究课题的相关概念与论文概述:政府失灵理论、合约失灵理论、治理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念。第三章,主要对我国社会社会福利机构现状进行分析:社会福利机构的基本情况、社会福利机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社会福利机构督导现状、社会福利机构督导介入的成效与不足。第四章,主要对我国社会福利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供需矛盾突出、社会福利机构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政府投入不足。第五章,对制约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源于服务对象方面、源于派驻社工自身、源于地方社会福利机构、源于项目本身。第六章,提出完善我国社会福利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准确认识社会福利机构的福利服务、完善社会福利机构法律规范、构建社会福利机构政策体系、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机制建设。最后结论总结全文。
以下为本文写作提纲: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2.相关概念与论文概述 2.1 政府失灵理论 2.2 合约失灵理论 2.3 治理理论 2.4 福利多元主义理念 3.我国社会社会福利机构现状 3.1 社会福利机构的基本情况
3.2 社会福利机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3.3 社会福利机构督导现状
3.4 社会福利机构督导介入的成效与不足 4.我国社会福利机构存在的问题 4.1 供需矛盾突出
4.2 社会福利机构发展不平衡 4.3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4.4 政府投入不足
5.制约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的主要因素 5.1 源于服务对象方面 5.2 源于派驻社工自身 5.3 源于地方社会福利机构 5.4 源于项目本身
6.完善我国社会福利机构发展对策建议 6.1 准确认识社会福利机构的福利服务 6.2 完善社会福利机构法律规范 6.3 构建社会福利机构政策体系 6.4 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机制建设 结论
4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的进度安排以学院制定的时间节点为基础,主要如下:
(1)201 年 月,针对自身的条件及研究兴趣进行初步的资料查阅,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
(2)201 年 月到 月上旬,进行广泛的资料查阅并完成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包括外文文献的查阅及翻译)、技术路线(即写作提纲)、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等;
(3)201 年 月中下旬到 月中旬,进行论文完整的正文部分的写作;(4)2014年 月中旬到 月底,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
(5)2014年 月初到 月中旬,对毕业论文进行总体修改及完善;(6)2014年 月中旬到 月下旬,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 篇6
大家好!
本课题拟作为“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的子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1、选题原因
1、江苏省虽然经济发达,在均衡发展教育上努力不小,但教育的不均衡现象仍存在。特别广大农村学生在学习上,不管是知识积累,还是学习方法习惯,还是心理,等有其特殊性。
2、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先进科学。在目标、教科书的编写、评价等方面兼顾了城乡差别的客观情况。但实际教学中,似乎农村学校在目标的达成上,困难更大,问题更多。
3、有效教学,其中之1就是分层教学。如果不忽略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素质是不同的两个层面的话,研究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的有效实施,就是研究该课程在农村高中的分层教学,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和城区学生1样,获得较好的语文素养。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课程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5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应用与拓展”特别要求“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适应了这1要求。
2.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规定:“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主要有两个模块:《语言规范与创新》和《当代语言生活》。这两个板块都充分体现了选修课程的基础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供了保证。可见,研究其有效实施的必要性。
3、农村高中实施教学的现状:
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优质教科书的编写,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的终结。
虽然在设计选修课程方案时已经考虑到了目前我国城乡高中的语文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的现状,但实际上,课程标准的理想和实际实施的现状之间肯定存在差距,特别在广大农村高中,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序列两个板块的实施上,存在的问题相对城区高中更为突出。无论是选课、教学安排,还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上,甚至学分的管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影响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
4、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规范与创新》是1门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教学内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新,它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与训练应试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现有条件,变革教育、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切实做到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教学的有效实施。
如何针对农村高中的现状,农村高中的客观条件和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等,遵照有关有效教学理论,以行动研究为主要途径,反思已有的教科书及其辅助资源有否需要修正之处,并探求更有效的教学实施途径,为各地区、各学校根据实际不同情况搞好选修课程的建设提供普适的、可操作的经验,最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实现“1切为了学生”的愿望,这是我们想通过研究达到的目的。
3、课题研究现状
高中新课程标准设计了中国高中教育史上的第1个专门的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苏教版的《语言规范与创新》和《当代语言生活》教科书实际上也是中国高中教育史上的第1个系列的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高中语文教科书。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言文字应用系列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特别是对苏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教科书及其有效教学及评价的全面研究,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作为课题“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的子课题“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的研究”,也就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的“有效”,1个方面指教科书内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重要和最实用的语言文字知识,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更不用说也考虑到了中学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同时,教科书内容也是适合课程教学的。另1个方面,“有效”更体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中学生能够真正变“死记硬背”为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变“题海战术”为灵活地解决语言文字应用的各种问题,变“应试”为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同时,通过课程的教学,让教师通过课改实践,实现教学业务和教学思想的提高、发展。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实施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的母语素养是否提高。①母语素养是1个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包括志向情操和道德修养、思维和语言的习惯特点、文化视野和知识积累、审美情趣、学习方法乃至言谈举止等各方面。开设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熟悉、认同母语文化的优秀传统。②母语素养的水平通常表现为言谈举止文明、高雅、合乎礼仪,思维严密有条理性,口语表达连贯、流畅、富于文采,书面表达规范、清晰、生动等。1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对个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无形的影响,就会收益终身。③语文选修课要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以母语为载体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农村高中生的母语素养,也是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既然,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至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适用的教科书;(2)适用的教学参考书;(3)有效的教师培训;(4)有效的教学活动;(5)科学的评价体系。而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的研究工作更微观、更具体。那么,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自然就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1)有效处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2)有效的师资调配;(3)有效的教学活动;(4)有效的学分管理。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5个方面:
(1)农村高中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不足或者需要。
(2)有效处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3)有效的师资调配;
(4)有效的教学活动;
(5)有效的学分管理。
由于,《语言规范与创新》是语言文字应用序列的核心板块。我们以它及其教学参考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当代语言生活》。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3个基本观点。第1,学习是1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2,学习是1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1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1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3,学习是1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既是1种方法技术,也是1种新的科研理念。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本课题在反思“语言文字应用”序列,特别是《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在农村高中选修现状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开展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如何有效实施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1步发现和解决有效实施所存在的问题,修正选课、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关做法,为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可行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课改的成功增加保障。
6、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问卷研究法、个案研究,访谈、网络研讨等。
首先在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农村高中“语言文字选修”序列的选修情况作调查,包括学生、学校、教师3方的调查意见。然后梳理归纳结论,再针对现行选、教、学的弊端,尊重客观事实,探索新的实施语言文字选修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然后形成研究成果,比如教科书及其辅助资料的修订,论文,调查报告等。
7、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3月-207/8月
1、准备阶段: 年3月-2019年7月
设计问卷调查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预期成果: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实验阶段: 2019年8月-2019年12月
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及实证
预期成果:语言文字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
3、结题阶段: 2019年1月-2019年7/8月
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1线教师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或专题论文。
8、课题组人员
1、徐德斌:海安县孙庄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教育硕士。
2、许维龙:海安县孙庄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教学、管理与研究经验均非常丰富,有多篇论文发表。
3、胡锦珠:海安县孙庄中学语文教师,海安县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发表文章20多篇,其中多是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甚至直接关于教材的,具体如:
(1)《“娥”与“蛾”》(《语文报》)
(2)《“省”字探疑》(《读写月报》)
(3)《文言传记常用字类说》(《读写月报》、《新语文学习》)
(4)《数词在运用中的5种常见错误》(《语文教学与研究》)
(5)《苏教版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中的几处商榷》(教育部继教网)
(6)《从语言连贯性看“惟其所愿”译文》(《语文学习》)
(7)《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献疑》(教育部继教网)
(8)《苏教版选修教材〈实用阅读〉指瑕》(教育部继教网)
(9)《苏教版选修教材〈当代语言生活〉中的失范——兼议苏教版教材应加强的工作》(教育部继教网)
(10)《“潇洒”探究》(《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11)《“初程”是“开头的1段路程”吗?》(《语文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面向城区学校,更应面向广大农村学校。我们不能不承认,城区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知识积累、学习习惯、文化视野(见识)等方面优于农村学生,迫切需要“有效实施”的,是农村学生。只在城区开花结果的新课改不是完整的新课改。甚至可以说,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在1定意义上,决定于农村学校的实施效果。
本课题虽然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刻苦钻研,有序推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1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的有效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标的推行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谢谢!
2019年2月
新年心情:开门见喜!
(胡锦珠)
前天,也就是2019年2月16日,我打开邮箱,收到1封来信。是南京金陵中学朱德勇老师的。
朱老师负责编写苏教版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我不揣浅陋,不知深浅地提了点建议,没想到朱老师非常重视,还回信答复。
信中说想邀请我参加1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不知我有意否?——受宠若惊!我只能这样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这是我2019年最好的礼物,我想!
去年年底,朋友问我,今年如何?我说,不如意,很多想到且快实现的事最后落空了,感觉没起色。朋友说,你看看你自己有没有比以前好的,有就进步了?不能追求10全10美!也对,我简单总结:去年公开发表文章10篇,特别实现了目标,在上海《语文学习》上发了文章,而且被多家杂志社聘为特约编辑,……但很刻骨铭心的遗憾,就是闯关快成功却失误在细小的环节!!朋友安慰说,这就是成绩,这就是比以前进步之处,应该庆幸!失误的事以后再努力。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情释然。
现在,面对这份邀请,我激动同时又有点担心,曾经弄个县级课题,现在是省级,挑战极大!好在前天晚上朱老师和我电话联系,1个多小时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这次研究,而且关于学术,更有为人出世。
既然接下了任务,就尽力而为,力争搞好!克服不足就是进步。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胡中锋老师说的好“成功等于目标乘勤奋乘方法,用乘是因为1为0所有为0”。我先定目标,然后方法,其次勤奋点,相信1定可以迎接挑战!!
胡中锋老师还说:“1个人有想法容易,但要把想法变成行动就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而行动的结果往往又与最初的想法相距甚远。”警醒之言!
附 《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第1部分
1、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
1、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2、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 篇7
一、我国企业的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结构分布不均匀
目前, 我国的企业结构分布不均匀、不合理, 且主要表现在一些国企中。国企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而政府部门被国家授权对国企进行管理和监督, 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 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许多漏洞。而在企业内控的过程中, 有些企业通过欺骗银行的手段, 为某些上市公司做担保, 从而把控股的子公司变成了无成本的投资机器使用。企业结构分布的不均匀、不合理已经成为了企业财务内控的一个问题, 因此在企业财务内控中, 首先要解决企业结构的问题, 优化企业结构, 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财务健康运行。
(二) 财务的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财务的预算工作在今天的企业内控工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在信息时代, 财务管理中没有预算或是预算失误都是失败的管理方法。目前, 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的方式依然采取手工预算的方法, 这就导致了很多企业财务内部问题的出现, 并且无法得到解决。尤其是一些集团下的子公司, 财务预算质量和效率较低, 误差较大、时间较长, 质量没有保障, 使得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内控秩序混乱, 满足不了企业对财务数据的要求。就现在的企业来说, 内部财务数据质量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起来, 如果企业不加以重视, 并找出解决办法, 不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 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找不到正确的信息输入, 将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甚至影响整个企业发展。
(三) 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不高
当下, 我国企业的资金普遍利用率都不高, 大致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 企业的资金很难管理集中, 经常出现管理失控的现象, 投资也比较分散, 无法完成集中性的投资;第二, 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不够严格, 以致某些下属的子公司没有考虑到整体企业的根本利益, 盲目投资, 并且不顾投资风险, 没有预算, 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 资金缺乏甚至濒临崩溃;第三, 企业的资金闲置多, 利用率不高, 企业资金没有进行有效的投资, 大部分资金闲置, 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 制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第四, 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较为老旧落后,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 财务内控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中, 员工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生产, 尤其是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的素质, 这些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 企业财务内控人员的责任更是重大, 但这些人员中大部分职业素质较低, 许多从事这个财务工作的人员, 在此前并没有接触过会计管理的知识, 有些甚至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会计培训。就目前来看, 我国选拔会计人员的机制并未完善, 很难选出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二、企业财务内控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对预算进行有效控制
预算控制是一种有效控制财务的方式, 也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快捷方式。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和控制过程中, 可以建立一种相应的制度。例如, 建立预算的执行、预选的考核和年终决算等制度, 将年终的最后财务预算的控制结果作为一个考核工作业绩的项目, 以此来对内部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同时, 对预算进行控制还要注意几个方面:预算不能只是形式化;预算的主要方式是滚动式, 加以零基础的预算辅助;预算要体现出长远的目光。
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 可以避免企业在资金支出时的一些风险, 使得企业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因此, 在企业财务内控中对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障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 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以提高利用率
企业的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之一, 也是财务控制的重点之一, 有效的管理资金可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是企业财务内控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要保证企业稳定而快速的发展, 必须要有资金。若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恶化, 更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所以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必须加大对资金的管理。
就目前的企业管理对策来看, 有效的管理好资金是企业高效利用资金的一种重要手段, 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种推动, 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此, 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是企业财务内控的一个良好对策。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充分发挥企业的内部财务部门的作用, 加大管理力度;第二, 建立有效的管理资金的机制, 有条理的进行资金管理;第三, 企业财务部门要加强其综合职能, 系统地管理;第四, 可以借助现在先进的技术, 如网络的方式来加快资金的调拨效率。
(三) 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的内控效力与相关人员素质、专业技能息息相关, 如果财务人员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较差, 企业就难以实现财务内控, 因此, 必须不断加强相关财务人员和领导者的素质。首先, 必须注重对财务人员的培养, 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其次, 还要强化其法律方面的知识, 要按照法律程序来处理相关的财务问题。最后, 需要认识到现代技术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并结合企业的实际, 发挥自身在岗位的作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人才队伍, 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财政人员, 才能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财务。所以, 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 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 完善信息系统
企业在执行财务内控制度时, 若不能完整、准确、及时地收集到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信息, 且不能采用恰当的方法在相关层面正确应用、有效沟通、及时传递, 那么, 企业财务的内控制度就不能得到实现, 其经营管理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所以, 要想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及时掌握, 提升企业财务内控的效果, 就必须完善信息系统。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优化, 在及时、全面收集准确信息同时, 减少信息成本, 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企业在创建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时, 还应该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育, 增强财务人员信息分析能力, 确保财务信息数据准确、有效。此外, 还应该加大对财务信息系统的控制力度;执行力是确保企业财务内控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财务工作者在执行相关财务内控体系的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中的规定, 要确保财务信息真实, 不可以流于形式, 只做表面功夫, 必须确保财务内控制度得到具体实施。
(五) 建立奖励机制及审计机构
企业可以建立相关的人员奖励机制与审计机构, 让审计者的权、责、利可以相互结合, 从而有效调动审计者工作的积极性, 让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设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衡量标准, 把财务内控体系中自我评估进行制度化, 让相关检查工作有章可循, 降低其随意性及主观性。建立具有独立权限的组织来负责企业财务内控的自我评估, 且要对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监督其是否严格执行了内控制度, 这样才能对内控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健全, 避免财政内控制度失效的现象产生, 才可以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总之, 财务内控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管, 利用好企业资金, 为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保证企业长久发展。
摘要:财务内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方面, 是衡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是企业平稳运营的保障。企业的财务内控出现问题会引起企业经济上的损失, 严重时则会导致企业运行受阻。目前, 只有认真做好企业财务内控的工作, 找出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隐患, 创新出企业财务内控的方法, 才能发挥出企业财务内控的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根.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财经界, 2013 (05) .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 篇8
摘 要:绩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但大多数经营者对绩效管理缺乏整体了解,客观分析、总结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成为当务之举。有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指出问题所在,并据此进行对策研究,提出改进办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对策研究
绩效评估,就是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这是绩效管理中最为明显的环节,管理者常常需要填写大量的评估表格或撰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果将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培训相联系。很多人常常把绩效评估等同于绩效管理,实际上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环节,而且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本质区别:绩效管理是关注未来的绩效,关注的是解决问题,是计划式的,而绩效考核关注的是过去的绩效,是判断式的。
一、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主要体现在战略目标没有得到有效分解,绩效管理对企业战略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撑。而绩效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清晰的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绩效管理,强调对行动过程和效果的管理,因为企业的任何目标都是根据企业的战略来设计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服务的,目标是战略的量化过程。传统的绩效管理,忽视了企业战略,导致目标和战略不协调、不匹配,甚至产生偏差和背离。其次,绩效管理不仅是企业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其深层次的目标,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主管与员工持续、动态的沟通,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及绩效目标,并确定工作结果的衡量办法,在过程中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司的目标,并使员工得到发展。
2.绩效管理基础薄弱。国有企业没有通过工作分析、岗位测评系统形成相应的岗位说明是绩效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主要因素。
工作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基本上所有企业的绩效评估标准都是建立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工作分析可以得到岗位描述的信息。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寻求“人”与“事”的最佳匹配。通过工作分析,可以清晰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从而带来工作绩效的提高;可以根据各项工作职责对任职者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对人员进行招聘和任用,也会非常清楚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能够胜任工作。
工作分析就是将组织的各项职能有效地分解到各个岗位上,运用系统性的方法收集有关工作的各种信息,明确组织中各个岗位的工作目标、职责和任务、权限,工作中与组织内外的他人的关联关系,对任职者的基本要求等,并针对各个职位的职责和任务规定相应的绩效标准。工作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绩效评估系统提供实质性的考核内容。一些企业仍然沿用过去的岗位责任说明书,内容陈旧而雷同,没有确定各个岗位明确的工作目标,也没有描述清楚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任职者的要求倾向于人的政治素质,形式主义味道较重,基本上不具备实际利用价值。
3.确定绩效指标缺乏科学性。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且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很多企业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系列因素。能够从这样两方面去考核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如何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使考核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许多企业则考虑得很不周到。一般来说,员工的绩效,它可评价的指标部分应该是与其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直接对其工作结果的评价,通常称为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是对工作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一般为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表现,通常被称为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进行评价,对周边绩效的评价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进行评价。从而使得绩效考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同时也使得绩效评价可操作化。一些企业的绩效指标,在任务绩效方面仅仅从经营指标去衡量,过于单一、片面,很多指标没有囊括进去。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而不是行為性的描述,评价时多依赖评价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这样的标准,不仅模糊性是人而且执行偏差也是人。结果,评先进变成评“人缘”,选干部、发奖金变成了搞平衡,存在着轮流坐庄现象。并且,绩效标准有千篇一律的倾向——不论是高层员工还是一般员工,往往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没有体现人才有能级差异的客观现实。
二、国有企业改进绩效考核的对策
1.树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观念是前提。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就是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结合对员工工作表现的分析,了解所有员工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使员工的技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所提高,以达到员工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的目的。抛弃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树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观念,高度重视绩效考核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使企业更健康、更持久的发展。
2.考核制度的设立要更加完善。一方面,国有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把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发展战略、组织形式、人员结构与之相结合,详细具体地划分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针对各岗位的职责职能作出详细具体的解释,以此作为确定薪酬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应该重视绩效考核的作用,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可区分情况分别以月、季、年为单位进行考核。最后,考核指标的设立要科学,保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协调吻合,既要防止因定性指标过多导致考核的公平性下降,又要防止因定量指标过多使员工产生为了考核而考核的误区。因此为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当保持考核指标类别的平衡性。
3.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结果要及时进行反馈,而反馈的主要形式就是沟通,这也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关键点。沟通的内容主要有考核内容的设定、结果的评定、及时的反馈和解决方案。考核结束后沟通是否到位关系到考核目的能否达到,沟通不仅仅是为了让管理者和员工了解考核结果,而是通过沟通让管理者和员工更清楚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针对考核结果,员工提出异议,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向上级反映、作出协调。
4.对考核结果做详细的分析。绩效考核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发现员工现阶段的优缺点,发现更深层次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性的改进绩效管理的意见。企业应当考虑结合员工的薪酬、福利以及其他激励政策进行考核,以期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使其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确定薪酬分配是否合理的主要手段就是依据考核结果,因此,员工的薪酬、晋升、淘汰、奖励也应该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渐引起了我国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有企业中的绩效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当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努力实现考核的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滕志文.论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及其对策,2013.7.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开题报告写法】推荐阅读:
第三方中小型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08-28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3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7-20
学生毕业论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5-11
浅析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08-1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25
浅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5
《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11-03
企业库存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