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10-03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8篇)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不解决,势必影响其长远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问题,对策

1.前言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40%和60%,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这些充分反映了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说明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不仅是扩大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市场的短期政策选择,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需要。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它们在与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效益比大企业明显要低。加之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加入WTO后新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民营企业家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人都投入到创办民企的过程中,有些是高学历者,但中低学历者仍占多数,这种文化素质的差异,就导致有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在事关企业命运的重大决策时,目光短浅,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程度基本呈提高趋势,但因文化素质因素引起的管理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重大影响。2.2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亲戚和朋友,任人唯亲的现象时有发生,靠家庭和亲情等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来维系企业。另外由于企业的这种封闭性和不规范性,使得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具有排他性,不利于从外部吸引优秀人才。2.3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部分中小企业不是依靠健全的机制来管理人,而是凭借经营者的主观经验,通过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用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不规范,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亲情的失落。之所以会如此,一是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度意识,认为“法治”不如“人治”;二是即使有了制度也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企业制度缺乏创新;三是即使有较好的制度,但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走过场、搞形式;四是平时对下属信誓旦旦,一旦有亲友、熟人掺和在里面,就感情用事,赏罚不均,执法不严,使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2.4管理过程中放权过少民营中小企业,一般规模不大,投资相对少,因此对管理费用特别看重。企业一般建立时间不长,在组织结构上也比较精简,这样虽然降低了费用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是企业领导者(创始人)在工作中,事无巨细都去过问、插手,从企业全局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但仔细分析却弊端很多。首先分散了企业领导者的精力,使自己不能更好地决策;其次影响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易让下属产生惰性和不信任感,无法形成企业向心力。二是“一人多岗”状况中下属员工需要担当多个岗位的工作,有时甚至要跨部门进行工作,由此导致员工无暇应对。这不仅不利干员工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企业的运作,还会出现各忙各但却效率低下的现象。而且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容易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2.5企业资金短缺,经营的外部条件较差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其原因首先是家族性本质决定了家族式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单一性,单纯的家族所有限制了社会资本的吸纳和利用。家族式企业往往抱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不愿让社会资本投入到企业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由于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取得银行贷款,即使取得一些,也是杯水车薪。其三,民营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和专门的法律保护,没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严重限制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2.6组织机构松散,应变能力差我国许多中小企

1业的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企业组织不能随内部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应变能力差,僵化、老化现象严重。企业各个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这样的组织是无法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因此,摆脱中小企业低水平的管理现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进行变革势在必行。

3.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3.1提高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要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转变其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改变狭隘的小生产意识。中小企业家要主动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内容,努力成为懂经营管理,有头脑、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3.2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选拔优秀人才要做好选拔优秀人才的工作,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面向全社会招聘,吸纳贤才。另外,管理者的选择也必须足够重视,要保持此项工作的透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评价,使管理者接受公众评判。经过几年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和配置逐渐趋向合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当公司的所有者遇到涉及亲朋好友等企业成员利益时,要尽量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处理。3.3适当调整“家族式”管理模式民营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也要尽力改进,以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调整,主要从企业本身的规模、从事产业的特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出发。如果企业的规模不大,凭经营者的能力和经验完全可以驾驭,就没有必要向现代公司制度转变。另外,调整应主要着眼于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与执行,避免“任人唯亲”以及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出现。要实行制度化管理以“法治”代替“人治”,以制度约束代替道德约束。采用法制具有较多优点,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可以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等等。3.4管理者要适度放权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放权、用人,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部属的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多做贡献,忘我工作。用人之大忌乃揽权不放。管理者放权于下属很有必要,因为公司的事务有大有小,管理者应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有些不很重要的工作,或是各样琐碎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下属,把权力下放给他们,让他们把各样事情都处理妥当,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他事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管理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处理的某些工作,就更应该授权,把权力和责任一起交给下属。

3.5积极融资,寻求多方合作我国中小企业要改变那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要积极寻求社会闲散资金,让社会资本投入到企业中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实力;积极和金融机构合作,争取资金,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贷款的过程中要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主动寻找担保者。3.6建立健全组织制度,精心构建企业文化民营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管理,加强管理体制的建设,利用组织和机制的力量来弥补个人控制能力的不足。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各种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匹配的激励手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客观、公正、完备的考核机制,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1]李自如.现代企业管理学[M].四川: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2]高鑫.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基本问题的探析[J].经营管理,2006,(12).[3]郝字光,孙海涛.对民营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5,(3).[4]林茂臣.刍谈民营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创新[J].甘肃农业,2005,(1).[5]朱瑞珍,蒋晗晖.我国中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2000,(1).94提问人的追问2009-05-20 10:26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论文。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中小企业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仍面临巨大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是当前会计界的重要任务。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1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1.2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1.3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4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2原因分析2.1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2.2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2.3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

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3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3.1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许多经营者的良好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铤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3.2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3.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3.4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回答人的补充2009-05-20 11:2

3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3.5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建立新的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为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制度和组织基础。参考文献[1]郭银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会计通讯,2002,5.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1 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招投标与现场实际成本及管理衔接不到位

目前很多企业在招标、投标的现场,在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中往往会出现衔接不到位的问题,这样就会直接增加企业成本。由于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不够,导致在预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在投标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有的甚至没有做好投标结算,而是直接把投标预算当成了结算,这严重妨碍了企业进行预算管理。

1.2 对预算管理监督和考核的力度不够

在企业中实行适当的监督和考核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规范发展,但是在很多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两个方面,有些企业甚至直接忽略二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利用考核制度,可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工作情况,再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或者是惩罚,这能够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但是这需要结合相应的监督体制来进行,以免在考核的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进而降低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管理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一定要对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发挥出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1.3 缺少预算管理的专业人才

预算管理会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管理预算、资金预算、经营预算等方面,这就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也只有这样,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才能正常的开展。但是在实际的企业中,却十分缺少这种专业的管理人才,在理论知识或者是专业技能方面都难以满足工作的需求,一些专业的工作内容都难以完成,这会严重妨碍企业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目前市场中的预算管理方面的人才,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往往就会缺少在预算、结算方面的经验,在开展考评工作的时候,由于只能依据相关的资料,而非经验,导致监督工作的实质性差,对预算工作的开展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2 解决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企业领导者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如何对企业进行管理,最终的决策人就是企业的领导者,他的思想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首先一定要加强企业领导者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为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便利的条件。然后要发挥领导人的领导能力,使其各部门都积极地配合预算管理的工作,保障其顺利的开展[3]。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也能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

2.2 加快建立完善预算管理监督和考核体制

通过控制和调节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加快建立完善预算管理监督和考核体制,能够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发展目标。如果在预算管理的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并且快速的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建立监督体制,一方面可以规范企业员工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考核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提高考核记过的准确性。根据考核结果而实行的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快企业发展。

2.3 引进和培养预算管理的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专业预算管理人才,企业一方面可以对相关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原有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积极地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招聘机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保质保量,通过有效的管理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4]。

3 结语

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高度的关注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分析、探讨,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促进预算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耿亚.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149+165.

[2]张亦斌.企业财务预算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5):139.

[3]李连志.浅析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156+158.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

一、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物资管理制度不健全,市场不完善等导致施工企业许多物资质量问题大幅出现,同时又伴随着物资成本大幅升高,对企业的竞争力构成一定的影响。从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物资管理体制问题。由于铁路施工企业管理负责人未能树立良好的物资管理意识,对物资管理不够重视,造成部分铁路施工企业的内部机构不健全,物资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的权限也不清晰,造成企业的物资管理混乱,从而导致材料采购成本偏高,材料质量不能保证。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失控。

2、物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部门铁路施工企业对物资管理在铁路企业中的重要性不重视,所以所聘请的物资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甚至存在有些物资管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这一切都直接影响了物资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影响着铁路旌工企业正常物资管理工作的进行。尤其是目前铁路施工企业的激烈竞争,物资管理人员素质的低下将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制约着铁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物资管理职能改变。在一些铁路施工企业中的,存在着一些施工单位只一味追求利益而不顾工程质量的现象,这些施工企业过多地强调放权搞活,以改代管,以包代管,但是却包而不管,相当于物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削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4、施工技术人员对物资管理认识较为缺乏。施工技术人员未能与物资管理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不能及时向物资管理部门提供铁路工程施工材料采购信息,且材料计划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内容不完整、材料用量不明确等。再者,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用料过程中,过于注重施工技术的优化,而对材料消耗有所忽视,常常出现超额用料现象。

二、提高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策略

1、合理解决物资管理人员的配备问题。这就要求每个材料员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第一要求材料员在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加强业务学习和工作力度。要求材料员经常下基层,与基层的技术员沟通,了解用料情况并及时处理好物资需求。第二要求每一个材料员都要认真分析每一笔在库物资的到货周期和消耗。做到计划准确,库存结构合理化。第三结合下基层的各项记录对每一笔计划进行细致安排,对重要的计划进行提醒和跟踪并做详细的记录,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收获等进行总结和评价。

2、提高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者业务素质。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者是物资管理人员,因此物资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物资管理执行力度影响较大,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就必须要提升物资管理人员的素质。鉴于目前新形势下的物资管理丰要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因此,物资管理人员要提升业务素质。就首选要增加专业业务,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面对着铁路施工企业不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物资管理人员必须把握好机遇,替企业迎战挑战,不断学习业务能力,为企业的物资管理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对于铁路施工企业来说,要提升企业自身的物资管理水平,就必须通过引进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物资管理人员来实现,为企业创造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物资管理人员队伍。

3、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物资管理集中化程度越高,主要材料单价、地材单价就会严格受控,并且能保证统一供应。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严谨的工作氛围,为施工生产提供可靠的物资保障。并且要牢固树立“一切服务于施工生产”的主导思想,认真执行“24小时保供应”服务制度,不断提升物资专业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密切关注施工动态和物资需求,对供应紧张的物资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多渠道组织供应,全力以赴保证各类物资的及时进场,严格按照生产计划,落实月度材料供应计划。

在物资集中管理过程中,必须强化过程监控,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全员安全质量意识,规范安全质量行为,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坚决杜绝违章指挥和野蛮装卸等行为,确保安全质量工作全面受控。

在物资的集中配送上,要密切关注配送过程,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继续做好各种材料的超前储备工作,以及冬季雨雪天气水泥、粉煤灰等材料的运输组织工作;加强与各分部、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优质高效的完成物资供应任务,保障施工生产顺利进行。要发挥中转库优势,在确保施工高峰物资需求的同时,做好重点物资市场资源调查,密切关注市场价格信息,随时与集团公司项目经理部保持沟通,抓住进料时机,控制供应节奏,努力降低工程成本,促进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

4、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规范化。关于材料进场,一定要注意不要有进场漏洞和损失,控制好量差。施工时,主要要做到的是节约材料,降低损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措施节约量差:一是节约降耗,也就是说将定额内的物资消耗降到最低。这需要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新材料、运用新技术、选择新工艺等是定额用量变的最低,这是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在降低材料用量也就是降低工程成本方面的体现。推行新材料、优化试验配合比可以减少定额材料用量而节约材料,甚至能大量节约材料,这是比限额领料更高层次的节约措施。如在推行新材料方面,水泥混凝土添加剂和粉煤灰的使用可减少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强度;乳化沥青的使用可减少沥青用量等都有着比较大的节约潜力。

物资主要应用于施工现场.确保材料的质量以及降低材料消耗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关键,显然施工现场若对物资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对物资成本节约等起着决定作用。工程实践证明,在施工现场若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标准等,项目施工现场的物资基层管理工作将会做得有条不紊。规范项目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必须要求管理人员从主观思想上认识到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这项管理工作的同时,物资管理人员在职责分明的情况下,不得采用其他的管理方式替代物资部门的管理职能,以确保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的有序进行。

5、建立价格信息资料库。建立自上而下的采购信息网络,物资管理职能部门要具备采购信息中心的能,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并及时发布,提供有效服务,项目部应在工程当地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资源调查,摸清当地的资源供应能力、价格、运距、运输能力及季节性变化对供给能力的影响及价格浮动规律,特别对采购权限内的材料价格摸清摸准;通过电脑网络、信息刊物及其它媒介搜集信息,充实到信息心资料库;经多方搜集的信息资料汇入信息库,经论证筛选和综合平衡确定当期的采购限,供各级物资部门使用,达到资源共享,使采购工作在占有可靠信息的基础上避免盲目采购。

结束语

铁路建设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事情,需要涉及的内容许多。因此,对于铁路施工企业而言,加强物资的跟踪管理,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内部物质管理水平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方法之一。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施工生产的主战场,不仅是造就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更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所在。面对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的大量增加,施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末有的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人员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学习,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得平.牛家丽.铁路施工企业基层项目部物资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技与企业,2012(10).

[2]张明利.贺国芳.浅谈物资公司如何参与施工企业直管项目物资管理.中华建设科技,2010(7)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福利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翠国税局局长 于庆勇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支持安置残疾人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07年国家又对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对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就业,更好地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广大残疾人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看,仍存在企业对政策理解不透、钻优惠政策的空子、骗取减免税等问题。本文结合辖区福利企业实际,对福利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福利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人证件的真伪无法及时核实。残疾证是确定纳税人是否安置了残疾人的唯一合法证件,但是现在的残疾人证、残疾军人证分别由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门审核,并且上述两证均由手工填制,在没有其他档案资料证实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无法确认其真伪,这也给一些使用伪造残疾人证件的纳税人提供了可趁之机。

(二)残疾人比例的界定难存在弄虚作假现象。由于残疾人比例是决定享受福利企业税收返还政策的一项重要指标,按安置残疾人比例来确定优惠界线,凡残疾人比例有差距的企业,就想方设法或弄虚作假,以获取税收优惠,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难以操作。

1、存在虚养残疾人问题。2007年调整后的新政策没有规定残疾人必须在生产岗位就职,那么在行政管理、门卫、食堂、保安、及其他岗位上班也应认可,这样可能导致纳税人为套取税收优惠政策而“虚养残疾人”,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所得远远超过“虚养残疾人”的费用支出。以威海为例,威海规定残疾人最低工资标准为760元/月,加上四项社会保险350元,全年支付一名残疾人大约13000元左右,而其享受的优惠有:退增值税35000元,所得税加计扣除13000元,可少缴企业所得税近3250元左右,全年可享受税收优惠38250元左右,远远高于养一名残疾人的费用支出。

2、存在残疾人安置条件不符问题。如一些残疾人员已达到退休年龄或根本无劳动能力而仍在岗位就业;为达到“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的税收政策规定标准,一些企业在残疾人人数一定的前提下,便在在职职工总数上大做文章,部分民政福利企业“账外有账”、“人外有人”。如企业账面工资表中只反映部分正常职工和全部残疾人职工人数,达到提高减免税所需的残疾人安置比例,另外一部分正常职工不做工资表,其工资支出不在账面列支,通过其他形式支付。

3、存在厂外经营问题。部分民政福利企业厂外生产加工,厂内记账销售。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场所之外生产经营相同的、类同的、连续的产品,将收入合并但生产人数不合并。表面上企业提供给税务机关的安置人数达到规定比例,实际上厂外的职工人数并未统计在内。将外购的流通企业的产品并入本企业产品的经营收入中,以达到享受返还增值税和减免企业所得税及其他各税的目的。

(三)违规使用发票时有发生。由于福利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税收返还,一些福利企业通过为其它纳税人虚开、代开发票,收取开票费的问题时有发生。在购进原材料时可能不考虑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的问题,有意识地不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取得价格上的优惠,增加企业利润,一些福利企业购买原材料等不向销售方取得发票,以白纸条入账现象比较多,税收负担明显过高。

(四)通过设立关联企业转移税收。新政策实行按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限额退税的优惠,部分福利企业应纳税额小于核定的退税限额,于是通过设立关联企业转移税收。一是享受税收优惠的福利企业成为相关联企业的简单制作车间,将关联企业的产品通过福利企业开票销售,将税负转移到福利企业,关联企业不实现销售收入,偷逃税款;二是福利企业将产品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销售给关联企业,福利企业税负高,但可以享受退税,关联企业进项税额大,可以少缴税;三是福利企业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从关联企业购进半成品、原材料,关联企业销项税额较小,可以少缴税;四是福利企业将购进原材料以关联企业的名义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转移到关联企业进行抵扣,将关联企业的应纳税额,转移到福利企业;五是福利企业还将一些成本、费用在关联企业中进行列支,人为地减少关联企业利润甚至使关联企业亏损,达成关联企业不缴或者少缴所得税的目的;六是新政策放宽了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的条件,由原来的占生产人员50%的残疾人比例,降低为占全部人员的25%,这种状况有可能促使福利企业筹划将超过比例的残疾人转移到关联企业,使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关联企业也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五)国家退免税款用途难以控制,残疾职工实得工资与国家返还的增值税额相差悬殊。按规定减免税金要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补充流动资金、职工福利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国家退免税款如何使用难以控制,残疾人所得工资仅占国家返还或减免税款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退免税款以未分配利润的形式挂在账上,资金的用途不得而知;或者名义上为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但是由于在这方面缺乏具体的监管措施,实际上最终流入经营者个人腰包,国家对福利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是用放弃部分税收来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减免的税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成为部分企业和投资者获取利润的手段,优惠政策在实施中大打折扣。

二、加强福利企业税收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扭转目前福利企业的管理现状已迫在眉睫,否则不但税务部门承担着沉重的执法风险,而且影响了的税收收入和经济秩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规范地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管理:

(一)严把福利企业资格的审核关。严格掌握新办、转办社会福利企业条件。对企业上报的各种资料进行认真审核,重点核对残疾人员身份证、残疾证、残疾职工照片、工资支付记录、“四金”缴纳情况、企业职工人数、劳动合同、残疾人员比例等,审核人数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虚假安置、空头安置的情况。进一步规范每年的年检年审工作,认真清理整顿假冒福利企业,依法打击弄虚作假、骗取税收优惠的不法行为。

(二)加强与民政部门、残联等单位间信息沟通和协调。在实际工作中,残疾人残情鉴定由医院和医生负责,残疾人证书由残联颁发,残疾人上岗证和福利企业证书由民政部门认定和发放。因此,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涉及民政、残联、卫生和税务多个部门,在今后要加强各部门相互之间协调联动、分工负责、互通情况、信息共享、密切配合,杜绝当前社会福利企业弄虚作假、骗取税款的行为。

(三)进一步完善机制,堵塞税收漏洞。一是建立公开透明的退税公告等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告享受退税优惠的民政福利企业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在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人一律使用《福利企业残疾职工上岗证》,提供县级(含)以上医院核发的《疾病证明》。《福利企业残疾职工上岗证》由主管国税、地税、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县民政局统一发放并造册登记。三是实行残疾人员变动报告制度。企业残疾职工人数发生变化的,应于当天向主管税务部门报告变化原因、人数及姓名等情况。四是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约束。包括医院出具残疾鉴定表、民政部门发放残疾证、政府部门对福利企业改制的真实情况等,都应明确在骗取退税中的责任,特别是经办人的责任,而不仅仅把福利企业管理的所有责任都让税务人员承担。

(四)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日常评估和专项检查。一是要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日常评估,每月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纳税人的各项涉税资料,不定期地核查残疾职工的上岗的情况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费用缴纳情况等,加大对福利企业的监管力度。二是通过对企业往年数据的采集,测算企业近年来生产能耗情况,计算出投入产出比,增值税负担率等,根据企业往年同期销售收入发生数、成本利润率、应缴已缴增值税和应退已退增值税等数据,对企业当期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关注退税限额高于应纳税额的企业,分析其造成税负偏高的主要原因,查明与关联的业务往来情况,注意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对交易价格明显偏低的,要按照税法规定合理调整,同时,加强对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费用的审查,严禁福利企业将成本费用在关联企业列支,防止减少关联企业利润,增加福利企业利润偷逃企业所得税。三是要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每月税收管理人员要对享受优惠企业的各项条件进行实地核查,检查发现残疾人员安置比例不足25%或残疾人员不足10人的,暂停当月相应的税收优惠,在一个内累计三个月平均比例未达到标准的,取消其次年享受优惠的资格。对采取虚假手段达到标准的,第一次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期间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整改不达标准或连续两次检查不符合规定的取消其享受增值税优惠资格。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专 业: 会计专业 考 号: 021315100020 学生姓名: 谢帅旗 指导教师: 薛丹 完成时间: 2016年03月

中文摘要(关键词).........................................................................................................1 前言.....................................................................................................................................1 1.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概述..................................................................................................1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1

1.2 成本管理的概念..................................................................................................2

1.3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特点......................................................................................2

1.3.1体现在成本管理环境弱化方面--------------------2

1.3.2体现在管理目标单一方面--------------------2

1.3.3体现在成本管理观念滞后方面--------------------2

1.3.4体现在成本管理组织不协调方面--------------------2 2.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2

2.1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观念落后--------------------2

2.1.1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3

2.1.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3

2.3财务监管体制尚需要完善--------------------3

2.4企业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3

2.5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足--------------------3 3.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对策--------------------4

3.1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4

3.2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4

3.3完善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4

3.4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5

3.5提倡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5 结束语--------------------5 参考文献--------------------5 致谢--------------------5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过程当中,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成本管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角度来分析。从而提出了强化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 成本管理 存在问题 战略思考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中小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严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成本管理混乱,甚至没有完整的成本核算资料,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改善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已势在必行。中小企业应扬长避短。适应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不断学习掌握成本管理的新理论,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总结。发现成本管理的新问题,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和手段,不断寻求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1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目标的各项方案,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然后应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加强日常的成本审核监督,随时发现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情况,在平时要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安排 2

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确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管理业绩,促进企业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1.3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特点

1.3.1体现在成本管理环境弱化方面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使其形成了有别于大企业的成本管理特点。在法律环境方面,企业成本管理由于过分侧重其内部管理的属性,造成政府对成本管理的相关法规供给不足,适应中小企业的成本法规更少。在经济环境发面,大企业通常都是由国家控大股或完全是国有的,而中小企业则多是民营企业。他们在经济结构、发展水平、经济政策的影响、企业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要比大企业严峻得多。如何规范成本管理制度,使中小企业得到发展,需要需要政府采取相应对策。在文化环境方面,大企业员工受教育的程度及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于中小企业。大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中小企业往往采用家族式的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文化方面,大企业的刚性特征较为明显,而中小企业则更具有柔性化特征。1.3.2体现在管理目标单一方面

大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除了遵循本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外,还必须兼顾周边中小企业群的成本管理要求。但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则较为简单,是在满足顾客要求、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断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努力增加利润是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动因,也是其目标的直接体现。只有不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才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更改地进行成本决策,真正做到增收节支,主动提高质量,最终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1.3.3体现在成本管理观念滞后方面

“规模效益”往往是大企业降低成本的代名词,而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产销量的限制,增加利润不能仅仅靠降低成本来实现,更多的是要在产品的求新、求变、求质量、求优质售后服务等方面来实现。低成本扩张,多元化经营对具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环境等优势的大企业来说是可行的,中小企业却不可盲目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否则不但不能降低风险,还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中小企业利用“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等方法,通过成本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3.4体现在成本管理组织不协调方面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科学管理、有效控制的前提,它不仅有利于内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还便于进行相结合检查和制约,防止并纠正各种错弊。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组织的特点,如规模小、容易创建、融资难度大、对创业者的依赖性强、管理结构简单、受环境影响程度大等的特点。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当客服结构调整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重视平衡增加价值或用更少的成本维持目前的价值关系。

改革和完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体制是根除“大企业病”的良方。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组织结构跟着国有企业走,暴露出许多问题,最可怕、最危险的是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政府抱有“救救孩子”的幻想,在成本管理上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评价中小企业组织合理性的标准主要是:1)有效性。有效率的组织,才能达成组织目标。2)统一指挥。合理的组织应保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避免命令的重复、矛盾和内部信息的紊乱。3)合理的管理层次。管理层次过多或过少,管理幅度过宽或 3

过窄,都会妨碍组织效率,中小企业尤其应防止管理层次过多的现象。4)责权对等。只有责权对等,才能使责任有保障,权利有约束。5)协调一致。缺乏协调的组织必然僵化,不适应环境,效率降低。

大企业采用成本管理方法比较规范。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加上制度、人员等的限制,成本管理方法差异性较大,往往一个企业一个样,灵活多变,随意性大。

2.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

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系统性差。主要针对单一成本管理方法进行研究,缺乏对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方法体系;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引进新的方法常常导致原有方法的放弃 使成本管理缺乏继承性和连贯性 ;成本研究只局限于企业内部,忽视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缺乏战略考虑;只注意生产过程管理,忽视供应过程的管理,缺乏对价值链的分析;只注意投产后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管理,缺乏对产品成本寿命周期的认识;只注意产品成本本身水平高低,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 ;只注意企业成本管理,忽视宏观成本管理

2.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对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耗费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的研究与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费用、开支,很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绝对节约方式,而不是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

成本管理系统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成本动因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

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甚至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据调查,在差异化生产特征日趋明显的今天,我国只有约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却几乎无人问津,可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简单化。

2.3财务监管体制尚需要完善

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监督部门主要是会计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属于企业的内部监控部门,是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行有效监督与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经营与生产。一般来说,企业内部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审计机制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然而中小企业例外。这是由于虽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虽然也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部门的审计工作浮于表面,审计管理人员对于部门监督和控制的职能认识不清晰,部门企业的审计领导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有所欠缺。种种因素累积,导致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职能发挥不足,审计工作不到位。严重的中小企业中,有与审计相关领导部门对于会计监督与管理的不足,导致下属人员在财务监管上也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对财务管理的监督与控制较为放松。懒散的工作作风最终会引起企业内 4

部出现各种贪赃枉法、会计账目作假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4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足

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决策中面临的众多严重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意识不足。中小企业经营成本较低、拥有的周转资金有效,经济 实力略有不足,生产和经营中如果出现了严重的风险而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则容易产生企业破产等后果。

2.5企业生产重成本轻质量

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抽检合格率低, 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优难胜、劣不汰现象较为普遍。只求低价, 不求质量;只重成本, 不重品牌。由于过于注重成本,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技术缺乏,采用陈旧、落后的生产设备, 缺少产品质量检验和控制装置, 选购低质低价的原材料, 不按标准组织生产, 偷工减料, 使大量的劣质产品充斥市场, 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同时也损害了中小企业的自身形象。

2.6成本管理重物质资料、轻人力资源

资料是一个产品的有形成本,而人力资源是其无形成本。一个产品的成本应该是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对象却以物质资料为重心,而未将人力资源纳入成本核算范围,或者是将人力资源放在一个不重要的位置上。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的范围不断扩大,知识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的比重日趋上升,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因此,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应该从传统的物质资本管理转向人力资本管理,构建起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结合的成本核算机制,强化成本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3加强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对策的建议

3.1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将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注重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1)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材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材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技术的开发、市场营销 售后服务成本的分析等。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等用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之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展到非物质成本、环境成本等。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如相关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应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3.2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极大地增加,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之外,加之现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成本极大减少,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已破绽百出,引入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势在必行。

作业成本法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又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是适应当代高新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变的个性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 “作业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整体优化,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作业成本计算法更加符合现实,其结果是以更精确的成本分解替代了成本分配。最为重要的是,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注重对成本发生前因后果的分析,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3完善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要加强中小企业领导人对于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加强对企业的预算可以有效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投资,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引进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理念,并适时引进更为先进的会计管理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后,建立与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中小企业在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时需要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并根据预测的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促进企业的发展。

3.4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有效性、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的良性发展,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各种程序和规范, 主要是应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业绩评价 奖罚措施、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按照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更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

3.5完善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及成本管理的良性有序发展,中小企业应当完善成本约束激励机制。建立各种程序和规范,包括业务处理、业绩评价、奖惩措施以及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按照更有利于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激发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完善成本约束激励机制的关键。将人力资源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奖优罚劣、公平回报。这样才能在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充分调动其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做好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6提倡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

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远比我们通过内部挖潜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它不仅可以提高售价、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减费降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有技术创新的优势,更应重视发明、创新,重视科研工作及生产力的转化,重视生产经营组织,重视个人创造力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在产品质量、款式 性能和工艺装备上不断改进,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企业的成本领先优势。

结束语

总之,中小企业应扬长避短,适应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不断学习掌握成本管理的新理论,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总结、发现成本管理的新问题,需要提高对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完善相关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张小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东方企业文化,2015.2.史慕天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商论,2015.3.娄伟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智富时代,2015.4.李志龙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5.林丽芬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 2015.6.张兰芬,郑凤波,赵婉琪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情(财经研究)2008.致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的三年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薛丹老师的谆谆诱导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薛丹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薛丹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感谢财务管理专业的各位同学,与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颇多。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一、采油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1.采油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取得的成效。采油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行,一方面,落实了上级下达的产量和成本任务,形成了采油矿一级的责任预算;另一方面,采油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把预测的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把压力纵向传递到班组,横向传递到科室,并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按月进行刚性考核。这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方法,首先强化了机关(职能)部门的经济责任,改变了过去只考核基层矿和小队,不考核机关的“对下严、对上松”的不合理现象。另外,在成本预算管理的实际运作中,实行了“成本超支,一票否决”制度,即把各级生产单位的主管领导作为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根据预算确定的成本指标,把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同领导班子的奖惩任免、职工的奖金挂起钩来。这样,就把成本控制的责任和压力由上到下传递到各基层操作岗位,不但使得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成本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甚至岗位工人都时刻不忘采取措施控制成本,从而实现了全方位和全员的成本控制,有效抑制了成本的上升势头。

2.采油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采油企业的预算管理从理论到方法都有了很大发展,但随着油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渐渐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在观念和认识上不够重视、全面;(2)预算指标的测算不够科学;(3)预算控制不够精细;(4)预算考评指标的动态管理能力较弱;(5)预算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二、改进采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突破点

1.以强化产量预算为基础,建立采油企业各油田区块投入产出动态评价模型及年度优化配产机制。从油田企业产量管理体制改革和油藏经营管理总的发展要求来看,采油企业改变现行的主要按历史产量为主要依据的切块分解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因素。代之以按动态经济产量配产,确实是大势所趋。

2.以改进预算方法为突破口,建立并运行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机制。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应以改进现行预算方法为突破口。从各级领导、预算管理部门到预算执行单位和人员,对加强油田成本预算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应当是一致的。通过预算编制,能够尽早发现油田未来一年内油气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应将预算不仅仅看作是控制支出的工具,更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从油田的行业特性来看,在油气资源、开发条件以及生产管理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存在这样一条规律:油气产量目标决定实物工作量(包括实物资产运行数量和生产业务量),进而决定成本总耗费。为此,应加强成本投入与实物工作量指标的关联性研究。此外,国内外企业界已形成一种认识,即“没有工程师参与的成本控制不是真正的成本控制”。因此,新的预算方法中,应将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利用工程技术方法形成油气生产各环节的成本消耗定额,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使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建立采油企业成本动因数据库,这是新模式应用的关键性基础工作。成本动因也称作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和方式。根据成本动因在企业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对采油企业而言,资源成本动因是指油井等油气资产数量、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数量、职工人数等;作业成本动因是指为油气生产而发生的提液量、注水量、井下作业量、油气处理量等。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在管理上有助于采油厂“对症下药”,实现控制成本的目标。

4.建立并运行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动态监控机制。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动态监控机制主要由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预警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反馈控制系统有机构成。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预警系统是通过全面系统地采集反映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执行状况的敏感性指标数据,抽取采油企业生产经营状态的特征信息,应用一定的预警方法,对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执行状况优劣进行现状和发展趋势评判,并以一定的结果显示手段,及时地发出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执行状况的预警信息。所谓过程控制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监督、控制预算的执行。对于采油企业而言,就是在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影响采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采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业务量的发生、成本的支出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消除采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无效或不增值作业的发生,防止成本的浪费和投资的盲目性。反馈控制是最主要的事后控制方式,它是将采油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偏差,然后采取行动来纠正偏差的控制方式。简言之,反馈控制就是依据信息的反馈而进行的控制。建立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反馈(事后)控制系统就是将采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按旬、月或季进行汇总、分析,从中发现预算执行的差异,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对预算进行调整或对责任中心的行为进行修正。

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1. 存货的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 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 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 包括库存中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类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它不仅在企业营运资本中占很大比重, 而且又是流动性较差的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 最后进行有效控制, 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 提高经济效益。

2. 存货的分类。

企业的存货一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已备出售的存货, 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待销售状态的各种物品, 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品、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等。第二类是为了最终出售目前尚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 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尚处于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 如委托加工物资、工业企业的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第三类是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劳务将被消耗的存货, 指企业为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储存的各种物品, 如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储存的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二、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存货管理混乱, 账实不符。

存货管理不规范, 造成账实不符, 信息失真。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 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 账务处理不规范, 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 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 对收回货款不列账, 形成资金体外循环, 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 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 双方不签定代销合同, 代销或赊销商品不如实计入库存, 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 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2. 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缺乏真实记录。

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人为因素较多, 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比如, 甲、乙两个工号同时开工, 月末核算记录显示的是乙工号的材料消耗极少甚至为零, 而甲工号的材料消耗多出一大块;原辅材料已经领用消耗, 而实际上并未相应结转成本;原辅材料并未领用消耗, 而实际上已经结转了成本;购入的材料已经领用消耗, 购货发票未到, 期末又没有按规定暂估入库, 造成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记录减少甚至出现红字余额。

3. 存货摆放紊乱。

小企业存货摆放紊乱, 把原材料与产成品混淆一起。有些企业甚至连走道和办公室都摆放存货, 导致存货的存放难度大大提高, 效率降低。同时, 不注意仓库环境的改善, 在潮湿的天气不注意室内除湿, 或不经常清理仓库, 致使一些长期堆放的贵重原材料变质和损坏。

4. 存货储量不合理, 资金占用过大。

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存货资金平均占用为流动资产总额的40%~50%为合理状态, 但由于企业往往从最初就忽略了对企业存货的管理, 不在乎库存占用资金的多少, 因库存量大, 企业存货积压, 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 这大大降低了资金周转速度, 致使企业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增加, 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等各项开支增加, 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控制存货成本困难。甚至有些中小企业因为存货管理不善导致因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破产。

5. 存货管理制度不规范, 岗位职责不清。

中小企业普遍由于机构设置不完整, 使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批准采购与验收材料的权限经常由仓库保管一人所拥有, 同时该部门还负责对所采购的原材料与产成品进行保管, 这就缺乏权限的相互制约, 容易使内部人员, 特别是仓库主管利用存货获取个人利益, 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原材料的采购价格由采购人员与供应商进行协商, 企业跟供应商退货, 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甚至会影响准时交货时间。

6. 缺乏对物流资源的整合。

利用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 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 才能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资金流等处于最佳组合状态, 达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目标。但是大多数企业却缺乏对物流资源的合理有效整合。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1. 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 结合本期实际情况, 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采购、生产、仓储等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其次制定明确的采购、销售、结算、保管等岗位职责制度, 小企业有的岗位可能会交叉, 应该加强对这些岗位职员的责任考核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再次, 严格商品的出、入库制度, 存货的收发要通过出、入库单来控制;最后在财务部门设立存货明细账, 仓库设立保管账, 保证账账相符;同时还应该建立存货清查制度, 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做到存货实存数与账存数相符。

2. 合理确定存货储量, 做好存货规划。

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 降低资金占用, 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事前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 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 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 再订货点, 及时补货, 避免缺货。其次, 要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的周转额和其资金的周转日数来确定存货资金数额的周转期法;二是以上年存货资金占用额为基础, 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确定资金数额的因素分析法;三是根据存货资金与有关因素的比例关系来确定资金数额的比例法。

3.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发挥存货内控制度的作用。目前, 部分企业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尚不够重视, 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明确, 忽略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时常出现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或一人说了算的现象, 造成存货库存量过多、占用资金过大, 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公司法》健全法人制度, 履行法人的权利和义务, 组织建立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从严格采购、销售制度, 规范存货采购、消耗、销售环节, 建立供应、销售方的信息档案, 加强对其信誉、资质等级管理, 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 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作用。

4. 建立清查盘点制度。

建立清查盘点制度, 发现问题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加强关键点的授权与责任控制, 使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 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 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5. 采用零库存法。

所谓零库存管理, 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在制品、成品的库存数量, 向着零库存的极限挑战, 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本, 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构建信息密集型企业是实现零库存的基础。这种新型企业, 可以打通企业与用户间的商流信息, 打通企业与供应链资源间的物流信息, 从而实现企业整个信息流的通畅, 降低甚至消除物料业务链上的“滞留”。寄售是企业实现零库存资金占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这种方式已被海尔成功运用。利用寄售库存, 客户力求把维护库存的财政负担转嫁给上游供应商, 而仍将保持同样的安全库存。一种情况是, 客户 (生产企业) 请供应商在自己方便的位置库存物料, 既可确保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的及时供应, 又大大减少了物料库存资金占用, 保证供应的落实;另一种情况是, 生产商在客户 (分销商、零售商) 所在的地库存放产品或备件, 既提高了响应速度, 又有利于企业节省在产品库存方面的仓库建设的投资和日常仓储管理的投入。

综上所述, 存货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意义重大, 存货管理的好, 会降低相关的各项开支, 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收到好的经济效益;如果管理的不好的话, 就会浪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减少企业利润, 降低企业竞争力, 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 甚至引起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而现在大多数企业的存货管理却存在着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制度不完善, 执行不力, 缺乏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资源整合不力等严重的问题。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度, 才能从管理上提高存货管理的水平;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系统, 强化信息化管理, 才能使企业存货管理符合时代的要求;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 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资源, 才能最大地开发存货管理的潜力, 创造价值和利益。

参考文献

[1]刘源.供应链库存管理问题与策略[D].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02

[2]赵敏虹.工程项目中的内部会计控制举措探讨[J].当代经理人, 2006 (8)

[3]郑雪莹.浅析中小企业存货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09 (09)

[4]蒲晗钰.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6)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 绩效管理 认识误区 企业文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规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冲击下,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加剧,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企业规范管理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绩效管理在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打造优秀员工队伍、塑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了绩效管理系统。

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开展的绩效管理情况并不容乐观,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快速发展。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及现状

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注重过程的管理、能力的培养,它具有前瞻性,能够帮助企业和经理前瞻性地看待问题,有效规划企业和员工未来的发展,使员工和经理之间建立起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

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五步: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以及绩效改进和导入。

目前,在我国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绩效考核,60%的中小企业也实行绩效考核,几乎所有的外资企业都在应用绩效考核。整体分析上来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远景目标和战略目标,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这是我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绩效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计划阶段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绩效目标的制定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脱节。企业的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发生了脱节现象,难以引导员工的努力趋向组织的目标;二是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为了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完整,忽视可操作性,降低员工的满意度,无法激起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员工投入和参与程度不够,员工没有积极参与到绩效目标的制定中去。

(二)绩效实施阶段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为一是忽视持续的绩效沟通;二是没有及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三是对有关员工绩效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不够重视。

(三)绩效考核阶段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这个阶段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考评存在着主观性和片面性。其次就是没有对不同岗位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绩效反馈阶段的突出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在绩效反馈和面谈过程中存在着沟通不畅,反馈不及时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员工抵制面谈,夸大优势,弱化;二是面谈时笼统的就事论事,找到了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五)对绩效改进的重视不够

重视不足使得绩效管理的作用大大弱化,没有很好的帮助员工提高能力,改善绩效。

三、解决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通过上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分阶段着手,改善企业的绩效管理。

(一)绩效计划阶段

(1)在设计绩效目标和拟订绩效计划时,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完成组织的任务为绩效管理的目标,建议可以从完成工作的结果出发来制定绩效指标和标准。如联想台式机事业部据此将所有费用细分为六块,并落实到一个最直接的部门,把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成为最直接的部门考核指标。

(2)在具体的指标设置上应对不同类别的人员采用不同导向的考核指标。例如,对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更多的采用结果方面的指标;对于基层员工,他更多的采取行为指标。

(二)绩效实施阶段

主要是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必要的控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二是建议可以让员工收集他们的绩效信息数据,做到数据及时有效。

(三)绩效考核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应做到一是客观选择评估者,避免人为主观因素;二是对不同岗位的员工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以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三是加强组织内部的透明和公开化,促使考评者在考核过程中慎重评估。

(四)绩效反馈阶段

除了在上文已经强调过的沟通,还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反馈应该及时,把握最佳时机,内容要具体,避免空泛的陈述;二是注意对员工投诉的恰当处理。通过调查,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

(五)绩效改进阶段

绩效考核的结果首先要与分配制度相分离,建立以任职资格为基础的全面绩效评价体系,再通过薪酬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资格晋升制度等体现对员工的激励,变负向激励为正向引导,不断提升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绩效水平,使绩效管理系统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密切联系。

四、结语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企业要实施绩效管理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深刻认识到自身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绩效管理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持续不断的沟通,实现组织绩效的不断提高和组织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凌芹.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刘颖,杨文堂.绩效考核制度与设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效刚,邢少国.360度绩效反馈在中高层考核中的应用[J].北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4.

[5]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方振邦.战略与战略性绩效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7]候坤.绩效管理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8]李世杰.走入误区的绩效管理[J].北京:企业管理,2004.

[9]石金涛,程金涛,郑兴山.绩效管理的取向[J]. 北京:企业管理,200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庆六主持稿下一篇:小学市三好学生评语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