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共8篇)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1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无论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均已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是21世纪企业生存、发展之必须。本文主要分析并讨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1]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市场竞争的内容由质量的竞争转向了速度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和知识的竞争,市场竞争的范围也由地区扩展到了全球范围。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各个国家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感到压力和危机。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抢占战略制高点,则其后果堪忧。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接近50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资金不是十分雄厚,管理不是非常完善,信息化基础普遍较差,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7]。
这近5000万家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将有效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形成国民经济信息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我国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基础与动力,同时也将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社会人力资源结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当初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到了80年代,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大量购买计算机上。进入90年代信息化建设才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3]:
(1)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还未实现
目前有些中小企业仍然停留在手工单据书写的文本管理阶段。企业历史文本越来越多,管理、维护极其困难。
(2)很多中小企业的基本数据库还没有完成由于对基础数据和历史数据不重视,导致很多企业数据库不健全。
(3)计算机还作为文字处理机来使用
在一些中小企业里,计算机仅仅作为一些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工具,只是用来处理word文档和excel表格上。
(4)没有自己的局域网
很多企业至今未建自己的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状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困难。
(5)网站更新不及时
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可是很长时间都无人过问,信息无人更新或更新不及时,导致企业网站意义不大。
(6)信息化未带来任何收益
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努力,可是目前利用率很低,主要体现在每天产生 大量的文档上。无纸化办公这样基本的目标都没有实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作为一个中小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应达到一定的条件[5]。
首先,企业有真正的信息化刚性需求,不应该赶时髦,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巨大、技术高新、利益复杂、难度很大、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
其次,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使用和维护。
还有,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对于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来说仍需要一定的工业化和自动化基础,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它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意识,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成熟完善,要求企业的管理数据科学完善,要求企业的管理机构合理稳定。可以想象,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中,是无法有效实施信息化建设的[1]。
经过三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从无到有,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整体水平不高,这其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1)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更新频率很快,很多中小企业害怕新技术,以至于一些企业信息设备严重落伍,目前还有一些企业使用十几年前的硬件和软件,难以满足信息迅速高效性的要求。
(2)对信息化内涵理解不够,认识不足
目前,虽然几乎每个企业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企业通过“招兵买马”引进人才进行信息化建设。可是,公司上下对信息化建设理解不深刻,甚至认为是“纯技术”问题,“让公司的信息技术中心负责该工程”,信息化工作开展困难重重,进展缓慢。还有一些公司简单的认为引进或自己开发一套MIS系统即可。由于种种主观原因,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失败,当再次提及信息化建设时,这些公司望而却步,积极性大大降低[2]。
(3)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由于部分企业资金不雄厚或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导致这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有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大的进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
我国大多数企业,信息化人才明显缺乏。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综合性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理论和宽广的知识面,更要有实际的工作能力。在IMD世界竞争力年签调查的49个国家中,我国信息化人才的可获得性明显排在最后一位[7]。
(5)企业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
据调查,在我国很少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设计,大部分企业根本没有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制定出一套信息化建设方案。导致引进或开发的系统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也在一些企业中出现重复开发和重复引进的情况。
(6)软件提供商的问题
目前国内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尚不完善,系统间集成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工程化的能力较弱,对企业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地化的问题,其软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变通性差,费用昂贵。
(7)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理念落后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相结合而成的集成系统,他需[5]
要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基础之上,而不仅仅是单纯在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目前,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还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不稳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不规范、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差,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效果。在缺乏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往往由于管理不到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6]。
总之,我国信息化建设还有很有长的路要走。这里不仅需要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也要加强信息安全,采取有效地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免去用户对信息泄露的顾虑。
4针对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也正在努力探寻自己的信息化之路。可是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长期过程;也不是企业内部哪个部门的事,它需要领导重视,各方合作,所有部门共同参与。这里主要探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3]
(1)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析和规划自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选择信息软件之前,企业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需求,也就是企业实现信息化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是万能的,信息化同样如此,只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辅助企业更好的发展,而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寄希望于信息化[5]。
(2)要有长远规划,不能局限于眼前,放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的需求。解决当前的问题虽然重要,但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以预见的需求也必须考虑在内。也就是说按照企业正常的发展,目前建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发展需要。而不是企业稍有发展之后,硬件、软件也得跟着“发展”。
(3)公司总动员,让所有人员参与进来,最起码让部门主管参与进来。企业信息化不只是IT部门的事,换个角度看,信息化的过程中,IT部门基本上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其他部门的需求似乎更重要。特别是在规划阶段,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尽量把系统规划设计完善。
(4)加强信息化人才储备。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性人才,要求人才不仅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还需要有宽阔的知识面,相关知识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通信、管
理、财务、经济、公共关系、法律等等。信息化人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引入昂贵的设备和先进的ERP软件,可是利用率很低。例如,有些企业只利用了ERP系统的一个模块的一部分,其它模块根本没有利用过,这就需要信息化人员二次开发,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节约再投入资金,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4]
(5)加强员工信息化知识培训,提高信息化操作能力。例如,新引进的系统,由于员工对其不熟悉,很多员工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系统推广困难重重。所以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进步也是员工在进步的过程。
(6)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信息系统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也需要企业改善自己,提高管理水平适应管理系统。其实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融入企业管理的过程。我国目前很多企业还未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仍然处于管理混乱,人管人的阶段。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改善自己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6]。
信息化看上去很美,前景很诱人。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充满着曲折,目前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企业信息化,是否有充分的调研、合理的规划,则决定着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的关键。
5结束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要制定和颁布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分类指导,择优扶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7]。
客观原因决定了中国企业情况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小企业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我国企业信息化任重而道远。相信在政策的扶持下,信息建设者的努力下,我国中小企业必会克服困难,在信息化时代大放异彩。参考文献:
[1]赖茂生等.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北京出版社,1999
[2]左美云等.企业信息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李清,陈禹六.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周少华,王小丰.管理信息系统.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5]霍国庆等.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田也壮等.企业信息化与先进管理模式.科学出版社,2005
[7]佚名.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http://qzblog.zxmxd.com/,2010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0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 市场竞争的内容由质量的竞争转向了速度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和知识的竞争, 市场竞争的范围也由地区扩展到了全球范围。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 各个国家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感到压力和危机。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 抢占战略制高点, 则其后果堪忧。据统计, 到2009年底,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接近5000万家, 这些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资金不是十分雄厚, 管理不是非常完善, 信息化基础普遍较差, 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
这近5000万家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的99%以上, 中小企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 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 将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促进形成国民经济信息化, 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我国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普及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基础与动力, 同时也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优化社会人力资源结构。
1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 在当初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到了80年代, 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大量购买计算机上。进入90年代信息化建设才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来看, 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 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还未实现。目前有些中小企业仍然停留在手工单据书写的文本管理阶段。企业历史文本越来越多, 管理、维护极其困难。
(2) 很多中小企业的基本数据库还没有完成。由于对基础数据和历史数据不重视, 导致很多企业数据库不健全。
(3) 计算机还作为文字处理机来使用。在一些中小企业里, 计算机仅仅作为一些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工具, 只是用来处理word文档和excel表格上。
(4) 没有自己的局域网。很多企业至今未建自己的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状态, 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困难。
(5) 网站更新不及时。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可是很长时间都无人过问, 信息无人更新或更新不及时, 导致企业网站意义不大。
(6) 信息化未带来任何收益。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努力, 可是目前利用率很低, 主要体现在每天产生
大量的文档上。无纸化办公这样基本的目标都没有实现。
2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 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作为一个中小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应达到一定的条件。
首先, 企业有真正的信息化刚性需求, 不应该赶时髦, 信息化是一个投资巨大、技术高新、利益复杂、难度很大、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
其次, 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程,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它需要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 使用和维护。
还有, 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有一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 对于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来说仍需要一定的工业化和自动化基础, 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它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意识, 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成熟完善, 要求企业的管理数据科学完善, 要求企业的管理机构合理稳定。可以想象, 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中, 是无法有效实施信息化建设的。
经过30余年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从无到有, 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整体水平不高, 这其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1)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 设备落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更新频率很快, 很多中小企业害怕新技术, 以至于一些企业信息设备严重落伍, 目前还有一些企业使用十几年前的硬件和软件, 难以满足信息迅速高效性的要求。
(2) 对信息化内涵理解不够, 认识不足。目前, 虽然几乎每个企业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甚至很多企业通过“招兵买马”引进人才进行信息化建设。可是, 公司上下对信息化建设理解不深刻, 甚至认为是“纯技术”问题, “让公司的信息技术中心负责该工程”, 信息化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进展缓慢。还有一些公司简单的认为引进或自己开发一套MIS系统即可。由于种种主观原因, 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失败, 当再次提及信息化建设时, 这些公司望而却步, 积极性大大降低。
(3) 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 由于部分企业资金不雄厚或对信息化认识不足, 导致这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有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大的进展,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 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我国大多数企业, 信息化人才明显缺乏。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综合性人才, 不仅要有扎实理论和宽广的知识面, 更要有实际的工作能力。在IMD世界竞争力年签调查的49个国家中, 我国信息化人才的可获得性明显排在最后一位。
(5) 企业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设计。据调查, 在我国很少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设计, 大部分企业根本没有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制定出一套信息化建设方案。导致引进或开发的系统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也在一些企业中出现重复开发和重复引进的情况。
(6) 软件提供商的问题。目前国内软件厂商提供的软件功能尚不完善, 系统间集成能力较差, 产品开发工程化的能力较弱, 对企业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地化的问题, 其软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制度和文化, 实施难度大, 变通性差, 费用昂贵。
(7)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 管理理念落后。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相结合而成的集成系统, 他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基础之上, 而不仅仅是单纯在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目前, 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还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管理机构不稳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不规范、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差, 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效果。在缺乏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往往由于管理不到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总之, 我国信息化建设还有很有长的路要走。这里不仅需要管理水平的提高, 技术的进步, 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同时也要加强信息安全, 采取有效地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 免去用户对信息泄露的顾虑。
3 应对措施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也正在努力探寻自己的信息化之路。可是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是一个循序渐进, 分步实施的长期过程;也不是企业内部哪个部门的事, 它需要领导重视, 各方合作, 所有部门共同参与。这里主要探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 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 分析和规划自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选择信息软件之前, 企业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需求, 也就是企业实现信息化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是万能的, 信息化同样如此, 只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辅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而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寄希望于信息化。
(2) 要有长远规划, 不能局限于眼前, 放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未来的需求。解决当前的问题虽然重要, 但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以预见的需求也必须考虑在内。也就是说按照企业正常的发展, 目前建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发展需要。而不是企业稍有发展之后, 硬件、软件也得跟着“发展”。
(3) 公司总动员, 让所有人员参与进来, 最起码让部门主管参与进来。企业信息化不只是IT部门的事, 换个角度看, 信息化的过程中, IT部门基本上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 其他部门的需求似乎更重要。特别是在规划阶段, 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 尽量把系统规划设计完善。
(4) 加强信息化人才储备。信息化建设需要综合性人才, 要求人才不仅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 还需要有宽阔的知识面, 相关知识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通信、管理、财务、经济、公共关系、法律等等。信息化人才缺乏,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信息化前进的步伐, 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引入昂贵的设备和先进的ERP软件, 可是利用率很低。例如, 有些企业只利用了ERP系统的一个模块的一部分, 其它模块根本没有利用过, 这就需要信息化人员二次开发,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节约再投入资金,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5) 加强员工信息化知识培训, 提高信息化操作能力。例如, 新引进的系统, 由于员工对其不熟悉, 很多员工会产生抵触情绪, 导致系统推广困难重重。所以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进步也是员工在进步的过程。
(6)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信息化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信息系统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 也需要企业改善自己, 提高管理水平适应管理系统。其实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先进管理思想, 管理方法融入企业管理的过程。我国目前很多企业还未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 仍然处于管理混乱, 人管人的阶段。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改善自己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
信息化看上去很美, 前景很诱人。但实际实施过程中, 往往充满着曲折, 目前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企业信息化, 是否有充分的调研、合理的规划, 则决定着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的关键。
4 结束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 要制定和颁布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 分类指导, 择优扶持, 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
客观原因决定了中国企业情况复杂,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小企业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我国企业信息化任重而道远。相信在政策的扶持下, 信息建设者的努力下, 我国中小企业必会克服困难, 在信息化时代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赖茂生.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
[2]左美云.企业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3]李清, 陈禹六.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周少华, 王小丰.管理信息系统[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3.
[5]霍国庆.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战略理论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田也壮.企业信息化与先进管理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3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应对措施
现阶段,对于企业来说,加强内部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此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我国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我国也缺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利环境,企业产权不够明确,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控制目标,并且内部控制的主体也不够明确。2.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基础不完善,控制部门的独立性不够,会计人员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限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难以保证。3.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做到位,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另外,我国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没有建立系统的外部监督体系。4.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较差。
二、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分析
1.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之所以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不断学习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利用法律的力量推动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并实现政企分开,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重要的产权基础。其次,企业内部控制要做到目标明确。企业需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性,但同时又要保证制定的目标切实可行,这就需要企业改变为控制而控制的错误观念,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制度和人之间的关系,确保所有内部控制制度都可以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最后,明确内部控制的主体。内部控制主体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质量,因此需要明确内控主体,由其负责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的协调和组织。由于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内控主体应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基础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组织基础是保障内控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首先,成立一个独立的会计部门,对会计人员实行统一的委派和管理制度,保障会计人员的一切调动、任免、奖惩等都由委派机构负责,以防止会计人员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发生利益关联,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其次,在对组织机构进行设计时要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管理机构,防止出现一人全权负责财务货币活动全过程的情况,进而避免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最后,加强对内部控制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先进的内部知识,组建高素质的会计团队,为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执行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础。
3.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在内部控制活动当中,内部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和审核,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活动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活动的质量。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为了保障审计机构可以顺利完成审计活动,需要让审计人员直接向企业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以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外,还需要不断完善外部监督体系。首先,政府部门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为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指导企业在机制和内控两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各级财政部门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宣传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并且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和执法的力度,对于没有按照要求实施内部控制的企业进行通报和惩罚,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切实落实到位。
4.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准确的记录会计信息,以此为基础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管理。因此,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的做好基础工作,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规范的填写记账凭证,减少出现误差,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做好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建立畅通的信息系统,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外,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可以顺利运行,还需要建立一套可行的信息制度,加强信息风险管理,避免出现企业信息泄露、篡改等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企业的竞争力偏低,对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内控环境、建立组织机构、健全监督体系等应对措施,这对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捷.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0):280,282.
[2]吴娟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财经界,2015,(17):121.
[3]闫宁.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经贸,2014,(11):220.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4
对措施
县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以湖兴县、融入都市”发展总战略,以“工业强县”为主抓手,走生态特色工业发展之路,促进了我县小微企业的迅猛发展。据统计,末,小微企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并呈上升态势。今年县党代会又提出了“奋战五年,喋变淳安”的总体目标,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台。但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及“融资难、难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银行,成为政府、企业和银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进一步加大对辖内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
总理在浙考察期间的讲话精神,以“进村入企”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小微企业的走访调查,探索一条银企双赢之路,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末,全县在册企业达余家,其中小微企业1800家左右,占90%;全县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其中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工业总值的%;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实现销售产值亿元,增长%,其小微企业实现销售产值亿元,占比%。据调查,全县小微企业为社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达万多人,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对于支持国家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制约因素
从小微企业自身层面分析
1、经营规模小,市场反应快,抗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销售收
入少,资金实力弱。据调查,在我县一些小微企业少的一年也只有百来万,因此具有船小掉头快,市场反应能力快的特点。一方面能使企业迅速抓住市场机会调整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容易受到宏观调控形势、行业周期,单一客户订单影响。小微企业存在财务弹性小,在经济下行、市场衰退期很容易陷入危机。
2、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受企业主个人影响大。小微企业大部分由个人或家族创建,其经营风格受企业主的影响明显,多数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或有名无实,大量经营决策根据企业主的主观判断作出,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另外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企业存在业务收支都是实收实付,缺乏必要的第三方监督,报表数据反映信息不准确,而银行方面由于小微企业征信平台构建不完善,难以得到全面完整的信用信息,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使用监督困难,影响了银行业对小微企业 的资金投入。
3、小微企业数量多,资金需求呈现量少、紧急、频繁的特点。我县小微企业数量不少,根据工商部门注册记情况了解,末有小微企业1800家左右,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么众多的小微企业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客户基础,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经营管理、风险防控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小微企业贷款往往金额较小,但时间要求非常紧迫,且在日后的业务中又经常频繁地发生,而我们现在的信贷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及授权环节相对复杂,信贷业务的成本时间相对较大,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
从银行机构层面分析
1、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资源缺乏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少数企业所在的乡镇经济欠发达,企业总量小,其资产主要是厂房和机器设备,这类企业发展生产,就面临着担保难的问题。一方面这类企业如果需要到信用社贷款融资的话,一般只
能用企业的房产和机器设备作抵押,可是这些机器设备抵押根据我县农村信用社抵押担保相关的管理办法,抵押率只有10%,达不到预想中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如果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担保公司必需提供反担保,无疑是提高了企业融资担保的门槛,有些时候企业为了得到贷款就要找10多个自然人给予保证,因此,就很大成度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制约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
2、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大小不一,需求差异化成度高,缺少适应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产品。小微企业经营比较活跃,但经营规范大小不一,融资需求也呈多样化。而我们目前的主流信贷产品多源于中型企业金融服务模式,虽然前我们前几年对企业信贷流程和产品进行了改造,但离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仍有距离,如前段时间我们在对小微企业进行问卷调中进行了统计,其中有1/4的客户就反映了缺乏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的意见。
3、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队伍建设需加强。一是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人员不足,目前只有千岛湖、营业部配备了专职企业客户经理,其它信用社还是由农业信贷员兼管企业贷款,企业客户经理只有3人,而2月末我县的小微企业贷款90541万元,占全部贷款的%,很显然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配备明显不足;二是企业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新项目不断产生,新企业不断上马,这给信贷人员的贷前调查、分析提出了新的理论及要求,要求信贷人员既要懂市场分析、又要会财务分析;既要掌握企业的经营概况,又要预测企业的市场行情。而农村信用社一部分信贷人员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综合素质离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政府服务层面分析
1、信用担保体制作用有限。小微企业贷款难,首先难在担保上。无数小微企业寄予了厚望的担保体系自身被诸多难
点所困扰,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担保机构规模小、缺乏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担保机构内部业务操作程序不完善,风险管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与之相对应的小微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在我县已经建立了几家融资性担保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但担保资金规模与小微企业实际贷款担保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政府对其发展扶持力度偏弱,缺乏法规制度的保障和约束。同时,担保公司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注册资本到位率低,使得担保公司难以正常运作,未能达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目的。
2、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有待加强,政策执行落实到位。根据《财政部关于小微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呆账核销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的有关规定:“放宽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呆账认定条件,金融机构对单笔贷款额在500万以下的,经追索1年以上,确实无法收回的小微
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可按照账销案存的原则自主核销”同时还规定“金融机构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发放并认定为不良的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按本通知规定核销”。可是在具体的呆账审核操作中,掌握政策的相关部门为考虑方方面面的原因,却把我们认定的小微企业及涉农呆账贷款,在批准核销后又作为利润征收所得税,这样就挫伤了对小微企业及涉农贷款投入的积极性。
三、对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建议与思考
根据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要把当前宏观调控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升小微企业报务出以下的意见和建议。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认识。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
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湖兴县、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农村信用社作地方金融机构应正确的理解县委县政府所提出的内涵与实质,把支持我县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与服务“三农”紧密地联系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之精神,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提高支持力度,促进我县小微企业稳步发展。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小微企业服务。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之精神,根据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以确保完成两个高于的目标。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微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三是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资料库。以“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为契机,在对小微企业进行全面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息资料库,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提供方便;四是主动探索小微企业贷
款的品种创新,根据小微企业规模小总量小的特点,在现有贷款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满足不同层次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以及小微企业仓单质押贷款产品推进力度。逐步建立起我县小微企业融资的多品种、多方式、多结构的立体化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小微企业信贷人员。根据我县实际,联社本级由信贷管理部负责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业务发展部负责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营销策划与服务,合规风险管理部负责小微企业授信管理。在营业部、千岛湖、文昌信用社已配备专职小微企业信贷员的基础上再对汾口、威坪、临岐信用社配备专职企业信贷员,在营业部和千岛湖信用社增加配备小微企业信贷人员,其他信用社由农贷信贷员兼管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以适应小微企业业务发展。同时认真做好小
微企业客户经理的业务培养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建设。根据银监会“三法一指引”的实施,联社将结合实际,修订小微企业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完善六项机制建设。
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是依法运用财政扶持手段,确保财政对小微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对小微企业专项资金做出明确规定。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分散使用为集中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或先征后返等方式对小微企业进行间接扶持。二是加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规模,鼓励各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资金投入。三是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政策,组建再担保机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规模,重点服务小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5
(综合计划管理部,甘肃兰州 730060)
摘要:企业资源计划 ERP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力。ERP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并不理想。本文分析了 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导致企业实施 ERP失败的原因。指出问题的关键是对 ERP本质认识不足,企业上下对其不够重视,认为购买了软件就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现状和企业现有生产,另外有业务管理流程与 ERP思想的不相容等原因。因此,提出解决方案的建议:一是要企业彻底转变思想,提高对 ERP管理思想的认识和重视,主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领导力和全体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才能充分发挥 ERP的管理效益。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思想;业务流程重组(BPR)
ERP 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 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从技术层面看, 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 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 从而减少环节, 提高生产率, 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管理层面看, 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等管理系统。
ERP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 它将企业的管理流程嵌入到系统中去, 实现资源集成、信息集成、功能集成、过程集成以及企业间业务集成, 通过集成 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全面、合理、系统地管理生产和经营过程,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外部资源、技术和人员的作用, 来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间的竞争正在转变为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上赢得竞争,能否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管理。因此,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市场应变能力,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目前,应用 ERP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代名词。然而,ERP在我国的应用并不理想,应用效果参差不齐,并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
1、ERP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1.1企业领导投资盲目。
国内企业投资 ERP系统的初衷大致有以下几类:企业上等级要求,在计划经济环境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社会效益及企业待遇等与此密切相关,企业为上而上;还有一些企业盲目的跟随潮流;绝大多数企业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但是由于对投资效益分析不到位,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引进,有些企业甚至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此外,企业领导者对 ERP的思想内涵和实施过程理解不全面、准确。把 ERP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 ERP的内涵是丰富而广博的,实施过程比较复杂。有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入学习研究 ERP的思想哲理,只是看过几篇报道,听几次讲座或同行介绍,未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 ERP的实质,以为买来软件装上就行了,致使 ERP工程盲目上马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2忽视教育和培训,业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装备差、人员素质低的状况,导致管理水平低下。企业内部的管理程序不顺畅,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操作起来弊端多。对于 ERP这样一个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企业管理水平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要在中国应用好,企业及员工必须进行大量的知识补课,然而,相当部分企业对此未引起足够的重现。另外个别软件公司仅从商业经营的角度推销软件,不问津软件是否适合于企业的应用环境。
1.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
首先,ERP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具有准确和完整的基础数据。然而,90%以上的企业存在基础数据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有的企业 ERP项目已经实施 10年,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还未完成。其次,生产过程不稳定。ERP的正常运行有赖于生产稳定运行及信息流畅传递,但国内企业的生产过程经常由于质量事故,如设备故障、加工差而停顿。企业管理者 80%的精力用于处理物流的重新启动问题,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经常无法按预定计划运行,处于不可控制的状态,致使 ERP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再次,企业管理机制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由于历史的惯性,企业中的一些人员还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市场意识不强。外部市场法规不健全,行政干预时有发生,合同不按期履行等等,都影响企业按市场规律和规则运
作。而 ERP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市场经济的产物,不但在管理方式、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等方面与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有差异,而且在文化背景、市场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有差异。这些差异若不能克服或适应,ERP的应用实施就难以顺利、和谐地进行。、ERP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坚持高层绝对领导的原则。
企业高层领导强有力的支持是实施 ERP成功的关键因素。ERP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管理、生产、资金、人才等诸多因素,绝不是企业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和软件开发商能做到的,必须有企业决策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如果高层领导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实施 ERP的目的与风险,就不会注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参与到项目中,不会投入足够的精力参与项目的各种重大决策中,不会在企业中为 ERP项目的开展营造足够的声势,使企业全体员工在意识上做好迎接管理变革的思想准备。那么在实施 ERP中,就会遭遇到许多方面的阻力,包括技术、管理、业务流程与人员等,直接影响 ERP实施的成败。
2.2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ERP的实施和应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使用一套全新的工具来管理和运作一个企业,必然伴随着从企业领导到一般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的有效方式就是培训、培训、再培训。因此,成功实施 ERP,必须重视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可以增加人们对 ERP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通过培训可以使各级管理人员不仅要明确什么是 ERP,它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那些变化,还要明确 ERP实施后各个岗位的人员如何进行新的工作方式。教育和培训绝不仅仅是单纯系统操作的培训,从项目的实施开始到后期,相应的培训都是贯穿始终的,分阶段、分内容、分人员、分管理层次地分别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还必须要有完整的培训知识库,注重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借助培训手段统一员工的认识,提升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
2.3 ERP与业务流程重组 BPR相结合。
ERP系统的核心是实现对企业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管理,其应用与企业业
务流程紧密关联。ERP只有在合理、优化的业务流程基础上,才能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而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在它现有的业务流程中都会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不能够首先对这些不合理的流程进行彻底改造,而仅仅是盲目地将原有的业务流程通过 ERP软件的实施进行自动化转变,并不能提高生产力或提高业绩,只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实施 ERP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和思考,而业务流程改造是企业实施 ERP阻力最大、最困难的部分,是决定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处理好业务流程问题是企业实施 ERP系统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牛鱼龙.ERP 知识与应用[M].深圳: 海天出版社, 2005.[2] 朱小平, 程昔武.我国ERP 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
化, 2005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6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市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被建立起来并且广泛的被人们所接受。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制度完善和理论实践等多个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结合实际生活,通过使用微观家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述,同时提出了想用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一)绪论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它是由国家进行立法制定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社会优化制度。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社保制度改革至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则明显落后,仍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文主要从现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个方面通过对不同的职业、不同住处、不同年龄和职位的居民,进行生活状况、经济消费、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访问得出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弱势群体住房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在一个社会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时期,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必然导致某些行业的从业者从某些领域中退出,形成结构性失业人群。除了这个人群以外,其他传统定义上的中老年人、妇女、儿童、城市打工者、农村贫困农民以及体制外的其他人也构成了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
我国的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主要保障机制的建立是通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三条主要途径,并辅助住房补贴的发放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低息贷款的支持等。但是,解决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问题的这三条主要途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来廉租住房的房源主要是依靠旧有的公房,但目前的现实情况却与当初设计的情况存有偏颇。房源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着推广廉租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瓶颈。
建設部提供的有关资料表明,至2001年底,上海市解決了1307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占符合条件家庭的八成多,其中1256户得到租金补贴后租到合适的住房,51户通过实物配租搬进新居。北京市从住房资金增值收益中划出1亿元转为城市住房基金用于廉租房补贴资金,通过二次公开摇号,确定了398户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对象,帮助50多个困难家庭租到合适的住房。由于廉租房的资金来源单一,供应手段匮乏,使得覆盖面积相对较少。廉租住房的分配对象主要是具有城市户口的双困难户家庭,随着社会的转型,城市打工者、进城民工、城乡结合部土地被征后的农民是一个不可忽略新的住房弱势群体。
(三)医疗保障方面
为了提高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多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把有偿服务与义务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的综合性服务。
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已有79个城市作为流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并计划在近几年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康复医院、惠民医院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名卫生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口腔诊所,企业学校医务室和门诊部等相关的医疗服务网络基本上建成。医院各类医疗机构逐步完善,医疗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总量进一步增加,卫生人力资源不断扩大,队伍形象逐步提升。
但是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存在很多的问题。(1)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在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过程中由于参保人员大多为老人、小孩、并轨转制企业的弱势群体、失业或无业人员,因此社区医疗服务便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职工的医疗保险平台是单位,城镇居民医保的组织实施网络则可以依赖社区。实际上,每一个街道、社区都已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站;但是省市一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负责具体操作;社会保险部门又不能隔着锅台指导街道、社区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这一块业务,这样街道社区机构等于是聋子的耳朵——摆设。(3)较多的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缺乏信心。胜利街道居委会的xx主任告诉我们,居民们普遍认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医术不高,设备简陋,生怕在社区就诊“小病拖成大病,感冒治成肺炎”。尤其对全科医生持怀疑态度。(4)调研还发现,现在社区医疗卫生的定位非常笼统,大多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没有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疾病治疗和疾病防止加以区别,没有细致考虑各地医疗资源现状,发挥作用不够、机械地按统一标准划分社区卫
生机构。
(四)养老保险方面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人民的体质和劳动力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当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界限时作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晚年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经过这多年的摸索、探讨、研究、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发生了制度性变化,但是,从全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来看,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忧的迹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企业拖欠基本养老费、企业离退休职工不能按时领取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步履艰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纵深推进和健康发展。(1)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巨大。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是为了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人口老龄化做准备的。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五”时期我国各项保险基金缺口共达1000亿元,此外,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帐已将近2000亿元,这2000亿元到将来职工退休时迟早都得支付。(2)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进入21世纪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重大问题,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量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有数据显示,1992年我国参保职工为8500万人,离退休人员为1700万人,抚养比为5:1,但是到2012年,抚养比就降到3:1,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抚养比将变成2.5:1左右,退休费将占工资总额的38%左右,高出国际公认的26%的警戒线12个百分点。(3)养老保险帐户管理不规范。1997年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基金的管理模式上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混帐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实行部分积累模式。
(五)针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以及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顿。
(一)在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方面:1.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偿还应对老职工的养老
金隐性债务。2.完善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体制,必须真正实现行政管理机构与基金投资营运机构,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的分设。
(二)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1.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要根据条件,逐步把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业主及其从业人员都吸收到基本医疗保险里来。2.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真正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3.加强医疗保障经费的征集和管理。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财务制度、审计监察制度和激励机制,保证经费的征集,防止不缴欠缴和拖缴、贪污挪用、周转缓慢等现象的发生和蔓延。4.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
(三)健全失业保险方面:1.扩大失业保险金的筹集渠道,努力增加失业保险金的数量。2.要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范围。3.把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结合起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目的是为社会发展解决好稳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奉合: 《加快完善我国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济南: 山东大学,2007。
2、潘爱民:《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问题研究》,湘潭:湘潭大学,2004。
3、胡卫萍:《我国医疗社会保险保障制度运行状态分析与对策研究》,江西 社会科学,2006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7
1 体育赞助给企业带来的利益
体育赞助是指商家向某一体育资产(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活动等) 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与该体育资产进行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组织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企业借助体育活动的良好社会效应,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以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的好感与关注,为企业创造出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1.1 体育赞助的传播速快,影响范围大
体育赞助大多和比赛相联系,重大国际性比赛现场观众动辄上万,电视、广播和报刊的转播和大力宣传,实际参与的人数要远远超过现场观众,涵盖全国乃至全世界,企业品牌会得到大家的认识和认证,间接的给赞助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商业效益。
1.2 体育赞助效果自然,富有亲和力
虽然是赞助企业在作广告,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它在作广告,有效地避免了公众对传统广告“厌食症”式的逆反心理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有资料表明,对体育赞助商和赞助形式,有82%的消费者认为可以增加对品牌的印象;有77%的消费者认为赞助显示了这些企业的实力,有63%的消费者认为可以改善对品牌的偏好程度,有52%的费者认为会增加购买产品的兴趣。
1.3 体育赞助有巨大的潜在号召力
体育赞助对于那些忠实的体育迷来说是一种极富亲和力的感情投资,它可以迅速地将体育迷对体育的忠诚换成对赞助企业的购买力量,尤其是体育明星的号召力。据调查:在两种品牌运动服装质量接近的情况下,大多数体育迷会选择他在体育场上经常见到的赞助了体育的那种品牌。
2 我国企业在体育赞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赞助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的欧美国家,在我国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进入90 年代才有了快速的发展。但近年来,我国体育赞助市场出现不景气的征兆,主要表现为:赞助对象单一、结构不合理;受赞助项目差异大,大多数项目难寻赞助者;区域差异显著。这表明我国企业对体育赞助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赞助行为单一,缺乏整体营销计划
这是我国企业在体育赞助方面的软肋。不少企业急于求成,重视短期效应,缺乏整体战略思考,往往是冠名了事,花费巨额资金但效益增加不多,浪费了赞助资源。在系统性上我国企业往往由于某个部门或环节的工作做得不充分,敷衍了事而导致整个赞助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最终使企业蒙受损失。
2.2 国内高校体育赞助学科理论几乎不存在,因此没有实践操作专门性人员
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我国高校体院内,体育赞助这一领域几乎没有开设,这样怎么会有专门性科研人员,又怎么会来指导实际性的操作呢。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备成立这样既专业又有实力的公司,但由于体育赞助所带来的巨大魅力,也使许多企业启动部分资金用于赞助体育活动,但是这些赞助费用的支配又不习惯转托“外人”来管理,最后也就只能模仿国外的赞助方式,不根据本国国情和自己企业在同行领域里的竞争位置来权衡。
2.3 企业在体育赞助中的定位比较盲目
由于体育赞助活动需要与其他组织协调共同进行,因此赞助活动有一定的时机性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企业产品需要传递的信息,再结合体育活动的性质、影响力以及赞助形式等进行赞助行为决策。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出心血来潮、凭感觉拍板的弊病,缺乏合理的、全面的赞助活动分析,结果是经常花了冤枉钱收不到效益。
2.4 企业对体育赞助缺乏风险意识
体育赞助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实际运作中,无论对赞助方、被赞助方还是整个赞助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有这些都使体育赞助者在对投入和产出的预计上带有某种程度的盲点。据资料显示,据统计,在赞助亚特兰大奥运会的200多个企业中,大约只有25%的企业得到回报,有些企业只得到一些短期效益,有些企业甚至血本无归)。所以,现在大多数企业为分散风险都以联合形式开展赞助活动,费用由几家企业按一定比例分摊。
2.5 赞助活动过于集中
我国企业在进行体育赞助时有一种盲从的特点,都热衷于体育赛事的赞助,对于其他方面如体育场馆、体育公益事业则鲜有问津。在对体育赛事的赞助上也大多集中在足球、篮球等热门项目上,其他像围棋、垒球等项目则是门庭冷落。
3 我国企业进行体育赞助的应对措施
针对我国企业目前在体育赞助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企业有效进行体育赞助应采取以下对策:
3.1 体育赞助企业应有详细的营销赞助规划方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赞助企业没有完整详细的规划方案,是不会收到良好的预期效应的。赞助的最大优点是让人们在非商业状态下接受产品宣传,有效避免了人们对广告的逆反心理。但缺点是能够直接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企业、品牌和商品信息太少,难以使人们对它产生全面、完整的认识和印象。要弥补赞助这一缺陷,赞助商应该采取综合沟通的方法,即以赞助为契机,结合广告、促销和公关等其他沟通手段同时出击,优势互补,形成一种相得益彰的合力,产生规模效益和轰动效应。以赞助目标为导向,制定完善、详尽的赞助活动计划方案,可使赞助商对赞助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赞助的盲目性。
3.2 体育赞助要坚持连续性、系统性和节奏性
由于体育赞助是以心理效应为主,各种功能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实现,很难一蹴而就,因此体育赞助贵在坚持。无论是赞助目标还是赞助对象都要保持相对稳定,使之形成传统和气候,切忌朝三暮四、一暴十寒。可口可乐与体育联姻所产生的神奇效果,不是通过某一次或某几次体育赞助所达成的,而是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整合的过程让其品牌渐渐深入人心的。因此,在体育赞助上不要只看中某一时的体育赛事有利可图便疯狂竞标,然后便销声匿迹。在体育赞助上的巨大效益需要企业经过长期的、有计划的努力才能实现。
3.3 赞助企业应加强与中介机构和媒介的合作,加强相关专业的科研力量
在体育高校的体育管理或经济教程中增设体育赞助的内容。在体育管理专业增设体育赞助的课程和培养该领域硕士研究生。鼓励开展体育赞助的科研工作,定期举办体育赞助的培训班,不断提高体育赞助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我国企业往往只注重与被赞助方或体育赛事的沟通,而忽视与中介机构和媒介的合作。然而,能否加强与中介机构和大众媒体的合作在一定度上决定着企业进行体育赞助所取得的效果。体育经纪人拥有关于体育赞助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赞助实践,他们可以根据双方的要求和赛事的特点,设计可行的、有效的赞助方案,并参与整个赞助方案的实施,从而提高了赞助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4 体育赞助要具有广泛性
赞助不应以局部为目标,重要的是要有全球战略目标。企业进行体育赞助,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国内体育活动上,而应把开拓国外市场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争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对国际体育活动进行赞助。另外,体育赞助还要考虑赞助者的财力支持状况,要在不影响赞助者正常经营下进行。
4 结论
我国企业体育赞助相对于国外而言的确存在着差距,但我们仍有自己的优势和机会,如本土优势,特有的人文优势等。我国体育赞助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汲取国外体育赞助的成果,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与特色,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生,程绍同.体育赞助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晓.关于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3,(12).
[3]鲍明晓.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姜彩娄.体育赞助:企业营销新战略[EB/OL].from://www.google.com.
[5]张忠元,向洪.体育资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6]孙晓强.体育赞助营销:整合的观点[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3).
[7]黄柯.论体育赞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8
摘要高等教育,是国家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天之骄子,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源。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许多问题也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如扩招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滑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面对社会的质疑,高等教育改革何去何从,也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下面我就有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相关内容做一下阐述,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一些基本资料,进而使其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高等教育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有力的冲击,并在高等教育学校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现有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这就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其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彻底变革的重要措施与方法。
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加大。虽然教师队伍的数量在不断扩大,但是,高等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却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过弱的人文熏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违背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虽然,我国政府极力加强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但是,在高等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高校领导和教师还是只把改革当作一种手段和工具,并没有付诸于实践。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改革措施中提出的素质教育,它也仅仅成为了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课内教育之外的一个添加成分。因此,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并没有贯穿高等教育的管理层面及教师层面,这也就使得我国在改革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二)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且共性较强,这有悖于高校中的个性发展原则。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按照统一规格,大批量培养而成的,这种较强的共性制约违反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中的尊重个性,以学生为本的本质规定,所以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缺失了对于自己爱好的专业的自由选择与参与的权利。所以,即使教育不能直接促进社会的发展,它也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为社会的发展要依赖于有创造性的个体,所以要依靠教育来发展个体。因此,人才培养的方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个性学生成才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持续性的发展,不能断断续续,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却违背了这一原则,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缺乏持久的动力。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它不仅要求高等教育本身具有持续性的发展,也要求被教育者具有接受教育的持续性发展。但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并不是根据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可能的发展变化而发展的,它是被动的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发展的。另外,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国高校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较少,进行基础教育较少,且对于如何做事和做人方面传授的较少。所以,我国目前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适应性较差,发展潜力较小。对此,我们要早发现早纠正,持续地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并使上述两者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实现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四)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具有机械化、教条化的特点,这就使得“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的评价标准有三点:第一,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校采取同样的标准;对不同类型、不同能力取向的学生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即均用考试分数来判定学生接受知识和反映知识的能力。第二,教学质量标准的单一性,即以教师争取到科研项目的多少、完成课堂教学的多少以及科研成果的多少来判定教师的晋升。第三,所有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毕业时都要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而对于他们在各自其他能力方面的培养则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我国对于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到传统高等教育的核心,所以才会出现各个学校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因此,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方式的评价标准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从而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完善
(一)以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为基础,建立科学公平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并以此来评价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为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和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建最佳的教育环境。
(三)实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转型性变革,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转变,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得以顺利实施。
(四)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加强政府对发展高等学校教育的师资投入,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
三、总结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高等学校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仍有一部分的问题存在。所以,我根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上述的几点改革措施,希望可以找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频道新华网.提高质量是核心任务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综述[J].2010.07.09.
[2] 中国新闻大洋网.浅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2010.11.03.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推荐阅读: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25
莱阳市中小型灌区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07-12
财管作业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2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08-28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09-28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9-23
我国GAP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11-06
目前我国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20
浅析我国海洋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06-06
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