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9-23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选8篇)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1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所学的《过程装备成套技术》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是以小型过程工业装置设计、建设所需具备的知识为构架,以“工程材料”、“化工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为基础,内容涉及新产品生产工艺开发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工艺设计、经济性评价和环境评价、机器和设备的选型、重要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方案选择与设计、管道设计、绝热与防腐蚀设计、装置的安装及检验、装置的试车等与过程装置设计、建设全过程有关的各种工程知识。

但是,从学习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化工安全问题。安全管理贯穿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现代化的生产性、经营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而言都不容忽视。石油化工作为国家的重点支柱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为国家生产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与此同时石化行业又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石油化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国内外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对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职工的健康保障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石化企业在加强安全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工伤保险等安全保障措施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责任不明

许多企业领导者片面追求生产进度,严重轻视安全工作,将“安全第一”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在政策上、措施上和制度上搞得都是生产第一。特别是实行承包制后,部分企业领导人短期行为极为严重,只求自己任期内不出事故,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愿进行长远的安全规划和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少事故看起来是发生在职工身上,但根子还是因企业领导者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当然,不少企业领导者也抓了安全工作,但因认识不到位且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工作常常抓不到点子上,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始终不能上档次、上水平。而造成如此种种后果的主要原因又是企业未真正建立和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许多企业虽然制定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仍然有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化工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3、安全宣教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企业安全宣教培训工作说起来都知道重要,但实际工作与要求差距甚远。首先是力度不够,大多走过场。宣教培训工许多企业也都搞了,钱也花了,但大多流于形式,根本未按有关法规对学时、内容、考试等严格要求进行,因此,实效性很差。其次是覆盖面窄,安管人员培训多,生产人员培训少,未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其三是秩序十分混乱,任何单位甚至个人发个通知就可搞安全培训,而课时、师资、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有的甚至课都不上,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不统一

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安全工作只是安管部门的事,与生产部门无关。负责经营的相当一部分人员对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了解,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生产部门只顾片面追求进度和效益,而常常忽视安全,与安管部门不能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出现生产与安全“两张皮”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安全管理对策:

1、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要扭转安全管理落后、纪律松懈、秩序较乱的状况,就必须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真正做到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安全生产管理进入有序可控状态;其次要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考核与奖惩,使每个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职工,都清楚自己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自觉地抓好分管的和自身的安全生产工作;第三要改进生产设备质量,加大安全投入,对生产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认真进行整治,积极采用新的安全生产装备,用先进科技手段和装备保证安全生产;第四企业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落实安全生产设施的“三同时”原则,并从营业收入中提取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用于完善安全设施和隐患整改。第五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为职工提供合乎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切实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通过基础工作的加强,规范安全生产的行为,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2、理顺管理体制,重视行业管理

我国化工行业,市场开放,同时对安全生产工作也提出高的要求。其“国民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遵守国际通行规则”等都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借鉴国际通行模式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规则,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协商机制。建立劳动安全卫生三方协商机制,有利于政府加强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和减少腐败现象;有利于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工会履行维护基本职责,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在行业管理方面,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模式是行业相同的企业结合成行会或协会。其对内自律管理,制订行业规范、标准,维持公平竞争秩序;对外和政府、工会形成“三方制”,协调处理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因此,应赋予行业协会(特别是煤炭、石油、化工等高危行业)管理本行业安全工作必要的责任、义务和权力,管理好本行业的安全生产,实现“行业管理”,并与“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相配合,共同组成“安全生产三方制”的工作模式,管严管好,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企业。

3、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依法从严管理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搞好安全卫生工作的必然要求。各职能部门要增强依法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识和自觉性。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知法、懂法;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无论监督检查、对事故的调查处理还是生产经营单位所必须做好的安全生产工作,都要依法进行。要认真落实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必须分清责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决不能姑息迁就,切实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4、实行全员安全目标管理

实行全员安全目标管理,要在每年年初确定安全目标。目标可以是上级下达的,也可以是本单位自己确定的,但都要保持目标的科学性、先进性,并将安全目标逐级向下分解,直至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为止。每个人也都要制定自己的保证措施。领导要对安全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和年终时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考核,实施奖惩。目标值的确定,应贯彻下级保上级,越往下分解越细致越具体的原则,最好定到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安全目标管理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布置目标任务或者自下而上逐级递交安全目标认定书进行认定等方式。使每个人都有安全指标,每个人都承担安全责任,每个人都要做到明确职责,分清责任,落实措施,分工负责,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5、夯实班组安全管理

大量事故分析表明,大部分事故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安全管理在整个安全管理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从理顺班组长的责、权、利上入手,调动班组长工作的积极性,为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要把有经验、懂业务、敢说敢管的人员放在班组长的位置上。从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抓起,解决职工素质不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问题。要通过开展反事故演习,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活动,培育职工安全工作的技能和自主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班前会要认真听取上一班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布置本班安全工作;班后会要通报当天班组及组员个人的安全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不断完善和巩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生产不仅仅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平稳运行,更重要的是安全是企业实现效益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没有安全作保障,效益就不能实现。在具体实践中,石化企业必须把安全与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要通过安全生产的实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管理水平。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2

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有一定营养,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要求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

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频频遭受信任危机,各种各样常见的食品被不良用心的商家重新加工包装,成了外表正常内里有毒的食品。例如泡椒凤爪用的是几十年前的“僵尸爪”,麻辣烫中非法加入罂粟成分,黑豆芽经漂白粉漂白成了白嫩水灵的“白豆芽”,“一滴香”只要滴一滴到清水中便能成为高汤。这些问题食品都在人们身边出现过。而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使中国乳制品行业出现信任危机,老百姓谈“食”色变。上万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幼儿患肾结石,原因竟是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而企业在已查明真相后却迟迟不对外公布,企图隐瞒的行为更是令人胆寒。由上可见,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

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由于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市场准则是自由竞争和盈利,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信息不对称是指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等信息不相同。显然,相比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消费者在拥有的信息资源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广大消费者很难自行准确判断出某一个食品是否是安全无害的。如上文案例所示,无良奶农隐瞒消费者,私自添加三聚氰胺这一非法添加剂以提高牛奶中的氮含量,增加个人收益。一般非法添加剂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这一时间差、资源差,便会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造成伤害。

犯罪成本低

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用刑用量偏轻,不足以起到震慑黑心商家的作用。许多人在面对丰厚利益时,往往把法律的威严抛之脑后,而选择知法犯法。且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都难以保证的手工作坊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仍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许多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欠缺,法律意识薄弱,易存在一些欺诈和不诚实的行为,使得《食品安全法》在某些情景下成了一纸空文。

末形成产业化链条

我国封建社会上千年来一直沿袭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主要特点为分散、自给自足。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耕地尚未实现集约化,生产分散,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农民使用的设备老旧落后,且自身观念未能与时俱进,生产出的食品不经过检疫检验就直接流通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易被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微生物感染,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监管存在盲区

食品的加工、生产、销售是一个动态过程,各个环节往往会交叉、重复,这就要求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也应是一体化过程。我国与食品监管直接有关的部门包括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部门、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等司法部门,商检局、进出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数量颇多,加上各个部门的职责界定不太明确,自然而然产生监管盲区和重复监管区域,降低了办事效率,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整治效果因而削弱。

改进措施

改变“运动式”执法

举一例以说明:之前某市在评选全国文明城市时,街道整洁有序,城管每日巡逻,然而上级的检查组一离开,无证小商小贩们又重新经营。这样的运动式执法,只有一时之效,治标不治本。食品安全方面同样存在类似现象。在重大恶劣影响事件出现以后,往往会被高度重视,设置应急处置小组专门负责对该事件后续调查处理,以安抚民心,减少恐慌。但是,比起严肃处理大事件,在未发生严重后果前防微杜渐,排查隐患,更为重要也更为经济。

增强威慑力

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其对于以相同数值表现出来的成本/收益的主观价值也不同。正如华美的珠宝在富人眼里价值连城,但在极度饥饿的人看来远不如一个面包来得有价值。不同主体对同一惩罚引起的损失感也不同。在个体看来严厉的惩罚,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实际成本很低,威慑力很低。因而,针对不同主体的边界成本,要选择适当的震慑工具,以达到理想效果。

建设可追溯性模型

食品从原材料产出到最后进入消费者口中,期间会经历许多个步骤,步骤越多,不可控性越强。出现安全问题时,调查取证困难,责任方难以确认,当事人逃避责任。我国可适当效仿欧美国家,对食品加工流通的每个环节严格监控,完善责任认定,一旦出现问题,快速追溯责任方。

认证标识规范化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3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化工产品,但是化工企业与其他的企业不同,他的危险系数是高于其他行业的,化工有着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性,所以要特别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安全,文章主要从化工工艺和设备两个方面来探讨化工企业安全性的评估,提出应对的措施,以此来保证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化工工艺;问题;安全

安全问题是各个行业都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 只有确保安全生产,才能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化工行业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对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要求更高。 而想要确保化工生产安全、可靠,就必须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化工工艺。 但是,即便再好的工艺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当在选择工艺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这对于确保化工生产的整体安全性意义重大。 借此, 本文就化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谈。

1.化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在化工工艺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安全问题,这是化工生产特殊性所决定的。 这里所指的安全问题即化工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事故隐患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1.1化工物料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基本上所有的化工工艺在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产品都是以不同的状态存在的,这些物质本身也都具有一定的物化特性, 在某些特殊的状态下会造成危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安全因素。 为此,在化工生产中,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所具备的危险特性, 同时还应当养成对化学反应、毒性以及稳定性的危险识别意识,这有助于做出最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工艺路线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通常情况下, 很多化工生产的反应中都会涉及多条工艺路线,这也是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为此,在化工工艺的选择上应当使用安全系数最高的、危害程度最低的工艺。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当对生产条件以及物料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尽可能选用无害或是低危险系数的物料进行生产。 此外,在新型技术和设备的选用上,则应当注意三废的排放量,要本着循环再利用的原则,使污染降至最低,这不但有利于确保化工生产安全,而且还能显著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谓是一举两得。

1.3化工反应装置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在整个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工反应是核心环节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大量与安全相关的问题, 并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容易引起生产安全事故。 为此,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应当遵循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原则,同时还应经过严格周密的计算。

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非常繁杂, 这使得安全控制难度较大,为了有效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化工工艺的选择上应当采取减少进料量、控制加热温度以及多级反应等措施。 此外,反应装置在运行时,还有可能因容器超压出现变形或是损坏的情况,这也会引起安全事故,所以应当在容器上加装压力释放装置。

1.4管道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在大多数化工生产中,管道输送的物料都是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毒性较强的物质,一旦管道发生泄漏,不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所以,必须对管道设计加以重视,特别是管道选材方面更要注意。 具体设计时,应当充分做好应力分析、布置方式研究等工作,尤其是要注意管道连接位置处和弯头的选择, 并且还应确保室内与室外管道的可靠连接,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2.对化工设备进行安全评估

化工装置的危险性一般可分为第一类危险和第二类危险。所谓的第一类危险就是指生产系统或者设备内部的物质材料以及生产工艺所引起的潜在的安全因素,在通常的情况下,第一类的危险不会对人身和设备造成直接的危害。第二类危险就是指因为第一类危险失控引起的事故,其会对人身、设备和建筑物等造成直接的危害。

第一类危险取决于化工装置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在产品和生产工艺确定以后便难以改变。任何事故预防措施事实上都是为了防止第一类的危险转化为第二类的危险而实施的,化工装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定性安全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反应过程设备的安全性

反映容器内不仅有化学反映,又有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在这些过程之间同样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因此,反应器是化工装置的核心,反应过程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化工装置的安全性。

其具有操作性稳定、生产能力大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间歇工艺过程的弹性比较大,且过程简单,在设计的时候不需要采用过于详细和精确度很高的数据,且开发和设计的周期比较短。

2.2反应路线的安全性

一种反应常常有多种工艺选择,因此要尽量的选择对危险物质需求少的线路,用无害、低危险的物质代替高危险的材料。选择较好的催化剂和稀释危险性物质材料来缓解剧烈的反应程度,尽量缩小中间贮存,采用新技术和设备,以降低危险性。尽量使用低排放的材料,将可回收或者循环使用因素考虑到材料的选择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性

装置在进行反应等化学工程学上的处理操作时,可能会偏离正常的运转状态而出现超温、超压的现象。所以在安全角度考虑上,要稳定压力控制装置。

2.4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提高设备安全运行

化工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每天做好例行检查,对设备进行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的去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要立即上报,等待上级的指示,同时对问题进行记录,以防止再次出现问题时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管理人员要对设备进行保养,加强自己职业技能的学习。

化工生产安全实施的前提就是化工工艺的设计,因此要在设计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以保证设计的科学和合理性,以正确的指导生产。而化工设备装置的安全评价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化工装置的定性安全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其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其安全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对风险性的揭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评价人员必须要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够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促进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

3.结论

总而言之,化工生产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对化工企业的经济造成损失, 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社会危害。 所以,确保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特别是解决化工工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加重要, 这也是每一个化工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倪进方.化工设计[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跃进,董喜红.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为先的识别与控制[J].科教信息,2009.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4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有不少城市把处理过的城市污水和废水回用到各个方面,已成为替代水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城市污水经二级或三级处理净化后进行回收利用,例如用于冲厕所、浇灌绿化带,作为工业和商业设施的冷却水,也可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水源。国外很重视关键的节水技术、设备的开发、节水器具的改进、提高、旧设备、旧工艺的改造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升城市节水工作。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节水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近20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家制定了有关水和废水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且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供水工作和主管全国的城市节约用水工作。在具体节水技术中,国内主要注重重复用水技术,包括冷却水的循环节水、一般循环水节水(指循序用水、闭路用水等)和工艺节水(包括冷却工艺改革、无水少水工艺等),这些技术在火电、钢铁、石化、化工、印染、造纸等行业都有成功应用的范例。节约生活用水也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如采用节水型器具、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的应用、减少管网的漏损率、利用价格杠杆,调整水价,促进节水工作。

二、我国城市节水主要存在的问

1、一些地区不顾自身的水资源条件,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项目。一些缺水的城市也热衷於建设大草坪、水景观。有的地方甚至错误地认為推进节水会影响投资环境,把低水价作為招揽外商投资的优惠条件之一。有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

2、节水设施投入不足。一些城市在新开发水源上,捨得投入大量资金,却不重视节水。

3、水价改革不到位,水价对企业供水成本的有效约束机制尚未建立,成本和水价相互攀昇。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中,相当一部分不能正常运行。

4、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眾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

5、供水管网漏损严重。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来水)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

21.5%。

三、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节水是—项只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全社

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通过节水来缓解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断流这类区域性

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更需要全区域(或全流域)社会成员和各地区、各部门、各行

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见成效。而我国的现状是大部分领导和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

遍不高,节水往往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

技术。做工业用水,一般可分成冷却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工艺用水等,其中节约冷却用水就相对比较容易,而节约洗涤用水、工艺用水则相对较难。不

管要节约哪种工业用水,都需要更新改造用水设备,有的甚至要更新改造工艺设

备。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单

方节水投资会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目前我国从上到下工业节水尚无

固定投资渠道,节水工程一般是争取—个上一个;农业节水投入近些年有加强,但力度不够。投入不足与技术落后使我国工农业节水水平与国际差距拉大。

3、机制不力。当前节水工作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水价太低是

主要原因,许多节水工程直接经济效益有限,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上,而国家又缺乏优惠发展政策。这些原因的存在,致使许

多用水大户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并没有真正变成企业、农户的自发行动,节水

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四、对策

1、控制用水总量

我国人口预计在2030 年前后将达到 16 亿,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50m3,将列

入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预测,全国遇中等干旱年要实现水

资源大致供需平衡,在考虑采取节水措施基础上 ,2010年总需水量为6988亿

m3,2030年为8000亿m3左右,2050年需8500亿m3,我国的用水量可能接近可

利用量的极限值。为此,必须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 “ 的原则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层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的大

力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 ”的要

求,总结节水工作实践经验,创新节水机制。

3、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要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

民收入、建立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营

机制为支撑。采取农艺、农机、生物、化学、工程和管理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与我国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用水结构和生产布局。

4、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要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目标,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

高用水工业为重点,以发展节水技术和工程为支撑,以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先导,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节水型工业。

5、城市生活节水

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商贸、机关、院校、旅游、社会服务、园林

景观等用水。目前城市生活用水已占城市用水量的60%左右,随着城市的发展还

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生活节水的重点是实行严格的用水定额管制、计划用水、超

计划加价的办法,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效率。推广节水器具和减少输配水、用水

环节的跑、冒、滴、漏。

6、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作的力度。制定《海水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完

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标准体系;运用示范手段促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应用;依靠

科技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运用经济手段促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利

用。海水利用要在沿海地发展海水直接利用,研究开发利用后海水的净化处理技

术。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要发展污水集中处理再生,建立和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

体系,用于农业、工业、城市绿化、河湖景观、城市杂用、洗车、地下水补给以

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公共建筑生活杂用水。推广城市居住

小区的中水利用。雨水利用要加大干旱地区集雨场、水窖、水池、水柜等雨水集

蓄利用工程的建设。城区要利用雨水集蓄,用于城区环境生态和回灌地下。干旱

地区要发展人工增雨。

五、结论

我国的节水工程任道重远,我们要在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保证工农业生产

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环境,必须建立节水型社会。其中包括合理开发

利用水资源,在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要使水危机的意识深入人心,养成人人爱护水,时时、处处节水的局面。

六、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报,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N],中国水利报,2000,10.17.【2】侯捷主编,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8.【3】李晓西,范丽娜.节水型社会体制建设研究[J].中国水利,2005,(13):69-71.【4】罗其友.节水农业可持续推进战略[J].中国软科学,1999,(6):105-107

【5】纪书平.我国节水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农技服务,2009,26(7):127-129.【6】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全国节水规划纲要及其研究》,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7】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00-2003),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中国工业用水与节水丛书》(第一册:工业用水与节

水9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0】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中心,《农业节水探索》,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工业企业取水定额国家标淮实施指南

(一)》,北京: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5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指出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作 者:许惠达    XU Hui-da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管理局,广东惠州,516083 期 刊:现代农业科技   Journal: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6)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    特征    存在问题    对策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6

我国的土地资源保护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

班级:09级土资(1)班

姓名:吴成珠

学号 :3209005415

摘要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千百年来人们都是在探讨如何开

发利用和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因为土地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随着

人类的不断发展,土地变得越来越珍贵。同时,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存在着许多

问题。现在,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对农田保护,加强对

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我国的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大规模违规圈地,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需要为工

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保障;而主观上则由于

管理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城市过度扩张、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耕地,在财政压力和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乱占滥用土地,把土地资源作为地方上“原始积累”和政府消费的财源,通过土地

“农转非”这种土地使用形式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土地收益,大量获取土地资本

增值收益,用于其原始积累,造成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耕地保

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2.资源质量退化及生态破坏

(1)土地沙漠化。

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方公里,比建国初扩大了34.4%,占全部国土面积的 17.6%。据报道:我国土地沙化的扩展速度,20世纪50-60年

代为1560平方公里/年,70-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年,90年代为2400平方

公里/年。目前,这一速度己经上升到2460平方公里/年。

(2)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地力减退的重要原因。滥砍滥伐、过度垦殖,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

国土面积的36.8%,建国以来修建的8.4万座水库中的总库容已淤积了4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100亿元。

(3)土地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给农业带来了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严

重的破坏,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障碍之一。①农药的使用导致抗药性虫害的出现。一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长期使用,害虫对农药就会产生抗药性,使得人类

施药次数和使用量不得不增加,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②农药的使用导致农业生

态体系中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多数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益虫,中毒的昆虫被啄食,又害死鸟类,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死亡,而天敌的繁殖能力远

不如害虫,结果反而有利于害虫的迅速繁殖,破坏了天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化肥的使用也是如此。现代农业是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为特征,而与此密切相关的肥料更是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物质基

础。在肥料、种子和水等粮食增产三大可控制要素中,化肥的作用率己达

30%-40%。但是肥料在我国的使用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肥料对粮食增

长率的作用不断下降,即肥料利用率在我国尚处较低水准。而且,肥料的大量施

用还带来环境污染等影响,这是肥料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研究对策: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1)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

策等。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的产业一般都处在“二、三、一”的阶段,产业结构

调整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的结构,这是

因为,就土地利用集约度和效益而言,一般是第三产业的利用集约度大于第二产

业,而第二产业又大于第一产业。

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资源集约

型的产业转化,促进技术结构的升级和布局的集中。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

应该向土地集约利用性的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土地节约

型技术和项目。

(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时刻受到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约束,所以在城市化过程

中,土地利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a.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再分配,应着眼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其基本核心是如何处理“吃饭”和“建设”的关系,规

划方法应以“供”定“需”,并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处

于主导地位。

b.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合理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以获

得土地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益。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达到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

高和耕地数量压力缓解的双赢,其唯一的途径是土地集约化利用。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采取“高度”内涵式和“合理”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严格控制城市空间的“摊大饼式”外延扩展,采用

组团式发展。

c.挖掘城市土地潜力,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

确定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容积率、产出率。不断调整区域城市结构、城市用地结

构和用地布局,考虑城市、集镇相互协作,取消重复设置,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不

必要的耕地浪费。.2.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

(1)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中央政府在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

下,出于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做出的正确决策,目的是保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中央

以及各地政府在各种规定中着重于耕地的数量保护,对新开垦土地的质量标准要

求模糊,更没有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当以这样的耕地总量指标作为实

现动态平衡的目标,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

(2)严把用地审批关。

根据动态规划严把用地审批关,对改变用途的耕地加强批后实施监管,坚决

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

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项目组织检查,强化

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

地利用信用评价机。

(3)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

拟定或修改基准地价、编制或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定或修改区域性征

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拟定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要

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为今后国

土资源主管部门践行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加速国土资源

管理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提供较为完善的实体和程序保障。

3.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减少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资源流失

(1)实行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休耕为主的农地保护措施,保护土地

质量。

实行农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量,减轻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退耕还

草、休耕就是将容易发生侵蚀的地区的耕地转化利用方式为林地、草地或者休耕,用于更好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从长远看,通过农地保护措施,可以维持

和稳定粮食以及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按照经济学家和农业专家的相关

分析,农业有其自身的生产周期和生产规律,在这个生产周期中,土地资源的利

用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中心,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国的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保障生态

退耕的顺利进行、有效遏制耕地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必须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耕

地生产力,以中低产田上改造为中心,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我国中低产田土

比例大,投入增产效益明显,改造中低产田较开垦荒地、土地复垦投入少,用工

省、见效快、效益高。因此,挖掘耕地生产能力应该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中心,荒

地开垦和废弃地复垦要进行经济性研究。

4.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

因为土地资源 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所以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在农药

和化肥方面应该实施科学施用的原则。一方面,化学肥料的开发、生产和施用等

诸多方面都应予以重视;另一方面,要科学施用化学农药,将农药对土壤生态环

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刘吉平.我国土地持续利用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

究,1999,(3)

[2]陈美球等.土地健康与土地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1998,(4).

[3]黎明.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4]鲍荣华等.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4)土地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7

1 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员工安全意识不高

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 人是生产的第一要素, 一切程序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在出现化工安全事故的事件中, 很多都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部分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而化工生产工艺又比较复杂, 所以因为员工对操作程序不熟悉或者违规操作, 都会为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威胁。因为员工的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这完全是因为主观因素造成, 所以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管理。

1.2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为了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运行, 企业都会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对生产中的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规定, 对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部分企业并没有重视安全管理制度, 监督工作不到位, 在实际运行中, 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不利于生产的安全运行。这种形式上的安全生产导致生产流程不规范, 所以为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

1.3 违章操作问题

化工生产的过程比较复杂, 对于生产装置的操作要求较高, 需要生产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 并且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 都将会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而在化工生产有些员工由于操作不熟练, 对于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明确, 所以容易出现违章操作的现象, 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并且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1.4 设备的选取不当

化工生产基本都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运行的, 而生产的过程从运输、储存以及其他环节都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加工的材料会具有强腐蚀性, 对设备会造成严重的损坏, 所以设备要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 并且密封性好, 防止有毒气体的泄漏。如果企业因为对生产材料的性能认识不到位, 或者管理不到位, 没有选择适宜的设备, 就会为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 改善化工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

2.1 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化工生产中员工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化工安全生产中必须从员工教育开始, 将“安全第一”的概念深入到员工头脑, 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因此, 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员工身上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并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可靠性。其次, 安排每一位员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让他们熟悉本岗位的专业知识, 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和技能。最终, 化工企业必须积极配合安全员的检查工作, 安排员工定期参加各项化工安全生产活动, 不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2.2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化工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在认清自己的职责的基础上, 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把“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牢记在每一位员工的心里, 为化工安全生产打好有力的基础。聘用员工时, 企业与员工必须做到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化工安全生产是每一个人的职责, 只有每一位化工企业员工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 才有可能搞好化工安全生产项目。

2.3 切实抓好安全培训教育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最有效的途径, 所以化工企业要定期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不仅要在思想意识上培养安全生产, 还要在生产技能方面强化安全生产。所以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 可以通过现实的案例来对员工进行警醒, 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此外, 还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熟悉掌握生产操作程序,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4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化工生产有必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实践中及时发现并迅速消除隐患为工作核心, 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纠正, 对违章者做出处理, 使生产现场维持良好的管理状态。各部门协同合作, 共同处理安全事故, 实现现场安全管理, 执行互相监督, 才能完成安全生产的任务。

结语

化工生产的工艺程序比较复杂, 对于生产的安全标准较高, 因为化工生产材料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所以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人身伤亡, 为社会的安全带来影响, 所以要加强对化工生产的安全管理。为了加强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应该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对其定期展开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生产的安全运行。还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并且确保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位。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选购, 并且加强质量检查。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 确保化工生产的安全运行,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晓南, 李茜倩.探析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 2014 (05) .

[2]刘彦伟, 何天平, 汪丽莉.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08) .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8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原材料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主要是对食品成品或者食品的组成部分的作假,诸如三聚氰胺奶粉、假鸡蛋、病死肉类、“僵尸肉”等是近几年出现的影响比较恶劣的食品安全问题。三聚氰胺的使用是为了在检测时能够使奶粉的蛋白质含量达标而在生产过程中的掺假,假鸡蛋是利用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材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僵尸肉”、病死的禽畜肉是冒充质量达标肉类进行售卖,而假酒则是以工业酒精冒充使用酒精,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如今还依然存在,其危害结果是直接导致饮用者死亡。

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及残留。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常常会使用农药和化肥。化肥的使用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及其他一些负面影响,而土壤的肥力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是否良好,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化肥使用的恶性循环。而农药残留,对人的危害则是更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使用的有机氯农药在禁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能在农作物中检测出其残留,有机磷肥的使用也颇为广泛并影响严重。农药残留问题是目前影响我国餐桌上安全的一大主因。

添加剂的滥用、乱用。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往往会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在恰当合理的范围内使用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忽略,而一旦超标使用,势必造成另外一种不良后果。此外,许多黑心商家也会使用添加剂促使食品的外在更吸引人,水果打蜡、二氧化硫对食品进行漂白、“吊白块”的增亮及口感改善等都是为了增加销量,而这些添加剂的使用完全是超出规定并对人体明显有害。添加剂的种类繁多、运用广泛,黑心商家对它的乱用、滥用是食品安全问题中十分突出的一个现象。

不成熟的新技术在食品中的运用。许多尚未全面掌握的新技术的使用,也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如转基因食品,虽然有着许多的优点,但是其缺陷可能在当时并未能被研究人员所认识到,所以在推出后又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被限制、禁止。除了食品生产技术外,还有一些新型的食品包装工艺、食品加工工艺也有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问题,许多研究不够成熟的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问题凸显后才被禁止,而这时人们的生命健康已经遭受侵害。

食品卫生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的生产、制造、储藏、运输过程中,它的卫生保障是及其重要的,而当前的食品卫生状况却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一些小作坊、小餐馆、小摊贩中。食品卫生状况较差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普遍存在,危害严重。据相关数据统计,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由细菌引起的高达98.5%,这些细菌的滋生,在各个环节的卫生不达标的状况下都有可能。有鉴于此,对于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控制得到重视。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是对食品安全犯罪人员进行打击的依据。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新生事物,要紧跟步伐,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增加犯罪分子通过不当、不法行为谋取利益的犯罪成本。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对于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仍显疲软,在利益面前不足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同时也存在许多的漏洞,使得这些人有空可钻。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让犯罪分子无空可钻。

监管力度、执法力度的加强。市场乱象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政府监管、打击力度的不到位。缺乏监管导致乱象的产生,而乱象产生以后的执法不力,又助长了乱象丛生。此外,对于食品安全犯罪,还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多个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往往需要多部门的联合行动,跨部门合作加大了执法的难度,也容易造成执法者间的推诿扯皮。对于食品市场,政府有必要加强巡察、监管,做到及时、及早发现,随后紧跟的便是严肃处理,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彻底打消那些妄想通过食品安全犯罪获取不当利益的食品生产加工及销售者的念想。

宣传力度加强,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人员的自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推广食品安全知识,让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能够有效的识别不安全食品及认识到不安全食品的严重危害,从而减少不安全食品的生存空间。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不法分子认识到其不法行为所要承受的法律风险及道德风险,从心理上让这类人群不敢犯罪,从而保障食品的健康安全。

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测,需要的技术含量较高,在这一块除了增设相应的高科技设备之外,还需要一批专业知识强的人才,对于发现的异常食品,能够及早准确的检测出其问题所在,从而为执法惩处提供依据。

而对于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管人员,也需要拥有专业的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查處,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当重则重、当轻则轻,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健康,食品的质量对于保证人的生命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不法黑心之人,置他人生命安全于不顾,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直至销售各个环节,无所不用其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政府对此进行严厉打击,尤其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当下,更要严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上一篇:经济技术下一篇:智能家居创意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