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8篇)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汪红彬
分校:黄山电大
专业:工商管理专科
年级:10秋
学号:1034001459029
指导老师:许老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这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创新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看,目前令其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大幅度提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劳动力成本上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压力等。具体问题如下:
(一)体制环境问题
在体制问题中,最严峻的就是进入门槛和审批等问题。要致力于优化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尤其是意识形态和对转轨经济的体制惯性观念还需要突破。政府一些歧视性政策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家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力度还不够,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缺乏对民营企业财产保护的规定;一些金融、保险、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地限制民营、私营企业进入。像银行、电信和商品批发等多个行业品种被限制进入,一些允许进入的行业和其他所有制比起来,也存在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等问题;民营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获取、户籍管理等仍存在不公平待遇。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三)中小企业战略模糊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构造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而这个管理体系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平台。企业应当在其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基础管理,从人治过渡到制度化管理。但问题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作支撑。企业没有一个战略平台,企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那么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很容易在重大问题上迷失方向是。有些中小企业自认为拥有了发展的战略,但是,实际情况不然。企业战略是系统 化的、严谨的,而不是一些“点子”的堆砌。因为市场与竞争的发展己经到了仅依靠个人的聪明或直觉而无法把握的程度,企业应当理性的从研究战略开始。
(四)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也可能是品牌能力等等任何一方面的能 力。核心竞争力不同于
一般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企业成功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葆强盛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 清晰的认识,要真正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澄清多个误区。首先,脱离企业战略就无从谈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连接在一起的,它 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其次,企业的核心产品不等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有了某项核心产品,并不代表它有了核心竞争力,如同树干不同于树根一样。一旦 企业的核心产品生命周期到了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衰败甚至导致关门破产的危险。第三,企业的局部成功因素不一定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促使成功的因素 未必能保证企业继续获得成功。暂时的、局部的成功因素,不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中小企业的人才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惟一“活”资源,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进上步展的势头。中小企业人才素质低,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
(一)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民营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政府营造一个特别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环境,且提供优良的服务,特别是在于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解决政府职能部门越 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尽管经过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我国也为中小企业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对照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和WTO 要求的平等竞争、高度开放的规 则,我们还有问题亟待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的因素还很多,缺乏政府明确、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政府政策不到位,存在不少领导始终对中小经济偏 见而致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投资、融资、地方税收等受到歧视性待遇,还受到政府一些职能部门不规范行为的干扰。有关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严重制 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内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不科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有外部的不利环境造成的,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管理理 念上的落后,这些问题己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非是致命的。此外,传统式的指令式的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尊重色彩浓厚,内部人员缺乏相互沟通 的机制和动力,企业的信息很少能在应有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来影响员工之间的感情,二来不利于员工之间开展有利 于企业业绩的工作,三来直接带来了不人本、不科学的企业文化,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应加强立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要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地制定配套性的全国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改变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转换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机制,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指导、服务等工作,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使中小企业的援助走上法制化轨道,形成有利于各种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按照国际惯例,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区、服务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政府掌握,重点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产业、产品换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到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初始资金可由财政拨款、原国有中小企业出售所得、中小企业提取一定的发展准备金等方式筹集。此外,可以建立中小企业银行,鼓励开办多种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鼓励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股东、以企业互助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互助合作银行及投资财团,并在法律上规定资金投向(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扶持的政策。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支持。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应将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引导企业组建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律性组织。这些组织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维护好其权益。政府应通过改革,将相关行政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转移到这些组织,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其次,应吸取国外经验,实行咨询服务补助制度,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引进、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做好中小企业的“红娘”和载体。
(四)为中小企业发展培训人才,更新其观念中小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还是从事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都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而它们自身又没有能力实现在职人员的自我培训,这使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小企业也应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要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念。
(五)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竞争,但必须是公开、公平的竞争。所以,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形成适合各类企业游泳的大海。要在中小企业的开业登记、注册等方面,降低条件,简化手续,减少费用。对能够放开的行业,应当通过改革,打破垄断,尽早放开。凡允许国外企业进入的行业,就应当允许私营和个体企业经营。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谢思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于秀芝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1)。
[3]时勘 胡卫鹏 虚拟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信息导报2001(3)。
[4]邱雯 诌议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马玉锐《中小企业在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4期。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全国的出口总额中的6 0%来源于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市场的主要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属于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而且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在变慢,效益降低,亏损、破产逐渐增多,为了保护公平竞争,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有必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和法律因素
1. 管理体制不理顺。
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政策大体是按所有制分类的,不同所有制企业,所对应的政策、管理部门、统计口径都不尽相同。中小企业仍按所有制、部门甚至区域分属不同地方、部门。2.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有待提高。在中小企业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管理机构的设立方面还很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和人为障碍。例如《证券法》,特殊照顾了全民所有制企业,而民营、私有等各种中小企业却难以上市融资。再如《破产法》在内容上存在“所有制不平等”的成分,它只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而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的非全民所有制企业不能据此申请破产。同时,《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划分标准,也没有规定政府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应的担保和信用体系的政策及办法。3.政策不公平。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政策大部分是按照所有制性质和企业规模制定、实施的,使得中小企业在适用政策方面很不公平。在行业准入方面,中小企业受政策限制很难介入电力、电信、金融等被国有中大型企业所垄断的行业;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小企业享受不到与国有大企业一致的技术改造贴息、转制优惠等政策;在税收政策方面,中小企业的赋税水平总体要高于大企业;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贷款条件比大企业贷款严格得多,一些个体私营的中小企业甚至根本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贷款。
(二)自身因素
1. 中小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及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中小企业创业型的比较多,管理者来自不同阶层,很多不是职业经理人,没有受过正规的工商训练[2],企业员工学历水平总体偏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技术人才短缺。具体体现在:(1)整体素质不高。国家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一项问卷式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6家企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共计4235人,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为2.96人,而同期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拥有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为10.46人,只相当于大型企业平均水平的2 8%。(2)结构不合理。在上述的调查中,共计有各类人员44246人,其中,管理人员5064人,占总人数的11.5%;技术人员4489人,占总人数的10.1%;熟练工人23185人,占总人数的52.4%;一般工人11509人,占总人数的26.0%。企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术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一般人员过剩[3]。
2. 资金短缺。
目前,中国1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其中80%的企业资金短缺,30%的企业资金十分紧缺。中小企业本小利薄,自有资金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在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使其难以在资本市场取得资金。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抵押条件和经营透明度上的差别,以及单位贷款处理成本与贷款规模成反比,大型金融机构对新办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不确定,对贷款缺乏信心,因此他们更愿意向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据统计,我国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企业总数的30%左右。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十分严重,缺少生产研究开发经费和新产品的生产、销售费用,致使中小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社会化及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资金有限,一般不能在企业内部自行完成人员培训、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需要从企业外部获得这些方面的服务。然而,中小企业社会化及信息化服务体系滞后、功能不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培训、信息咨询、融资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不能保障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设立的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只为大企业开放,不为中小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服务收费昂贵,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致使中小企业得不到必要的服务,阻碍了其发展[4]。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政府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首先要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宽松的环境。同时把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坚持大、中、小企业并举的方针,鼓励在大、中、小企业之间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政府职能应打破原有的计划体制的模式,从微观经济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从市场参与者向市场秩序维护者转变,逐步实现政府的引导、调整、管理和扶持职能。
其次健全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进一步约束、规范行政部门的权力,使中小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中更快更好发展。有关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行为的法律规范很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的许多行为缺乏法律约束,从而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通过对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国家的扶持范围、中小企业的利益保护、有序的竞争环境等进行规范,用法律形式规范国家有关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方针、政策。要继续调整和改善政府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特别是当前要尽快完善与《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的法规政策,以法律来确保中小企业的地位及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三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最基础的法律层面上规范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的问题,切实维护它们的合法权益,创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和政策等外部环境。各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法治”,杜绝“人治”,抑制垄断,反对不正当经营行为,真正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尤其在治理“三乱”方面,要进一步规范税收制度,坚决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禁止各部门向企业乱摊派和乱收费,使中小企业的税赋保持在合理水平上。同时减轻各项行政负担,鼓励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扩大自有资本等其他政策,为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总体素质和竞争力
1. 重视人力资源,提升自身素质
继续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重视人力资源的引进和管理,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要建立全面的人才观,不断培养和壮大企业家队伍和技术创新者队伍;要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举的管理体系[1]。
2. 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管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应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管理。
(1)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信用度的提高是解决融资困难的最根本问题,企业自身的努力则是重中之重。第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信用等级和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要通过改组改制,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加强生产经营中各环节的管理,注重市场调研与产品开发,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获得资金的情况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所以,规范的财务制度和真实的财务信息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前提,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制度的管理,加强财务与金融知识的学习,必要时邀请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师进行辅导,以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完整、真实的财务报表。
(2)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1) 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职能,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规定支持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制、设备更新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融资担保,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支持。 (2) 建立以中小银行为核心的多元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5]。中小银行易于了解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并且贷款成本低、信息简明畅通快捷。 (3) 完善风险投资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制,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资本。加快建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建立风险投资体系。
(三)建立良好的中小企业社会化及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高。调动和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行业协会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功能,在人才、技术、信息、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形成中小企业服务的网络。 (1) 人才支持。采用多种手段引导高层次人才到中小企业就业。如通过宣传影响社会就业观念,废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鼓励各类科技人员、管理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向企业流动;与高校联合开展人才培训服务,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课程,培养研究开发人员提高其综合素质; (2) 技术支持。不仅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还要关注行业内科技动向,帮助它们与高等院校科研结合,鼓励它们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对它们引进高新技术给予资金、政策的优惠,或提供设备、资金上的帮助。 (3) 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行业组织或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应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市场和技术资讯能力差的特点,帮助它们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所需要的市场、人才、技术政策等各类信息,以保证中小企业能作出准确判断和决策。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开拓服务,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管理、经验、信息交流平台。提供企业分析与经营指导服务,在投资方向、经营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人才培训、资金筹措、司法诉讼等方面提供咨询。
参考文献
[1]张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5, (15) :126-127.
[2]刘咖铭.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2) :57.
[3]周云璧.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4) :24一25
[4]石会娟, 龚爱民.对中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再思考[J].经济与管理, 2005, (12) :6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摘要: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在我国银行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市场定位模糊、内控体制缺乏规范、产品结构欠合理、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本文着力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作用
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是指工、农、中、建,交行五大商业银行以外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含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一)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并以参股、并购、在海外设立分行等手段进军海外市场、扩大对海外的资金投资,通过十多年的發展,中小商业银行渐渐成为银行业的生力军,中小银行主要由第二梯队的股份制银行和第三梯队的城商行组成。近年来,中小银行扩张速度惊人,资产规模节节攀升,在业务创新、跨区经营、上市融资等方面,可谓动作频频,方兴未艾,搅动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
中小商业银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首先,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其灵活的市场灵敏度和较高的金融服务效率,支持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通过金融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迅速推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而中小商业银行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段,也推动了整个行业从计划垄断经营向公开竞争经营的转变,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改革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严重失衡
当前,各地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方面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它一方面受各地政府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二)金融服务覆盖面有待拓宽
地区性的限制极大地限制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扩大规模。与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辐射面受到严格的区域限制,因此其资产规模小,在这种情形之下,抗风险能力显得更弱,业务发展也受到拖累;
(三)盈利模式单一,中间业务收入较低
中间业务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发展较晚,其管理模式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从而抑制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而它包含的业务也较为单一、狭窄,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的单一,也导致他的金融产品对客户缺乏吸引力。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筹资功能、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实现盈利,而通过以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很少,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下且缺乏专业经验。
(四)市场定位不恰当,投资具有盲目性,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
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战略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且中小商业银行客户群体波动性较大,由于银行各方面实力和地域性的商户。这些客户可用于担保的有效财产较少,中小商业银行因此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不利。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细分市场,找准定位
通过对其他国家中小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中小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以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为主要客户,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改革中,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总而言之:要想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就要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瞄准中小企业和市民,将市场进行细化。在差异化、精细化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品牌区和区域化的探索。
简而言之,应该立足于本区域,立足中小企业,立足零售。首先,立足本区域就是着眼于所在地区,服务于所在区域,将业务的主战场立足于所在区域。在此充分挖掘本地的市场的基础之上,再实现了跨区域经营,其次是立足中小企业,在过去经营活动中积累了一些客户要继续保持,而随着银行定位的改变,更要积极开拓中小企业这个市场。最后是立足零售,立足零售是相对于国有大商业银行来讲的,因为相对来讲在一个区域的范围之内,充分利用网点多的特点,积极探求如何发展零售业务。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
(二)加强内控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力争得到政府政策的合理支持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在此基础上,使中小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与此同时,同时,还应当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合理的合作,以期取得政府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加快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加强产品创新,突出产品特色
打破“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创新模式,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变革,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形成需求-研究-决策-试点-推广-持续改进这种运作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的产品评价体系,及时改进、推广创新,形成具有特色和经济效益的产品体系。
结语: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从外部环境到内部制度,按照它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好做精,按照这样最前沿的标准和要求去做,这样才能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07期,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作者:刘志兰
[2]《金融论坛》,2011年第04期,中国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规模领先还是特色制胜,作者:孙翯
[3]银行家研究中心,2005-200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报告(城市商业银行篇)[R],2006
[4]《新华网》,2003年8月27日,《刘明康指出支持城市商业银行上市》
[5]《中国新闻网》,2004年2月9日,《中国已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孙金松 杨妞 田芬
北京工商大学 100037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明显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象几乎遍及我国所有产业领域,如广东南海平洲翡翠业产业群、福建晋江鞋业产业群、浙江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嵊州的领带产业群、永康的五金产业群、永嘉的纽扣产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的制笔产业群、诸暨的袜业群等、山东胶南隐珠镇的手推车产业群、临沭县复合肥产业群、禹城功能糖产业群、鲁权屯镇玻璃钢制品产业群、烟店镇轴承产业群、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中小企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毋庸置疑,这种组织形式具有群体的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但是任何事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小企业集群也不例外。由于中小企业集群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构成,这些“先天性”的弱势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削弱了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本文拟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所谓中小企业集群,是指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据统计,截至 2010 年,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集群达2 000多个,在沿海城市、沿江和内陆地区,都已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如资源集聚型、贸易集聚型、政策集聚型、技术集聚型、大企业需求型等,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与竞争协作中,共同发展,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1.集群内的中小企业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
中小企业产权明晰,集群内的各个企业与集群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所以在运营管理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各个企业可自主决定本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投资模
式,彼此独立核算,平等交易。但是由于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自身实力的限制,各个中小企业又非常依赖于中小企业集群内其它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信息,依赖于中小企业集群这一整体产生的规模效应与统一的原料市场、人力市场、销售市场等资源。
2.集群的组成时刻处在动态变化中
企业的本质是追逐利润,中小企业有意无意地加入中小企业集群也是出于这一目的,所以会不断地有中小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加入中小企业集群或离开中小企业集群。同时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与需要也会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组成,例如对新市场的开发、对新产品的需求等都会对进入中小企业集群地域、实力、产品等的需求。
3.集群与群内的中小企业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中小企业集群实力的大小取决于组成集群的中小企业,同时也决定了其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实力。由于各种原因组成的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如因临近产品销售市场而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在取得销售优势的同时往往会丧失掉原材料采购的优势;而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自身优势与劣势最后也会成为整个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与劣势,如主要由销售商组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其优势往往是销售能力,而产品研发能力则可能是这类集群的“短板”。所以中小企业与集群之间存在了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4.集群的良好运行取决于群内中小企业间的信用与责任意识
中小企业集群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行为,为实现长久有效的合作并节约交易成本,良好的信用与责任履行情况是必须的,这既是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
1.技术落后且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不强
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产品档次低、利润低。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无法拿出足够的力量进行新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研发,且产品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性也压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特别是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采用消极怠工、坐等研发成果,然后采取“后发”战略,利用其他企业的已经开发成熟的技术进行生产,或者仿制别人的新产品。这些情况无疑会影响或降低有创新意愿的其他集群成员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发展。
2.集群内部企业相关程度低,合作有限
很多政策型的中小企业集群只是由于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而聚集在一起,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还有一些由于地理、资源等因素组成的中小企业集群由于存在组织机制、信任程度、相互竞争等问题而导致合作程度有限。这些度没能很好的发挥出企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共享市场、资源等优势。
3.组成集群的中小企业自身组织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发展时间有限,众多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中小企业都缺乏底蕴,对自身的组织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相比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往往更热衷于能够提供优厚福利的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这更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人才的缺失及历史惯性等原因,不少中小企业都存在制度不健全,发展不规范的问题。
4.政府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宏观管理体制建设落后
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中小企业集群的管理。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缺乏专门法律的保护与部门的促进,如果能有专门的法律与部门来负责中小企业集群利益的维护与内部的管理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5.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
由于我国市场秩序的不规范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巨大差距,是一些大企业经常采取赊购的方式与中小企业进行贸易,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此外,由于我国金融系统改革步伐缓慢,众多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只能大量地进行民间借贷与内部集资,从而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经营困难。由于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限制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
6.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建设落后
有的企业可能因为拥有核心资源从而在合作中压迫其他企业;有的企业则可
能仅仅将集群视为一个发展的跳板,在获取自己想要的(如利用集群的渠道打入国际市场)资源之后就离开集群;
三、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小企业集群是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及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中小企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之前,由于其各方面的优势还没来得及显现,因此很有可能出现夭折的情况。而在其形成规模之后,复杂的组成与内外部环境也使其随时可能面临致命的危险。因此政府的有效的帮助与管理,是中小企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波特认为:政府在产业集群中扮演的是催化剂和挑战者的角色,是鼓励和促进企业提升想象力和迈向更高层次竞争优势的推动力量,在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方面,建议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即出台专门针对与中小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并成立相应部门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
一、管理分散,使地方和企业无所适从。而中小企业集群由于涉及大量的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资质的企业,因此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
2.优化市场环境
为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进入中小企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共享市场,而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秩序是比较混乱的,让企业大伤元气的价格战、影响企业形象的假冒产品、损坏企业利益的盗版行为等层出不穷,极大的影响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一个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小企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
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中小企业自发或在政策引导下形成的一个松散的经济组织,然而由于经济事物的复杂性,中小企业集群需要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来处理中小企业集群内外部关系,且由于很多经济事物政府不适合直接进入管理,因此帮助中小企业集群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就刻不容缓了,比如引导成立商会、行业协会等。
4.扩展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给它们贷款风险大。然而,由于中小企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的紧密相关与密集的交易,使得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信用评价往往比银行更及时准确,且因为相互关联使得企业因担心违约形象和其他企业间的合作从而增大其违约成本,降低了违约风险。因此,建议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从而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5.鼓励技术创新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在这次危机中受创最深的就是我国的一些贴牌生产的企业,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低,在这轮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他们惨遭淘汰。而在这次危急中能够逆市而上的企业,都是在技术创新上舍得投入,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原动力。集群化发展的模式使得中小企业也获得了规模效应,但这种效应相对于大企业真正的规模效应是很脆弱的,只有集集群之力,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创新才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最终出路。因此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集群内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基金的资金来源由集群内企业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如0.5%)缴纳,对于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第19卷第1期Vol119 No11JournalofXi.anInstituteofFinanceandEconomics2006年2月Fan12006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贾宗武,郭西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系,陕西西安 71061)摘 要: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实,已严重影响企业的继续发展,应当引起管理当局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06)01-0079-0在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活跃会计报表审计的形式化。市场,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2.财会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差政收入,进行创新探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才严重短缺,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在发展中也各企业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其中:有的空岗缺员,无暴露出不少问题,财务会计管理不到位就是其中一法实现内部牵制;有的在岗财会人员素质低、能力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企业和管理当局的高差,无法做好其本职工作;有的财会人员是低薪聘用度重视。的兼职人员,主要是单纯完成记账、报账任务,应付税检部门了事。如此等等,很难保证企业财务会计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工作的质量,也根本做不到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检查和分析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在这些企业中,财务管理是盲目的管理,(一)主要问题会计核算往往是搞形式、走过场、应付对外报表的,1.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没有发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均名不符实。由3.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由企业聘任的作为本企业员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可以有工的会计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负责,而人事、工薪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企业内部财务会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权利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计管理机制,而只是局限于少数人员单纯地进行记致使会计内部监督程序形式化。内部监督是按照企账、算账,应付外部报账的需要,财务会计工作的/管业决策者的意图监督,而不是按照会计法规监督。理0效能根本无从发挥。企业财务会计的外部监督执行者主要是注册会计4.会计造假、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师,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虽然经过了业务理论考试,由于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力量薄弱,内部财但其综合素质、尤其是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仍与从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监督不力,致使企事该工作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此外,注册会计师行业财会违法、违规现象严重。有些企业无视国家的业的恶性竞争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共同促成了被法规、原则和制度。乱搞非法筹资和非法投资;乱挤人们视为最公正的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对企业财务
X收稿日期:2005-09-05作者简介:贾宗武(1955-),男,陕西合阳县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系教授;郭西强(1964-),男,陕西大荔县人,西安财经学院会计学系副教授。79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乱摊成本费用、乱调账目;乱发工资奖金、乱分配红2.规范会计服务市场,成立会计服务管理公司会计服务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会计公司)应由地利;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非法目的而在会计凭证、账方政府负责组建,作为对社会财会人力资源管理并目上故意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者。尤其负责向社会提供财会工作服务管理的专门机构,也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种种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还是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提供财会专业人才,从事财大有禁行不止之势。这不仅严重干扰了我国正常的务会计工作服务的唯一合法组织。凡是准备求职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会计秩序混乱,而且也影响了中财会人员都可以到会计公司申请注册登记。财会人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员在会计公司注册登记要经过从业资格水平的考核(二)原因分析与等级认定程序,凡经考评认定了专业等级的人员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便可注册登记为会计公司人才库的成员并作为公司述问题,其根本原因有二:人力资源储备,等待公司推荐工作。这样,会计公司第一是社会因素。由于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不完便掌握了当地全部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的资料。各企善,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缺乏及时的指导与严业、单位需要财会人员可以直接到会计公司选聘,对格的监督检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放任自流,使违于用人单位选定的人选,由会计公司与用人单位订法、违规行为有机可乘。立协议,明确议定聘用时间、担任职位以及费用标准第二是企业内部因素。由于管理人才短缺而制等。被聘用人员的工作能力及其应聘之后的工作质约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没有懂得量,应由会计公司对用人单位负责;会计公司按议定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科学管理知识和一定组织能力的的收费标准定期与用人单位结算服务费用,作为会管理人才,是难以把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做好的。计公司的业务收入。而会计公司所荐人员个人的工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和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薪、奖金、保险等,则由会计公司根据被荐人员的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两格等级、所任职务及其工作业绩等多方面的具体情个重要因素,比较而言,前者又对后者具有重要的影况予以确定并负责支付,同时就此由会计公司与被响作用。即: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必然会引导、聘人员签订合同;被聘人员的职责业绩要受用人单促使企业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企业也必然会自位和会计公司双重评价,并且以会计法规标准进行觉吸纳和充实高水平的财会管理人才;相反,若财务衡量。公司对其成员可以实行奖罚制度,以激励公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对企业要求不严,就会导致企司成员严格执行财务会计法规、进行科学管理、努力业不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不注意吸纳合格的完成本职工作。会计服务公司实行独立核算,是具财会管理人才。由此可见,优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有法人资格、进行企业化管理的综合性服务单位,兼体制,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是当前我国的企业、尤其是有财会人才储备和财会工作服务的功能。各企业、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任务。单位聘用财会人员必须通过会计公司,不准擅自向
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社会聘用非会计公司在册人员。3.建立/管理型0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对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属于/核 1.成立会计监督局作为国家实施会计监督的最算型0模式。事后算账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权力机构财会人员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了的经济业务进行为了从源头上遏制会计造假,加强企业外部会记账、算账和报账,只是对企业已进行了的经济活动计监督,国家可以组建会计监督局作为专门负责对被动地反映和监督。因此,企业财会工作的任务就国民经济中各经济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是对企业的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以及财务成果进行检查和指导的常设组织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会计监事后核算,而无需进行财务预测及决策等方面的督的最高执行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履行对注册会计工作。师所做的审计报告的公允性和正确性进行巡回式再在/管理型0财务会计工作模式下,企业财务会审计;对各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会计工作的合法合规计工作的重点是放在富有成效的科学管理上。就是性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要采用现代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的科学性进行必要的指导。会计监督局隶属于国务活动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严格地管理,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经济可行性、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和院直接领导,在各省、市、地区设分支机构,其从业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80
贾宗武,郭西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加0的条款,为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决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取策奠定组织保证。决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素质的财务会计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被视为后管理人员是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果和质量勤服务性工作,财会人员也只是进行记账、算账、报的关键。他们既可以使那些原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账等日常会计工作,并不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基础差的企业迅速改变面貌,又可以使管理基础较财会工作及财会人员均不被重视。企业的一些重大好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经营决策往往是在没有进行预测分析的情况下盲目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做出的,由此造成企业重大决策失误的现象屡见不用。高素质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可以优化企业财务鲜。实践证明,经济可行性是对一切重大经营决策会计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效方案可行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率,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策必须由财会人员对备选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5.建立严格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析,将分析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可以大大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按照企业财务预算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减少盲目性。指标的要求制定的旨在控制和规范企业日常财务收8.加强法制教育,建立执行财会法规保证体系支、物料及人工消耗、费用成本开支等一系列具体的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定额、标准、措施和办法。它是落实企业财务预算指差。自觉严格地执行国家的财会法规制度是中小企标的重要手段,并且对于会计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业财会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市场经济是行和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法制经济,合法经营、执法守法是企业的天职。向管6.构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系统理要效益,靠合法经营求生存、图发展是企业在激烈真实可靠、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我国的财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与会、税务及有关经济法规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经营成果,并据以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及时提供的准绳,中小企业只有严格执行财会法规,才能使企真实正确、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会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能否确保企业的财务会计参考文献[1] 刘志远,刘超.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天信息的质量,是评价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和管理津人民出版社,2001.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2] 于玉林.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优劣的重要标志。科学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可出版社,2002.以确保企业快捷、及时、系统、全面地向各有关方面[3] 罗秋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影响因素初探[J].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本企业及企业外部经济师,2005(3).各方利益关系集团决策的需要。[4] 谭志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问题与对策[J].辽宁7.财会人员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要制度化工学院学报,2004(3).为了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工作和财会人员在企业[5] 张红梅.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J].西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中,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6).要明确写进/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
必
须
有
财
务
人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力的增强,而且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当前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上,由于外部经营条件的恶化以及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弊端,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如何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的问题,并能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作用,并能在实际中摆正中小企业的位置都具有现实意义。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在战略上把握契机,顺应形势,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呢?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着重研究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定义
所谓中小企业,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为便于界定,《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其作了划分。一般说来,除了因行业不同人数有差别外,资产总额在 4 亿元以下,或销售额在 3 亿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目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
中小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使其能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能在经济不景气时,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加速经济体制的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到位。
(二)中小企业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呈现如下特点:国有经济的份额逐渐下降,其他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升。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我国中小企业人数少、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在企业制度形式选择上的空间广、自由度大、可变性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政策,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三)中小企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比大公司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对劳动力要求不高。是失业人员重新就业,部分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四)中小企业有利于国民经济提高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
在 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中,韩国经济受到的冲击与我国台湾地区迥然不同。韩国是以大企业集团为基础的经济结构,因而受到的冲击较大。而台湾地区是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经济结构,从而受到的影响较小。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大中型企业的分工协作,可以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增加国际之间竞争的基础。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起着稳定经济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往往不是靠健全的机制和客观事实来管理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看似事必亲躬,管得宽,抓得细,实际既辛苦,效果也不一定好,而且容易出问题。以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漏洞、经济的损失和亲情的失落。之所以会这样,一是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度意识,认为制度是假太空,没有用;二是即使有了制度也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环境变化了企业发展了,还沿用老一套,无法起到应有的效用;三是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平日信誓旦旦,一有亲友、熟人掺和在里面,就丧失原则立场。由此造成赏罚不均,执法不严,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四是缺少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中小企业家族式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企业的规模小、经营范围有限,家族决策容易成功,而且效率高。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多元化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家族决策就很难保证在所有决策上都能够做到科学合理。事实说明,决策质量与决策者的素质能力紧密相关。企业家的才能可以归纳为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营能力维持企业稳健地运营,而创新能力则提供了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两者兼备才有利于企业长期持续地发展。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家只偏重于前者。中小企业家在才能上的问题,往往使决策产生失误。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过分相信了企业家的能力,限制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件的发挥。
(二)融资成本高、难度大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都相对匮乏,且资信程度不高,筹措资金十分困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首要的问题是资本严重不足。我国现行的金融远行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各专业银行重点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仍主要属于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但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资金用求量远远超过了信用社发放贷款的能力。—些中小企业只好转而寻求民间借贷等途径融资,从而使不少中小企业感到资金缺乏,影响发展。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性而制定的,传统意识依然存在、信贷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对称。因此,资源配置自然而然流向大企业。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逐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为改善中小企业贷款、贷款难的境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贷款和贷款仍然受到束缚,贷款两难仍旧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人才缺乏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所有者即经营者,不少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仍然处于落后的家族式管理阶段,任人唯亲,关键重要岗位全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亲人所把持,真正的人才难以进入,即使进入企业也难以发挥作用,这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企业的经营仅、管理权、决策仅局度集中在投资者尤其是企业主手中,—些中小企业领导者文化层次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使分化的投资经营决策存在较大风险。此外,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中小企业中员工学历以初中以及以下水平为主,其次是职高、中专、大专学历。大学本科毕业的寥寥无儿,高层管理人员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所占比例仅为40%。
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小企业就很难发展,实现新的飞跃。而实现中小企业制度、资本、人才的规划建设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必由之路。
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改进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首先,民营企业应该在管理制度上跟上现代企业的步伐。它包括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市场营销制度等,同时任何管理制度都应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必要的创新和修改,从而使家族中人进一步服从于企业规章制度,从企业家族十哄变为民营企业化。其次,企业带头人应注重管理制度的实施。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中有难以想象的影响,一举一动都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很大效仿作用。所以,企业带头人在制订各种管理规则的同时,也要身体力行,带头实施。做到所有的制度对事不对人,真正做到制度在人面前人人平等。最后,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创新意识等。要通过强化战略管理、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企业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来形成鲜明的企业理念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和整体竞争优势,使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敬业精神。
(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突破家族制,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一是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问题。民营企业引人职业经理人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不同观念的碰撞和家族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在不少人的思想观念里,家族式企业理所当然的应该由家庭成员来掌管,由外人来掌管不放心,认为职业经理人不是自家人,对其忠心和可靠性表示怀疑。二是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形成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约束制度不健全,多数仅靠口头承诺建立合作关系,没有成文的协议固定下来,这会成为日后分歧和分手的隐患。因此,要避免职业经理人不忠诚的问题,除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外,必须完善相应的制度,从制度上加以约束。三是如何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人问题。在激励机制方面形式很多,除工资、奖金、绩效挂钩,以及其他诸如住房类的重要物质激励外,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如年薪制、风险收人机制、人力资本信誉机制等激励其行为长期化,而且依据长期的经营业绩支付报酬的比例要大,真正起到促使他们行为长期化的作用。在约束机制方面,主要是健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对经理人行为的制衡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契约形式明确经理人的职责和义务,强化经理人的责任意识,并要求职业经理人提供一定的财产担保,若没有完成职责或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时,可以直接追究其责任或用私人财产补偿,使其承担一定的代理成本。
2、建立规范、公正、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把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连在一起。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从理念——制度——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等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小型民营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该把人力资源制度纳入整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中进行建设,不要盲目照抄照搬一些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为温、台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数还不具备实行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数(KPI)等考核方法的规模,而且中小型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多数还未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成长的土壤,所以,民营企业必须健全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与决策制度,以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另外,中小型民营企业,应避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变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要建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考评、晋升、辞职、辞退等完整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从而有效地开发企业人力资源,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
(三)系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对策
1、政府选定部分商业银行作为实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平台 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如投资基金、税收、补息、贴息等优惠措施,最好不要采取传统方式成立专门机构来实施,这样会出现新的市场行为之外的“寻租”现象。可以考虑将这一揽子优惠扶持政策,委托给二至三家商业银行为代理行,并要求代理行对选定的企业给予配额的信贷资金。委托代理行的选择,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对所属地区的商业银行进行招标。代理行以经济手段和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对政府选定的企业进行帮助,并接受当地政府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所划定的中小企业的支持,是否按政策落实到位,一经发现没有落实到位,立即取消其代理资格。
2、中小企业加强诚信建设
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信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的生命,中小企业坚持诚信、履约守信,提高自身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资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1)中小企业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依法维权,主动向银行披露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
(2)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遵循诚信原则,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诚实信用是一切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切实履行借款合同,保持良好的信用,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3、商业银行应建立以“中小企业事业部”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组织上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的的营运机构,从机制上建立有别于大型企业贷款的考核机制,包括相应的市场考核办法,以创利为主要目标的考核制度,对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的有效管理,贷后资产质量的及时监控。不良率的接受程度等,从人员上建立一支专事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主要归因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信用评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揭示信用风险的有效方法。用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矩阵实现对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的综合评定,建立二维评级体系,对借款人风险和债项风险分别评估,抵押/担保的存在不再是决定借款人风险等级的因素,风险暴露主要根据其违约概率进行评级,即贷给同一借款人的所有债项都应归为同一级别。不同分类档次贷款的金额分别按照包含和不包含抵押/担保价值显示。
五、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战略路径选择
我国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注重改善经营模式,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优势产业及发展战略路径。要使中小企业摒弃传统的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模式,避免无序低效的重复投资生产,就应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以“做优”、“做专”、“做特”为原则,进入到相对应的细分市场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寻找生存空间。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主要战略路径值得我国中小企业探讨和选择。
(一)重点集中战略路径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个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都有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难以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如大型企业。所以,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在形成竞争优势后,要乘胜而行,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形成核心竞争力。例如,温州、宁波等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它们的经营思维是:“船小不到大海中与大船相争捕小鱼,而要到小河中捕大鱼”。其实这也是企业定位问题。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以及自己所服务的市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劣条件,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指定自己的竞争基准。
(二)生存互补战略路径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路径。大企业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订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 1200 多家,所需的零部件 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又如温州虹桥镇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是因为他们首先以32 家上等级上规模的全国股份制大企业为“龙头”,采取“委托加工,协议加工参股合资”的方法,和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加工配套服务关系,拉动了虹桥镇 350 家小企业联动发展,使虹桥镇成为浙江省耀眼的明珠。所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空白点”战略路径
企业没有了市场,就等于人没有了生命。但竞争的全球化和消费者需求周期的短期性使得新市场会不断地出现。这意味着对企业而言,不存在没有市场机会的问题,存在的只是市场机会是什么?它在哪儿?如何找到它?这些就是企业制定战略路径的出发点和目标。另外,现有市场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的,总会存在“空隙”。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的“圆圈理论”认为,在无数的大圆圈(指大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与小圆圈(中小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空隙,仍有一部分尚未被占领的市场。“空隙”市场由于产品服务面比较窄,市场容量不大,大企业不能形成规模而不愿插足,使中小企业即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又可扩大收益率。中小企业只要看准机会,立即“挤”占,将这些空隙组成联合销售网络,可能会超过那些大圆圈市场。中小企业机动灵活,适应性较强的优势,将能够保证它们寻找到市场上的各种空隙,“钻进去”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路径,又如我国山西南风集团的奇强洗衣粉定位战略路径便是首先选择上海奥妙、美国宝洁和英国联合利华等大企业忽视的市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径而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的。
(四)差异化战略路径
差异化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产业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的方式可以是设计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或其它方面的独特性。坚持差异化的原则可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中小企业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它可以增加利润。我国中小企业同质化生产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无个性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产品重合度极高,造成了目前市场绝大部分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据国家市场局等单位联合调查显示,2006年下半年,在全国 600 多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 72 种,供过于求的商品有 528 种之多,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未能主动、有效地规避这一点。因此中小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采取差异化战略路径是必须的。当一个企业向其客户提供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价格低廉时,他就把自己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了。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溢价,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会有大量忠诚的客户。如果实现的溢价超出为了使产品独特而追加的成本,则差异化就带来更高的效益。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战略路径,因而采取差异化战略路径是明智之举。
六、结论
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劳动力成本较低;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大;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历史包袱较少;现代管理科学方法较易落实到位。毋庸讳言,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在劣势亦不容忽视:人员素质总体水平较差;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少;市场竞争实力较弱;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较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营销手段较单一;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质量较低;亏损面积大,特别是信用等级远未达标;产品质量低下、甚至有时容忍假冒伪劣充斥其间;只图短期私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置国法民愤于不顾。其次,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较突出;存在产品、组织、资本等的结构问题;技术创新能力差而且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在我国拥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中小企业的优势和更多的劣势,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到能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以及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现在,影响未来,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相关的政策、服务方面的支持,我国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作为中小企业,在面临新经济所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战略的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梁静溪,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年
2、王长胜,2006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3、石磊,中国企业:新起点上的新突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一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 6 月
5、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年11 月
6、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第一版,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 年 4 月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企业并购的概况
并购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即资本的增值, 可以通过有兼并与收购两种形式实现。简单来说, 企业并购要么将并购企业改名归在自己公司名下, 要么彻底成立一个新公司。现在较多的是通过取得目标企业的股权达到控制目的。
在西方经济史上, 并购已有上百年历史, 从至今为止全球五次大规模并购浪潮来看, 并购是有周期性的。今年, 并购案频繁发生, 全球的第六次并购浪潮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115宗, 交易金额达到826亿美元, 是2015年相同时期的双倍, 创下了历史新高。并且, 伴随时间的流逝, 中国企业的并购案定当会持续增长, 真正的中国跨国企业也会逐步出现。企业并购的浪潮不仅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其背后的经济动机及驱动力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并购活动的持续活跃是全球化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的内在需求, 由于中国企业起步晚, 总体规模大, 平均规模小, 生产专业化程度低, 规模经济不足, 现在企业面临转型升级, 需要通过并购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因此, 可以看出海外并购交易已成为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即使出现中国经济突然下滑或者放慢增长速度情况的也不能改变这个必然的趋势。正是这样迫切的情况和顺利的并购能够让企业迅速增值, 赚钱高额的利润, 使得许多企业急功近利, 忽视并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中国海外的并购成功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仅为百分之六十七。只有合理的并购才能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与企业的发展相融合, 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要贯彻“走出去”的战略, 开启国际并购的新时代, 分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是必然之路。
二、并购的动因
1. 通过并购的协同效应扩大规模经济, 带来持续递增的收益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收益递增的现象。企业并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是并购考虑的根本因素, 既扩大由于生产活动不可随意分割的经济有利性, 又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并购可以充分发挥经营、管理、财务协同效应, 获得2+2>4的成果。企业并购可以对工厂的资产进行补充, 节省管理费用, 精简管理机构和冗杂的人员, 解决销售费用, 降低经营风险。例如, 资金短缺但投资机会良多的企业和资金宽松的企业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就会带来一定的优势。
2. 并购加速企业外部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投资逐步发展企业, 并购投资的成本更低廉, 带来的经营风险更小, 见效速度更快。尤其是面对新行业, 并购能够有效地冲破行业壁垒, 快速进入新领域。并购后的企业规模更大, 生产的成本耗费更低, 这时为打开局面, 占领市场, 企业做低价战就有了可行性。更珍贵的是企业获得的经验效应, 这是企业无法再短时间内拥有的, 熟练的技术让工人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使得单位成本不断下降, 企业盈利自然逐步上升。特别是针对混合兼并的企业, 不但得到了目标企业极有可能被低估价值的资产, 技术也充分拥有。
3. 节约市场运行成本, 实现多样化经营
企业并购带来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的人事变动, 促进管理理念提升, 实现经济结构战略化替身。并购后企业内部的协调性增强, 无论是纵向并购还是横向并购, 都将改善生产经营效益, 节约交易费用, 合理避税, 实现多元化的组合投资, 抵消一定程度周期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寻到企业成长的新空间, 最终获得更好的企业远期总体效益。但市场投机的机会来了, 并购后的企业有着同一个经济利益主体, 服从同一利益目标的管理层指导, 面临瞬息变化的市场, 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相对对称的信息, 合理分工, 防止浪费资源, 盲目竞争的情况产生, 尽快做出符合市场消费者需求的调整。
三、企业并购所面临的问题
1. 并购后整合不当, 核心竞争力丧失
发展企业犹如抚育一个孩子, 耐心细心缺一不可, 如果企业并购后不能合理整合资源, 就会导致战略受阻, 企业运作失灵。没有经过严密规划的垂直式整合反将风险集中于某一处, 造成效率低下, 技术泄密、客户流失的问题。同时, 对水平式整合能够带来的综合效益期望过高, 没有系统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执行系统, 做事难辨先后, 忽视并购前遗留的关于不良资产和巨额负债的问题使整合过程不断受阻。
2. 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 政府行政干预色彩浓厚
中国改革开放仅仅三十几年, 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资本市场成熟程度都处于幼儿阶段。许多时候, 政府会强买强卖, 冒着违背市场规律的风险, 强制干预企业并购状态。尤其是面对中国东西发展不平衡的大环境, 大部分企业不会选择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西部地区, 而是优先选择沿海地带可以被并购的企业。资源始终在同一区域流动, 资源匮乏的地区整合流通的机会就越低, 造成更大的差距, 从而对经济一体化产生负面的影响。此外, 地方政府为了业绩上升, 达成GDP上涨的目标, 实行严重的非经济干预, 贸易壁垒坚不可摧, 甚至腐败现象屡见不鲜。
3. 企业对自身和目标企业的认知不足, 盲目并购
并购企业一定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和实力, 否则很难消化企业并购后的资源, 做出战略布局, 实现长足发展。一些小有名望的企业根基不稳, 人力财力都十分匮乏, 却急不可耐充当企业的龙头老大, 误以为并购就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盲目进行扩张, 希望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可是, 没有明确的战略计划和资本, 贸然使用杠杆收购, 不但不能将原有产业管理得当, 而且反使企业营利下降, 资金四处流散。企业不确定的现金流情况极有可能导致负债过高, 难以还请需要马上支付的本息, 最终过度举债陷入危机。同时, 对目标企业没有充分的认知, 没有把握住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资源, 过分着眼于目标企业现有财务, 渴望通过投机行为带来公司知名度和股票价格的上涨。面临这样的情形, 企业极有可能被蒙蔽, 不了解被并购企业可能存在高额的负债而付出不必要的成本。高成本的支出如果只用现金维持可能使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不但会导致并购失败, 企业还会被迫重组。如果不是友好并购而是恶意并购一般还会遇上很多反并购措施, 只有高保密性和高效率的并购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
4. 企业文化难契合, 出现人才流失现象
首先, 企业突然被并购, 企业员工必然人心惶惶, 害怕出现类似于裁员的情况发生, 不同的文化工作系统也让员工感到不适。虽然两个企业要在一起为同一个经济主体服务, 但是摩擦是难以避免的。毕竟不同的宗教、地域文化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自然融合的。其次, 对现有企业发展方向的迷茫或者高层的不信任使得企业内部的吸引力下降, 企业核心技术人员跳槽的想法也会随之而来。此时, 不稳定的企业文化使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难以发挥应有的力量, 阻挠企业的发展, 降低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四、企业并购问题的应对策略
1. 选择合适的并购模式, 不断激发企业创新能动力
并购后的整合是评判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深入贯彻企业人事、资源、文化、管理的整合行动, 重视企业整合的每一步, 根据企业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并购方式, 不盲目进行混合并购。对并购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做出及时的调整, 防止企业规模扩大不能及时整合导致企业走向过度一体化和市场化。为保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创新企业制度, 建立媲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其次, 具有企业独特特色且能够带来高额回报额的整合资源的能力, 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新企业要有敢闯敢拼的新气象, 鼓励企业创新, 对创新的行为给予嘉奖, 是保持企业永驻青春的良药。
2. 发展经济, 健全法制, 实行政企分开
政企不分的一大原由就是中国不完善的经济制度造成的, 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驾护航, 健全的资本市场很难成立, 政企也会一直藕断丝连。中国在企业并购方面的法律十分少, 很多时候会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有时无法可依的情况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坚持改革开放, 实事求是, 搞好国家经济, 服从宏观政策调控, 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才能理顺产权关系, 规避政府干预行为。否则, 在经济发展水平越落后的地方, 政府越会一直干预市场经济, 且只能通过政治手段完成中央所要求的GDP指标证实经济的发展状况处于上升势头, 政企想要各司其职只怕是天方夜谭。同时, 政府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能, 可以积极创造并购的市场条件, 引导企业进行科学并购, 但一定要遵循按企业意愿办事的原则。
3. 对自己和目标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估, 规范并购的动因
中国的俗语说“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 企业也要对自身的实力做出客观的评估才能去收购其他企业。省视自身生产经营的长处, 寻找能弥补自身短板的企业进行并购, 才不会被盲目扩张所累。单一的以成为龙头企业、百强企业为目的, 不真正顾及企业并购所带来人力与资源的成效, 只会使企业面临现金和资产风险。并购时多收集所需信息, 尽可能使信息做到对称, 对目标企业做出详尽的财务分析, 增强防范意识, 避免盲目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并购行为。比如企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 一定要好好考察员工的基本素质, 专业的财务人员才能对本企业面临的问题作出透彻的分析, 快速适应企业的运作机制, 提出专业的意见, 指导企业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使并购成功率提升。同时, 尽力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 尝试向投资银行、中介机构寻求合作机会, 降低风险和成本, 保障并购的顺利进行。
4. 积极宣传企业文化, 营造良好氛围, 挽留核心人才
首先, 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氛围进行实地考察, 深入了解目标企业与自身的文化契合程度。对于实在难以相容, 无论是管理风格、思维模式、组织程序、还是经营理念都相悖的企业, 应当慎重考虑是否并购该企业。再来, 对于已经并购的企业, 注重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对企业文化进行盘活。积极宣传企业现在的经营方向与理念, 让企业员工做到心中有谱。可以适当组织企业文化宣讲活动, 在活动中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员工的沟通交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以及销售人才, 可以向他们保证优先进行安置, 加大福利待遇, 或者以股份为代价鼓励大家一起努力, 为公司打开新局面开拓新市场而不懈奋斗。
五、小结
企业并购是时代潮流趋势, 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 当代社会, 任何一个大企业都不可能仅仅只凭借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壮大成全球化的公司。这样的发展速度太慢, 在全球经济化的现代必然会受到淘汰。可是, 并购作为一把双刃剑, 虽能够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 也可以让一个原本充满发展前景, 生机勃勃的企业陷入财务周转不灵, 整合失败的泥潭难以脱身。因此, 充分认识并购中的风险, 不过分追求面子工程, 注重并购后的整合情况, 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并购环境, 才能有效降低并购带来的风险。希望我国企业能吸收外国先进的并购经验,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深度剖析并购风险的成因, 认真思索能提高并购的成功率的对策, 早日成为具有挑战国际市场能力的优质企业。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资本市场逐步完善, 各种各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为实现企业产业发展, 优化配置产权结构化, 获取竞争优势, 实现资源互补, 企业并购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基本概况的介绍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健全并购过程的些许措施, 希望能为企业并购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问题,并购策略
参考文献
[1]吴绍武.浅谈企业并购的意义及风险防范[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01) .
[2]周丽玮.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3 (08) .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服务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强烈,服务贸易成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领域,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也将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一)服务贸易继续稳步增长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大大超过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率,从1999年到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长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约9个百分点。
(二)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逆差扩大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2004年逆差达到95.5亿美元,虽然2005年逆差比2004年略有下降,但仍高达92.6亿美元,是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中3个出现逆差的国家之一。
(三)服务贸易出口处于国际分工地位的低层次环节,新型服务贸易比重偏低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仓储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处于国际分工中低附加值产业或环节,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能力较弱,因此导致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服务贸易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服务贸易基础比较落后,开放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受某些陈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比较深,因而规模小,总量不足,在國民经济中比重偏低,难以适应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全面开放的经济形势,更难以与国外服务贸易领域里的跨国公司相抗衡。虽然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基本上形成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不少西方国家近几年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都超过了10%,而我国还处在6%~7%左右。
(二)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首先,服务贸易进出口的产业或部门分配不均。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商业服务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上。其次,地区结构过于集中,表现为贸易对象的国别(地区)过于集中。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主要发达国家。2008年我国与五大伙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082.5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8.4%。过于集中的进出口对象,易形成我国服务贸易对某个或几个特定市场的依赖,不利于服务贸易的发展。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三)国家对服务产业的管理效率较低,法律法规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批规范服务贸易领域行为的重要法律法规,但同发达国家较完善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体系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已有的规定也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导致服务业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严重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透明度和统一性,进而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有序、健康发展。
(四)服务业垄断严重,服务贸易自由化、市场程度低
在我国,电信、金融、保险、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广播电视等大部分服务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市场准入限制十分严格,大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也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仍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完全形成,因而造成了服务成本居高不下,服务价格高,创新不足,服务效率低下的结果。
三、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要解决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优化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要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发挥优势部门的带动作用为突破口,来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加快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的传统服务业,进而刺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合理调整服务贸易结构
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系,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物业管理、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较密切的行业,如商业、金融业、保险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
2.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我国的一些行业如电信、金融、保险、教育等都具有较强的垄断性,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还导致了服务业创新动力的缺乏及效率的低下。所以必须要加快相关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贸易的同时,还要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中国的服务业要适应未来服务贸易发展开放的大环境,必然要打破行业垄断,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3.强化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实现区域协调。以各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为出发点,引导不同地区依据自身比较优势,确立不同的发展重点:中心城市应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小城市要进一步突出特点,强化自身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其他地区和农村,要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业。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实现区域协调,积极地引导服务业的有序发展。
(三)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升服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在服务价值的构成中,人力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根本性因素,也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高素质服务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弱化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2.一国要确定自身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仅仅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其核心竞争优势。而缺乏核心竞争能力,是中国服务贸易参与全球竞争的最根本弱点。为此,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必须建立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运用自主核心技术,大力实施服务贸易品牌战略,提升各种服务的内在价值。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肖黎,崔强.浅谈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J].现代经济,2008,7(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浅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3
当前我国资源及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5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09-28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12-20
浅谈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7-06
财管作业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23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3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06-08
我国化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