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精选8篇)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篇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当代中国,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环境的局势和金融结构的组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呈井喷之势迅速发展,在激流涌荡的市场竞争中,一部分企业逐渐壮大,成为商业发展潮流的浪头,而剩余的大部分企业则埋没在浪花之下。究其原因,除了不可控因素之外,不外乎是企业自身管理出了问题,例如:“世袭制”的企业传承模式和“家族制”的人才任用模式,资源匮乏,财务管理不严密等等。尽管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们也慢慢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可纵观我国对企业改革的历史,重点往往都是针对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却没有给予充分考虑。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部控制的优劣决定了企业在今后发展道路上的顺利与否。因此,面对着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企业唯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在残酷的淘汰竞争中生存下来。
和企业文化等价值观念的建造不同,内部控制不仅需要使其理念深入人心,更需要在企业各阶层形成一个共同的体系。单纯的依靠人力按照传统的管理制度所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是虚而不实的。为了帮助众多中小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依据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最新版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结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剖析并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对相关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措施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转型阶段,已有的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将会受到较大影响。但同时,新常态下,面对经济和产业的转型,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形成更多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活力也将进一步被释放。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应抓住机会努力发展,但现实状况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濒临倒闭。这使得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从政策上看,美国COSO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了最新版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政策着重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相关方面做出了导向性的指导和建议。而在我国,政府部门也在2011年颁布了《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在近几年,我国也在加紧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致力于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公平的环境,由此可见我国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1.2研究的现状
1.2.1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
国外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内部控制这五个阶段。(一)内部控制牵制阶段
现代学者认为,内部牵制阶段处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作为一种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内部牵制为企业管理的防止错和舞弊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具体做法表现为各部门的交叉控制和岗位分离,确保了管理所处环节的正确无误。(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世纪40年代后,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许多企业面临破产。企业为了延续生存,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除了裁减员工外,企业也对内部控制做出了革新,使其被划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类。前者目的是提高经营效率,保证已有的管理方针得到实施,后者保证了财产资金的安全和会计记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美国会计师协会颁发了《审计准则原稿第55号》,该文件中指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其组成为控制程序,会计系统和控制环境三部分。它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20世纪90年代,在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有关内部控制的系统进一步演变,发展为以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组成的整体框架。目的是为了杜绝虚假财务报告等能对企业造成实质性危害的事件发生。(五)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进入21世纪,企业的内部控制演变为以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各阶层,上至董事会,下到基础员工,企业所有的人员都参与其中,对可能对企业产生危害的潜在影响的事项和风险偏好进行预警和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其要素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大要素。
相比以往的内部控制所包含的要素,企业风险管理多出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反应三个部分,也只有更加完善的系统,才会促使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1.2.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现状
早在我国古代的西周,有关内部控制的思想已经表现了出来,周王朝设有专门核算财赋支出的官员——司会,定期对宫廷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统计,核算。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革命以及思想的进步,西方各国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有关理念逐渐超越我们,再加上近代我国的闭关锁国等政策,致使我国难以接触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由此导致了我国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长期陷入滞步不前的状态。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理念,我国的相关专业的人才与企业人员在此过程中学习到了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在模仿的同时加以改变,使其更加适应我国的国情与商业环境。另一方面,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使企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但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各种问题,诸如贪污腐败,虚假会计信息,做假账等不良事件频繁出现,企业发展的风险也日趋增大。这需要我国尽快建立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以平衡约束。
1.3研究方法
本文是在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提炼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通过规范调研、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剖析并进行了阐述,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归纳法:对内部控制的发展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理论做了详细分析; 比较分析法:对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与我国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我国的特殊应用环境。
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介绍
2.1内部控制及中小企业的界定
2.1.1内部控制的概念
现代社会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大多都是从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报告而来的。内部控制在COSO报告中是这样定义的: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而在我国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的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等各管理阶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同时,内部控制的要素则引用了COSO报告中所提出的五大要素。
2.2.2中小企业的界定
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不同的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的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同时,企业发展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企业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很难精准的对其下定义。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这里的“量”包括企业员工数,营业额等。如美国将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的企业定为中小企业。其它国家,诸如英国和日本,包括我国,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标准。在我国,以工业为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环境这一环节普遍缺乏重视。现如今,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为私营企业,企业的投资者也是经营者。在企业所有人看来,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需要高额的成本,并且难以直接、快速的取得较大收益。与其花费高额成本营造内部控制环境,不如将资金用于开发产品,或者拓展市场。因此,企业所有人往往轻视内部环境的好坏所带来的影响,继而采用传统的阶级式和家族式管理模式,使企业的各项活动全部掌握在企业所有者或其亲信手中,企业基层的工作者以及员工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权利。这就导致许多决策或企业活动的发生经常不按程序走,从而产生许多如虚假会计信息等问题。
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资源,财力等因素的限制,其发展规模达不到大型企业的高度,董事会,股东大会也无从谈起,因此企业内部没有有效的科学分工和职责制衡体系,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企业的有效运行也难以得到保证。即使有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企业,由于其内部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对相关管理方法和国家制度政策的认识不足,最终做出的相关决策或者方针也难以确保科学合理性。另外,不仅是管理阶层,由于中小企业往往立足于大众,其人力资源的来源也往往是普通的劳动者。作为我国人民就业的主要承载者,部分中小企业的职工人数甚至比大型企业还要多。但数量多不一定就意味着质量好。正是因为中小企业吸收的人力资源太广泛,导致了员工的职业水平和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大量缺乏专业文化的员工过剩,致使企业生产过程难以高效运行。凡此种种,都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3.2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可谓无处不在。除了外来风险意外,企业的内部风险也同样决定着企业发展道路的长短。在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中的风险评估要素在为企业预防风险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也正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限制,其经营种类也比较单一,因此企业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面对利益,企业管理者也常常着重于眼前的,缺乏长远目光,导致企业相关决策的产生和企业活动的实施过于突兀,是潜在的风险逐渐积累,最终暴露出来后也只能使企业被动的去接受现实。
3.3缺乏有效的控制监督体制
中小企业大多缺乏科学完善的职责分工体系,各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制衡。导致在业务中,责任的所有者模糊不清,往往一个部门承担多项职责或多个部门共同分担一个职责,出现问题后,各部门便互相推诿,使得企业生产和业务流程得不到有效运行。特别是家族管理,非程序化和飞规则化的时间时有发生,越权审批,非合理报销等已是见多不怪。再加上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相关监督部门,不能形成良好的监督体制,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整个企业各阶层的冲突不断,最终拖垮企业的发展。
3.4缺乏良好的文化主体素质
除了企业内部人员的自身素质外,作为一个企业的价值体系的核心,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深入企业每一位职员的内心的,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基层员工,都会将企业文化作为基本的行为或道德规范来遵循。而一个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本身就必须具备自己的企业文化。
举例来说,海尔的企业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家喻户晓的,海尔文化体现出的一种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是创新。海尔文化是海尔多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保障、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海尔的文化,包括:“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的市场竞争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生存理念;“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和“真诚到永远”的售后服务理念;“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的市场理念;“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开发的课题”的科研开发理念等等。事实上,海尔文化的建立是在1985年,张瑞敏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开始的,也正是张瑞敏这一锤,震醒了海尔全体员工:谁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这种观念一旦树立,员工的责任心迅速增强,从而使企业有了坚实的质量管理基础。职工在每一个生产环节精心操作,“精细化、零缺陷”变成全体员工的心愿与行动
综上可知,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涉及到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也唯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自身各方面的“软实力”得到加强并带动“硬实力”不断向前发展。
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分析,针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所出现的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4.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的控制结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依旧采用传统的人管人的管理方法,特别是一些家族式私人企业,企业所有者和其亲戚占据了管理层的重要席位,权利分配杂乱,职责不分,使企业的重要决策和活动的决定以及实施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往往带着浓厚的个人主观上的偏见。
4.2管理者风险意识差,对内部控制了解片面
中小企业被其规模所限,其生产经营的种类单一,企业所有者在经营活动中更加注重短期利益,企业决策和活动的实施也基本围绕为了牟得短期利益制定。因此往往导致潜在的风险逐渐积累加深。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企业自身资源和财力的牵制,企业难以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和时间去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此外,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内部控制也需要及时变更以适应新的条件环境,这一点是企业管理者经常忽视的。
4.3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我国内部控制的监督可分为自我评估,会计控制,内部审计监督,外部审计监督。再看国内的中小企业,很少有能将这四类做到完善的企业。即使企业是由于人力等因素限制,没有建立持续的监督机制,但企业本身的管理模式,即管理权和经营权的统一,致使监督或审计必须服从于领导者,这样一来,即便有监督和审计部门,也很难对企业的管理领导层形成监督制约。
4.4企业文化教育落后,缺乏管理人才
现代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较大短板,一方面企业一般素质人员过剩,另一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紧缺,二者并存导致了企业总体上的落后。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企业的创新等也就更无从提起。对基层员工入职后的培训问题,一般也都是持续到“会做”就行,后续的教育培养不会存在。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节省资金,在对这种能节俭就节俭的项目上往往采取保守姿态,即企业寄希望于应聘者不需要培训便能进行生产或业务活动,可现实却是企业的愿望往往和应聘者对薪酬的要求并不对等,这也是为什么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原因之一。
5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5.1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改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缺陷。这需要企业自身定期制定发展目标,目标的定位须科学合理,而不是夸张触不可及的。企业各部门应该对资金,成本,生产,利润等环节严格把关,及时检查和反应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其次,企业的领导层要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制定和总结适合自身发展及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坚决杜绝徇私舞弊。要从其它成功企业中汲取经验,学习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此外,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也需要外部社会的大环境的支持。正如《2015年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所言:“要加快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从重视扶持转向营造公平发展环境;加强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统一的高级别的领导机构,成立国家级的中小企业局;建立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加快金融业改革,切实放开银行业准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等。”只有外部环境变得公平合理,企业自身的调整也会顺利很多。
5.2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和规范的管理流程,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以经验为导向,导致企业往往承受着巨大的潜在风险而不自知。对此企业决策者及管理者应当从多种渠道,例如书本,培训等方式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逐步建立企业自己的风险防范管理体制。
5.3建立良好的控制监督体系
企业自身应建立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内部治理结构,划分好相关职责权限,使总经理和董事长两职分离,同时建立监事会,监事会的成员应由股东大会选出,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避免监事会被管理当局所掌控。建立完善的企业自我监督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制衡机制,使各部门的权利相互平衡,避免高度集权的现象发生。同时应注意人员的合理分工,防止部分部门员工过剩等。
5.4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应当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整体素质。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应当着重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提高招聘薪资待遇以吸引优秀人才。同时,在后续的培训教育中要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企业领导层应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是一项长期的投资,而非没有回报的消费。企业通过不断的培训,使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补充,向更高层次的方向迈进。必须特别重视对企业高层领导的培训工作,只有好领导才能带领企业走得更高。
企业还应建立属于本企业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企业文化必须和员工的精神目标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每一位员工内心的基本准则和信念。企业文化有助于凝聚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的向心力,使企业更像一个整体,还可以弥补企业管理制度的不足。中小企业应当建立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和责任感为主导的,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
结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转变下,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传统企业的发展道路似乎越来越艰辛。中小企业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也不具备大型企业的雄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强有力“硬实力”的支撑,因此,必须靠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精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企业领导者的正确领导,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机,并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董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治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2、魏杰:《中国企业二次创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3、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潘琐等:《内部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施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浅谈》,《财会通讯》,2009年第1期。
6、唐华:《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7、田莉杰:《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7期。
8、宋蔚蔚,余迎春:《基于SWOT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分析》,《财会通讯》,2012年第9期。
9、方红星,池国华《内部控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篇2
中国企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近些年来, 许多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财务危机甚至重大舞弊违法等严重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恶性事件。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毋庸讳言, 战略层面出现偏差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层面出现问题也是重要因素, 但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可能就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出了大问题。
一、中国企业内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总的来说, 影响中国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越权决策
越权决策是内部控制的头号敌人。如果企业的关键控制人滥用职权, 蓄意营私舞弊, 即使是具有良好设计的内部控制, 也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机制, 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其管理人员特别是实际控制人的意图进行。然而, 越权决策, 无论是出于管理者的过于自信, 还是有其他图谋, 其结果必然是打乱企业的正常管理秩序, 这已经被历史经验无数次证明。
(二) 监控失职
监控失职是内部控制失效的另一敌人。内控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是组织成员都能够恪尽职守, 既不越权, 又不失职。如果发生越权和失职行为, 通过纵向的授权批准控制、横向的内部牵制和负责综合监控的内部审计职能, 就能够及时纠正他人行使岗位职责中产生的偏差。问题在于良好的制度设计极有可能因相关责任人的失职而流于形式。这种情况既可能发生在主要管理人员身上, 造成下属成员的为所欲为, 也可能发生在一般管理人员身上, 造成重要管理人员不受约束, 致使越权行为泛滥, 最终会使企业走上穷途末路。
(三) 串通舞弊
如果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作弊, 与此相关的内部控制就会彻底失效。内部控制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将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 在实际工作中, 如果处于不相容职务上的有关人员相互串通, 相互勾结, 就失去了不同职务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 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其后果是企业资金外流、中饱私囊现象频繁发生, 使企业面临持续经营威胁。
(四) 人为失误
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 也会影响内部控制职能的正常发挥。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也要由人来行使的, 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误解、误判, 那么再好的内部控制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面以上市公司为例, 分析深层次成因如下。
1. 治理结构不完善, 企业缺乏完善内控的原始动力。
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然属于国有控股企业, “一股独大”现象十分严重。从理论上说, 大股东应当是公司强化内部控制、保持持续经营的最大受益者。但实际上, 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把上市公司作为“圈钱”的工具, 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平等的关联方交易, 从上市公司中谋取到了巨额利益, 从而丧失原始动力。从公司治理的角度,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大股东所有者缺位, 二是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干预企业经营。这两类问题都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持续经营甚至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2. 忽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导致内控成为空中楼阁。
近几年来,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追求个人成功成为主流社会趋向。遗憾的是, 成功的标准更多地看重物质层面的东西, 如金钱、地位、名利等, 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诉求。其结果, 巧取豪夺、贪污舞弊、损人利己等反社会理性的行为并没有失去市场, 相反, 成为部分人羡慕的对象。
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 在经营哲学层面上以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和自我约束力的作用影响和调节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使人们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并使个体价值趋向与组织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持一致, 成为整个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随着安然、世通等众多美国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以及安达信退出民间审计业, 美国舆论界渐渐聚集在探讨产生这些财务丑闻和欺诈行为的根源———一些企业商业道德沦丧, 良心泯灭。在营造企业树立诚信的商业道德和维护“企业良心”的外部环境上, 美国的法律不可谓不多, 美国对企业的监管体制不可谓不严, 美国拥有“五大”在内的众多超巨型国际会计公司, 其审计技术和手段不可谓不先进, 在此情况下, 仍出现那么多财务丑闻和欺诈行为, 人们不得不把关注的焦点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转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特别是保证内控机制健康运行的制度环境建设方面上。
3. 主要管理者的权力不受限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个人的权利得不到限制, 只能导致企业的失败。人是有限理性的, 面对动荡的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的有限, 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出永远正确的决策。在存在绝对权利的情况下, 企业的经营决策往往缺乏科学论证, 缺少有效的理论证据支持, 但公司内部人员又无力反对, 以致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 如果企业主要管理者的权利没有限制, 就很容易造成其越权行为, 其直接后果是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有名无实, 即使企业内部设立了不同的职能部门, 甚至划分了不同岗位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由于主要管理者的权力过大, 相应的各职能部门也很难充分行使自己的管理权利。
二、企业持续经营内控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如何建立成熟、健全、高层次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可持续经营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 并保证其有效执行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 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对象和范围应涵盖所有经营管理者
以往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所监控的对象主要限于中层以下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 对单位高层管理者的控制相对薄弱, 有的单位由于对高层管理者的约束严重失控, 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使企业无法持续经营而破产倒闭。我们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 首先应建立涵盖所有经营管理者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 必须在巩固和完善日常管理控制的基础上, 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把高层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范围, 在控制内容上, 不仅监控其消费性支出, 而且对其决策过程 (如对外投资决策、重大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决策等) 的控制, 更应做到科学严谨, 加大防护性监控力度, 以避免关键控制点的失控。
(二)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执行有效, 提高防护功能
任何一项制度, 不管其制定得如何健全严密, 如果执行无效, 还不如没有制度, 有些企业表面上存在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不能有效的执行, 造成了贪污挪用公款等重大经济案件的发生,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方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强化会计监控力度, 增加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1. 通过对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会计控制, 财会人员的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的高低, 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弱的关键,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的重要保证。
2. 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的执行, 且执行的效果良好, 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上, 应克服重程序监督轻内部人员监督的倾向, 真正做到以下三点:首先, 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制度, 以杜绝管理者的独断专行。其次, 加强对企业部门管理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 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最后, 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 建立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 杜绝企业中层干部和供销、会计等重要岗位人员以权谋私或串通作案。
3. 制度明确的职责权限并以行政法律手段予以约束。
在中国,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是新会计法的配套规定, 要使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 就应当以新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为基础,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控制点的责任人进行行政、法律约束, 明确行政法律关系。只有通过行政法律手段, 才能有效保证各种制度的贯彻执行。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与可持续经营具有紧密而重要的内在关系。昔日众多的明星企业从辉煌走向败落甚至破产倒闭, 都与薄弱的内部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因素众多, 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成熟、健全、高层次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可持续经营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内部控制制约企业持续经营的几个方面入手, 对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对持续经营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可持续经营,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 2004, (4) .
[2]杨有红, 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 2004, (10) .
[3]沈小燕.中国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对接[J].税务与经济, 2005, (4) .
[4]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衔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 2005, (2) .
[5]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 2005, (3) .
[6]刘华.审计理论与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1.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大部分企业虽然实行了公司制改造,但真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很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董事会独立性受到干扰,监事会成员主要由公司职工和股东代表组成,在行政关系上受制于董事会,监督作用难以发挥。股份公司的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股份公司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而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权限和责任。同时公司也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的产生依然具有很强的政府色彩,这样产生的管理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治理企业而不是管理企业。大多数管理者还不习惯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导致公司内部中下层机构之间、不同岗位之间以及不同人员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牵制,不少公司存在着不相容职务兼任、岗位责任制形同虚设的现象。
1.2对内部会计控制不重视,内控执行不力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还有许多误解,认为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办事手续繁琐,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甚至认为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人为制造矛盾。大多数企业订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对领导基本上不起约束作用。更多的是有章不循,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失控现象严重。
1.3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但总体上缺乏科学性、系统性。(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内容上片面、零散,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个别单位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甚至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2)偏重事后控制,通常是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惩处,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2.加强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措施
2.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针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独力董事、监事会、经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等不同的权力主体确立控制权,使各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不同的权力边界相互制衡,防止内部人控制。首先,要完善董事会的功能和设置,增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董事长与总经理要分设,以增强其独立性。其次,要强化监事会对财务的监督,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应该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活动进行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
2.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现代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管理科学。设立授权批准、业务主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确保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权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等相分离。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目标。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对预算差异进行控制。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控制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2.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
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4高度重视,以人为本
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运行起关键作用,因此必须提高现代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要强化企业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管理者不仅负责建立制度,而且负责监督自身认真执行,带头遵守制度规定,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现代企业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和落实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过程中,消除某些人在制度面前的种种特权,对违反制度的人员,不分职位高低,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5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外部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要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
在加强内部审计的同时,必须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3.结束语
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现代企业必须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强化考评和监督机制,以期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利艳.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会计之友,2008,(4).
[2]魏秀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5).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篇4
摘要]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时我们看到,由于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资本,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相对较低,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困难,发展缓慢且很难做大做强。究其原因,除了外部资金、政策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它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围绕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以下简称《规范》)将企业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内部控制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施。
有效的内部控制,通常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构成。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风险评估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它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它是指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它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那么上述要素控制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又在哪里呢?《规范》同样给出了答案——建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 “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本文认为对中小企业而言,“合理”二字尤其重要,控制尺度过严,可能严重影响经营决策效率,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快速发展;但控制尺度过松,又可能使整个控制体系形同虚设。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前已述及,作为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和怎样发挥作用,影响着控制目标的实现。我国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早期的个体、私营经济,这类企业的投资者往往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中董事会、监事会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内部缺乏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经营体制,缺乏分工制衡、科学有效的治理结构。在经营层面上,通常企业内部机构分工混乱、职责不清。企业股东、管理者和广大员工整体缺乏风险意识,遇事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活动
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通常以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护、预算、运营分析和绩效考评等为手段,而内部监督机制是则是内部控制活动实施的重要保证。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因其生产经营规模和人员规模有限,无法配备足够人员实现以不相容职务分离为基础的一系列控制手段,亦无法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完成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造成企业生产经营缺乏严格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有的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但
(三)缺乏管理人才
内部控制着眼于过程,其成功实施来源于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但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来源于早期的私人小作坊,业主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内部控制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这种治理层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许多中小企业里内部控制没有被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而在管理层和员工层面,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高管人员甚至普通员工的配置和选择上,更多地依赖基于血缘和亲缘的“自己人”,限制了优秀的管理人才进入企业,使得企业很难从外部引入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理念和体制。即使在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受内部员工固有的血缘和亲缘关系牵制影响,其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策与建议
中小企业资源有限、资金有限、人员有限,在这类企业中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更应该善用一切合理有效资源,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对于这类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本文提出如下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成功与否,良好的控制环境至关重要。考虑到有限的资源,中小企业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着眼于企业的实际控制者,从最高层入手,提高企业治理层的管理水平,转变管理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明白,正是这种让他们总觉得自己被牵制、被监督的制度体系,才使得企业资产多了一分安全、企业经营决策多了一分谨慎,从而使企业的经营少了一分风险,企业目标的实现多了一分保障。这一观念上的扭转将会使内部控制的最大阻力转化为推动内部控制发展的助力,是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其次,要借助企业实际控制者的力量,从经营管理层面入手,调整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与权责分配,在保证信息通畅流动的前提下,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最后,要通过学习、培训、总结等方式,使基层员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法制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企业控制文化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认同,从而最终在企业内部建立全员控制的理念和形势。
(二)建立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要做到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特点和人、财、物的实际情况及控制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控制手段,科学搭建企业组织架构,科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管理范围。要尽可能地简单、高效、协调,既不能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职能部门齐全,也不能因陋就简使得关键职能缺失。其次,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职能机构的职责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序列,确定需要的岗位。最后,根据所确定岗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人才,通过持续的培训机制保证在岗员工的胜任程度,从而最终保证内部运作、控制机制的持续有效运行。
而在内部监督机制方面,受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所限,我们很难也没有必要去要求它们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监督通常可以通过财务部门或独立的财务人员的指定工作来进行,因为监督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合规性本来就是财会部门的基本职责之一。这类工作可以是日常的监督,比如对预算完成情况的总结和汇报,对财务报销业务和单据的检查以及对企业实物资产的定期盘点等;也可以是专项的监督,比如对某重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分析及盈利预测,或者对企业收发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穿行测试等。内部监督成功的关键是必须明确这类监督的动作由谁执行、向谁汇报,强调的是职责权限分工的明确性和监督的独立性。也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加强人员的配合我们已经知道,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是由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共同完成的。由于在前面讲到控制环境时我们已经对企业治理层的配合进行了强调,所以在这里我们把重点放在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上。一方面,在人员的选择上,要摆脱原来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的任人唯亲的选人用人方式。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要有能履行其职责的人来担任。要根据岗位选择合格的人才,并不断培养适合自身的人才。对于企业内部缺少的关键岗位人才,要依靠外聘手段挑选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端人才为己所用,充分发挥其才智,这对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提高和发展战略的实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要使内部控制变成一个全员参与的大项目,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企业再小都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的观念,都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识,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只有使内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趋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实效。
(四)其他
当然,随着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理论、经验的不断提升,对于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逐步通过一些其他的新型控制手段来更好地“合理”保证实现控制目标,比如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来配合内部责权利的分解,比如在中小企业中引入ERP系统,通过流程的固化和运维权限的分解对主要风险点进行有效控制等。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篇5
摘要: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据的比重较大,有效的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以及提升人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合法、合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从而确保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问题;对策研究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较差
我国中小企业都是传统企业发展而来,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中小公司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无法有效的对公司进行内部监督与控制。虽然在初期,内部控制弊端无法体现出来,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内部控制会职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企业缺少内部控制的文化,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是家族企业,他们在公司控制方面主要是由家族进行管理和控制。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文化方面,都较为欠缺,这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也无法有效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缺乏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尚未建立信息化的平台,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中小企业长期受到管理者的控制和影响,使得公司的决策主要是由公司的管理者来制定,中小企业的基层员工很少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公司内部控制不能够得到贯彻实施。由于公司缺乏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使得公司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在交流信息过程中存在障碍,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管理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影响了其对公司内部控制,不利于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
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保障公司筹资、投资以及营运活动等各个环节资金的流通,从而保障公司实现快速、健康和良性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没有吸引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这些都影响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较低的财务管理效率进一步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从而影响了财务报表的信息可接受性,使得外部投资者无法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企业有效地进行监督,降低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管理者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如果公司管理者重视内部控制的工作,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会在公司得以快速建立,并加以推行,如果公司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公司内部员工就会抵制内部控制工作。可见,公司管理者的意识和态度直接决定了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为此,必须加强公司管理者的不控制意识,并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管理者工作的一个方面,定期对公司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加强公司管理者内部控制的意识。同时,加强公司管理者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使得在管理者的领导下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二)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平台
中小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工作中离不开基层员工的支持,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平台,使得公司的基层员工能够在平台进行交流,获取内部控制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同时通过该平台使公司的员工及时获知管理者的态度,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建议。并且需要对中小企业的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的培训,提升中小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去,全面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与规模较大以及资金较为雄厚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融资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大型企业尤其是一些上市的大型公司,中小企业与这些企业相比,由于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很难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且银行偏爱于向大型企业进行贷款,为此,中小企业必须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提升所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接受性,让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所提供的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向企业贷款。因此,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决定了中小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作用,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除了建立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平台,做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外,中小企业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建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和控制,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加强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从而实现中小企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篇6
1.1企业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1]。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1.2成本控制的原则
经济原则:成本控制必须讲究经济效益,它要求全面考虑,多快好省,正确处理产量、速度、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降低成本,首先必须考虑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国家利益。当企业布局利益同国家整体利益矛盾时,要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当企业眼前利益同企业的长远利益有矛盾时,要着眼长远利益。企业降低产品成本时,一方面要坚持保证产品质量,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降低成本,更不能偷工减料;另一方面,也要反对为了片面追求产品质量的某一项指标而不顾成本的做法。
全面性原则:在成本控制中要求实行全面成本控制,即在企业中,要求人人、处处、事事都要进行成本控制,不论年、季、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不论设计工艺、生产、实验、供销等各个方面,都要按照定额、限额、预算进行管理。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说,不但成本发生过程中间要进行控制,而且更要注意事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各方面堵塞漏洞,杜绝浪费。
权责利相结合原则: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效益,必须严格按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应该指出,在企业中控制责任成本是每个成本中西应进的职责,同时也是一种权利。很明显,如果没有这种权利,就无法进行控
1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制。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各个成本中心在控制成本方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必须定期对他们的实绩进行评价与考核,并同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不吃“大锅饭”。
按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客观要求指企业管理当局以既定的目标作为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和各项重要经济指标的基础[2]。成本控制是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作为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限制的准绳,最小的成本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例外管理原则是企业主管人员对于控制标准以内的问题,不再逐项过问,二是集中精力注意与脱离标准且差异较大的“例外事项”进行管理。
1.3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
1.3.1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成本已不仅是影响企业利润高低的一个因素,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大小、生存发展潜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1.3.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使成本处在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3]。成本与环境、企业内部条件、产品质量、价格、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成本控制。因此,不断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1.3.3降低成本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
2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生的各种耗费。在财务管理上,企业每年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等于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和费用后的剩余,即价值=收入-(成本+费用)。不难看出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响,它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如果企业的成本过高,价格就偏高,竞争的优势就不存在。许多中小企业应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分析,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总之,企业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公司加强经济核算、促进公司节支、改进公司管理、提高公司整体成本管理均具有重大意义。
3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2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2.1.1 领导者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控制的主题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有些企业领导者并未从分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成本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有的领导者认为成本统计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少过问;还有的领导者认为企业产品结构简单,生产周期短、工序少,没必要重视成本统计,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脱节、市场竞争与成本控制脱节。因此,企业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
2.1.2 成本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要搞好成本控制,关键是提高成本管理者的素质。目前,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理论知识。完善的成本管理组织是现代企业进行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条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特征。当前,企业各级成本组织的目标和责任不明确,成本管理混乱,上下级成本管理组织联系不紧密,下级成本管理组织不能很好地完成上级成本管理组织下达的任务,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不默契。
2.2企业成本控制理论和手段老化
2.2.1企业成本控制理论和内容僵化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4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本控制。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控制的盲目性[4]。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企业成本核算;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
2.2.2企业成本控制手段老化
从成本控制手段上看,虽然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了会计电算化阶段,但是对成本控制模块的应用程度并不是很高,不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解决成本控制上的问题,并且有很多公司现在仍然进行手工核算。在信息化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势必会制约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很难满足现代成本控制对成本信息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的要求。
2.3成本信息严失真
2.3.1 成本信息扭曲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信息存在严重失真、扭曲现象。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今天,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升,这就造成公司资产价值严重流失,由于价值补偿不足,一些企业管理层为了谋取私利、偷逃税款、粉饰业绩等,不惜虚报成本管理数据,改动原始资料[5]。同时,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谋权私利,在材料采购时,质量次、价格高,再加上运输管理不善,导致大量次品增加了产品成本。
2.3.2 核算方法不当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成本核算仅注重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忽视了现代企业日趋增大的产品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及售后服务上的投入,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不能正确评价产品在寿命
5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6]。
6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3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3.1提高成本控制的意识
3.1.1
提高领导者的意识
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领导者应树立新的成本控制概念,加强成本的系统控制理念。为了增加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成本控制上,除了对生产过程管理外,公司还要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其中包括顾客的使用和维修、相关技术分析等。对于公司内部部门,要勤俭节约,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严格控制花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成本控制的范围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控制发展为非物质产品成本控制,要加强非物质产品的成本控制,如环境成本控制、产权成本控制、服务成本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等。应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人员服务能力和减少人员消费。
其次,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企业领导者必须牢固的树立成本控制效益观念。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应该以成本效益作为公司活动的支配思想[7]。要实现从成本投入与产出比例来分析对待投入成本合理性、必要性的转变,即尽可能少付出成本,尽可能多的创造出使用价值,从而为公司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1.2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意识
将成本管理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员工头脑里,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理念。增强全体员工成本管理意识是解决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每一个岗位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必须将成本管理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全体动员,将成本降到最合理化,与公司战略相统一,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领导到成本管理专业人员、从工程技术人员到一线员工。进行专业学习或定期培训等形式,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7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3.2完善成本控制理论及手段老化问题
3.2.1完善发展成本控制理论
老的成本控制理论以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成本控制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问题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现代成本控制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比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经济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3.2.2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多地应靠技术的投入,不断完善成本控制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也要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引进到企业成本控制当中,能为成本控制更好的服务。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成本优势的却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8]。在我国,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被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药剂师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
8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争中更加具有优势。例如,电子网络在企业成本管理控制中的运用,成本控制电子软件的实际应用。
3.3完善成本信息
3.3.1提供准确详实的成本信息
准确,详实的成本信息是企业经营证在成本控制,确定正确决策时所需要的主要依据。如果信息扭曲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级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下面的实际情况[9]。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企业个层面都是截流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这就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难以进行,不能够达到企业所指定的效益目标,更难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导致企业生产质量不合标准,销售业绩下滑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作为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工作时,应该把成本信息管理工作放在首位,而且要做到非常的准确,详实和明了。
3.3.2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一是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参照行业和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作为核算及考核的参照依据,为准确核算打好基础。二是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控制规模和额度。资金占用通常涉及到储备资金定额、生产金额、成本资金定额及流动资金定额等步骤,在成本管理中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有助于企业资金战略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规划,以保证单位资金的运用自如、生产经营的井然有序[10]。三是原始记录和凭证的完整性。涉及产品产量的传票、台账、劳动时间及个人考勤簿,原料的领料单等相关消耗单等原始记录要划分责任部门保管,按规定的时间交回财务部门进行归集整理。四是内部价格的制订和执行。原材料计划价格的制订、产成品库存的模拟计价等应保持响应的稳定性,以便成本计算、考核的一致性。
9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结 论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要立不败之地,必须实施成本管理活动,摈弃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完善现代的成本控制理念,不断学习掌握成本管理的新理论,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寻求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是其发展的基础、关键。首先了解成本控制最基本内容。然后通过树立新的成本控制概念,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加快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手段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我们不仅要创新,也要牢牢抓住最基本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才能有力的开拓新市场,寻求新发展。
Ctrl+鼠标左键【点击访问诺达名师官方网站】
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问题。
一是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 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较为低级阶段, 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偏差。有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的重点仅仅在于加强内部监督;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建立了内部规章制度就等于企业有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在含义没有真正理解, 未将内部控制看作一种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机制, 并未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 对企业各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的动态过程。二是授权批准控制存在较多漏洞。授权批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授权批准制度要求企业根据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及相应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 授权批准控制主要表现为审核批准控制, 即要求企业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程序, 复核和审查相关经济业务或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及相关资料的完整性, 签署意见并签字或盖章做出批准、不予批准或其他处理的决定。目前, 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授权批准控制不完善的现象, 比如授权批准程序不完整, 授权批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授权批准尺度过大及越权审批等问题, 都有可能引发重大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
(二) 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环节问题。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包括国有大型企业虽然制定了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 但在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中, 由于管理层不够重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多方面原因,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应有的执行, 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未能发挥控制作用。二是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 很多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制定规章制度上,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监督。导致管理者很难及时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执行、执行效果如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及还有哪些环节需要进行改进等相关信息, 更难以做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此同时, 企业缺乏了必要的监督, 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难以开展, 即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 相关员工也难以得到相应的鼓励, 这势必会挫伤全体员工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三是内部审计部门不独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 但大部分内审部门受企业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的管制, 其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进行监控所必需的权力也受到限制。如此一来, 如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舞弊行为, 内部审计人员会显得力不从心, 甚至无能为力。此外, 很多企业存在内部审计人员不足或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实施内部审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缺乏专业胜任能力, 致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内部审计的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存问题的成因
(一)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固有局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全面性, 但实际上无论企业怎样精心设计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基本上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其固有的局限, 其局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人的知识体系不可能是全面的, 人对各项事物的认知总是存在着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知也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全面的, 这就使得在一定时期内设计和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完全与企业运行实践相符合。另一方面, 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并且企业本身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 相对于经济的发展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而言,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一般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这就使得在日益变化的经济环境中,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时可能面对未曾预料到的风险漏洞。
(二) 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得到重视。
在改革开放前, 我国执行计划经济体制, 该体制下的两个鲜明特征是政府包办企业一切事务和企业经营大锅饭思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政企分开以及企业改制的深入开展, 企业经营大锅饭的思想被打破了, 但并未完全根除。政府对经营不善企业施加保护的机制也助长了这种思想, 致使国有企业对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力不足。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而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及利润是民营企业家们考虑的重中之重, 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往往容易被忽略掉。
(三) 二元控制主体的矛盾。
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企业产生了两个控制主体:即所有权控制主体和经营权控制主体。这两个控制主体之间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一方面, 由于所有者拥有着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从而拥有对企业经营者经营权及经营成果的最终控制权;另一方面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实质上拥有企业的控制权, 所有者依靠着经营者的辛勤工作来实现其所拥有资产的增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 企业所有者同时也受经营者的控制。二元控制主体之间这种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如下几个漏洞:一是两权制约失衡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 两权之间的制约均衡是保证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内部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的控制, 经营者应当充分考虑所有者的意志与要求。可在实际中却并非如此, 由于企业的所有者往往是缺位的, 致使企业的经营者在实质上拥有了对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和处置权, 所有者对经营者约束缺乏力度, 出现“该控制的控制不了, 能控制的不愿控制”的局面。这样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等逆向选择行为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失灵、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二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利益上的矛盾使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对立。对所有者来说, 他们希望能获得真实的企业内部信息用以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并估计企业的财务状况, 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决策;同时, 他们也希望能够控制企业的会计政策, 使其倾向于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向, 例如企业贯彻谨慎性原则, 使其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的成本, 确保企业的投入资本得到保值甚至增值。而对经营者来说, 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更看重短期经营效益为其带来的利益, 并不太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会促使其采用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 在会计上张扬或夸大企业的经营成果来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 例如提前确认收入、低额提取折旧及减值准备以及过度在职消费等等。
(四) 监督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企业往往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各种机构的监督。这些外部监督机制能为企业“保驾护航”, 但由于这些监督机制隶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 难以形成一个综合的整治合力, 使得各项监督机制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首先, 财政、审计、税务以及银行等社会监督机构遵循着不同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在工作中各行其是, 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整治合力;其次, 审计客观、公正以及独立的监督职能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的处罚, 一般采取就事不就人、重人情的态度, 执法的刚性被扭曲。
(五)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协调。
虽然企业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 但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执行内部控制的氛围, 没有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 那么各项规章制度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企业文化,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控制而进行控制注定会事倍功半, 并且一旦企业发生较小变故, 例如更换总经理或其他高层管理人员, 企业就有可能会是一盘散沙。一个企业的文化与企业中管理层的素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只有管理者具有高尚的品德、长远的眼光以及新颖的价值观念, 才会努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 员工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形成独立文化的基础, 因此, 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然而, 目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可以说是进入了“恶性循环”。首先, 有限责任制企业、股份制企业约束机制不到位, 导致一些经营者不重视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短期行为;其次, 当企业出现效益不佳时, 用于员工教育的经费会被削减, 势必导致员工素质无法得到提高, 企业效益再度滑坡,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 解决内部控制的自身局限性。
一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 尽可能使内控制度和原有管理制度有机融合, 建立适应于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 适时修改和完善内控制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 在企业管理的业务系统内建立风险预警功能, 此外, 还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充分的识别、测量、评估、控制各类风险,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密切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 针对各类业务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和性质差异, 定期检查和评估各类业务的风险及经营过程的合规性,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暴露出的经营管理风险, 适时修改和完善内控制度, 降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
(二) 强调业务部门自主内控职能。
要避免将内控制度简单地变成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 就必须强调业务部门的自主内控职能。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从制度上、流程上明确业务部门在内控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和履行的重要职能。不同的业务流程要由对应的业务部门去管理, 明确业务部门在整个内控体系中的关键位置。任何业务结果都要通过业务部门最终去办理, 即业务部门在重要环节、重要问题的处理上, 始终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财务及其他监督部门不能越位处理。
(三) 建立内部控制问责制。
在内控体系中, 权力和责任是对等关系, 建立内控问责制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石。所谓问责制, 就是在某项活动中针对相应的权利明确相应的责任, 有权力就应有对等的责任, 并对相应责任履行进行严格科学考核, 及时察觉失责, 依据相应的失责程度对当事人追究惩罚的一种机制。责任界定是问责制的核心环节。问责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首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经济人搭便车或机会主义的行为;其次, 问责制是一种能影响制度执行人的行为动力机制, 在影响制度执行人的同时, 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再次, 问责制在实质上是一种制约机制, 能影响制度执行人的德性、功利, 从而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另外, 问责制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的博弈行为, 从而有利于制度的实施。
(四) 提升内控执行与检查的权威性。
一是提升内控执行的权威性。以企业的财务、企管、法律、人事部门为基础, 成立一个归属于领导层或决策层直接领导下的内控执行委员会, 对各个业务流程的具体执行进行统一管理, 以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并定期将内控执行情况直接向领导层或决策层报告。二是提升内控检查的权威性。以现有的稽核、内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 成立一个归属于领导层或决策层直接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对各个部门的内控履职情况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监督和审计, 形成综合性的内控检查报告, 直接向领导层或决策层报告。此外, 针对企业的外部监督检查机制也应加强, 应由各个社会监督机构形成一个综合的整治合力, 从而保证执法的刚性, 提升外部监督检查的权威性。
(五) 严格制订内控考核奖惩制度。
企业应调整考核奖惩思路, 要意识到一旦风险疏于防范, 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完全可能毁掉取得的业绩, 因此考核奖惩必须业绩和风险并重。内控考核奖惩制度应纳入企业考核奖惩体系,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制定奖惩实施细则。对各职能部门的内控执行情况和风险控制效果较好的, 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违规违章甚至造成重大损失的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内控考核奖惩制度有助于提高职能部门的内控意识, 调动其积极性, 增强其主动性, 从而更有利于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员工的素质。
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 为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 这就必须要有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一是重视企业领导者自身建设。当企业领导者目标明确、思想积极向上时, 内部控制会更有效。在我国法制还不很健全的环境下, 强调领导者自身的修养, 调动领导者的积极性, 重视道德规范的建设, 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起点。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强调沟通与交流, 可以减少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对象之间的摩擦, 并能更有力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三是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培养员工的忠实勤奋、爱岗敬业、注重操守、团结协作的精神, 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责任感, 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目的是让员工在精通业务的同时, 形成一个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内部控制管理的应用提供了组织上、技术上的可能性, 促进了内控体系的应用和发展, 而内部控制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必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目前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控风险。
企业经营管控风险具有感染性和传递性等特征,即某个部门因风险管控缺失或不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往往会扩展到其他业务部门,最终可能使企业整体陷入困境。因此,管控风险必须从全局角度出发,对风险影响的大小识别等进行综合协调、评估和控制,内部审计部门掌握的信息是多方面的、综合的,而其他业务部门较难做到这一点。
2.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
内部审计监督制是法定的。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也提到,单位、部门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就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上报给企业决策者,这会加强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二、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为国有企业一面旗帜,供电企业的内审工作不可避免受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
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是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履行监督职能具有一定的困难。
2.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内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有时难以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个别审计人员,虽然业务水平高,但是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缺乏新鲜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经营管理风险、电力工程、投资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在审计中有时缺乏必要的综合分析能力。
3.内部审计方法不恰当。
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式通常是对记账凭证进行逐笔审计,方法过于老套单一,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薄弱,有时在授权批准控制、风险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业务流程控制等不是很完善,实施审计的依据不充分,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便和阻碍。
4.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1)重财务、轻审计。公司一直把财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对人员的技术和素质要求严格,而对内部审计岗位的要求不是很重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内审机构受到冷落。(2)领导层缺乏全面认识。供电企业领导对企业内审监督的必要性缺乏全面认识,没有把内审监督当作企业的内在需要,内审人员和企业领导缺乏沟通,领导层对内审缺乏了解,导致内部审计宣传不到位,内审工作得不到支持理解。
5.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限制,内部审计力度不够。
内部审计是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而设立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包括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而不单单是普遍意义上的事后审计。在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过程中,对经济责任审计、电力建设工程审计、电费抄核收审计、专项审计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和监督力度还不够。对拓展审计范围的探索和审计方法的改进还有待加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方法和有效的监督途径。
6.审计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
内审人员认为内部审计主要是查错防弊,所报送审计报告的重点往往放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描述上,缺乏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剖析,审计报告质量不高,过于程式化,难免会有“应付差事”的色彩。
三、完善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加强内审工作独立性。
供电企业应保持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要逐步改变当前双重的领导模式,成立审计委员会,设置合理的内审机构,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派出制,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发挥内审免疫系统的作用。
2.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针对本行业垄断经营和资金密集两个特点,供电企业把内审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监督作用。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转变观念和方式,善于发现企业内部隐藏的潜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时刻注重为企业管理服务。一是积极、主动地与管理层进行沟通,以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争取被审计单位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使审计环境得到优化,提高审计效率。三是与其他各部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在落实审计决定、有效利用审计成果等方面取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转变观念,改进审计方法。
一是针对不相容职责分离有限等内部控制比较薄弱的情况,采取实质性审计程序,着重加强对审计重点和难点的测试。二是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优势。树立新的审计观念,把工作思路从传统的防错纠弊向服务职能转变,从对内部的监督检查向对内部的分析评价转变。三是认清、摆正内部审计地位。在工作中要有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方法,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准,并通过日常审计监督来帮助企业领导堵漏建制、加强管理,充分宣传审计成果,使广大职工和领导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也相应使内审工作的质量及地位得以提高。
4.拓宽内审范围,规范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应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电力建设工程审计、电费抄核收审计和专项审计为延伸和拓展,逐步向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转型。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前转变,发挥事前审计的功能。对会计资料实施再监督,明确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使内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使每项工作都有据可依。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分项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各项管理制度之间联系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要有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审计环境的学习能力,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内审人员不仅要拥有财务、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要熟知电力工程、施工建设、工程投资等其它方面的技能知识,时刻保持应有的谨慎和高度的职业特性,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供电企业应通过培训学习,选拔具有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严谨、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岗位,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6.建立内部与外部审计的双重监督。
企业各种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能对經济活动进行全面、及时的监督,能够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但在对工程建设审计、电费抄核收中缺少专业人才,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依赖于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而且每年的会计报表审计也是必须聘请中介机构审计。因而,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签约,由外部提供职业内部审计服务,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借以实现对内控的双重监督。通过与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对供电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有效地实施,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是供电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供电企业要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使之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内审组织形式,防范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不断地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挖掘自身潜力,合理配置资源,规范供电企业财经秩序和经营行为。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也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系统和规范风险管理及治理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减少审计风险,确立应有地位,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良好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晓辉,孙晓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分析现代商贸工业 2011.9.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7-20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25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3
浅谈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5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10-17
学生毕业论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5-11
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08-25
小微企业会计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09-15
浅析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08-11
浅谈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