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共11篇)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篇1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梁弄镇会计服务站 黄珊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等活动实现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纳税节约。
关键词:中小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强化自身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过程。
一、中小企业实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收优惠条件,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以达到税负最小化目标的纳税规划。纳税筹划的实质是依法合理纳税,最大程度地降低纳税风险,以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筹划性、目的性等特征。纳税筹划不同于偷税、漏税、逃税或抗税,它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运用纳税筹划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就是选择合适的财税处理方法以达到尽可能地降低企业所得税而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对于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而言,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恰当的运用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这四种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可以使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在折旧方法确定之后,首先应估计折旧年限。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尽量选择最低的折旧年限。
(二)及时合理的列支费用支出
及时合理的列支费用支出主要表现在费用的列支标准、列支期间、列支数额、扣除限额等方面,具体来讲,进行费用列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生商品购销行为要取得符合要求的发票
企业发生购入商品行为,却没有取得发票,只是以白条或其它无效的凭证入账。在没有取得发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此项支出,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费用支出要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
3、费用发生及时入账
费用扣除有一条原则叫作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税法规定纳税
人某一纳税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所以在费用发生时要及时入账。
比如,2009年10月发生招待费取得的发票要在2009年入账才可以税前扣除,若不及时入账而拖延至2010年入账,则此笔招待费用不管2009年还是2010年均不得税前扣除。
(三)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原来的税收优惠格局,实行“以行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政策。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就可享受节税效益,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许多都是以扣除项目或可抵减应税所得制定的,准确掌握这些政策,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纳税筹划的过程。
例如:企业可以在产品研发、从业人员构成等方面进行筹划,比如尽可能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尽可能地聘用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臵的其他就业人员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可以增加扣除项目金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对于已经成立很久的中小企业来说,也可以利用新税法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进行筹划。
类似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有许多。但选择税收优惠作为纳税筹划方式时,应注意纳税人不得曲解税收优惠条款,滥用税收优惠,甚至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并按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间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税收优惠的权益。
三、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应注意风险防范 由于纳税筹划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其风险相当大。因此,中小企业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时必须注意相应的风险;否则,一旦出现筹划失败,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企业应当时刻把握国家有关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的变化,准确理解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的政策实质。区分违法与合法的界限,对违法的事坚决不做,处于法律边沿的应慎重操作。
(二)中小企业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时,方案必须合理合法,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整体税负、实施的相关管理成本,包括机会成本、货币时间价值及风险收益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要运用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测算,保持与企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
(三)纳税筹划方案随纳税人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在时间、地点、经营状况和税法发生变化后,其适用性也大不一样。因此,照搬照套可能构成偷税而违法。
(四)企业应时刻与主管税务机关保持沟通。目前,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裁量权。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时必须时刻与主管税务机关取得联系,向他们咨询有关税法的执行办法。这样可以减少纳税筹划的错误认识,降低纳税筹划风险。
总体来说,纳税筹划这一过程对于企业效益最大化有着巨大的作用。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篇2
一、两类纳税人概念的划分与应纳税额的说明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 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 (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应纳税额, 征收管理和负担税率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这决定了两类纳税人在面对相同金额的销售时所要计算缴纳的增值税金额不同。
1.一般纳税人适用的计税方法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和应税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来进行计算, 其公式为: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
2.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计税方法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和应税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其公式为: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销售额 (不含增值税) ×征收率
二、两类纳税人针对同一实际问题的案例
现在我们以销售例子进行计算证明,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面对同一销售事项时的不同税负及对利润的影响。
1.进销差价为50 万元时
假设某商贸企业一批货物以不含税价50 万元购入, 以100万元不含税价将货物售出。无别的因素干扰。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额计算如下: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100×17%=17 万元
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进项额×适用税率=50×17%=8.5 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17-8.5=8.5 万元
一般纳税人的利润为:
利润=销售收入-进货成本=100-50=50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额计算如下: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售额×征收率=100×3%=3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的利润为:
利润= 销售收入- 进货成本=100- (50×1.17) =41.5 万元
2.进销差价为25 万元时
假设某商贸企业一批货物以不含税价75 万元购入, 以100万元不含税价将货物售出。无别的因素干扰。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额计算如下: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100×17%=17 万元
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进项额×适用税率=75×17%=12.75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17-12.75=4.25 万元
一般纳税人的利润为:
利润=销售收入-进货成本=100-75=25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额计算如下: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售额×征收率=100×3%=3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的利润为:
利润= 销售收入- 进货成本=100- (75×1.17) =12.25 万元
三、针对计算数据得出结论与分析
从上述计算中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不含税的销售价为100万元, 因此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不论进货的成本为多少, 其税负固定由3%的征收率计算所得为3 万元;而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则随着进销差价的逐渐减少而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进项税额的增多, 从而抵减了更多的销项税税额。造成了应纳税额的减少。当纳税人的进销差价为25 万元时, 一般纳税人的利润多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利润为25-12.25=12.75 万元;当纳税人的进销差价成倍增长为50 万元时, 一般纳税人的利润多于小规模纳税人为50-41.5=8.5 万元。我们可以看出, 进销差价增长了两倍, 但是一般纳税人的税后利润却缩小了约1.5 倍。这说明了一般纳税人的纳税优势随着进销差价的增大而减少, 并且这里面还存在一定的杠杆效应, 成倍的缩小了一般纳税人的优势。但是本文只分析了进销差价逐步变大的情况, 随着进销差价的减少会有不同的纳税结果, 但在无差别平衡抵扣点, 两类纳税人税收负担会相同。增值税的纳税人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进行选择。
四、带给我们的启示
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在纳税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实际的生活中大多数小规模纳税人都是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 因此加强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对于保证国家税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会计核算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 并符合其他的条件的, 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这也在启示我们, 对于企业选择纳税人身份时, 应该根据自身企业进销差价的特点, 随着进销的增大, 一般纳税人的优势逐渐减少, 来进行选择。
企业选择合理的纳税方式, 是因为税收因素始终是影响企业净利润的重要因素, 在法律允许的条件内, 减少税收支出。将更多的资金留在企业里, 对于企业的后续发展, 无论是购进固定资产升级生产水平还是进行其他投资, 都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帮助力量。
企业同时也需要从其他方面来考虑, 全方面的分析自身企业的情况。比如购进货物时考虑根据货物的性质, 是否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比如考虑与供应商的性质与关系, 尽自己的所能去降低企业的进货成本。又比如在小企业努力提高自己的会计核算质量去达到税务机关的标准时去建立会计制度, 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 建立账套, 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一般纳税人的纳税流程与纳税计算较为复杂, 需要小企业为此投入更多的人力, 财力和物力, 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着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总之, 在选择纳税身份时, 由于一般纳税人不能更改为小规模纳税人, 该选择具有不可反悔性。因此在企业选择时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考虑, 是再谨慎也不为过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尹彦力.也谈增值税纳税人身份选择的纳税筹划[J].会计之友, 2010 (8) .
关于企业纳税统筹问题的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纳税筹划;问题分析
一、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税收环境问题。包括税制不完善、税法执法不规范和纳税人对纳税筹划的认知度不高。经济基础薄弱是制约我国纳税筹划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经济基础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管理科学在我国的发展。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时间短,尤其是从计划经济过渡而来,法制不健全导致“人治”现象尚未得到较好的治理和扭转,税收工作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干预,存在较多的税收漏洞。一方面,偷税比较方便,即使被发现,也只是补税而已,不会受到严厉处罚,于是偷税成风,不需劳神研究纳税筹划来减轻税负,纳税人通过“跑关系”就能获得比纳税筹划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各地方部门擅自出台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且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再加上多种因素造成的执法人员素质低,执法不严、随意等,往往使真正进行纳税筹划的企业反而得不到实惠。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征收管理水平低,“人治大于法治”等问题致使纳税人承担很小的成本和风险就能够偷逃税款。
2.市场需求不大。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初期,由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纳税筹划被认为是以小团体利益损害国家利益的表现,人们往往羞于提及,同时上缴税款的多少又是政府评价企业业绩的重要标准。这种情况下,人们片面强调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别突出国家在征纳关系中的权威性,忽视了纳税主体在依法纳税中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企业的目标是多交税、创造业绩,而不是把税收当作成本,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在这个阶段,纳税筹划几乎没有任何市场需求。
3.从事纳税筹划的中介机构规模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人才,中介机构之间缺乏合作,跨省、跨地区开展纳税筹划业务难,阻碍了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开展。在我国,从事纳税筹划的中介机构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这些税务咨询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税务中介机构规模不大,使企业缺乏信任感。二是税务咨询机构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比较薄弱,职业秩序较为混乱,影响了税务咨询机构的社会形象。三是普遍缺乏高水平的人才。现在从事税务代理工作的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偏低,真正能搞纳税筹划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税种的多样性、企业的差异性和要求的特殊性、外部环境的制约性等,都要求纳税筹划人员的适应性很强,且能不断“充电”。
二、企业纳税申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部分纳税人申报应税项目不全.缺项漏目,有意偷逃国家税收;二是有些纳税人虽能按期申报,但不能按期入库,钻我们现行申报与入库分开的空子;三是税源小、征收日期不一的税种,如印花税、车船税等税不能及时申报;四是个人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主动申报的少,往往靠税务人员去查去催,才能申报入库;五是部分企业尤其是新开企业办税员素质低,且变动频繁,不能按规定要求填报;六是税务人员少,管户多,征期内申报受理人员应接不暇,造成片面追求申报率而忽视申报质量;七是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工作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申报表丢失较严重,利用率不高,另外,部分欠税大户不能将应征税额全部申报,因而,加强税源管理的初衷来能实现,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有效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等。
三、企业纳税服务应注意的问题
1.纳税服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虽然新《征管法》的修订,在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大为充实,但同纳税人义务相比,在立法上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从法律层面看,我国缺少一部纳税人权利基本法。目前,我国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最主要体现在新《征管法》中,而《征管法》主要是对税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强调的是纳税人对管理权的服从,其定位并不能真正体现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虽然明确了纳税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对税务机关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行为和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这只是系统内部的工作规范,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可见,支撑纳税服务的法律体系极不完善,法律层次极低,不利于纳税服务的有效实施和服务理念的树立。
2.纳税服务观念较为淡薄。纳税服务观念淡薄,自身定位不准,是影响税收服务质量的根源。囿于封建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税务机关对纳税服务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把纳税人作为其管理和打击对象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加之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和纳税意识较为淡薄,从立法、执法到司法都存在税务机关凌驾于纳税人之上的现象。
3.纳税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手段尚不完善。首先,纳税服务的层次较低,缺少针对不同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税务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也推出了很多较好的服务项目,但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形式上投入多,没有实现对纳税人提供面对面的指导和根据纳税人的特定需求提供服务。其次,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有待完善。虽然税务机关近年来已经把“优化纳税服务”作为税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但是在实际上服务还只是管理职能下的附属职能,服务仍然是从管理的角度而非从纳税人需要的角度出发。
参考文献:
[1]刘东明:企业纳税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陈爱玲:浅谈我国企业纳税筹划问题[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6).
[3]吴照云:管理学原理[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篇4
财税字〔1997〕97号
【发布机构】:财政部 国
家税务总局
【发文日期】:1997-11-11
【有效级别】: 有效
为支持连锁经营的发展,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现对连锁经营企业实行统一缴纳增值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跨地区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即连锁店的门店均由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的连锁企业,凡按照国内贸易部《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内贸政体法字〔1997〕第24号)的要求,采取微机联网,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商品,统一核算,统一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对总店和分店实行由总店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
1.在直辖市范围内连锁经营的企业,报经直辖市国家税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审批同意;
2.在计划单列市范围内连锁经营的企业,报经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会同市财政局审批同意;
3.在省(自治区)范围内连锁经营的企业,报经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会同省财政厅审批同意;
4.在同一县(市)范围内连锁经营的企业,报经县(市)国家税务局会同县(市)财政局审批同意。
二、连锁企业实行由总店向总店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缴纳增值税后,财政部门应研究采取妥善办法,保证分店所在地的财政利益在纳税地点变化后不受影响。涉及省内地、市间利益转移的,由省级财政部门确定;涉及地、市内县(市)间利益转移的,由地、市财政部门确定;县(市)范围内的利益转移,由县(市)财政部门确定。
关于纳税服务问题 篇5
一、纳税服务的概念和渊源
二、国外纳税服务的有益做法
三、2011年纳税服务工作
一、纳税服务的概念和渊源
(一)纳税服务概念
狭义的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为确保纳税人依法纳税,指导和帮助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维护其合法权益而提供的服务,提供服务的主体是税务机关。狭义的纳税服务将社会化的纳税服务排除在外。
广义的纳税服务是指提供保护纳税人权益的一切机制和措施,它贯穿于税收立法、税收执法和税收司法的全过程。
纳税服务的概念:税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提供的规范、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的总称。
(二)我国纳税服务的发展沿革
第一阶段:纳税服务概念的提出和确立
1990年9月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提出,把税收征管过程看成是为纳税人服务的过程。牢固树立从经济到税收,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既要严格依法进行征、管、查,也要热心为纳税人服务,搞好支、帮、促。
1996年7月全国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确定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为“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
1997年国务院批准总局的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得以正式确立。
第二阶段:纳税服务工作起步
2001年,我国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首次将纳税服务确定为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纳税服务被纳入必须作为的法律范畴。
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征收管理司内成立纳税服务处,并于2005年制定下发《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统筹推进、逐步规范纳税服务工作。
第三阶段:纳税服务逐步发展和完善
一是机构升格。
二是定位升级。
三是发展升位。
(三)纳税服务内涵特征
一是服务主体的调整变化
二是服务需求的合理界定
三是服务领域的延伸扩展
四是服务内涵的科学定义
五是服务目标的发展提升
现代纳税服务特征
一是不完全公共服务性
二是不完全垄断性
三是不完全无偿性
四是不完全均等性
(四)纳税服务渊源
西方理论:
1.效率公平原则:从西方古典经济学看,以英国的威廉·配弟、德国官房学派的代表攸士弟、瓦格纳和亚当·斯密为代表人物确立的西方“效率”、“公平”税法基本原则,对纳税服务理论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
威廉·配弟提出 :赋税的“公平”、“简便”和“节省”三项原则:税收应尽量公平合理,对纳税人要一视同仁;税收负担要相对稳定,不能超过劳动者的承受能力;征税时间要选择适宜等。
攸士弟提出赋税的六条原则:促进国民自发纳税的课税方法。强调赋税应当自愿缴纳,要维护人民生活,保障私人的基本财产;赋税不得侵犯臣民的合理自由和增加对产业的干预。即课税不得限制人民的自由,更不得危害人民的基本生活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赋税应该平等课征,做到公平合理;征税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要迅速确实,不能有不当之处;选择征收费用较少的物品课税;征收手续简便,税款分期缴纳,时间安排得当。
亚当·斯密提出 :政府充当经济生活的“守业人”,征税必须遵循“平等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费等税法原则”。
瓦格纳提出税法四大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提出征税要普遍、平等;征税要确实、便利、征收费最省。
2.社会契约理论:纳税服务的经济理论依据根植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主权在民”的社会契约理论。他相信,理想社会的建立源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社会秩序来源于公共的原始、朴素的约定。
3.税收遵从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税收遵从理论,已经成为指导纳税服务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是纳税人权力的保护以及纳税服务对税收遵从的影响。
二是税收遵从成本对税收遵从的影响。
4.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共存的一种财政制度,是为市场和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是为纳税人和所有的公民服务的财政,是非赢利性的财政。
一是政府财政支出体现为社会的公共支出;
二是财政收入来源于社会的公共收入;
三是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与政府公共收入在量上是一致的。
5.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其核心价值是把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手段引入公共管理中来,主张以市场机制改造政府,提高公共服务品质.,站在公众的立场上,主要关注“公民怎样才能从政府那里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以“公共利益是怎样被实现的”为焦点。
(四)纳税服务渊源
中国古代税收思想:
从中国古代税收思想看,春秋前期思想家、政治家管仲提出“薄税敛,毋苟于民,待人以忠,而民可使亲”,“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孔子主张节用民爱,轻徭薄赋。强调培养税源,反对竭泽而渔,认为轻税可以促进民富,民富才能国强;孟子提倡“仁政”,“省刑罚、薄赋敛”,薄赋敛既能富民,又有利于发展生产;司马迁主张自由放
任的经济政策,认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农、工、商“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是自然分工,根本无须政府横加干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度改为“官收官解”制,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丁粮毕输于官”,规范了税收征收主体,减轻了纳税人负担;杨炎的“两税法”改革思想,依照财产的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征税,相对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
1.马克思“公仆论”:
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
2.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公仆”理论。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等“爱民”思想,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逐步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仆思想。
3.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广大领导干部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符合新的时代特点的一系列新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胡锦涛“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观点:
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国外纳税服务的有益做法
(一)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二)丰富细化税法宣传
(三)实施专业化纳税咨询
(四)持续优化办税服务
(五)切实加强权益保护
(六)开展纳税服务绩效评估
(七)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八)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一)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加拿大是最早(1917年)实行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的国家。在最近推出的“未来发展计划”(future directions)中,加拿大税务局表示将着力打造“以顾客为中心的行政理念和文化”。
美国也是紧随加拿大之后对税务行政理念进行彻底变革的西方大国,因其自1988年起连续颁布三部“纳税人权利法案”加之1998年声势浩大的“国内税务局重建和改革法案”,使其对其他国家的示范性影响更为广泛和持久。IRS的组织结构和运作进行
了重大革新,从管理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纳税人服务为中心的组织模式。荷兰是80年代末期进行税务行政理念变革的另一个成功范例。目前,荷兰仍在致力于完善纳税人服务和提高税收遵从。“荷兰税务局并不视自己为世界上最好的税务机关,它更愿意被视为一个不断努力、持续改进其工作业绩的好学的组织”。
服务行政已经成为现代税务行政的标志,建立友好、互信、协作的征纳关系是每一个现代税务机关的核心任务,纳税服务与税收执法共同成为现代税制有效运行的两大支柱。
(二)丰富细化税法宣传
1.开展分类宣传
2.拓展宣传渠道
(三)实施专业化纳税咨询
1.建立统一的呼叫中心
2.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
3.建立统一权威的纳税指南库
(四)持续优化办税服务
1.专业化办税服务场所
2.多元化申报纳税
3.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
(1)全国唯一的纳税服务网站
(2)一体化的税收管理系统
(3)多样化服务举措
(五)切实加强权益保护
1.完善的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2.公众广泛参与的税收立法
3.强有力的纳税人权益监督保护机构
4.畅通的法律救济途径
5.科学的纳税人诉求分析机制
(六)开展纳税服务绩效评估
加拿大税务局以纳税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身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建立了包括客户服务时限、网络服务工作标准、网络信息安全标准和纳税人评议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评价机制。
美国国内收入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内部各级组织及其员工进行考评,包括了组织绩效评价、员工绩效评价、纳税人满意度评价、员工满意度评价、部门成果衡量等内容。
(七)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美国有庞大的税务顾问队伍,税务顾问主要有注册会计师、注册代理人和律师,取得相关资格后,为纳税人提供所需服务,主要有纳税申报、税务分析、审计支持、税收筹划和提供投资建议等,将纳税人由于不熟悉税法或计算失误而少缴或多缴税款的风险减到最低。
日本目前有税理士会14所,税理士支部500多个,从业人员达7万多人,比国税系统人员总数还多2万人。日本民间还成立了由个人或法人组织的“纳税储蓄组合”,组合成员将应纳税款预先存入组合体内,并按高于银行的利率支付其利息。
(八)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1.完善法律制度
2.实行多种模式
3.广泛应用税收信用
三、2011年纳税服务工作
(一)健全纳税服务体系
(二)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
(三)加快纳税服务平台建设
(四)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健全业务体系
(五)推进保障体系建设,增强服务执行能力
(六)加强考评体系建设,促进服务效能提高
2011年纳税服务工作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2010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及2009年全国税务系统纳税服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理念,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纳税人正当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的,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效,积极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和服务型税务机关,全面推进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建。
(一)健全纳税服务体系
1.积极推进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建设
2.组织召开全国纳税服务工作专业会议
3.组织开展纳税服务体系分课题研究
(二)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
4.梳理纳税服务工作流程,制定纳税服务业务规范
5.建立纳税服务动态信息发布制度
6.加强纳税服务报表管理
7.推行纳税服务公开承诺
(三)加快纳税服务平台建设
8.建设规范化的办税服务厅
9.建设标准化的税务网站
10.建设专业化的纳税服务热线
11.推进品牌化纳税服务建设
(四)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健全业务体系
12.强化纳税宣传咨询
13.规范纳税咨询
14.优化办税服务
15.强化权益保护
16.完善信用管理
17.开展社会协作
(五)推进保障体系建设,增强服务执行能力
18.依托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科学化的组织机构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纳税服务工作全面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加强考评体系建设,促进服务效能提高
企业税收筹划应关注的问题 篇6
企业税收筹划应关注的问题
-----东莞高端财税培训网-九家企管网编发
电话:0769-23326446小俊编
税收筹划,是指通过对纳税业务进行事先策划,制定一整套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企业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在企业生产经营、利润分配等环节中尽可能地减轻税负或延缓纳税,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税收筹划工作必须建立在熟悉并遵守国家税法的基础上,主要有两个筹划途径:一是选择低税负方案;二是滞延纳税时间。纳税期的滞延,相当于企业在滞延期内得到一笔与滞延税款相等的政府无息贷款。下面就两大主要税种谈一些税收筹划的看法。
一、营业税
营业税征收面广,无论纳税人经营状况如何、成本高低、是否盈利,只要取得应税营业收入,都要按规定纳税。企业应缴纳营业税额=营业额×税率。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影响营业税额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营业额,一个是适用的税率。从税收筹划的角度考虑,我们应从这两个影响因素入手,寻求营业税的筹划方略。营业税税率从3%~20%各不相同。企业在兼营不同税目应税行为时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转让额、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税务部门将从高适用税率。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重点,许多筹划工作都是通过减少本期利润来达到减少所得税目的的。
(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终了后五个月内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因此企业要想节省成本,在一年的大部分经营期间里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而又不违反税收法规,只有在所得税预缴期间内尽可能合法地少预缴,特别是不要在年终形成预缴需退税的结果。
(2)当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往往会设立一些分支机构,这时企业将面临是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的决策问题。从实质上看,子公司、分公司都是从母公司分离出来的,母公司对它们都具有财务、人事上的控制权。但从纳税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独立计算盈亏,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可以独立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盈利同母公司合并计算纳税,所以分公司若出现亏损,可在母公司盈利中弥补,从而减少母公司的总体税负。因此,目前存在亏损子公司的企业集团,可考虑通过工商变更,将子公司变更为分公司,汇总缴纳所得税。
(3)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
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和摊销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会计上加速折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节税方法。税法上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固定资产,经企业提出申请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用加速折旧方法。企业应当对照这些条件,若有符合则应积极向税务机关争取。若固定资产价值不大,凡可以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应尽量计入期间费用。税法允许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选择较低的净残值率。此外,税法虽然对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作了最低规定,但企业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对决定折旧年限的长短有一定的自主性。企业应当尽量选择较短的年限折旧计提或摊销完毕。
(4)工资薪金支出及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
新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纳税人发生的真实、合法、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税前扣除;纳税人发生的职工福利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纳税人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除有特殊规定外,纳税人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这些新税法的规定,对内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政策,企业要充分运用这些政策,但企业一定要注意参考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如果工资支出大幅超过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则税务机关可能认定为“非合理的支出”,而予以纳税调整。
(5)借款费用
新所得税法上根据借款费用的不同性质,对其处理方式也做了不同规定,有些予以资本化,有些予以费用化,有些虽可列入费用但需纳税调整。企业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法节税:①当企业处于亏损或有前五年亏损可抵扣时,利息支出应尽可能资本化;②当企业处于盈利时,利息支出尽量予以费用化,以期达到费用极大化目的;③应尽量向金融机构贷款,以免税务机关对超额利息的剔除。
(6)公益性捐赠的扣除
新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在税前扣除。这项规定与原所得税法有很大的差异:①扣除比例变化,原税法规定内资企业用于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外资企业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的捐赠,可以扣除;②扣除的税基不同,原税法为应纳税所得额,新所得税法为利润总额。如果存在纳税调整项目,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是不同的数额,可能差距很大,企业在考虑对外公益性捐赠能否扣除时,一定要注意正确计算扣除基础,准确把握可扣除的量。
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应做到事前计划,事先筹划,同时需服务于财务决策的过程。企业在纳税筹划时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要全盘考虑,综合权衡。只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方案,才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
1、财务从业人员现状透析:基层会计严重过剩,市场价格上不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绝对匮乏,高薪难求;
2、财务从业人员的三大分类:唯上圆滑偷拿卡要捞一分是一分、麻木不仁得过且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机械被动做事、爱管闲事效忠企业看着不管心不顺;
3、财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的三个阶梯层次:1~3年算死账蹩脚青涩的小会计、3~8年到成熟强健融入企业管理的财务主管(财务经理)、5~10年再到融入企业核心决策层老道游刃有余的财务总监;
4、优质财务主管、经理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思维敏捷、目光犀利、为人精明、品德清廉、心胸宽厚、高瞻远瞩、明察秋毫、行事果断、刚直不阿、直言上谏、忠于企业、忠于老板、忠于股东、不出卖企业利益、抓大案放小案、关爱下属、唯真唯实不唯上不唯下不唯亲、务实不务虚、懂财税营销生产仓储人力行政采购报关外汇复合型人才、懂电脑懂软件懂网络懂技术、能写会说、表达能力强、逻辑性强,数字观念强烈、对企业自身财务数据和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5、财务主管、经理的诞生:内部提拔(审时度势、做有心人、驱庸夺冠,黄袍加身、多自我展示、毛遂自荐、维系过去同级同事)、空投(多看多问多想、适时出击、一招制胜);
6、新官三把火:制度、架构、重抓历史问题中大案要案、要粮草要军马要装备、出战果、稳固自己的脚跟、为树立权威打基础;
7、挑战权威:找事实找根据找对象,一挑而威;
8、财务部和其他部门的关系:采购、生产、车间、销售、报关、仓库、人事、行政、饭堂、车队、保安等等。
9、财务部架构的设置:简约、高效、专业,防庸人防裙带防小人防臃肿;
10、财务部硬件配置:办公设备完善,电脑设备具备,财务软件配置到位,办公室软硬环境人性化;
11、财务部内部人员技能训练:轮岗,手把手,积人脉聚人气;
12、财务部人员管理:留人、赶人、备人、为下属争取正当合法利益、培养下属成才、帮助下属、下属友情维护、应对个别叫板者、应对造反派;
13、财务制度的制定: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制度草案试行,贯彻,推进,执行,完善;
14、财务人员岗位说明书:各岗位权利、职责、任务,告诉对方,他该做什么,他的工作半径和辐射范围;
15、财务档案的管理:整理成册、按年归档、单人管理、单线联系、企业隐私保护;
16、财务分析报告:月度、季度、半、报告的图表和文字组合、专项财务报告;
17、海关账:仓库、帐簿、财务及《加工贸易产品流向情况表》、《加工贸易原材料来源和使用情况表》、《加工贸易生产设备使用情况表》三个报表;
18、盘点:日常盘点、突击盘点、半年盘点、年底盘点、盘点发文、盘点报告、盘点处理;
19、财务预算:以往经验数据压缩预算法(经验法)、新营销计划倒推法(倒算法);
20、证件年检:工商、国税、地税、技监、外经、外贸、海关、外汇、财政、新闻出版、银行、劳动、卫生、食品、车辆;
21、所得税清算、审计:外资、内资有限公司、内资个人独资、三来一补、个体户;
22、出口退税策划统筹:外汇平衡、税收测算、费用估算、销售模式采购模式评估、征退税框算、综合平衡点;
23、财务软件的运用和电算化:南金蝶北用友、ERP、电子申报、网上申报、免抵退等等;
24、税务账和非税务账:此处略;
25、日常财务管理:企业是管出来的,问题是看出来的,蛛丝马迹是聊出来的,多交朋友,多放卧底,商业调查,情报体系,全方位融入企业管理;
26、融入管理层渗透决策层:树立权威、扩大影响、震撼高层、融入管理、渗透决策,努力建造个人品牌。
《准财务主管、经理实战进修班》
[设课缘由]
目前,东莞地区会计从业人员有10万之巨,基层会计人员严重过剩,中高层财务管理人员严重匮乏,即使在职的财务管理人员也普遍存在本身素质偏低和综合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针对这种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需要和财务人本身供应量严重倒挂险情,九家企管特推出本课程。本课程是财税专家、铂金讲师胡歌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一线从业实战经验总结归纳出来的精髓,也是他用十二分的心思为广大财会同行烹饪的营养滋补大餐。此课程专为准备做财务主管,即将做财务经理的会计同行必听之课,也是现任财务主管、财务经理提升自己的绝好进修机会。
报名者请登陆九家企培网,在‘培训课程’或‘在线报名’页面报名。也可以用附件中的《报名表》填写报名资料,然后传真到0769-23326447。为保证质量,本次进修班只接受前50名报名者。
[课程收益]
让想做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的会计做上财务主管和财务经理,让已做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的同行做得更象财务主管和财务经理,为向财务总监宝座而发力。
[授课对象]
想做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的会计人员、准财务主管、准财务经理、在职财务主管、在职财务经理。
[开课时间]
2010年6月19日9:00~17:00(中间午餐、休息一个半小时)
[课程地点]
东莞市莞城区东城中路麒麟商业的大厦商务会议室。
[收费]
推广优惠价:¥800元/人,含资料费,场地费,午餐费,茶水费,咨询费等等。课程现场有惊喜礼品抽奖。
[讲师简介]
胡歌:资深财税专家、铂金级培训师、资深企管顾问。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篇7
·明确了二级分支机构的判定问题
二级分支机构是指总机构对其财务、业务、人员等直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的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总机构应及时将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名单报送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向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及时出具有效证明(支持证明的材料包括总机构拨款证明、总分机构协议或合同、公司章程、管理制度等)。
二级分支机构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非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由总机构出具的二级分支机构的有效证明。
以总机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身份的,应视同独立纳税人计算并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不执行国税发[2008]28号的相关规定。
·总、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预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由总机构统一计算企业全部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步: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因素及其权重,计算划分不同税率地区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步:分别按总、分支机构各自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后加总计算出企业的应纳所得税总额;
第四步: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因素及其权重,向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分摊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款。
未按以上方法计算预缴税款的,应在随后的预缴期间内,将税款差额在总、分支机构中补缴、扣减。
企业所得税汇缴时,企业年度应纳所得税额应按上述方法并采用各分支机构汇算清缴所属年度的三因素计算确定。
·企业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1.除《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21号)有关规定外,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不得按照上述总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计算方法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应按照企业适用统一的税率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2.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时,二级分支机构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本级及以下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情况,主管税务机关应对报送资料加强审核,并作为对二级分支机构计算分摊税款比例的三项指标和应分摊入库所得税税款进行查验核对的依据。
3.对应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而未执行或未正确执行上述文件规定的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造成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同时存在一方(或几方)多预缴另一方(或几方)少预缴税款的,其总机构或分支机构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低于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数额的,应在随后的预缴期间内,由总机构将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税款差额分配到总机构或分支机构补缴,其总机构或分支机构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高于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数额的,应在随后的预缴期间内,由总机构将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税款差额从总机构或分支机构的预缴数中扣减。
4.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第二条第二款所列企业不适用本通知规定,即缴纳企业所得税未纳入中央和地方分享范围的企业,不适用本办法。
5.本通知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目前对于企业进行2008年度汇算清缴是否适用,各地税务局做法并不一致。企业需与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确认。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篇8
关键词:工业企业;增值税;分析;纳税筹划;运用
一、引言
因为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的一种,所以其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决策、经营安排、投资策略、销售政策等多个方面。企业借助高效科學的纳税筹划,不但能够减少当期需要上缴的增值税税额、相关的税项,还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规划以及管理水平,进而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二、当前工业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筹划
2.1、分类核算,尽量享受政策的优惠
我国当前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增值税暂行条例》里面有非常清晰的条例说明,法律规定的合资格纳税人若是兼营着税率存在区别的产品销售与需缴税劳务消费,就需要单独核算各税率的产品或者应税劳务的总金额,假如未进行这样的独立核算,则需要按照高税率进行核算。
现在很多的工业企业都存在着多行业经营的现象,这不但关系到增值税的税率,还关系到营业税等,不过,就算是那些经营单一业务的企业,也会存在许多税率各异的产品。想要降低自身的税务负担,企业需要按照增值税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独立的分别核算,将实际的销售收入根据应税、免税与减税等项目进行核算,还应该把税率各异的货物、应税劳务分别进行独立核算。
举例说明:假设某工业企业甲主营业务是生产产品,产品主要是军需产品以及民用日用品,根据统计,该企业2012年9月的产品销售额为300万元,买进的原材料总金额为60万元,总的进项税额24万元,并且上期未有留抵税额。
方案A:把不同的销售部分进行单独核算,因为军需产品的比例为60%,民用日用品为40%,那么如果不进行认真的区分就不能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所以,企业当期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金额是:300×40%×17%—(24—24×60%)=10.8万元.
方案B:如果不进行分别的独立核算,该企业当期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是:300×17%—24=27万元。
通过对比上面两个方案,我们不难发现,分别的独立核算比不分别核算企业可以少缴纳的增值税额是16.2万元(27—10.8)。
2.2、货物销售必须开出发票
税收法中明确要求,一般纳税人在进行商品以及应税劳务的销售时,必须向购买一方开具税务部门要求的增值税发票。
根据税法的要求,工业企业所有的交易与可以看做是销售的相关行为都必须开具税务部门要求的增值税发票,不过部分企业并没有按照要求实行,这样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增值税负担,因此,开具发票能够帮助工业企业顺畅的进行纳税筹划。
举例说明:企业甲与企业乙有一项并不直接涉及货币的交易,企业甲用自己80万元的产品原材料,向企业乙交换其80万元的商品。(我们假定原材料以及商品的市价均为80万元)
方案A:企业甲与和企业乙均利用协议的约定实施交易,不向彼此开具发票。
企业甲的会计账进行如下的处理:
借:库存商品93.6
贷:原材料80
需缴增值税额 13.6
企业甲需要缴纳的总增值税是:13.6万元。
企业乙的会计账进行如下的处理:
借:原材料80
贷:商品80
需缴增值税额13.6
企业乙需要缴纳的总增值税是:13.6万元。
方案B:企业甲与企业乙根据普通的销售以及购货原则做财务处理,同时开具给对方增值税发票。
企业甲会计账进行如下的处理:
借:商品80
需缴增值税额(进项税)13.6
贷:原材料80
需缴增值税额(销项税)13.6
则企业甲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是:13.6-13.6=0万元。
同样道理,企业乙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是:13.6-13.6=0万元。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开具发票可以让企业缴纳的增值税额减少13.6万元。这主要是由于增值税的征收是按照增值税发票里面标准的税款金额抵扣的,如果未能拿到增值税发票的抵扣一联,那么进项税就不能进行抵扣。
2.3、销售额包含代付运费
税法中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满足下列情况的代付运费是不可以计算在价外费用里面的:(1)承运方将费发票开具给购买商品的一方;(2)纳税人把承运方开具的发票转给了购买商品的一方。
举例说明:企业甲向企业乙销售某商品,销售金额(含税)是800万元,并且企业甲代企业乙支付给承运方的运费金额是20万元。
方案A:承运方丙向企业甲开具运费发票,企业甲把运费计入了销售总额里面,企业甲这单交易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金额是:(800+20)1.17×17%-20×7%=117.7万元。
方案B:承运方丙直接向企业乙开具运费发票,并且由企业甲代付运费金额。
企业甲本次交易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金额是:8001.17×17%=116.2万元。
对比一下就能够发现,把运费计入销售总额里面需要比代付运费多缴纳1.5万元税。
三、结论
想要降低增值税负担,企业需要在战略层面上安排纳税筹划,在平时的财务处理中也需要仔细分析对比,根据增值税的具体减税原则进行核算,这样才可以遵循法律的前提下,降低自身的增值税负担。(作者单位:重庆远大印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卫红.浅议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1)
[2]鹿丽,王龙康.浅谈新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篇9
我公司欲在外地设分公司,请问:
1.不跨区是否也可设立分公司?
2.不跨区设立的分公司是否只能采用非独立核算形式?
3.是否只要跨区设立的分公司只能采用独立核算形式?
4.采用独立核算形式的分公司其注册资本是否就是总公司的注册资本?分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否与总公司的一样?如果是总公司的注册资本,那么,分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填什么?不填写,还是填写?如不填写,是否只填写未分配利润? 5.独立核算分公司,企业所得税是否就地预缴,年底由总公司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执行国税发[2008]第28号《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问题较多,谢谢!
回复: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篇10
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 2011.9.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现将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公告如下:
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本公告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此前未作处理的,按照本公告的规定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产权转让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3]132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鞍山钢铁集团转让部分资产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31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石化集团销售实业有限公司转让成品油管道项目部产权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916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51号公告对于资本运作的重大利好
——以企业分立为例
中央法规层面对于企业分立的营业税政策在2011年10月份之前始终是不明确,国家税务总局曾经在2002年对海南省地方税务局作出批复,在《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中规定“转让企业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其转让价格不仅仅是由资产价值决定的,与企业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的行为完全不同。因此,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应征收营业税”,但是这是针对转让整体资产、负债等而言的,而分立是转让部分的资产、负债等;在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给青海省地方税局作出了一个类似批复,在《关于青海省黄河尼那水电站整体资产出售行为征收流转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504号)中规定“非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不属于企业的整体产权交易行为。因此,转让土地使用权和销售不动产的行为应照章征收营业税”,从该文件中似乎可以看出,必须是转让全部的产权行为,否则需要缴纳营业税。但是对于分立行为,同时又分为存续分立和新设分立,存续分立对于被分立企业来说是转移部分产权,而新设分立对于被分立企业来说属于转让全部产权,具体如何使用营业税政策,却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部分省市的税务机关作出了地方性的规定,例如早在2000年,《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改组改制中有关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苏地税发[2000]44号)规定“对企业在分立过程中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行为,不征收营业税”,江苏地税对于分立的营业税处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早于国家税务总局的类似政策;《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福建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存续分立有关营业税问题的批复》(闽地税函[2006]50号)规定“该公司存续分立,实质上是整体转让公司中饮料生产车间的全部产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的有关规定,福建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存续分立过程中整体转让饮料车间的行为不征营业税”,在福建地税的这份批复文件中,似乎认为转让一个车间也属于整体转让产权行为,进而不征营业税,福建地税的批复要比国家税务总局对青海省地方税局的批复政策执行口径宽松得多,这也再次陷入迷惑,就是什么是整体产权转让呢;在2009年,《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业务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9]423号)规定“在合并、分立、兼并等企业重组过程中发生转让企业产权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移行为,不征收营业税”;2010年3月,福建省地方税局再次对企业分立过程中转让资产涉及的营业税问题作出批复,在《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关于长乐星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企业分立资产转移有关营业税问题的批复》(闽地税函[2010]43号)规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有关规定,对长乐星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立两个公司(即长乐星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长乐昆仑大饭店有限公司)过程中所产生的资产转移不征收营业税”。
从江苏、浙江、福建的地方性政策规定来看,企业分立行为都是不征收营业税的。个人认为这种规定是合理的,因为企业分立也是资本运作的一种形式,属于产权转移的范围,而产权转移同时涉及资产、负债、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转移,不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另外,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中对分立的增值税处理作出了规定,也是不征增值税的,营业税是和增值税相对应的一个流转税税种,在对于产权转移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应该是有相通之处的。在众人的期盼之下,国家税务总局货劳司终于在2011年9月末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文件精神与13号公告一致,分立行为涉及的不动产及土地使用权转移不征收营业税。
13号公告和51号公告的出台应该与《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的规定密不可分,该文规定“研究完善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政策。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国务院的这份文件似乎也影响了税务总局在2010年7月份发布的关于重组企业所得税管理的4号公告。
51号公告的出台对于资本运作是一个重大利好,例如对于上市前的企业改制,突出主业,借壳上市等均为利好,终于在中央层面明确了政策。
下面以东北高速分立为例,浅析一下企业分立涉及的税务问题: 【案例】东北高速分立
2010年2月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003”,以下称“东北高速”)分立为黑龙江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吉林高速”)。分立后,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承继及承接东北高速的所有资产、负债、权益、业务和人员;东北高速的股东成为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的股东;东北高速终止上市并不经过清算程序办理注销手续。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的股票在获得批准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东北高速的主要股东是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集团公司(以下称“龙高集团”)持股26.90%、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吉高集团”)持股22.29%和华建交通经济开发中心(以下称“华建交通”)持股17.92%,其他公众持有占全部股本的32.89%。东北高速在分立日在册的所有股东,其持有的每股东北高速股份将转换为一股龙江交通的股份和一股吉林高速的股份。在此基础上,龙高集团将其持有的吉林高速的股份与吉高集团持有的龙江交通的股份互相无偿划转,上述股权划转是本次分立上市的一部分,将在分立后公司股票上市前完成。
【税务处理及评价】
一、所得税
合理商业目的原则的判定 本次交易的商业目的:(1)理顺公司内部机制的需要
(2)有利于两公司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获得资产注入和发展的动力 从上述对交易目的的描述上看,本次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内部治理的问题,并非出于税收目的,应该是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
权益连续性原则的判定
(1)本次交易中分立企业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以其自身股份向原东北高速股东支付股份,可以满足股份支付超过85%的条件。
(2)取得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股份的主要股东也承诺在12个月内不会转让股份。
(3)龙高集团将其持有的吉林高速的股份与吉高集团持有的龙江交通的股份互相无偿划转,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东北高速的股东没有按照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的股份。
从上述分析看来,本次交易不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中“权益连续性原则”的限制条件,主要是因为东北高速的股东龙高集团和吉高集团按照持股比例取得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的股份,但是龙高集团和吉高集团相互置换股份是有其特定背景的,此次分立主要是因为东北高速内部股东的不合,如果分离后仍然交叉持股,那么将导致此次分立没有取得预先的效果。从宏观层面上看,分立后龙高集团和吉高集团仍然通过持股方式获取东北高速的资产产生的收益,不过是获取收益的资产各有所侧重不同而已。因此,从宏观上看,还是符合“权益的连续性原则”的。
经营连续性原则的判定
本次交易完成后原有资产的经营活动不会改变。
从上述分析来看,本次交易可以满足“经营连续性原则”的限制条件。综上所述,从税法静态的角度看,此次分立难以满足59号文中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条件,但是从宏观上来看是能够满足的。因此,东北高速的此次分立,存在税务上的不确定性,若是发生税务争议,应该通过有关的渠道反映企业的涉税诉求,争取维护企业的税收利益。
二、货物和劳务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的规定,此次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货物转移无需缴纳增值税。
根据刚刚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的规定,本次交易属于新设分立,属于产权转让的范畴,涉及到的土地使用权和不动产的转移不征营业税。
三、财产和行为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第048号)的规定,东北高速无需就土地使用权和不动产的转移缴纳土地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的规定,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无需就其受让东北高速的土地房屋权属缴纳契税。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篇11
【关键词】企业重组;纳税筹划;问题;实践
一、前言
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企业战略性发展的考虑,通过重组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企业重组中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纳税筹划,是企业经济利益最大的重要诉求。当前,企业重组中纳税筹划的途径多样化,但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逃避税的空间日益狭窄。这样一来,一方面强调企业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节税的合法性和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重组方式,科学选择纳税筹划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重组中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实现了经营活动的零风险。
二、企业重组及纳税筹划概述
1.企业重组
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依遵循关的法律法规、依照相关的市场规律,对企业进行重组,以优化企业结构、调整企业组织形式,确保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企业重组,是企业经营权改变的过程,且重组的形式多样化,如股权重组、合并、股份制改造和债务重组等,都是企业重组的常见形式。从一定层面而言,企业重组是企业基于可持续战略目标,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2.纳税筹划概述
纳税规划是指,企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统筹企业的纳税活动。在纳税规划中,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节税筹划,即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政策,实现税收负担的最小化,进而为企业获取节税效益;二是避税筹划,即纳税人利用税法政策的漏洞,实现税收利益的筹划;三是涉税零风险筹划,即纳税人在纳税行为中不存在任何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四是转嫁税收筹划,即纳税人采用纯经济的收单,实现减轻税负的目标。其实,无论是避税筹划还是节税筹划,都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实现合法的节税、避税,优化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外环境,创造更多的税收筹划效益。
三、企业重组中纳税筹划的途径
1.有效利用税务政策,提高纳税规划的有效性
在纳税筹划中,有效利用税务政策是最基本的纳税筹划途径。在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之中,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制定了诸多倾斜政策,以更好的激励与促进企业的发展。例如,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惩罚性税率等,都是税收政策倾斜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企业重组中,应严格依照国家的税收制度,规范并领导纳税规划行为,进而指导企业投资活动的科学选择。
2.充分利用税法中的税基临界点,有效减轻税负
在现行的税收法律中,设定了不同的税收起征点,以更好地契合不同规模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我国设定的起征点不同,甚至对于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实行优惠税率、免税等政策。因此,作为纳税企业,通过企业重组等手段,降低企业的计税基础,进而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之下,减轻企业的税负,实现税收筹划的税收效益。
3.科学利用一般性与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差异性,实现节税之目的
当前,我国在企业重组纳税分为免税重组和应税重组。因此,在一定情况之下,企业可以依据相关的税收法律,在不违背重组条件的前提之下,科学地实现免税重组,进而实现节税之目的。这种纳税筹划举措十分有效,是最为常见的途径之一。在此节的阐述中,为强化说明一般性与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差异性,笔者列举了如下案例:
在2013年6月5日,A公司兼并亏损B公司。B公司在被A公司兼并知识,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为“500万元”,在评估之后,所确认的价值为“550万元”。B公司在2012年的亏损额度为“100万元”。对于A公司,已发行面值为每股1元的2千万股股票。在兼并B公司时,A公司选择如下一种方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A公司兼并B公司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
方案1:A公司以100万元和150万股兼并B公司;
方案2:A公司以10万元和180万股兼并B公司(说明,此时A公司股票的市值为:3元/股)
对于上述两种方案,现在做如下分析:
选择方案1:因为150× 3÷ 550× 100%= 81.82%,所以A公司兼并B公司时的支付额小于交易支付总额的85%。这就说明,在兼并是,B公司的转让所得缴纳所得税。对于A公司,计税基础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这样一来为“550万元”。
因此,在兼并的过程,所缴纳所得税为:(150×3+100-500)×25%=12.5万元。A公司一年的税后利润为:(900-50)×(1-25%)=637.5万元。在选择方案1时,资金流出为135.86.
选择方案2:由于1 8 0×3÷ 550× 100%=98.18%,所以B公司不需缴纳转让所得税。B公司取得A公司的10万元,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550-500)×(10÷ 550) = 0.91万元,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0.910×25%=0.2275万元;甲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900-22) × 25%=219.5万元,第一年的税后利润= 900-219.5=680.5万元,可供分配的股利 680.5×(1- 25%) = 510.375万元。采用方案2,并购的现金流出为55.93万元。
总之,科学利用一般性与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差异性,可有效实现节税之目的,对于企业重组利益的最大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企业重组中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反避税条款已十分的清晰,企业重组中纳税筹划的实现,不仅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 而且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所允许的空间被压缩。但是,企业重组中节税的实现仍是可能的,这主要在于科学合理的利用节税渠道,实现企业重组中的纳税筹划。因此,在企业重组纳税规划中,应切实注意以下几点问题,提高纳税筹划的有效性:
1.狠抓落实纳税筹划,提高企业重组利益的最大化
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重组已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选择。为落实好重组中的纳税规划工作,应切实强化对纳税规划的认识,并立足于实际需求,建立专业化的筹划队伍,帮助企业重组中纳税规划的狠抓落实。因此,企业应注重纳税筹划,并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为企业规避涉税风险,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立足于重组方式,科学确定筹划方案
当前,企业重组的方式多样化,对于不停地重组方式,所涉及的税收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重组过程中,强调立足于重组方式,科学确定筹划方案,确保企业在重组中的利益最大化。如上述案例,不同的兼并方式,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是不同的。
3.制定风险对策,强化外部沟通
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涉及诸多方面的事情,这就需要制定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对策,确保企业在节税的同时,能够实现零风险。这就强调,企业一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并梳理良好的风险意识,规范并约束自我行为。与此同时,企业应强化与外部的沟通,建立在公开交流的前提之下,全面方位了解各方的实际情况。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重组是企业基于战略发展的考虑,也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在企业重组中,纳税筹划的开展与途径,其主要的途径有:(1)税务政策的有效利用,规范并力、引导纳税行为;(2)充分利用税法中的税基临界点,有效减轻税负;(3)科学利用一般性与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差异性,实现节税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毛夏鸾.对企业债务重组中的税务会计处理及其纳税筹划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4(02)
[2]邱艳玲.关于企业免税重组税收筹划的思考——试论财税[2009]59号文的政策盲区[J].经济视角,2013(10)
[3]蒋昌敏.企业重组纳税筹划的思考[J].商,2011(31)
[4]顾恬.企业重组中的税收筹划:对NG重组案的思考[D].上海交通大学,2010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推荐阅读:
关于台州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调查07-02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3
国税公告[2011]29号(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口径问题的公告)09-08
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实施办法07-28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05-30
关于中小资金的请示09-27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思考09-10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09-15
中永清镇中小小学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05-12
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