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4-11-03

《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8篇)

《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人”的因素联系得越发紧密。现代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智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的竞争。因此,人们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日益重视,许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提高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背景下,国外研究者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八十年代后半期和九十年代早期,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绩效管理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其完善的体系、优美的流程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深得管理者们的喜爱,被管理学家誉为管理者的圣杯。

近年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们也越来越重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开始构建适合本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然而实施一套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具体实践中,反映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体现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和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严重地妨碍和削弱了绩效管理应起的作用。

由于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企业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又不清楚如何实施正确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在中国却犹如一座围城,城外的企业如饥似渴地祈求这幅灵丹妙药,而城内的企业却对药效信心渐失。根据对国内众多企业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绩效管理确实会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由于企业基础和文化氛围的不同,中国企业必须

探索出适应中国企业实际的简单实用的“中国式”绩效管理。

如上所述,对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到底要不要实施绩效管理体系、如何摆脱历史原因对中小民营企业管理的影响、如何实施绩效管理、如何解决在实施绩效管理时的种种问题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中小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甚至在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绩效管理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如何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员努力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本文使中小民营企业明白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并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对策与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一个有益的探讨。

对中小民营企业员工绩效管理应用进行研究不但有工程实践价值,而且也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绩效管理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已形成了一个缜密的体系。它优美的流程以及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给国外的企业创造了很大的效益。目前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得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普遍认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采用了绩效管理系统。但是在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中,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绩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找出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并对其有效实施绩效管理的对策进行完整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三、论文的总工作量、各研究阶段的进度以及预期结果

(1)2006年12月10日——2006年12月28日撰写开题报告

(2)2006年12月29日——2007年1月15日撰写毕业论文任务书

(3)2007年1月16日——2007年1月30日撰写毕业论文指导书

4)2007年2月1日——2007年3月4日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同时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

(5)2007年3月5日——2007年5月15日实习,撰写毕业论文

(6)2007年5月16日——2007年6月10日论文修改

(7)2007年6月11日——2007年6月18日论文答辩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分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和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通过调查了解现阶段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3)分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4)提出可供企业进行参考的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

(二)采用的研究手段:

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的研究,找出目前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研究中小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问题。

文献调研,就是通过对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了解绩效管理的现状,借鉴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使研究工作有章可循。从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相关信息资料作为研究的背景信息

专家咨询,就是通过与专家们的面谈、访谈、咨询等有效形式,深入了解有关学者、专家们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广泛征求他们对绩效管理的意见,力求使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择科学、客观、合理、实用。

问卷调查,就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深入中小民营企业内部,通过实践了解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2

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它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的最终结果,更注重实现绩效的整个过程,是管理组织和员工的综合系统。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着手于绩效管理,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如KPI指标法、360度考核法、平衡计分卡等来加强业务考核与评估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很多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而导致其绩效管理的结果并不理想。

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是指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私营企业或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常常出现管理不规范或不彻底的情况。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都注重于绩效管理并开始运用,但从具体实施的过程及结果上来看,其绩效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

1、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

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单纯的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只要绩效考核达标,那绩效管理就相应完成。殊不知,绩效管理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其内容应该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等诸多环节。考核只是其实的一个环节,是绩效管理问题的结果。而绩效管理更多关注的是整个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来激励员工,提升全员素质,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2、没有清晰的关键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又称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管理学中存在着“二八定理”,即80%的价值是由20%的人所创造的,所以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业绩评价这个中心,分析和衡量20%的关键性行为指标。许多企业并没有对这20%的关键性指标进行归纳、总结、研究,也就是说其中心指标不明确,因而管理的方向不明确,导致本末倒置、事倍功半情况出现。更有甚者把一些非关键的因素等同于关键因素一样看待。例如,对企业的安全事故,售后服务与迟到早退,卫生达标等情况一样看待,这必然会造成绩效管理的效果不理想,而产生结果的偏差。

3、绩效管理的目标认识不清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在管理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来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而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的绩效评估单纯的作为薪酬制定以及奖金分配的依据,考核指标与员工的薪酬一一映射,把考核作为工资调整的工具,完全没有抓住绩效管理的目标。其实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作用是制定目标,并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的协调、发展、改进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之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完成组织目标。

4、绩效管理中的公平、公正问题处理不当

如果考核的结果只受到一个人或几个人单方面的决定,那么这样的考核必然会伴随这一些人为的因素而失衡失真。一些民营企业的所有问题都是领导说了算,包括绩效管理的目标与结果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决定,由于一些人的管理知识,管理能力有限,或者是一些亲情、感情因素被包括在内,这种考核必然会有失公平。绩效管理的本意是根据一种公平、公正的理念进行奖惩以凝聚员工的企业责任心,增强企业荣誉感。我们应该提升考核者的综合素质,并在考核的实施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监督,保持公平、公正的完成该过程,这样有利于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改进绩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有效地工作,促进个人与企业共同的成长,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因此正确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十分必要的。

1、正确认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而绩效管理是一个整体。民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的整体性,把单一的企业绩效考核转变为对企业整体的绩效管理,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绩效管理,通过了解和检验员工的绩效、组织的绩效和考核结果的反馈,提升员工和企业的整体绩效,以完成组织目标。

2、建立一套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

(1)在管理层次方面。首先,以基层为起点,由基层部门的领导对其直属下级进行绩效考核。其次,基层考核之后则对中层部门继续考核。将公司的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全面纳入公司的整体考核体系,做到公平、公正,确保公司的每一个人力资源组成要素都受到监督和控制,每个工作岗位都受到约束和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都受到调整个激励,有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

(2)在管理内容方面。首先,要有合适的考核方法,如KPI指标法、360度考核法等,根据其来衡量员工的绩效效果。其次是要科学的设置考核指标,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公正的、可衡量的。通过考核使企业管理者更加认清被考核者知识、技能的不足,对其进行相应培训,晋升,调动等职业发展规划,帮助被考核者发挥潜能,改进现有工作绩效。

3、营造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文化和氛围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个人归属感以及成就感,促进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这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营造,来达到管理目的。

(1)针对员工开展合理规范的培训,包括道德,心理,以及价值观的全面的培训。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要求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通过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使其更有效率的工作。

(2)塑造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从道德和意识上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全员素质。一旦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工作效率自然会相应提高,企业才会保持竞争力。然后开展好绩效管理,企业的绩效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让员工了解绩效管理,认识其优越性。企业的中高层则要保持对绩效管理的思想一致,认识一致。在执行方面,则要求所有人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而塑造企业特有的绩效管理文化。

4、建立起高绩效的管理团队

绩效管理之路漫漫长远,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必不可少。高绩效团队是指以员工为中心,采取灵活的工作设计与安排,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及主动性,促进企业的进步。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为了企业的利益和目标相互协作,尽心尽力,把共同愿望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团队应包括3类人,1是有技术,并能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成员。2是有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成员,能就一个问题迅速做出决策和解决方案。3是收集、反馈信息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人员。这种团队每个人的使命感强烈,责任心强,通过大家的努力确保目标的实现,走绩效管理之路,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结论

以上是我国民营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对策和建议。但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其采取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同会导致每个企业出现的绩效管理问题不同。因此针对不同问题,不同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区分及解决。

客观的分析并把握我国民营企业当前的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相应的进行改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同时,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准确的进行改变,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以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发挥绩效管理的优越性,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双.对绩效管理理论的反思[J].华东经济管理,2006,(10)1.张双.对绩效管理理论的反思[J].华东经济管理,2006,(10)

[2].单松.我国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消费导刊,2007,(9)2.单松.我国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消费导刊,2007,(9)

[3].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企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51-1

1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管理者缺乏正确的认识

管理者常常错误地认为绩效管理是人事部门的事情,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已足够进行管理控制;或简单认为绩效管理是对员工进行年终总结,绩效管理就是考评;又或者认为绩效管理的功能仅限于薪酬发放上,缺乏对绩效管理目标与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1.2 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分离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机会导向性特征比较明显。即便有些企业具有战略目标,但通常也只存在于领导人的头脑中,或只有高层了解。缺乏战略的向下传导,很容易让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出现上下脱节。

1.3 绩效考核标准模糊化

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表现为指标欠缺、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很多企业还以“德能勤绩”作为考核内容。以欠缺的或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极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模糊的绩效考核标准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1.4 绩效管理缺乏沟通

绩效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从绩效计划的制定到绩效指导与应用,都离不开沟通,沟通决定了绩效管理实施的效果。然而,实践中中小企业很少意识到这个问题。无论是指标的制定、或是绩效结果的应用,都是管理者或人力资源部闭门造车,而绩效辅导、绩效反馈更是被弃置不用。

2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實施存在的困惑,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

2.1 绩效管理基础缺失

绩效管理的基础主要是指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等是否具备基本的合理性,并且是否被澄清。良好的基础将使实施绩效管理以提升企业整体绩效成为可能,个人绩效同企业目标更为紧密联系;组织结构清晰、分工明确的前提下,企业追求关键业绩指标的科学性得以落实到人,减少责任不明确所导致的指标模糊。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都比较薄弱,这也导致在绩效管理工作实施中缺乏有利的操作空间。

2.2 绩效管理宣传不够

很多时候,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工作中员工与直线管理者参与的重要性,开展过程中很少沟通与宣传,更缺乏到位的培训。于是,不但员工不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与意义,就连管理者也不能清晰认识其意义所在。结果造成:员工出现抵触情绪、管理者认为是多此一举、人力资源部认为效果不佳。

2.3 绩效管理能力不足

绩效管理的一个功能在于控制,让员工行为符合企业标准。而控制的关键在于标准准确与信息完备。只有企业具备相应的绩效管理能力,才能支持起战略性的绩效管理;反之,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片面的事后评价。当然,对应的效果也很难达到企业要求。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很大程度上属于后者。

2.4 绩效管理系统性不强

绩效考核等于绩效管理是很多实践人士的观点,有些学者专家也认为对传统绩效评价过程进行管理,就是绩效管理。基于此种看法绩效管理系统由定义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三大子系统构成。这些绩效管理观点,很大程度上脱离企业战略,忽视工作中绩效控制与辅导的重要作用,而且没有将产生的有用绩效考核信息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其它环节中。

3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策略分析

3.1 提升绩效管理基础能力

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其它管理工作的支持。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战略管理、控制管理、信息管理与企业文化等。在中小企业中,首先,要让高层管理者将战略思想落实,实现书面化、制度化,同时让全体员工了解公司战略;其次,建立诸如项目监控体系、标准成本会计系统等,能够有力地保证绩效工作顺利开展;再次,通过电脑网络实现各种绩效信息的无纸化传递,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数据的收集,可大大提高考核体系的运作效率;最后,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潜力,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绩效管理相融和的企业文化。

3.2 加强绩效管理培训

培训在绩效管理的导入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培训效果的达成,从形式上应体现出绩效管理培训的系统化。具体来看,企业绩效管理培训流程设计应该包括七个步骤:第一步,明确绩效培训预期要取得的效果以及评价要求;第二步,设计培训所需的教学工具及配套教材;第三步,开发教材、图表及影音材料;第四步,对本计划进行试点,并培训本计划所需的教员;第五步,实施绩效管理培训计划;第六步,评估绩效管理培训效果;第七步、实施预期的改进措施。

3.3 整合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的系统,所包含的几个环节紧密联系。计划是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中心,它制定出考核周期的目标、指标和标准,并就达成目标做出时间安排;反馈为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就问题达成一致提供机会;改进与应用能够对反馈达成的一致意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并就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通过不断地交互作用,实现以员工能力提升、绩效改善来带动企业能力的提升。

3.4 选择绩效管理技术

绩效管理技术的正确选择,能有效地保证实施效果。由于绩效管理引入时间较短、实施细节较为复杂,造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很难有效辨别适合的方法。绩效管理技术没有先进或落后之说,关键在于综合考虑企业状况、人员配备、被考核者的特征等因素进行恰当选择。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杨加陆.中小企业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仲理峰.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1).

《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4

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特殊的战略地位。小企业作为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容纳了社会上大多数的就业人员,在促进经济增长及解决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由于企业自身和我国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隘,融资结构存在许多缺陷。融资难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因为缺乏资金,面临着即将倒闭的困境,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想要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上的障碍,能够想尽办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并针对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解决对策,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和理论意义

资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得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然而, 许多中小企业恰恰缺少经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这样, 这些中小企业就往往面临着无法回避的融资问题, 融资问题就成为了这些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企业融资应当有利于实现企业顺利健康成长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融资过程中既要注意防止资金筹集过多, 造成资金闲置, 增加成本与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开题报告)

风险;又要注意企业融资制度必须在宏观融资体制的框架下做出选择。而目前, 我国融资大环境长期以国有企业, 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同时又缺乏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这是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一个反映。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规模较小,资信度低等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从银行或资本市场的筹资。

融资活动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企业融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而融资决策往往受制于其当时的金融环境。企业的资金可以从多渠道、多方式来筹集,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财务风险的大小、资金成本的高低都不一样。中小企业要想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完全成长起来,就非常有必要扩大融资渠道,在不断积累自有资金的同时,还要通过一切正规合法的手段来扩充资本。

如今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当前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领域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抓住问题从理论上正确认识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负债较多,经营业绩恶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急剧下降,往往形成:“资金缺乏-----业绩恶化-----信用差-----资金缺乏”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聚拢一些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却成为了制约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才能把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成因等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2.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2.1.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主要表现为 以下6个特点上:

1)中小企业融资目前依然是间接融资为主。

谭瑞华指出:据国家经贸委近期调查,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分别是:东部占60%;中部约70% 到80%;西部则高达90%。可见,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很高。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民间贷款也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占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开题报告)

比为14.59%,而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

2)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差别很大

尹永健指出,目前在我国包括金融租赁,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中,民生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比重较高,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外,其余三家银行贷款份额均较小,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性业务服务比例更低。

3)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唐丽桂提出在历来的调查中,“资金不足”始终被列为中小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90% 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

4)恶性循环情况普遍

陈爱早 中小企业由于负债较多,经营业绩恶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急剧下降,往往形成:“资金缺乏-----业绩恶化-----信用差-----资金缺乏”的恶性循环。因此,中小企业一般需要利用商业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短期资金筹集。

5)中小企业资金的短缺与社会资金总供给相对宽裕之间的矛盾突出 扬亚琴 我国现存的政府主导、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制度决定了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

一、资金供给狭窄。但中小企业金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资金需求不易得到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有三大特点:(1)资金的总量需求非常庞大。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决定了其总资金需求量是巨大的;(2)单位金额需求较小。企业组织规模相对较小决定了其单位需求量有限;(3)金融风险大。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管理基础差,经营风险很大。而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又使得外部资金的供给者难以确切把握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财务状况,这样对金融机构来说,中小企业的金融风险要远远大于大企业。

6)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贷款需求具有急、频、少、险、高的特点 俞小明中小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积累不足,且大多属于劳动密集产业,大多没有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经营资金的能力较差,缺乏融资意识和风险控制理念,由于欠资过多,使得其信用急剧下降,一般利用商业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短期资金的筹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贷款需求具有急、频、少、险、高的特点:①急,即贷款要得急,且多为需求急迫的流动资金贷款;②频,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频率高;③少,即中小企业每次贷款的金额小,需求量少;④险,即中小企业贷款项目本身不稳定因素多,信贷风险较大;⑤高,即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高。

2.1.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目前,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是由企业自身素质、我国金融体系、国家宏观政策等多层次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开题报告)

第一、企业自身整体素质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四种方面: 1)中小企业信用观念缺失。

贺云龙指出近年来,我国企业缺乏诚信已经成为一大问题,而中小企业以破产、改制为名逃避银行债务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根据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违约率要高于大型企业。贷款的高违约率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借债还钱的意识淡薄、信用观念缺失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银行不得不采取“惜贷”、“慎贷”措施严格控制贷款,从而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绩效。

2)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付卓婧指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财务制度等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不健全,经营管理层相对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素养,财务管理十分混乱。同时,许多中小企业出于偷漏税款和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等原因,往往存在两本账、三本账的现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导致银行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无法辨清,对贷款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也无法进行。因此,银行及其他提供贷款者很难控制他们的实际经营状况,使得银行及其他提供贷款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难以及时得到,致使他们不敢贸然提供贷款。

3)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

程涛指出在我国,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信用贷款只在极少的场合对极少的企业适用,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信用贷款。而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厂房设备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等问题,因而寻求担保又遭遇重重的困难。所以,中小企业在抵押、担保贷款方面成功概率极小。

4)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

党宏明指出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底子薄,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其自身薄弱的积累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在用人机制上,很多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用人方面任人唯亲,家族成员占据企业重要的管理岗位,这种管理模式很难吸纳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在资产运营上,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所处产业水平比较低、资产存量有限、技术设备超负荷使用,严重影响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另外,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重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导致经济效益降低,破产几率上升,导致投资者和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投资和贷款。

第二,外部环境因素。又以以下四个分析为主: 1)信贷歧视。

鲁钊阳指出直到今天,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成分(国有制)歧视”。中小企业获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在当前银行体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开题报告)

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有支配地位。国有银行主管部门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往往顾虑重重,生怕中小企业赖债而使自己难脱干系。相比较而言,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即使出呆账,也不会承担很大的政治风险。这导致了国有银行的“逆向选择”,即宁愿向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贷款,也不愿向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贷款。

王雯娟还指出据资料显示,中国工商银行于2004年6月末对43.35万家工商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大型和重点企业占7.74%, 中小企业占92.27%, 然而这次贷款中对大型和重点企业的贷款额却占了贷款总额的53.85%,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仅占贷款总额的46.15%。比重偏差之大,由此可见。

2)缺乏通畅的直接融资渠道。

扬亚琴强调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企业的孵化器, 具有向社会筹资, 促进产权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但是, 对我国而言, 目前国内尚未建成可供中小企业融资的完善的资本市场。

黄东晶认为只有上市公司才能在金融市场筹资,而中小企业上市又受《公司法》、《证券法》各方面规定的限制的因素较多,因此中小企业采取此法融资相对困难较多。

陈勇也指出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由于其普遍管理不规范, 经营决策随意性较大, 没有完整的业绩记录, 财务报表真实性不确定且不愿意公布财务状况等, 自身便缺乏上市的条件和政策环境的支持。因此, 中小企业难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筹资。

3)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也是融资难的另一关键原因。

薛青指出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很困难,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是国有独资公司或两个国有以上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这一规定使得以自然人为发起人的中小企业一下被拒之门外;同时《公司法》又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额6000万,股份公司净资产额3000万,这样一来,就是具备发行主体发行条件的中小企业也是只有少数企业才符合这一条件,这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条件就十分苛刻, 根本无法通过这种融资方式来融资。

曹红梅提出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通过商业银行来筹集资金。由于我国整体融资模式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 而中小企业在该模式下进行融资时, 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困难, 并不得不面对发展进程中的融资缺口问题。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苏志鑫指出比照国际经验,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都采取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并有相应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保险。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这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担保的机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各国的经验证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但需要政府、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也需要社会中介组织从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我国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较晚,且较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开题报告)

少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开放;新成立的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机构,服务收费高昂,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此外,在发展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的改革中也长期倾向于照顾大型企业,忽略了众多中小企业的需要。国家对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没有有效的扶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几乎不可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容量有限,因而对投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和公司债券的发行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有限,难以达到主板上市条件,创业板又推出较迟,也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因此,许多投资者停止向中小企业投资,有的甚至撤资。

2.1.3 扩大筹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第一,优化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环境的对策。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刘立丽指出信用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石。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市场,也才有可能筹集到更多的社会资本,扩大经营规模。中小企业信用不佳是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和“拒贷”的重要原因,到期不还本付息、逃废银行债务,虽一时得到“甜头”,却败坏了自身的信用。随着社会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信用不佳者从银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中小企业必须要立足企业长远利益,积极恪守信用关系,树立信用观,不断加强诚信教育。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融资信誉,为企业自身开辟融资渠道,实现持续发展。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柴世品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所普遍存在的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导致其融资困难,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此,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做好融资、投资等理财决策,确定合理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分析每种融资类型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树立全面理财观念;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合法性,完善会计控制制度,杜绝两本账、三本账等信息失真现象,增加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社会监督力,及时、准确、客观、完整地向相关当事人提供财务信息,以获取投资人和贷款人的了解,从多种渠道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提高抗风险能力,从而在企业正确融资决策的指导下提高其融资能力。

3)合理利用自有资金。

龚艺萍曾说到中小企业有一部分的资金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即企业的自有资金。如果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和管理,将不仅为企业筹资节约成本,更可以完善企业的财务和资金结构体系。合理利用自有资金,主要是对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有效利用,也是中小企业可以实现的成本最低的途径。

4)中小企业应当积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喻小明提出:一是中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协作,或者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开题报告)

进入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渠道,取得大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支持,或者采用与大企业合作的形式,生产与大企业配套的中间产品;二是可以利用租赁融资,中小企业进行租赁融资的成本低、风险小、方式灵活,还可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而且缓解了企业的偿债压力。

第二,改善中小企业外部筹资环境的对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切规范化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作保证。于洋提出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将其着眼点放在法规、制度建设上,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协调和资本市场创新等措施,为克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政府在确定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同时,通过相关法律对从事隐瞒、骗取利润、提供不真实数据者进行严厉惩罚,以规范企业诚信数据开放和使用;同时,要规范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履行贷款义务等方面的责任。尽快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全方位法律支持体系,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让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渠道有法可依。

2)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

李静华强调增加融资渠道是中小企业增资的必由之路,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进一步深化企业、金融改革的同时,适时推出新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直接融资方面,要逐步消除中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壁垒”,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和辅导体系,并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境外上市工作,鼓励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有成长性、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上市融资机会。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允许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并允许其在不同层次的债券市场上流通转让,方便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在间接融资方面,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或中小金融机构,并根据中小企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为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或融资担保。

2.1.4 结论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其优势的存在,因此融资困境的解决更有其存在的意义。本文经过的研究和分析,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并就本人所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需要企业自身增强生命力和持续经营力;需要企业提高信用度,更需要扩大筹资方式,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以及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同时,应该完善民间融资体系。总之,我相信,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完善和金融机构、各级政府在政策上进行调整,会使中小企业筹资问题得到很好的优化解决,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技术路线 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开题报告)

3.1 课题的主要内容:

3.1.1 引言

(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2)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3.1.2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2)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限制较高

(3)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扶持惯性, 是造成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的另一重要原因

(4)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和其他融资方式,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更为困难

3.1.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法

(1)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2)强化政府的作为(3)信誉工程及自身建设

(4)完善各种融资渠道,真正实现多渠道融资 3.1.4 结束语

对本文的小结,并指出不足。

3.2 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文采用的是规范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寻找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在写作的过程中,采用了举出实例的方法,列表分析的方法。进度安排

(1)第1---3周, 完成文献查阅,(2)第4---6周, 英文翻译,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初稿

(2)第7---8周, 修改开题报告,写出论文写作大纲,并通过导师审阅(3)第8---13周, 论文写作

(4)第 14 周,论文审核,定稿打印(5)第 15 周,论文答辩

5参考文献

[1] 谭瑞华 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09,(10)[2] 尹永健 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交通财会,2009,(10)[3] 唐丽桂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4] 陈爱早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控制.研究与探索,2008,(01)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开题报告)

[5] 扬亚琴 融资成为中小企业的桎梏.新理论新观点新问题,2009,(01)[6] 俞小明 关于优化中小企业筹资环境问题的思考.资本运作,2003,(11)[7] 付卓婧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3)[8] 程涛 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解决的措施.现代企业,2005,(07)[8] 党宏明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西安金融,2005,(07)

[10] 鲁钊阳 李名杰 信用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01)

[11] 王雯娟 张玉缺 中小企业筹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辽宁经济,(2008),(03)

[12] 扬亚琴 融资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领导决策信息,2008,(14)[13] 黄东晶 中小企业筹资对策分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6)[14] 陈勇 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分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07)[15] 薛青 薛邦成 论中小企业的筹资问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16] 曹红梅 对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的探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18] 苏志鑫 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比较及借鉴.现代商业,2006,(01)[19] 刘立丽 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成因及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3)[20] 柴世品 台州民营中小企业筹资渠道浅析.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01)[21] 龚艺萍 关于宁波中小企业筹资困境的思考和对策分析.现代商业,(2008),(12)

《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5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0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1班

课题名称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

1、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企业转型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逻辑必然追求持续成长的企业必须保持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敏感,当原有产业已难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时,适时进行产业转型便成为企业的明智选择

2.当代中国正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经济产业正在努力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经济结构也在慢慢转向“创新、绿色、环保”的新主题.中小型企业作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中小企业转型方企业成功发展壮大的关键.4、适时转型成为企业的明智选择

中国的很多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得很好,因为这些企业的基因适合于那个时代的竞争环境。但是,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这些企业已经不适合新的环境,这个时候就要塑造并优化新的企业基因。也就是说,转型的好坏决定了中国企业未来的成败。tushman和o reilly认为,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企业在以往成功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惯性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可喜的是,中国有一批企业已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并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例如,格兰仕曾经以羽绒制品生产为主营业务,1993年转向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成功转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京山轻机从一家生产农机配件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包装机械行业的领导者;重。

微观层面的产业转型研究逐步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企业而言,产业转型是一项复杂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对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做出适宜反应。国外对转型企业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战略、资源能力提升等角度探讨企业跨产业转型的问题。关注的核心是如何通过转型来培育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决策层面上看,企业转型属于战略管理的范畴。迈克尔•波特指出,竞争战略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中心问题。一个是由产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所决定的产业吸引力,并非所有的产业都能提供相同的持续盈利机会;第二个是在产业内相对竞争地位的决定因素。在大多数产业中,总有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获利更多,在萧条产业中即使处于竞争优势的地位也只能获利甚微,反之,即使在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产业中,如果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也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哈默和潘汉尔德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矩阵中,在产品成熟期应当确定未来的核心能力和应萎缩的核心能力,在衰退期应提高公司核心能力的使用机会。詹姆斯•迈认为,转型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从一条价值链转向另一条价值链,或者是对企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构的战略,或者是选择一种新业务类型的过程。迈克尔在《麦肯锡报告》中指出,公司超越渐进的组织结构演进过程,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变革,告别过去加速巨变,就是转型。斯蒂芬•陈曾撰文指出,转型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变革,即按照核心竞争力的原则选择业务组合和适当的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流程制度和公司文化等。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企业转型是一个战略过程,转型涉及到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文化等方面随之转变。从核心能力的角度看企业转型,普拉哈拉德(prahalad)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一项核心能力可以在多个产业领域发挥作用。资源能力理论认为,特定的内部资源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取胜的基础,其中不仅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有形资源,还包括技术能力、特殊的专业技能或者组织文化等无形资源。企业竞争的成功来自于这些特定资源的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建。贝蒂斯(bettis)和普拉哈拉德(prahalad)进一步研究了“主导逻辑”转变的问题,主导逻辑是指在核心领域的长期经营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当企业向新的方向转型时,迫切需要学会转变其主导逻辑。collins和porras表明,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必须不受限于现有的产品和成功,将核心价值与现有的产品和经验相分离,否则很容易落伍。德赫斯(de geus)以成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顺利生存的长寿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企业要成功生存必须具备对环境的敏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宽容以及财务上的保守四个关键要素。miller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企业在进入新的产业时,新产业与原有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度与企业转型的绩效成正相关关系。gemba认为,在企业进入下游产业时,原有产业的核心技术有助于企业在新产业中构建核心能力。

2017中小企业融资开题报告 篇6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根本性变化,从完全依靠国有和集体企业发展到民营中小企业发挥重要作用的混合性经济,由于大批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人员分流和产品结构调整,国有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减弱,而此时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生力军。在我国,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吸纳就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出 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意义

在我国,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创造了74%的工业增加值,63%的gdp,但是其占有的金融资源却不足20%。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杭州的企业体制一般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也导致了杭州的中小企业也存在严重的融资难问题,虽然各个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杭州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因为中小企业地位的重要性,所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参考文献综述的主体与总结部分)

(一)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在中小企业创建、经营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大问题,为此,探索可行有效的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中小企业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工作重点。西方国家如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都制定了相关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国外有关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主要是资本结构理论。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提出的,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形成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它以mm定理为中心,一部分探讨税收差异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被称为“税差学派”,另一部分研究破产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发展成为财务困境成本学派,形成“破产成本主义”和“财务困境主义”,最后合并为权衡理论。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的引入,使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新资本结构理论以信息不对称为中心,大量引入经济学各方面的最新分析方法,从新的学术视野来分析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

此外,adolphusj.toby(XX)运用1999至XX年间尼日利亚中小型企业的相关数据测试了4个运行现状不佳的企业。认为对中小企业来说,持续的增长,充足的资金流动性和必要的盈利能力是与他们的投资和融资决策密切相关的。尽管财务总监竭尽全力协调流动性和营利性这两个矛盾的目标,但观察结果仍然暴露出了其财务管理的困境。

alastairmetcalf(XX)认为一家新兴公司需要有足够的资本运用于所有的支出,当然还包括用于资金的增长和周转。在公司资金不断增长的同时,这一家公司可能需要更加多的股本或者项目融资,从而用来支持合并和收购。当它成熟时,公司可能需要资本重组或证券。如果该公司发生困难,它可能需要企业重组或计划重组融资。找到一个贷款人可以配合你的融资需要,从而让您专注于您的业务运行。

(二)国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必不可少的,自XX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出口订单骤减、应收账款回收期加长、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资金支付压力空前加大,众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融资难成为当前全国各地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首先要面临的难题。

尹丹莉(XX)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课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企业的希望仍有较大差距,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仍待提高。

杨红梅(XX)指出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融资压力。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当中,我国曾经最富活力的沿海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到XX年底,全国7.5% 的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或者倒闭,全国有超过30 万家企业停产、半停产,约有2500 万农民工因此返乡。由于中小企业是吸纳城镇就业的主要载体,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恶化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要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关键靠中小企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对保增长,而且对保稳定、保民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基础较差、银行结构不均衡、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体系还未真正建立等诸多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纪杰(XX)指出企业外部融资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融资,即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二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这两种途径筹资都十分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但其根本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素质的限制。这一因素是对其融资造成不利影响的内部原因;现行体制和政策的影响。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谢小梅(XX)分析认为:目前融资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因素,又有社会的、历史的因素;既有宏观层面的原因,又有微观层面的原因;既有观念上的原因,又有政策上的原因。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归结到一点,便是体制和制度的缺陷,尤其是产权制度和金融制度缺陷。

杨加陆(XX)指出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生存,生存先于成功,要生存下来,就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资金。但在现实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融资相对比较困难。这主要因为银行的利息很高,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即使中小企业能够承担,但由于信誉等原因银行一般也只愿意向大企业贷款。

喻占元(XX)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中小企业自身有关 ,也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有关 ,还与政府政策有关。具体有如下方面。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偏低;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风险、成本和收益不对称;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少,实力弱;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人;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从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先天不足,也有金融机构定位偏差、贷款权上收等不匹配因素。同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差等因素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的研究也主要从企业、银行、政府、社会各个角度提出解决对策。

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活动的先决条件,总结上述研究成果,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国各地区,综述根据国内外各位学者对于各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描述,转述对融资难的原因的看法,使大家对于目前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及其成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文献进行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基本上都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研究,针对某一省或某一区域的则比较少,即研究的地域范围太广。(2)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中,涉及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研究比较少,即结合当下背景不深。正因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还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就有了该篇论文。本文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在全面分析时下中小企业更加严峻的融资问题的基础上,以杭州为例,提出了一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及其特征

2、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各个方面

3、杭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和案例的分析

4、杭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各种原因的研究和探讨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对如何解决杭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2、导致杭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从中找出突破口。

3、以小见大,由杭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剖析中国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分析并找出相应的结论。

4.讨论法:与老师交流、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需具体说明研究方法用在什么内容中)(二)技术路线:(需画图说明)

五、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XX.10.14—XX.11.14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XX.11.15—XX.12.30 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及开题报告 XX.01.01—XX.03.04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XX.03.05—XX.04.2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 XX.04.24—XX.05.02 毕业论文定稿

六、主要参考文献:(同文献综述)

[1] 李丽霞,徐海俊,孟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科学出版社,XX年8月

[2] 王悦.浅谈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集团经济研究,XX年第9期

[3] 刘向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XX年第11期

[4]王莎,江辉.探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商业研究,XX年4月

[5] 程剑鸣,孙晓玲.中小企业融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 [6] 熊云生,程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财贸研究,XX [7] 周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南方金融,XX [8] 林毅夫.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XX年1月

[9] 关彬洪,关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企业经济,XX年1月

[10]李军.企业融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XX [11]杨令芝,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XX(4).[12] 赵一静.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XX,(5).[13] 刘瑛超,陈松紊.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XX,(5).[14] 叶林.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XX,(1).[15] 巴曙松,《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创新》,《证券时报》,XX年 [16]徐振京.浅谈出资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中国科技信息,XX年第20期 [17]杨超明.论出资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希望月报,XX年10月

[18] [美]密西尔·詹森、威廉·麦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及其所有权结构[m]1976

[19]夏恩·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年版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7

一、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概念

中小企业的概念划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在不同时期, 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在现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在不同的行业, 有着不同的标准, 如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中小企业标准都不同, 本文的中小企业仅指工业。在工业中, 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 000人以下, 或销售额30, 000万元以下, 或资产总额为40, 000万元以下。其中, 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 销售额3, 000万元及以上, 资产总额4, 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到2007年底, 我国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已超过4, 300万家,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我国生产总值的58.3%, 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约48.2%, 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推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活跃城乡经济等方面, 发挥着特殊作用。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绩效是指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与工作结果, 它体现了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大小和价值大小。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 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 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 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目前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

很多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是由各部门每年年末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 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责任书。而部门在指定绩效考核标准时, 提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须做的, 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 而没有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 而是针对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 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 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 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

(二) 对考核的定位和目的不准确。

所谓考核的定位问题, 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 绩效考核工作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在现实应用中, 许多中小企业考核定位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绩效管理体系中考核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目的或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或者为了考核而考核, 使考核流于形式;或者只是为了奖金分配而进行, 考核制度甚至等同于奖金分配制度, 非常明确地规定某项工作未完成扣多少钱等惩罚性措施, 罚多奖少, 使得员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犯“规”被罚, 而不是如何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上。

(三) 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

在许多中小企业中, 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解, 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 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同样, 也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参与意识不强, 认为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 其实他们只是为真正的考核者们在考核的时候提供技术或者管理平台。

(四) 绩效考核指标设立不合理。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 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 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 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 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然而, 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 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却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 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 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 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 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 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三、中小企业有效推进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 更新所有员工的观念。

观念问题是中小企业实施绩效管理上最大的障碍和绊脚石, 要想使绩效管理得到有效的实施, 必须强调全员的绩效意识, 必须改变管理者的观念。薪酬、奖金、晋升或降职只是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一个方面。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经理的职责, 上至高层领导, 下至基层员工在绩效管理推进过程中都应该承担相应的绩效管理责任, 各级管理者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二) 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个闭合的循环管理系统, 企业要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就必须建立起绩效管理的支撑机构———绩效管理体系。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时应注意两个方面:1、绩效管理的宽度。所谓绩效管理的宽度, 就是指绩效管理环节的个数, 用以评价企业绩效管理程序上的完整性。2、绩效管理的精度。所谓绩效管理的精度, 是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企业战略在企业各层次间传递的准确性, 用以评价企业绩效管理的准确性, 这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

从体系设计上确保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绩效考评能否实现导向战略, 实际上就是通过战略导向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 把企业的整体目标合理地分解为每个业务单元、每个部门、每个团队、每个岗位的绩效目标, 通过层层绩效目标的实现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 应建立全面平衡的绩效指标体系, 并及时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三)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 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 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 从而产生一个合适的、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 将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要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系统、适应这个急剧多变的竞争市场、最大的发挥企业潜力, 就必须致力于建设一种与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有以下特点:1、奖惩分明, 创造一种公平考核的环境, 制造一种主动沟通的氛围;2、鼓励员工积极学习,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学习、培训机会, 使员工不断提高素质;3、创造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4、使工作丰富化;5、提倡多变, 鼓励承担责任。基于以上特点, 结合绩效考核, 可设定“销售状元、创新能手、生产明星”等以业绩为导向的“明星”, 鼓励全体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自我成才, 通过实现个人价值来完成岗位目标, 进而完成企业绩效指标。

(四) 营造良好的平等沟通氛围, 建立健全绩效反馈机制。

绩效面谈是经理与员工共同确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的主要方式。只有做好绩效面谈工作才能在双方对绩效结果和改进点达成共识以后, 确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绩效管理是一个往复不断的循环, 一个周期的结束恰好也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做好绩效面谈工作要求经理在同员工进行面谈前要进行绩效诊断;在与员工面谈的时候, 经理不能仅仅是告诉员工一个考评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员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绩效, 应该如何避免出现低的绩效。实际上双方在面谈过程中, 同时也对下一阶段的绩效重点和目标进行了计划, 这就使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形成了一个不断提高的循环。通过绩效改善计划的制定来帮助员工在下一个绩效周期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绩效, 同时这也是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过程。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绩效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及增强考评者与被考评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确认、显示被考评者的强项与弱点, 帮助被考评者善用强项与正视弱点;明确被考评者发展及训练的需要, 以便日后更加出色、有效地完成工作;反映被考评者现阶段的工作表现, 为被考评者订立下阶段的目标, 作为日后工作表现的标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应注意与员工的沟通。传统的自上而下传达任务的方式, 更多地体现出对员工的控制作用, 而在绩效管理中, 绩效目标一定要由管理者和员工经过充分沟通, 双方共同确定和完成。良好的沟通首先应建立并维护彼此的信赖, 建立彼此的信赖关系是绩效沟通成功的首要前提, 对于平等沟通氛围的营造, 对做好绩效面谈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8

【关键词】 中小企业;品质管理;出口绩效

中小型出口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是努力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获得较稳定的收益。实行品质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可以间接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和销售业绩。品质管理的实施牵涉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作为资源相对缺乏的中小型出口企业是否能通过品质管理的实施来提高他们的出口绩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品质管理和出口绩效

(一)品质管理及实施框架

上世纪五十年代,戴明(Demin)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他还指出,组织是一套相互关联的过程,这些过程的改善,是绩效改进的基础。六十年代初朱兰(Juran)、费根堡姆(Feigenbaum)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指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进行策划。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的企业创造了全面质量控制(TQC)的质量管理方法。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菲利浦·克罗斯比(Crosby)提出“零缺陷”的概念,突破了传统上认为高质量是以低成本为代价的观念。九十年代末,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是一种使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品的生产销售已打破了国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质量的观点也不一样,这往往会形成国际贸易的障碍或鸿沟,需要在质量上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准则。1987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的ISO900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总结了各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满足了质量方面对国际标准化的需求。质量运动在许多国家展开,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管理奖,以激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其中在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缩写:MBNQA)的设立,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美国90年代后的发展,使之重新回到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该奖项评审的依据是“波多里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Baldrige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或称卓越绩效模式(Baldrige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如图1)。图中的框架表明,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时应关注的七大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虽然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本身作为评价标准并不能直接实现管理和经营绩效的提升,通过评价后的不断改进活动和提升方案才是追求卓越的必然途径。波多里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一系列的期望或要求,它是绩效改进的一个结构化方法,也是系统观察组织绩效管理的一个框架。把“波多里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作为质量管理实施的变量,来研究研究框架将包括:领导作用、战略及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组成了“领导三要素”,以人为本、过程管理及经营结果组成了“结果三要素”,以及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这一要素。

(二)出口绩效及考核指标

绩效评价体系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究其变化本身就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西方国家企业绩效评价的演进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成本业绩评价时期、财务业绩评价时期和经营绩效评价的创新时期(张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导致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取得最大效益,就必须有战略眼光和长远奋斗目标,就必须形成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能否达到理想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是否能使顾客满意,是否注重产品生产过程及管理的创新,是否注重企业内部经营效率的提高,是否注重职工满意程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Rober Kaplan 等研究的战略平衡积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为绩效体系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主要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经营层面和学习与增长层面等四方面作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

出口绩效是近二三十年来才逐步被一些学者所感兴趣的,但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Cavusgil and Zou认为出口绩效是由企业内因(企业的特点和产品特性)和外因(行业特点和出口市场的特点)结合来体现的,指标应反映该公司战略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此后,Styles and Ambler对一些发现与绩效有关的、连贯性的变量进行了探讨,其研究结论主要是针对出口绩效定义和各种不同相关变量的影响以及如何衡量,并把出口绩效分类于销售业绩、市场占有率、利润、出口比例、战略目标和品牌质量等。

作为我国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时期不应该只是追求眼前利益的最大化,即不应该之考虑当前财务绩效的结果,而是应该通过非财务绩效的提高使综合绩效水平保持长久的最大化。关于出口绩效的变量将根据战略平衡积分卡中的大类结合其他专家学者对出口绩效的分类,把它分为财务绩效(出口销售业绩、出口利润、出口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和非财务绩效(顾客保持力、顾客满意度、顾客取得率、新产品开发、经营创新、跨部门协作、员工知识增长、员工激励和权利)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框架和实证数据

(一)研究框架和假设

基于前面分析,本项研究建立了由九个部分所组成的品质管理与出口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图2)。该框架描述了品质管理的实施,以(1)领导的组织引领和保持组织可持续发展;(2)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的建立和改进;(3)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及与顾客关系的建立;(4)数据、信息的选取、分析及知识资产的改进;(5)员工的管理和激励;(6)设计、管理和改进关键过程来保证工作系统的实施;(7)关键领域的经营和改进,包括与竞争者的比较。而出口绩效按(8)财务绩效和(9)非财务绩效。

为此,建立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提升品质管理实施的领导力能增强中小企业的出口绩效(a财务绩效,b非财务绩效);

假设二:加强战略规划将提高中小企业的出口绩效(a财务绩效,b非财务绩效)水平;

假设三:强化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将对中小企业的出口绩效(a财务绩效,b非财务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假设四:准确地对信息加以分析并及时处理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出口绩效(a财务绩效,b非财务绩效);

假设五:有效的人力资源措施将提高中小企业的出口绩效(a财务绩效,b非财务绩效);

假设六:过程管理良好的组织与实施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出口绩效(a财务绩效,b非财务绩效);

假设七:经营结果直接与中小企业的出口绩效(a财务绩效,b非财务绩效)相关联。

(二)数据收集

根据以上假设,数据收集采用调查表的形式,设计了企业基本情况调查(采用类别量表、顺序量表和差距量表的方法,共6个问题)和研究框架内九个部分(采用利克特表五分制法,共50个问题)的调查表进行选择问答。样本为浙江省306个中小型出口产品生产企业,问询对象为企业外销部门经理或其他相关高级管理人员;调查主要通过电话联系确认,再以电子邮件形式与企业间进行信息往来,另外也包括了部分企业的走访。共收回有效答卷132份,占43%。样本企业的规模分布:经营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有113家。占84.2%。5000万元至3亿元的有21家,占14.4%。企业以生产和出口消费品为主,部分为工业用品,其行业分布为:纺织服装类32家(23.5%)、日用轻工和鞋类37家(28.0%)、工艺品和玩具类22家(16.7%)、小家电和厨房用具类16家(12.1%)、食品和水产品类9家(6.8%)、机电和五金类8家(6.1%)、化工类4家(3.0%)、其它5家(3.8%)。样本企业中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共107家,超过总数的81%,它们多数采用自营出口的方式经营,而其余25家则主要依赖外贸公司或其他代理方式出口。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中的变量首先进行信度分析,只有结果表明信度系数Alpha大于0.7时,才被认为可靠性较强,可作进一步分析。表1结果表明,各构成要素均符合信度要求,同时由于采用问卷形式,内容被假定符合效度。

各假设的相关性分析用系统默认的Pearson系数r来检验其相关程度,同时得出p值。并设定:0.8

三、结果分析与启示

(一)研究结果分析

实证研究发现,品质管理中的七个变量与非财务绩效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除“战略规划”和“经营结果”与之为较弱的相关外,其它各项显示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性。与非财务绩效指标的相关性显示不同的是财务绩效指标同品质管理中的七个变量多为不相关或弱相关。就总体而言,假设二、六、七成立;而假设一、三、四、五部分成立,即这四个假设中的品质管理变量与非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财务绩效无关联。造成中小型企业品质管理的实施对其出口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措施与指标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即品质管理的实施并不一定马上能够反映在财务绩效指标的变化上,由此也验证了Kaynak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此外,一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2009年金融危机影的相关结果和思维,可能造成部分数据失准。事实上,许多出口绩效良好的企业除了本身具有较高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外,更多的则是在领导有序的组织之下进行战略规划,紧紧抓住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在充分运用好企业内部人力、财力的基础,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高效协作响应的结果。

(二)启示和探讨

在与部分调查企业的面谈中,大家普遍认为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世界管理发展潮流,但TQM也好,“卓越绩效管理”也罢,都必须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做相应的调整,而非全盘照搬。其中一些企业行家认为,品质管理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应该考虑环境变化因素,比如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国家由于经济不景气引起消费市场萎缩,购买力下降,有些国家更是拿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使中小型企业的出口变得愈加困难,如果研究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才是真正目的。还有些企业管理人员讲得更直接,认为绩效评价应考虑更具实在意义的指标,如与客户有关的客户保持率、客户投诉率等,与生产有关的产品交货准时率、设备完好率等,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员工保持率、员工收入和福利的横向比较等。

同样,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外部环境相对较差,自身素质相对不高,企业形象和人才又相对缺乏,加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给它们的经营活动造成了一定困难。被认为是某种先天不足的东西往往通过一定的战略变革,更会体现出它的优势,这个变革就是文化重塑,只有变革好这一“前因”,企业才真正具备市场活力。作为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不能以“考核”作为任务完成的目标,而是应该更多的向发达国家管理水平看齐,使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更淋漓尽致,针对目前中小型出口企业在品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第一、组织的领导在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其作用不是较为直接、具体的管理工作,更不是被动地处理紧急问题。领导是要运用权力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全体员工,按照企业战略目标要求努力工作的过程。领导作用主要应履行四个方面的职责,即:制定组织的战略、方针、体系、方法;创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调动、激励全体员工的参与、改进、学习和创新;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个人魅力起到典范作用。只有这样,领导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企业的战略规划应该针对市场及竞争对手的变化而及时制定和修正。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执行品质管理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提高应变和快速反应能力,并对组织的主要状况进行全面的线效评价,找出改进空间,协调资源、持续发展、提高有效性和效率,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第三、经营文化和职工素质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要树立经营的本质是造福社会和员工这样一种经营哲学思想,运用文化的手段,以大众为经营对象,坚持保持经营服务的适销对路,提高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开辟经营道路。加强员工培训,促进员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为在知识加速更新的时代,谁掌握了最新知识、技术和能力,谁就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戴明(Derming W. Edwards)著,钟汉清,戴久永译.戴明论质量管理:以全新视野来解决组织及企业的顽症[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

[2][美]约瑟夫·M·朱兰(Joseph M.Juran),A·布兰顿·戈弗雷(A.Blanton Godfrey).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A·V·菲根堡姆(Feigen Baum,A.V.)著.杨文士,廖永平等译.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4][美]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Crosby)著.杨钢,林海译.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曲线运动教案答案下一篇:担责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