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精选8篇)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1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完成原始积累、进行二次创业、欲实现更大飞跃的时候,往往陷入困境,其中企业文化的制约问题最为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发展成为人才、企业价值观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有影响力。因此,发现中小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问题,让企业文化管理在其理念上、方法上、效果上更有组织地、策略性地管理与发展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企业文化管理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几种发展模式和其中的问题。在我国,企业文化管理正在逐渐引起重视,但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管理模式。
第一种层次的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多是粗放型管理,缺乏文化考核、提升方法、奖励机制等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文化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行政部、党政部兼任。很多民营企业认为企业文化部门属于成本中心,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就极力压缩部门编制。或者由非专业人员担任企业文化管理职务,这与现在企业文化管理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是极其不协调的。
第二种层次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但企业依然用原有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视行为。往往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捉襟见肘,在实践中,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管理的“能量”尚未完全、真正地在企业经营中“释放”出来。
第三种层次的管理模式:有的民营企业在管理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并不缺乏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但是,却十分缺乏如何将这些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途径。缺乏对人的需求、工作特征以及人与工作关系的研究,一味追求先进而忽略了基础工作及基础设施等管理平台的建设,最终无法落实先进的管理理念。
其次,缺少核心企业文化,员工敬业度不高,人才队伍不稳定。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家族式管理弥补了在企业文化、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缺陷,使企业在短期内具有超强的发展潜力,取得市场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长期维持。缺少企业文化的民营企业会逐渐显示出公司内部的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更多的关注公司状况的交流和组织价值观的形成,这种组织文化会激发员工发挥出自己的潜力。管理者不仅仅要通过知识、竞争和技巧领导,而且要通过理念、文化和忠诚度激发员工。而现在大部分民营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价值观不明朗,企业缺乏核心文化,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工作压力大,缺乏职业安全感,这都影响员工对企业敬业度和信任度,使企业的组织队伍频繁变动。
再次,绩效考核与企业文化关联度不高,激励机制缺乏。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原因,既没有国有企业政策保护,也没有外企的完善制度,所以在激励人的手段上比较单一,绩效
考核与薪酬管理方法上比较欠缺,员工职业发展空间较小,与企业文化的关联度更是不高,而且考核结果仅限于奖金发放,并没有和员工清晰沟通、引导员工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结合实际工作的绩效改进反馈和企业文化的塑造。
最后,中小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及人员培训重视不够,力度不足。许多民营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认为企业文化中心为成本中心,对企业文化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并对公司员工企业文化的宣贯与培养也少之又少,人才流失的越快,造成了企业文化的贬值。另外,有些企业虽然较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训,但只重视对新人的培训,而忽视了老员工,或者培训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缺乏目标明确、深入系统、长期发展的考虑。
中小民营企业还存在人才培养的力度不足的现实情况,企业只愿意在用人上花钱,不愿在培养人上投资。有些企业宁可到同行业企业中挖人,也不愿意把员工派出去学习、培养。这就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员工在对企业提供成长机会不明的情况下,保持对企业的低忠诚度,从而也导致了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不容乐观。
上面分析了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管理方面的问题,接下来我们针对加强中小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管理的对策进行探讨,通过上述企业文化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第一,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划,发展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企业文化规划与企业文化深植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企业人本管理的双翼,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规划应该建立在自身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影响和决定着全体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导致企业衰败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得益于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维系和支持,这种优秀的文化就是与企业本身发展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第二,企业选人,用人和留人方面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健全机制;
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为企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企业管理者应当摒弃与修正在企业文化管理中的认识误区。不要单纯使用短期经济刺激手段,要采纳与使用创新型意见,满足整个企业内部员工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时刻关注员工的需求,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能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约束机制。而这一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是难以离开各自的企业文化这块沃土的。
其次企业选、用、留人方面要新的理念即公平竞争。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中小民营企业应该迅速改变传统的论资排辈的用人方法,拓宽人才选择面,宣传企业自身文化,增加对外部人员的吸引力。中小民营企业应保持灵活的用人机制,坚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尤其要注重实施激励性措施,靠文化、感情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靠环境、服务挖掘人才实现人身价值的创造性潜能。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并合理利用企业外部市场的企业文化,还有利于内部人才结构的优化,并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长久的为企业效力,保证企业人力方面的稳定性。
第三,建立与企业文化相关联的绩效考评体系,完善人才激励、分配机制;
企业绩效考核一般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与企业文化关联度不高,应该在考核指标中加入企业文化指标,让企业文化与公司的财务、业绩指标相关联,塑造一个更好的企业文化,绩效考核本身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围绕企业文化的绩效考核,可以让一个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更加有效并顺利实施。
企业良好的激励、分配机制会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也有利于更好的塑造企业所需的企业文化。激励分配机制是对员工所做贡献的回报,也是吸引、保留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手段。企业必须通过激励与分配的机制来引导员工向企业组织价值观的方向迈进。
第四,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
针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企业文化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迫切。首先抓好企业价值观培训工作,企业需将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关键行为准则和企业精神等不断宣贯给全体员工,给员工注入思想动力,提高他们的精神素养。
其次,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中小民营企业应该把员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建立一个符合自己企业文化的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经常要通过培训需求、培训评估方法,如访谈、观察、小组工作和问卷调查来诊断与调研企业员工的培训所需,也为企业文化人才培养与培训提供了良好土壤。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管理将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企业文化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标志。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应当以企业文化管理为核心,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内容,都应该把企业文化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并科学的处理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新世纪的竞争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2
企业文化, 即在一定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 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企业员工的积极认同与实践, 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精神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 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 并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经营理念的引导与培育, 并通过企业员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来展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实施, 不仅能优化企业人文素质, 提高企业竞争力, 更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文化由物质层、制度层以及精神层构成, 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来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 并处于核心位置。物质层是通过企业员工进行创造, 并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 包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等生产经营成果, 以及企业的生产环境、建筑等。企业制度层则是企业所制定的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据此表现出来的企业规范活动和员工行为方式的总和, 通常由一般制度、特殊制度和企业风俗三类组成。企业的精神层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及理想道德的总和, 其包括企业的最高目标、经营哲学、企业精神风气、企业道德和企业宗旨等内容。
2 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并推进其外部竞争力,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为我国中小企业带来新挑战和机遇, 企业应从企业文化建设出发,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企业文化不仅能满足传统管理方式, 还具有导向、激励、凝聚及约束等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行为的方向具有导向作用, 并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更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 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 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等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3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特征
3.1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放眼我国中小企业, 普遍都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度低, 有些则缺乏特色。这些企业更关注生产经营和眼前利益, 认为只有大企业才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或者不与自身的生产与经营情况相结合而盲目学习成功企业的文件建设案例。少数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并凝练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精神, 但仅归纳出文字口号, 停留在形式上, 而未进行宣传与发扬, 这就流于形式, 降低了企业文化的战略决策指导作用。由于特殊的经济环境使我国中小企业多形成了家族式的企业文化。我国中小企业很多是由个人创办并以家族式管理模式来进行的。权利过于集中使企业即为家族式企业文化的弊端之一, 另外这种“老板文化”对促进员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有着极大阻碍。
3.2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人本化、系统性、战略性特征。所谓人本化特征就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化原则。只有充分重视员工的素质培养, 促进其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使员工在企业具有归属感, 能够将自己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与企业共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由于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念、企业精神、文化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和文化环境等一系列内容, 相对来说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 这些内容缺一不可, 其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特点, 并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模式。战略性在企业发展中是必备的, 在制定企业战略过程中需要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与途径, 而影响其正确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战略制定者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 由此可见, 为企业提供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企业战略的成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战略性思维并紧扣企业的发展战略。
4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具有较强的形式主义, 缺乏人性化管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较严重的形式主义现象, 未能真正从员工的思想观念着手,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哲学思想, 这严重影响了良好企业文化的建设进度。较多的中小企业在处理员工劳动关系过程中普遍欠缺规范, 造成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局面, 使企业在发展中十分被动。
4.2 沉迷模仿成功企业, 缺乏个性
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所形成的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具有优势, 然而从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起步、发展、辉煌、危机与迷惘过程来看, 个性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一味模仿成功企业而不创建具有自身特色企业文化, 则难以在现代化企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4.3 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与制度规范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研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对来说缺少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 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与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权利过于集中使得非制度化现象十分普遍, 不良企业文化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的进程。
5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对策分析
5.1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养
鉴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多是白手起家, 其多通过经验来管理企业, 并进行企业文化设计、倡导与建设。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管理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 企业管理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并提高对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并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进而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道路。
5.2 结合企业实际,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建设适合的企业文化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所在, 能够深入到每位员工内心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其作用, 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号召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通过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来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以此增强企业凝聚力, 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与“全民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中小企业管理者应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使企业员工都能愿意为企业最大程度上尽力, 并将自我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
5.3 并重企业文化创新和发展战略
企业管理者应明确自我文化特色, 并结合企业特点来创造具有特色和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还需要结合企业文化的动态发展性, 来根据变化进行一系列的创新, 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所以中小型企业应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的同时考虑到文化发展战略, 做出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并将企业精神列为核心内容、进行总体设计, 以促使企业文化发展能够连续不间断地进行。
总之,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只有结合企业自身特色并吸取国内外先进企业文件建设成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与规划, 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稳定存在并健康快速地发展。
摘要: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作用着手,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雪松.浅谈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3) .
[2]张丽清.文化概念研究的几种路向及其分析[J].新视野, 2012 (05) .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3
关键词:新媒体;中小企业;企业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解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各种就业问题。但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的得到发展,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的良好建设。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中小企业只有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赢取胜利,才能保塑造新的的企业文化形象,进而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快速发展。在应用层面上,早期的博客到现代的各种社交应用,从原来的pc端到现在的各种智能终端的全面渗透,从原来的被动传播到现在的混合传播。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当前应当加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基于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和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新媒体背景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技术、文化以及社会结构变迁的问题。在员工构成上需要通过新媒体来形成有效的聚合机制,在技术上需要解决新媒体带来的企业内外的文化建设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企业可以减少各方面的成本,成就企业的更大发展。但有些企业却因无法充分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而陷入各种危机之中。对企业来说, 要运用新媒体在外部实现品牌快速传播、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在内部需要企业抓住机遇、 创新理念、增强企业的管理效能,这些都需要也需要熟悉新媒体,了解新媒体的特点。
首先,新的传媒技术使企业形象无处不在, 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形象必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广泛与熟练与否在客观上影响了企业的内外部形象与整个企业效率的强与弱。其次,相对于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手段来说,新媒体技术更为灵活多样,在主体上,新媒体呈现为扁平化的倾向,在内容上呈现出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在提高员工现代意识的同时,也会将各种腐朽思想夹杂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和干扰,继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最后,新媒体具有即时互动的特点,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具体更为强烈的反馈时间要求,原有的企业互动模式存在较大的障碍。新媒体可以及时的将企业文化传达到每一个员工,同时每一个员工也可以及时给与反馈。但这种情况也带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特有脆弱性问题。在具体的问题上,哪怕轻微的波动也会放大为极端的危机,进而影响其他员工的思想,继而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面临问题的原因
首先,企业家相对缺少对新媒体技术的前瞻性认知能力。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系,只有卓越的企业家才能够建设卓越的企业文化,尤其面临新媒体变革时代,企业家的个人素养以及对现代新媒体技术的认知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来说,相对较为缺乏对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充分认知,更谈不上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从而导致在面对新媒体技术的时代,还在采取传统的方式建设企业文化,导致在整个产业向高科技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愈发落后于整个时代。其次,中小企业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影响到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更影响到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职员是承担企业文化的最终主体,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在新媒体素养方面也存在众多问题,虽然都很熟悉现代网络的社交化运用,但系统的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知识与能力都相对较低。这就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主体能力欠缺的问题,影响着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最后,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负面因素影响到企业文化的有效建设。受中国传统文的影响,无论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还是员工,都受到传统文化中重私人关系而轻公共关系,重人情面子而轻规则制度等不良影响。在新媒体的运用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些方面影响都会被放大,并在小范围内被强化,形成企业内部的各种非正式的圈子,严重影响企业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利用新媒体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工具。在当前社会技术背景下,很多企业都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对企业外部来说,新媒体手段可以提供全方面的企业形象管理与传播,同时可以更进步的与市场和社会形成更为及时良性的互动。对企业内部来说,新媒体全方位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系统的管理机制,通过员工管理、价值管理以及内部流程的优化,新媒体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兼具封闭性和开放性的体系,在保持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同时可以与外部及时互动,建设企业的良好公共形象。其次,建设完善的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避免负面效应放大。新媒体在企业内外部都带来信息传播的高效率,并且形成全时空的传播格局。需要采取适合员工接受偏好的方式传播企业文化,对外借助新媒体形成基于互动的企业市场交互关系。第三,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纵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规模、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制度等各方面与中小企业有所不同,在现代企业中,有众多的标杆类企业,主任Facebook、苹果公司等国外企业,也有诸如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国内优秀企业,通过对这些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经验的学习,可以快速的形成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机制。第四,重视建设良好的新媒体物质技术基础。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达载体,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虽然是企业文化中的浅层基础建设,却是一种企业对内部员工及对外部消费者实现企业文化传播的文化载体系统。对于新媒体来说,物质基础更为重要,没有前沿的硬件设施,就不可能在新媒体时代胜出,同样,如果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员工工作环境,就不可能出现适合新媒体特点的企业文化,试想,在古板的工作环境中,即便有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也会被束之高阁。最后,通过内部招聘培养与外部分包合作,充分建立新媒体专业人员的人力资源配置。在技术层面上,新媒体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技术的专业人员,在内容上,需要懂得新媒体传播规律和特点的专业人员。因此,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必须以具有技术、艺术以及传播能力兼具的专业人员。为此,企业必须重视新媒体人才的引进工作,积极招募专业的新媒体平台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既具有一定的文化建设经验,又掌握专业的新媒体技术,能够对企业新媒体公众平台进行有效地维护和管理,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新媒体管理水平,切实发挥新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结语:新媒体的运用及时机遇也是挑战,中小企业面对这种这种状况必须积极应对,才有可能在未来出现快速的发展,甚至成为行业的独角兽。弱不能克服,则极有可能被快速淘汰。而这一切都依赖于中小企业能否形成系统的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通过引入现代技术为自己赢得发展的新机遇。为此,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开发和应用, 通过内部强化,外部吸收,最终形成新媒体与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有机融合,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刁 潍,新媒体环境下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有效性的探讨,载《中国报业》2011年8月下。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4
【摘 要】企业管理重在资金管控,若控制不当,很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导致公司经营困难。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探讨了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以期促使资金良性循环,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运营效能。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应收账款
一、引言
企业运营中,资金就像是企业的血液,决定着它的生存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利润相当于面包,而现金相当于空气,没有面包还可以活几天,可没空气最多就活几分钟。没有现金,企业发不出工资、资金链断裂、员工离职,企业很可能一下子就面临倒闭;没有利润,只要企业还有现金,就能继续存活。资金问题往往是大问题,企业破产倒闭多数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资金链断裂,是因为老板对资金缺乏管理意识和能力导致的。在企业中除了经营利润、税务利润还有资金利润。比如有的企业少赚经营利润或产品利润,主要赚资金利润,即企业经营周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运营资金,然后用运营资金实现钱生钱,如支付宝、京东、滴滴等企业。企业管理中非常有必要提升层次认识资金的效益性。因此得用控制资金的手段对企业各专业部门进行间接管理,并对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直接操作业务活动进行直接管理。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出现资金的问题发生?探讨做哪些准备去防范和筹划势在必行?
二、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经济形式的发展,很多行业已经处于被大公司垄断的状态。中小企业利润越来越薄,投资回报率非常低,内部管控力量薄弱,生存压力非常大。最近两年,东莞一带制造业破产的公司在不断增加,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不足,发不了工资、还不上贷款、拖欠供应商货款等。缺少对资金的决策管理,就相当于蒙着眼睛在战场上打仗。
中小企业对资金的管控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过度投资、过度负债、过度经营、过度赊销、过度压货、经营不善、未对资金预测管控等。这些都需要一对一进行完善解决。一家东莞家具公司,营业额5000多万元,大概不到500万元的利润。通过抵押固定资产银行贷款3000万元,贷款1000万元。还款时汇总时利润刚好够还贷款利息。因资金太紧张,长期没给供应商付款,供应商出现断货,面临不得不停产。就这样因为资金问题濒临倒闭。该企业主要限于经营过程中未对资金进行预测,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多少款,账上余额够用多久,一旦出现急用情况缺钱就贷款,增加利息使原本利润变得更低甚至亏损。同时应收账款管理松懈,无信用评级,增加收款难度,销售人员流失率高,使销售业务质量下降。企业放宽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来扩张,而账上的资金却未按实际运营进行估计,应收账款本质上是通过给客户提供投资、无息贷款的形式来提升企业市场份额。一笔款收不回,十笔业务白做。若100万元应收款出现坏账,按10%纯利润计算,要做1000万元的销售收入才能弥补这损失。经营资金流捉襟见肘,非常低效。应该寻求更多适合企业的资金管控方案。
三、完善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1.测算好资金需要量
企业经营需要设一定的铺底资金存量,这个盈余或缺口并不一定是企业经营真正的盈余或缺口。计算企业各季或各月的资金余额减去企业最低资金存量要求,才是真实的资金盈余或缺口。如3月预测企业资金余额万元,为保持企业经营安全,企业资金管理政策要求企业最低资金存量5000万元,则资金缺口为3000万元。经营中详细资金需求量还有如下方法:
资金效率公式:资金短缺(运营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资金短缺或运营周期,即从使用资金购买原材料到实现销售收回资金的时间。企业运营周期短,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经营效率越高,管理也越好。反之,一切则会相反。以下揭示了企业资金的创造机制。
H企业要购买原材料,购买之后没有及时把钱付给对方,而是过了30天才付款;原材料买过来之后,经过生产、加工、仓储等环节直到最终销售掉花了60天时间;把货物发给客户后过了30天才收到货款。那么,这家企业的运营资金周转期(现金缺口)就是60天。
计算方法如下:应付账款的天数是30天,应收账款的天数也是30天,存货的天数是60天,根据公式:运营资金周转天数(现金缺口)=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0+30-30=60
一年有360天,按照这个周转速度,这家企业的现金一年可以周转6次。根据公式:
运营资金周转次数或周转率=360/运营资金周转天数=360/60=6
假设这家企业一年的销售额是1.2亿元,在资金一年周转6次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的可流动资金是2000万元。根据公式:
运营资金需求量=年度销售额/运营资金周转次数
运营资金需求量=1.2亿元/6=2000万元
如果这家企业打算明年做到2.4亿元,则需要4000万元的流动资金。根据公式:
运营资金需求量=2.4亿元/6=4000万元
所以,当这家企业的收入目标是2.4亿元时,企业只有2000万元的运营资金,那么老板就要考虑如何弥补2000万(4000万元需求-2000万元已有)的资金缺口。
换句话说,这家企业运营资金的需求与销售收入成正比,收入规模越大,需要的周转资金就越多。如果这家企业的销售目标是2.4亿元,但是无法筹集到4000万元的资金,依然只有2000万元的资金。那么,有3个可以采用的解决办法:
一是另行融资,如股权融资(上市)或债权融资(借款)。
二是降低销售增长速度,“有多少米煮多少饭”。根据现有的2000万元资金,将销售收入的规模还控制在1.2亿元左右。 三是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周转速度(次数),2.4亿元除以2000万元等于12次,则这家企业明年的资金要周转12次,平均30天周转一次。根据公式:
运营资金需求量=2.4亿元/X=12次
根据公式:
运营资金周转次数12=360/运营资金周转天数Y
则运营资金周转天数Y=30天。
只有减少存货周转天数、减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企业的资金周转率才可以提高。
2.有效控制应收账款
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直接决定了公司销售业务能否真实实现并完成收款,保障完整的资金流。企业历史实践证明,在销售前进行信用管理,能减少70%的坏账;在销售中进行信用管理,能减少35%的坏账;在销售后进行信用管理,能减少41%的坏账;对整个销售过程进行风险管理,能减少80%的坏账。坏账占有企业极高的资金成本,因此,更需要重视销售环节售后回款管理,及对合理控制发生的应收款项。
(1)加强对赊销业务管理
对客户设立详细信息的分类表。首先,明确项目、产品、客户是否可以做赊销。其次,设定客户具备信用条件等级和信用额度,付款方式,付款时间,催收货款的方式安排。客户的情况在不断变化,对授信额度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的回顾,一旦客户风险发生变化,就对额度进行调整。确定额度的具体金额可以使用两方法:一是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给予多少的信用额度;二是根据与该客户的历史交易应收敞口数据,调整确定。
(2)加强对销售队伍建设与管理
选配合格的销售人员,定期加强培训考核,包括客户管理、销售收款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责任连接和考核奖惩制度、定期轮岗和经手的客户债务交接制度等。人事方面多给一些人性化管理制度,筛选并留住人才。把销售业务部人员业绩提成模式定为销售后收到款项为基数,每月计算提成金额。
(3)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
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的交易申请,可以采用不同审批流程,以平衡交易审批的效率和对客户风险的控制。按照授信额度,针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采取简化流程,使用较少审批环节,提高运作效率。对提前付款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采用人工审核,主管审批方式,保障风险可控,超期付款如何延期收费。或设置客户延期付款利率定价决策。如N企业为客户X提供一年期延期付款。如果客户X的信用等级为A,债券市场信用等级为A的企业融资利率为6%,信用等级为AAA的企业融资利率为3%,一年期国家债券利率为2.5%,计算N企业向客户X收取利率=无风险利率+信用风险回报=2.5%+(6%-3%)=5.5%。保持对客户信用风险检查,包括项目立项、合同重新签订、备货、发货和应收资产的定期评估。这样才能及时规避重大资信恶化。
(4)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管理
使用客户的信用等级与账龄相结合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确保客户坏账计提的金额更加准确,符合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分析应收账款逾期的金额和逾期的长短。按客户信用等级分类,信用等级越差的客户需要提高关注度。每隔一段时间对应收款项进行核对并分析,判断哪些会实质性发送逾期,哪些是潜在可能出现违约的客户,对已逾期客户,找出原因,制定解决方案。欠款大额逾期时间较长的,催促业务部门形成小组分析制定追讨方案以及时具体执行方案。
(5)做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在企业非常缺资金时,可以运用应收账款保理,或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方案。保理业务的成本一般会明显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银行只收取相应的手续费用。循环使用银行对企业的保理业务授信额度,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保理业务的融资功能,建立企业资信能力。
综上所述,除了从运营中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企业还得全局去考虑,采用相适应的模式,整体平衡公司的各项资源。针对不同的行业,资金管理方案差异巨大。比如地产行业,大部分靠融资;公募私募行业,则完全靠投融资;零售行业,只管有现货,提倡零库存销售,资金流动性高,对资金依赖性就没那么强;制造业,复杂性就相当高,对设备的融资,往来款及存货的实时管理,对投资就偏少了,受尽各种考验而毅力不倒。无论哪个行业或哪个阶段,最终都要使资金变得有效率运转,提高资金利润率,保证资金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做到事先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考核评估,分析,总结。让资金成为一种可盈利的模式,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把每个点做到极致,稳定企业的正常发展运行,甚至游刃于经济市场中。
参考文献:
[1]刘清国. 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会学习,,(06):166.
[2]张燕燕. 论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9):51-52.
[3]何萍.浅析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7,(27):13.
[4]涂小丽.杭瑞友. 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6):31-32.
[5]易舟丹.浅议新形势下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J].商,,(01):5-6.
[6]周越先.论保障企业货币资金安全管理的措施[J].当代经济,2016,(27):19-20.
[7]于海燕. 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J].F代经济信息, 2016,(19):61-62.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5
一、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务检查,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其财务分析也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利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并对症下药,使企业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同大企业相抗衡的关键所在。
2.成本费用控制不力,抗风险能力削弱。不少中小企业重钱不重物,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生产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方面的预算控制,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消耗。另外,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军事论文发表/jslwfabiao/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尚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生产成本过高不仅使企业在谈判中的议价空间不大,进而导致市场份额小,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的竞争力不强,而且难以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赢取促销的主动权等,此类连锁反应会将企业置于倒闭的边缘。
3.融资难,担保难,资金紧缺。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瓶颈。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由来已久,即使是在国家放松银根、信贷增长的情形下,这种局面也没有改观。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技术支撑等条件所限,融资渠道本身就少。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和授权经营,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贷款审批权限逐渐上收。这种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贷款率考核制度,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也相当谨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现金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中小企业应摒弃凭经验管理的落后方法,将财务分析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正常轨道中去。首先,用比较分析法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前后期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以便改进工作;其次,用比率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不同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势,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用趋势分析法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预防资金链断裂,加速现金周转1.对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预防资金链断裂。编制现金预算表,确定现金收入,计划现金支出,要时刻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企业每天要将收入和支出及时编制收支日报表,月末形成月报表,及时将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与预算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现金预算,提早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
2.减少预付款项,提高预收账款艺术论文发表/yslwfabiao/比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在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方面,要对客户信用度以及经营状态进行事前全面调查。不仅要调查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还应调查客户的电费单、税单、海关进出口单。此外,还应调查与客户有往来的企业对其信誉的评价。企业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赊销政策,并尽量要求客户使用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以减少坏账的产生;其次,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在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是由财务部门管理,销售部门催讨。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纷争。财务部门对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定期与客户对账,要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凭据,并将对账结果适时反馈到销售部门,以便及时追讨以及制定下一步的赊销政策;最后,应收账款一旦逾期拖欠,企业应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催讨;另一方面应与客户硕士论文发表/sslwfabiao/进行交流沟通,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对于恶意拖欠、品质不良的客户,可以联合其他被拖欠的企业诉诸法律。
3.加强存货管理,努力防止资金沉淀。企业要适时关注分析市场动向,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坚持以销定产,调整产品结构,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存货的风险。比如,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可以由原来的定期采购改为根据生产的安排进行灵活的不定期采购,并积极降低采购成本,以此降低存货的成本,节约资金。
(三)控制成本费用1.拓宽进货渠道,降低外购成本。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市场价格波动,业务人员在采购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了解进货渠道,争取合理价格。对采购价格的审核人员,应该加大询价的密度和力度,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货比三家,制定基准价,对采购价格偏离基准价一定限额的进货,要求供货商作出解释或价格折让。对大宗商品要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增加进货的透明度,尽量消除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采购成本。
2.全面预算,加强对成本费用支出的控制。生产部门编制标准用料设定表、标准人工设定表和标准制造费用设定表时,要依据产品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奖惩。职能部门应采用零基预算,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将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各部医学期刊/yxqk/门每月应对当月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各种问题,并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___曾 令 鹏___ 学号___090107307___ 学院_经济与管理学院_专业_工商管理(双学位)年级_____09级_ ____ 指导教师___赵伟_
2012年 11 月 25 日
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的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面对新一轮的人才竞争,怎样才能保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因此,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每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企业现代化体制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员工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提高企业效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它们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它们正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从薪酬管理的方向找出路,发挥其管理工具的特性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薪酬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就此提出一些对策,本文通过对薪酬管理基本理论的解析,分析了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二)课题的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一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一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所以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在今天,薪酬激励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员工所得到的薪酬既是对过去工作努力的肯定和补偿,也是他们以未来努力工作得到报酬的预期,激励其在未来也能努力工作。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所以,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工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体验到由于晋升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员
工的工作创造性。客观、公正、合理地报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每一个员工,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保证员工从薪酬中获得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
1.薪酬的基本概念 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所付出的相应回报或答谢。这实质上是一种公平的交换或交易,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尽所能,按贡献分配的分配原则,而按贡献分配本身就隐含着内在的等价交换意义,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2.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势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地制订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主要包括确定薪酬管理目标、选择薪酬政策、制定薪酬计划、调整薪酬结构四个方面的内容。2.1.薪酬管理目标
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薪酬管理目标具体地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2)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3)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结成利益共同体。
2.2.选择薪酬政策
薪酬政策,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与组合,是企业在员工薪酬上所采取的方针策略。薪酬政策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薪酬成本投入政策;(2)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企业合理的工资制度;(3)确定企业的工资结构以及工资水平。
2.3.制定薪酬计划
薪酬计划,就是企业预计要实施的员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结构及薪酬管理重点等内容,是企业薪酬政策的具体化。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1)与企业目标管理相协调的原则;(2)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原则。
2.4.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就是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比例及其构成。薪酬结构具体的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企业工资成本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分配;(2)职务和岗位工资率的确定;
(3)员工基本、辅助和浮动工资的比例以及基本工资及奖励工资的调整等。对薪酬结构的确定和调整要坚持给予员工最大激励的原则。
(二)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面临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民营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截止到2011年年末,在我国GDP中,民营经济占到了66%,民营企业数量,从1989年的不到9万家,发展到了365万家①,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但是在民营企业里面,绝大多数民营经济规模较小、所从事行业普遍科技含量较低、员工素质较差、竞争力较弱、管理水平较低。
在中小民营企业中,薪酬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对薪酬认知不足;2.薪酬制度不健全;3.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4.职业发展通道缺乏,升薪通道单一;5.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合理,激励手段较差。
(三)中小民营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民营企业构成。民营企业一般由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单个业主绝对控制着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创业初期,具有企业家人力资本权威的“家族站首领”在非人力资本的影子中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仍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人员的不和与薪酬体系的不公。使引进人才和企业员工很难排解“打工”心态和情结而与企业核心层凝聚在一起,也就很难形成“命运共同体”,难保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不出闪失,出现“火不过三年,富不过三代”的现象。
在中小民营企业中,薪酬管理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家族式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制度;2.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3.绩效考核的缺失。
(四)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薪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薪酬策略和薪酬实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环境,这就需要根据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
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2.实施分类分级的薪酬管理 ;3.增加薪酬的透明度;4.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的重点;5.加强执行程序公平性原则。
三、论文提纲
(一)绪论
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
1.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
2.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面临的问题
1.对薪酬认知不足
2.薪酬制度不健全
3.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4.职业发展通道缺乏,升薪通道单一
5.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合理,激励手段较差
(四)中小民营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族式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制度
2.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3.绩效考核的缺失
(五)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2.实施分类分级的薪酬管理
3.增加薪酬的透明度
4.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的重点
5.加强执行程序公平性原则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认真分析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寻找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 依靠国家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 让企业平稳地度过“严冬”, 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危机背景下, 中小企业较之于大型企业、垄断行业而言, 市场前景变得更为渺茫, 其供应链系统会突然分化、瓦解、甚至崩溃, 产品阻滞、人员流失、财务困境等问题接踵而至, 中小企业各种弊端和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一) 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务检查, 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财务分析也常常流于形式, 不能利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 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点, 并对症下药, 使企业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同大企业相抗衡的关键所在。
(二) 成本费用控制不力, 抗风险能力削弱。不少中小企业重钱不重物, 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 出了问题无人追究, 资产浪费严重。生产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方面的预算控制, 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消耗。另外, 我国的中小企业对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尚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市场情况乐观时, 掩盖了这些问题, 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 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金融危机的到来, 生产成本过高不仅使企业在谈判中的议价空间不大, 进而导致市场份额小, 市场占有率低, 企业的竞争力不强, 而且难以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赢取促销的主动权等, 此类连锁反应会将企业置于倒闭的边缘。
(三) 融资难, 担保难, 资金紧缺。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 资本实力有限, 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 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瓶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加凸显。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由来已久, 即使是在国家放松银根、信贷增长的情形下, 这种局面也没有改观。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技术支撑等条件所限, 融资渠道本身就少。近几年, 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和授权经营, 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 贷款审批权限逐渐上收。这种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同时, 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贷款率考核制度,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也相当谨慎,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四) 危机面前盲目投资。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 我国中小企业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投资观点:一种认为目前市场萧条, 前景不为乐观, 因此大量缩减投资, 甚至主动破产、倒闭, 以规避风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金融危机下竞争对手的压力相对较小, 国家政策的扶持相对较多, 因此大胆地扩张, 甚至还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已经倒闭企业的设备等资产, 或低价囤购生产资料, 其结果是:或漫无边际地过多投入了资源, 使资源利用不经济;或无法形成资源的有效排序, 不能产生资源合力;更有甚者, 不顾企业现有的资源能力, 盲目投入, 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在金融危机下, 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采取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 加强现金管理, 控制成本费用, 变压力为动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中小企业应摒弃凭经验管理的落后方法, 将财务分析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正常轨道中去。首先, 用比较分析法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前后期对比分析, 找出差距, 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以便改进工作;其次, 用比率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以及企业不同年度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势, 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次, 用趋势分析法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趋势, 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 预防资金链断裂, 加速现金周转
1、对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 预防资金链断裂。编制现金预算表, 确定现金收入, 计划现金支出, 要时刻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企业每天要将收入和支出及时编制收支日报表, 月末形成月报表, 及时将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与预算数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存在的问题, 及时反馈调整现金预算, 提早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
2、减少预付款项, 提高预收账款比例,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首先, 在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方面, 要对客户信用度以及经营状态进行事前全面调查。不仅要调查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 还应调查客户的电费单、税单、海关进出口单。此外, 还应调查与客户有往来的企业对其信誉的评价。企业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赊销政策, 并尽量要求客户使用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以减少坏账的产生;其次, 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在应收账款发生后, 企业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 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是由财务部门管理, 销售部门催讨。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 减少不必要的纷争。财务部门对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定期与客户对账, 要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凭据, 并将对账结果适时反馈到销售部门, 以便及时追讨以及制定下一步的赊销政策;最后, 应收账款一旦逾期拖欠, 企业应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催讨;另一方面应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 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对于恶意拖欠、品质不良的客户, 可以联合其他被拖欠的企业诉助于法律。
3、加强存货管理, 努力防止资金沉淀。企业要适时关注分析市场动向, 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 坚持以销定产, 调整产品结构, 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存货的风险。比如, 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可以由原来的定期采购改为根据生产的安排进行灵活的不定期采购, 并积极降低采购成本, 以此降低存货的成本, 节约资金。
(三) 控制成本费用
1、拓宽进货渠道, 降低外购成本。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市场价格波动, 业务人员在采购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了解进货渠道, 争取合理价格。对采购价格的审核人员, 应该加大询价的密度和力度, 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货比三家, 制定基准价, 对采购价格偏离基准价一定限额的进货, 要求供货商作出解释或价格折让。对大宗商品要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 增加进货的透明度, 尽量消除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降低采购成本。
2、全面预算, 加强对成本费用支出的控制。生产部门编制标准用料设定表、标准人工设定表和标准制造费用设定表时, 要依据产品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解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严格考核成本指标, 严格兑现奖惩。职能部门应采用零基预算, 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 将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各部门每月应对当月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各种问题, 并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改进技术, 降低成本。成本控制并不是一味地压缩成本支出, 不能因急于削减成本而忽视了某些重要的技术改进机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的功能成本率, 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大量的实践证明, 通过技术创新, 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和工艺装备上不断改进, 以达到技术成本领先的战略, 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一大法宝。此外, 在筹资管理中, 虽然融资环境不佳, 中小企业仍应密切关注并利用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 积极主动地与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银企合作关系。
(四) 以对内投资为主, 加强投资风险防范。根据我国中小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的缺陷,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 笔者主张中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为主, 面向市场, 进行科学合理分析, 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 应特别注意人力资源的投资, 从某种角度说, 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 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 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2、分散资金投向, 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规模之后, 可以搞多元化经营,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3、应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 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 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 实行投资监理, 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 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 规避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尹建荣.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8.9.
[2]谢荣雄.金融危机考量下的中小企业财务模式创新[J].发展研究, 2009.6.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8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所占比例最高的企业群体,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目前贡献了国家60%左右的GDP,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在如今鼓励创新与创业的背景之下,中小企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资金管理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部分,是企业持续运转、发展壮大的后勤保障。资金能否高效地流通与使用,决定着中小企业能否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好资金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企业整体信用等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资金管理还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整体资金链条,有利于集中进行战略方向的调整,保障资金安全,是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防火墙。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大多只看到了资金的支付功能,而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资金管理方面意识较为淡薄,常常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资金管理简单化,似乎资金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二是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忽视资金管理自身的规律性与相对的独立性,在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过程中,对于整个资金循环缺乏科学性和统一协调性,没有充分考虑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中小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但是也普遍存在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而且,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没有及时更新,落后于现实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资金占用没有科学的预测和监督,使得大量资金占用不合理和急需的项目资金需求得不到解决的现象并存,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中小企业资金普遍面临短缺困境
中小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面对低端客户时,通常采用低价竞销的方法,大部分采用赊销方式,能否顺利收回货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高端客户虽然采购量大、价格优、其自身实力雄厚、付款能力强,但是进入的门槛也高,竞争激烈,货款回笼的周期一般较长,为完成订单,企业自身需要垫付大量的流动资金。
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门槛很高,加上中小企业自身资金管理不透明、不健全,一般来说中小高新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募集资金,这样就导致中小高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来源只能靠内部留存或企业间拆借来解决,无法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在目前中小企业实际经营中,利用市场化的企业间拆借资金比较普遍,但是企业间拆借来的资金一是利率较高,企业的利息负担沉重,财务费用支出大增,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二是此类贷款多为短期性质,由于融入资金期限性强,给资金借入方的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四)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好多都是家族企业,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往往就是企业的资金管理者,财务人员也是尽可能的选择自己人甚至其亲戚来担任,很多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职业素质不高,难以编制出能够准确反映企业资金流动状况的现金流量表,使得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无法确切了解企业资金方面的信息,对于管理决策十分不利。
(五)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不明显
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享受到政府支持的金额和范围有限。政策对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往往倾向于大型国企或具有垄断性的行业,那些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支持,往往由于需要评估中小企业在信用、发展潜力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和能力而耗用较长时间和精力,使企业急迫的资金需求一时难以得到满足。
三、优化中小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资金管理意识
企业应树立将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的观念,并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要在企业全体人员当中树立现金流量的观念,财务人员根据获得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现金流计划,以及短期、长期现金流量预测报告。要加强现金流量的控制和分析,严密监控现金流入和流出,使企业始终具备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另外,还要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充分估计各个项目风险,谨慎投入资金。
(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首先,加强日常运营中的资金控制。应实行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资金管理岗位定期轮岗,财务印鉴分开保管,确保资金安全。选择供应商时,坚持价格与付款周期并举的原则;切实做好客户信用调查,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状况建立对应的账款回收制度,为加快货款回收,可采用销售折扣的方式,对回款较早的债务人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尽量压缩短期借款占用的时间,争取提前还款,在支付供应商货款时,会计人员应仔细核对应付对方账款余额,防止超付多付的情况发生,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支付货款时尽可能使用承兑汇票,在支付债务的同时也等于变相让企业获得短期融资。
其次,严格控制担保风险。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底子薄,没有多少资产,营业收入和现金流都比较小,给其他企业贷款做担保是大忌,如果被担保企业出现违约的状况,担保企业将承担连带责任,容易引起资金链断裂,在企业自身固定费用的支付压力下,有可能会被压垮,当对外担保成为必要时,应该系统分析该项担保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同时做好应对措施。
最后,加强资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十分低下,没有使用现代化新的信息平台来管理企业的资金,导致资金管理十分混乱。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化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加快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速度,引入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利用ERP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有效集中管理,防止人为管理带来的混乱,提高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水平。
(三)强化资金管理主体的职能
财务部是企业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将资金的管理权和审批使用权集中到企业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和分配流动资金,需要联合业务部门共同制定出合理的资金预算,监督执行。财务人员根据营销部门通过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而做出的销售预测,采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出为完成销售目标要追加的外部融资额,并通过运用EBIT-EPS无差异分析法来决定筹资方式,使得筹资成本较低;还要结合企业实际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资金占用量,闲置的资金可以购买风险低且可灵活退出的理财产品,在保证企业支付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可通过不同资本结构下的公司价值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的比较,来判断公司最佳资本安排,并且关注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结构关系,避免将短期借款和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购建和长期投资之中,使二者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中小企业可以采用员工持股,订单、应收债权、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租赁,引入投资基金,向民间商会组织借款,寻求企业间金融互助合作,争取政府部门各项针对中小高新企业的专项补贴等多种方式来扩大资金来源。
(五)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会计准则与内控制度更新速度很快,这就要求广大财务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积极创造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并为他们留出职务上的晋升通道,但是对不合格的财务人员或财务人员的不当行为要有相应的惩戒手段,在对其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时体现出来,屡错屡犯者将其调离财务岗位,必要时考虑采用“末位淘汰制”的方法。
[1]孙淑玲.《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推荐阅读:
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2-22
《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11-03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10-07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06-25
关于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3
浅析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08-1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7-20
中小民营企业员工激励问题及解决方案08-10
中小民营企业战略管理07-30
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管理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