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024-06-25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精选12篇)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1

民营企业在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繁荣、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我国民营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 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 每年出口创汇占68%, 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完成了全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然而,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加之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 使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甚至生存上面临较大的困难, 融资难就是主要问题之一。因此, 研究和解决融资难问题, 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外部问题

1、资金来源单一, 融资渠道窄。

资金来源单一, 融资渠道窄, 是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的问题, 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偏重依靠内部融资, 而外部融资相对较少, 并且在外部融资中又缺乏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渠道, 间接性的融资渠道也主要是银行贷款、贸易融资中的票据贴现和商业信用融资。

2、资金成本高。

根据学者统计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 企业一般先使用内部融资, 其次是债权融资, 最后才选择股权方式融资, 因为在

□文/何志平

一般情况下债权融资的成本高于企业内部融资, 而股权融资的成本又高于债权融资。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企业内部融资, 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 单单依靠留存收益来发展已经远远不够, 必须通过外部途径取得资金, 于是债权融资和贸易融资的金额就越来越大, 这也表示着企业需要承担的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3、长期融资比重低。

民营企业贷款在整个商业银行信贷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乎其微的, 虽然民营企业贷款保持年平均增长趋势, 但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这种情况已经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和规模扩张。

另外, 企业的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和长期借款难也是有一定程度的关系的。筹集不到长期资金, 为了维持企业的运转, 使其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不得不周而复始地进行短期借款, 重复性强, 工作量大, 成本高。

4、抵押担保较多, 信用担保有限。

银行办理贷款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成本高、风险大、缺乏贷款担保, 使得许多民营企业融资难。一些民营企业, 经营状况、财务数据等信息都具有非公开性, 透明度低。在双方交易过程中各交易双方必须花费一定的成本来获得信息, 又由于交易双方本身固有的知识和判断能力的不同, 就会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 企业在经营方面比银行掌握更多的信息。于是为了减少信息采集的成本, 并且尽可能多地保障自己的利益, 银行更乐于用资产抵押作为担保, 为企业提供贷款, 而非信用担保。

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内部问题

1、企业制度相对落后。

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 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资本结构也呈现出单一性、封闭型的特点。企业90%的股权由集团董事长及董事长夫人或家族的一些亲戚控制。这样的产权结构造成了一人掌控公司的独裁局面, 公司的发展基本取决于董事长一人的决策。产权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使得企业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积累投入来获得发展, 缺乏对外部融资重要性的认识。虽然近几年, 企业可能正努力扩展外部融资的渠道, 但相对于许多集思广益, 采用科学的现代化制度的企业来说, 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

2、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水平低。

银行发放贷款的前提是掌握了企业全面、可靠的财务情况, 从而能够预测和控制新增贷款的风险。而民营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而导致其申请贷款时往往会遇到阻碍。

有些民营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 有些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少, 但是能够全面了解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的高水平的财务人员却很少, 绝大多数的财务人员只能从事简单的记账审核等工作, 而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有效的、高水准的、长远的建议, 而且大多数的财务人员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 使得财务与经营有脱节的情况, 不能将财务提升到掌控企业经营全局的高度。根据调查显示, 民营中小企业有45%的财务人员对整个企业财务状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有20%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融资状况和融资环境有了解, 只有10%左右的财务人员对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具体的融资状况都了解。照这样的形势来看, 企业的财务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而不能真正体现其监督、决策的功能所在。

有些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缺乏对融资的认识。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能熟练灵活地运用金融机构推出的各种金融工具, 对各类融资业务也不是很熟悉。于是在选定融资方案时就不能统筹规划, 全面分析, 因此做出来的融资计划很可能不是最优的决策, 错过好的融资机会。

3、信用等级低。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以企业资产信用为前提的贷款方式成为银行比较大的调整, 由过去的以信用放款为主改为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 贷款的审查也更加注重对企业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的考察分析, 对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资信评级也更加关注。有些民营中小企业在规模上来说是比较大的, 但是由于在企业发展的初期, 企业缺少对信用的全面认识, 企业没有着力打造自己的良好信誉, 因此信用水平相对大型企业来说, 还是比较低的。

目前, 一些银行根据企业的信贷还款情况, 给各个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作为以后贷款发放的审核标准, 敬业钢铁有限公司曾在2009年、2010年获得农行A级信用评级, 但是相对于十几、几十个的合作银行来说, 这还是不够的。现在, 敬业钢铁有限公司正全力提升自己的信誉水平, 争取更好的资信评级。

三、改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对策

作为信贷资金的需求者, 要改善融资问题, 改变自身在融资交易中的弱势地位, 民营中小企业必须苦练内功, 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1、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内部治理。

民营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于所有者的手中, 所有者直接参与经营决策, 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带有强烈的私人色彩。在这样的内部治理结构下, 企业信息高度集中于企业的内部, 银行等外界投资者一般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内部真实的财务状况, 从而外部投资者就不敢轻易投资, 导致企业资金筹集面临出现一些问题。治理结构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最主要的因素, 财务控制制度也是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因此, 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适当地进行产权改革, 优化产权结构。

要加强内部治理, 不仅要明确职责, 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明确职责:企业应分别设置更明确的企业治理层次, 赋予其相应的经济责任, 使得企业管理人员产权明晰、职责明确、权责平衡。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企业可以定期、集中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让员工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 管理理论、财务知识、公关技能、生产过程等。企业在选拔管理人员时, 也应以能力为基本标杆, 聘用真正有才能的人。

2、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 提高信息透明度。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企业信贷资金的可得性。作为民营性质的企业, 尤其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 因财务制度规范性不够, 财务信息难免会有遗漏和不真实的情况。鉴于此, 民营中小企业必须规范和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 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和可信度, 从而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地提供给金融机构等投资者。首先, 要加强内部管理, 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 邀请会计师对其公司财务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 加强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技能和金融知识的学习;其次, 也要致力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完善,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审计, 争取将存在的财务问题逐个击破, 保证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如此, 企业便能及时披露有关财务状况的信息, 增大向金融机构之类的投资者的软信息提供量, 培育竞争优势。当需要信息的投资者得到越多可靠的企业财务信息和数据时, 双方的商谈就进行的更加顺利, 融资工作就更容易进行。

3、培育自身信誉, 提高信用评级。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信用关系也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之一。信用的培育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内部体制的完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培育自身信誉, 提高信用评级是民营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提升企业信誉, 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内部制度管理, 使企业由内而外地体现出优良的管理。加强财务管理, 将财务提升到控制企业融资决策的高度, 增强财务的成本控制, 细化资金的流转预算, 使企业资金得到高效率的运用。合理计划资金才能按期归还贷款, 提升企业在银行的信用水平。

4、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企业与银行之间不应该只是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 更确切的应该是合作关系, 企业应积极与银行配合, 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民营中小企业可以邀请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例如企业可以为银行留一个董事会成员的位置, 让银行能更直接地了解公司。这样, 银行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运作以及发展前景, 从而客观准确地判断其偿债能力、信用水平, 决定是否提供贷款;由于银行能较为准确和详细地掌握企业信息, 再次放贷时, 可减少大量的调查、审核手续, 节省了人力、财力, 提高效率, 不论是银行还是企业都降低了成本;当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 银行作为债权人, 并拥有专业的经济、金融、管理的人才, 可帮助企业及时地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 有效提高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 降低呆坏账;银行可以在放款后对资金运作进行有效监督, 防止企业随意改变资金投向, 并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有效督促和合理控制, 防范道德风险。

5、利用信息网络减少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要的时代, 网络成为了企业、个人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民营中小企业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使融资道路更加通畅。另外, 民营中小企业还可以以银行网络为依托, 对自身内部情况实时监控。这样, 不但可以精简财务结构, 还能利用银行信息化的优势降低财务管理成本, 而且通过与银行合作, 能够使银企关系更加稳定, 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银企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银行“惜贷”, 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2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种种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政府项目和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不论企业项目如何,大多都为防范风险而较少介入。

一、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资金是民营企业生命力得以扩张的砝码,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局面,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其外部融资

诚实经营,讲究信誉与消费者和企业密切相关,它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好的信用会给银行好的印象从而能比较顺利地取得贷款,而不良信誉或信用等级偏低则会取到很少的贷款甚至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专门制定的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性意见中有一条: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禁止贷款类:

1. 欠息,无偿债能力;

2. 贷款用途不大;

3. 不守信誉;

4. 企业管理混乱;

5. 经营无固定场所;

6. 企业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7. 一般性加工企业的基建项目;

8. 信用等级BB级以下。

当然,其它企业比如国有企业等也会出现一系列信用问题,但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更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璞先生提供一个数据是,6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是BBB级或BBB级以下的信用等级,而从评级经验和指标体系的严格程度来看,这仍是一个保守的数据,更别说依照国际指标体系。

(二)民营企业税负以外的乱摊派、乱收费等问题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间接影响其外部融资。

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利润和大企业无法比拟,但却要承担比大企业多得多的税外费用,从而拖住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步伐。给民营企业减负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

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优势使得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不利的影响,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而不是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确定利率。这样,就会对那些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借款者不利,后者就会退出借贷市场。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借贷市场上借款者整体素质就会下降,那些最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贷款者常常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的人。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即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使贷款不能归还的高风险投资或者故意逃废债务。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

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更加严重,其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的信息的。民营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于民营企业对资本和债务要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可见,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问题已成为金融市场正常发挥功能的重要障碍。

(四)民营企业贷款难与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关。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结果,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想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构也以大银行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导致大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

(五)所有制的歧视势必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局面。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在中国,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最后才轮到民营企业。而只要是民营企业贷款,大多都会出现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减少贷款额等诸如此类的现象。

打破所有制的歧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上述五个原因,归纳起来就是以下三点:

第一,体制上的原因。民营企业是非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此外,政府在信贷支持体系渠道开启方面,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不多。

第二,企业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民营企业由于数量众多,层次参差不齐,财务制度不规范,从而导致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银企联系不强。另一方面,相当多的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取得抵押担保贷款困难,同时,有些民营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从而直接恶化了银企关系。

第三,社会服务体系的原因。

首先,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其次,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沉淀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再其次,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财力的不足,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还贷不力,资金来源不断萎缩,负债经营过重,资产质量下滑,可以放贷的资金十分有限,难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

最后,政府财力扶持的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在于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二、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为了能让民意企业更健康地成长,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打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一)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想通

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

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

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信用虽然是一种主观性偏好,但仍需要客观性约束。即在金融系统,要建立起民营企业的一整套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和指标。包括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择优建立信用等级档案,建立完善区域物业和产权交易的二级市场,使银行能将抵押品变现,解除银行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后顾之忧。

民营企业要构筑信用体系,需建设好以下五个子系统:

1.信用体系法制保障系统。首先必须建立起各个方面、多种层次的法律制度,以保障社会的信用程序。

2.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人信用和企业资信。构筑这个系统的基础性要求是真实、完整、准确。完成这个系统的建立要靠统计、工商、税务、法院、银行、海关、房地产管理和公安等掌握企业和个人重要信用信息的部门应依法开放信息。

3.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可以按照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建立一整套信用评级的确定信用类别的理论和方法。加入WTO,它会强迫你、督促你建立一整套信用体系,这是WTO最核心的价值。企业信用评价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考虑到评价的权威性、公正性、严肃性,可以采取逐步推进的办法。第一阶段,由政府有关机构主持;第二阶段,政府机构由主持评价转化为监督评价;第三阶段,在前段运行形成了有可信程度的信用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区域企业信用评价中心。

4.信用激励和失范惩罚机制系统。

5.公正、中立的信用中介系统。信用服务作用于交易的全过程,可以帮助企业防范坏帐风险,降低成本,追收帐款。这类中介服务机构是信用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方面已有较成功的实例,如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主要信用管理机构都是企业,有些已有百多年的历史,他们通过提供作信用调查、欠款追收等服务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明晰企业的税费用,禁止向民营企业乱摊派、乱收费。

(三)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

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天生的合作伙伴。

减少逆向选择,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创建市场化担保机构。

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家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受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一般来讲,能获得担保的企业应具有这样的条件:企业具有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为本行业平均水平以下,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主要产品有市场、有收益等等。

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搭建民间金融机构平台。尽快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建立私人银行,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同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毛病”与“官气”,让民营企业可以自爱相对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现在虽然有几家所谓的“民营股份制银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国有资本的影子,甚至又有点回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老路子上的倾向。

尽快允许开办私人投资银行有限公司或财务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建立行业协会性质的资本流通管理与仲裁机构,规范民间拆借或借贷行为。

另外,要研究符合市场经济特色要求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风险投资同产业直接投资和银行信贷不同,这是一种集融资、投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为一体的全新的资金融通形式。风险投资具有风险排他性,其逆向选择的程度较小。我国风险投资业务较晚,但只要政府大力支持,努力营造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一种重要的融资形式。

(四)政府应鼓励银行积极地向民营企业贷款,给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在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已有政策的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没有发达国家的风险基金和公众基金。在债务融资方面,我国民营企业所能得到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因此,政府应该做的就是让银行与民营企业携起手来。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力度,且有关方面正在落实和完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四)转变观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

应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

应既允许民营企业发信A股,也应允许其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发行B股、H股、N股等特种股票和存托凭证以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的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或场外交易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在资本经营已被企业普遍重视的今天,应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与股权置换等方式实现产权重组,谋求更大发展。此外,企业债券市场也应对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允许民营企业在符合发行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

参考文献:

[1]罗国勋主编:《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2]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经济管理,2001(3)。

[4]关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1(2)。

试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篇3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满足社会需求,及推动技术,创新就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十五大以后,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措施,为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让出了一路。中国民营中小企业正在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

0引言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资金是稀缺资源,企业生产经营时时都离不开资金,没有资金一切经营过程都无从谈起,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局面,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民营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和缺乏信用念是影响其外部融资我国民营企业相对资金实力弱小,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管理制度不健全,诚信观念极差,具体表现在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1年5月未,与该行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4000户欠息民企占63.8%,不良贷款总额76.8%民企占30%,民企自身存在的信用观念不强,是商业银行不愿向其提供贷款的原因之一。

1.2折旧费过底,无法满足民企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这也影响期融资能力折旧费用不仅要满足企业设备维护和更新设备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还应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保持企业竞争能力。长时间来我国一直实行低折旧制度,由于折旧率太低,加上自留折旧不多,使企业无法滞对设备进行技术发行的需要,导致企业设备、工艺、产品严重老化,技术改造不足,重置投资能力乏弱不堪。

1.3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优势使得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不利的影口自,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而不是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确定利率。这样,就会对那些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借款者不利,后者就会退出借贷市场。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使贷款不能归还的高风险投资或者故意逃废债务。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

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更加严重,其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的信息的。

1.4民营企业贷款难与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结果,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想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构也以大银行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导致大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

1.5所有制的歧视势必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局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在中国,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最后才轮到民营企业。而只要是民营企业贷款,大多都会出现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减少贷款额等诸如此类的现象。

打破所有制的歧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2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为了能让民意企业更健康地成长,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必须打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

2.1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

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2.2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天生的合作伙伴。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家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受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搭建民间金融机构平台。尽快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建立私人银行,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同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毛病”与“官气”,让民营企业可以自爱相对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

另外,要研究符合市场经济特色要求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我国风险投资业务较晚,但只要政府大力支持,努力营造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一种重要的融资形式。

2.3政府应鼓励银行积极地向民营企业贷款,给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在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已有政策的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没有发达国家的风险基金和公众基金。在债务融资方面,我国民营企业所能得到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

2.4转变观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应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4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 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 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 国家为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从实践上看, 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其中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切实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才能把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 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 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民营企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有率已达到一半以上, 甚至更高, 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入的顶梁柱。据不完全统计, 在广东省, 私营企业已有十四五万户, 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1/10还多。综观全国, 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 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方, 经济发展也较迟缓。目前, 众多学者普遍认为, 从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看,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1年, 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为特点。由于我国早期改革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产业进入设置诸多限制, 特别是这时是民营企业从消亡走向复兴的初期, 极度缺乏其自身发展所必须的资金, 所以劳动密集型方式作为进入产业的选择, 是其唯一的可能。

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今, 民营企业进入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开始, 此时期以温州企业为代表提出民营企业要在数量发展的同时进行“二次创业”的观念, 这在全国民营企业界迅速得到响应。与早期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 20世纪90年代后, 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由家族式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 注重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 即“二次创业”概念;二是民营科技企业与巨资的结合。

然而, 同民营企业发展不协调的是, 它只占用了我国金融资源的极小部分。据有关资料引用的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我积累约占56%, 向亲友筹资约占13%, 有近80%的经营者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追加资金;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虽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但与国有企业的贷款份额相比仍然较低, 和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 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各方面管理不规范

民营企业大多是以个体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单一, 规模较小, 科技含量低, 缺乏创新机制再加上负债多、积蓄少, 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 从而导致抗击市场竞争风险能力很低, 极易被市场所淘汰;此外, 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在财务等许多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据调查, 多数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 有的甚至就没有会计报表。

(二) 信息不对称, 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 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 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 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而且, 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 不仅数量多、规模小, 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 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极低。此外,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抵押条件上的差别, 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 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而不愿冒险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 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民营企业融资难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极快。但是由于存在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现象, 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构也以大银行为主,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 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 导致大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 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

三、制定正确决策, 打破融资僵局

(一) 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自身建设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 任人唯亲, 家族成员占据重要管理岗位, 决策上独断专行。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 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 导致银行和投资者不愿向其贷款和投资。鉴于此, 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 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 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 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 提高经营效率, 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 增强融资能力。

(二) 选择最佳融资机会

把握好商机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样, 企业融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至关重要。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机会就是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 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因此, 中小企业要想把握住最佳融资机会, 首先要对影响融资的所有因素做具体分析。虽然企业本身会对融资活动产生影响, 但与最佳融资机会这种企业外部客观环境相比较, 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 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么企业只有主动地去适应外部融资环境, 对于商家来说, 谁占有主动权, 谁就是赢家。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及时掌握银行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信息, 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各种外部因素, 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 以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三) 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 解决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惜贷问题

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向大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极具亲和力, 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 成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目前, 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 组成的担保中心。其担保基金可由地方政府, 受益的民营企业, 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等多家出资。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 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尽快搭建民间金融机构平台, 例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等。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 让民营企业可以平等地讨论贷款问题, 不再看国有大银行的脸色。但与此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应的资本流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仲裁监督监管机构, 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当然, 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才能为民营中小企业营造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市场竞争风险大, 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受到严重制约。我们应大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研究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 组织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 统一承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

2、让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法律化。

国家应制定和出台有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的法律法规, 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 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 充分发挥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

(1) 该项基金应具备以下特点:它是一笔政府主导性的基金。只能作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担保之用。它是一笔公平性的基金;加入基金的各利益主体均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加入基金, 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也可以申请基金担保。它是一笔非赢利性的资金, 但可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入以及不超出规定的担保费收入。 (2) 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运作模式:单个中小企业向担保基金提出贷款担保申请, 由担保基金对该企业进行评估。只有通过担保基金评估的中小企业才可获得担保贷款, 而且贷款机构提供的每一笔担保贷款都需要经过担保基金的同意, 其自身没有权力单方面扩展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额。

四、避开融资误区, 保证融资安全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 希望搞突击拿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 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民营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局面, 必须走出以下融资误区。

(一) 不注重企业包装或过于重视企业外表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自己经营效益好, 融资就会很简单, 因而不愿意去包装企业, 认为这是一种浪费, 但却不知道企业短期的利润并不能吸引资金方的目光, 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才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但也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 不惜一切代价去作宣传搞美化工程, 使本来效益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

(二) 目光短浅, 临阵作难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 不了解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是逐利, 不是救急。企业在正常经营时期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 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要学会放长线, 钓大鱼。不能鼠目寸光, 临时抱佛脚。

(三) 把融资简单化, 缺乏专业的融资顾问

目前, 我国民营企业中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 不能把融资简单化。专业的融资顾问是目前民营企业所严重缺乏的。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 融资顾问有丰富的融资经验, 广泛的融资渠道, 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 能够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对于企业的融资大有帮助。

(四) 忽视企业内部整理, 不注重通过让企业走向规范化提升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 一些基本的工作也没有及时去做。民营企业融资前, 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 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 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 让投资者放心。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 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 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 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五) 不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和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 只顾企业扩张, 忽视了塑造企业文化, 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 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 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 没有协同能力。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张, 但企业管理却越来越粗放、松散。随着企业扩张, 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使公司决策走上规范、科学的道路, 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扩张过程种的经营风险。

发展民营中小企业, 对于我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实现十七大所确定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而解决好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国勋.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2]、张厚义, 明立志.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 篇5

一个企业在资金市场你要考虑自身的情况,如果不懂得自己,你很难在银行分得资金的羹。融资企业首先要考虑自己有什么。有一句话,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作为融资企业你不能有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你这个企业不能有不良记录,就是欠银行贷款本息记录没有,现在银行有信用体制了,如果有欠本息的行为,贷款卡就记录下来,有这个记录你就列入了黑名单,你这个企业就永远不可能在银行获得融资。二是你这个企业老板也不能有不良记录,不能在房贷有欠款行为,不能在法院有诉讼行为,有这个行为那么赶快换法人。三是企业的财务混乱。这可能大家不理解,陈总监说了,很多民营老板不能跟企业员工分享他的未来,造成企业混乱的原因,就是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用俗话说就是特别小气,不舍得花钱雇高水平的财务。最近我接了一个客户,他准备做贷款,是个宾馆,老板是山西人,拥有数亿资产,但是财务就是他的亲戚,他的女儿是财务经理,会计都是农村老乡。我让他列一个提供贷款的清单,但是他们不明白清单是什么,财务也搞的一塌糊涂,逻辑关系混乱。

最近大兴有个银行给我推荐了一家企业,老板是木材商人,他聘了一个财务,花了三千元认为聘了高水平的财务总监,年纪跟我差不多,西服领带,以为水平比较高,我们去了后拿了报表一看,做假帐都不会搞平衡关系。未分配利润,怎么分应该有公积金记啊,他把这抹了,第二年就没有了。由此造成这家企业根本拿不到钱。

四是企业不能有的硬伤是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70%,很多民营企业做假帐,做的水平比较低,怎么做呢?报表左边记应收款,右边记应付款。五是亏损企业,很多企业为了逃税,表面看老实,一份报表,给银行也是一份亏损报表,对银行来说亏损是硬伤,根本不可能给你贷款。第六个硬伤是企业没有资产。很多企业,包括北京开发区的企业都没有资产。很多民营老板胆子很大,成也于此,败也于此。胆子怎么大呢?他租一块地,租50年,然后再这盖房子,可能投几千万盖房子,但是资产没有办法入帐,没有产权证,这种企业在北京非常多。对于担保公司,不认,对于银行来说这属于无资产企业,不认。第七是没有一定的经营。我在中小企业协会搞大巡诊时,我收了100多张名片,后来很多老板给我打电话,首先我问营业收入,说一年几万,我说这就不好往下谈了,你说一年收入几万,给你贷多少钱合适啊?有多少还款能力啊。

以上七个硬伤都不能有,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企业想贷款还要看看信贷政策,不是银行对所有企业都可以给予贷款,有几项银行不支持的,属于硬伤性的行业:比如娱乐业,搞歌舞厅、桑拿的,别以这个名义申请贷款。还有搞餐厅的银行业不支持。还有咨询业、中介服务业,投资管理公司不能申请贷款。

中国有一句古话,打仗要知己知彼,银行也是企业,包括外面很多银行都宣传自己怎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宣传归宣传,银行有自己的盈利目标,首先要研究透银行需要什么,这样你的业务才能成。比如一个支行来说,行长就有任务指标,每年支行行长都受任务指标的压迫,原来在光大银行当过行长,但是当了半年就逃了,每个星期一开例会,支行就19人,星期一开会研究什么呢?就研究谁这周从哪可以拿存款,而且银行门口有个招牌,每个人今天贷款多少,都列着。我以前干的是企业求我来贷款,现在变成去拉存款,很不适应,然后就逃回家里当作家了。指标压迫很大,有四项指标,一个是日均存款,每个人都有,很多人不了解银行,以为银行是好工作,甚至很多人托我进银行,今天上午还有一个华夏银行客户经理,说干不下去让我给他找一份工作,他说存款拉不来。我说你应该有点业绩吧,他说被行长剥削了。因为他没有转正。这个行长因为业绩很差,只有靠这种方法维持自己的位置。原来我当行长也这样干过,原来我是为了拉存款,有一个企业曾经很好,他想申请一笔贷款,申请七千万,我明知道这家企业根本过不去,按照光大银行贷款的条件,非常严格,根本不可能通过。我为了拉存款也不能说你通过不了,我说你先开户,弄点存款过来走点业绩,结果这家企业拉了一亿过来,我就拖啊,就凑存款。在业绩的压迫下,人性是扭曲的。

为这事我写了本书叫《错币》,大家可以看看,人性扭曲的,银行行长最喜欢你做的事是什么?你帮他拉点存款,那个行长把你捧上天。现在支行行长老给我推荐客户,为什么?不是关系多好,因为我帮他做过一次存款,在上个季度末完不成任务就要免职,主要是面子问题。我就给他弄了五千万,由此感激我。现在我心里压力大啊,到六月末还得给他拉存款。银行就是这么个组织机构,可想而知,你这个企业又没有现金流,又没有存款,业绩很差,关系再好也不能做给你。

第四点,银行的分布,在香港银行遍布都是。九十年代银行地位很高,我在总行,当时出国考察,外国人奇怪问,为什么把银行人带过来啊,说给我贷款的,他不理解,因为在他们那里银行地位很低。

现在国家政策银行有三家,国家开发银行、农村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这三家银行都讲政策,如果你有批文贷款很容易,而且利息低,放款期限长。另外还有非金融机构,比较复杂,比如信托机构和财务公司,原来担保公司也是,原来我们担保公司也曾经给过金融许可证,后来人民银行不愿意管,觉得担保工作太复杂,就把金融许可证拿走了,目前不算。典当行去年以前还算金融机构,去年也把金融许可证也拿走了。地下钱庄大家也知道,虽然没有许可证,但是搞的很红火。

第五点要了解银行的信贷政策有差异,我前面说的几项指标,银行经营战略,所有银行都在竞争优质客户,都找最优秀的大款傍,找最有钱的企业。但是蛋糕有限,不是谁都分得上,银行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偏好。首先风险偏好就不一样,我们根据银行不同的风险偏好,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银行,这样融资成功率才高。比如汽车核证做质押,现在广发行还在搞这个,其他银行都不搞了。我们经常给4S店做贷款。

另外许多银行不认可无形资产,比如在座很多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科技型的中小企业,科技型促进会的200多会员都是这类企业,他们没有多少资产,就有几个脑袋,因为有知识产权,有商誉,这个无形资产很多银行不认,但是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都认,这是我们与他们共同开发的业务,叫展业通业务。第一次搞大巡诊时,交通银行很重视,如果你有无形资产,直接照交行,用不着担保,还能省点钱。

许多银行对贷款要求经营期限三年,北京这个地方很奇怪,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卖钱。为什么呢?年限值钱,再好的企业,当年注册申请贷款不行,所以经常做贷款营业执照买卖。所以想融时要研究银行的偏好,不同银行有不同的偏好。

另外不同银行利益驱动也不一样,刚才我说行长拉存款的事,不是所有行长都拉存款,有的行长前两年拉存款,这两年人家存款够了就不拉了,就要鼓励放款,所以作贷款前要了解这银行是存差行还是贷差行。

第三银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贷款的通过情况认知不一样,同一笔贷款在不同支行会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呢?因为有的新支行,同样是行长,他可能属于三级行,有的没有贷款权,贷款时要研究银行是在哪个阶段,不要找新行和支行行长跟上级银行领导关系不好的行。

另外虽然都是银行,素质差很多,有的行长负责任,很好,有的行长不负责任,很糟糕。以前有个做药的企业,那个企业应该是个非常好的企业,现在可能在工行都有受信了,当时在农行申请一笔贷款,当时大家觉得没有问题,结果不幸,接客户的经理是女的,当时生小孩去了,最后到总行汇报时汇报的很差,结果说再议,一个客户的素质差造成了贷款黄了。找一个好的客户经理也是成功要件。

另外贷款的程序,有七个步骤,有兴趣的记一下,没有兴趣的就算了,不展开说。

第一说一下贷款程序关键环节,有很多企业虽然知道程序,但是他经常干一些忌讳的事情,就是潜规则吧,这不能犯,如果侵犯潜规则这个贷款就复杂了。第一不要犯的是一个企业本身条件不完备,四处送贷款材料,搞个贷款企业很出名。有一个企业,我觉得这个企业也不算差,但是到处送材料,可能北京所有银行都送了材料,结果分行一报告这个企业,别人就说别报了。

第二很多企业找无关紧要人找领导说情,本来还不错,但是中国人有这个习惯,觉得有个熟人会好办,结果一说不如不说,一说人家觉得有猫腻。

第三不能通过上级压贷款,一笔贷款要说它成功要每个人都举手,一个信贷员说他资不抵债,无论谁压下来都不成。

第四很多客户经理对客户调查不重视,人很情绪化,他情绪不好,一个企业从正面看也行,从反面看也行,他提供的材料都是反面的,谁都扭转不过来。

第五忌讳是有的企业号称集团,但是贷款用途很难把握,水太深。第六是有的企业大笔炒股票,上个星期我们有单业务,那是家比较不错的企业,在北京算是最大的汽车经销商,有11个4S店,当时建行贷款,让我们做担保,但是我们一位客户经理人品不太好,不知道从哪收集到一些资料,说这个企业拿贷款炒股票,结果把这个项目毙了。

七是忌讳企业虚假包装报表,现在企业不包装报表的少,十个企业我想民营企业有九个做假报表,做事你得有水平,让人一看是假报表大家就会很烦。

八是企业资产张冠李戴,我曾经给一家钢材企业做担保,一位女同志,他是别人给了他款,但是他没有资产。

下面是提了几个建议,一是有政府批文的,有科技发明的找交行,创意产业的交行也在做。有库存找广发、深发。没有什么特点找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是非常好贷款的行,如果你在别的行都贷不了款。浦东发展银行是很难贷款的银行,我试过。我有单房地产抵押业务,同时给了农商行和浦发行,结果农商行已经批下来了,而浦发行要由上海那边批。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战略研究 篇6

[关键词] 融资环境融资渠道资信程度資本市场信息不对称

十五大以后,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使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措施,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让出了一条大路。这不仅为民营经济放手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正在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

1.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流资偏多

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不论企业项目如何,大多都为防范风险而较少介入,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2.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这表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3.非正式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成本高,风险较大而且融资量有限

(1)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2)相互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股权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其承担经济责任时,所承担的款额便作为出资额,从而将对被担保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不能从商业银行,资本市场融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民营企业由于数量众多,层次参差不齐,财务制度不规范,从而导致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企联系不强。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

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优势使得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不利的影响,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而不是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确定利率。这样,就会对那些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借款者不利,后者就会退出借贷市场。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借贷市场上借款者整体素质就会下降,那些最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贷款者常常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的人。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即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投放于使贷款不能归还的高风险项目上或者故意逃废债务。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

民营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的信息的。民营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于民营企业对资本和债务要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另一方面,确实有一部分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取得抵押担保贷款困难。同时这一部分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其外部融资。诚实经营,讲究信誉,它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好的信用会给银行好的印象从而能顺利地取得贷款,而不良信誉或信用等级偏低则会取到很少的贷款甚至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第二,社会服务体系的原因。

首先,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财力的不足,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还贷不力,同时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资金来源不断萎缩,负债经营过重,资产质量下滑,可以放贷的资金十分有限,难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

其次,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沉淀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三、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民营企业应首先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促进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这样不但筹不到资金,还丧失了筹资能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应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程度,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同时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广泛联系,资金方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也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机会。

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种,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信用虽然是一种主观性偏好,但仍需要客观性约束。即在金融系统,要建立起民营企业的一整套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和指标。包括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择优建立信用等级档案,建立完善区域物业和产权交易的二级市场,使银行能将抵押品变现,解除银行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后顾之忧。

2.政府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

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天生的合作伙伴。 减少逆向选择,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创建市场化担保机构。

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家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受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一般来讲,能获得担保的企业应具有这样的条件:企业具有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为本行业平均水平以下,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主要产品有市场、有收益等等。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尽快允许开办私人投资银行有限公司或财务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私人银行,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同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毛病”与“官气”,让民营企业可以在相对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现在虽然有几家所谓的“民营股份制银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国有资本的影子,甚至又有点回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老路子上的倾向。建立行业协会性质的资本流通管理与仲裁机构,规范民间拆借或借贷行为。

3.转变观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

政府应鼓励银行,证券机构积极地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给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首先,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债务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在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發挥已有政策的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没有发达国家的风险基金和公众基金。在债务融资方面,我国民营企业所能得到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因此,政府应该做的就是让银行与民营企业携起手来。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力度,且有关方面正在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其次,鼓励民营企业与证券机构的合作,打开民营企业在证券市场的筹资渠道。允许民营企业发行A股,也应允许其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发行B股、H股、N股等特种股票和存托凭证以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的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或场外交易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此外,企业债券市场也应对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允许民营企业在符合发行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7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近十年来, 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迅猛发展, 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然而, 近年来, 发展势头有所减缓, 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的行业为主, 仅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就集中了民营企业的75%。由于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创利能力弱, 要进一步发展, 仍受到资金严重不足的制约。民营企业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 然而, 从银行所得到的贷款, 尚不足银行贷款总量的2%;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约占9%左右, 这里还不包括那些以较高昂的代价购买别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线上市的;在债券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则几乎为零。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中央有关部门和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下了很大的力气, 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 如, 组建民营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鼓励和支持四大商业银行, 增加对民营经济贷款、建立担保体系、建设风险投资体系等等。但是, 从实施效果来看, 这些措施还没有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表面上看是反映渠道狭窄, 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制和制度问题。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普遍性。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中、小型企业均反映资金短缺, 都在千方百计寻求资金来源, 民营企业问题更加突出, 有的被迫停产, 有的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实际上现代社会中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很多, 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势头。例如:通过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等等。但由于制度和政策及企业内部等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了众多限制, 突出表现在:

(一) 企业自身原因

1. 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内部决策缺乏灵活, 机制僵化。

从民企自身来看, 管理水平不高, 账目不清, 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缺乏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构, 管理经验缺乏, 管理水平不高, 财会制度落后, 信息不透明, 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 增加了银行对民企财务信息审查难度。同时家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2. 财务管理不规范, 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 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 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民营企业即使都有很强的融资意愿, 但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 总希望打个电话投资人就把资金投入企业, 把融资简单化, 不愿意花钱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

综上所述, 民营企业由于数量众多, 层次参差不齐, 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内部决策缺乏灵活, 机制僵化;财务制度不规范, 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 这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二) 社会金融环境方面

1. 银行贷款管理体制的制约。

目前, 企业获取资金的主渠道依旧是银行。现行的金融体系中,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似乎天经地义, 而面对广大民企的贷款请求, 往往不予支持, 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 同时贷款审批程序烦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 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 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2.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门槛过高。

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 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改革, 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 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我国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 目前, 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实行的是规模管理, 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 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设施项目。同时, 要求发行债券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三千万, 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不低于六千万;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一年的债券利息, 债券发行公司必须有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单位做担保等, 这一系列条件, 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

总之, 民营企业的保证缺乏、管理薄弱以及一贯以来的银行在体制上的歧视是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 政府方面

1. 政府职能机构不健全。

政府职能机构不健全, 中介机构也就难以健康地发展起来。民间投资者在获取投资信息、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或资金支持等方面不能普遍得到有效的服务, 往往因此而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等现象。

2. 政府管理不规范, 许多有利于民企融资的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要持续发展下去, 必须解决好其融资问题。要改善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 政府和各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 建立起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支持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 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治理结构, 在此基础上变家族化治理为专业化治理。

第一, 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改变家族管理模式, 从单一的家族管理向家族控股、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模式过渡, 实施多元产权主体结构, 打破家族式管理“瓶颈”, 大大增加由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董事会监控功能。设计必需的权力制衡制度和措施。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 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 合理安排控制权与管理权, 建立相对完备的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环节是管理创新, 管理包括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 努力提高自身管理和技术水平, 促进规范运作, 降低管理和财务风险, 尽快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第三,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 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在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的同时, 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更多的采用信用结算方式, 以培养企业信誉。

第四, 民营企业不缺乏科技含量高、创新力度大的产品, 有的已经进入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双高一优”, 这些优秀企业走出国门, 充分利用外资, 既可以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又能融到资金, 尽快发展自己。

第五, 把握融资机会, 走多元化融资道路。从企业内部来讲, 过早融资会造成资金闲置, 而如果过晚融资又会造成投资机会的丧失。从企业外部来讲, 由于经济形势瞬息万变, 这些变化又将直接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因此, 民营企业若能抓住企业内外部的变化提供的有利时机进行融资, 会使企业比较容易地从多种渠道获得资金成本较低的资金。

(二) 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目前对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供给模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完全由国有商业银行供给;第二种即完全由民营金融机构来供给;第三种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民营金融机构为辅;第四种则以民营金融机构为主、国有商业银行为辅。基于对上述四种供给模式的分析, 我们认为, 就当前现状而言, 基本上属于第三种供给模式;而在可预见的将来, 这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民营金融机构为辅的民营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基本不会改变。因此, 国有商业银行应明确自己的职责, 勇于承担这一重任, 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实际, 及时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同时通过设立民营金融机构, 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 来促进和规范民间投资、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这样做不但不会对银行公有制主体地位造成冲击, 相反却可以激活目前尚且缺乏活力的金融市场,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 政府要对民营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政府要加强法规和政策力度, 优化融资环境。民营经济要得到较大的发展, 除自身因素外, 关键是政府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发展环境, 从而优化私营经济的法制环境。

第一,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明确规定私人财产同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私营企业经营者合法财产及一切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都应平等享受法律的保护。

第二, 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信用建设,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创造公正的法律氛围。强化民营企业信用观念, 提高信用等级,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制度, 这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制度建设。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管体系。政府应积极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并监督信用行业的规范发展, 积极推动这方面的立法, 并保证政府各部门的公共信息向社会开放, 让大家平等地取得和使用。

第三, 积极发展多种融资方式,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希望银行来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是不现实的, 无论是其资金性质还是经营方针, 都决定了银行是倾向于“锦上添花”。因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应当积极运用多种融资方式。要创造条件, 积极支持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一是要消除市场准入歧视, 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引导和协调民间资本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二要支持创业板资本市场即二板市场的发展, 鼓励和促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并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机制。应鼓励民营企业向内部职工和社会定向募集股份,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 国家、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措施, 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相继出台了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机制, 不断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近期央行重启中期票据发行, 相信这些政策将对民营企业解决融资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浅析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

一、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由多种原因。从民营企业自身看, 很多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 民营融资难与民营经济不成熟有着密切关系, 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包括经营领域不够宽广、规模小、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以及信息数据不真实。很多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 核算随意、信息虚假。

从体制上看, 当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现象。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意识的影响, 金融部门对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尚不能一视同仁。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全国大部分的信贷资金, 在信贷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 原本是民营企业寻求信贷支持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受处在行政过分干预的准财政运作体制的约束, 导致其对民营企业的“歧视”现象。对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 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 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或少承担责任, 如果是私营企业就可能被有关领导机构甚至司法机关予以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考虑, 不少银行员工宁肯少贷或不贷给民营企业, 尽量限制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数额。其贷款手续之繁杂, 抵押条件之苛刻, 对抵押品要求之严, 抵押率之低, 远远超过国有企业, 使不少民营企业望而却步, 当民营企业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不得不去贷款时, 也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白白地错过了宝贵的商机。

从制度上来看, 第一, 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制度还未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因担保问题尚未解决而难以运作;抵押贷款因多数民营企业未能解决房产、土地等相关证件而被搁置。抵押担保落实难是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特别是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第二, 银行为民营企业服务严重不足。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但各商业银行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 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 乐于“大宗批发”, 而对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缺少兴趣, 由此导致民营企业贷款明显不足。此外还缺少对国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考核, 缺少专门从事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

从融资方式上看, 融资租赁、典当贷款、代理融通等新型融资方式缺乏。融资租赁是与银行、证券鼎立的一种新型的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金融工具, 其地位在发达国家已经仅次于银行信贷, 目前全球近1/3的投资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完成的。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工业设备租赁占全部设备销售额的2 0%—30%, 韩国融资租赁交易额占全部资本市场融资额的14%, 而我国工业设备租赁占全部设备销售额仅为1%。典当贷款接受的抵/质押物比银行贷款更为宽泛, 在融资上显得方便, 但这种贷款方式, 在我国是被严格控制的, 拥有合法权利并不是很多。代理融通, 即把企业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金融机构——代理融通公司, 其有责任为企业付款, 是一种用账面负债代替现金差额、改善企业流动性的一种方式, 在我国运用也很少。

二、针对融资困难的对策

1、企业要提高自身形象

民营企业要诚信经营, 规范管理, 保持高效灵活运作。成功的民营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于其诚信经营、科学管理以及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运作。缺乏诚信是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失诚信者, 不仅会遭到道德上的谴责, 最终还将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商无信不立, 业无诚不远”, “重操守、讲信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必须遵章守信, 诚实经营。加大投入, 努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是指企业凭借自身独特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 培育创造出不同于其它企业最关键的竞争的能量与优势, 这种竞争力与优势是本企业独创的, 是企业最根本最关键的经营能力, 具有鲜明的特征。重要的是完善民营企业财务制度, 解决人们对于财务的困惑,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信任度。

2、政府金融体系要提供公平的服务体系

政府对各种合法市场主体的依法管理、引导和保护其合法权益, 应该是公平、公正而无系统之分的。加快经济立法, 清理和废除一切过时的歧视性规定, 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 对民营企业予以各方面的政策优惠, 而不是歧视, 限制。通畅民营企业的贷款渠道, 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

3、鼓励发展民间信贷机构

在经济发达地区, 可以探索建立中小民营银行的试点, 探索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 加大银企合作, 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民营企业, 形成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要在健全金融监管的基础上, 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民间金融机构, 建立民间金融市场, 争取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现有金融组织应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 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跟踪服务, 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 当好理财参谋。

4、构建民营企业发展基金

资本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资金存在的问题更突出, 如果有一个特殊的基金会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的资金问题则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经济的进步。农村实行医疗保险政策, 来保障农民的医疗费用高、看病难的问题, 民营企业是否可以借鉴一下这种方式, 来解决一些民营企业的资金问题。每个企业根据利润的一定比率提成, 交到这个特殊的基金会存起来, 在企业急需钱的时候向基金会申请资金。同时, 地方政府也拨一笔资金来扶持这个基金会的发展, 政企合作, 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登凯.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 2005, (06) :49。

民营快递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9

民营快递发展的融资需求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不论是外在的发展环境还是内在的经营模式, 民营快递发展到现在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

1. 新《邮政法》迫使民营快递为生存融资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实施, 促使民营快递进入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品牌树立的时代。新《邮政法》对民营快递企业设下了较高门槛:在省内、跨省及跨国经营快递业务的最低注册资本分别为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而我国民营快递的资金普遍稀缺, 规模小, 若要生存下来就必须融集足够的资金。此外, 我国不同板块的快递市场盈利空间相差很大。2010年同城、异地、港澳台及国际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2%、54.7%和31.1%;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2.9%、71.5%和5.6%, 高中低端市场不言而喻。我国的民营快递拥有同城快递80%以上和异地快递50%以上的份额, 即民营快递的主业是中低端业务市场, 盈利空间小, 甚至同城快递基本上不盈利。

2.电子商务推动民营快递为发展而融资

快递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网购所带来的快递业务量占据快递业务量的60%以上。据中国邮政局网站统计数据, 2009年网上购物营业额2500亿元, 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6亿件;2010年网上购物营业额5131亿元, 快递投递量23.4亿件。网购金额增加了1倍, 而快递业务量只增加了25.9%。中投顾问最新公布的《2010-2015年中国快递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 中国网购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0%, 与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收入和业务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0%。这表明, 快递服务能力已经跟不上网购发展步伐, 快递公司必须筹集资金、加大投入, 完善网络体系, 提高自身运营能力。

3.经营模式促使民营快递为转型而融资

20世纪90年代, 我国民营快递逐步发展起来, 其中以顺丰、申通、宅急送、圆通等发展最快。在我国的民营快递市场, 除了已经拥有自己货机的顺丰速递是采取直营模式, 其他民营快递的发展模式都是依靠低价和粗放式特许加盟的连锁方式。特许加盟模式对加盟公司管理松散, 致使快递服务差、速度慢、安全低。要改变目前的经营模式, 需加强对地方网络的管控。2005年申通快递试图以换取加盟公司股份的形式对其进行收编, 最终因为缺少换股和改制的资金而搁置。快递咨询网顾问徐勇曾说, 民营快递公司构建城际间快递的理想组织构架最低需要1亿元以上的投资。

此外, 民营快递企业的物流及分拣中心以租用为主, 自有运输车辆平均为3.5辆, 包装、分拣等大部分环节都是手工作业。民营快递要提升竞争力, 提高运作效率, 必须加大投资实现规模作业、全自动化的流水作业, 购入先进的IT技术等, 而民营快递企业的资金很难在短期内靠内部积累完成。

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

民营快递的发展对资金需求巨大, 但其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 银行贷款额度很小且不易取得, 资本市场不健全无法获取资金, 融资路径艰辛, 这既有企业自身因素的制约, 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

1. 企业自身因素

(1) 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民营快递的特许加盟发展模式导致企业之间关系松散, 企业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一个加盟商出现问题, 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形象和声誉。快递企业的组织方式落后, 加盟商多是家族企业, 甚至是个人老板, 这就导致机构设置不合理, 管理不科学, 缺乏内部的约束监督机制, 快递投诉的剧增就是管理水平的真实写照。

(2) 规模小, 资产结构偏轻

银行发放贷款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 目前国内银行的两种授信模式都不适合民营快递企业。一方面, 民营快递资产结构偏轻, 企业价值主要集中于网络、品牌等无形资产, 经营设施大多是租赁来的, 在向银行进行抵押获取贷款时也难以提供有效的、充足的抵押和担保。另一方面, 民营快递企业成立时间较短, 规模普遍比较小, 财务制度不健全, 缺乏历史信用记录, 亦无法取得银行信用贷款。而规模小, 资产少, 又使得其难以进入准入门槛很高的资本市场融资。

(3) 融资观念陈旧

融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企业可以从多个渠道以不同方式获取资金, 摆脱融资困境如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质抵押贷款、保理融资、小额贷款公司等二十多种融资渠道和十几种融资方式, 但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少有尝试;而风险投资、战略融资等方式基本和民营快递无缘。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者对现代融资工具缺乏认识, 拘泥于银行贷款这些传统的融资方式, 缺乏创新的融资意识。

2. 企业外在因素 (1) 金融体系原因

无论是在间接融资市场还是在直接融资市场上, 民营快递企业都遭遇融资难。虽然民营快递发展迅猛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但银行却没有将资金向其倾斜。银行在选择放款的企业对象时, 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 即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非一视同仁。一般而言只有国有企业才有资格获得信用贷款, 民营企业获得抵押担保贷款都很难。

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在市场的规模和结构、监管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资本市场结构单一、层次单一, 使得民营企业的上市缺乏资本市场体系支撑。迄今为止, 国内快递行业仍没有一家公司上市。从债券融资来看, 公司债券的发行受到严格的限制, 需要较高的信用等级, 较大的资产规模, 加上广大投资者对民营快递的质疑态度, 使得债券的发行举步维艰。

(2) 信用评估体系不成熟

我国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 如信用评估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评估机构主体资格混乱、评估技术不成熟等。目前, 银行和部分社会机构都在进行企业信用评估, 但没有一个全社会的信用评估体系。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缺失使得民营快递融资过程中缺乏被评判的标准, 影响到各融资方式的使用。

民营快递发展融资策略

改善民营快递融资环境, 解决其融资瓶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需要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健全企业内部管理

首先, 民营快递企业要在连锁模式上进行改革, 对加盟制进行转型升级。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快递成本的提高、信息化的加速及利润的平均化, 快递企业将进入优胜劣汰期。特许加盟连锁的模式在管理效率方面远不及直营模式, 对于在发展前期以特许加盟方式加盟的网点, 进行资源整合, 加强管理, 避免网点之

商业前沿Upfront

间的恶性竞争;推行“三三制”产权结构整合, 加快直营、参股和控股的改革步伐, 加强快递总部对各分部网点的管控和利益统筹。其次, 学习国外成功的快递业经验, 在日常运营上, 规范操作与投递时效, 提升服务质量;在内部控制上, 加大人力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投入。

2. 国家政策的扶持

政府对于民营快递的支持重点应着重于制度建设和法规保障, 为克服融资瓶颈创造条件, 对民营快递的发展给予引导和扶持。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与国内GDP增长密切相关, 过去的5年中快递市场发展的速度在25%以上, 对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 政府应重视其发展。第一, 将快递产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 加大快递基础设施建设。第二, 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拨款建立快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对于布局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型快件处理中心的建设给予土地政策的优惠及贷款的优惠, 加大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等。最后, 国家应该利用税收政策给予民营快递优惠。

3. 推进金融创新

我国金融创新的空间很大。要加快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尤其是制度的建设, 推进多层次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 对经营业绩优秀、有发展潜力的民营快递企业的股票上市及债券发行给予引导和支持;完善和健全民营快递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 建立政府出资的行业担保机构, 为民营快递企业提供第三方担保。金融机构应该制定适用于民营快递发展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 创新金融产品, 放宽抵押担保的要求、开展货物抵押融资等;对于大型自动分拣线、飞机等的需求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等。

4. 引入战略投资者与风投

民营快递存在资金的缺口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风险投资来解决, 快递业务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400亿元以上的产值对于风险投资家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风险投资要求企业产权清晰, 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5. 加快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10

有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中国城市集体企业、农村乡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个体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家, 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 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 并且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这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然而, 尽管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推动因素, 但是80%以上的中小企业却面临融资困境。特别是在民营经济极其发达的浙江省,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遏制民营企业成长的一大瓶颈。这里有企业自身的信用素质问题, 也有外部环境的制约。但我认为, 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资本市场的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1 民营企业传统融资渠道分析

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们发现, 民营中小企业中超过半数选择从国有银行贷款。这说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 而且, 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普遍性。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 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渠道一般是银行、证券、债券, 还有民间融资。针对以上几种融资渠道,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1.1 融资渠道——公司债券、证券

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 手续繁杂, 耗时过长, 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因此我国目前发展的企业债券实际上是“准国债”, 基本上没有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

1.1.2 融资渠道——民间借贷

由于通过正规的途径无法顺利融资, 民间借贷就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民间借贷靠的是个人信用, 适合小额、小范围。

但目前我国的民间借贷市场没有国家法律的保护, 缺乏正规的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银行业虽然没有存款保险制度, 但是往往有国家作为最后担保) , 因而民间信贷风险比较高, 其利率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水平, 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加大经营风险, 容易导致拖欠和欺诈, 一旦发生将推高利率, 形成恶性循环。

1.1.3 融资渠道——银行信贷

目前向银行融资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兼备安全与成本的一种融资渠道。但是, 银行融资渠道也不是完全可以满足,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目前基本局限于向国有银行贷款,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信用等等问题, 国有银行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现今, 各国有银行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时采取的基本都是抵押贷款。但是目前浙江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 底子薄, 以及我国的所有制度的限制, 在现有的银行贷款制度下, 难以提供相当的抵押担保。

1.2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根据统计, 2005年第一季度, 浙江民营经济中国内贷款的比重明显下降, 2003年为27.1%, 2004年下降到24.3%, 今年一季度同比又下降4.3个百分点。企业也反映流动资金紧张, 融资较为困难。据企业景气调查, 有24.3%的企业感到流动资金紧张, 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4.2个百分点。一季度有16.5%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 比上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 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8.5。

从银行角度而言, 设置“高门槛”也无可厚非。在未来几年, 中国的银行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国有银行都面临着股份制改革, 国家将渐渐抽离银行保护者的角色。因此, 风险的控制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尤为重要。在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时, 由于无法对其风险作出准确的评估, 导致银行往往对于贷款与否以及贷款额度都难以把握。因此选择相对保险的全额财产抵押贷款对银行而言就安全的多了。

2 中国企业的信用状况

在这里引用一个调查, 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等一些部门组成) 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征信情况所做的一个调查和商务部研究院近年所做的调查, 显示了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 中国企业征信现状是, 被调查的企业中, 经营者已经认识到现代信用的作用, 国内企业的信用状态有所好转, 60%的企业认为, 诚信是企业合作的基础。各地区企业的信用状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开放度呈正相关。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的信用度较低, 信用风险较大:62%的企业认为须防范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

其次, 中国企业征信存在的问题是,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 认为企业拖欠贷款和税收的比例最高, 占76.2%。

以上一些比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信用环境并不令人乐观, 但是可喜的是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3 信用浙江的发展

3.1 现状分析

作为与上海同属长江三角洲的浙江而言, 上海的征信体系具有非常实用的参考价值。相较于上海而言,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浙江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从2003年起浙江政府开始打造“信用浙江”, 并开始设立信用评级机构, 其中有政府认证的杭州资信和中诚信两家公司以及为数不少的民间信用评级公司。但两年下来, 可以说收效不大, 由于组织设置等等问题, 以上公司或者是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 或者由于民间性质而使公众对其信用报告的权威性质疑。分析浙江征信的现实情况, 我认为浙江目前还没有解决一个初步的问题, 这个征信系统究竟采取何种模式——公共还是民营?

3.2 浙江征信体系模型

当然, 要建立一个适合浙江现状的征信系统, 并没有那么简单。我认为, 目前浙江应该建立政府为主导, 辅以民营模式的双线行型征信系统, 同时在未来几年里要逐步减少政府的干预, 发展成以民营模式为主的征信体系。

3.2.1 第一阶段——公共模式为主

具体来说, 现阶段以政府推动为主导, 因为目前浙江的征信环境不容乐观, 所以以政府强制力来推动征信系统的建立能有效的形成征信体系的初步模式。公共征信系统主要被用于控制银行风险, 这与现阶段浙江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相关。

3.2.2 第二阶段——公共模式与民营模式并行

在公共征信模式渐成系统之后辅以民营征信模式, 设立征信局。征信局是针对民营征信企业的管理机构和信息交换机构, 在欧洲的一些以公共征信系统为主国家也都存在着。为什么要辅以民营征信模式, 我做以下说明。第一, 公共征信体系主要是用于银行监管, 具有信息垄断性, 是一种类公共产品, 这不利于征信系统的长期发展。第二, 由银行信贷信息为主的数据库收集的信息覆盖面太狭窄, 需要民营征信系统的信息进行补充。第三, 浙江的民营征信有一定的发展, 在行业中有一定的渗透性, 在浙江民间资本的运用中能提供准确的信用的信息, 有利于充分、安全的运用民间资本。

3.2.3 第三阶段——以民营模式为主

逐步减少征信体系中的公共模式成分, 形成以民营模式为主的征信体系。浙江民营力量雄厚, 以征信局为主导的民营征信体系信息覆盖面广, 参与的主体既包括金融机构又包括非金融类的企业, 最终可以涵盖以银行为主体的公共征信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征信与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9) :103-126.

[2]李振宇.资信评级原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3]郭志明.中小企业融资冬去春来[N].中国企业报, 2005-4-19.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11

[关键词] 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对策

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对民营中小企业采取了许多扶持政策,据统计,2005年,我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37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实现营业收入4953.3亿元,占全省营业收入的73.2%;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21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为我省构建和谐社会,拉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繁荣城乡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在创造的价值、数量、规模、GDP的比重以及实现税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融资难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

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尚存在一定的缺陷,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加上民营企业规模小,承担不起股票发行的费用,也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等自身弱点,不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板固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至于发行债券,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进行资本密集型大规模项目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一般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况且并不适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作为融资手段。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2.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流资偏多

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放贷。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3.非正式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较大

(1)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2)民間借贷。从亲戚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3)相互担保。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股权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其承担经济责任时,所承担的款额便作为出资额,从而将对被担保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若短期内急需资金,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的方式解决。

二、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不规范,诚信度低

民营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此外,由于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据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介绍,到2005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4.99亿元,不良率4.65%,其中,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为15.1亿元,占60%。由于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2.资本市场发育不全,金融服务不到位,产品少

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交所正式启动。建立中小企业板,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创造了直接融资方式,有利于拓宽其融资渠道。但这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指出,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的方案,实际上只能部分地解决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云南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始终在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中占据主要部分。因此,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案,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云南省至今没有一家民营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上市。另外,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3.政府宏观引导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信用体系、担保体系、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从县以下领域退出,即使是县城和县以上的城市,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实行统一运筹的策略,资金重点投向发达地区和优势行业,以致欠发达地区和一般行业的民营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同时缺乏有效的信贷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云南目前有108户担保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云南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存在融资资信不对称、担保机构资本结构单一、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规模不大、业务品种贫乏、专业化水平低、担保面窄、为中小企业担保比重不大、缺少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等较多问题,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另外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三、解决云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提高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其融资能力

企业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积极打造企业自身融资平台。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创新工作,调整产品结构,走“精、专、特、新”的发展模式,努力改变当前产品生产能力在行业中过剩、重复低价的恶性竞争现象,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通过合作、联营、参股、集资等方式吸引外部资本,达到有效解决企业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以成本管理和资金占用为重点,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四是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做到及时还贷,无故意拖欠债务,不做假账,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真实的财务与会计信息等。

2.实施金融创新,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首先要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资产清算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其次,开拓新的融资手段,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针对民营中小企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情况,推广实物融资服务和担保融资服务,并运用商业票据避免信用风险。为提高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运用基金的形式筹集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无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项目。通过资本投入、贷款、贴息等方式,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及其他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发展典当业,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提供“短平快”的资金周转服务。建立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探索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企业转让部分产权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发展民营小企业信用保险和融资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地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区域性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

3.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及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创造条件

在原非公经济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包括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及对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在内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改变专项资金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为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使用;对商业银行开展民营中小企业的风险贷款实行浮动利率政策,建立财政直接补贴机制,使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通过风险溢价或财政补贴得以弥补;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鼓励信托投资公司探索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股权信托计划,加快建立和完善股权信托退出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同时不断完善和支持129个县(区、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门户网站,整合各类法规政策及相关信息资源,积极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

4.建立信用体系,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开放和完善民间融资市场

首先是建立资源共享的个人征信和企业资信系统。由省政府牵头,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合工商、税务、质监、金融、公、检、法等部门的现有资源,逐步建立起我省資源共享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征信系统;其次是支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增加投入,鼓励各级政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大对担保公司的投入,以增加民间资本参与担保平台建设的信心;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损失补偿和退出机制;完善政府投资(控股)的担保公司的法人结构,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工商联系统互保联保组织的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中小企业间形成互保联保组织中发挥作用;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担保机构健全制度,提高信用度,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另外,积极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等法规,使民间融资在法律的保护下得以规范快速发展;研究适应民间融资的金融工具,完善民间融资的合同格式和体系,通过个人、企业委托贷款、发行商业本票等形式,将部分民间融资行为纳入现有金融融资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公司,适当降低典当行业进入门槛,增加典当机构,规范典当运营,发展社区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构。

参考文献:

[1]张厚义明立志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2]林改川夏敏仁等:《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改革,2003年第4期

[3]李伟唐齐鸣等:《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发展》.世界经济,2004年第5期

[4]《云南拟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新华网,2006年11月30日

[5]《云南省信用担保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云南日报,2006年5月23日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12

一、民营企业融资特点

从企业理论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特点:民营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是以市场原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形式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 其产权关系是比较清楚的。在这种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结构, 基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和监督制度。民营企业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 与市场机制自然和谐, 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使下, 会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股权角度出发, 民营企业定义为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誉度普遍较差。从资金来源上看, 多数为通过自筹资金, 利用自己的积蓄或向亲朋好友借款筹办企业。

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增长最快、贡献越来越大的经济成分。民营经济现在占GDP份额的62.6%, 其中集体经济占18.4%, 私营经济占44.3%。从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看, 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构成中, 国有经济占78.2%, 集体经济占20%, 民营经济占20%。到了2003年, 国有经济下降至20%左右, 民营经济上升到80%左右, 其中私营经济已占50%以上[1]。可见,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发展民营经济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 融资难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 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首先规模问题, 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经济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 并由此影响其融资能力。中国的民营企业个体规模普遍偏小, 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 因此通过举债融资的规模必然受到限制。一方面企业因自身规模有限而无足够的资产信用, 另一方面道德信用的社会基础尚未建立起来, 因此贷款难就成了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2]。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 资产负债率偏高, 财务风险大。民营企业长期的举债经营发展模式过于依赖银行贷款或民间融资, 企业负债率过高。经营水平低下, 使资金的匮乏形成恶性循环。其次运作机制问题。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化现象比较普遍, 管理模式大多表现为家族式、粗放式管理, 产权单一, 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集中, 所有权与经营权多未分离,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比较差, 致使银行无法甄别企业经营绩效及发展前景方面的真实信息。再次人力资源问题。中国多数民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下、资金匮乏, 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即使能够吸引部分人才, 又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低下的薪酬水平而造成人才流失。缺乏必要的培训、选拔机制使得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受阻, 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3]。最后信用缺失问题。社会的整体信用低下和信用观念淡薄已是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 尤其在金融领域, 信用缺失现象更为严重。银行、投资者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而且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也相对滞后, 导致金融市场上形成了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的心理预期, 造成一些民营企业缺乏诚信的内部动力和维护自身商业信誉的积极性。

2. 资金供给总量的短缺与供给结构不合理。

首先, 国有银行贷款条件苛刻, 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条件要求较高, 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此外, 具备一定规模且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 而大多数处于上升阶段、发展前景尚不确定和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企业, 虽然资金需求旺盛却难以获得贷款[4]。其次, 直接融资存在困难, 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 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股票、债券发行存在政策性歧视。中国《公司法》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 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 000万元, 且必须开业三年以上, 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企业上市不仅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而且单就上市费用就高达几千万。这样的高门槛, 对绝大多数科技含量较低的制造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导入期或发展期前期的民营企业而言, 企业所需资金和上市成本相比, 单位资金的融资成本过高。

3. 制度不健全和政策环境不理想。

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往往是政出多门, 有时相互间会产生矛盾, 不仅政府的计划部门在制定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 工商管理、税务、劳动等也在制定政策, 从而造成“政策打架”现象。民间投资者在获取投资信息、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不能普遍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 往往因此而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等结果。很多民营企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预期, 经济行为短期化, 由此导致民营企业信用的缺失、融资极度困难。

三、解决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用形象。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改善运作机制, 提高持续经营能力。为此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 克服经营上的盲目性,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第二, 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使它们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第三,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增强财务透明度, 向银行和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 降低管理和财务风险[5]。第四,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吸引优秀人才, 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五,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并确保执行。一方面通过内部审计或财会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实现内部监管;另一方面通过财政, 税收、审计、工商等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金融系统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政府应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予以积极扶持。如对民营企业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等方法来给予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支持;对好的项目应予以贷款贴息, 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等形式对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扶持。

3.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加快融资品种创新。融资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 提供的产品是担保, 首先, 要建立企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机制, 以防止有了担保, 银行就放松贷款审查的倾向[6]。其次, 把事后的风险控制和民营企业咨询服务结合起来, 做到直接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次, 将经营风险分散到信用担保体系之外的机构以降低经营风险。此外,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探索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7]。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根据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动的特点, 推出灵活的、多样化的结算工具, 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 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占有信息量大的行业优势, 为民营企业提供商机、经济政策、经营与投资决策咨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4.培育完善资本市场, 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应建立多层次市场, 尤其是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资本市场, 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积极扶持其上市发行股票, 并降低民营企业入市的标准;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交易品种, 使企业能进入市场以自己的方式筹集资金。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缓解就业压力, 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因此, 通过分析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找到有效的融资途径, 可以促进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 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突出, 成为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极不相称的。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企业自身资金不足, 信用度低, 又有政府政策不配套。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53.

[2]郭玉德.中国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 2004, (2) .

[3]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156.

[4]梁峰.试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 2000, (2) .

[5]李树丞, 刘长庚, 楚尔鸣, 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6]方利胜, 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78-90.

上一篇:T-S模型下一篇:设计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