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024-05-11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共8篇)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1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不仅造成公司资金周转不灵, 而且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 找到相应的措施来调整产业结构, 以便于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要。中小企业是辽宁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人民的生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更加重视其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本文将针对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

1 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1.1 信贷管理体制落后

辽宁省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主要通过集中审批模式进行, 省内的所有中小企业都要通过省行审批, 并实行完全同样的体系和管理模式[1]。这种集中式的审批模式虽然对中小企业的业务要求更加严格, 审批中也会减少相应的失误。但若长时间地执行这种政策, 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差异等方面的原因, 就会导致信贷管理体制出现不灵活的问题, 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将产生一定的限制性作用。

1.2 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 现有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主要是针对单一的中小企业客户进行审查和风险控制。在这个过程中, 银行主要缺少对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判断, 同时也缺少对相应的个人风险评估过程。同时, 供应链导致企业之间相互拆借对方信用的现象陆续出现, 当前的风险管理并不能对企业信用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企业可以通过虚假的贸易背景和信息来进行资金套现, 或者向银行贷款故意夸大信用, 导致整体的监督系统难以起到切实的效果。

1.3 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平台。面对当前市场竞争环境, 最有效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就是建立起个性化、全面化的信息平台。电子信息平台的出现和应用, 对企业的交易和物流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上提高了供应链信用风险的控制水平。但当前, 辽宁省中国银行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金融系统, 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进行网络信息交流, 同时也无法进行货物交易确认。虽然也采取了相应的手工记账方式, 但工作效率始终难以得到提升, 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

1.4 人才建设水平低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 专业人才是构建完善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 对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 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员工, 不仅要懂得信贷方面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业务的拓展能力, 在应对财务公司和个人理财等方面有相应的了解, 并且还要有分析信贷需求等方面的能力。但当前辽宁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仍然比较缺失,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也相对落后, 导致产品的开发和信用评估等工作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开展[2]。

2 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对辽宁省的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能有效地抵御经济风波, 同时使市场保持活力。面对当前辽宁省融资难的问题, 一定要积极地作出改革, 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以便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1 强化信用监督工作

要想促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解决, 首先应做好相应的信用监督工作。为了进一步地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政府应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 并采取相应的法律和经济措施等对中小企业当中一些欠缺信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治, 以便于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3]。同时, 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来建立起社会资本观念, 采取相应的奖励制度来提升中小企业对信用的认识, 并努力提升企业的信用。此外, 应建立起网络信息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中小企业的信息资源等进行传递和共享。只有政府从多个角度来完善信用监督机制, 才能促使中小企业的信用提升, 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2.2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对辽宁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 作为政府单位一定要对中小企业更加的重视, 并对此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政府可以实施一些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优惠政策, 例如在税收方面的扶持政策, 适当地降低税率, 以此来帮助中小企业得到发展。同时, 政府可以建立起风险补偿机制, 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资金上的问题, 政府如果能拨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扶持中小企业贷款中的缺失, 那么不仅对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 同时也能有效强化商业银行的放贷动力, 对解决融资难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 政府可以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资本市场, 让各种规模不同和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能直接进行融资[4]。这种形式对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融资问题的解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提升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

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属于较为活跃的部分, 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能从各个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对此, 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等来及时地改正企业当中原本存在的缺陷问题, 并建立起长期的奋斗目标。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 中小企业应适当引入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 提升企业内部的技术含量。同时, 应从多个角度方面提高员工素质, 强化管理和硬件设施, 使企业内部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源体系, 避免出现社会链条失衡的状况。

2.4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和云计算等方面的创新, 使得金融行业和互联网之间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关系。金融行业的发展借助于网络购物等形式形成网络环境, 通过虚拟的社区方式来为人们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例如网络理财和网络支付[5]。这种现象说明金融行业已经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网络金融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方式, 在未来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帮助。因此, 当前商业银行应重视利用网络技术, 通过网络方式来对中小企业实施贷款, 这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 而且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也将提供重要的保障。

3 结语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需要全面并系统地解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 中小企业要想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一定要重视起完善金融体系, 并在此基础之上强化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以便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当前在融资和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对此, 一定要重视起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政府方面也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达到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为了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以此来帮助中小企业减少发展中的问题。但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主要对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 希望以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融资

参考文献

[1]黄学里, 黄芳.“拿住”困境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税收政策之审思[J].知识经济, 2010 (07) .

[2]梁艳, 王健, 袁勇.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作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10) .

[3]曹菁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及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28) .

[4]陈礼仁.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9) .

[5]赵永华, 宫倩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多视角透析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9) .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2

金融危机冲击下 五大措施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回答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李毅中说,抽样调查发现,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去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歇业、停产或者倒闭的大概占7.5%。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受创伤最重,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资金短缺。国家已经从担保入手,逐步采取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第一个措施:中央财政拿出10亿元,加上地方自筹资金,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目前10亿元资金已下达330个担保机构,可为4万户中小企业提供2500亿元贷款担保。同时对担保机构免征三年营业税。

第二个措施:各地政府为地县担保机构建立再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建立,可以把担保功能放大,增加贷款额度。金融机构已采取了有效措施,希望今年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能够达到6000亿元。

第三个措施:开拓其他融资方式。希望资本市场创业板能够设立,支持自身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中小企业还可以捆绑起来发集合债,还可以搭建平台让大企业支持小企业。

第四个措施: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去年是39亿元,今年要增加到96亿元。我们将调整全国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用好分散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等部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近年来, 辽宁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企业户数已达33.5万户, 占辽宁企业户数90%以上, 营业收入、利润比前五年提高1.6倍, 上缴税金增长2.2倍, 已经成为辽宁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 相对大型企业和比较发达的省份, 辽宁中小企业规模与实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分析众多原因, 融资难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一、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 内在的因素

1. 经营管理差, 银行看不到现金流。

相当多一部分中小企业短期行为严重, 可持续发展观念淡薄, 经营稳定性差;企业产权不明晰, 股权结构单一,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凭借家族制的管理经验, 没有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和制约机制, 使中小企业的盈利和信用状况受损。

2. 融资理念不强, 不敢贷、不会贷。

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融资理念和金融知识, 不了解金融市场的融资种类, 不具有在资本市场融资的知识和能力。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不高时, 未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现有资金的利用率, 存量资产盘活率低;碰到资金需求只想到银行贷款, 缺乏筹资的明确计划和目的, 盲目举债, 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

3. 信用缺失, 银行不愿贷款。首先, 有些中小企业

由于管理者素质较低导致企业经营不善, 盈利能力差;其次, 企银信息不对称, 企业公开有效真实的信息缺失, 银行对企业没有信心。加之个别中小企业做假账、故意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欠税等,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

4. 缺少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

一方面, 中小企业大多经营规模小, 固定资产少, 土地厂房等抵押物不足, 很难提供符合银行标准的抵押物;另一方面, 由于中小企业社会公信度较差, 很难找到让银行放心的、具有代偿能力的担保人。

(二) 外在的金融因素

1. 国有商业银行很少投入。

国有商业银行愿意贷款给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 他们与中小企业之间缺乏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同时,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上收, 国有银行机构网点向大中城市收缩, 服务对象向大中企业转移, 信贷管理权限集中至总行、省级分行, 这导致金融权限与金融需求严重错位。

2. 受限于金融管理体制。

由于金融管理经验不足, 政府通常会出台一些非刺激金融发展的措施, 并且把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国家重点项目和企业, 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资金。

3. 受阻于金融创新。

许多银行迫于风险的考虑, 在贷款模式、贷款产品、贷款抵 (质) 押方式等方面缺乏创新, 减弱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4. 资本市场推力不强劲。

中小企业很难在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辽宁省虽然出台了中小企业百亿计划, 创建了产业基金, 提高了上市企业奖励资金, 但由于受企业资产规模限制、缺乏相关服务等, 资本市场融资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 只是一种希望。

(三) 外在的政策因素

1. 只有扶持政策, 没有与之配套的可操作的扶持办法。

辽宁在中小企业上市方面陆续出台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上市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然而, 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财政保障机制和行政问责机制等制度保证, 政策处于悬空。

2. 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

虽然省内也有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和45家村镇银行, 但受经营模式固化的制约企业没有实质改变。村镇银行受资本金规模和地域限制, 无法真正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3. 信贷配给仍需完善。

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 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 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 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 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信贷配给意味着银行常常对不同申请人实施差别待遇, 满足部分企业的借款需求。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受非利率贷款条件的制约更不容易得到贷款。

4. 信用担保体系存在问题。

担保公司本身实力薄弱, 保期短、数额小, 与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需要差距大, 加之政府以出资人的身份对担保业务进行干预, 导致信用担保重蹈政府干预的覆辙, 出现呆坏账的现象。同时担保公司风险全担, 承担连带责任, 担保公司被动担保的条件下必然选择优质客户建立协作关系, 使得信誉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担保。

二、解决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根本出路是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 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与盈利能力, 提高自有资金在资金需求中的占比, 靠业绩和信用吸引风险投资基金、吸引银行资金。

2.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不仅可以解除金融机构后顾之忧, 更主要的是促进中小企业增强信用意识, 通过诚信经营提高企业信用等级。企业信用等级是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前提条件。

3.完善、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的担保体系能够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用空缺,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性支持, 提高融资成功率。一方面, 要完善与担保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使担保融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法可依, 真正发挥信用担保制度的连续性和实效力。另一方面, 要扩大现有的全省性的担保资金、担保基金规模,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包括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和信用公布等。在省政府政策引导下, 有序健全省市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 使担保机构和担保运行模式全方位发挥作用。

4.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体系, 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要运用利率、再贴现率、贴息等金融杠杆工具, 从政策上倾斜, 引导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扶持省内中小企业发展。要鼓励省内城商行、农商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模式创新, 真正建立起省内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同心、同力、同发展的企银新模式。信用社是一支已经活跃在农村中小企业舞台的生力军, 要支持有条件的信用社改组改制。近几年, 民营资本在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新型金融的产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5.发展多层次, 多品种的资本市场, 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目前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途径有三。其一, 充分利用股票创业板市场平台,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上市育成和辅导体系, 不断完善并发挥中小企业板块在直接融资中的作用。其二, 逐步放松中小企业规模和信用等级的限制, 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直接融资。其三, 鼓励投资公司开展风险投资, 促进企业创新, 活跃风投市场对企业的关注和扶持, 为其跨越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4

一、当前非上市股份公司利用股权融资存在的问题

《证券法》规定,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 为公开发行, 应依法报经证监会核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不超过200人的, 为非公开发行的非公众公司。同时还规定, 非上市非公众股份公司 (本文简称为“两非”公司) 及股东不得以公开方式自行、委托他人或以变相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上述规定明确了政策“红线”, 即“两非”公司的股东不得超过200人, 且不得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但对“两非”公司股权转让如何规范化管理、由谁监管、应在哪里转让等问题则没有明确规定。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为数众多的“两非”公司利用股权融资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当前“两非”公司股权管理及转让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1. 股权管理不规范。

《公司法》规定:“记名股票, 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公司和中介机构代理转让的“两非”公司股份一般为记名股票。由于我国没有“两非”公司登记托管的统一政策, 使得其股权转让得不到有效监管;企业股东名册记载不公开、不透明、不准确, 股权登记管理混乱;一些公司股权任意在非注册地进行交易, 转让后不及时办理股权变更、过户手续。一些不法中介公司利用企业股权登记管理漏洞, 代理企业股权转让后不及时办理变更过户, 使受让股东权益无法保障, 甚至有的卷钱一走了之。

2. 买卖行为不规范。

《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转让其股份, 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上市公司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 “两非”公司的股份转让, 目前没有“规定的其他方式”及场所办理, 大量的“两非”公司仍只能通过私下的方式转让股份。一方面, 由于交易市场的缺失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另一方面, 非法股份转让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一些不法中介机构利用人们购买公司“原始股”的致富心理, 演变出了许多欺诈行为。如虚假编造信息, 说某公司已进入辅导期, 股票即将在海内外某资本市场上市;或经过包装策划, 宣传公司上市前景、时间进度安排等, 利用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弱势, 用直销手段逐级加价倒卖所谓“原始股”, 从而给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带来了投资风险, 并由此产生诸多社会问题。虽然国家及时发现了这类问题, 并采取了相应制止措施, 但在查处、打击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针对这一情况, 各地政府纷纷在“两非”公司股权管理、股权转让市场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一些省市相继出台政策, 规定非上市股份公司, 甚至包括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到当地政府批准的股权登记托管机构登记托管, 在政府统一监管之下, 进入产权市场规范转让股权。

二、各地股权登记托管和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情况

1. 股权登记托管。

目前已有京、津、沪、渝、豫、冀、吉林、沈阳等近50多个省市, 相继成立了区域内统一的股权登记托管机构。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在现行法律框架下, 陆续出台了政策。其中有的省市政府直接颁布了企业股权必须进行集中登记托管的文件。2006年4月, 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上市办关于规范开展企业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要求全省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都要实行股权集中登记托管。截至2008年6月份, 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全省共集中托管企业6054户, 托管股权814亿股;办理股权转让6025宗, 转让金额达40.7亿元;帮助企业办理股权质押融资8.65亿元, 代理分红派息1.68亿元, 股权集中管理成效显著。现在全国的发展趋势是, 由省级政府出台政策, 对本地区非上市公司股权实行集中登记托管;待托管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 依托产权交易市场开展“两非”公司的股权转让。

2. 股权交易市场建设。

2008年10月, 天津市在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建立股权交易市场方面获得新突破。该市根据《国务院对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批复》中“积极支持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O TC市场”的精神, 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两高、两非’公司股权和私募股权基金交易市场———天津股权交易所。”O TC是O ver-the-counter的缩写, O TC是指通过做市商的网络进行交易的一类股票, 与之对应的是在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的股票。“两高”是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而私募股权基金则包括合伙型基金、信托型基金和公司制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天津股权交易所首批推出挂牌上市企业3户, 吸纳私募股权基金等进场交易。天津市股权交易所的创新和示范效应, 为全国其他省市建设初级资本市场体系积累了创新经验。

三、辽宁省股权登记托管业务及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情况

几年来, 辽宁省沈阳、鞍山、大连三城市就开展企业股权登记托管和股权交易市场建设进行了探索, 但在实践中普遍遇到了如下问题。

1. 政策力度不够。

辽宁省至今没有企业股权集中登记托管的指导性政策。一些市虽然出台了部门政策, 但由于权威性差、覆盖面窄、政府部门间难以协调等原因, 执行效果不佳。

以沈阳市为例, 早在2005年, 沈阳市国资委就出台了《沈阳市规范开展企业股权登记托管挂牌转让工作的意见》;2006年, 沈阳市国资委和市政府金融办又联合出台了《依托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建设我市初级资本市场的指导意见》。实践中, 由于是部门政策, 托管基本以市国资委所管辖的企业为主, 使业务没有在全市展开。在此之后, 吉林、河北等省相继出台了省政府一级的文件, 则在执行中效果良好。

2. 登记托管机构缺位。

目前辽宁省还没有股权登记托管机构。虽然沈阳等少数城市开展了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托管业务, 但由于各城市分散开展业务, 使资源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 不能充分吸引投资者入场交易。同时, 由于登记托管机构分散在各市, 省政府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特别是国有股东、自然人股东的合法权益) 的举措没有贯彻载体, 对个别企业“暗箱融资”、“黑市交易”所产生的纠纷与社会矛盾更是无法预先掌控和及时处理。

3. 公司股权管理混乱。

由于辽宁省各市多数没有开展股权登记托管工作, 使企业股权管理人员得不到培训和指导, 大部分企业存在股东信息不对称、股权管理不规范、决策不透明等现象;重大决策不依法操作、程序不合法、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突出;公司自制股东名册缺乏公信力, 股东利用股权进行质押融资难以被认可, 导致优质企业股东“手捧金砖借不到钱”。

4. 吸引各类基金落户辽宁需要政策支持。

与具有100多家各类基金公司的天津市相比, 在辽宁省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不足10家,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一家没有。辽宁省亟需在登记注册、税收及地方扶持等方面制定吸引私募股权基金落户辽宁的配套优惠政策, 需要推出吸引各类基金在辽投资的具体措施。

四、依托产权交易所建设股权交易市场是最佳选择

根据全国发展情况, 当前辽宁省建立一个规范的非上市公司股权管理和转让平台已迫在眉睫。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根据企业实际, 出台规范“两非”公司股权管理的登记托管政策, 设立登记托管机构;依托现有省级产权交易机构, 探索利用标准化、证券化、电子化处理手段组织交易, 增强“两非”股份公司股权的流动性;通过搭建股权交易市场平台, 满足“两非”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

依托产权交易所建设股权交易市场有着先天的优势。

1.从产权的广义定义看, 产权包括股权。“两非”公司是中国证监会监管以外的非上市、非公众公司, 其股权无疑是产权交易市场上的一个交易品种。因此, 产权交易市场承载“两非”公司股权交易的地位合法。

2.从各地产权交易机构的实践看, 产权交易机构多年办理企业产权、股权、债权等产权转让过程中, 建立了信息披露、竞价交易和结算系统, 积累了丰富经验。许多省市产权交易机构开办股权登记托管业务后, 将“两非”公司股权进行了有别于证券市场的票证化和标准化处理, 积累了系统技术资源、企业资源、中介服务资源和投资客户资源。这些都为股权交易市场的快速建立奠定了基础。

3.从辽宁省产权交易机构的基础看, 沈阳市2005年就由省级产权交易机构———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发起成立了沈阳股权登记托管公司。多次组织召开全国专家论证会, 对搭建股权交易平台, 建立初级资本市场体系进行深入论证和研究。

五、建议

1. 制定建设辽宁股权交易市场的政策。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加强建设辽宁省初级资本市场体系、设立股权交易市场的系列指导政策, 统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思想, 共同快速推进这项工作。

2. 依托省级产权交易所, 组建省级登记托管机构。

授权或联合省级产权交易机构, 成立直接为全省“两非”公司服务的辽宁省股权登记托管公司。在“两非”公司股权关系明晰、股权管理规范的基础上, 开展股权质押融资、股权非标准化转让融资、定向募集融资等业务。

3. 利用现有省级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股权交易市场。

充分利用和依托现有省级产权交易平台, 建设“两非”公司股权交易和私募股权基金交易市场。实现为辽宁省优质“两非”公司直接融资、引进私募股权基金进场交易的目标。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篇5

一、辽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第一, 自有资金不足。从全省整体企业来看, 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自身积累或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 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 产品尚不成熟, 市场风险较大, 实现外源融资难度大, 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依靠自身积累作融资的主要渠道。据统计, 辽宁省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依靠自身积累的占80%, 因资金不足而导致破产的民营企业高达55%。

第二, 融资渠道唯一。全省中小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十分薄弱, 在融资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向亲戚、朋友借, 向本公司的员工借, 或者向银行获得少量的贷款。根据全省民营企业融资调查指出:截2010年末, 企业在成立初期通过内源融资方式在绝大部份中小企业中处于首位。其融资模式单一对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将产生很大的阻力, 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

第三, 引资地区与利用行业分布不合理。全省利用外资主要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主, 但是从利用外资的地区分布来看, 各地利用外资的水平是不一致的。仅沈阳、大连两市实际利用外资之和就占去了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3.4%, 其中大连市占了53.3%。长期以来吸收、利用外资的主体也多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 广大的民营企业而未能进入到利用外资这一领域。

第四, 缺少其他金融机构的建设。由于全省中小企业在信用度方面十分差, 拖欠银行贷款是常事, 导致银行“慎贷”。但信用机制的实现又需要很长时间的完善, 在难以在银行借到贷款, 又没有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 企业很难实现资金的持续运作。这也是影响全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大因素。

二、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 管理模式落后。中小企业在成立之初大多是以家庭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中小企业产权单一, 企业规模小, 科技含量低, 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化管理不规范。据调查, 有80%的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 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这些落后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第二, 创新能力弱。在成功的中小企业中,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 企业没有了创新精神, 就相当于失去了灵魂。如今, 辽宁省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差, 产品更新能力弱的问题。

第三, 信用度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度差的因素包括:一是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 盈利能力差, 从而抗风险能力差, 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 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 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

第四, 经济发展环境差异大。全省中小企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环境较好的城市, 如沈阳、大连。大城市虽然有较好先进的服务体系、文化背景以及人才的储备, 但企业过于集中将导致企业间激烈的竞争, 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

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第一, 创造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成为中小企业在各方面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个衡量尺度, 通过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调整或重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模式, 来服务企业发展目标, 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 实现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的多样化。首先, 坚持进行金融体制的不断创新, 并深化改革, 为辽宁省中小企业提供更有利的金融服务。其次, 鼓励建立投资公司, 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日本和美国政府, 同样采取了类似的政策, 充分调动了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并从中得到了实惠。再次, 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后续资金。

第三, 推进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 一方面, 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 树立信用典型, 大力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 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 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财会管理等。

第四, 引用风险资金和上市, 增强其融资能力。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继续发挥创业板市场作用;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块基础上, 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和辅导体系, 以增强其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辽宁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李子彬.中国中小企业2009蓝皮书[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9.

[3]、钱书法, 吴松毅, 卓岩.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与发展新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9.

[4]、杨宜.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5]、黄梯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财金论坛, 2009 (3) .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6

一、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

中小企业具有以下特点:在业务经营上, 中小企业的经营内容相对单一, 产品产、销、存及商品进、出货方式和渠道都比较直观;在生产组织上,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低, 雇员人数少, 更多中小企业的生产活动与业主本人及其家庭联系紧密;在资金周转上, 他们所从事的都是典型的“小本生意”, 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份额相对较低, 承受应收、应付款项的能力弱, 资金来源和运用的范围也比较有限;在产权关系上,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受制于企业规模, 中小企业管理者无论是所有者自己, 还是所聘请的管理人员, 其经营管理水平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在技术水平上, 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 设备更新换代慢, 缺乏市场竟争力, 经营风险大;在经营方式上, 中小企业非常灵活, 在经营中发现商机即行投入, “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十分明显。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

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由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所决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期限短、发生频率高、需求急迫。这是由客户自身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决定的, 专为大型企业设计的融资产品和管理体系很难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

第二,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点多、面广、单笔金额小、单位经营成本高。中小企业是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体, 地域和行业分布都比较分散, 融资需求各不相同;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单个中小企业的融资金额也不大。如果还是以传统的经营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一定会造成较高的单位经营成本, 因此相当大比例的中小企业会被银行拒之门外。

第三,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资金实力较弱, 因此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不强; (2) 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不规范, 对外信息披露不完整, 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极不对称; (3) 中小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抵质押品, 又缺乏信用中介的支持, 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较高。中小企业融资的这些特点, 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提出了持久的、严峻的挑战。

三、缓解辽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1. 要不断拓宽我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鼓励中小型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中小型金融机构因自身规模、资金实力等因素无法和大型金融机构相抗衡, 中小企业是其最好的合作对象, 所以一定要完善我省的中小商业银行体系, 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机构、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增加我省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 更好地为我省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

2. 建立和完善我省中小企业征信系统

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不规范, 对外信息披露不完整, 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极不对称, 因此银行才不愿意和中小企业打交道。鉴于此, 我们一定要建立和完善我省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省政府要起到推动作用,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 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评级系统, 实现中小企业的信息共享, 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3.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因经营规模小, 资本实力弱, 资风险较大。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要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我省可大力发展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有益补充。

4. 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要为中小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 (1) 积极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由担保机构提供担保, 由银行或者证券公司作为承销商, 由财务顾问、信用评定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为参与人共同参与, 并对发债企业进行筛选和辅导以满足发债条件的新型企业债券形式。这种“捆绑发债”的方式, 开创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打破了以往只有大企业才能发债的惯例。 (2) 建立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可由省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建立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基金, 该基金的运作模式采取由中小企业自愿缴纳, 同时省财政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方式进行。这种应急互助基金的建立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途径, 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 缓解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 (3) 积极拓展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是将传统的租赁贸易与金融方式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出租人根据承租人选定的租赁设备和供应厂商, 以对承租人提供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 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 以支付租金为代价获得该设备的长期使用权。融资租赁业务是中小企业获得长期融资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伏琳娜.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之我见.中国商界, 2011年11月 (上)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融资问题研究 篇7

一、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融资现状

辽宁在城市建设方面不断增加投入,投资增长幅度较大。2012年辽宁城市建设投资是2000年的7.36倍。但是,目前辽宁省城镇化建设融资机剩下的财政体制僵化,融资渠道单一和融资工具匮乏,已经造成城镇化建设资金瓶颈,造成了城市水平和发展速度已经不能适应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表现在:(1)城市建设的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需要,城市建设人均拥有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镇化建设总量的增长速度,人均道路面积、人均拥有公交车辆、人均生活用水量、气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主要指标与新型城镇化标准比较仍有很大差距。(2)2006—2011年,辽宁省城市基本建设投资从1321.49亿元上升到3621.2亿元,财政性的城市建设维护资金从149.14亿元上升到494.49亿元。由此看出,辽宁省地方政府的财政性城市建设资金明显满足不了城市建设的投资需求。(3)2006年一2011年,辽宁省城市建设维护资金收入中,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公共事业附加费、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四项平均占城市建设维护资金收入的49.67%,资金的稳定性较差。(4)土地出让金由2006年的49.97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323.72亿元,土地收益的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辽宁省城市建设资金的需要。

二、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融资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辽宁省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正在由过去的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一枝独秀”,向财政资金主导,市场资金配合“百家争鸣”的市场化模式转型。但是在资金投入主体中,地方政府占主导的局面仍未打破,由社会各方资金共同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格局尚未形成。

1. 政府投资独木难支,市场补位严重不足。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城市公共建设具有显著的公共产品属性,应该主要由政府进行投资和管理,因此长久以来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民间资金的比重相对较少。虽然近几年辽宁省在解决城镇化资金问题来源方面进行诸多尝试,包括搭建各类投融资平台补充建设资金,这些举措对解决城镇化资金来源不足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多数投融资公司以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存在,其注册资本来源于政府财政拨付。政府是实际上的投融资主体,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投资实际上还是依赖于地方政府,导致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融资市场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种城镇化建设融资系统中缺少真正的市场主体,触资决策和资金使用都是政府通过投融资公司做出的,导致产权不明晰,债权债务关系混乱,监管不力。出资人主体缺位还造成了权、责、利不统一,“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和责任机制难以落实,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 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有心无力。

上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事实上强化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控制权,弱化了地方政府的控制权,使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事权财权不匹配的局面。一是城市人口集聚引致了对城市建设的需求快速增长。2006-2011年,辽宁省从农村迁入城镇的人口数增加200余万,使原本趋于饱和的的城市公共基础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地方政府背负的城市建设责任与日俱增。二是政府事权层层下移,地方政府不堪重负。本应是上级政府的职责被强制性地全部或部分转嫁摊派给下级政府,导致基层政府事务管理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随的融资压力也随之上升。三是政府财权财力不断向上集中,地方政府收支压力急剧上升,政府财政收入呈现“倒三角形”结构。如地方政府未经许可不得发行债券、对于税收没有立法权、开征权和政策管理权;2006年辽宁省地方财政拨款占城市建设维护资金比例为34%,2011年辽宁省地方财政拨款占城市建设维护资金比例仅为17%,说明地方财政已经难以靠自身积累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投资。

3. 土地财政不可持续,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剧。

土地财政缺乏可持续性,其弊端也日益显著。一是土地是典型的稀缺资源,土地出让收入的一次性、短期性与城镇化资金需求的持续性、长期性存在矛盾。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中,都没有单纯依靠土地财政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二是土地财政推动了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出现和膨胀。在土地供给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情况下,为了筹集城镇化资金而推高房价地价,却在客现上增加了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难度。

4. 投融资平台数量庞大,系统性风险不断蔓延。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可能引发较大的风险。一是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投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庞大,设立门槛较低,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债务规模大,盈利能力较弱,资金到位率低,且游离于监管之外,隐藏着较大的债务风险。二是运营管理松散,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不断扩大融资平台融资规模,甚至超过地方政府实际偿债能力,增加了地方政府和银行体系的风险。政府的财政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商业银行很难获得真实、准确的背景资料,一旦出现坏账,银行将难以追讨。

5. 融资渠道扩展缓慢,民间资本进入受阻。

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扩展缓慢,筹融资难度依然较大,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进一步加强。2012年,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禁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进行融资,进一步压缩了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二是民间资本存在准入障碍。虽然辽宁省加快放开民间资本的准入范围,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城镇化建设投资,但是相关领域的行政性垄断、国有资本垄断,成为民间资本难以突破的障碍。三是地方发债存在法律和政策障碍。受到预算法的约束,地方政府没有自主发行债券的权利。2011年,财政部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省市率先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而辽宁不在试点省市之内。

三、对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融资的相关建议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民间资本的深入参与,形成合力。

1.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充实地方财政。

加快调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状况,彻底改变“吃饭靠财政、建设靠贷款”的融资模式。将政府公共职责和政府公共财政权力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

2. 丰富建设资金来源,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公私合营。

丰富城镇化建设投资主体的层次,提升城镇化建设中民间资本的参与程度,多渠道筹集资金,是化解城镇化融资问题的重要方向。积极探索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参与辽宁城镇化建设的新途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融资过程的杠杆和引导作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 规范投融资公司管理,有效防范融资平台风险。

地方政府与其他金融市场参与者一样要受到市场和规则的约束。特别是要抓好县级融资平台公司规范化建设,增强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支持城镇化建设。建议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规范化、市场化、透明化改革,整合相关融资资源,统一管理。完善融资平台内部运营和管理机制,推进融资平台与政府脱钩。开展项目跟踪管理,严格控制贷款的投向。杜绝使用投融资平台资金参与竞争性商业项目的情况。

4.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加大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力度。

一是要实现金融服务多元化。人民银行要把支持城镇化建设列入金融工作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城镇化建设。政策性银行应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贷款,专门满足城镇化建设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要力量,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探索新型信贷产品,寻求有效的信贷支持方式。“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发行市政项目建设债券。”涉及城镇化建设融资,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金融工具,如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构建市政债、资产证券化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给地方政府正式的发债权,是当前必须迈出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崔文瑞,杨正荣.信贷支持: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搭建金融平台.甘肃金融,2011.1130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篇8

根据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底, 全国中小企业达到4564.1万户,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3%。从整体来看, 中小企业的数量仍在不断增长, 也成为我国企业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随着经济改革的扩展与深化, 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从比重上看, 中小企业呈现“东高西低、外高内低”的区域发展格局, 福建、河北、浙江、辽宁的中小企业比重超过60%, 然而, 伴随着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却面临着很多困难, 其中首要的就是融资方式以及融资效率的问题。

本文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辽宁省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构建线性回归模型。以融资方式对融资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从融资效率的角度出发, 为辽宁中小企业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对于提高辽宁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文献回顾

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 融资效率的显著差异源于不同的融资方式。国外学者Modigliani和Miller早在1958年就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 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 存在着一个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融资结构。Sarria-allende和Virgina (2003) 利用Amadeus数据库, 用大量实例来分析东欧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 从而得出资产、债务及内部融资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并指出这些企业同时面临着融资约束并影响企业的长期融资效率和成长。Da Vid B.Audretsch (2004) 认为政府和政策支持应当向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倾斜, 尤其是在融资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加强, 发挥创业型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黄辉 (2009) 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两方面对企业融资效率进行了定量测度, 结果表明, 企业融资效率与企业的非债务税盾、盈利性、流动性、股权集中度等因素负相关。杜海鸥 (2010) 选取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股权融资效率要优于债务融资效率。李洋、周沁馨 (2012) 实证发现提高资产负债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债务融资综合效应。佟孟华等 (2012) 通过实证检验, 表明债务融资与企业的融资效率正相关;而股权融资与企业的融资效率负相关。张云帆、何宜庆 (2013) 采用逐步回归法, 得到影响融资效率的相关因素, 如融资结构、净利润、公司规模等, 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 并得出其与融资效率的关系。

综上所述, 对于融资效率的决定因素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目前, 学者们分别选取不同的决定因素分析企业融资效率问题, 选取的决定因素大致包括: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风险等因素。而且, 探讨融资方式对融资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也相对较少, 各种融资方式对于融资效率的影响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分析。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2012~2013年辽宁12家中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指标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数据不全的通过巨潮资讯网提供的上市公司年报补全。文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及检验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辽宁省12家中小上市公司见表1。

3.2 变量选择及模型构建

3.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的是融资方式对融资效率的影响, 因此, 融资效率作为研究的被解释变量, 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度量, 记作ROE, 数值上为净利润除以所有者权益。一般认为, 净资产收益率越大, 融资效率越高。

3.2.2 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融资方式, 包括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和内源融资, 分别用资产负债率 (DEB) 、所有者权益比 (EQI) 和留存收益资产比 (RET) 来度量。其中:DEB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比为所有者权益除以资产总额, 而留存收益资产比为留存收益除以资产总额。

3.2.3 控制变量

一般而言, 融资效率还可能受到公司规模、短期偿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加强模型的总体解释能力, 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

公司规模, 用公司总资产来度量, 记作SIZ;短期偿债能力, 用公司流动负债除以流动资产来度量, 记作LIQ。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用易变现的资产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3.2.4 模型构建

根据前述分析与假设, 构建如下线性回归模型, 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其中, β0是常数项, β1~β4是回归系数, ε为随机干扰项。

由于DEB和EQI在1%的统计水平上高度相关, 因此放在两个模型中分别进行实证检验。

注:*, **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5%。

4 实证分析及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 利用前面构建的回归模型, 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如表2所示。

由模型 (1) 可知, 债务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显著正相关, 显著性水平为5%, 表明辽宁中小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 能够显著提高其融资效率。原因在于债务融资支付的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 具有抵税的作用, 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经营业绩, 进而促进融资效率的提升。

由模型 (2) 可知, 权益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 显著性水平为10%, 表明辽宁中小企业采用权益融资方式, 显著降低了其融资效率。原因在于上市的辽宁中小企业虽然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了大量资金, 但由于融资成本高, 导致融资效率降低。

由模型 (2) 可知, 内源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正相关, 但不显著, 表明辽宁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有限, 很难通过内部积累的方式来满足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内部积累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融资效率的提高, 但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线性回归模型, 研究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对融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债务融资方式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提高, 而权益融资方式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与佟孟华、刘迎春 (2012) 的研究结论相同。另外, 内源融资方式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 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 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 推陈出新, 创新贷款方式, 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提供帮助, 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

(2) 目前, 我国的股票市场尚不完善, 存在较强的操纵性, 股权融资成本较高, 导致权益融资效率降低。因此, 必须逐渐健全股票市场机制, 以保障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为其及时、足额融资提供良好的平台。

(3) 由于内源融资有助于融资效率的提高, 但内源融资能力不足。为此, 中小企业应该增强资产的变现性, 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从而减少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 提高经营业绩, 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拥有更多的内部积累资金, 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4) 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总量的99%以上, 上缴利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5%, 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此, 政府应该通过税收优惠及补贴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如可以适当降低税率、增大营业税的起征点及对中小企业进行专项补贴等, 为中小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佟孟华, 刘迎春.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 .

[2]黄辉.企业特征、融资方式与企业融资效率[J].预测, 2009 (2) .

[3]李洋, 周沁馨.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综合效应分析——来自西南四省市53家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 2012 (12) .

[4]杜海鸥.提高河南融资效率的战略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 2010 (10) .

[5]陈婷婷, 王俏尹.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J].经营与管理, 2013 (9) .

[6]常丽莉, 牛润盛.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 2009 (3) .

[7]吴娟.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l.

[8]张云帆, 何宜庆.中部地区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差异化实证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 (理科版) , 2013 (4) .

上一篇: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下一篇:Ad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