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中小企业(共12篇)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 篇1
1 概述
人才流失就是指一个地区、组织的有才能的人才离开原有的组织或地区, 流入到其他的组织和地区的行为。辽宁地区的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较低, 优秀的人才在中小企业中很难发挥他的全部才能, 所以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相当严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辽宁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具有数量大、发展形式多样、发展方向灵活的特点, 在促进辽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大企业难以取代的作用, 成为了辽宁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辽宁地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 多年来, 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处在国际生产链的低段, 产品附加值较低, 利润非常薄, 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和国内政策变化的影响, 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何应对中小企业不断上升的人才流失率, 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 一直是困扰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难题之一。同时, 由于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 企业缺乏战略规划, 经营管理不科学, 也导致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碰到人才流失的困扰。有资料显示, 我国中小企业高级人才流失率高达30%, 其中中高级人才及科研人员在公司的工作时间普遍较短, 一般为2-3年, 最长的也不过5年, 最短的更是只有50天。这些人才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从内地流向沿海, 而且都是企业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人才的流失, 不但造成了客户的流失、企业核心技术的流失, 还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所以说,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才流失会造成技术的流失或商业机密的泄露, 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导致企业内部士气低落, 竞争力的降低。
2 沈阳某公司人才现状及流失原因分析
2.1 沈阳某公司现状
案例公司位于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一家从事电器设计及制造的专业公司。公司成立于1996年, 其前身为电气成套开关厂, 历经10余年的发展, 企业不断壮大。公司注册资金1089万元人民币, 公司人员总数102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人, 工人56人。目前公司的产品销售面向的市场除省内市场外, 还包括内蒙古、河北省等国内其他地区, 产品销售情况良好。该公司组织结构完整, 公司内设置了5个部门1个中心, 分别为:财务部, 技术部, 生产部, 销售部, 人力资源部和工程设计中心。公司35岁以下占63.7%, 36岁以上员工占36.3%, 男性员工占63.7%, 女性员工占36.3%,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42.1%, 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占13.7%, 大专及以下人员59人占57.9%, 在公司工作不超过3年的有60%之多, 其中能够工作在2-3年的为37.2%, 而工作仅仅不到1年的就有24.5%之多。
2.2 沈阳某公司人才流失的外部环境因素
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机会、企业发展前景等, 直接受到了国家及地区宏观政策的影响, 也直接影响辽宁地区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劳动力市场对人才供求状况也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的多少。研究发现, 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企业是人才流失的主要方向, 常常出现企业之间互相争夺人才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失率。
2.3 沈阳某公司人才流失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缺少必要的职业发展空间, 对人才的培训、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不予重视,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缺乏公平性, 不重视与员工沟通的情感激励等。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工作氛围。案例公司为家族企业, 领导管理能力不强, 缺少创新意识。案例公司在企业文化工作上做得较好, 但员工在企业中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
2.4 人才自身因素
案例公司员工年轻人才所占比例较大, 年轻人流动成本低家庭负担轻, 增加了流动性。加之辽宁地区许多中小企业目标不清晰, 员工感觉发展不明朗而引起的跳槽现象比较多。也有一些员工个人对公司的工作环境, 工作地点, 规章制度, 休假安排;或者是由于婚姻状况、家庭条件和家庭住址等方面的限制造成人才离职, 从而导致人才流失。
3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人才流失解决对策
3.1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曾经对人才的激励作用做过专题的研究。结论是:如果人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 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对其进行激励, 那么他的能力能够发挥到80%~90%。由此可见, 激励的作用是巨大的, 也是十分必要的。
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 在薪酬分配中应该加大激励性因素的比重。推行个性化福利方案, 根据员工的性别、年龄、身体情况、婚姻情况和兴趣等诸多因素, 制定员工个人特色制定福利方案, 来达到所要的最佳效果。发挥情感激励作用, 以情感留人, 提高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主动与员工建立良好感情。
3.2 做好人才职业生涯管理
制定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根据员工的素质、发展潜力和发展期望等, 来制定员工的未来发展方向, 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 落实相关计划的活动, 为人才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帮助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人才的培训, 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工作, 选择合适且有效的培训方式, 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进行归档并针对不足作出改正。
3.3 建立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建立员工内部网络平台, 不定期的组织员工聚会等等。加强公司上下级之间的交流, 建立上下级直接对话的制度, 及时收集人才的信息和意见, 并及时的反馈给上级领导。加强同事间的交流, 完善企业信息平台, 使员工能够畅所欲言, 方便员工之间的交流。
3.4 提升领导者的胜任能力
领导者能否有民主的、有特色的、极具个人魅力的管理风格, 一会影响企业人才的去留。打造员工心目中的优秀领导, 建立打造富有竞争力的领导班子, 提高管理者的知识涵养, 加强与人才之间的沟通, 关心员工的个人成长问题, 充分的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 做好对潜在人才流失的防范, 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3.5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精髓与内涵, 也是树立品牌优势的资本。对于企业来说, 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最高的境界就是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 实现长久发展的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核心, 以员工为本, 尊重员工, 鼓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树立公平公正的价值标准, 建立员工之间互相合作、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 强调团队工作建设的重要性, 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使员工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来, 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知度增长,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率。
4 结论
本文以沈阳某公司为典型案例, 在分析中小企业该公司人才流失的基础上, 寻找辽宁地区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应对人才流失的具体方案。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中小企业想要稳健的发展, 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本的工作。企业想要留住人才, 就要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合理的职业发展机会, 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 发挥领导的人格魅力, 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必须要正视人才流失的问题, 出现问题要积极主动的解决, 避免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要真心实意的站在员工的角度想问题, 关心员工, 了解其需求, 为他们打造展示才华的舞台, 真正理解人才兴企的意义, 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竞争中, 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马晓红.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 (6) :23-25.
[2]张优优.辽宁地区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危机预警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 2011:15-17.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 篇2
一、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兴城市是辽宁省管辖县级市(由葫芦岛市代管),汉称柳城,明置宁远卫,清改宁远州,1914年改称兴城县,1986年改为兴城市。它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集山、泉、城、海于一体。山是首山,泉是温泉,城是明代古城,海是渤海湾的兴城海滨。
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图1)。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全市面积2147平方千米,人口61万。
在地貌上,该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的东部边缘,发源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红螺山一代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北西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最高山峰黄顶山海拔701.8m,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是沟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实习地区处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温润气候区。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一月平均气温-8.8℃,最低气温-24.2℃,七月平均气温24℃,最高气温38.2℃。年平均降水量620mm。三月份平均风速为5.0M/S一月份和本月份平均风速为3.6M/S。全年平均风速为4.2M/S暑期七到九月份,海水温度24°C,兴城市土地类型多样,土质较好,适于植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水稻等。油作物有大豆、花生,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地之一。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麻类等。丘陵地区适宜林果生产,以苹果和白梨为主,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果生产基地。林业资源有松、柏、柞、椴、榆、槐等乔灌木。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9%。海产品丰富。
兴城市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沈山线铁路和京哈线斜穿市境东南部,魏塔线铁路横贯境风北部,以兴城市为中心,县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各乡。海滨建有小坞渔港。
二、区域地质背景
兴城地区较系统的区域地质研究工作仍然是1966—1967年由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一分队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K—51--(25)(锦西幅)和K—51-(31)(兴城幅)。由于文革的影响,期地质图的说明书及其简陋,后来,20世纪80年代编制的《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1989、1997年编写的《辽宁省区域地质志》、《辽宁省岩石地层》等辽宁省区域地质系列性的总结对本区的区域地层、岩浆活动及构造有所概略、辽宁地矿局有关地质队还进行过区内数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此外,有关研究院所、地勘、矿山部门也在区内进行过一些专题性研究工作。我愿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也曾在区内进行过野外教学实习工作。总体来看,目前区内地质研究工作程度很低。
兴城地区前侏罗纪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北部燕山沉降带东段。辽宁又是中、新生代时期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活动带组成部分,属太平洋构造域(任纪舜等,1980),两大构造域交接复合,区域地质构造复杂。
华北地台连同朝鲜北部合称中朝地台,我国境内的华北地台,其主体位于华北地区,轮廓大致成一三角形。北面以阴山山系的北缘为界,西起甘肃西部玉门以北地区,向东经内蒙的白云鄂博、多伦、赤峰至东北的法库、昌图、敦化、延吉一带。西南界位于合黎山及龙首山之南,并经清水河、六盘山西麓向南延伸至天水附近。由天水向东大致经西安、洛南、栾川、确山、六安一线,止于郯庐断裂带上,构成地台南界。地台的东界由合肥往北北东方向延伸经嘉山、连云港之南没入黄海。
华北地台在早元古代末吕梁运动以后长期以来(尤其是古生代阶段)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但是在地台发展阶段中,地台内部地质构造发育及发展历史是不均一的,根据其内部的差异可将华北地台进一步划分为十个二级构造单位,它们是:内蒙地轴、鲁东地盾、辽东台背斜、山西台背斜、鲁西台背斜、鄂尔多斯台向斜、辽冀台向斜、燕山台褶带、豫淮台褶带、贺兰-六盘山褶带。兴城实习区位于燕山台褶带东段。
华北地台在进入中、新生代时期,尤其是燕山构造旋回,地台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都加强了,显示出相当强的活动性
三、实习的目的与任务和内容:
地质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短期的野外考察,使学生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
(1)印证课堂学习过的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认识各种地质现象;(3)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4)学会相关地质仪器及工具的正确使用
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野外实习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培养大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团结合作的意识,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的兴趣。
四、实习的基本内容
地质野外实习,具体内容有:地层观察、岩性观察和描述、构造观察、野外基本技能训练、了解资源。
五、实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实习区的地理概况;
2、基本掌握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3、基本掌握实习区内的向斜构造和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的依据。
4、根据实习调查的情况编写出实习报告
六、实习安排: 本次实习于2010年7月5日开始、7月26日结束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7月5、6号全体同学从燕郊到达兴城吉林大学教学基地 第二阶段:路线地质实习阶段:7月6号到7月12号 第三阶段:实测地质剖面时间7月14号到7月16号 第四阶段:地质填图阶段时间7月18号到7月19号 实习队人员构成:
实习队队长:于晓辉 总指挥:李德伦
指导教师:李德伦、袁四化、关会梅、白向东、张莹、林玲玲 实习学生:全体 08级地震科学系学生,防灾工程系部分学生
第二章
地层
一、本区由老到新发育有如下地层: 1.长城系(Pt2Ch)
常州沟组(Chc):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常州村组(Z1c)。
本组俗称“常州沟砂岩”,或“长城石英岩”(高振西,1934)。
常州沟组在蓟县标准剖面由三段组成: 一段以紫红
色砾岩、砂砾岩为主; 二段以黄、微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细砾岩为主;三段以灰白、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总厚859m。主要特征是河流相黄褐、浅红色砂砾岩的 滨海河流相白色石英砂岩,大型交错层理发育。
常州沟组在实习区分为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灰 色中细粒石英长砂岩、含砾长石砂岩、底部为紫红色石 英岩质中细砾岩及花岗岩质巨砾岩; 中部灰黑色薄层含 云母板状粉砂岩、板状页岩夹黄灰色细粒石英砂岩; 上 部黄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长 石砂岩。
在葫芦岛海滨及韩家沟月亮山等地,可见本组底部 砾岩与下伏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为沉积接触。
在葫芦岛地区,本组厚128m(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
串岭沟组(Chch):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串岭沟组(Z1ch)本组俗称 “ 串岭沟页岩 ”(高振西,1934)
在蓟县标准剖面,本组分为三段: 一段以黄褐色含
铁细砂岩。
二、三段以黑色、深灰色页片状粉砂质页岩 粉砂岩为主; 黑色页岩中含微古植物化石。总厚 880m。本组主要为浅海相潮间带沉积。区域上本组底部常形成 铁矿(宣龙式)。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黑灰色、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黄色长石砂岩数层;上部为黄 灰色含云母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夹长石砂岩薄层。
在葫芦岛地区,本组以含铁页岩为主,厚度 275 . 5m(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9)。
团山子组(Cht)大红峪组(Chd)高于庄组(Chg)2.蓟县系(Pt2Jx)
杨庄组(Jxy):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杨庄组(Z2y)。
本组俗称“杨庄页岩”(高振西,1934)。
在蓟县标准剖面上,本组分为三段,一段为紫红色、灰白色砂泥质白云岩夹粗晶白云岩及燧石结核白云岩; 二段为紫红、灰白色砂质泥晶白云岩互层,层面县泥裂、食盐假晶等; 三段为灰白、紫红色泥质白云岩与燧石条 带白云岩互层。含丰富叠层石。总厚 707m。与下伏高 于庄组平行不整合接触。杨庄组在蓟县地区具特殊的红 色或红、白相间色,属泻湖相蒸发盐建造。
在兴城地区杨庄组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灰色、灰 黑色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紫色薄层白云岩及石英砂岩扁
豆体; 上部灰色、浅灰色厚层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带。厚 622m。相对于蓟县地区,兴城地区的杨庄组不具典 型的红色层。
辽宁省 区域 地质志 记载,兴城 三道 沟本组厚
456 . 1m,含叠层石 Conophyton(锥 叠层石),Yangzhuangia(杨庄叠层石)等。
雾迷山组(Jxw)洪水庄组(Jxh)铁岭组(Jxt)
3.青白口系(Pt3Qn)下马岭组(Qnx)长龙山组(Qnc)井儿峪组(Qnj)
(三)下古生界 1.寒武系
昌平组(∈1c):原1∶20万地质图(锦西幅)及《辽宁省区域地质 志》(1989)均称老庄户组。现采用燕山地区统一标准 称昌平组。
昌平组为张文佑1935年创名于北京昌平龙山,原 称“昌平灰岩”。
昌平组是燕山地区寒武纪最早沉积,其时代大致相 当于早寒武世晚期沧浪铺期至龙王庙期。昌平组与青白 口系井儿峪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长时期的 沉积间断。
兴城地区昌平组为黄灰色角砾状白云质灰岩,黄灰 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顶部含燧石条带),厚59m。
馒头组(∈1m):馒头组由Willis和Blackwelder于1907年创名于 山东长清张夏的馒头山,称“馒头页岩”。
兴城地区馒头组为褐红色、紫红色含砾粉砂岩、紫 红色泥岩与砖红色页岩。厚35m。
本区馒头组时代大致相当于早寒武纪龙王庙期晚 期。
毛庄组(∈2mz):毛庄组为卢衍豪、董南庭于1953年创名于山东张 夏地区。
兴城地区毛庄组下部为土黄色、黄绿色、紫红色页
岩、粉砂质页岩夹灰色中层、薄层泥质灰岩,厚34.7m;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厚57.3m。本组下部有: Redlichia(莱得利基虫),Probowmania(原波曼虫)等三叶虫。本区毛庄期生物地层的重要特征是华北地区 早寒武世标准化石Redlichia与中寒武世褶颊虫类的 Probowmania共生。代表Redlichia类三叶虫在华北地 区的最高层位。
徐庄组(∈2x):徐庄组由卢衍豪、董南庭1953年创名于山东张夏 地区。
兴城地区徐庄组下部为紫红、灰绿色泥岩、页岩夹
薄层泥质灰岩、鲕粒灰岩,厚22m; 上部为紫红色页岩、泥岩、灰绿色粉砂岩与深灰色鲕粒灰岩、泥质灰岩。厚 68.3m。
本组产Bailiella(毕雷氏虫)、Lioparia(光褶虫)等。张夏组(∈2z):张夏组是Willis和Blackwelder于1907年创名于 山东张夏。称“张夏石灰岩”。
兴城地区张夏组以深灰色、紫灰色厚层鲕状灰岩为 主,夹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砾屑灰岩及灰绿色页岩。厚144.5m。
产有:Poshania(博山虫)、Dorypygella(小叉尾虫)、Damesella(德氏虫)等。
崮山组(∈3g)长山组(∈3c)凤山组(∈3f)
2.奥陶系冶里组(O1y)亮甲山组(O1l)马家沟组(O2m):马家沟组由Grabau 1922年创名于河北唐山开平镇马家沟村。称“马家沟石灰岩”。
兴城地区马家组可分上、下两组分: 下部为薄层结 晶灰岩、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 上部为灰色花 纹状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夹微薄层灰岩,含头足类: Amenoceras(阿门角石)。厚346m。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后,区内和华北地台大部分
地区一同处于沉积间断,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 系及下石炭统,直到晚石炭世早期方下降接受沉积。
(四)上古生界
1.石炭系
上石炭统本溪组(C2b):本溪组一名为赵亚曾1926年创名于辽宁本溪牛毛 岭。
本溪组广泛分布于华北各地,为中奥陶统之上长期
间断后形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灰岩。其底部 常含有古风化壳型铁矿层(称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层。兴城地区本溪组底部为褐铁矿层或含铁质底砾岩;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铝土质页岩。厚6~30m。
2.二叠系太原组(C2-P1t):太原组为翁文灏、Grabau于1922年创名,地点为
山西太原西铭月门沟七里沟。长期以来华北地区太原组 时代被置于晚石炭世。但是近年来我国石炭、二叠系界 限研究已同国际接轨,将含Pseudoschwagerina(假希 氏蜓)或Sphaeroschwagerina(球希氏蜓)的蜓带底 界作为二叠系底界。因而在山西晋祠柳子沟标准剖面 上,将含Pseudoschwagerina的太原组中上部(庙沟 灰岩以上层位)应划入二叠系,称太原阶(中国区域年 代地层表,2002),太原组下部含Triticites(麦蜓)的 层位(吴家峪灰岩、晋祠砂岩及半沟灰岩)作为石炭系 顶部,建立晋祠阶。因而,华北各地的原称太原组地层 时代大部分为石炭、二叠系过渡地层。
兴城地区太原组底部为铝土质胶结中细砾岩,向上
为黄绿色、黑灰色页岩、铝土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粗粒 长石砂岩及数层煤层。厚10~15m。本组碎屑岩中含植 物化石:Neuropteris(脉羊齿)、Sphenophyllum(楔 叶)等。杨家杖子榆树屯黑色角岩化页岩中产海相化石 腕足类、瓣鳃类等。
山西组(P1-2s):山西组由Blackwelderia和Willis于1907年在山西 太原创名。
兴城地区山西组下部为黄褐色厚层泥质胶结含砾
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绿色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含菱铁矿结核。厚40~80m。
本组含植物 化石:Lepidodendron(鳞 木)、Pecopteris(栉羊齿)、Nearopteris(脉羊齿)、Sphenophyllum(楔叶)等。
石盒子组(P2-3s)蛤蟆山组(P3h)
(五)中生界
1.三叠系红砬组(T1h)后富隆山组(T2hf)
2.侏罗系羊草沟组(J1y)兴隆沟组(J1x)北票组(J1b)海房沟组(J2h)髫髻山组(J2t)土城子组(J2tc)
3.白垩系义县组(K1y):义县组由室井渡1940年创名于义县,称“义县火山 岩类”。
燕山地区区域上义县组主体为中基性火山岩,大体
上由下部火山岩系、中部含化石碎屑岩系、上部火山岩 系组成。
中部碎屑岩系(凝灰质页岩)中含丰富热河动物群 化石,鱼类:Lycoptera(狼鳍鱼)、叶肢介Eosetheria(东方叶肢介); 昆虫:Ephemeropsis(拟蜉蝣);双壳 类Ferganoconcha(费尔干蚌)及恐龙、鸟类与早期被 子植物化石。
兴城地区义县组广泛分布,下部为黄灰、紫红色中 细砾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砾石成分复杂因地而异。上部为灰色黑云安山岩、橄榄安山玄武岩、安山质集块 岩,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砾岩数层。厚度大于 500m。九佛堂组(K1j)冰沟组(K1b)
(六)新生界层
二、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各条路线及其相关地层地貌简述:
1、牦牛山路线
《《《《《《《《《《《插入牦牛山地层信手剖面图》》》》》》》》》》》(1)马家沟组(O2m)
本组岩石为为薄层白云质灰岩,化学成分CACO3,MGCO3。形成于中奥陶时期。青灰色致密块状,微晶,含有花瓣状燧石结核,为浅海到深海相沉积岩石
(2)本溪组(C2b):
兴城地区本溪组底部为褐铁矿层或含铁质底砾岩;上部为灰黑色页岩、铝土质页岩。在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接触带上的演示定为砂岩,矿物成分石英、长石、云母,红褐色,层理构造发育,结构为中细砾,砂岩内夹有薄层页岩呈土黄色,表面风化严重。矿产:铝土矿,灰白色、块状、有滑腻感、具沾舌性。褐铁矿:位于铝土矿下层,红褐色,蜂窝状,比重较大。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接触带为一个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带!(3)太原组(C2-P1t)
本组地层由一系列言行组合形成:底部为砾岩岩、中间层为粉砂岩上部为碳质页岩。这样的3个旋回共同组成了本溪组底层,在其上部有一层含砾砂岩。碳质页岩抗风化能力较差,一般周边有煤的形成,本处也不列外。(4)山西组(P1-2s)
牦牛山地区山西组底层与太原组基本相似,底部也为砾岩岩、中间层为粉砂岩上部为碳质页岩。这样的3-四个旋回共同组成了本溪组底层,在其上部也同样有一层含砾砂岩。
(5)石盒子组(P2-3s)
兴城牦牛山地区本组下部为灰白、灰黄色含砾石英砂岩和含砾长石砂岩,上部为紫红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来紫红色薄层细砂岩,含植物化石,2、龙回头路线:本条路线位于海滨、有潮汐现象。在这里出现了海石地貌:海蚀洞,海石涯,海石柱,海石阶地等。《《《《《《《《《《《《《插入海石地貌素描图
河流的地质作用使得砾石定向排列如图、、、、、、、、、、、、、、、3、钓鱼台路线:本条路线上主要观察的是岩浆岩的岩体与岩脉的侵入切割穿插关系。详细描述在后面侵入岩部分。
4、夹山路线:
(1)常州沟组(Chc)(2)串岭沟组(Chch)
(3)大红峪组(Chd)
5、白庙路线:本条路线十分复杂、从下往上依次出现了蓟县系杨庄组地层、寒武系昌平组地层、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毛庄组地层。(1)蓟县系杨庄组地层:本组地层以灰岩为主,其中
白云质灰岩为青灰色、块状、微晶结构,新鲜断面有闪光点,经判断为方解石结晶,为微晶结构;部分岩石新鲜面五晶体结构,判断其为泥晶结构。风化面有刀砍纹,并且纵横交错的节理。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广泛发育。
灰岩新鲜断面为灰黑色,风化面灰白色,表面有刀砍纹,燧石条带、燧石结核发育,可见节理缝。
碎屑状灰岩与灰岩基本相似,只是随着高度的升高,碎屑逐步增多。
硅化白云岩呈粉红色,块状、中粒。新鲜面粉红色,风化面灰白色,表面可见刀砍纹、硅质结核、燧石结核、燧石条带。
(2)白庙路线上有一个断层,在该断层处形成了一些破碎带。破碎带之后出现了正长岩(块状,新鲜面黄红色,土黄色,中细粒)、正长斑岩(灰黄色,块状,斑状结构,它是岩浆作用的烘烤边,斑晶为砾石、石英,基质为隐晶质)、寒武系昌平组的断层角砾岩(新鲜面青灰色,风化面土黄色,块状构造,棱角较为明显)。
往上为寒武系馒头组的页岩,含有紫红色泥岩与砖红色页岩,片状
再往上为震旦系,毛庄组灰岩。青灰色、块状、显晶质结构,其下部为 土黄色,粒度较大。
《《《《《《《《《《直接在实测地质剖面上找、、、、、、、、、、另插入白庙杨庄组地层信手剖面图》》》》》》》》》
6、莲花山路线:下部为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具方解石矿物解理面、隐晶质结构,新鲜面灰黑色,风化面灰色,在风化面上可以看到刀砍纹、燧石条带、硅质交结,有层理发育。往上走可以看到昌平组与馒头组的一个分界点。馒头组页岩,它由紫红色或砖红色含砾粉砂岩、紫红色泥岩、砖红色页岩组成,岩层较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层理不明显。
继续往上走可以看到馒头组与徐庄组的一个分界点。徐庄组由青灰色页岩、黄绿色砂岩组成,他们都为浅海相沉积,含有灰岩透晶体,徐庄组上部有薄层鲕状颗粒。
再往上为徐庄组与张夏组分界点,张夏组以深灰色、紫红色厚层鲕状灰岩为主,为浅海相沉积岩。
《《《《《《《《《《《《《插入莲花山地层信手剖面图
第三章 侵入岩、变质岩
一、岩浆侵入到围岩之中,掩体和威严的接触关系称为侵入接触关系。在侵入接触关系中,在接触面以内岩体的边缘部分称为内接触带;接触面以外的威严部分称为外接触带,侵入接触关系主要表现在内、外接触带上。其特征是:
(1)岩体传切围岩;沿内接触带可见有冷凝边,外接触带可见有烘烤边和接触变质带或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往往有围岩的碎块落入—捕虏体;(3)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和岩脉插入到围岩中。
侵入接触的研究,不仅阐明地壳运动所伴生的岩浆活动情况,而且在成矿作用方面也有着实际意义,许多接触变质和热液蚀变类型矿床,都与这种接触关系密切相关。
实习区岩浆侵入作用发育,其中在钓鱼台路线发育完善:
《《《《《《《《《《《?《《《插入图》》》》》》》》》》》
图一中体现了钓鱼台三焦览胜点的伟晶岩脉与花岗斑岩岩体之间的侵入切割穿插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伟晶岩与花岗斑岩形成的新老关系。图二中
夹山花岗岩与常州沟组岩浆侵入关系素描图 夹山不同时代石英岩脉侵入切割穿插关系图
二、变质岩:无论什么岩石,党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岩石所处环境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的改变。物理条件主要指温度和压力,而化学条件主要指从岩浆中析出的气体和溶液。这些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下热流,因此,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范畴。
第四章
构造
兴城地区自太古宙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现将本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
一、构造特征概述。
实习地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也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褶皱构造:主要有白庙褶皱以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断裂构造:主要有白庙断裂、夹山断裂及一系列小断层组成。
二、白庙褶皱构造。
本次实习地区六条路线中白庙褶皱构造发育较为明显,这里一共出现了4个向斜和3个背斜。
第一个向斜: 在距离公路约120米的地方出现第一个向斜,该向斜左翼产状为20° 角38°,右翼产状为0度角45度。
第一个背斜紧接着第一个向斜,不过由于无露头,所以该背斜其他重要星系无法观察。
在该背斜之后发育的是一个稍大的向斜右翼产状为130度角34度。左翼产状无法测量。第二个背斜:在该向斜之后紧接着一个很小的背斜,左翼产状为152度角25度,右翼产状为345度角18度。第三个向斜:紧接着上个背斜的是一个向斜,该向斜左翼产状为320度角20度,右翼产状为95度角73度。第三个背斜紧接着上个向斜,其左翼产状为95度角73度,右翼产状为310度角25度。
第四个向斜:紧接着上个背斜,左翼产状为310度角25度,右翼产状黄为80度角25度。
其他地方小型褶皱普遍发育,在此不做称述。
三、断层 :
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且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兴城地区在早新生代,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北西方向的运动俯冲,中国东部地区形成了北西—南东方向的主压应力 场,发育了以郯庐断裂为代表的北北东向断裂。喜马拉 雅期晚期,太平洋运动方向发生转折,太平洋板块对华 北的挤压方向改为东西向,改变了断裂构造样式,发育 了北东、北西向的共轭断裂系。因此,实习区的断层也 以这两期为主,即北北东向和北西、北东共轭断裂系。
1、白庙断层 : 该断层处于杨庄组与上覆岩层之间,根据断层上盘为寒武系昌平组地层、寒武系馒头组地层、毛庄组地层。下盘为杨庄组地层。断层面产状为310度角67度,是一个正断层
《《《《《《《《《《《《《《《《《《《《《《《《插入白庙正断层素描图
2、龙回头断层:《《《《《《《《《《《《《《《插入龙回头路线地质信手剖面图
除以上各大断层外,其他地方也见到了一些小的断层,如牤牛山走滑断层等,在此不作一一详述。
第五章
矿产
兴城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本次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了煤矿、铝土矿、滑石、褐铁矿、辉钼矿、石灰石、煤矿主要形成于石炭二叠时期、第六章 地质发展史
本区地质构造发展史也相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华北 板块(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华北板块(华北地台)盖层发展阶段和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
1、华北板块(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
在太古宙,本区形成了早期大陆型地壳,以海相中 基性火山岩和碎屑沉积为主,经区域变质作用改造为变 质表壳岩;之后TTG系列岩浆侵入并在较深地壳层次 发生中深区域变质作用; 晚期有大规模深成酸性侵入体 形成(为绥中花岗岩)。以绥中花岗岩、TTG系列花岗 质片麻岩及其中的早期变质表壳岩包体为主的太古宙 岩石构成华北地台(板块)刚性主体部分。古元古代时期,区内处于隆升剥蚀,形成山海关隆 起。古元古代末(18.5亿年)发生吕梁运动,形成统 一的华北板块(地台)区,同时伴有深成岩浆侵入及深 成变质变形作用,表现为黑石岗岩体的侵入以及构造片 麻理的形成。
2、华北板块(华北地台)盖层发展阶段
中元古代—三叠纪,本区进入地台盖层沉积阶段。
形成三套沉积盖层,第一套为中、新元古代陆内裂陷槽 沉积。中元古代长城纪早期本区沉积了常州沟—串岭沟 期的陆地边缘相沉积物。常州沟期海侵加大,串岭沟期 海水广布,为闭塞海湾—泻湖环境。团山子期发生了全 区性海退,本区普遍抬出水面,经受风化剥蚀。大红峪 期本区发生了大规模海退,沉降范围扩大,形成了大红 峪期大面积超覆。大红峪末期,葫芦岛地区隆起,经受 风化剥蚀。兴城运动发生在长城纪内,并伴随有锦西岩 体沿东西向断裂带侵入,是一次造陆运动。高于庄期海 侵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更广泛的大面积超覆,内源碳酸 盐沉积。蓟县纪杨庄期形成了一套地台—沿岸滩相沉积 物。雾迷山期海侵扩大到高峰,接受内源碳酸岩沉积物。雾迷山后期全区隆起,经受风雨剥蚀。直到新元古代青 白口纪井儿峪期,本区开始沉降,以滨海陆屑滩相沉积 为主。井儿峪末期,蓟县运动使全区上升,结束了元古 宙沉积史。
第二套沉积盖层为早古生代,典型浅海碳酸盐建
造。古生代寒武纪本区再度沉降。早寒武世为内源碎屑 岩夹泥岩建造。本区处于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海水 蒸发量大,含盐度高,处于氧化环境,为闭塞 — 半闭塞 环境。中晚寒武世海侵扩大,以内源碳酸盐沉积为主,气候温暖,为半闭塞开阔地台相沉积。奥陶纪本区处于 广泛的海侵期,以内源碳酸盐建造为主,为潮间带 — 潮 下带地台相沉积。早奥陶世末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露出水面,风化剥蚀。
第三套沉积盖层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三叠纪,由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海、陆交互相近海平原沼泽相沉积 至中二叠世、三叠纪为大陆河流相沉积。
3、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
中生代三叠纪末开始,稳定的地台发生了强烈的构 造运动,使本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板内变形,地台活化。
在中生代三叠纪末期,以南北向对偶为主的印支运 动,形成了本区一些主要的东西向断裂构造(九股屯断裂 带,影壁山断裂带)和掀斜构造(高桥单斜)或者说大型的 构造向斜盆地,岩浆活动规模不大,以闪长岩类岩株形 式产出,如水泉闪长岩体。燕山期本区发生了更强烈的 构造运动,构造形迹方向明显发生了改变。以北西、南 东对偶作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如老官 堡、塔山断裂带,大杨和沟,盘道沟断裂带等显示地垒 式的断裂构造),以及所伴随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如虹螺 岩体)。早、中侏罗世以山间碎屑盆地为主,伴有中基性 火山喷发。早白垩世本区形成了一套火山—火山碎屑岩 建造,为大陆裂隐盆地沉积。
新生代以来,随着海盆地的不断下降、陆地的抬升,海陆差异性升降运动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运动形式。第三 纪全区处于剥蚀状态,无沉积形成。第四纪近海地区和 山间沟谷地带,接受了黄土、砂砾石堆积,其它地区继 续遭受风化剥蚀。
第七章
结语
通过十五天的艰苦奋斗与顽强拼搏,终于完成了牤牛山、夹山、钓鱼台、莲花山、白庙、龙回头地质路线的观察与白庙路线的剖面实测、相关区域的地质填图实习。在本次实习当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工作要求与实际经验以及编制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的方法与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构造地质学所研究的内容,也培养了自己严谨认真的学习工作精神,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方面知识的欠缺与不足,例如对构造地质学学习的内容还不够全面透彻,对野外实际情况的误判与粗心,作图还不够熟练等等。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综合实习,来巩固在自己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知识、新内容,以及时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是自己的地质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 篇3
关键词:红牛功能性饮料;辽宁地区;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某种产品取得良好发展前景以及优越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一种产品的营销策略言外之意就是其成功的秘决。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同类产品品种繁多,因此相应的市场竞争力也就非常巨大。所以对这类产品来讲,要想取得最大化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在营销策略上大作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本产品长久利于有利地位。当然,其营销策略也要根据具体的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
一、红牛功能性饮料在辽宁地区的发展状况
(一)红牛依然占据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红牛作为外国品牌的一种功能性饮早在早期就进入中国的市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专注于其的市场开发,注重其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因此在早期其占据了中国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当然,在辽宁这一地区也不例外。其的市场份额也是相当庞大的。可以说红牛这一品牌在中国确实得到的巨大的成功。除此之外,其注重的是运动能的相关宣传,这正是中国市场当时缺失的部分,再加上时间之久,可以说红牛这一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了。尽管在最近几年里,红牛的市场竞争力受到本土品牌的冲击,但其市场竞争力依然很大。
(二)红牛品牌受到同质化产品冲击严重
随着近几年国内一些功能性饮料品牌的开发与生产,红牛这一品牌已经不再是独霸中国的鳌头了。尤其是国内几大饮料品牌的迅速发展对红牛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挑战。在饮料这一巨大的市场中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红牛的市场竞争力。近几年,相关产品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其的营销战略也做得相当的不错,也已经有几大品牌逐渐的打开着自己的市场,慢慢的走向消费者的心中。这也就对原来的红牛饮料的市场份额及其竞争力做出了相当大的挑战。所以说,在现实的竞争中,红牛的竞争力正在逐渐的受到相关产品的冲击。
(三)现实中红牛的发展状况
随着几大同类饮料品牌的冲击,红牛的发展进程已经有了不同程度上的降慢,其发展规模程度也在不断的缩小,发展速度也有了很大的降低。在辽宁这一地区,这种现象也不足为奇。这也是主要受到中国本土的功能饮料产品的冲击,同类产品已经开始分割红牛的市场份额,导致红牛市场份额缩小,市场竞争力减弱,再加上供需矛盾的加大,红牛饮料的发现速度也有了不同程度上的降缓。总之,红牛饮料在辽宁地区的发展现状需要经过调整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二、红牛功能性饮料辽宁地区的营销策略现状
(一)营销策略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新元素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红牛功能性饮料一直以运动性宣传为主,多年来其广告宣传也是主要以此为主线进行展开发展宣传,阶段性的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但是总的来说,其宣传主线一直是与运动挂钩。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它一直深入人心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其他当面来讲,其缺乏新元素的加入,并且广告形式过于单一,这也会对其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辽宁这一地区,其的宣传广告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要想促进红牛功能性饮料的进一步发展,必要先对其营销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除此之外,红牛功能性饮料的营销策略也相对过去传统,不能够很好的与消费者的心里需求相适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二)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影响力小
红牛功能性饮料一直是以一种大品牌,高品质的形象深居人心,但是,随着近几年多种品牌功能性饮料的兴起与快速发展,红牛功能性饮料的地位正在受到严重的挑战,而且其他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远远比红牛大的多。作为后起之秀的其他品牌已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而红牛功能性饮料虽然是先入为主,但其缺乏相应的宣传力度,另外再加上其他品牌的冲击,其影响力更是逐渐的降低。在辽宁这一地区,红牛也是缺乏一定的宣传力度,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下降,影响力减小。
三、针对红牛营销策略现状,做出相应意见。
(一)增添营销形式,注入新元素
针对红牛功能饮料在辽宁地区营销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新元素这一现状,必须要对其的营销策略进行相应的规划并改进才能突破僵局促进其发展。显而易见,要想对这一现状进行调整,首先要增添其营销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营销形式,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并依据辽宁地区具体的市场情况,市场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依据新情况,新市场,新环境改变其传统的营销策略。适时与时俱进,为其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元素与新活力。只有依据辽宁地区这一地区具体的实情并依据这一实情对其营销策略进行调整,才能促进红牛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竞争力
在日益增大的市场竞争中,同类产品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红牛产品的发展。因此,要想突破现状必须要对原有做出一定的改变。针对其原来宣传力度不够这一缺点就要加大其宣传力度。先对其具体的营销策略做出一定的改变,明确宣传方向,调整其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得红牛这一品牌逐渐的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红牛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大方面分析了红牛功能性饮料的营销现状以及其营销策略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以小见大,研究了其在辽宁地区的现实发展情况以及营销情况。针对这类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通过研究发现,红牛在辽宁地区主要因为同类产品的冲击以及自身营销策略规划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因此,对其营销策略做出相应的改进当然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参考文献:
[1]周婷婷.功能性饮料市场营销战略分析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04).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 篇4
对辽宁地区29所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调查的样本主要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调查样本中, 学校类别包括省级重点学校、市级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 教师学历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以及其他学历, 男教师283人, 女教师575人, 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现状分析
院校培训模式是指由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为主, 综合性高等学校、非师范性高等学校参加的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的一种培训方式。[2]通过分析当下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 既有优势与进步, 也不乏劣势与不足。
(一) 优势与进步
第一, 培训机构需要在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之后才能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而且参训人员是少部分要经过选拔的群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端正了参训教师的参训态度。针对调查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 有组织教师参加院校培训的中小学占到70%以上, 在参加过院校培训的教师中, 属于自愿参加的教师达到了82.2%, 其中自认为态度认真的也达到了76%以上, 说明了教师对参加院校培训机会的珍惜和对学习进修的重视。
第二, 在培训目标上, 对培训结果有具体要求的占总数的70.4%, 即多数有院校培训的中小学开展院校培训目标明确。
第三, 培训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师参加培训后的效果和积极性。调查中教师认为院校培训的内容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比例达到了69.7%, 由此可以说明当前院校培训的价值所在是值得肯定的。
第四, 在院校培训开展过程中, 68.1%的学校有专门人员对院校培训工作进行监督,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多数中小学为院校培训的质量做了保证, 无论是培训部门还是参训教师, 在有专门人员监督的情况下可以更认真。
(二) 劣势与不足
第一, 对于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 多数中小学教师的了解程度只是一般了解或者不了解, 很了解的仅占37.9%。学校组织少部分教师参加院校培训, 大部分教师只是单方面服从学校安排参加培训。这说明学校对于院校培训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 以及教师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欠缺。
第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 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六款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第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 并采取措施, 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对于上述关于教师培训的具体要求的法律条文, 教师很了解的仅占总数的40%左右。教师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院校培训相关法律知识缺乏了解, 使得院校培训的准备和开展工作都存在潜在的危机。
第三, 参训学校对于教师参加院校培训的经费投入比较充足的仅有44.2%;派遣学校给予报销或报销一部分的只达到44.6%;认为学校对于参加院校培训教师的经费投入比较稳定的只有55.2%。这意味着学校选拔教师参加院校培训, 对费用的支持力度不够, 可能会给参训教师带来经济压力, 影响着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第四, 大多数学校对于参加院校培训的教师没有任何奖励措施, 仅有44.7%的学校对教师参与院校培训有奖励措施但样式单一。院校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是需要严密思考和严谨实行的, 而对于其满意的教师只是全体人数的43.9%, 这说明了主办方对于院校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的不合理程度较深。
二、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及其保障机制的漏洞
通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相关因素进行卡方检验, 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注:0.000≤P≤0.01—**, 0.01≤P≤0.05—*, P>0.05—)
从反馈的问卷数据分析得出: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与培训师资、学校类别、参训人员文化程度、经费投入、时间、法律等因素相关程度较大, 对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院校培训自身的弊端和其保障机制的漏洞。
(一) 院校培训自身弊端
第一, 院校培训是由专门的培训学校主导开展的, 这类学校都是一些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 它们与中小学校的联系程度和对中小学教师的了解程度的欠缺, 给院校培训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第二, 院校培训以理论培训、专业知识更新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为主, 任职学校以岗位练功、专题研讨和全员培训为主。[3]培训内容是前沿性强和理论性强的知识, 理论与实际常常脱节。培训对象则是少部分骨干教师, 而且有56.8%的学校将参训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给其他教师代理, 这说明少数教师在耽误自己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得到了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却增加了代课教师的教学任务, 造成工作学习矛盾日益增加, 而且只是解决了少数人的培训问题, 对总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起不到绝对的作用。另外, 作为地方性院校培训, 参训者大部分来自农村学校, 培训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能针对他们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工作实际, 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4]
第三, 从培训方式看, 讲授法与大班级教学是其主要形式。若培训者学术水平较高, 选择的内容适宜, 讲授的方法恰当, 讲授法对于传播新知识与新理念, 大面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有帮助的。但实践表明, 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却收效甚微。近年来,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 增加了问题研讨、小组教学、师生互动等形式。同时,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 一些地区采用了网络化的培训形式, 对缓解优秀培训师资紧缺和培训空间狭窄等问题起到了较大作用, 但对于满足参训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是很难彻底解决的。[5]
(二) 保障机制的漏洞
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保障机制是对培训工作的有力保证, 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关于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 针对院校培训保障机制的研究也较少。有关学者仅是对整体教师培训的个别保障提出观点。很少有学者和相关专家针对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保障机制进行全面的研究, 造成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准备、进行和评估等环节的漏洞日益显现。
三、反思与重组
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主要是实现社会本位培训目标。社会本位培训目标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 带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影响因素众多, 根据上述数据和相关学者的研究,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对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保障机制进行重组。
第一, 师资保障。对于从事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培训人员, 首先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应达到培训人员的统一标准, 这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建立从事教师培训的资格认证制度;教师培训学校的培训教师多数应选自中小学的高级教师, 其他培训教师也应保持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密切联系, 不仅解决中小学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 还可以使他们尽快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理念。
第二, 制度保障。对于主办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学校, 在培训前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教员的认定、对培训教师的监督机制以及培训后的评估计划等, 不但保障主办方对教员的管理, 而且利于主办方培训制度的维护和实施;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训前要制定参训人员选拔制度, 建立训中监督制度以及训后的评估计划, 并将每次培训的经验作为下次培训的参考。另外在时间上, 学校应安排专门的培训时间, 既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 又能促进教师专心参训而提高培训的质量。
第三, 经费保障。中小学教师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低, 关系到祖国未来栋梁的培养, 理应得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减轻主办学校物质设备和教员报酬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参训教师的经济负担, 对成绩好的参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四, 培训模式保障。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主要模式是参训教师到专门培训学校参加学习, 常常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权威发号施令, 因此在培训模式方面应加强与校本培训的有效结合, 加强教员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现状的考察, 提高培训的质量。另外, 由于参训教师只是少数群体, 所以当参训教师参加培训结束后应将先进理念和技术传授给其他教师。
第五, 法律保障。没有专门法律法规的保护, 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很可能会出现程序上和秩序上的混乱, 如培训的态度不严谨和行为的不规范等, 因此, 针对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法律法规急需建立和不断完善, 对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过程进行明确规定, 完善检查、监督等机制。
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保障机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健全, 这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努力, 切实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阳.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16.
[2]刘丽俐, 潘海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27.
[3]冀文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双轨制培训模式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15 (4) :128-131.
[4]钱科强.地方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师培训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4) :101-102.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 篇5
【摘要】随着辽宁省的林木种苗事业的不断发展,林业种苗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管理成为了新时期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本文将结合辽宁地区林业种苗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地区林业种苗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信息化;辽宁;种苗行业;管理
在现代化林业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对林业种苗行业信息收集、有效管理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加强林业种苗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市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1.辽宁地区林业种苗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1.1成效
在辽宁地区林业种苗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建设形成了辽宁种苗信息网,在国家种苗信息网发布信息3000余条,采纳率达30%。并在信息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关种苗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等一系列的活动,有效的解决了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搭建了实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了各方人士的交流,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收益。此外,辽宁地区还建设了种苗数据库,实现了资源共享。
1.2呈现的问题
(1)政务信息、市场信息滞后在种苗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的种苗信息只能到达县级的林业部门,而对此类信息需求量最大的基层乡镇和林农却很难获得这一方面,因此现行的网络系统很难真正的发挥作用。(2)基层管理人员数量少就目前的管理现状而言,各县区对基层种苗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甚至在有些县区都没有成立独立的管理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真正的种苗管理,也难以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网络并设置专职的信息管理员。此外,在某些市级的管理单位,信息化工作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市站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电脑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因此对信息编写的及时性和质量不能够保证,而有些市站的种苗管理工作做了很多,却没有对该信息进行很好的宣传。(3)缺乏对全省信息员的培训在目前各县区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业务水平和文字综合能力较差的问题,导致在网上传播的信息往往存在不准的情况,对当地的林业苗木事业的发展情况的经验和工作的特点不能进行准确及时的传递,同时,由于培训经费缺乏的问题,辽宁地区的信息员培训也迟迟没有开展,从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信息员培训经费的申请以及培训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4)信息类型不全就整体情况而言,辽宁地区的政务信息繁多,对苗木的供求信息和对新品种的宣传信息较少,对于当前种苗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映情况也相对较少。各个县区之间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领导相对重视的区域,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就相对较为细致,相应的管理制度也较为健全,而在一定缺乏重视的区域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就较差。
2.辽宁地区林业种苗行业管理信息化改革设想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正确的认识观念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针对种苗信息管理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工作认识不足的情况,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整个行业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本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2加强种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许多区县的管理部门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克服建设困难,多方面筹措建设资金,配备必要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设备,为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2.3规范制度,优化管理
制定符合辽宁地区发展的种苗信息报送制度,将对种苗的调度工作制度化,按制度规定开展种苗的信息报送和统计工作,逐步完善由种苗生产人员到市级林业部门的自下而上的种苗信息上报网络系统,形成由市到种苗生产企业的自上而下的种苗信息管理系统,明确送报信息的奖励和惩罚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化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能有效的推动种苗信息的收集和调度工作,从而有效的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2.4稳定队伍,强化人员素质
在整个信息建设网络中,种苗信息员是信息的直接管理者和传递着。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的业务素养和专业的业务能力的种苗信息管理员队伍,做好种苗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实现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想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首先要继续完善种苗信息员登记备案制度,将该地区所有相关的种苗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建立全区种苗信息员信息卡,逐级备案;其次,要加强对各级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在进行种苗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建设难度,因此,各级的管理部门要组织信息员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信息管理员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种苗信息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为推进种苗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辽宁地区林业种苗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转变管理工作者观念、提高对工作的认识,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素质等等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人员和信息化网络的管理,实现辽宁地区林业种苗行业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焰.种苗信息化之路怎么走[J].中国林业.,08:36-37.
[2]平锡娟.浅谈实现林木种苗业信息化[J].林业科技.,02:22-23.
[3]王亮.信息化在辽宁林业种苗行业管理中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10::
[4]唐建宁.宁夏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J].宁夏林业通讯.,01:29-30.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 篇6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辽宁地区;现代名医;经验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特异性自身抗体(抗SSA/SSB)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眼干、口干,还可累及其他多个脏腑器官而出现复杂的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女性,成年女性患病率为0.5%~1.56%,男女比为1∶10~1∶9。现代医学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以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
本病属中医学“燥痹”范畴,是由于燥邪损伤人体气血津液,引起阴津亏虚,导致肢体肌肉关节皮肤不得滋养,瘀血阻络或痰饮阻滞引起脉络不通,进一步发展则肌肤枯槁、关节疼痛、脏腑内伤[2]。中医学对SS的认识历史悠久,通过辨证分析和整体调治,能有效控制病情,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少,易被接受。笔者以辽宁地区现代名医治疗SS的经验进行论述。
1 李德新教授从“内燥、外燥”论治
李德新教授为国家级名医,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临床经验丰富。李德新[3]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外感为风热、风寒之邪侵入上焦肺胃之气;内伤为脏腑阴津亏
虚,精血不足。瘀血阻滞、阴津燥热为其病机。临床上李德新教授认为燥邪本易伤阴,其性质可分为凉燥与温燥,与季节关系明显,夏秋多以温燥明显,冬秋以凉燥常见。五脏气血亏虚、阴液不足而致燥。因燥可伤筋骨,反复恶性循环,肌肉、关节失养,终致燥痹。燥痹可伤五脏。外燥(六淫、疫情等)、内燥(七情、气虚、阴虚等)影响机体功能,日久不愈,阴液耗伤,导致气阴亏虚,或阴损及阳,阳气亏虚,进而导致气阴两虚;日久则阴阳俱虚,形成血瘀、痰饮,致经脉不通,关节、筋骨、络脉失养,形成燥痹。总之,治外燥,辨温凉;治内燥,辨脏腑。
李德新教授将本病分为以下7种证候。其中外感温燥、外感凉燥属于外燥;肺阴亏虚、脾胃阴虚、肝肾亏虚、阴虚燥热、瘀血阻滞属于内燥。治疗上外感凉燥型以温散凉燥、温肺止咳,处方用杏苏散加减。外感温燥型以轻宣温燥、凉润止咳,处方用桑杏汤加减。肺燥咳嗽型以滋阴润肺、生津止咳,处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脾胃阴虚型以补脾气健脾、益胃生津,处方用益胃汤加减。肝肾亏虚型以补肾填精、益肝明目,处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阴虚燥热型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处方用一贯煎加减。瘀血壅滞型以活血祛瘀、化瘀通络,处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考虑到滋阴药易滋腻碍气机且有碍脾胃的运化,在用药上可加用化湿行气药,如砂仁、木香等化而不燥。用益气药既可阴阳双补,又可健脾,如白术、甘草等,甚至还用少量收涩药,如金樱子、石榴皮。
【病案举例】患者,女,48岁,2015年9月2日初诊。主诉:口干数月。症见:口干,舌根疼痛,口唇皲裂,小便略黄,舌红、少苔,脉沉缓。中医诊断:燥痹,证属阴虚燥热。治宜滋阴清热。处方:生地黄15 g、玄参15 g、麦冬15 g、黄芪20 g、北沙参15 g、山茱萸15 g、五味子10 g、木香15 g、砂仁5 g、焦栀子15 g、丹参20 g、甘草10 g。7剂,水煎服,每日3次。
2015年9月11日二诊,服药后症状缓解,但仍胃中灼热,胃脘痞闷,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鸡内金15 g、姜半夏10 g、陈皮10 g、石斛20 g。10剂,水煎服,每日3次。
2015年9月26日三诊,服药后症状略缓解,舌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加白术15 g。14剂,水煎服,每日3次。随访半年,症状未发。
2 金明秀教授从“痰、瘀、毒”论治
金明秀教授为国家级名医,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研究近50年,临证经验丰富。金明秀[4-6]教授认为,本病之所以表现为“干燥”,主要是因为机体的水液代谢异常,其病因主要有阴津亏虚、气虚致燥、瘀血致燥、痰浊致燥、燥盛成毒5个方面。治疗上注重分辨寒热虚实,重视脾胃,活血化瘀贯穿始终,结合现代医学选用中药。金明秀教授认为,本病最根本的治则是养阴润燥。又常配以清燥解毒、益气生津、祛瘀通络等方法,并结合临床分期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阴虚内燥、气阴两虚、瘀血阻滞、痰瘀毒互结4期。初期为阴虚内燥、气阴两虚;后期久病必瘀、痰瘀互结、瘀毒内生,多以瘀血阻滞、痰瘀毒互结。阴虚内燥期治宜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方用增液汤加减。气阴两虚期治宜益气养阴,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减。瘀血阻滞期治宜活血祛瘀、益气生津,方用血府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合生脉散加减。痰瘀毒互结期治宜活血祛痰、清燥解毒,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
在SS的发病机制中,金明秀教授认为,瘀血阻络贯穿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血证论》曰:“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说明瘀血阻滞、气机郁结、津液输布障碍是瘀血致燥的病机所在[7]。使用活血化瘀药可祛瘀生新,一方面气机顺畅,津液畅达,加速气血津液运行;另一方面损伤的脏腑可以重获滋养,有利于其功能恢复。活血化瘀多选用三棱、莪术、土鳖虫、桃仁、红花等药物。
【病案举例】患者,女,45岁,2015年6月21日就诊。主诉:口干、眼干伴周身关节疼痛反复4年。患者4年前出现口眼干燥症状,伴周身关节疼痛,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SS,予醋酸泼尼松、羟氯喹等治疗,关节疼痛略好转,但口干、眼干症状无明显缓解而自行停药。现症:口干,双目干涩少泪,周身关节疼痛,大便干结,小便正常,睡眠欠佳。舌质紫红、有瘀点,无苔,脉细涩。中医诊断:燥痹,证属阴虚内热兼血瘀。治宜滋阴清热,活血化瘀。处方:麦冬15 g、石斛20 g、黄精30 g、熟地黄15 g、青葙子15 g、蒲公英30 g、白芍15 g、红花10 g、黄芪30 g、防风15 g、青风藤25 g、山茱萸15 g、三棱15 g、莪术15 g、伸筋草15 g、络石藤25 g、甘草15 g。10剂,水煎服,每日3次。
nlc202309081058
2015年7月5日二诊,患者自觉服药后口眼干燥、关节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但见睡眠欠佳、乏力、出汗,查舌脉同前,上方加远志15 g、柏子仁15 g、浮小麦30 g、麻黄根15 g。20剂。之后患者在当地按上述药方取药,连续服用3个月,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目前在随访中。
3 高明利教授从“阴阳互补”论治
高明利教授为辽宁省名医,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对风湿性疾病有独到的见解。高明利[8]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为阴亏液耗为本,湿阻热郁,兼夹为患,久病及血,瘀血致燥。治疗上选药主张“甘凉平润”,以达酸甘化阴功效。妙用虫类药走窜入络、搜剔逐邪,可使气血宣通,有利于津液恢复。
临床上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本以滋阴救液,方以增液汤为基础方加减。高明利教授按病位论治,病位在肺胃,以甘寒滋润、养阴生津为主,常加石斛、天冬、沙参等。病程久,体质弱,病及下焦肝肾,予咸寒滋阴,补肾填髓,常用黄精、枸杞子、山茱萸等。治本以祛除病因。高明利教授非常重视化湿与滋阴的合理配伍,他认为这两者并不矛盾,清热除湿,中焦气机通利,水谷精微得以化生津液,输布全身,清窍得润,燥证可除,多选用四妙散加减。《黄帝内经》曰:“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高明利教授在养阴药中加入少量的鹿角霜等温肾助阳之品,临床治疗颇多收效。同时注意,补阳,要防温燥伤阴。
【病案举例】患者,女,47岁,2015年9月20日初诊。以口眼干燥2年余就诊。患者1年前在某医院确诊为SS,予硫酸羟氯喹片、甲泼尼龙片、白芍总苷胶囊口服,症状略缓解,但因不良反应自行停药,症状加重。口干,食物需用水送服,无眼泪,四肢关节疼痛,遇寒加重,睡眠不规律,饮食、二便尚可,无光过敏、口腔溃疡,舌红无苔,脉沉细。中医诊断:燥痹,证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兼以补阳。处方:黄芪30 g、熟地黄20 g、白芍20 g、沙参20 g、麦冬20 g、黄精20 g、枸杞子20 g、灵芝20 g、乌梅15 g、酸枣仁20 g、白术15 g、淫羊藿15 g、甘草10 g。14剂,水煎服,每日3次。
2015年10月4日二诊,服用上方症状缓解,口干、眼干症状略缓解,睡眠规律,四肢关节疼痛未缓解,舌脉同前,药用上方加羌活20 g、乌梢蛇20 g、细辛5 g。28剂。坚持服上方2个月后,诸症缓解,无不适症状而停服所有药物,至今病未复发。
4 莫成荣教授从“肾阴”论治
莫成荣教授为辽宁省名医,硕士生导师,从事医学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莫成荣[9-10]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为肝肾阴虚、阴虚燥盛,风热燥邪乘虚外袭所致。治疗上以滋阴补液为总则,再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施以活血通络、清热养阴、益气养阴等治法。临床上莫成荣教授分型论治,分为阴液不足、瘀血阻滞、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液亏虚型治宜滋阴救液以治其本,方用增液汤加减。瘀血阻滞型治宜活血化瘀、养阴生津,方用增液汤加桃红四物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生津,方用增液汤加生脉散加减。阴阳两虚型治宜滋阴补阳、益肾固摄,方用增液汤加桂枝汤加减。
莫成荣教授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病本为肾精亏耗虚。肾阴不足,阴虚导致内生虚火,灼伤津液,阴液亏虚。全身不得滋养,五脏六腑、肌肉关节失荣导致燥痹,因虚而乏、因虚而热、因热而燥是起病的关键。肾阴是人体阴精的来源,治疗以补肾阴为本。善用熟地黄、黄精、枸杞子等滋补肾阴,方用地黄饮子加减。但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侧重。阴虚兼有气虚者,予黄芪、西洋参、甘草、白术益气养阴;阴虚兼有热毒者,予土茯苓、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润燥护津;阴虚兼有血瘀者,予丹参、三七、鸡血藤祛瘀通络润燥。
【病案举例】患者,女,47岁,2015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口眼干燥2年余。1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SS,近1年来间断口服白芍总苷胶囊,症状反而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诊。症见:口干,饮食需水送服,双目干涩、疼痛,消瘦,乏力,头晕耳鸣,皮肤干燥,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查体:两侧腮腺略肿大。中医诊断:燥痹,证属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方用:玄参30 g、生地黄30 g、天花粉20 g、沙参20 g、麦冬20 g、谷精草20 g、石斛20 g、鸡血藤30 g、络石藤20 g、甘草10 g。10 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5年10月26日二诊,患者自诉症状较前好转,口眼干燥症状减轻,舌红少苔,脉细数,继续服用上方15剂。
2015年11月20日三诊,患者自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口中已有少量津液,又取药20剂。目前口眼干燥症状明显改善,一般症状消失,病情稳定。
5 曲淑琴教授从“扶正、祛邪”论治
曲淑琴教授为辽宁省名医,硕士生导师,从医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曲淑琴[11]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发病机制可分为阴津亏虚、气阴两虚、女子冲任不调、燥毒致燥和瘀血致燥。
治疗上要以“扶正不致留邪,攻邪不致伤正”为总的原则。且本病以正虚为本,扶正尤为重要,曲淑琴教授注重扶助正气以补气为主,滋阴同时不忘潜阳。结合临床将本病分为阴液亏虚、气阴两虚、脾虚湿阻、燥邪犯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6个证型。阴液亏虚型治宜滋阴润燥,方用增液汤加减。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生津、养血润燥,可用生脉散合八珍汤、一贯煎加减。脾虚湿阻型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燥邪犯肺型治宜润肺止咳,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经,方用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行气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病案举例】患者,女,52岁,2015年9月10日初诊。以口干、眼干反复发作3年,加重1周为主诉来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眼干症状,未予重视。1周前病情加重,口干,吞咽干性食物时需用水帮助,眼干,双眼有磨砂感,神疲乏力,气短,畏风恶寒,舌红少苔,脉细数。实验室检查:ANA(+),HX 1∶1000,抗SSA抗体(+),抗SSB抗体(+)。中医诊断:燥痹,证属肝肾亏虚兼以风寒束表。治宜滋补肝肾,祛风解表。药用:生黄芪15 g、防风10 g、白术15 g、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当归10 g、白芍15 g、生地黄20 g、夏枯草10 g、石斛20 g、五味子15 g、苏叶15 g、鸡血藤20 g、甘草10 g。10剂,水煎服,每日3次。予硫酸羟氯喹每次0.1 g,每日2次,口服,以改善病情。上药连服30 d,上述症状有所好转。经多次复诊,于原方随症加减,坚持服药半年余,症状明显缓解。后嘱患者间歇口服汤药,改为口服帕夫林、硫酸羟氯喹维持,随诊病情平稳。
nlc202309081058
6 小 结
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口干、鼻干、眼干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12]。中医通过病因病机的分析,能很好地控制病情。上述医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都提出各自的治法,但总体来说,阴虚为本,燥邪为标,兼以活血化瘀、阳中求阴等。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提高,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预防疾病、改善临床症状、减低西药毒性、防止复发等方面作用显著。中医药治疗本病临床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7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6-829.
[2]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7-340.
[3]齐丹.李德新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撷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192-194.
[4]崔文颖.金明秀教授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临证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203-204.
[5]王晓冰.金明秀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拾萃[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6]崔文颖.金明秀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精粹[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
[7]王丹,薛鸾,胡建东,等.血瘀证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5):1108-1110.
[8]吴福斌,高明利,姜兆荣.高明利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16-17.
[9]刘丽萍.莫成荣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精粹[J].中医药学刊,2006,24(8):1427-1428.
[10]姜兆荣.莫成荣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拾萃[D].沈阳:辽宁中医学院,2005.
[11]胥广宇.曲淑琴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12]王梓淞.路志正教授益气养阴法论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自身对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5-12-04;修回日期:2016-02-29
近代辽宁地区电影述评 篇7
一、近代辽宁地区电影的传入与发展
电影传入中国, 始于电影放映。光绪二十二年 (1896) 上海徐园“又一村”的“西洋影戏”是电影在中国的首次放映。电影进入辽宁开始于大连。光绪三十二年 (1906) 日本岗山孤儿院“募金团”到大连东京座举办“慈善事业音乐电影会”, 放映一些纪录短片, 进行募捐活动。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 (1907年1月23日) 《盛京时报》以《活动影戏可观》为题, 报道了奉天城大南门里东胡同空场有日本人搭棚放映日俄战争纪录影片的消息[1]。随后不久, 辽阳、营口、丹东等地也相继出现了电影放映活动。
辽宁地区最初的放映电影都是黑白无声片, 在露天场地放映, 后逐渐进入茶园、戏院。不久, 便出现了专业电影院, 逐渐形成了一个城市电影放映市场。随之出现了专门为电影院提供影片的影片发行商和电影放映发行管理机构。民国九年 (1920) 四月, 由朱春山、杨凤明和日本人合资成立的大连电影株式会社及由日本人独资开设的营口电影株式会社, 是辽宁境内最早经营出租和出卖影片的发行机构。民国十六年 (1927) 以后, 发行中国影片的公司有很大发展。民国十八年 (1929) 5月在大连成立的中国新生活影片公司, 便代理上海各大制片厂出租、出售影片。同年12月在沈阳成立的新中国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十九年 (1930) 成立的辽宁新生活影片公司, 也都经营出租影片业务。
九一八事变前后, 欧美各国也加紧抢占辽宁地区的电影市场。民国二十三年 (1934) 是大连地区上映美国影片较多的一年, 在全年上映的157部中外影片中, 有81部是美国影片, 其中不乏派拉蒙、米高梅等好莱坞知名电影公司。民国二十六年 (1937) 初, 日本、欧美一些国家的制片厂在大连设立的分社、办事处、代理店多达18家, 美、日、德、意、英、法等国家影片在大连抢占放映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此时的大连已经成为国际电影市场的重要集散地。
民国二十年 (1931) 九一八事变后, 日伪统治者将电影作为奴化东北人民的工具, 直接由伪满政权的国务院弘报处掌握。民国二十六年八月 (1937年8月) “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 (简称“满映”) 在伪满新京 (吉林省长春市) 成立。日伪当局通过“满映”对东北的电影制片厂、发行、放映实行独家垄断, 并宣称其业务宗旨是“借映画协力于国策之贯彻”, 即利用电影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服务。它规定取消各系统自行排片制度, 实行“统制分配”的排片制度, 即所有电影院均由“满映”配给部统一排片, 实行电影发行“一元化专制”[2]334。
辽宁最早的电影院是光绪三十二年 (1906) 日本侨民在营口建立的“营口座”, 内设专门放映电影的电影馆, 并面向中国人营业。宣统元年 (1909) , 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以下简称“满铁”) 将附属的电气游园陈列馆改为电气馆, 专门放映电影。宣统二年 (1910) , 侨居沈阳的日本人在“满铁”附属地 (今沈阳站至和平大街一带) 开设一些容纳200人左右的小电影院, 观众席地而坐在草垫上看电影。民国十年 (1921) , 大连世界馆建成营业, 它是大连第一座面向中国人营业的电影院。民国十三年 (1924) , 中国人裴誉亭与法国商人兰比利斯联合经营中法电影公司, 在奉天省城开设“会仙电影院”, 它是沈阳市第一家面向中国人的电影院。“到民国十九年 (1930) 沈阳市内共有电影院14座, 其中中国人经营的9座, 日本人经营的4座, 中法合营的1座;在大连市内有中国人经营的电影院3座, 日本人经营的6座。到民国三十三年 (1944) , 在辽宁境内有电影院86座, 其中中国人经营的37座, 日本人经营的38座, ‘满铁’和满洲电影总社直营的11座。”[3]321
辽宁地区早期的电影宣传方式主要采用在演出场所门前立广告板, 雇用乐队在门前吹吹打打, 招揽观众, 在街头张贴海报和纸条, 上写片名、演出时间、地点, 并多用“电光影戏, 奇巧可观”, “恭请驾临, 勿失良机”等宣传词句。后来逐渐由书写的海报和纸条改为绘制印刷的电影海报。电影刚刚出现在辽宁地区时就有报刊对这种新兴的休闲娱乐形式进行宣传报道。电影宣传有时也和商品推销结合起来, 如民国二年十月二十一日 (1913年10月21日) 的《盛京时报》就曾登载:“奉天会仙茶园破天荒之壮举, 不取分文, 电光影戏大优待, 只要手持‘双美人牌’化妆品二件, 便可入场。”[4]20世纪30年代后期, 电影的宣传还增加了影片拍摄动态、影人轶事、影片评论等内容。民国二十四年 (1935) 出版的《沈阳画报·电影专版》是辽宁地区最早的专门电影宣传刊物, 每周日出一专版, 主要内容有电影演员轶事、影片评论、电影剧照等等。
二、电影对近代辽宁的影响
电影对辽宁地区普通百姓的休闲娱乐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直接反映出近代辽宁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际状况, 也是近代辽宁社会文化变革在社会生活中的外在展现。
首先, 电影深受近代辽宁人喜爱。电影传入辽宁后就深为辽宁人喜爱, 尤其受到归国留学生的喜爱。“1928年至1929年间, 辽宁省公费派出留学生82人, 其中去欧美的71人, 去日本的11人。1930年辽宁省在欧美留学的有89人, 其中英国11人, 法国4人, 奥地利1人, 德国31人, 比利时10人, 美国32人;在日本留学的公费生92人, 自费生没有确数, 但仅金县一个县就有8人。”[5]40他们毕业后大都回到家乡服务辽宁建设。“如:1923年日本仙台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的杜重远, 得到张学良的支持创办肇新窑业公司, 是民国年间规模最大的民族工业;大学政治科毕业的李德新受任于奉天市政公所, 后为奉天市市长。”[5]40这些归国的留学生不仅仅为近代辽宁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化, 也带来了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他们的生活崇尚西化, 对电影等新休闲娱乐方式提出需求, 这就大大加速了电影在辽宁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其次, 电影让辽宁人的眼界更宽广。近代辽宁人通过电影拓宽了了解外界的渠道, 派拉蒙、米高梅等好莱坞知名电影公司放映的西方电影使得西方文化和生活习惯在辽宁传播, 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近代辽宁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推动了西式生活方式在近代辽宁地区传播。还有一些电影介绍了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 提高了近代辽宁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 这就更加加速了近代辽宁社会文化向近代化转变。
最后, 电影让辽宁人的休闲娱乐生活更多样。近代以前, 辽宁地区市井休闲娱乐生活多以喝茶、聊天、看戏、听曲为主, 演出场地也多在庙宇的露天戏台上进行, 电影传入让近代辽宁人日常的休闲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样。人们在休闲娱乐中可以多一种选择, 带着朋友去看一场电影, 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光影魔术, 成为当时风靡的社会时尚。时至今日, 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也是时下流行文化的外在表现。
摘要:本文以近代辽宁地区电影的传入和发展为切入点, 尝试分析近代辽宁人日常市井休闲娱乐生活的一个方面, 及电影对近代辽宁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辽宁地区,电影,市井生活,休闲与娱乐
参考文献
[1]盛京时报[N].1907-1-23.
[2][3]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辽宁省志·文化志[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盛京时报[N].1913-10-21.
辽宁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应用分析 篇8
Orville等对美国1995—1997年云地闪资料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闪电总数、正闪电百分率、地闪密度的地理分布特征[1];冯民学等利用江苏省46年来13个地面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4年的电力部门闪电定位资料以及2年的气象部门闪电定位资料, 分析研究了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2]。冯桂力等利用1998—2000年山东地区雷电探测网获取的云对地闪电资料, 研究了山东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指出了闪电分布与地形和下垫面性质有关[3]。辽宁地区具有完善的雷电定位监测网,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但这些资料目前针对辽宁地区应用研究工作还较少,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探测资料进行客观的雷电规律研究是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对闪电相关分布规律的研究, 可以为以后的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切实防范雷电灾害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对于许多重点需求的用户来说则可以通过用户定位分析周围闪电分布规律和雷电高发时间段, 让用户合理安排生产时间, 避免雷电高发时段进行生产作业, 保证免受雷击的影响和危害, 从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4]。
1 资料选择及处理
辽宁省气象部门在覆盖全省的雷电监测网的基础上积累了多年海量的雷电历史监测数据, 本文选取了2006—2011年全省的闪电定位日志文本资料进行资料分析。本次选取的闪电资料所记录的闪电信息包含闪电的时间、经纬度、强度等信息, 缺少闪电所属地信息,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闪电所属区市[4,5], 便于对辽宁省各个区市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闪电定位资料应用分析, 针对辽宁地区各个地市的闪电次数分布、月变化规律、逐时变化规律和雷电流分布规律具体分析, 提取闪电定位日志的闪电发生时间、地理坐标、强度[6]和所属地信息, 建立辽宁地区闪电数据库来保存闪电信息。数据库对应的闪电表结构如表1所示。
2 辽宁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2.1 闪电基本特征
针对2006—2011年辽宁地区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共有闪电662 885次, 其中正闪39 500次, 平均强度31.16 k A, 占总闪电次数的6%;负闪623 385次, 占总闪电次数的94%, 负闪占了大多数, 平均强度-22.62 k A, 这也解释了闪电的电荷分布情况, 较多的负电荷在云端底部, 更容易产生负电荷对大地放电。
2.2 闪电月际分布
作为大气中脉冲式的放电现象, 闪电的发生与大气的中强烈对流活动密切相关。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省内各地气候不尽相同, 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每年6—8月作为辽宁地区汛期的主要参照时间, 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体现在闪电频次月分布特征明显。由图1可见, 分析辽宁地区闪电月均分布情况, 闪电频次分布明显呈现单峰值分布, 6月次数最多, 占30.82%, 其次是7月和8月, 分别占25.27%和18.60%, 这3个月的闪电次数占全年的74.69%。3—5月占14.31%。冬季闪电频次非常少, 这与冬季晴天多、降雨量少、天气干冷的气候特点有关。
闪电强度随着月份不同而有所变化, 具体针对每个月平均强度来分析, 全年闪电平均负闪强度在-20 k A左右, 平均正闪强度在30 k A左右, 平均闪电强度变化不明显。从每个月的最大闪电强度来分析, 4—8月最大闪电强度在250 k A以上, 9—11月最大闪电强度在200 k A以上, 12月至翌年2月最大闪电强度在100 k A以下, 这与闪电月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2.3 闪电时段分布
由于闪电分布季节规律特征明显, 针对辽宁地区闪电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分析。由图2可见, 春季闪电主要集中在夜间发生, 比较集中的时段是20:00—23:00;夏季闪电主要集中在后半夜和早上, 秋季则在13:00—20:00时间段内发生闪电比较多, 冬季闪电规律不是很明显。结合全年的时间来看, 夜间发生闪电的概率比白天大, 18:00—23:00、3:00—5:00等2个时间发生的闪电次数最大、概率最大。在日常施工过程中, 闪电易发时段要特别注意防范, 降低雷电引起的危害。
闪电强度随着时间分布变化分析得出, 具体针对每个时间段内平均强度进行分析, 一天24 h的闪电平均负闪强度在-22 k A左右, 平均正闪强度在30 k A左右, 平均闪电强度变化不明显。从最大闪电强度来分析, 每个时段内的闪电最大强度集中在200 k A以上且变化成锯齿状, 规律不明显。
2.4 闪电空间分布
闪电活动时空分布关系比较密切, 正如天气系统地域相关性一样, 受地域影响较大。辽宁地区闪电时空分布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和黄海区域, 这与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对辽宁地区的影响有关。辽宁地形组成为东、中、南分别为山地丘陵、辽河平原、山地丘陵, 基本各占1/3。由图3可见, 各个地区受不同的气候影响, 导致雷电分布相对不一, 但总体趋势是沿海大于内陆。基于闪电数据库查询提取辽宁各个县区的平均闪电次数,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空间连接功能提取各个县区对应的闪电次数, 然后对次数分区间段进行渲染, 得出各个县区的闪电级别分布情况。由图3可见, 整个辽宁地区年均闪电次数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闪电发生次数明显多于内陆地区。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 利用Arcmap软件加载辽宁地区面图层, 对辽宁地区进行格网化分析, 同时加载辽宁地区年均闪电资料分析验证, 统计5 km×5 km格网内的辽宁地区年均闪电密度空间分布情况 (闪电密度等于一个区域发生的闪电总次数除以区域的面积和统计闪电的年份) 。由图4可见, 闪电密度分布比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 同时阜新市闪电密度较大, 这与阜新本地某年闪电发生次数较多有关。基于GIS空间分析来统计辽宁地区闪电强度分布, 由辽宁地区闪电数据库分析辽宁地区闪电强度, 平均闪电强度23.05 k A, 正闪最大电流为288.67 k A, 负闪最大电流为-314.71 k A。由表2可知, 闪电在30 k A以下的占了总闪电次数的79.33%, 50 k A以下占了总闪电次数的95.90%。然后利用Arcmap加载辽宁地区面图层对辽宁地区各个地市的闪电平均强度予以加载, 利用克里金插值[6]对整个辽宁地区空间分析 (图5) 。插值结果显示, 辽宁地区平均闪电强度和实际情况一直分布在20~30 k A之间。辽西地区和辽东地区的闪电强度分布总体上大于沿海地区的闪电平均强度。
3 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 辽宁地区沿海地区闪电发生次数大于内陆地区, 东南地区大于西北地区。总闪电发生比例中, 正闪发生概率占6%左右, 负闪发生概率占94%左右。辽宁地区闪电集中高发月份集中在6—8月, 闪电发生频次按照季节特征分布, 闪电最大强度的出现和闪电季节特征分布相同;集中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夜间。各个地区雷电流强度以20~50 k A为主, 平均闪电强度23 k A左右。50 k A以下的闪电占95.9%。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平均强度, 内陆地区强度平均值大于沿海地区, 同时在指导施工安装浪涌保护器时应予以参考电流参数。
摘要:利用辽宁省闪电定位系统的日志文本资料, 结合GIS空间分析提取闪电数据的发生区域, 利用数据库组合查询方式对雷电活动相关规律加以研究和分析, 结合GIS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对辽宁地区闪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加以处理, 为辽宁地区雷电的相关监测、预警预报提供合理的依据和支持。
关键词:雷电,GIS,闪电定位资料,应用,辽宁地区
参考文献
[1]许小峰, 郭虎, 廖晓农, 等.国外雷电监测和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冯民学, 焦雪, 韦海容, 等.江苏身雷电分布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 2009, 29 (2) :246-251.
[3]冯桂力, 陈文选, 刘诗军, 等.山东地区闪电的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 (3) :347-355.
[4]庞古乾.GIS在雷电业务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9.
[5]孟青, 葛润生, 朱小燕.SAFIR闪电监测和预警系统[J].气象科技, 2002, 30 (3) :135-138.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 篇9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可以提供准确、实时的作物生长信息以及周边的环境信息, 是目前精细化农业田间获取数据的主要方法之一[2]。分析水稻遥感识别的最佳时相, 有利于水稻种植信息的精确获取[3,4]。分析水稻各生育期冠层光谱与其他地物光谱差异, 寻求水稻种植信息遥感识别的最佳时相。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水稻种植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水稻光谱反射特性。试验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于2014年5月中旬开始播种, 共3个品种 (辽优7362、辽星1、辽73) ;行、株距为17 cm×14 m, 田埂宽25~30 cm, 水渠宽1.5 m。试验田采用大田管理方式。
1.2 测定方法
光谱测定采用ASD-Terra Spec, 参考板选用40 cm×40 cm Ba SO4白板。观测日期选在水稻各生长发育期时晴朗无风或微风日, 测量水稻各生育期的冠层光谱数据。测定时间为北京时间10:00—12:00。测量期间每隔15 min进行1次参考板测定。为减少观测者主观或客观因素导致的数据失真观测结束后, 对每点的光谱观测数据进行人工筛选, 剔除异常值后, 求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光谱反射率, 作为该点该次测量的光谱信息数据, 以减小误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光谱特征分析
2.1.1 不同品种水稻反射光谱分析。
分析了不同水稻品种间光谱反射率的差异, 并以分蘖期为例说明 (图1) 。3个品种水稻在波长范围350~700、750~2 500 nm均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其中辽73品种可见光部分反射率高于辽星1和辽7362,后两者相近;750 nm处反射率均显著增加;辽7362红光-短波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最高, 辽73最低。3个品种光谱曲线变化趋势一致。
2.1.2 水稻不同生育期反射光谱。
水稻各生育期之间的观测反射光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图2) 。水稻生长初期, 稻田以水体为主, 可见光部分反射率高, 而红光-红外光反射率低。随水稻植株生长, 植株叶片对可见光的吸收逐渐增加, 光谱反射率降低, 而红光-红外光的吸收率明显降低, 反射率增加。拔节期之后, 水稻冠层光谱变化程度小, 在可见光部分, 反射率抽穗期>孕穗期>拔节期, 而红光至短波红外区域, 光谱反射率差异小。
2.1.3 不同下垫面光谱反射率。
水稻插秧—返青期、抽穗期冠层反射光谱和其他地物差异性 (图3) 。水泥路面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增加而增加, 对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反响, 所以应在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上,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上文针对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及其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提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 进而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3,4]。
参考文献
[1]侯守贵, 隋国民, 马兴全, 等.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北方水稻, 2012 (5) :70-73.
[2]郑宇鸣, 孟波, 刘振环, 等.“3S”集成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 2011 (8) :219-222.
[3]陈静.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信息遥感技术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 (1) :33.
[4]赖格英, 杨星卫.南方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遥感信息提取的可行性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 1998, 13 (3) :1-7.
[5]潘学鹏, 李改欣, 刘峰贵, 等.华北平原冬小麦面积遥感提取及时空变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 (4) :497-505.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 篇10
近几十年来, 我国气温呈缓慢升高趋势, 尤其在冬季[2]。在此背景下, 已有多数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冬季寒潮天气的发生频率呈减少趋势, 且强度有所减弱[3,4,5]。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 其结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并且研究时间距现在较远。因此, 本文利用2006—2010 年辽宁省14 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和NCER再分析资料对影响辽宁地区的东北路径寒潮进行统计分析, 期望得到对未来预报工作有益的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研究中使用的环流场资料是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空间分辨率2.5°×2.5°;温度资料采用2006—2010 年辽宁省14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观测数据。辽宁地区区域性寒潮天气的判别标准:辽宁地区有50%站24 h降温≥8 ℃, 且日最低气温≤4 ℃视为一次辽宁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经过筛选, 2006—2010 这5 年间辽宁地区共出现区域性寒潮天气28 次, 针对这28 次寒潮天气过程, 进行以下统计分析。
另外, 还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空气资源实验室和澳大利亚气象局联合研发的HYSPLIT模型对2008 年11 月7 日的一次典型东北路径型寒潮天气进行了模拟分析。HYSPLIT模型是一种用于计算和分析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轨迹的专业模型, 该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对污染物在各个地区的传输和扩散进行研究分析, 还可以被用于模拟气流来向及气团轨迹追踪。本文采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提供的Reanalysis数据 (空间分辨率2.5°×2.5°) , 并利用HYSPLIT的模型网页版对2008 年11 月7 日辽宁地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中冷气团的移动轨迹进行了模拟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辽宁地区的东北路径寒潮天气气候概况
2.1.1 影响辽宁地区的寒潮冷空气路径。根据前人研究, 对于寒潮冷空气的移动路径确定, 使用500 h Pa变温中心进行判别较为清楚, 根据500 h Pa变温中心的移动路径可将影响辽宁地区的寒潮冷空气路径划分为3 种类型, 即偏西路径、西北路径和东北路径。现重点对以东北路径影响辽宁地区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对2006—2010 年5 年间的28 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型判别后发现, 影响辽宁地区的区域性寒潮冷天气中, 以东北路径影响辽宁的寒潮过程有6 次。分别为2006 年10 月29 日、2007 年12 月12 日、2008 年10 月11 日、2008 年11月7 日、2008 年12 月2 日和2009 年10 月30 日。结合上述过程的500 h Pa变温中心及地面冷高压移动路径进行分析, 该类冷空气从源地影响辽宁的路径基本上是从中西伯利亚经内蒙古东部或黑龙江地区到达辽宁省, 造成辽宁省的区域性寒潮天气。
2.1.2 影响辽宁地区的东北路径寒潮降温幅度和降温速度分析。表1 给出了6 次东北路径型寒潮冷空气的降温幅度概况, 可以看出, 影响辽宁地区的东北路径型寒潮天气过程主要降温区间在6~10 ℃之间。通过对辽宁省14 个测站寒潮暴发前7 d到寒潮暴发后1 d的24 h变温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 东北路经型寒潮天气暴发前5~7 d辽宁地区有较为明显的升温过程, 寒潮暴发前3~4 d气温略有下降, 寒潮暴发前1~2 d辽宁地区仍有显著升温过程, 寒潮暴发后1 d内降温剧烈, 降温幅度可达8~10 ℃。
2.1.3 影响辽宁地区的东北路径寒潮过程冷堆强度分析。表2 给出了6 次东北路径型寒潮过程从酝酿到暴发阶段的500 h Pa冷中心温度值、地面冷高压中心值及类型分型, 根据上述2 个数值可以对寒潮冷空气的冷堆强度进行判断。可以看出, 对这6 次东北路径的寒潮天气, 在整个过程中, 500 h Pa冷中心温度基本上稳定在-45 ℃左右, 最低值为-48.7 ℃, 最高值为-39.5 ℃。对于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值, 最强为1 056.9 h Pa, 最弱为1 034.1 h Pa, 相差24.8 h Pa, 但大多稳定在1 040 h Pa以上。从类型上来看, 东北路径型寒潮天气大多属于横槽型, 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一次横槽型寒潮过程 (2008 年11 月7 日) 对影响辽宁地区的东北路径型寒潮天气进行分析。
2.2 辽宁地区一次典型东北路径型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图1 给出了2008 年11 月5 日8:00 至7 日8:00 辽宁地区24 h变温情况, 可以看出, 寒潮暴发前 (5 日8:00) , 辽宁地区有强烈升温过程, 其中辽宁东部地区升温最为显著, 最大升温幅度达到12 ℃。6—7 日, 伴随冷空气东移南下, 辽宁地区自西向东出现大幅降温, 到7 日8:00, 辽宁地区24 h降温幅度普遍达到10 ℃左右, 最大降温幅度达到14 ℃, 寒潮暴发。
2.2.1 500 h Pa形势演变。东北路径型寒潮冷空气在酝酿阶段的温压场的配置多是西伯利亚地区有高度脊或阻塞高压建立发展, 脊后有暖平流输送使得高度脊或阻塞高压维持或加强。高度脊前贝加尔湖以东有横槽建立发展, 横槽后部偏北气流引导冷平流向槽后输送, 冷空气在横槽中堆积加强, 冷中心强度大多达到-40 ℃以上[6,7,8]。
图2a、b给出寒潮酝酿阶段500 h Pa环流形势。可以看出, 东亚沿岸极涡向南伸展, 贝加尔湖西部为一强大的阻塞高压, 东亚地区上空呈一脊一涡型环流形势。6 日8:00, 极涡进一步向南加深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形成切断低涡, 对应在温度场上冷中心强度为-40℃。低涡向西伸出东—西走向的横槽, 槽后东北风引导冷空气在贝加尔湖东部堆积堆积。与此同时, 贝加尔湖西部阻塞高压减弱东退, 预示一次环流调整过程, 冷空气即将向南暴发[9]。
在寒潮暴发阶段 (图2c、d) , 贝加尔湖西部高压脊中暖平流减弱, 阻高进一步减弱东退, 贝加尔湖东部低涡中冷平流变得不明显, 横槽后部出现暖平流, 横槽难以进一步发展维持, 槽后冷空气开始向推进爆发。从高空槽动态情况上看, 随着低涡旋转, 低涡后部横槽转竖并向南加深, 引导冷空气南下导致辽宁寒潮天气。
2.2.2 850 h Pa形势演变。 寒潮酝酿阶段的850 h Pa环流形势 (图3a、b) 可以看出, 东亚地区极涡向南伸展导致倒“Ω”流型建立, 在东北地区北部形成切断低涡, 与低涡中心相对应的冷中心强度达到-24 ℃, 低涡向西伸出一东—西走向的横槽, 槽后贝加尔湖以西地区有阻高建立, 阻高前部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南下, 冷空气在横槽中大量堆积。从该阶段温压场的配置情况可以看出, 在寒潮酝酿阶段, 辽宁地区处于850 h Pa高空槽前, 受暖温度脊控制, 暖平流输送作用明显, 导致辽宁地区在寒潮暴发前出现明显的回暖过程, 对应5 日辽宁地区最大24 h正变温达到12 ℃, 沈阳地区24 h正变温达到10 ℃。
寒潮暴发阶段的850 h Pa环流形势 (图3c、d) 可以看出, 贝加尔湖西部阻高减弱东退, 阻高前部横槽旋转南下, 6日8:00—20:00, 横槽快速转竖, 辽宁地区上空受西北气流控制。从该阶段的温压场配置可以看出, 随着横槽转竖, 槽后冷平流大举南下, 温压场几乎正交, 强烈的冷平流输送导致辽宁地区出现强降温, 对应6 日的最大24 h变温达到-8 ℃, 沈阳地区24 h变温达到-8 ℃, 7 日最大24 h变温达到-14 ℃, 24 h变温达到-10 ℃。
2.2.3地面系统演变。对于地面系统, 寒潮酝酿阶段 (图4a、b) , 贝加尔湖东部有蒙古气旋东移发展, 气旋后部中西伯利亚地区对应为地面冷高压在发展加强。寒潮暴发阶段 (图4c、d) , 对应高空横槽快速转竖, 贝加尔湖东部蒙古气旋快速东移, 气旋冷锋扫过辽宁地区, 冷锋后部地面冷高压逐渐控制辽宁地区。6日20:00前期分裂的冷空气到达内蒙古东部, 与此同时, 中西伯利亚冷高压分裂多个小高压补充南下, 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7日8:00, 辽宁地区被地面冷高压前部控制, 开始出现强降温, 冷高压主体不断又分裂小高压补充南下, 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 导致辽宁地区降温天气持续, 出现强寒潮天气。
2.2.4 冷气团路径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此次寒潮冷空气从源地影响到达辽宁地区的路径, 采用HYSPLIT模型对2008年11 月7 日8:00 沈阳地区的72 h后向气团轨迹进行了模拟分析 (图5) 。可以看出, 在近地层10 m高度上, 冷气团移动路径与地面冷高压前锋推进方向一致, 即从贝加尔湖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影响辽宁地区;在500~925 h Pa高空, 冷空气在贝加尔湖东部的黑龙江、内蒙古一带地区堆积酝酿后, 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影响辽宁地区。与前述高空槽横槽转竖过程引导冷空气南下及地面冷高压扩散南下造成辽宁地区寒潮天气的分析结论相吻合。
3 结论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辽宁省逐日最低气温对2006—2010 年间影响辽宁地区的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从环流分型角度看, 影响辽宁地区的东北路径寒潮冷空气以横槽型为主, 大多数东北路径型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形势为横槽转竖, 其次是小槽发展型。
(2) 与大多数寒潮天气过程类似, 东北路径型寒潮天气暴发之前, 受到高空暖平流的影响, 辽宁地区地面温度显著升高, 寒潮暴发之后气温迅速下降, 一般降幅均达到10 ℃左右。
(3) 影响辽宁地区的东北路径寒潮天气冷空气从源地到达西西伯利亚堆积加强后, 经内蒙中西部地区西南下到辽宁, 造成辽宁寒潮天气。
(4) 东北路径型寒潮冷空气在酝酿阶段的温压场的配置多是西伯利亚地区有高度脊或阻塞高压建立发展, 脊后有暖平流输送使得高度脊或阻塞高压维持或加强。高度脊前贝加尔湖以东有横槽建立发展, 横槽后部偏北气流引导冷平流向槽后输送, 冷空气在横槽中堆积加强, 冷中心强度大多达到-40 ℃以上。
参考文献
[1]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266.
[2]丁一汇, 王遵娅, 何金海, 等.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在分析[J].气象学报, 2004, 62 (2) :228-236.
[3]刘传凤.我国寒潮气候评价[J].气象, 1990, 16 (12) :40-43.
[4]林爱兰, 吴尚森.近40多年广东省的寒潮活动[J].热带气象学报, 1998, 14 (4) :337-343.
[5]王明洁, 周永吉, 邹立尧.黑龙江省寒潮天气及预报[J].黑龙江气象, 2000 (3) :29-32.
[6]李春芳, 赵俊荣, 王磊.寒潮暴风雪天气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分析[J].新疆气象, 2001 (1) :10-12.
[7]保广裕, 戴升, 张吉农, 等.青海省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分型及其预报[J].青海科技, 2002 (2) :33-36.
[8]徐会明, 肖红茹, 徐琳娜.2002年4月三次A型寒潮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J].四川气象, 2002 (3) :13-18.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 篇11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国外经验;理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11-0086-03
目前,辽宁的农产品技术标准水平偏低,农产品质量控制手段比较薄弱,技术含量低,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加之对国外标准信息动态掌握有限,导致农产品生产技术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如果此种生产方式得不到改善,辽宁农产品在国外市场上将受到很大影响。在此情况下,实施及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及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势在必行。
1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
实施农产品标准化、按标准化流程进行生产,其目的是控制农药、化肥等化学物品的投入。把标准化生产流程贯穿到农产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中,有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
1.1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實施农业标准化,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再配合名牌培育,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变单位面积农产品收益递减趋势为递增趋势,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及实现农民增收。目前,辽宁的苹果种植面积近22.4万hm2,是辽宁一大特色产业。这充分说明瓜果业已成为辽宁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来源,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
1.2 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过程中,把生产标准纳入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只有按标准进行农业生产,才能生产出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食品生产标准化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利。
对生产者而言,适度规模的基地化生产有利于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和管理技术系统,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更有利于在过硬的技术和健全的管理队伍基础上树立企业品牌。
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和规范化的管理就没有标准化产品,没有标准化产品就很难取得消费者信任而在市场立足,在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的今天更是如此。
对于监管者而言,城市食品实行基地化生产有利于对食品问题从源头起实施有效的检查、监督和管理。相对于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而言,政府部门更容易对各种形式的基地进行监管和指导:对于有问题的无知者,在监管之外加强技术培训和帮扶;对于有问题的无良者,实施严厉打击。
1.3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包括区域布局、品种种植、基地管理、虫病防治、冷藏运输等,同时又与产品深加工等密切相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一、二、三产业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农产品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科技水平,增加产量,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为提高农产品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农产品基地建设能拉动育种、肥料、医药、机械、食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
1.4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其关键是农业标准化生产。长期的实践表明,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加快农业产业经营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
农业标准化生产包括农产品投入品选择、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输及包装,其各个生产流程都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农民收入提高。因此,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要求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因此,研究农业标准化生产问题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农业产业标准化的过程,既是农产品投入品标准化的过程,也是规范农户生产行为的过程,过程非常漫长,不可一蹴而就。农业标准化与产业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就难以实现。因为现代农业不仅要求市场规范化,也要求信息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化。因此,农业现代化也是标准化的过程,没有农业标准化,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
2 国外发展农业标准化的经验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方面的质量体系建设非常重视,有大量的官方及民间组织从事相关工作,并制定一系列促进标准化发展的政策和规则。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其专门负责协调与制定农产品生与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欧美国家都有其自己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安全体系,值得我国及辽宁省借鉴与学习。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实力较强,因而在农产品安全及标准问题上要求较为严格。
2.1 种类繁多,要求较为具体
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标准涉及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等多个方面。例如,美国对肉类食品进行检测时,不仅检测其农药残留量,还检查原产地的卫生状况;欧盟对进口肉制品的配方、添加剂种类及工作环境有严格要求。
此外,发达国家一般设有标准化协会,可随时规范国内外农产品技术规程。如美国油脂化学会(AOAC)、美国小麦协会(AACC)、加拿大谷物协会、澳大利亚小麦协会等,这些协会每年都通过公告向世界发布标准信息,对世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化起着重要作用。
2.2 与国际接轨,操作性强
在制定农产品标准时,参照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标准和国际有机运动联盟有机食品标准等国际先进标准。这样既能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又能结合本国或地区的具体情况加以修正,以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标准。
2.3 重视有机农业,内容不断完善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十分关注有机食品的发展。1991年6月24日,欧盟通过有机农业条例2092/91,标志着农业有机规则正式颁布。之后,随着国内农业的不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该标准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1999年欧盟委员会通过有机产品标识。
nlc202309080849
同为发达国家的美国也十分重视有机食品。1990年美国通过有机食品法案,1992年成立国家有机食品标准委员会,2000年底农业部正式确定有机农业标准。
3 辽宁省发展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理论
党的“十八大”提出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开始起步。辽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狠抓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和农业标准化建设,聘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方面的专家授课,以提高自治区的农业标准化水平。以苹果生产为例,探讨辽宁省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相关理论及其具体内容。
3.1 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理论
学术界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为: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2 农业标准化基本理论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特点为:主要对象是生命体或有机体,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复杂性。
标准化生产应遵循农业标准化理论,从生产环境、种苗、生产方法等方面控制苹果的标准化生产,并且把成熟的管理经验制定成相应的标准,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3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包括生产、消费、市场、价格等因素。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苹果标准化生产的组织模式,政府、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应遵循产业组织理论,改革技术,完善经营理念,使标准化生产模式发挥最大效用。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涉及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方面,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生态和谐及社会公平,以达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主要发展原则为: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苹果标准化生产是指依据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对其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控制。其在全过程控制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选地、育种、培育、种植各个生产环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
参考文献
[1] 刘云茹,吕杰,谭爱花.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J].农业经济,2015(5):29-30.
[2] 李静,樊铭勇,朱道军.对新时期我国农业标准化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207-209.
[3] 周一.标准化促进辽宁现代农业发展[J].品牌与标准化,2014(14):22-24.
Abstract: For the situation of low agricultural products technology standard level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 wa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 in foreign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needed by developing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 in Liaoning Area,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andardization in Liaoning area.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foreign experience; theo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浅析改性沥青在辽宁地区的应用 篇12
在实际工程中,通过采取掺加聚合物改善沥青性能的方法,可以明显改善道路石油沥青的性能,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1 常用改性材料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为沥青改性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高分子材料,这些高分子材料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后可以降低沥青材料的温度敏感性、提高软化点、降低脆化温度、提高沥青的内聚力和弹性、增加抗裂性、抗侵蚀能力。各种改性剂分别能影响沥青哪些性能,是道路工程中改性剂选择的重要依据。
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改性剂按其物理性能可以划分为三类:
(1)聚合物弹性体,即橡胶类材料。主要有丁苯橡胶(SBR)、氯丁橡胶(CR)、天然橡胶(NR)等。其中SBR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改性剂之一,尤其是它以胶乳形式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氯丁橡胶(CR)具有极性,常掺入煤沥青中使用,已成为煤沥青的改性剂。
(2)热塑性聚合物,即塑料树脂类材料。主要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乙烯(PE)、无规聚丙烯(APP)等。其中EVA、PE的研究较多,应用技术也较成熟。该类改性剂主要提高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但与石料的粘附性差。
(3)热塑性弹性体,即橡胶树脂类材料。主要有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为SBS,它既能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又能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增强沥青与石料间的粘附性,尤其具有良好的弹性。
笔者就SBR、PE和SBS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比较与评价,并找出三者中适合辽宁地区交通及气候条件的改性剂。
2 改性剂性质
SBR:丁苯生胶是浅黄褐色弹性固体,密度随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变大,耐油性差,但介电性能较好;其黏合性、弹性和形变发热量均不如天然橡胶,但耐磨性、耐自然老化性、耐水性、气密性等却优于天然橡胶,因此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橡胶。
PE:乳白色圆珠形颗粒。无毒、无味、无臭,表面无光泽。密度为0.916~0.930g/cm3。性质较柔软,具有良好的延伸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加工性能和耐低温性(可耐-70℃),但机械强度、隔湿性、隔气性和耐溶剂性较差。分子结构不够规整,结晶度(55%~65%)低,结晶熔点(108℃~126℃)也较低。聚乙烯通常用作包装薄膜,废旧聚乙烯经过清洗加工可以用于沥青改性,由于含有杂质往往呈现黄色或灰色。
SBS:是聚合制得的线性或星型嵌段共聚物。它兼有橡胶和塑料的性能,其中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硬段”和“软段”。常温下“硬段”处于玻璃态,为固体,起物理交联作用,产生高拉伸强度和高温下的抗拉伸能力;“软段”处于高弹态,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疲劳性能。
3 三种改性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本文改性沥青试验采用辽河AH90#作为基质沥青,改性剂选择SBR、SBS、PE三种,掺量均为沥青质量的4%。试验结果见表1。
3.1 高温稳定性
从图1与图2中可以看出改性后的沥青软化点提高并且针入度降低,这表明三种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质均有改善。从软化点与针入度变化的程度可以推断添加SBS与PE的改性沥青高温性质比添加SBR的改性沥青有了更大的改善。从作用机理分析,PE与SBS加入沥青后,使改性沥青发生了相转变使改性沥青分子形成空间网格结构,从而增加了抵抗外力的能力。SBR的加入使得部分沥青中的小分子组分起着溶剂的作用进入橡胶网络中,沥青中的小分子组分相对减少,因而对高温下的流动性有减缓作用,使高温性能得到一定改善。
3.2 低温性能
从图3、图4中10℃与15℃的延度可以看出添加SBR的改性沥青延度明显提高,添加SBS的改性沥青延度略有降低,而添加PE的改性沥青延度明显降低几乎丧失延性。由此可以判断出SBR对沥青的低温性能改善效果明显。从作用机理分析低温下SBR在沥青中起着增韧增塑作用,同时由于SBR的加入使沥青的玻璃态转变温度下降,从而减小了沥青的低温脆性。
3.3 薄膜烘箱试验后抗老化性能
从图5、图6、图7中可以看出,改性后的沥青高温薄膜试验后针入度比均有提高而质量损失均有降低。添加SBR与PE的沥青质量损失比虽有降低但大于SBS改性沥青,而针入度比明显提高但略逊于SBS改性沥青。质量损失表明了油分的挥发,三种改性沥青的质量损失均很小,它们之间的差别都在试验误差范围内,因此质量损失不足以反映耐久性的差异,但针入度比则能反映它们之间耐久性的关系。
SBS与SBR改性沥青薄膜加热后10℃延度均有所提高,而PE改性沥青薄膜加热后10℃延度却明显降低,表明PE对沥青抗老化低温性能改善效果较差。
4 结论
选择何种改性沥青,必须根据工程所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依据改性沥青的试验结果并结合辽宁地区实际特点通过比较得出三种改性剂中SBS是一种理想的沥青改性剂,对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耐久性能的改善十分明显,值得在辽宁地区道路工程上推广使用。
摘要:通过对SBS、SBR、PE改性沥青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种改性剂对辽河AH90#沥青的改性效果评价,并选出适合辽宁地区的改性剂。
【辽宁地区中小企业】推荐阅读:
辽宁地区玉米种植技术08-28
辽宁企业07-24
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05-11
辽宁小微企业发展问题论文08-23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64号:辽宁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10-09
辽宁省中小学生法制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10
苏北地区企业10-23
西部地区企业人才07-13
辽宁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研训部工作计划要点06-16
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