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24-07-19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共12篇)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1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随着政府逐步打开中国市场, 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中小企业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转变, 促进社会就业, 扩大中国对外出口,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主要力量。但是, 受到市场和自身的制约, 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制约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是融资困难。由于我国企业融资主要途径是银行贷款, 但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存在着诸多困难。从银行方面而言, 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的影响, 银行必然会减少贷款规模, 回笼货币, 以维持全国物价平稳。另一方面,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 经营风险大, 使得银行在给予相关贷款上有着诸多顾虑和限制。从企业方面而言, 中小企业要想长期发展, 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以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迅速占有市场。但由于得不到相应的资金,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生产得不到有效保证。再加上经济危机的间接诱导, 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一) 从银行角度分析

1. 银行放贷成本过高, 加重了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 从而也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一般来说, 银行给中小企业的借贷成利率比国有大中型企业高, 而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规模比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同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 政府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政策性保护措施使得银行在贷款上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 从根本上挫伤了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 从银行的内部控制来讲, 银行循环的资金链是银行维系其生存的关键因素。

银行除了用货币资金来维护日常开支和交易性需求外, 还要积极对外投资, 其表现为对企业贷款, 利用货币乘数的累加效应, 通过银行的企业贷款利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以随时补充和扩大银行的融资规模。而中小企业的内部弊病使得银行的收益利息存在巨大风险, 并且这种风险一旦扩大, 银行将面临长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一般银行将严格限制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

3. 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也加剧了中小企业借贷的困难。

其缺陷具体表现为我国民间借贷机构的不完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更一步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借贷。

(二) 从企业角度分析

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较小, 资产数量有限提供贷款的抵押和获得担保的难度大, 其自身的认知和内部管理和控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这在总体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1. 企业对自身价值认知不清, 盲目扩大企业规模。

总体上说,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往往是个人决策占主导, 缺乏企业整体对于决策的监督。企业发展后期, 一旦管理技术和人才上跟不上, 就有可能造成企业规模不经济, 具体表现为企业资源浪费, 利润降低, 负债增加, 信用度降低, 使得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 也使得企业的融资规模大幅减少。

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报表披露不实。

银行惜贷是为了防范风险, 而风险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在贷款前, 企业为了获得足额支撑企业发展的资金, 必然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瞒报。而在贷款后, 随着企业生产的继续, 规模不经济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因此, 当中小企业不能兑现巨额的贷款时, 这对于银行而言, 必然会产生坏账和赖账, 影响银行在融资市场上的收益率, 影响企业主的长期信用度。

(三) 从货币角度分析

货币是赋值的流动资本。货币的交易必然会产生交易的机会成本。因此, 银行选择交易对象一般会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考虑。如果把款贷给一个资信得不到保证的企业, 银行的机会成本必然会成倍的增加, 而机会成本的增加必然会使得银行的运作效率大幅下降, 这在长远上是不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因此, 大多数银行非常重视, 对于贷款对象的审核尤为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

(四) 从民间借贷分析

一旦企业从银行的融资渠道的限制增多, 企业必然会选择民间借贷。在我国, 民间借贷的特点是利息高, 风险大, 属于典型的高利贷。就从市场形成机制来看, 民间借贷的市场发展机制还不健全, 仅仅依靠血缘和地缘来维持其产业链的发展。可以说, 民间借贷难以形成真正的主导市场的趋势, 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从企业方面来说, 如果还不了款, 企业主会面临长期的追款和频繁的黑势力的暴力侵害。

(五) 从法律角度分析

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政策尚在健全中。专门的信用法规尚未成型, 与信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等, 尚未有规范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条文。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措施

(一) 积极完善市场贷款信用机制, 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信贷体系

1. 积极完善民间借贷体系, 发展民营银行和互助银行, 解决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短缺的现状。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对金融行业逐年开放。大量私人性质的金融机构逐渐介入中国金融体系。这样, 新的民营金融机构将市场重心逐步投入到中小企业的融资领域。为了促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 国家可以降低进入国家金融领域的门槛, 减少对民营金融机构资格的审查。同时, 在资金和国家政策上大力扶助民间融资机构的发展, 以盘活我国的金融体系, 健全市场金融体系。

2. 积极鼓励民间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向中小企业。

民间金融机构有如下优点。 (1) 机制灵活, 能够与企业同呼吸, 共命运, 成为激活中小企业的强心剂。 (2) 民间金融机构对于当地市场较为了解, 从而大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降低中央国有银行的贷款风险。 (3) 积极开拓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 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体是地方性金融组织, 例如当地商业银行等机构。

(二) 企业应该实行股份制改革, 健全企业管理结构, 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

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在根本上是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调整, 表现为股份的转让和交易, 从而有利于企业外部资金的融通性转变。“股份制企业的决策管理机制的监控和内部岗位分工”的制衡原理, 注定有利于企业的内生资源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基础上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结构性转变。同时, 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监控管理机制, 提升自身企业的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的财务披露机制, 提供全面, 完整, 准确的企业财务状况, 以有利于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和监督。

(三) 建立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1. 转变中间机构的服务观念, 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中介机构应该秉承事实, 严格调查申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格。并在此基础上真实地为企业制作申请报表和履行作为中介人应有的义务。

2. 要注重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

企业信用, 是企业的重要灵魂。因此, 企业应重视诚信服务建设, 最重要的表现是健全企业内部信用保障和惩罚机制, 健全企业信息系统, 以建立公正, 透明, 合理的企业价值评价体系。

(四) 规范民间融资活动, 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率

民间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地下钱庄。由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供求关系的失衡, 货币资本市场供求双方只能自我衍生一个“金融市场”。对于地下钱庄一味地禁止从根本来说是不可行的, 国家应把地下钱庄纳入我国的金融体系, 本着“积极引导, 规范标准, 强化监管, 鼓励竞争”的原则引导地下钱庄的融资手段合法化, 规模化, 区域化, 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辅助形式, 消除影响我国经济正常发展的消极因素, 使地下资金真正成为阳光下的流动资金。

(五) 完善法律体系, 规范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国家加快《信用法》的立法进程, 以指导日益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行为, 使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有法可依, 为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的监管有法可依, 从而在根本上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2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X经济发展、X场繁荣和实现就业的重要基础。然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X政协主席会议根据X委安排开展了专题协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资过于单一。

中小企业的初始资本主要取决于发起人的资本力量和所规划的事业规模,从事大企业的配套协作生产或服务业等对规模要求不高的生产经营。企业业主实行家族式管理,资本来源过于单一,不愿吸收外来资本,一门心思想贷款,因而初始资本不会很大。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脆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会受到沉重打击。

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新成长期,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体系及制度缺乏,存货管理与债务债权方面缺少内部控制、无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重视利润而忽视现金流量的管理等问题,更加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难。

三是有效担保不足。

中小企业融资难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能提供有效的信贷保证,一些单位怕银行追究连带责任,都不愿意冒风险为别人提供担保,即使能找到一个为自己担保的往往也会因为经营不善、资产质量差等原因而不具备担保能力。其次,中小企业融资时难以提供相应的抵押品,提供的一些产品、设备变现能力低,银行都不愿接受。另外,抵押担保的程序也很复杂,企业如要办理一批财产的抵押,需要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正等复杂手续,涉及到许多的职能部门,并需要提供很多相关的资料。由于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的质量低和难以落实,致使金融机构都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二)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银行不愿承担风险。

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银行出于资产质量和风险收益的考虑,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上都十分谨慎,最易受到宏观调控、压缩贷款规模的影响而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银行是企业的本质,决定对企业贷款是锦上添花,产生的结果必然是金融企业向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或者基础建设聚集,而对中小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是收益高、效益好、现金流充足的优质中小企业成为各大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另一方面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状况不十分好的企业,由于银行尚不能识别,往往融资困难。

二是政策制约银行贷款能力。

政策对银行的规定不只是“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还规定贷款对象和额度,导致X几大银行陷入有存款无贷款,有贷款无存款的怪圈。如邮政银行、农商银行吸纳了XX%的存款,而政策规定这两大银行只能为服务三农提供单笔不超过X万,总量不超过存款额X%的小额贷款,而银行为了支付存款利息并让存款产生收益,只能将余款交上级银行投入其他地方。其他几大银行有贷款额度但因存款太少而无贷款能力,想贷款也只能承担风险从外地借资,如一家刚进入X的银行三个月存款X亿元,贷款达X亿元,银行为此承受具大风险。

三是银行对信贷责任人的责任加大。

目前,银行对从事信贷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很重,一笔贷款的损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贷款责任人,因此,在风险因素不能确定前,银行人员是存在恐贷、拒贷心理。

(三)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不够重视。

X政府虽然对中小企业实行了“税融通”、“促保贷”和“企业上云”等帮扶措施,并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但对召开银行联系会议增强银行责任,召开银企对接会议加强银企沟通,制定激励机制调动银行积极性,财政国库存款实行论功行赏等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各级银信部门对政府融资态度不了解,对企业状况不清楚,使X的存款外流,外面的资金也不愿引进。

二是信用环境不优。

虽然,今年X法院公开了八批老赖,对创建良好信用环境起了积极作用,但部门联动不够,打击不力。特别是前几年个别企业贷款跑路,目前银行还心存余悸。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宣传力度,宣传和推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以及银行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情况,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方面搭建融资对接平台,促进银企良性合作。政府要积极引导银行机构深入中小企业聚集区,组织融资对接会,增加银企的相互了解,增进银企之间的感情,现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另一方面,搭建政策宣传平台,促进信息交流互通,建立包括物理网点、报刊媒体、新宣传媒体在内的多方位、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政策宣导以及政、银、企交流,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的落实。

(二)转变经营理念

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财务和人事制度,积极授信,主动创造条件争取金融支持。同时,中小企业要改变家族管理模式,积极吸纳股东、引入风投资本壮大经济势力。银行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积极主动作为,优化金融服务,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主动对接企业,敢为人先,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即中小企业产权不明晰,造成抵押手续无法办理,抵押物价值不足,导致抵押无法落实,企业达不到行业准入管理要求,基层行无法办理授信等问题;同时信贷产品上要简化信贷手续和审批流程,尽可能缩短企业融资等待时间,科学、合理地制定贷款限额、期限和利率价格水平,寻求企业和金融最佳效益结合点。

(三)推进体制改革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使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以适应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有效、合理、透明地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要特别支持那些有X场、有效益、有前途的中小企业,建立多层次、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X场体系。银行可以扩展中间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例如票据承兑和贴现、代理融通、结算等业务。金融机构发展此类业务,既能促进企业资金方面的流通,缓解资金困难,又能促进社会资金的流通使其呈良性循环。

(四)强化激励措施

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除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外,更多的应该是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激励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心和贷款力度,使银行成为支持X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是要加强沟通,改善银行系统对X融资环境的认识,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心。二是要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激励银行机构引入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力度,支持X经济建设。三是要建立财政国库账户论功行赏的竞争机制,财政国库账户实行轮换,谁对X经济发展贡献大,财政国库账户落户谁家,以调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积极性。

(五)加大打击力度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3

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银行信贷投入量少,且在投向上偏向国有企业。二是银行担保制度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融资难。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的正常运行是保障本金回收和增值的基础。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关键在于缺乏信用保证,这会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所以银行惜贷。三是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贷款已成为主要贷款方法,但很难落实。由于中小企业资产结构的特点,金融机构在抵押物上的偏好及政府行为的不协调,使得中小企业抵押担保方面不足,抵押担保落实难,这也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特别是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中的最大难题之一。四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健全、服务滞后。五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经营风险且缺乏信用观念,使得金融机构对其资金需求持谨慎态度。

从调查情况来看,不同经营发展类型企业间存在明显差异性。中小企业融资总体难度虽有所增加,但在结构上出现了分化:一些经营情况良好,盈利能力强,信用状况良好,有着长期银企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融资相对容易,受宏观从紧政策影响小。怀化市17户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8年12月末,信用等级2A以上的中小企业1231户,约占企业总户数的28%,属于银行重点扶持的客户,融资需求能及时得到满足。出现融资困难的企业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处于初创阶段,自身无积累或积累过少,发展前景不确定的企业;二是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着强烈的发展要求,在偏热经济形势和从紧调控政策背景下出现资金暂时性困难的企业;三是过度扩张,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主业不突出,超过自身经营能力融资的企业;四是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着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五是企业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如“两高一剩”类行业。

因而,研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在于破解以上第一、二类企业的支持。第二类企业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焦点。对于第一类,因其发展前景不明,融资存在风险,片面要求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显然是不现实的,而这部分融资需求对于孵化、培育中小企业又是必须的;因此对这部分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应考虑如何由政府、社会和出资人共同分担。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对大企业“争贷”和对小企业“惜贷”。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性考虑,各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放贷。同时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银行大多乐于“大宗批发”,而对额度小、频率高的小企业贷款缺乏兴趣。由此导致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在去年从紧货币政策下实施的“有保有压”变成了“保大压小”,大企业成了多家银行争抢的“对象”,而小企业则无人问津,形成大企业“一女多嫁”,小企业“相亲无门”的局面。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抵押担保困难。一是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少,信用等级低。中小企业尤其没有贷款的企业对建立征信体系热情不高。根据数据调查,怀化地区2561户中小企业纳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1915户,尚有四分之一的中小企业未纳入信用体系。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等级低,达到A级以上的微乎其微。二是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担保困难。湖南省122家担保公司只有13家符合银行准入条件,调查39家机构中正常营业的只有17家,占比24.6%,大部分担保公司实力小,处于未开办业务和停业半停业状态,难以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由于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贷配给,使得规模小于银行所要求的抵押品价值的中小企业,往往成为银行在发放信贷中率先剔除的对象,这正是目前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的“瓶颈”之一。

3.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与金融部门信贷支持不匹配。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具有“急、频、少”的特点,即贷款要的急,贷款频率高,贷款数额小。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管理链条长,基层行办理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间长、程序复杂,从而造成银企双方供求时间上的不衔接,中小企业相对紧迫的资金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据调查,各行信贷审批时间不一。短则1个月,长则2—3个月,甚至4—6个月。同时,中小企業贷款使用期限较短,最长期限为一年,短的只有半年,企业投进去的资金未见效益,就要抽本还贷,难以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加之中小企业创业伊始,由于市场前景、产品效益不明朗,难以获得金融部门的垂青。

4.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承贷能力差。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不符合银行信贷要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晰和家族化经营的弊端,同时又缺乏现代管理制度,使银行欲贷又止。二是产品竞争力不强,导致消化贷款功能差。中小企业的多数产品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不足,市场呈现饱和状态,有的产品项目属于重复建设。三是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的滞后。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产业提升缓慢,以致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供银行信贷选择的领域狭窄。四是行业风险相对较大。大部分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一般处在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或领域,其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频率相对较高。五是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多数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且为了逃避税收等原因,对外批露非常谨慎,甚至存在几套财务报表资料,可信度较低。六是隐藏信用危机。一些中小企业存在恶意透支、逃避银行债务行为,使银行滋生“恐贷”心理。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综合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只有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企业、银行、政府共同努力,中小企业方可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1.加大政策支持,增强发展合力。各级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及配套政策措施,按照国家重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财政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层层制定并强化落实具体的实施办法,从税费优惠、科技创新、增信担保、风险补偿等各方面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各项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利用银行的竞争机制,对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引导个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进行贷款。对中小企业融资,财政应予以一定的贴息和补贴;地方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在每个县(含)以上区域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并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增信。同时,积极探索在动产和权利上设置抵押或质押,降低抵(质)押评估、登记等收费,增加抵(质)押物品种,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抵押担保难题。

2.人民银行与银监部门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完善融资制度体系,增进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和了解,加强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创新。调查显示,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上,金融机构中有50%认为目前需要“增加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新的贷款品种”,21.4%认为需要“完善对信贷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在企业对目前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服务看法上,有31.9%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了解、关注不够,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创新不够”。为此建议,一是明确中小企业市场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规划,明确不同县市区中小企业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群,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地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在产品创新上,可吸收借鉴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华夏银行推出的“中小企业成长产品服务方案”的成功经验。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业务经营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差别化的中小企业业务经营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研究指定符合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规律的激励制约机制。三是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产品定价机制,授予前台经营部门对中小企业客户产品和服务的一定定价权,增强中小企业客户业务市场竞争力,提高收益水平。

3.建设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督促建设政策性银行、各商业性银行、合作性金融和民营金融及其它金融组织相互并存、定位明确、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如在确保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的同时,督促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探索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督促农业银行恢复功能,借助其股改已到位和服务方向进一步明确,督促农业银行合理扩大县域支行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贷手续;积极借鉴发达地区与兄弟市(州)的经验,搞好机构的延伸工作,加速村镇银行建设步伐;积极拓展邮政储蓄银行的信贷空间,改变邮政储蓄的“抽水机”形象,让邮政储蓄资金参与中小企业建设。同时,完善中小企业授信制度,创新信贷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4.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在整治经济环境的同时,应大力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改变金融机构单一的注重抵押、质押的观念,将保证方式扩大到信用保证、动产质押、第三方担保、企业主信用、其他权利保证以及未来现金流保证等方面,切实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金融机构要主动指导中小企业提高资信等级,加大对逃废债务行为的惩治,通过舆论导向、经济制裁、法律追究等有效手段,保全信贷资产。中小企业要特别珍惜信用资源,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极后果,用良好的信誉提高自身资信水平,用实际行动赢的银行的信任与帮助,换取长期的金融支持和急需的资金融通。

5.完善企业内生性发展机制,提升企业素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又是银行信贷资金的载体。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拓宽其融资渠道的基础,一是企业要增强信用意识,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建立起筹措有方、使用有效、偿还有信的资金营运新体制;二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为银行提供客观准确的财务信息;三是建立自有资产补充机制,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高企业内部融资的能力;四是企业要主动研究市场,努力开拓市场,做到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大力压缩产成品资金占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4

中小企业在稳定国民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繁荣国内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等方面, 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势下, 保增长、促就业、扩内需这些都是经济能否稳步增长社会能否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 也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 与中小企业的的经营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我国, 中小企业能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 是培养造就企业家的重要平台, 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小企业在分散经济风险、调节经济波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竞争机制、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潮流, 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出来, 但是中小企业在创办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中小企业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创新能力不足,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融资难, 再加之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和世界经济衰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上述因素都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其中融资难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其本身原因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由于其自身资金实力弱, 生产经营规模小,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科研人才缺乏, 很少有自己的技术专利, 创新能力不足, 使得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 财务信息透明度低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可信性大大降低, 使银行、小额公司等金融机构无法清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我国, 还有资信不足, 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存在, 统一的资信平台缺失,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中小企业在成长期, 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要改变发展方式、在经营生产上实现转型升级比较困难。成长性是金融机构最关注的, 也就是说将来是否具有偿贷能力。如果一旦出现了市场的风险, 经营不下去, 这对金融机构本身也是一种风险。企业经营的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 究竟是不是市场有需求的, 这个需求有没有成长性。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 企业融资是很困难的。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 也有银行和金融机构自身的考虑

银行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 把风险和安全性考虑放在首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自于社会千万户的家庭和企业, 如果这些钱出现了风险影响面积会非常大, 所以银行将资金的安全性作为第一衡量的标准。中小企业每次资金需求量小、但贷款融资频率又较高, 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 融资成本增高, 融资风险较大, 无论是银行还是民营金融机构, 也都需要考量贷款的安全性, 这些无关银行的大小与多少, 也无关是否民营金融机构, 使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银行贷款很难, 民间借贷利息很高。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平台和途径很少, 银行信贷规模缩减, 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资金周转困难, 使市场资金需求增大。

(三) 担保公司等中间平台缺失

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大都较为谨慎。银行之所以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主要有两点原因, 即成本高、风险大。遇到经济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 银行与担保公司相互推诿, 担保公司甚至要求反担保。这些程序, 既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也限制了担保行业自身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担保机构数量少且运作不规范。

(四) 银行体系和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匹配存在错位

首先从所有制角度来看明显不匹配。中国的商业银行大多是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 而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这就使银行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多少存在缺失、问题、困难。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性认定上, 就显得尤为谨慎。其次, 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把做大做强作为经营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如果大中小银行都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的话, 银行体系又怎样能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呢?其三, 银行与企业风险模式错位。一方面, 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越来越严格规范, 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信用状况不能令银行满意, 两者存在风险模式错位。综上所述, 中小企业要在融资方面得到银行大力支持还有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改善。

(五) 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有结构性和制度性因素所致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在国家收缩银根政策偏紧时, 中小企业面对的资金压力更大。但融资环境只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表层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也与体制性、结构性因素有关。在银行信贷紧缩、可用资金少的情况下, 银行往往优先选择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融资渠道更窄。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自身问题, 也与体制、经济结构、市场等深层次因素密切相关, 归根结底,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度缺失及结构性问题所致。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措施

(一) 通过证券公司帮助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公司债和私募债来融资

通过上市来解决中小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中的急需资金问题;企业上市, 利用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 而不是债权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 能避免银行借债融资过程中利息高、财务成本高的问题;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在国内与国外多渠道股权融资。

通过证券公司帮助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和私募债。中小企业扶持债券是以地方政府平台类企业作为发行主体而发行债券的发行模式, 筹募资金由管理人、托管人商业银行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通过商业合作社投放给企业。证券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研究策划服务, 通过业务创新的形式, 为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搭建相应的融资与策划服务。当然, 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设备租赁, 信托贷款, 发行债券 (或集合债券) , 典当, 集合中期票据等方式来融资。

(二)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政府在整顿金融秩序的同时, 还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 建立起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企业之间的互保基金。政府要鼓励经营效益好、管理严格规范的民间金融机构开展融资活动, 以此作为主流资金以外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必要补充渠道。

地方政府通过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机构, 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股权融资, 因为这部分资金它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追求高回报, 能和企业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如知识产权抵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或引入民间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一些中小企业依托商会进行融资, 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商会作为一个中间机构, 熟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信誉等情况, 小贷公司等通过商会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 这样双边互信, 解决问题就相对容易。

通过发行中小企业扶持债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扶持债券是以地方政府平台类企业作为发行主体而发行债券的发行模式, 探索出了一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新路子。政府应加大力度吸引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比如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国务院文件要求大力发展中小微型金融机构, 让中小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 让草根金融来支持草根经济。

(三) 建立全国和地方政策担保体系,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各级政府要着力推动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 政策性担保基金或组织机构应由政府主导下成立以对中小企业进行担保, 建立银行与担保公司风险共担机制。国家应将各种针对中小企业补贴资金、产业基金的资源进行整合, 统一作为国家政策性再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补偿。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支持、鼓励发展民间资金担保公司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积极支持社会上有能力的机构团体进行贷款担保中介服务, 作为银行和企业的桥梁纽带。通过建立全国性政策担保体系, 提高全国担保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国家政策性担保体系的建立, 将大大加强融资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力度, 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四) 企业要加强自身修炼, 积极主动寻求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

中小企业要加强自我完善, 建立规范的财务构架、财务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 向财务管理要“效益”;同时, 在企业运营方面, 企业要培育适应市场的能力, 找准企业自己的发展定位, 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 使企业更好的成长起来。企业要客观看待自身信用资质与银行信贷管理要求的差距, 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等措施来提高信贷资信条件, 提高企业的信誉。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其实是一种信用关系, 诚信是维系银企关系的基础, 也是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首要条件。

(五) 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体系及信息通报制度和评级发布制度, 搭建中小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审机制

逐步建立和推广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成立专业评介机构来降低金融行业在提供资金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使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商业银行的融资支持。

(六) 加强银行和税务机关的合作, 开展“银税互动”, 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地方税务机关和商业银行业地方分行建立银税合作机制, 双方共享区域内中小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 地方税务机关通过银税合作机制, 要向银监分局和银行金融机构定期传送辖区内中小企业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银行金融机构对税务部门传送的中小企业纳税信息, 开展尽职尽责的调查, 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诚实守信经营效益好创新能力强, 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 应给与融资方面的大力支持。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 篇5

1992年,宜宾县率先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对县属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宜宾县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能源电力、饮料食品、建筑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原因,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诸多困扰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势更为严峻,“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显突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们对宜宾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11户企业项目融资需求进行了统计,11户企业计划总投资19.05亿元,而需要银行贷款多达13.74亿元,这突出反映出了中小企业迫切需求融资和融资金额较大的问题。同时,又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有效贷款抵押物不足、贷款审批手续繁琐等原因,金融机构“惜贷”现象比较突出,存在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的现象,部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上未能得到金融机构及时的信贷支持,导致生产经营、市场开拓、项目建设受到一定影响。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银行信贷资金是中小企业增加投入、发展生产最直接、最重要的依靠力量。在当前信贷资源有限,银行又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模式下,贷款投放更加审慎、理性、规范,尽管金融机构近年来在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低、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发展战略转变和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制约,中小企业贷款难尚未根本转变。

(一)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低致使贷款难。企业发展水平低,管理落后,达不到评定信用等级要求,致使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难。目前,宜宾县除惊雷科技、天工机械、伊力集团、威力化工等少数起支撑作用的企业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工艺技术落后,产品品种单一,管理水平低,又达不到金融机构评定信用等级的要求,从而无法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第一,企业信用等级低致使获得新增贷款难,目前中小企业由于经济效益状况不理想、抗风险能力弱,在金融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这类企业在各家银行现行授信制度中基本上属于维持现状或限制压缩的对象。第二,企业经营效益差、有效资产不足,担保、抵押不落实致使贷款难。中小企业由于经济效益较差、自身积累少、经济实力弱、经营风险大,不仅担保难觅,且难以得到银行支持。第三,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偿债意识差,甚至恶意悬空和逃废银行债务致使贷款难,少数企业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甚至借改制恶意悬空和逃废银行债务。

(二)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致使贷款难。第一,贷款审批时间长,难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中小企业贷款一般具有时间急、频率高、手续繁的特点。由于银行审批贷款有严格的程序,超过权限的还要报上级行政部门审批,时间上难以及时满足企业的要求;由于频率高,信贷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很难每次都让企业满意;由于担保难觅或银行怕担保流于形式,而办理抵押贷款的程序和手续又非常烦琐。第二,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转变致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商业银行法》颁布以后,各家银行为改善经营状况,均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强调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经营,在具体操作上采取收缩战线、取消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业务、实行“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的发展模式,从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缺乏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经营模式,增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第三,银行授权授信管理体制变化,基层银行信贷授权明显不足,削弱了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虽然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不少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但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基层银行的授权授信却步步收紧,贷款审批权日益集中。第四,商业银行基层机构职能弱化和邮政储蓄的发展削弱了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来源。随着国家银行县级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权限的上收,吸收存款已成为县、乡基层机构的主要职能。由于这些机构和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不能用于对当地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愈显重要。在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规模较小、当地部分存款又被这些机构抽走、信贷资金来源被削弱的情况下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大中小企业诚信建设力度。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源泉,诚信是企业获得金融机构支持的基础。第一,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包括企业基本信息、遵纪守法信息、经营情况和财务信息,企业有了信用档案,就像个人有了身份证一样,金融机构可以逐步完善企业财务等方面管理,最终让信用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抵押品;第二,推行中小企业借款评级制度,借款企业评级把信用等级评定与防范风险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把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合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企业信用评级推向市场,使政府和社会更多的部门使用中小企业信用产品;第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建立中小企业统一信用服务平台,征集信用信息,分类管理,通过网站的链接使相关部门实现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和使用,解决好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加快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担保上,尽快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是解决融资难的重要途径。各类担保机构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担保领域,不断完善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和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补充共同发展的融资担保体系,可以分别构建三种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联合组建的担保公司等。同时配套出台中小企业担保管理办法,明确审批和监管部门,规范担保行业发展,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和资本金注入机制,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创新担保方式,开发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品种。

(三)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比较有效的办法,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城乡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由于它们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者信誉状况相对比较了解,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加之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能有效地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2009年宜宾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伊力集团融资260万元,城市商业银行为成中公司融资1500万元,为地方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切实改进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转变观念,改善对中小企业服务至关重要。一是设立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专营机构,适当放宽设立中小企业专业支行的审批条件,缩短银行服务半径,降低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成本。二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考核机制,制定有别于大企业的中小企业评级标准,科学考核和处置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合理制定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控制指标,切实保证新增贷款规模真正用于中小企业。三是开发和创新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主动培育中小企业客户和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理财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强化与政府和担保机构的合作,真正实现中小企业信贷倾斜上有突破。

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经验 篇6

从融资结构看,据世界银行2010年对全球142个国家的融资可得性的调查,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中低收入国家为34%,而高收入国家高达62%。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低收入国家的银行贷款更多地发放给了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难。

从贷款占比看,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占比多在5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超过80%,内源融资成为各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但股权融资发展总体不足。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局限,单靠自身的努力无法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所以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遍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手段,力求建立多种融资渠道,为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便利。

立法先行

凡是中小企业发展好的地方都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均奉行立法先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从法律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给予支持。

美国于1953年颁布了《小企业法》,韩国1966年颁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日本在1963年颁布了被称为日本“中小企业宪法”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围绕中小企业基本法,日本形成了50多部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涉及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彼此互助、与大企业关系、应对危急情况等诸多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成为中小企业立法最为完备的国家之一。

美国还颁布了专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机会均等法》、《公平信贷机会法》,确保中小企业获得非歧视的贷款权力;日本则颁布了《中小企业信贷保护法》、《中小企业公库法》,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

中国台湾从1967年就开始制定《中小企业辅导准则》,并最终制定了台湾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在此基础上,台湾根据本地情况和发展中小企业的具体需要,还制定了许多涉及中小企业发展具体问题的专项法规,形成了由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专项法规组成的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体系。

在立法支持方面,香港地区是个特例。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香港特区政府奉行“最小的干预,最大的支持”理念,营造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由于信奉“积极不干预”和自由主义,香港并无特殊法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法律文献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条例中的公司条例、《竞争法》,以及2012年5月开始实行的《最低工资法》。不过特区政府在管理体制、融资财税政策、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出台了扶持政策,构成了对中小企业在政策、生产要素、创业、融资、技术开发、信息、市场开拓、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体系。融资方面,特区政府推出和完善了一系列融资计划,包括“中小企业资助计划”、“中小型企业特别信贷计划”等,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策性银行

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性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有的还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利息补贴等,为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设有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德国设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和德国平衡银行),州政策性银行;韩国设有中小企业银行等。

台湾在上世纪70年代设立了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台北国际商业银行、新竹国际商业银行、台中商业银行、台南中小企业银行、高雄中小企业银行、台东中小企业银行等7家中小企业专业银行。台湾从法律上确立了这些中小企业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并要求其“对中型企业放款不得低于放款总额30%,对小型企业放款不得低于40%”,即向中小企业贷款总的比率不低于70%。不过应指出的是,虽然这些中小企业专业银行恪守了此项规定,但由于它们规模较小,使得事实上这些中小企业专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只占到全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30%。

中国台湾还通过行政干预方式,确保普通商业银行给予中小企业一定比例贷款。由于普通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大,它们对中小企业贷款实际覆盖了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70%。特别是台湾对中小企业非常重视,公营银行或公股占比较大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最大。例如,近些年台湾银行、合作金库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台湾土地银行、兆丰国际商业银行、华南银行、彰化银行等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加之中小企业银行近年来逐步由政策性银行向一般性商业银行转型,实际上,台湾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从一开始依赖于政策性银行,现在越来越转向依赖于普通商业银行。

信保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可抵押资产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通行做法,在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历史。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对小企业资金支持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供信用担保。凡申请担保并获批准的小企业,在逾期不能归还商业银行贷款时,管理局保证支付不低于90%的未偿部分(担保总额不超过75万美元,担保部分不超过贷款的90%)。日本采用了地方担保和政府再担保的两级信用担保体系,即地方信用担保协会对企业承保后,再由政府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担保协会进行再担保,极大地增强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的能力。目前,日本约有50%的中小企业使用该制度。

台湾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简称“信保基金”)对解决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培育中小企业成长方面作用显著,其主要经验有:

一是政府居主导地位,台湾行政当局是主要发起人和出资人,以行政捐赠为主、金融机构捐赠以及信保基金自筹资金为辅,基金长期由“财政部”或“经济部”负责管理和运作。建立了持续稳定的财政资金补充机制,如果经济不景气,当局会增大注资力度,并采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基金的捐助。例如2008年为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行政捐赠65亿元,达到基金设立以来行政出资最大值。

二是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之间合理分工、相互制衡,提高了基金运作效率。

三是形成了风险共担的银保合作机制。基金不实行全额担保,担保比例平均为80%,这意味着当担保贷款发生代偿时,银行要承担20%的风险损失。这一机制促使商业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提高了担保贷款安全性,信保基金的不良贷款率多年来一直控制在1%左右。信保基金与银行还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由于银行从信保基金每年获得的理赔金额达到捐助金额的4~5倍,加之不良贷款率低,且只需承担部分风险,因此银行参与信保基金的积极性很高。

由于金融机构、信保基金、中小企业三方很好地实现了互利共赢,使得台湾信保基金成为世界上运作最为成功的信用担保制度之一。

风险投资体系

高风险且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更需要资本性的资金投入,即风险投资或创业资本,而非一般性的银行贷款。因此,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各国政府都鼓励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

由政府出资设立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和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是各国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快速成长的普遍做法。最典型的是美国。美国在硅谷设立了大量风险投资基金,并成立了硅谷银行,对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给予强力支持。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资金的使用应以间接方式为好。即政府不宜直接办理对创新企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各项补贴,而是委托直接参与市场运作的政策性机构操作补助计划更为稳妥。

资本市场

大多发达国家均有针对中小企业上市的资本市场。美国资本市场包含八个层次,即全国性证交所、地方证交所、第三市场(上市股票的场外市场)、第四市场(大机构和投资家之间直接交易的市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纳斯达克小型市场、小额股票挂牌市场和粉红单市场,其中后三个层次的市场专门为中小企业资本交易提供服务,入市标准逐级降低。美国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中有90%以上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围绕发展软件产业创建了多种风险投资基金,并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目前,印度有20余家证券交易所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其中大多数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并且,拥有大量风险投资基金,包括国家风险基金、邦风险基金和私营风险基金,直接推动了印度软件业的腾飞。

财税政策支持

财税政策支持是政府对中小企业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和成长。各国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税收优惠包括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方式有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等。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的力度很大。例如,在中国香港特区一直对中小企业一直实行简单而明确的低税制,这对中小企业非常有利。中小企业无须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税务问题,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在经营事务上。所有企业只需缴纳所得税,在香港近30万家公司中,大约65%的所得税来自缴税最多的800家公司,约22万家中小企业无需交税,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0%以上。

还有很多国家将税收和财政政策紧密配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德国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对周转额不超过2.5万德国马克的小企业免征周转税;对在德国东部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总投资额15%~23%的财政补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提供利息补贴,幅度一般为2%~3%,有效地支持了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信用担保体

面对当前货币政策从紧、通胀预期高涨的双重压力之下,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今年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六次上调, 三次加息, 客观上银行信贷规模受到缩减。而那些信用低、稳定性低、成长性低的中小企业影响是首当其冲的, 融资难, 贷款难, 资金短缺成了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 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是社会稳定之基, 创新创业之源, 创造近6成的经济总量, 近一半的财税收入, 提供了近8成的就业岗位,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 加快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 维护社会稳定, 扩大城乡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着“钱荒、人荒、电荒, 高成本、高税收”三荒两高的困境, 融资难, 融资成本高极大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信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 今年1-7月, 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60%-70%的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生存困境。贷款成本提高, 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 远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据调查, 不到10%的中小企业能从正规金融体系得到贷款, 大部分融资需求依靠民间借贷解决, 结果导致民间利率节节高攀。2011年6月16日,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中指出, “目前,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存贷款利差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 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 接近甚至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民间融资的利息水平相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升高, 浙江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已经在25-30%之间。”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难以获得流动资金以及技术改造、基本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缺乏创新。融资渠道不外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中小企业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 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难以得到批准, 外部市场融资体制尚未建立, 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银行是企业目前获得资金最便宜的渠道, 实际上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是十分困难的, 基本是内部融资, 自我发展, 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生产,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 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需的资金而不能最大规模地发挥其能力, 有的企业只能依靠地下钱庄。中小企业融资难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 金融体系结构性缺陷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

金融体系结构性缺陷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从间接融资体系来看, 我国现有银行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具有大中型银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特点。从我国小型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发展状况来看, 中国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69家, 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600余家, 而美国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就有7000多家。由于我国金融结构二元性特征凸突, 国有商业银行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转型中, 对风险防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要求过高过严, 银行宁愿牺牲市场, 也绝不能出现风险。银行信贷资金继续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虽然近年来, 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但银行信贷的小企业覆盖率仍然较低 (大约在1%) 。如作为我国存贷款规模最大、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工商银行, 2009年该行有融资余额的小企业客户为44243户, 比上年增加6686户;2010年末, 有融资余额小企业客户63, 081户, 比上年末增加18, 838户;该行在全国有各类机构1.6万多家, 平均一个机构也不到4户小企业 (1) 。

从直接金融体系来看, 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按照啄食顺序原理, 大公司更有可能通过证券市场融资, 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太窄, 上市门槛仍然偏高。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建立6年多和1年多, 共有650多家企业上市, 按规模划分, 表现为大企业多, 中企业少, 小企业无。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的融资机会几乎没有。

从信用担保体系来看, 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受规模小、资产少等因素影响, 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 或者因为自身资信不足而难以获得第三方的担保, 由于小企业贷款担保物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等产权不明晰、法律障碍较多等问题, 甚至有些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可用于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 使得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贷款担保。贷款条件严苛也使得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 且担保费率高, 有的担保费率基本与银行贷款利率相当。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如《中小企业法》配套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出台,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发展。

从监管体系来看, 金融监管政策尚不能适应中小银行的发展需要。出于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过度担心, 监管部门在市场准入、运行规则等方面, 设置了过高甚至不合理的门槛。金融监管过度, 致使在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的困境, 不少中小企业被高利贷拖死, 影响了社会就业和社会和谐。另外, 目前还没有专职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投资、担保等机构进行协调管理。

(二) 自身经营管理缺陷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

经营管理缺陷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内生障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 生产经营能力有限, 层次较低, 缺乏市场应变能力, 抵御市场能力较弱, 信用等级较低, 固定资产积累比较少, 符合抵押、担保条件的资产不足, 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没能建立起真正的信用关系, 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目前,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仍然实行“家族式”、“集权式”的管理模式,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往往单一依靠某一种产品或一种技术支撑企业发展, 经营极不稳定,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正因为如此,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了严格的条件。而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加之财务制度不健全, 财务状况不透明, 财务报表不健全, 无法向银行提供有效信息, 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向银行获得贷款。

由于中小企业的历史演变、较差的生存环境以及管理理念, 在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方面存在着不规范和不健全, 导致其信用质量不高, 财务信息虚假, 人为拖欠银行账款, 逃废债务现象屡有发生。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商业银行信贷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政策建议

必须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大中企业的指导思想, 把资金除了投到大中企业, 还应投到符和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上来。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 引导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一) 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根本的还在于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 要把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自觉融入日常工作之中, 提高自己的实力和信誉度。同时, 管理部门应帮助中小企业搭建技术平台、管理平台和走向市场的平台, 让银行放心给中小企业贷款。

在财务管理方面, 仍有不少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 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完善的财务会计帐目, 没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为了不断提高贷款能力和融资条件, 中小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财务会计监督管理, 做到资本真实、账目清晰、运营规范、讲究信用。

(二) 积极推动对于中小企业的体制机制的创新

中小企业规模小, 机制相对灵活, 具有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的优势。要因势利导, 用市场力量倒逼中小企业转型, 引导低效率、高耗能的中小企业向高成长性的创新型新兴产业发展,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当然, 在转型过程中, 政府不光从从产业、财政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更要从金融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 放开垄断, 深化改革, 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展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 开展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业务, 发展信托为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 鼓励民间资本能够参股地方区域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 适当发展民营的中小银行,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各金融机构把对中小企业贷款倾斜作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一个具体举措, 加大授信力度。

(三) 推动建立多层次的直接融资体系

中小企业要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学会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 综合采取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这样, 既可缓解流动性趋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又有助于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的改善, 实现中小企业产业群的稳定健康发展。完善企业上市扶持引导机制, 要进一步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扩大创业板的规模, 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利用集合票据、私募股权等方式直接融资, 建立多方参与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培育创业投资机制, 加快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步伐, 引导和扶持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企业, 鼓励创业投资企业优先扶持处于种子期、扩建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四)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资信征信系统是很必要的, 它能使银行系统地、全面地、充分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各种信息。据中国人民银行资料, 到2010年9月底, 全国累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210.8万户, 其中23.9万户中小企业取得银行授信意向。推进信用制度建设, 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征信体系, 将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金融风险、降低社会交易总成本、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使诚实守信成为中小企业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自觉行为。为银行贷款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同时, 也为政府部门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和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创造条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 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

(五) 建立完善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

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 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融资环境, 解决贷款担保难的历史难题, 分散银行风险。而再担保机制的建立, 可以发挥“增信、分险”功能。

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多元化, 可以通过政府提供担保或以政府出资为主的各个层次担保体系建设, 为中小企业解决信用不足、信用能力比较低的问题, 如股份联合、企业自办、民营互助等形式并举。积极运用第三方保证、小企业联保和组合担保等多种措施, 创新小企业融资担保方式, 解决小企业贷款担保困难。鼓励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整合、引资、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和资本金注入机制, 提高担保机构风险承担和融资担保能力。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应当有良好的补偿机制。对于政策性担保机构来说, 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政府通过与各商业银行的再担保业务合作, 在信用放大倍数、保证金、利率优惠、风险分散等方面为担保机构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 促进担保机构做大业务规模, 提高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 各地近些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成立了不少政府主导型的担保公司, 而在实际运行中, 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 一方面拿着财政给予的贴息和奖补, 一方面又经营着高息的资金生意。显然, 这是违背了政府设立担保公司的初衷。

(六) 健全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价机制和成本核算机制

商业银行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 应建立风险的评价机制和成本核算机制。但商业银行不能用做大企业的方式来做中小企业业务, 应该根据中小企业分散、数额小、风险难以识别控制的特点,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管理、审批机制。推进专业化经营, 加快渠道、产品、流程和管理创新, 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要根据市场风险的实际情况确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门的独立核算机制, 不断完善产品体系, 融资产品涵盖周转贷款、循环贷款、贸易融资、经营型物业贷款和标准厂房按揭贷款等产品。使管理人员能够尽可能去做好与这些小企业的沟通、调研和风险评估。同时还应建立免责机制, 只要尽职, 即使贷款发生坏账, 也不应该给予处罚, 使他们能够放下包袱, 愿意做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商业银行还应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 减少审批的环节, 适应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短、平、快的要求。

(七) 商业银行应建立恶意违约的惩罚机制

中小企业能否持续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 信用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危机的实质实际是信用危机, 要建立信用记录, 企业有了良好的信用记录, 银行就应该作为可信的业务伙伴来加速对他们贷款的审批。而对那些恶意违约, 不讲信用, 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 监管部门应指导、监督银行建立一个严厉的惩罚机制。在一个良好的信用制度基础上, 才能共同解决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要实现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迟福林.中小企业改革与经济增长[Z].中国改革论坛,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10&ID=6226&skin=0

[2]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 2011年.

[3]林鑫.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华章, 2011年20期

[4]周颖.多重因素制约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24期.

[6]王蕊.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制度环境构建[J].财经政法资讯, 2010年04期.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8

关键词:金融创新,融资平台,融资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 当前供给层面日益强化的成本约束是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和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 对此, 应进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 加强金融创新, 建立健全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和融资环境。

►►一、加强金融创新, 打造资本市场高效的融资平台

(一) 创新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机制, 创新金融产品, 不断进行信贷技术创新, 开发更多的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种, 根据市场细分,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设计信贷产品, 如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同拥有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信贷产品“e贷通”, 结合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信用、建行网上银行渠道与信贷业务系统, 为类似于阿里巴巴“诚信通”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客户, 提供批量信贷支持的服务, 通过采用网络联保等一系列手段来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准入门槛, 是有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款金融产品。

(二) 建设新型金融机构

组建业务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地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金融机构,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给予该类银行充分的优惠政策, 使其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如浙江省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加快了省内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 实现了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集中发行交易。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 民间资金规模越来越大, 逐利性更强, 有必要加强对民间信贷和民间金融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三) 构建多层次直接融资平台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 以银行信贷为主要渠道的间接融资渠道是我国社会融资的主要方式, 但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渐收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小企业从银行“拿钱”的路子越来越窄, 拓宽融资渠道已变得刻不容缓。中小企业不能再把银行贷款作为融资的唯一渠道, 要根据企业优势与特点, 更多地关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既可缓解流动性趋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又有助于中小企业产权结构的改善, 实现中小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和融资环境

(一) 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为了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府必须改变以往的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 把贷款投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上来, 增加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信息服务, 降低金融排斥性, 增强金融包容性。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 从银行现有的信贷额度中, 划出一定比例, 作为专项中小企业信贷资金, 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贷款, 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行业的贷款, 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二) 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需要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扩大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功能, 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 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和担保。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 实施优惠的贷款条件, 甚至可以给予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款, 对信用差的企业, 不予贷款或提高贷款条件, 或必须有反担保措施。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方式, 开展应收账款、出口退税单、存货等的抵押贷款业务, 扩大产权、非专利技术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 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同时, 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包括成立政府基金、提供各种各样的政府担保以及减免中小企业税收等方面的措施, 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资金来源。

(三) 加大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

由于很多的中小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经营风险高、财务不透明、存在严重诚信危机、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等原因, 银行出于成本、风险、收益的考虑和趋利避险的商业属性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 特别是在国家银根不断紧缩的大背景下, 中小企业贷款也就难上加难。因此, 中小企业应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改善经营管理,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合理的公司发展规划、经营计划, 加强财务管理, 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技术进步,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强化风险意识, 尽量低负债运营, 这样才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

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开源节流;商业银行合理控制风险、降低成本, 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进一步规范民间资金的进入, 在企业、银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才能改善, 融资需求才能不断满足。

参考文献

[1]陈雅儒、王宇:央行:中小企业发展需突破成本约束瓶颈, 新华网, 2011.8

[2]中小企业融资难专家:须寻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N], 中华工商时报, 2011.7

[3]王永昌:七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J], 《浙商》, 2011.3

[4]包兴安陈红: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N], 证券日报, 2011.5

浅析中小企业非主流融资难的问题 篇9

1 我国当前非主流融资的现状

非主流融资是相对于在资本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银行间接融资和股市直接融资而言的,其特点是:(1)融资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居于非主流地位;(2)单一融资规模较小;(3)融资成本相对较高;(4)融资渠道多元而且构成复杂。

1.1 间接融资量极其有限

据统计,我国300万户中小型私营企业获得主流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仅占10%,90%的企业均无法从银行取得必要的信贷支持。

1.2 直接融资渠道窄

我国没有形成“二板市场”,沪深两市中的中小企业板块也是刚刚试行,千军万马挤上一条独木桥;我国没有形成规范的VC市场,难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公司发行债券又受到《公司法》高门槛的严格限制。这种制约因素导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极低,仅占1.4%,发行债券的间接融资由于公司法的限制根本无法实现。

1.3 自有资金匮乏

我国现存的中小企业多为非公企业,其设立与发展均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只能靠企业的赢利积累点点滚动发展,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市场活力和发展速度。据国际金融机构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业主直接投资和留存收益分别占资金来源的30%和26%,其他主要商业信用融资,外部债券和股票型融资不足1%。

通过对当前调研数据和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非主流融资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非主流融资主体对资金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我国非主流融资市场的发育还不成熟,管理和引导机制还不健全。

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 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如人为地控制利率或汇率等。由于发展中国家本身资金就不充裕,而政府又往往规定了存贷款利率的上限,较低的贷款利率又刺激了贷款人的强烈的借款需求,导致资金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政府采取诸如信贷配给的办法来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本。事实上,可贷资金常常被分配给银行所熟悉的、政府所偏好的大型企业,而那些新创办的、风险较高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贷款。金融抑制是中国银行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

2.2 信息不对称

根据企业融资的非对称信息理论,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使用者在企业经营方面比资金的提供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的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财务信息具有非公开性,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银行更偏好于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

2.3 交易成本

企业融资渠道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资金的所有者(或提供者)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资金的使用者对企业经营状况拥有充分的信息,不存在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外部融资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高昂的交易成本主要在外部融资时发生。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的贷款,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为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而产生的交易成本较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活动透明度差、抵押条件差且信息不具有公开性,使得银行在决定贷款之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来调查企业的财务和资信状况;在发放贷款后,同样需要加强监督力度以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由此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在直接融资中,资金的提供者与资金的使用者直接交易,这就使得资金的提供者必须亲自对资金使用者的状况进行了解和判断,而这一过程的成本高昂,作为个人的资金提供者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必然要求存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公证机制来进行信息的披露及监督。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高昂的成本。

3 中小企业非主流融资的主要类型

中小企业非主流融资典型特点是渠道和方式的多样性,各种渠道和方式所占的比重均比较低。从融资的性质来分大致可分为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和其他融资,这三种类型又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细分。

3.1 权益性融资

权益性融资是投资主体通过投资活动,拥有一定比例或数量的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或企业原来的所有者通过出让部分企业的所有权而获得外部投资的一种投融资方式。权益性融资的典型特征是企业的权属结构发生了变化,外部资本进入企业。权益性融资的主要形式又分为以下几种:

(1)私募

私募是相对于公募(公开发行股票)融资的一种筹资方式,其主要募集对象仅限于一定资格和一定数量的投资者。私募融资方式筹资成本低,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周期短,资金到位快,是中小型企业设立时广泛采用的筹资手段。

(2)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一种商业化、模式化的投融资模式,它是由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来实现的,其运作方式为:风险投资公司寻找有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并拥有其股份,在企业发展后,选择时机退出套现。风险投资最大的特点是不要求对企业拥有绝对控制权,而只重视企业的成长性。

(3)上市融资

上市融资是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本金的融资方式,作为非主流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只有在创业板或主板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板块来实现上市融资,其操作方式与一般性的上市融资没有太大的区别。

3.2 债务性融资

债务性融资是融资主体通过借贷的方式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满足企业发展和运营的资金需求,其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没有发生根本转移,对获得的资金必须还本付息。相对于权益性融资而言,融资企业风险较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信用借款

即融资主体以自身的信用向债权人举债而不需要其他任何保证。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职工集资、供应商货款、民间借款都属于信用借款。信用借款主要是企业法人作为主体进行借贷,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主要是以经营者的人格为保障的,其特点是融资方便快捷,不足之处是额度有限。

(2)保证借款

保证借款是借贷人向债权人提供相当数量的物的保证(或互保)之后,债权人才能支付贷款的投融资活动。其主要方式有担保借款、抵押借款、质押借款和典当借款等。保证借款广泛运用于各种企业之中,其中抵押和典当为主要的非主流融资的表现形式。

(3)经营租赁

从狭义上讲,经营租赁不是一种融资方式,它只是承租人有偿使用出租人资产的一种资产使用权转移方式,只能是广义的非主流融资方式。由于中小型企业资本规模较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稳定性不足,因而经营租赁被广泛采用。

(4)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是指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用自筹或借入资金,购入或租入承租人所需的设备,借给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使用,承租人分期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租赁费,期满后设备产权转让给承租人的一种融资活动,主要有直接租赁、转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和综合租赁等多种形式。

3.3 其他融资方式

其他融资方式主要包括政府资助、财政贴息、商业信用等。其中政府资助是对政府引导的企业或项目由政府提供无偿的资金支持或提供低息(贴息)贷款等,主要是针对环保、高新技术等企业或鼓励就业等项目或企业。

4 中小企业运用非主流融资可能存在的风险

4.1 资本性融资渠道不畅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非主流融资的主体——中小型企业注册资本普遍过低,而且存在严重的注册资本不到位现象。中小企业在设立时法律程序主要是通过中介机构完成,而中介机构绝大部分存在着为客户垫资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在中小企业为数不过的资本金中,仍存在较大的水分。

4.2 负债结构不合理,运营稳定性差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但银行提供的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而很少有长期信用借款,从而给扩张运营中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还款压力。而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逐步上收,企业取得贷款的程序繁杂,周期被大大拉长,失去了债务性融资固有的周期短、效率高的优势。

4.3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非主流融资主体对债权的保障程度低,债权人风险相对较大,在浮动利率体制下,其从商业银行取得的贷款利率往往是利率上限,民间借贷利率更是高达12%~15%。这对于尚处于市场拓展期的中小企业,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4.4 各种渠道运作不规范

渠道多元化是非主流融资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起步较晚,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又没有对各类金融和从事投资业务的非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指引,导致整个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用紊乱,各种渠道运作不畅,加大了融资主体的资本运营难度。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10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 国内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

(一) 经济效益下滑, 亏损企业面增大

2009年上半年, 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利润5696.5亿元, 同比下降8.9%, 较上年同期回落39.7个百分点;亏损93377户, 同比增长28.8%;亏损总额1614.2亿元, 同比增长40.5%。

(二) 市场需求回升缓慢, 产销衔接形势仍未好转

2009年上半年, 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产销率96.7%, 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出口继续减少, 2009年上半年, 非国有企业 (不含外商投资企业) 进出口总值2187.5亿美元, 同比下降12.7%, 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53个百分点。

(三) 结构调整难度大, 自身问题较突出

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及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在中小企业较为突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生产工艺落后, 80%以上集中在中小企业。

(四) 发展环境尚待改善

融资难、担保难依然突出, 满足率低, 加上担保费、评估费、中介服务费等, 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为保证正常经营, 往往需缴纳社会中介机构以各种名目确定的收费, 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在这诸多问题中, 融资难始终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难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 就是中小企业对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配置过程。融资既是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立足点, 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根本保证。中小企业只有在取得资本后, 将资本有目的地进行投资活动, 才能谋求最大的资本收益, 维持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 内源性融资能力低。

内部融资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但我国中小企业多数存在管理水平低、面临市场不确定等多方面的风险, 致使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2.融资渠道狭窄单一。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 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企业债券、并购融资等新型的融资形式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 而目前能得到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则过分依赖于银行的资金。这致使融资渠道单一, 风险较大。3.获得银行贷款难。大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4.股权融资受过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因净资产规模、信用等级、融资额度不达标, 资产评估、信息披露费用昂贵等原因难以涉足股权融资。5.债权融资难以拓展。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管理模式, 由于受到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 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6.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非正规金融借贷渠道。中小企业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面临较大的约束, 而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过程简便迅速, 能满足中小企应急的资金需求, 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要求。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1.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

①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自我积累意识较差, 导致企业内源融资源头不畅。②中小企业大多不甚规范, 经营管理随意性很大, 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预期不明、评价不高、信用评级普遍偏低。③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其它资产, 同时抵押程序烦琐、各种费用较高, 使中小企业不能很好地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④中小企业往往出于生存和竞争考虑, 具有强烈隐瞒信息的偏好, 从而使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

2. 融资难的外部环境原因:

①从政策层面上来看, 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发展的政策体系;现行的融资体制主要是为了适应国有企业外源融资需要而建立的, 改革过程中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都被锁定在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链条上。对中小企业而言, 这种在政策支配下成长起来的金融机构难以提供与其匹配的金融服务。②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创业板主要对象是那些科技含量高、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有限的市场容量难以容纳成千上万的拟上市公司。③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④各地区广泛存在着非正规金融的抑制效应;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 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得到资金, 各种非正规的金融活动日益活跃。对比世界各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非正规金融得到了客观评价。在我国, 由于非正规金融尚不具备合法地位, 属于“地下金融”, 所以政策上不予支持。合理规范发展非正规金融, 填补资金短缺空间就应成为比较现实的选择。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1. 增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优化融资结构;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2.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意识, 在企业内部提倡“信用文化”和实行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企业家的信用品质。引进和培养信用评级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 信守合同, 依法纳税, 尽量按时还本付息, 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3.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中小企业应建立起以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制度, 尽快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减少信息不对称, 从而减少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危机。4.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资金、设备、人才、技术、商品的不同, 实行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 把产品做精、做细、做专、做深, 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开拓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此外,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集群作为全球范围内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 也是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 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

1. 发展中小银行。

发展中小银行尤其是非国有的中小银行, 既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 又能够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 实现金融领域的多元化竞争。我国应积极发展适合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中小金融体系, 主要是中小商业银行, 包括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经营群体。这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也是金融业规避金融风险的需要。2.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我国应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 通过风险投资基金吸收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海外资本、社会游资及政府投资, 专门投资于规模虽小却具有高成长性的新生中小企业, 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含量, 促进中小企业升级换代。还可建立风险资本协会, 以便于更好地提供风险投资服务。要发展风险投资, 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出台一些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地方法规,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3.开辟多层次的直接融资渠道。①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②境外上市融资。③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4.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间接市场。①逐步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推行“关系型贷款”。②建立新型的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③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业和稳步发展典当业。④与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相结合, 积极培育、发展适应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的区域性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⑤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融资。

(三)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1. 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①建立“中立”和“高效”的征信机构。②建立并不断完善征信数据库, 实现数据库资源共享。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①立法为先。②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③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 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权威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机构, 打通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通道。④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⑤整合部门之间的信用资源,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数据库。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①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 实现信用担保基金来源的稳定性与多元化。②规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促进担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④改进信用担保机制, 开拓信用担保资金的融资渠道。⑤加快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 为担保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⑥建设高素质信用担保人才队伍。

中小企业的发展, 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只有从实际出发, 开拓创新, 配合社会协调发展, 最终是会逐步解决的。

摘要:本文列举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难原因, 提出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伟.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和对策〔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5) .

〔2〕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

〔3〕郑洪生.中国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3) .

〔4〕迟宪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07 (12) .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及出路探讨 篇11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信用保险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约占全社会的75%。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在宏观经济形势、市场需求、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发生着迅速而且深刻的变化。这种情况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显得很不适应,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困难。这些问题除了企业本身经营不善造成的之外,更重要的是资金不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融资渠道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资金来源是内源融资,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自有资金的比重还不到30%,内源融资匮乏,难以支持企业发展,这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当然,企业的融资渠道除了内源融资外,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

1.在股票上市方面,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这条途径来说,上市成本以及上市以后信息公布的成本,对资金需求量相对小的中小企业来说太高,股票市场对绝大多数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来说,不是合适的制度安排。另外,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股票上市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还有些中小企业即使符合上市要求,但考虑上市后须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可能会高于融资收益,改制上市的积极性不高。

2.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另外,投资者对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信用存在顾虑,缺乏购买信心,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

3.在银行贷款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所有制岐视,在信贷计划中对中小企业的需求考虑较少,贷款的条件也往往高于大中型企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簿不全,贷款的可控性差,银行因风险大不愿贷款,所以中小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往往得不到满足。一般金融机构也不愿向他们发放贷款。可见,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亲戚朋友和其他单位借款,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款,这部分资金远远超过银行和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

二、关于企业自身经营问题

企业自身状况决定着融资的状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上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在性质上,我国的中小企业不少为民营企业,家族制企业较多。企业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缺乏持久发展的制度支撑。据统计,我国将近30%的小企业在2年内破产,近55% 的中小企业5年内关闭,特别是在国家经济调控时期,小企业关闭率更高。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易变性和其巨大的经营风险,这必然从根本上影响其融资活动。民营企业在我国一直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国家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不能一视同仁。可以说,政策性歧视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诱因。在财务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经营信息不透明,财务制度不健全,做假账现象严重,难以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在管理手段上,粗放经营,缺乏现代理念,权力过于集中,决策风险大。决策者的家长作风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在规模上,中小企业由于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的规模小,获利能力较弱,从银行获取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就有限,同时由于企业规模有限,达不到上市要求,难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中小企业的这种弊病使银行贷款面临较高风险,不能使其产生安全稳定的预期效果。

另外,社会信用问题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社会普遍的“信用缺失”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所以不讲信用的种种行为充斥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这些行为已经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成为新的社会信用关系缔造者。另一方面,又确实是制造大量恶化社会信用的行为者。对扩大社会“信用缺失”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失信方面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但由于情报网络建设不完善,对交易行为不能有效监控,对突发事件缺乏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群众参与的程度的不足,造成对失信的行为的打击不足以震慑违法经营者。前几年,由于对信用问题的不重视,行政监管部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督体制。税务部门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纳税信用体系且缺乏好的监查机制,工商部门对企业审查不严,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空壳企业进入了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交易安全系数。另外对一些审计、评估事务所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虚假信息盛行。

要解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顺利融资,我们主要关注两个融资渠道:银行和保险。

1.中小企业偏于中小银行。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侧重于对国有企业服务。虽然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很大程度上所依据的是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总体上讲,国有商业银行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银行偏好于贷款给大企业,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二者合乎逻辑地结合在一起。我国的中小银行一直有所谓的“大客户偏好”,认为只有贷款给大企业才会为自己真正赢得发展机会。但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在中小企业信贷与银行规模和结构的关系上,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规模较小,无力经营大的贷款项目,只好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是地方性的,与中小企业一样分散在各地,易于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资信和经营状况。这就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大大减少了贷款的风险,所以中小金融机构比大型金融机构更应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小企业只有在中小金融机构才能得到低成本的资金。同时,中小金融机构也必须充分发挥其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不断壮大自己。

目前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是“立足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市居民”这一市场定位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自然责无旁贷。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因具有经营灵活、决策链短、贴近市场的优势,因此理应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

2.关于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实施。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想尽办法,也引入了外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但是在实践情况下显得效果不佳。虽然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因为“风险投资基金”不青睐非高新产业。而筹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远远还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信用担保最好能够同保险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有必要实施“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

“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作为一种信用担保,与保险业有很大的共性,所以在美国可以视为一种财产保险业务,所以这种业务在我国也同样可以转给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同时结合保险公司的投资咨询和风险管理更加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如此一来,中小企业一旦发生贷款困难(保险风险)则由保险公司代偿,这样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使之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小企业做大的可能。这样也扩大了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增加了保险业的盈利空间。

如我们所知,如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银行保险协同努力,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走出融资的困境。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对策 篇12

所谓融资是指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 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 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采用一定的方式, 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 组织资金的供应, 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 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我们通常讲, 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 (扩张与还债混合在一起的动机) 。

一、背景

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在我国经济中越来越引人瞩目的力量, 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格局中占重要的位置, 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贡献也是巨大的。据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占整个企业总数的99%以上, 对GDP的贡献超过60%, 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 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 并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从此意义上分析, 如何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 保持经济格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方面, 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所在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 也有现在的, 既有内因, 也有外因, 但具体来讲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外部环境原因与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 外部原因

1、政府层面。

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长期以来, 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 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历史原因。大型企业能够容易地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得到资金, 而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却相应被提高了许多, 中小企业要取得贷款必须付出更大的成本。

2、金融机构层面。

缺乏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中, 中小企业的规模歧视依然存在, 大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角度出发, 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虽然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成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行, 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最终还是制约着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 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中小企业素质较低, 信用状况较差

我国中小企业的素质普遍不高, 有相当一部分是城乡企业,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缺乏竞争力, 市场风险高, 这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敢向其发放贷款。中小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或合伙企业, 管理水平落后, 经营风险大, 信用观念差, 财务制度不健全, 信息不透明, 使得金融机构不能把握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 增加了放贷风险。

2、中小企业人才匮乏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为私营企业, 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不高, 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和领导力, 而企业的发展需要管理者能表现出一定的远见卓识, 具有先进的融资理念, 为企业规划出合理的融资方式, 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来筹集资金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中小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较低, 留住人才的能力弱, 使得企业新鲜血液注入少, 先进理念和技术难以运用于企业, 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 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

政府层面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提供支持, 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向中小企业实行财政补贴, 鼓励中小企业出口和技术创新, 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援助, 来帮助企业解决中小企业初创、技改和出口资金的需求。

(二) 完善金融机构体系

一方面, 完善银行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信贷机制。根据中小企业信贷需求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风险高的特点, 制定特定的信贷机制。同时, 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 不断更新完善机制, 尽可能地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另一方面,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适当放宽贷款期限。除了各大商业银行自行设立贷款的信贷部门, 还应该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融资机构, 鼓励和支持股份制银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 并尽量消除地区差异, 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 支持符合国家政策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 改善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大多中小企业是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产权不明晰, 责任不明确, 存在着弊端, 需要帮助中小企业培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 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要求, 完善各项制度, 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 树立诚信的观念, 建行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一方面, 中小企业要按期还贷, 做到无不良信贷记录。只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 增加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 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和信赖, 才能增加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特别是对于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现有的员工需要制定系统的在岗培训机制, 同时制定详细的引进优秀人才的机制, 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四、结语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其融资难这一问题的解决, 一方面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金融体系的完善,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只有政府和企业两方面通力合作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的良方。

参考文献

[1]王宏超, 相楠.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视角 (下) , 2011 (12)

[2]李志欣.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商场现代化, 2010 (29)

上一篇:文化建设思路下一篇:阅读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