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小企业授权问题

2024-05-17

民营小企业授权问题(精选6篇)

民营小企业授权问题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民营小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像广东、浙江等地区的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从这个角度讲, 民营企业的成长关乎我们国运的兴衰。但在这么一片大好的形势下, 中国民营小企业的发展却多有令人扼腕叹息之处, 究其原因, 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民营小企业的老板未能充分有效地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重要手段—授权。大多数民营小企业, 在达到一定的经营水平和规模后, 原来的创业人士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唱“独角戏”了。此时必须学会将企业的一些管理权力授权给他人承担, 自己抓企业战略以及关键点的控制等主要工作。也有一些领导者在企业壮大后尝试着授权, 可仍然存在一些很大的问题:强势的企业领导往往能创造优秀的业绩, 可是往往正是因为其强势, 很难放心让手下人独当一面, 于是企业里太多的是没有思路的“二传手”, 而“二传手”的没思路又使得企业领导常常琐事缠身, 到处“救火”, 没有时间思考战略性、方向性的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瓶颈就逐渐暴露出来。民营小企业若要发展壮大, 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地授权制度, 通过合理分权, 形成人力资源合力, 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正确的引进和运用职业经理人等各类人力资源

作为民营小企业, 优秀人才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民营小企业引进人才, 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要与企业的环境相匹配, 不能贪大求洋, 浪费有限的资源。民营企业家在引进人才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的远景战略进行规划, 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才会有方向可依, 这样建立起来的授权制度才切实可行。在明确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之后, 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就有理可依, 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行业背景选择具有合适背景的人才。

二、有效授权

所谓有效授权是指授权者有策略的授权, 既相信被授权者的品格与能力, 又相信自己能够处理授权带来的所有问题和任何意外, 归根结底, 是对自己的信赖。有效授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相信下属的能力, 即使能力暂时不够, 也要给他独立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二是着眼长远, 虽然授权伊始, 可能影响局部率, 但从长远及整体看, 整个团队的效率则会大幅提高;三是授权追责, 如果不对下属授权, 既不能激发他的事业心、责任心, 更不能无理追责, 当权力赋予后, 根据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理论, 通过授权可以激发下属的责任心;四是收放有度, 建立优秀的授权机制, 使企业的控制管理水平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五是做好监督机制建设, 控制腐败;六是适度包容, 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一些小的失误并不影响大局, 并不阻碍业绩的最终达成, 当下属出现“偏差”时, 作为领导应该站在高处给予点拨。总之, 有效授权的核心在于信任下属, 同时在于领导者有充分的掌控全局的能力, 没有掌控能力的授权必将导致混乱, 有能力不授权, 则会导致企业的低效。

三、靠制度授权, 授予职能管理部门充分的权限

在分权管理中, 制度化的管理应当包括三个最基本层面的意思:一是对所有的授权体系, 通过制度和流程予以明晰。对包括战略、投资、人事、财务、采购、营销策略、行政管理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各项内容分层级予以职权明确, 并落实到具体的运作流程上, 对需要报批、报阅、报知的各相关部门进行明确;二是将制度本身从企业领导层日常管理行为中独立出来, 改变企业立法者总是第一违法者的不良局面, 使员工逐步养成重视制度, 遵守规章的习惯;三是通过制度化管理, 推动企业领导层向相对独下, 员工因制度授权而工作, 企业最高领导人也相应的能够降低员工对自身好恶和当天情绪的关注度, 从而能够得到比较真实的信息, 作出更为客观的判断。职能管理部门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权限, 才能绩效明显。企业领导授予职能部门充分的管理权限, 不仅能使部门工作得以有效的开拓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体现了领导对部门工作的高度信任。概括来讲, 职能部门应拥有的基本权限是:人力资源控制权、薪酬决定权、考勤控制权等。职能部门如上述三项基本权力都没有的话, 主管就成为了一个象征, 是调动不了属下员工的工作热情的。指挥员工进行工作若只能靠“感情”维系, 工作的意义就不大。

四、完善授权机制

明确委托代理关系。科学授权, 明确落实下属的权责。对于家族内部人员应通过划分产权关系明确其利益而淡化其对职位利益的追逐, 为分权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激励约速机制。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是发挥下属作用的重要保证。按照委托代理关系, 其重点是要使代理人和委托人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从激励和约束的方法来看, 要注意把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 利用期股期权等激励方法, 促使下属人员把企业的长远发展作为自身目标,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在明确物质激励规则的同时, 要充分重视下属精神需求的满足, 例如通过制定企业中期发展战略规划, 激发下属的长期的事业感和成就感;通过加强各种情感交流, 淡化外来人员的打工意识, 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从而真正发挥其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在激励的同时, 要完善内外部约束机制, 通过企业内部的组织职能、聘用合同、企业章程以及外部的法律、道德、市场、媒体等力量发挥约束职能。

参考文献

[1]、李军.民营企业管理中授权问题的探讨.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4  (12)

[2]、王利华. 民营企业家族式授权探讨. 管理研究.2008  (8)

民营小企业授权问题 篇2

利用暑假这个空挡期,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深圳实习。由于堂哥的准新娘在深圳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上班,我便也在那儿实习了。这是一个大型的民营家族企业,公司的重要部门都被整个家族的人占领,公司老板娘就掌管着财务大权。通过一段时间朝九晚五的上班,还有一些小道消息,我对于像这种大型私营企业雇员状况存在的问题有一些体会。

第一,企业制定的处罚纪律多,处罚严格,以罚代管比较普遍;对职工的劳动技能培训少,教育少。例如在我所在公司每天都要指纹签到上班,如果班车晚点,就会罚钱,虽然按时上班是员工的职责,但这种不问缘由就扣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本来工资就不算高,例如像我这种实习的每月就1000块,再扣就所剩无几。而且对于劳动技能培训也很不重视,像我这几天由于公司刚做完一个大项目,属于空档期,本可以通过接受培训提高自己,但公司对于员工没有任何培训安排。

第二,企业缺乏激励措施,只罚不奖。前段时间由于公司在弄一个土耳其合作的大项目,我基本每天晚上11点才能回家。原以为会有奖励,可另一个实习生告诉我她上个月连着三个星期只放了一天假也没有任何奖励。这无疑是对我工作的热情泼了一盆水。

第三,缺乏娱乐设施,文娱活动过少。尚荣已属于非常大型的私营企业,它拥有装修豪华的办公室,还有很多厂房,但我却没有看到任何娱乐设施,像健身房等基本设施都没有,也没有开展文娱活动。我不住宿舍没还算可以回家放松一下的。大部分职工下班后就直接回宿舍,宿舍也没有网线和电视,只能睡觉。

第四,老板和职工缺乏沟通,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我来公司一段时间了,发现大部分员工只能执行老板下达的命令,而自己对公司可以改进的地方根本没机会表达。对于公司的老总,员工基本都是心存畏惧,可望而不可及的。

虽然我知道现在竞争很激烈,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但我认为员工的基本权利和福利还是应该得以保证,特别是像这种经营效益非常好的大型企业,可能卖一个设备都可以赚好几百万,抽出其中一部分就可将员工的生活状况得以提高。如果只是盲目的扩大投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差,效率低,可能会是得不偿失。而且前几个月富士康连连发生跳楼事件,说明雇员的生活以及心理状况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我想就以上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可改进的看法。

首先,应建立灵活的奖惩制度。对于员工的双休日,不应随意的加班。如果实在是工作需要,加班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而且在空闲时间,应安排职工素质技能培训。这对于公司以及职工个人的提高都是需要的。

其次,抽用部分资金建立基础设施,如可建立乒乓球室,健身房,游泳馆。其实这些即使通过少量的收费也是可运行的。如果每天除了吃饭就待在办公室,宿舍,不仅不利于职工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富士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后,公司上层管理员应悉心听取员工意见,例如可建立意见信箱。员工的一些意见和看法能够自由提出,对于自己的权利也可进行维护。而老板也可以通过一些平等的交流,知道公司那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样也拉近了老板和雇工的关系,也避免了公司人才的流失。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

近期温州老板集体外逃和温州企业的倒闭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温州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关键的制约和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1)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有限。我国货币市场存在极大缺陷,发育程度低,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承兑来进行短期融资存在很大难度;债券市场起步早,但发展慢,且融资门槛高,大部分中小企业几乎不会也不能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对我国中小企业民营来说直接融资的几种融资渠道都存在这较大的缺陷,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较高,风险投资基金融资运作难度较大,私募方式融资风险大,成本大,商业信用易于获得,但期限较短。而属于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理论上讲应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现实生活中难度相当大。(2)通过银行贷款筹资困难。不健全的银行金融体系导致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审批门槛过高。大中型国有企业占用了绝大部分的银行贷款,而中小民营型企业得到的银行贷款数量少、期限短、成本高。(3)从资本市场上筹资困难。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很低,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多,配置不合理。民营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板市场的准入门槛高、上市成本较高,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融资。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传统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进入创业板市场。(4)企业自身缺陷导致融资困难。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资产有限、可抵押品少。使得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达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抵押贷款条件,获得得抵押贷款,而其他商业银行也会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考虑到可能产生的违约风险而减少贷款。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较小,涉及的产品行业、市场范围有限,抵御市场和行业波动的能力低,经营稳定性差,生产周期短,经营风险大,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成本高,负债能力有限,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不健全,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透明度低,尤其是其财务制度不合理,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报表账簿不完善,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存在作假帐的现象,很难向银行和其他投资者提供经过会计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这些原因导致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这样一来自然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其它外部资金融资。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分析

要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改善自身缺陷,加快企业发展

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当关注市场,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存在规模小、人员少、资产有限、经营范围小等问题,但是我们要紧跟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尤其是要健全财务制度,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改善财务状况。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强化信用意识,提倡“信用文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缓解信息不对称现状,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改进金融机构融资服务体系

首先要积极发挥中小银行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优势。中小银行由于其地域性的特点,长期接触中小民营企业,可以比大型银行获得更多的非公开的信息,他们更加了解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风险。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通过制度改革、政策倾斜等措施把中小银行发展成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门化银行。中小银行也应该在市场竞争中找准市场定位,认真分析自己业务覆盖区域的中小企业的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大力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同一市场的竞争,又可以找到差异化市场的生存空间。其次要加强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大型国有控股有商业银行还是要发挥自己在资金实力、信贷审核等方面的优势,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增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服务意识,公开信贷政策,简化贷款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贷款权限和资源,拓展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业务,把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措施落到实处。最后要加快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商业银行针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需求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中小民营企业抵押不足等问题的主要途径。

(三) 吸收民间闲置资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问题 篇4

一、由于企业位置相对偏远,员工的活动范围和空间相对封闭,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长之后存在思维固化、懒惰的情况,尤其在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企业在没有建立良好的竞争、淘汰机制(包括有效的薪酬机制和招聘渠道)必然导致员工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再加上培训活动等相关措施跟不上,久而久之员工对于企业的一些新的管理举措、新的观念便会缺乏理解,导致很多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难以高效推行。

第二、执行难。基于以上原因形成的管理人员懒惰、执行力差,责任心降低,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职能部门(办公室、技术、财务)员工身上最容易发生。职能部门员工在事务工作不饱和的情况下,剩余时间往往被网络、娱乐所吞噬,责任心、目标感、执行力随之下降。办事效率低下、部门推诿扯皮现象随之发生,企业执行效率大打折扣。

第三、招人难。现在企业都存在招人难的情况。要么是因为生产环境差,一线工人难找;要么是因为企业待遇差(薪酬、工作环境)职能部门员工难找。如果企业再没有建立有效的招聘渠道,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老板怕员工噶伙辞职,从而“哄着”员工干活。

第四、育人难。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工人年龄偏大,一般在50岁左右,学历较低。这种情况下工作内容的重复、单一和生活追求形成矛盾,如果一线工人前期没有严格的入职培训和中期的跟踪管理,一旦形成散漫的工作作风必然消耗管理人员相当大的管理精力,造成中层管理人员的碌碌无为。

第五、留人难。企业的人才梯队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重要岗位,如研发、认证、标书等岗位,原来岗位上的人员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后就离开公司,但没有合适的或相应的人员把工作顶起了,造成了企业人才的流失和浪费。这令人非常痛心和惋惜。所以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是维持企业人才发展,形成公平、透明竞争环境的必经之路。

当初企业领导(老板)是依托一定的核心资源成立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老板所掌握的管理知识开始捉襟见肘,不足以应对内部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针对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种种困局,解决企业现有的管理难题,我认为应该按照以上思路开展工作: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搭建

任何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都要依托于企业目标的确定,只有企业目标确定了,我们才能在短期或者长期目标的指导下组织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说白了就是去解决:搭建什么样的部门,用什么样的人,用多少人,怎么招人(规划、岗位调查研究,招聘工作),怎么培训人(培训体系),怎么留人,怎么管理人(薪酬、绩效管理体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其中薪酬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车间管理是规范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要通过岗位调查研究与岗位价值评价,为企业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体系提供依据,在绩效管理和车间管理(5S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流程等内容)上确定好依据后则需要将重点放在这些理念、方法的宣导和贯彻上,应该说新的理念的实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企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最高层首先要坚决贯彻和执行,这样才能为绩效管理和车间管理的有效推行提供保障。

二、多渠道招聘、解决用工难题

开发、维护若干稳定、可靠的人力资源输送渠道是任何一个企业人力资源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之一,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在民营企业尤为重要。因为民营企业在人才吸引上本身就存在硬件上的先天不足,所以首先要做好吃、住、行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劳务输出、熟人或老员工介绍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用工来源,保证一线员工的充足供应,一线员工的充足供应是企业稳定生产的前提。

三、分层次激励、选拔,解决留人难题

对于财务、标书室、研发等职能部门的人员选拔、激励要把握两个原则,一个是顶用、二是够用,顶用即对于企业核心的业务比方说生产、研发工艺方面要舍得用薪酬(通过科学的岗位价值评价体系体现核心人才的价值或建立薪酬特区的方式)或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等因素留人;够用即对于财务、行政人事等职能部门员工把握够用的原则,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在招聘时可以将考察的重点放在这些人员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等素质方面,而把能力要求放在其次考察。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保证核心人才的留用又能保证职能部门员工的招聘准确性和合理的流动性。

四、分阶段培训、教育,解决员工执行力问题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篇5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体制;风险

截至201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已经达到43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民营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交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并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和吸纳了76%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最近,国务院专门就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措施,可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种种困难,资金不足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频频出现于报刊杂志,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有成千上万篇探讨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性或对策性文章发表,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办法。

当前情况下,通过银行融资是民营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最重要手段。但是,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控制风险、提高收益,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似乎显得并不积极。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缺少银行信贷的支持,仅靠自身投入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国外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更紧迫。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的,举例来说,2007年全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中,乡镇企业仅占2.1%;2011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24.4%,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间接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易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根据调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有65.7%的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的权益性融资占33.3%,其他来源融资占16.4%,债券类融资最少,仅占1.8%。

从央行公布的《2011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以银行性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主要融资工具融资总量4.97万亿元,其中贷款融资金额达到3.99万亿,占比达78.9%,继续居绝对地位。从国民经济的流程和运行结构的变化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国家财政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从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加强,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能力下降。“居民储蓄存款一银行贷款给企业一形成企业的负债资产”这样的间接融资方式成为社会投融资的主渠道。

(二)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难度大。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意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而且银行的贷款条件比较苛刻,大都要求有担保和抵押品,为了防范借贷资金风险,我国的银行整体上对中小民营企业不发放贷款,近发放抵押担保贷款。同时民营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分别为66.6%和38.9%。信用贷款比例较低,仅为22.8%。

(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第一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第二民间贷款。从亲戚或者这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第三互相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顾全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期承担经济责任是,所承担的贷款额边作为出资额,从而将被担保方的债权转为股权。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资金匮乏同样是困扰重庆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企业总感到告贷无门或是融资渠道不畅。综合起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国的担保体系是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题,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无需自付盈亏,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性质,有可能使担保规模过大,是担保变为福利。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内多个城市己经建立了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发展基金。但是,目前我国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截至2011年,我国的担保机构累计仅为28717户民营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累计担保金额仅

598.18亿元。在保企业户数仅21640户,在保资金总额仅

304.83亿元。担保金额与数量均严重不足。

(二)金融环境的不健全。首先,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经营指导思想上,信贷市场占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实现体制转变后纷纷实行“双大”(大城市、大企业)战略,对大企业、大客户偏爱有加,市场定位于大企业、大客户和大项目,无论大小银行,都在争揽大客户、争做大项目,增量信贷资金投向大企业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相对忽视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在贷款过程中,中小企业也不愿意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银行缺乏有关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估。这也是银行惜贷的原因。

(三)民营企业自身资信度不高,信用观念淡漠。有些企业贷款时好话说尽,信誓旦旦,还款时却用种种办法逃债。有的转移银行资产;有的多头开户或以重组、改制为名,悬空、逃废银行债务:银行讨债,有时只能回收大批的设备或货物,被人戏称为“废品收购站”。对于信用环境,在接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调查的千余家企业中,评价为“差”和“较差”的企业分别占到了企业总数的14%和22.1%,评价为“好”和“较好”的企业分别只占8.7%和19.7%。

同时, 民营企业的财务资料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少精通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许多企业出于不同目的准备了不同的财务报表,设立三套账,报给税务部门一套亏损账,报给银行一套乐观账,留给自己一套真实账,甚至存在舞弊与欺诈行为。银行无法弄清其真实的财务状况,不敢发放贷款。另一方面,在经营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即财务管理的强弱对融资能力有较大影响。中小企业有较小的组织规模,有利于财务决策集中及降低管理费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存货管理及债权债务管理方面随意性较强,缺乏有效控制;往往不像大中企业那样设立了健全的内部银行,企业内部资金调度能力相对较弱;在投资发展方面,往往不考虑外源融资数量,而将营运资金盲目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必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收益分配上,长远打算不够、积累不够。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还关系到劳动就业等一些列社会问题。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大事,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工程,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从而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1)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首先,政府应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民营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是伴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而发展的,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另外,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受经营规模小和结算条件的限制,也难以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民营企业上,他们应有很强的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倾向,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因此,可以引导地区性银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地区性的中小银行与民营企业有着更和谐的联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具有天然优势。地方政府应该对地区性商业银行加以引导,使之成为民营企业的主导服务机构。来自宁波银行的数据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截至2011年末,宁波银行民营企业授信客户达3778家,占全部企业客户的94.8%,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人民币18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92.9%。宁波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在宁波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中占14.9%,而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37%。其次, 应该促生民间金融机构,发挥民间资本市场功能。民间金融的发展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金融机构格局,有助于构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产权结构和促进原有金融机构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富于竞争性的金融体系,自然也有助于整个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在我国,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而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民间金融在民营企业的融资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间金融市场在减少民营企业资本缺口和债务缺口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统计,继国家商务部批准478家典当行及分支机构之后,又有200多家获准开业。目前,全国已有2000家典当行,注册资本金达到约170亿,为民营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同时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应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管理。(2)建立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成功典范,是变行政干预为政策引导的有效方式,也是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等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的一种行为,它是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改变资本供求双方的利润流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结构,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

(二)完善并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服务。(1)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的银行创了多种信贷评估技术、多种金融服务产品以及多种信贷风险控制技术等,既比较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业的“信贷缺口”,同时也在相当程度内保障了银行资金的安全。因此,在应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时,银行方面在保持贷款安全的前提下向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推出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融资工具,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增强对民营企业业主的信用评级;二是开办保本理财业务;三是对一些民营企业试行商业性的信用风险。在这方面,深圳发展银行在全国创新性地推出的“自偿性贸易融资”服务可给我们启示。“自偿性贸易融资”不再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真正注重并结合其真实贸易背景。如一家企业自身的实力和规模达不到传统的信贷准入标准,而其上下游企业的实力较强,贸易背景真实稳定,银行又能够有效控制其资金流,这家企业就可以获得该行的信贷支持。基于该服务理念,该行已经系统地提供了20余项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以适应不同客户的差别化需求。(2)与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和企业都是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银企之间的交易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其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信用和契约基础上的平等、互利、合作和相互选择的关系。银企之间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也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对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为实现银行收益的稳定实现,和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非常重要。参照日德模式中的银行制度,使银行成为企业部分股权的所有者,引导银行所遵循的资金分配和使用应当以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唯一的标准,使银行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同时也使银行直接参与企业的长期管理和监督,解决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避免控股公司的权力滥用,协调公司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同时,银行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信誉和发展壮大,银企双方各有所获,使之呈现双赢的局面,此时社会整体效益也达到最大状态。具体到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企业应当从什么钱都要,转变为十分关注融资渠道、关注融资成本、关注企业治理结构、关注成本—效益分析,从而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只有精通国内外有关法律制度、熟悉财务、金融业务的人员才能提供一流的服务,高度专业化要求高素质的人,要加强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银行业的市场地位和作用,逐渐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3)对民营企业的设备投资开办租赁融资业务。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①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发行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②融资风险小,中小企业有权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由于租赁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有购买或归还租赁设备的选择权,设备过时的风险就由出租人承担了,有效规避了设备的无形损耗风险。中小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无力交付租金时,出租人只能收回设备。与债务融资下的破产清算相比,融资租赁融资的财务风险更小。③保持中小企业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中小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④能够产生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从而使承租人得到了减税的好处。(4)民营企业应提高对其他融资方式的认识,拓宽融资渠道。中小民营企业在力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外,还应了解、认识其他的融资方式,如国际金融组织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补偿贸易等。

(三)民营企业自身的突破。(1)健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素质。与大企业比,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在于企业不规范、信誉低,造成金融机构和其他资金因为担心风险而不愿进入。在私有制下,单个所有者掌握企业的所有控制权,完全有可能隐瞒财务信息,藏匿资产以欺骗外部投资者,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决策的管理和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潜在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而债务投资在控制力上要弱于股权的投资方式,如果没有特殊的安排如抵押、担保等,债务融资的风险更大。因此,民营企业要从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入手,完全指望银行是不可能的。(2)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更好的使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出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合理评估项目,这不仅是银行的信贷需要,也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并不断壮大的必要保证。(3)扩大企业资本金,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民营企业要树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理念,打破暴富思想,降低个人消费水平,扩大资本积累比例。其次,打破家族企业和手工作坊管理模式,采取吸收合伙资本,以及吸收社会闲散资本,利用企业合并等形式进行股份改造。其实民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使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和交易,从而有利于外部融资。还可以利用资本经营来扩大企业资本金,通过投资入股、股权转让、股权受让和兼并吸收等方式进行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而我国经济年增长率仍超过8%,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民营企业功不可没。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市场基础不完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思维定势,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本论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找出了解决策略。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民营企业会得到一个更加公平的融资环境,也将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涛,王秀萍.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11(5)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篇6

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营企业而言的企业实体,包括私营、个体、合作制及民间资本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规模取得了巨大的增长,已经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对于它的发展前景,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持乐观态度。但是,正当人们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取得的空前成功而击掌欢呼的时候,我们也必须看到民营企业在管理上还比较落后。有若干个因素将会阻碍民营企业的未来增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环节。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可见,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据《产经新闻》2004年9月4日报道,1997年~2002年,我国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比重由33.1%上升为42.7%,贷款资金由38.9%下降为22.6%。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IFC)曾在中国做过问卷调查,30%的大型私营企业认为,金融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40%的中小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现象普遍,融资成本过高,尤其在企业谋求规模化发展的情况下非常明显。其中,融资渠道不畅主要体现在获得银行贷款难。

1.银行对民企贷款金额小、期限短,贷款困难重重

就江苏和浙江这两个全国民企经济发展居于前列的省份来说,江苏省1999年银行对民营个体经济贷款额占各级贷款比重为4.8%,2000年有所增长也不过5.2%。浙江商业银行的比重略高为8.2%,江苏无锡市2000年新增民营企业6700户,注册资本为50.24亿元,但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仅为0.4亿元,参加银企合作的20家绩优民企中,得到了贷款的仅三家,贷款额仅700万元。

2.从贷款总额度上讲,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贷款期限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向民营企业开放建设贷款项目,因而民企经济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能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还有,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主要为非公有制企业入股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民企,但是其贷款规模太小,2000年6月民生银行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分别是397.6亿元和243.6亿元,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贷款规模的比重仅为0.33%和0.26%。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信贷标准。而且,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资信相对较差,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取得抵押担保贷款困难。二是体制上的原因。民营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银企联系不强,使民营企业获得贷款困难。三是民营企业数量多、地域分散、相对规模小。这就形成了其融资需求总量庞大,但每笔金额却偏小,资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随机性大的特点。这使得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审核、发放、催还及提供存取、代收、转账等服务时,需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由此影响了一些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二)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1.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

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2.追求短期目标

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

3.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主要表现在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上,不做前期的市场调查及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及防范,只看到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的多元化经营是需要条件的,且多元化经营也不一定能满足人们分散风险的初衷,反而可能导致财务分散、风险增大。事实证明,在世界经济500强中,没有几个企业是靠多元化经营安身立命的。

(三)财务控制薄弱

1.缺乏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这一切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反映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便是滋生了许多不科学的做法,比如,筹资时不权衡资本成本,不考虑资本结构;投资时不测算风险报酬,不分析现金流量等。

2.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素质水平整体偏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不少民营企业会计账目不清,弄虚作假,信息失真,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所导致;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从总体上讲,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理财观念滞后,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会计监督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薄弱,监管不力

内容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控制的薄弱、监管不力。具体表现为: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常有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支出未按规定通过银行结算和坐支销货款现象发生;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日常核算中不计提或多计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控制水平落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等等。

4.财务控制薄弱,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有些民营企业不能控制资金的流动,造成资金闲置或因缺乏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因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且对应收账款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造成对应收账款管理上的巨大风险;对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对原材料、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5.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成本管理严重弱化

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管理知识相对匮乏,仅有简单的会计常识,在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6.不注重日常的资金管理,企业资金严重沉淀

很多民营企业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计划,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特别是在经济繁荣时,企业可选择的机会多的时候,更容易忽视财务管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隐匿在盈利光环下。一旦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企业宣传广告开支过大,产品成本提高,经营现金流入量锐减,或是新上项目见效慢,原有业务资金告急,或是债务到期,财务风险加大等等情况出现时,问题与危机就充分暴露出来。

二、优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拓宽融资渠道

管理层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制定相应的各有侧重的融资策略。在种子期,因不确定的因素大,风险极大,此时应以内部融资为主,如自己出资和亲朋好友出资为主,适当接受外部机构,尽量减少业绩负债;在创业期,为了加速抢占市场,资金需求量较大,然而由于刚刚开始经营活动,整体风险仍居高不下,此时,企业资金融通要以股权融资为主,包括吸引外部风险投资入股,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的现金流量、贷款结构和财务成本;在扩充期,由于企业步入成功企业行列,承担风险和融资成本能力大大提高,此时应以债务融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在成熟期,企业有大量销售利润和经营资产,承担风险和成本的能力与前几个阶段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此时企业应从自身资本结构出发进行融资。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融资效率分析,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如票据融资、动产担保、股份合作制等,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加入集团获得资金,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大企业发展密切的技术经济合作,从大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支持。

(二) 稳健理财, 切忌盲目扩张和分散投资

中小企业强烈的成长意愿与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及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其理财思想须较大企业更为稳健,切忌操之过急,盲目扩展。首先要避免将流动资金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这样很容易导致营运资金周转上的紧张。因为影响企业产品资金回笼的因素很多,不应将流动资金的希望寄托在贷款上。其次,要注意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但要避免盲目多元化经营,不要把资金投向与本企业完全无关、管理者不具备知识、经验的领域。因为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营运资金周转的困难,而新的投资项目又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无以建立竞争优势。为了不影响原来的项目经营,在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多样化投资之前,必须首先筹措必要的长期资本。

(三)树立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与“会计”不分,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为此,民营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还应聘请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些财务人员的责任不仅限于对企业资金、资产的记录,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已有资金的控制、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进行合理的管理上,应能从较高的理论角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从数字变化的表面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活动,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四)明确组织结构,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分层理财

民营企业创业之初的组织架构一般为所有权与经营权一体化的业主制,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事项全部由企业自行掌控。但是由于企业主往往不具备财务管理的能力,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切实发挥其对企业运作的指导作用,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将借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借鉴的关键点是:所有权与经营分离,切实做到权责分明。比如,企业财务按管理主体大致分为四个层次: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执行者,财务管理人员处于管理者层次,凭借其财务专业知识负责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同时,在财务管理上既要坚持财务集中,又要坚持民主理财,实行财务多人签批,分别审查。比如在动用现金上,尤其是巨额现金时,应由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经理、主管会计分别审核签字,维护财务安全。

在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权、凭证资料的签署、传递、汇集流程、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事项做出明确的规定,重大开支和日常零星开支的财务账应增加其透明度,出现财务不清问题,应共同协商解决,不能私自处理。最终,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稽查制度。

(五)加强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民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 面对民营企业成本管理严重弱化的问题更加应该建立成本会计制度,确定成本费用会计处理原则和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同时,通过预算和考核,落实企业成本目标和责任。在业绩评价考核工作中,要把成本指标作为一个层层考虑的主要指标,从而保证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成本考核的范围,不仅要考核产品制造成本核算,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质量成本和责任成本,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于成本控制,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

(六)加强资金管理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而企业的资金毕竟是相对有限的,这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及时解决民企资金问题,对其发展影响重大。一是压缩产品资金占用,降低存货占有资金,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与资金的最佳结构;二是应建立销售收款责任制,调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要制定销售与收款同步发展的管理措施,确保销售款的及时回收,杜绝销售人员只管签订合同而不管实际收款的情况,这是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措施;三是确立多元化融资意识。在筹资活动中,应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加强资金的监管,合理使用资金,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部门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

(七)建立灵活的财务激励机制

上一篇:手术室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分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