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2024-10-28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精选12篇)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篇1

1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有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中国城市集体企业、农村乡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个体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家, 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 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 并且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这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然而, 尽管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推动因素, 但是80%以上的中小企业却面临融资困境。特别是在民营经济极其发达的浙江省,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遏制民营企业成长的一大瓶颈。这里有企业自身的信用素质问题, 也有外部环境的制约。但我认为, 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资本市场的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1 民营企业传统融资渠道分析

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们发现, 民营中小企业中超过半数选择从国有银行贷款。这说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 而且, 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普遍性。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 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渠道一般是银行、证券、债券, 还有民间融资。针对以上几种融资渠道,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1.1 融资渠道——公司债券、证券

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 手续繁杂, 耗时过长, 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因此我国目前发展的企业债券实际上是“准国债”, 基本上没有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

1.1.2 融资渠道——民间借贷

由于通过正规的途径无法顺利融资, 民间借贷就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民间借贷靠的是个人信用, 适合小额、小范围。

但目前我国的民间借贷市场没有国家法律的保护, 缺乏正规的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银行业虽然没有存款保险制度, 但是往往有国家作为最后担保) , 因而民间信贷风险比较高, 其利率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水平, 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加大经营风险, 容易导致拖欠和欺诈, 一旦发生将推高利率, 形成恶性循环。

1.1.3 融资渠道——银行信贷

目前向银行融资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兼备安全与成本的一种融资渠道。但是, 银行融资渠道也不是完全可以满足,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目前基本局限于向国有银行贷款,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信用等等问题, 国有银行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现今, 各国有银行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时采取的基本都是抵押贷款。但是目前浙江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 底子薄, 以及我国的所有制度的限制, 在现有的银行贷款制度下, 难以提供相当的抵押担保。

1.2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根据统计, 2005年第一季度, 浙江民营经济中国内贷款的比重明显下降, 2003年为27.1%, 2004年下降到24.3%, 今年一季度同比又下降4.3个百分点。企业也反映流动资金紧张, 融资较为困难。据企业景气调查, 有24.3%的企业感到流动资金紧张, 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4.2个百分点。一季度有16.5%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 比上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 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8.5。

从银行角度而言, 设置“高门槛”也无可厚非。在未来几年, 中国的银行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国有银行都面临着股份制改革, 国家将渐渐抽离银行保护者的角色。因此, 风险的控制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尤为重要。在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时, 由于无法对其风险作出准确的评估, 导致银行往往对于贷款与否以及贷款额度都难以把握。因此选择相对保险的全额财产抵押贷款对银行而言就安全的多了。

2 中国企业的信用状况

在这里引用一个调查, 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等一些部门组成) 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征信情况所做的一个调查和商务部研究院近年所做的调查, 显示了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 中国企业征信现状是, 被调查的企业中, 经营者已经认识到现代信用的作用, 国内企业的信用状态有所好转, 60%的企业认为, 诚信是企业合作的基础。各地区企业的信用状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开放度呈正相关。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的信用度较低, 信用风险较大:62%的企业认为须防范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

其次, 中国企业征信存在的问题是,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 认为企业拖欠贷款和税收的比例最高, 占76.2%。

以上一些比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信用环境并不令人乐观, 但是可喜的是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3 信用浙江的发展

3.1 现状分析

作为与上海同属长江三角洲的浙江而言, 上海的征信体系具有非常实用的参考价值。相较于上海而言,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浙江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从2003年起浙江政府开始打造“信用浙江”, 并开始设立信用评级机构, 其中有政府认证的杭州资信和中诚信两家公司以及为数不少的民间信用评级公司。但两年下来, 可以说收效不大, 由于组织设置等等问题, 以上公司或者是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 或者由于民间性质而使公众对其信用报告的权威性质疑。分析浙江征信的现实情况, 我认为浙江目前还没有解决一个初步的问题, 这个征信系统究竟采取何种模式——公共还是民营?

3.2 浙江征信体系模型

当然, 要建立一个适合浙江现状的征信系统, 并没有那么简单。我认为, 目前浙江应该建立政府为主导, 辅以民营模式的双线行型征信系统, 同时在未来几年里要逐步减少政府的干预, 发展成以民营模式为主的征信体系。

3.2.1 第一阶段——公共模式为主

具体来说, 现阶段以政府推动为主导, 因为目前浙江的征信环境不容乐观, 所以以政府强制力来推动征信系统的建立能有效的形成征信体系的初步模式。公共征信系统主要被用于控制银行风险, 这与现阶段浙江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相关。

3.2.2 第二阶段——公共模式与民营模式并行

在公共征信模式渐成系统之后辅以民营征信模式, 设立征信局。征信局是针对民营征信企业的管理机构和信息交换机构, 在欧洲的一些以公共征信系统为主国家也都存在着。为什么要辅以民营征信模式, 我做以下说明。第一, 公共征信体系主要是用于银行监管, 具有信息垄断性, 是一种类公共产品, 这不利于征信系统的长期发展。第二, 由银行信贷信息为主的数据库收集的信息覆盖面太狭窄, 需要民营征信系统的信息进行补充。第三, 浙江的民营征信有一定的发展, 在行业中有一定的渗透性, 在浙江民间资本的运用中能提供准确的信用的信息, 有利于充分、安全的运用民间资本。

3.2.3 第三阶段——以民营模式为主

逐步减少征信体系中的公共模式成分, 形成以民营模式为主的征信体系。浙江民营力量雄厚, 以征信局为主导的民营征信体系信息覆盖面广, 参与的主体既包括金融机构又包括非金融类的企业, 最终可以涵盖以银行为主体的公共征信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征信与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9) :103-126.

[2]李振宇.资信评级原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3]郭志明.中小企业融资冬去春来[N].中国企业报, 2005-4-19.

[4]崔德超.民营企业融资何时走出蜀道[N].新经济导刊, 2005-3-31.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篇2

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其对策——以浙江为例

作者:周小和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中小企业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因此探讨中小企业的融资,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2.42;F276.3

浙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篇3

关键词:浙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融资模式;金融体制

引言:融资成本较高、渠道过窄、信贷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等是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时面临的头号问题。而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相对于传统的银行贷款、民间贷款等融资方式,具有弹性大、风险控制手段独特有效、银行融资难度小等优势,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缓解途径之一。

一、浙江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含义、构成要素及模式

(一)供应链融资的含义及构成要素。商品必须要经过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从而形成了由“供-产-销”组成的供应链。其中,规模和竞争力比较强大的企业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其余上下游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是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交易关系制定根据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

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问题探讨 篇4

民间融资指的是企业或者个人在融资的过程中其所获取资金的对象并非为官方金融机构以及组织, 而是直接从民间的个人以及企业中获取相应资金的方式, 由于民间的个人或者企业基本不受到官方金融机构的管理和约束, 所以民间融资的自由化程度以及要求等等相较于官方金融机构更加灵活。

(一) 民间融资的特点

民间融资呈现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 民间融资的整体手续相较正规的官方机构明显的简化, 民间融资其要求较少, 只要出借方愿意, 甚至仅仅凭借口头协议都能够完成整个融资过程, 因此融资的难度较低, 效率较快。其次, 民间融资的成本较高, 由于民间融资在融资过程中对于借款方信用调查及要求程度较低, 按照风险与收益率的关系, 所以民间融资的借款利率都明显高出正规金融机构。最后, 民间融资的主体繁杂, 规模较大, 在民间融资过程中, 所涉及的双方包括个人、企业以及工商户等等, 甚至还有金融机构参与, 因此民间融资呈现大而杂的局面。

(二) 民间融资方式

民间融资现今主要有三类方式:

1.民间借贷, 这是现今民间融资中最常见的方式, 民间借贷直接是通过民间机构或者个人等等, 直接借取相应数目的金钱, 同时按照借取的时间给予一定的利息, 并且到期之后偿还本金的方式, 民间借贷在我国十分普遍, 民间借贷的规模占据到民间融资整体规模的9成以上。

2.民间的股权以及债券融资, 该类方式指的是一些未上市的企业公司向民间金融机构让渡部分公司股权或者以公司的资产等等作为抵押而发行相应的债券, 该类股权与债券和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股权债券相比, 其缺乏具体的交易市场, 因此市场认可度较低。

3.互联网融资, 这也是近些年新出现的民间融资方式, 互联网融资指的是企业将其融资需求发布到网上, 并给予相应的利息或者股权等等, 以获取广大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支持, 借助互联网化让每个个体都能够参与到民间借贷之中。

二、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现状

(一)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背景

浙江是我国民间资本最为发达的地区, 其中小企业的数量也位居我国首位, 近些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家数以及中小企业整体规模如下所示:

数据来源:2013-2015浙江中小企业协会

通过上述的表格能够明显的看出浙江中小企业在过去的3年时间内还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小企业的数量增长了十万家, 中小企业规模更是增长达到3700亿元, 表明浙江的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较为良好, 社会整体投资状况乐观。

但是在持续增长的过程中, 也需要注意到浙江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2013年浙江省的中小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机构以及股市债券等方面获取的融资数目不足1000亿元, 但是整体资金的缺口却达到5300亿元, 近两年这一缺口更是持续上升, 如下图:

在近三年的时间中,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整体资金缺口从5300亿元快速上升至6600亿元, 并且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 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甚理想, 资金需求的缺口进一步放大, 所以浙江中小企业现今对于资金极为渴望, 因此需要从官方以及民间进行融资。

(二) 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分析状况

浙江的中小企业由于公司规模以及信用等问题无法从银行获取到贷款, 更加无法实施银行、股权债券融资, 因此通过官方以及正规的金融机构对于浙江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必要的融资帮助, 所以浙江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主要选择民间融资方式, 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直接的民间借贷, 给予一定的利息获取相应的资金, 但是与官方的成本相比, 民间借贷利息较高, 以浙江温州为例, 浙江温州2015年民间融资成本为18%, 而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仅为5.25%, 两者相差了近3倍。在近些年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 互联网融资成为民间融资中的一条新的路径, 不过互联网融资由于实施的时间较晚, 并且许多中小企业还无法知晓互联网融资的操作方式等等, 因此浙江中小企业近些年互联网融资的实施规模不足, 至于其他的民间股权以及债券融资, 由于缺乏相关的交易市场等等, 所以整体的流动性受到极大的约束, 阻碍了这方面的发展, 因此现今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主要以民间融资为主, 互联网融资为辅。

三、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 融资成本较高

从上述对于民间融资的成本分析可以观看出, 浙江中小企业在进行民间融资过程中融资成本极高, 平均的借贷利率都在18%以上, 明显超出大中型企业向银行进行借贷的5%的利率, 而且由于浙江中小企业基本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发放, 所以浙江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过程当中只能够依靠民间融资, 所以通过民间融资的规模较大, 这就整体拉抬浙江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 浙江中小企业主要以粗放型制造业为主, 比如家电和纺织业等等, 由于市场的竞争激烈, 中小企业的净利润往往不足5%, 而借贷成本的利率值则远远高于该值, 极大的削减了企业的利润, 造成了现今浙江中小企业整体利润水平不断下滑的局面, 影响到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浙江中小企业净利润水平的下降进一步遏制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会更加依赖于民间融资, 形成恶性循环, 在倒闭的浙江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不堪民间借贷的高额利息而纷纷倒闭, 所以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成本过高制约其企业的发展, 是现今浙江中小企业在民间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问题。

(二) 融资方式较窄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在进行民间融资过程当中其融资方式过于狭窄, 虽然在民间融资种类中包含有诸多的方式, 比如民间借贷、民间信托、民间股权债券融资以及互联网融资等等,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 浙江省中小企业在进行民间融资中有9成选择的是直接实施民间借贷, 至于其他融资渠道比如互联网融资和风投以及信托等等融资方式采用较少, 主要原因在于浙江省中小企业其自身的产业技术含金量较低, 而一些比如风投投资往往对公司的要求性较高, 一般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取到其投资。而至于其他的信托融资或者股权债券融资等等, 由于浙江省还缺乏相关的证券金融交易场所, 所以这一类融资作为借款方会承担较大的风险, 加上公司自身的股权不透明清晰, 财务较为混乱, 也是导致该类民间融资方式难以进行的原因。

(三) 自身发展不够完善

浙江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 经营随意性大, 各类规章制度缺失严重, 或有章不循, 往往导致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不愿与对其进行融资。比如浙江中小企业许多为家族式企业, 大多属于内部化操作, 其信息公开的程度远远不足以让民间金融组织对其有充分的了解, 这就造成企业与民间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接。同时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比较严重, 由于其核心任务为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金量, 因此忽视内部管理, 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 会计核算常违规操作, 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账, 或虽然设账, 但账目混乱, 给企业的民间融资带来困难。

同时浙江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的资产数目较少。一般大型民间金融机构在进行大额融资款项发放时要求企业用比较稳定的固定资产抵押, 而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或无形资产抵押。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 特别是科技型企业, 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例较高, 使得可供抵押的资产规模不足, 也阻碍了民间融资的取得。

四、完善浙江民间融资的几点建议

(一) 控制民间融资规模

浙江中小企业在进行民间融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民间融资的成本较高,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成果,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未来浙江中小企业在进行民间融资规模时需要对其加以控制, 首先对于企业的整体规模加以控制, 适当的进行发展, 尤其是产能扩张等行为要做好完善的市场预测, 确保新增产能能够得到销售, 避免出现融资扩大产能但是无法顺利销售, 造成融资资金紧张等现象。其次浙江中小企业可以将其融资缺口进行规划, 尽可能的减少融资资金所借取的时间, 因为融资资金成本与借款时间直接挂扣, 所以安排好恰当的借款窗口以及时间, 使得借款的效益得到最大化, 最后银行需要放开对于中小企业的放款窗口, 中小企业之所以融资成本高, 与其难以得到银行融资, 使得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途径只能选择民营资本的借贷融资有着直接关系, 浙江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 而且其借贷融资的成本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也会高很多, 使得民营中小型企业的整体资金成本提高, 从而导致产品的定价上升, 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浙江地区银行在今后要加强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降低中小企业的借款成本, 这样就能提升浙江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从而进一步的使浙江的经济环境趋于健康的发展。

(二) 扩大民间融资方式

现今浙江中小企业在进行民间融资过程中所采用的融资方式过于单一, 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民间融资的潜在作用, 因此在未来浙江中小企业在民间融资方式中可以扩大融资方式, 其中重点可以发展的就是互联网金融模式, 浙江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得到了更加公平合理的网络融资平台、渠道和更多的机会, 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凭借最新的互联网技术, 使得中小企业成功得到了相比以前更加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更加宽松的融资方式, 使得我国民间融资创新和技术水平的上升, 降低了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 现今互联网融资方式主要有股权融资、P2P融资以及小额贷款融资, 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有着其相应的特点, 浙江中小企业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 选择适宜的互联网融资方式。

另一方面浙江省相关政府可以加以相应的引导工作, 比如在民间融资中的股权融资以及债券融资, 现今由于其缺乏相关的交易平台, 因此民间的股权以及债券融资其流动性难以得到保证, 所以该些民间融资方式无法得到相应的推广, 所以浙江省政府在这一方面就需要依靠自身的条件引导成立相关的交易平台, 使相关的流动性得到加强, 丰富民间融资的方式, 即有利于民间融资的发展, 也能够促进浙江中小企业的壮大。

(三) 完善企业自身制度

浙江省中小公司企业应当在已经建立起来的运营体制基础上, 充分吸收和参考同行业同类别中比较成熟的发展良好的, 国内外的其他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并依据自身所处市场的环境和自身做具有的特色, 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运营体制。科学的运营体制要求公司对自身的决策要做到符合实际、对外公开、符合公司发展战略, 要对自己的运营情况透明化管理, 彻底解决金融机构对公司实际运营情况不了解的问题。同时, 中小型企业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自身的各方面优势, 提高综合竞争力, 吸引信贷资源。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探析 篇5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探析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也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民营经济用自己独特的活力向中国经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最初的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的一个补充部分到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攀升.随着中国经济的新的一轮的改革步伐,其如何再进发新的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做出新的时代贡献将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 者:宣刘心 胡中波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刊 名:甘肃农业英文刊名:GANSU NONGYE年,卷(期):2006“”(1)分类号:F2关键词: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篇6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透露,目前浙江搭建多个网络融资平台,如全球网、数银在线等等,每天都有1000多家企业在网上申请贷款,每个月大概有4万家中小企业通过网上申请银行贷款,这是传统信贷模式根本无法实现的。

位于浙江杭州的全球网,是一家金融第三方基础服务网络平台,目前已经有38家银行进驻全球网推出信贷理财产品,200多家担保、会计、律师机构也在这个平台扎寨。

在全球网这个平台,除了各家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募资机构提供的各种融资产品,还有担保、评估、会计以及律师等中介机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相关的各类配套服务,中小企业客户可以在线选择各家银行信贷产品,填写贷款资料,一站式申请贷款。

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是浙江网络融资平台的主力军,其行长助理王叶毅博士表示,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其实并非外界想象的银行嫌贫爱富,而是传统业务模式使然。

王叶毅认为银行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按照银行传统客户经理管理客户模式,一个客户经理平均最多只能管理20-30个信贷客户,从性价比而言,传统银行肯定更愿意服务大客户而非中小企业客户。

但客户通过网络申请贷款,在互联网平台支持下,客户资料经过整理到达银行基本已经是半成品。这样就可以减少银行大量人力成本。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此前在考察浙江网络融资企业数银在线时也谈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应该定位于金融机构的服务外包企业,帮助银行完成前期复杂繁琐的放贷审核工作,既减少了银行的成本,同样也加快了中小企业的放贷节奏。

而原来分散在工商、税务、水电等部门的征信系统现在开始链接到融资网站,这样对于客户的审查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作业。甚至每一个贷款客户都会有一个邮箱,他的合作伙伴和联保户也可以通过这个邮箱反映对其评价。这也减轻银行贷后管理压力。

现在浙江建行最多的一个客户经理可以管理100多名客户,2000多名网络银行客户,客户经理只有13位,而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起码要100人。

但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也让银行一直视为畏途。

浙江省建行行长助理王叶毅承认中小企业担保和抵押不足是传统银行放贷的一大障碍。但他觉得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奴斯的乡村银行可以获得解决方案。

现在全球网的客户想要获得贷款首先要组成一个“圈子”,客户数为3至10个,关系一般多为同行、供应商或者是亲戚朋友,组圈完全是自愿,组圈后一起贷款也承担连带责任,平均贷款额250万,拿到贷款后超过一定额度的使用必须经过圈子其他贷款户的同意。

网络联保让许多原来被挡在银行门外的中小企业贷到了款。

卢建裕是福建人,在义乌从事油画生意多年,以前从未有贷款记录。今年他的公司开发数字油画业务缺少流动资金,他表示,由于是外地人,同时也没有太多资产可以抵押,所以跑了几家义乌当地银行后都吃了闭门羹。最后他和两个平时就很熟悉的同行组成了一个网络联保贷款圈,通过全球网在义乌建行贷到100万元。

“让客户管理客户。”浙江省建行行长助理王叶毅认为这种模式比银行管理客户一定程度效率更高。浙江建行网络银行中小企业客户的不良贷款率是0.48%,而其它传统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在0.9%,传统企业在1%。

“网络联保让银行获得了批量的有效客户。”王叶毅觉得这是关键,因为中小企业贷款对于银行而言关键在于规模,有了规模银行才能有效益,也才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中小企业贷款难,王叶毅表示因为传统模式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性价比远不如大企业,造成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被大量挤占;其次是地区不平衡,不少银行杭州地区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经常用不完,而温州、台州则是不够用。

王叶毅认为如果通过互联网模式让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变得“有利可图”,加上国家宏观支持,规模应该不是问题。浙江省建行就已经争取到建行总行全年180亿的直接授信。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 篇7

一、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当前阶段, 企业融资途径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指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 主要由企业每年留存收益和资产折旧构成。外源融资是指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或间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民间借贷以及其他方式进行融资。总而言之, 现阶段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具备以下特点:

(一) 内源融资是目前主要的融资途径

《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2012数据表明浙江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 内源融资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5%以上。根据沙虎居 (2006) 对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研究数据显示, 企业成立之初和发展中期所需资金主要通过企业自筹所来, 内源融资占原始资本的57%以上。网上对浙江多家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也说明内源融资是浙江省民营企业各发展阶段首要的融资方式。由于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 公司经营发展能力较弱, 单依靠内源融资是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民间借贷是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

一方面, 浙江中小企业由于金融危机之后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使得通过向银行借款等正规的渠道来取得满足其经营所需的资金变得越发困难;另一方面, 浙江省的民间资本充裕, 这使得浙江企业家逐渐青睐民间借贷。温州市的民间借贷规模由2001年的300亿元到2010年末已超过3500亿元。每年保持着13.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但由于2011年发生民间借贷风波, 使得民间借贷渠道逐步退出重要的地位, 而且民间借贷毕竟不属于正规渠道的融资, 贷款利率相对较高, 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 银行信贷融资等外部融资渠道不畅通

银行信贷等金融机构, 虽以融资安全, 贷款利率低成为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首选, 然而由于银行信贷门槛高, 使得众多中小企业望而止步。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门槛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和商业原则, 会偏向选择盈利能力强, 风险较低的大企业。二是商业银行信贷要求企业财务公开, 抵押担保等基本条件, 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实力较弱及资产规模较小, 难以达到这些条件。其次,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和融资融券业务不发达, 还未完全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创业板市场仍在开始阶段, 这些也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

(四)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

企业融资成本包括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这两部分。融资费用是指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费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 (1) 贷款利息, 其浮动幅度一般维持在20%左右; (2) 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 其一般占融资成本的20%; (3) 担保费用, 一般年利率在3%; (4) 风险保证金利息, 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放款时, 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 致使中小企业实际上得到的贷款资金只有本金的80%。总的来说, 中小企业难以承受高成本的融资压力。

二、影响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

(一) 企业自身因素

1、由于浙江省大部分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且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企业竞争力较弱、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产品与其附加值不成正比、企业可用做抵押的实有资产少等因素, 导致中小企业往往无法顺利从商业银行那取得资金进行发展。

2、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具有贷款金额小、贷款期限短等特点, 银行贷款收取的信息费和管理费相对中小企业来说较高;民间借贷贷款利率与银行相比又较高, 这两者都使得企业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都较高。

3、中小企业存在财务监督管理不规范、人才短缺、管理经验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不完善等问题, 加上企业人员主动了解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的积极性不高, 这都不利于中小企业及时地获得有效的资金。

(二) 外部影响因素

1、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少之又少。许多西方国家的金融业, 既有综合型的金融机构, 也有专门化的金融机构。反之在中国, 现有的信贷体系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相对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过少, 这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2、政策实施力度不强。近几年,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方案, 浙江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文件, 但这些政策规定, 文件大多只是表面化, 缺乏具体实施细则, 实际操作不容易。

3、浙江省担保体系尚未健全。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 浙江省现有担保机构一方面手续繁琐, 担保费用高。另一方面资金不够雄厚, 规模不大, 风险抵御能力不足, 这些致使其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加上浙江中小企业还没完全建立健全的信用制度和担保体系, 虽然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机构数量规模日益壮大, 与商业银行相比, 担保贷款余额占有的比例非常低, 也无法满足本省几十万家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我们通过上述的影响因素知道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局面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既有企业内部因素, 也有外部因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从多方面综合来考虑其解决对策, 以下是一些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重新审视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条件。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是解决其融资难的内因。根据当前浙江省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首选方式。中小企业能否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 与银行建立长期信贷关系, 关键是要发现中小企业的内在价值, 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 力求把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及企业的品牌效应。唯有这样, 银行等金融机构才会对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产生青睐, 使其有信心给予资金支持这些处于发展壮大中的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领导应积极提高其素质, 积极寻找新途径拓宽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由于我国的融资渠道随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逐渐呈现多元化态势, 融资并不仅仅是贷款, 企业家必须要改变旧的思路‘认为融资就是贷款’。

2、建立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首先, 为了鼓励金融机构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财政部门可建立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 通过风险补偿基金以初步构建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接着, 鼓励金融机构对自家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完善, 制定合理的小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当前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依旧以质押抵押、行业发展情况、企业综合贡献等几个方面确定利率, 现应转变模式, 根据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 收益小的特点考虑贷款风险定价, 进行小企业贷款担保方式的创新与突破。还有, 为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搭建平台, 这都有利于中小企业展开融资活动。

3、构建与完善浙江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由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造成的不对称, 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担心, 这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关键原因。在当代社会与经济一同快速发展, 我国当前整体社会信用, 国民信用普遍不高, 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所以, 政府应建立企业征信体系, 构建人人讲信用环境, 把企业信用与企业的融资能力相结合, 使社会整体形成企业的信用等级可以真正与获取融资相挂钩的体系,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逐步营造企业遵守信用、政府征信、机构评定信用和社会讲信的大环境。

四、结论

总之, 解决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事关当前经济增长, 国民生活及社会稳定, 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需要金融机构的放宽条件, 需要社会各组织机构相互协调与配合。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当前促进浙江省经济发展、浙江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

摘要:在当代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浙江中小企业遭遇了融资瓶颈。融资困难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浙江省经济的稳定。本文根据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从而促进浙江省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发展壮大。

关键词: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许丽, 李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0 (05)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篇8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浙江省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1. 管理机制落后, 财务状况不明晰。

中小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如企业行为不够规范、市场竞争力不足, 而这些问题往往导致了潜在的风险。治理结构的不健全会导致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报告失真。而银行在评估一个企业的还款能力时, 企业的财务报表是最重要的, 如果企业的财务报表虚假, 不仅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 还会令银行对企业的信用产生怀疑, 如此一来, 便无法对企业的贷款申请做出判断, 不利于企业获得贷款。

2. 违约率高, 信用较差, 且缺乏足额抵押物。

在浙江有很多中小企业在无力偿还债务时, 企业主跑路躲债, 从而使银行的损失类贷款增加。此外, 中小企业存在着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流动资金需求急, 并且普遍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与此同时, 一般中小企业又很难获得足额的担保, 所以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对企业的资信作出评价, 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

3. 缺乏专业人才帮助企业进行规划融资。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人才。中小企业所了解的融资渠道很单一, 很少使用新渠道进行融资。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自己企业的发展计划, 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很缺乏。

(二) 浙江省政府方面因素分析

1. 政策性银行业务涉及中小企业范围小。

到目前为止, 浙江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还没有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而现有的政策性银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业务也不多, 扶持力度相对不够。例如, 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小, 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农业发展银行, 更多的针对农产品方面的金融支持, 服务范围狭窄, 即使能够提供贷款,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也很小:进出口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在一些进出口、海外投资服务等, 所涉及到一般都是大型企业, 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并不大。如果, 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 可以为其提供保障, 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三) 浙江省金融机构方面因素分析

1. 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浙江省中小企业基本上绝大多数都不能达到这一要求, 特别是对于很多加工业企业而言。其次, 股票市场融资要求企业明确的财务审核制度, 财务报表真实准确, 财务状况清晰, 而浙江省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这些要求。

2. 金融机构设置不合理。

中国当前是在经济发展期的特殊时期, 金融市场不完善, 银行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健全, 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相比于更大的金融机构, 中小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存在着更加紧密的关系, 它更适合服务于中小企业。

3. 银行的经营制约中小企业融资。

当前信贷管理原则是基于大中型企业建立的初期, 对于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不同治理机制。中小企业对于资金需求的特点是“急、少、频”, 即资金需求急, 需求量不大, 而且贷款的期限较短。而银行审核一笔贷款时间长, 审计程序、担保程序复杂。商业银行更倾向于与国有企业或者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业务往来, 这与银行的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

二、缓解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 浙江省中小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1.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

企业要建立清晰的财务制度, 财务报告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有利于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状况, 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有利于企业贷款。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 中小企业也要加强信用文化建设, 培养专业性人才,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树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 这样银行借款给企业才会比较有信心, 推动企业的生产力,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 拓展融资渠道, 关注融资租赁。

浙江省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利润留存、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企业运营或者项目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其实, 企业应该拓展其融资渠道, 增加其融资成功的机会。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中出现的困难, 推进中小企业成功转型升级, 浙江省中小企业不妨将融资租赁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方式, 可以开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试点工作。

(二) 浙江省政府方面应对策略

1. 完善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

在贷款担保实行、货款管理及财政税收等方面, 浙江省应出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并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具体规定的可行性有利于维护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合法权益。[4]

2. 筹建政策性中小企业信贷银行。

政策性中小企业信贷银行是指用来扶持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 主要是解决融资难问题。其资金来源可按照多样化和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募集, 银行实行股份制, 使股东拥有与优先股股东相似的收益权, 并采取贷款企业的所有权与贷款企业的收益权相分离的方式, 如此一来, 政策性银行的所有权和有效的政策执行就不会被影响。如果政策性中小企业信贷银行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 使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实现市场化, 可以改善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困难的现状, 还会减轻财政方面的压力。

3.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政府应该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可以由政府出面建立一有个权威性的信用评估机构, 或者也可以对现有的评估机构进行改造;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平台, 利用政府本身所具优势, 通过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 搜集中小企业数据信息;加强中小企业本身的信用管理, 可以出台法律对中小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 以及加强企业家个人的信用管理。

4. 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动。

民间融资是浙江省中小企业的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 所以对于民间资本流动加强管理非常有必要。温州市试点改革设立了全国第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 以及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 对资本的监管和借货利率的控制, 使资本管理更加有效。

(三) 浙江省金融机构方面应对策略

1. 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管理体制。

到目前为止, 商业银行的管理条例中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特别规定,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不能符合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 浙江省是非常典型的中小企业大省, 可以先在浙江省建立专门针对于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的试验点, 使其能够在更短的时间能满足融资需求, 也可以完善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 对双方而言是双赢的结果。

2. 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鼓励推广动产、存货、应收账款质押的金融信贷业务, 鼓励开发专利权、著作权、商标等无形资产的质押。银行可以要求中小企业对所要贷的款项提供保险, 这样既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收回的风险, 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较低的门槛、较低的成本获得贷款。

3. 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适当贷款利率制度。

建立一个合适的贷款利率制度非常有必要, 并且可以因地制宜。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活跃的地区, 当地的商业银行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适当扩大对中小企业货款的浮动利率区间, 以此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4. 针对浙江省自身情况规范民间融资。

对于民间融资, 可以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 自觉接受监督, 使其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更好地发挥作用, 促进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

摘要:分析当前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从企业自身、政府、金融机构等方面解决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孙一沿.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区域经济, 2014 (5) :128~129.

[2]沈阳永.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邢乐成, 梁永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出路[J].济南大学学报, 2013.23, 2.

[4]章逸阳.浅论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企业导报, 2014 (5) :106~107.

[5]梅浩杰.宁波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3.

浙江民营企业非常规融资现象分析 篇9

浙江民营企业有着全国民企的共性和浙江地区的个性。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民营经济最发达,民营企业最多的地区当属浙江;在证券市场上市最多的地区是浙江;最富有创新精神的、现在最有影响力的还是浙商。所以本文的研究客体是在浙江的民营企业。其次,观察浙江民营企业后,笔者发现这些企业具有非常规的融资现象。所谓非常规,并不是指那些非法的融资手段,可是这些手段看上去有违经典的优序融资理论却充满着浙商的冒险精神。同时,这些非常规融资的背后存在着企业家自己的思考,抑或对现实的一丝无奈,甚至是家族式企业本身的劣根性。

一、民营企业对上市进行融资的积极性不高

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一直是经济发展讨论的热点,这一点可以从诸多文献资料中可见一斑。其解释大多为:由于受观念、上市额度甚至是政府宏观导向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的民企杀出重围,成为证券市场的幸运儿。这样的解释无可厚非,但是笔者分析浙江民企上市情况后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一)最优秀的民企不上市,上市的民企并不是最佳

以浙江温州为例,温州民营经济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浙江更是数一数二。就在这样适宜民企发展的土壤中,温州迄今为止只有五家上市企业,像德力西、奥康等一大批优秀的民企至今没有上市,这无疑给其他的民企上市蒙上一层阴影。在调查实践中发现:越是规模大的、效益佳的民企越是不着急上市,倒是规模和业绩一般的民企排队上市,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证券市场上市的“逆向选择”。如果仅从微观的角度看,这样的上市趋势确有“劣企驱逐优企”之意,有违常理,但是思忖上市的目的究竟为何之后,那么这样的存在又是顺理成章的。在浙江,尤其是在温州,存在发达的民间借贷渠道,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由于国内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上市融资和向国内大型商业银行贷款的成本很高,而且在贷款的额度上有很大的限制,管制必然导致民间借贷的兴起。据调查,浙江省内有16%的企业曾经利用过民间借贷,在温台等地的比例更高。此外,浙江地区性商业银行对于优质大型民企信任度较高,因而授信额度也较大,退一步而言,在银行的贷款背后尚有发达的民间借贷支撑,民企特别是大型优质民企很容易丧失迫切上市的积极性。上市固然有融资和宣传品牌的先天优势,但是对于民企的门槛过高,加之浙江民间发达的融资渠道,形成了独特的“挤出现象”。

(二)上市的负效应击中民企的软肋

上市融资固然有许许多多优点,本文不再赘述,但是民企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众所周知,大多数民企脱胎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家庭作坊,这些企业势必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家族式企业有着天然的痼疾:管理权和所有权均为同一家族成员控制。如果民营企业家有过人的禀赋,家族内又人才辈出,这对企业是一件幸事。可是现实反驳了这样的假设:民营企业大多信誉不佳、财务管理混乱、员工素质较低、企业产权不清、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等。因此,一家民企要上市,必须对自己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规范,而上市规范是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成本,这一点很多略显单薄的民企无法忍受也无法做到。另外,上市会导致民企增加“地下”税务支出。之所以说是“地下”税务支出,是因为法律的漏洞使很多民企存在着应交未交的税收。未上市民企不用承担公开披露公司财务报表的义务,而上市的民企必须提供三年内的财务报告,这让“地下”税务支出很难遁形,从而增加了民企的经营成本。最让民企担心的是,上市不成反而暴露自己的税务漏洞,所以上市让民企在另一方面感到很后怕。

二、民营企业内源融资依赖大

据浙江省中小统计局统计,浙江的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国外发达国家仍然狭窄。其资金来源主要有:自有资金、利润留存、民间借贷、银行贷款等。我们从调查中看到,浙江省民企,特别是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或股权浙江所占的比重为67.5%,其中所有者提供的资金占43.2%。显而易见,内源融资的依赖程度过高,可是浙江民营企业家们还是乐此不疲。现在有一种解释普遍为大众接受:外援融资困难。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喜大厌小,贷款担保机制不成熟、有六成中小企业的贷款无法落实。以上解释仅是客观方面的反映,本文寻求的另一种解释来自于企业家的主观意志,即企业家不愿意外源融资。

目前来看,民营企业依然无法摆脱家族性的特质,浙江民企也不例外。既然该企业家族把很多财富投到了企业当中,企业家们自然很重视资产的安全性和控制权的保留。企业家极其关心企业的生存、安排家族成员工作以及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不是仅仅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相对于大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民营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Dreux(1990)认为民营企业家可能对于企业规模和利润最大化不感兴趣,因为一单位的货币收入可能比不上其带来的非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企业家为了保持企业的独立性以将企业顺利地传递给下一代,他们排斥外部资金。虽然这样做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家更担心控制权的旁落,所以他们宁愿放弃外源资金。Chittenden(1996)认为,坚持保留控制权的企业较少采取增长导向的目标,偏好内源融资等保守的融资方式。这些企业即使外源融资主要限于短期资金周转,也不愿从外部机构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

阎竣、吕新业(2010)以第七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3268个私营中小企业的经验数据为样本,进一步实证检验了企业家的外源融资意愿和控制权的关系。研究证明,中国民营企业家约有72%不愿通过股权融资等外源性融资获得资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家的股份额相对其他投资者增加。在治理结构特征方面,大约25%的企业采取独资或者合伙;同时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企业家在96%以上,只有4%的企业两权分离;在997位已婚企业家中,有18.8%的企业家的配偶在企业中工作,在237位有子女的企业家中,有51%企业家子女在企业任职。在决策配置方面,对于重大的事情,企业家主张专权。由于中国人的绝对信任建立在血缘关系上,对朋友的相对信任仅仅出于建立依赖关系的动机,民营企业家为了保持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会想方设法通过古老的亲化过程将优秀的人才纳入自己家族的血缘关系谱中,这样一来,优秀人才持有的企业股份,顺利完成了外援融资到内源融资的交接,最终形成内源融资的垄断。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在民企融资上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舍近求远,海外融资

截止2007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超过了400家,其中浙江省企业占了27家,火热的海外市场激发众多的浙商赴海外上市。以浙江绍兴杨汛桥镇为例,2002年底,浙江玻璃、永隆实业、宝业集团、展望实业、绿洲生态农业等5家民企在香港上市。虽然去海外上市的费用高,风险大,但是浙江的民营企业毅然决然选择去伦敦、纽约、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地上市。

(一)部分绩效差的国企排挤绩效优的民企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国企与民企的竞争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国企有政府的信用担保,省却了很多融资成本,民企显然不可能得到这种特殊待遇。即便民企成功上市了,民营企业家还要考虑与政府相关部门周旋,势必会持续增加上市融资的边际成本。而在海外融资市场,国企少了这方面的优惠政策,民企少了这方面的顾虑,两者的竞争相对公平,舍近求远赴海外上市在所难免。

(二)上市隐性成本大

上市总成本不仅包括交易所费用、中介费用、推广费用等直接费用,还包括程序操作繁琐、政策准入门槛、上市失败的无形成本和机会成本。如果单论上市直接费用,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比海外市场有很大的优势,作为“理性人”的民营企业恰恰选择了海外上市的路径,问题的关键只能存在于总成本中的隐性部分。在准入门槛方面,海外创业板块的上市条件较低,像香港的的创业板甚至不设盈利要求;在政策方面,海外市场鼓励企业快速增长,对产业种类没有明显的限制;在操作程序方面,海外市场的要求也很低,像中国证券委员会有较多的“其他”条件,这些不确定因素让民企很难把握,极大增加了企业上市的成本;在上市总时间方面,在新加坡和香港上市只需6至9月,而在国内主板上单辅导时间就需一年,不符合民企发展的要求。无论上市的时间成本,还是成功与否的机会成本,两者构成的隐性成本大大增加了上市总成本。不少优秀的民企选择海外上市,这些费用都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减少竞争压力

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个区域的经济具有类似性,因而企业的结构种类具有相似性。诸如浙江绍兴县,纺织业是该县的传统行业,那么几家业务相同的企业在同一个地区上市肯定不符合当地政经界口味,势必导致企业排队上市困难的局面。如果这些民企跳到盘子大、同类行业少的海外市场中,上市的压力就会下降。所以在民营经济占98%的绍兴县,民营企业家对海外上市的欲望很高。

四、思考

这些浙江民企非常规融资现象道出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世界性难题,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作者结合实情提出三点思考:一中介,二担保,三中小融资机构。中介至少让需要融资的中小民企知道何处有较低成本的融资渠道,虽然有可能不是最优选择;担保至少让民企能够贷到款项,虽然贷款额度很可能不够;中小金融机构选择性将资产分散到中小企业,既降低了自身信贷风险,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体现社会公平。

(一)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服务

在世界各国中,法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其成功避免法国中小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太大的冲击。在法国发达的中介服务体系中,法国工商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国工商会是跨行业的联合性、地域性组织,它与政府工商管理机构紧密相连,是一个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组织,它站在政府工作的角度维护中小企业利益。通过政府部门的授权,法国工商会无偿为组织会员服务,为政府和中小企业提供顺畅的平台和机制,同时,中小企业通过这个中介向政府表达融资意愿。法国工商会的运作模式同我国的实际情况比较契合,我国各地也存在类似性质的中小企业协会,那么借鉴法国经验,构建起适合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使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政策、金融方面的咨询服务。

(二)健全担保制度

一般来说,债权人对借款人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对其借款人的认知风险越高,支付的融资成本越大,担保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就应运而生。在担保环节,政府应运用国家资源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企业通过提取担保基金提高融资资信,担保机构提取风险准备金控制风险。不能忽略的是,一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应适当披露企业信息,降低融资机构对己的不信任,密切建立同银行的往来关系,最大程度降低担保融资成本。

(三)建立专门的中小融资机构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破冰之旅” 篇10

浙江是小老板的乐园。在浙江,像娃哈哈、青春宝、东方通信这样的大型优质企业太少。浙江省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中小企业共计220多万家,占了全省企业总数的99.6%。这些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较小、业绩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这使得银行对其贷款小心翼翼。在浙江省,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总额只占银行贷款总额度的10%-20%。浙江民营中小企业这种融资局面与其所占经济总量的地位极不相称。

早在2008年,浙江省多部门就联合完成了关于中小企业现状的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浙江省内中小企业现状堪忧。具体表现包括:产值明显回落,效益大幅下降;出口形势严峻,增速跌入谷底;资金普遍短缺,经营难以为继;生存面临危机,关停并转增多等。

调查报告透露,浙江省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缺口严重,许多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此外,中小企业处境艰难,使以往依附大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链正在断裂,一些企业当时反应:现在是“不生产等死,生产时快死”。

现阶段,中小企业经营、生存的艰难状况不仅会影响浙江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会对就业目标的实现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经营发展困境是浙江省迫在眉睫的重大事项,也是浙江政府一直以来颇为重视与关注的事业。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融资难、贷款难一直是困扰民营中小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浙江省的各个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

1. 信用记录缺失。浙江许多企业都是由于缺乏信用记录,而陷入了融资难这个境遇。这类中小企业从没跟银行打过交道,因而缺乏信用记录,等到需要贷款时,银行由于对其信用不了解,不会轻易贷款。企业想抵押贷款,但是他们的机器又不在抵押范围之内,无奈只能转向内部融资或民间融资。

2. 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受到国家严格的控制。占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追求规模效益,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支持,基本靠内部融资,许多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要的资金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3. 浙江省金融机构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品种单一,基本都是直接贷款一统天下的情况,只有极少数中小企业办理过票据贴现和承兑。像备兑信用证、代理融通、保理等业务许多企业甚至闻所未闻,这是浙江省商业银行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

1. 政府扶持资金创新模式。2008年9月,全国首个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平湖秋月”在杭州银行正式发行,首期规模5000万元,债期2年。这是政府通过参与发行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度过资金难关,是政府扶持资金资本化的一种创新。该基金的基本运作模式是:由信托公司发起募集资金,由地方政府在其管辖区域内筛选出质地优良的中小企业,信托基金将资金投向这些企业,发行的5000万元信托产品由西湖区财政扶持资金认购和社会资本等共同认购。

这是一个一石三鸟的模式,政府扶持资本金高效实用、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社会民众也将获得回报率较高的理财产品。这样采取“同一冠名、同一担保、分别负债、捆绑发行”的模式,为国内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快速融资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保证政府扶持资金的安全,作法值得借鉴、易于复制。

2. 积极开发信贷产品,实现“银企双赢”。浙江是国内中小企业起步最早、发展最快、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中小企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力量。这样的经济格局,也决定了当地金融机构必须创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金融服务模式。

各金融机构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也推出了不同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比如,工商银行推出了新的融资产品———“网贷通”,不仅手续简便速度快,还可根据销售淡旺季,随时取用还款。“网贷通”即工行与中小企业客户一次性签订循环贷款借款合同,在合同规定的有效期内 (合同最长可达2年,合同项下单笔提款的期限不超过1年) ,客户可通过网银或电话银行自助进行提款和还款业务申请,贷款最高额度可达3000万元。

事实上,“网贷通”只是工行浙江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的一个缩影。建行继退出的“速贷通”、“成长之路”业务,中小企业额度抵押贷款后,其金华分行于今年初首开国内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先河。不仅工行、建行,交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也积极在浙江寻求打开信贷绿色通道。

3. 发展“草根银行”。草根银行就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微中小企业、农户进行贷款。台州商业银行正是这方面的典范,这家注册资金只有区区3亿元人民币的“草根银行”,80%的贷款都贷给了中小企业。在浙江,这样的草根银行并不少,像泰隆、浙江商业银行都是金融界的“草根”。浙商银行首创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摊薄模式”也被当地经济界人士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破题之作。

“草根银行”虽为草根却是成功的,浙江经验也的确值得全国各省市学习。早在2007年,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就明确要求全国各银监局推广浙江经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大胆创新管理方式和信贷机制,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草根银行经营方式灵活,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无疑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四、结论

浙江省一直十分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并且一直积极努力的探索。政府是解决“融资难”的第一推手,所有创新性的融资手段,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主导与推动。只要有“心”,万事不难。对浙江来讲,对小企业融资这块坚冰,融化它只是时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兵.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 2005, (5) .

[2]翁振荣.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N].开放导报, 2007-06.

[3]林汉川, 邱红.中小企业运营与控制[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01.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体制;风险

截至201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已经达到43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民营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交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并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和吸纳了76%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最近,国务院专门就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措施,可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种种困难,资金不足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频频出现于报刊杂志,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有成千上万篇探讨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性或对策性文章发表,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办法。

当前情况下,通过银行融资是民营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最重要手段。但是,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控制风险、提高收益,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似乎显得并不积极。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缺少银行信贷的支持,仅靠自身投入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国外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更紧迫。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的,举例来说,2007年全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中,乡镇企业仅占2.1%;2011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24.4%,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间接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易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根据调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有65.7%的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的权益性融资占33.3%,其他来源融资占16.4%,债券类融资最少,仅占1.8%。

从央行公布的《2011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以银行性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主要融资工具融资总量4.97万亿元,其中贷款融资金额达到3.99万亿,占比达78.9%,继续居绝对地位。从国民经济的流程和运行结构的变化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国家财政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从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加强,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能力下降。“居民储蓄存款一银行贷款给企业一形成企业的负债资产”这样的间接融资方式成为社会投融资的主渠道。

(二)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难度大。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意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而且银行的贷款条件比较苛刻,大都要求有担保和抵押品,为了防范借贷资金风险,我国的银行整体上对中小民营企业不发放贷款,近发放抵押担保贷款。同时民营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分别为66.6%和38.9%。信用贷款比例较低,仅为22.8%。

(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第一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第二民间贷款。从亲戚或者这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第三互相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顾全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期承担经济责任是,所承担的贷款额边作为出资额,从而将被担保方的债权转为股权。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资金匮乏同样是困扰重庆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企业总感到告贷无门或是融资渠道不畅。综合起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国的担保体系是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题,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无需自付盈亏,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性质,有可能使担保规模过大,是担保变为福利。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内多个城市己经建立了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发展基金。但是,目前我国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截至2011年,我国的担保机构累计仅为28717户民营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累计担保金额仅

598.18亿元。在保企业户数仅21640户,在保资金总额仅

304.83亿元。担保金额与数量均严重不足。

(二)金融环境的不健全。首先,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经营指导思想上,信贷市场占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实现体制转变后纷纷实行“双大”(大城市、大企业)战略,对大企业、大客户偏爱有加,市场定位于大企业、大客户和大项目,无论大小银行,都在争揽大客户、争做大项目,增量信贷资金投向大企业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相对忽视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在贷款过程中,中小企业也不愿意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银行缺乏有关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估。这也是银行惜贷的原因。

(三)民营企业自身资信度不高,信用观念淡漠。有些企业贷款时好话说尽,信誓旦旦,还款时却用种种办法逃债。有的转移银行资产;有的多头开户或以重组、改制为名,悬空、逃废银行债务:银行讨债,有时只能回收大批的设备或货物,被人戏称为“废品收购站”。对于信用环境,在接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调查的千余家企业中,评价为“差”和“较差”的企业分别占到了企业总数的14%和22.1%,评价为“好”和“较好”的企业分别只占8.7%和19.7%。

同时, 民营企业的财务资料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少精通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许多企业出于不同目的准备了不同的财务报表,设立三套账,报给税务部门一套亏损账,报给银行一套乐观账,留给自己一套真实账,甚至存在舞弊与欺诈行为。银行无法弄清其真实的财务状况,不敢发放贷款。另一方面,在经营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即财务管理的强弱对融资能力有较大影响。中小企业有较小的组织规模,有利于财务决策集中及降低管理费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存货管理及债权债务管理方面随意性较强,缺乏有效控制;往往不像大中企业那样设立了健全的内部银行,企业内部资金调度能力相对较弱;在投资发展方面,往往不考虑外源融资数量,而将营运资金盲目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必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收益分配上,长远打算不够、积累不够。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还关系到劳动就业等一些列社会问题。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大事,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工程,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从而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1)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首先,政府应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民营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是伴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而发展的,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另外,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受经营规模小和结算条件的限制,也难以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民营企业上,他们应有很强的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倾向,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因此,可以引导地区性银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地区性的中小银行与民营企业有着更和谐的联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具有天然优势。地方政府应该对地区性商业银行加以引导,使之成为民营企业的主导服务机构。来自宁波银行的数据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截至2011年末,宁波银行民营企业授信客户达3778家,占全部企业客户的94.8%,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人民币18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92.9%。宁波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在宁波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中占14.9%,而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37%。其次, 应该促生民间金融机构,发挥民间资本市场功能。民间金融的发展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金融机构格局,有助于构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产权结构和促进原有金融机构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富于竞争性的金融体系,自然也有助于整个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在我国,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而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民间金融在民营企业的融资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间金融市场在减少民营企业资本缺口和债务缺口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统计,继国家商务部批准478家典当行及分支机构之后,又有200多家获准开业。目前,全国已有2000家典当行,注册资本金达到约170亿,为民营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同时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应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管理。(2)建立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成功典范,是变行政干预为政策引导的有效方式,也是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等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的一种行为,它是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改变资本供求双方的利润流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结构,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

(二)完善并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服务。(1)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的银行创了多种信贷评估技术、多种金融服务产品以及多种信贷风险控制技术等,既比较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业的“信贷缺口”,同时也在相当程度内保障了银行资金的安全。因此,在应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时,银行方面在保持贷款安全的前提下向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推出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融资工具,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增强对民营企业业主的信用评级;二是开办保本理财业务;三是对一些民营企业试行商业性的信用风险。在这方面,深圳发展银行在全国创新性地推出的“自偿性贸易融资”服务可给我们启示。“自偿性贸易融资”不再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真正注重并结合其真实贸易背景。如一家企业自身的实力和规模达不到传统的信贷准入标准,而其上下游企业的实力较强,贸易背景真实稳定,银行又能够有效控制其资金流,这家企业就可以获得该行的信贷支持。基于该服务理念,该行已经系统地提供了20余项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以适应不同客户的差别化需求。(2)与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和企业都是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银企之间的交易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其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信用和契约基础上的平等、互利、合作和相互选择的关系。银企之间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也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对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为实现银行收益的稳定实现,和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非常重要。参照日德模式中的银行制度,使银行成为企业部分股权的所有者,引导银行所遵循的资金分配和使用应当以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唯一的标准,使银行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同时也使银行直接参与企业的长期管理和监督,解决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避免控股公司的权力滥用,协调公司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同时,银行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信誉和发展壮大,银企双方各有所获,使之呈现双赢的局面,此时社会整体效益也达到最大状态。具体到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企业应当从什么钱都要,转变为十分关注融资渠道、关注融资成本、关注企业治理结构、关注成本—效益分析,从而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只有精通国内外有关法律制度、熟悉财务、金融业务的人员才能提供一流的服务,高度专业化要求高素质的人,要加强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银行业的市场地位和作用,逐渐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3)对民营企业的设备投资开办租赁融资业务。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①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发行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②融资风险小,中小企业有权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由于租赁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有购买或归还租赁设备的选择权,设备过时的风险就由出租人承担了,有效规避了设备的无形损耗风险。中小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无力交付租金时,出租人只能收回设备。与债务融资下的破产清算相比,融资租赁融资的财务风险更小。③保持中小企业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中小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④能够产生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从而使承租人得到了减税的好处。(4)民营企业应提高对其他融资方式的认识,拓宽融资渠道。中小民营企业在力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外,还应了解、认识其他的融资方式,如国际金融组织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补偿贸易等。

(三)民营企业自身的突破。(1)健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素质。与大企业比,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在于企业不规范、信誉低,造成金融机构和其他资金因为担心风险而不愿进入。在私有制下,单个所有者掌握企业的所有控制权,完全有可能隐瞒财务信息,藏匿资产以欺骗外部投资者,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决策的管理和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潜在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而债务投资在控制力上要弱于股权的投资方式,如果没有特殊的安排如抵押、担保等,债务融资的风险更大。因此,民营企业要从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入手,完全指望银行是不可能的。(2)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更好的使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出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合理评估项目,这不仅是银行的信贷需要,也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并不断壮大的必要保证。(3)扩大企业资本金,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民营企业要树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理念,打破暴富思想,降低个人消费水平,扩大资本积累比例。其次,打破家族企业和手工作坊管理模式,采取吸收合伙资本,以及吸收社会闲散资本,利用企业合并等形式进行股份改造。其实民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使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和交易,从而有利于外部融资。还可以利用资本经营来扩大企业资本金,通过投资入股、股权转让、股权受让和兼并吸收等方式进行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而我国经济年增长率仍超过8%,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民营企业功不可没。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市场基础不完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思维定势,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本论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找出了解决策略。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民营企业会得到一个更加公平的融资环境,也将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涛,王秀萍.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11(5)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困境探究 篇12

一、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浙江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各种各样的情形呈现着, 经过剖析之后, 主要还是演变于以下的三类状况:

(一) 内源融资不足

美国的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创立了众所周知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具体描述了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 其中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在企业发展的初期, 即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与成长阶段, 企业自身积累的资金是其最重要的依靠和保障。民营中小企业原始资本中内源性融资比例达到57% (继承家业4%、原来劳动所得28.4%, 亲朋好友借款24.6%) , 而银行贷款与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仅占29.7%。[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依靠自身所积累的资本而充分发展, 即使有, 但那也是很少的一部分, 浙江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则面临着在发展中因自身所积累的资本不足而在创立不久之后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局面。在解决了第一道难题之后,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也在第二道关卡面前束手无策。面对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发展资金却无所筹措, 最后只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一步步积累着, 与一个个机会失之交臂。

(二) 外源融资方式单一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证券市场融资条件要求较高, 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排除了大部分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上获取所需资金的这一渠道, 只有为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留下了一条生存之道——众多企业的选择——银行贷款。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浙江有74.6%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有85.3%的企业需要再融资。在对金华、绍兴、台州、温州等四个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来源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企业需要从银行贷款, 30%的企业靠自筹, 7.5%的企业通过内部集资方式筹资, 2.5%的企业表示依靠股票筹资。[2]虽然贷款的满足率高达88.3%, 然而贷款覆盖率仅达18.7%, 这一数据显示着中小企业明显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令这一局面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我们发现中小企业成功从银行贷款的概率以极低的数字表达着。

(三) 银行贷款难

中小企业主要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和贸易融资这两种有限的融资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流动性贷款虽然是一家银行在规定的期限内随时借用并偿还的短周期的贷款, 但贷款程序复杂, 需要涉及许多部门, 并提供多种相关的信息, 无形中抬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贸易融资也因为其相关金融产品未能被中小企业所正确认识以及未能正确选择与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导致延误最佳时机而造成相当经济与成本风险。另一方面, 受银行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大企业面前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规模有限、经营活动不稳定且没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相当不受银行的待见, 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一种直接被拒之门外的地步。除了银行方面的因素外, 企业难以拥有足够的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质押而获得贷款也是银行贷款难的一个重要方面。浙江中小企业同样面临上述问题,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我们明确了解到融资难这一现象表现得十分突出, 使其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 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一)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浙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积累, 这部分比例占据了50%以上, 其次是金融机构贷款, 比例将近20%左右。[3]由于其自有资金来源的有限性注定了其不可能存在有大规模的经营, 同时在未来的路上难以进一步发展并充斥着诸多的困难。在通过对浙江中小企业各类产品的对比中,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企业主要从事于并不需要多精细的技术就能够让员工机械化式地批量生产、加工的产品工作, 而且主要针对的也是受主流风向阴道且受众面极其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因为普通, 所以受众良多, 因为受众良多, 所以产品市场竞争情况也极为激烈。这也暴露出浙江中小企业另外一个缺陷——缺乏创新, 直接影响了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随着时间的流逝伴随着过气而毫无创新的产品退出历史的舞台。除此之外,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抗风险能力弱、担保抵押物不足、信息公开不平衡等等都限制了外源融资, 桎梏企业的发展;没有长期的经营规划和短期的既定目标也大大阻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 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浙江以其“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带动经济飞速发展, 填补了第二产业的大力发展和经济推动的劳动力不足的空缺。然而在2004年这段时间所发生的“用工荒”现象告诉我们这一增长成为了过去式。由于职工薪酬、融资成本、材料采购、土地附加值等成本的不断攀升, 导致人民币处于通货膨胀状态, 产品成本一再增加, 浙江逐步退出低成本时代的舞台。浙江地区资源匮乏, 企业生产经营主要以国外为主要的原材料和销售市场, 出口贸易也成为了最主要的贸易, 而这带来了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的缺陷, 一旦国外的经济领域上有任何变动, 在浙江则会形成蝴蝶效应般的巨变。众多中小企业为了能够打开市场或拥有更多的销售渠道, 采用了以近乎成本的价格竞争的方式, 使得商品的销售越来越难, 大量的资金被堆积, 这种种的化学效应最直接的结果便是许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的匮乏而倒闭。

(三)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 我国实行的便是计划经济, 大型的国有企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角, 绝大多数的有利条件都围绕着国有企业转动, 而中小企业则在这段时期内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局面。尽管最近几年国家一再地强调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明显能感觉到的是, 我国的政策力度以及实施的管理还并不到位, 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真正成立健康、完全的体系。而且我国当代也没有自创的明确融资理论, 主要还是学者们总结了西方学者的融资理论, 并寄希望行政部门能参考。再加上中小企业数极其之多, 遍布面十分之广, 真正受到政策优惠和帮助的中小企业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比例, 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参照于西方发达国家大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对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管理, 并助其对于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度过难关, 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为融资难困境探求生存之道

面对当前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我们要积极应对, 寻找摆脱融资难困境的方法, 同时在融资模式上加以创新。

(一) 建立信用系统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基本上还是信用方面出现的状况, 贷款机构方面担心自己所借贷的钱届时因为中小企业的营运不善而收不回来。对此, 我们可以给中小企业建立信用系统。以企业、企业所有者为主体,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年检、纳税、海关报税、产品质量检验、企业资产、往年的信用等级、企业法人资产评定及个人信用记录等等建立信用系统, 运用现代化风险计量技术和信息技术定期与不定期对最新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来评定信用等级以及计算出客户的违约概率, 从而保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保证贷款机构的利益。[4]在这之中, 要求我们多个部门与各个银行之间进行相互合作并且数据共享, 虽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也能规避一些本身具有条件与资本的企业因为得不到融资款而不能正常营运致使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在项目进行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确保我们的评价机构能够客观合理地运用真实数据进行评价, 各级政府、司法部门等也要充分地运用法律、行政管理等手段进行有效管理。

(二) 完善政策, 健全管理机构

浙江省具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 然而绝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指导, 仅仅处在摸爬滚打的阶段, 只能依靠自己对这方面的认知、从书本中看到的知识与潜意识中的想法来进行钻研并做出决策, 并不能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具有专门的机构来探究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类型的问题、所需要支持的相关政策、建立发展阶段的融资问题以及各方面不同角度上的帮助。[5]我国也应具有针对性地成立相关机构为中小企业注册、融资、生产、运营等多个角度与流程进行培训指导, 推动产业的发展, 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有更高的起点、更顽强的生命力、更熟悉的生存技巧来促进更好的发展。而我国特有的所有制使得各种中小企业的在经济发展上的起点高低不同, 再加上所有制构成表复杂与各种情况的出现错综复杂, 不能有效合理地应对各种情况政府还必须完善相关政策, 为各类不同情况的中小企业出台与其相匹配的文件。

(三) 大力发展民间金融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 市场体制还不够成熟, 近年来, 中小企业信贷紧缩的融资困难, 正式非正规金融作为对于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 然而我国的民间融资并未步上正规经营的范畴, 还未专门出台一些具体针对民间融资出现的状况的政策以达到充分利用的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部分中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隐藏着巨大的潜力, 还拥有充足的机会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解决融资难的困境。美国与日本都相应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帮助其健康发展的硅谷银行等类型的机构, 浙江温州也成立了一家定位于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的温州民商银行。然而温州民商银行还只是处于婴幼儿状态, 还未衍生出多种金融工具, 具体的机制以及应对各种不同情况的方式还不是非常成熟, 一切都还需要长足的发展。

(四) 转向第三种模式

互联网的诞生无论是对人类的休闲、出行、支付, 还是对商业、农业、制造业都带来了新的方式, 改变了人们固定的思维, 同时也带来了互联网金融这一全新的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地打破了我们束缚于传统的观念, 让我们能够以更加宽广的角度、更加自由的方式去探索一个问题的答案, 其一便是在我们融资难的问题上打破恒定了几十年的发展固律——歧视的界线, 不再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中小企业, 让贷款机构更为公平地对待每一个用户。其二, 则是它广泛的接触性, 好比一个点向四面八方发射出无数的数据信号, 具有更加广泛的渠道汇集来自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人的资金。其三, 也正是全面地展示了互联网最大优势的有效利用——计算。通过计算, 我们可以有效控制融资的风险性, 大大保证申请、融资、运营、回馈这一线路的有效循环。当然我们也必须充分重视这一模式下的融资源不稳定、客户信息共享度不高、缺乏监督等的弊端, 把握这一次拥有足够影响力的机遇与挑战。

中小企业作为新生代的宠儿, 作为填补岗位缺失、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衡定的重要力量,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关注。然而中小企业很难轻易地冲破的融资难的枷锁, 带领中国经济腾飞。面对这种困境, 我们不仅要从自身、从社会还要从政府等等各方面的渠道上寻求帮助, 共同建造一个通往成功的桥梁, 将中小企业的成功推向巅峰。

摘要: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对浙江省的产业链发展、资金结构、对外贸易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并在总体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内源融资不足、外源融资方式单一、银行贷款难等问题。究其原因, 不仅是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更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更有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存在而导致的问题。因此, 解决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需要从企业自身、政府扶持以及社会力量加以考量。

关键词: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困境,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沙虎居.对浙江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思考[J]时代经贸, 2006 (9)

[2]喻平, 黎玉柱.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 2008 (1)

上一篇:先学后教的实践反思下一篇:低温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