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调查

2024-05-19

浙江中小企业调查(通用8篇)

浙江中小企业调查 篇1

浙江中小企业调查: 民间融资成本高达24% 部分银行资金隐现其中

21世纪网2011-06-29 11:27:30

浙江中小企业调查: 民间融资成本高达24% 部分银行资金隐现其中

费常泰

本报记者 费常泰 温州、义乌报道

浙江众多中小企业在亏损边缘挣扎。

“转型中的烦恼。”6月15日,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中小企业局局长高鹰忠在上送国家工信部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浙江中小企业遭遇了用工荒、电荒、地荒、钱荒及汇率变化等严峻挑战。

“这是最难挨的日子”。浙江省工商联历时2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称,当前浙江产业梯度转移加剧,资金不断从实体经济中抽离,大批浙江企业投身资本市场。

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工信部、工商联等多个国家部委前来浙江调研。以中小民营经济为本的浙江模式,能否顺利突围?

原料荒、用工荒、电荒

“我去年底接了一个50万欧元的单子,让我亏得流血!”浙江江冠万向节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江对记者表示,2008年至今各项要素价格居高不下,钢材从3000多元/吨涨到6000元/吨,钛合金从5万元/吨涨到10万元/吨,普工的月薪从800元涨到1500元。

什么都涨了,但出口订单价格没变。5月份,李江向西班牙客户交货时倒贴9万欧元。李江厂里有31名车间工来自河南周口地区,麦收期间一去不返。李江对他们承诺全部报销车费,每人再发800元孝敬老人的红包补助,但仅有7人归来。据说周口的建筑、食品和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不错,很多务工者因此不再外出。

而为了稳定员工队伍,方太集团最近宣布向所有两年以上工龄的员工赠送“干股”,规定次年分红两次,红利按照所在部门年度利润的5%来确定。目前,方太厨具总部1300多名工龄满两年的员工都拿到了“身份股”股权书。

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称,他5月份完成的一份关于工业小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浙江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用工缺口在15%~20%,用工成本比去年提高15%~20%。

周冠鑫对本报指出,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浙江各工业园区在有限的土地指标供应上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此外,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反弹,都在大幅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交易费用上升,使得中小企业盈利前景受限。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随机抽取50家中小企业调查,一季度利润总额同比仅增8.67%,毛利率为16.04%,同比下降0.96个百分点;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平均利润率仅3.1%,亏损面已超过25%。

“但浙江并没有出现民企‘倒闭潮’。”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对本报强调,今年1~5月全省新设企业58426家,同比增长14.2%;注销企业10505家,同比增长0.56%。“全民借贷”

“缺钱”,在浙江民企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温州市发改委最近对229家骨干企业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有11.5%的企业认为融资紧张,22.3%认为融资没有压力,66.2%认为融资有压力。

“中小企业仍然得到了重点倾斜。”人行温州支行副行长周松山表示,截至5月末温州小企业贷款1515.29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为25.9%;全市小企业累计授信24975户,其中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授信11473户。

但浙江省工商联周冠鑫发现,部分小企业即使贷到款,银行往往实行基准利率上浮30%~50%的政策,加上存款回报、搭购相关理财产品、支付财务中介费用等,实际的贷款成本接近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

正规渠道的告借无门,导致民间借贷的畸形繁荣。温州市金融办对35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末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三者的比例为56∶28∶16,银行贷款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民间借贷提高6个百分点。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指出,2010年12月至今年5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分别为23.01%、24.14%、24.81%、24.43%、24.60%、24.38%。温州典当行3个月以上的长期借贷月利率从去年的2.2分(约合年利率26%)涨到3分(36%),而短期借贷已普遍超过8分(96%)。

有迹象显示,部分银行资金也涉及民间借贷。以温州永嘉某鞋革企业为例,由其牵头多家当地企业设立某担保公司,各股东单位从银行获得贷款,向担保公司注资规模超过10亿元。这个“现金池”不仅向股东及关联企业借款,也对外放贷。

据人民银行温州支行的工业监测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二季度资金周转状况指数35.72,较上季大幅回落9.52个百分点;银行货款回笼能力指数30.96,较上季回落4.76个百分点;企业应收账款与销售产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

“这表明销售收入并未转变为当前的现金流,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趋于放慢。”人行人士分析认为,企业的经营意愿在降低。

值得关注的是,更多的实业资本正在沦为游资。人民银行温州支行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而中小企业的参与比例更高达80%。转型迷局

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能否倒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活命比升级重要,对中小企业谈转型,似乎是一厢情愿。”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指出,当前浙江小企业处境艰难,企业家信心不足。

周冠鑫说,浙江低附加值产业主要集中在小企业这个群体,现在许多小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一直处于“无心转、无力转、无处转”的境地。

“正如一个嗷嗷待哺的孩童,中小企业在这一轮转型发展中急需‘保育箱’、‘幼儿园’。”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史晋川说,必须要通过“有形之手”实行重点的要素保障,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问题。

史晋川举例说,诸暨市着力构建了能够惠及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技术、人才、法律服务平台和小企业统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周冠鑫建议,浙江有关部门应着力构建大企业龙头带动、小企业互联互助的运行机制,加强产业政策尤其是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有效引导小企业融入产业链。

浙江中小企业调查 篇2

一、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

关于企业社会资本问题,在早期的社会资本研究的一些文献中已经开始关注组织和企业的社会资本问题。伯特(1992)第一个将企业作为社会资本研究的主体,明确指出了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关系是社会资本。Gabbay等人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以社会结构为载体,有助于企业这一主体目标实现的那些资源。随后,Roger Th.A.J Leenders和Shaul M.Gabby (1999)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得的能够促进其目标实现的有形或无形资源。Nahapiet和Ghoshal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应该是“企业(包括其内部成员)占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得的、来自干关系网络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

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界定也各不相同。边燕杰、丘海雄指出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是企业的社会资本。周小虎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指那些能够被企业所控制的,有利于企业实现其目标和实现目标活动的,嵌入企业网络结构中显在和潜在的资源集合。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者关于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梳理,本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在特定的制度前提下,能够防范经营风险、推进合作、增进效率和带来长期利益流的信任与网络的总称。具体来说,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以下意思:(1)社会资本必然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在一起。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内外个人及组织之间的社会网络,它促进企业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保持组织、人际间即时、高度弹性化的相互联通以及资源能力的动态整合。(2)信任是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要素。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在创造价值的制度环境里如果没有信任,就没有任何技术、使用价值能够转移为经济利润。企业信任表现为面对面、人格化亲密的深度信任,以及与普遍化的声誉(商誉、品牌等)等相关联的“反思性”、非人格化浅度信任和抽象信任。本文不同意将信任排斥在外,因为缺少相互信任,无助于获取资源和相互支持的社会网络或联系不能成为企业社会资本,鉴于此,本文从信任、网络两个维度来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二维分析模式。

二、研究方法

(一)资料搜集与取得方法

对于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的调查,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调查相对困难,真实资料取得不易。因此,本研究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善巧运用了“强关系”的力量,也因为此,本研究采用了非概率抽样方法,这样就不可避免引发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也因此引发结论的可信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的解决方案是:一是慎重选择样本,在对浙江省民营企业整体情况(如企业数量、行业分布和经营规模等)进行系统了解后仔细选取样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抽样倾斜。其二是尽量增加样本规模,将抽样误差尽可能减少。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规模为278个,调查对象是浙江省278家民营企业的278位董事长、总经理或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本次接受调查的企业主要分布于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和金华。其中,杭州的企业为61个,占总数的21.9%,宁波的企业为70个,占25.1%,温州的企业为34个,占12.2%,绍兴的企业为32个,占11.5%,金华的企业为27个,占9.7%,其他企业分别分布于台州、嘉兴、湖州、衢州和舟山。本次接受调查的对象中,男性为201人,占总人数的72.3%,女性为77人,占27.7%。在年龄上,25-45岁的被访者占了总数的62%,而这其中又以36-45岁的为主,占了总数的38%。在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占24.8%,有23%的民营企业主/总经理或中高层管理层接受过高中、职高或中专教育,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总人数的52.2%。

在职务分布上,接受调查的企业主/董事长为108人,占总人数的38.8%,高层管理者占总数的27.3%,而中层管理者则占33.8%。

(三) 资料整理与分析

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92.7%。对回收的问卷,研究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大型统计软件包进行了科学处理。

三、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资本的理解

基于本文对于社会资本的界定,同时考虑到现实中人们对于社会资本的认识,本文将社会资本操作化为四个指标用以测量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此四个指标是:在市场中期望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信任和规范;社会关系网络;由社会或社会的一部分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种力量。

(一)关于社会资本的调查结果

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5.5%的被访者听说过社会资本一词。但是对于其后一题,关于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所有的被访者都进行了填写,经过调查追问,被访者都知道社会关系网和信任诚信等词语,但是之前没有听说过社会资本这个词,看了选项后,才大致明白社会资本是怎么回事了。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多选题,几个选项的总和不等于100%),57.2%的被访者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网络;52.5%的人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和社会的一部分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种力量;48.2%的人认为,社会资本是在市场中期望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另有38.8%的人认为,社会资本是信任与规范。以上的调查结果,有趣地验证了人们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结果普遍集中于社会资本到底是社会关系网络还是信任与规范的理解,与各学者们的不同解释惊人相似。同时也印证了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解为社会网和信任两个要素,是明智之举,可以包容社会资本的全部涵义。

(二)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信任的理解

“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牵涉到很多层面和维度。对于信任的测量,更加难以操作。本文将借助帕萨·达斯古普特等学者关于信任的理解来对信任进行操作化处理。帕萨·达斯古普特等学者认为,信任建立在声誉基础上,而声誉是在长时间行为被别人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

既然信任是建立在声誉的基础上,那么声誉又该怎样去测量呢?本质上,声誉表现为一个人的能干、正直、人品和个性,这些特征对资源转移以及个人可观测到的地位和社会能力起象征性影响。具体来说,拥有良好声誉的人通常具备一系列的特征:得到同行与客户的尊重和认可,有能力、亲和力、谦虚以及大度,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良好的企业理念,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保持企业的成长性,使企业规模扩大、发展快,而且持续时间长。此外,是否与政府部门建立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是良好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学者对于声誉的理解,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将声誉操作化为四个指标,即:产品质量过硬、有良好的口碑;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有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遵守合同、信守诺言;企业主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品质。从调查结果看来,有78.1%的人认为企业声誉最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过硬、良好的口碑上;分别有9%、7.6%的人认为企业声誉主要体现在企业遵守合同、企业主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品质;仅有5.4%的人认为企业声誉体现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现状分析

由于本研究所指的社会资本主要包含社会关系网络和信任两类要素,因而对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分析上,不仅要考察浙江民营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密度等指标,还要考察企业的信任状态。对“信任”的研究则主要是通过研究民营企业的声誉来进行。

对浙江民营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调查发现:

1.浙江民营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出现两级分化,有50%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识的政府官员数量少于10人,其中有19.4%的人认识的政府官员数量为五人以下。而另外50%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识的政府官员数量超过10人,其中,11.9%的人认识的官员数量为20—50人,更有10.8%的人认识的官员数量超过50人。

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认识的政府官员大多分布在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部门中。据调查统计,分别有71.9%、70.1%、50%、28.4%的人表示自己认识的官员分布在工商部门、财政税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及土地部门。只有22.7%的人认为他们认识的官员分别在其他部门。对于认识政府官员的动机,有绝大多数(78.8%)的浙江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表示认识政府官员有助于熟悉与经营相关的各种政策;有差不多半数(48.9%)的人表示认识政府官员有助于争取项目;分别有33.8%、24.8%和23.7%的人表示认识政府官员有助于保护企业免受各种骚扰;有利于筹集资金和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另外有2人放弃对此题作答。需要说明的是,本题为多选题,各百分比相加不等于100%。

3.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认识政府官员的途径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据调查统计,分别有64%、62.2%、52.9%的人表示他们认识政府官员是通过社会活动或会议认识、通过熟人或朋友的介绍和通过业务往来认识的。另外有48.2%的人表示他们认识到政府官员一部分本来就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或是同学老乡。

4.从社会关系网络的密度来看,浙江民营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的联系非常频繁,其次是与政府官员的联系,与社区的联系比较少,而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最少(见表1)。

对浙江民营企业声誉的调查发现:(1)绝大多数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认为企业声誉和企业主声誉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据调查统计,100%的人认为企业的声誉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89.6%的人认为企业的声誉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7.1%的人认为企业主声誉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性,其中,77.3%的人认为企业主声誉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有2.2%的人认为企业主的声誉对于企业的发展不是太重要,此外,有2人(0.7%)放弃对此题作答。(2)浙江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他们企业的声誉不太自信。据调查统计,只有27.3%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认为他们所在企业的声誉非常好,认为不太好的有3.6%,其他人都选择他们所在企业的声誉比较好。

五、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听说过社会资本一词,并且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各有不同,几乎一半的被访者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网络,一半的被访者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和社会的一部分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种力量。他们的理解与学者们对于社会资本的解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方面,浙江民营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的联系非常频繁,其次是与政府官员的联系,与社区的联系比较少,而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最少。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一方面显示了浙江民营企业的务实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好生产与销售工作,但是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浙江民营企业眼光不够长远的问题,他们普遍忽视了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和社区的联系。随着知识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企业技术进步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前者不仅能为为企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知识源,还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则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对于社区来说,企业处于社区中,与社区保持良好关系,获得社区的支持与理解,可以为企业生产与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企业声誉方面,虽然所有的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声誉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管理者对他们企业的声誉不太自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管理者认为他们所在企业的声誉非常好。这表明浙江民营企业主还需要在企业声誉方面下工夫,企业声誉不仅来自企业的声誉,还来自企业家的声誉。增强企业声誉的方法主要有: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对消费者负责;遵守环保制度,对企业所在地的居民负责;尽力做慈善,尽量做个企业公民,负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家声誉的获得主要是依靠企业家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道德情操获得的。除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努力外,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首先需要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宣传,使企业充分认识诚信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使其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完善相关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改善企业信用环境,进一步匡正企业诚信行为,着力培育企业信誉、诚信等意识。其次,推进民营企业诚信建设,完善规范信用评估制度。依托企业信用资讯网建立企业诚信记录数据库,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再次,建立相应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对那些在具体实践中践行诚信品质的企业给予物质、荣誉和政策等方面的奖励。对那些违反诚信的企业坚决给予处罚,限制其发展,限期改正,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企业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将其清除出市场。最后,还应加强企业诚信的外部治理并构筑企业诚信风险的屏障。充分发挥行政监管、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及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预警信息,起到外部化解诚信风险的补救措施。

摘要:社会资本对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研究企业社会资本对于认识浙江民营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从信任、网络两个维度来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二维分析模式。通过社会调查方法, 调查浙江民营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构成、密度和声誉状况来分析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状况。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声誉

参考文献

[1]福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李婉容, 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998.

[2]武志伟.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功能研究[J].软科学, 2003 (05) .

[3]Roger Th.A.J.Leenders and Shaul M.Gabby.Corparate social capital and liability[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

[4]Nahapiet, J.&Ghoshal, S., 1998,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 (02) :242-266。

[5]边燕杰, 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

[6]周小虎.企业社会资本与战略管理——基于网络结构观点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7]萨.达斯古普特, 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张惠东, 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5.

浙江中小企业调查 篇3

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数量已占浙江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的80%以上,财政税收、出口总额已占全省总额的60%以上,吸纳的城镇就业人数超过90%,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与美欧日的中小企业大体相当。在2011年8月期间,我们课题组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与拉美经贸往来情况,先后走访了绍兴市商务局、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亿邦兴业箱包有限公司、海亮集团和宁波外经贸局、宁波均胜投资集团、TCL通讯研究所、宁波美博进出口公司、恒达电器有限公司等两家外贸部门和七家外贸企业,与相关领导和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以此为基础,归纳总结了浙江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主要特征及战略思考。

一、浙江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一般态势

绍兴和宁波地区是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拓展拉美市场的主要地区,通过调研,可以分析浙江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现状,掌握浙江对拉美的外贸、外资、合作等动态变化。

(一)绍兴地区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主要特征

1.战略上重视拉美市场。绍兴地区的产业结构与拉美地区的产品需求和自然资源形成互补之势,具有经贸合作的自然态势。所以,绍兴每年都有2000多家中小企业克服距离成本,拓展拉美市场。有些企业已经在拉美地区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甚至在某些产品上具有较强的市场控制力,开始逐渐向规模经济演变。绍兴地方政府适应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适时地积极发挥服务职能,将拉美市场列为重点开拓的新兴市场,给予中小企业国际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近年该地区中小企业与拉美的经贸活动量增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2011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35.1%。。

2.出口产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绍兴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是块状经济,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所以,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促使绍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是,较高的转型成本促使绍兴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不仅降低了转型成本,而且能够继续发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出口产品主要为纺织服务,占到出口总额60-70%,其次依次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制品和化工产品。近年,铜管出口规模也呈现递增趋势。

3.出口国家以巴西为主。拉美地区各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差异较大,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2001年至2010年,巴西GDP年均增长3.6%,人均GDP年均增长2.4%,是近30年经济发展最快的10年。巴西人口在最近10年里增加了12.5%,从2000年的1.67亿增加到2010年1.9亿,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30万。所以,巴西市场是绍兴中小企业拓展的主要市场,2010年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了75%。其次是墨西哥、智利、巴拿马等。特别是墨西哥,近年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政策开始有调整的迹象。

(二)宁波地区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主要特征

1.以欧美市场为主,但是近年与拉美地区的外贸进出口总量出现递增趋势。宁波地区历来以外贸为主,外贸企业总体特征是量多、规模小,素有“千军万马”之称。近年,宁波外贸企业与拉美地区的进出口额,都出现较明显的递增趋势。据宁波外经贸局统计数据显示,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出口额同比降低20.7%之外,从2006年起,同比增长保持较高的水平,其中,2010年达到58.33%;进口额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冲击,降低了进口数量,2011年宁波与拉美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6.5%,出口额同比增长58.3%,进口同比增长29.7%,基本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比例。宁波进出口额在全省和全国的比重亦是名列前茅。这都表明,宁波与拉美地区的经贸往来有扩大化的态势。

2.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的同比增长速度较快

从表1可以发现,宁波外贸企业拓展拉美市场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额比重为77.4%,进口额比重为77.6%,进出口额比重为77.5%。其次为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但是从同比变化来分析,加工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速度最快,达到75.94%;其他贸易进口额同比增长速度最快,达到90.51%,而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70.45%和80.40%,都超过了同期一般贸易的同比增长率。表明拉美市场的开拓积极地适应了金融危机后宁波贸易方式均衡发展的战略需求,也将为今后的贸易转型奠定基础。

3.出口商品种类以机械制品和纺织制品为主,进口则以原材料为主

从表2可以发现,出口商品以机械制品和纺织制品为主,而且同比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分别为63.75%和50.24%,其次为贱金属制品和矿产品。同比增长最快的为运输设备制品,达到惊人的121.95%。而进口产品主要以各类原材料为主,包括纺织原料、贱金属、仪器设备原料和矿物质等。表明,虽然拉美贸易份额在宁波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较低,但是,宁波与拉美贸易类型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工特征,都能够发挥彼此的比较竞争优势,促进双方贸易福利的增长。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宁波与拉美的贸易额同比增长迅猛,有利于克服世界经济增长疲软引致的发达国家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提高宁波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和加速国际贸易的转型发展。

表1 2010年宁波外贸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贸易方式比较 (单位:万美元/%)

表2 2010年宁波外贸企业出口拉美地区的主要商品种类 (单位:万美元/%)

二、浙江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具体问题

(一)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显现机会主义

浙江中小企业虽然国际化热情高涨,表现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对于海外经营企业准备不足,表现在:国际化经营理念不成熟;收购企业后的资源整合难以应对;继续融资困难等。结果,导致能够“走出去”,却不能“稳下来”的刺猬效应。所以,浙江中小企业具有国际化的资本实力,但是,缺乏国际化的战略规划和经营能力,容易陷入国际化悖论的发展困境。

(二)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短缺

1.外贸人才业务技能的复合性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传统的外贸人才技能培养一般偏重外贸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以及实践技能的形式化,从而导致外贸人才较低的商务英语写作和日常交流能力,空白的外贸产品知识背景,迟钝的国际环境洞察力和较弱的国际环境适应能力等。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外贸企业一方面利用当地的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对国内外贸人才的复合型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外贸人才的职业素养令企业担忧。根据我们的访谈,企业扩大再生产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的流动性较大,表现在员工的高跳槽率和人才的难留住。这不仅发生在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和工作强度高的企业,在比较人性化管理的企业依然存在这种现象。所以,这与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的价值理念和职业素养也有很大的关联性,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我们了解到,企业发现的普遍现象就是,那些“优秀”大学生,在考评中表现出比较差的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较狭窄的知识视野等不足。

3.投资拉美地区的风险相对较大。巴西经济环境相对比较排斥外来企业。表现在:政治上,税负较重且复杂、政策不透明,且随意性大、效率较低。经济上,产业链不完善,而且开发区以综合体为主,不能实现产业链的配套互补,导致规模不经济;当地企业的融资成本非常高,所以,贸易中偏好延期付款。由于拉美企业普遍存在诚信问题,所以,增加了贸易伙伴的贸易风险。社会环境上,巴西对环境保护力度比较大,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不少约束。

三、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战略思考

(一)出口产品以传统纺织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轻工业的中低端消费品为主

根据浙江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且具有产业集群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即使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含量不高,但是,与拉美地区的产业结构形成垂直分工互补关系。所以,浙江中小企业转移海外市场,拓展拉美地区,应挖掘传统竞争优势的巨大潜力,根据拉美地区的消费文化和社会习俗,制定差异化产品的竞争策略。这不仅可以适应世界经济增长疲软带来的消费需要下降,而且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活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累资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浙拉经贸合作方式应以合作合资为主

拉美地区实施较为复杂的税收保护政策,是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重要屏障。由于拉美地区贸易自由度不高,政策调控不灵活,所以,贸易摩擦较多。在拉美地区较发达的国家,如巴西,可以采用本国生产——与当地大企业合作组装——批发销售或与当地企业合作销售的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拉美市场的占有率,而且还可以克服信用风险。对于拉美地区的单一小市场,则可以采用代理合作的形式,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三)投资拉美地区应有战略规划

由于拉美地区投资风险较大,产业配套也不完善,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拓展拉美市场的短期收益无法保障。但是,从长远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几乎饱和,金融危机后,消费需求也持续下降,而且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这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相比较而言,拉美市场潜力巨大,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只要充分适应当地的竞争环境,抢占市场,就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国际竞争力度的提高。因此,拓展拉美市场,应具有战略眼光,不能一蹴而就。

(四)浙拉经贸发展需要培养和储备国际化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体现在专业技能,不仅要掌握外贸基本知识,而且要重视产品、行业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英语水平,不仅要有等级水平,更要有实际交流能力。非专业技能,也强调适于企业发展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心里素质、职业道德和企业忠诚度等。尤其是职业道德和企业忠诚度,在很多企业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专业技能。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德才双馨”作为衡量人才的一般标准,从实践经验来看,外贸企业衡量人才的第一标准依然是“德”,其本质就是人才的职业素养问题。

(五)浙拉经贸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性政策

浙江中小企业调查 篇4

各项填写内容及要求

一、调查表中需要填写的项目为:组织代码、企业详细名称、所属行业、地区代码、通讯地址、邮编、企业网址、电子邮箱、质量总负责人、联系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法定代表人、是否国有控股企业、是否规模企业、企业注册经济类型、企业类型、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注册商标、注册成立时间、企业标准水平确认、企业计量体系确认、体系认证情况、企业规模、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国内产品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固定资产原值、企业人数、企业创品牌情况、产品序号、小类制造业、产品名称、上年国内销售收入、上年企业出口交货值、监管类别、证书号、执行标准、产品出厂检验能力、近三年监督检查情况、附加说明和调查单位、调查人员、录入员、审核员、调查时间等48项。

二、每个企业需填写本表格一份,由调查人员负责填写。应用签字笔或钢笔认真填写各栏目,所填写的各项内容应清晰、无涂改。本表格作为档案存放到县局备查。

三、“组织代码”是指企业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领的企业组织代码号,未取得企业代码的该项应填写“未办”字样。

四、“地区代码”是指GB2260-2002标准中规定的县级区域的6位代码。

五、“企业名称”、“企业网址”、“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质量总负责人”、“联系人移动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和“法定代表人”是指产品生产企业的详细名称、企业实际所在地的详细通讯地址和具体负责产品质量工作的质量总负责人(应为企业负责质量、标准化、计量等业务的高层管理人员)、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邮政编码、传真、电子邮箱和企业的网址。

六、“所属行业”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的主要产品所属的工业行业小类(4位代码,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七、“是否规模企业”是指是否列入统计局定期统计的企业名单中的企业。

八、“注册商标”、“企业注册经济类型”、“注册成立时间”、“注册资金”、“营业执照”是指工商部门发给企业的营业执照上的相关内容。

九、“企业类型”是指按工商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企业类型进行简化后的类型。

十、“企业标准体系确认”栏内填写“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情况,若选“无”,“说明”无需填写;填选“有”,在“说明”项中按照企业通过评审确认情况分别填写“AAAA”、“AAA”、“AA”、“A”。

十一、“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确认” 是指企业是否经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经过确认的用“√”表示,并说明通过了哪一级的确认。

十二、“体系认证情况”是指企业有否通过体系认证的情况,有通过的用“√”表示,具体认证体系类型包括QMS、EMS、OHSMS、HACCP。

十三、“企业规模”是指按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划分标准来确定企业的大小规模。大型是指人数在20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0万元及以上,中型是指人数300-2000人以下、销售额3000-30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40000万元以下,小型是指人数3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我们这里只要求粗分为三种,即大型、中型、小型。

十四、“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国内产品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是指企业自抽样日期上推的上一个统计年度中统计报表中的企业销售总收入、出口销售收入和国内销售收入的销售额。如企业为抽样日期所在年份新办,则用自开办日至调查日的企业销售总额、国内销售产品收入、出口交货值来代替。三者的关系为出口交货值+国内产品销售收入=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单位全部为人民币,单位为万元、取整数。

十五、“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设备在购入时的总价值,统一用万元做基本单位来表示。当设备原值不足万元时,取小数点后一位。

十六、“企业人数”是指在上一个统计年度末企业中正式(含合同)职工的总人数。

十七、“企业创品牌情况”是指企业获得品牌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关内容中打“√”,并注明产品和认定时间。

十八、“产品名称”是指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大类名称和其自然排序,产品名称应按照产品规范化的名称填写。

十九、“上年国内销售收入”和“上年出口交货值”中所提的上年度概念是指抽样企业自抽样日期上推的上一个统计年度。如产品抽样时间为2006年1月,则上一个统计年度即为2005年。这里所指的产品是指规范化的监督检查产品大类(含所有规格型号产品)的总称。如产品大类难以区分,可将产品检验标准所包含的所有指定产品规格品种作为产品大类。年销售收入是指上年度统计报表中产品销售获得的收入。年出口交货值是指上年度统计报表中产品出口交货值(单位均为人民币万元)。

二十、“监管类别”、“证书号”中“监管类别”是指调查产品属于生产、制造许可证、3C认证管理范围时,该产品是否取得规定许可证的情况。不同情况分别在相应的内容中进行表示。“证书号”是指取得的证书编号。

二十一、“执行标准”是指产品生产、检验所依据的产品标准名称及编号,计量产品还应填写检定规程号。

二十二、“产品出厂检验能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产品出厂的检测能力,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在“全项自检”、“出厂项全检”、“出厂项部分自检”、“无能力”中用“√”表示。

二十三、“近三年监督检查情况”填写该产品近三年内的监督检查不合格情况,如“某年某季度某级监督抽查不合格”,若三年内监督检查全部合格,则填写“全部合格”。

二十四、“附加说明”是指企业认为还需书面说明的其它内容。不管企业有无说明,调查人员应请被调查企业人员在仔细确认调查表所填内容后,在此栏目填写“上述内容属实”,并要求企业被调查人员签字,加盖企业公章。

二十五、“调查人员情况说明”是指调查人员认为还需书面说明的其它内容的描述和说明,如有些数据的来源出处等。最后在此签署调查人员姓名并注明调查时间,盖调查单位公章。

关于上海,浙江水利行业调查报告 篇5

走访的水利客户有上海水利厅,上海水资源管理处,杭州水资源管理处,杭州水资源办,这两个区域水资源的投资方向不同,具体如下:

一:上海

1,在走访上海的水利相关部门时有的也提到了今年国家对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但是他们针对上海这里最大的方向是集约化供水政策、节约用水政策、污泥处理处置政策,对于新建的项目人家对咱们闭口不谈,主要是我在这里入手相对较晚,他们现在用的一大部分是上海水表厂的机械式水表,我也把咱们产品做的一些有利业绩介绍给他们,他们对于这些东西不怎么感兴趣,大口径上面他们装的大部分为电磁产品。去年咱们在黄浦江取水口通过中间商买进去了5台大口径仪表在随后跟进过程中,对方使用效果还可以,可以进一步做深层次工作,打出突破口。

2,二,浙江

在走访浙江水利行业,主要走访的是杭州水利部门,在走访杭州水利厅过程中得知他们的相关项目均由各级地方水利部门自行负责,市里面主要规划,落实政策。在去海盐的期间,我也走访了海盐县的水力资源管理处,他们现在还没有接到上面通知,与资金划拨消息。

浙江省信用担保调查报告 篇6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情况

为深入了解当前经济环境下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状况,国庆期间,我们寝室四个人,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对部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情况表明,作为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提升小企业信用、缓解小企业资金困难、促进小企业孵化培育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政策扶持刻不容缓,这个情况很充分的表明了信用担保在浙江省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以下为具体的调查报告内容。

第一、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是由一定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自愿组成的,以会员企业出资为主,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近年来,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定位准确,发展较快,总体运行良好,与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一起,成为了浙江省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截止目前,全省共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32家,担保资金3.13亿元,年担保总额达19.82亿元,分别占全省担保机构的10.46%、3.24%和5.94%,平均资本金放大倍数为

6.32倍,分别高于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1.95倍和3.45倍。

在发展过程中,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进行了概括了一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在股东选择上,建立了银保会审机制。对于担保机构来说,股东的资信状况直接决定了担保机构的实力,也直接关系到银保合作的开展。为此,浙江省担保机构往往在机构组建和新股东吸纳时提前引入了银行的风险判断和识别功能,建立了银保联合会审机制,在股东选择、资产评估、发展前景、股金与授信额度匹配等关键问题上,共同作出分析和判断,并以此作为确定入股对象、入股额的依据,严格把好准入关。这种股东选择上的银保会审机制为日后银保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风险承担上,建立了银保风险分担机制。由于银行在担保机构股东的选择上起到了关键性审核作用,其对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被保企业的风险状况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把握,这不仅有利于增进银保双方互信,也有利于银

保双方良性、共生的金融合作关系的形成。目前,浙江省一些担保机构在担保风险的承担上与银行建立了风险分担机制,多数在8∶2与9∶1之间。

3、在风险管控上,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为切实防范担保风险,浙江省担保机构根据股东即被担保人的特点,探索建立了对被担保人资产、运营、人品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机制。如对被保企业全部资产采取评估确认价值、建立浮动抵押、反担保资产统一投保等措施;对被保企业经营情况通过建立制度明确经营者责任、联手银行深入企业持续跟踪经营动态的手段,严格把控风险苗头;对经营者及其家人通过经常走访村委、推行股东背靠背互评等途径掌握法定代表人人品和有关信用信息等。这种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降低了担保风险。

4、在放大比例上,建立了较高的资本金放大机制。担保机构通常以乡镇、社区或行业协会为单位组建,充分融合了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其与生俱来的平辈压力、群众压力、同行压力有效降低了被保企业的道德风险。在严格落实被保企业反担保资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银行对这一自己事先就介入参与筛选的被保企业的信任度。因此,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放大比例上,普遍建立了较高的资本金放大机制。目前,浙江省正常开展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资本金放大倍数一般在5-8倍之间,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5、在治理结构上,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浙江省大多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采用公司制这一组织形式,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位一体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虽然部分担保机构由于内部人员少,管理基础薄弱,在内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但这种公司制治理结构的建立,为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进一步规范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在股东变动上,建立了灵活的进退机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股东出资的目的即为向银行申请担保贷款,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经常发生变化,其融资需求以及向银行融资的条件也会相应发展变化,这就使得担保机构股东的变动成为必然。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适应这一特点,建立了灵活的股东进退机制。只要股东在履行完所有担保责任后,一般都允许其退股。而对于一些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在其愿意履行公司章程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通过审核就允许其出资入股。这种灵活的股东进退机制有效增强了浙江省担保机

构的发展活力。

第二、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虽然不是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主流,但考察其发展状况,其对于浙江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推进成效十分明显。

1、有效解决了小企业融资难题。现阶段,小企业担保难是其融资难的主要成因。由于小企业资产少、实力弱、资信不足,很难获得银行的信任和认可。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针对小企业融资难的实际,引入了小企业抱团增信机制,充分整合了小企业的资源,突破了单个小企业规模小、实力有限的限制,通过为入股的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提升了小企业的信用,架通了银行向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桥梁。

2、降低了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决定了其在为股东企业提供担保时能够实行低于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保费费率。目前,浙江省担保机构的年保费费率一般为1%左右,通常低于商业性担保机构1-2个百分点。同时,由于担保机构一般将所有的注册资本存入合作银行,与合作银行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关系,银行往往对其提供担保的贷款不再有存入保证金的要求,并实行较为优惠的利率,这些都有效降低了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3、成功切断了企业的互保链风险。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股东通过对担保机构的出资,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担保责任,在企业风险和担保风险之间成功建立了有效的防火墙,切断了由企业直接互保可能产生的泱及整个企业的互保链风险,从根本上实现了企业互保的“有限责任”。担保机构的这一功能在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剧、企业互保链风险加大的今天,尤其值得关注和推广。

4、促进了小企业的孵化培育。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融资孵化器作用,吸纳并向银行输送需要提供信用担保的小企业客户,送走通过融资发展壮大而无需再给予担保的客户,源源不断地孵化培育了一批批小企业。如萧山区北干街道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为街道资产经营公司发起设立的担保机构,目前注册资本为1600万元,有股东企业25家,成立以来已有18家股东企业通过担保获得贷款发展壮大后退出。

在取得积极发展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担保机构作为新生事物,发展中仍然

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担保机构分类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担保机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②资本规模偏小,担保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③外部风险补偿机制缺失,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④专业人才缺乏,业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与此同时,浙江省的担保机构主要集中在萧山、余杭、临安等地,其他地方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发展很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浙江省担保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亟待我们研究解决。

第三、进一步促进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参考于部分书籍)

鉴于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现状与作用,我们认为,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举措来促进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1、加快建立适合担保机构发展的引导机制。担保机构在运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对象、运作方式等方面与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存在明显的区别,但由于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分类监管扶持体制,对三类担保机构不加区别地适用同样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这对资本规模较小、业务对象单一的担保机构的发展带来了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应加快推进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和担保机构的分类管理,从市场定位、监管制度、扶持政策、绩效评估等方面着手建立适合担保机构特点的监管扶持体制,形成有利于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

2、加大公共财政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当前,各级财政对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资源大多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受惠较少。为此,有必要建立公共财政对担保机构扶持的倾斜政策。从浙江省情况看,公共财政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启动资金支持。即在担保机构组建时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以体现公共财政的引导和增信作用,支持担保机构发展;(2)风险补偿支持。对于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按照标准给予一定的外部风险补偿资金支持,提高其抗风险能力;(3)激励资金支持。对于经营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良好、担保业绩突出的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其做优做强;(4)税收优惠支持。适当降低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门槛,让更多的担保机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加强担保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从调查情况看,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已成为浙江省担保机构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应加快担保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育工程、省中小企业担保专业工商管理研修班、担保行业协会培训交流会等各种方式,建立担保机构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制度,并加快推行担保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加强对担保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切实提升其业务素质和技能,为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第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从各种途径,对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可能有部分是遗漏的,但是大体的内容是有的。最后,我们认为信用担保解决融资难、贷款难,搭建企业与银行的桥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建立企业信用意识、促进风险投资发展、解决股权质押难题、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参考资料:

《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管理》 狄娜、张利胜

《担保工作管理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孙厚军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中小企业调查 篇7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此次风暴引起我国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 外部需求减少, 外需下滑, 成批中小企业倒闭, 那些还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中小企业生存异常困难。面对这个严峻的问题,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该如何面对?本文为研究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公关策略现状, 将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选取企业公关的角度, 从其新媒体公关方面展开抽样调查和分析, 通过问卷发送及电话访问方式调查, 具体时间为2009年5月8-25日, 采取单选、多选结合开放式问题的形式, 按照设计要求共发放问卷300份, 共有近2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了调查问卷, 回收填答有效问卷167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5.7%, 从5个地区随机抽取各20家, 对100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期望能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探寻对策。

一、金融危机困境

浙江是对外贸易大省,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8年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浙江企业的生存发展。2008年1-9月末, 浙江省银行贷款增长幅度呈下滑趋势, 融资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1]。嘉兴市公关协会副会长也认为, 金融危机爆发后, 嘉兴市中小企业受资金链影响, 财务问题暴露, 在倒闭威胁下不得不裁员、降工资。浙江省经贸委统计显示, 2009年1-5月, 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有1.07万家, 亏损面达19.6%, 而“温州20%中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义乌金乌集团老板海外避债”等消息, 使浙江“草根经济”的命运走向扑朔迷离[2]。浙江一批企业加快了外迁步伐, 媒体惊呼金融危机掀起了“多米诺倒闭链”。

总而言之, 金融危机使浙江沿海地区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创, 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为:出口遭受冲击;对外出口贸易量下降;信用危机;融资困难等方面。正是由于资金不足、综合实力较弱这种绝对劣势, 浙江省中小企业内外交困, 生产经营压力随之加大, 普遍出现资金紧张, 影响到生存。

二、新媒体公关可行性及意义

在格鲁尼格 (Grunig) 总结的四种公共关系模式中, 双向平衡的传播与沟通是公共关系的终极模式, 这种公关模式强调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是以对等的地位进行交流与互动。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和持续创新, 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建立的信息传播秩序。当公关遭遇网络时代, 其固有的双向传播与沟通的特点, 恰恰切中了网络媒体建造的新传播秩序的肯綮。[3]

中国网络的应用率正逐年增长, 未来网络媒体将遍布各地, 凭借它无线链接、全球互动沟通的特点, 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传播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互联网等新媒体让期望能拓展疆域的中小企业兴奋不已。

早在2005年, 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就在一系列同质化竞争中寻找突破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开始把眼光投到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上, 阿里巴巴、淘宝等B2B、B2C和C2C模式风行一时, 此外, 纸质媒体的电子版逐渐兴盛, 手机3G技术在中国移动推动下也逐渐发展。中小企业通过电子版、3G手机来发布信息, 实行企业公关, 实现双赢指日可待。

(一)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新媒体环境下, 信息传播速度极大提升, 传播费用也比传统媒体少。新媒体公关的成本低, 金融危机时期, 对于在广告和其他营销方式上没有足够预算的浙江省中小企业而言, 利用新媒体公关就更为必要, 更能发挥新媒体在成本开支上的节省对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二) 强化品牌推广, 维持客户忠诚度

新媒体传播作为中小企业公关的一个重要资源, 既能推动中小企业强化品牌推广, 又维持了客户忠诚度。近年来, 互联网凭借其典型而且相对成熟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 交互性强, 成本较低, 传播范围广泛, 内容无限链接, 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

在金融危机信用危机的背景下, 中小企业的新媒体公关注重参与性, 得以让消费者近距离地、真实地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 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指数, 因此, 中小企业对新媒体公关的利用建立品牌的好感度起决定性作用。

(三) 发现新关系, 开拓新市场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 没有新媒体的参与, 企业的发展难免势单力薄, 而借助新媒体的公关协作, 无疑能够促成中小企业的信息融通, 加强彼此间合作, 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中发现新的关系, 从而降低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 提高自身在金融危机下的软竞争力。

何况, 中小企业利用新媒体的公关行为由企业买单, 因此, 新媒体不只为甲方 (中小企业) 的短期利益服务, 更有义务为甲方的长远利益服务。这为中小企业利用新媒体公关策略提高了可行性, 为双方合作奠定了稳定的基石。新媒体一旦成为企业对外沟通的专业服务机构, 不能只停留在“新闻、信息发布”的层面, 也不能仅满足于执行中小企业的某项公关决策, 而应该承担起协助企业有效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战略沟通, 强化中小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的责任[4]。

浙江省中小企业以开放度区域分布, 主要集中于杭嘉湖, 杭宁温地区, 而一些县级城市如海宁、义乌、桐乡等地也非常活跃。本文选取了浙江省5个主要城市 (杭州、嘉兴、湖州、宁波、温州) 的中小企业, 对其各行业不同类型 (城市型中小企业、郊区型中小企业、乡镇型中小企业) 的生存现状进行了电话访问, 抽取了其中100份有效问卷, 了解到金融危机下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网络公关的现状:

调查显示 (见图1) , 约有48%的中小企业已经实行了网络公关, 约42%的中小企业正在考虑通过网络公关来增加自己的客户群体, 扩展销售渠道, 而仅仅约10%的小企业选择不考虑网络公关。在电话访问中, 笔者也对不选择网络公关的小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 究其原因为两方面:一为资金问题, 二为行业分类不同造成的网络公关的不适用性。

需要强调的是, 新媒体可以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工具, 借助这一工具, 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强化品牌推广, 维持客户忠诚度, 发现新关系, 开拓新市场。

三、新媒体公关策略

媒介技术的发展已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效度, 也由此能为中小企业的传播策略打开一道接着一道的大门。马云曾预言, 未来的市场, 大型企业将肢解, 中小型的精干企业生长之路广阔。互联网的兴起, 使中小企业与网络公关的关系逐渐红火起来。公共关系是企业重要的无形因素之一, 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足以利用新媒体改变公关宣传战略, 重新理顺各方面关系, 寻求新的客户及销售渠道, 发展投资者关系。

在金融危机中, 小型对外商贸企业的客户数量明显下降, 并且客户资金回流变慢, 信用问题凸显。这种状况进一步使得企业失去了客户, 并恶性循环。电话访问中, 50家浙江企业中有42家中小企业认为通过网络公关在发布企业信息上影响卓著, 多数中小企业希望通过网络公关得以拓展客户群体, 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客户不足问题。

互联网、web2.0—3.0以至现在的“SNS”网络社区建设, 搜索引擎的发展……基于这种形势, 利用新媒体的便利, 保持内部和外部信息的透明性和一致性, 发现和寻找新的关系和新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往往在竞争过程中, 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 也不是最大的, 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利用周边环境的群体。而成本、机会和资源优势、时空的延展性与强大的关系发现、重构潜力使得网络等新媒体可以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工具, 中小企业当务之急是拓展渠道、开拓市场、节约开支, 扎实基本功, 找到突破口, 利用新媒体公关寻求发展策略。

(一) 适应公关战略之一:电子商务平台开源

浙江拥有优越的创业和商贸环境, 对中小企业来说, 关键是需要大量商机, 需要捋顺中小企业的生产销售。电子商务从无到有, 令中国的对外贸易产业产生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浙江杭州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建与运营, 给中小企业营造了一个便捷的国际交易平台。在金融危机情势下, 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便捷的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公关。

在金融危机时期, 阿里巴巴这类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既可以实现中小企业自身对全球信息的共享, 又能及时接受到市场的反馈信息, 从而发挥产品优势,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样便在关键时刻赢得了新的商业机会。浙江第一家水处理仪器公司 (湖州先河仪器) 选择了与该网站的合作, 通过网络发布信息, 寻找到了新的优质客户, 拓展了省外销售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 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尽力让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己所用, 积极从新的网络媒介为企业打开金融危机后对外贸易的窗口。

(二) 适应公关战略之二:政府公关资源节流

中小企业面临金融冲击时, 裁员辞退, 带薪留职, 这些方法确实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资金压力, 但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除了从税收和缴费方面从政府公关中达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外, 还有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企业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负担。为了应对目前在金融危机激荡后的成本困境, 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为了合理确定企业税负而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这些资源来换得企业发展[5]。

事实上,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政府公关资源, 如在政府推出大量促进消费增长的优惠券政策之际, 充分利用发放给企业的远程培训抵价券, 得以保住自身的人力资源。中小企业的员工可以带薪留在家中享受远程教育培训, 为日后的工作充电加油。对中小企业来说, 若能争取政府以发放职业远程培训券扶持, 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三) 适应公关战略之三:网络平台行业集群

互联网时代, 许多纸质媒体的电子版, 集合了报纸、杂志的新闻性和其他特性, 电子平台的运作需要外部企业资源的参与, 包括一定的外部资金注入和企业关系的建立。这是一个机会。中小企业利用已有的媒体平台开辟栏目, 建立网络专区, 把自己需要发布的信息渗透其中, 这样既能获得这个平台带来的人气和活力, 又能提升自身的品质和形象。

因为是合作关系, 信息共享, 优势互补, 企业可能不需要额外费用。当然还能充分利用电子版投放成本低的优势, 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 获得新产品发布或动态信息的发布。也可以通过架设微网站 (MiniSite) , 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搭建互动媒体平台, 将各政企关系、企业间关系、企业与公众关系融合并为中小企业创收。

中小企业还可以创建优秀的中小企业网店系统,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针对门户网站、博客站点、Web2.0社区甚至网络游戏, 将中小企业的产品、活动、品牌的影子, 通过网络公关营销融合在一起。如通过互联网技术, 定期与博客作者交流, 利用Feedsky平台做博客营销等。当前, 媒体处于“碎片化”时代, 中小企业可以针对各种分散的“去中心化”的媒体形态, 给出传播对策, 成立自己的互联网平台, 形成基于网络的行业集群。

总之, 对中小企业来说, 对内, 在此基础上能将企业内部网站链接到电子版平台, 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能传达到员工, 提高凝聚力。对外, 消费者能通过此平台了解企业动向, 提升他们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同时, 在媒体投放支出锐减的情况下, 始终能将中小企业信息顺利向外发布。

(四) 适应公关战略之四:审时度势开展网络公关预警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中小企业的倒塌也许仅在一瞬间, 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环节、一次危机没有处理好, 缺乏危机管理机制的中小企业是没有竞争力可言的。一个组织如果在危机处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失当, 将使企业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受到致命打击, 甚至危及生存。

“病急乱投医”, 金融危机刺激了浙江部分中小企业撤回资金, 盲目开辟新的投资领域, 并且危机预警的意识薄弱, 这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寿命短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有战略眼光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了成长, 必须及时构建危机预警机制。而短期内, 经济未见明显好转, 中小企业应该针对经济危机及时有效地开展危机管理, 预防、妥善处理危机, 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将危机化为转机, 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时代已经进入互联网Web2.0, 一个帖子或博客就能引发轩然大波, 小小的危机也可能藉由互联网蔓延至中小企业。这为诸多中小企业主敲响了警钟———在Web2.0时代, 中小企业的危机公关预警系统该提上日程了。例如在猪流感发生后, 不少浙江的中小企业撤回了自己的驻外业务员, 结果对国外市场情况失去了解和控制, 导致销量停滞。中小企业的危机公关中, 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差, 如果危机得不到有效控制, 可能会导致成批中小企业关闭, 影响就会特别大, 并引起连锁反应。中小企业各个行业应成立共同的危机应对联合小组, 就危机对本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影响进行评估, 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采取相应对策。

(五) 适应公关战略之五:3G关系营销

随着浙江3G的商用得到实施, 以及手机互联网业务的日益普及, 两大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并且逐渐纳入一些企业公关营销的议程。

这种利用以手机为主要传播平台的第五媒体, 直接向目标受众定向、精确地传递个性化的即时信息, 即无线营销。其最大特点是通过第五媒体建立起“一对一”的营销平台。这是一种全新型的关系营销, 乘着手机普及趋势所带来的商业机会。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应该应当与时俱进, 树立“一对一”精准定向营销的理念。积极利用新媒体提供的营销平台, 建立目标消费群的细分市场, 定向发布企业个性化信息, 进行互动沟通, 以最小的投入, 获得最大的收益。

结语

当前形势下, 利用新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活动, 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不仅是使自己尽快摆脱和缓解金融危机困境的一种值得尝试的手段, 这一探索过程, 实际上也是实现中小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的提升过程。

摘要:成本、机会和资源优势、时空的延展性与强大的关系发现、重构潜力使得网络等新媒体可以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工具。本文基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 认为中小企业摆脱金融危机困境的新媒体公关策略可以从电子商务平台的开源, 政府公关资源方面的节流, 网络平台上的行业集群以及网络预警机制和3G关系营销的实施着手。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新媒体,公关策略

参考文献

[1]朱志刚.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省企业和金融行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2009, 3.

[2]东方早报.浙江官方数据辟谣中小企业大批倒闭生存压力巨大[EB/OL].http://www.788111.com, 2008-07-23.

[3]乃风.当公关遇见网络[J].国际公关, 2008, (1) .

[4]于娜.新媒体重塑公关[J].市场观察, 2008, (11) .

浙江中小企业调查 篇8

关键词:农村居民 农村有线广播 光缆和音频电缆 农村大世界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村有线广播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辉煌于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这期间,在农村,有线广播曾独领风骚,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视的发展和有线电视的普及,农村有线广播逐渐衰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加上许多农村征地拆迁,变化很大,除个别地方外,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有线广播呈现出半瘫痪状态,有的地方甚至销声匿迹。然而,农村有线广播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民仍然需要广播,想听广播。党和政府也需要这一块农村宣传阵地。

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村有线广播始建于1955年初。经过50多年的发展,萧山农村有线广播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良师益友。在这50多年的发展中,虽然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几次变化,也面临着新的传播方式和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但萧山的农村有线广播仍然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农村有线广播的前列。目前,萧山区的有线广播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广播喇叭总量达到了25万余只,入户率达到91%,通响率达到98%。萧山有线广播成了向农村居民传播党和政府政策的好载体、农民朋友生活的好帮手、老百姓致富的好参谋。

那么,在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已呈滑坡的大背景下,萧山的农村有线广播为什么会是“这边风景独好”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突出工作支撑着萧山农村有线广播。

一、坚守的理念

农村有线广播的地域性、贴近性强,在农村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中都具有较大优势。在拓宽信息渠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更使党和政府的声音能够及时传达到农村基层,在疫情防控、政策解释、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萧山,虽然由于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保留了一张较为完整的有线广播网络,但同样也受到了广播电视两网“分家”、新媒体兴起、农村征地拆迁、新小区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有线广播在新的历史时期真的到了该“出局”的时候了吗?有线广播几十年来深深扎根农村,集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传播迅速、收听方便、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于一身,服务于亿万农村居民。它的辉煌历史、已有的实践和特性,决定了它对于基层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和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基于多年来养成的收听和生活习惯,新时期的有线广播仍然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特别是中老年群众的欢迎。

正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萧山区党委政府排除各种干扰,面对各个时期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始终把农村有线广播作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牢牢坚守并巩固发展了这个阵地。

二、不断完善的网络

萧山在发展农村有线广播事业上舍得投入,不断加强对广播网络的升级和改造。2005年初,面对广播电视两网“分家”,广播网受到较大影响的实际状况,开展了“广播发展年”活动,并将它列入当年区政府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当地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广播发展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萧山区农村有线广播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两个文件,开始全面改造有线广播网络,并要求各镇街把“广播发展年”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当地政府的实施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为加强督查,推出改造进度排行榜并定期公布,再以镇街为单位进行奖励。在持续两年的“广播发展年”活动中,共投入资金4500万元,对农村有线广播网进行整网改造。整网后,由原来的电缆升级为光缆和音频电缆,有线广播网长度达4600公里,新建和改造广播室474个,广播喇叭总量达到25.5万只,入户率达到91%,通响率达到98%。

三、精干稳定的队伍

针对前些年镇街广播电视站单一机构建制取消、职能弱化、队伍不稳等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0年萧山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街文化广播站建设的若干意见》,除了明确镇街文化广播站总体目标、设施建设、职能范围、设备配备、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资源整合、后勤保障、资产管理、考核验收等方面外,对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待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广播人员配备上,要求镇街站一般不少于3~4人(站长、编辑、线务、播音各一人),村(社区)广播室1人(由党支部宣传委员兼任)。在待遇上,站长为镇街中层正职,其他人员是事业编制的按事业待遇,聘用的按照企业待遇。目前,全区所有镇街站均已达到了这一目标。同时,建立起了一支监听员队伍,对广播节目质量实施监督。

四、对农民胃口的节目

按照“打造为农民服务的广播”的要求,萧山区有线广播不断增加时长、扩大容量、提高质量,使广播对农宣传形成了以《萧山新闻》《萧广快讯》为主打新闻节目,以《农村大世界》为骨干的服务“三农”节目;以《致富经》节目为农民提供致富、经济信息,以《气象与农时》节目提供生活、农时服务;以《莲花落》《越剧》《绍剧》《难忘的旋律》等对农文艺节目服务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有线广播节目年播出时间达到了3285小时。

除了区电台有一套全区性的有线广播节目外,全区28个镇街(场)文化广播站都在早中晚三个时段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之声、区电台的节目,并自办广播新闻和“三农”专题节目。每个站每周要求播出3组新闻、2组专题,临浦、瓜沥镇等站每周达到了6~7组节目,每年节目量达到7280组(约1200多小时),确保了各种服务和重大应急事件等信息迅速及时传达到广大农村居民家中,架起了一座党委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农民之间畅通无阻的桥梁。

五、完备的硬件设施

萧山区对每个镇街站的场地、设备等都有明确的、规范的要求。如场地,一般镇街站须有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的播出、技术、值班用房;中心镇站须有160平方米以上面积的播出、技术、值班等用房。设备上要求有数字音频工作站、播控台、输出柜、电源柜等设备各一台(套),办公电脑1~2台及广播采访机等。目前,萧山的28个镇街(场)站均达到并超过了区里规定的要求。

近几年,萧山区电台又投入数百万元,对广播音频工作站系统进行改造,更新了全数字直播调音台,购买了广播直播车,实现了区级广播播出数字化。建设镇街站新闻传稿系统,加强了区电台与各镇街文化广播站之间的联系。镇街站均建立了数字音频工作站。2010年利用镇街文化广播站重新挂牌的契机,又对村级广播网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调频广播音箱一万余只,全区有线广播数量达到了26.835万只,较之“广播发展年”又有新的进展。

六、完善的服务考核机制

对于有线广播网络的管理维护,萧山区层层落实经费,实行专人负责制,并逐年加大了对镇街广播事业的扶持力度。区里明确,由区广播电视台负责对镇街站进行宣传业务指导和设备技术服务。定期进行业务辅导、节目评比,加强了对镇街有线广播编辑和播音员的培训、指导,并加强节目扶持,帮助镇街推出“农味”足的具有较高质量的自办节目、特色节目,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各镇街也纷纷出台《关于实行广播网络分级管理和落实广播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广播的管理以及线务员、播音员队伍的组建和待遇等作出明确规定。各村(社区)广播室也制定和完善村级有线广播管理制度,从坚持党的路线方针、选配好符合条件的村级广播管理员、加强政治和业务指导、文明规范播出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到每年的年终,区委宣传部还牵头对各镇街文广站的规划目标、经费保障、站舍面积、广播宣传、广播事业、人员配备、团队建设、业务培训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

(作者单位:浙江萧山广播电视台、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

上一篇: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认识下一篇:供水管网漏损率分析与降耗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