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

2024-08-12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共7篇)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 篇1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 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2011招标课题及投标办法

为了鼓励统战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统战理论研究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省统战理论研究的整体水平,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联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现将招标课题及办法公布如下:

一、招标课题

1.统一战线与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认真总结我省统一战线在促进做好群众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着眼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深入研究统一战线参与社会管理的独特理念、功能优势和工作思路,注重研究企业家群体、社会新兴阶层和新市民群体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关系,以及如何发挥这三个群体中的统一战线成员作用的问题,推动统一战线在扎实做好群众工作上取得更新成果、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2.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区别于传统社会组织形式的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并且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发挥出日益显著的作用。在浙江,自办的各类社会组织有2万多个。这些新社会组织吸纳和聚集着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及社会各界民众,是执政党在广大基层开展群众工作新的组织载体,也是统一战线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新空间。开展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社会组织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具体落实到“队伍、抓手、平台、网络”建设上来,努力整合资源、构筑平台,探索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态势;创新载体、延伸手臂,探索形成立体化的工作网络。3.新居民统战工作研究

作为市场大省,截至去年底,浙江省流动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达2145万人,是户籍人口的42%,且以长期居住的“新居民”为多。跨地区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使得新居民中的统战成员不断增多。新居民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最不稳定的群体之一,能否较好地使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成效。要研究如何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大力培育新居民自治组织并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的作用,让更多的新居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研究如何积极引导新居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鼓励新居民中的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民主管理,注重在各类新居民自治组织的领军人物中培养代表人士;要研究如何积极推进统战工作进基层、进社区,建立健全防范涉及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4.非公有制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省是非公有制经济大省,全省涉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口超过2000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外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做法,探索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渠道方式、工商联加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的途径与作用发挥等,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招标对象和投标办法

全省统战部门干部和统战系统(包括各民主党派和有关团体、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理论浙江研究基地的特聘研究员、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社会科学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相关方面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热心统战理论研究的各界人士,都可进行投标。

投标以课题组方式进行,每个课题组不少于3人。投标者要认真填写《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联合招标课题申报书》(简称《申报书》)(可从情系中华网:,浙江社科网:下载),加盖课题组长所在单位公章后一式十份,寄送所在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学会)(省直有关单位可直接报送)。各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学会)对本辖区内的投标课题组初选后,统一将课题组《申报书》于2011年5月15日前寄达浙江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地址:杭州市省府五号楼 邮政编码:310007),以此作为投标的依据(信封右上角注明“投标”字样),联系人:许军、方笔权;联系电话:87053868、87056948。

中标者需与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签订《委托研究协议书》,明确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并在规定时间内(10月20日前)提交研究成果。其中“统一战线与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课题立项为省社科联2011年重点课题,其他3个课题立项为课题。

三、经费使用规定

参照往年惯例,中标者可获得经费资助,原则上重点课题资助研究经费1.5万元,课题资助研究经费1万元。课题经费包干使用,超支不补,专款专用,按《委托研究协议书》要求拨付。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 篇2

一、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

关于企业社会资本问题,在早期的社会资本研究的一些文献中已经开始关注组织和企业的社会资本问题。伯特(1992)第一个将企业作为社会资本研究的主体,明确指出了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关系是社会资本。Gabbay等人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以社会结构为载体,有助于企业这一主体目标实现的那些资源。随后,Roger Th.A.J Leenders和Shaul M.Gabby (1999)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得的能够促进其目标实现的有形或无形资源。Nahapiet和Ghoshal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应该是“企业(包括其内部成员)占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得的、来自干关系网络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

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界定也各不相同。边燕杰、丘海雄指出企业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是企业的社会资本。周小虎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指那些能够被企业所控制的,有利于企业实现其目标和实现目标活动的,嵌入企业网络结构中显在和潜在的资源集合。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者关于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梳理,本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在特定的制度前提下,能够防范经营风险、推进合作、增进效率和带来长期利益流的信任与网络的总称。具体来说,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以下意思:(1)社会资本必然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联系在一起。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内外个人及组织之间的社会网络,它促进企业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保持组织、人际间即时、高度弹性化的相互联通以及资源能力的动态整合。(2)信任是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要素。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在创造价值的制度环境里如果没有信任,就没有任何技术、使用价值能够转移为经济利润。企业信任表现为面对面、人格化亲密的深度信任,以及与普遍化的声誉(商誉、品牌等)等相关联的“反思性”、非人格化浅度信任和抽象信任。本文不同意将信任排斥在外,因为缺少相互信任,无助于获取资源和相互支持的社会网络或联系不能成为企业社会资本,鉴于此,本文从信任、网络两个维度来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二维分析模式。

二、研究方法

(一)资料搜集与取得方法

对于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的调查,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调查相对困难,真实资料取得不易。因此,本研究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善巧运用了“强关系”的力量,也因为此,本研究采用了非概率抽样方法,这样就不可避免引发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也因此引发结论的可信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的解决方案是:一是慎重选择样本,在对浙江省民营企业整体情况(如企业数量、行业分布和经营规模等)进行系统了解后仔细选取样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抽样倾斜。其二是尽量增加样本规模,将抽样误差尽可能减少。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样本规模为278个,调查对象是浙江省278家民营企业的278位董事长、总经理或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本次接受调查的企业主要分布于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和金华。其中,杭州的企业为61个,占总数的21.9%,宁波的企业为70个,占25.1%,温州的企业为34个,占12.2%,绍兴的企业为32个,占11.5%,金华的企业为27个,占9.7%,其他企业分别分布于台州、嘉兴、湖州、衢州和舟山。本次接受调查的对象中,男性为201人,占总人数的72.3%,女性为77人,占27.7%。在年龄上,25-45岁的被访者占了总数的62%,而这其中又以36-45岁的为主,占了总数的38%。在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占24.8%,有23%的民营企业主/总经理或中高层管理层接受过高中、职高或中专教育,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总人数的52.2%。

在职务分布上,接受调查的企业主/董事长为108人,占总人数的38.8%,高层管理者占总数的27.3%,而中层管理者则占33.8%。

(三) 资料整理与分析

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92.7%。对回收的问卷,研究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大型统计软件包进行了科学处理。

三、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资本的理解

基于本文对于社会资本的界定,同时考虑到现实中人们对于社会资本的认识,本文将社会资本操作化为四个指标用以测量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此四个指标是:在市场中期望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信任和规范;社会关系网络;由社会或社会的一部分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种力量。

(一)关于社会资本的调查结果

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5.5%的被访者听说过社会资本一词。但是对于其后一题,关于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所有的被访者都进行了填写,经过调查追问,被访者都知道社会关系网和信任诚信等词语,但是之前没有听说过社会资本这个词,看了选项后,才大致明白社会资本是怎么回事了。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多选题,几个选项的总和不等于100%),57.2%的被访者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网络;52.5%的人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和社会的一部分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种力量;48.2%的人认为,社会资本是在市场中期望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另有38.8%的人认为,社会资本是信任与规范。以上的调查结果,有趣地验证了人们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结果普遍集中于社会资本到底是社会关系网络还是信任与规范的理解,与各学者们的不同解释惊人相似。同时也印证了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解为社会网和信任两个要素,是明智之举,可以包容社会资本的全部涵义。

(二)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信任的理解

“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牵涉到很多层面和维度。对于信任的测量,更加难以操作。本文将借助帕萨·达斯古普特等学者关于信任的理解来对信任进行操作化处理。帕萨·达斯古普特等学者认为,信任建立在声誉基础上,而声誉是在长时间行为被别人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

既然信任是建立在声誉的基础上,那么声誉又该怎样去测量呢?本质上,声誉表现为一个人的能干、正直、人品和个性,这些特征对资源转移以及个人可观测到的地位和社会能力起象征性影响。具体来说,拥有良好声誉的人通常具备一系列的特征:得到同行与客户的尊重和认可,有能力、亲和力、谦虚以及大度,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良好的企业理念,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保持企业的成长性,使企业规模扩大、发展快,而且持续时间长。此外,是否与政府部门建立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是良好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学者对于声誉的理解,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将声誉操作化为四个指标,即:产品质量过硬、有良好的口碑;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有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遵守合同、信守诺言;企业主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品质。从调查结果看来,有78.1%的人认为企业声誉最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过硬、良好的口碑上;分别有9%、7.6%的人认为企业声誉主要体现在企业遵守合同、企业主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品质;仅有5.4%的人认为企业声誉体现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现状分析

由于本研究所指的社会资本主要包含社会关系网络和信任两类要素,因而对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分析上,不仅要考察浙江民营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密度等指标,还要考察企业的信任状态。对“信任”的研究则主要是通过研究民营企业的声誉来进行。

对浙江民营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调查发现:

1.浙江民营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出现两级分化,有50%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识的政府官员数量少于10人,其中有19.4%的人认识的政府官员数量为五人以下。而另外50%的民营企业管理者认识的政府官员数量超过10人,其中,11.9%的人认识的官员数量为20—50人,更有10.8%的人认识的官员数量超过50人。

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认识的政府官员大多分布在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部门中。据调查统计,分别有71.9%、70.1%、50%、28.4%的人表示自己认识的官员分布在工商部门、财政税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及土地部门。只有22.7%的人认为他们认识的官员分别在其他部门。对于认识政府官员的动机,有绝大多数(78.8%)的浙江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表示认识政府官员有助于熟悉与经营相关的各种政策;有差不多半数(48.9%)的人表示认识政府官员有助于争取项目;分别有33.8%、24.8%和23.7%的人表示认识政府官员有助于保护企业免受各种骚扰;有利于筹集资金和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另外有2人放弃对此题作答。需要说明的是,本题为多选题,各百分比相加不等于100%。

3.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认识政府官员的途径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据调查统计,分别有64%、62.2%、52.9%的人表示他们认识政府官员是通过社会活动或会议认识、通过熟人或朋友的介绍和通过业务往来认识的。另外有48.2%的人表示他们认识到政府官员一部分本来就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或是同学老乡。

4.从社会关系网络的密度来看,浙江民营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的联系非常频繁,其次是与政府官员的联系,与社区的联系比较少,而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最少(见表1)。

对浙江民营企业声誉的调查发现:(1)绝大多数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认为企业声誉和企业主声誉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据调查统计,100%的人认为企业的声誉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89.6%的人认为企业的声誉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7.1%的人认为企业主声誉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性,其中,77.3%的人认为企业主声誉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有2.2%的人认为企业主的声誉对于企业的发展不是太重要,此外,有2人(0.7%)放弃对此题作答。(2)浙江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他们企业的声誉不太自信。据调查统计,只有27.3%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认为他们所在企业的声誉非常好,认为不太好的有3.6%,其他人都选择他们所在企业的声誉比较好。

五、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听说过社会资本一词,并且对于社会资本的理解各有不同,几乎一半的被访者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网络,一半的被访者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和社会的一部分普遍信任所产生的一种力量。他们的理解与学者们对于社会资本的解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方面,浙江民营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的联系非常频繁,其次是与政府官员的联系,与社区的联系比较少,而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最少。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一方面显示了浙江民营企业的务实精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好生产与销售工作,但是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浙江民营企业眼光不够长远的问题,他们普遍忽视了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和社区的联系。随着知识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企业技术进步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前者不仅能为为企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知识源,还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则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对于社区来说,企业处于社区中,与社区保持良好关系,获得社区的支持与理解,可以为企业生产与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企业声誉方面,虽然所有的浙江民营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声誉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管理者对他们企业的声誉不太自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管理者认为他们所在企业的声誉非常好。这表明浙江民营企业主还需要在企业声誉方面下工夫,企业声誉不仅来自企业的声誉,还来自企业家的声誉。增强企业声誉的方法主要有: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对消费者负责;遵守环保制度,对企业所在地的居民负责;尽力做慈善,尽量做个企业公民,负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家声誉的获得主要是依靠企业家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道德情操获得的。除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努力外,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首先需要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宣传,使企业充分认识诚信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使其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完善相关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改善企业信用环境,进一步匡正企业诚信行为,着力培育企业信誉、诚信等意识。其次,推进民营企业诚信建设,完善规范信用评估制度。依托企业信用资讯网建立企业诚信记录数据库,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再次,建立相应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对那些在具体实践中践行诚信品质的企业给予物质、荣誉和政策等方面的奖励。对那些违反诚信的企业坚决给予处罚,限制其发展,限期改正,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企业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将其清除出市场。最后,还应加强企业诚信的外部治理并构筑企业诚信风险的屏障。充分发挥行政监管、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及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预警信息,起到外部化解诚信风险的补救措施。

摘要:社会资本对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研究企业社会资本对于认识浙江民营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从信任、网络两个维度来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二维分析模式。通过社会调查方法, 调查浙江民营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构成、密度和声誉状况来分析浙江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状况。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声誉

参考文献

[1]福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李婉容, 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1998.

[2]武志伟.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功能研究[J].软科学, 2003 (05) .

[3]Roger Th.A.J.Leenders and Shaul M.Gabby.Corparate social capital and liability[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9.

[4]Nahapiet, J.&Ghoshal, S., 1998,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 (02) :242-266。

[5]边燕杰, 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

[6]周小虎.企业社会资本与战略管理——基于网络结构观点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7]萨.达斯古普特, 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张惠东, 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5.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 篇3

1.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 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 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2. 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 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 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 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

B. 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 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

D. 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

4.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 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5. 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

A. 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 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 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

D. 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6.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 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第Ⅱ卷

30. (14分)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1) 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      阶段的部分变化。氧化剂DCIP既可利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

。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     得到。

(2) 从表中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    含量提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量增加。

(3) 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有     产生。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    ,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     ,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

31. (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 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下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 洗去H2SO4,再用1% 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 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 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 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 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32. (18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 甲的基因型是      。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

(2)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3) 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       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         ,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

(4) 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5) 通过建立乙植株的      ,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      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

参考答案:

1. D 2. C 3. B 4. B 5. C 6. A

30. (1)光反应 氢载体 氧气释放速率 (2) 叶片氮 (3) 根(或根尖分生组织) 叶片衰老 呼吸(量)

31. (1)

(2) ⑤用针捣毁该蛙的脊髓,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左后肢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32. (1) AA 不完全显性

(2)

(3) 液体悬浮 细胞壁

(4) 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1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 篇4

思想政治

生活与哲学Vs文化生活

1.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观察图1,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①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②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③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④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5.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6.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7.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史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

D.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

8.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9.“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10.中国早起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 学 科网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回答12-13题。

12.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13.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14.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

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15.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

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 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 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价值就

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 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检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重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 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沙画瓶 ”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 ”、“古诗词系列 ”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我国的许多成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道理。下列每组成语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近的是

A.胸有成竹

一叶障目

B.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C.盲人摸象

唇亡齿寒

D.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31.漫画“好大的手笔!”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33.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4.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 ”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35.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6.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7.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从这段话 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9.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的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掘不了我们多么接近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0.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土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联系具体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往往是有因人而异的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漫画《闻过则改》告诉我们应

A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与陋习

B抓住时机,促使问题的解决 C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 统筹兼顾,抓住事物的关键

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回答43~44题。

43.《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4.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4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6.《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47.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 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8.1858年6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收到青年科学家华莱士关于物种进化的论文,论文观点与达尔文二十多年的研究不谋而合,但当时达尔文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谦恭和不图私利使达尔文最终战胜了自我,他建议编辑部公开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华莱士则提议将这一理论称为” 达尔文进化论”。这段佳话表明

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 B.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C.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D.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49.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50.“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1.“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3.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4.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6.“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

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57.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8.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9.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 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0.“沙画瓶 ”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斑斓的沙漠奇景和古老的中国文字相结合,打造出“中国文化遗产系列 ”、“古诗词系列 ”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迎。材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有助于文化创新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1.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63.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4.“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2014年感动中这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环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 A.甘于清苦的作风

B.崇仁厚德的品质 C.坚守职业的信念

D.永不言败的精神

65.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66.下图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

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

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 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67.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截止2013年低,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九成企业税负减轻。2014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 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

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8.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大量劣质土地效益低。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9.下图反映了当前市场上存在农民卖菜难与市民买菜贵的难题。、能够缓解该难题的措施是

①发布蔬菜供求信息,促进产销对接

②提高蔬菜种植补贴,扩大种植规模 ③合理规划蔬菜流通,降低运输成本

④改善菜市场卫生环境,提高服务质 A.①②

B.①③

B.②④

D.③④

70.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物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①中国支持巴西代表担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②中国支持南非和印度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 ③中国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中国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1~5 BCBCB

6~10 CBDDC

11~15DBDAD

16~20BCAAD

21~25 CBACC

26~30 BCDCB 31~35DCADD

41~45 DDDDA 46~50ACADD

51~55ACBBB

56~60 ADBDC 61~65 ADCBC

66~70 DCABA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 篇5

农民工

改革开放以来,有2.6亿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工作,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们却因为没有城市户口而被医疗、子女教育、居住等诸多问题困扰,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此次《意见》除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还指出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暂住证

《意见》提出,建立居住证制度。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由此可见,居住证替代暂住证将成为新常态。

新农合、新农保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期中考点 篇6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书本P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过渡。1、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但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

2、德国和英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激烈性的增加: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具有巨大的杀伤力的新式武器不断被发明出来

3、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①同盟国: 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后分裂),意大利(后倒戈)②协约国: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书本P5——7)

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战场: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⑴西线是以英国、法国与德国交战的战场⑵东线是俄国与德国、奥匈帝国交战的战场⑶南线是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交战的战场。其中西线和东线是大战的主要战场。

根本原因:抢占殖民地。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著名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16年)。

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⑴1917年,交战双方已消耗殆尽,无力继续战争⑵战争的惨烈也击碎了人们参战的狂热,各国纷纷出现反战浪潮。⑶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对德宣战,中国、巴西等国家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⑷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发生起义。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捞取战利品,为使本国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中处在有利地位。

性质: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战争

特点:战场主要在欧洲,耗时较长,损失惨重,伤亡严重,武器新。

危害:这次大战在欧洲爆发,迅速扩展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争规模空前,牵涉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战争双方竞相使用新式武器,共有3000多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到3000多亿美元。

总体影响:①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②造成欧洲的衰落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③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如俄国十月革命④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启示:人类应尽量不要将科学技术运用到战争中。战争会给人类社会 带来巨大灾难。

见风使舵的意大利:意大利原为同盟国一方,但它见风使舵,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

一战对世界的影响:①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②战胜国召开了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③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影响世界。

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却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受挫,引发“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在战场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类应如何更好地运用科技?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发展本身无害,关键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我们应该利用科技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如利用科技提高人类的防灾能力、生产效率、生活水平等。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巴黎和会(书本P8——10)

1.时间:1919年1月——8月 2.地点:法国凡尔赛宫。

3.目的:建立世界新秩序,惩罚德国等战败国。

成员:战胜国代表,德奥等战败国和新生的苏俄被排斥在外。操纵国: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地位: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和约会议

参会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美英法意日五国“享有整体利益”,有权出席一切会议。“享有局部利益”的大多数国家,只能参加讨论与其中有关问题的会议

各国观点:

美国:利用德国制衡法国和英国,削弱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

法国: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尽可能肢解这一强大邻国。

英国:让法国和德国互相牵制,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和平"的理解:

在这个体系下,欧洲取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上得到了协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这只是表面的,列强之间的矛盾还是非常大的,这在列强之间,埋下了德国民族复仇的种子,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凡尔赛合约》的实质与影响

实质: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依据各自实力的对比,经过斗争和妥协达成的协议。

影响:⑴积极影响:①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②欧洲获得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得到协调③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立了波兰等国家独立④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⑵消极影响:①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难以维持长久的和平。②宰割德国,种下德国民族复仇的种子。

不能维持长久和平的原因:没有从根本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而且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提示: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绝不是绝对的和平,而是相对和平,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书本P11——13)

清朝新政和立宪失败的原因:“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并未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㈠列强对中国的控制:

1、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2、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列强通过直接投资、向清政府贷款等多种方式控制筑路大权。

民族工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国内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自修铁路的热潮。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强力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最终完全控制中国。

面对列强经济势力深入中国,你有何看法?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辨证地来看待这一问题,既要看到列强的经济掠夺对中国的危害,也要看到它在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积极影响,如近代技术和创新精神等。

兴中会的成立 性质: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时间、地点:1894年11月,夏威夷檀香山 创始人:孙中山 口号:振兴中华

中国同盟会成立 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总理:孙中山 性质: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指导思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书本P13 作用: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4月,革命党人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从政治方面,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分析):政治方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主危机 经济领域:列强争夺筑路权,掠夺矿产等自然资源,倾销产品等。思想领域: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传播,一些革命组织建立等。

面对当时中国的局势,也有革命者发出“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就没有命了”的呐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呐喊?在辛亥革命前短短几十年内,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俄两国在中国土地上开战,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人们痛感面临亡国灭种的险境。革命者ZZ的呐喊是为了唤醒中国民众起来革命,救亡图存,因此“救亡”成为当时千百万中国人最强烈的要求。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书本P14——16)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成为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直接成果是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成功的因素:经济基础: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群众基础:民众反抗不断高涨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一、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的结局(如何理解“革命尚未成功?”)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辛亥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积极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思想方面)

消极影响: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脱离了中国国情

2、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3、革命力量较弱,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4、没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书本P17——19)

袁世凯揽权的措施有哪些?

1、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

2、改组内阁

3、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

4、扩张武力

5、镇压革命党人

6、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

7、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二十一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 袁世凯死后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显著特点:

1、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2、国家处于四分无裂的状态。

3、政局动荡不安。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的一片混乱,人们生活困苦不堪。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大旗:“民主”“科学”

背景(原因):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改变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原因: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②政治:⑴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⑵军阀统治日趋黑暗,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③思想:⑴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深入人心⑵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五四”运动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受挫

“五四”运动第一阶段:以学生为先锋,中心在北京: 第二阶段:以工人为主力,中心在上海。

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原因:自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性质: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史实:“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史实:①李大钊、毛泽东等宣传《共产党宣言》②1920,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的建立(史实: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人们称之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中共“一大”:时间地点:1921年7月,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在上海法租界(后改在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求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 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的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的 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的 革命结果革命:取得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建立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二大”

会议内容:提出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反封建)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反帝)③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会议意义:是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①国内外局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和侵略。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遭到严重障碍。“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统一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②共产党方面:在军阀的的镇压下,工人运动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胜利,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国民党方面: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维护共和的道路上也屡遭挫折。他逐渐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事业,不仅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将国民党建设成为一个有力的政党。在共产国际的促成下,孙中山决定外与苏俄联合,内与共产党合作。

中国国民党“一大” 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成果:建立了黄埔军校(1924年),北伐战争的胜利。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1928年。

原因:为了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3.主要对象: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结果: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屠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又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工农武装割据

1927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2.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8月7日,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4.内容: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意义: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战争新起的历史性转变。

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于是转战到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中国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中共领导的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不根据基本国情,坚持“城市中心论”

启示: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从农村转向城市,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背景:1933年,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的第五次"围剿"中,由于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主张,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结果:1936年10月,长征胜利。

4.长征精神:敢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统一战线 篇7

一、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但是现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 全社会生态建设与保护意识薄弱。

一些地方与部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 未能很好地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唯GDP马首是瞻, 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中国生态环境主要是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 实践中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的思想仍普遍存在, 经济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3. 生态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机制欠健全、法制不完善。

环境保护仍然是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线, 基础薄弱, 执行力量不足。

4. 约束机制与监督机制欠缺,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 (人、财、物) 严重不足, 环保欠账过多, 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 出路只有一条, 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环境,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 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与承受能力, 坚决禁止过度性开发、掠夺性开发;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与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 共生共赢。浙江省杭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称道。环境是杭州的立市之本、优势和潜力所在, 2011年1月杭州市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对生态型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杭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具体要求:突出杭州的生态优势和战略资源,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并将其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建设生态型城市, 打造美丽杭州。得益于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坚定践行, 近年来杭州市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2. 自觉尊重和运用自然规律, 促进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必然的, 因而只能尊重、利用而不能相违背, 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这已被无数的现实所验证。引导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进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提出要着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以十大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高端新兴产业, 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着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加强截污纳管工作。着力加强执法监管和内部管理, 加快构建以乡镇、园区为重点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探索标准化执法程序,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注重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生态环境主要是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 突出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促进速度与结构的相统一;必须以改善质量为关键, 促进速度与质量的相统一;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促进速度与效益的相统一。为此必须注重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发展低能耗与低排放的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推进产品回收、再生和复用等。有中国大竹海之称的浙江安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认为环境是安吉最大的资源, 生态是安吉永久的财富, 让青山绿水成为储蓄的GDP, 让蓝天沃土成为永恒的不动产, 让能源资源得到永续利用。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强化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开发, 把许多地方视为包袱的生态保护提升到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 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山区经济发展之路, 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样本。

4. 通过法制建设, 推行生态补偿战略, 建立补偿机制。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 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完善资源环境经济配套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实施, 深化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要求高消耗资源型、高消耗能源型、高污染环境型企业对资源环境消耗与环境污染作出回应与经济补偿。通过配套的环境监管,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切实履行环境损坏赔偿制度。近年来, 浙江台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把“山海秀丽”放在了“富裕和谐”前面的举措, 体现了谋求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明确提出以产业链为核心, 用环境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把产业转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 向重污染高能耗产业开刀,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重点产业整治。近年来台州全市完成了24个重点区域的摘帽整治, 医化企业数量从2000余家整合下降到目前不到200家。

5. 建立生态文明的考核评价和硬约束机制。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推进办法, 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绿色GDP提了很多年, 实施起来却很难, 主要是没有可定量评价的标准, 必须改变唯GDP马首是瞻的观念,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之中,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 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被誉为“浙中承德、天然氧吧”的浙江磐安县倡导生态也是生产力理念, 基于山清水秀的独特优势, 通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三大战略,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磐安绿色崛起。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注重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 把资源能源节约指数、生态环境治理指数、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生态文明指标, 纳入乡镇和职能部门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

6. 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环境意识, 形成合理、理性消费的社会风尚, 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化作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珍爱自然、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截止到2011年, 浙江省累计建成6个国家生态县 (临安、桐庐、开化、安吉、义乌、磐安) 、4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74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国家级生态村9个、省级生态乡村939个, 国家园林城市22个等。按照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体要求, 以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为目标, 2012年8月, 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浙江省“四边三化”行动方案》, 积极推进“四边区域 (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 ”洁化、绿化、美化行动, 对全省国省道公路可视范围内和铁路线路保护区内影响环境的“脏乱差”进行全面整治, 并明确要求在2014年底显成效。2012年11月, 一份已在征求意见中的《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初稿, 提出到2020年, 浙江有望拥有超过4000公里的绿道。这些依山傍水的绿色道路, 除了是步行骑行游玩的好去处外, 也可能是我们上下班的通勤之路。从2011年开始, 浙江就与江苏省政府联合规划了环太湖的绿道网, 目前湖州环太湖绿道主线已初具规模。

7. 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面对气候变化日益严峻, 走低碳之路已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低碳经济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最新国际游戏规则。我国也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了正式承诺,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实现这一承诺, 我们一方面可通过国际间学术机构开展交流合作, 根据国情, 去伪存真, 为我所用, 如利用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解决现实问题, 强化与之相关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另一方面重视碳汇工作, 切实增强海洋、森林、草原和湿地的碳汇意识, 努力构筑天然碳汇生态屏障, 大力发展好蓝色海洋经济, 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草原、湿地, 通过发挥各自生态功能, 努力完成国家增加天然碳汇、保护碳贮存、促进碳替代的重大任务, 造福人民。

上一篇:入职培训方案下一篇:申报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