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

2024-11-04

民营企业融资(精选12篇)

民营企业融资 篇1

一、徐州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近几年来, 徐州市坚持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来抓, 全市民营经济呈现了高投入、快增长、上水平的强势发展态势。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 已经成为徐州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但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影响巨大。而徐州作为江苏苏北的一个城市, 其民营企业融资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融资就愈加困难, 很多企业面临生还是死的艰难抉择。2007年, 全市民营企业总资产450.6亿元, 完成销售收入655.5亿元, 实现工业增加值144.7亿元, 并完成利税38.14亿元。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同比分别增长45.22%、38.14%、49.60%。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8.3%, 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6.12%, 就业人数35.6万人, 占全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25%以上。2007年融资额达45亿元, 其中银行融资为38亿元占84.4%。而2008年上半年融资额达28亿元, 下半年只有15亿元融资额, 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不但上马新的项目出现了问题, 不少企业就是日常资金周转都出现了严重困难。如华夏集团, 由于资金困难, 很多项目不得不停滞, 甚至员工的工资出现断流。

二、徐州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徐州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无论是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盈利水平上都有了显著提高, 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制度的制约、融资的制约、市场需求的制约、垄断的制约以及信息不灵、人力资源匮乏的制约等等, 而目前最严重也最迫切的问题是融资问题, 而造成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 很多企业的产品需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造成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的下降, 对资金的渴求更加强烈。而金融机构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贷款能力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对经济前景的不看好, 惜贷情况也比较严重。

(二) 民营企业的信用障碍

当前,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的缺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整个社会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的情况下, 民营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信息披露意识差、财务信息虚假、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一厂多套报表等现象比较普遍;赖账、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据报道, 仅去年徐州市通过假破产等方式逃脱银行债务的就多达四十多家, 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在信用市场上无法建立起好的信誉, 贷款人对民营企业的行为没有良好的预期, 当然不愿意给其融资。

(三) 民营企业的产权障碍

民营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出于种种利益上的考虑, 往往采取挂靠集体、合资合作或投资入股等方式, 与当地政府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产权不明晰使这类民营企业无法将产权进行抵押, 即使是发展前景好的企业, 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 同时, 由于这类企业内源融资能力有限, 所以发展资金不足将长期困扰着这些企业。

(四) 缺乏相应的担保机制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相应的担保机制, 有专门的为民营企业担保的公司。以深圳为例, 早在1999年12月深圳市政府就拨款2亿元支持成立了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在2000年就担保了43笔业务, 金额达1.11亿元, 而2001年更高达77笔业务, 金额达1.53亿元, 2002年金额已经达到1.67亿。2007年更高达5.7亿。而同年由民间创立的深圳中科智担保公司2000年提供了5000万元, 2001就高达5.90亿, 2002年更上一层楼, 达到7.70亿元。2007年高达13.8亿。由于有担保公司做担保, 因此相对而言深圳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就容易一些。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 如温州、台州、苏州等也有相应的担保机构, 而在徐州仍然是一个空白, 这也是徐州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快金融制度创新, 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一) 建立关系融资制度——发展民间金融和民营企业之间的新型融资关系

关系融资制度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许多国家盛行。所谓关系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融资关系, 它是根据借款者的一些“软”的信息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软”信息的特点是不易被其他人观察到、不易被证实、不易传递, 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 如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的发展前景等等。关系制度被认为是通过市场手段而不是政府的行政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西方国家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同时也使中小金融机构得到稳定的发展, 关系融资制度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及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目前,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整体社会信用制度还十分脆弱, 而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无疑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民营企业的产权改革也需要相应的外部条件, 因此, 阻碍民营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的不利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而关系融资制度的借鉴意义就在于, 为处于信贷市场劣势的民营企业提供获取资金的新途径。显然, 能同民营企业保持这样一种合作关系的不可能是国有大商业银行, 也不可能是现有的作为国有体制的派生物的中小金融机构。因此适应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中介机构必须是内生于民营企业的经济环境自身的, 这就是民间金融。民间金融与国有或地方金融机构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它的内生性, 它内生于中小企业的经济环境。这种内生性也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 也就决定了它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相互之间的适应性, 以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实, 这种类似的金融中介在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中一直存在, 比如高利贷者、私人钱庄、各种基金会等类似的非法金融机构, 虽屡经政府严厉打击, 但仍然“升升不息”。它们为什么能够生存下去?它们生存的基础是什么?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能够很好地控制风险, 而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前提就是对借款人的各方面信息的掌握, 而这正是关系融资。因此, 国家的正确策略选择应当是适应国内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放松对内生性金融制度创新行为的压制, 允许和鼓励民间金融的生存和发展, 让已有的民间金融中介从地下走到地面上来, 在国家法律的监督和规范下, 合法地为民营企业服务, 为整个国家经济服务。

(二) 建立和完善当地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保证制度是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有效途径, 美国、德国、日本等都设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机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就是提供担保, 近年来, 小企业管理局还制定和实施了“债券担保计划”、“担保开发公司计划”、“微型贷款计划”等多种资金援助计划, 支持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贷款的小企业。而我国到2000年4月, 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及类似的机构有2000多家。但是, 由于体制和机制存在缺陷, 国有担保公司的代偿率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 笔者认为在现有的过度体制下, 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寻求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有效途径;而另外一方面, 更应该鼓励和支持民营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无论是广州、深圳, 还是苏州、温州, 其民营担保机构的效率确实要好于国有担保机构。而在徐州, 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担保机构仍然是一片空白, 因此徐州应该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 大力发展民营担保机构, 逐步形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的不断扩散和延伸, 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产生了巨大冲击, 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民营企业正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束缚民营企业存亡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通过金融体制创新才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而创新的立足点就是发展当地的民间金融机构, 使之与当地民营企业之间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的关系, 进而尽快建立完善的贷款担保制度。

关键词:金融危机,民营企业,关系融资,担保

参考文献

[1]吴桂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初探[J].北方经济, 2008 (22) .

[2]彭十一.湖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 2008 (26) .

[3]缪曼聪.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参考, 2001 (8) .

[4]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民营企业融资 篇2

摘 要:本文依据融资在企业正常运营发展中的重要担保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对新企业融资准则下如何加强融资管理的科学策略探讨,对规避企业融资风险、开辟企业融资的新渠道、新境界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企业融资;融资管理;准则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06-0083-01

一、融资对企业资本构成的深刻影响

融资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操作环节,其运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与快速提升进程。从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开看,企业的健康融资发展则反映出其对社会丰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效能。由此可见企业融资活动担负着企业经济宏观调控、微观指导的重要职能,我们只有适应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遵循宏观与微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的变化特点,才能使企业适当规避融资经营风险,追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并达到高效、持续、稳定的综合发展。

二、企业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经营种类的不同、投资项目的不同、建设规模的不同导致其融资渠道的建设资源千差万别,虽然有的企业融资规模较大,但却从来没有与银行之间发生过真正的融资业务行为,企业管理者甚至不清楚他们的贷款主要办理银行实际上就是其融资渠道的首选对象。目前企业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重视对银行类融资渠道行为的储备,却忽视了对商业融资渠道的拓展及储备;对外部融资的渠道方式储备较重视,却忽略了对内部融资渠道的合理储备;只片面的重视眼前短浅的融资渠道储备却忽略了长远、全方位的融资渠道储备;仅在资金短缺时才想起储备,在资金较充裕富足时却忽略融资渠道储备;对融资渠道的储备仅停留在口头说教或凭空想象层面,却始终没有付出实际行动、制定具体的融资计划,切实的开展融资资源投入建设,没有建立具体的融资拓展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实施一定的财务安排;在资源的储备进程中不能重点强化、突出优势或依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等。

三、强化融资管理,促进企业适应新融资准则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依托商业银行及担保机构,丰富开展服务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依据中小企业的运营特点笔者认为,依托商业银行及担保机构丰富开展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能充分体现服务原则下的强化融资管理优势。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充分遵循市场经济及合理调控风险的原则,主力从资金与技术管理入手,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人性化融资服务的创新变革,将贷款风险具体划分给参贷银行。同时进出口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充分支持那些经营业绩良好、财务管理透明、企业发展逐步壮大的民营企业及建设成熟的集体企业。另外我们还应综合中小企业的经营业务特点,促进其积极深入的改造与创新,并建立体现其业务特色的借贷信用评估等级及科学的业务流程、风险运营控制,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从而建立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使中小企业在健康、持续的发展中构建自成一脉的独特信贷文化。

(二)强化监管,注重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细化明确

相关融资监管部门应针对企业的融资管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管理做制度层面的细化规定,从而有力的规范其再融资行为。排除在融资的比例上给予一定的限制外,我们还应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应用目标、具体用途、间隔时间等指标给予明确规定。例如在产生首次融资之后,上市公司相隔多长时间后开展第二次融资,这一时间间隔应至少在三年以上;倘若没有发生重大的收购行为,则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额度应高于首次公开发行的现实规模等。只有通过以上细化制度的制定,我们才能切实引导上市公司规范的开展融资行为,并合理满足其融资需求,以实现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大化保护,并最终达到融资方与投资者共赢的良性发展效果。在这种良性的激励之下,股市才会呈现勃勃生机,给更多的上市公司与投资方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开辟融资新渠道,推进企业直接融资的整体发展

综观我国各大企业的融资环境及发展特点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经营市场中以直接融资形式存在的比例不足10%,在整个金融体系之中,开展间接的银行融资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体方式。这种现象虽然规范了融资行为,而一旦市场风险全面集中于银行,那么这种一头偏重、间接融资的不合理金融结构便会进一步扩大市场风险,并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以说缺乏有效的直接融资是导致我国债券市场相对滞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融资渠道发展较成熟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其债券的融资比例要远远高于股票的融资比例,而我国投入发行的债权企业却仅仅为同期发行股票筹资额度的40%。由此不难看出加快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促进直接融资的整体发展策略势在必行。负债率低、质地优良的公司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只有切实促进这部分公司发行属于自己的债券,全面开辟其创新的、直接的筹资渠道,深化改革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其融资发展策略,促进公司、企业财务成本的降低,才能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强化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总之,在新企业融资标准下,我们只有夯实基础建设,加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强化监管,规范融资市场秩序,细化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制度规范,开辟企业直接融资,发行公司债券的全新境界,才能最终为各类民族企业营造规范、健康、良好、持续的融资环境,促进他们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融资战略浅析 篇3

(一)民营企业创业时期融资困难 具体如下:

(1)企业创业初期在市场变化及经济波动中适应力较差,令其经营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倒闭率,金融机构对其进行贷款融资时当然有所限制。

(2)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经营历史,商誉不足,因此,在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上有很大的困难。

(3)由于每次贷款金额较小,银行处理信贷项目的运作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兴趣。

(4)中小企业多数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有关财会信息的资料,也是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发放贷款的原因。

(二)民营企业创业时期融资方式 主要包括:

(1)自有财产抵押贷款。创业者以其所拥有的财产作抵押,作为获得银行贷款的担保。银行作为一个经营性的金融企业必须对其放出的贷款取得一定的保障。银行能接受的抵押物包括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具有流通性的股票、债券、金银首饰等动产;专有技术、专利权和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等。一般银行会根据专有评估机构对抵押物的评估价值按一定的折扣核定担保金额。

(2)担保贷款。一般来说,担保人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被接受为担保人的角色。正如创业时期的企业难以得到银行业的贷款一样,他们要找到愿意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也并不容易。专业的担保公司对于创业公司则是可考虑的选择。当然,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的时候,实际上承担了信贷风险,因此,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担保公司需要对贷款人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通过担保公司取得的贷款成本因而提高。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指由专业投资人向成长性高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所投入的一种资本。风险投资一般通过购买股权的方式进入这些企业。尽管风险投资是一种股权投资,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并长期保持企业的所有权,也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值服务把投资企业做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或其他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从风险投资的目的可见,想吸引这类资金的企业必须是有成熟的投资和经营方向、较规范的运作模式,并且有较明显的高成长潜力。风险投资较重视的项目一般都是高科技产业项目,这类项目如果能成功上市的话,将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是风险投资成功率也比较低。

(4)民间借贷。许多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只能通过向亲戚朋友借贷的方式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民间借贷对于投资方来说,风险肯定较之存银行大得多,自然要求回报率也比较高,其利率水平也受市场供求的影响。

(5)其他融资方式。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而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比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门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准备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此外,一些地方设立的科技工业园等为了吸引并扶持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采取以低价提供土地、减免若干年厂房租金等办法为企业提供支持,这些都是间接的政策性融资便利。

二、民营企业新环境下融资战略

(一)融资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 具体如下:

(1)越来越完善的法律环境。尽管目前国内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但基本上在国内的经济活动已经是有法可依,商业活动也有了一个基本规则。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商业活动的灰色地带越来越少。

(2)越来越市场化的银行体系。国内银行业近年来实行了很积极的改革措施,包括在业务上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在信贷管理上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严格信贷风险控制、严格信贷发放的审批程序等。由于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的重要性。中央银行在强调信贷政策时也会照顾到政府的产业政策,这种政策导向对于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来说是很有利的,对于资产经营状况好的民营企业,按正常程序寻求银行的帮助是完全可能的。

(3)不断走向成熟的国内股票市场。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设立股票市场以来,为企业筹集资金数亿元。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包括民营企业控股的股份公司有资格申请上市;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对原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兼并的办法间接取得上市资格等。

(4)越来越近的海外市场融资。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感兴趣,海外金融市场欢迎中国企业去上市或提供其他融资方便,如香港地区、新加坡、美国等。鉴于国内股票市场轮候等待上市的队伍过长,国内有关机构对于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也采取越来越松的政策。所以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也可以考虑海外上市的道路。

(5)越来越多的融资工具可供选择。信托投资近年来成为民营企业的另一种融资工具。国内公司债券市场也将进一步发展,以优化国内企业的融资结构。

(二)民营企业新环境下融资战略 具体如下:

(1)逐步规范化运作,完善管理制度。一般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财、物关系缺乏独立性。其结果是:首先,潜在外部投资人由于信息缺乏,无法了解资金的使用去向,担心出现道德风险,从而无法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其次,内部控制人有可能操纵财务报表,自由现金在家族企业之间随意调拨,资产和盈利以各种隐蔽的渠道流向内部控制人的腰包,投资人的收益难以实现。很显然,外部投资者一般不会在信息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向企业融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更多地依靠内部资金。

对于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来说,要想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不应该以急功近利的作风来对待融资问题,而应该建立一种长期发展战略。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必须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资本运作,应该从里到外营造一个资金愿意流入企业的经营格局。而民营企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投资者越来越理性、银行信贷管理越来越正规、资本市场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规范化运作的企业将容易获得投資者的青睐。民营企业规范化运作可以说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2)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在原始积累时期,通常对风险控制考虑得较少,通常是考虑如何将自己有限的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源使用到极致,获得最大的发展。不过,当完成了原始积累,企业如果不控制财务风险的话,随时都会遭遇灭顶之灾。控制财务风险的首要措施是控制公司的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如何权衡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给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很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困难,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3)尽快走进资本市场。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其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许多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国内民营企业来说,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成长企业当然对资金有高的要求,当企业已无法找到间接融资时,负债率达到高水平,便需要进行股权融资,否则,便不得不减缓发展的速度,甚至最后丧失竞争优势。对于完成了原始积累又处于对资金有很高需求状态的民营企业来说,走进资本市场是继续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企业上市以后,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因此增加了公司的信贷融资能力。民营企业走进资本市场的市场选择有内地市场、香港地区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以及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外市场。上市的形式有IPO(首发直接上市)、买卖上市(间接上市)两种形式。

(4)通过并购迅速做大作强。一个企业本身无论怎么样发展都是算术级数的增长,只有通过收购兼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才能取得几何级数的增长。我国的产业还处于重新洗牌的过程之中,国有企业将逐步退出绝大多数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可以预见,在不长时间内国内一般竞争性行业将通过竞争、并购经历一次重新洗牌,并购作为一种融资运作战略主要用于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以高收益资产收购并控制低收益资产。优秀企业由于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同样的资产产生更高的收益率。这样,优秀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别的资产,不仅可取得经营规模的扩张,还通过资产重组、整合,改善公司的效益,取得资产的增值和更高的回报。二是以高市盈率的资产收购并控制低市盈率的资产。上市公司由于其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方面的优势而得到资本市场较高的价值评估。理性的资产经营者通过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并控制其他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可以使总体平均市盈率较低,为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创造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晓宇、张凯、王贺:《基于生命周期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与融资效率研究》,《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第12期。

(编辑 向玉章)

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4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近十年来, 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迅猛发展, 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然而, 近年来, 发展势头有所减缓, 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的行业为主, 仅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就集中了民营企业的75%。由于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创利能力弱, 要进一步发展, 仍受到资金严重不足的制约。民营企业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 然而, 从银行所得到的贷款, 尚不足银行贷款总量的2%;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约占9%左右, 这里还不包括那些以较高昂的代价购买别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线上市的;在债券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则几乎为零。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中央有关部门和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下了很大的力气, 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 如, 组建民营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鼓励和支持四大商业银行, 增加对民营经济贷款、建立担保体系、建设风险投资体系等等。但是, 从实施效果来看, 这些措施还没有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表面上看是反映渠道狭窄, 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制和制度问题。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普遍性。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中、小型企业均反映资金短缺, 都在千方百计寻求资金来源, 民营企业问题更加突出, 有的被迫停产, 有的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实际上现代社会中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很多, 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势头。例如:通过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等等。但由于制度和政策及企业内部等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了众多限制, 突出表现在:

(一) 企业自身原因

1. 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内部决策缺乏灵活, 机制僵化。

从民企自身来看, 管理水平不高, 账目不清, 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缺乏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构, 管理经验缺乏, 管理水平不高, 财会制度落后, 信息不透明, 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 增加了银行对民企财务信息审查难度。同时家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2. 财务管理不规范, 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 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 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民营企业即使都有很强的融资意愿, 但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 总希望打个电话投资人就把资金投入企业, 把融资简单化, 不愿意花钱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

综上所述, 民营企业由于数量众多, 层次参差不齐, 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内部决策缺乏灵活, 机制僵化;财务制度不规范, 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 这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二) 社会金融环境方面

1. 银行贷款管理体制的制约。

目前, 企业获取资金的主渠道依旧是银行。现行的金融体系中,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似乎天经地义, 而面对广大民企的贷款请求, 往往不予支持, 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 同时贷款审批程序烦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 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 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2.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门槛过高。

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 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改革, 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 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我国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 目前, 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实行的是规模管理, 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 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设施项目。同时, 要求发行债券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三千万, 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不低于六千万;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一年的债券利息, 债券发行公司必须有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单位做担保等, 这一系列条件, 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

总之, 民营企业的保证缺乏、管理薄弱以及一贯以来的银行在体制上的歧视是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 政府方面

1. 政府职能机构不健全。

政府职能机构不健全, 中介机构也就难以健康地发展起来。民间投资者在获取投资信息、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或资金支持等方面不能普遍得到有效的服务, 往往因此而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等现象。

2. 政府管理不规范, 许多有利于民企融资的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要持续发展下去, 必须解决好其融资问题。要改善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 政府和各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 建立起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支持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 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治理结构, 在此基础上变家族化治理为专业化治理。

第一, 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改变家族管理模式, 从单一的家族管理向家族控股、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模式过渡, 实施多元产权主体结构, 打破家族式管理“瓶颈”, 大大增加由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董事会监控功能。设计必需的权力制衡制度和措施。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 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 合理安排控制权与管理权, 建立相对完备的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环节是管理创新, 管理包括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 努力提高自身管理和技术水平, 促进规范运作, 降低管理和财务风险, 尽快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第三, 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 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在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的同时, 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更多的采用信用结算方式, 以培养企业信誉。

第四, 民营企业不缺乏科技含量高、创新力度大的产品, 有的已经进入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双高一优”, 这些优秀企业走出国门, 充分利用外资, 既可以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又能融到资金, 尽快发展自己。

第五, 把握融资机会, 走多元化融资道路。从企业内部来讲, 过早融资会造成资金闲置, 而如果过晚融资又会造成投资机会的丧失。从企业外部来讲, 由于经济形势瞬息万变, 这些变化又将直接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因此, 民营企业若能抓住企业内外部的变化提供的有利时机进行融资, 会使企业比较容易地从多种渠道获得资金成本较低的资金。

(二) 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目前对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供给模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完全由国有商业银行供给;第二种即完全由民营金融机构来供给;第三种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民营金融机构为辅;第四种则以民营金融机构为主、国有商业银行为辅。基于对上述四种供给模式的分析, 我们认为, 就当前现状而言, 基本上属于第三种供给模式;而在可预见的将来, 这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民营金融机构为辅的民营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基本不会改变。因此, 国有商业银行应明确自己的职责, 勇于承担这一重任, 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实际, 及时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同时通过设立民营金融机构, 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 来促进和规范民间投资、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这样做不但不会对银行公有制主体地位造成冲击, 相反却可以激活目前尚且缺乏活力的金融市场, 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 政府要对民营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政府要加强法规和政策力度, 优化融资环境。民营经济要得到较大的发展, 除自身因素外, 关键是政府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发展环境, 从而优化私营经济的法制环境。

第一,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明确规定私人财产同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私营企业经营者合法财产及一切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都应平等享受法律的保护。

第二, 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信用建设,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创造公正的法律氛围。强化民营企业信用观念, 提高信用等级,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制度, 这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制度建设。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管体系。政府应积极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并监督信用行业的规范发展, 积极推动这方面的立法, 并保证政府各部门的公共信息向社会开放, 让大家平等地取得和使用。

第三, 积极发展多种融资方式, 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希望银行来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是不现实的, 无论是其资金性质还是经营方针, 都决定了银行是倾向于“锦上添花”。因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应当积极运用多种融资方式。要创造条件, 积极支持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一是要消除市场准入歧视, 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引导和协调民间资本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二要支持创业板资本市场即二板市场的发展, 鼓励和促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并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机制。应鼓励民营企业向内部职工和社会定向募集股份,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 国家、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措施, 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相继出台了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机制, 不断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近期央行重启中期票据发行, 相信这些政策将对民营企业解决融资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子信托融资 篇5

信托融资并购是由信托机构向投资者融资购买并购企业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信托财产,并购企业则用该信托资金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信托融资具有筹资能力强和筹资成本较低的特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发布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筹集的信托资金总余额上限可达30亿元人民币,从而可以很好地解决融资主体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由于信托机构所提供的信用服务,降低了融资企业的前期筹资费用,信托融资降低了融资企业的资本成本,信托融资就有利于并购企业完成收购目标公司。模式:由大股东成立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待子公司业务成熟后注入上市公司。

优势:不直接在股份公司层面稀释股权;未来如果子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可将资产注入至股份公司;通过此结构在控股股东旗下设立一个项目“蓄水池”,公司可根据资本市场周期、股份公司业绩情况以及子业务经营情况有选择的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更具主动权;可以在子公司层面上开放股权,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团队而言,未来如果经营良好,可以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股权增值或直接在上市公司层面持股,实现上市,具有较高的激励效果。

劣势:规模有限,如成立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则需要大股东出资较大金额,如非控股则大股东丧失控制权;子公司或项目业绩不能纳入股份公司合并报表,使得并购后不能对上市公司报表产生积极影响;公司需成立专门的并购团队开展项目扫描、并购谈判、交易结构设计等,对公司投资并购能力和人才储备要求较高。

由大股东出资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投资主体展开投资并购,待子业务成熟后注入上市公司。具有以下优势:

优势:大股东只需出资一部分,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或政府资本展开产业投资并购;可以通过与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合作解决并购能力问题、投后管理问题等;可以通过基金结构设计实现与基金管理人共同决策,或掌握更多的决策权。

劣势:大股东品牌力、信誉、影响力等较弱,可募集资金额规模可能受限;前期需要大股东出资启动,对大股东的出资有一定的要求。

案例:思科和红杉资本的协同并购

思科堪称硅谷新经济中的传奇,过去20多年,其在互联网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思科在其进入的每一个领域都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反观思科的成长,几乎可以视为一部高科技行业并购史的缩影,而其并购成长模式离不开另一家伟大的公司:红杉资本。

思科1984年创立于斯坦福大学,创始人夫妇一个是商学院计算机中心主任,一个是计算机系计算机中心主任,两人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让两个计算机中心联网,1986年生产出第一台路由器,让不同类型的网络可以互相联接,由此掀起了一场通信革命。1999年思科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达到5500亿美元,超过微软,雄踞全球第一。

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VC,曾成功投资了苹果、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Paypal等著名公司。红杉累计投资了数百家公司,其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红杉资本早期投资了思科,在很长时间里是思科的大股东。被称为互联网之王的思科CEO钱伯斯就是当时红杉委派的管理层。

思科真正的强势崛起,是在上市之后开始的;而并购重组正是它神话般崛起的基本路线。(思科在2001年之前就进行了260起技术并购)。在IT行业,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新团队新公司层出不穷。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硬件公司,思科最担心的并不是朗讯、贝尔、华为、中兴、北电、新桥、阿尔卡特等网络公司的正面竞争,而是颠覆性网络技术的出现。颠覆性技术一旦出现,自己的帝国就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因此思科把地毯式地扫描和并购这些新技术新公司,作为自己的竞争战略和成长路径。

然而新技术新应用在哪里?颠覆性的技术在哪里?它可能在任何地方,可能藏在全球各地的创业公司、实验室、甚至某个疯狂创业者的家中(正如思科自己的创业背景)。因此,思科必须建立自己的“行业雷达”与“风险投资”功能,高度警惕,保持对新技术的获悉。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大量出现的新技术应用,作为上市公司,思科并不适合扮演VC角色,因为这牵扯上市公司的决策流程、公司治理、保密性、风险承受、财务损益等因素。因此,思科需要一家VC与自己配合,共同来完成这个工作任务。

于是,风险基金红杉,扮演起风投和孵化的角色,与思科形成战略联盟、结伴成长的关系。一方面,思科利用自己的技术眼光、产业眼光和全球网络,扫描发现新技术公司,对项目进行技术上和产业上的判断,把项目推荐给红杉投资。另一方面,红杉对项目进行投资后,联手思科对项目进行孵化和培育。若孵化失败,就当风险投资的风险。若孵化成功,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就溢价卖给思科,变现回收投资,或换成思科的股票,让投资变相“上市”。

上述过程常态性地进行,在全行业里地毯式地展开,思科将行业内的创新技术和人才,一个个地整合进来,企业神话般崛起,直取全球第一。而红杉成了VC大王,名震IT行业,获取了丰厚收益。

票据融资:企业融资蹊径另辟 篇6

举一个形象但欠准确的比喻:票据好比企业自己印钞票。

举一个更形象但是假设的例子:可口可乐公司要买100万美元的水,它只拿出20万现金,同时交给自来水厂一张纸片,上写:“这是价值80万美元的可口可乐钞票,半年后可以向可口可乐公司贴现”。一个月后,水厂在购买80万元消毒液时付出了这张“钞票”,“拿好了,这可是可口可乐‘钞票’喔。”……转手5次,5笔买卖全部成交;3个月后拥有这张“钞票”的建筑公司急需现金,一家金融公司说“给我这张钞票,我付给你80万现金”,在扣除3个月贴现利息后,金融公司付账;又是3个月后它们向可口可乐公司领取了80万现金。因为有了这张票据,3个月内多了5次买卖,虚拟资金增加了5次流动。

票据融资目前是企业最方便的融资办法,主要面对6个月内的融资,其利息甚至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20%,而且无须相应企业的银行评级,无须复杂的手续,比股市融资时间短很多。对于急需资金的企业,尤其是求贷无门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来讲,票据融资是条不错的融资途径。

那么如何通过票据融资呢?

信誉好、被银行认可的企业当短期资金不足时,可以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用以支付货款。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经银行担保的支付凭证,也就是说,银行承诺在企业到期无法付款时保证付款。由于加进了银行信用,因而很多企业都愿意接受,流通性非常好。商业承兑汇票由信誉良好的企业开出,虽然其中没有银行信用,但知名企业开出的汇票同样具有很好的流通性。

企业卖出货物有时收到的不是现款,而是对方承诺到期付款的凭证——汇票。对这些汇票可以有几种处理方法:如果资金不太紧张,可以等票据到期后付款方按期付款。资金短缺的企业则可以充分利用票据作为融资手段,首先,在购货时,可以把收到的票据背书后作为货款支付给供货方;如果供货方要求用现款付款,则可以持票据到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也就是说把票据卖给银行,银行会扣除贴现当天到票据到期日之间的利息,把剩余的资金划给企业;能确定用款时间的企业还可以在卖出票据(即贴现)时和银行签署回购协议,在资金流回时重新购回卖出的票据,这样可以少付贴现利息。

企业持票贴现,只需考察票据的真实性及其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而无须考察企业本身的情况。所以票据贴现实际上解决的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票据多是大企业开出的,中小企业收到票据后,按照票据的付款期(可能是一个月、三个月甚至是六个月)通过贴现,企业可以尽早实现货款,取得资金。

一些精明的上海企业在上海票据营业部一成立就成了他们的客户。上海联景物资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邓琦成先生说,他们收到的货款中有30%是票据,作为支付手段背书出去的有6%,当急需流动资金时就向票据营业部贴现票据取得资金,平均每月都会有两三笔。他说,由于票据营业部是专营机构,这里贴现手续非常简单,一般两天内即可办妥,快的可能只需两小时。

民营企业融资的探讨 篇7

创新对民营企业的观念。深化经济改革首先在观念上要有创新, 要承认私有产权与国有产权具有平等的地位, 让他们在市场上平等参与竞争, 以竞争促发展。要认识到私有制与公有制在我国现阶段都有存在的必然性, 不能搞所有制歧视与偏爱。只有实现我国所有制理论的根本性改变, 才能推进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 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必须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 把贷款投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企业上来;增加对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 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和有市场潜力的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也是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得到根本解决的前提。社会信用体系能有效降低道德风险和监督成本, 防止逆向选择、顺利完成生产要素的结合。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 对于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抵御信用风险, 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 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民营企业征信系统和评价系统, 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表彰守信用的民营企业, 树立信用典型, 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 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 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 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 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社会扶植体系。“麦克米伦缺陷”引起的市场不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世界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遇到过这个难题并采取了许多措施, 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扶植体系, 包括金融扶植政策的法律化, 并严格执行;建立各种专门发展中小企业的政府机构;促进融资中介机构的发展与规范管理;给予政策优惠贷款以及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等。

拓宽融资渠道, 全面实施金融创新。要加大银行、信用社等对个体的信贷投入, 建立完善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同时继续鼓励民间投资主体向国有企业投资参股和控股, 对民间投资社会公益性和基础设施项目给予必要的信贷资金支持。尤其是高新技术开发的民间投资者,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结合我国金融机构实际全面实施金融创新, 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 首先, 要鼓励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落户我国, 有关部门要尽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其次, 各级政府通过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带头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政府出面建立创业辅导体系;创新委托投资制度;政府出资或提供其他优惠, 支持委托担保;鼓励租赁、保险、非正式股权和非正式贷款的发展。

强化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改良产品,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提高其信誉度。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 引进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 进行技术改造,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对产品进行改良和革新, 对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 应不断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 增加销售收入, 加强质量管理, 培育名牌产品, 提高市场占有率。健全财务管理, 合理安排资金, 提高资金利用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运行绩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 而且还影响到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加强民营企业投融资管理。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完善发展民营企业的相关法规,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管理职能, 营造民营企业在投融资方面更加宽松的环境。在政策上引导民营企业加大高科技项目的投资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1]余小琳.浅析民营高科技企业筹资融资问题[J].财会研究, 2004, 7:47-49.

民营企业融资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企业信用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城市集体企业、农村乡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个体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 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 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这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但是, 最近几年,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少、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如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企业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 但创造了70%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非国有企业只获得30%的银行贷款。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充分改善, 中小企业将难以持续快速发展, 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以银行贷款为主要外源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匮乏。就其过分依赖的间接融资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相对较少, 有关数据表明, 我国国有银行增量信贷资金的70%~80%都投向了国有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得到的只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 而这仅有的20%信贷资金却是近1000万家中小企业抢夺的主要资金来源。从以上融资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究其根源, 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也有银行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更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1. 企业自身原因

(1) 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 信息观念淡漠。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 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 抵御风险能力差, 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 经营风险较大。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 信用观念淡漠, 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 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此外, 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 拖欠账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 造成信贷资金流失, 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2)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会计信息失真, 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 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椐调查, 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财务制度不健全, 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较低, 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知识, 对重大的财务决策全凭自己拍脑袋来决定, 管理非常混乱。同时, 企业为了应付监督部门的检查, 还要准备两套账, 甚至多套账, 这样, 企业很难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 银行也无法摸清企业的真实面目, 增加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

2. 银行方面的原因

(1) 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我国金融机构仍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 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的高度垄断相一致, 导致四大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这主要是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 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制度障碍。此外, 国家还规定对银行的逾期、呆账等不良贷款实行追究制, 因此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自然多一份谨慎和小心。

(2) 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它与资金的使用者 (中小企业)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 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 因此, 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 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 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 使银行缺乏为家庭式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

(3) 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 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 但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 自身问题还没有解决, 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

3. 政府部门的原因

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 长期以来, 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 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 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 而对中小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在我国, 中小企业虽然采取了差别利率、两免三减或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但由于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往往实际最终无法实现。

三、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分析

美、日、韩在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上有很多的共同点:

1. 在政府意图上, 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地位, 制定各种支持政策, 旨在改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 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2. 在金融支持上, 普遍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或信用担保机

构, 通过政府直接贷款或给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来保障中小企业顺利融资。

3. 在税收政策上, 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制定各种中小企

业税收的减免与宽限政策, 给予财政援助, 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4. 在法律制度上, 制定一系列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

规。中小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 小企业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两倍:中小企业对科技进步有很大的贡献, 美国的高技术公司在起步阶段通常是中小企业。另外风险资本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 我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产值、实现税收和外贸出口分别约占全国总值的60%, 40%和60%。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双重挑战, 原本融资渠道窄、获资金援助困难的中小企业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状况, 借鉴美、日、韩等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通过美、日、韩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有了很大的启示。

四、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招

1. 强化自身素质建设, 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1) 强化财务管理, 杜绝造假现象。中小企业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资料应该数据准确、真实有效,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 就必须提高认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内部财务管理, 规范经营, 自我约束, 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这也是中小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要求的。

(2) 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 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的情况下, 要想通过间接融资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 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它拒绝欺诈, 排斥投机取巧, 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作为中小企业, 要相互信任、恪守信用、以诚为本。

(3) 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机构来实现的, 渠道单一。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不仅会产生资金来源不足和资金紧张的后果, 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 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 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以改变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获得资金的现状。

2. 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 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1) 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 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

(2) 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 适当下放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银行应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 突出对分支机构和授信人员的正向激励。并且银行应将小企业授信情况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范围。对小企业授信人员的考核, 可采取薪酬与其业务、效益和授信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的方式。另外, 适当下放贷款的审批权限, 确需上收的, 上级行要提高审批效率;银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金融管理能力、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 实行区别授信。

(3) 放宽抵押贷款条件, 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银行应进一步放宽抵押品的范围。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银行可接受房产和商铺抵押, 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 仓单、提单质押, 基金份额、股权质押, 应收账款质押, 存货抵押, 出口退税税单质押, 资信良好企业供销合同质押, 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押、质押以及保证担保等。还应完善抵押物拍卖市场和中介机构, 降低抵押成本和减少抵押手续。

3. 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1)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资本市场,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风险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投资。由于我国在政策环境、退出机制、企业制度、个人信用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 风险投资在投资总量上也只占很小的比例。政府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经济体制、金融秩序等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培育我国真正的风险投资主体, 为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和出台优惠政策。尽快降低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门槛, 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 要放松金融管制, 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 鼓励民间融资。中小企业将持续发展, 大型商业银行肯定不能满足融资的需要。中国民间资本并不稀缺, 稀缺的是民间银行。国家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民间银行, 然后加以推广。民间融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渠道。

(3) 政府规范和引导中小企业,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们应借鉴《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和《担保法》等法规, 构建以互助性担保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互助性担保的优势来自于民间担保的产权结构、社区性和互助、互督、互保机制。当面临风险时, 政策性担保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转移给政府, 而互助性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最终由会员分担, 容易被潜在的被担保者接受, 担保审批人与担保申请人相互较为了解, 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助性担保将银行或政府担保组织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互助性担保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 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通过互助性担保联系起来, 在和银行谈判时可以争取到较优惠的贷款条件;互助性担保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可以为政府与中小企业沟通创造新的渠道, 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

(4)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政府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 从融资角度, 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可着手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条例》和《中小企业融资基金管理条例》等配套的法规,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必须制订专门的《信用法》, 使治理我国的信用环境有法可依。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所处的发展阶段, 以及社会、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项综合改革的进程, 并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最终走出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发展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10

[2]李国:自主创新任重道远[N].经济日报, 2005, (4)

[3]张意翔:建设循环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J].特区经济, 2005

[4]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0

[5]朱光华, 陈国富: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理论解析[J].经济学家, 2001, (3)

[6]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 2000, (4)

[7]尼尔·格雷戈里, 斯托伊安·塔涅夫: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1, (6)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9

有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中国城市集体企业、农村乡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个体与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家, 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 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 并且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这说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然而, 尽管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推动因素, 但是80%以上的中小企业却面临融资困境。特别是在民营经济极其发达的浙江省,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遏制民营企业成长的一大瓶颈。这里有企业自身的信用素质问题, 也有外部环境的制约。但我认为, 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资本市场的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1 民营企业传统融资渠道分析

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们发现, 民营中小企业中超过半数选择从国有银行贷款。这说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 而且, 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普遍性。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 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渠道一般是银行、证券、债券, 还有民间融资。针对以上几种融资渠道,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1.1 融资渠道——公司债券、证券

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 手续繁杂, 耗时过长, 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因此我国目前发展的企业债券实际上是“准国债”, 基本上没有民营企业的市场空间。

1.1.2 融资渠道——民间借贷

由于通过正规的途径无法顺利融资, 民间借贷就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民间借贷靠的是个人信用, 适合小额、小范围。

但目前我国的民间借贷市场没有国家法律的保护, 缺乏正规的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银行业虽然没有存款保险制度, 但是往往有国家作为最后担保) , 因而民间信贷风险比较高, 其利率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水平, 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加大经营风险, 容易导致拖欠和欺诈, 一旦发生将推高利率, 形成恶性循环。

1.1.3 融资渠道——银行信贷

目前向银行融资可以说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兼备安全与成本的一种融资渠道。但是, 银行融资渠道也不是完全可以满足,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目前基本局限于向国有银行贷款,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信用等等问题, 国有银行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有非常严格的限制。现今, 各国有银行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时采取的基本都是抵押贷款。但是目前浙江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 底子薄, 以及我国的所有制度的限制, 在现有的银行贷款制度下, 难以提供相当的抵押担保。

1.2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

根据统计, 2005年第一季度, 浙江民营经济中国内贷款的比重明显下降, 2003年为27.1%, 2004年下降到24.3%, 今年一季度同比又下降4.3个百分点。企业也反映流动资金紧张, 融资较为困难。据企业景气调查, 有24.3%的企业感到流动资金紧张, 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4.2个百分点。一季度有16.5%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 比上年同期上升3.5个百分点, 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融资景气指数仅为98.5。

从银行角度而言, 设置“高门槛”也无可厚非。在未来几年, 中国的银行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国有银行都面临着股份制改革, 国家将渐渐抽离银行保护者的角色。因此, 风险的控制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尤为重要。在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时, 由于无法对其风险作出准确的评估, 导致银行往往对于贷款与否以及贷款额度都难以把握。因此选择相对保险的全额财产抵押贷款对银行而言就安全的多了。

2 中国企业的信用状况

在这里引用一个调查, 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家统计局等一些部门组成) 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征信情况所做的一个调查和商务部研究院近年所做的调查, 显示了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 中国企业征信现状是, 被调查的企业中, 经营者已经认识到现代信用的作用, 国内企业的信用状态有所好转, 60%的企业认为, 诚信是企业合作的基础。各地区企业的信用状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开放度呈正相关。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企业的信用度较低, 信用风险较大:62%的企业认为须防范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

其次, 中国企业征信存在的问题是,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 认为企业拖欠贷款和税收的比例最高, 占76.2%。

以上一些比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信用环境并不令人乐观, 但是可喜的是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3 信用浙江的发展

3.1 现状分析

作为与上海同属长江三角洲的浙江而言, 上海的征信体系具有非常实用的参考价值。相较于上海而言,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浙江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从2003年起浙江政府开始打造“信用浙江”, 并开始设立信用评级机构, 其中有政府认证的杭州资信和中诚信两家公司以及为数不少的民间信用评级公司。但两年下来, 可以说收效不大, 由于组织设置等等问题, 以上公司或者是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 或者由于民间性质而使公众对其信用报告的权威性质疑。分析浙江征信的现实情况, 我认为浙江目前还没有解决一个初步的问题, 这个征信系统究竟采取何种模式——公共还是民营?

3.2 浙江征信体系模型

当然, 要建立一个适合浙江现状的征信系统, 并没有那么简单。我认为, 目前浙江应该建立政府为主导, 辅以民营模式的双线行型征信系统, 同时在未来几年里要逐步减少政府的干预, 发展成以民营模式为主的征信体系。

3.2.1 第一阶段——公共模式为主

具体来说, 现阶段以政府推动为主导, 因为目前浙江的征信环境不容乐观, 所以以政府强制力来推动征信系统的建立能有效的形成征信体系的初步模式。公共征信系统主要被用于控制银行风险, 这与现阶段浙江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相关。

3.2.2 第二阶段——公共模式与民营模式并行

在公共征信模式渐成系统之后辅以民营征信模式, 设立征信局。征信局是针对民营征信企业的管理机构和信息交换机构, 在欧洲的一些以公共征信系统为主国家也都存在着。为什么要辅以民营征信模式, 我做以下说明。第一, 公共征信体系主要是用于银行监管, 具有信息垄断性, 是一种类公共产品, 这不利于征信系统的长期发展。第二, 由银行信贷信息为主的数据库收集的信息覆盖面太狭窄, 需要民营征信系统的信息进行补充。第三, 浙江的民营征信有一定的发展, 在行业中有一定的渗透性, 在浙江民间资本的运用中能提供准确的信用的信息, 有利于充分、安全的运用民间资本。

3.2.3 第三阶段——以民营模式为主

逐步减少征信体系中的公共模式成分, 形成以民营模式为主的征信体系。浙江民营力量雄厚, 以征信局为主导的民营征信体系信息覆盖面广, 参与的主体既包括金融机构又包括非金融类的企业, 最终可以涵盖以银行为主体的公共征信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征信与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9) :103-126.

[2]李振宇.资信评级原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3]郭志明.中小企业融资冬去春来[N].中国企业报, 2005-4-19.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剖析 篇10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剖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 其原因有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产品技术、资信水平等问题, 也有银行的责任, 更与社会法制、社会信用环境以及经济体制不完善有关。

1.民营企业自身信用不佳, 造成融资能力差, 渠道单一, 这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 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差, 公司资金少, 没有实物资产和有价证券可供抵、质押, 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离银行贷款要求还有距离;另一方面, 民营企业融资的资信水平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银行贷款面临较大风险。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 导致银行贷款到期不能偿还, 加之信用观念淡薄, 增加了银行的恐惧心理。

2.金融机构自身信贷体系不健全, 制约了民营企业融资。

商业银行缺少足够的实力和真正能够参与企业管理的客户经理人才, 难以在转型期培养出优质的民营企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门坎”高, 基层行为不违背信贷政策, 对民营企业爱莫能助;由于银行规模限制, 银行难以满足企业贷款要求;银行自身对市场研究把握难, 决策亦难。因此在国家扶持政策措施未出台之前, 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 也显得举步维艰。

3.社会信用环境差,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不畅。

一是有些政府部门干预银行信贷, 法制环境差。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规范的法律, 特别是对民营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 更为严重的是还存在着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 导致民营企业信用观念严重淡化。可以说, 银行信贷资产是当今地方政府和有些企业追求本位利益和法制不健全的主要牺牲品, 银行如遇到“赖债官司”总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两头受损。二是整个社会普遍的信用危机, 削弱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力度。特别是近年来, 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观念严重扭曲, 逃债、赖债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民营企业“欠债不还”已日趋公开化, 更多的是采取“拖”法, 令银行苦不堪言。在此种信用环境里, 银行不得不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 争相去分享大企业的“蛋糕”。

二、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意见建议

1.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 既要解决民营企业自身诸多不足引起的融资予盾, 又要通过政府推动, 金融部门的支持, 形成互动机制, 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压力。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努力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提供金融优惠政策, 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份额。切实办好国有商业银行的小型企业信贷部, 确保民营企业有充足的融资来源。提高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可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对民营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实行充销呆坏账和补贴资本金等措施, 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修改商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重视企业经营效益。建立规范的民营企业抵押贷款制度, 逐步完善抵押登记、资金评估、抵押物流转交易市场等坏节。

2.加强法制建设, 严格依法办事。

要克服企业融资的机会主义倾向, 增强银行贷款的信心, 为社会信用的重建创造条件。严惩逃废债行为, 重塑社会的信用秩序, 营造信用环境, 从根本上消除信用风险, 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民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我, 努力符合市场化融资条件。

进行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不断开发新产品;进行管理创新, 努力降低成本, 加强营销力度, 扩大销售额,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改善财务管理及财务状况, 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 提高资产收益率;提高信息透明度, 增强信用观念, 致力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

4.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真正树立效益为本的经营理念。

摒弃过去那种狭隘的所有制观念, 优化资信评估、抵押担保等操作环节, 消除经营过程中不合理因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 清理回收过去形成的民营企业不良贷款, 提高防范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的主动性、预防性和资产保全手段。

摘要:“融资难”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难题。究其原因:有企业自身的先天性不足, 更有金融信贷体制性的问题, 也同社会法制、社会信用环境以及经济体制不完善有关。文章围绕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民营企业如何破解融资困局 篇11

千万别碰民间借贷

我以前从事的是餐饮行业。小肥羊算上加盟店的收入有六七十亿元,这个规模在内地餐饮业里排名第一。但在人口只有700万的香港,一个未上市的餐饮公司年销售额也可以有这么大。除这家公司外,香港还有几家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大型餐饮集团。为什么香港餐饮业的集中度如此之高,而内地餐饮业的集中度如此之低?

这是因为中国的餐饮业习惯自我积累,挣点钱,开一家店,挣点钱,再开一家店,10年开了10家店,20年开了20家店。这也是中国很多民营企业的惯常之路,但香港的公司不是。以美星为例,它和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每当有楼盘开业的时候,美星餐饮就跟着进驻,所以它发展得很快。另外几家,则是通过上市保持了很好的发展。而本土自我积累型的企业发展太慢,想要快速发展,就需要借助外部的资金与力量。

传统民营企业借助外部资金时有两条路:一是银行贷款;二是民间借贷。但这两条路都很难走。

小肥羊曾经找过银行贷款。2004年年底,小肥羊要囤积来年秋天前的羊肉,于是找银行贷款。银行要抵押物,我们没有,银行让我们找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也要抵押物,因此无法贷款。

我找到小肥羊的开户银行——包头商业银行,它了解我们的现金流。我说,你们要是给我们贷款3000万元,以后就长期合作,小肥羊明年年初增资扩股,会增加大量资本金,这次要是贷不了,以后就不合作了。银行内部协商后,又做了上级领导的说服工作,最后批了这笔3000万元的贷款,但是利率要上调70%。

第二年小肥羊增资扩股一亿元,我兑现了承诺,将这笔钱存在了包商银行。2006年后,又进来两亿元资本金,我们手头有了3亿元现金,不需要贷款了。可这个时候,银行却希望我们贷款,还给出了很优惠的政策,利率下浮30%。

再后来,我投资了一家马铃薯企业,贷款利率也要上浮,有些银行还要求缴纳50万元的信用费。这对民营企业非常不公平,还没贷款,就要先交信用费。银行拿信用费干吗呢?挣利润!一个企业50万元,二十个企业就是1000万元,银行业绩一下子增加了,但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就高了。

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喜欢银行,但是银行不喜欢民营企业。中国的银行贷款结构有问题,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是小微企业,基本上贷不上款。小肥羊现金流特别大,在国外贷款是没问题的,而在中国贷款要看资产规模,哪怕是一堆没用的资产也行。

当前,中国的金融利率还是受管制的,这使得民间借贷大量存在。去年内蒙古发生了好几起高额利息的民间融资,其中包头有两三起,我的一个朋友把5.7亿元借给高利贷,一年当中变成零,都没了。不仅在内蒙古,在长三角、珠三角也出现了很多中小企业主跑路的情况。

民间借贷通常二分、三分利,一年就要20%、30%的收益。在中国,很少有行业能达到这个收益,做实业基本上不可能靠民间借贷赚钱,所以企业最好别走向民间借贷的路,一旦走向民间借贷,离死就不远了。

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打破靠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的传统融资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式是从银行的间接融资转向私募的直接融资。未来,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的比例将显著提升。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金融“国十条”,其中一条是放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此外,今年国家有一个很大的政策变化,就是搞场外交易,比如中关村、天津泰达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交易平台等。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上市交易规模都在扩大,甚至内蒙古最近也在筹办一家股权交易所。小微企业的未来融资将从民间贷款、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已经有成熟的模式,先是天使投资,之后是VC投资,最后是上市。

直接融资有几个好处:一是引资;二是引智,吸引好的团队;三是定方向。一家企业被风投投资后,企业就变成毛驴,风投变成赶驴人,每天拿着鞭子让企业快跑。企业如果不引进风投,自己慢慢发展,弄多大算多大;一旦引进风投,它跟你对赌,你发展慢了,就得多给风投股份。企业有了外力的督促,就会发展得更快。

在直接融资之前,你要想好自己是否真想做大。我接触过很多民企老板,有的老板没有很大的胸怀,觉得一年赚一两百万挺好,有车、有房、能出国旅游,没必要搞大。事实上,不同的发展模式取决于老板的价值观,如果觉得企业不大、自己经营也蛮好,那就不要苛求自己。一些企业上市后,社会压力很大,有点问题就被媒体炒得很厉害,创始人睡不着觉,顶着压力忙公关,各种事儿很多。中国民营企业环境不好,大家必须理解这点。

如果你决定了融资,选择做大及上市之路,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规范,不规范会有很大风险。中国的政策环境越来越要求规范,如财务规范、税务规范等。不难发现,现在上市越来越难,想在销售利润方面做点文章,几乎没有可能性。有家企业为了早一年上市,想去补缴之前一年的税。我劝那个老板千万不要这么干,一旦你去补税了,就证明你之前偷税漏税了,税务局据此处罚就更麻烦了。

靠并购发展

以前,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自我积累型;二是外力推动型;三是并购发展型。现在,小微企业想做大,绝对不能单靠自我积累,必须靠外力推动。以近几年发展很快的双汇为例,它基本上把各个省的肉联厂都收购了,成为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集团销售额达到500亿元。

小肥羊发展也是靠并购。2004年年底时,小肥羊有上百家加盟店,直营店只有16家;2010年年底时,直营店从16家增加到240家,其中至少购买了五六十家加盟店,贡献了很大的利润。小肥羊收购加盟店时,给每家店三倍市盈率及一半装修款,如果对方不卖,就取缔对方到期后的加盟权。被收购的五六十家店,平均每家店增加100万元利润,总共有五六千万元,每股收益增加五毛。小肥羊卖给百盛时的市盈率是35倍,给加盟商3倍的市盈率,却得到了30多倍的市盈率,增加了10倍,很划算。就此而言,小肥羊的资本运作是并购发展的一个典型。

未来20年,中国企业面临很大的并购机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发展壮大,这不仅适合于上市公司,也适合未上市企业。现在很多大集团为什么发展这么快?绝对是靠并购,因为并购以后容易产生垄断利润。当前,大国企在并购,民营企业也在并购;并购既有同业的并购,也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假设你的商业模式挺好,有融资能力,团队也挺强,想上市怎么办?收购三家到五家同行企业。

(本文节选自《小肥羊卢文兵:民营企业怎样破解融资困局》)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12

一、民营企业融资特点

从企业理论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特点:民营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是以市场原则来运作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形式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 其产权关系是比较清楚的。在这种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结构, 基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和监督制度。民营企业拥有较为灵活的内部用人和分配激励机制, 与市场机制自然和谐, 在追逐利润最大化动力的驱使下, 会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股权角度出发, 民营企业定义为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誉度普遍较差。从资金来源上看, 多数为通过自筹资金, 利用自己的积蓄或向亲朋好友借款筹办企业。

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 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增长最快、贡献越来越大的经济成分。民营经济现在占GDP份额的62.6%, 其中集体经济占18.4%, 私营经济占44.3%。从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看, 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构成中, 国有经济占78.2%, 集体经济占20%, 民营经济占20%。到了2003年, 国有经济下降至20%左右, 民营经济上升到80%左右, 其中私营经济已占50%以上[1]。可见,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发展民营经济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 融资难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 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首先规模问题, 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经济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 并由此影响其融资能力。中国的民营企业个体规模普遍偏小, 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 因此通过举债融资的规模必然受到限制。一方面企业因自身规模有限而无足够的资产信用, 另一方面道德信用的社会基础尚未建立起来, 因此贷款难就成了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2]。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 资产负债率偏高, 财务风险大。民营企业长期的举债经营发展模式过于依赖银行贷款或民间融资, 企业负债率过高。经营水平低下, 使资金的匮乏形成恶性循环。其次运作机制问题。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化现象比较普遍, 管理模式大多表现为家族式、粗放式管理, 产权单一, 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集中, 所有权与经营权多未分离,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比较差, 致使银行无法甄别企业经营绩效及发展前景方面的真实信息。再次人力资源问题。中国多数民营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低下、资金匮乏, 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即使能够吸引部分人才, 又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低下的薪酬水平而造成人才流失。缺乏必要的培训、选拔机制使得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受阻, 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3]。最后信用缺失问题。社会的整体信用低下和信用观念淡薄已是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 尤其在金融领域, 信用缺失现象更为严重。银行、投资者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而且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也相对滞后, 导致金融市场上形成了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的心理预期, 造成一些民营企业缺乏诚信的内部动力和维护自身商业信誉的积极性。

2. 资金供给总量的短缺与供给结构不合理。

首先, 国有银行贷款条件苛刻, 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条件要求较高, 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此外, 具备一定规模且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 而大多数处于上升阶段、发展前景尚不确定和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企业, 虽然资金需求旺盛却难以获得贷款[4]。其次, 直接融资存在困难, 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 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股票、债券发行存在政策性歧视。中国《公司法》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 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 000万元, 且必须开业三年以上, 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企业上市不仅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而且单就上市费用就高达几千万。这样的高门槛, 对绝大多数科技含量较低的制造型企业特别是处于导入期或发展期前期的民营企业而言, 企业所需资金和上市成本相比, 单位资金的融资成本过高。

3. 制度不健全和政策环境不理想。

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往往是政出多门, 有时相互间会产生矛盾, 不仅政府的计划部门在制定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 工商管理、税务、劳动等也在制定政策, 从而造成“政策打架”现象。民间投资者在获取投资信息、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不能普遍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 往往因此而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等结果。很多民营企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预期, 经济行为短期化, 由此导致民营企业信用的缺失、融资极度困难。

三、解决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1.民营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信用形象。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改善运作机制, 提高持续经营能力。为此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 克服经营上的盲目性,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培育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第二, 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使它们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第三,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增强财务透明度, 向银行和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 降低管理和财务风险[5]。第四,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吸引优秀人才, 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五,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并确保执行。一方面通过内部审计或财会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实现内部监管;另一方面通过财政, 税收、审计、工商等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金融系统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政府应对民营企业的融资予以积极扶持。如对民营企业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等方法来给予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支持;对好的项目应予以贷款贴息, 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等形式对民营企业进行金融扶持。

3.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加快融资品种创新。融资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 提供的产品是担保, 首先, 要建立企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机制, 以防止有了担保, 银行就放松贷款审查的倾向[6]。其次, 把事后的风险控制和民营企业咨询服务结合起来, 做到直接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再次, 将经营风险分散到信用担保体系之外的机构以降低经营风险。此外,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探索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个人委托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7]。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根据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动的特点, 推出灵活的、多样化的结算工具, 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 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占有信息量大的行业优势, 为民营企业提供商机、经济政策、经营与投资决策咨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4.培育完善资本市场, 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应建立多层次市场, 尤其是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资本市场, 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积极扶持其上市发行股票, 并降低民营企业入市的标准;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交易品种, 使企业能进入市场以自己的方式筹集资金。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缓解就业压力, 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因此, 通过分析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找到有效的融资途径, 可以促进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 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突出, 成为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极不相称的。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企业自身资金不足, 信用度低, 又有政府政策不配套。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53.

[2]郭玉德.中国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 2004, (2) .

[3]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156.

[4]梁峰.试论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 2000, (2) .

[5]李树丞, 刘长庚, 楚尔鸣, 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6]方利胜, 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78-90.

上一篇:播音发声教学下一篇:出生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