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2024-10-25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共12篇)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1

摘要:民营企业融资难现象, 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不只是我国, 一些发达国家也都有这种现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因此, 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难,拓宽渠道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1. 融资需求强烈, 资金用途明确

一份对55家民营企业2004年~2006年三年的融资情况调查数据显示, 有贷款意向的企业53家, 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96.3%;最近3年曾经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约占6 0%以上, 主要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扩大再生产, 其中62.5%的民营企业用于扩大生产, 用于维持正常生产的仅占2 5%。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

2. 贷款门槛高、抵押物品种较单一

在走访调查的民营企业中,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表示根本无法或很难达到现有金融机构信用贷款的评级要求, 很难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抵押物种类或足额抵押物, 在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 还存在抵押物折价过低且贷款数量少的问题。调查显示, 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放贷总量的8 0%以上是通过抵押或担保机构进行放款的。在实际办理抵押过程中, 金融机构接受的抵押物主要是土地和厂房, 设备、原材料等民营企业拥有优势的资产则很少被金融机构特别是被国有商业银行接受, 即使被接受, 这些抵押物的折价也相当低。而以设备作抵押物的, 获得的贷款金额甚至只有设备原价值的约1 0%, 一些金融机构根本就不接受民营企业的设备抵押。

3. 贷款期限短, 数量不足

根据调查各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相对于民营企业对当地G D P、税收及就业等方面的贡献而言, 贷款比例显得过小, 且还存在着贷款期限过短等结构性问题,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基本属于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 短期贷款比例占总贷款的8 0%以上, 金融机构基本不提供或很少提供民营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长远发展所急需的中长期贷款, 在融资贷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大多数民营企业必须提前3个月筹措还款资金, 名义上一年期贷款实际只有9个月, 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降低了使用贷款的时效和效率。

4. 企业融资担保能力严重不足, 担保融资成本较高

在接受调查的民营企业中, 有近8 0%的民营企业认为担保机构的数量太少, 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 运作机制很不健全。民营企业除向贷款银行支付贷款利息外, 还要向担保机构支付2%~4%的担保费用, 因此,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实际上的融资成本要远远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5. 地方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已成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的权限太少, 市级分行对基层银行贷款的控制严格, 批准手续繁琐, 成功率低。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宗旨就是服务地方经济, 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办理贷款审批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优势。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1. 民营企业方面的原因

(1) 民营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一些民营企业管理层的现代企业意识, 特别是信用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经营行为短期化、随意性大, 对金融机构的现代管理制度和方法缺乏认同, 适应商业银行信贷要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一定程度上存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加上目前金融系统中企业征信系统不健全, 失信行为的企业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即使通过法律制裁, 金融机构即便胜诉, 也很难对其进行执行, 从而打击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2) 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当前, 秦皇岛市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领域涵盖面窄、生产性企业数量少, 房地产和商贸流通领域等非生产性企业仍居主导地位。据粗略统计, 目前秦皇岛从事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产品生产的企业不足5%, 虽然有像海湾公司等个别高科技生产型企业, 但大部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依然很低, 个别企业生产项目属于国家限制发展行业。

(3) 大部分企业缺乏合适的抵押、质押物。经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 目前8 0%的金融机构选择土地和厂房作为抵押物, 但秦皇岛市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存在着土地、厂房等证件不全的问题。

(4) 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调查了解到, 一些民营企业缺乏独立的财务人员, 缺乏完整的、连续的财务报表, 能连续3年提供合格财务报表的民营企业很少, 存在多本账目的现象并不少见, 受调查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现有的财务混乱严重影响对民营企业放贷。究其原因, 除了部分民营企业为降低成本、逃税、取得结算和价格方面的优势人为制造“多本账”因素之外, 税赋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其税赋待遇不如外资企业, 政策上不如大型企业, 客观上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 而过低的盈利能力当然会影响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

(5) 民营企业缺乏主动适应商业银行对财务制度合理要求的意识。毫无疑问, 准确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规范的财务报表是商业银行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是, 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这是商业银行规范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没有主动配合银行提供准确、规范的报表, 没有认识到建立企业财务信用的重要性, 分别对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提供不同的报表, “多本账”现象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相信民营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部分财务审计部门也没有尽到财务监督义务, 对民营企业的报表听之任之甚至共同做假, 导致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危机, 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

2. 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1) “抽水机”效应, 导致民营企业信贷资金严重不足。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特殊企业, 其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追求合理的盈利, 盈利和风险控制目标的改变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把资金 (存款) 从经济相对不发达、信用环境和信用记录不好的地区转移到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和信用记录更好的地区。以秦皇岛市卢龙县为例,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卢龙县只剩下农业银行, 其余均已撤出。其他县国有银行也成为纯粹吸收存款的分支机构。这样, 拥有信贷最终决策权的市级分行与民营企业在业务性、信息上的联系与沟通更加困难, 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此外, 大型企业的贷款可为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 耗费更少的贷款成本, 例如:某国有商业银行向一大型企业发放一笔10亿元的贷款, 需要两个业务员就能够办理, 而向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即使发放1 0 0万元贷款, 同样需要两名业务员进行办理, 所需手续与发放1 0亿元贷款相同。因此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不重视民营企业的贷款需要, 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2) 商业银行信贷制度改革有些矫枉过正, 内部权责不对等, 部分金融机构宁肯采取保守的信贷政策。历史上, 各商业银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无法收回的民营企业贷款, 形成了一些不良资产, 而一些民营企业也在银行部门留有不良的“信用记录”, 导致县一级放贷审批权已经完全被收回到市级分行, 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放贷的条件极其严格, 个别银行工作人员甚至出现追求“零风险”的思想。此外, 商业银行内部信贷责任追究制度日益强化也导致一些基层业务人员存在“不做不错”的“恐贷”心理, 即使在权限以内也不愿意放贷。

(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正逐渐步入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然而当前社会信用信息体系还不完善, 缺少一个被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普遍接受认可的中介性质的信用评估机构, 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分享难以实现, 导致一些民营企业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被商业银行认可。

3. 政府方面的原因

(1) 政府对民营企业进行服务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一些民营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 银行在为企业办理贷款业务时, 需要企业提供贷款所需的一些由政府部门出具的房产、土地等的评估证明, 银行只有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向企业发放贷款, 但是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在对待民营企业时, 服务意识不强, 在为企业办理时相关手续时, 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 个别工作人员会找各种理由来敷衍, 搪塞前来办事的企业, 影响企业取得银行需要证明的时间, 对企业进行贷款造成不必要的阻碍和影响。

(2) 赢了官司得不到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放贷热情。调研中, 我们了解到, 由于一些司法不公问题的时有发生, 银行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赢一些“恶意赖账”企业的欠款官司后, 即使赢了官司, 由于对“一些”恶意赖账企业执行不到位, 很难挽回银行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进一步影响银行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信心。

三、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1. 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实力

民营企业在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是要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 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 定期向相关各方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二是要增强信用意识及时还本付息, 主动消除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三是要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 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加快资金回笼与周转, 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利用水平;四是要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主动了解、适应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 增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 实现融资信息的互动;五是要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引进力度, 不断推动技术更新和产品结构升级, 培育名牌产品, 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落后淘汰的产品坚决退出市场, 创新企业经营理念。

2. 加快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 对于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抵御信用风险具有重大的作用。

3. 加大政府和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 加强三方联系, 及时交换信息, 研究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既要促进银行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又要帮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既要关心银行贷款, 又要关心企业还款, 既要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又要解决银行难贷款的问题, 建议政府通过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 拓宽服务领域, 从财政、税收、政策性贷款和直接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努力创造政府与银企三方共赢的局面。

4. 鼓励现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政府应鼓励现有商业银行进行各种金融创新以满足民营企业的多样需求。一是坚持商业银行自主原则, 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与风险控制。通过财政拨款与金融机构合作, 运用财政贴息、风险分担等方法, 鼓励商业银行把钱贷出去;二是有针对性为某些特定民营企业提供有明确用途的短期应急贷款, 将贷款对象严格限定于类似于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等季节性资金需求特征十分明显的民营企业;三是积极鼓励各商业银行开展仓单等抵押和质押业务, 尝试收购应收账款等适合民营企业的金融创新。

5. 引进外资银行和国内民营股份制银行

外资和民生、华夏等股份制银行以中小企业贷款客户为主, 服务机制较好。要实现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就需要引进机制更好的银行, 可以尝试先由企业走出去, 与它们进行业务联系, 通过业务开展, 最终吸引他们落户。

6. 鼓励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 金融市场越来越细分, 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的民营金融机构必将应运而生。因为专门化的民营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加贴近民营企业, 降低目前各商业银行实行的受权受信制度的门槛, 对提高民营企业融资的质量, 从而达到企业和金融业和谐、互利的共赢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7. 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

尽快建立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准公益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和由民营企业自发组建的互助担保机构以及商业性担保机构。不管哪类担保机构都应按照市场化、股份制原则运作, 独立经营, 自担风险, 自负盈亏, 同时, 要建立信用担保基金的损失补偿机制, 设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转向资金, 以维持担保机构正常有效运转。

参考文献

[1]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

[2]2007年秦皇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在政协会议上的调查报告

[3]2007年秦皇岛市工商业联合会工作会议报告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2

从年头到年尾,2013年的整木家居风潮劲刮了整整一年,这一年中,众多大中小建材企业在整木家居风潮中均不同程度分得了一杯羹。在这段时间与整木家居企业深入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整木家居行业尚属新兴领域,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促使大批建材企业纷纷涉足,与此同时在企业进军整木家居领域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前路的光明和道路的曲折并存,因而形成了目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局面。笔者纵观这一年整木家居企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后认为,企业当下须关注的是如何真正打破整木家居企业的发展瓶颈,并从内部入手,采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的态度,从而真正破解整木家居的成功密码。

瓶颈一:战略方向清晰,执行细节模糊

从开年的各大展会上频出风头到8、9月份的各地加盟店的火热开业,整木家居行业在今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在这一整年与众多客户交流合作中,笔者对整木定制家居行业企业最深刻的感受便是其战略方向清晰准确,但执行起来细节模糊不明,造成最终结果是高开低走,执行中的效果和成果满意率直线下降。细究其原因也不难发现这期间的几种普遍现象:第一种,管理及执行团队的组建不利:由于很多整木家居企业多为“半路出家”,原有的管理和执行、服务团队的整体架构模式和人员配备并不适应骤然复杂起来且相互间配合度较高的整木定制行业,因此执行工作中的数量程度和尺度当然把握不够准确;第二种,欲速则不达型严重制约发展:一些企业为在整木定制领域快速抢占终端渠道市场并顺利在终端消费者心中形成强势印象,便频频加快其发展步伐,导致很多细节工作从上层源头便未落实明确,而在逐层的交接和执行中便难免存在种种漏洞和失误,严重影响结果;第三种,缺少对执行团队的责任心培训和奖惩机制:虽然这一种现状并非整木定制行业单独存在,但笔者认为此种现状对整木家居企业而言危害并不能忽视。足够的责任心不但是客户和经销商对品牌最直观和明显的印象反馈,也是向公众彰显品牌文化和品牌魅力的最好机会,因此笔者建议整木定制类企业一定要在此方面不断完善修炼,从源头上杜绝漏洞和失误的转接和延续复制。

瓶颈二:经营意识超前,内部管控落后

在本人与很多整木定制企业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能听到他们对内部管控的落后性和经营意识的超前性如何相互平衡统一较为矛盾。在这一年中,笔者也发现很多具有超前意识的整木企业并未在发展中拔得头筹,相反那些意识较为常规但颇为注重内部管理的整木定制企业则在这一年时间中赢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先归纳出如下几方面:第一种,盲目跟从成功案例:这一点是目前众多中小型整木定制企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虽然适当的借鉴和仿效的确可以为成功提速,但不结合实际情况的盲目模仿和照搬则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相反效果,尤其在内部本就存在种种细微漏洞和对接不明的情况下,这种盲目的仿效只会让问题无限放大复制;第二种,缺乏对整木定制类行业的深度解读:这一种现象在目前整个定制家居领域也较为常见,包括一些厂家、经销商在内的很多行业同仁目前对整木定制家居的理解仍停留在浅层的组合搭配层面,而往往忽视了其

深层次的家居生活引领意义,尤其在整体品类的选择搭配和相互间的关联性、功能性、人文性考虑方面尤为欠缺,这也导致很多新品研发只重视外观视觉效果而无视了整体搭配的流畅性和合理性,最后往往形成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局面,令经销商和消费者苦不堪言;第三种,沿用原有传统建材企业管理体系和思路对整木类产品进行管控:很多企业为节省成本且为整木家居进军终端市场步伐提速,便直接沿用或套用原有传统建材类产品的生产管理等思路,导致很多细节的对接不利和各产品间融合度不够等问题频发。

瓶颈三:运营成本上涨,成本控制成难题

在2013年整个建材行业成本大幅上涨的局面下,很多企业大呼“压力山大”,尤其在整木家居这一新兴领域中,误差率频繁和用人成本更为高涨等问题的多重压力下,成本的掌控已经成为众负责人在解决终端渠道问题后较为关注的又一大棘手话题。笔者认为,成本的掌控问题一直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并非整木定制类企业,所有建材企业均需在成本掌控中静心思索出属于自身的发展良道。而目前现存的问题也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种,并未建立明确合理的管理机制:很多整木定制企业多为中小规模或半作坊式的传统建材发展模式,在缺少上行下效的榜样氛围和逐层分岗负责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便容易存在此种问题;第二种,缺少专门的整木定制类产品质检及补救负责部门:记得一位整木定制企业负责人曾向笔者透露,他的企业之所以在这两年间整木家居行业误差及质量问题频发的现状下得以顺畅发展,最大的秘诀便是下单、生产、质检三大环节中分别设置了复查环节,虽然工序增加了几道,但最终得到的效果和所节省的成本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此处的成本节能便是其强大竞争力的最有力证明。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3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当前融资瓶颈问题不仅制约着张家界市中小企业发展后劲,而且也严重地影响着张家界市经济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活,金融活,经济搞不上去意味着金融也停滞不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如何缓解中小融资瓶颈问题,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资金“短板”问题,值得迫切思考,应全面摸清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张家界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遍布于旅游、现代服务、新型工业、能源开发、交通运输、房地产、农产品加工、化工、物流、养殖等行业,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对促进辖内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构建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已超过2.87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85.16%,其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87.25%和78.45%,上缴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69.85%,吸收员工23.78万人,解决了全市85.44%可上岗人员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全市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融资难问题日益凸现。经测算,至2007年末,投入全市中小企业每百万元产值的信贷资金仅为1.5万元,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仅为投入全市经济每百万元产值信贷资金的8%,这与中小企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极不对称(全市中小企业总产值占比高达78%)(如图:全市中小企业每百万元产值投入的信贷资金与投入全市经济每百万元产值信贷资金的对比图)。

張家界建市较迟,资源偏少,经济起步较晚,中小企业发展正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资金相当缺乏。在债券、股票等融资渠道还未破题的情况下,金融信贷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唯一渠道,这决定了张家界市中小企业发展对银行机构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高。而当前又普遍存在着“银行机构有钱对中小企业怕放贷,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大”的两难局面。调查情况表明,张家界市中小企业融资之所以难,有其特殊性。

(一)金融机构少而单一。全市金融组织体系仅由是家国有商业银行、一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一家邮政储蓄银行、四家农村信用社等构成。且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数额小、周期短、频率高,容易产生风险。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系数偏高的情况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偏好于傍大项目、大客户、大集团,对支持中小企业意愿不强,因此,真正担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屈指可数,明显地制约着中小企业融资水平。

(二)中小企业自身缺陷较多。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有资金少,技术水平落后,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亏损企业偏多,家族式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信誉度低其融资条件与银行贷款审查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且即使满足了中小企业信贷需求,贷款也很可能因中小企业自身难消化市场风险,直接转嫁给银行机构,使信贷资金蒙受损失。

(三)信用基础薄弱。信用是融资的基础。据统计,当前全市中小企业中达到银行资信评级条件的仅占24.6%。少数中小企业企业屡见不鲜的拖欠银行贷款和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企业融资的整体信用形象。此外,不少中小企业还为避税而做假账、不合规经营等直接影响了信用状况,陷入信用不良记录。

(四)涉农企业(农户或个体)发展缺乏保障机制。张家界市是除旅游产业外,农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涉农经济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自然环境破环较大,自然灾害平凡出现。由于收益低下,涉农保险不愿涉足,因此影响着银行机构对涉农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无法提供足额的担保抵押。调查了解到,除全市大多数中小企业向银行机构申请贷款,自身缺乏相应的担保或抵押外,全市也没有发展起各种形式的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贷款也无法向外界寻求足额、有效的担保服务。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寻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路与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在理念、方法、方式、手段上,应加大创新金融力度,强化金融服务方式。

一是对症下药,因势而导。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因地制宜强化“窗口”指导作用,督促辖内金融机构适时开办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分行业分阶段支持全市各产业发展。

1.以经营权质押为契机,加大旅游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为突破口,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张家界1988年建市,下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桑植、慈利两县,总人口165万。辖内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而其他资源相当贫乏,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于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但由于全市财政十分有限,地方政府对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旅游开发建设显得力不从心。对此,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要及时利用企业或相关管理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只拥有占有、使用其经营权等特征,积极寻求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及时出台《实施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质押贷款业务》相关指导意见,以此来促进全市银行机构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综合开发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促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水平。

2.积极拓展动产抵押贷款业务,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促进产业集群和谐发展。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要助《物权法》扩宽抵押物范畴等契机,不断总结经验,制定拓展动产抵押融资方式的指导意见,引导全市金融机构进一步全面整合企业自有资源,灵活采用动产抵押、动产抵押与不动产抵押相捆绑等融资方式,加大对旅游产业集群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将茂源化工、张家界军声画院、金秋食品有限公司、旅游行业、餐饮服务等企业作为动产抵押贷款业务首批推广试点单位,分别开展专利权质押,存货、原材料、应收账款与设备等动产抵押贷款业务。

3.尝试“公司(农户或个体户)+协会+联保基金+银行机构(农信社)”联保贷款业务,着力解决“三农”经济和县域经济融资难题。为充分利用自发性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和协调配合作用,促使企业等经济活动主体自愿入会,自发形成联保体,形成会员联保机制,进一步调动银行机构支持涉农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加大对原材料培植、产品加工、商品流通(或酒店服务、旅游车队、旅行社)以及公司之间控股,产品统一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信贷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通过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健全机制,规避信贷风险,尽力减少银行机构信贷风险损失,促成了全市经济金融共赢发展。

二是“动联”搭配,互补不足。

1.将动产抵押与联合基金贷款相结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出动产抵押贷款业务,通过动产物抵押,满足中小企业请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通过动产抵押与不动产抵押相捆绑,解决大额贷款问题。启动联保基金贷款业务,利用关联企业形成“合力”,彻底摆脱了企业融资个体实力抵押不足的局面。

2.将动产抵押与联合担保相结合,缓解企业贷款不均的现象。参与联保的中小企业可凭借资产优势,实施抵押,并通过联保,获取银行机构授信;银行机构通过“一次授信,分批借款”方式对联保成员实行贷款授信额度管理,进一步解决企业抵押不足问题,使更多企业能得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扶持。与此同时,利用联保企业具有的知情权、享受贷款权、参与内部管理权等权利,主动履行相互监督、偿还债务、联保协议等义务,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改善信用状况,规避银行信贷风险。

三是搭建平台,改善环境。首先,强化法律保障。借助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契机,各级政府要与司法部门签定金融案件优先处理责任状,加快辖内各级人民法院金融案件受理,加大结案和执结力度,提高办案实效,强化拓展动产抵押贷款业务和联保贷款业务的法律保障,进一步优化辖内金融业务发展的法治环境。其次,强化指导。利用季度形势分析会,加强相互交流,探讨工作中存在的焦点,解决动产抵押贷款与联保贷款业务中遇到的新问题。加强与银监部门沟通,为辖内银行机构开办动产抵押贷款业务与联保贷款业务及时提示预警信息,帮助经办行及早掌握相关业务发展动态,加大防范风险举措。其次,充分发挥社会中介作用。在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评估行为,提高资产登记质量的基础上,让协会(商会)为企业联保牵线搭桥,促使企业之间联合,形成和谐的联保统一体;督促协会(商会)做好行业内的诚信意识教育,提高参保企业诚信行为。最后,加大正向激励。督促政府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加大奖励力度,对在开办动产抵押贷款业务与联保贷款业务中成绩突出的银行机构、企业协会、工商、企业、协会等部门及相关经办人员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

四是完善举措,防范风险。为防范推广动产抵押贷款和联保基金贷款可引发的信貸风险,还要制定相关风险防范办法,将着重强化风险防范举措。

1.规范抵押物评估程序,强化抵押登记管理,有效防范动产抵押操作风险。①成立由银行、企业协会、工商、中介机构、法律事物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抵押评估小组。②以产权明确、容易变现、较长一段时间内价格稳定、便于保存等四个方面为基本要素选定抵押物和质押物。③分类确定抵押物价值,查阅企业存货、原材料、车辆及设备、应收账款等购货付款凭证与货物入库验收单确定资产的所有权,以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综合考虑市场价格波动或固定资产折旧、损耗预测等确定抵押物的价值,以其净值的50%为限确定贷款额度;经营权质押以国家赋予企业经营的使用期限扣除已使用年限,所剩余年限的价值按一定比例折扣后作为贷款发放的依据;门票收入质押以公司实际占有部分为基数,折以一定比例作为贷款还款的来源;在建工程抵押,企业自有资金比例须达金融机构规定要求。

2.规范贷款受理与发放程序,督促协会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担保与反担保,积极防范联保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一是按照“自愿申请,相互联保”原则,协会(或商会)等机构严把成员联保企业入会关。二是依据“共同出资抵押,债务连带偿还”等联保协议,联保成员全面落实担保与反担保。三是协会与银行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及时对联保成员进行考核,联保成员在考核中不合格者,协会与银行及时取消联保成员资格。四是依据联保成员的信用状况、联保基金的数额、联保成员的资产等因素确定,授信额度实行一年一次调整,授信额度严格控制在联保体净资产总额之内。

3.建立失信惩处机制,全面防范动产抵押贷款与联保贷款的道德风险。一方面,在办理动产抵押贷款的业务中,对发生诈骗、挪用、贪污信贷资金行为的企业,当地工商部门不予年检,情节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和不予重新注册。企业因违规被关停后,原管理人员不得在其他任何企业或部门担任管理职务。另一方面,协会(商会)对失信联保成员,按照协会章程及时取消联保成员资格,扣收其联保基金,杜绝续会。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健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运行机制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大胆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诚信张家界”,促使张家界信用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强化发展意识。张家界市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全市各界尤其是金融系统一定加以重点关注,理清工作思路,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扶优限劣”的原则,继续加大有效的信贷投入,实现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充分发挥政府为经济服好务的作用。一是进一步完善辖内经济内部结构治理,引导家族式和个体工商户转化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转化为股份制公司。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好金融发展秩序,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促使辖内信用环境好转。三是及时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充实担保基金,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信用担保,切实强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保障。

3.利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的优惠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扶优限劣”的原则,在信贷投放、票据承兑贴现、利率浮动、新业务开办等领域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增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渗透和支持能力。

4.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充分挖掘企业自身优势资产,开发出不同的信贷品种,为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经济提供与之配套的信贷支持,增强金融信贷支持的层次性和覆盖面。在继续加大推广动产抵押和联保基金贷款的基础上,加快订单、仓单、存单、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等新型质押贷款业务的推广。与此同时,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简化贷款担保手续,减少审批程序,调整贷款期限,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时效性。

5.完善创新机制。及时邀请相关专家研究对策,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完善配套措施,为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实施平台。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后危机时代,融资机制

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对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之时, 我国的政府部门就出台了很多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 如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发起的“银政企项目”, 九大银行参与项目合作, 共同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推出了多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贷款优惠政策和金融服务产品, 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任重道远。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任何企业要想高速发展, 壮大自己的实力, 都必须要融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国家一次投资而完成, 中小企业则只有完全靠自己, 因而中小企业必须要有十分妥当的融资战略。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的, 融资难已成为当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的中小企业至今无法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1. 融资渠道不畅通。

在我国, 不论是作为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还是企业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 都是主要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而对中小企业而言, 因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透明度不够等原因, 银行和某些金融机构, 对这类企业存在着信贷的心理障碍, 容易采取信贷歧视政策, 即使对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 银行也较少考虑。同时证券市场的建立, 更大程度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融资的壁垒很高。

2. 融资成本高。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规范, 增加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成本。许多中小企业在万般无奈之下, 被迫引入高成本资金。这不仅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且增加了金融风险。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 自身原因。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信息不透明、资信程度低、存活率不高、风险较大等情况, 这是造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内因。

(1) 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相对不规范、不稳定, 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制度, 财务报告随意性大, 真实性差, 信息透明度不高, 使得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增加。

(2) 中小企业普遍信用经营理念匮乏, 信誉观念淡薄, 资信等级较差。加之个别中小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现象频发, 影响了整体的信用形象。

(3) 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 自有资本、偿债能力有限, 抵御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 存活率不高, 经常是昙花一现, 导致中小企业借款的抵押和担保难以落实。

2. 外部原因。

(1) 银行出于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考虑。中小企业面临的是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其经营风险和市场淘汰率相对较高, 这些因素决定了其负担过重, 效益不佳。在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为原则的经营信条下, 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了极慎重的态度。贷款给大企业和小企业、贷款10亿元和贷款1000万元, 其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 而有可能产生的效益是不同的, 这就造成银行工作人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 宁可做“批发”而不愿意做“零售”业务。

(2) 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使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实行了信贷收缩和信贷集中的策略, 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日益强化, 并且大部分实行了终身责任追究, 导致其为了自身利益不愿对缺乏抵押、担保而自身信用度不高的中小企业贷款。

(3) 所有制不兼容的问题。我国银行业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 扶持国有经济的发展, 应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准则。在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 虽然近几年银行在发放贷款中很大程度上所依据的是企业的经营状况, 但总体上讲, 国有商业银行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投放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 在同等条件下, 国有商业银行的投放天平是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

(4) 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由于对保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制建设的滞后,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现在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多数是宏观指导性的意见, 缺乏相关法规的配套、衔接, 使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保证。加之由于人为因素的原因, 一些地方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法院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 银行在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也多有发生, 加剧了银行“恐贷”心理, 从而也造成“企业贷款难, 银行难贷款”的局面。

二、间接融资方式是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突破口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同, 对融资渠道和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1.从发展类型上看, 我国中小企业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新技术型以及社区型等几种类型。 (1) 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面较宽, 资金周转较慢, 资金需求量较大, 融资难度相应大一些; (2) 服务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周期短、随机性大, 相对其它中小企业而言, 是一般中小型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 (3) 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 按照国际惯例, 主要资金来源是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 (4) 社区型中小企业 (包括街道手工工业) 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较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 另外社区共同集资也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2.从发展阶段上看, 中小企业在创办阶段的资金一般以股权融资的形式取得, 债务融资占比很小;投入经营阶段的流动资金主要从商业银行以贷款的方式获得, 但主要部分的资金仍是从各方面增加产权资金;进入增长发展阶段后, 外部融资成为关键, 资金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投资公司以债务资金的形式获得;开始成熟阶段则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形式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资金。

(二) 间接融资方式更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坚持“两条腿”走路, 既要靠扩大直接融资, 也要靠间接融资, 既要有股权融资, 也要靠债务融资, 但各种形式的侧重点不同。直接融资、股权融资较适合具备高成长性, 同时承担高风险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间接融资、债务融资较适合投资风险相对较低, 但回报比较稳定的服务业、制造业型中小企业。

纵观我国的中小企业: (1) 绝大多数分布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相对偏低; (2) 出现融资难问题的多为处于投入经营阶段或进入增长发展阶段后的中小企业。

同时由于:第一, 我国目前企业直接融资还处于发展初期, 根据2003年的统计, 全部非金融部门 (主要是企业部门) 的融资来源中, 银行等金融机构渠道的来源高达97%, 这表明企业融资还是通过银行, 以间接融资方式取得的;第二, 虽然深交所已推出中小企业板, 但由于上市公司数量少、门槛较高, 所以还难以从整体上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因此, 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无论选择何种具体形式, 都必须着眼于利用或分流银行资金, 否则就不能从根本上大面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而, 尽快完善以银行为主渠道的间接融资机制就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当务之急。

三、对策性建议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信用缺失是问题产生的症结, 因此围绕如何重塑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 使间接融资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近年来, 各级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 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 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但是, 仍然存在着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担保机构规模小, 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担保机构运作存在不规范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为此, 应尽快加大资金支持和补偿力度, 引导民间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税收政策扶持,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担保机构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用担保行业的维权与自律, 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改善、提高中小企业信用, 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抵御信用风险, 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社会化, 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另一方面, 积极开展建立信用制度的普及教育工作, 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 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研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奖励惩戒机制, 推动试点工作,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3.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地方中小银行, 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我国中小银行的现状看, 不仅数量严重不足, 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目前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 主要是四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近几年来, 四大银行在集约化经营过程中, 不同程度减少了县以下分支机构, 或上收了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而农村信用社虽然数量众多, 但经营亏损, 风险突出, 无力满足县域经济中广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机构, 包括政策性与商业性的地方中小银行,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发展。

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篇5

究竟该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呢?从长期来说,需要从多方面多管齐下,建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快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尽管近年来我国小型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但仍不发达。今年下半年,我国小型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9.2%,而欧美发达国家大多在30%。小型金融机构力量薄弱,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因此,随着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经营环境不断改善,应逐步放宽小型金融机构准入条件,适当加快小金融机构发展,逐步缓解小金融机构供给不足的矛盾。

二是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今年下半年,企业债券和企业境外股票直接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1.9%。远远低于各项贷款的占比。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不是靠银行贷款,而是通过各种形式自筹资金。要逐步降低直接融资准入门槛,扩大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规模,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三是要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据财政部统计,今年前7个月,全国财政收入6.6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6万亿元,增长30.5%,其中一半由中小企业贡献。而同期财政支出5.14万亿元,收入大于支出1.53万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税金总额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超过全部企业4.8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52%。因此,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应重点考虑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加大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咕噜中小企业发展。四是要加大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根据地域和中小企业特点,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搭建信用信息平台,提高企业诚信意识,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创造基础条件。

五是要继续把控制通胀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物价高涨,通胀预期强烈,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增加了企业资金占用,扩大了企业资金需求,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控制通胀预期,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稳定的经济环境。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6

摘要: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危机的最好出路。要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解决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只有让中小企业“愿意创新”、“踊跃创新”、“能够创新”,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难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瓶颈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很多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业绩受到影响。以东莞为代表的地区掀起了“企业集体倒闭潮”,长三角中小企业也深陷严冬。据初步统计,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是摆脱经济困境,恢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提升中国科技、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危机,中央财政2008年明确了六大政策,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其中第二项政策就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科技部还在其网站公布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包含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投融资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共27条。如何借助好政策实现企业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努力的一个新方向。然而,要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除了落实上述政策外,还需要突破以下几个瓶颈。

一、创新动力不足

据统计,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0.78%,而国外企业一般都在4%左右甚至更高。企业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政策上或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所有制差别,削弱了政策应有的引导力。

2.在投资取向上,许多中小企业更愿意向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投资。企业投机心理较强,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3.在产业定位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资本实力、技术实力雄厚且创新能力很强的中小企业很少,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瓶颈也压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4.解决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

(1)政府要加大财税扶持政策的力度,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

(2)由政府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贴息贷款、无偿资助或资本金投入等方式,培育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最需要由政府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并将为其进入产业化和商业性资本的进入起到铺垫和引导的作用。

(3)要强化中小企业管理局的管理指导和咨询服务功能,及时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管理培训、技术帮助和咨询服务,并通过建立商业信息中心,向小企业提供最新的企业硬件、软件和资讯方面的技术信息。例如,美国政府将集中于700多个国家实验室的大部分技术解密,以“扶持幼小的高技术工业,扩展国家经济基础”,这一带有鲜明产业政策色彩的科技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

1.创新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人才流动、技术交流、产权交易等高效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存在较为普遍的地方保护、恶性竞争和要素价格失真。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由于创新产品的外部效应较强,企业创新的收益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假冒而侵占,因此,在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机就会减弱,而跟随与模仿的动机则会增强。正因为这种“免费搭车者”的客观外部环境,使许多企业惧怕投入得不到应有回报的心态普遍存在。而且,与自主创新相比,模仿的成本更低、效益更好、风险更小。

2.创新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现有的科研体制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撑不够,而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又受到自身能力限制。据有关方面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比例只有25%。其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投资的边际收益率较低,而且资本市场不够健全,风险投资业的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的渠道获得创新融资,缺乏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

3.要解决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问题。

(1)要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用法律手段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这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趋势,政府应尽早制定统一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等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法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规范和保障,使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保护。

(2)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接受风险投资,投资家们带给他们的不单纯是钱,还常常有更重要的诸如战略决策的制定、技术评估、市场分析、风险及回收的评估以及帮助招募管理人才等,因而会大大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心理压力。从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验看,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和发展创业基金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

(3)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获取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开放的、柔性的文化环境,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促使员工开放思路,敢于尝试,使创新成为社会习惯。

三、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8年4月12日在北京发布的《2008?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显示,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瓶颈。“创新人才缺乏”是第一位的因素,有59.4%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此项。其它依次是“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40.7%)、“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36.8%)等。可见,人才和资金是影响创新能力的两个关键要素。

1.就中国现状来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1)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过强的规避风险意识,使其对技术创新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使本来就屈指可数的技术人才还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有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看不到技术创新人才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由于激励制度的不健全所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忠诚度不强,“跳槽”和“自立门户”现象频繁发生。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中小企业也很少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支持。当前,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投入到企业的很少,而投入到中小企业的更少。因为中小企业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商业银行为了避免承担风险责任,宁愿贷款给有政府保护的大型国有企业,也不愿意贷款给那些有一定市场潜力和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创新只能依赖内源融资,这无疑会加大技术创新的风险性。而效益差的企业则根本无从谈起。致使许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有心无力”,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

3.解决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

(1)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改善金融政策,为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产学研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担保,以及为中小企业的科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出口信贷、贷款担保等。同时政府应该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并要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例如,增强对小企业业主的信用评估与授信、开办保本理财业务、推广主办银行制度、开办租赁融资业务等。当然,其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中小企业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诚信和实力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

(2)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和人才问题。“人才是自主创新第一资源”,首先必须要在企业培养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优良环境,并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到企业工作。同时,鉴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能力较弱,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包括,为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提供信息、实验、中试场所,并以较低的价格租给中小企业使用。尽快建立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努力提高中国产品质量档次。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包括合作开发、项目委托、技术转让,甚至可以通过项目联姻,建立由高校和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开发,由企业来负责生产和市场销售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联盟,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四、结论

小企业数量众多,是企业的主体构成,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数目最多的就业岗位,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受到自身资源、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是摆脱经济困境,恢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提升中国科技、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只有让中小企业“愿意创新”、“踊跃创新”、“能够创新”,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难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参考文献:

[1]辜胜阻: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J].求是,2007,(05).

[2]陈 俊: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立法支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8,(01).

[3]陈 俊:企业研发创新的立法保障[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5,(06).

[4]Christensen.C.M. The Innovators Dilemma .Harper Business,An Imprint of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7.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7

1. 1 缓解就业压力

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就是就业率的高低。在我国, 由于人口众多, 而且多数人的素质不高, 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而小微企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就业压力得到了缓解。据统计显示, 个体户以及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到了总就业人数的三成以上。小微企业将成为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1. 2 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改善民生有重要作用

小微企业一般都是从事建筑业、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仓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这些产业不但与用户和市场更加贴近, 而且与民生也息息相关。在市场的竞争中, 这些产业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 小微企业的活跃能够成为市场体制和经济主体的微观基础, 对强化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3 将有力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型

在轻工业、纺织业或者第三产业中, 大多都是技术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小微企业就属于这一范畴。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要么进行科技创新, 要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小微企业在引进和吸收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同时, 还在不断地提高竞争能力, 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小微企业给民众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而且在这个平台中让一些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迅速成长。可以看出, 小微企业不但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技术的升级, 而且也加快了我国的经济转型。

2 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2. 1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许多小微企业都是家族式创业, 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 企业运作所需要的资金一般都来自于自家所有的资金, 或者是在经营后获得的累积资金。由此可见, 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基本上是依靠内源融资。但如果企业想要发展壮大, 只有内源融资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 小微企业就目前来看想要进入直接融资市场, 还比较困难。

2. 2 融资成本过高

除了内源融资, 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贷款。但是银行目前的准入门槛较高, 小微企业想要贷款, 在审批的过程中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费用, 即使通过了审批, 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也相当高。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融资成本, 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3 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1 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小微企业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忽略了“会计”这一岗位的重要性, 导致一些小微企业中根本就没有财务管理制度。有些小微企业为了减少成本, 审核、记账、制单等都由一人包办, 而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不仅违反了会计法规。有的小微企业让自己的朋友或亲戚来担任会计人员, 而这些人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造成了企业中低水平的会计业务, 没有发挥财务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服务职能, 给实际工作带来一些问题和困难。

小微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不合格”也导致很多小微企业没有合理地分清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 使两者之间发生混淆, 甚至相互占用, 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并且也给日后税务检查埋下隐患。

3. 2 会计工作不规范

在许多的小微企业中, 大部分的会计工作都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 不管是主观上的, 还是客观上的, 都给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麻烦。

第一, 相关的原始凭证存在不真实的现象。有些原始凭证上所填写的业务项目和实际的项目不相符, 比如: 购入的是日用商品, 在发票上却写成耗材; 而有些原始凭证根本就不“原始”, 是企业中相关人员编制的虚假凭证, 比如: 在工作人员的名单中多写几个名字, 以增加人头的费用。此外, 对原始凭证的填写也常常出现漏填、不填等现象。

第二, 就是记账凭证的不规范。比如对于设备等的维修费用或者房屋的修缮费用, 在摘要栏里面只填上“维修”两个字, 无法说明是哪一项经济业务占用的该成本费用, 造成成本费用分摊不真实, 影响企业根据财务数据对成本、收入及利润进行科学、准确的经营分析。

第三, 部分小微企业存在着多套会计账簿的现象。其中有一套账簿的记账较为规范, 是用来应对税务部门的检查的, 在这一套账簿中往往会将利润“缩水”, 这样就能少缴一些税。另一套账簿上则会让利润“涨水”, 这一套是编制给银行看到, 让银行知道企业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从而顺利从银行拿到贷款。还有一套就是小微企业的“内账”了, 在这套账上就详细并清楚地记录着企业的实际收入和利润。

第四, 会计核算存在随意性, 且对成本的计算方式不固定。由于缺乏外部的监督, 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一直都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导致企业存在账外资产或不规范的资产入账现象。而成本的计算方式的不固定导致无法真实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状况, 容易出现成本不实等问题。

3. 3 过于依赖融资, 并存在盲目投资现象

有些小微企业在生产淡季时没有对资产进行有效的利用, 使得部分资产闲置, 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不高。当真正要用钱时, 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筹措资金, 而商业银行的贷款门槛较高, 利率居高不下, 这样就很有可能加重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另外, 有些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在投资时存在着凭感觉、跟风的现象, 没有经过市场调研科学论证的过程, 盲目地进行投资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损失。

4 规范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与突破融资瓶颈

4. 1 加强对小微企业主的培训

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大多都是由于企业主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造成的, 所以省级或地方财政应有专项的资金来资助对小微企业主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转变他们的管理理念, 可以采取更多更先进的融资手段, 不断降低融资成本。要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来保证这个培训的有效性, 对于培训的机构要建立相关的考评制度, 而考评标准则由中小企业服务局与省财政厅共同制定, 建立小微企业诚信档案, 让小微企业主意识到诚信也是一种资源, 有利于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4. 2 完善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加强完善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以保障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此外, 还要加强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 杜绝出现账目混乱的现象。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 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微企业的投资决策水平, 使他们的投资更科学; 同时, 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 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可信也能给小微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机会, 拓宽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 还能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 使企业主重视资金的积累, 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融资, 使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

4. 3 发展小额信贷市场, 简化银行的审批程序

有些小微企业由于在银行的贷款迟迟得不到审批, 而资金又相对紧张, 有时他们不得不去借高利贷来缓解资金的压力。所以目前可以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市场, 让小微企业能够以更低的利率得到更加可靠的服务。在小额信贷业务中, 可以要求客户第一次贷款的数额不能太高, 而利率相对于以后可以稍稍定高一些, 随着放款次数的增多, 且小微企业都能够每次按期偿还贷款, 就能使企业在银行征信系统中评级不断增高, 从而增加贷款的数额, 并降低贷款的利率。这一融资渠道的开辟将有效地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 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而银行中复杂的审批程序一直都给小微企业主“耽误事”的印象。实际上审批程序的繁复也确实延误了企业资金的使用, 所以必须要对审批程序进行简化, 加快审批流程, 简化审批所需的手续, 保证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发放贷款。

5 结 论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 市场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小微企业真正逐渐体现出其力量, 并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就目前而言, 小微企业遇到的融资瓶颈制约着其发展,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应由政府牵头, 加强对小微企业主的培训, 提高其管理水平, 转变其管理理念,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实现有效的监督, 通过简化银行的审批程序和发展小额信贷市场来帮助小微企业尽快突破融资瓶颈, 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让小微企业在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小微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并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就目前而言, 小微企业遇到的融资瓶颈制约着其发展,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小微企业要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必须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小微企业财务管理行为, 有效突破融资瓶颈。

关键词:财务管理,小微企业,融资瓶颈,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唐瑞萍.规范财务管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7 (5) .

[2]崔美香.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企业内部因素[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9) .

[3]刘建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 2011 (18) .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8

1 现状分析:石家庄市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石家庄市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 经过十八年的探索和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形成, 形成了一批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群体。仅创业园区科技企业就有1340家, 园区内80%以上的企业为民营企业。其中, 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医药、新材料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1家, 高新技术产品418项。为充分发挥科技园区对中小企业的孵化作用, 高新区不断优化孵化环境, 努力建设孵化平台, 面向不同创业对象建设了综合孵化器——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海外留学人员石家庄市创业园 (省级) , 面向软件产业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软件产业园) 。这些综合性和专业性孵化器已成为高新区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石家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随着高新园区的创立而成立, 是河北省第一家企业孵化器。1998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到目前, 总孵化面积达15万平方米, 其中创业中心管理的孵化场地10万平方米, 累计孵化企业414多家, 在孵企业279家, 实现毕业企业77家。其中软件企业70家, 海外留学生企业59家。在孵企业研制开发的各类产品373项, 投入商品化生产的280项, 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等多个领域, 形成了一批商贸拳头产品, 为石家庄市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

当前, 石家庄市高新区孵化器发展建设又迎来了新的高峰, 西区除金石工业园、振新工业园、软件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54所、13所孵化基地、省科学院孵化基地、卓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一期) 外, 正在积极谋划建设孵化器集群, 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基地、振新高科创业园、汉康药业孵化器等。东区方大科技园、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省科投孵化器等。这些孵化器的建设与发展将为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 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广阔的空间。也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中小企业具有机制灵活、信息敏感、技术更新快、运营周期短的特点, 这决定了其融资需求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 资金需求持续性强。由于技术更新快, 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中小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 用于研发活动和购置相应的设备。石家庄市这些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年产值的5%, 有的甚至达到20%, 因为这些中小企业只有不断的投入, 才能保持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2) 融资需求时效性强。中小企业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传递已突破市场局限, 信息的变革, 正符合中小企业的特征, 为企业创新创造条件, 因此中小企业的项目投资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 资金需求不确定性明显。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 普遍缺少战略规划, 经常性改变研发方向和方式。为此, 在寻求金融支持的过程中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

(4) 单次融资量相对较小。尽管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 但由于规模较小, 单次融资金额并不大, 一般在50万元以下, 同时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

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巨大需求, 风险投资应运而生, 而且其运行方式也逐渐成熟。风险投资是一种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发展迅速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的股权资本, 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 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 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

中小企业及孵化器的发展建设与风险投资的发展是相辅相承的, 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提供空间平台, 一定数量及质量的中小企业为风险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而风险投资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同时还会吸纳更多的中小企业聚集。

2 石家庄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从石家庄市2000年到2007年项目投资以及申报市级以上计划项目的企业自筹资金情况来看, 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大量依赖于自有资金, 融资“瓶颈”已成为中小企业的普遍困扰, 特别是创业期的小型企业, 对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 资金短缺已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据调查统计, 近40%的企业认为目前主要困难是“资金短缺”;近46%的企业认为影响技术创新最主要的障碍是“创新费用太高”。

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性, 决定了其融资必然存在困难。

从内部来讲, 主要表现为:规模偏小, 难以形成竞争力。石家庄市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一般在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 规模普遍偏小、实力弱, 许多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面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承受力差, 经营状况不稳定, 难以同大企业抗衡;管理不规范, 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经营管理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 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相对不健全, 且企业有形资产比例低, 缺少有效的抵押品, 银行对其融资面临“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因此, 中小企业依靠信贷融资就显得十分困难。

从外部来讲, 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发育和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成长、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例如, 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 在我国融资市场可谓是过剩与短缺并存, 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有大量资金没有投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又无法获得这部分资金, 受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制约, 银行经营理念上存在“嫌贫爱富”等现象。

另外, 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应有的政策扶持不够。外源融资缺乏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扶持。长期以来, 我国的许多政策法规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 对大企业和公有制企业考虑较多, 对中小企业考虑较少, 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制定和执行明显滞后于其发展实践。

3 培育多元商业性贸易平台,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中小企业是我国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在我国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 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融资困难问题。要突破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必须依靠融资创新。

(1) 平台之一:发展多元商业性风险投资, 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风险投资的发展依存于产业的发展, 产业环境是风险投资成长壮大的土壤。因此高科技产业发展要率先一步。一要根据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二要继续推进建设各类专业孵化器, 孵化器面积要有一定数量的突破, 吸纳各种创新要素集聚, 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各专业孵化器创办企业, 保持科技企业有一定的数量, 为风险投资提供更宽泛的企业选择;三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活动, 形成垄断技术、培育发明专利、占领产品标准制高点, 满足风险投资高风险、高额利润的内在要求。

第一, 努力培育多元商业性风险投资主体, 注重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与增值服务的双重扶植职能。

2007年10月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联合推出的网商融资新产品“易融通”正式宣布上线。2007年11月, 阿里巴巴再次与建设银行合作, 推出最新贷款产品“网络联保”, 网络联保贷款是一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的贷款产品, 由3家或3家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 共同来申请贷款。这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新型贷款产品, 其中尤以网络联保贷款最为突出, 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测试地区企业的高度关注。

阿里巴巴并不是金融机构, 如何能让传统银行给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低利息的贷款?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打动传统银行的是2000多万中小企业在阿里巴巴网络贸易平台上创建的网络交易信用, 和阿里巴巴自身建立的贯穿贷款过程前、中、后的一套风险控制体系。

第二, 摆正政府的位置。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必要扶持, 但政府扶持的方式必须与风险资本运作的内在要求相适应。因此, 政府的扶植重点应是针对投资于创业早期创业企业的高风险的投资, 对投资于创业后期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一般不再介入。在扶植方式方面主要是以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措施予以间接支持, 而不是直接投入。

美国、日本、欧洲等各发达国家, 为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商业性风险投资都制定了零税率优惠政策。因此, 我国应积极参考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 制定或实施零税率政策。同时要积极研究国家关于商业性风险投资的各项政策, 及时贯彻落实。

第三, 培育和发展商业性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以项目评估、财务与法律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性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在整个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占有重要一环。通过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 为市场带来专业的需求, 企业也将因此考虑更多的专业需求。所以, 有必要先行培育商业性风险投资主体, 以风险投资主体和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来带动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 从而最终形成风险投资主体与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相互促进协调的发展局面。

第四, 开辟多元投资退出通道。创业资本的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通过所投资企业初始公开招股转让基金所持股份;向战略投资者或其他基金出售所投资企业或转让基金所持股份;由原企业回购基金所持股份;通过基金所投资企业的自行清算尽可能地回收基金权益。

除此之外, 国家还应该提供完备的法律与政策体系。为商业性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法律环境的关键, 在于逐步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专利法》等一系列与商业性风险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

(2) 平台之二:“政企联手”破解产业化融资需求

进入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快速扩大, 对资金的需求将急剧上升。但其固有的特征, 在间接融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抵押资产和信用积累, 再加上高风险性, 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因此, 通过政府引导, 解决融资难问题。一是要增大担保公司资本金。为中小企业降低担保门槛, 提高对初创、孵化企业担保、风险投资力度, 从而发挥好政府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二是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根据其特点,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专家咨询机构, 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 解决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要积极运作创业创新商业性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四是要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商业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 为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选择、管理咨询、财务分析、融资需求、人员流动等提供全方位的中介服务。也为中小企业提供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支持和推动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和人力不足等问题。

(3) 平台之三:抓住创业板推出的契机, 全力推动石家庄市中小企业上市

创业板起源于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以美国的纳斯达克为成功典范, 对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上市创业板, 不仅能降底门槛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增强企业自身科技实力和创新活力。更能通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要素, 推动企业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创业板的推出也将极大地鼓励创业创新风险资本投入到该行业, 为创业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渠道。

(4) 平台之四:设立创业发展银行, 打破传统银行的贷款模式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技术提供者, 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美国90%的技术源头跟中小企业有关系, 约80%的技术创新活动最初发生在中小企业[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5%的新产品, 都是小企业创造的[2]。从石家庄市中小企业局获悉, 2008年石家庄市实现GDP 2838.4亿元, 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917亿元, 上缴税金131亿元, 分别增长14%和12.5%, 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8%。小企业的重要性, 必须引起决策部门足够的重视, 不能将眼睛总盯在大企业, 应该关注中小企业这个重要的群体。

浙江经济的奇迹大家知道是草根经济的代表。浙江的草根金融带着强烈的创业金融的味道, 可是这些我们一直将它当作是非法金融、违规金融制裁, 尽管这样, 还是春风吹又生。

设立一个创业发展银行, 专门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安排。例如, 美国的硅谷银行是一家商业银行, 1983年创立, 基本上按照商业银行运作, 效果并不理想。1993年之后进行了转型, 为硅谷的创业者服务, 为硅谷的创业银行服务, 很快就成为全美国银行的佼佼者, 平均收益率是17.5%, 普遍银行的收益率是12.5%, 高出5%[3]。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国际性难题, 加上我国的金融服务体系落后, 中小企业融资更是大难题,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政府、银行、企业等多个方面, 急需在金融领域进行创新。我国目前的融资环境总体来说存在着资本市场不发达的问题, 因此可以借鉴各国对债务融资、政策支持方面的经验, 进行制度创新, 大力发展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为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一条通道, 就成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一个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6.

[2]艾芳.解析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N].经济日报, 2005-5-5.

[3]房汉廷.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之困局[EB/OL].中国创新网, 2009-5-26.

[4]万钢.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解决融资难问题[EB/OL].人民网, 2009-3-13.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9

关键词:小额贷款融资,“三农”资金瓶颈,诚信金融环境建设

一、大力发展小额贷款融资的意义

小额贷款融资具有灵活、快捷、有效的特点, 这使其在解决“三农”资金瓶颈问题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金融手段。在全球范围内, 小额贷款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惠及6 000万人左右, 受惠的这些人群往往都不能通过传统途径从大型银行项目中获得专项或创业类的贷款, 正是小额贷款融资解决了这些人群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燃眉之急。目前, 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了试点验收工作, 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推广过程中, 小额贷款在扶贫到户、高还款率、高投资回报率以及妇女参与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尤为明显, 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资金瓶颈问题。

总之, 小额贷款融资在解决“三农”资金瓶颈问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增收能力, 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金融手段, 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和进步, 解决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 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资金来源和渠道。

根据小额贷款发展不同模式可以将小额贷款分为福利型和制度型两类。福利型小额贷款的主要目标是扶贫、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主, 其更加倾向于帮助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利益追逐上没有明显的倾向, 不要求用利息性收入去弥补运营管理成本。制度型小额贷款是在更好地解决经济落后区域人民群众经济发展落后、弥补扶贫政策缺陷的基础上予以确立的, 在实践过程中, 主要是依据国家颁布的贫困标准予以执行。

二、小额贷款融资在解决“三农”资金瓶颈问题中所具有的优势

小额贷款融资在解决“三农”资金瓶颈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其自身优势决定的, 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小额贷款融资特别适合农村中低收入的农民群众的现实生产发展需求。

我国小额贷款机制主要是采取以下运转机制:通过5到10户农户为一组, 所组成的农户实施联保的方式向当地金融部门申请小额贷款, 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助互促、彼此监督的制约机制, 因此小额贷款是不需要质押或抵押的。这十分有利于农村中低收入、有强烈发展意愿且难以拿出抵押品但是信用比较好的人群获得资金支持。

为了提高农户偿还能力, 向“三农”提供小额贷款融资的金融机构, 还在为其提供专项小额贷款融资之后提供各项培训活动, 促使获取小额资金贷款农户更好地掌握从事生产经营的手段和方法, 提高他们利用资金的效率。

在应用领域中, 小额贷款重点倾向于农村生产生活, 投资项目和使用途径完全根据农户自己实际需求及市场规律决定, 小额贷款融资对使用途径和使用范围不做任何具体限制。

小额贷款融资的这种优势既能够解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有效利用农民的剩余劳动时间, 又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由于受气候与市场价格的影响或是大规模推广某一单一产品式的生产项目造成的市场风险。

小额贷款的这些特点适合于低收入农户的需求特点, 往往是传统贷款所不具备的。

2. 小额贷款融资的呆账、坏账极低, 能够有效降低贷款金融机构自身的运营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之后, 金融完全实施市场化运作, 降低贷款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同样成为向“三农”提供小额贷款融资金融服务机构的关注要点。由于小额贷款融资实施的是五户联保或是十户联保的机制, 这种机制有效地在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彼此督促的机制, 无形之中降低了呆账、坏账、死账风险出现的概率。这种机制与传统通过信用评定方式或者通过抵押等方式相比较, 其发挥的效果更为明显。

同时, 小额贷款融资一般额度是比较低的, 尽管会出现资金运作风险, 在联保机制作用下也不会对金融机构产生根本性的负面影响。

三、发挥小额贷款融资在解决“三农”资金瓶颈问题中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融资在解决“三农”资金瓶颈中的作用, 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对小额贷款融资在推动“三农”发展、解决“三农”资金瓶颈问题中发挥的作用予以客观的对待。

目前, 小额贷款融资主要是作为国家层面做出的一种政策性制度安排, 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通过资金扶持提高农民在农业发展、家庭经营、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运作效率, 有效地推动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合理配置, 并不是一种面对“三农”所有领域的全面信贷制度。从这个角度讲, 对于小额贷款融资在解决“三农”资金瓶颈中发挥的作用不能予以否认和轻视, 但也要看到其存在的局限性, 不能将“三农”资金需求都寄托在小额贷款融资上, 更不能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进行错误定位和使用, 使小额贷款融资失去特定的功能和制度意义。

2. 小额贷款融资在解决“三农”资金评级过程中相关政策配套的问题。

对于当前“三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仅仅解决资金供给问题是不够的。以农业为例, 农业从本质上讲是属于弱质低效行业, 对于农业的发展和推动, 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予以全面考虑, 而不能完全将农业不发达原因归咎于资金不到位, 更重要的还是要向农民发展农业提供财政上的扶持或帮助。

3. 向“三农”提供小额贷款融资的金融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对小额贷款融资的经营与管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 小额贷款融资金融机构要全面认识并恰当地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例如农业生产周期与贷款时限不相一致的状况, 往往农民贷款农业生产的期限在一年以内, 以半年期限最为普遍, 但是农业生产周期尤其是那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农业生产加工周期在一年甚至是一年以上, 那么出现的这个时间差就会对农户信用贷款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对提供小额金融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讲, 如何在经营管理中处理好类似的矛盾需要予以重点考虑。

四、大力发展小额贷款融资的主要措施

1. 进一步拓宽小额贷款融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解决“三农”发展资金瓶颈的业务领域和业务范围。

国家要对小额贷款融资在推动“三农”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高度重视, 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不断扩大对“三农”资金政策性扶持的力度, 增加向“三农”提供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数量。尤其是增加一些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支农职能, 对于一些与农业相关的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 如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乡农村合作社等相关金融机构, 增加其中央向“三农”发放相关贴息及扶贫贷款的相关职能等;在服务“三农”领域和资金来源渠道商方面, 还需要不断地提高扶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扶持路径。

2. 对于向“三农”提供小额贷款融资的金融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其贷款融资力度。

对于向“三农”提供小额贷款融资的金融机构来讲, 在按照市场规律予以运转的同时, 要看到我国在“三农”领域发展的潜力和强大后劲, 积极拓宽渠道, 抢抓市场, 紧跟国家对“三农”领域的政策支持, 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业务范围, 在有效对经营风险予以防控的前提下将重点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和农民增收方面, 对于发展潜力较大的农业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项目、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逐步提高涉农贷款融资的占比和力度。

3. 对小额贷款融资予以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更好地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

面向“三农”的小额贷款具有灵活、便捷、数额小、分散的特征, 在管理层面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往往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新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小额贷款融资予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不断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 提高融资运作的科学性, 实现审核、发放、回收等诸多环节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要积极借鉴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金融管理理念, 努力实现面向“三农”小额贷款融资资金管理的数字化和现代化, 实现每一家有贷款或担保的农户资料都能通过管理系统查询获得, 从而对农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杜绝冒名顶替、超额贷款等现象的发生, 做到防患于未然, 确保小额贷款发放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还要高度重视对提供小额贷款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 加大对其培训和教育力度, 毕竟员工素质也是影响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4. 积极构建有利于小额贷款融资服务于“三农”的诚信环境。

小额贷款融资在促进“三农”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显现, 而激发小额贷款融资的支持后劲, 其关键在于诚信环境的建设。

从制度层面上讲, 小额贷款融资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的核心要素在于财务和资金运转、金融机构盈利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提供小额贷款融资的金融机构不能盈利, 或者是在进行小额贷款融资过程中对自身的财务和资金运转造成了较大压力, 那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金融机构不可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继续小额贷款融资业务。小额贷款自身的优势是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 其业务量必将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这一特点也必然增加了提供小额贷款融资金融机构的运转成本和人工成本, 由此决定了小额贷款融资的利率会比一般商业性贷款的利率高。因此,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 更加会将关注点放在小额贷款的本息按期偿还与支付上。

积极构建有利于小额贷款融资服务于“三农”的诚信环境, 不仅对金融机构生存和长远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而且对农户能够正常、如期地继续办理小额贷款, 以确保自己更好地安排生产生活同样重要。构建积极、诚信的金融环境, 必须要坚持“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全面动员、多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 还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农户信用评比方面的工作, 对农户信用情况、以往贷款偿还时间和信誉状况、家庭基本情况、资信情况等予以实际调研, 开展对农村信用小组的信用级别评定工作, 对于评定合格及以上的小组, 在今后安排小额贷款过程中要优先予以办理, 并且在信用额度上适当提高, 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信用意识, 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融入诚信金融环境的构建中来。

二是要选择具有发展潜力、具有较强经济发展后劲、农户信用评定级别比较高的村子开展信用农村创建活动, 通过小范围内诚信环境的创建来带动周边村子诚信环境的建设。诚信信用环境建设需要广大农户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以更好地发挥小额贷款融资在服务“三农”中的积极作用, 为小额贷款融资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后劲保障。

5. 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

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 建立健全这一政策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小额贷款融资的业务定位要进一步明确, 对于农户申请的小额贷款, 要全面推行信用式贷款模式对于提供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 还要逐步提高资金支持额度, 在做好农户信用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贷款面, 让更多的农户享受这一政策;二是在小额贷款投放序列方面, 要根据“三农”项目轻重缓急以及农户信用级别状况等, 予以倾斜性和优先性的安排;三是在小额资金管理方面, 要严格按照不同地区农户收入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和方式、资金规模等差别, 农户贷款的授信额度、授信期限、利率水平等指标的确定要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进行梯度性和差异性管理。

参考文献

[1].袁闽川.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支持“三农”调查报告.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0;1

[2].颜才满, 朱建芳.中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改进三农与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当代经济, 2010;13

[3].李国炉, 袁闽川.小额贷款支持“三农”的调查分析——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省分行为例.福建金融, 2009;11

[4].骆华, 谭建华.“三借一制”促耕“三农”——农行襄樊分行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纪实.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10;4

[5].孙丽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三农”经济存在“五个不适应”.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0;6

[6].中国人民银行合作金融监管司.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手册.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7].应宜逊, 黄震宇, 徐永良.我国小额农贷体制的特点及改进思路.金融研究, 2004;5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10

在三年的信贷实践中, 云南农信社不断加强对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调研指导和督促检查, 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 创新改进林权评估方式, 贷款对象由林农扩大到林企, 授信额度和期限不断放宽, 提升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适用性, 促进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截止2011年3月末, 全省共有14个州 (市) 75个县 (市) 联社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三年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7.79亿元人民币, 惠及林农和林企16898户。目前, 贷款余额为20.99亿元人民币, 企业贷款户170户, 林农贷款户6807户。

创新出成效。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以来, 取得了突出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破解林业发展融资“瓶颈”。长期以来, 林农、林企由于没有合法借款抵押物, 导致贷款融资困难、发展林业生产困难、脱贫致富困难, 只能守着“金山”望林兴叹。而遍布全省城乡的基层农信社, 虽面对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却无法拿来作为担保抵押。在此情况下, 对农户的小额贷款只能采取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保证贷款的方式解决, 贷款期限、金额等都无法满足林农、林企的大额贷款资金需求, 造成了林农、林企的融资难题。为此, 在实践中, 各地农村信用社不断创新信贷服务方式, 采取多种措施尽力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陆良县联社采取“林农5户联保”、“林企互保”、“林权+借款人其他资产”等方式担保;德宏芒市联社对林企采取“公司+基地+林农”的方式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向后谷咖啡公司发放500万元人民币贷款, 扶持100户农户种植咖啡。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 彻底打破了这一融资“瓶颈”, 及时满足了林农、林企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 推动了林产业发展, 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带动了广大林农增收致富,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德宏后谷咖啡公司带动农户4万余户、20万人从事咖啡种植, 亩均纯收入1000~1300元人民币。腾冲农信社向箐口村集体林场贷款400万元人民币, 用于林权开发种植, 全村依靠林业实现人均年收入2500多元人民币, 占全年收入的50%以上。

着力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在全省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支持下, 云南省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带动了橡胶、咖啡、茶叶、果树、核桃等云南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培育了一批国内知名品牌产品, 提升了林业产业的附加值。据统计, 全省农信社发放的橡胶林权抵押贷款近5.3亿元人民币, 支持橡胶种植、加工、销售和林权市场建立, 使其成为版纳、普洱等州市的支柱产业。通过林权抵押方式, 共发放咖啡产业贷款4.9亿元人民币, 加强了咖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了后谷咖啡、宏天咖啡等龙头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玉溪市华宁农信社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 使全县形成大户带小户、全民栽种“致富树”的良好局面, 形成了全县柑橘、核桃、柿子“三棵树”的立体种植模式, 促进了生态产业快速发展, 年产值近2亿元人民币。

面对困难有信心。虽然云南农信社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进展顺利, 并取得了较好初步成效, 但面对困难也不少。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不平衡, 政策不配套。目前, 全省农信社尚有54个县待开办此项业务, 主要是很多县还未成立林权评估机构、登记机关和流转服务中心, 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林地林木流转、林权证登记管理、林业行政许可等服务不到位, 导致抵押、转让、出租、交易等环节难以实施, 制约了贷款业务的推广。二是抵押品管理、变现成本高。抵押品——山林多在深山中, 管理成本高;而贷款出现风险需处置变现抵押物时, 需办理山林拍 (变) 卖或采伐变现等手续, 需缴纳产权流转交易费用, 增加了变现难度。三是森林资源资产的保险体系尚未形成。森林资源作为贷款抵押物, 抗拒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弱, 尤其是森林火灾, 极易造成抵押物的灭失。当前, 由于没有森林火险, 加大了农信社的信贷风险。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篇11

一、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迫切性。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中小企业的户数、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和职工人数,分别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98.6%、56.6%、38.9%和71.8%。中小企业不仅是各级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大企业改革的重要依托,同时在保持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出口创汇,吸纳就业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除了具有其他企业共有的特点和弱点外,由于其发展迅速,数量庞大,所有制结构多样化,加上企业管理粗放,体制滞后等因素,使资金短缺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区的37个大类行业的企业问卷调查情况表明,经营状况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在回答其“停产半停产”的主要原因时,有76.3%的企业,把“资金周转困难”列为首要原因,另有16%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二位的原因,两者相加,比例已高达92.6%。而那些经营状况处于正常或基本正常的企业,在回答企业目前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时,把贷款难,资金不足列为前三位的企业占82.7%。据我们对我市市属10家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中小企业调查研究显示,因为资金短缺,使生产开工率仅达60%,生产能力达满负荷时资金缺口近1亿元。另外,在这10家企业目前现有的1、2亿外借资金中,通过信用社、民间借贷等需付出较高费用而取得的占70%以上。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筹资难问题,已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普遍性问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结构的调整、技术工艺的创新等,都有赖于资金问题的合理解决,这是企业和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但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势必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

中小企业资金的来源、补充和管理机制,与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虽有所区别,但综合分析,其短缺的成因既有很多共性,也有其个性,受国家政策、国内外社会环境、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等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投资先天不足

投资主体在企业筹建期,往往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忽视生产运营期的投资,把大部分资金都用于购置设备、场地和兴建厂房,当企业建成投产时,却缺少流动资金,没有足够能力购买原材料、支付职工工资等。或是仅有少量流动资金,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使大量的固定生产投资没有足够合理的生产流动资金相匹配,无法把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企业的生产处于“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状态中。这是由于投资先天不足,或是投资结构比例失调所造成的。

2、资金流失

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经营性亏损,使生产流动资金被亏损所消耗掉。

3、资金贬值

由于物价上涨,使企业以同量的资金却不能购买和储备与原来同量的原材料,造成资金贬值。

4、资金呆滞

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和在产品,由于管理、技术或质量等问题,出现长期积压,不能及时流动周转。或是设备、厂房、土地等长期闲置,利用率低,由此形成资金的呆滞。

5、三角赊欠

受企业信誉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企业之间互相拖欠,造成三角债。使销售货款沉淀,长期收不回来。

6、资金周转减缓

受产品销售、存货、和结算资金呆滞的影响,使资金周转速度减缓,资金的使用频率降低。

7、增量需求

为了设备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需要新的资金投入。或者为扩大生产规模,取得更高的效益,需追加增量资金来满足增量生产的需求。

8、管理粗放

由于缺少专业管理人才,或是监管制度不健全,使企业本已紧缺的资金,出现跑、冒、滴、漏、积压挪用、损失浪费、投资失误等问题。

三、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不仅仅是资金严重短缺,同时还处在社会融资环境较紧的双重困境中。首先表现在金融体制的改革,使金融业按商业化运作,在重视自己的收益和风险的同时,使技术含量低、规模小、风险大的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其次,由于金融业宏观监控趋紧,严格控制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使中小企业失去多层次,多渠道筹资的可能性;第三,国家为打造我国的企业“航母”,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在股票上市、评级授信、贷款利率等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发展的融资信贷政策,使中小企业失去了按国家优惠政策筹资的机会。第四,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使金融部门在放贷时容易产生惜贷、慎贷甚至恐贷现象。即企业对自己本身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还款能力等,比贷款者知道得更详细、更具体。如果金融部门为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不当,或是个别企业不给予配合,有意隐瞒真像,就会招致信贷风险,最终使金融部门采取“逆向选择”,产生“惜贷”心理,对认不准的项目,宁可不贷也不承担风险,从而加大了企业筹资的难度。第五,因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基础薄弱,加之评估上市或发行等筹资成本较高,抵押担保能力有限,很少能够利用债券、股票等形式在社会上筹资。

四、资金短缺的缓解对策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和筹资难,是一个多年积累的综合性问题,仅靠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或一个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由政府、企业、金融和行业管理部门,齐抓共管,长期努力,方能奏效。

1、政府及其行业管理部门,应给予中小企业以平等的国民待遇,或者更加优惠的政策。引导与支持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撑。协调各方利益和关系,为各类中小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2、通过有效方法,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放贷时的“逆向选择”倾向,从而解决金融部门“惜贷”和有效规避信贷风险问题。为此,首先应建立信用体系的法制保障系统,建立健全多方面,多层次的法律制度,把企业信用的评价、发布、激励和失范惩戒等,全部纳入法制轨道。另外,要建立包括经贸、财政、税务、工商、统计、法院、公安、金融、海关等部门在内的,具有权威性、公正性、严肃性的信用评价体系,定期对企业信用进行综合评价。

3、中小企业应通过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应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企业管理,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速资金周转,使该收的收入提前收,计划支出的款项,不支或少支。从而增加资金积累和强化造血机能。另外,要树立坚实的诚实可信形象,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信用基础。

五、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最佳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并灵活多样。其最终目的,是把别人的钱借来自己用,把明天的钱拿到今天用,把死钱变成活钱用,该花的钱少花或不花。具体方法为:

1、抵押借款

企业将自身所拥有的机器设备、厂房、土地等资产,经评估和确权,并经土地、工商、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登记后,抵押给金融部门,以此取得借款。

2、质押借款。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瓶颈 篇12

一、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瓶颈以及出现的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 要想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 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因此, 融资难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 在中小企业的资本来源之中, 内部自筹占了很大的比例, 而来自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及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所占的份额则相对较小。统计表明, 中国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还不足贷款总数的1%, 这和中小企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近年来, 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始终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外部原因

1.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立的门槛过高。

作为商业盈利机构, 银行也要衡量贷款的风险和收益, 在追求效益的同时, 更注重贷款的安全性, 对各级信贷人员也制定了多种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贷款一旦出现了风险, 相关的信贷人员则有可能受到严厉的处分。因此, 这些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的时候, 更愿意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其他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进行放贷。当企业发展良好的时候, 银行可能会主动上门提供贷款, 可是当企业真正急需资金的时候, 银行却设置了苛刻的门槛, 把企业拒之门外。银行在处理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是慎之又慎, “雪中送炭”的情形并不多。

2. 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缺乏途径。

企业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 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实现的。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还不成熟。因此, 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 国家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的方法, 导致绝大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达不到上市融资的要求。而在债券市场, 民营中小企业也只能在非公开的资本市场上, 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发放企业债券, 而不能取得公开发行债券的资格。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出现和发展, 民营中小企业的确多了一个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但是, 最终能够上创业板的企业毕竟也是少数。

3. 特色中小型融资机构相对较少, 民间借贷不规范。

与银行相比, 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特色中小型融资机构更具有优势。他们的贷款往往只面向某些特定的领域, 有专业的调研人才。因此, 在投放贷款的时候, 比银行更加灵活, 更加迅捷。然而, 目前这种机构还不多, 仍然是杯水车薪。随着民间借贷的逐渐合法化, 民间借贷也成为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民间借贷具有高利率性、自发性以及不规范性, 容易引发经济纠纷, 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4. 政府的职能没有完全到位。

对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 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民营中小企业对于地方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政府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却相当有限, 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的保障, 社会还不能形成一个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

(二) 内部原因

民营中小企业先天不足, 是造成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因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不是不想贷, 而是不敢贷。因为民营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小, 资金的实力比较弱, 管理比较乱, 这样就很难提供和贷款的数额相当的抵押物, 往往也很难及时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加上缺乏较高的诚信意识和信用程度, 致使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的时候顾虑重重。

二、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想要彻底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 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

(一) 中小企业要不断的通过自主创新来完成自我完善

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所面临的困难, 首先要从自身分析问题, 找到解决的方法。民营中小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开发的水平, 增强自身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合理地完善中小企业的结构, 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 让中小企业在融资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加顺畅。这也是一种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方法, 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 提高信誉对于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中小企业应该杜绝商业欺诈、做到无不良贷款记录, 还要及时掌握一些银行的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信息。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才能使融资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增加融资的安全性。

(二) 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 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中国的担保机制还不够完善, 民营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难。正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太多相关的担保措施, 所以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不信任, 不敢轻易放款。同时, 在银行贷款与中小企业还贷之间还存在着种种风险。一旦中小企业在还贷方面出现问题, 银行往往就要独自承担这些风险, 造成大量的呆账和烂账。因此, 银行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完善的担保机制, 把风险降低到最低。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 也需要专业的贷款担保机构。在这个过程当中, 国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杠杆作用, 调动民间的资本,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的市场。除此之外, 还应该组建一些商业性的担保机构, 在中小企业的贷款过程中可以为企业办理抵押登记和监督, 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承担企业的担保责任。

在建设和发展担保机构之时, 良好信用环境是必须具备的。这就要求国家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信用的公开和及时, 起到一些指引、监督、惩戒的作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需求, 就更要加快银行的体制改革, 建立一些银行的担保监管机制。一旦有不能及时归还贷款的现象发生, 那么就要依法进行处置。与此同时, 还要整顿经济的秩序。国家不仅要及时关注这些贷款当中的问题, 还要建立一个企业借贷的档案, 有相关的跟踪机制。这样才能依法对不能及时还贷的企业进行防范和惩处, 同时还要对信用良好的企业进行鼓励和表扬。当实施了这一系列的措施之后, 才会使金融机构做到有据可查, 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中小企业在贷款当中的不公平现象。

(三) 银行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银行是实现社会资源调配的重要平台, 因此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银行贷款尽量不要上浮利息, 还要适当地延长存量客户的贷款期限, 避免还了贷之后又贷不到款的现象发生。同时, 银行还要加深对客户的了解, 客户的困难就是银行的困难, 保护好客户就是保护好了银行。试想, 银行和企业共度难关, 企业自然感恩戴德, 自然会成为银行长远的优质的客户。银行也应该对各个行业加深了解, 例如据笔者所知, 银行将装饰企业划归建筑房地产业系列。银行相关的支持装饰行业金融产品非但没有, 该行业还受到了国家对建筑房地产企业调控的影响。这是不公平的, 也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另一方面, 银行可以多推出一些结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 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四) 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和监管功能

在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中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性的障碍。这些障碍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 有的企业可能会从这种体制中获利, 而有的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些非常严峻的市场形势。如果能够解决这些体制性的因素, 将极大地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而要想消除这些体制性障碍, 政府就是最关键的所在。

首先, 税务部门可以出台一些优惠税收政策, 既可以是全面的, 也可以是行业的。众所周知, 我们国家纳税人的税负是最高的。税务部门也应该在关键的时候保护自己的税源, 只有企业发展得好了, 整个市场的体制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而新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正是符合了这个精神, 在公民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就可以增加消费, 消费又产生税收, 经济可以良性循环发展。以个税为例, 企业所得税也可以效仿, 降低税率、减免税额、延缓或分期纳税都是能够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有效方法。其次, 目前地方政府的贴息政策多偏向高新科技企业, 对于其他行业, 尤其是像笔者所在公司这种集服务、环保、设计为一体的装饰行业重视不够。因此建议地方政府, 多出台优惠政策并且要具有普惠性。千方百计地降低企业的生存成本。最后,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是不平等的, 政府应当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律去合理调整、提高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的地位。在这个基础上, 成立专门、统一的服务管理机构, 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运营、市场开发、融资过程进行指导、监管。

总而言之, 要解决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当中的问题,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革的, 还需要多方面一起努力, 形成瓶颈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涉及政府、银行、企业、社会服务体系诸多方面。因此, 在破解这个难题的过程中, 应该多管齐下,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中, 民营中小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保持国家经济活力, 提高国民收入,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民营中小企业也逐渐走上了一条独立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之中, 仍然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其中, 以“融资难”最为关键。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入手, 分析融资难产生的原因, 进而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宜, 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修复工程下一篇: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