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幼儿

2024-11-04

出生幼儿(共9篇)

出生幼儿 篇1

出生幼儿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骨折, 而锁骨骨折是产伤性出生幼儿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现笔者将针对四十八例出生幼儿的锁骨骨折进行相关分析, 并对该病的治疗措施进行相关探究。

1 资料分析

1.1 孕产妇资料

本院妇产科在二00六年二月至二0一0年五月期间共收治分娩孕妇三千一百八十名, 其中剖腹产新生婴儿为九百五十四名, 剖宫产率为百分三十, 阴道自然分娩为二千二百二十六名, 均为单胎活产。新生婴儿中在分娩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导致锁骨骨折的有四十八例, 都发生的阴道自然分娩中。产妇的年纪系二十四岁至三十八岁之间;其中初产妇有四十四名, 经产妇有四名;怀孕周期为三十八周至四十一周;产妇中急产妇有四例, 肩难产有三十四例, 第二产程延长有八例, 耻骨弓低有例。产妇的总产程最长为16h51min, 最短为2h16min。产妇的胎方位与分娩之方式为:ROA八例 (比例为百分之十六点六七) , LOA三十四例 (比例为百分之七十点八三) , LOT六例 (比例为百分之十二点五) 。在这四十八例锁骨骨折出生幼儿中仅有两例是采用低位产钳助产的方式 (比例为百分之四点一) , 其余四十六例都是阴道自然分娩 (比例为百分之九十五点八) 。骨盆及会阴情况:四十八例孕产妇骨盆外测量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可是有二例孕产妇耻骨弓低。此外, 还有两例是经产妇未行侧方切开, 剩下的四十六例产妇都是在左侧会阴神经处阻滞并在下行左侧会阴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并实施手术。

1.2 诱发因素

见表1。

1.3 出生幼儿临床资料

在锁骨骨折出生幼儿中男婴为二十五例, 女婴为二十三例, 婴儿体重处于三千一百零一克至四千二百五十一克出生幼儿发生骨折的有二十二例 (发生几率为百分之零点二) , 而体重大于三千八百克的出生幼儿发生骨折的有二十六例 (发生几率为百分之一点一七) 。出生幼儿中左侧锁骨骨折的有六例 (比例为百分之十二点五) , 右侧骨折的有四十二例 (比例为百分之八十七点五) 。后肩锁骨骨折的出生幼儿为二例, 前肩锁骨骨折的婴儿为四十六例。中段骨折的婴儿为二十八例, 外部三分之一段骨折的婴儿为二十例;青枝骨折的婴儿为十二例, 线性骨折无错位的婴儿为二十八例, 骨折错位成角的婴儿为八例;没有明显症状骨折的婴儿为二十七例;单有症状的婴儿有十例, 主要症状表现为移动婴儿骨折侧上肢时啼哭, 骨折肢体活动障碍等;既有症状又有体征的婴儿有十一例, 表现为如下症状:压痛、双侧锁骨不对称、锁骨摩擦音、拥抱反射消失。新生婴儿骨折一般都在一至十三d发现:三十八名新生婴儿在助产时可发现异样情况或听到异样响声, 可初步断定为锁骨骨折, 须作X射线进一步确诊;十名新生婴儿在助产时无明显体征及症状, 大多因其它疾病在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锁骨骨折。

2 治疗探究

2.1 医治原则

对于出生幼儿锁骨骨折的治疗应减少其骨折上肢的活动次数, 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对于骨折错位特别明显的婴儿可用酒精在其骨折上肢的腋窝进行擦拭并在其患肢处垫上棉垫或纱布, 并将婴儿的上肢与胸壁用绷带给予固定, 骨折的上肢多半能够愈合。告诫母体注意喂乳的姿势以及相关体位的姿势, 一定要尽量让骨折婴儿平卧, 避免骨折处再次受到挤压, 母体在为婴儿喂乳时, 可采用抱球式的方式, 为其洗澡时尽量减少骨折侧肢的活动。为其穿衣时, 先穿患处侧肢, 动作一定要轻柔, 脱衣时, 先脱健康肢体的衣服, 再脱患肢。

2.2 治疗讨论

当前出生幼儿中锁骨骨折的实际发生率也远远高于医疗文献中统计的发生率。在英国不少医院的妇产科统计新生婴儿锁骨骨折的机率为百分之零点三, 北京不少权威医院对该病的统计率为百分之零点八三, 而本院在此次医治中发现该病的发生率为百分之零点一五。如果对出生幼儿进行X线检查或者对婴儿出院两周之后进行复查, 该病的发生率将更高。并且由于青枝骨折等患儿没有一定症状或体征, 在临床诊治上极容易疏漏。基于此, 对新生儿一定要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 总之只要妇产科的广大医护人员助产前能根据胎儿的重量,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采用先进的助产技术, 进一步提高责任心, 就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生幼儿锁骨骨折。

摘要:目的 探究产伤性出生幼儿锁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原则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四十八例产伤性出生幼儿锁骨骨折的防治过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四十八名骨折婴儿经过四到十一个月的随访, 发现患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广大医护人员助产前须根据胎儿的重量, 帮助孕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采用先进的助产技术, 并教导产妇对患儿给予专业护理, 就能最大限度防止出生幼儿锁骨骨折。

关键词:实例,产伤性,出生幼儿,锁骨骨折,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翔羽.容易误诊为小儿锁骨骨折的正常X线征象[J].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3, (04) .

[2]林丹, 刘秀武, 郭胜斌.37例出生幼儿锁骨骨折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9, (04) .

[3]陈益鲁, 赵宇, 金菲.出生幼儿锁骨骨折因素分析及防治[J].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7, (06) .

出生幼儿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2、能分辨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会进行正确的分类。

3、对动物感兴趣,乐意关爱动物,有继续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2、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图片若干。

3、课件-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了解胎生动物的特点。

1、听音乐,模仿动物。

(1)教师:教师:宝贝们,你们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个动物朋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2)听!他们来了,幼儿猜测它们是什么小动物,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找妈妈。

(3)依次播放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音乐,幼儿模仿,在背景图中,找到猫妈妈、兔妈妈和马妈妈。

2、通过找妈妈,初步感知宝宝与妈妈在外形上的相似性。

(1)教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们长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样。

(2)观看熊猫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熊猫是怎么出生的?熊猫出生的时候,和妈妈长的怎么样呀?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

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

二、观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

1、课件演示

(1)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小鸡出生的时候,是什么呀?(鸡蛋)之后怎么变成小鸡的?

(2)师幼共同观看小鸡的出生过程

鸡妈妈一开始生出的是什么呀?

后来小鸡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你还能想出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出生的呢?

(3)教师总结:像这种吸收卵里面的营养,出生后经过孵化,才发育完全,这种出生方式叫做卵生。

2、比较小马和小鸡的出生图,初步感知其中的区别

三、幼儿小组合作,感知判断。

1、幼儿操作,判断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动物宝宝,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是卵生宝宝,谁是胎生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教师:这次活动我们学了许多知识,知道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出生幼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 就诊于盘锦市两县两区乡级以上医院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和7d内死亡) 均为调查对象, 监测点37个, 各监测点填写基础调查表, 由两县两区妇幼保健站负责人员, 汇总填写3种报表, 即《辽宁省出生缺陷报告卡》、《围产儿季报表》、《出生缺陷监测质量调查表》。

1.2 监测方法

两县两区乡级以上医院为市级监测医院。各监测医院的产科、B超室、儿科设有出生缺陷登记薄, 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产科负责出生缺陷报表的医师, 每月进行1次检查, 主要查阅产科、B超室、儿科的门诊病历和出院记录等, 并将检查结果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诊断标准, 填入《辽宁省出生缺陷报告卡》。

1.3 质控方法

各乡级以上医院填表人每月进行1次自查, 各县区妇幼保健站对所管辖区域内的监测医院每半年进行1次出生缺陷工作质量检查, 市保健站每年对全市的监测医院进行1次出生缺陷工作质量检查, 省妇幼保健院每年抽1/10的监测点进行出生缺陷工作质量检查。要求:围产儿出生漏报率<1%;23类出生缺陷漏报率<1%;表 (卡) 完整率100%;项目填写错误率<1%。

2 结果

(1) 盘锦市2006年至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见表1。采取规范管理后, 从2006年至2009年出生缺陷呈缓慢上升趋势, 2010年略有下降。

(2) 盘锦市2006年至2010年出生缺陷种类构成比及发生专率见表2。2008年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比2006年下降8.5%, 2010年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比2007年上升6.02%, 2010年的唇腭裂发生率比2007年下降了1.94%。2006年至2010年的唇腭裂发生率始终居首位。

(3) 母亲年龄、围产儿城乡及性别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见表3。表3显示孕母年龄<20岁组与30~岁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2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小于其它组 (P<0.01) , >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组 (P<0.01) , 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

2.4 出生缺陷相关因素

(1) 5年内围产儿总数为48652例, 其中出生缺陷儿329例, 男性167例, 发生率6.54‰, 女性157例, 发生率6.79‰, 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大于男性。

(2) 围产儿孕母居住在农村25572例, 出生缺陷172例, 发生率6.72‰, 居住在城镇23080例, 出生缺陷157例, 发生率6.80‰, 在围产儿城乡区别方面, 城镇高于农村。

(3) 母亲年龄区别方面2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小于其它组 (P<0.01) , ≥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 (P<0.01) 。

2.5 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

(1) 监测网络不健全, 监测结果不能全面评价我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1) 功能性与内脏性出生缺陷几乎诊断不出来; (2) 监测的样本量只能反映市级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2) 超声产前诊断质量低下, 大型体表畸形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干预:我市大型体表畸形产前诊断率只有6.06%, 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发生率仅有2/万。

(3) 产前诊断率低, 产前筛查与诊断体系尚未完善。

(4) 群众优生优育知识匮乏, 目前群众对优生优育虽有较高的需求, 但缺乏相应的知识, 甚至存在较多误区。由于婚检工作改为自愿, 使孕妇孕前口服小剂量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 孕前注射风疹病毒疫苗等预防母婴垂直传播等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的路径丢失, 这也是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目前出现的新问题。

3 讨论

(1) 本调查研究4865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总检出率67.16/万, 并逐年增高, 而2010年检出率66.47/万, 低于2007、2008、2009年的检出率。

(2) 329例出生缺陷中前4种疾病排序依次是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单发缺陷占73.86%, 多发缺陷占26.13%, 最高缺陷达3个, 涉及病种43种,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对出生缺陷相关分析发现, 出生缺陷与孕母年龄关系显著, 年龄<25岁、>35岁生育发生出生缺陷儿的风险比25~岁、30~岁大, 所以有必要提倡最佳年龄生育。出生缺陷女性多于男性, 缺陷差异显著。农村与城镇比差异性不大。可能存在以下原因:城镇外来人口增多, 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有关。

3.4 干预措施

(1) 强化政府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领导, 设立出生缺陷干预专项经费, 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强化其政府责任应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专项经费, 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的三级预防工作。

(2) 加强婚前、孕前保健, 婚检人数的下降给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带来压力, 要加大宣传力度, 开办新婚学校, 号召孕前、孕早期妇女口服叶酸, 预防神经管畸形。教育准备生育妇女禁烟禁酒,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出生幼儿 篇4

活动目标:

1、想象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鸡的情景。

2、能在缴窄的小路上行走。

活动准备:

1、等同幼儿人数的呼啦圈。

2、在场地上事先画好宽25厘米的小路。

3、在日常活动中用报纸撕成小虫当虫子。

活动过程:

一、小鸡想出来。

1、蛋壳是谁的家?还没有出生的小鸡在蛋壳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蛋壳中的小鸡长大了,蛋壳里住不下了,怎么办?;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它是怎么出来的?

二、小鸡出生。

1、请幼儿扮演在蛋壳(呼啦圈)里尚未孵出来的小鸡。

2、教师边描述情景,边带领幼儿表演小鸡出壳时候的情形。

3、你们看清楚小鸡是怎样出生了吗?我们一起来表演。

三、小鸡吃虫。

1、有这么多的小鸡宝宝出生了,妈妈真高兴。妈妈带你们去草地上捉虫去啦!

2、“小鸡”一个一个跟着“妈妈”,走过场地上画好的小路,来到一片草地上,将食指并 拢做嘴巴,啄起小虫,然后跟着妈妈沿着小路回家。

3、游戏结束,幼儿和教师共同收拾场地。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积极投入、兴趣高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表现出自主探索、乐意合作和挑战自我的精神。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

1403例出生缺陷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3年1月~2009年12月7年间在我院分娩的所有缺陷儿。包括妊娠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 (含活产、死胎、死产及7d内死亡的新生儿) 和妊娠不满28周的治疗性引产、流产中有缺陷的所有缺陷儿共计1 403例。

1.2 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妇幼卫生司、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95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及2006年《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方案和出生缺陷筛查和诊断方法中的出生缺陷定义及诊断标准进行监测。

1.3 监测方法

由受过培训的产房护士长、产科及儿科医生对在我院分娩引产的所有新生儿、死胎、死产和治疗性引产儿进行临床检查结合超声诊断、染色体检查、X线检查, 血化验检查, 由产房护士长将所有确诊为有出生缺陷的, 按中国出生缺陷医院检测方案要求将母亲相关资料、缺陷儿情况、出生缺陷诊断、孕早期情况等信息详细填入《出生缺陷儿登记卡》, 每月进行统计、登记, 每季度上报市、区妇幼保健机构。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见表1。

2.2 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

见表2。

注:*其它包括:真皮缺失、色素失禁、血管瘤、真假两性畸形、鱼鳞病、羊膜粘连带综合症、颅骨张力低下、血管瘤、白化病等、全前脑、联体双胎、无头无心综合症、耳前肉赘、舌系带短缩、色斑、暴齿等。

3 讨论

3.1 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顺位各处报道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我院7年来的出生缺陷病例分析, 缺陷类型依次为:心脏病16.96%、四肢骨骼13.33%、神经系统12.05%、泌尿系统10.12%、各部位水肿、积水、积液8.19%、其它8.13%、唇腭裂6.98%、多发畸形6.69%、肿物4.35%、软组织缺失4.21%、消化系统3.78%、染色体异常3.21%、外耳畸形2.00%。

3.2 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出生缺陷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者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 病因多种多样。有报道认为约60%~70%原因不明, 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1]。本组缺陷不明原因为62.15%与此基本吻合。同时, 在本组病例中, 37.85%出生缺陷儿的产母在孕期有可疑致畸因子暴露如感冒发烧、长时间使用电脑、接触化学品、早期出血保胎、服用中、西药物、糖尿病、生育过缺陷儿史、家族遗传病史等。因此, 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预防很重要。既要重视遗传因素, 还要重视环境因素。

3.3 对于预防出生缺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三级预防”的策略。病因预防是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 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因此, 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优生的健康教育、遗传优生咨询, 提高围产保健的服务能力。

3.4 环境保护和治理。致畸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生活习惯、营养、食物等。环境对优生的影响是通过环境中有害因素对父母的生殖健康发生影响, 然后经受精、妊娠而影响子代的发育和健康。胚胎和胎儿对有害因素的毒性作用较成人敏感, 因此当有害因素的强度对父母尚未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时, 已可能对子代产生了不良影响[2]。做好环境保护, 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的自觉意识。相关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 防止环境污染。

3.5 普及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 强化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 积极推动二、三级预防措施, 做好妊娠期保健和围产期保健工作, 做好孕前专项疾病筛查、产前两病筛查、新生儿代谢病筛查。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发现出生缺陷儿, 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参考文献

[1]王伟人, 孙长学。出生缺陷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 13 (9) :1-6。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5-2007年我县23家分娩医院上报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 即调查23家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和产后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

1.2监测方法

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进行监测。

1.3诊断标准

卫生部妇幼卫生司,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95年8月印制的《中国出生缺陷工作手册》中的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 特征及诊断标准。

1.4资料收集

全县23家监测医院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填写《出生缺陷登记卡》、《围产儿数季报表》, 按《中国出生缺陷工作手册》中的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 对出生的所有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逐一筛查, 上报县妇幼保健所。

2结果

2.1出生缺陷发生率

2005-2007年23家分娩医院共监测围产儿9945例, 出生缺陷儿30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02‰ (见表1) 。

2.2主要出生缺陷类型及构成比及顺位

高发出生缺陷主要集中在总唇裂、复合畸形、指 (趾) 畸形、心内膜缺损、肢体短缩, 与国内多家报道相吻合, 严重影响我县出生人口素质 (见表2) 。

2.3产母年龄别对出生缺陷的影响

20岁以下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达4.72‰, 产母年龄>35岁居第二达4.14‰, 30-35岁组居第三达3.63‰, 25-30岁最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

2.4不同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

3年间, 23家监测医院共分娩9945人。其中男性围产儿5177人, 出生缺陷儿11人, 发生率2.12‰;女性围产儿4766人, 出生缺陷儿17人, 发生率3.57‰;性别不明2人, 均为出生缺陷儿。不同性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5

30例缺陷儿母亲中孕早期有异常8例, 占缺陷儿总数的26.67%, 5例为上呼吸道感染, 3例与孕早期接触农药有关;1例与母孕期接触电焊有关;1例是双胎中的一个孕29周B超发现停止发育、无肢体多器官畸形, 足月分娩另一个正常;1例唇裂, 爷爷也是唇裂。

2.6出生缺陷的诊断

出生缺陷儿有9例于产前B超诊断, 占30.00%, 产后7天内通过临床诊断21例, 占70.00%, 表明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比较低。因此, 应提高宫内诊断技术及监测质量。

注:总唇裂包括唇裂、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复合畸形指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畸形

3讨论

3.1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出生缺陷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孕母年龄、孕期感染、疾病、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2唇腭裂为多基因遗传病, 与孕早期病毒感染关系密切。根据近三年监测资料统计, 唇腭裂畸形已上升为胎儿畸形的首位。而彩超是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的首选方法, 所以, 产前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尤为重要。

3.3指 (趾) 畸形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对健康的危害小, 故一般超声检查未引起重视, 且即便超声检查发现异常, 一般孕妇也不会选择终止妊娠, 加之孕早、中期胎儿手足显示不满意, 诊断率不高, 所以, 胎儿指 (趾) 畸形发生率较高[1]。

3.4先天性心脏病一般要在彩超下观察胎儿心脏腔室的结构、血流及功能, 有时还需结合胎儿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才能作出诊断[1]。我县很多医院没有彩超, 故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出率低。

3.5脑积水、脊柱裂、颜面部、心血管、内脏畸形等都需借助B超筛查。乡卫生院均没有彩超, 外观正常内脏畸形的缺陷儿就容易漏诊, 故乡卫生院围产儿发生缺陷儿的检出率比较低。

3.6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产前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 孕28周以前发现胎儿畸形的95%以上都已经终止妊娠。如我县妇幼保健所2007年彩超发现1例联体双胎、1例四肢短缩合并心内膜垫缺损、1例脑积水合并脊柱裂, 3例均于孕28周前引产, 故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偏低。

3.7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3.7.1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加强婚前检查, 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群众认识到出生缺陷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不良影响。孕早期应服用叶酸、防感染、禁烟酒, 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孕期要合理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态。

3.7.2加强妇女保健开设优生优育咨询门诊, 杜绝近亲结婚, 避免20岁以下及35岁以上的妇女生育。

3.7.3提高产前诊断质量提高监测质量, 做好产前诊断, 特别是内脏畸形的诊断, 及早发现畸形儿及早终止妊娠,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摘要:目的:了解我县2005-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提出干预措施。方法:监测23家分娩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内的9945例围产儿。结果: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为3.02‰, 出生缺陷前三位是总唇裂、复合畸形、指 (趾) 畸形。结论:加强婚前、孕前保健, 加强妇女保健, 提高产前诊断质量, 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关键词:出生缺陷,监测,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快活族”秀出生活创意 篇7

此次比赛的参赛选手, 以其风趣、新颖的创意点子, 展现了各自在快节奏生活中如何提炼品质的小秘诀。另外, 网络漫画名人“北培小猪”, 也作为特邀嘉宾, 不仅为本次征选“热情助威”, 还用画笔展现了获奖选手的创意。

最后, 经过评委的评选, “地铁健身房”、“宝宝拖把”和“30分钟游香港”3个最具创意的点子, 喜获三甲。“一幅幅奇思妙想的创意漫画, 将引发人们思考在快节奏生活下如何保持生活的品质。”主办方东方既白表示, 本次征选, 是想给“快活族”一个展示创意的平台, 为工作忙碌的白领带来生活启迪。

创意点子集锦

■地铁健身房:

每天挤地铁是件痛苦无比的事, 但是换个角度想问题, 其实地铁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场所。能从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挤进去, 非常需要全身肌肉、神经的配合;拉拉单杠, 练练推手……充分利用地铁上下班的时间, 同时锻炼身体和心理, 这才叫品质生活。

■宝宝拖把: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05-2007年东河区各级医疗单位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不包括计划外引产。

1.2 监测方法

按照《内蒙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 依据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进行监测, 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 按要求填写《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及《围产儿数季报表》, 按季逐级上报区、市妇幼保健机构。每年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审。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率

2005-2007年3年内共监测9 911例围产儿, 发生出生缺陷96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9‰。各年缺陷发生率见表1。经行×列χ2检验, 各年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能认为出生缺陷与年度有关系。

2.2 出生缺陷与围产儿死亡

监测围产儿共死亡110例, 死亡率11.10‰。缺陷围产儿死亡23例, 死亡率239.58‰, 占围产儿死亡的20.91%。

2.3 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

9 91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见表2。

2.4 不同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

共监测男性围产儿5 133例, 出生缺陷43例, 发生率为8.38‰;女性围产儿4 775例, 出生缺陷49例, 发生率为10.26‰ (不包括3例性别不明的围产儿) 。男女性比较, 经四格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不同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

共监测城镇围产儿6 718例, 出生缺陷53例, 发生率为7.89‰;乡村围产儿3 193例, 出生缺陷43例, 发生率为13.47‰;城乡比较, 经四格表χ2检验两者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乡村明显高于城镇。

3 讨论

监测2005-2007年东河区9 911名围产儿, 出生缺陷率为9.69‰, 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为239.58‰, 占围产儿死亡的20.91%, 说明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畸形 (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 、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腹裂。其中神经管畸形和总唇裂占出生缺陷的37.5%, 为目前影响我区出生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因此, 减少神经管畸形和总唇裂的发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神经管畸形目前可以通过一级预防可显著降低发生率, 产前B超检查可发现危害严重的畸形。故应加强早期干预, 进一步提高育龄妇女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叶酸的覆盖率[1], 抓好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工作, 早期发现异常, 及时终止妊娠, 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总唇裂是一类多因素疾病, 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应探索该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进行有效干预, 降低畸形发生率。加强患儿的生后管理, 做好喂养指导和手术修补。

本监测结果表明出生缺陷的发生与性别无关, 乡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 其原因是乡村经济欠发达, 受教育程度低, 出生缺陷知识淡薄, 防范意识差。为此, 要加强乡村出生缺陷的预防控制工作。

公众教育是出生缺陷预防的先导, 应制定长效措施, 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 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 普及优生知识, 积极倡导婚前医学检查, 加强优生遗传咨询、孕期保健等一级预防工作, 指导孕妇合理营养, 预防感染, 谨慎用药,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2]。产前筛查和诊断是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 应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和诊断率, 及时发现出生缺陷, 选择性终止妊娠, 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对存活的出生缺陷儿积极进行治疗和康复, 提高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东河区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 对2005-2007年监测地区内各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2005-2007年东河区共出生9911例围产儿, 出生缺陷发生率9.69‰, 围产儿死亡率11.10‰, 缺陷围产儿死亡率239.58‰, 占围产儿死亡的20.91%;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腹裂;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城镇发生率为7.89‰, 乡村13.47‰, 乡村明显高于城镇。结论:应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 增强防范意识, 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 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出生缺陷,监测,干预

参考文献

[1]姚丽红.营口地区1997年-2005年婚检与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4) :1945-1946.

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总结 篇9

关键词: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出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方面, 也是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要求。而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而出生缺陷则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人口素质, 首先要了解人口素质的现状, 及掌握严重、高发出生缺陷发生的变动趋势,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为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1,2]。为了进一步减少或消除影响人口素质的各种不良因素,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达到优生的目的, 根据广西和灵山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出生缺陷监测, 现将灵山县监测工作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妊娠28周至出生后7d住院分娩的围生儿资料,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及产后7d内死亡。

1.2 范围

灵山县23个有接生的医疗保健单位, 在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出生的围生儿进行监测。

1.3 方法

确诊为出生缺陷儿, 采用产前登记和产后询问的方法, 对监测卡表逐项检查填写, 采用全国统一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收集患儿出生缺陷的诊断情况、家族史及遗传史、父母疾病史、母亲妊娠经过、母孕期患病情况和致畸因暴露情况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灵山县住院分娩围生儿数28719例, 其中, 城镇1761例, 农村26958例, 男性15097例, 女性13638例, 性别不明2例;出生缺陷总例数227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7.90‰。农村215例, 城镇12例, 男性134例, 女性91例, 性别不明2例。出生缺陷儿死亡11例, 存活162例, 早期新生儿死亡49例。死胎176例、死产25例、双胎211例、三胎3例。

2.2 按病种统计出生缺陷发生率前五位如下

唇裂或唇裂合并腭裂55例, 发生率1.92‰, 居首位;多指 (趾) 或缺指48例, 发生率1.67‰, 居第二位;胎儿水肿综合征36例, 发生率1.25‰, 居第三位;足内翻11例, 发生率0.38‰, 居第四位, 肢体短缩9例, 发生率0.31‰, 居第五位。

2.3 出生缺陷的城乡分布情况

见表1。

2.4 出生缺陷儿的性别分布情况

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

见表2。

男性高于女性。

2.5 出生缺陷儿的产母年龄分布情况

见表3。

产母年龄愈大, 分娩发生出生缺陷儿的概率愈大。

2.6 产前诊断及超声检查情况

2010年227例出生缺陷儿产前诊断的畸形儿共130例, 产前诊断率为57.27%, 产前超声检查118例, 占产前诊断的90.77% (2009年为75.21%、2008年为63.36%) , 故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殷。

2.7 近三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

2008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是14.35‰, 前三位分别是: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 (趾) 或缺指、唇裂或唇裂合并腭裂、多指 (趾) 或缺指, 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是9.34‰, 前三位分别是:多指 (趾) 或缺指、唇裂或唇裂合并腭裂、胎儿水肿综合征, 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是7.90‰, 前三位分别是:唇裂或唇裂合并腭裂多指 (趾) 或缺指, 胎儿水肿综合征。

3 讨论

3.1 从上述的资料统计分析, 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 产母年龄愈大, 发生出生缺陷儿的概率愈高;

男性高于女性。随着产前超声检查的普及应用, 以往不易诊断的某些畸形得到了确诊, 使畸形的顺位发生了变化, 如本文中唇裂或唇裂合并腭裂上升到第一位, 胎儿水肿综合征由原来的第一位退到第三位。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逐年下降。

3.2 灵山县的出生缺陷产前超声检查诊断水平有待提高

灵山县今年产前诊断率为57.27%, 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是超声检查, 同前几年相比有明显提高, 可能是因为2010年灵山县开展了三维B超、产前筛查 (唐氐综合征及神经管畸形) 、地中海贫血筛查、及普服叶酸等有关。但这些项目的开展未达到上级的要求, 卫生院仍未有三维B超。

3.3 降低灵山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

(1) 首先要做好孕前保健及普服叶酸, 就要做好这3道防线:婚检:第一道防线, 加强婚前检查、生育咨询指导;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第二道防线, 产前筛查很重要, 产前筛查结果是高危, 要100%做产前诊断, 确诊异常者, 及早终止妊娠;第三道防线:新生儿疾病筛查, 从而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2) 其次是做好产前保健和围生期保健工作。定期产检、孕期加强营养,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提高孕妇身体素质, 减少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孕中, 晚期采用高清晰度三维超声检查, 对许多胎儿体表及内脏畸形进行诊断, 配以必要的产前筛查, 可有效的提高产前先天性畸形的诊断率, 一旦确诊为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应及早终止妊娠。 (3) 将工作重点放在镇级卫生院, 提高镇级卫生院三维超声的使用率, 加强围生保健人员及超声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水平, 提高孕妇孕前叶酸服用率等。 (4) 加强对高危人群重点监测, 尤其是高龄孕产妇, 掌握灵山严重、高发出生缺陷发生的变动趋势, 为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从而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3]。

参考文献

[1]赵悦淑, 孙利环, 王兴玲.出生缺陷儿4214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9) :569-570.

[2]王兴玲, 许建平, 杨平.河南省1996~2002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 20 (1) :59-60.

上一篇:民营企业融资下一篇:现金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