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2024-07-29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共8篇)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篇1

出生缺陷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已出现了发育异常, 出生后用肉眼可见或辅助技术诊断的结构异常, 功能异常和代谢异常等, 它包括先天畸形在内的所有出生异常疾病。出生缺陷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 减少和消除出生缺陷是全世界各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工作之一, 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掌握我县出生缺陷儿发生情况, 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 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现将我县2005-2007年23家分娩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内发生的出生缺陷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5-2007年我县23家分娩医院上报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 即调查23家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和产后7天内死亡的新生儿。

1.2监测方法

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进行监测。

1.3诊断标准

卫生部妇幼卫生司,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95年8月印制的《中国出生缺陷工作手册》中的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 特征及诊断标准。

1.4资料收集

全县23家监测医院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填写《出生缺陷登记卡》、《围产儿数季报表》, 按《中国出生缺陷工作手册》中的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 对出生的所有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逐一筛查, 上报县妇幼保健所。

2结果

2.1出生缺陷发生率

2005-2007年23家分娩医院共监测围产儿9945例, 出生缺陷儿30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02‰ (见表1) 。

2.2主要出生缺陷类型及构成比及顺位

高发出生缺陷主要集中在总唇裂、复合畸形、指 (趾) 畸形、心内膜缺损、肢体短缩, 与国内多家报道相吻合, 严重影响我县出生人口素质 (见表2) 。

2.3产母年龄别对出生缺陷的影响

20岁以下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达4.72‰, 产母年龄>35岁居第二达4.14‰, 30-35岁组居第三达3.63‰, 25-30岁最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

2.4不同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

3年间, 23家监测医院共分娩9945人。其中男性围产儿5177人, 出生缺陷儿11人, 发生率2.12‰;女性围产儿4766人, 出生缺陷儿17人, 发生率3.57‰;性别不明2人, 均为出生缺陷儿。不同性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5

30例缺陷儿母亲中孕早期有异常8例, 占缺陷儿总数的26.67%, 5例为上呼吸道感染, 3例与孕早期接触农药有关;1例与母孕期接触电焊有关;1例是双胎中的一个孕29周B超发现停止发育、无肢体多器官畸形, 足月分娩另一个正常;1例唇裂, 爷爷也是唇裂。

2.6出生缺陷的诊断

出生缺陷儿有9例于产前B超诊断, 占30.00%, 产后7天内通过临床诊断21例, 占70.00%, 表明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比较低。因此, 应提高宫内诊断技术及监测质量。

注:总唇裂包括唇裂、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复合畸形指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畸形

3讨论

3.1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出生缺陷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孕母年龄、孕期感染、疾病、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2唇腭裂为多基因遗传病, 与孕早期病毒感染关系密切。根据近三年监测资料统计, 唇腭裂畸形已上升为胎儿畸形的首位。而彩超是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的首选方法, 所以, 产前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尤为重要。

3.3指 (趾) 畸形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对健康的危害小, 故一般超声检查未引起重视, 且即便超声检查发现异常, 一般孕妇也不会选择终止妊娠, 加之孕早、中期胎儿手足显示不满意, 诊断率不高, 所以, 胎儿指 (趾) 畸形发生率较高[1]。

3.4先天性心脏病一般要在彩超下观察胎儿心脏腔室的结构、血流及功能, 有时还需结合胎儿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才能作出诊断[1]。我县很多医院没有彩超, 故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出率低。

3.5脑积水、脊柱裂、颜面部、心血管、内脏畸形等都需借助B超筛查。乡卫生院均没有彩超, 外观正常内脏畸形的缺陷儿就容易漏诊, 故乡卫生院围产儿发生缺陷儿的检出率比较低。

3.6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产前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 孕28周以前发现胎儿畸形的95%以上都已经终止妊娠。如我县妇幼保健所2007年彩超发现1例联体双胎、1例四肢短缩合并心内膜垫缺损、1例脑积水合并脊柱裂, 3例均于孕28周前引产, 故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偏低。

3.7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3.7.1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加强婚前检查, 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群众认识到出生缺陷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不良影响。孕早期应服用叶酸、防感染、禁烟酒, 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孕期要合理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态。

3.7.2加强妇女保健开设优生优育咨询门诊, 杜绝近亲结婚, 避免20岁以下及35岁以上的妇女生育。

3.7.3提高产前诊断质量提高监测质量, 做好产前诊断, 特别是内脏畸形的诊断, 及早发现畸形儿及早终止妊娠,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摘要:目的:了解我县2005-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提出干预措施。方法:监测23家分娩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内的9945例围产儿。结果: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为3.02‰, 出生缺陷前三位是总唇裂、复合畸形、指 (趾) 畸形。结论:加强婚前、孕前保健, 加强妇女保健, 提高产前诊断质量, 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关键词:出生缺陷,监测,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炳兰, 孙丽洲.5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 (20) 2766.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篇2

【摘要】目的:对长春地区2010年围产期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各类出生缺陷顺位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婚(孕)前、围产期干预措施,提高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长春地区11个县(市)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及围产儿季报表,专人逐项填写,逐级上报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结果: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99.13/万)高于2009年(97.32/万)。城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129.47/万)超过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64.47/万);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男性(113.39/万)高于女性(80.87/万)。孕母年龄30岁以上(109.74/万)高于其他年龄组。2008年~2010年围产期的前六位出生缺陷顺位:总唇裂连续三年占首位,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从2008年第五位上升到2010年第三位。结论:我市的围产期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但从上述数字中仍可看出,降低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对出生缺陷儿的监测,为长春市妇幼保健所进一步制定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长春地区;围产期;出生缺陷儿

In 2010 Changchun birth defect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Hou Ying-xin

【Abstract】Goal: To Changchun area in 2010 perinatal factor and so on birth defect formation rate and each kind of birth defect cis-position analyses, proposed that before the marriage (is pregnant), the perinatal intervention measure, enhances pre-natal screening and the prenatal diagnosis technology, reduces the birth defect the formation rate, improves the human quality. Method: Changchun area 11 counties (city) the area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unification request, fills in a form the birth defect register card and encircles the product season report form, the specialist fills in item by item, progressive reports Changchu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stitute. Finally: in 2010 the birth defect formation rate (99.13/ten thousand) is higher than in 2009 (97.32/ten thousand). The urban birth defect formation rate (129.47/ten thousand) surpasses the countryside the birth defect formation rate (64.47/ten thousand); Encircles the product birth defect the formation rate male (113.39/ten thousand) to be higher than the female (80.87/ten thousand). Is pregnant above the female age 30 years old (109.74/ten thousand) to be higher than other age groups. in 2008 -2010 year perinatal first six birth defect cis-position: Always lagentomums three years to occupy the first place continuously, th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formation rate has the trend of escalation, fifth rises from 2008 to 2010 third. Conclusion: My city's perinatal birth defect's formation rate has the drop tendency. But still might see from the above digit, cuts the perinatal birth defect formation rate the duty to be very still arduous, strengthens to the birth defect monitor, further draws up the birth defect prevention measure for Changchu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nstitute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Keywords】 Changchun area, perinatal, birth defect 1监测方法

1.1资料:来源于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以长春地区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是对被监测地区53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及医院外所有分娩胎、婴儿进行识别及登记。包括<28周和孕≥28周的出生缺陷儿。

1.2研究对象:围产期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1.3监测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要求,采用全国统一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及围产儿季报表,专人逐项填写,按季上报,并由省、市、区三级监测指导单位分级进行质控。

2结果

2.1各区、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见表1。

2.52010年小于28孕周上报的出生缺陷卡共170例,明显高于2009年(143例),其中神经管畸形44例,先心病38例;总唇腭裂21例。

3讨论

3.1从表1中分析:2010年我市全年监测围产儿数为57800人,监测的出生缺陷儿数为573人,围产儿死亡555例,围产儿死亡率96.02/万,其中缺陷儿死亡122例,占出生缺陷儿的21.29%,占围产儿死亡的21.98%。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99.13万)高于2009年(97.32/万)。

3.2从表2中分析:2010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113.39/万)高于女性(80.81/万)。从地域看,城市高于农村。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主要为三甲医院位居地,如南关区(197.73/万)有市产院、吉大二院、市医院,朝阳区(129.75/万)有省妇幼、吉大一院、省医院,这些医院产前诊断水平较高,疑难孕妇上转相对集中,使发生率偏高。与2008年相比,九台、德惠、农安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主要原因为,农村产妇在家中分娩占有一定的比例,卫生监测人员无法监测到乡村家中分娩的缺陷儿,使其当地监测的数据不准确。另外,乡级医疗机构诊断能力有限,不能及时诊断,从而发生出生缺陷儿漏报。从发生畸形儿孕母的年龄看,30岁以上(109.74/万)高于其他年龄组。与2009年比较,城市、农村出生人口增加,年龄在30岁以上产妇明显增加,说明这部分人群是重点防控的高危人群。

3.3从表3中分析:2010年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然后是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近两年监测资料表明,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加大总唇裂干预力度仍是我们的一项长期工作。总唇裂连续几年排在前位,其发生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提示应对该畸形予以足够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表明我市大医院对该畸形的产前及生后早期诊断水平较高,县级医院对先心病的诊断能力应亟待提高。多指(趾)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总之长春地区应以这几种出生缺陷作为预防重点。

3.4从2.4和2.5表明以B超为主的孕早、中期产前诊断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区、县级助产医院的B超产前诊断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干预措施

从本资料的分析结果说明,长春地区出生缺陷诊断水平有很大提高。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这不仅能提高人口素质,还能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健康、卫生服务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首先加强全社会普及婚(孕)前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特别是对高龄准孕妇需积极宣传教育孕(产)前医学检查的必要性。其次加强全地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 尤其是农村的出生缺陷监测,使长春地区的监测数据更能说明实际状况,为长春市妇幼保健所进一步制定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出生缺陷医疗机构的管理及各级诊断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出生缺陷诊断及监测水平也是当务之急。第三,加强围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可减少一些染色体疾病的发生,提高宫内诊断水平,及早诊断畸形儿并选择性终止妊娠,减少畸形儿出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第四,近年来已有研究认为妇女妊娠期补充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对总唇裂有预防作用应加以推广。第五,开展增补叶酸、增补碘、接种风疹疫苗工作,孕早期避免病毒及其他不良因素影响,慎重用药,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第六,广泛开展新生儿筛查,使某些遗传性疾病能早期诊断并治疗,减小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曲开欣. 168例出生缺陷儿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3):303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02—2013年甘肃省12个市、州24个县 (区) 的43家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生儿, 包括活产儿、死胎、死产儿以及查出的出生缺陷儿 (在监测医院内出生或确诊后引产的出生缺陷儿, 无论孕周大小, 均在统计之列) 。

1.2 资料来源

甘肃省出生缺陷监测网公布的数据。目前, 甘肃省出生缺陷监测网覆盖12个市、州24个县 (区) 的43家医院, 均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省级监测方案。

1.3 诊断标准

包括病史、超声、尸体解剖、生化检查、染色体检查等, 按照卫生部2010年6月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和报告指南》及《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中的23类出生缺陷疾病记录分类, 依《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收集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 应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线图分析出生缺陷变化趋势。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率及特征分布

2002—2013年监测425 434例围生儿, 发生出生缺陷5 172例, 发生率为121.57/万。12年间, 甘肃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 (P<0.05) , 2011年达最高, 为142.07/万, 较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上升了20.50% (P<0.05) , 具体见表1。

2.2 城市、农村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特征分布

2002—2013年, 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3.71/万, 农村为146.56/万;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P<0.01) , 农村则呈明显下降趋势 (P<0.01) 。12年间, 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普遍高于城市,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1、图1。

2.3 不同性别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比较

2002—2013年, 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3.73/万, 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0.39/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P<0.01) , 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明显变化 (P>0.05) 。经统计学分析, 12年间不同性别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体见表1、图2。

2.4 出生缺陷的产前、产后诊断情况比较

注:2007年上报数据中有两例出生地未填写, 故未纳入数据统计

2002—2009年, 产前诊断 (孕28周至出生前) 率为35.88%, 产后诊断率为64.12%, 产后诊断出生缺陷率远高于产前诊断, 见表2。

注:因本文资料准备周期较长, 期间有部分数据丢失, 致表1与表2数据不完全对应

2.5 出生缺陷疾病种类的发生率顺位和相关因素 (见表3)

2013年甘肃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位的依次为总唇腭裂、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和多指 (趾) 。结合表4数据可以看出, 发生率最高的出生缺陷为神经管缺陷和总唇腭裂, 且农村地区最为严重。2009年, 神经管缺陷和先天性脑积水农村发生率分别是城市发生率的4.44和1.69倍。2002—2013年, 甘肃省总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P<0.05) , 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P<0.05) , 而先天性脑积水、多指 (趾) 变化趋势不明显 (P>0.05) , 具体见图3。

3 讨论

3.1 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

2002—2013年甘肃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 分析其可能原因: (1) 与近年来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 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不能有效、按时做好婚前、产前检查有关; (2) 因近几年甘肃省规范了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出生缺陷筛查和诊断技术日趋成熟, 且每年对妇幼卫生年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调查, 使出生缺陷漏报情况大大减少; (3) 我国自2003年以来取消强制性婚前医学检查, 婚检率下降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2]。

3.2 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

本监测资料显示, 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虽然呈逐渐下降趋势, 但是仍明显高于城市, 且农村为神经管缺陷和先天性脑积水的高发地区, 故我省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一方面, 可能与农村经济落后、父母知识水平较低、危险因素多, 导致生育质量下降和畸形率升高[3,4]有关;另一方面, 提示我们农村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不健全, 乡、村级妇幼保健工作不到位, 健康教育宣传不够。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尤其是2009年之后, 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持平甚至高于农村。一方面与城市环境污染、理化因素日益凸显有关;另一方面女性生育年龄增高也成为出生缺陷高发不可忽略的因素[5], 加之我省自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预计高龄孕妇比例会大大增加[6,7]。

3.3 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

2002—2013年, 我省出生缺陷围生儿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但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 可能原因为甘肃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部分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导致男性出生比例高于女性。提示我们是否存在男性胚胎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的问题。目前有报道认为受生物体遗传因素的影响, 男性胎儿的脆弱性大于女性, 可能与X-性连锁有关[5]。

3.4 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比例

甘肃省属于出生缺陷高发省份[8], 但出生缺陷发生率近几年均低于全国水平, 2002—2009年2 335例出生缺陷中, 产前诊断率仅为35.88%, 而64.12%的缺陷儿是在产后才发现的。可能原因:一方面, 由于我省出生缺陷监测主要以医院为基础, 监测范围有限, 对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听力障碍等疾病往往难以准确诊断, 对数据收集有一定影响[7];另一方面, 目前我省出生缺陷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和B超, 极少开展羊水细胞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查, 产前诊断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产前诊断比例低, 是导致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的主要原因。

3.5 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与相关因素

神经管缺陷、总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 (趾) 、先天性心脏病是甘肃省出生缺陷的主要种类。自2002年以来, 我省前5位出生缺陷一直未发生变化, 只是顺位略有改变。神经管缺陷排在首位, 可能原因是西北地区冬春季时间较长, 导致孕妇叶酸等营养素摄入不足[9]。但神经管缺陷总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这与2008年以来我省实施《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治项目》等措施有关, 特别是小剂量叶酸普服措施的落实是农村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总唇腭裂从2008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可能与对其未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有关。唇腭裂为多基因遗传病, 与孕早期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而彩超是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的首选方法。故在孕前利用基因诊断筛查出亲代高危人群、围孕期服用叶酸制剂并加强孕早期和产前诊断尤为重要[10]。

综上所述, 为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建议: (1) 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提高常规超声筛查出生缺陷技术水平, 加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查, 及早诊断缺陷儿, 在孕早、中期终止妊娠。 (2) 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加强产前诊断。对计划怀孕的夫妇进行规范的身体检查、风险评估和优生指导, 特别要注重对高龄孕妇的产前诊断。 (3) 从根本上转变预防模式。从产前—围生期保健预防模式向孕前—围孕期保健预防模式转变, 以一级预防为基础, 二级预防为重点, 利用城乡管理服务网络, 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大力开展包括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营养素补充等措施, 引导计划怀孕、已孕夫妇树立科学婚育观,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远离高危环境, 把优生指导服务落实到生育之前, 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2009年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进展报告[J].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及年报通讯, 2010 (4) :4.

[2]于青, 张静.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婚检率的关系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 2010, 27 (4) :404-405.

[3]加强我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研究总报告[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

[4]张秀红.男性婚检者精液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10) :72.

[5]Bonaiti Pellie’C, Briard M L, Feingold J, et al.An epidemiologic and genetic study of facial clefting in France[J].J Med Genet, 1982, 19 (1) :8.

[6]李月花, 代礼, 周光宣, 等.基于医院的全国高龄产妇比例变化趋势分析[A].转型期的中国公共卫生:机遇挑战与对策——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第一届西太区公共卫生大会、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9.

[7]代维斯, 仇杰, 吴菊, 等.甘肃省出生缺陷发病趋势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13) :118-120.

[8]ICBDMS.Congenital malformation A report from Inter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Birth Defects Monitoring Systems[M].New York:ICNDMS, 1991.

[9]焦广宇, 蒋卓勤.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05-2007年东河区各级医疗单位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不包括计划外引产。

1.2 监测方法

按照《内蒙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 依据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进行监测, 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 按要求填写《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及《围产儿数季报表》, 按季逐级上报区、市妇幼保健机构。每年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审。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率

2005-2007年3年内共监测9 911例围产儿, 发生出生缺陷96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9‰。各年缺陷发生率见表1。经行×列χ2检验, 各年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能认为出生缺陷与年度有关系。

2.2 出生缺陷与围产儿死亡

监测围产儿共死亡110例, 死亡率11.10‰。缺陷围产儿死亡23例, 死亡率239.58‰, 占围产儿死亡的20.91%。

2.3 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

9 91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见表2。

2.4 不同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

共监测男性围产儿5 133例, 出生缺陷43例, 发生率为8.38‰;女性围产儿4 775例, 出生缺陷49例, 发生率为10.26‰ (不包括3例性别不明的围产儿) 。男女性比较, 经四格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不同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

共监测城镇围产儿6 718例, 出生缺陷53例, 发生率为7.89‰;乡村围产儿3 193例, 出生缺陷43例, 发生率为13.47‰;城乡比较, 经四格表χ2检验两者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乡村明显高于城镇。

3 讨论

监测2005-2007年东河区9 911名围产儿, 出生缺陷率为9.69‰, 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为239.58‰, 占围产儿死亡的20.91%, 说明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畸形 (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 、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腹裂。其中神经管畸形和总唇裂占出生缺陷的37.5%, 为目前影响我区出生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因此, 减少神经管畸形和总唇裂的发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神经管畸形目前可以通过一级预防可显著降低发生率, 产前B超检查可发现危害严重的畸形。故应加强早期干预, 进一步提高育龄妇女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叶酸的覆盖率[1], 抓好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工作, 早期发现异常, 及时终止妊娠, 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总唇裂是一类多因素疾病, 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应探索该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进行有效干预, 降低畸形发生率。加强患儿的生后管理, 做好喂养指导和手术修补。

本监测结果表明出生缺陷的发生与性别无关, 乡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 其原因是乡村经济欠发达, 受教育程度低, 出生缺陷知识淡薄, 防范意识差。为此, 要加强乡村出生缺陷的预防控制工作。

公众教育是出生缺陷预防的先导, 应制定长效措施, 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 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 普及优生知识, 积极倡导婚前医学检查, 加强优生遗传咨询、孕期保健等一级预防工作, 指导孕妇合理营养, 预防感染, 谨慎用药,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2]。产前筛查和诊断是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 应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和诊断率, 及时发现出生缺陷, 选择性终止妊娠, 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对存活的出生缺陷儿积极进行治疗和康复, 提高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东河区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 对2005-2007年监测地区内各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2005-2007年东河区共出生9911例围产儿, 出生缺陷发生率9.69‰, 围产儿死亡率11.10‰, 缺陷围产儿死亡率239.58‰, 占围产儿死亡的20.91%;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多指、腹裂;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城镇发生率为7.89‰, 乡村13.47‰, 乡村明显高于城镇。结论:应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 增强防范意识, 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 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出生缺陷,监测,干预

参考文献

[1]姚丽红.营口地区1997年-2005年婚检与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4) :1945-1946.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篇5

1 监测范围与方法

1.1 监测范围及对象

自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 在洮南市妇幼保健院、洮南市医院、洮南中医院住院分娩的所有满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 均为监测对象。

1.2 监测内容

出生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有关资料, 23类出生缺陷分布及引起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等。

1.3 监测方法

选择责任心强的产科护士和妇幼保健医师与省级同步培训、同步监测, 统一监测方法及内容, 建立出生围产儿登记, 填报《围产儿季报表》及《出生缺陷登记卡》, 并由妇幼保健医师负责质量控制工作, 收集、整理、分析监测资料。

2 监测结果

2.1 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在洮南市妇幼保健院、洮南市医院、洮南市中医院分娩产妇的分娩总数7637例, 其中有41例产妇生双胞胎, 发生死胎21例, 死产1例, 7 d内新生儿死亡44例, 出生缺陷27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35.35/万。

2.2 出生缺陷发生位次。27例出生缺陷, 5例唇裂合并腭裂, 3例腭裂, 3例先天性心脏病, 2例无脑畸形, 2例脊柱裂, 2例唇裂, 1例外耳其他畸形, 1例直肠肛门闭锁, 8例其他 (除出生缺陷卡中规定的23个诊断外) 分别为:右手脚畸形1例, 四肢短小全身发育未成熟1例, 胎儿双肾略大1例, 消化道畸形-肠管扩张1例, 上腭有多个赘生物 (淋巴瘤) 1例, 多脏器畸形1例, 左侧卵巢肿物1例, 骶骨外脊膜膨出1例。

2.3 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母年龄关系。27例出生缺陷儿, 18例孕母年龄大于20岁, 7例孕母年龄大于25岁, 2例孕母年龄大于30岁。

2.4 缺陷儿孕母孕早期服药及接触其他有害因素情况分析, 27例缺陷儿孕母无1例在孕早期时服过药或接触过有害因素, 这一结论也和监测人员填报数据的可信性有关。

2.5 出生缺陷儿发生与缺陷儿性别关系, 27例出生缺陷儿14例为男孩, 13例出生缺陷儿为女孩。

2.6 出生缺陷儿发生与畸形确诊时间关系。27例出生缺陷儿10例为孕母在产前做超声时筛查出来的, 17例为孕母在产后7 d内临床诊断的, 占出生缺陷发生率的62.9%。

2.7 孕母居住地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孕母居住在城市者, 出生缺陷发生3例, 占出生缺陷发生率的11.1%, 孕母居住在农村者, 出生缺陷发生24例, 占出生缺陷发生率88.9%。

3 监测结果分析

3.1 据孕母居住地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表明我市城乡出生缺陷发生有明显区别, 为此, 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应将农村做为重中之重。

3.2 据出生缺陷儿发生与畸形确诊时间关系表明, 我市产后7 d内诊断出的畸形发生率高于产前, 因此要加强产前筛查, 发现缺陷儿及早在产前做出诊断, 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3.3 通过主要出生缺陷的位次表明, 我市唇裂合并腭裂的发生占首位, 腭裂和先天性心脏病占第二位, 无脑畸形、脊柱裂、唇裂占第三位, 因此更要加强产前诊断。

4 存在问题与建议

4.1 加强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是出生缺陷监测的核心问题, 从我市三家市直医院上报的报表来看, 存在相关信息的缺失和漏报现象, 影响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建议规范数据采集流程、重视监测队伍技术培训和加强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来提高数据质量。

4.2 加强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职责

我市医疗保健机构近两年才开展新生儿筛查和产前筛查工作, 产前诊断医师的技术培训还应加强, 建议政府积极支持和引导医疗保健机构开展新生儿筛查,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各医疗保健机构应高度重视, 并积极开展此项工作。

4.3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群众保健意识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2002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 在白城市各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生后7d的围产儿, 包括死胎、死产和7d内死亡的新生儿, 以及整个孕期治疗性引产中出生的缺陷儿, 不包括计划外引产。

1.2 监测医院和监测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 采用县 (含县) 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为监测医院, 共21所。所有病例均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手册》的诊断标准, 采用统一的“围产儿季报表”、“出生缺陷登记卡”由接受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统计填写, 按季上报县级妇幼保健院所, 进行资料审核汇总, 然后上报白城市妇幼保健院。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率和构成的分析

见表1。9年间共监测83605例围产儿, 发现出生缺陷454例, 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54.3/万。

2.2 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的分析

见表2。监测到出生缺陷主要有21种, 以唇裂合并腭裂畸形为最多, 共66例, 占13.87%。

2002~2010年白城市发生率最高的前5位出生缺陷种类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 (趾) 、脊柱裂、唇裂。

3 讨论

3.1 白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及与吉林省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白城市自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以来, 就由接受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资料审核、统计汇总及上报工作。经过资料分析2002~2010年白城市总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4.30/万, 低于吉林省2002~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58.72/万~80.60/万的水平。2010年吉林省的监测结果显示发生率最高的前5位出生缺陷种类为先天心脏病、多指、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唇列合并腭裂。白城市与吉林省前5位出生缺陷比较, 只有先心病不在其中, 可能与白城市的产前诊断水平低有关。随着产前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逐年攀升, 居2010年吉林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首位;多指 (趾) 和先天性脑积水多年来均处于较高位置, 未有明显的变化波动;唇裂、唇裂合并腭裂及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出现了平稳下降态势, 可能与近几年我市开展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有关。

3.2 出生缺陷的干预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篇7

关键词:出生缺陷,下降,干预措施

出生缺陷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造成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为探讨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 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 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率, 对我县2004-2008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年1月1日-2008年9月30日在我县县级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和7d内死亡的新生儿, 2004年以来我县的住院分娩率一直为100%, 监测资料反映了我县围产儿出生的基本情况。

1.2 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23类出生缺陷定义及诊断标准对围产儿逐一进行筛查, 填写统一的“围产儿数季报表”和“出生缺陷儿登记表”, 并按时上报, 县妇幼保健院统计分析, 并进行质控。

2 结果

2.1 2004-2008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见表1。

2.2 城乡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情况

见表2。

注:χ2=10.48 P<0.005。

2.3 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情况

见表3。

2.4 出生缺陷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2004-2008年共监测围产儿20 172例, 围产儿死亡301例, 围产儿死亡率14.92‰;而出生缺陷儿死亡69例, 占围产儿死亡22.92%, 位居围产儿死因的首位, 说明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3 讨论

由表1可见, 我县的出生缺陷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考虑有几方面的原因:我省于1998年启动了旨在降低出生缺陷的“削峰工程”, 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 建立、健全了各项监测制度, 落实了预防出生缺陷的一、二、三预防措施;2007年, 我县作为全省的十五个预防出生缺陷综合干预项目试点县, 进一步引深了“削峰工程”, 重点加大了一级预防力度, 开展了以“健康宝宝、幸福家庭”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2008年开展了免费婚前保健服务, 在婚前保健服务中强化健康教育, 咨询和指导, 使男女双方在婚前基本接受优生优育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提高了对孕前保健以及预防出生缺陷有关知识的知晓率。由表2可见, 农村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城市 (P<0.005) , 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出生缺陷受经济、文化、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农村出生缺陷率高可能与农村经济水平相对偏低, 营养与卫生保健等条件差, 接触农药等有害物质较多, 农村健康教育工作薄弱, 自我保健能力差等因素有关。由表3可见, 我县的出生缺陷率以神经管畸形为首位, 总唇裂次之。我县仍为神经管畸形高发区, 神经系统较其他系统更为敏感, 孕早期易受不良因素影响而致畸, 目前干预措施还不够, 因此应加强叶酸的孕前及孕早期的投放覆盖率, 提高孕中期对神经管畸形的B超筛查率及确诊率。神经管畸形、总唇裂成为我县预防控制的重点。

出生缺陷仍是造成我县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 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不仅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还能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 提示要认真落实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具体干预措施为: (1)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针对出生缺陷与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 重点加大一级预防措施的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群众进行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人们掌握优生优育知识, 认识到出生缺陷对国家、社会、家庭的危害, 尤其是加强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 (2) 大力提倡婚前保健, 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婚前保健的重视程度。婚前保健是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 早孕期是胎儿各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 此时最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致畸, 因此, 从婚检到妊娠这一阶段是介入出生缺陷预防的重要阶段, 我们要积极倡导免费婚检, 通过婚检这一平台, 推广孕前保健, 认真做好婚前、孕前、孕期咨询和检查, 指导孕前注射风疹、流感等疫苗, 宣传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叶酸, 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3) 加强孕期保健, 提高产前筛查率。切实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 做好围产期保健, 指导孕妇定期进行孕期检查,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和监测, 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技术水平, 及早发现畸形, 及时给予相应的医学处理。总之, 降低出生缺陷是一项社会性工作, 只有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才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朱丽萍, 施东华.出生缺陷与产前诊断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 10 (1) :12.

[2]郑莉娟, 刘传勇, 戴磊, 等.出生缺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 (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4) :1979.

[3]范国萍, 颜文宝, 金建英.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与干预措施 (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4) :448.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2年~2007年在龙泉驿区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d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及引产的围产儿共计26084例。

1.2 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依据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标准进行监测。每一例新生儿出生后,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按要求填写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和围产儿数季报表,每季度报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资料的汇总分析。

1.3 质量控制

区妇幼保健院每半年对出生缺陷监测医院进行监测质控,要求出生漏报率、主要出生缺陷漏报率<1%。

1.4 统计学处理

用Foxbase数据库录入分析。

2结果

2.1 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6年内共监测26084例围产儿,发生出生缺陷283例,总发生率108.5/万。受婚检情况的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见表1。

2.2 出生缺陷发生类型及顺位

出生缺陷前五位顺位为总唇裂、多指(趾)、外耳其它畸形、肢体短缩、直肠肛门闭锁(含无肛)。畸形的诊断主要集中在体表畸形上,其发生可能和营养、理化、病毒等因素所造成的基因突变有关系。

2.3 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母亲的年龄

见表2。母亲年龄<20岁和35岁以上的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P<0.05)。

2.4 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母亲住址

26084例围产儿中,居住农村18618例,出生缺陷201例,发生率107.96/万;城镇7466例,出生缺陷82例,发生率109.83万。

2.5 283例出生缺陷儿母亲家庭经济情况

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元111例,占39.22%;1000-2000元95例,占33.57%;2000-4000元70例,占24.73%;4000-8000元5例,占1.77%;>8000元2例,占0.71%。

2.6 283例出生缺陷儿母亲受教育情况

初中以下学历191例,占67.49%;高中、中专学历72例,占25.44%;大专及以上学历20例,占7.07%。

2.7 283例出生缺陷儿母亲孕早期高危因素

孕早期有可疑畸形因子(患病、饮酒、药物、感染等)暴露51例,占18.02%。

2.8 283例出生缺陷诊断方式与时间

临床诊断250例,占88.34%;超声诊断32例,占11.31%;其它1例,占0.35%。产后7d内诊断244例,占86.22%;产前确诊39例,占13.78%。

3 讨论

3.1 出生缺陷发生率

出生缺陷的病因、诊断、治疗困难,其发生与监测水平与诊断技术、孕妇对产前诊断的重视程度、妊娠危险因素等有一定的关系。2003年10月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检率的直线下降,导致出生缺陷比率升高。本监测资料分析显示:2004~2007年期间(强制婚检取消后),我区婚检率急剧下降,从2002年的98.8%下降到最低为2004年的0.9%,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上升,2007年达131.17/万。

3.2 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与母亲的情况

(1)城镇与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母亲年龄<20岁和35岁以上的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P<0.05);(3)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经济状况差限制了对出生缺陷的认识和接受保健服务的程度,出生缺陷发生率高;(4)孕早期有可疑畸形因子暴露51例,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出生缺陷的发生。

3.3 出生缺陷诊断方式与确诊时间

临床诊断占88.34%,产前确诊占13.78%,说明大部分出生缺陷儿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导致缺陷儿出生增加。产前诊断的水平决定着缺陷儿的出生率。影响产前诊断水平的因素有两点:(1)孕妇对产前诊断的重视程度:基层医院筛查出的部分高危孕妇对产前诊断不重视,没及时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2)技术方面的问题:先进的医疗诊断设备没有普及;现有的医疗设备使一些小的出生缺陷不易被发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等,造成了病情的延误或遗漏。

3.4 健康教育对策

按照知、信、行理论,要形成健康的行为必须有正确的知识作基础、良好的态度、信念作动力。在预防控制出生缺陷的工作中,健康教育是传播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改变不良健康行为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3.4.1 建立多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妇联、残联、计生、民政、新闻媒体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起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健康教育网络,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义诊、张贴海报、播放光盘、派发宣传手册、知识竞赛等,使公众了解和认识出生缺陷的危害性,让全社会参与,给孕妇提供一个良好的孕育环境:如改善生存环境、提供贫困孕产妇救助等。

3.4.2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婚前保健率

婚前保健是为即将婚配的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前所提供的保健服务,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随着婚前医学检查率的提高,出生缺陷发生逐年下降[3]。影响婚检率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宣传不够,群众对婚前保健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保健意识弱。有调查显示:婚检已经取消了;单位体检可代替婚检;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没病;怕麻烦,不愿花时间等原因居于新婚人群未接受婚前保健原因的前几位[4]。通过健康教育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以提高婚前保健覆盖率为目的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使公众了解和认识出生缺陷的危害性,提高对婚检的认识;重点向适婚青年及其家庭宣传婚检的好处和必要性,婚前保健服务的内容及其促进优生优育和家庭幸福的作用;有针对性宣传婚检与单位体检的不同,影响婚育的疾病包括哪些内容等方面的知识[5]。民政部门在发放结婚登记时要倡导结婚对象接受婚前保健服务。

3.4.3 加强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中的健康教育

提供婚前、孕前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为服务对象进行生殖健康教育,让其得到性健康、优生与避孕、优生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重点指导孕前危险因素的识别,受孕时机的选择,提供孕前和孕早期补充叶酸的服务(预防神经管畸形),给育龄妇女每日补充266ug叶酸,孕前1个月及孕早期3个月补充400ug/d,可有效降低发生率[6]。女性<18岁或>35岁是妊娠危险因素。本调查显示:<20岁和35岁以上的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因此要告知适龄妇女避免18岁以前和35岁以后的过早和过晚生育[7]。

3.4.4 孕期健康教育

孕期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使人们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各方面达到完美[8]。孕妇缺乏应有的围产保健知识会导致孕妇焦虑不安,不仅影响身心健康,甚至还可累及胎儿的生长发育[9]。应及时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为孕妇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孕期全面检查、合理营养、预防感染、避免接触不良因素。本调查中,出生缺陷儿临床诊断占88.34%,产前确诊仅占13.78%,说明大部分出生缺陷儿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导致缺陷儿出生增加。要让孕妇明确:(1)进行系统的产前监护的必要性定期进行孕期监护;(2)发现高危妊娠,妊娠并发症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3)必要时,遵从医嘱进行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

3.4.5 指导新生儿的疾病筛查及畸形儿的治疗康复

新生儿筛查是患儿症状未出现之前从人群中筛选出来的唯一方法。指导每一个分娩的家庭进行新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及时发现通过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的疾病;为出生缺陷儿家庭提供心理护理、医疗信息和治疗帮助等。

4 小结

健康教育是提高家庭和群体自我保健能力的必要途径。目前,较低的婚检率、人口问题的复杂、多样化等,使出生缺陷的干预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必须全面开展有力度的健康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地将优生优育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才能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出生缺陷的预防控制,提高全民人口素质。

摘要:目的了解龙泉驿区出生缺陷发生现状,探讨健康教育对策。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龙泉驿区2002~2007年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分析。结果6年共监测围产儿26084例,出生缺陷283例,发生率108.5/万,产前确诊率13.78%;出生缺陷发生类型前五位是:总唇裂、多指(趾)、外耳其它畸形、肢体短缩、直肠肛门闭锁;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孕早期高危因素等有关。结论健康教育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先导,针对不同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关键词: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4.

[2]四川省妇幼卫生信息中心.2006年四川省妇幼卫生信息年度报告,成都:2007.37.

[3]宋良萍.婚前保健对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1):59.

[4]闫明,潘迎,丁辉.北京市新婚人群未接受婚前保健服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64.

[5]毛康娜,王燕.婚前检查意愿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20.

[6]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第3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社,2006:357.

[7]熊庆,吴康敏.妇女保健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7.

[8]徐春蕊.放松训练对分娩期对妇女的干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34~35.

上一篇:研究性课堂论文下一篇:二十世纪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