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精选8篇)
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1
我国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摘要:自美国出现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出口形势严峻,海外市场萎缩。占国民经济比例60%的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严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形势使得民营企业不得不开始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企业成本的控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成本成为提高企业利润、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民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思维转变。
一、经济危机下的民营企业现状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而美国则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中心,因此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迅速的波及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经济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以外贸型企业为主,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获取竞争优势,对外部市场的感知非常灵敏。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大部分民营企业海外订单锐减,出口压力增大,生存发展日益艰难,企业出现裁员潮、倒闭潮。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单单200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幸存下来的企业也普遍的存在着开工不足,销售不振的状态。销量的减少以及成本的居高不下导致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大幅降低。因此加强民营企业的成本控制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可谓是势在必行。
成本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耗费的资源用货币表示出来就是成本。成本不仅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而且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企业为了保证在生产过程的不间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进行补偿。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危机的具体要求来说还是从成本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来说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成本控制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我国民营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本控制的发展应用也日益广泛。但是同国外同行业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广大职工都对成本控制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有些企业还一昧的认为只要努力生产,扩大企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便万事大吉了。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各个企业都销售受阻,生产的越多积压的就越多,相应的就要发生仓储费,保管费等一大笔费用。全球领先的企业无一不重视成本控制。商业零售帝国沃尔玛在产品的成本控制上做的尤其出色。商品为何能够“天天低价”?为了降低商品成本,沃尔玛组建了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成立了庞大的商品采购队伍,为了组建全球最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沃尔玛甚至发射了自己的商业卫星。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使得沃尔玛傲视全球零售业几十年。可见,对成本的重视能够直接转化为企业日后的利润。我国的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向沃尔玛学习,将企业的成本控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2,成本控制思想观念落后
首先,成本控制工作的进行应该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经营利润的提高息息相关。但是不少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仅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节约成本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的调动企业每个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其次,不少企业管理者仅仅将企业成本控制定义为企业内部事务。成本控制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被局限在企业内部,而忽视了范围更加广泛的上下游领域。企业的成本
控制应该从采购原材料开始,贯穿生产、入库、销售、配送各个环节。例如原材料的最佳订货点如果不能准确计算出来,就会发生材料采购不足或过量的情况,都会徒增企业成本。另外,企业的成本费用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还会产生期间费用,成本控制的工作不能只按照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来开展。一个优秀高效的企业要对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各个部门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精兵简政,防止不合理费用的产生而平添企业成本负担。
3,成本控制方法的陈旧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供应商,亦或是经销商都与以前有着巨大的变化。但是许多企业仍然在沿用陈旧的成本控制办法。成本控制方式单一,与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不符,势必会导致成本控制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生产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民营企业中的员工都普遍存在着去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求职的愿望,大批人才以及资源流向国企。直接导致了民营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或者招聘到的大学毕业生业务能力不强,素质低下。即使是在企业工作的员工也是人心不稳,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企业做贡献。员工人浮于事的态度更反过来导致了企业成本控制效果不佳,方式长久的不到提高,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成本控制的方式既有实实在在的制度方面的规定也有无形的企业文化的影响。针对各个环节中的浪费,人浮于事的现象要靠制度的约束来改变。使用更为合理更为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杜绝各个环节的浪费。而针对员工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可以通过尝试建立岂可文化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使员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翁,从而尽心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才华。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卖方市场准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正变得越来越多。而反观我们的企业,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中,有57.1%的企业使用品种法,41.5%的企业使用分步法,其中使用平行结转法的有22.9%,使用逐步结转法的有16.8%。但是与多样化生产相适应的分批法却没有多少企业使用。由此可见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
三、我国民营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及发展趋势
1,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
思想认识上的提高能指导行动的进行。长久以来,企业由于管理者和员工对成本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一直都放在一个不甚重要的位置。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成本控制制度的落后,使企业不能够向着信息化高效化发展。沃尔玛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视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竞争力,价格优势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影响销售的重要因素。
2,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环节。
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不仅仅停留在生产阶段,更广泛的存在于决策,采购,生产,分配,销售等各个环节。因此拓宽成本控制的范围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例如企业采购阶段使用最佳订货点方法进行管理,在最低库存量的时候进行订货,努力将库存保持在最合理的水平,既可以缩短订货提前期,又能保证存货的收发不至于中断。此外还应当将货币时间价值的观念贯穿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在供应商能够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尽可能晚的付款,而在收款的时候尽可能的提早收款,一来可以保证企业现金的充裕,不至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而来推迟付款提早收款可以在企业的银行账户内留下充足的资金。在没有折扣的情况下相当于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无息贷款。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文化对员工、对管理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精神上的力量有时是超乎人的想象的,努力建设一种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和建设制度同样重要的。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是他们意识到,一个强大的企业是因为有强大的他们。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使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才会在工作中处处为企业着想,事事以企业为先。在不知不觉中为企业节省成本。选择合适的招聘方式,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正面形象,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来企业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以及素质水平。为企业选择最合适的员工,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增强员工归属感。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让员工心甘情愿的为企业而工作。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还可以在成本控制中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4,为企业建立现代化的成本控制体制。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一个成功的沃尔玛表面看来是零售做的成功,可是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沃尔玛的成功是应为它有着最为发达最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正是这样一个复杂高效的系统为沃尔玛的成功注入了现代化的基因。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尝试引入ERP企业管理系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企业。在成本分配问题上,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较为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其核心是先根据成本分配给作业,然后根据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分配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分本法是通过成本的运筹,使企业建立有序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和可持续改进的成本调控控制体系,使成本管理效果的取得从一种偶然性变成是多种必然性的结果。通过准确划分作业过程,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样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加准确。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节省开支,提高利润的重要途径,不仅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很重要。在以后企业的发展道路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成本控制意识,把企业的成本控制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不能忽略每一个细节,要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成本控制,并建立适应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这样企业才能真正的开源节流,为以后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7]王清涛.成本控制是民营企业的一道坎——民营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J].电子世界,2012,24:177-178.[4]王瑛.关于金融危机下中小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9,07:105-107.[2]王华.基于时间竞争的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延迟策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01:91-94+98+144.[13]林之南.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管理控制——以杭州永宁尔纺织有限公司(集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2,06:31-34.[2]万兰芳.民营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措施探讨[J].财会通讯,2009,02:116-117.[20]凌春华,汪菊芳.现代民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J].企业经济,2004,10:51-52.[12]胡明升.浅析我国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策略[J].现代商业,2011,23:102-103.[1]许华,闫晓军,刘利军.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6:94.[3]许庆高.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的企业成本控制模式构建[J].会计之友(下旬
刊),2009,02:58-60.[11]邹成.中小民营企业成本控制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5:150.
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2
一、强化企业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成本控制是一种经济控制,是根据预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约束和调节,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生存受到威胁,也难以在调控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公用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2)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3)企业发展的基础。成本低了,可减价扩销,经营基础巩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
(三)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要控制就要有标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有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较适合如汽车、精密机械、电器等容易按照市场信息来改变产品设计的企业。标准成本较为适合产品方向及生产流程变化不大,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大型制造类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生产流程也变化不大,但在企业整体经营与核算过程中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较多,因此选取以标准成本为主、目标成本为辅的成本控制标准较为适宜。
二、目前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
因为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显著增加,而且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使产品成本损失增加。另外,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损失非常之大。同时,由于核算人员素质不高导致成本核算不实等现象非常突出。
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管理范畴过窄。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供应与销售的环节考虑不多,这种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传统成本管理看来,节约是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的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企业更多的应依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出更大的收益来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三、强化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企业在成本管理时,首先应该抓成本的基础管理工作。基础工作是基石,是实施成本控制的“标准”,是过程控制、差异分析、纠正差异、业绩考核的基础。但实际上,大部分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只是在喊口号,流于表面形式,成本并未真正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完善定额标准;其次,企业综合管理部门要组织修订和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此外,财务部门要组织成本习性的划分标准和确定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二)努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成本控制的重点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应从降低设计成本、采购成本、质量成本、销售成本、工作流程、资金占用、库存等七个方面来努力降低总的运营成本。
(三)强化成本控制的方法
1. 定额成本控制
实行定额成本控制制度,能在生产耗费发生的当时,随时表示脱离定额的各种差异,有利于考核生产中各个环节成本控制的成效,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在具体实行时,应当注意各类差异的区分:当原材料发生多用或少用时,要把用料数量差异单独反映;当人工工时发生多用或少用时,要把工时数量差异单独反映等等。对于发生的各种差异,都要分析原因,并找出有关的责任者,以便于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防止各种浪费和损失,并总结经验及时采取措施,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定额成本控制,要与企业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并建立在职工参加管理的基础上,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 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包括质量管理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质量故障成本。通过质量成本核算和分析,从两者比例关系的变化上,可以反映质量活动的效果。
质量成本控制的重点对象一般是内部损失,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损失可能来自废次品或返工等不同情况。因此,要结合工序质量控制,分清正常和不正常损耗,加强废次品、不合格品的管理和控制。
3. 目标成本控制
所谓目标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成本计划来调节影响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以达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种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从而达到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成本费用目标的制定。企业的成本费用计划是企业根据当年生产经营状况及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的;(2)成本费用目标的分解。根据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将内部单位按成本费用核算的需要,划分成若干责权利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核算对象,并按目标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的要求,逐级分解成本费用指标;(3)建立成本目标实施的保证体系;(4)成本费用目标的控制方式。主要是通过企业对各职能部门的成本费用目标的约束,达到对各部门进行成本干预,使其指标趋于合理,同时又防止成本费用控制出现过分集中或“以包代管”、“以转代管”的现象。
4. 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
要使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建立完备的成本控制体系,尤其是加大事前和事后成本控制的力度,建立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项目成立,从产品设计、项目建立、产品制造到销售等各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网络。
(1)事前控制。它又分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三部分,新年度开始前搞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这是成本控制的第一步。其内容包括:预测市场对本企业产品需求量,了解市场资源供应条件、供应渠道和运输方式等内容,经财务部门将上述材料整理后上报企业,企业根据所掌握的市场预测情况,做出经营决策,财务部门根据企业决策,编制年度成本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同时,对该计划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二级单位和有关部门,各二级单位将承担的指标作为目标责任成本,再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生产工序、工段、班组和个人。形成一个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成本控制体系,并逐级制订落实可操作的措施,防止先天不足;(2)事中控制。必须采取紧缩对策,加强事中控制,即生产经营过程控制;(3)事后反馈控制。成本事后控制是在事前、事中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定期总结各责任成本中心在成本控制上的业绩或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成本控制循环提出新的控制目标的过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考察产品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以分析单位成本升降与产品产量的关系;二是考察成本与利润关系,以分析企业是否“节约增利”。
从成本和利润的关系来看,对事后成本的反馈控制,应着重在对各责任成本中心的“节约增利”上,只有真正做到“节约增利”,才能算是“成本控制出效益”。
(四)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电子化是企业现代化的要求。企业必须依据行业自身特点进行选择,因为现在的成本管理方法很多,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也有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等。成本控制方法同样各具特色,必须考虑到自身实际,结合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来确定。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已成趋势,信息化、数字化逐渐成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成本管理手段将逐步淘汰。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会计电算化步伐,从而实现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以上提出的理论及具体措施,只有认真落实,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不论是一个私营业主,还是一个国有大型企业,抑或是外资企业,成本控制都决定着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一关键问题,企业才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网上浏览,请登录中国总会计师网(www.ccfo.com.cn)
企业成本控制有关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经济发展;竞争力
企业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成本的控制问题,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应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企业实行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成本控制比较注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忽略了产品设计环节以及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则注重产品生产完成以后的管理,完全忽略了产品生产前的预防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过程管理。而现代的成本控制则是指企业在生产前先根据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成本目标,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依照这个成本目标,对实际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最大限度地利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并获得最大的效益。现代的成本控制管理更加注重的是经济和技术的相互融合。而成本的控制以及控制管理在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成本控制的局限性,将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了企业整体的战略规划中,更加注重产品原料采购、生产技术、财务相关项目和竞争企业的成本分析等,这样更加便于企业正确、合理的进行成本预测、判断、决策,从而做出科学、有效的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同时还利于企业正确处理企业发展和成本控制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而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而只有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其他条件统统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投入的成本越少,所获取的效益就越大,反之就会越少。企业投入生产的成本少了,他们获取利润的空间就很大,而在遇到一些经济风险的时候,企业才能更好地抵抗这些风险,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只有不断提升其赢利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实现企业的经济健康循环发展。因此应该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有效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促使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成本控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与企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有效方法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企业的竞争力通常来源于低成本的优势和产品的创新性。产品的创新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而且还需要承担不被市场认可的风险,这样很多企业就将低成本优势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在企业的产品生产以及销售环节,成本对于产品的定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其他条件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产品的销售竞争力主要依据产品价格来决定,产品成本越低,市场价格也就越低,而销量也就越高,企业的竞争力越强,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就比较稳固。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会得到显著提升,企业也才有能力去提升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进而为企业提供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因此成本控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
只有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同行业企业的先进水平上,企业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企业在正常经营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只有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才能促使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如在生产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成本控制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而通过成本控制的方法降低有限资源的消耗,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能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
二、企业在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控制观念比较落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他们的成本控制观念比较落后,依然将成本控制集中在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这样就无法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说到成本控制,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能很自然的联想到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但是产品的成本不但包含生产成本,还包含了产品的开发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后期的使用成本。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很多企业的产品生产中都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而生产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据的比例也相对有所降低。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完全忽略了生产成本之外的其他成本的管理。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将降低成本的重心放在了较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中,而忽略了在总成本中比例较小的经济活动,因此这些成本费用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实小规模的经济活动跟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一样,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样,在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市场的因素,而只是刻意的降低成本,忽略了产品的质量管理,也就无法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从而制约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成本控制制度需要健全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有的企业是成本控制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还有的企业是成本控制制度比较完善,但是在具体的成本控制过程并没有依照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定进行落实或是执行力度不强。而只有在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采用更加完善、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才能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促进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而当前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工作分工不明确,职能划分不清晰。这就导致企业工作人员在落实成本控制制度时没有相应的权力或是职能划分不清引起的员工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无法真正有效执行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2)企业只有针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制度,没有产品开发、采购以及销售的成本控制制度,这样就无法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3)也没有设定对应的成本控制评价制度和反馈制度。没有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发企业人员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一些人员超过成本控制范围之外的不合理浪费没有惩罚措施,对一些积极合理控制企业成本的员工也没有激励措施,这就无法有效激发企业人员控制成本的潜能,从而制约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企业一些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下
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对成本控制不够重视,而企业其他人员受到管理人员的影响,也无法真正理解成本控制的作用,这样企业的成本就很难降低,而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企业一些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下,如财务人员道德水平有所差异,高低不同,技术职称不高,缺少一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才;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只懂生产,不懂管理、协调以及有效监管,致使车间的生产成本无法得到较好的控制。
(四)成本核算方法比较落后,无法适应企业的现代化成本管理
传统成本法指的是企业支持成本分摊的方法,所谓支持成本是指支持产品或服务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费用。传统的产品生产方法多是手工生产或是固定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而传统标准成本法就是在这种环境出现的。它和传统市场中卖方进行批量规模生产,产品使用时间较长的特征相适应,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存货估价和产品定价决策等的需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生产也逐步走向自动化,产品的生产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生产方式也由稳定的大规模批量生产转变为针对不同客户需求的小批量生产。这样就会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而这种满足小群体客户的新产品的产品开发费用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费用都会有所增加,它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据的比例也会有所增加,而生产成本则会相对下降。传统的比较成本法比较落后,无法适应企业的现代化成本管理的需求,从而制约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
三、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企业成本控制的理念
在市场经济这一个大背景下,企业追求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在具体的成本管理中应该不断创新其成本控制理念,构建全面控制的经济效益理念,促进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企业应该定期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让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全部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视程度。构建全面控制的理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过程,注重整体和全局的和谐统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探索,从而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管理人员应该打破传统模式,不再将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产品的生产环节,而是将成本管理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调查、产品技术的发展动态以及产生的设计等与产品相关的各个环节,还应该重视产品后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顾客的使用、产品的售后、维修处理等,从而对产品进行更加全面的成本控制,有效促进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
(二)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的发展经营现状,以及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构建以成本控制制度为核心的系统的制度框架,包括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以及在企业运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如针对采购环节,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制度,对产品生产所用到的每一种材料都制定一个最高限价,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而财务部门还应该对采购部门进行价格监控,如果超过最高价,则对其进行处罚,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对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在产品生产环节,也应该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制度,制定一些产品生产成本的开支的一个大概范围,制定产品生产环节消耗定额的限制制度,明确表明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费用、人工费、机械使用费,以及具体的生产中所损耗的费用等,从而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一些非生产性环节,也应该制定完善的支出控制制度,制定系统的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尽量将可以进行归口管理的费用实行部门归口管理,防止重复管理、多头管理,而归口管理部门的工作也只有财务部门对其进行考核,归口管理部门可以参与费用的控制,再分解考核其他的使用单位,这样就有效避免了重复管理的问题;产品的售后服务环节,也应该逐步完善其成本的有效控制,构建合理的售后服务制度,对使用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三)有效提升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跟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应该有效提升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落实和执行。首先应该积极培育他们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情感。企业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在企业中的位置,热爱自己的工作,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管理意识,确保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执行,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工作中还应该不断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并有效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应该通过定期培训或是其他方式有效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业务水平。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包括企业管理知识、会计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等,更好地满足工作的需求。当前信息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促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满足、适应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还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促使他们更好地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产品生产的工艺等,促使他们更好地开展成本控制的工作。同时还应该外聘一些成功的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有效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中,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最后还可以组织一些交流会,将企业的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集中到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他们可以积极吸取别人身上的优势,还可以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有效改进。他们还可以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明确提出,大家进行共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成本控制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成本的核算方法
当前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企业的发展的。因此企业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采用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成本控制方法,或是将多种成本控制方法相互结合进行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促使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结合当前多数企业的经营特性,可以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相互结合进行使用,称为标准作业成本法,而这种成本控制的方法也适合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标准作业成本法不仅要将成本按照作业系统进行归集和分配,同时还应该结合标准成本法的理念。它虽然是由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两种方法结合而来的,但它并不是这两种方法的简单结合,而是这两种方法的有效融合,在作业中体现标准,标准还需要以作业为载体。标准作业成本法将重点放在产品的生产上,用生产作业作为具体的核算对象,根据具体的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再分配到具体的作业中,再根据作业成本的原因追溯到产品成本的形成以及累积过程,最后得到产品的成本。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两种方法相互融合,有效使用,不但可以突破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的限制,还有助于企业加强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以及成本考核。标准作业成本法中的控制标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制定的,所以它可以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量化决策的成本分析依据,更好地对作业进行有效评价,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标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相比,也有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以具体的作用为载体,因此它适用于企业成本控制中的所有作业环节。
总之,企业的成本控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因此应该加强企业的决策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还应该积极投入到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中,而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学习,自我提升,科学、有效地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霞.企业成本控制有关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4,(26):54、56.
[2]姜华.浅谈企业成本控制有关问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12-13.
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4
在国内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建筑市场环境,国内施工企业必须树立牢固的内部控制意识,并且严格监督各种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进而才能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1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常见问题目前,国内施工企业普遍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在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问题,如果不能及时予以解决,将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1.1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国内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中,施工企业多存在重视生产、技术,而轻视经营与管理的弊端,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甚至部分企业的高层领导对其具有一定的排斥或抵触情绪。部分施工企业片面的将内部控制理解为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成本控制、内部牵制、或内部资产控制等,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而且增加了企业风险防范的难度。1.2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国内大部分施工企业尚未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中多是由财务、会计、经理办公室等部门分散进行,由于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联系,必然会导致一些制度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问题,也为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而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较为常见,难以确认责任的主体,从而降低了其实际效率。1.3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国内施工企业普遍将风险问题视为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却没有从内部控制工作的角度研究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多是围绕各项财物或会计活动展开,很少涉及到风险评估即应对机制构建,导致企业在进行部分重大项目决策时缺乏科学的分析与民主的讨论,进而降低了施工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2应对措施针对上述国内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应对措施:2.1提高施工企业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在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对于提高自身经营与管理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施工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必须将其上升至战略高度,定期组织全员进行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
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5
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企业飞速发展,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外资准入政策的放宽,也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但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的小企业由于受经营规模、财力、人力、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和一些对公司治理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大多数企业无论在内部控制意识还是内部控制各环节都比较薄弱和欠缺,出现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失效,领导专权不受约束、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外资企业的内部控制,找出完善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具有相当经济意义。
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篇6
2013-12-17 16:50:38 作者:吴亚天 来源:中国总会计师
字号T | T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铜冶炼企业成本是生命线。分析铜冶炼企业的成本,需从了解企业的简单工艺和营销模式入手,以加强成本的预计和过程管理。笔者就铜冶炼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铜冶炼企业生产工艺、盈利模式及成本构成(一)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通讯、汽车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相应地也带动了铜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成为发展国民经济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基础材料。近10年我国铜消费平均增长率是世界铜消费平均增长率的2.4倍,2011年全球精炼铜产量1963万吨,消费量1998万吨,中国年表观铜消费800万吨,占全球用铜量的40%,已是全球第一大铜消费国。
(二)铜冶炼企业火法炼铜生产工艺
铜冶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至今铜的冶炼仍以火法冶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总产量的85%,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火法冶炼中的成本问题及控制。
火法冶炼铜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一般先将含铜百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过程提高到20%—30%,成为铜精矿。然后在熔炼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含铜40%-60%)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含铜可达98.5%)。之后再经过阳级炉氧化精炼脱杂,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99.95%以上的阴极铜。火法冶炼工艺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以上。
铜产业链如图2所示,从铜矿山经过若干加工环节最后变成铜加工材。
(三)铜冶炼行业的盈利模式与铜加工费
铜冶炼企业主产品为阴极铜、附产品有硫酸、黄金、白银以及铂、铑、钯等少量的稀有金属。其盈利模式为:1.国外、国内铜精矿赚取冶炼加工费;2.铜精矿赚取黄金、白银加工费;3.赚取烟气制酸的硫酸加工费;4.赚取提高标准基数(国外给冶炼企业的回收率95%)以上回收率费用。
铜冶炼行业盈利的重要来源是获取铜精矿加工费。
1.铜矿山与铜冶炼的供需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用铜国家,2012年中国铜矿山产量为162万吨,冶炼产量为606万吨,铜材加工产量为1136万吨,铜表观消费800万吨。中国同时也是贫铜国家,铜的资源储量小、品位低,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铜冶炼企业一般70%-95%需从国外进口铜精矿,因此铜冶炼企业国外铜加工费也是盈利与否的重要部分。
2.国内铜精矿计价方式
国内铜精矿作为冶炼厂的原料,其购买时的计价方式为,按上海金属交易所一周结算均价,乘以85%左右的系数为买断价格(此系数为动态的,国产原料紧张,国外原料加工费低情况下,系数向上调整,反之系数向下调整)。
3.国外采购铜精矿计价方式
国外采购铜精矿作为冶炼厂的原料,其计价方式为支付铜精矿加工费。铜精矿加工费包括两部分,为TC(Treatment charges粗炼费)和RC(Refining charges精炼费)。TC/RC是矿产商和贸易商向冶炼厂支付的、将铜精矿加工成精铜的费用,一般TC/RC的作价都是基于含铜量30%的铜精矿。TC以美元/吨铜精矿报价,而RC以美分/磅精铜报价,可以按照同一重量单位换算并相加合计为一个数字,即综合的铜加工费用。
(四)铜冶炼企业成本构成 1.成本分类
冶炼企业总成本当中,不同成本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多而增大,而有的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多而降低,有的成本与管理者直接相关,而有的成本与管理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2.按生产要素对成本进行分类
从生产要素看,直接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3.按成本属性对成本进行分类
通常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这对于成本的预测、决策和分析,特别是对于控制成本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也称“固定费用”,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销售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通常包括房屋设备的租赁费、保险费、广告费、管理人员薪金(计件工资除外)以及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土地使用税等。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但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看,它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当产品产量或商品销售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固定费用就会有所增减。所以,固定成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
第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品产量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包装费等。这里的变动成本是就总业务量的成本总额而言,变动成本虽然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成正比例增减,但是从产品的单位成本看,它却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
(五)单个铜冶炼企业加工成本分析
不同的铜冶炼厂之间,项目范围、建设的基础条件,配套设施各有不同,规模、生产工艺不同,装备水平不一,融资能力和条件相差较大,造成投资各不相同,反应在制造费用上的各有高低。另外,冶炼厂的矿铜原料来源千差万别,进口的,国产的,品位有高有低,杂质金属种类和含量也不尽相同,这也对生产成本构成影响。
(六)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它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与当期产品的管理和产品销售直接相关,而与产品的产量、产品的制造过程无直接关系,即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而难以判别其所应归属的产品,因而是不能列入产品制造成本,而在发生当期从损益中扣除,期间费用包括直接从企业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中扣除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及服务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修理费、技术开发费、社会保障性缴款、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土地使用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管理费用等项目。
2.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应包括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建设投资借款生产期利息和汇兑净损失。
3.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应包括企业在销售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4、铜冶炼厂期间费用及分析
以J冶炼厂为例,该厂年期间费用如下:
销售费用2558万元
管理费用10414万元
财务费用27290万元
阴极铜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87%,若年产45万吨阴极铜产量,每吨阴极铜期间费用895元。
(七)单个铜冶炼企业的完全加工成本
J冶炼厂生产一吨阴极铜的直接加工成本为2179元,期间费用为895元/吨,如果把期间费用也视为成本,那么生产加工成本,加上期间费用,就得到完全成本即累计完全加工成本为3074.元,冶炼企业盈亏平衡点也是3074元。那么J冶炼厂在国际国内市场采购铜精矿,加工费高于3074元(折合TC/RC356.7美元/吨)时,J冶炼厂会赢利,反之会出现亏损。
二、铜冶炼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升,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不利因素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各种生产资料价格,尤其是人员工资、天燃气、重油、电力等价格也创出了近年来的新高,企业成本控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成本增长过快,增加企业成本
人力(人工)成本是产品及劳务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最近几年,人力成本增长较快,而且增长势头出现不可逆转的增长趋势,已成为企业成本控制必须应对的挑战。
1.人力资源需求增加,人才成本呈趋势性增长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和比较经济,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竞争的程度越激烈,人力成本上涨的速度也就越快。
2.冶炼产量快速扩张,对技术管理人员需求增加
近年来,铜冶炼企业快速发展,其增速超过GDP的增长,仅2004年至2012年的近10年间,其产量增长了一倍多,其中,2011年全国精炼铜产量达582.35万吨,增长12.06%。冶炼企业产量的增加,无论是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对技术工人需求都呈现增长趋势,从而也推动了人员工资的增长。
(二)能源等辅助材料价格不断攀升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2011年全国总能耗折合标准煤34.8亿吨,占到全世界总能耗的20.3%,创造了全世界10.4%的GDP,消耗的钢占了全世界的45%,煤炭占全世界的46%,水泥占到50%,石油天然气占到14%。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能源、材料价格的上涨,在产品成本中,能源、材料支出比重最大,推动企业成本的上升,给企业控制成本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三)融资成本过高,加重企业财务负担
冶炼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料重工轻”,铜的单位价值高,2012年上海金属交易所每吨铜含税销售均价为57306元;铜精矿中的伴生金属黄金也达33.9万元/千克,企业采购原料需支付巨额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成本高,需支付的财务费用高。
从商业银行来看,向企业发放贷款是向企业提供融资的基本形式。显然,贷款利息构成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主要内容,而影响贷款利息高低的主要因素是贷款利率。近几年,国家为了控制通胀,不断提高贷款利率,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将越来越大,出现了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为银行打工”的现象。以40万吨阴极铜生产企业为例,在铜价57000元/吨时,需人民币贷款60亿元,按6.2%利率计算,一年财务费用3.9亿元。而且,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后一段时间融资成本很难下降,控制融资成本就成了企业控制成本的一大难题。
(四)环保约束带来的成本上升
目前,保护环境以及恢复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被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然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也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但我国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在环保方面进行投资,而如何消化和控制投资带来的成本负担,是企业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
铜冶炼企业属于重污染行业,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保法规和规定的要求将趋于严格,可能导致公司未来环保投入成本的持续上升,从而影响经营利润和盈利水平。
(五)技术创新水平高低对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影响大
在市场经济中,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铜冶炼企业整个生产线的技术水平高低,直对接提高冶炼回收率,提高二氧化硫综合回收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电力、能源等各项单耗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工艺装备水平高,直接提高冶炼回收率和二氧化硫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反之,就会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三、铜冶炼企业成本失控的原因
铜冶炼企业成本失控主要表现在:
(一)铜冶炼企业相关人员的成本意识淡化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应更多地依靠技术的投入,即靠现代成本管理中的相对因素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益。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是一种极其消极的成本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是应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角度出发,加强整个生产周期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售后服务。而目前,很多冶炼企业从领导至职工对成本的关注程度较弱,没有认识到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管理工作质量、基础管理、现代管理理念的综合指标,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不转变,企业管理成本很难做到位,也必然失去控制。
(二)铜冶炼企业成本管理范畴狭窄
当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样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技术成本、资本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资源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不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必然造成成本控制的局限性,造成控制了一部分、一个方面的成本,忽略了另一个方面成本。另外,在管理领域,也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三)铜冶炼企业手段不多成本控制不力
企业自身缺乏成本意识,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成本目标,即使进行控制亦无控制的标准和依据。有些企业虽然确定了成本目标,但缺乏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其目标徒有其名,未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由于成本控制不力,造成了企业物耗上升,费用增加,跑、冒、滴、漏损失浪费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市场、法制不健全,价格机制混乱等外部问题,又有企业内部的原因,特别是企业内部成本责任制不健全,企业内部没有明确的成本责任,各部门及职工个人的责任或业绩评价没有关系,企业职工对成本管理既无压力又无动力。
(四)铜冶炼企业对金属平衡失去控制
金属平衡管理是指对采购的铜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产成品进行盘点,核对进厂原料和库存、在途成品、销售产品是否匹配。冶炼厂的金属平衡管理是冶炼厂的综合性质量指标,是衡量生产、技术、质量等方面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通过有效的金属平衡管理,可以揭示生产指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价金属的流程动向,提高金属实际回收率(实际回收率大于铜精矿合同回收率部份是买矿冶炼厂的收益之一),最大限度地减少有价金属流失,保证存货的真实性,保证成本的真实性。历史上,沈阳冶炼厂,曾因进厂原料数量与实际原料数量存在巨大差异,企业成本不真实,监督失控,造成国内最早的沈阳冶炼厂倒闭破产。
(五)铜冶炼企业对原料库存失去控制
铜原料价值高,铜产品价格波动大,冶炼厂不确定合理的库存,一但价格下跌,就需计提跌价准备,增加企业成本,动辄造成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损失。失控的铜冶炼企业一般情况下,没有制定科学的生产作业计划,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不能加快存货的周转,不能规避生产的不均衡性造成的存货风险,更没有利用铜期货保值措施来规避风险。
(六)铜冶炼企业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过多,造成人浮于事,不仅增加人员工资,增加人力成本,还会消耗水、电、材料资源,增加人际交往等一系列成本。仅以工资支出为例,同等规模的冶炼厂,一个用工400人,一个用工2400人,以人均工资6万元/年计算,就会增加工资成本1.2亿元,使企业成本无法控制。
四、铜冶炼企业成本失控控制对策
面对铜冶炼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形势,只有加强铜冶炼成本管理,努力寻找降低铜冶炼成本的有效途径,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一)增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首先应从领导做起,增强全员的成本意识,全过程加强成本控制,加强成本考核,才能将企业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为企业带来效益。其次要扩展成本管理的范畴,把企业的目标成本按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原则可分解为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物资进货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成本、市场成本,抓住每一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再次是不断向企业全体职工宣传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其提高对产品成本管理的认识,做到上至企业高层,下至企业最低层人人均关心成本管理、理解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以及争相参与成本管理,视自己为成本管理中的一员,使其每位职工都能发挥起主观能动性。
(二)实行预算控制制度,严格考核成本
结合企业的利润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和年度成本计划,并将成本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及责任者。并做好经济责任制考核工作,将成本预算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紧密结合,鼓励各生产车间努力降低成本,完成成本计划的要根据其成本节约额增发效益奖;完不成成本计划的要相应给予处罚,扣发部分效益奖,要做到奖惩分明才能充分调动各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同时要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化及时对成本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
(三)提高金属冶炼回收率
金属回收率是指冶炼成品或半成品的金属量占实际消耗物料中金属量的百分比。它是工序回收率(熔炼回收率、精炼回收率等)、全厂冶炼回收率、冶炼总回收率的总称。金属回收率越高,意味着冶炼过程中原料损耗越少,产品成本越低。铜冶炼回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冶炼厂的经济效益。以一个年40万吨铜冶炼企业为例,如果回收率为95%,就意味着一年损失2万吨铜,如果回收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多回收200吨铜,假设铜价格5万元一吨,一年就可以增加1000万利润。因此,必须采用先进冶炼技术,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提高铜冶炼回收率。要提高铜冶炼回收率必须加强技术力量,提高岗位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能,努力降低渣含铜的比例,减少铜损耗。
(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要积极探索对铜原料、铜产品、副产品中有价元素含量进行系统测定和回收利用的途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铜精矿中含有少量价值极高的黄金、铂、铑、钯等稀有金属,企业应加强资源综合回收,综合利用。同时因冶炼工艺水平限制,冶炼厂熔炼渣和吹炼渣中损失的铜,也可以通过再磨、再选,进行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通过烟气回收、渣含铜再选,使冶炼过程中所有资源“吃干榨尽”,充分利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阴极铜生产成本。
(五)加强能源消耗的管理
由于冶炼加工成本中能源消耗所占比重较大,能源消耗占加工费的比例在50%左右,因此要重点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冶炼加工成本。冶炼能源主要有电力、燃料等,燃料为燃气、煤、焦炭、重油等,要做好燃气、煤、焦炭、重油日常消耗的监控工作,对于单耗发生异常变化的要及时查找原因分清是正常变化还是非正常变化,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要做好燃气、煤、焦炭、重油的采购工作,控制好采购质量和采购价格。
(六)做好铜原料套期保值,规避市场风险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篇7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只要企业存在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 就需要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建立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 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 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必须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活动。
一、企业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者和审计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公司管理者来看, 公司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的目标, 公司内部控制是管理者为合理保证他们认为重要的目标得以实现而设计的, 控制制度必须讲究成本效益, 达到高效率的目的。良好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表现在: (1) 提供可靠的数据。公司开展经营业务、制定重要的经营决策时, 必须占有准确的信息。 (2) 保证各项资产和记录的安全。公司的各项实物资产如果没有足够的控制加以保护, 就可能被盗、受损或被滥用。非实物资产也是如此。 (3) 提高经营效率。良好的公司内部控制可防止公司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浪费, 遏制资源的无效使用, 从而提高了经营效率。 (4) 确保遵守既定的政策。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公司自身的目标, 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和规则,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公司员工遵守这些程序和规则。
基于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公司更应重视内控, 完善内控, 如果内控紊乱, 机制失衡, 对公司的经营失误会产生很大影响。
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目前企业即使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并将公司内控重点环节进行控制, 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如下:
1. 财务部门不及时提供信息。
企业的内部控制涉及到一个经济单位的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财产管理、购销业务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管理等多个部门, 而作为财务管理这样一个综合性管理部门, 很难在内部显示出其突出地位, 有一些相关信息无法及时向审计员提供。
2. 内部制度缺少方法和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缺少方法和措施, 虽然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特别是在内部控制的检查, 大多未落实到实处, 更没有定期进行报告, 因此对于内部控制中的一些缺陷未暴露, 更新的合理化建议又得不到及时采纳, 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理想, 缺乏风险管理, 各部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 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旦发生风险损失, 则各部门或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3. 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具体标准。
进行有效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制定控制程序和标准, 并使之成文化, 让员工都了解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 而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往往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账务处理极度混乱;有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缺乏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 使得员工相互勾结等。
4. 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千变万化, 当代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建立起能够判别和处理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风险评估机制, 以识别并及时处理纠正这些风险。企业如果没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内部控制制定的定位不准确, 定位不准确, 其运行肯定不好, 内部控制运行不好, 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就无法保证。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方案优化
1. 以会计控制为基础和核心, 逐渐健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上, 可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策略, 以会计控制为核心, 逐步健全多目标、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采取分步走的策略, 对于会计核算混乱、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地方, 从定岗定员, 明确岗位职责,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着手, 按照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牵制、班组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工作。
2. 加强信息传递, 实现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传递。
加强信息传递, 实现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传递, 贯彻执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 将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给经营层、董事会、监事会。加强公司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进行的沟通和反馈。
3. 完善各种岗位操作流程。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规范公司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 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 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 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公司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 对公司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 从而确保公司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以求公司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4. 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企业将进一步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 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 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郭燕鹏.浅析存货管理的重要性[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11, (7) .
[2]于莉, 王辉玲.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会计之友, 2006, (2) .
[3]李军训, 秦静, 李少莉.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 2010, (7) .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 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及作用
所谓内部控制,简言之,就是分权分级,相互制衡,上下监督,定期报告,及时更正的一套企业维持自身运转,保证财报公允真实的一套体系。管理层对自身的内控设置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是应用于会计领域最广泛的制度。随着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在经济管理和监督中主要作用有:
1.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的管理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和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这一点对于会计领域来说尤为重要。现在社会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采集信息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更为重要的是所掌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如果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快速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足以让企业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立足。
2.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系统通过权责分工,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工作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确保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其经营目标。
3.保护企业财产安全的完整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质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保证企业物资财产的安全完整。
4.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企业的管理层不但要制定正确的管理办法,而且还要确保能够在企业彻底的执行。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监督检查、审核批准等手段促使全体员工贯彻和执行既定的方针,保证各个环节的良好运行。
5.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客观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完整,并未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总之,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心电监护仪。从最基本的按照不相容的职位分离原则,设立不同的审批权限,到建立内审制度,内部举报制度,为的就是降低企业内部由于资历不够或者道德问题产生的风险。
二、我国企业的内控之路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很多企业不惜花重金购得会计软件和其他各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另一方面却不重视会计领域的内部控制,致使会计信息失实,企业中存在舞弊等不法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咎于内部控制系统的不健全。在现代企业大力进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这个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首要发展问题。
2.如何更好的进行企业内部控制
首先,要坚决执行企业信息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能够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需要的是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过程,原来传统的人工记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了,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这种业务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权责的明确都需要新的平衡点,这也是企业今后内部控制问题亟需解决的部分。不同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应根据自身的实景情况去构建新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要注意加强各岗位间的互相制约和互相监督,为企业的良好运行最大程度上的消除安全隐患。在会计电算化之前,企业的账目分析处理和登记都是由会计手工完成的,这种传统的体系是以记坏账为核心的、以各部门主管间的签字盖章为形式的,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账目,而这种体系在会计电算化之后就很难发挥作用了,原来繁琐复杂的数据都可以由高效的会计软件完成,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重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大大降低出错和舞弊的风险。
最后,还要注重财务系统的安全性。企业信息化的一大特点是将企业的财务信息链接到了开放而又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上。因此就必须要求企业所采用的财务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互联网开放的特性会给企业的恶意竞争者带来可乘之机,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恶意攻击企业的财务系统,发送病毒致使公司的服务器瘫痪,甚至盗取泄露公司的财务信息。如果公司的财务状况被泄露,将使公司陷入十分被动的不利局面。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这大大降低了公司信息安全度。所以,加大财务系统的安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我国企业的内控现状并不乐观,内控体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的经济发展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管理制度也应学习国际著名企业,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信息化的转型。只有这样,我国的企业在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 会计研究. 2009(05)
[2] 谢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中山市中小企业调查[J]. 财会通讯. 2009(09)
[3] 李志斌.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制研究——来自组织社会学规则理论的解释[J]. 会计研究. 2009(02)
作者简介:
【民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推荐阅读: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05-23
企业责任成本问题分析08-05
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分析12-26
民营企业档案问题12-14
江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05-16
中国民营企业传承问题06-08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08-12
民营企业的筹资问题09-08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10-07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