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2024-10-25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精选8篇)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1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

——开题报告

(一)、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存在问题

由于采用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材,其对实现均等教育目标的影响是最小的,也是最容易调整改进的。

(1).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介绍部分缺失

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介绍部分缺失,英语教师又不能及时地进行文化背景的介绍,使交际的双方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当我在问五、六年级学生,圣诞节是哪天?英语怎么说?新年、儿童节…等等,学生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它们的来历了。英语学习完全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触类旁通,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起主导作用,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效果改进的主要方向。

1.教师负担重 2.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3.教师缺少进修机会

(三)学生学习存在障碍 1.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2.学生作业对英语学习冲击大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3.学生未掌握合理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四)学生缺少家庭监督

语言教学对家庭环境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特别是英语教学,听、说、读、写都需要相应的语言交流环境,对于英语这种缺少交流的语言,家庭重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十分遗憾的是,家庭环境是教学领域的延展,是不可控的。只有通过全面的社会进步才有可能改善。

二、选题意义、价值: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义务教育的大方向之一。基础教育改革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它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保证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到均等教育,避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而产生新的义务教育效果差别,农村英语教育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难度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向城市发展,更快地适应城市生活、工作。我们要给山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

三.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改进策略

通过对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分析,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到城乡之间英语教学效果差距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英语教学改进措施,尽可能缩小其差距,以实现均等教育。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多种方法共同缩小一项差距,也可以用一种方法缩小两项或多项差距。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中,教师进行改进一定要围绕实现均等教育的目标。

(一)整合开发校本课程

1.开发整合课程资源。考虑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材料。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自主地

去挖掘教材,开发教材。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应转变成决策者。

2.开发英语校本课程。它可以针对农村小学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在教师所用的教材,内容难度大,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吸收教师、学生、家长的建议和意见,体现对教师、学生的真正关怀,这也是对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的一种呼应。它给教师、学校、学生和社区带来了新的生机。使教师在一些观念得到更新,促进教师课程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办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可以充分利用、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资源。

3.渗透文化意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二)加强师资专业培训

1.学校要及时培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2.学校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3.学校要教师加强集体备课。

研究内容:农村的英语教学,由于起步较晚,学生缺乏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家长的英语水平也十分的低下,根本无法辅导学生。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很容易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不抱希望,最终放弃英语学习。形成一个“不会——厌学——更不会——更厌学——放弃”的怪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三大问题:问题一是老师热、学生热,学校家长心有余力不足及三大解决措施;问题二是农村教学条件限制,硬件跟不

上及解决措施;问题三是家长重视不能到位及解决措施。希望社会各界能正视小学英语教学!创新点: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2.建立学校的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

(四)建立有效沟通体系。尽管农村地区英语学习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的一些学校英语教学前景仍不容乐观,农村教师在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上、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上,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但能认识到,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定能看到成果。因此,农村课堂教学对于基础教育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给山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不再由于先天条件的差异,使农村学生更加落伍,体现均等教育的理念。

四、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和教材编排存在问题

由于采用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材,其对实现均等教育目标的影响是最小的,也是最容易调整改进的。

(1).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介绍部分缺失

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背景介绍部分缺失,英语教师又不能及时地进行文化背景的介绍,使交际的双方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当我在问五、六年级学生,圣诞节是哪天?英语怎么说?新年、儿童节…等等,学生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它们的来历

了。英语学习完全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触类旁通,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起主导作用,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效果改进的主要方向。

1.教师负担重 2.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3.教师缺少进修机会

(三)学生学习存在障碍 1.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2.学生作业对英语学习冲击大 3.学生未掌握合理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四)学生缺少家庭监督

语言教学对家庭环境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特别是英语教学,听、说、读、写都需要相应的语言交流环境,对于英语这种缺少交流的语言,家庭重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十分遗憾的是,家庭环境是教学领域的延展,是不可控的。只有通过全面的社会进步才有可能改善。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初级目标

通过课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促进小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2.中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我校学生英语的水平提高。促进小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2、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育体系。整体规划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高级目标

小学师生及家长兴趣的培养,促进小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对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2、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改进策略

3、.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4.学校要及时培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小学生更好的享受安全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使小学生健康、顺利地走向英语时代。

七、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学校高年级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面向全体学生。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开展农村小学英语现状的分析和探讨交流,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开展农村小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取得的经验,设计一些提高农村小学英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问卷、座谈和活动展示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内容与目标熟记于心,充分利用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网络的图书目录、学术专著、报纸、期刊、学术会议论坛、报告‘资料要标明出处。

第二阶段 定期举办课题研讨活动

第三阶段:阶段性成果总结,做好资料积累

第四阶段:写好结题报告

九、课题支撑条件

1、理论保障

2、网络保障

学校为课题科研人员储备了丰富的网络理论资源,同时也为我校课题实验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保证了实验活动的进展。

十、成果形成

1、研究报告

2、论文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2

一、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1.教师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和正确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英语口语方面, 大部分的时间学生都是在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英语口语发音, 教师的发音对于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 在农村的发展现状中, 农村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特别表现在教师的业务水平比较低。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低, 生活水平较差, 这就导致了大批高学历的专业毕业生都不会选择在农村长期的从事教育工作。这就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差, 教师的教学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由于农村教育的不足, 很多教师都没有参加有关专业的教师培训, 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不能充分的与外界进行交流, 学习更加有效地教学方法。另外英语教师缺少反思, 由于教育水平较低, 学校不重视教师的教学评价, 因此, 很多的教师都不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定期反思和总结, 不管教学质量的好与坏都会继续沿用自己的教学方法, 不能及时的调整出一个最适合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教学方法。

2.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都是教师进行翻译式的讲解, 一边翻译一边讲解语法句式, 对于英语单词的教学也都是学生课下背, 课堂上进行听写或小测验, 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融入到口语的教学以及应用上。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的学习。另一方面, 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英语成绩的提高, 所有的目标都放在了参加中考或者高考上, 这就导致教师的重点放在英语的应试教育上, 只注重英语的考试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上只是教师一直在讲, 学生一直在记, 缺乏了英语课堂本该有的活跃气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并没有积极性, 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也缺乏主动性。

3.英语考试并没有加入口语测试。目前农村的教育现状, 学校和教师都注重的是应试教育, 注重的是考试成绩和最终的升学率。而英语的口语并不会加入到英语的考试考评中, 并且, 英语的口语能力并不会对英语成绩有明显的影响, 这就导致农村的英语教师并不重视英语口语的教学, 口语的好坏并不会影响英语成绩。从而大大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4.教学环境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 教育环境较差, 很多的农村中小学校缺乏配套的教学设施。英语的教学需要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 而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校都不能满足这一点。英语的口语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练习, 需要听、说、读、写相互结合。没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导致英语的口语练习很难开展。学生的口语得不到专项的学习和练习。另一方面, 由于教学环境的制约, 中小学生很难将英语口语带到生活当中, 学校没能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 同时农村环境的影响, 家长很难跟学生建立起英语的交流。而英语的口语正是需要平时生活中的练习, 这一条件的制约也影响着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施。

二、农村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1.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作为教学中的根本, 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应该在教师的选拔和审核中加大力度, 确保在校从业的教师拥有专业的教育水平。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 积极地鼓励学生,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无论是从课本知识、口语教学水平还是教师教学方法, 都需要定期进行培训, 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提升。

2.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支持, 投入部分资金, 用于农村中小学购买一些必需的教学设备, 提供足够的物资, 完善中小学的教育设施。并且安排一些骨干教师到农村从教, 政策上也应该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从教。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人收入, 缩小城乡差距。

3.促进城乡英语教学的深入交流。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应该多多开展城乡英语教学的交流活动, 在教师的交流中, 互相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农村教师封闭的教学模式, 在交流的过程中, 农村的英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城市教育的优点, 缩短城乡的教育差异。同时也可以开展城乡学生的英语交流, 鼓励农村的中小学生走出家乡多多跟外界进行交流。

4.全面改革英语的考试制度。以往的英语考试制度并没有将口语纳入到考核总成绩中, 这就导致了部分英语教师会完全忽略了英语口语教育的重要性, 只会简单的进行英语的应试教育。将英语的口语考试加入到学生英语成绩的考核中, 重视英语口语的教学, 无形的加大了英语口语教学的力度, 同时能够锻炼学生, 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 加强农村中小学英语的口语教学, 能够让中小学全面发展, 虽然目前农村教育处于劣势地位, 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完善, 不断地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让农村的中小学生也享受同等的待遇, 最终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3

研究目的:曾几何时,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正常运行轨道,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让学生不堪重负、身心受损,教育已成为沉重而艰难的话题,接受优质教育成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大爆炸的现实背景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都对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全面提高和改善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使小学英语逐步转变为口语化,日常化的使用,确保我校英语口语交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特选定小学英语交际课“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长期的事件和总结。意义:我国目前的英语学生一般来说,应试技能极强,关于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也较出色,但交际技能相对滞后。我们之所以选用此课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好英语,畅通交流的同时,除见闻之娱和表达之乐,更可尽享思无定契的愉快。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个学生可以考出令美国人刮目相看的TOEFL高分,GRE词汇测试部分的难词识得多多,英语从句套从句的句法规则也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实地交际,常常听不懂也说不出,成了“聋哑英语”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原因之一是我们传统的考试观中有些消极因素作祟,把考试的“指挥棒效应”畸形放大。结果是,从院校领导、学生未来的雇主、教师、家长,直至学生本人,无一不多少受一点“分数崇拜”的影响,过分看重外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量化的指标,忽略了交际得体和有效与否等无法简单量化的事实。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更是“减负提质”的关键。面对现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召开了学校教学工作会,反思学校教学工作中诸多与现代教育理念和要求相悖的现象,与全校英语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要发展,必须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并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途径。

我们组织英语教师广泛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学习主体合作互动理论、活动教学理论、交往实践理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等。认真研究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熔铸各家之长,整合八方经验,注入校本特色。通过理念引领、行动研究、总结反思,逐步形成符合我校英语特点的“导学导练,自学自测,互学互助”校本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自互导”模式。

“导学导练,自学自测,互学互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倡导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此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变教为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的组织流程为“自、互、导”三个环节。

“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分层要求,力求“人人有所得,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做到学优生:自学自测中得心应手,互学互助中大显身手,导学导练后个中高手。中等生:自学自测中掌握书本,互学互助中理解基本,导学导练后了解根本。学困生:自学自测中掌握要点,互学互助中明白几点,导学导练后尽量得点。

我们的主要研究观点是:在培养和激活学生兴趣的前体下,采用“自互导”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日常交际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上的焦虑情感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課,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四、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交流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方法多样。利用校园环境和个人交流信息,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交流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交流”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建立一个基于交流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英语口语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实验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3.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13.3——2013.4)准备阶段(分工:课题组全体成员)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

第二阶段(2013.5——2013.8)调查研究阶段(分工:课题组全体成员)调查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现状,组织课题成员进行培训。

第三阶段(2013.9——2014.11)研究实施阶段(分工:韦雪萍、陈蓉、李晓燕负责推出研究课、闫迎春、黄虹霞、焦娟负责撰写教学案例)分步制定研究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评估与研究。撰写教学案例。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4

1、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即转变过去单一、被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改中出现了“不穿鞋难走路,穿错鞋走错路,穿旧鞋走小路,穿新鞋走弯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2、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人才的声音也越来越强。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作为一所农村初中,近年来学校不少骨干教师相继调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鉴于以上几点此,我们提出了“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3、理论意义在于: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

(2)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4、实践意义在于:

(1)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初中的顺利实施。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学习所说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首要指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有效学习有先天的联系。

(2)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3)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核心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而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通俗地说,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我们可以看出,有效课堂有很强的针对性:地点是课堂,方法是教学,目标是有效,载体和对象是学生,主要的组织者是教师。对于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师来说,自身必须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具备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也就是“用脑、用心、用情”,才有可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思想,在国内外早已有之。我国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启发式教学思想显然就关注了教学效率。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632年的专著《大教学论》中就在探索与完善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班级教学制。而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国学术界对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性的著作有高慎英的《“有效教学”的理想》、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肖亮红《有效教学初探》等。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转变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教学观念,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创新培养,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知识到注重情感交流、智慧的培养等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与求知协同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求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导、中介及决定因素等,力求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五)研究内容

1.确立语文教师的学科管理思想,从“有效”且“高效”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的系列行为,包括课前的准备:有效地计划制定、教材的研究、学情的分析、教案的设计等,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策略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课堂教学的后续性:课后练习的布置、及时到位的辅导、准确的评价与补救等。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放到语文“教学”的系统中统筹管理,有效落实。

2.研究语文教学系统中每个环节的“度”,即相关教学活动达到怎样的程度才是最有效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高效的,优化环节结构。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5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意识都比较淡漠,认为只要读好课内学习的书籍就行了,课外书属“闲书”,多读影响学习。再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爱读书的孩子很少。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我校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的课题意在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使他们生活视野开阔,文化修养加强,个性心理健全。通过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能,磨砺阅读意志,养成阅读习惯,真正让阅读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从而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

1、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与语文教材相配套的《自读课本》或父母选定的作文指导之类的书,且读得囫囵吞枣。没有人作读书笔记。而书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出错率较高。这些必然导致小学生知识面狭窄,书的质量不高,使学生收获较少,学生自身素质不利提高,学习或阅读的兴趣下降,最终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严重点会误人子弟。

2、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原因分析(1)家庭原因

广顺小学微型课题研究

在农村的家庭里,家长对看课外书不重视,他们的观念是读好老师发的书,而且自己也没有阅读的习惯,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课外阅读就根本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2)学校原因

虽说现在已经使用《新课程标准》,可大部分的老师还是拿着教本,鼓励学生去读课外书的不多。并且在应试教育的推动下,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仅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这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重视和有效地开展。

(3)学生的原因

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堪重负,无时读课外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同时,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即使有了空闲时间也仅是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二)解决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研究

1、调查、整理

调查摸底。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对哪些课外书比较有兴趣,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向,为具体实施做好铺垫工作。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调查摸底的情况,共同选择,共同确定阶段性课外阅读书目。

2、设计实施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本校各种教育资源,确定必读和选读的内容,建立相关的资源目录库,并不断增加、更新。除了学生参与阅读课外书之外,还可以安排教师和学生同读,家长和孩子同读等内容。

3、保证课外阅读的落实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自制力培养。阅读活动中的自制力,是以对读物的内容理解为前提,对读物的利害鉴别为关键,对自身的行为调控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品质,是阅读者对阅读环境的“免疫系统”。学生在其课外阅读活动中,理解内容、鉴别利害、调控行为这三个层次的自制要素缺一不可,其中的调控行为是终端因素,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包括:对阅读活动过程的调控,即当看到不良阅读内容时或遇到阅读活动与其他事情发生时间分配上的抵触时,能合理选择、及时中止和科学安排;对由阅读所激发起来的行为欲望乃至已经实施的行为能根据其利害关系及时克制、调整或持续进行,使之始终能沿着有益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轨道推进。

(2)自主性培养。在自制力的“保驾护航”之下,学生从事课外阅读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阅读教学意义上的学生阅读,是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且,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学情境中,或由于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的能力,或教师为了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效率,加快推进教学进程,学生往往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阅读文章。而所谓的“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外进行的独立阅读活动,所以独立性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应包含:能独立地提出恰当的读书目标;能独立地确定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能形成独立的见解尤其是创造性的见解等因素。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成果总结法为主,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为辅,具体方法有:

广顺小学微型课题研究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及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特征等,并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个案研究法:观察记录特殊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纵向变化情况。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和阅读能力尤其低下的这一部分学生,对阅读先进班级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搜集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研究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行动研究法:选择部分班级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边行动边研究。搞清楚农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并制定提高阅读效率的计划,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并做好记录。

4、经验总结法: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个体差异、阅读的共同规律、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等进行经验总结,促进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5、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广泛收集整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要体现时代性,专业性,传扬祖国优秀文化。

五、预期成果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1、开题报告。胡友荣

2、形成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胡友荣

3、上展示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教案,研讨记录)。

4、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5、展示学生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作品(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等)。

6、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教师经验总结、论文集。

7、编写校本课外阅读教材。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6

开 题 报 告 费县芍药山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并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多年的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渐渐发现由于所处的环境、物质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孩子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对我所教的班级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发现:课外主动预习数学的学生占5%,偶尔会预习的约占9%,有86%的学生课后根本不预习。并且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也只是看看书,提前熟悉要学的内容,没能真正理解预习的内涵,使预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国内很多数学教师都在积极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且探索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一些现有的预习习惯和方法并不能顺利实行。另外,由于教学条件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

1、以教育科研为平台,推动学校的“校本研究”。

2、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更新数学老师的教学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2、动机原则。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将学生的预习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3、反馈原则。在教育理论上,为掌握某个课题,学生必须获得反馈,知道效果如何。而“教”只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自力更生。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逐渐具备独立思考、探究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所以教师在选择合适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时还应该注意及时反馈,这样不仅能反映出学生的预习情况,更能反映出教师的预习方法的使用与否。

4、预习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数学课前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提高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能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常识的联系,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去观察、理解、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小学数学不同课型中前置作业的合理设计。

2、通过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力求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养成预习的教学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引导学生学会数学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合适的内容,合理设计有效的前置作业。

2、指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主动预习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有了解,能读懂书本例题,理解相关知识并能举例说明,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批注,能通过实践调查、实验探究、资料查阅等方式获取相关的课外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探索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

(1)针对不同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前置学习要求。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涵盖多,有数学概念的掌握、计算能力的训练、空间观念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等不同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预习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采用的形式也不一,其方法、策略的指导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教师指导时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每次布置的前置学习任务可以有必做项和选做项。这样即照顾到优秀生的发展,又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4、评价方式多样化,采取家长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课上组织学生或提问、或交流、或展示资料等,使评价多元化并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访谈、开座谈会等手段,调查了解我校学生预习意识和能力,了解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

从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并针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加深对怎样有效进行合作交流的认识,获得具体操作办法。

4、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将研究预习基础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对某一些典型学生的影响。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中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及时总结现有经验,不断修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研究方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查阅大量资料,加强理论学习,给课题的研究以有力的指导。

3、利用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研讨,对如何形成有效的预习方法进行研究。

4、对个案进行分析。

5、撰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共分为三个研究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 1.组建课题组,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2、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二)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6年5月

1、通过开展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研究问题的成因,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2、根据人教版第二学段数学课程分类确定助学单。

3、各课题组成员结合本课题举行公开课和示范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和探讨,找出助学单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成功与不足,初步形成对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认识。

3.针对预习方法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师交流会、学生座谈会等,对课题进行研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的方法。

4.归类整合研究材料,撰写本阶段工作总结,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提高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0月

1、结合本课题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入课堂实践中,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验证和提高,并不断巩固和完善。

2、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本阶段工作总结。

(四)结题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

1、召集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

2、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八、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闫玲玲,负责课题的总规划与实施工作。课题成员:闻霜,丁丽丽,杨丽,刘其良,负责对课题所需素材的收集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工作。

九、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形式

1、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教学案例。

2、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研究论文等。

3、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结题报告。

十、参考文献

1、仲广群,《教学新密码—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范式》2014年版。

2、孙云晓《习惯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人生》,漓江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出版。

3、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高洪亮,李秀华《数学应重视课前预习》,山东教育2001年第29期。

5、高劲松,《浅谈小学数学的预习作业》,《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14期。

6、胡爱玉,《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月刊社,2005年12月上。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7

在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中,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开足开全课时, 尝试《新课标》的要求, 我单位在体育师资缺乏的情况下, 实施了“走教”式体育教学, 从而促进了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充分调动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使有限的体育师资, 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 增强学生的体质,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研究的方法

2.1 利用问卷调查进行调查研究

向三处中小学部分学生发放问卷, 搜集“走教”体育教学的信息资料, 确定操作体系的目标。

2.2 利用访谈进行调查研究

在三校范围内, 按照一定的目的对老师、学生进行访谈, 收集学校“走教”操作过程中的信息资料, 进行分析研究, 对构建操作体系进一部完善。

其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实验操作方法如下。

研究的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含有可以挖掘的丰富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它不仅能有效地达到身体、心理健康的目的, 而且更有利于富民、强国、提高民族素质, 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注: (1) A、B、C分别代表三处村小。 (2) 数字代表1~6年级。

2.2.1 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 师资力量不足。目前中小学学习科目多, 教师编制紧, 专职体育教师缺乏, 体育课往往是其他任课教师代课, 加之不重视, 这就不可避免地被其他学科占用。另外代课教师业务素质差, 没受过专门培训, 对体育教学了解甚少, 因此, 就无法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 体育场地小, 经费、器材缺乏。 (3) 片面追求文化课成绩, 认为体育教学无足轻重。

2.2.2 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对策

(1) 实施“走教”式体育教学, 统一排大课, 从而弥补农村中小学师资的不足; (2) 对“走教”教师的管理; (3) “走教”教师教学成绩的评定; (4) “走教”教师的待遇。

实验操作方法: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开足开全课时,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选择了本单位3处村小的体育教学为课题的研究对象, 力求给予每个村小的学生获得体育教学的权力, 解决村小师资、器材缺乏的现状。

通过座谈, 问卷89人, 非常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有74人, 占学生总数的83.14%, 比较愿意上体育课的有12人, 占学生总数的13.48%, 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有3人, 占学生总数的3.38% (见表3) 。

2.2.3 首先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

(1) 针对我单位的实际情况, 三处村小, 一名专职体育教师, 我们采取了“走教”式体育教学统一排大课, 从而弥补了体育师资的不足。课程表如表1。

2.2.4 对“走教”教师的管理

(1) 严格考勤管理。学区要求“走教”教师每天早上必须提前到学区签到, 然后再到各村小上课, 下午再到学区签退, 严格请销假手续, 有事必须提前请假, 学区统一调课 (因跑校太累, 后来领导主动找我谈话, 让我下午不必回学校签退, 放学可直接回家) 。

(2) 学区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到各村小听体育课, 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当面提出, 帮助“走教”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对“走教”教师教学成绩的评定。为加强对“走教”教师的管理, 根据中心校的要求, 结合学区工作的实际, 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成绩评定办法。由中心校教研室检查其计划、备课、课堂教学情况, 视其在全镇体育教师的检查成绩所处的名次进行折合, 予以量化, 以抽测教学学校年级为考试成绩, 再加之本单位的所有业务检查成绩的总和, 参加的各级业务活动 (如县、镇级运动会所取名次, 所占的比例) 。超课时, 每超1节奖0.1分, 累计计算, 期末单位对其综合评定, 予以表彰。 (2) 对“走教”教师的待遇。“走教”教师, 除享受体育教师待遇外, 三个“走教”学校节日发放的物品, 走教教师均有一份, 虽然不多, 但也体现了领导的心意。另外在外出学习业务进修方面, 优先安排“走教”教师。 (3) 场地、器材的利用。农村中小学虽然校舍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场地、器材的配备仍然较差。因此, 我们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 创造条件, 例如:发动学生挖沙坑, 用皮绳两人轮换牵头做跳高架, 跳绳可以由“走教”教师随时带去三校合用, 沙包由学生自备等方法, 来弥补体育器材的不足,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完成了教学任务。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3.1.1“走教”式体育教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结果

(1) “走教”式体育教学使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得到了普及。由于实施了“走教”教学, 这不仅解决了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的不足, 开足了课时, 弥补了器材的短缺, 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学生获取了体育教育的权力。

(2) “走教”教学更好地使农村中小学实施了素质教育, 促进了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

(3) “走教”式体育教学解决了部分体育器材的短缺现状。“走教”式教学不但能使“走教”教师钻研教材, 发挥其爱好、特长, 充分调动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制止了其它学科占用体育课的现象, 解决了部分器材的短缺。

3.1.2“走教”式体育教学对学生教育的结果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及心理的非常时期, 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 通过体育教学对他们教育效果如下。

(1) 首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满足了他们的好动心理, 培养了学生的健康情绪, 体育课中教师主动的语言导入, 适当的情境教学, 让学生通过想象、模仿, 感受到动作的优美、舒展, 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懂得了健美的体魄来自于锻炼。

(2) 培养了学生健全的意志, 使学生在挫折和焦虑面前能采取较合理的反应手段, 增强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并从中学会了在失败中学习和总结教训的能力, 培养了自我锻炼的意识。

(3) 培养了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团结友爱、互助合作, 并从中寻求到生活的乐趣, 获取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4) 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认识、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能较客观地看待问题, 正视现实, 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能力求有效地认识和改造, 而且认识人生活在社区环境中, 必须适应环境, 才能得到发展。

(5) 提高了学生身体的技能素质 (见表2) 。在实验末, 通过座谈问卷, 在89人中, 非常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有86人, 占学生总数的96.63%;比较原意上体育课的学生有3人, 占学生总数的3.37%, 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有0人, 占学生总数的0%。也就是说, 通过近一年的正规体育课的学习, 在实验前、后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89人中, 非常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数提高了13.49%;比较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比例提高了10.15%;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学生则由3.38%的人数降低为0%;实验组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优秀率则由6.67%提高到70%;待及格的比例则由60%降低到3.33%, 及格率由40%, 提高到96.67%, 而对照组的立定跳远成绩如下 (见表3) 。

这一部分学生我从未让其练过立定跳远, 而是让他练些与立定跳远无关的动作或有意义的游戏, 实验初他们立定跳远的成绩为:优秀率在原来的5%的基础上未变, 及格率由35%提到40%, 待及格则由60.5%降到45%,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优秀率又提高了63.33个百分点, 及格率又提高了56.67个百分点, 待及格率降低了56.67个百分点, 而对照组同学立定跳远成绩优秀率5%未变, 及格率也提高了5个百分点, 待及格率仅提高了15.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 正常的体育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更提高了学生的身体机能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走教”式体育教学, 不但是解决农村体育师资不足的有效办法, 而且还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3.2 实验分析

实践证明, “走教”是解决农村体育教师师资不足的有效办法, 它的优点如下。

(1) 教师任教学科单一, 能集中精力钻研教材, 避免了兼职教师因兼课多而应付甚至不上体育课的现象。

(2)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爱好、专长, 调动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3) 制止了其它学科占用体育课时的现象。

(4) 专职教师任教,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专职教师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 发现培养体育人才, 优化育人环境, 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6) 专职体育教师有利于学校体育的正常发展, 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的, 加速新课改的步伐。

4 结论与建议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体育教学实施“走教”是解决目前农村体育师资不足、器材短缺的有效途径。

(1) 改变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开足开全了课时;解决了部分器材的短缺。

(2) 让农村学生获得了正规的体育教育的权力。

(3) 让专职体育教师树立了牢固的专业思想, 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4) 给学生构建了和谐的学习条件, 优化了育人环境,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真正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5) 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的重要性。

(6) 通过体育课的正常运行, 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使原来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并对体育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 由于是农村学校, 条件有限, 学校环境建设相对落后,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敬请专家及同行们提出好的建议, 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发现, 过去因贫困、生活条件恶劣等因素而引起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已大大减少, 而与高科技发展、快节奏生活、环境噪杂污染严重的都市建设等有关的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等疾病却显著增加。在对这些疾病过程的考察中,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 即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也是学科学、用科学、长大为国争光的先决条件。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开足开全课时, 体育课实行“走教”, 以此来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不足、器材短缺的现状。

关键词:体育教师,走教,开足开全课时,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S].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S].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篇8

一、调研的设计

1.调研的目的

四年级的英语学习是整个小学英语中至关重要的年段。笔者力图通过调研,了解四年级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并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保持和激发学生已有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四年级乃至各学段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为其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2.调研的内容

本次调研以“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为主题,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解决困难方法)、教师的作用、家长的影响”等六个方面设计了问卷内容。

二、调研的实施

在查阅了省内其他区域小学英语学习现状的有关研究资料的同时,笔者结合本地区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收集并整理了6大项调研项目。其中第1~2小项为学习基础;第3~4小项为学习兴趣;第5~6小项为学习习惯;第7~10小项为学习方法(解决困难方法);第11~12小项为教师的作用;第13小项为家长的影响。笔者按照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设计了一份《四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研问卷》,回答问题的方式是由学生在每一个问题的四个选项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作答。

(1)问卷中农村四年级的孩子大多数是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只有少部分是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目前农村小学中、低段的学生有一定量的流动,前几年区域内小学英语只是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可见农村小学整体英语起始的学习时间晚于城区学校,且起始基础较为薄弱。

(2)调研中的四年级农村孩子由于英语学习的起始时间大部分为三年级,有71.08%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一般,只有14.52%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学习很优秀,这种情况实属正常。从中说明两点:第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自信心尚有不足。第二是农村孩子英语学习的起始基础相对城区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农村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与付出更为艰辛。

2.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统计分析

(1)学生的预习习惯已初步形成,但执行的力度缺乏持久性。教师需明确具体的分层预习任务,从多种渠道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也可以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来刺激学生进行主动预习,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2)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学生的课堂学习收益较为显著。

(1)很多学生已经懂得借助音标来科学记忆单词,这与本区域建议倡导的“借助音标教学,科学过好词汇关”的词汇拓展教学紧密相关。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是靠死记硬背、汉语拼音及其他形式来记忆单词的。教师还需继续加强对单词记忆方法的有序、有效辅导。

(2)多数学生有认真订正作业的习惯,但是有部分学生作业订正不及时,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学生的作业意识还有待正确引导,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辅导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难点是掌握包含简易语法在内的句式结构,同时单词学习也是四年级学生需努力渡过的学习难关。教师需重视强化学生对基础词、句的理解感悟以及在此基础上科学朗读、背诵和记忆的学习辅导。

(4)学生具有很好的合作和问题意识。多数学生懂得和他人交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还需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思维的广度,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简易英汉字典等工具书, 发展学生初步的自主学习技能。

5.教师作用的情况统计分析

(1)学生渴望教师对自己重视,希望得到教师的教导和学习的辅导。有极少部分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说明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或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教师需注重对学习基础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目标、分层辅导,以激发、保护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老师很满意,很喜欢上英语课。但也有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够持久、不够严格,不能达到每节课都让学生感兴趣的标准。教师需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度的教学责任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6.家长影响的情况统计分析

学生家长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有一半的学生家长可以经常辅导孩子英语,有很多家长经常监督孩子的英语学习。也有一部分家长不负责任,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需通过家庭和校园的有效联系渠道,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学生学习进行积极监督和管理。校方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家长中推举典型、树立榜样,让更多的家长更加科学有效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五、调研的启示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师的辅导、家长的监督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教师需努力通过课堂教学等多种途径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乃至今后保持旺盛的英语学习热情,掌握“学会学习”的本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1.兴趣的培养和保护

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成效。对于起始学习较晚的学生,教师更需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积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可以在班内以定期评奖、评星等多种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让更多的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语言氛围里快乐地学习。教师可通过英文歌曲、歌谣、游戏、猜谜、动画欣赏等激趣活动来组织日常的课堂教学。

2.教师的优质引领

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影响小学生有效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及教师如何灵活地处理教材有较高的期待。教师自身还需在学养、课堂灵动的管理和调控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教师发展好了,才能更好地发展好学生,提高教学实效。

3.优良习惯的养成

好奇、好动、好学是小学生的学习天性。由于其年龄、心理等特点,低、中段的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持久的注意力和恒心。教师需有宽容且豁达的爱心,预测并宽容对待学生的学习困难,善待其学习差异。教师更需张弛有度,宽严并进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在学生喜爱的、寓教于乐的各类活动与比赛中进行“优良习惯”的养成教育。

上一篇:浅析韩剧为何受欢迎下一篇:看《花好月圆》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