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精选8篇)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篇1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对鲁西北农村22个县、200所中小学就体育的指导思想,体育开课率,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师资队伍,体育经费、场地、器材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为全面推进鲁西北农村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鲁西北;农村中小学;调查;研究;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它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 对提高社会物质文明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家教育部提出的5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6中,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和薄弱地区,这对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农村体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鲁西北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地区,包括聊城、德州、滨州三地市)8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农村,分析、研究该地区农村中小学 学校体育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本研究旨在发现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推动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鲁西北地区22个县的200所中小学,其中高中38所,初中78所,小学84所。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得本研究相关的资料,确定研究课题。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部分学校行政人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1.2.3 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抽样与乱数表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样本,于2004年2月~2004年6月实施调查。共设计三种问卷:Ñ学生问卷(针对学生);Ò家长问卷(回答问卷的学生家长);Ó体育教师(调查学校)。共发放问卷2 600份(Ñ2 000、Ò380、Ó220),回收2362份(Ñ1 814、Ò3
48、Ó200),回收率为90.8%,有效问卷2 362份,有效率100%。问卷发放前,聘请11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检验,具有较高的效度。问卷回收后,抽取调查对象的10%进行重测,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月,两次测验的可靠系数分别为0.891(Ñ)、0.862(Ò)和0.856(Ó),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国际通用的统计软件SPSS10.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的灵魂,是学校体育落实<<学校体育卫生条例>>的基础,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前提和保证。调查表明鲁西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思想模糊不清,没有统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大多是按照体育教师本人的认识理解来确定。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转变观念,加大宣传、监督的力度。2.2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情况分析 2.2.1 体育课的正常开课情况
调查显示,在各类学校中,体育课正常开课率高中97.4%,初中88.5%,小学只有75%。高中体育课开课率虽高,从开课的节数来看,有近一半的体育课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所 规定的每周2课时。经走访调查得知,有些学校课程表中虽然安排了体育课,由于受/应试教育0的影响,却被其他主课占去,小学也有近三成达不到每周2课时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农村小学的体育器材匮乏、师资缺少、领导不够重视等。该地区的平均正常开课率是84.5%,小学是75%,并且鲁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中还有15.5%的学校没有正常开设体育课,这应当引起相 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2.2 体育教学计划、教案实施情况
编写制定好体育教学计划是规范化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计划制定情况调查显示:时有时无的15%,没有的占15.5%,只有69.5%的真正制定 体育教学计划。在各类学校中,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情况:初中74.4%,高中73.7%,小学63.1%。这一差异基本上反映各类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配置差异。但高中稍低于初中,说明应试教育在高中更为盛行,高中的师资、精力集中在特长生的训练、升学上,而忽视了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学。
2.3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显示,两操中课间操率94.5%较高,而早操率60.5%较低。在各类学校中,课间操出勤率,高中和初中都达到了100%,说明该地区比较重视课间操。但也应看到课间操的质量不高,由于长时间坚持同一内容,学生疲于应付,出工不出力,从而影响了做课间操的效果。鲁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早操出勤率较低,主要集中在初中(61.5%)和小学(42.9%),并且体现在初中、小学的非寄读学生身上。从课外体育锻炼看,鲁西北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占73%(包括基本开展的30.5%),不开展的占27%,较体育课的情况有一定的差距,而比达标情况又稍好一些。从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看,初中最好87.1%,高中65.8%次之,小学63.1%最低。从达标活动开展情况看,初中最好73.1%,小学60.7%次之,而高中57.9%最低.2.4 体育师资情况 2.4.1 体育师资配备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情况缺口较大,尤其是初中和小学缺编更大(表2)。鲁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大,且兼职占专职总人数的3213%,流失较为严重占体育教师总人数9.1%,这与该地区师范院系少,且从该地区考出去的体育师范生不多有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正确引导、经济倾斜,鼓励师范生回来工作的基础上,应对在职体育教师提高待遇,同时还应加强体育教师敬业爱岗、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培养和要求。2.4.2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待遇情况
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不仅要按课表进行正常教学,还要负责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训练和竞赛等工作。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工作待遇与其工作量不成比例,应该享 受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是造成体育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2.5 体育场地、器材、经费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活动经费短缺,是目前鲁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小学生人均场地面积应不少于5 m2,中学生不少于6.8 m2。本次调查,从表面数字来看,达到甚至超过标准,但鲁西北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活动的场地质量较差,中学还有62.4%的学校没有400 m的田径场,小学只有1.2%拥有400 m的田径场。对于体育器材,26.5%的中学达到了全国最低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标准,其他各地体育器材大量缺乏,这是目前鲁西北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小学尤为严重。所以,除上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领导,积极创造或改善条件外,体育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敬业和奉献精神,挖掘自身的潜力,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外成功的经验,在现有体育场地、器材的条件下,把鲁西北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开展起来,并努力开足开好。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鲁西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相关人员不明确国家的体育指导思想;体育课的正常开课情况不均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不一致;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积极。3.1.2 体育师资缺口很大,专职人员不充足,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工作量计算不合理;体育器械、场地的资金投入不足。3.2 建议
3.2.1 转变观念,树立科学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特别是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要真正认识学校体育的地位和综合价值,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体育活动。
3.2.2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对”推进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创造条件, 努力提高体育课的开课率,使农村孩子人人都能接受到体育教育。
3.2.3 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指导和管理,努力增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的时间和人数。
3.2.4 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应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数量达标、质量合格,同时,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建立奖励机制,充分调 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2.5 充分发挥各教育部门的监督、调控职能,把本地开展好的乡土体育活动内容、做法、措施,体育器材的土法制作等大力推广,同时积极介绍外地学校体育成功的实例,做到洋为中用,内、外结合,共同推进鲁西北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开展。参考文献: [1]瞿水保,陈秋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79-80.[2]裴德超,赵一平,庞敏.皖北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 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551-553.[3]王必琪,等.山东省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1):60-64.[4]汪庆波,石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J].山东体育科技,2005,(1):50-52.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篇2
1. 场地设施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发现,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一般都设在室外, 操场大多是400m×200m的土操场 (个别条件好的会有焦渣操场) 、室外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场、室外足球场等, 且设施老化陈旧, 几乎没有室内体育设施, 由于操场坑洼不平, 在遇上雨天时, 操场上很泥泞, 根本无法进行体育活动。
2. 器材配备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率也比较低, 跳绳、沙包、小篮球和铅球这四类排在了前四名, 这些都是比较耐用的器材, 其他《标准》要求配备的器材及数量, 西北农村小学很难实现, 在农村中小学中都有一些自制体育器材, 自制率差异较大。乡镇中小学接受社会捐助情况较好, 而农村教学点还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体育器材的社会捐助方面还是空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就与学校场地设施的配备有直接的关系, 学校器材有什么, 学生就会参加什么。
3. 经费来源
从经费来源看, 学校自筹款和上级拨款是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两个主要来源渠道。
二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
1. 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经过查阅相关部门以及学者对于西北 (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 各省 (自治区) 的农村中小学调研报告得出以下结论:各省 (自治区) 城镇中学体育教师的总体数量尚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而偏远山区体育教师还比较缺, 最为严重的要数青海省偏远山区。这一现象反映西北部省 (自治区) 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环境差, 教师工资低, 人才大量流失, 这些都使得农村的体育教师大量短缺。就体育教师的流失状况而言各省 (自治区) 大同小异, 仅从青海省1999~2003年五年内青海农村教师流动情况的调查分析数据看出, 除各地教育系统教师正常流动外, 在农村教师流动人数中, 绝大部分为校内改行, 体育教师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2. 体育教师学历及职称分布情况
从整个西北地区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来看, 从学历状况看, 城镇中学体育教师本科学历的人数达到60%以上,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本科学历人数为零。说明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在将来仍然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城镇小学体育教师大专学历人数达到了43%,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大专学历人数占57%, 农村明显高于城镇, 这说明大专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比较多。从职称状况看, 城镇中学的体育教师中中级职称占50%, 而农村中学的初级职称占55%, 城镇小学的初级职称占52%左右, 农村小学的初级职称占57%, 相对而言城镇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而农村中学的职称结构则存在明显结构缺陷。钟全宏对西北贫困地区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及职称现状的调查分析如下:
从图1中我们可以得出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不论在农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都接近或者超过50%, 说明这一区域体育教师学历分布较为合理, 但是农村地区对于本科学历教师的需求依然很大。
从图2中我们发现城镇学校教师职称比例优于农村学校, 城镇学校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均超过50%, 农村学校的初级职称教师却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 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比例有待进一步优化。
3. 体育教师工作待遇及在职培训情况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 农村中小学每天要出早操、课间操, 都没有对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给予补助, 除了基本工资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另外, 农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比较少, 教学观念老化, 农村教师应该多外出参加培训, 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 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带来更先进的教学思想传授给学生。
三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与师资现状分析
造成西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流失除自然条件较差、地方经济落后外, 主要原因有: (1) 学校领导对体育不重视、不支持和不关心, 导致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 (2) 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比较差, 使得一些老师对自己的发展失去了信心。 (3) 部分地区拖欠教师工资比较严重。 (4) 因为体育教师的匮乏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大。 (5) 年轻的老师占有很大的比例, 他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很不稳定。
摘要:2008年,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制订颁布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简称《标准》) 。西北地区 (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 农村居民大多住在偏远山区, 交通不便, 与外界信息交流不畅, 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且学校教育相对落后。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发现,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场地器材老化, 学校投入器材更新的经费不足;在师资方面, 体育教师极度匮乏, 教师流失严重, 年轻教师占有很高的比例, 女教师的数量明显少于男教师数量, 且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 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不完善, 使得教学质量比较滞后。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 本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为西北地区以及同类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北地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师资
参考文献
[1]李艳茹.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环境及优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6) :660~664
[2]钟全宏、罗向东.西北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 :46~49
[3]钟全宏、王普明.西北贫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 :116~119
[4]杜海东、史淑宁.青海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4) :131~134
[5]袁音.甘肃省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1) :91~92、94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合班并校;现状;利弊;措施
甘肃省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3687.23平方公里,2011年总人口23.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86%。境内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山区农业县。日前,笔者对民乐县中小学校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一、民乐县中小学校现状
全县原有各类学校235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2所,完全小学162所、教学点56个。经过几年的努力,按照“高中阶段教育保留现有格局,初中向县城集中,小学高年级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和农村寄宿制小学倾斜”的总体思路,所有中学统一入县,将原有的中学合并为4个大规模中学,1个行政村基本保持1所小学。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撤乡镇初级中学9所,新增农村寄宿制小学9所,在县城新建容纳4000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和容纳3000名学生的寄宿制小学各一所。全县初级中学由11所减少到3所,小学、教学点由218所(个)减少到169所(个),实现了初中教育在县城集中办学、小学高年级在乡镇所在地寄宿办学的目标。
二、民乐县中小学校改革之利
(一)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的当下,“合班并校”无疑提高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经过“合班并校”的布局调整之后,一些基础设施较好,办学质量高的农村中心小学由于经费的投入加大,资源的集中,其办学条件在农村地区达到一流水平。此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良的硬件设备,同时师资力量的集中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管理上也缩小了与城镇学校的差距,在此情况下,农村适龄儿童可以接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师生认为合班并校使学生的学业收益增长,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以实践证明了“合班并校”的合理性。
(二)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规模效益
调查发现,“合班并校”不仅有利于学校的集中管理,而且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这种布局调整的前后对比显示,农村小学各级在校的人数较大增长。学校的管理更加趋于制度化、集中化、规范化,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使办学条件更加规范、学校的管理更加的趋于集中化,规模化,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公平。
(三)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能力
这一举措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成长有促进作用。当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和竞争意识的增强。同时,合班并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与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并校,很多离家太远的学生就必须在学校寄宿,如此一来,学生们就得料理自己的生活,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表示,自“合班并校”之后学生们的独立自理意识明显增强,能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民乐县中小学校存在的问题
民乐县中小学校建设在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就的同时,由于受地方财政、县域经济、自然地理等诸方面的限制,全县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在教学设备、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还跟不上教育迅速发展的脚步,义务教育成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问卷、谈话、采访等方式对民乐县的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发现,合班并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及相关部门深入思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安全问题
按照“合班并校”相关的实施办法,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统一并入乡镇中心小学,而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则根据上学人数及村镇规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并。这两者都造成了上学距离的延长,相应地交通安全问题成了学生、家长、老师的忧虑。因为农村地区路况较差,学生年龄又偏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有的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在邻村小学就读的学生,许多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去学校,都要亲自接送,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父母的心理负担。
(二)寄宿生的管理问题
据了解,在饮食上,很多寄宿学生刚入校时还有新鲜感,感觉饭菜很可口。可是时间长了许多学生不愿意去食堂就餐,而靠零食和方便面度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期如此,势必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这种情况下,家长为学生支付的生活费也会更多。在调查中老师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合班并校”后面临的一大问题。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值十一二岁,身体在成长发育,心理上也更是如此,寄宿制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很少与家人在一起感受家庭的温暖,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健全发展。同时,许多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与外界鲜有接触,以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更有甚者,学校由于经费和升学压力,举办活动较少,难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
(三)学生辍学及教育资源失衡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合班并校”引发上学路途过于遥远而出现辍学潮的现象。导致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而“合班并校”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一些学生的家庭负担。据教育部数据证实,截至到2007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寄宿生2985万人,其中小学寄宿生共计715万人,初中寄宿生2083万人,中西部农村地区共有寄宿生2312万人。西部农村初中生的寄宿生比例已经达到53.6%。寄宿期间产生的三大开支——生活费、住宿费、乘车费加起来对处于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额外开支甚至对部分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合班并校”在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也出现了教育资源的失衡。在小学教育中,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把五六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较为优良,而这对一到四年级的学生是极其不公平的。同时,在撤点之后的初级中学,大量校区基础设施的闲置,尤其是体育资源的浪费。
(四)乡村文化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
中国传统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学校和乡村不可分割,乡村因为学校而变的更加的完整,村民也会因为拥有自己的学校而感到更加的自豪。学校和乡村以及村民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一定的文化群落。在合班并校的过程中,很多家庭搬走,而那些一到四年级学生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受到完整系统的教育也相继选择给孩子转校,孩子的父母也随之外出打工或者给孩子陪读,外出的农民越来越多,使得农村大量土地的闲置,乡村中只留下了年迈的老人和那些未入学的留守儿童们,农村的经济呈现一片的凋敝与萧索。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在很多村民的心中,老师是村子中最值得尊敬的人,而孩子则是整个村庄的希望,然而伴随着合班并校的进程集中办学的要求,很多家长和学生进入了城镇,农村的人口流失现象严重。
四、对民乐县中小学校建设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民乐县中小学校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校车安全要放在重中之重
“合班并校”必然导致很多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很不方便。农村地区交通不发达,校车变成了十分必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最近也出现了很多校车事故,让家长和孩子们都感到担忧。校车事故多是因为司机经验欠缺,随行老师掉以轻心,严重超载等。所以,笔者提出,“合班并校”区域所用校车司机一定要是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好司机。随行老师必须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在车内。同时,希望政府部门在校车问题上加大投入力度,尽量保证学校所用校车的质量、数量问题,杜绝超载。
(二)学生退学问题不能忽视
“合班并校”后,一部分学生因嫌路途遥远,只好选择放弃学业,于是出现退学潮。对于这个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好家长以及学生的思想工作,宣传知识改变命运,鼓励好好学习不放弃学业,对于家远的家庭,鼓励孩子住校。
(三)寄宿管理要科学规范
有大量学生选择住校,住校生的管理问题尤为重要。要确保他们健康开心的成长,学校要保证学生能够吃到卫生,营养的饭菜,注重营养搭配。每天认真查宿,谨防有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经不起诱惑误入歧途。其次是住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们尚且年幼,离开父母身边会导致亲情缺失,出现不合群甚至自闭等等,老师要密切关注这些孩子,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最好能第一时间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我们提倡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师也可以抓住课余时间,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团结、快乐,帮助他们很快的融入集体,营造出一种家的气氛。
(四)因地制宜,均衡发展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适合的政策,把握合适的原则,比如就近原则,尽量考虑周全,减少学生以及家长负担,并且方便学校管理。合班并校之后,一到四年级的学生被一定程度的忽视,这样很不公平。所以,在师资力量分配上,一定要讲究公平原则。对待一到四年级的学生要和对待五六年级学生一样重视,打好基础很重要。
五、结束语
实现基础教育资源“整体优化、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目标,这既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的神圣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民乐县统计局编.民乐县统计年鉴[Z].204—207.
[2]高洪源.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J].探索与争鸣,2005,(2).
[3]张雳.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8):81.
【作者简介】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篇4
------以名山县前进乡为例
摘要: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很值得关注。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了解名山县前进乡两所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现状问题,并对前进乡现阶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了解。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是全民健身链条中最大的薄弱环节,体育人口数量少、体育教师不足、运动形式单
一、场地设施少、质量差、管理落后、资金短缺。农村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直接关系中国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康,关系着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前进乡;体育运动;薄弱环节;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f sport to carry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ming shan xian qian jin xiang for example
College:Art and Sports Institute
Specialty:Physical Education
Full name:wu yan
Teacher:zhao shu Abstract: The school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sports work,Is give full play to the sports resource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realize the school sports value orientation。Conceptions of rural school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blindness is very worthy of attention,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way of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mingshan county QianJinXiang two problem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he QianJinXiang now order mad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orts education.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s the larges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chain weak links, and the lack of sports popul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ports form a single, less facilities, quality is poor, backward management, shortage of funds.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chool sports,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opulation constitution and health,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more relations with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young students.Keywords:qianjinxiang;sports;weaklink;spiritual civilization;integrated development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
物质方面的需要。人们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只限于强身健体的方面,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训练、课外体育比赛。学校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和接受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的组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进入21世纪,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在激增,学生也因为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缺乏体育锻炼等,而体质在下降,令人堪忧。而体育对青少年儿童来说意义极为重大,可以强健体魄、提高身体机能、促进骨骼和大脑的发育、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和完善人的性格、愉悦心情减轻压力。国家一直以来也极为重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自2000年以来,学校体育课改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种与体育相关的文件也纷纷出台《两纲》《中小学生健康课程实施督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也被相继推行。在地方县区,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诸多,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也在日益下降,令人堪忧。
前进乡位于凌源市两南四十六公里处。地势北高南低。现有人口约7800人,有两所学校,中心小学和慈济小学。慈济小学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出资2300余万元整体援建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重建后,无论是学校的环境,还是在教学的理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心小学全校700余师生,前进乡12个村读书的孩子们聚集在这两所学校,在校上课时间短,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素质状况令人堪忧,小学生正处于发育关键时期,加强小学体育运动,对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民族的体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切实搞好农村学校体育运动工作对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强健康、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有深远的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校体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名山县前进乡小学体育教师20人及在校学生18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参考、查阅、有关文章、专著等,加大各种信息的收集。
2.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实地访问、问卷调查的的形式,共访问学校体育教师20份问卷、及学生问卷180份,有效的访问问卷教师18份和学生170份,教师有效率问卷为90%,学生有效率问卷为94.4% 2.2.3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访问问卷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对所取得的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对原因进一步研究分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2.2.4 数据分析法
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再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合理推理得出结论。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名山县小学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3.1.1 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体育教学开展状况调查表
按照教学大纲 部分按照教学大纲 没有按照教学大纲 数量(所)4 3 4
占(约%)36 18 36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它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母的及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课)。体育教学的任务是提高认识,掌握知识技能 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按质量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削、挤占体育课。在11所学校的课程表中体育课时数是达到国家文件的规定。在与部分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学校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现象比较少,在与体育老师的访谈交流中,了解到学校的各个年级都具有不同的体育教学大纲,但是部分学校在实施的过程中,仅有4所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全部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其余有部分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以及完全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其原因很多,基本都是因为缺少室内场地,器材等。一旦遇到下雨天,学校的体育课则无法正常进行,在体育课开设的项目中,大多数学校主要是以乒乓球、和田径为主。其次是篮球、羽毛球,而健美操、体操、排球及足球运动只在个别体育设施较好的学校进行开展。通过与任教8
年以上的体育教师交流中发现: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前后,学校在开设项目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仅仅做了项目实数的调整。相比之前减少了乒乓球、田径实数,增设了羽毛球、篮球等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时数。3.1.2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表
参加课外体育运动
未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人数 135 占(%)75
25
课外体育活动时作为体育课的补充,是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参与的,他们主要是以锻炼身体,娱乐为目的。2011年,教育部门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学校在学生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在问卷发放调查的180学生中,75%的学生会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而25%的学生未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而其原因是因为不适宜参加运动型的体育活动和不喜欢体育活动。走访调查中,还发现课外体育活动虽然已经列入课表内,但是在其活动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多,并且没有体育老师的组织和指导。3.1.3 校园体育赛事开展现状
学校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能为各体育项目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还能为学生减轻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增添学生的校园生活乐趣,在看学校组织竞赛的计划中,了解到各个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部分其他学校还会组织一些“篮球赛”、“越野跑比赛”、“健美操比赛”、“足球赛” 等精彩的体育赛事。
3.1.4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时间调查表
时间
15min 20min 25min 数量(所)4 5 2 占% 36 46 18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一般以分钟数来开展。所以,内容上比原来的课间操以及体育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有老师自己编排的操、集体舞蹈、广播体操、健美操、健身操、武术以及一些球类运动、趣味体育活动和传统项目等,组织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分操、合操、任意操等多种组合形式,突破了以往“操”的局限,打破了过去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共做一套操的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近年来,许多地方和农村学校为了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通过调整课后作息时间的制度,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了活动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形成了15min—25min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名山区11所小学的走访调查,36%的学校实行的是15min的大课间活动时间,46%的学校实行的是20min的大课间活动时间。18%的学校则是实行25min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在大课间的活动时间,调查的11所学校均以广播体操和跑步为主,这样的大课间活动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3.2 影响农村小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的因素 3.2.1 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表
非常喜欢 喜欢 喜欢程度一般 不喜欢 人数(n)57 61 23 39 百分比% 31.6 33.8 12.7 21.9 调查显示,非常喜欢和喜欢体育课程的学生占65.4%,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21.9%,还有12.7%的学生喜好程度为一般,因体育课的特殊性(室外上课),以及该时期的学生天性(活泼开朗、猎奇好动),学生喜欢体育课就不足为奇了,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该时期的学生可朔性非常强,他们的喜好、兴趣很容易发生转移,为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喜好兴趣,结合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精心选择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努力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兴趣,确保每节体育课的质量,切实提
高学生身体素质。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体育课受冷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观念、学校、社会的影响,在慢慢升级的过程中,课程作业的增加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渐减少,学校开设的体育锻炼项目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反而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最后在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基本都是在家长的庇佑下成长,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锻炼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又累又脏,还有受伤,更主要的是会影响他们文化课的学习而导致家长对他们的成绩很失望。
3.2.2 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体育教师毕业院校调查表
综合大学 师范大学 体育院校 体育教育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 人数 9 7 4 13 7 占(%)0.45 0.35 0.20 0.65 0.35 通过上表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20位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综合大学的占45%、师范大学35%、体育院校20%,其中13人在校期间就读体育教育专业,7人就读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名山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的整体的师资力量还是可以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倡导者(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们操纵着体育运动开展的好坏的指挥棒,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路人,学校体育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体育活动的落实的情况。体育老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体育教育。
农村体育教师月收入调查表
2000-2800元 3000-3800元 <4500元 人数 11 2
从农村体育教师的月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调查的20名教师中,工资普遍都在2000到2800之间,其占总人数的一半,35%的老师的月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的老师会拿到比较高的工资,和城市学校的体育老师相比而言,农村最低工资和城市最高工资相比差距比较大。低工资收入直接会影响体育教师对工的积极性,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同时也会影响对学生上课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统计表(1节课为45分钟)占(%)55 35 10
周课时(节)
15-20 20-30 30-35 40> 人数 3 4 8 5 占(%)15 20 40 25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不平衡,极大多数的老师工作量都在30节课以上,占总人数的65%,通过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得知,大多数农村学校多采用大班教学,有些工作量小的老师会做除体育工作外的工作来增加生活补助,工作量小他们才有时间去做别的工作。而工作量大的平时就得多付出,根本没时间再去做其他的工作。走访中得知,平均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在50-70人之间,教师所教班级人数过多,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调查中,还了解到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承担着乒乓球、田径等项目的训练任务,以上现象都是造成体育老师对工作的热情的不高,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在教学中缺少课堂的多样性和对学生教育的主动性。3.2.3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状况
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备缺乏,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规模不断壮大,但是偏远山区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缺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根据调查得知,学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学校场地器材短缺,难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和学生健身锻炼的需要,可以说,学校日益觉醒的健身学习的需要与现有学校体育资源的遗乏的矛盾,已经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基本矛盾。
名山县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与体育活动需求关系分布表
充分满足 基本满足 不能满足 场地数量(所)0 7 4 百分比(约%)0 64 36
前进乡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调查表
田径场 篮球场 乒乓球场 羽毛球场 其他 数量 1 2 4 1 0 占% 12.5 25 50 12.5 0 调查结果显示:前进乡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短缺不足问题较为严重,难以满足当前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需求,调查发现仅有64%的小学的场地器材基本可以满足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其中还有36%小学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活动的需求。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前提条件,通过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前进乡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偏小、设施大部分或损坏严重或残缺不全。而其他球场地和器材又恨短缺,只有极少的几个水泥制作的乒乓球台和篮球场。课外活动时间的体育课时间,能占到场地的学生还不到学校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种状况与省教育厅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差甚远,根本满足不了新课标所规定项目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和体育教师进一步访谈中还了解到:农村小学体育运动对体育场地的需求量较大,而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对体育场所满意程度也很低。同时也说明体育场地面积不足,器材缺乏是目前边区农村小学体育所面临的主要因素。3.3 学校的资金投入
体育运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依赖于体育器材的设备情况,而农村小学体育器材使用频率高、损坏严重、器材补给不及时,用于保养和维护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通过对学校老师及周边群众走访的调查和了解中,农村学校在对资金投入这方面,领导经过多方考虑,往往把国家拨下的体育经费挪作他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补充和器材的维护和保养,进而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步伐。3.4 教师、家庭对体育的态度
老师、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表
支持 不支持 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老师 家长 老师 家长 老师 家长 人数 12 50 8 100 0 30 占(约%)60 27.5 40 55.5 0 17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0名老师中,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师占60%,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师占40%。学校把教育观念还停留在运动技能教学或是把体育课本身当作仅仅是身体活动的阶段。认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参加体育运动。“过去 的健身概念和简单的输赢结果,已经不能表达我们对于体育的完整认知。现代体育更是一种教育,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教育,尤其是对大多青少年的教育。”家长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占27.5%,不支持的占55.5%还有部分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表示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很多家长不了解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会对孩子以后造成多大的影响及他们都认为孩子在全面成长的过程中是可以分阶段的,孩子在没有考上好的大学之前,可以先不要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先不要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其实,等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体育锻炼,可能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就目前的所发展的状况来看,很多孩子在进入了大学生活之后,也不可能去补或者学习体育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农村学校体育运动的现状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并不容乐观,特别是地方县区,学校在开展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诸多,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也在日益下降,令人堪忧。当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运动发展成了全民健身链条中最大的薄弱环节,体育人口数量少,农民的参与意识不高,运动形式单一,场地设施少、质量差、管理落后,资金短缺,基层体育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体育宣传工作滞后,体育活动具有时节性、单一性,部分领导对体育的懈怠等是农村体育的主要特点及现状。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地区上呈现出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均衡的。农村体育工作发展不均衡主要是受当地经济发展制约和影响,农村体育发展不起来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村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前进的步伐。农村体育受当地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要摆脱这种束缚才能顺利发展农村体育和改变农民体育意识。目前,农村体育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的现状。4.1.2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
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质(室外上课)以及在该时期的学生的天性比较活泼好动,在该时期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喜好、兴趣爱好容易发生转移。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大多数学校的课间活动均以跑步和广播体操为主。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少,不能满足该时期学生的兴趣,这样会使他们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爱好,同样也会使他们感觉到体育运动枯燥乏味。4.1.3 学校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资金投入状况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提出,各级各类的学校规模不断在壮大。但是,在农村学校中严重缺乏体育经费,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学校对体育场地器材经费投入
严重不足,导致学校场地器材短缺,难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和学生健身锻炼的需要。
4.1.4 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倡导者(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们操纵着体育运动开展的好坏的指挥棒。体育教师的工资收入、对工作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课时量大等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农村体育的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较为不稳定,个体差异也大,自控能力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差的。容易引发一些列影响课堂秩序的坏习惯(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秩序、喜欢做小动作等),甚至也为体育伤害埋下隐患,这样一来就给体育老师的管理和体育课预期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困难,课堂秩序也会更难以得到维持。同时也会影响老师度工作的热情,这样一来对于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工作量不平衡、班级人数过多,进行大班体育课堂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学生练习的强度和密度都难以得到保证,其锻炼效果就不言而喻了。4.1.5 学校体育氛围的淡薄
教体艺厅【2011】4号文件《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中要求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艺术修养、在调查的11所学校中,除了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传统的体育赛事,对比其他学校的教职工体育赛事、趣味运动会、名山县前进乡学校的体育运动显得单一,缺乏新颖,这也加重了学校体育不被重视的程度。4.2建议
4.2.1,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新的运动项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中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及其学生的需要引用新型的运动性项目,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样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了解参加体育锻炼对强健体魄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发展本地区优势项目的同时还可以挖掘开展新型的运动项目。体育老师要身体力行的深入到学生体育锻炼中去开发传统民族的体育项目和编排出新的运动项目,还可以将废弃的器材变为教学辅助工具,“变废为宝”弥补教学器材的项目少的现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随着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健康第一”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每天锻炼
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更加深入人心,因此,重视青少年体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应进一步成为全社会共识,成为您全社会的共同行动。4.2.2 重视学校体育发展的地位,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因此,县教育部门要支持学校执行《中小学年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加强对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配齐,并对落实标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以改善农村小学体育设施现状。首先,经费的投入要满足于学校开展各项群体活动及组织竞赛运动的需要,然后,教育部门要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软件及硬件设施制定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不合格的学校限期整改。再次,要加强农村学校场馆、设施建设及改造工程,使其能满足学校体育的基本教学和体育运动需要。更应该要鼓励学校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发场地设施以弥补经费的不足。最后,要给学校和教师创造一定的空间,以方便和外界进行学习与交流,并带回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4.2.3 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师资待遇情况、多渠道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和考核工作,每年举行2到3次的教师培训,注重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要无时无刻都树立自己学无止境的观念,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知识,才能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教育信息以及新颖的教学手段方法,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
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及其奖金问题,教育部门英爱在体育教师的数量、质量和人才配备方面加以改善。国家也应该在政策上提高教师优厚的薪资待遇、福利待遇以便提高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鼓励高学历、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去工作。
学校每学期应该组织1-2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是正对一些体育课的授课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可以利用师范学校、体育专业学生来学校实习的机会中,与其他学校的体育老师和实习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实战友谊赛。从这些方面来全面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4.2.4 增强防范意识,实行联动机制,妥善做好事故应急预案
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体育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首先,体育教师应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事故伤害应急处理能力。体育课中应长敲安全防范意识的警钟,切实发挥准备活动在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的积极作用,带领学生做好各项课前的热身准备活动。其此,学生自身应该认真学习体
育卫生、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急救等基本常识。最后,学校方面应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5 结束语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课现状 篇5
【内容提要】小学体育课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方面极广,深受小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可当前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却不容乐观:缺少专业体育教师、课时量少、课堂无明确的目标、教学环节缺失等,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更影响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因此,认真分析和探索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实际与现状,以及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特点、规律,加强宣传与监督力度,加强体育教学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在提倡学生个性张扬的今天,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还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体育教育的改革,对体育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方面极广,而且深受小学生喜欢。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呈现为一种活动课的形式。具体表现为:缺少专业体育教师,课时量少,课堂上无明确的目标,教学环节缺失,同时受活动场地限制,一旦遇到雨天就无法进行。所以上体育课便是做完准备活动后就开始“放羊式”了,教学效果肯定不佳。这种现状不仅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更影响新一代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缺少专业体育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体育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掌握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在上课时就能够得心应手。而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大多都是兼职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难免在上课时力不从心,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队形、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传授、训练。可想而知,要上好体育课,从何谈起?于是,体育课上让学生打打篮球、捉捉迷藏、自由活动,甚至用来上语文、数学、英语等统考学科就是很自然的了。
2、教育教学考评的缺失
一般来说,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考评,就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过程。而目前阶段性的小考只重视文化课的考查,以往中考中的体育课成绩也只是“蜻蜓点水”,所占比重甚微。高考除了体育专业外,其他专业更把体育专业视为乌有。就是在平时,尤其是在小考、中考前的几周,为了提高所考查科目的成绩,学校课程安排中仅有的一两节体育课更要大开“绿灯”,为其他科目的教学让路。
3、安全教育的限制
体育课是所有教学任务中危险性较大的,最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课堂。无论
体育教师把保护措施做得多么到位,防范措施多么严密,都不敢保证不出意外事故,在上体育课时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与帮助意识,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和布置 我行我素以至于在出现意外时往往又不能保护自己,而造成伤害事故,所以,在体育课堂上,一些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以至于一些学校或老师不敢让学生上体育课,体育器材都被“遗忘”在了保管室里,如铅球、标枪;有的学校在校园安装了单双杠、天梯、爬杆及其它健身器材,可学校却三令五申禁止学生攀爬,怕出安全事故。小学生正处于身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由于对体育锻炼中的常规问题(课堂常规、课堂纪律、自我保护与帮助)的认识不充分,以至于学校体育教学无法紧张有序地进行。这就导致课堂上很多方面受限,失去它本质上的意义。在空间上虽然一般它在户外进行,但却像其他课程一样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各种形式的运动与训练技巧,有时甚至有较为激烈的项目竞赛。因为安全问题,面对激烈的运动,高难度的动作就只能可望而不可即了。
4、学校教学管理的缺失
各学校在教学管理尤其是在课程管理上缺少对体育课的常规督导,缺少对学生体质的量化测评与管理,即使每年九月份至十月份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测试并上报数据时,而在应付形式,很多体质测试数据都在照搬别人的,农村小学极为突出,因为一无测试场地、二无测试器材、三无专业体育教师、四无领导督导,只要完成数据上报任务就行。在开展教研活动时,缺少对体育课的观摩、研讨,而片面追求文化课的教研。
除此之外,缺乏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场地的严重缺乏等也是体育课堂活动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重视体育课教学,增强师生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配备人员,加强培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的逐步调整,每个小学校(教学点)应至少拥有一名专业体育教师,来承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当然,对现有的体育科任教师也应有计划、分批分期地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和谐发展。
2、科学考评,综合管理
在各级各类教育考评中,要将体育课成绩着实纳入考评范围,并逐步加大比重。在学校常规管理尤其是课程管理中,要高度重视体育课。要将体育课彻底从副课、边缘课的尴尬境地中解救出来。尤其是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其督导职能,对体育课的教学要经常性督导,努力改变其活动性现状,回归其本质,做到各科教学协调有序。
3、加大教研教改力度
学校、学区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展不同层次的教研教改活动时,要将体育课切实纳入其活动范围,认真指导,扎实教学,科学研讨,掌握最新体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及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4、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加大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规范体育场地,增设各种体育、健身器材,摆脱现有“一副篮球架,外加两乒乓球台”的单一局面,使师生能够放开手脚,敞开胸怀,在体育教学与运动中快乐成长。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篇6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的现状存在着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或不规范、课程执行力度不够、体育师资队伍不足、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有待加强、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文件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育设施;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体育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重视学生体质改善。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现状 建议
2014年4月,教育部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分布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办法》(教体艺〔2014〕3号)。根据文件精神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已是各级教育部门和体育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我现就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或不规范
农村小学通过“普九”和“义务教育均衡区县建设”等检查验收,使部分学校添置完善了体育器材,满足了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但很多学校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实际中,损坏、报废的器材由于经费不足不能得不到及时维修和补充,同时体育场地特别是塑胶运动场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的村小学基本上没有塑胶运动场,导致这些学校频频出现伤害事故。
(二)课程执行力度不够
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常常落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误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一些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到了保证,但在实际执行中有些课时并不是用于体育课的教学,经常是“挂羊头卖狗肉”,使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三)体育师资队伍不足
近年来,由于农村的学生随父母外出务工就读,使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锐减。而学校的人事编制受师生比的限制,多数农村学校按学生数量计算均属于超编单位,但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可以说寥寥无几,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故体育课的兼职教师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体育教学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四)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有待加强
一些青年体育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教学只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能在操场上不出伤害事故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锻炼身体的效果可想而知,不用谈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了。
(五)教学管理不规范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能做到全面备课,备课内容“换汤不换药”,教师准备不足,缺乏对教材、学情、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贯通;二是教师的课堂资源利用率、课堂教学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还缺乏深入的调控;四是考核评价环节缺失,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实践存在差距。
二、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文件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行政和教师应加强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国家和重庆市关于体育工作的文件,提高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从上到下重视体育教育工作,从各方面为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加强对体育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学校应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然后积极争取政府各部门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争取尽可能多的社会支持,从而解决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可以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活工具等解决器材的短缺问题。
(三)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使学生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抓好两操(课间操与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的具体实施开展,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训练,提高体育锻炼达标的合格率、优秀率,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健康校园”建设落到实处。
(四)体育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
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五)重视学生体质改善
学校应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落到实处。在每天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狠抓基本技术教学,强化身体素质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部分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学生体质明显改善,使学生近视率下降,肥胖比例减少,身体健康状况得到好转。
体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部门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篇7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Internet、中国知网等网站进行检索,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以拓宽思路,了解有关中学体育课开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2 访谈法
通过走访西北地区相关教育单位和领导以及部分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了解了西北地区农村体育课的开展情况。
2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开展情况
2.1 经济发展的制约
目前西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在配置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往往是当地县、乡政府负责,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东部地区落后,由当地政府拨发到学校的经费有限,用到体育教育上的就可想而知了。以至于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乏,体育设施跟不上,制约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体育教师工资不理想,好多专业教师都选择了转行或去更好的地区发展,导致了西部地区体育专业教师的缺乏。
2.2 思想观念的制约
受农村传统思想影响,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仍把“应试”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地位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名次”、“好成绩”,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应试教育压力的情况下在,学校对体育课安排的课时量少,甚至被文化课挤占。在有的学校毕业班连大课间活动都会用来做语、数、外课程的测试,以至于有的专业教师也在体育课上只要求学生动,不求掌握技能,只求讲过场,不求技能的提高,体育课在学生的心里成了真正的“活动课”。
3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在农村中小学体育课中,由于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体育器材欠缺,体育课无非跑步、打篮球等,形式单一枯燥,导致了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学生上课兴趣不高。有的中小学多数是非专业教师教学,老师技术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目的不明确。
3.2 部分体育课与活动课相类似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有部分是兼职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难免在上课时力不从心,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队形、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传授、训练,体育课上学生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聊天,多数情况下给个篮球去玩只要不受伤就可以。而配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学校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教学设备跟不上,导致了有些体育项目开展受阻。
3.3 学校与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3.3.1 体育课程意识淡薄
大多数农村家长对孩子是否上体育课并不在意,在他们认为,农村学生有很多劳动时间,不上体育课也可以得到身体锻炼。上体育课固然好,不上也无所谓,所以上不上体育课对孩子都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导致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停滞不前的又一重要因素,加之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上的忽视,导致了体育在部分学生与家长心中的概念模糊。
3.3.2 应试教育压力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再加上经济相比较城市而言相对落后,为了能够走出去这里,只有走应试教育这条路,而在这种条件下的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拼命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甚至以安全为由禁止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时间根本就是虚设。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障,经常被挪作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外课程,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毕业年级几乎没安排体育课。部分学校即使有器材,也是为了考虑安全,不投入到教学上来,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影响,导致体育课无法正常地开展。
多数毕业班学生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取得高分,上好的学校,也往往不让孩子出去进行体育活动,挤出时间来进行文化课补习。有部分家长认为体育课开展是好的,但与学习相冲突还是要给文化课让步。这就造成了无人重视体育课的结果。
3.4 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西北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在配置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往往是当地县、乡政府负责,拨到学校的经费本来就少,学校更不会把有限的钱投到体育上来,这就导致了学校体育器材的缺乏,甚至无器材可用。由于地处农村,经济不够发达,各学校的体育设施参差不齐,多数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和简陋的2-4付乒乓球台。体育经费投人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有的学校即使有器材,也是为了考虑安全问题,加之有些非专业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不达标,以至于投入不到教学上来。
3.5 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体育课一般都是大专院校毕业或非专业类教师教学,兼职教师比较多,业务水平不高。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有的体育教师连认真学习体育教学课程都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得体育教学水平下降,达不到体育课应有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体育教师,大多数兼职体育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目的不明确。
(2)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体育课时量太少,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长为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3)经费不足限制了体育课程的开展,许多学校缺乏场地器材,很多专业体育教师没有办法进行学习交流,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4)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业务水平不高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4.2 建议
4.2.1 转变观念,切实推进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体育课程的开展,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加强体育教育中对青少年身体素质与心理问题的重视,是推进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的体能训练教学大纲,使体育教师有制度可依。促进体育教学进一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2.2 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板报、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激励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
学校要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4.2.3 拓宽体育经费渠道
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4.2.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培养体育师资,不断提高农村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实施,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日渐受到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中学生素质的提高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然而,受传统思想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北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更好的促进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与实施,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篇8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体育器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96-02
1 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合并后各个学校的综合教育资源有了一定程度的丰富,但是体育教学资源状况并无明显改善,体育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缺乏
大部分农村小学存在缺乏运动场地或运动场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部分学校的院落就是操场,中间垒几个水泥乒乓球台,院落边缘象征性地树一两个篮球桩子,或者一副双杠一个单杠什么。有些学校虽然有操场,但是仅仅是一块平地而已,一遇到刮风天便尘土飞扬;即使没有风的天气,一节体育课下来,师生都是一身黄土。这样的运动场地,实在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投入难以画上等号。
很多学校的运动器材是在“普九”的时候,按上级检查要求购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器材因为时间关系早已变为废品,比如足球、拍球;由于场地的缺乏,这类器材买了就没有用武之地;而那些跳绳、毽子之类不受场地限制的器材,因使用频率颇高而损坏严重。
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缺乏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质量。到体育课,除了整理队形外,不是跳绳、打乒乓球就是追逐打闹,能分清篮球、足球、拍球的学生寥寥无几,更不要说参与球类运动了。
1.2 兼职体育教师较多,影响新课程的推进
随着撤点并校的进展,大部分年轻教师都调到县城工作,农村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呈现偏大趋势,而且基本没有体育专业的教师,体育教师大多由教课任务不足的男教师兼职。这些兼职教师大多没有体育教学的经历,对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式都不熟悉,只能按照课本的基本内容照本宣科,带着学生做做基本的体育锻炼。由于体育课不作为上级教育部门考核的科目,部分兼职教师为提高自己所担任的科目的成绩,直接将体育课改为文化课。面对这种师资状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数量与质量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谈落实新课程标准、推进新课程理念了。
1.3 重智力、轻体育的观念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社会、家长,都存在严重的重智力、轻体育的倾向。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测试或者对教师进行文化考试,社会和家长也都只注重学校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这种考试指挥棒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要求,都在无形中影响学校对课程的安排和执行情况。学校只要在课表上排上体育课程、有任课教师,就是开全课程的全部表现,至于体育课程怎么上,教学效果如何,无人关心。80%的农村小学生不会打乒乓球,90%的学生不懂篮球运动规则,很少有人玩过足球和拍球;至于单杠、双杠,仅仅是作为一种可以在上边玩耍的器械,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山羊、跳箱。这种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也是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严重滞后的原因。
2 解决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2.1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
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不可能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体育设施、购置大量体育器材,只能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地完善体育设施、补充体育器材。体育教师要克服客观条件的困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上好体育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选择最能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比如,农村小学基本没有足球场,那教师就让学生在操场或学校院落里分组围成几个圈,每组一个足球,大家练习将足球踢向某个同学,同学接球后继续踢向下一个……这样既起到锻炼作用,也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足球,课堂也有一定的愉悦性。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校附近能够作为运动场地的公共设施,开拓性地上好体育课。比如,撤点并校后,部分学校从村内迁到村外,学校周围有行人稀少的柏油路,个别学校附近还有废弃的工厂,有开阔的硬化地面。这些地方都可以作为学生临时上体育课的场所,带领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越野长跑,或设置简单的篮筐作为篮球运动的场所。山区小学可以山区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比赛等。
2.2 全方位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
农村的大多数家长将教育作为孩子跳出农家的跳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体育只是有知识人的娱乐方式,根本没有将其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联系起来。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农家孩子只要参加必要的家务和田间劳动,身体就能变得强壮,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些错误的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学校要借助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体育课程内容的变化,让家长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内容,明白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家长的角度入手,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学校要将体育课程放到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尽可能安排专职教师任教,减少兼职教师。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有三维目标,不但有明确的体育知识、技能目标,还要突出实施的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显示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与运动文化的热爱。同时结合县里举办的运动会和社会上的其他文体活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实绩进行考核,促使教师的教学正规化、专业化。学校和社会的双管齐下,一定能促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快速发展。
2.3 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极少有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体育课的教师对体育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执行新课程标准、推行新课程理念了,能保证基本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量都是体育教学比较先进的学校。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适当招聘一部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任教;或者以学区为单位,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将其放到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高度。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但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体育常识,还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体育教材,研究体育新课程标准,熟知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由此促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逐步走向正规,不断改善农村体育课的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体育素质。
2.4 大力開发本地体育课外课程资源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农村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各地农村,都有本地特色的大型文娱活动,含有大量的体育元素。比如,有的地方崇尚武术,有的地方有打太极拳的传统;有的地方有腰鼓、秧歌,有的地方舞狮子、龙灯等。其中的许多活动都可以作为体育课外课程资源。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倡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发课外课程资源,来丰富体育学习,增加体育教学的丰富性与娱乐性。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利用体育课程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学会整理队形基本知识,掌握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等,然后结合本地的传统运动,让学生练习相对专业的技能和技巧。这样既保证了课程目标的落实,又保证了体育学习的多样性与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结束语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推荐阅读:
小学生鲁西西传读书心得07-04
鲁西文化08-24
鲁西地区09-29
鲁西南地区05-11
《鲁西西传》读后感言07-27
鲁西化工装备集团调研报告06-16
读《鲁西西传》有感400字优秀08-31
西北农村小学05-24
西北地区农村小学08-07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