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文化

2024-08-24

鲁西文化(共9篇)

鲁西文化 篇1

引言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在《礼记》中, 孔子已经提到“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1]。“民以食为天[2]”一语则可以看出, “食”在中国不仅是满足腹肌之饱, 它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以最简单的形式包含最丰富的内涵。

《博物志》说:“土地所有者, 有饮食之异。”[3]中国的面积之大, 气候的差异性之大, 导致了饮食中原材料的多样、制作工艺的复杂和惟妙惟肖的造型。本文以鲁西的花糕为例, 从花糕的原材料、造型、体积、功用四个方面来分析其所体现的鲁西文化个性。

一、鲁西食花糕的习俗

“鲁西”主要指山东的聊城、菏泽、德州、泰安。早在宋朝时期, 以北方面食加工为特征的饮食及饮食市场的兴旺发达, 促进了以齐鲁为代表的面食文化的繁荣昌盛。花糕是齐鲁面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是鲁西一带过春节时必准备的一种食品, 并在整个春节期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祭祖先、请各路神仙、过年后回赠亲戚朋友这些礼仪都少不了花糕。鲁西的花糕呈圆体塔状, 底层是圆饼, 圆饼的上面放枣, 依此一层一层的垒起来, 少则三层多则十几层。食花糕从多个方面展现了鲁西文化个性。

二、鲁西花糕所反映的鲁西文化

(一) 鲁西文化地域性

1.从鲁西花糕的原材料来看

从原材料来看, 鲁西花糕主要为小麦粉, 辅助材料为红枣。

鲁西地区地形特征属于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 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致使冬夏温差大, 昼夜温差大, 降雨量少。而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 适应范围较广。鲁西最早栽种小麦的历史可追述到商周时期, 据《左传》的记载, 当时的小麦产地主要有温 (今河南温县西南) 、陈 (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带) 、齐 (在今山东省北部、西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鲁 (山东省南部) [4]。这样看来, 鲁西一带已有三千多年栽种小麦的历史。如今, 鲁西一年两季的农作物仍为小麦和玉米。平日餐桌上的主食为小麦粉做成的馒头。作为过春节时, 家家都要制作的花糕, 取材于当地大量生产的, 日常食用的小麦粉。

花糕中的大红枣, 一般取自于鲁西自家栽种的枣树。枣树耐干旱、贫瘠, 适应性强, 特别是在果实成熟期, 要求少雨多晴的天气, 以免造成大量烂果、落果, 鲁西的地理气候适应枣树的生长。另外, 枣还象征着吉祥与幸福, 枣是礼仪庆典上的必备之物, 最常见的习俗便是婚礼上关于“早立子”的祈福。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 在新婚夫妇的床头被角压几颗枣和几个栗子, 取其谐音“早立子”, 以求早生贵子, 多子多福。所以, 鲁西一带家家户户都栽有一到两棵枣树。到了10月份, 枣成熟了后, 会被从枣树上打下来, 储存起来, 等到过春节的时候, 拿出来专门用来做花糕。枣放在春节时食用的花糕中, 不但丰富了花糕的味道, 美观了花糕的造型, 它的象征含义也使花糕更富有了祥瑞的意义。在鲁西过春节时, 一个重要的习俗是新婚夫妇去给新娘的父母拜年, 岳母家会送给女婿一块填满枣的花糕, 意思就是希望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虽然, 鲁东和鲁西同属于山东, 但在制作花糕的原材料上差异很大。鲁东地区虽然农作物的栽种也以小麦为主, 但是由于邻近黄海和渤海, 利用便利的海上运输, 加进了与外界的贸易往来, 南方生产的大米在交换中被带入了鲁东地区。所以, 在鲁东的日常饮食中, 小麦和大米兼而有之。在制作花糕时, 也不仅仅取小麦做原材料, 更多的是用糯米做原材料。

2.从花糕的形状来看

从花糕的形状, 可看出鲁西的政治文化浓厚。鲁西花糕的形状像金字塔型, 在鲁西意味着步步“糕”升。“糕”音同“高”, 步步“糕”升是对做官之人美好的祝福。在过春节时, 对官场上的朋友来说, 花糕是最好的礼物, 每个人都愿在春节这个祥瑞的时刻, 得到一个好彩头。花糕食用的时间是有讲究的, 正月初八的早餐才可以吃到年前就已做好的花糕。定在这一天, 并不是因为初八是开始上班的时间, 而是取“八”的谐音———“发”, 在搭配“糕”, 就是“发糕”了。特别是家中有人在官场的, 往往会在春节前, 留一块自家食用的花糕, 在初八这天拿出来食用, 同样是取“步步高升”的好兆头。

鲁西的花糕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追其原因, 是因为历代的政治中心设置在北方。唐宋元明清, 五代中, 只有南宋的朝廷设置在南方, 其他隶属于北方, 包括现在的政治中心———北京。长期的政治中心, 使北方人更加看重权力的重要, 增强了北方人仕途上的观念。林语堂曾写到“唐周二代的创业帝王, 出自甘肃东北部, 其余各大皇朝的帝王, 盖莫不起自比较阻塞的山岭地带, 靠近陇海铁路, 此地带包括东部河南, 南部河北, 西部山东和北部安徽[5]。”历来北方人把能在官府寻得职位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3.从花糕的体积看

从花糕的体积, 可看出鲁西的民风。鲁西民风俭仆, 饮食不尚奢华, 讲求实惠;食风庄重大方, 素有“堂堂正正不走偏锋”的评语[3]。在日常饮食中, 鲁西人习惯于粗茶淡饭, 重主食轻副食, 重数量轻质量。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尚俭之风虽有减弱的趋势, 但是广大人民还是把勤俭作为一种美德加以推崇。除非是过年待客, 否则不搞一餐数菜。一日三餐, 多以咸菜和田间栽种的季节菜作为佐餐。副食的缺少, 使鲁西人主食的需求量加大。

这些饮食文化, 在花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鲁西的花糕较大, 普通的一个往往有两三斤重, 仅仅最底层的圆饼就要用三个馒头所需的小麦粉;而大一些的花糕会重达十多斤。一个普通的花糕在一般的三口之家, 两顿早饭即可吃完。而这对重副食轻主食, 注重搭配营养的南方人来说, 是不可理解的。若是把这么大一个花糕放在南方, 恐怕等到花糕变质了, 依旧是还有剩余。

(二) 鲁西文化的交融性

一个地域的文化, 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发生着微乎其微的变化。能使一个地域文化发生大的变化的:一是战争, 可以使整个地域文化荡然无存;二是人口的迁移, 为该地域带来新的文化。鲁西文化的变化就是源自于第二种。

鲁西文化因受地理及经济、交通因素的影响, 受到周边地区零星渐近、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少之又少。而大规模的移民移入却是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明代, 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 朝廷推行“移民就宽乡”的民垦政策, 使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桐县迁至山东鲁西一带[6]。

饮食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使它成为两种文化交融过程中最先也是最容易的部分。山西地处我国黄河中游, 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 属于暖温带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适宜谷、小麦、高粱、玉米、荞麦[7]。原材料的丰富使山西人特别擅长在面点上下功夫, 面食品种繁多, 素有“一面百样吃”的说法。山西不但各地有制作花糕的习俗而且在逢年过节时, 还会制作各种面塑, 样式千奇百怪。山西人迁入鲁西后, 对花糕的制作进行了改进。之前的花糕是一层圆饼, 一层枣, 样式比较塌陷, 而山西人把枣用长条形的面包裹起来, 这样两层圆饼被长条形的面支撑起来。这样可以使整个花糕的立体感增强, 不容易塌陷。鲁西受此影响, 制作的花糕有了改良, 形成了今天花糕的样式。

而山东其他地区还是延续古老的做法, 制作的花糕样式与鲁西花糕大相径庭。山东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区, 春节制作的大枣饽饽等同于鲁西的花糕。饽饽做成圆形大馒头状, 表面十字挑出九个鼻, 嵌入红枣。而山东莱州一带, 春节制作的也是枣饽饽, 但它的枣饽饽上面印的是六个红色蝙蝠, 寓意为多福多寿。

饮食文化的交融开启了鲁西和山西文化其他方面的交融。例如, 民俗文化方面。每年的四月四日, 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这一天禁忌烟火, 以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 弘扬有功不居, 不图富贵的精神。汉时, 山西民间的寒食节要持续一个月。现在, 多为一天, 只有少数地方禁食三天。山西人的迁入, 为鲁西带来了寒食节。受山西人的影响, 鲁西的节日中加入了寒食节, 来纪念介子推, 发扬介子推的精神。

(三) 鲁西花糕体现的鲁西民俗文化

鲁西花糕的主要作用不是食用, 而是在春节期间用于祭拜祖先、供奉财神、菩萨、天地众神。春节是中国最为盛大的节日, 是蕴涵着中华文化精要的重大节日。“祭祖拜神”是春节期间的一种活动类型, 具有宗教性, 并且具备社会教育之意义。

“祭祖”是用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是中国文化中“孝”的一种表达方式和传承。“拜神”是中国人宗教信仰的表现。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 都是在追问“天”和“人”的关系。在大自然面前, 人类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地震、海啸、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在地球上横行, 人类却无能为力。因此, 对不可解释的自然现象, 人们往往通过假设神灵的存在寻找出路。除此之外, 人们“拜神”还往往带有世俗的功利色彩。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 所以会把自己的一些希望寄托在“神”或者“上帝”的身上。

对祖先和神的崇拜和尊重, 使人们在祭拜时, 会供奉自己认为最好的食物。花糕即是其中的一种。制作工艺的复杂, 是把对祖先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包含在里面。

结语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8],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古传承的文化地域特色。而中国作为一个崇尚饮食文化的国家, 在饮食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的当地文化, 若是想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 研究该地区的饮食是一个好的突破口。虽然鲁西的花糕只是鲁西众多饮食中的一小部分, 但是它也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了鲁西文化不同于鲁东, 更不同于南方, 具有自己的独特地域文化质性。

参考文献

[1]潜苗金.礼记译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

[2]李东祥.饮食文化[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8.

[3]胡自山.中国饮食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6:2-17.

[4]左丘明.左传[M].长沙:岳麓出版社, 2006.

[5]林语堂.吾国吾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6]山曼.山东民俗[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1988.

[7]侯欣珪.山西通志 (第二十七卷粮食志) [M].北京:中华书局;山西:山西通地方志研究院, 1996.

[8]孙秉山.中国节日文化之精神——为什么过节[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33.

鲁西南古牌坊 篇2

鲁西南地区的明清石刻牌坊,可以称得上是当地的一道风景。经过岁月的洗礼。牌坊多有损毁。但仍有很多牌坊古韵犹存,在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久远的记忆。

解读历史的痕迹

牌坊的雏形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牌坊作为一个概念则始于唐代。

在唐朝,中国城市实行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被称为“坊”。“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人们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由于牌坊立于街道的主要位置。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牌坊逐渐成为统治者宣扬教化的地方,于是出现了贞节牌坊、孝子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功名牌坊等,对事主以示褒扬。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的事情。

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至于贞节牌坊、孝子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之类,则须经当地官府审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今鲁西南地区现存的牌坊,大多为贞节、孝子之类的牌坊。其中以单县的百狮坊、百寿坊最为著名。在成武也有几处贞节牌坊,在鄄城境内从黄河淤士中发现的苏述御史牌坊。则属于功德牌坊。

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如蝙蝠:因“蝠”字与“福”字谐音,象征运气和幸福。鹿与“禄”字谐音,象征升官晋爵、高官厚禄。鱼与“余”谐音,常与水塘、荷莲一起组成雕绘图案,象征金玉(鱼)满堂或连(莲)年有余。古代读书人金榜题名、荣登什途被称为鲤鱼跳龙门,因此,鲤鱼腾浪也常被用于雕绘牌坊的图案,以象征科举及第。金榜题名。此外,双龙戏豫、鹤凤翱翔、八仙庆寿、二十四孝、神话故事等也常见于牌坊雕绘。

除了这些生动的雕绘图案外,牌坊还有“坊眼”,上面题写着牌坊名称,以表明这座牌坊的建造对象和建造原因。

如果一个人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对这个人、这个家族乃至这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因此,牌坊会得到族人和当地人的保护,长久地保存下来。

鲁西南地区之所以有这么多贞节、孝子牌坊,一方面这一地区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区,多贞妇、孝子。另一方面鲁西南地区有石雕传统,以嘉祥石匠为代表的石刻工匠代表了当时全国最高的雕刻水平,所以才出现了古朴的汉画像石和精美的明清石刻牌坊。

牌坊,作为一种纪念性建筑物,它原有的教化功能已经失去,在当代发生了价值转换,成为新的旅游文化资源。

恢宏壮丽百狮坊

百狮坊原名节孝坊,又称张家牌坊,位于单县城内县委机关招待所南牌坊街东端,是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为表彰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而建,因夹柱上精雕百个石狮而得名。

单县因其城内的牌坊多且精美而闻名天下。据民国本《单县志》记载,从宋代至清代,单县共建牌坊百余座。到民国末年,还保存下34座牌坊。当时,城内主要街道上,凌空飞架着一座座雕刻精美的牌坊,从而形成了牌坊园子、牌坊街等地名、街名。单县的牌坊均为节孝坊,全石结构,四柱三间,平面为“一”字形,四柱和额坊上雕刻精美。或双龙戏珠,或鹤凤翱翔,或八仙庆寿,或二十四孝。这些牌坊斗拱重檐,气势巍峨,构筑精巧,给古老的单县城增添了几分厚重、精美的艺术气息。

百狮坊用青石仿木结构建造,通体雕刻,宽10.92米,高12.04米,为四柱三间五楼式,歇山顶,正间单檐,此间重檐,正间楼檐下6朵斗拱,此间上下檐下各3朵斗拱,斗拱交错,檐角微翘。

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工匠巧妙地运用圆雕、透雕、浮雕、线雕的技法,使所雕刻地狮、龙、牡丹、吻兽、象尊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整体搭配刚柔相济、神态协调。

百狮坊八根夹柱分八组精雕百个石狮。大狮子巨头卷毛突目,隆鼻阔口利齿,巍然蹲踞,矫健威猛。每个大狮子身上攀附着5个小狮子。它们或挠痒自娱,或互相嬉戏,姿态各异,生动传神。大狮子座的前、左、右三面浮雕圆形、方形的松狮图,幼狮三三两两,或蹦跳翻滚,或争戏绣球,憨态可掬。

坊间每根立柱浮雕出四条蛟龙存柔美飘逸的祥云间卷舒出没、盘旋回舞的姿态。正间上下额坊、次间额坊及正檐下“圣旨”匾额的四周均透雕“二龙戏珠”图,石龙突目奋爪,摇头摆尾,如腾似飞。正间中额坊分三层镂空透雕“串支针丹”,那花中之王在祥云掩映中花蕊半吐、雍容华贵,给人以五彩缤纷、香沁肺腑之感。牛十丹间以变形的“卐”字云纹,寓意“富贵万年’。楼檐下兽斗花拱,如意板承托。脊和檐角上配雕的吻兽、象尊、狮、鱼、海马等兽皆造型优美,生动传神,引人仰望,觉其精美而雄伟。

统观整座牌坊,结构精巧,恢宏壮丽,雕刻精细,玲珑剔透,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堪称全国罕见的清代石雕建筑。

精细生动百寿坊

百寿坊原名“褒节孝坊”,俗称朱家牌坊,坐落在单县城内百狮坊西南约100米处,胜利北街南端,是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为了表彰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叔琪之妾孔氏而建。因前后正间坊心沿浮雕百个书体不同的“寿”字而得名。

朱叔琪在乾隆年间入翰林院任孔目。他的儿子朱易曾任湖北安陆府沔阳州州同。《单县志》记载,孔氏26岁时,丈夫朱叔琪病逝,她谨遵妇道,严格教子,最终抚孤成立,受到朝廷的嘉奖。奉旨建坊旌表。当年乾隆帝的第四子履郡王永诚为之赠诗曰:“冰操劲节光天地,千古常教奉母师。”

该坊的规模、构筑形式、雕刻技法与百狮坊异曲同工。其建造精巧恢弘,雕刻精细生动,可与百狮坊相媲美。整个坊上雕刻着矫健传神的雄狮,绕柱回舞的蛟龙,含蕊半吐的牡丹,正间上坊透雕着祥云飞鹤,次间上坊浮雕着对翔弯凤。仙鹆自古是幸福长寿的象征,和变形的“卐”字纹连在一起,寓意“福寿万年”。其上的龙威武严肃,凤艳丽优美。狮座左右两面浮雕着圆形、方形的蟠螭、鹤、凤图案,刀法流利简洁,造型古朴优美,狮座夹柱板上浮雕四幅花鸟画,如牡丹舞蝶、梅花喜鹊等,构图新颖,雕刻精致,花卉争奇斗艳,虫羽生动逼真,整个画面和谐有秩。观者无不为古人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技术而赞叹。

古朴典雅申氏石坊

申氏石坊,位于菏泽市成武县张楼乡徐老家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四柱三门,底部柱基南北

总长9米,中门宽3米,两侧小门各宽1米。该坊为全石结构。四根石柱支撑起整个牌坊,每柱东西两侧各有石桩加固,用铁箍相连形成一体。

该坊整体造形古朴典雅,雕工讲究,书法俊逸: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石桩上均有圆雕石狮作为门卫,分别为一大一小或一大多小,共8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立柱和石桩壁上除精刻着的各种几何图案外,还有各种花鸟和人物故事的浅浮雕,耐人寻味。中间立柱的让背和外侧石柱的正背两侧分别镌刻有幅楷书对联。

此坊中门上共有三道横梁,两侧小门上有两道横梁,均有浮雕的云龙、舞凤、花卉等图案。中门上的下两道横梁上均为人浮雕和透雕的二龙戏珠或凤凰穿牡丹图案,颇为精美。三道横梁中间夹有两块长3米、宽0.5米的石匾。坊檐为石刻仿木结构。中门坊檐高,两侧小门坊檐低,层次分明,扣合巧妙,翘角飞檐,显得古朴典雅,气势雄伟。坊檐下王中斜挂着高50厘米、宽30厘米的圣旨牌匾,周围镂刻着透花滚钱和跃龙舞凤的浮雕,玲珑细致,工艺精湛。

雕工精细刘氏石坊

刘氏石坊,坐落于菏泽市成武县白浮乡徐宫庄村内,建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底部长9米,四柱三门,中门宽3米,两侧小门各宽1米,为全石结构。

该坊四根石柱下各有两石桩加固,上有过梁开榫加稳。8个石桩上分别雕有狮子,张口扬鬃,作为门卫。中门上有三道横梁,分别雕有凤凰穿牡丹,狮子滚绣球和二龙戏珠等图案,雕工精细。令人赞叹。横粱中间夹着两块长匾,匾上分别刻着“敕褒节孝”及“旌表邑处士徐格妻刘氏节孝坊”坊檐下悬挂着“圣旨”字样的精雕匾额。该坊两面雕刻图案相同,但楷联内容不同。

古朴挥厚苏御史牌坊

苏御史牌坊位于鄄城县什集镇北王召村南北大街中段。苏御史牌坊在性质上不同于单县的百狮坊、百寿坊和成武的申氏坊、刘氏坊,属于功德坊。是明朝为褒扬浙江道御史苏述而建,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苏送,字绍尼,明濮州(今属鄄城)人,历仟尉氏县知县,浙江道监察御史。天启二年赴云贵地区,壬职,长途跋涉,积劳成疾,便于当年回乡伺疾,朝廷为褒扬其功,钦赐敕建石坊一座,荣耀族里。石坊始建于天启三年,延请嘉祥名工巧匠,精雕细琢,历时两年而成。石坊古朴浑厚,威严庄重,雕刻或蟾宫折桂、或桑梓渔猎、或官宦宴乐,花鸟虫鱼,猛禽走兽,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民国初仨,黄河屡次决口,石坊被黄河泥沙沉积于地下。本世纪初,当地村民集资修路,发现了淤于地下的牌坊,遂集资重立。牌坊横跨14米,高15米,雕刻以人物为主,见有车马,因鄄城的苏氏是明洪武年间迁徙到濮州的蒙古族的后裔,敌浮雕的人物多是蒙古人装扮。如今牌坊三梁的石雕大部分被破坏,虽非完坊,然石坊旧貌犹存,神韵依在。

论鲁西南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 篇3

一小城镇与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

小城镇指发展规模较小的, 人口聚集程度较低的, 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的, 较小地域或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中心和居民聚集体。学者方明对小城镇作了如下界定: (1) 小城镇包括29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工矿区、县城、建制镇和农村集镇。 (2) 小城镇指人口2万~5万以下的城市和3000~5000或小于这个数字的小集镇, 可以包括小城市、卫星城、工矿区、县城、建制镇和集镇。 (3) 小城镇包括国家已批准设镇建制的县镇和未设镇建制的集镇。 (4) 按国家现行的行政建制规定, 凡是设镇建制的即为小城镇。小城镇在乡村文化发展和城市化中有积极的作用, 应积极合理地发展小城镇文化。一是要重视小城镇在城市化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小城镇文化的发展要避免盲目性。三是乡镇企业文化要与城镇和工业小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是应加强小城镇文化发展规划与政策的指导。

体育文化是指以身体为媒介, 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次序化, 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内容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体育市场开发、体育运行规律、体育物质条件等。它是渗透到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的一种特殊的人体活动文化, 是当今世界文化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类型, 建设现代体育文化已成为建设现代文明, 实现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鲁西南地区也是山东省的六个经济区之一, 范围包括济宁、枣庄、菏泽, 总面积为28400km2, 总人口1604.9万, 城镇人口达134.4万, 城镇化水平为8.4%, 共有小城镇149个。与东部沿海相比, 在体育文化建设上还有一定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的表面层次匮乏, 各种体育场地、运动器材严重短缺。 (2) 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绝大多数人不具备体质教育和身体锻炼的意识。 (3) 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盲目性, 不论参与者还是组织者, 都未认识到进行体育活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公民的身体健康, 组织比赛的目的是以比赛来带动全民锻炼。

二鲁西南小城镇体育文化现状分析

1. 指导思想不明确

建设小城镇体育文化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那就是:一切体育行为都应以广大公民的体质健康为目的, 使更多的公民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锻炼中来。而在鲁西南的大部分小城镇的公民, 根本没有意识到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 缺乏组织领导, 一些体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很难贯穿到广大居民心中。体育活动的组织大都是自发的, 小城镇领导多半是被动参与。如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鲁西南斗鸡, 就是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到了斗鸡节, 他们有兴致时就举行斗鸡比赛, 斗鸡健壮魁梧, 形似鸵鸟, 每次打斗30分钟到3个小时, 很具有观赏性、娱乐性。斗鸡活动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而且丰富了小城镇居民的体育生活。

2. 体育文化市场发育不健全, 还未形成机制

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人类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和素质素养的限制, 经济得到了发展, 体育文化事业却不一定会随着发展。在鲁西南的小城镇, 存在明显的体育文化市场发育不全的现象。虽然体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他们对这一现象还没有认识到, 没有形成体育产业意识, 对体育文化市场更不了解, 对体育消费问题还存有偏见。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和观察等形式, 对鲁西南的149个小城镇做了大体的了解, 至今还未发现一家大型的体育超市, 体育器材厂家根本没有, 小体育用品商店也寥寥无几。街道、居委会的体育设施也不容乐观, 除了一些简易篮球架和基本的健身器材外, 再也很难发现其他的体育设施。由此可见, 鲁西南小城镇的居民收入较低, 用于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3.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行政管理力度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百姓。体育文化建设也是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设现代体育文化,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小城镇的体育文化建设, 同样要挂靠政府。

近几年来, 随着“东西部对口帮扶, 突破菏泽”战略的实施, 鲁西南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企业也逐步投放到了市场当中。但在体育文化建设方面, 还未引起政府的注意, 投资匮乏, 缺乏管理。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体育的问题, 不重视体育, 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也就谈不上对体育的管理问题。

4. 与当地学校联系不密切, 没有学校的支持

在美国社会工业化的进程中, 教育思想家杜威曾说过:“我们的准则、价值观念和学校教育应随社会的进步而改变。在工业社会里, 学校要发挥新的功能, 要成为社区中心, 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在中国, 小城镇的形成实际上也是由原始农业向工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由农村发展而成的小城镇, 其文化底蕴明显不足, 建设健康的、完善的小城镇体育文化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鲁西南的绝大部分小城镇, 组织体育活动大都是在闲暇时间, 由居民自发组织, 没有考虑到与当地学校联系。当然有的小城镇居民做得还可以, 他们为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而主动联系。但在体育文化建设方面, 与学校就没什么关系了。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利用学校的体育文化设施, 也从未想过到学校去感受一下体育文化的氛围。

三鲁西南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1. 明确指导思想, 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三层次文化构成”理论认为:一种文化有三个层面组成:第一层是物质层;第二层为具体的意识形态层;第三层为该文化表现的宇宙观、价值观及与之相联系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 也就是其哲学思想层。体育文化的构成同样包括这三方面。因此, 在对未来小城镇体育文化进行认识时, 从指导思想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三个层面, 同时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

在第一层 (物质层面) , 即各种体育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政府应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努力建设各种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 为小城镇居民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同时也为小城镇的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第二层面是体育的科学原理、锻炼知识、组织形式、制度等。小城镇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 有专人负责管理体育, 还要聘请社区体育辅导员, 经常开展一些辅导讲座, 讲解一些有关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健康保健的方法、体育比赛的基本规则等。第三层面就是哲学思想层, 如生命观、健康观、寿命观、健美观、伦理道德观等, 这是体育文化的最高层面。只有到了这一层面, 才达到了建设小城镇体育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 鲁西南小城镇政府的领导, 应从哲学的高度, 宏观上把握体育文化的脉搏, 建立明确的指导思想体系, 为本小城镇的体育文化建设贡献一点力量。

2. 引入市场机制, 强化市场意识

鲁西南的小城镇居民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变思想观念, 增强市场意识。将体育文化的发展投放到市场中, 自我完善。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能力, 在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生存能力和管理上只提供基本的条件。由于受全社会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在体育文化的建设上, 必须具备良好的独立运行能力和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增强管理意识, 具有现代市场经济观念, 大力开拓小城镇的体育文化市场。

建设新市场经济下的小城镇的体育文化, 应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大环境与小城镇的具体特点, 立足于经济发展, 把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 使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为提升当地人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3. 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随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程的实施, 小城镇所在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还比较完备, 同时学校也十分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因此, 建设小城镇的体育文化必须以当地学校为基地。首先在硬件建设上, 小城镇要联合学校, 共同提高场地设施的档次、规格。这样既能满足学校的正常体育活动, 又可为小城镇居民提供比赛场所, 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其次是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专业人员的配备方面, 学校作为教育组织, 不仅拥有丰富的体育专业人员, 而且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体育骨干, 他们在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播体育文化知识, 对社会影响深远。所以, 从培养建设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对象上, 也应把重心放在学校。

四结束语

鲁西南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指导思想不明确, 挂靠政府不够, 市场发育不健全, 与学校联系不紧密等, 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他们应从实际出发, 大胆改革, 锐意创新, 充分调动小城镇居民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逐步完善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利用文化站点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并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推动鲁西南小城镇的体育文化与经济、社会、教育等同步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

[2]马岳良.体育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价值[J].体育学刊, 2004 (2) :24~26

[3]万浩.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J].体育学刊, 2001 (2) :20~22

[4]黄爱峰.中国小城镇体育发展之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23~25

[5]刘志民、丁艳华.小小城镇大大问题——苏南小城镇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调查报告[J].体育与科学, 2002 (1)

评鲁西西的《哭泣之歌》 篇4

记得第一次认真地读她的诗,是2008年初,在老朋友、诗人张执浩编选的一本诗歌年鉴里。我在评论中说,鲁西西是一位让人一瞥之后便难以忘怀的诗人,她一直远离诗歌圈的纷攘与喧闹,以默默的写作来彰显、充沛女性生命。今天重读《可能性》,我觉得这首诗展示了诗意的生成过程:诗意出现在诗人凝视大千世界的某个物象,进入凝神状态,与之合体,并最终弃之而去,进入空灵缥缈的境界中。《可能性》的诗意从“第三”始现,“第四”既黏着又超越物象,“第五”则接近象征主义诗人瓦雷里的“纯诗”理想:诗人将繁星化为空无,这空无却异常饱满,无以言说——在无以言说之时,喻象接踵而至,接管了具象。

第二次记住鲁西西的诗,是她的《哭泣之歌》(2004)。我多次将这首诗与其他几位诗人哀悼母亲的诗放在一起,让学生讨论。很明显,学生更加偏爱那些“情感饱满”乃至“催人泪下”的诗。当然,以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背景,他们很难理解这首诗的“歌”的意味,也不可能将它的体式与《旧约》赞美诗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从物是人非的角度来解读,而诗人笔下的物皆是平常之物,诗人忆念中的母亲也是平常之人:她像任何一个人的母亲一样,但她的话语、形象乃至气息,却不是任何一位母亲可以取代的。这首诗也许缺乏世俗意义上的诗意,因为生活是缺乏诗意的,尤其在这样一个绝望的时刻;绝望不会导致诗意,导致的是崩毁;“没有了”的表述看似空洞,它想要表述的正是空洞:一个一个的空洞,叠加成无底的深渊。

十年前,同为女性诗人的李之平用“近乎完满”来评价鲁西西的诗带给她的冲击。她认为,有些女性诗人具有“在庞大的世界和虚无恍惚的自我间的构成能力。在释放与回笼间,她们摆脱了文字本身存在的机械和滞胀,让身体和心灵在本体和介质中脱壳,飞了出去……”。这不是“女性意识”可以概括的,尽管许多人会习惯性地依附这一视角。鲁西西在访谈中说:“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并不等同于柔弱得没有支撑能力,或不安得几近毁灭,而是意味着:它本身就是诗的一次添加,而不是减少。”所谓“诗的添加”在我看来是“诗意的添加”,只不过它并不体现在语言修辞技巧上;诗意是观察和想象世界的方式,诗人感受和发现世间万物内在的光芒,接近和接纳这些光芒,并因自身笼罩在这些光芒中而感到无上幸福和荣光。万物的光芒通过诗人的言说倾吐出来,犹如海德格尔所言,不是诗人“说语言”,是“语言说”或“道说”,在“道说”中万物本真的“此在”得以敞开。所以严格地说,诗意不是诗人“添加”到诗中去的。比如《死亡也是一件小事情》,从惯常的眼光看,花开与花枯皆有诗意,但这种诗意在常人心中,往往因其特殊心境和对象的特殊情境而生,故此各有偏爱;花为人所“用”,花自身“在风中的荣耀”无人在意。“喜乐”无常,在转瞬之间,因此不足挂齿;喜爱花开的人满足的是他自己的心愿,与花无关。诗人与常人的区分在于,她不是“观赏者”,不是触景生情者;她是生长着的万物中的一棵,无所谓喜乐与哀伤,只顺从着天意。上天安排一种事物,总有其道理,这是《曾经》中道说的。在诗的开头,“我”与短枝的看与被看的分别是明显的,渐渐地,主客之间的界线消弭;倘若注意“若不是马上被筑巢的日子看到”这一句中的主语,我们就会明白,一切都是“自主”发生的。短枝对“我”是一种天启,借由“我”的眼和嘴道说。由于天启是无所不在、随处可得的,因之道说是平静、安详的。

宗教意识和情感的渗透,使得鲁西西的诗整体上充满宁静、慈祥和满心喜悦。宗教正是人观察、了解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它要求人转换视觉,以另一重眼光看世界,看世界中的“我”。《视野》一诗形象而含蓄地予以了道说:站在地上的人的局限是可宽宥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转换立足点,以获取更宽广的视野。在如此视野中,万物将去蔽;在敞开的万物前,我们将自愿敞开。

鲁西黑头肉羊发展情况调查 篇5

1 发展背景与现状

(1) 养羊业是东昌府区的传统养殖行业, 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现有地方品种普遍存在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肉品品质欠佳等缺点和不足, 主要经济性有待改进和提高。 (2) 为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和农副产品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肉羊良种改良, 提高个体生产性能, 提高养羊业经济效益, 实现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地方肉羊品种普遍存在前胸不发达, 体躯狭窄, 肋骨开张不够, 后躯不丰满, 产肉性能差的现状, 自2002年起, 在山东省农科院畜牧所指导下, 东昌府区畜牧局组织养羊大户从省农科院引进引进南非专用肉羊品种杜泊羊, 开展与与鲁西本地品种小尾寒羊杂交繁育工作。将引进品种产肉与地方品种多胎性状结合起来, 选择理想型个体组建育种群。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和Fec B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通过选种选配, 横交固定和扩繁推广, 成功培育、选育出了适合我国中原农区肥羔生产的肉用绵羊新品系—鲁西黑头肉羊多胎品系, 该成果于2010年在济南通过了专家鉴定, 并有望在2015年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审定将填补山东省在肉羊新品种育种方面的空白。 (3) 鲁西黑头肉羊不但具有耐粗饲、抗病、适合舍饲圈养等特点。而且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肉质鲜嫩、繁殖率高。鲁西黑头肉羊多胎品系6月龄体重达到40kg以上, 胴体重20~22kg, 屠宰率52%以上;成年公羊100kg以上;母羊60kg以上, 平均产羔率200%, 且肉质鲜嫩, 深受市场和消费者青睐。通过调查, 养殖一只鲁西黑头母羊可获纯利3000~5000元, 出栏一只杂交肉羊可比小尾寒羊多收入300~500元, 比较效益非常显著。 (4) 鲁西黑头肉羊优良的种质特性, 深受市场和养殖户欢迎。经过十年的发展, 鲁西黑头肉羊养殖已初具规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 农民养羊、养黑头羊的热情空前高涨。尤其是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东昌府区畜牧局通过举办赛羊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搭建起了鲁西黑头羊快速发展的平台。鲁西黑头肉羊养殖正逐渐成为繁荣区域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示范周边地段的畜牧主导产业。2013年肉羊存栏达32.6万只, 其中鲁西黑头肉羊15.8万只, 其它为当地绵羊与山羊。全区现有10只以上专业养羊户1500多户, 年出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场 (户) 220余家, 省级标准化肉羊场两处, 市级标准化肉羊场一处, 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7家。2013年出栏肉羊60多万只, 全年羊肉产量达0.9万吨。以沙镇和堂邑镇为中心的杂交肉羊繁育基地已基本形成, 并辐射带动了阳谷、冠县、茌平、临清等周边县市的养羊业发展。种羊供应已辐射到河南、河北、青海、内蒙、甘肃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均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在2013年举办的东昌府区第三届鲁西黑头肉羊赛羊会上, 一头被评为三等奖的种公羊, 以6.2万元的高价被德州市夏津县一养殖户买走, 创造了鲁西黑头羊发展史上的佳话。 (5) 2014年8月20~22日, “2014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暨东昌府区第四届鲁西黑头肉羊赛羊会"在东昌府区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630多名专家、学者对鲁西黑头羊, 尤其是东昌府区“以农户为主体开展肉羊新品种培育”的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6) 为推进鲁西黑头肉羊健康有序发展, 在山东省畜牧总站和山东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 2012年底东昌府区畜牧局与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发起成立了鲁西黑头肉羊育种协会。根据养殖情况划定区域, 并派专人开展工作, 详细记录鲁西黑头肉羊的配种、繁殖和生长发育等有关技术资料。确定了杂交固定选育的技术路线和近20万只的群体数量规模;明确了种羊集中养殖、肉羊分散养殖、人工授精网络配种、小群体规模育肥的生产组织形式;形成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 有关专家跟进指导, 政府部门切实推动的联合育种推进机制。

2 存在的问题

尽管鲁西黑头肉羊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

2.1 品种数量小, 难以满足市场和产业化发展需求

鲁西黑头肉羊品系的成果鉴定已有两年的时间, 该品系的优良性状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养羊户的一致认可, 但目前尚未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群体仍然偏小, 目前可向社会提供的优质肉羊数量有限, 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产业化大发展的要求。因此, 推动该品系尽快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扩大种群繁育, 培育更多的优良品种, 对于推动肉羊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促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产业链条短缺, 品牌建设不足

目前鲁西黑头肉羊的产业化发展还处在产业的前端, 优良的羊肉品质资源还不能够获得更高的价值增值。屠宰加工形成自己的品牌是当务之急, 如果能够形成类似于小肥羊、藏书羊肉、简阳羊肉这样的品牌, 不仅价值会大增, 还会有力的拉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藏书羊肉”历史悠久, 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 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 因其肉香汤鲜、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 是冬令进补佳品, 成为传统的苏州地方风味小吃而风靡江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继承和发展, 使其形成著名品牌, 1997年经过国家商标局正式注册为“藏书羊肉”, 实现产业化经营。

2.3产业化程度低, 市场拉动作用不够强近年来, 东昌府区及周边的鲁西黑头肉羊数量虽然有了明显的增长, 但大多为农户散养, 规模化水平较低, 现有的规模场大多设施简陋、标准化程度不高, 鲁西黑头肉羊的种质优良特性未能充分发挥, 市场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鲁西黑头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应采取多种措施, 发展壮大肉羊产业。 (1) 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根据鲁西黑头肉羊适应性强, 耐粗饲, 生长发育快, 肉质好等种质特性,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将鲁西黑头肉羊列入我国在农区舍饲条件下优先推广的的肉羊良种之一, 在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等方面给予扶持, 这对于发展我国我国舍饲肉羊业, 实现肉羊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抓好典型, 通过多种形式, 帮助养殖户提高对规模养殖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农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积极提高优质肉羊科技含量, 建立质量安全保障追溯体系, 培植龙头加工企业, 打造“黑头”、“优质”、“羔羊”品牌, 突破产业发展的“市场关”, 确保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 建立健全鲁西黑头肉羊良种繁育体系, 充分发挥良种的改良潜能。 (5) 制定鲁西黑头肉羊饲养管理标准或规范, 实现良种与良法的有机结合, 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六是加强市场引导与管理, 营造有利于鲁西黑头肉羊发展的市场环境。

4 鲁西黑头肉羊产业展望

鲁西文化 篇6

2004年, 公司响应市委、市政府“退城进园”的号召, 在聊城经济开发区建设化工园区。目前, 园区占地4平方公里, 主要化工装置包括:合成氨、甲醇、尿素、烧碱、硫酸、甲烷氯化物等。可以提供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酸、氢氧化钠、有机硅单体等30余种化工原料, 通过管道直接输送, 安全、环保、方便、快捷, 消除运输环节的安全、环保隐患, 节约物流成本。外购化工原料集中采购、集中储存, 化工产品集中销售、集中灌装, 充分体现了“园区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园区发展管理模式, 以煤化工、盐化工产品链为主链并相互链接的循环经济化工产业园初具规模。

园区原料分配及物流外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原料分配

现状:目前, 园区产品链上下游生产装置之间分配的主要化工原料为:液氯、合成氨、氢气、一氧化碳、甲醇、氢氧化钠, 其中, 液氯是生产甲烷氯化物、氯化苄、氯化石蜡、四氯乙烯的原料, 合成氨是生产尿素、甲胺的原料, 一氧化碳是生产甲酸、甲酸钠、二甲基甲酰胺的原料, 甲醇是生产甲胺、甲烷氯化物的原料, 甲烷氯化物是生产有机硅的原料。园区化工产品生产需要的蒸汽全部由动力分公司通过蒸汽管网送至化工装置。原料分配均通过管道输送, 由园区调度中心根据相关企业的生产情况统一协调。

存在的问题:园区调度中心通过电话、对讲机与各生产装置沟通, 尤其是不能与多个装置同时沟通, 获得的信息数据滞后, 造成获得的信息与生产装置实际运行情况存在偏差, 导致调度中心不能及时获得准确信息、指令不能迅速下达、指令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影响装置的安全、经济运行。原料分配情况由调度中心统计人员人工录入, 人工编制生产报表报送财务管理中心, 作为财务结算和成本核算的依据, 浪费人力资源, 工作效率低。

原料定价

现状:根据原料来源不同, 采用三种原料定价方式。一是园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下游企业生产, 不进入市场。如蒸汽, 由财务管理中心采用生产成本加适当利润作为原料价格。二是园区企业生产的产品部分供应下游企业生产、部分外售。如烧碱, 产品销售价格作为原料价格。三是园区产品不能满足下游企业生产, 需要部分外购。如液氯, 原料采购价格作为原料价格。

存在的问题:原料结算价格不能充分体现市场价格, 产品供需对价格的影响较小, 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采购人员主要通过互联网了解原料价格, 渠道单一, 信息滞后, 缺乏深入的市场分析, 影响采购决策, 尤其在丙烯、甲苯等高价值原料的采购方面, 原料采购信息的及时、准确对采购创造价值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物流外包

现状:园区所有化工产品均由销售公司统一销售, 产品运输外包给四家具有相应运输资质的物流企业。每天由销售人员与物流企业电话沟通, 告知销售产品的种类、数量及流向, 物流企业根据销售人员提供的信息安排车辆。运输车辆全部安装了GPS监控系统, 便于及时掌握运输车辆的运行状况。根据运输企业的报价、运输成本测算、产品特点, 确定基本运率, 半年调整一次。

存在的问题:园区化工产品种类多、运输量大, 销售公司和物流企业在信息沟通方面花费大量精力。由于产品运输信息和运输车辆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会造成生产产品不能及时运输, 影响企业生产;另一方面还会造成物流企业车辆闲置, 浪费资源, 影响企业效益。物流运输业务操作不够公开透明, 容易引起物流企业抱怨, 影响企业外部形象。物流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透明度不高、共享性差, 存在挂靠社会车辆的问题, 部分司机安全意识淡薄, 存在安全隐患。

化工园区工业原料分配与物流外包服务平台建设模式

构建工业原料分配与物流外包服务平台, 以园区内企业为研究对象, 旨在通过平台建设, 共享上下游企业的生产运行、原料价格和物流信息, 提高产品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效率, 降低园区生产调度人员、销售公司业务人员、物流公司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确保原料分配供应信息、原料价格信息、物流企业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员信息、产品运输信息渠道畅通, 根据原料供应和价格情况, 及时调整生产负荷, 确保原料、产品运输安全、便捷、高效, 实现共赢, 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工业原料分配及物流外包服务平台架构从园区原料供应管理、产品运输、物流企业信息沟通等业务需求出发, 采用“自顶向下”设计原则分为五层结构, 25个子模块完成不同层次的功能。以下为几个层面的功能描述和作用介绍:

基础平台层主要完成基础运行环境的保障, 软件部分由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Oracle, 实时型数据库PI组成。硬件部分包含星型以太网络子系统、SAN存储与备份子系统、Cisco防火墙安全子系统、大华DSS视频监控子系统。

在基础平台层架构方面主要考虑到系统的长周期安全性, 关系型数据库与实时数据库均采用双机, 相互备份。同时将重要数据, 如配置文件、数据库文件、备份文件放置到SAN网存储。存储设备为IBM-DS5200磁盘阵列, 该阵列设计为RAID10结构, 保证了大量数据的并发和可靠性。对互联网的接入采用了CiscoASA防火墙, 将Web服务器放置到DMZ区, 确保一旦发生攻击行为, 不影响内网安全。视频监控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由原由DVR设备提供接口, 以便调用。

数据资源层主要由生产企业数据库、物流企业数据库、原料价格数据库组成。生产企业数据来源于园区企业的基本信息, 包含原料种类和数量、装置产能等, 并定期更新。物流企业数据一部分为物流企业基本信息, 另一部分是运输车辆的动态运行数据。原料价格数据来源于园区上游生产企业的销售价格、下游企业的采购价格、市场指导价, 进入数据库的数据有3种方式 (接口自动导入、批量导入、人工录入) 。通过与企业ERP供应链系统对接获取园区企业主要原料采购价格信息。通过收集外部原料价格信息与信息交换等方式, 将获得的原料、产品库存和价格采集指标体系中相关信息入库。以上信息构成了服务平台的支撑数据, 以供前台调用。

业务支撑层通过建立面向服务的SOA组件模型, 技术上采用较成熟的开源MVC框架Sping, 数据库访问使用Hibernate访问Oracle数据库, 前台开发使用流行的Freemark建立网站模板, 结合CSS层叠样式表实现统一的样式, 以提供给用户良好的操作界面, 增强服务平台可用性。

服务平台可支持定制表单、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自定义、角色管理等基础业务, 客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应用以上功能, 实现服务平台业务一体化管理。这些服务之间可以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各功能模块之间以松耦合的方式实现,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需求。

应用系统层利用业务支撑层所提供的服务模型, 构建和实现与业务相符的应用子功能, 主要由门户前台服务网站和门户后台维护子系统两部分组成。设计了库存与指导价分析与发布、物流需求发布、物流信息动态、物流分发包处理、外部价格对接等模块。

本课题为“生产及服务外包支撑平台”下的子站, 总站明确了接口协议和方式, 在应用层通过WebService方式, 使用Json传输数据格式完成对接。主站调用各子站的数据信息, 即主站服务端向各子站服务器端获取和发送数据的相关接口协议, 子站做相应的被动接口。在总站与子站之间传递原料分配情况、原料指导价、物流指导价、物流动态、法律法规、物流服务外包等信息。

用户层服务平台为不同会员用户预置了不同主题, 可以同时登录。在分配的权限下,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主页, 使其更加直观的获取所需信息。根据前期调研, 将用户群分为生产企业原料采购部门、园区生产调度管理部门、生产企业销售部门、外部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四种类型。通过服务平台及时满足各方的需求是整个系统架构的重点, 统筹规划、逐步完善, 以平台落地, 满足用户需要为目标。

工业原料及物流外包服务平台实施方案主要以“整体规划、由点到面、优化完善、分步实施”为原则, 在广泛考察、论证的基础上, 为工业原料分配和物流外包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指导。

原料分配的具体内容包括:结合园区原料分配情况, 编制原料分配方案;针对原料特点、管道敷设及计量装置 (一次仪表、光缆、微机控制系统) 的配置情况, 编制每种原料分配的具体实施方案;根据研究课题需要, 购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光缆和数据采集、处理设备, 与软件公司合作或独立开发软件系统, 构建原料分配和物流外包服务平台;实施液氯、液氨、甲醇三种原料分配方案, 根据运行情况, 不断优化完善, 形成固化的运行模式;构建液氯、液氨、甲醇三种原料的定价系统、价格形成机制;以三种原料分配模式、价格形成机制为样本, 推广应用于园区其他原料分配, 提高原料分配的科学性、经济性。

物流外包服务具体内容包括:结合园区产品运输情况, 编制物流外包实施方案;收集、核实、筛选、录入园区周边物流企业的资质、信誉、车辆、驾驶人员等信息;根据产品类别、流向、运输路线情况、基本运率, 摸索、构建、完善的运率形成机制, 为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提供便捷、快速、准确的信息沟通平台。

结论

鲁西黑猪繁殖性能的研究 篇7

繁殖性状是猪育种中选择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也是评价其品种优劣的最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繁殖性状不仅是衡量母猪生产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而且还能直接影响猪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因此目前国内外猪的育种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其繁殖性状的选育。繁殖性状具体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头重、20日龄窝重、断奶头数、断奶窝重、乳头数等。其中乳头数是猪的重要繁殖性状之一,乳头数的多少尤其能反映猪的种质特性,如果母猪的乳头数多并且均能正常分泌乳汁,那么其哺乳能力就强。母猪的乳头数与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关系。许多研究还表明,乳头数与母猪繁殖性能之间存在弱正相关[1~2]。

国内外有很多关于猪繁殖性能的研究和报道[3,4,5,6,7,8,9,10],但是关于鲁西黑猪的繁殖性状还没有系统的资料。本研究对鲁西黑猪的繁殖性状进行了系统的测定,为进一步揭示繁殖性状之间,以及繁殖性状与其他饲养、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为鲁西黑猪的保种和选育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在聊城格瑞良种猪场和聊城鑫海畜禽良种培育中心进行。试验所选用的鲁西黑猪均来源于原种猪场纯繁猪群,2012-2014年经产核心群500头基础母猪。

1.2 饲粮配制

试验期间,根据各个阶段猪的营养需要参照国家标准《瘦肉型猪饲养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适当的调整。各类猪群营养水平见表1。

1.3 饲养管理

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猪舍防疫按照《中小型集约化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17823-1999)技术操作规程[11]进行。试验期间,供试猪只按常规进行驱虫和饲养管理。

1.4 繁殖性能的测定标准

测定鲁西黑猪经产母猪的繁殖性状。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头重、断奶头数、断奶头重、断奶窝重、乳头数等指标进行系统的测定[3]。具体方法如下:

总产仔数:母猪一窝所生的全部仔猪数,包括活仔、死胎(产后即死和木乃伊)和畸形在内。

产活仔数:母猪产后24 h内存活的仔猪数。

初生窝重:母猪一窝所生的全部活仔猪的总重量。

初生头重:仔猪出生时每头仔猪的平均重量。

断奶仔数:仔猪35日龄断奶时所成活的仔猪头数。

断奶头重:仔猪断奶时的平均重量。

断奶窝重:仔猪断奶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总乳头数:猪的全部乳头数。

1.5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版本12.0)进行方差分析,并对部分指标进行Dencan’s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鲁西黑猪的生殖生理特性

经对聊城格瑞良种猪场的30头母猪和15头成年公猪和聊城鑫海畜禽良种培育中心保种场的30头母猪和10头成年公猪的繁殖性状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并统计分析计算结果。

2.1.1基本特点。鲁西黑猪全身被毛黑色,体躯中等,体质结实。头大小适中,耳中等下垂齐嘴角。嘴粗细中等,长短适中微上翘。胸部较窄,欠丰满,单脊背,背腰较平直。腹中等大,后躯较丰满,后躯高于前躯。四肢粗壮,铺蹄卧系,尾粗细中等,长而下垂过飞节,皮松。有效乳头7对以上,乳房发育良好,排列整齐。母猪性成熟较早,一般3~4月龄、体重20~30 kg达性成熟,5~6月龄即可初配。

2.1.2 基本性能。

鲁西黑猪同我国大多数地方猪种一样,具有性成熟早的特点。母猪生后(75.85±4.60)d时阴户黏膜开始微红、充血,此后经历1~2次不明显发情,就出现嘶叫、跳栏、接受爬跨及外生殖器充血水肿等发情症状。出现明显发情征兆的日龄为(93.5±9.2)d,此时体重为(21.56±2.21)kg。发情周期为19±1.1(18~20)d,发情持续时间4~5 d,休情期16.92 d,配种日龄为148.3±30.6 d,妊娠期113.5±1.4 d,情期受胎率达93%以上。小公猪于(83.12±4.67)d开始出现性反应爬跨,体重为(14.58±0.82)kg,这时小公猪能嗅触和爬跨发情母猪。成年公猪性成熟期为90±5.99 d,配种日龄为168.7±35.12 d。基本性能见表2。

2.2 鲁西黑猪母猪的繁殖行为

2.2.1 发情行为。

发情期间,鲁西黑猪母猪对公猪的气味、声音等异常敏感,进行发情鉴定时,可采用专用试情公猪进行试情,也可进行人工压背试验,以检查母猪是否发情。母猪发情时,表现出兴奋不安(鸣叫、翻圈),寻找公猪,对外界的反应特别敏感,食欲减退或停止采食;喜欢爬跨其他母猪或被母猪爬跨、频频排尿或排粪、神情呆滞等外部表现。整个过程中,母猪的外阴部主要症状表现为红肿和排除黏液。开始发情阴户红肿,颜色由浅变深;发情至旺盛时期,外阴排除白色浓稠呈丝状黏液。时间为2~3 d。

2.2.2 产仔行为和产仔性能。

通过对母猪产仔情况调查发现:母猪产前3~5 d,外阴红肿松驰呈紫红色,有黏液流出,尾根两侧下陷;乳房胀大,光泽发红发亮(初产母猪尤其明显),两侧乳头粗长,外伸明显呈八字形,产前一两天,前面的乳头能挤出乳汁,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浓稠乳汁时,母猪将在两小时左右分娩。母猪产前6~12 h出现明显临产行为,起卧不安,衔草做窝和频频排粪尿。产前3~5 h则爬跨或啃咬猪栏,呼吸加快。临近产仔时,母猪安静躺下,阴门流出黏液,并发出深呼吸声。鲁西黑猪大部分在夜间产仔,产仔持续时间、平均产仔间隔、胎衣排出时间分别为2~4 h、0.2~0.6 h、0.4~2.4 h。鲁西黑猪的母性很强,护仔性好,产后1~2 d内母猪对饲养者进入猪栏捕捉仔猪有较大的反应,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2.2.3 哺乳行为和哺育性能

鲁西黑猪产仔后1~2 d内,仔猪可随时吃到母乳,以后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吃乳。母猪哺乳姿势主要为侧卧,也有部分是站立哺乳或犬坐式哺乳。鲁西黑猪的母性强,泌乳力高,哺乳期内仔猪很少死亡,哺育率达98%以上,当地群众留养母猪,多选用地方黑猪。

2.3 繁殖性能的测定

2.3.1 母猪繁殖性能测定。

试验期间对鲁西黑猪、莱芜黑猪、杜洛克、长白和大白猪5个品种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初生窝重、初生头重、断奶头重、断奶窝重、乳头数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鲁西黑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35日龄断奶仔数都略低于莱芜黑猪,而显著高于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P<0.05);初生头重略高于莱芜黑猪,二者极显著低于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P<0.01);断奶头重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外来猪种杜洛克、长白猪(P<0.01)和大白猪(P<0.05);说明鲁西黑猪生长速度较慢的特点。总乳头数多于莱芜黑猪,并显著高于三个外来猪种(P<0.05)。

2.3.2 鲁西黑猪公猪繁殖性能测定

(1)公猪的生理特性:鲁西黑猪公猪体质健壮,好运动,四肢肌肉发达、强健有力,背腰及腹部平直,臀部较丰满,斜尻,尾根粗而高(利于交配),性欲旺盛,出生后2~3个月就有爬跨行为,此时为保证受胎率和提高公猪利用率,应避免早配。一般情况下,2岁的成年公猪每天配种不能超过1次,若连续配种2~3 d,应停配1 d。2岁以上的成年公猪,每天不应超过2次,而且2次之间至少要间隔4~6 h。

(2)公猪爬跨行为的发展。鲁西黑猪公猪爬跨出现的时间:性行为是动物最基本的本能,小公猪开始出现交配动作的时期称为初情期,我国本地种公猪的初情期较早,小公猪于(83.12±4.67)d开始出现性反应爬跨,体重为(14.58±0.82)kg,这时小公猪能嗅触和爬跨发情母猪。但这种小公猪对发情母猪均无性欲表现,故称为“非性感应性爬跨”[12],小公猪出现爬跨动作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每次爬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性感应性爬跨出现时间:小公猪从90 d,体重约30 kg,开始出现的爬跨为性感应性爬跨,这时爬跨次数较前期有所下降,但爬跨持续时间延长,且公猪爬母猪的次数明显增多。

初次排出分泌物时间:公猪平均165.5 d,体重约42 kg时,阴茎伸出的时间较长,有时长达3 min之久,并有分泌物排出,量少,呈无色透明胶状。

性成熟期:鲁西黑猪公猪在230 d左右体重达55~70 kg时,达到性成熟。此时精液中有正常精子,射精量150~300 m L,胶样物比例较高。并具有射精时间长的特点,黑猪公猪射精需5~10 min才能完成,平均8 min。高温季节公猪的精液量及品质下降较寒冷季节快,说明公猪对高温更敏感。性欲强度:鲁西黑猪后备公猪刚开始利用时,性欲较弱。1岁时性欲强度逐渐增大,1.5~3岁达高峰,到3.5岁以后逐渐下降。

(3)公猪的射精回数。在交配全过程中,鲁西黑猪公猪每次平均交配射精2.32回,高于东北民猪(2.11回)和哈白猪(1.95回)。每次交配射精1~2回的比例占观察数的83%,也高于东北民猪(75%)和哈白猪(79.9%)[12,13],表明大部分公猪每次交配射精1~2回,鲁西黑猪很少有一次交配射精超过4定:密度、精子的活力、外形、顶体完整性、外观、颜色和气味[14]。回的。

(4)公猪的射精次数。在交配全过程中,按公猪肛门抽动次数,计算公猪射精次数。鲁西黑猪每次交配射精次数为(72.3±3.82)次,多于东北民猪(64.30±2.37次)和哈白猪(57.50±1.53次)[12,13],种间差异显著(P<0.05)。

(5)公猪的射精时间。在一次交配全过程中,鲁西黑猪公猪纯射精时间0.43±0.02 min,射精为配种时间的9.50%,高于东北民猪[(0.32±0.01)分,8.90%]和哈白猪[(0.28±0.02)分,8.2%],种间差异显著(P<0.05)。

(6)公猪的射精量和精液品质。鲁西黑猪公猪每次射精量为150~300m L,精液为乳白色或淡灰白色、略带腥味。猪的精液采集后,首先要评定公猪精液质量,然后才能对精液进行处理,以获取高质量的精液,主要是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顶体的完整性和外观(颜色、气味等)来衡量的。猪的精液品质鉴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定:密度、精子的活力、外形、顶体完整性、外观、颜色和气味[14]。

3讨论

3.1鲁西黑猪的发情表现

据许振英[3]报道,我国几个地方种猪在初情期时的平均体重只有24.30±3.52 kg,日龄为97.18±9.13 d,而国外种猪平均日龄则为200 d左右。初情期早是中国猪种的主要特点之一。鲁西黑猪初情期日龄(93.5±9.2)d,比北方猪种和大型猪种(民猪134.62 d、大围子猪122.15 d、嘉兴黑猪120.58 d)早,而晚于小型猪种(姜曲海猪76.67d、金华猪74.79 d、大花白猪89 d、二花脸猪64 d)。从初情期体重(21.56±2.21 kg)看,鲁西黑猪也介于北方猪种和大型猪种(东北民猪35.75 kg、大围子猪26.99 kg、嘉兴黑猪25.49 kg、内江猪40.50 kg)与小型猪种(姜曲海猪20.97 kg、大花白猪17.50 kg、金华猪12.2 kg)之间;鲁西黑猪的发情周期(4~5 d)也介于我国南北猪种之间。无论从初情日龄还初是初情体重,鲁西黑猪均介于我国南北猪种之间,属于性成熟较早的品种,其初情期比国内改良品种和国外品种早2~3个月。因此,根据此次研究,鲁西黑猪的初配时间不应迟于6月龄。

3.2鲁西黑猪的产仔能力

根据产仔数的多少可以将我国地方种猪大体划分为多产型(嘉兴猪、民猪等)和常产型(大花白猪、内江猪等)两类[80]。多产型猪经产母猪产仔数高达14~16头,远远超过国内改良品种和国外猪种。常产型经产母猪产仔数约为10~13头,而鲁西黑猪总产仔数为13.49±2.39头,经产母猪主要集中在14~16头,因而鲁西黑猪与国内猪种相比,属多产型品种。

3.3鲁西黑猪的哺育能力

我国主要地方猪种的初生窝重初产为(8.20±1.15)kg,经产为(11.04±1.29)kg,与国内主要地方猪种比较,鲁西黑猪初生窝重(12.16±2.02 kg)低于东北民猪,高于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内江猪、大花白猪、金华猪和河套大耳猪等品种[3]。这个数据与莱芜猪(12.15±2.34 kg)很接近,而高于丹系长白猪(11.79±0.39 kg),低于杜洛克猪(13.38±2.56 kg)和大白猪(17.09±2.430 kg);说明鲁西黑猪具备本地猪初生窝重低的缺点,远低于引进猪种的水平。母性较好,但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较小。

4 结论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鲁西黑猪是一个性成熟较早,产仔数多,繁殖力高的一个地方品种。其繁殖性能远远优于国外品种,许多繁殖指标介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猪种之间。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管理、营养水平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大。我国南北若干地方猪种,以性成熟早、繁殖力高为特点,与国外几个培育猪种相比尤其明显。鲁西黑猪所具有的繁殖特点是其种质特性的一个反映,各项繁殖性能在国内地方猪种所处的位置和水平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相一致,是当地人们经过长期选育的结果。母猪的排卵数、公猪的精液质量、胚胎发育状况等都与猪的繁殖性能有关,但我们认为本研究所测定的繁殖性状直接反映了猪的繁殖力,而且易于观察和度量,其所反映的问题便于在生产中解决。

摘要:鲁西黑猪性成熟早,小母猪出现明显发情征兆的日龄为(93.5±9.2)d,体重(21.56±2.21)kg,发情周期(19±1.1)d,妊娠期(113.5±1.4)d,情期受胎率93%以上。小公猪从(83.12±4.67)d,体重(14.58±0.82)kg,出现性反应爬跨。母猪繁殖力强,平均窝产仔数(13.49±2.37)头,产活仔数(12.35±2.07)头,35日龄断奶仔数(11.79±1.61)头。母猪有效乳头数(16.15±1.32)个,泌乳力好,母性强,哺育率达98%。

鲁西南皮影戏音乐研究 篇8

关键词:鲁西南皮影戏,唱腔,唱词,伴奏

“鲁西南”隶属文化大省山东, 广义上包括菏泽、枣庄、济宁, 狭义上仅菏泽所属地区。地处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 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鲁西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 戏曲艺术在这里源远流长。鲁西南皮影戏在音乐上广泛吸收了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因素, 音乐与唱词大多从民间音乐中汲取音乐元素, 唱腔极具地方特色, 具有较高的音乐研究价值。

一、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

1. 唱腔的形式

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并非采用影戏已有的结构, 它的变化延续了仅半个世纪。19世纪末期, 活跃于田间地头及农闲时节的鲁西南皮影戏生角和旦角都用本嗓演唱, 红脸、花脸行当都用二本腔 (假嗓) 演唱, 以突显“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直至20世纪初期, 鲁西南皮影戏的角色行当逐渐齐全, 音乐、唱腔基本上套用当地百姓喜爱的两夹弦戏曲和山东梆子的唱腔。从这一时期开始, 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才基本固定下来。

传统的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 其唱功重于做功。它的唱腔设计与安排关系着整出剧音乐的统一与完整, 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了全剧票房的成与败。鲁西南皮影戏非常注重唱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的刻划。其唱腔可分为独唱、对唱和帮腔三种:

第一种, 独唱:鲁西南皮影戏中经常多采用大段的独唱形式来表白剧中主人公的身世、述说情境、交待故事情节以及表现人物复杂矛盾心理时的情绪变化。由于唱腔富于表现力, 它往往可以将人物内心境界的细微变化以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鲁西南皮影戏唱腔的主要特点。

例如旦角的唱腔一般以真嗓吐字、假嗓拖腔, 但根据剧情需要唱腔的后半句有时也用假嗓吐字。虽然旦角唱腔的音域仅跨越了两个八度, 但多在中、高音区活动, 低音区使用的较少。为了追求唱腔上的韵味, 在表现旦角的柔与美时还会有意多用假嗓。每段旦角独唱句末拖腔的假嗓一般还要采用轻唱及渐弱的处理, 这样的旦角唱腔就显得娓婉优美, 柔和而含蓄。

而老生的唱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截子”嗓的唱法, 即唱腔的前半句用本腔, 后半句用假嗓;一种基本上全用假嗓, 老艺人称这种嗓子为“假嗓子”。老生唱腔在风格韵味方面, 讲究响亮圆润, 不强调喷口和气势, 以此突出老生角色的岁月感。近年的现代戏中老生唱腔已改为本嗓为主, 真嗓和假嗓结合的唱法。

第二种, 对唱:对唱是鲁西南皮影戏中表现强烈戏剧性、冲突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剧目中, 鲁西南皮影戏也常会采用二人对口唱的形式来表现细腻、活泼、愉快的情节或激烈的辩论及争吵的场面。在表现活泼的感情时, 由于剧情的需要, 它的曲调经常突破固有的板式结构, 加一些衬词, 使旋律变化更舒展、得到更自由的发挥。例如, 在传统剧目《西游记》之《比丘国》一折中为表现比丘国皇后白面狐狸与国丈寿星公的坐骑鹿出外游玩时悠闲自得的场景, 采用的就是对唱的形式。

第三种, 帮腔:即一主唱众人和, 有助于渲染和烘托剧情的气氛。在唱腔音乐中帮腔大多无唱词, 只用虚词来烘托情节, 帮腔者往往代表局外人。在大段的独唱段落中加入帮腔, 既可增添音乐的表现力, 又可使两夹弦传统唱腔增添一种摇曳多姿的美, 使听众感到新颖有气势, 但在戏份上运用不易过多。如, 在描写玉皇大帝之三女儿二郎神之母张三姐与二郎神之父杨天佑相识相遇的一幕《十收纲》 (梆子腔) 一折中, 就用到了帮腔。

2. 唱腔的结构

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和曲牌体相结合的综合性音乐形式。它的板腔体系以两种腔调为主, 两种腔调在传统剧目中, 各自独立存在, 两者的调式、调性不同, 骨干音和风格差别很大。经过多年发展的套曲形式, 以板眼的变化及旋律的扩展与压缩为主要手段, 将多种调性和调式、骨干音相同的曲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套完整、适合表现多种情绪的板别。在同一板腔调系统的各个板式中, 板式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规律, 演唱者可以根据剧中情节发展的需要、对人物刻画的要求, 灵活地选用相宜的板式。

3. 真假腔的结合

早期的鲁西南皮影戏只有男演员, 基本全用大本腔 (真声) 演唱, 一般为G宫调, 调子较低、音域较窄。后来随着皮影戏的蓬勃发展, 剧目和及角色逐渐丰富起来, 开始有大量女演员登台, 她们的音区较高、音色细腻圆润, 因而唱腔的定调也逐渐升高。鲁西南皮影戏早期活动在广大农村, 在外搭野台子唱“酬神戏”、“还愿戏”。随着演出场合的扩大及观众的增多, 男演员有些高音、纯大本腔唱不上去且音量不高, 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 使得男演员不得不使用二本腔 (假声) , 逐渐地就形成了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这种方法成为鲁西南皮影戏发声的特点之一。

4. 唱腔板式

鲁西南皮影戏的传统唱腔板式主要包括正调 (b B=1) 和反调 (b E=1) 两个不同的宫调系统。在唱腔中以正调系统的各种版式为主, 以“1、3、5”为骨干音的七声B宫调式;反调则是以“5、1、3”为骨干音的七声B微调式。演唱时两个不同宫调的唱腔, 可以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而自由转换。鲁西南皮影戏唱腔旋律的进行, 一般先在八度以内围绕主音作上下波动, 在句末突然出现一个五度至九度不等的大跳音程, 这是鲁西南皮影戏唱腔的旋法特点。

正调系统中有1/4拍子的三眼一板, 腔多字少的“大板”和“慢北词”;有2/4拍子的一眼一板, 说唱结合的“二板”、“快北词”和“捻子”等, 在结构上都非常严谨规整。正调系统的唱腔虽然在结构的繁简、句幅的长短等方面各有不同, 但都属上下句式, 上句落音有多变性, 一般落“2”音, 下句必须落于“1”音。

“大板”, 属三眼板, 4/4拍。一般为板起板落, 有时下句也可落在第一眼上。“大板”的唱腔字少腔长, 旋律性强, 曲调委婉流畅, 具有抒情性功能。它的结构严谨规整, 上下句均由三个小分句和一长两短的过门组成。“大板”借鉴了鲁西南地方戏两夹弦中的基本板式, 它既可独成段, 亦可与其他各类唱腔组合使用, 多用在剧中大段唱腔的开始部分。快速演唱的“大板”, 称为“二八别子”。如将第一和第二分句合并, 去掉短过门, 这种变格形式又称为“山坡羊大板”。

“二板”属一眼板, 2/4拍, 是最常用的基本板式, 可板起板落、亦可眼起板落。上下句的句幅一般都在六板至九板半之间, 由各两个小分句组成, 分句音有一个三板至四板的过门, 上句后的过门为一板, 下句过门为三板半。“二板”的传统唱法是在头句腔的前半句之后, 有个上扬的拖腔, 指现在一般不唱, 而一开始就唱普通的上句。旦脚和小生是在下句尾部进行加腔扩展, 并附有衬字;老生则是对下句落音进行放慢拖长, 以终止全曲。“二板”可独成段, 也可与其它各类板式的唱腔组合使用, 以与“大板”相互转接较多见。该板式唱腔曲调流畅、朗朗上口, 演唱时比较灵活, 慢唱时具有抒情性功能、快唱时善于叙事, 是皮影戏各行当都可用的板式。

二、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词

皮影戏的唱词本身就是音乐和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皮影戏唱腔旋律的设计必须根据唱词的韵律而变化, 即艺人常讲的“以字行腔”;而唱词又要遵循唱腔板式变化固有的程式而创作, 即“以腔填词”。唱词是影戏创作的基础, 唱腔是影戏的表现形式, 只有将韵律、旋律、内容、感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塑造出生动、鲜明而完美的艺术形象。

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词主要以鲁西南农民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 剔除了庸俗低级的成分, 着重运用当地方言提炼出地域性强烈、生动活泼的语汇, 而形成自己的唱词风格, 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例如, 《拴娃娃》一折:“昨天会首把我请, 娃娃高墙来作画, 东墙麒麟来送子, 西墙天仙抱娃娃, 正面画上百子图, 一群小孩笑哈哈, 主意拿定忙下手, 手握笔杆东墙画。这边画七子八婿来上寿, 那边画五子登科显荣华, 再画娃娃山上娃娃树, 娃娃树上结娃娃, 当中闪出一点空, 刘海河边戏蛤蟆。”这样的唱词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易学易唱, 老弱妇孺都能听懂, 观众爱听易记。

三、鲁西南皮影戏的念白

“念”、“白”和唱腔共同构成了戏曲的“声”。念、白是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鲁西南皮影戏的念、白所用语言为鲁西南地区的方言。鲁西南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相比, 声韵虽然基本相同, 但发音时声调拐弯较多, 其四声调值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念”主要用于剧中人物上场时, 多用诗的形式, 以简明概括的语言向观众清楚明白地交代自己的身份、剧中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以及自己的态度, 从而帮助观众增加对剧情的了解。“念”具有一定的节奏旋律, 在念诗中间甚至可以划出若干小节线, 它接近于音乐。念的运用, 可以加强戏曲表现形式的和谐和统一。

“白”可以分为“韵白”和“方言白”两种, 韵白通用北方话为基础的中州韵, 不过在节奏、韵律和音调上对地方土语进行了较多的加工, 多用于剧中绅士、达官贵人及风度沉稳持重角色的描述, 如老生、小生、武生、青衣、闺门旦等。他们在叫板时也多用韵白, 而且韵白和唱腔结合得非常紧密, 甚至有时在韵白的下半句常引出优美的旋律来, 这种用法又称“叫头”。

四、鲁西南皮影戏的伴奏

鲁西南皮影戏伴奏所用的乐队以板胡为主奏乐器, 文场武场兼备。经多年的发展, 伴奏乐队的表演技艺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操纵技巧繁复高超, 武打场面紧锣密鼓, 影人枪来剑往, 上下翻腾。文场的音乐与唱腔更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

文场音乐一般采用管弦乐队, 除了给演员的唱腔作伴奏外, 还要分责为演员表演时配以“过场音乐”, 如行弦、压板之类。文场的乐队配置因地域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大小不一, 一般是四到八人。文场使用的乐器以二胡、矮杆坠胡为主, 20世纪末开始也加入小提琴、大提琴的配合;拨弹乐器有琵琶中阮、三弦等;管簧乐器有竹笛、笙、闷子等。

武场音乐指打击乐, 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舞台气氛, 指挥舞台上的一切行动, 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色, 同时使念、唱、做、打四个环节配合得更加协调、连贯。以手板、堂鼓、大锣、小锣、铙钹为主体, 间或使用云锣小钹、木鱼、吊钹、大筛锣及定音鼓等。在武场音乐中最关键的是司鼓, 它是文武场音乐的总指挥, 紧密地配合演员的唱腔和表演。司鼓兼奏手板、边鼓及堂鼓。云锣、木鱼、小钹等使用很少, 由操持大锣、钹的人分别兼奏, 独具特色的乐器唢呐由弦乐师兼奏。

参考文献

[1]王永健.桐伯皮影戏音乐调查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7.

[2]朱振华.城市语境中的泰山皮影戏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 2011.

[3]潘东升.鲁西南皮影戏[H].山东地方戏手稿, 2011.

渐行渐远的鲁西南民间织锦 篇9

路况:从济宁开车走327国道至嘉祥县,然后由327国道向右转进252省道,均为国道和省道,路况很好。

探访点:山东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武翟村。

男耕女织,一直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传统,也赋予了织布深厚的文化神韵,尤其在经济文化发达较早的齐鲁之地更是如此。地处山东西南部的山东嘉祥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孔子弟子“宗圣”曾子的故乡,也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简称鲁锦)的发源地。两千多年来,鲁锦以自己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别具 格的艺术特色,质朴地显示着鲁西南千年丰厚的历史底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鲁锦已经成为适应现代人生活情趣的家纺服装和审美需要的工艺品。种民间纺织流传了两千多年,还有如此魅力,并深入到当今现代百姓生活,这才是它深深吸引我们前去探访的重要原因。

我们从济宁出发,驱车半小时来到了嘉祥县纸坊镇武翟村,这是个依山而建的村落,村里大多数是石头房,而在村口,恰恰就是被史学界誉为“汉代历史百科全书”,与故宫、三孔敦煌齐名的国家级文物武氏墓群石刻,在汉画石刻中,我们看到了一幅《曾母投杼图》,图中曾母在两千多年前用的织布机看起来与当今民间尚存的织布机大同小异,这也说明了鲁西南 带的纺织技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成熟和发达。管理人员告诉我们,鲁锦是山东独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已经沿传了两千多年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糅进棉纺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鲁西南织锦。经过明清两代织具的改进和织造工艺的发展,鲁锦艺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清代,还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成为大内御用之物。1985年,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将这种民间艺术定名为“鲁西南民间织锦”,鲁锦的叫法自此而出。

从武氏祠出来,走进村中,没有我们想像中随处可见的纺车、织布机,也没有到处悬挂叫卖的成品鲁锦,更没看到正在纺织的农家妇女,到处一片冷清。正在这时,一位头扎黄色头巾抱着一团彩线的农家大嫂从远处走过来,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通过攀谈,知道她刚刚沌线回来,正准备回家经线,闯杼,几个名词下来,我们云里雾里,不知所然。跟着大嫂左绕右绕前绕后绕地来到了山根前的个石头院落,还没进院,就先看到一位老人正在过道里纺线,一缕阳光从老人背后洒过来,长长的影子留在了地上,背后那个巨大红福字像是在欢迎我们远道而来,也像是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鲁锦世家。穿过走道来到院内,才真正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这与村里的冷清截然相反,原来是几家村民正一起合作共同织布。大嫂告诉我们,现在村里织布的人少了,而鲁锦整个织造工艺流程却十分繁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闯杼、掏综、吊机子、织布、了机等等,每一道工序又有许多子工序,这绝不是靠一家几口人能够办到的,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就互相帮助,一起来完成繁琐的工序,再回家分头织造自己的布匹。这时我们发现,院里所有的织造工具几乎全是木制的,结构很简单,但正是这简单的工具,经过鲁西南农村妇女勤劳灵巧的双手的操作,将一团团洁白的棉花变成色彩斑斓的棉线,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再加上经纬纱线色彩的不同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又神奇地幻化出一千多种绚丽的图案,具有了艺术的魅力。在院落的一角,堆满了花花绿绿的布匹,甚是好看,顺手拿起一匹,入手感到质地十分柔软,打开一看色泽艳丽,图案变换多端,而风格却又粗朴豪放,恰如鲁西南人民的性格。如果是夏天穿上件这样布匹做成的T恤或衬衣,那种感觉将会十分的舒爽。

“奇溜嘎嗒去轧棉,一边出的是花种,一边出的是雪片……旋风子转,落子缠,经线姑娘两边站,织布就像坐花船,织出布来平展展,送到缸里染青蓝……”这时,在一个角落纺线的老人唱起了美妙的歌曲,石房妇女老人、纺车织布机,像把我们带入六七年代最寻常的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了那时鲁锦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昌盛。老人告诉我们,随着现代纺织业的飞速发展,鲁锦这一充满民族特色、乡土风韵的民间艺术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只有嘉祥县武翟村,申村等少数几个村落还存在些民间作坊,但鲁锦织造手艺人已经越来越少,很多人已经改行做其他营生,传统技艺濒于失传。他们这几家也是县政府为了挽救鲁锦这一珍贵的民间工艺,经过调查登记后,在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继续生产的,政府为他们开辟了一条销售路线,帮助他们把织好的鲁锦布匹销售到县城的鲁锦企业中,才使村里的鲁锦振作起来。听说鲁锦企业里也没有专门的民间纺织车间进行大批量的手工生产,我们没有去探访,估计场景也和村里差不多,但这些民间纺织的初成品再由鲁锦企业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技术、设计相结合,开发生产出适应现代人生活情趣和审美需要的工艺壁挂、家纺、服装、箱包手袋等多个花色品种的产品却是让鲁锦找到了市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使村里的鲁锦有了继续生存和延续下去的可能。

临走时,我们每人买了几件鲁锦衬衣和工艺品,纯棉的鲁锦衬衣穿在身上,亲和肌肤,质地柔软,舒适透气,工艺品集纯天然的织造原料,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于一身,让我们在绿色消费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的确与众不同。

户外探险提示

交通:(1)火车:从北京,西安、济南,烟台等多趟列车可直接到嘉样。(2)飞机:嘉祥机场目前开通上海、北京,广州三个航班的飞机。(3)长途汽车:嘉祥汽车站目前有从郑州,西安、菏泽、济宁,濮阳等地直达的长途公共汽车,嘉祥汽车站电话O537—6821962,地址为嘉祥县城兖兰中街118号。

住宿:县城离纸坊镇较近,可在县城住宿,价格便宜,宾馆,旅店较多。

饮食:山亭的羊肉汤特别好喝,城区有多家羊肉汤馆:汽车站附近的茅草屋饭店口味非常不错;山亭的小吃并不多,主食基本上都是馒头和烧饼之类的面食。

上一篇:私募监管下一篇:城市生态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