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地区(通用11篇)
鲁西南地区 篇1
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状况调查
———以鲁西南地区农村小学为例
筅山东菏泽学院王爱玲
为了了解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状况, 并为今后小学师资培训、小学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和课程调整、教育资源的整合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我们课题组成员于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 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
山东菏泽市位于鲁西南, 在山东欠发达地区具有代表性。调查对象主要是我市农村小学教师, 按照本市农村小学教师和校长总数3%的比例,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 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有效人数为1226人。为了对比研究, 同时分别向我市城镇小学教师和我省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200份、500份, 回收率分别是97%、93%。本文就是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和思考的结果。
一、现状分析
鲁西南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与苏、豫、皖三省交界, 是农业大区, 约95%的人口集中在农村。我区就高考分数而言, 整体教育质量还是不错的, 广大农村小学教师为基础教育工作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近几年, 我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为发展我区农村小学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贡献。但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基本精神, 用素质教育的眼光审视我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 我们发现, 我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在若干方面还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需要进一步改善。
1. 生师比不高, 可仍存在师资“缺乏”现象
目前, 我区农村专任小学教师40851人, 占全区小学教师的93.4%, 生师比21∶1。根据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访谈, 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每周都有十几节课, 甚至20多节, 连校长也不例外。农村基本上没有寄宿制小学, 教师编制的全员基本上都上课。为什么生师比不高, 还存在着缺老师的现象呢芽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已见成效, 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意味着入学儿童人数的锐减, 有的村小一个年级只有几个人, 教育主管部门及时采取了积极措施, 进行教育资源整合, 小学高年级几个村小合在一起, 而低年级又只能在各村, 有的采用包班制。近几年地方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 加强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 一般的村小都有教学楼, 并购置了电脑, 改善了教学条件, 但也存在资源浪费情况, 由于村小的合并, 闲置了一些校舍。
2. 教师的素质逐步提高, 但还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反映教师整体素质的指标主要有师资队伍的构成成分和职称结构, 下面对我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一分析。
我区农村小学教师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公办教师 (原师范毕业) , 民师转正, 代课教师, 根据调查统计, 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4.4%、43.6%、2%。公办教师是农村小学中的骨干, 基本功比较扎实。民师所占的比例较大, 这部分教师不乏优秀的人才, 有的很注意自我提高, 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取得了专科或本科学历, 在基础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部分教师原始学历较低, 有些是初中毕业生, 如平时不注意自我提高, 很难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代课教师比例较低, 主要是近几年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或其他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 学历在大专以上, 由于高校扩招, 这类生源素质有所降低, 经过锻炼是可以成为优秀教师的。虽然每年通过招考的方式能够解决一些代课教师问题,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 有的工作2-3年仍没有解决编制问题, 每月的报酬200-300元, 心理失衡, 人心思走, 如何搞好教学工作芽
近几年, 我区农村小学中高职称教师增长较快, 2007-2008年度职称情况:高高级、小高、小一、小二、未评分别占0.5%、38.5%、49.4%、6.5%、5.1%, 可以认为我区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是较高的。但是, 现行职称评审也存有弊端, 论资排辈较为普遍, 高职称低素质的教师并不少见。
如果将教师素质予以分解, 一般认为, 教师素质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职业精神、学识水平、教育观念、教育工作能力等方面。本文主要讨论四个方面。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 96%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工作十分尽职或较为尽职, 但不少校长把缺少责任感排在教师缺乏的素质的前列。根据我们现场观察, 教师总体上是比较敬业的, 许多教师不计报酬, 承担着繁重的教育任务, 默默奉献在三尺讲台。但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的职业精神并不令人乐观。工资不能全额发放, 城乡小学教师实际收入的差距, 常常使一些农村小学老师产生不公平感, 这是影响教师职业精神的一个基本原因。
反映教师学识水平的基本指标是学历。根据调查统计, 目前我区农村小学师资学历分布情况如下:本科、专科、中专、中专以下分别占18%、52%、34.2%、2%, 达标率较高。这个指标也曾和我省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做过对比, 我省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分布情况是:本科、专科、中专、中专以下分别占27.4%、51%、20.8%、0.8%, 由此可见, 我区农村小学师资学历和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 有待提高。我们注意到, 85.5%的教师是通过在职学习如函授、自学考试等途径提高学历的, 学历与学力不一致的现象并非个别。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农村小学很少订阅教研报刊, 教师很少阅读教育类、学科专业类书籍, 主要是缺少资金, 再者老师工作负担重, 没有时间。这样的教师即使有较高的学历, 数年之后, 学识水平也会下降。当我们问及提高工作成绩的主要障碍时, “专业知识水平需要提高”被教师们排在第三位。面对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课程改革的压力, 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的知识面过于狭隘, “知识面需要拓宽”被教师们列为障碍的第二位。这表明教师的学识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农村小学大力推广教育科研, 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大为增加。大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作用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从调查问卷中可以显示:16.47%的教师独立主持一定的课题研究项目, 26.71%的教师同他人合作主持课题研究, 27.11%的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 29.71%的教师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教育科研首先带来教育观念的转变,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都能接受课程改革的最新理念。科研水平尚处于发展状态, 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您撰写的教科研论文经常获奖或者在各级报纸刊物上发表吗芽A、经常;B、经常, 但很难在学术要求较高的评选中奖或报纸刊物上发表;C、偶尔;D、没有。选A、B、C、D的依次为6.83%、26.91%、39.76%、26.50%, 从调查中发现主要原因是工作量太大, 没有时间, 查找资料困难, 科研制度不健全, 对教师的激励度不大。
教育工作能力是教师素质的主要成分。由于继续教育的制度化, 教师非学力教育得到大大提高, 再加上教育科研的推动, 应该说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有了相当的提高。值得重视的是, 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这对教师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们对此已有较充分的认识。教师对教改信息了解越多, 理解越深, 越感到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虽然小学教师普遍实行了聘任制, 但教师人事制度并没有实质改变。直接管理教师、对教师情况最了解的校长没有多少人事权。
3. 教师任课结构失衡, 语文、数学教师所占比例过大
我区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比例过大, 在问卷调查中, 在所任学科一栏中填语文或数学的占全体教师的84%, 比我区城镇小学相应的数据74.8%, 和我省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相应的数据76%要高许多。通过现场访问、座谈得知, 我区农村小学教师大部分都兼课, 如果教语文或数学还兼其他课, 在调查问卷中就填语文或数学。这一方面表明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专职教师数量过小, 另一方面反映了教师普遍兼代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语文、数学教师兼代“副课”, 有些班额较小的村小教师实行了包班, 还有的进行复式教学。这种归类反映了语文、数学课在小学的“主课”地位, 教“主课”是主要任务, 教“副课”则是兼做的工作。教师任课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一是受“主副课”观念的影响, “副课”岗位设置过少, 有的教师学的是“副课”专业, 也被安排去代“主课”, 然后再教相应的“副课”, 再者是教师数量不足, 每位教师不得不兼代数门课程。
二、建议
如前面所述, 我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 生师比不高, 却出现师资“缺乏”的现象, 教师队伍在素质和结构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教育资源有待于继续优化组合, 调整师资结构, 建设一支规模结构合理的高效能的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教育,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当前的任务。
1. 整合教育资源, 调整师资结构
学生入学人数的锐减将会给教育改革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我区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初步完成了村小的合并, 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 小学低年级又只能就近上学, 人数不足10人也必须成为一个教学班, 必然会带来教育资源的浪费, 这是教育主管部门棘手的问题。因此发展寄宿制农村小学应该提上日程。目前, 由于党的富民政策, 农民收入高了, 加上计划生育的成效, 每个家庭有1个或2个孩子读书, 已经有不少家庭将孩子送到城里私立寄宿制学校, 收费虽然高了点, 但他们负担得起, 为了孩子的成长, 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芽
发展寄宿制农村小学, 是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每个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办寄宿制小学, 扩大教学规模, 整合教育资源, 合理调配师资, 教师竞争上岗, 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可以改做学生的生活老师, 和其他管理人员。通过招聘的方式 (力求客观、公正) 及时补充新生力量。
调整教师任课结构, 要培训和引进并举, 对现有教师进行转岗培训, 使部分语文、数学教师转任其他课程的教学, 但有些课程如外语、艺术等课程的教师不可能通过短期转岗培训解决, 要从专业毕业生中录用。调整教师任课结构, 还要改革教师任课管理, 处理好教师兼课与专职化的关系。教师兼课在目前小学中是普遍的, 但应有一个限度,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专职教师或使教师专职化。一个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总有局限性, 精力也是有限的, 如果同时兼做多种工作, 不可能把每样工作都做好, 必然降低工作质量为代价。
2. 加强教师教育, 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主观部门在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据了解, 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足之外, 培训方式单一, 培训双方尤其是小学教师积极性不高是重要原因。教师培训有意无意偏向于教育理论的提高, 主要方式是集中授课, 但往往是讲者高谈阔论, 听者兴味索然。何以出现这种局面芽首先是培训双方的兴趣点不一致。专家学者侧重理论阐述, 小学教师则关心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本来学者们的理论话语背后是有实践因素的, 小学教师的实践也不乏理论 (大量的是原始态理论和关于教育的缄默知识) 的支撑, 但两种理论、两种实践经验没有交流, 专家的理论和教师的实践更没有沟通, 双方的视界难以融合, 培训自然就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其次, 培训双方缺乏向对方趋近的动力。由于传统的身份观念和长期形成的态度定势, 专家学者乐于研究文献, 解读理论, 不愿到生动的教育实践中去做扎实的研究, 而小学教师则不愿学习“枯燥”的教育理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从而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还有待改进, 专家学者应深入农村小学, 与小学教师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就各种具体的教育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 这样在教师培训中才具有实效性。
因此, 在教师教育中, 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采取有效的措施。 (1) 倡导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终身教育是必由之途。教师专业是实践型专业, 教师教育造就的是能实施教育的专门人才, 在实践中学习, 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对实践的反思, 从而提高改进自己教育实践的能力, 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特点。教师专业是复合型专业, 教师既要对所教学科有一定的造诣, 又要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 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2) 统筹培养培训, 明确培训重点, 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建立统一规划和指导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机构, 明确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职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培训的任务。服务小学的高等学校要调整专业结构, 修订课程计划, 更新教育内容, 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环节, 对在职教师要进行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的培训。 (3) 重视资料、网络设备建设, 提供教育资源共享的机会, 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 购买一定的图书、资料, 配置电子阅览室 (每个学校至少应有2台电脑可以上网) , 目前网上浏览是教师获得有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世银.当前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教学与管理, 2002 (11) .
[2]徐文秀.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育探索, 2006 (6) .
[3]范中平.农村小学校长的困惑.湖南教育, 2004 (14) .
[4]李存生, 杨永刚.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教育探索, 2006 (2) .
[5]邹循东.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模式.广西教育, 2004 (9) .
鲁西南地区 篇2
近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人们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目前,高温仍在持续,旱情还在扩大。团中央向全国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发出“每人捐一瓶水,积极投身抗旱救灾”的号召。值此全民抗旱的重要时刻,汉江路街道党委、团委向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1、奉献爱心,为灾区捐款捐物。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关心灾情,向灾民伸出热情援手,出资出力,形成强大的抗旱救灾合力。
2、从自己做起,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广大团员青年和广大少先队员要积极参与“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即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范文网
3、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倡导低碳生活。积极参加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绿化等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爱护资源、保护环境中来,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款捐水,为灾区人民奉献一份爱心,贡献一份力量。一元一分总关情,一点一滴皆心意,让我们行动起来,万众一心,抗旱救灾,为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鲁西南地区 篇3
关键词:鲁西南地区;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鲁西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随着招商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鲁西南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鲁西南地区人口密集,传统农业占很大比重。同时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当地小企业迅速增加,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重。本文通过调查,归纳出当前鲁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农村土壤、大气及水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农业生产中频繁、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仅导致地表土壤污染,同时也带来了大气环境的恶化和地下水的污染。鲁西南地区作为我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防治农药、化肥污染既是保障安全粮食生产,更是保障当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近年来,鲁西南地区招商引资步伐加快,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在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等问题,一些企业无视环境恶化,污水处理设施不达标,甚至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坑塘,严重污染当地的水资源、土地及大气资源,带来农村生存环境的恶化,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三)农村养殖业无序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养殖业由于进入门槛低、投入资金少成为农民创业的重要选择。在鲁西南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气及土壤、水资源污染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养殖业中产生的家禽、家畜粪便等导致当地大气环境恶化,同时由于一些养殖户肆意排放废弃物,导致禽畜粪便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土壤河流,进而污染当地的土壤、河流,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农村环保意识淡薄导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容乐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农村社会的繁荣和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在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白色污染正在农村不断蔓延。同时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乱倒乱扔垃圾的现象不断发生。
(五)农村环保制度缺失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上日程,相关立法机制也不断完善。但在目前,针对农村环境保护还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与制度保障,农村环境保护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生态环境工作没有进入有序发展。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本文在立足鲁西南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发展农业,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化学污染。根据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思路,农业生产要构建高效、协调的生产模式,逐步淘汰破坏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措施,科学种田,控制化学物质污染。一方面大力倡导生态农业,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通过优化土地资源组合、规模化农业生产、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开展对农民农业生产知识的培训,鼓励新生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开展对农民科学知识的培训,鼓励农民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科学种田,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建立高效农业生产模式,防治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尤其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蔬菜、粮食、畜产品的监测,预防重大农药污染。
(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完善对工业生产污染的监测与控制。防治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要积极发挥当地政府的管理作用,明确责任机制,加大对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水排放的查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对工业生产中的污水等严格监控,从源头上切断污染源,根治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要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充实环境保护部门力量,使环境保护工作提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保证相应的工作条件,同时责任到人,严格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和对不符合环保规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乱排乱放的企业严格处罚,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应关闭取缔。同时严格环境准入机制,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农村适用的环保技术。由于鲁西南地区目前农村发展较发达城市落后,没有应逐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控体系,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合理控制农村农药化肥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养殖业污染等污染源。当前针对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要尽快研发出消除农业污染的相关技术措施,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一方面加快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控制生活垃圾的乱倒乱放现象,同时合理利用有效资源,防治土壤及水资源、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建立农村环保和科技技术服务体系,推广农村适用的环保技术,合理处理牲畜粪便、生活垃圾等污染源,形成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
(四)加强环保宣传,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针对当前鲁西南农村地区的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该积极发动群众,通过电视媒体、报纸、村喇叭等渠道广泛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创造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以来鲁西南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地区更是如此,没有建立现代生活方式,人民群众对于生活垃圾没有合理的处理方式,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极为普遍。同时由于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针对这种社会现实,更应该从农民思想层面入手,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农村生态环境更是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朝林,吴莉娅. 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Ⅱ)[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03:100-163.
[2]李婧婧.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蔡守秋,吴贤静. 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成就、问题和改进[J]. 当代法学,2009,01:68-76.
鲁西南地区 篇4
20世纪70年代末, 一些国家的养鸽场先后发生了一种以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主要症状的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发病率为40%~100%。死亡率高达30%~90%, 尤以幼鸽为甚。该病临床症状与鸡嗜神经型新城疫 (ND) 相似。从流行地区病鸽中均能分离到病毒, 经鉴定其病原与鸡新城疫的病原同属I-型副黏病毒 (PMI-1) 。有学者认为, 该病毒是鸡新城疫病毒长期存在于鸽群中, 而适应了鸽体内寄生并发生某些变异的结果。故将其列为单一群, 称为鸽副黏病毒或鸽新城疫病毒, 以区别于鸡新城疫病毒。近几年来, 我国各地时有鸽新城疫发生的报道, 肉鸽赛鸽无论大小均可感染此病, 而且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常呈爆发性流行, 给养鸽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009年春, 鲁西南某鸽场800余只肉鸽, 逐渐出现食欲减退、饮水增多、排黄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羽毛蓬松等症状, 疾病后期还表现出严重神经症状, 头颈扭曲, 翅腿麻痹, 运动失调, 食欲废绝, 发病率为75%。依据其流行特点、症状及病变, 疑似诊断为鸽新城疫。剖检病死鸽, 同时随机采得10只病鸽血液, 分离血清, 并采集病料, 从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为进一步鉴定该病毒是否为信鸽新城疫病毒, 笔者进行了HA和HI试验、耐酸性试验、氯仿敏感性试验、病毒中和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现报道如下。
2 材料和方法
(1) 抗NDV阳性血清由华南农业大学微生物禽病检测实验室自制保存;1%红血球采自健康成年公鸡, 按常规方法制备;NDLa Sota毒株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
SPF种蛋购自山东家禽研究所, 自行孵化到9日龄, 取SPF鸡胚;雏鸡购自山东六和集团实习种鸡场, 6周龄雏鸡购于市场, 经HI试验ND抗体阴性。
(2) 病料来源与处理。按无菌操作采取病死信鸽脑、肝脏、肺脏、心脏、脾脏等组织, 分别研磨后按1∶5加入无菌生理盐水, 再加青、链霉素1 000 IU/mL, 置3℃过夜, 3 500 r/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于4℃10 000 r/min离心纯化30 min后, 无菌取其上清液保存备用。同时随机采得10只病鸽血液, 按同样方法抽取血清, 检测HI效价。
(3) 血凝 (HA) 和血凝抑制 (HI) 试验按常规微量法在96孔板上进行。
(4) 病毒分离。分别取上述备用组织上清液按0.1 mL/枚进行尿囊腔接种9~10日龄SPF鸡胚, 每种组织上清液接种5枚, 另设2枚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置38℃孵育, 每日照蛋4次 (每8 h照一次) , 弃去24 h内死亡胚, 收集24~120 h死胚与活胚, 于4℃冰箱过夜, 次日收获尿囊液, 盲传2代, 测定HA价, HA效价在24以上者判为阳性, 冻存备用。
(5) 敏感性试验和耐酸性试验参照殷震 (1997) 方法进行。
(6) 中和试验参照郭玉璞 (1994) 固定病毒稀释血清的方法。NDV阳性血清HI效价为9 lb, 鸽、鸡抗NDV HI效价均为7 lb, 用1∶1, 1∶2, 1∶4, 1∶8, 1∶16, 1∶32稀释度的血清, 处理等量病毒液, 并设生理盐水对照和血清对照、鸽源NDV对照、鸡源NDV对照, 37℃感作1 h, 同法接种鸡胚各3枚, 孵育, 收获尿囊液测HA价。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50%中和终点。
(7) 动物回归试验参考陈昌海 (1999) 及王云峰 (1999) 的方法并稍作改进, 将病毒液直接翅下静脉注射5只1月龄鸽、10只健康6周龄雏鸡, 0.1 mL/只。同时设4只 (鸽、鸡各2只) 注射0.1 mL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隔离饲养, 每日观察记录发病、麻痹、死亡等情况, 持续10 d, 翅下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测定HI效价。
3 结果
(1) 病鸽肝脏上清液HA价为0 lb, 病鸽血清HI效价均为5~6 lb。
(2) 病毒分离。将心脏、肝脏、脾脏、脑、肺脏组织上清液盲传3代, 收获尿囊液, 测定HA效价, 其中肝脏上清盲传后, HI价为5~8 lb, 多数鸡胚于接种后72~120 h死亡, 皮下轻度出血, 发育不良。
(3) 氯仿敏感性试验和耐酸性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经氯仿处理后病毒HA价下降3~7 lb, 表明该病毒对氯仿敏感。经酸处理后病毒几乎完全失去血凝活性, 该毒株对酸敏感。
(3) 病毒中和试验见表2。可知1∶2, 1∶4稀释度鸡抗NDV血清基本能中和病毒液, 即抗ND阳性血清能特异性地中和病毒, 随着血清稀释度的增加, 中和能力减弱。用Reed-Muench法计算50%中和终点PD50=21.75, 而未加抗血清的鸽源、鸡源NDV均能引起鸡胚病变, 尿囊液HA价达28~12。
(4) 动物回归试验。鸽接种分离物6 d后, 均复制出与自然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 而鸡接种10 d后, 仍无发病现象, 故IVPI=0, 两试验组接种10 d后, 血清HI价为4~11 lb, 对照组血清HI价为0 lb。
4 结果和讨论
(1) 本试验分离的疑为鸽新城疫的毒株, 盲传3代后HA价已达5~8 lb, 病毒增殖较快。在血凝抑制试验中, 病鸽血清能特异地抑制鸡新城疫病毒的血凝, 证明该毒株与鸡NDV同源。
(2) 本分离株在理化特性上表现为对氯仿和酸敏感。
(3) 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鸡抗NDV血清能特异地中和该毒株, 说明鸡NDV与鸽NDV含有相同的抗原成分, 但PD50不到1∶4。在动物回归试验中, 该分离株对鸽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 而不能引起鸡出现临床症状, 是否预示着该毒株相对于鸡新城疫病毒已发生较大变异, 以及是否能用鸡新城疫疫苗预防鸽新城疫病, 笔者认为这需从分子水平上对2株病毒的核酸序列和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进行研究, 确定其同源性后方能说明。
西南地区“开辟”豪华游轮航线 篇5
据悉,公主邮轮隶属于全球最大的度假公司嘉年华集团。从1965年首航至今,50年来公主邮轮一直致力于完善自我,以卓越的体验享誉世界。曾被《国际邮轮》杂志2014年度最佳邮轮公司、《漫旅》杂志2014 特别推荐邮轮公司、世界旅游行业大奖2014最受欢迎邮轮品牌、《邮轮评论家》杂志2013年编辑精选奖——最佳邮轮航线《推荐》杂志2004-2012连续九年读者推荐奖——最佳邮轮航线等。作为最知名的邮轮品牌之一,公主邮轮在1965年首航,行驶墨西哥的单船航线。今天,公主邮轮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邮轮公司,以创新的船舶设计、多样化的船上体验和卓越的客户服务而闻名。公主邮轮被公认为全球邮轮的领导者,目前拥有18艘豪华邮轮的强大阵容,超过150条特色航线;每年带领约170万宾客尽情游览世界各地的热门航行;抵达约350个遍布全球的港口和目的地;而训练有素的25000名员工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确保每位客人都能享受到海上东道主的贴心服务。
(文/刘月)
鲁西南地区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鲁西南城市济宁、曲阜、兖州、邹城、枣庄、滕州、泰安、菏泽八市城市2946名居民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并查阅到有关体育参与研究的文章45篇。
1.2.2 问卷调查法
对鲁西南八城市的居委会、小区、社区管理点、辅导站、学校的城市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表,并与之交谈,共发放问卷2946份,有效回收2750份,有效率93.3%。
1.2.3 数据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11.0进行分析、归纳、统计。
2 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城市居民体育参与状况分析
2.1 体育参与的总体水平
体育人口参照“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含3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在2750名有效调查者中,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者约占28.94%;其中体育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10.11%,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约占总人口数的18.83%,未参加体育锻炼的占71.06%;在体育活动参加者中,其中男性约占49.8%,女性约占51.2%;体育参与者女性略高于男性。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2000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体育人口总数为18.3%,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者的城乡居民约为35%,根据这一标准,该地区城市居民体育人口比全国体育人口低7.19个百分点,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者比全国的标准低6.06个百分点。
2.1.1 体育参与者的年龄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在16-61岁以上10个年龄段中,16-20岁、21-25岁、55-60岁年龄段参与率最高。分别占15.02%、17.87%和12.23%;其次为51-55年龄段参与率为10.64%;36-40岁年龄段参与率最低,仅占4.26%。(见表1)青少年明显高于中、老年人,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又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与体育参与活动的场所、内容以及参加人员的空闲时间、健康状况有关。
2.1.2 体育参与者的职业结构
在调查中,农民占28.51%,采用几乎不固定时间的锻炼方式,但是其他职业的,多采用每周固定几天或利用周末与节假日时间的方式进行锻炼。按照各职业人群的结构排序为:农民占28.71%,学生占17.7%,教科文人员占17.35%,工人占16.52%,管理人员占14.54%,服务人员占12.30%,其他占4.89%。(见表2)
2.1.3 体育参与的受教育程度
调查显示:该地区体育参与人群的教育结构,以中等学历(包括中专和高中)为主,占总数的41.08%,大学学历占19.20%,小学占12.98%,文盲或识字不多达到8.71%,(见表3)说明从文盲到中等教育参与率逐渐升高,而受过大学教育则呈下降趋势。
2.2 体育参与活动的内容
2.2.1 体育参与活动的场所
调查表明(见表4):该地区对体育活动的场所的选择方面偏重于公众性,如公共活动场所,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空地的选择序位较靠前。但是收费体育场馆选择的较少,这也是地区居民收入不高问题所致。
2.2.2 体育参与者对体育项目的选择
调查表明,该地区城市居民对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中表现出明显不同,最喜欢的前三位为:散步跑步、扑克、棋牌类、球类游戏。(见表5)由于受生存环境、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鲁西南地区而言,这些项目不受场地条件,生活环境的限制,最普及、最宜开展。
2.2.3 体育参与者的组织形式
该地区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朋友同事居第1位,占60.64%;个人锻炼居第2位,占56.92%;参加社区的体育活动居第3位,占34.75%。形成了以群体为主,个体为辅,兼顾社交的亲缘性体育活动方式。反映出居民体育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参与体育活动属自发性,需个体的兼顾来弥补群体力量的集体行动。(见表6)
2.2.4 体育参与者的活动的频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庭和个人利用双休日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较多地集中在每周1至2次,每月1-3此的区间内。近1/5的人对自己参加锻炼的次数无从表述,说明没有规律,没有进入既定的生活方式,随意性、无固定时间较多。(见表7)
2.3 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动因出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为了增强体力和健康 ”等生理原因是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首位动因(占参加锻炼者的24.68%),“为了散心解闷、消遣娱乐”与“为了精神情绪的修养和改善”等心理原因占较大的比重(分别为18.75%和11.13%),有相当多的人视体育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他们为了“和朋友、同伴的交流”、“ 与家人接触”来参加体育活动(分别为12.94%和2.14%)。(见表8)
3 非体育参与人口的情况
此次调查中有71.06%的城市居民未参加过体育活动,调查显示她们中有39.66%的居民已打算今后参加体育活动,还有31.4%的居民未做决定,打算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是要有时间,第二是需要场地,第三是经济条件。
4 结论
1.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城市居民体育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10.11%,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约占总人口数的18.83%,未参加体育锻炼的占71.06%;在体育活动参加者中,其中男性约占49.8%,女性约占51.2%;体育参与者女性略高于男性;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参加者的比例,有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又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按各职业人群的体育参与结构比从大到小为:农民、学生、 教科文人员、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体育参与者的文化水平为中等学历。
2.城市居民体育参与者表现的随意性比较强,受心情、气候、余暇时间的影响,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也不相同;参加的活动场所在公园、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空地等非正式体育场所;象收费体育场馆正式体育场所仅占8.23%。
3.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动因出现多元化趋势,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占较大比例,还有相当多人视体育为社交活动,可以看出参加体育活动受各方面社会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版社,1998.
[2]孟文娣,郭永波,等.现阶段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总体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
鲁西南地区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进行。供试地块为壤土, 0~20 cm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38%、碱解氮107.2 mg/kg、速效磷24.5 mg/kg、速效钾113.6 mg/kg。试验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播期主处理和6个收获期副处理。播期处理依次为套种第一播期 (6月1日) 、贴茬第二播期 (6月10日) 和直播第三播期 (6月20日) ;收获期处理是吐丝后10、20、30、40、50 d和完熟期 (CK) 。3次重复,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0 m2 (5 m×6 m) 。
1.3 试验方法
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采用人工开沟播种。试验地施复合肥750 kg/hm2、硫酸锌15 kg/hm2作基肥。玉米3叶间苗, 4~5叶定苗, 拔节期追施尿素225 kg/hm2, 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75 kg/hm2。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记载各生育期, 田间取样连续收获20个玉米穗, 直至收获;考查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随着播期的推迟, 夏玉米郑单958的全生育期均呈递减趋势 (表1) 。从播种到出苗期、出苗期到拔节期、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到完熟期均随播期延迟而缩短, 例如, 从播种至大喇叭口期3个播期依次需要46、41、37 d;但是, 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吐丝期各间隔之间无明显差异。
2.2 有效穗数和穗粒数
随着播期的推迟, 郑单958的有效穗数无明显变化, 分别为66 745、66 879、66 542穗/hm2;但是穗粒数呈减少趋势, 分别为528.5、525.4、492.6粒。在同一播期下, 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一定且不受收获期的影响。
2.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在同一播期不同收获期条件下, 千粒重是产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者均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呈显著递增趋势;与完熟期收获相比, 收获愈晚减产越少 (表2) 。吐丝后40 d收获, 3个播期的收获时间依次是9月11日、15日、22日, 而当地实际生产中的收获时间在9月20日前后, 由此可见夏玉米收获过早能造成18.7%~22.0%的减产幅度, 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减少64.7~77.8 g和2 120.7~2 733.5 kg/hm2。在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一定的条件下, 千粒重每减少1 g约折合减产34.4 kg/hm2。
注:表中06-01、06-10、06-20均为播期。
随着播期的推迟, 千粒重和产量在不同收获期的表现趋势不同。吐丝后10 d和20 d收获, 千粒重逐渐增加, 说明这一阶段晚播的灌浆速率较快;产量则是中间播期 (6月10日) 最高, 晚播次之, 早播最低。吐丝后30 d收获, 千粒重和产量都表现为中间播期>早播>晚播;而吐丝后40 d收获都是早播最高, 千粒重在中间播期最低, 产量在晚播时最低。在吐丝后50 d和完熟期收获, 千粒重表现为中间播期>晚播>早播;产量是中间播期最高, 早播次之、晚播最低, 这说明郑单958的最佳播期为6月10日。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播期的推迟, 全生育期持续时间缩短[2,3], 玉米为喜温短日照作物, 推迟播期引起的温度升高应是影响该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原因;单位面积穗数无明显变化[4], 穗粒数呈逐渐减少趋势[5], 但汪黎明等[6]报道有效穗数随播期推迟而上升。关于穗粒数的表现趋势差异可能是由于生态区条件不同造成的, 因为穗粒数是受环境影响波动较大的因子[7]。在同一播期下, 与完熟期收获相比, 收获越晚千粒重和产量越高, 减产幅度亦越小。按照当地实际生产中的收获时间, 致使减产18.7%~22.0%, 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减少64.7~77.8 g和2 120.7~2 733.5 kg/hm2。这与付雪丽等[8]报道的黄淮平原夏玉米晚收产量显著提高747~2 700 kg/hm2结果相似。故生产中应在不影响下茬冬小麦播种情况下尽量晚收, 而且高产冬小麦适当晚播可增加干物质向籽粒转移, 显著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9]。
试验结果显示, 千粒重在吐丝后30 d收获 (9月12日) 以晚播时最低, 在吐丝后40 d收获 (9月15日) 以中间播期时最低。分析原因是这2个播期的收获时间均在9月中旬, 而当年此时恰值5 d连阴雨和低温寡照 (旬平均温度偏低2.5℃, 旬内日照偏少45.8 h) 。因为在同一生态区, 播期主要是通过灌浆期温度和灌浆持续期影响粒重;还有研究表明, 灌浆期10℃处理5 d玉米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大分子物质含量下降, 籽粒灌浆受阻[10]。在吐丝后50 d和完熟期收获, 产量都是中间播期最高, 说明鲁西南地区郑单958的最佳播期为6月10日。因此, 生产中要合理安排夏玉米的播种时间, 以达到高产稳产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绍长, 白萍, 吕新, 等.不同生态区及播期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J].作物学报, 2003, 29 (5) :775-778.
[2]李挺, 牛春丽, 王淑惠.播期对夏玉米阶段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7) :1156-1158.
[3]刘明, 陶洪斌, 王璞, 等.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1) :18-23.
[4]李向岭, 李从锋, 葛均筑, 等.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11 (2) :95-100.
[5]于吉琳, 聂林雪, 郑洪兵, 等.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13, 21 (5) :76-80.
[6]汪黎明, 李月梅, 周银华.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7) :21-22.
[7]赵久然.玉米不同品种基因型穗粒数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 1997, 15 (6) :1-2.
[8]付雪丽, 张惠, 贾继增, 等.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J].作物学报, 2009, 35 (9) :1708-1714.
[9]王志强, 周晓明, 申占保, 等.播期对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4) :4-6.
西南地区农村电气火灾隐患及预防 篇8
危险性分析
耐火等级低,火灾风险高
由于历史及地理因素的影响,西南地区居民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木质房屋施工简易、冬暖夏凉、持久耐用、不拘地域、建造灵活,整栋房屋均为木质结构。西南地区的木质房屋无任何防火材料的保护,其构筑房屋耐火等级极低,容易引发火灾。木质材料的燃烧过程极为复杂,与其自身密度、含水量、比表面积、纹理方向均有密切联系。村民在构筑房屋时就地取材,所以其木质房屋的抗烧性能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看房屋大多用松木构筑,耐火等级远不能达到木质建筑耐火等级要求,一旦遇明火或与高温物体接触,达到其着火条件,容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消防力量薄弱,救援困难
目前,我国大多数消防部队设置在县镇一级,而大多村寨并不属于其可控辖区范围,且距离消防部队的距离较远;一旦发生火灾,多因山路难行,消防车辆无法驶入等原因延误救援,所以各村基本依靠自身力量对火灾进行扑救。
木质房屋构筑密集,缺乏防火间距
乡村建设缺乏规划,村镇建筑建设无序,许多村庄坐落于山区、高原等较偏远地区,设计不合理。另外,农村建筑建设时间长且集中,房屋布局混乱,无消防通道和防火间隔。一旦引发火灾,将成片发展,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室内空间小,单位面积火灾荷载大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室内的火灾荷载直接决定着火灾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变化。大多数农户室内摆放物品杂乱无章,甚至在起居用房中堆放木柴,加上大量家具、棉制品、皮革制品导致室内的火灾荷载极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很难控制。
用火用电管理不当,失火风险高
农村常驻人口多为老人和儿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消防意识差,用火用电方面存在问题。同时,农村户内的电气线路问题严重,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电气线路过热、漏电引发的电气线路火灾频繁发生。由于村民消防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高,大量的火灾事故在传统节日或大型庆典活动期间最易发生。
火灾隐患
电气系统故障产生火源,引燃附近可燃物且拥有足够助燃物引发的火灾即可称为电气火灾;引发电气火灾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众多。当建筑物超过一定年限,其电气系统线路各部分趋于老化,一旦出现短路、过载、接触不良、过热、漏电等情况,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电气火灾。
供电系统低压侧无防雷措施
西南地区常年多雨,同时伴随大量雷击现象,雷击会损坏配电变压器,甚至导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正常生活。西南各村配电变压器仅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低压侧没有设置防雷措施。雷击不但会危害线路本身安全,而且还会引起暂态高电压或过电压,其可以通过网络线路耦合或转移到配电网中的设备上,造成设备损坏,击穿绝缘,发生伤人事故或火灾。
户外线路材料不合格
目前,西南地区各村寨已经开始对电气线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村寨数量多、分布广、资金拨发迟缓、交通状况差等问题,电气线路的改造大多只限于户外部分,户外电度表基本更换完毕,改造过的线路全部使用铝线,并装有金属外壳的防水保护。
另外,户外的线路方面,存在电度表处连接入户线路穿管偷工减料的现象,入户线直接穿过农户房屋的木质墙壁,孔洞处没有防护封堵措施,若在此处发生故障而引发火灾,会对户内人员、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户外线路虽然已经基本更换完毕,但仍遗留部分老旧线路没有及时清理,这些线路部分还连接着相线,很容易发生触电造成危险。另外由于地形限制,架空线路与建筑物、树木之间距离很小,线路的机械强度不足,容易发生短路,引发火灾。
电气线路老化严重
电气线路绝缘老化是正常现象,线路老化程度会随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线路绝缘材料老化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可引起漏电电流增加,导致电气设备、导线温度过高,形成火源。当绝缘材料严重老化,电气线路很容易被击穿,造成交流相间短路、相线对地短路或直流电路的极间短路。一旦短路,通过导线的电流极大,而导线的放热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线路温度急剧上升,从短路点到电源都是高温释放源,遇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
电气线路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中大约可使用10年。但西南地区温度、湿度相对较高,线路上布满油渍和蛛网,加速了其老化程度。农民的电气防火意识差,线路绝缘、老化、损坏后不更换,火灾隐患相对较高,发生火灾的风险较大。
电气线路超负荷
电气线路超负荷即电气线路过载,在使用电气设备时,设备和导线超过其最大额定承载值。农村居民使用家用电器的频率逐年增加,随意增添负荷、装填导线,使设备和线路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容易发生过载现象,引发火灾。
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现象严重
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农民从灯管底部、插板、已做好穿管的线路上直接连接电线使用用电器,有些村民并未使用绝缘胶带,而是使用普通的胶带进行连接,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或引发火灾。
除此以外,村民室内电线大多使用铝线,或铜线、铝线混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生松动。铜铝导线直接相连的时候,在铜铝连接处会产生电位差,发生电解作用,使得铝导体腐蚀,导致接触电阻增大,接触不良,接头部位温度升高,严重时使接头熔化,引起附近易燃物、可燃物起火燃烧。
另外,入户开关作为电气线路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使用线路的总开关,对整体电路起到保护和开断的作用。农村大部分房屋在电气线路入户时采用的电闸开关情况各异,经改造过的住户都安装了空气开关,也有采用漏电保护器和刀闸开关组合的住户,但单独使用没有灭弧功能的刀闸开关比重较大。
电气线路明敷时直接与可燃材料接触
部分农户室内线路都已做好穿管保护工作,没有把电线直接敷设在木质的墙壁上,线路发生问题时,不会直接引燃可燃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是有些农户的电气线路明敷,导线直接敷设在木墙或垫铺的报纸上,而且接线情况十分混乱,线路上布满了蛛网和油渍,不利于导线散热,容易引燃绝缘层;而且西南村寨大量明敷老化线路的线芯裸露在外,容易发生金属性及电弧性短路,使回路内电流突增产生高温引燃房屋木结构酿成火灾。
电气接地系统接地形式不当
农村地区一般使用TN-C接地系统,但大多数接地系统废置,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大量金属外壳电器,只连接了相线和零线,没有连接地线,若电源的零线断开或者火线与零线接反,其用电器外壳也将会带有与电源相同的电压,人一旦接触构成回路,就会导致触电现象的发生。
潮湿部位无防潮措施
卫生间的环境最为潮湿,其内部插座位置距离水龙头相对较近,但却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当有水溅进插座里时,可能导致短路引发火灾,还有可能造成触电。
劣质插线板连接设备过多
同一个插板上经常连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是常见现象,当众多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时,会导致电气线路过负荷,导线过热、插线板烧毁,酿成火灾。农村居民时常用铝线自制插板,其线芯细,电阻大,电流通过时发热明显,连接使用诸如电磁炉、电饭锅等大功率电器时,通过插板的电流较大,易引发火灾。
防火对策
改善农村消防救援力量
经济落后、对消防工作缺乏重视是阻碍农村消防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大屏障阻碍,因此改善农村消防救援力量,增加资金投入尤为重要。一是农村都应设置足量的蓄水池,做消防用水使用;二是在消防车无法进入、救援的村庄设置室外消火栓,保证消火栓连接市政管网和消防水池;三是配备手抬机动泵和口径与室外消火栓相对应的水枪、水带,从消防装备上保证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农村现有常驻人员中培养一支义务消防队,保证义务消防员能够时刻在岗在位,具有相应的号召力、行动能力、救援能力、组织能力,学会使用消防器材,在突发火灾中起到积极作用。这样才能在“消”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将火灾损失控制到最低。
落实电气改造工作
农村电气改造工作虽已开始,但其中资金拨发缓慢、道路不畅、专业电气人员缺乏等问题,使农村地区电气线路改造进展缓慢,用电不规范、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漏电等电气线路问题较为普遍且交叉出现,已成为农村电气火灾的高发原因,火灾隐患问题突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严重。落实电气改造工作,应做到2点:
一是针对农村新购置的大功率用电器而产生的电气线路老化、工作负荷低、存在大量乱搭乱接现象,建议投入相应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更换新的空气开关等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检修,尤其在旱季、用电高峰期、节庆期间加大对电气线路隐患的排查;同时,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杜绝劣质电气产品、电线、开关插座流入市场。
二是加强消防宣传,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首先,坚持群防群治,加大宣传力度,依托地方电视台、广播或新闻媒体,定期播放消防宣传广告和以该地区典型农村火灾案例为题材的警示教育片,提高消防意识,破除侥幸心理;其次,依托小学、村委会等平台,定期组织消防知识讲堂,发放消防知识手册,进行消防教育,教会村民如何逃生、报警等,同时利用资源,打造消防“墙头文化”;再次,依托地方派出所力量对消防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警示他人;最后,针对少数民族多且爱唱山歌的特点,可以用消防知识编写山歌,供村民传唱。
加强农村防火宣传教育
开展农村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和减少农村火灾发生的前提和主要手段。基层人民政府、消防大队应切实负起责任,利用广播、标语、墙报、板报和会议等方式,针对重要季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在消防宣传时,要讲究策略,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特点进行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指出各村寨的重大火灾隐患问题,注意防范、及时整改,预防火灾的发生。
西南地区肉鸡平稳度夏的关键技术 篇9
1.1 鸡场建设的选址
西南地区的山地较多,有些鸡场修建在两座山的燕尾角。鸡场空气得不到流通,污浊空气不易散发,使鸡群出现呼吸道疾病。
方法:山地鸡场的建造场址应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通风良好的半山腰或者山顶,同时考虑水源和交通。
1.2 控制环境温度
对肉鸡来说,最大生长速度的环境温度为10~20℃,取得最佳饲料利用率的理想温度为15~27℃。研究表明在超过27℃,家禽便会开始用更多的能量来降温。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热应激现象就较明显。
措施:降低鸡舍内外环境温度,如给鸡舍搭建凉棚、在鸡舍内喷水雾降温、在鸡舍棚顶泼洒深井凉水等。细雾蒸发降温在生产上运用较多,也有良好的降温效果,但是使用降温的方法会使空气湿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蒸发散热。近年来,水帘纵向通风降温法应用较广,降温效果较好,空气湿度上升也不太大。有实验证明,使用水帘降温下的纵向通风模式可以降低舍温8~10℃,全天氨气平均浓度由2.4 mg/m3下降到9.6 mg/m3。
1.3 控制环境湿度
西南地区夏季空气潮湿,白天下雨较多,时雨时晴的天气极易出现环境温湿度同时过高的情况。导致霉菌病和球虫病等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和传播,使肉鸡患呼吸道疾病、神经炎、风湿症、关节炎等疾病。措施:肉鸡的最适宜环境湿度为30%~75%。对笼养鸡一般常采用加强通风和在室内放生石灰块的办法。生石灰能有效降低空气湿度,但是应注意放置生石灰块的数量和时间,避免放置石灰块过多过久,以防止鸡舍湿度过低。平养鸡一般采取加铺垫料和加强通风的方式来降低舍内湿度。有文献记录垫料的吸水能力在200%~400%之间。加铺的垫料应保证直接与肉鸡接触的垫料干燥。注意勤换垫料,生产上一批肉鸡应换垫料5~8次,换过的垫料经过翻晒和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有条件的养殖场在换垫料时最好将鸡只转入其它地方,并同时对室内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1.4 给予合适的光照
西南地区夏季的自然光照时间长,照度强。自然光照时间一般为上午9点至下午5点,对于半开的肉鸡舍,很多养殖场不注意控制光照。光照不合适不利于肉鸡的性成熟和维持产蛋期。
措施:在肉鸡的整个生长周期中:1周龄前三天为全天光照,后四天为每天16 h光照;在2~18周龄要控制肉鸡的光照时间,每天最多8 h光照;到产蛋期间,逐渐增加光照到16 h。
1.5 加强鸡舍的通风
肉鸡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因鸡只的不断生长,粪便排泄量不断增多,导致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升高。一些鸡舍通风设备落后,有些风机因故障不工作使空气得不到更新。
措施:半开式鸡舍保持鸡舍的良好通风,封闭式鸡舍必须要保证通风设备工作正常。
2 加强鸡群的管理
2.1 降低鸡群的饲养密度
有的养殖场为充分利用资源,对肉鸡实行高密度饲养。使环境空气的流动受阻;鸡只个体因争抢采食、饮水,使鸡体产热量上升,环境温度升高,加剧热应激。
措施:饲养密度应比平时减少15%为宜。1周龄为40只/m2;2周龄为30只/m2、3~4周龄为20~15只/m2、5周龄~出售8~10只/m2。
2.2 供给充足清凉的饮水
大多数养鸡场用自来水作为肉鸡的饮水来源,在夏季几乎所有养殖场均没有重视水温的控制。使得肉鸡饮用较高温度的饮水。
措施:肉鸡一般要求饮水温度保持在15~25℃。在川西北高原地区,因其水资源来自于高原融雪或深山水,水温在夏季也不超过25℃,该处的鸡场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必进行水体降温。而其他地方则应注意饮水的温度,可通过深井取水或向水中投放冰块来控制饮水的温度。有条件的鸡场可在饮水中添加一些葡萄糖和低聚糖,以减少血液中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一般以3%~5%葡萄糖水为宜。
2.3 调整饲喂时间,减少饲喂的次数
许多鸡场在高温季节仍按照平时饲养制度,没有在高温季节对肉鸡进行必要的限食。
措施:根据西南地区每天气温的变化特点,建议在早上8点之前和晚上18点后最凉爽的时间进行饲喂,要避免在热应激前3 h内饲喂家禽。在早上8点至下午18点期间最好对家禽实施禁食。同时注意减少饲喂次数,以减少鸡群的躁动和体热的升高,降低环境温度。
2.4 减少对鸡群的干扰
在夏季温度较高时,有些鸡场饲养员仍对肉鸡进行称重和转群,使肉鸡体热增加,增大了向空气中的热散发使鸡舍环境温度升高,增加了热应激。
方法:减少对肉鸡的干扰(包括非饲养员的进入、噪音、飞鸟、老鼠等外界刺激),以降低鸡群活动量,减少鸡群体热增加。2.5做好日常消毒和灭鼠工作西南地区夏季蚊蝇泛滥、老鼠活动猖獗。蚊蝇的滋生和大量繁殖,易引发原虫病、大肠杆菌病等疾病。老鼠偷吃饲料,并易使肉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
措施:用1.0%~1.5%敌百虫药水定期喷洒鸡舍周围环境, 能有效驱除蚊蝇。用3%高锰酸钾溶液和1%~3%次氯酸钠溶液定期对环境消毒能有效杀灭病原菌。
3 改善鸡群的营养
3.1 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提高氨基酸和能量的水平
高温环境肉鸡的采食量下降,使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水平不能满足肉鸡生长的需要,严重影响肉鸡的生长速率和群体的均匀性。
措施:由于肉鸡对蛋白质与氨基酸的需要与环境温度无关。且有实验证明,降低粗蛋白量、增加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水平,能使肉鸡在采食较少时便获得生长性能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因此,夏季高温季节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不超过17%,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量分别提高到360 mg/和720mg/d。同时,在日粮中添加脂肪能够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增加饲料的适口性,诱使肉鸡增加采食量,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应在8%~9%时,能够有效降低肉鸡热负担。
3.2饲料中添加VC和VEVC能有效地清除机体内自由基,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VE能降低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改善机体热应激的代谢。在夏季高温条件下,饲料中的VC和VE被高温破坏,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
方法:日粮中推荐补加VC为150 mg/kg, VE为200 mg/kg。若环境温度较高,可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50~100 mg/kg。
3.3 日粮中补充矿物质元素
高温条件下因泌尿量的增加,导致血液中Na+、K+大量流失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衡,血液pH值升高。
方法:补充Na+、K+和降低pH,分别用氯化钾、氯化铵、碳酸氢钾予以补充。氯化钾主要用于补充体内K+;氯化铵能够降低家禽热应激时血液中pH值;氯化钾、氯化铵、碳酸氢钾推荐补充量分别为0.6%、0.7%、0.3%。
3.4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饲料中添加杆菌肽锌和黄霉素,能有效减低产热量,使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和亮氨酸、赖氨酸等营养成分的可利用性显著增加,并还能有效地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和胃中pH值的稳定。
方法:杆菌肽锌以50 mg/kg剂量、黄霉素以5 mg/kg剂量添加到饲料中。
3.5 饲料中加入酸化剂
酸化剂能提高饲料酸度,具有维持血液中的pH、提高消化酶活性、参与体内代谢、抗应激作用和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常添加的酸化剂主要是柠檬酸和富马酸。
方法: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5%柠檬酸可提高日增重。在肉鸡日粮中添加0.1%富马酸,可降低热喘息次数,缓解热应激。
3.6 饲喂中草药
西南地区植被资源丰富,其中蕴含着多种草药植物,充分利用该优势,能够降低肉鸡饲养成本,增大经济效益。中草药添加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杀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热应激等作用,并且具有投药方便、副作用小、效果显著、价格低廉等特点,在饲料中添加的中草药有柴胡、石膏、黄芩、栀子、菊花、柴草等。
投药方式:直接投喂和熬水饮服,前者既是将采的草药切碎后均匀拌入饲料中投喂,一般按照550 mg/kg的量拌料。后者是将草药熬成水后通过肉鸡饮水服药,饮服按1∶50~100中草药与水的比例进行熬药。饮服时注意在服饮药水前要让鸡只停止饮水2~3 h,每次水槽添加的量不宜过多,防止被污染。
高科技产品惠泽西南旱灾地区 篇10
今年春天,西南地区五省区市遭遇罕见旱灾,灾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遇到严重的困难。灾情牵动着首都人民的关切之心。2010年4月9日,仁创科技集团向西南旱灾地区捐赠100套价值3000万元的“仁创泉”砂基雨水利用系统的启动仪式在北京市科委举行。
捐增仪式上,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灾情和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首都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将高科技产品——“仁创泉”砂基雨水利用系统通过北京市红十字会捐赠给西南旱区,这是科技惠民的体现,希望首都各界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锐意进取,更好地发挥科技在保民生、促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发挥科技力量支持抗旱一线,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仁创科技集团是北京市科委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北京市科委支持的高成长企业,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2007年以来,其生态砂基透水砖等多项产品进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并获得政府采购支持。通过科技创新,仁创科技集团以沙漠中的沙子作为原料,转化为对人类有益的技术和产品。其产品“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特点不仅符合绿色经济发展需要,而且满足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在旱灾面前,仁创科技集团向北京市科委提出捐赠100套“仁创泉”砂基雨水利用系统帮助灾区,就是希望以实际行动帮助受灾群众战胜旱灾、渡过难关。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升益介绍,“仁创泉”是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科技项目,以沙漠中的沙子为主要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11项发明专利技术系统集成,原创性的形成季节性水资源利用解决方案。该系统是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采用独特的封闭式结构,水体储存在模拟地层的砂缝中,确保水体与人身安全:不占用地面空间,多功能集成,综合成本低:易施工,少维护,好使用。具有收集与过滤净化同步,防渗与防蒸发同时,储存与保鲜一体的三大技术特点。此次捐赠的100套“仁创泉”是专门为西南干旱地区“量身定制”的产品,每套“仁创泉”可储水100多立方米。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一直致力于探索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首都水资源匮乏的难题,会同市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及示范项目,累计投入科技经费3亿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改善水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北京市科委在大力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研发的同时,也利用多种渠道,创新多种模式,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仁创科技集团捐赠的砂基雨水利用系统就是北京市科委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的具体形式。
相关新闻:北京市科委紧急部署支援青海地震灾区工作
本刊讯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地震发生后,北京市科委立即组织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北京一号”小卫星,紧急处理完成玉树地震遥感影像图,并将高质量地震遥感影像图快速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及时为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4月16日,北京市科委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组织委系统工作人员为灾区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目前已捐款89397元。
鲁西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1.1 选用良种
优质小麦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如济麦21、良星99等品种。
1.2 种子处理
包衣种子播种前不能浸种, 播前浸种易使种膜脱落, 而失去包衣效果。播种前底墒要足, 播后剩余种子必须销毁或地下深埋, 严禁再作他用。
1.3 精细整地
高产优质小麦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 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要求。因此, 应注意培肥地力, 搞好水浇条件。
2 播种
2.1 播种时期
根据旱地栽培的生育特点及冬前壮苗对积温的要求, 一般以10月1~8日播种为宜。冬性品种宜在上述适宜播期范围的上限, 弱冬性品种宜在下限播种。旱地小麦注意在适期内抢墒播种。
2.2 播种量
在适宜播期范围内, 小麦基本苗可控制在195~270万根/hm2, 冬性品种可采用适宜范围的上限, 弱冬性品种可采用下限。播种偏早的可减少15~30万根/hm2, 偏晚的可增加30~45万根/hm2。沟播小麦基本苗为225~300万根/hm2。
2.3 播种方式及规格
播种方式以20cm等行距或18~23cm的大小行为宜。播种深度为3~4cm。降雨量少、土壤瘠薄的旱地, 可采用沟播。大沟麦沟距60~70cm, 沟深9cm, 沟宽24~27cm, 每沟内播种3行小麦;小沟麦沟距36~42cm, 沟深9cm, 沟宽12~15cm, 每沟内播种2行小麦。播种深度3~4cm。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各项工序要环环扣紧。用沟播机播种, 各项工序同时进行, 效果更好。播种后及时镇压, 沉实土壤, 利于提墒保墒、培育壮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 对缺苗的地块要及时补种。
3 科学施肥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以土壤养分构成和小麦需肥规律为基础, 根据产量指标的要求, 制定科学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 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 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 培养地力。
3.1 基肥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适当配合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一般中高产田, 施优质有机肥45~60t/hm2, 尿素150~225kg/hm2 (或碳酸氢铵450~600kg/hm2) , 过磷酸钙450~600kg/hm2, 硫酸钾225kg/hm2, 硫酸锌15kg/hm2。要做到化肥深施。现在秋种多数采用旋耕的耕作方法, 尽管其耕作速度快, 但耕层太浅, 造成犁底层加厚, 破坏原有的土层结构, 使土壤保水保肥力降低, 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建议2~3年深耕1次。
3.2 追肥
出苗达3叶时进行第1次追肥, 施尿素150kg/hm2。孕穗至抽穗再施尿素75kg/hm2, 钾肥30kg/hm2, 以促进养分向籽粒转化, 提高小麦品质。采用旋耕的地块, 为避免化肥施于地表, 应采用耧或开沟集中施肥法。追肥时, 应肥水结合, 以水促肥, 同时要防止大水漫灌造成水肥损失。要特别注意改变传统的施用碳酸氢铵撒施的方法, 防止大量氮肥以气态形式挥发掉。
4 田间管理
4.1 把握三个关键技术
一是搞好抗旱排湿工作。小麦播种后, 若墒情差应浇水抗旱, 促进出苗;挑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 此时灌水有利于减少小麦退化, 增加穗粒数, 如挑旗期墒情好, 可推迟到开花期浇水。二是实行化学除草。播前5~7d用克芜踪防除杂草1次, 三叶期用巨星 (苯磺隆) 再除草1次 (下茬种植花生禁用) 。三是喷施药剂防止倒伏。于早春土壤返浆期借墒追肥, 墒情较差的地块, 应以镇压划锄为主;墒情较好的地块, 应以划锄为主;对土壤不实、土块较多的麦田, 先镇压、后划锄;结合划锄灭除杂草。
4.2 推广化控新技术
对于一些植株偏高的优质强筋小麦, 如果群体偏大, 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返青期群体超过1 500万穗/hm2的麦田, 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 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 用壮丰安450~600m L/hm2或多效唑粉剂600g/hm2对水750kg进行喷洒, 可以有效控制倒伏。喷洒时要注意选择无风的晴天, 日平均气温10℃时有利于麦苗吸收, 注意不重喷, 不漏喷, 以达到理想效果。
5 病虫害防治
返青拔节期主要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丛矮病和黄矮病等, 同时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为害盛期。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纹枯病发生的最好时机, 以粉锈宁为首选药物, 用药按有效成分225g/hm2以上防治。喷洒方法主要是喷药时加水量一定要达到600kg/hm2以上, 严格操作方法, 以达到防治目的。还可用5%井冈霉素2 250~3 000m L/hm2对水1 125~1 500kg喷麦茎基部防治, 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600~750m L/hm2喷洒麦茎基部, 麦蜘蛛可用0.9%虫螨克3 0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穗期也是麦蚜、吸浆虫、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集中发生期, 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防治。
6 适时收获
【鲁西南地区】推荐阅读:
鲁西地区09-29
鲁西文化08-24
《鲁西西传》读后感言07-27
鲁西化工装备集团调研报告06-16
读《鲁西西传》有感400字优秀08-31
小学生鲁西西传读书心得07-04
鲁西西传读后感300字01-06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12-13
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罐头小人读书心得01-07
西南喀斯特地区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