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文学

2024-11-07

西南联大文学(共4篇)

西南联大文学 篇1

一、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研究的学术意义

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研究是中国旅游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南村镇旅游文化产业研究的基本内容。其研究有利于在中国古代旅游文学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旅游文学研究视野,有助于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围。

从应用经济和管理学视角看西南村镇旅游文化产业,西南村镇旅游文学居于不可或缺的位置,是由文学而文化进而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系统梳理西南村镇旅游文学,既可以完善中国旅游文学的学科体系,又可以强化旅游管理中文学资源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学术探索。

二、国内外研究关注度不足,系统研究尚缺

与村镇旅游近似的概念包括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农业旅游(Agritourism)、村寨旅游(Village tourism)等,都是西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特殊模式,主要是基于西南山地生态环境,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形成的多样性文化。村镇旅游在20 世纪80 年代逐步发展成熟,发展至今已经近40 年。其间产生了大量的村镇旅游文学作品,但疏于整理和研究,具体研究成果至今尚缺。

目前,对村镇旅游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应用经济的旅游经济学研究、旅游人类学文化视角的研究,对村镇旅游的开发模式、村镇旅游与农村经济建设、村镇旅游与农村文化建设、村镇旅游与和谐社会建设、村镇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研究较多,但是结合当前“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创新区”、“民族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欠缺,对村镇旅游文学及其开发价值的研究更少涉猎。从旅游文学的角度看,国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文学研究的视角展开的,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旅游文学的研究,作为文学的流派之一,对李白、柳宗元、陆游、徐霞客等作品的研究,对旅游文学的本质、特征、审美以及旅游文学与文化研究较多,对近现代西南地区村镇旅游文学的研究很少。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张的《旅游文学研究述评》和韦国兆的《近十年中国旅游文学研究综述》比较全面地梳理了旅游文学研究的现状,在研究基础、主要内容、方法论、应用研究等方面都有有所拓展,旅游文学的论文、专著、教材以及旅游文学的内涵研究、旅游与文学关系研究、旅游文学与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已经涉猎,但研究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待扩展。其中,部分作品涉及到旅游文学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开发等方面,海南、湖南、江西等地较多,但西南地区很少涉及。

在以“旅游文学”为主题的著作中,《旅游文学》、《旅游文化学》、《旅游文化与审美》都有同名著作问世,但研究内容大致相同,观点和体例各有千秋。主要是合编的论著,或者是古代旅游文学作品赏析,也有整理全国各地主要风景名胜区旅游文学作品进行研究,题材以诗文为主,时间以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为主,当代作品几乎没有涉及,尤其是西南村镇旅游文学作品没有收录和研究。

总体上看,我国旅游文学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作家作品、审美以及应用开发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国外民族村镇旅游主要从几个方面展开:旅游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民族村镇旅游的动力机制、社区参与的旅游发展、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人类学、旅游与社会性别、旅游文化学等方面。对西南村镇旅游研究主要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切入,研究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影视作品和人类学民族志作品呈现,旅游文学作为文化研究的素材进入人类学研究视野。以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并以开发为目的的研究比较多,有部分内容以此为原创素材进行村镇旅游文学创作。国外对我国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的研究也是零星可见,尤其是其中的中文作品更是寥寥无几。但因为村镇旅游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外游客,外文文学作品也不在少数,由于语言障碍,零星地见于国外文学研究中,但译成中文的作品不多见。

三、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以“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研究”为对象,须阐述西南村镇旅游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西南村镇旅游的兴起和村镇旅游文学的诞生、村镇旅游文学的发展简史以及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的性质和特征,包括西南村镇旅游文学与中国古代旅游文学的比较研究、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的特征,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西南村镇旅游文学作品的整理和分类是基础工作,研究分别从题材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类。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的审美研究是本研究的核心和重点,分别从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的自然美和古典美两个方面呈现,分别反映自然和文化的两个方面,进而进一步探讨作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文学理论研究深入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消费的三个基本环节,结合现当代村镇旅游文学的特征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再从文学与文化的视角,分别探讨村镇旅游与旅游文学、西南村镇旅游文学与旅游文化、村镇旅游文学与地域文化、村镇旅游文学与民族文化、村镇旅游文学与时代文化等诸多复杂关系;最后,结合当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从应用层面研究村镇旅游文学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并提出具体的开发路径供社会参考。研究还应将收集到的西南村镇旅游文学作品按照题材进行选编,集中展示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的成果。

四、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研究的难点及研究方法

西南村镇旅游文学的研究对象为村镇旅游文学的作品,大多散见于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之中,全面收集整理比较困难。村镇旅游文学作品数量庞大,大多是非专业作品,系统的甄别研究工作量比较大。

主要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大量的旅游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和研究,包括书刊、网络作品、个人文集等。同时,通过田野,对西南地区主要旅游村镇进行调研,通过关键人访谈,了解作品、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社会文化环境、心理等因素。

结语

西南村镇旅游文学包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有鲜明的西南特色。在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大背景下,挖掘西南村镇旅游文学资源,可为西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本化的路径和方向。

西南联大文学 篇2

手机:135-XXXX-XXXX邮箱:XXX@foxmail.com

教育背景2007年9月——2011年6月:西南财经大学(教育部直属“211工程”)英语(经贸英语方向)文学学士 主要课程:笔译、口译、商务英语、国际结算、银行实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日语、听力、写作、计算机等 校园工作

A.2008年9月-2009年6月经贸外语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 主要宣传工作:海报≧50份,横幅≧20条,喷绘≧5幅,请柬≧140份,节目单≧70份,宣传单≧100张,等等  每周召开部内例会,安排一周工作,加强团队凝聚力;撰写每周工作总结及学期工作总结

 带领部员参加学校海报大赛并获三等奖:在制作海报的两天里,每天都忙到24点左右

B.2008年9月-2009年7月班级组织委员兼心理委员 与其他支部一起开展团日活动,撰写活动策划,并在活动中演出小品;帮助疏导同学心理郁结,参加学校心理研讨会

C.2007年9月-2008年8月经贸外语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部员 协助部长完成宣传工作:借展板,画、贴海报,发传单、请柬,挂横幅,联络广告公司等

D.2007年10月-2008年9月经贸外语学院院报“English Express”秘书处协调组干事  首批院报成员;设计院报工作证≧20份;做会议记录;参加院报义卖,义卖成果≧2200元

 与各部门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其工作进度,确保院报按期出刊;在院报出刊后,与同事一起在食堂附近和寝室里面免费派送院报

社会实践

A.2009年6月-7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组组员  对震后灾区进行名为“灾区残疾人再就业——‘新绵竹人再就业旅游服务中心’的建立及可行性调研”的社会调研

 与组员(共11人)一起采访相关人士,撰写结项书(共36页,18242字)

B.2008年1月四川省宜宾市安阜街道办事处流杯池社区助理 随同书记走访社区,记录走访过程及结果;整理居委会资料及档案;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并上交学院

获奖情况

学业优秀:2次获得西南财大学业奖学金,三等奖(Top20%)

综合素质:A.文艺:2次获得经贸外语学院书画摄影大赛三等奖(Top30%)

B.体育:田径业余三级证书

C.工作:团总支学生会“最具亲和力”奖(学院唯一)D.特长:钢琴(六级)

基本技能

外语:英语:CET-

4、CET-

6、TEM-

4、TEM-8

计算机:曾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

西南联大文学 篇3

超越文化的诗圣

记记者者::看过你所著的《诗圣诗史论》, 对杜甫“诗圣”名号的由来以及关于“杜诗”的定位, 做了很详细的研究和说明。你眼中的“诗圣”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祁祁和和晖晖::韩愈说:“李杜文章在, 光芒万丈长”, 元祯说杜甫:“上承风骚, 下启后世”, 梁启超称他为“情圣”。中国的诗人千千万, 唯有杜甫被称为“诗圣”, 他不是皇上册封, 而是历史筛选的圣人.他的诗是天下独有, 在写作风格上一改魏晋以来诗歌的萎靡不振, 在艺术技巧运用上, 承上启下, 兼有其它各家诗人之所长, 堪称当时最优秀的诗人。在我看来, 杜甫不仅仅只是一个“诗圣”, 他的成就早已超越了诗歌的界限, 他应当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个文化圣人, 而且他甚至超越了文化, 成为中国能力的圣人。无论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他都体现了中国人最积极的一面, 堪称中国道德文化的典范。从诗歌的圣人, 文学的圣人, 文化的圣人到能力的圣人, 杜甫都当之无愧。

记记者者::杜甫真正居住在成都其实只有3年多的时间, 但是他在这段时间创作的作品对成都文化的影响深远悠长。对于这种文化的传承, 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祁祁和和晖晖::成都是巴蜀文化的首府, 杜甫与巴蜀可以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在流传至今的1439首“杜诗”中, 有将近1000首都是在巴蜀大地上完成的。从杜甫在巴蜀大地上写的诗和写巴蜀大地的诗到进入巴蜀前离开巴蜀后, 想念巴蜀的诗、怀念巴蜀的诗, 不难看出他对这里的感情是相当亲切的。巴蜀大地给这位漂泊中的穷困诗人, 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正是巴蜀大地滋养了杜甫的诗才, 使他在巴乡蜀乡不断的形成诗歌创作的高峰, 成就了他走向中国诗歌艺术的顶峰。也可以这样说, 如果杜甫不进入巴蜀, 他的诗歌造诣, 恐怕也不是今天这个面貌。杜甫选定在环境优美的浣花溪旁修建草堂, 随着历史的演进, 杜甫本人、“杜诗”和浣花草堂渐渐成为中国报国忧民, 志士仁人的精神家园, 也渐渐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这种载体就好比西方的教堂, 它让神圣信仰和情感得以实在的保持和延续。

一介布衣传承信仰

记记者者::杜甫草堂除了作为一个历史古迹供游客参观, 还被定位为成都市的文化地标, 你认为它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祁祁和和晖晖::由于杜甫足迹甚广, 所以有了“天下到处有草堂, 杜甫茅屋遍中国”的说法。但成都的杜甫草堂做为全国最集中的杜甫精神的承传和纪念圣地, 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风景名胜地;二是“圣人”居住的圣地。

它对成都的影响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 杜甫的诗歌艺术达到顶峰是在居住浣花草堂时期形成的。“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种对诗歌语言文学创作的认真态度, 对整个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都是极其深远的。在浣花草堂达到的这种境界, 也是一种文化高度的标志。

第二, 中国的读书人始终怀抱着忧国忧民的大志, 并且一直在寻找机遇, 履行这种志向。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的表现就是一种明显的体现。他极好的履行了孔子为读书人留下的生活态度“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一介布衣的他任然没有放弃关注国事民心, 哪怕“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他还是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超然高洁的心性, 不因挫折, 不因贫困而消沉的报国忧民的志向, 对后世的志士仁人, 不仅仅是诗人起到了鼓舞作用。这种宝贵的思想, 不因时间推移而改变, 仍然洗礼着活在当代的读书人。

第三, 将浣花草堂列为文化地标, 实际上是对中国五千年未逝文明的一种觉醒。杜甫是亲民的, 他秉持着“仁爱”的思想, 诗歌真挚感人。流传于今, 跟这一点息息相关。

记记者者::保留这种文化的传承, 有哪些合理的方法?

祁祁和和晖晖::每一个优秀的民族都会有坚定的文化信仰, 中国非常需要这种神圣信仰情感的保持。传承这种神圣文化的载体, 是不容侵犯的。针对国内前段时间掀起的“杜甫很忙”这件事, 我非常反感, 觉得无论是炒作还是营销, 都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亵渎, 杜甫做为“圣人”应当是不容侵犯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当反省这种愚昧的行为。在西方很多国家, 很多都形成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习俗, 例如每周去教堂, 做礼拜。为了延续五千年的文明, 我们也应当提倡这种方式。

记记者者::今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 全国各地都争先举办了一些纪念活动。成都也不例外。请问你有没有参与?觉得活动的意思是什么?

祁祁和和晖晖::当然有参与。前两天还去了年会, 已经收到了56篇相关的论文。海峡两岸估计都有人来参加。很多时候读书人为了表达报国忧民的志向, 把自己看成是杜甫麾下的一名战士。浣花草堂可以看做是我们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也是我们心向杜甫的一个象征。

西南联大文学 篇4

城关一小 王贵昌

我有幸参加了西南大学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示范基地及实习基地学校学科教师培训,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或听关于教育教学理念的讲座,或走进重庆一中课堂听课,我都在努力学习,有许多收获。

此次学科教师培训安排很周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听教育界著名的专家,博士授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负责人刘坚教授的授课,对教育的前沿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创的见解,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明白了“落实规划纲要,深化课程改革”该怎么做的问题,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智范给我们授课,主讲“大班小班的弊利”,从他的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的精神,香港教育学院教授博士何文胜的授课,主要讲“两岸三地英语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拓展了教育视野,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我反思以前的工作,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认真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华东师大博士郑桂华授课很有实地经验,她做过中学英语教师,有过小学英语教学的实地经验,她主讲的小学英语教材编写设计分析,适合小学生成长的序列,很有见解。第一阶段的学习收获是,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知识,提高自己修养,关注时代发展,教育不断创新。

此次培训第二阶段是到重庆北碚区学习。上午,听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附小教师王海洋的课,他上的内容是复习字形,上课很有特色,用形近比较法,有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富有学生激发创造的激情,还有引起学生学习的魅力,下午由重庆一中教务主任陈永田介绍学校“一体四翼”的办学模式,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办教育,他们的办学很有特色,重奥赛、科技活动、艺体、国际教育,他们的教学评价也很完善,有教学日志、学情调查、问卷调查、教学业绩、业务档案等。这天到示范基地学校学习,我有许多心得,要当好一个老师必须要知彼知己,才会有的放矢,理念上需要博采众长,才会游刃有余,综合实践方面别开生面,才会兴趣浓浓,情感体验五彩缤纷,才会有活跃的思维。

此次培训第三阶段在西南大学文学院学习,有西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白智宏授课,主讲“教学技术与艺术”,有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余立新授课,主讲“师范生英语教学评析”,有西南大学教授赵伶俐授课,主讲“小学英语课程跨学科开发”,更有西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黄大宏主持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导实践探讨与经验交流”。我在这里学习、聆听、探讨,这里有专家的引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观念与观念的交锋,经验与经验的交流,我在这里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

上一篇:小学语文如何把握学情下一篇:发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