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研究生

2024-06-04

西南联大研究生(通用12篇)

西南联大研究生 篇1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自身的升格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尤其从管理体制上来说,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借助升本的机遇, 更好的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以期更佳的发展。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来的, 在艰苦的历史背景和教学环境下, 西南联大所输出的人才质量之高, 管理文化之深厚至今一直被中外学者津津乐道。在当代物质文明大发展的情况下, 本文重温西南联合大学的管理文化, 探究其精髓, 以期可以借鉴于当代高等教育, 尤其是地方新建的本科院校。

1 西南联合大学管理文化的精髓

在教育组织上, 西南联合大学设立常委会、校务会、教授会三会。常委会、校务会、教授会三会彼此之间制约互动, 使得学校内的民主气息浓厚, 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气和活力。

在行政管理方面, 西南联合大学坚持“教授治校”。在西南联合大学, 教师有双重身份,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兼职担任行政管理工作。同时, 充分发挥教授会的作用, 在常委会和校务会上不能决定的事务都通过教授会来达成共识和提出解决办法。在资源利用方面, 西南联合大学通过内部挖潜、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解决重要的事项等措施在艰苦的历史条件下, 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良性的发展。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课程设置上互通有无, 不断加强科研水平。西南联合大学在课程设置上, 突出基础知识的教学, 例如在有的系别规定了, 学生在满足基础课程全部通过的基础上才可以升级, 从而坚持通才教育,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并重。同时, 西南联合大学注意学科的增加和课程的完备, 不仅使学生可多学科、跨学科选课, 提高综合素质, 而且也为构建学科群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 西南联合大学鼓励教师进行科研, 联大教授们不仅自己在各自的学术领域进行辛勤的耕耘, 而且还认真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

2 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深受前苏联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 尚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本位”管理思想。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依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 不管是新建本科院校, 还是原有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官本位”的管理思想。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 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很容易将“行政权”凌驾于“学权”, 将学校变成某些人升官发财的利益场, 使一切原本有一定教育思想和科研素质的教师更多的专注于行政级别的升迁, 把一块培养高级人才的净土变成了充满社会功力之地。

2.2 行政常设机构及人员庞杂、行政后勤人员与一线教师存在矛盾。

作为高等院校来讲, 行政和后勤本应该是为了一线教学做好有利的保证,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行政人员更多的将自己当作官员, 对一线教师“吃、拿、卡、要”, 没有很好的服务意识, 而后勤则很多的依附于学校而生存, 虽然有些高校对学校的后勤进行了社会化的改革, 但是原来的依附思想依然存在, 对于后勤事业对高校的服务作用以及自我创收没有做到有益的结合。

2.3 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不高在很多本科院校中, 由于门槛较低, 很多学历不高的人

员得以进入学校, 虽然近年来, 通过不断的进修, 师资力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但是在一些专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师资结构严重失衡, 年龄结构中, 青年教师占多数, 职称结构中, 讲师人数占多数, 血缘关系比较单一, 这样的师资水平很难以达到很高的教学水准, 科研水平也很难提高。

2.4 学校的资源相对匮乏、资源利用方面不能向教学和科研一线倾斜

因为前文中所提到的行政常设机构以及后勤机构的庞大, 必然会出现与教学一线争夺有限资源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在可利用资源方面本身就比较贫乏, 如果学校的运行过程中, 教学一线的比重不能站到相当大的比例的话, 很容易挫伤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在没有令人满意的待遇的情况下, 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3、如何借鉴西南联大的管理文化于新建本科院校

3.1 坚持党的领导下的“学权至上”的管理原则

我国的高校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 在高校的管理原则上首先要见识党的政策和方针, 这就要求在各个高校中坚持党委为核心的领导。

在党委的核心领导下, 高等院校应该继续坚持“学权至上”的管理原则,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的作用。

3.2 不断精简行政机关、后勤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现代大学作为一个功能日益综合和复杂的学术机构, 需要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实行学术本位的管理。然而, 目前的现实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独大。高校中的教育和学术问题的决策, 各项资源的配置, 基本上通过校长办公会进行;学校常设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职务评聘委员会, 很少能在教育与学术决策中发挥作用。

3.3 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加强纪检监察力度

高等学校实现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是《宪法》、《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赋予教职工的一种权利和责任。高等学校实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是高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高校民主建设的重要象征, 是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基本方针的具体体现, 也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 高校扩招规模很大, 后勤基本建设全面铺开, 个别高校由于忽视纪检监察工作, 一些领导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因此, 必须加大纪检监察力度。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升格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尤其从管理体制上来说,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借助升本的机遇, 更好的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以期更佳的发展。本文重温西南联合大学的管理文化, 探究其精髓, 以期可以借鉴于当代高等教育, 尤其是地方新建的本科院校。

关键词:西南联合大学,管理文化,新建本科院校

参考文献

[1]姚加惠、张亚群, "强强联合"的成功典范-西南联大管理模式及其成因探析, 《现代科技教育》, 2004年第2期 (总第179期) [1]姚加惠、张亚群, "强强联合"的成功典范-西南联大管理模式及其成因探析, 《现代科技教育》, 2004年第2期 (总第179期)

[2]俞海洛, 西南联大教育理念对当今高校合并融合的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2]俞海洛, 西南联大教育理念对当今高校合并融合的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

西南联大研究生 篇2

发布日期:2008-10-31 7:53:24 点击数: 138653(001)经济学院(020101)政治经济学

本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研究两个研究方向。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经济转型与发展理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外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其中已获博士学位的8人,先后有15人次赴欧、美、日、香港、台湾等访问交流。近五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已出版学术专著及文集2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学会优秀成果奖。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市场运行和企业运作的基本原理,懂得研判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以及政府决策的基本走向,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公司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或在教学科研单位和金融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社会评价高。本专业还拥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001)经济学院(020102)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是一门研究经济思想产生和演进的历史的科学,它以时间为线索,研究中外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本专业是为培养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而开设。设有“金融历史与文化”、“历史上的公共产品”和“区域经济史”3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外经济史专题(专业必修)、中外经济思想史专题(专业必修)、金融历史与文化研究(方向必修)、公共产品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必修)、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方向必修)等课程。

本专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有4人具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已出版学术专著及文集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完成和在研各级课题数项。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较为广博的中外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知识,具有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经济理论与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能胜任经济理论研究、教学及经济管理等工作。

(001)经济学院(020104)西方经济学

本专业系统地学习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设有现代企业理论与实务、公共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和经济增长与发展四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Ⅰ、Ⅱ)、宏观经济学(Ⅰ、Ⅱ)、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当代宏观经济学流派、产业组织学、发展经济学、经济计量软件等.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其中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一人,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经济著作,发表了不少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职业规划需要,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本专业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第一类着力培养熟悉现代经济学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够创造性的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当中的具体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人才,毕业生将主要输送到国内一流高校继续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第二类努力培养具有应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各种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将输送到金融、财政以及各种现代工商行业当中。

(001)经济学院(020105)世界经济

本专业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后的改革开放需要而开设的。它以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现状及其运行的理论及政策为研究对象,设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国际资本市场与投资等4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国际经济学专题、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世界经济专题研究、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专题、国际投资专题研究、外国近现代经济史专题、当代国际经济关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授4人,副教授1人,教师队伍中60%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来,已出版学术专著及文集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完成和在研各级课题10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10次获省部级、各级学会和校级优秀奖。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世界经济理论基础和较系统的国际经济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世界经济理论与涉外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能胜任世界经济理论研究、教学及政府、工商企业和金融各部门涉外经济管理工作。本专业设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点。

(002)财税学院(020203)财政学 本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建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设置的财政学专业之一。198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权点,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授权点。本专业现设有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公共经济与预算管理研究、区域经济与地方财政研究、投资与国债经济研究、公共投资管理5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西方经济学(中级)、金融理论与实务、经济法、当代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税收理论与实践、外国财税研究、财政与预算管理研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研究、证券市场与国债研究等。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自“九五”计划以来,已公开出版 专著20部、教材18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8项,省部级政府课题16项,其他各类科研课题52 项,完成调研报告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96篇,并有1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自“九五”计划以来,已公开出版 专著20部、教材18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8项,省部级政府课题16项,其他各类科研课题52 项,完成调研报告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96篇,并有1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本专业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设有财政经济研究所、税收经济研究所、投资经济研究、财税计算机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熟悉CPV(注册资产评估师)和CPA(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基础上,掌握国内外财政和公共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工作、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既可在财税、公检法以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或金融、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和业务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002)财税学院(020220)税收学

本专业为硕士授权点和博士授权点。现设有税收理论与制度研究、税法与税收管理研究、国际税收与跨国公司税务管理研究、理财与税收筹划研究4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西方经济学(中级)、金融理论与实务、税收理论与实践、财务分析与决策、税务管理研究、国际税收研究、外国财税研究、税收筹划分析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自“九五”计划以来,已公开出版专著11 部、教材14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80篇,并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本专业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设有税收经济研究所、财政经济研究所、投资经济研究所和税收征管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熟悉CPT(注册税务师)和CPA(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基础上,掌握国内外税收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工作、独立分析、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面向财税管理部门、面向公检法机关、面向国家其他经济和行政管理部门,面向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能从事高层次税务管理、税务研究及其他涉税事项管理的专门人才。

(003)金融学院(020204)金融学

金融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并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国内唯一获准以“中国”冠名的金融学科研究机构。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有曾康霖、何泽荣、刘俊、刘锡良、殷孟波、陈野华等知名学者,现有教授24人(其中兼职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26人。2007年学校聘请在资产定价方面享有国际声誉,教育部聘长江学者、美国加州大学(Sandiego分校)刘俊教授任院长。近年来,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千余篇。

本专业从198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300余名,居全国第一。毕业生主要在金融系统工作,也可从事金融教学及科研工作。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形成了“参与课题研究,把握学科前沿,重视实务训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专业设有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公司金融等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操守,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又能从事实务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学(实验班)方向由金融学院和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联合招生,培养研究型加外向型高级金融人才。

(003)金融学院(020228)金融工程

专业简介及课程设置:金融工程是结合了现代金融学、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方法的工程型的新型学科。它在实践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现代经济的许多重要领域,包括公司财务、贸易、投资、货币管理和风险管理都需要具有灵活性和创新能力的金融工程高级人才。本专业设有:风险管理、资产定价、金融产品设计等三个方向。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高级衍生金融工具、金融风险管理、高级金融经济学、连续时间金融、金融随机过程、金融工程案例、泛函分析、数理经济学、实证金融学、算法语言和数值计算、个人理财等。

我校是最早建立金融工程本科和硕士专业的高校之一,近年来以我校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为基础,我校金融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科学的教学体系和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教授及副教授21人,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近年来发表论文近两百余篇,完成了多项省、部级课题。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是具有实际开发能力的高级金融工程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要求有较扎实和全面的现代金融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方法、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够从事资产定价、风险管理、金融方案设计、产品创新等金融活动。

(003)金融学院(020232)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专业是金融学院下设的的新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和信用管理学理论基础,熟悉信用评级与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信用管理实践问题作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本专业采用联合培养模式,由金融学院和中国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并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国内唯一获准以“中国”冠名的金融学科研究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博士后流动站的资信评级机构,为本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参与课题研究,并优先接纳本专业毕业研究生。强强联合和学界与业界的联合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从事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从事信用管理中介机构外部评级和产品开发与服务、从事大型企业资信调查和客户关系管理、从事信用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下设资信评级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两个研究方向,现有师资1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人,讲师2人。

(004)工商管理学院(020205)产业经济学

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本学科于1981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点是西南地区最早的产业经济学博士点,目前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8名。迄今为止,本学科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50余名。

目前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

产业组织与规制

产业投融资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成长

(004)工商管理学院(020222)★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它与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交融,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消费运动,揭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同时它又与消费行为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投资学等联系,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消费需求的形成、演变、运行及其实现机理。中国特色的消费经济学,立足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实践,比较和借鉴国外居民消费的演变规律,着力于探究我国居民消费发展的基本轨迹、居民个人和家庭消费与投资的变动规律,以及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加强中国特色消费经济研究,有利于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居民科学、文明、健康消费,提升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生产和流通尽力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推进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这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社会对消费经济学科人才需求量愈益增大,意愿从事消费经济研究的人才愈益增多,党政部门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普遍加强对居民消费问题研究,不少高等院校也开设消费经济学的课程,研究领域愈益拓展与深入,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西南财经大学拥有厚实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师资,具有专门从事消费经济学科教学科研的师资队伍。2003年起,我国消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尹世杰教授与西南财经大学校长王裕国等财大教师,全国最早招收消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4年起招收消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1.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及其消费指导对策研究;2.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个体消费行为特征及其演变研究;3.居民金融消费研究。

(004)工商管理学院(020226)★流通经济学

流通产业涵盖批发业、零售业、服务业、物流业,以及连锁营销、代理制和电子商务等新商业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先导性产业。

主要设置的课程有: 流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现代物流管理、社会信用制度与交易费用理论、营销渠道理论、现代商业形态概论、消费行为学、市场营销学。

本专业办学层次齐全,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在全国重点期刊上发表了460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26本,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9项,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5项和教学成果奖2项。

本专业是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培养和输送品行优良,具备创新能力,从事流通产业管理、教学和科研的中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既可在连锁公司·商业批发·零售和物流·服务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商务·物价·工商行政机关从事商务管理工作,还可在大专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004)工商管理学院(120202)企业管理

本专业是省部级重点学科,也是工商管理学院的主干专业,下设组织与管理变革、资本运作与公司理财、企业经营与战略、运作与信息化管理等4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西方经济学、现代管理经济学、现代管理理论、金融理论与实务、经济法、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研究、生产与运作管理研究、组织行为学、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研究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在组织理论、企业管理与转型、战略与竞争研究、中小企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优秀的科研成绩,分别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和四川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

本专业办学层次齐全,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与国内外高校同行建立了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企业创新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友好正式合作关系,从学术、科研、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本专业重点培养具有深厚的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工业、商业、金融、咨询服务等企业的管理、策划等工作,以及国家综合经济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004)工商管理学院(120203)旅游管理

本专业的开设适应了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对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当代国际国内的旅游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旅游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国内外旅游管理与发展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同时,本专业也是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和地理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型学科。

本专业设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管理2个方向。结合旅游行业发展和相应理论研究趋势,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及开发管理、旅游业竞争力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服务管理等课程。

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实践经验丰富,有教授、副教授多人,科研成果显著,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数十项,发表论文、专著上百篇,许多建议被各级政府采纳,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数十项。

本专业重点培养具有深厚的经济管理理论、熟悉的专业技能和技巧、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国内外旅游发展状况和运作模式,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本学科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毕业生适宜在旅游管理部门、国内外旅游管理企业、旅游规划和管理咨询机构工作,也可从事外经、外贸、工商企业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

(004)工商管理学院(120221)市场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的思想起源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在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市场营销思想、策略与工具也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中展现出其特殊价值与魅力。本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管理学科,为工商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组织培养中高级市场营销管理人才、专业市场分析人才、营销策划与管理咨询人才。

本专业开设专业课程有:现代营销管理理论与实务、消费行为研究、市场定位与竞争战略研究、服务营销、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品牌营销、零售与渠道管理、网络营销、营销工程等。

西南财经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营销专业本科与博士点的教育部重点院校之一。专业师资强,教学经验与实践能力均表现优秀,拥有博士导师4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

(004)工商管理学院(120222)人力资源管理

本专业是工商管理学院的主干专业。以培养既具有理论功底,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全面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毕业后能快速适应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

本专业下设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现代管理理论、企业战略管理、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践、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劳动法、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6人),本专业与国内外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重点培养具有深厚的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中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咨询企业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实际工作或研究工作。

(004)工商管理学院(120223)物流管理

本专业是一门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型新兴学科。毕业生应掌握工商管理、管理科学、经济学、法律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逻辑思维与分析技能,能够迎接21世纪新挑战,胜任工商企业、社会组织及政府部门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管理、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并具备较强的物流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西南财经大学拥有国内一流的物流管理师资队伍,本专业全体指导教师和研究人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主持、主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教育部外专项目1项、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多项,教学和科研实力强,指导的学生在2007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该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物流系统工程。主要研究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控制与管理,同时研究社会物资调配、建设项目选址、商贸系统规划与管理,以及一些服务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等。

2、物流系统规划。主要研究物流系统设施布局规划、物流系统设计与设备配置方案、物流系统需求分析与预测、物流系统建设的投资、融资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区域经济物流发展规划等。

3、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主要研究物流企业管理与决策、全球供销网络管理、运输组织与配送管理、物流流程优化设计与实施、物流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管理、报关通关、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构建等。

4、服务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服务传递系统设计与优化;服务企业战略;服务企业运作管理;服务竞争优势构建;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服务组织设计与文化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收益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服务市场关系营销;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服务管理研究;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005)国际商学院(020206)国际贸易学

培养我国对外开放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高尚的人文精神、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本学科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学风严谨优良;熟练地掌握英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用英文写作,并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沟通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完成相关研究工作;具备在政府部门、企业和中介机构等有关单位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数据分析、业务操作的能力,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其中相当部分教师具有从事国际贸易的实际经验和海外留学经历。

(005)国际商学院(120226)国际商务 培养我国对外开放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高尚的人文精神、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本学科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学风严谨优良;熟练地掌握英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用英文写作,并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沟通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完成相关研究工作;具备在企业、政府部门、国际商务咨询机构等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国际商务管理或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国际商务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其中相当部分教师具有从事国际商务的实际经验和海外留学经历。

(006)统计学(020208)统计学

我校统计学专业已有56年的历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分别于1984年和1993年批准本专业为硕士和博士授权点;1998年和2004年分别被批准为中国人民银行和四川省重点学科。现有教授、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级、横向课题近二十项,获省部级奖近十项。本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解释、分析和应用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它“让你学会用手中的少量数据,对重大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经济越发达、社会越信息化,数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就越显重要。本专业设有宏观经济统计与数量分析、金融统计与数量分析、商务统计研究(含市场调查、商务数据挖掘)3个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经济统计研究、概率统计理论与方法、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商务统计与SAS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抽样理论与方法、随机过程、统计计算、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统计文献导读、应用线性模型、类别资料分析、金融理论与实务、货币与金融统计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统计思想,掌握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数量分析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及高校教学。

(006)统计学(020209)数量经济学

本专业是四川省重点学科点,是我国较早从事数量经济学教学科研的学科点之一,并同时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主要从事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金融数量分析((含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分析)两个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为:(1)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2)金融数量分析(含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分析);(3)金融工程理论与应用(与中国金融中心联合培养)。本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为,注重与金融学学科的相互渗透,系统、完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数量经济学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近发展前沿,消化吸收最新定量分析理论与手段,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原创性为目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数量经济学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开设: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学、金融市场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金融工程理论与应用等课程。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及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近年来,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1项、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十五”规划、博士点项目各1项;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统计局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6部,并获得国家统计局、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等省部级政府奖10项,其中,1项成果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国家统计局全国优秀统计科研成果二等奖。

本专业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培养从事定量化分析研究的中、高级人才。

(006)统计学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大门类下面的一级学科,由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共同建设,主要研究方向为:(1)金融风险管理;(2)数据挖掘与金融管理;(3)金融复杂网络研究;(4)管理系统分析与决策。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为:以管理学、运筹学、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挖掘等为基础,将管理学研究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探寻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规律,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与理论应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从事管理科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主要开设:运筹学、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质量控制与管理、数据挖掘、系统工程、战略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管理(含风险管理)、金融工程理论与应用等课程。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1人。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共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1项、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科学“十五”规划、博士点项目各1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

本专业为金融机构、公司、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培养从事量化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007)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020204)金融学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唯一获准以“中国”冠名的金融学研究机构,中心在金融学研究、服务社会、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具有国内一流的水平,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金融高级人才培养素来在国内享有崇高声誉,中心现有教授和副教授在内的专兼职教师19名,多以学术特长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本专业设有:金融学前沿研究、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金融工程等研究方向。

中心在金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形成了:

1、强化科研训练,学生参与课题,在研究中培养把握学科前沿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2、倡导学科交叉,涵盖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

3、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务能力的培养。中心与著名金融机构建立了各类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为硕士生提供各种直接实践的机会。研究生培养已形成了为国内实际部门认可的竞争力,学生在国内主要就业去向为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基金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各种实业公司,经济研究和决策部门及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等。

(008)证券与期货学院

(020204)金融学

金融学(证券与期货方向)是学校为顺应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强金融学科群而新设的金融学专业方向。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厚实的经济、金融与证券期货理论功底,突出的抽象推理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充分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广阔开放的全球视野和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的高层次、国际化、创新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方向由学校新成立的证券与期货学院承办。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设有学院理事会,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教授担任首届理事长及学院名誉院长。

本专业下设证券市场运行与监管和证券与期货投资两个研究方向,现有师资2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人。

(009)公共管理学院(020207)劳动经济学

本专业以劳动力市场运行、劳动关系调整以及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设有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关系与劳动政策、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三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社会学、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政府行为与劳动政策研究、社会保障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与报酬研究、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本专业师资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四川省劳动保障厅聘任专家1人,并聘有外籍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多名。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横向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并多次、多项目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管理,熟知劳动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各级政府部门政策研究机构从事政策咨询工作;或到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务实工作;或到高等院校从事劳动经济教学工作。

(009)公共管理学院

(020227)公共经济制度与政策

本专业设有公共经济制度研究、公共经济政策分析两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政策分析、劳动经济学专题、社会学研究方法、财政政策与制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题、区域财政理论研究、投资与评估等。本专业师资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聘有政府机构的兼职教授、国内公共经济领域的著名教授开设公共经济专题讲座,聘请美国、德国、香港地区等地的大学的客座教授开设公共经济专业课程。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横向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并多次、多项目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公共经济制度、公共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公共经济制度研究能力、经济政策分析能力和公共项目评估能力。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到政府部门政策研究机构、事业单位、咨询机构从事经济政策调研和管理工作;到企业从事经济规划工作;到高等院校从事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政策的教学工作。

(009)公共管理学院(120222)人力资源管理

本专业设有绩效评估与管理、员工激励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3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人事测评的理论与方法、劳动法等。本专业现有教授6人和副教授10人,并聘有外籍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多名。我校是全国少数几所较早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本专业在培养和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步早、基础厚,人才培养取向上理论与实践并重,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结合等专业特色。该专业作为新的社会急需专业,深受各行业的欢迎,现已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本专业为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提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009)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行政改革发展需要,顺应现代行政科学重经济学牵引的发展趋势,回应行政管理领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而开设的重经济学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本专业设有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研究、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等三个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专题研究、城市经济学专题研究、行政管理专题研究、公共政策专题研究、公共经济学专题研究、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专题研究、政治学专题研究、社会学专题研究、领导科学、政务工作艺术、行政法专题研究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11人,有全国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并拥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柏林经济学学院教授等多名兼职教授。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其他课题20余项,多次、多项目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和刘诗白基金奖。

本专业强调经济学牵引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特色,实行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双重知识、能力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有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和技能,又具备经济学知识背景及相应的宏观经济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适应在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行政管理实务及教学科研工作。

(010)会计学院(120101)会计学

本专业现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基地,《会计学》课程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本专业目前设有会计理论、成本与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审计与CPA研究、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四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会计研究方法论、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财务基本理论研究、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成本管理会计研究、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高级财务管理研究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聘请院外教授2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2人。近三年来,完成各项科研成果180余项,各类获奖项目50余项。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会计专门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及审计理论与方法,熟练运用恰当的会计研究方法进行会计及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10)会计学院(120220)财务管理

本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建设基地,《财务管理》课程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专业目前设有财务理论与实务研究、资本市场财务研究和资产评估与财务分析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会计研究方法论、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财务基本理论研究、高级财务管理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审计、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5人。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财务管理专门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高素质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系统全面掌握会计学理论与方法基础上,具有先进的理财理念,熟练运用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资本财务和公司理财理论与实务研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10)会计学院(120227)审计学

审计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是一门新兴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学科。我校《审计学》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博士学位授位专业方向。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目前设有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政府审计与审计政策研究,CPA与资产评估研究,法务会计与舞弊审计研究四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财务基本理论研究、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资产评估研究、审计认证专题研究、法务会计专题研究。

本专业现有教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聘请校外教授1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6人。近三年来,完成科研项目100余项,各类获奖项目30余项。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审计理论与实务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审计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在系统全面掌握会计学理论与方法基础上,具有先进的审计理念,熟练运用审计方法对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理论与实务进行研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11)经济信息工程学院(020225)金融贸易电子商务

金融贸易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自主设立教育部同意批准的硕士专业。该专业结合了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和经济学科的优势,在教育部2001年批准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以来,在电子商务交叉边缘学科的领域内,在重点对支付结算领域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上设立的。该专业依靠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建的西南财经大学支付结算研究中心,与国内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部门紧密合作,在国内电子支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领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和认可。该专业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密切联系,采用双导师制,是适应银行业以新型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的市场需求背景下成立的专业,已成为培养电子商务和金融界支付结算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011)经济信息工程学院(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学科主要研究对计算机各类应用具有共性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及各种前沿性的计算机新技术。本学科除了与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相关之外,还与金融、经济与管理学科有交叉,依托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的“西南财经大学支付结算研究中心”为国家培养金融信息工程高级专业人才。招生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浓厚的软件应用兴趣的本科毕业生。

本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有:数据挖掘、信息检索、计算金融、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工程技术与设计、模式识别、支付结算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并行算法设计与实现、不确定性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智能理论与应用、软件可靠性理论与测试技术等。

本专业设置有二个研究方向:

1.金融信息化应用:其研究内容包括支付结算系统、金融信息安全、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平台、金融海量数据处理、网格技术与金融信息化支撑环境等方面。

2.智能信息处理:其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将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现实的各类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智能性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本专业现有一支以19名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师资队伍,包括三位从美国回来的博士与博士后,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教学水平。

(011)经济信息工程学院(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研究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兴学科。学科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技术进步、生产率分析、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地区与企业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研究论证和资源与环境的技术经济问题,特别是关于技术管理、技术创新、国家经济实力与竞争力分析、环境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的研究。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管理、投资管理、信息经济及管理、企业经济与管理、经济增长理论与应用、系统分析与决策技术创新管理、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风险管理等,由此产生如何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和项目建设,为社会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宏观面上研究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增效作用。我校的该专业硕士点设立三个研究方向:企业技术创新和决策管理;投资分析和评估决策管理;风险投资与智能决策管理。

本专业的主要招生对象为经济、管理类的熟悉经济、财务、管理和数理知识,并且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本科毕业生以及有志于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本专业主要学习外语、经济学、管理运筹学、计量经济分析、技术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学、信息系统理论及技术、信息经济学、风险投资和智能决策、投资与评估学等课程。

(011)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120224)经济信息技术经济及管理

本专业为硕士授权点和博士授权点。“经济信息技术及管理”硕士生专业,是建立在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交叉学科专业。它致力于管理方法和信息处理技术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理论和技术实现,包括经济信息处理理论和模型、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研发、网络环境下新的经济现象和模式,重点分析经济价值发现、信息环境下项目管理、商务智能实现及电子货币对经济的影响等。本硕士生专业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1.数据管理与商务智能;主要研究将现代智能数据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现实数据管理及各类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侧重研究与开发面向经济管理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方法和应用系统。

2.财经信息系统与价值发现管理;主要研究国内外最新信息系统在财经方面的发展及应用,并通过价值发现原理和技术实现对信息的深度发掘和利用。

3.信息系统研发与项目管理;主要研发服务于企业管理、经营决策、战略决策的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系统(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等)及其项目管理。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生,应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全面的现代经济学、现代管理学知识和方法,将技术融入经济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应用技能;能把握本专业的新型交叉学科特点,掌握本专业领域主要研究成果,拥有较强的进价值发现、项目管理及商务智能等信息综合利用能力。

本专业硕士生毕业后,可在金融、证券、财税、保险等经济部门和政府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系统研发及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管理学、财务管理理论、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证券信息分析、计量经济学、网络经济学、支付结算与电子商务、项目管理实务、数据库与数据库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知识管理与知识发现、商务智能、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系统专题等。本专业依托的“西南财经大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信息化百名学术与管理带头人”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5人。

(011)经济信息工程学院(120228)商务智能

商务智能,又称商业智能,英文为Business Intelligence。商务智能包括一系列基于先进管理理念、决策理论与最新信息技术的方法与综合技术,以及应用这些方法与技术收集、组织或企业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知识,系统(MIS)吸收最新IT技术在先进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扩展,与工商管理、统计、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关系密切。本专业下设三个方向:

金融智能(Financial intelligence, FININT)gathering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nancial affairs of entities of interest, to understand their nature and capabilities, and predict their intentions上热门的金融应用领域。本方向培养的人才将能够在银行、融风险管理、金融决策优化、金融市场管理、反金融犯罪等的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等工作。市场智能(Market Intelligence, relevant to a company’s markets, gathered and analyzed specifically for the purpose of accurate and confident decision making in determining market opportunity, market penetration strategy, and new market development metrics.智能提出了挑战又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企业、电子商务公司、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等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工作。分布式智能决策(Distributed 场智能的综合,但更偏重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式决策支持系统、分布式海量数据分析、虚拟经济与虚拟社区管理、网络信息产品定价等。向培养的人才将能够适应以上所有行业另包括研究机构的相应工作,基础。

专业课程将采用目前美国高校的商务智能课程的先进理念,处理、分析帮助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商务智能系统是管理信息。金融智能在维基百科全书上定义为“the ”,是目前国际保险、证卷、审计等行业从事有关金 MI)。市场智能在维基百科全书上定义为 “Information ”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既对市场本方向培养的人才将能够在咨询公司、电信服务广告公司等从事有关市场分析、精准广告、产品定价、Decision Making)。本方向是金融智能与市并侧重决策方法的研究,具体内容可包括分布本方同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理论以SAS软件与数据库应用为主线,面

Intelligence 向实战,面向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以案例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商务智能、IT审计概论、智能决策系统、信息系统研究方法学、结构方程建模、计算金融、高级商务分析、金融智能、实验经济学。本专业现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教学水平,与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共建“中美商务智能联合实验室”,实现学分互相认可,部分课程将由海外特聘教授直接任课。

(012)经贸外语学院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专业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设有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文本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研究方向。本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涵盖应用语言学、文体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第二语言习得、外语多媒体教育技术及应用和经济学等。课程设置注重语言学理论和翻译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在外语教学和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强调对商务文本文体特色的研究,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财经英汉口笔互译技能。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文体学、20世纪西方文论、跨文化交际学、商务文本文体、商务英语实践、国际支付与结算、中西翻译理论、名家名译研究、实用文体翻译、口译理论与实践、宏观(微观)经济学、商务翻译导论、第二语言习得、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外语多媒体教育技术及应用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32人,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教师9人,常年有8--10名外籍教师。近几年承担和完成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改革项目近10项,出版教材、词典、译著、专著等30余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语言学、翻译学、英语教学理论素养和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技能、从事商务口笔译工作的能力;又具有一定财经知识与管理知识、较强的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本学科教学与科研或与经贸商务实务有关的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在金融行业、政府部门、对外经贸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或外事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013)保险学院(020221)保险学

本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有商业保险理论与实践、国际保险财务与会计、保险精算、风险管理与保险4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商业保险理论与实践、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保险精算通论、保险投资、国际保险财务与会计、保险经济学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8人,科研综合实力强,学科梯队健全,完成多部专著和多项国家级课题,与国内外大学和保险公司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现已培养毕业研究生近百人,保险公司和用人单位反映好,投身保险产业发展潜力大。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扎实掌握保险基础理论,对保险理论发展的动态有较清晰的把握,有较强的运用基础理论分析、解决保险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能够为保险实务界和保险监管机构提供可操作性政策建议。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国内商业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保险中介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013)保险学院(120404)社会保障

本专业设有社会保险理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企业年金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社会保险理论研究、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企业年金与员工福利、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寿与健康保险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及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科研综合实力强,学科梯队健全,完成多部专著和多项国家级课题,与国内外大学和著名社会保障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现已培养毕业研究生近百人,用人单位反映好,投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潜力大。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扎实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对国内外社会保障改革动态和政策调整有较清晰把握,较强的运用基础理论分析、解决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出现问题的能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政府机构提供可操作性政策建议。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部、养老金公司、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015)法学院(020120)法律经济学

以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法律,自科斯(Coase)、贝克尔(Becker)的开创性贡献以后,波斯纳(Posner)、沙维尔(Shavell)等人将其应用到了各个专业法律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实证领域。

本专业设有法律经济学理论、法律经济学应用、法和金融三个研究方向。主要设置有微观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文献选读、法律和博弈论等课程。本专业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已有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讲师2人,近三年,法律经济学研究所教师共主持国家社会基金课题2项,司法部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财政部课题1项,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主研各类省部级项目10余项。近年,法律经济学研究所的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法学研究》等国内外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内外出版社发表学术专著10余部,其中有5部是国内较早专注于法律经济学研究的著述,并在法律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好反响。

(015)法学院(030101)法学理论

本专业设现代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立法学4个研究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法学理论前沿、法哲学、部门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社会学、法律文化学、法律经济学、比较法学、立法学、人权理论与人权法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7人,学科点教师近年来出版专业著作(含译著)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法学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并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的学术意识、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开放的研究视野,有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能胜任法学理论研究、教学及实务等工作。

(015)法学院(030104)刑法学

本专业设有中国刑法学、经济刑法学2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国刑法总论、中国刑法分论、经济刑法学、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理论刑法学、中国刑法史、犯罪学专题研究、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6人;学科带头人为冯亚东教授,兼职教授有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少平教授。学科点教师近年来已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出版专业著作10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评论》等法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有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能胜任刑法学理论研究、教学及实务等工作。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检法机关、政府等部门。

(015)法学院(030105)民商法学

本专业设有民法研究、商法研究、知识产权法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4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法理学研究、民法总论研究、物权研究、债权法研究、知识产权法研究、亲属法(婚姻家庭法)研究、继承法研究、商事法总论研究、国际私法研究、民事诉讼法研究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近年来,已完成(或获得)国家及省部 级社科课题(或奖项)20余项,出版法学著作3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全国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本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民商立法体系;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掌握解释实用法律的方法,具有独立分析、处理民商事件能力;能独立承担民商法理论研究、教学、立法、司法和法律实务工作。

(015)法学院(030106)诉讼法学

本专业设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4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国刑事诉讼法、外国刑事诉讼法、中国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证据学、司法制度、中国刑法分论、经济刑法学、外国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理论刑法学、中国刑法史、犯罪学专题研究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6人,学科点教师近年来已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出版专业著作5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现代法学》、《人民检察》、《法学评论》等法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有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能胜任诉讼法学理论研究、教学及实务等工作。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检法机关、政府等部门。

(015)法学院(030107)经济法学

本专业设有金融法研究、财税法研究、市场规制法研究、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4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法理学研究、经济法理论研究、民法专题研究、知识产权法研究、市场秩序法研究、金融法研究、税法研究、行政法研究、国际经济法研究、WTO法专题研究、经济刑法研究、公司法研究、国际私法研究、民事诉讼法研究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近年来,已经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社科课题20余项,出版法学著作3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全国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

本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经济法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经济法学研究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和经济法律实务工作。

(015)法学院(030109)国际法学

本专业硕士点是四川省第一个招收国际法学专业的硕士点。目前本专业设有国际经济法(含WTO法律制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法3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组织法(含WTO法)、国际税法、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专题研究、专业外语等。

本专业现有教授、副教授9人。学科点教师近年来已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出版专业著作10余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全国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有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能胜任国际法学理论研究、教学及实务等工作。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国际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和法律实务工作。

(016)马克思主义学院(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专业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旨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本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唯物史观与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三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政治学专题研究、社会学专题研究、伦理学专题研究、全球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西方哲学史论、国际关系专题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廉政文化专题研究等。课程设置面广,涉及多门学科。

本专业有教授、副教授20余名。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公开出版和发表科研成果200余项。

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正确的理论方向和良好的学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并把握其在当代的发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本专业毕业生既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也能在党政、企事业等实际工作部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以及其它综合性的工作。

(016)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专业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三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政治学专题研究、社会学专题研究、全球化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重大战略决策研究、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廉政文化专题研究等,课程设置面广,涉及多门学科。

本专业有教授、副教授20余名。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公开出版和发表科研成果200余项。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科研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并把握其在中国的发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毕业生既能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能在党政、企事业等实际工作部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以及其它综合性的工作。

(016)马克思主义学院(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本专业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本专业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政治学专题研究、社会学专题研究、伦理学专题研究、全球化研究、心理教育专题研究、学校教育管理研究、企业文化专题等,课程设置面广,涉及多门学科。

本专业有教授、副教授20余名。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公开出版和发表科研成果200余项。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学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毕业生既能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也能在党政、企事业等实际工作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以及其它综合性的工作。

(017)MBA中心

(120280)工商管理硕士 现代投资管理

现代投资管理是一门专门研究投资规划、投资决策及相关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应用学科。本方向依托财政税收学院投资学专业、税收专业雄厚的师资和办学经验,本着“精投资、通财税、晓财会”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投资理论,具有较强的处理实业投资、金融投资业务能力,能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投资管理公司、咨询公司、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组织与机构从事投资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方向课程设置一方面突出“现代投资”的特色,强调直接投资中决策与实施阶段的管理、税收筹划以及充分有效地运用间接投资工具;另一方面强调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大量采用案例教学、部分课程实施仿真教学,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

该方向主要是重点培养具有深厚的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战略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工业、商业、金融、咨询服务等领域企业的战略管理、高级行政管理、高级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以及国家综合经济部门的管理工作。

市场营销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营销环境分析能力、营销方案策略决策能力、营销策略实施能力、物流规划能力及营销行为的组织、沟通、协调、控制等综合管理能力。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相关组织机构从事广告策划、市场调研、营销管理等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工作的人才。

财务管理与资本运作

财务管理是研究稀缺资金如何在企业和市场内有效配置的问题。财务管理是在公司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下,就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制的一种决策与管理活动。从决策角度来讲,财务管理的决策内容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决策和净流动资金决策;从管理角度来讲,财务管理的管理职能主要是指对资金筹集(来源)和资金投放(运用)的管理。通过该方向的课程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理财学的分析方法及管理控制方法。学员毕业以后可以从事财务管理咨询、大、中型企业的财务总监、外资企业的财务经理,以及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中介机构财务管理人员。

资本运作方向为有志于从事资本运作职业的MBA设置的。通过提供比较系统、深入和基于案例的资本运作型企业的专业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现代资本运作型企业的基本理论原理、资本运作市场、资本运作机构以及资本运作工具的理解,熟练掌握现代资本运作分析工具和金融资产估价模型,提高资本运作专业素养,培养高素质的资本运作专业人才。学员毕业后可在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各类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金融管理

MBA(金融管理)、在职MBA(金融管理)教育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培养具有扎实金融与管理理论基础,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精通金融企业管理,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高级金融管理人才。

房地产与物业管理

房地产与物业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有房地产投资、开发、营销、评估、项目管理与物业管理等各项理论知识和策划能力,适应房地产经营管理及物业管理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利的组织管理形式,改善了人们对各种资源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能力,其科学理念提供给人们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根本上改善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使运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项目管理在运作方式上能实现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电子通讯、计算机技术、金融、投资、制造、航天及国防等诸多行业。目前,国内项目管理人才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和政府争相追逐的对象。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加强实用型的MBA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规范,对促进项目管理研究和学科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运营管理与商务智能

运营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是对商业或生产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是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现代运营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现代运营的范围已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到非制造业,如现代服务业中的各种业务。其研究内容也已不局限于具体商业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扩大到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把运营战略、新产品(业务)开发、产品(业务)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服务)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集成管理。运营管理把信息技术作为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层次地介入到社会的整体活动之中,正在改变着传统产业格局和经营管理方式。由信息技术引起的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变革,已成为运营的重要研究内容,例如近30年来出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已经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则进一步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运营管理的融合。商务智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可直接指导运营管理的知识,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作为能够辅助决策的重要方法与工具,商务智能可以被应用于运营管理的操作层、运营管理层与战略层等不同的管理层面。

本方向重点面向我国政府近年以来大力提倡与扶持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今后15—20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的阶段,将对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特别是创业与创新性人才,提出大量的需求。因此本方向的设置顺应了今后几年人才市场的需求,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

本方向有一支敬业、年富力强、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方向课与任意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及辅导教师都是多年从事相关学科领域研究且成就显著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此外,为了及时准确地把握相应学科的国际最新动态,由我院海归院长林漳希教授出面,邀请到了国内外从事相应学科的最优秀的部分专家学者,组成“运营管理与商务智能”MBA方向的顾问团,以为我院MBA方向建设与运营的坚强后盾。林林种种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力求做到使得通过我院建设的MBA方向的培养,将每一个MBA学员都打造成为企业运营的精英!

(020)经济数学学院(020231)数理金融学

数理金融学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数学与金融学相交叉的新学科。它是以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金融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数量分析与研究。本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和全面的现代金融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数学工具,并具有对金融数学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毕业生适合在普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大型财务公司等部门从事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套期保值、投资组合、证券投资分析、金融理财和金融计算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硕士生毕业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

1、金融资产定价模型及方法;

2、金融计算与仿真技术;

3、非线性模型选择及优化。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理金融、西方经济学、应用泛函分析、金融数值方法、金融计算与仿真技术、金融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随机分析、金融衍生品定价等。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海归博士1人。近三年来在《J.Management Optimization》、《Comput.Appl.Math.》、《J.Comput.Appl.Math.》、《Dyn.Continu.Discre.Impul.Sy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省部级奖4项。

(020)经济数学学院

(120225)运筹学与企业管理决策

本专业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专业,其人才培养的定位为: 具有较扎实的管理和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能正确地运用管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在国内外重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机构检索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人次,在上述研究领域取得了若干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预测与决策分析、金融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学、运筹学、金融理论与实务、博弈理论及其应用、西方经济学、决策理论及应用、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双语)、管理系统工程、专业英语等。

该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金融企业管理(含风险管理);

2、企业预测与决策分析;

3、供应链管理。

本专业硕士生毕业授管理学硕士学位,可在金融、证券、财税、保险等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高校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022)宏观经济研究中心(020201)国民经济学

本专业以整个国民经济及其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理论和政策为研究内容。设有经济发展规划理论与方法、宏观经济调控研究2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西方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经济结构研究、经济规划方法与模型、金融理论与实务、宏观经济调控比较研究、发展经济学、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等。

本专业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7人、副教授2人,其中已获博士学位的4人。近五年来,已出版学术专著及文集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和各级学会优秀成果奖。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宏观经济理论基础和较系统的国民经济学专业知识,又有独立分析、研究和解决宏观经济运行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能胜任国民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宏观经济管理和公司战略环境分析,政府决策与职能管理部门等工作。本专业拥有博士点,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022)宏观经济研究中心(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地吸收最新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广泛适应能力,热心“三农”、服务“三农”,能适应叫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需求的高层次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为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

.为各级政府及其相关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培养高层管理人员;

.为金融机构,尤其事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培养经营管理人员;.为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培养合格人才;

.为涉弄企业,如大型的食品集团,大型龙头企业,国有粮食经营部门等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为大型的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培养管理人员。

(023)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本专业是我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于2000年开始开设的一个新专业,下设人力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3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人口理论、人口经济学、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环境管理与政策、源经济学等。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近几年所完成的科研成果较多,出版相关学科领域专著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理论原理考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多学科知识和理论,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能够研究和提出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毕业生可到大中型企业和人口控制与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政府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科研、行政和管理工作,此类人才的社会需求较大。

(023)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020202)区域经济学

本专业以现代区域经济开发和区域经济运行、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国情,深入地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设有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城市与区域经济开发研究、区域旅游经济文化开发3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区域经济研究、区域市场研究、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经济地理专题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发展经济学等。

本专业有博士点,有教授、研究员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有多名副教授,近五年来出版专著、文集等著作2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科研成果较多。毕业生主要从事环保、国土、旅游、金融、投资、外经、外贸工作,也可以在公司、企业从事经营管理、项目策划,还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023)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030302)人口学

本专业是我校在全国最早获得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之一。设有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与社会发展、人权与人口法学、数理人口学。课程有:人口理论研究、人口统计学、人力资源概论、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法学研究、西方人口学名著、中国人口问题研究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任课教师都具有高级职称。近几年来公开出版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全国人口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先后培养博士生近20名,硕士生近50名。

本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学及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人口学分析和研究方法,研究现实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经济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毕业生可到人口控制与管理部门、政府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就业。

(024)人文学院

(120229)★媒体经营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综合素质、擅长新闻传播和管理学、经济学相结合的跨学科高素质人才。主要面向媒体业界培养高层次、专业化的媒介营销、经营、管理人员;面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培养动管理、会经营的高级人才;面向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和媒介研究所培养教学科研的师资。专业培养方案通过精心涉及,注重发挥财经学科优势,突出交叉融合的新兴科学特色,立足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熟悉媒体的市场运作机制,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敏锐的国际化眼光、坚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位基础课程主要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传播方法等 专业必修成成主要有:媒介经济学、新媒体研究、现代企业管理、中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社会,西方传媒集团研究等。

对话美国西南研究院 湛日景博士 篇3

湛日景:我认为大家谈到欧标和美标时存在很多的误解。实际上,这两者之间非常相似,它们推进的技术也很一致。如果看看重型发动机排放法规,US2010年标准和欧六是非常接近的。基本是强制使用DPF和SCR技术,这是通用的方法。但同时,差异也是存在的,比如US2010标准对 OBD(车载诊断系统)要求更加精细,而对实际道路NOx(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也要求更严格。

对于轻型车辆来说,美国法规更为复杂和严谨严格。特别是对于OBD的要求、蒸发的控制和低温排放控制(如冷启动)方面,均比欧六法规严格得多。

人们总是认为欧洲排放法规对于PM(颗粒物)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因为他们提出了对PN(颗粒物数量)的限制要求,这确实增加了更多用于测试的要求。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无论何种颗粒物测定,高效的壁流式颗粒物过滤器都是最佳的可用技术。DPF是颗粒物控制工具,可满足欧六、US2010(HD重型车辆)和Tier2 Bin5及之后的法规标准,无论PM/PN被如何测量,只要强制要求最佳的和最有效的可用技术,那么实际排放的控制效果都是一样的。

《汽车纵横》:作为研究机构,你们更支持哪种标准引入中国市场?为什么?

湛日景:我个人认为这应该不是一个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排放法规。环保部以及中国的汽车业界需要认真地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欧洲和日本拥有自己的排放法规?

目前,中国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开发一整套自己独立的法规体系,作为过渡,先着手进行地方六标准的制定,引入一些美国标准规定的元素,同时整体架构保持与欧洲标准体系。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在用车排放进行有效控制。

另外,中国迫切需要开发一个自己的具有代表性的行驶工况,特别是在主要的大城市地区。我能想到的是,这个有代表性的工况将会不同于欧洲循环工况(如NEDC、WLTP)和美国工况(FTP-75、US06等)。如果没有一套到位的、现实的工况,那么排放法规将没有实际的作用。在风头正劲的国四和国五重型发动机排放法规上,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此类问题。

《汽车纵横》:此前,中国的排放标准基本是向欧洲看齐,此次更改将会带来哪些变化?

湛日景:因为目前没有关于国六标准的具体信息,我很难对此加以评论。

但是如果国六延续美国法规路线(如US2010重型发动机标准、CARB LEV 3或EPA Tier3轻型法规),那将会覆盖的主要技术包括:

1)汽油发动机车辆,蒸发排放主要是VOC会显著减少,通过ORVR技术的强制实施,如车载加油蒸汽回收。这种技术需要更大的储存罐和相关的OBD工具。

对于汽油车,蒸发排放物,主要是VOC,将显著通过ORVR的技术,即,车载加油蒸汽回收的执行减少。这种技术将需要更大的罐及相关的OBD工具。其结果是,每辆汽油发动机车辆每年约节省燃油12升,这样可以在两年后收回相关的ORVR成本。

2) 更复杂有效、即可应用于重型又可进行轻型应用的OBD被要求安装。在美国OBD是被证实的在用车排放达标的工具,它也可以为车辆保养和修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 高效DPF技术,即最佳的控制PM2.5的可用技术,将被强制为轻型和重型车辆所应用。此外,对于大范围的应用GDI汽油机的车辆,汽油颗粒物过滤捕集器即GDF也可能会被强制要求。

4) 更多的注意力将会关注在用车排放控制上。过去的15年里,欧洲的排放认证标准一直是排放控制的主要工具,但它已被证明,使用这套标准无法阻止高排放发动机和车辆进入市场,也没有手段来控制生产的一致性和在用车辆的达标。

《汽车纵横》:标准的转换是否会带来企业研发成本的改变?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大约会增加多少成本?

湛日景:当我们谈到成本问题,我们应该讨论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总成本。主要城市的严重污染问题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已经引起了疾病的显著增加,其中机动车排放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不是某些高污染企业是否增加成本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是否允许这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危害大众健康的问题。

当然,所有的OEM都需要为应对新法规开发相应的技术。大力减少汽车排放污染,较之放任更高的排放污染利大于弊,这在美国和欧洲都被证实。至于国内的OEM制造商,他们应该与同行一起分担相同的责任,以满足排放法规要求。

《汽车纵横》:能否告诉我,你们能做哪些工作?

湛日景:作为独立的、非营利的研发机构,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当然可以,也愿意协助中国的OEM及其供应商们开发应对未来法规标准的技术。同时,SwRI也可以为政府机构在设计更加实际的法规中提供技术支持。这不仅会造福中国的汽车工业,更也为全社会带来效益。SwRI的宗旨就是科技创新、服务大众,用技术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西南联大研究生 篇4

关键词:西南联大体育,体育教育专业,思想意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云南师范大学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在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从云南师范大学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在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随机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了100个宿舍, 每个宿舍2名同学, 发放“学生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并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随机的分组。

对第一组的100名同学通过有意识的进行弘扬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知识竞赛, 观看与西南联大相关的影视作品, 介绍了当时联大体育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体育教育思想, 亲自到“一二一”校区、西南联大纪念馆;无意识的让其看到在课本上印刷代表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名言, 在运动会上悬挂弘扬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标语, 在学生、学院的各类体育活动的命名上。经过了一个学期的主动汲取和被动的学习。在学期末, 我们又以同样的问卷调查发放给这200位学生, 进行对比调查

1.3、研究内容

(1) 思想意识的的影响。

通过对表1-1进行比较研究发现, 在施加干扰前我们对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发放了与之前相同的关于思想意识方面的问卷, 两组同学人生观价值取向都接近平均值。通过对第一组同学开展联大艰难困苦的办学条件探讨, 联大主题体育活动开展以及对联大师生们的个人魅力等优秀的价值观的学习, 第一组所前后对照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意识观念较第二组有明显的转变。

通过对表2的对比分析发现, 施加影响后的第一组同学在考试时发现有同学作弊你将如何处理的问题时, 及时提醒他不要作弊的均值从30%一下提升到80%, 然而第二组的同学前后变化不是很明显。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第一组同学在入学以来设置自己的理想信念问题时, 从只有30%同学设置了以学习专业知识为自己大学的理想信念, 通过对联大师生艰苦卓绝的学习奋斗生活的不断了解后, 到最后第一组竟有70%的同学设置了学习专业知识为自己大学的理想信念。第一组同学在参加完相关联大主题教育活动后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理念由原先的40%提高到了70%, 且不良的学习理念几乎为零。

(2) 西南联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影响。

首先, 我们对两组的同学都进行了同样的关于西南联大方面的问卷调查 (表3) , 发现两组同学整体对西南联大以及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了解程度的表现相当匮乏。校庆日、联大的组成等问题竟然只有三成左右的同学了解, 作为西南联大在昆的唯一遗脉, 这种情况的出现, 让人非常的担忧。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发现第一组学生都不同程度上在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相关基本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些问题的正确率从原来来的不到三成提高到了现在的九成甚至百分之百。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 第二组的五十名同学, 面对同样的一份问卷, 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变化不大, 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

实验前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也都和其他学院的同学一样, 认为当前在校园内和西南联大体育相关的氛围也都一般更有感觉不到之说。大家对西南联大都只是停留在历史层面, 还没有说能有一种氛围能使它从历史中走出来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而积极地宣传和通过比赛以及相关活动可以起到加强西南联大体育相关的氛围建设。两组同学对西南联大的体育教师以及代表人物的掌握情况非常不好, 仅有少数同学知道马约翰是西南联大体育的代表人物。

实验后发现, 第一组有30%同学只知道马约翰, 喜出望外的是有70%的同学不仅知道马约翰还知道其他几位代表人物。第二组有90%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 只有10%的同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也反应了第二组的同学们对西南联大体育方面的了解还非常的欠缺。第一组的同学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 对联大体育的了解程度有了长足的进步。

2、结论

2.1、有利于拓展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视野

作为中国体育教育思想的摇篮, 西南联大体育汇集了梅贻琦“通才教育”的体育观, 倡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曾说“须知体育之目标, 不单是造就几个跑多快, 跳多高, 臂腿多粗的选手, 不单是要得若干银盾、锦标, 除此之外, 也许可以说在此之上, 还有发展全人格的一个目标”;张伯苓则是中国近代体育的先驱之一, 他认为不动体育的人不应该当校长;蒋梦麟则倡导, 发扬继承中国的传统体育, 在此基础上, 学习西方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 学以致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国民身体素质得以全面提升;马约翰教授则是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总结, 提出了“体育的迁移价值”, 注重体育在培养完全人格方面、团队意识以及国家荣誉等方面, 充分发扬体育的教育价值。对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探究, 更是对以上四位体育教育家体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对丰富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拓展大学生健康的体育价值观视野, 弘扬西南联大体育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2.2、有利于培育体育专业学生良好的运动家风范

体育倡导光明磊落、不怕失败、不惧艰险和勇于开拓进取的运动家风范。这是只有体育才能带给我们的, 从而养成这些珍贵的意志品质。罗家伦曾谈到运动的精义时曾说“更有道德的意义, 就是在运动场上养成人生的正大态度, 政治的光明修养, 以陶铸优良的民族性。”正是在战争环境下成长的联大, 通过体育以及贯彻落实的“通才教育”体育观, 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的同时, 又积极地培养不惧艰阻, 勇于担当, 坦然的面对荣辱得失, 积极进取的运动家风范。

2.3、有利于体育专业学生集体观的形成

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长征———西迁, 随着战事的深入, 战火贱逼长沙, 长沙临时大学决定分三路西迁入滇, 而其中最为艰辛的就是由255名师生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师生们翻山越岭, 栉风沐雨, 相互协助, 采集标本, 锻炼体魄, 磨练意志, 所到之处, 群众夹道欢迎, 终于历经60余天, 行程1671公里, 终于到达了昆明。师生们, 一路上忍受着血泡、饥饿、疾病、孤寂, 愿意用自己的双脚来丈量自己的祖国, 同哭泣的大地共呼吸。用一种不怕牺牲, 奉献进取, 敢于挑战征服的意志品质, 做出了自己砥砺前行的第一步, 这次远足, 特别是步行团的师生们所表现的出的这种大无畏的集体观。联大则通过自己独特的经历以及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对当下社会, 这种团体道德, 奉献的集体意识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同时, 有着非常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2.4、有利于体育专业学生积极地人格塑造

体育是培养人完全人格最好的工具, 通过体育锻炼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 努力克服在运动场上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所表现出自己性格的不足, 矫正我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 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道德品质。梅贻琦也曾告诫同学, 要光明正大的参与比赛, 比赛不只是腿脚之事, 更是磨练性格的机会。西南联大体育精神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价值观, 对于大学生人格易动的时期, 拥有良好的塑造作用。

2.5、有利于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爱国忧患意识

抗战时期, 日本的飞机仁不时空袭昆明, 同学们有时上课到一半就得在警报声中匆忙躲避。联大的师生中, 最强烈的就是爱国忧患意识了, 并且通过国家、学校、课堂的各个环节互相渗透, 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来报效祖国。马约翰教授认为体育关系到国家的的荣誉与兴旺。“一个民族的比赛和运动的特点反过来对民族精神有影响”、“要勇敢, 不要怕, 要去干, 别人打棒球、踢足球, 你也要去打, 去踢, 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以免被人讥为东亚病夫。”这些都反映了, 体育对培养人们的爱国忧患意识有独特作用。

3、小结

综上所述, 西南联大体育精神作为历史遗留的宝贵精神财富,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奋发向上、勇于争先, 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西南联大体育精神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它有利于拓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的视野、培育良好的运动家风范、形成健康的集体观、积极地人格塑造以及爱国忧患意识。

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需要格外加强对西南联大体育精神的把握和理解, 深入的学习西南联大各位教育学家以及体育工作者对体育内涵的理解, 应当积极倡导“体魄与人格并重, 学业与体育精进”的全人格教学理念。不仅使其在专业方面术业有专攻, 更是其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让其真正通过健康的运动方式而掌握一项运动, 通过一项运动促进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使其具备良好的体育人文素养, 配合专业的技术学习, 使其锻造成一名由内到外都健康合格的人民体育教师。更进一步来说, 掌握和学习西南联大体育精神对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体育人文素养以及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等方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培育优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宏开, 韦庆媛, 刘波等.体魄与人格并重———清华大学百年体育纪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书, 2011, 20 (41) .

西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篇5

为做好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教育部第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订本实施细则。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节 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以书面形式,并附相关有效证明向学校录取专业所在学院(所、中心)请假。请假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超过10个工作日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二条

新生入学后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分别由学校各二级培养单位的学生工作组查阅本单位研究生档案,进行政治、思想品德复查,由校医院组织健康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学校提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

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的研究生应在接到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相关手续离校,回家或回原单位治疗。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在下一学年开学前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研究生部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者复查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因本人其他原因需要保留入学资格者,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培养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报研究生部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复学时,应提交复学申请书,经所在院(所、中心)主管领导同意和研究生部批准后按下一年新生入学报到程序办理。

第四条

每学期开学时,研究生应当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和其他费用后,在所属学院(所、中心)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向所在院(所、中心)请假,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超过10个工作日未注册又无正当事由者,按自动退学处理。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学校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二节

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五条

研究生应当参加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相关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六条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和考查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分,具体按《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

研究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第八条

研究生应当根据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按照开课计划和规定的选课方式选修课程。未选课者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第九条

研究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相关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

研究生跨校修读课程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条

研究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及留校察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在下一学年对该课程给予一次重修机会。

第十一条

研究生因故或因病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一学期内请假在5个工作日以内的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审批,二十个工作日以内的须由所在院(所、中心)主管领导审批,二十个工作日以上须报研究生部审批。研究生在一学期内,累计请假超过本学期学习周数三分之一以上者,必须办理休学。

请假期满,请假人须及时向批假人销假。需要续假时,其手续与请假手续相同。续假批准与否应回复研究生本人。

研究生请假申请书、医院证明及有关负责人审批意见应存培养单位院(所、中心)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备查。一学期内请假累计超过一个月的,应报研究生部培养办备案。

自行离校连续10个工作日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研究生,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

研究生在校期间申请出国探亲、进修、留学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节

转专业与转学

第十二条

为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校专业学科状况及其办学条件,研究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研究生确有符合转专业的条件,可以申请转专业,并由学校批准。研究生转专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研究生确有拟转入专业的特长和兴趣,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

(二)研究生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含隐瞒既往病史入学者),经校医院检查证明确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我校拟转入专业学习;

(三)研究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或非本人原因,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

(四)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需适当调整研究生所学专业,经研究生本人同意。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不予考虑转专业:

(一)入学后一年以上(不含一年);

(二)低学历层次专业转为高学历层次专业;

(三)转出专业与转入专业属于不同学科门类;

(四)低录取分数线或低录取标准的专业向高录取分数线或高录取标准的专业转;

(五)正在休学、保留学籍的研究生;

(六)已达到退学程度的研究生。第十四条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研究生转专业应当填写转专业申请表,指导教师同意后,经转出院(所、中心)同意并经转入院(所、中心)审查认可报研究生部,研究生部审查后报主管校长批准。

第十五条

被批准转专业的研究生应当履行相关手续,参加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相关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

第十六条

研究生应当在我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我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并经由我校和转入培养单位批准。

第十七条

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三)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四)应予退学的;

(五)其他无正当理由的。第十八条

研究生转学,经转出转入培养单位批准同意后,由转出培养单位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培养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

第四节 休学与复学

第十九条

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

(一)博士研究生为3~6年;

(二)硕士研究生为2~5年。

第二十条

研究生因病或其它原因申请休学或者学校认为应当休学者,应填写休学申请表,经学校批准,可以休学。休学以一学期为期,期满后仍不能复学的,可继续申请休学,但累计不能超过二年。休学期满未按时复学或休学二年仍不能复学者,作退学处理。

第二十一条

休学研究生应当在办理休学手续后5个工作日内离校,学校保留其学籍。研究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研究生待遇。休学研究生患病,其医疗费按西南大学公费医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休学期满,应当于学期开学前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研究生部提出复学申请,填写复学申请表,经学校复查合格,方可复学。

第二十三条

研究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超过一年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则不再保留学籍。

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休学期间应当遵纪守法,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发生的事故责任自负。若有违法违纪,学校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或取消其复学资格。

第五节 退

第二十五条

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

(一)硕士研究生一学期有两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者,或一门学位课程重修后考试仍不及格者;

博士研究生有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经重修后仍不及格者;

(二)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三)休学期满,在学期开学前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四)研究生在学期间,经学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五)未请假离校连续10个工作日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

(六)开学后10个工作日未注册而无正当事由的;

(七)本人申请退学的。

第二十六条

对研究生的退学处理,由学生所在院(所、中心)提出报告并附有关材料,经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交研究生部审查,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对退学的研究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无法送达的在校内公告,同时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退学的研究生,按已有毕业学历和就业政策可以就业的,由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没有聘用单位的,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退学的研究生,应当在退学决定书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退学手续离校。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而退学的,由家长或亲属负责领回。

第二十八条

研究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参照相关条例办理。

第六节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二十九条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第三十条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研究生结业后,在两年时间内,可以进行重修、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后换发毕业证书。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

第三十一条

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学校颁发学位证书。第三十二条

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研究生,学校颁发肄业证书。

第三十三条

学校严格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第三十四条

学校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每年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研究生一般不准予提前毕业。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所、中心)同意,报研究生部批准,可以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一)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二)达到相应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业优秀,毕业前至少在学校认定的本学科A类及其以上重要刊物公开发表一篇以上(以第一作者署名,署名单位为西南大学)学术论文。A类及其以上重要刊物以学校发文公布为准。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入学的研究生,学校不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予以追回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

第三十七条

研究生毕业、结业、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出具由学校印制的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西南联大研究生 篇6

关键词:西南边境地区;微信;网络舆情管理

一、西南边境地区微信传播效果及舆情现状

众所周知,微信的产生和壮大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微信的传播具有高度自由化、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惊人等特点,一时间使得微信的使用风靡全国。手机媒介与微信这一应用的结合,使受众可以通过微信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微信所体现出来的传播意义是一种互动性表现,并且这种互动是在受众的自主意识支配下进行的。结合西南边境地区的具体情况,我们将西南边境地区微信传播效果及舆情现状分为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两方面论述。

(一)良好行为

西南地区的微信舆情管理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参与者的平民化。微信的门槛较低,每一位登陆微信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发言者”,他们可以通过微信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独立观点。其次是传播速度快。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在场的任何受众都可以通过微信来发布现场突发事件图片和观点,这正是借助了互联网和微信的传播快捷的特点,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递。再次是使传播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更加便利和便捷。由于微信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好,因此西南地区受众在使用微信的时,可以将本土民族文化通过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进行编辑和发送,这样就使得非本土的受众对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有了了解。

(二)不良行为

微信的广泛传播使得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的大权逐渐隐退。微信本身缺少必要的管理,绝对的自由给微信带来的是问题的泛滥。就西南地区的微信舆情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首先是新闻的虚假性问题。微信作为一种高度自由的新媒体形式,它可以使任何一个使用者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微信当中的传播内容是由受众来编辑和发布的,没有管理者来验证信息的真伪,因此虚假新闻依旧是微信当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其次是由于高度的自由,微信所传播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大众化、自由化,因而也就会出现庸俗化。在传统的传播媒介当中,传统媒体按照它们的新闻价值过滤内容,各种各样的信息会受到层层把关体制的筛选,但在微信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去排除一些不良信息是很难做到的。

二、西南边境地区的微信网络舆情管理

针对上文所提到的西南边境地区微信传播效果及舆情现状,我们认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微信用户、微信的提供商和运行商这四方面的力量应该联合起来,共同管理西南边境地区的微信网络舆情。

(一)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微信进行管理,从而使得广大的微信用户在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中使用微信。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对于西南边境地区微信环境下的舆情管理要从立法和执法两方面着手。

1、立法方面

目前为止,我国法律体系里还没有一部针对微信的法律法规。但我国法律体系里有20多部针对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分为网络管理、域名管理、网络安全三个方面。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部分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我们应对这部分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改,并添加一些针对微信的条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要制定一系列针对微信的法律法规。这样,我们才能依据系统的、成体系的法律体系对西南边境地区的微信进行管理。

2、执法方面

目前为止,有许多不法分子在微信平台上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而这些不法分子几乎都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这就使得不法分子更加嚣张和猖狂。这种现象对于一个法治国家来说,是决不能容忍的。因此,在执法方面,执法部门必须遵循“执法必严”的执法原则,严惩不法分子,净化微信环境。

(二)社会组织

我国政府以往管理社会的模式是政府部门独自管理社会,这种管理社會的模式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变化,这种管理社会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社会,更加需要的是社会的自治。而社会自治所依赖的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政府对于社会的管理应该处于辅助的地位。另一方面,各种社会组织也应该强化自己对于社会管理应尽的义务,尽其所能地管理社会。微信管理的内核来源于社会,只有国家和社会共同合作来管理微信,才能把微信管理好。

(三)微信用户

微信的特点决定了微信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微信的提供商和运行商并没有当好“把关人”的角色,这就使得微信用户能够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任意发布消息。因此,对于微信用户(尤其是对于西南边境地区的微信用户)来说,一方面要做到不发布、不散布谣言、虚假信息等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做到学会甄别和判断那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信息。另外,还要做到一旦发现有人散布不良的信息,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四)微信的提供商和运行商

微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微信的提供商是腾讯公司,微信的运行是基于智能手机这样一个平台。上文已经提到,目前看来,微信的提供商和运行商并没有当好作为“把关人”的角色。因此,腾讯公司和智能手机的开发商应该当好作为“把关人”的角色。我们认为,腾讯公司和智能手机的制造者要想当好作为“把关人”的角色,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坚持正确的利益观

微信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对它的监管、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给不法商人一个钻空子的机会。腾讯公司和智能手机的开发商,作为企业,它们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尽管如此,这些企业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也要恪守住自己的原则。这样,那些不法分子就没有了钻空子的机会。

2、加强自身建设

对于微信的提供商和运行商来说,加强自身建设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由于技术对微信内容的管理和约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微信的提供商和运行商可以通过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及改革,对微信进行管理。另外,微信的提供商和运行商应建立一套严格有效的审查制度,使得不法分子和不法商人不能够运用微信,这样就从源头上遏制住了不良信息的发布。

鲁西南皮影戏音乐研究 篇7

关键词:鲁西南皮影戏,唱腔,唱词,伴奏

“鲁西南”隶属文化大省山东, 广义上包括菏泽、枣庄、济宁, 狭义上仅菏泽所属地区。地处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 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鲁西南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 戏曲艺术在这里源远流长。鲁西南皮影戏在音乐上广泛吸收了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因素, 音乐与唱词大多从民间音乐中汲取音乐元素, 唱腔极具地方特色, 具有较高的音乐研究价值。

一、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

1. 唱腔的形式

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并非采用影戏已有的结构, 它的变化延续了仅半个世纪。19世纪末期, 活跃于田间地头及农闲时节的鲁西南皮影戏生角和旦角都用本嗓演唱, 红脸、花脸行当都用二本腔 (假嗓) 演唱, 以突显“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直至20世纪初期, 鲁西南皮影戏的角色行当逐渐齐全, 音乐、唱腔基本上套用当地百姓喜爱的两夹弦戏曲和山东梆子的唱腔。从这一时期开始, 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才基本固定下来。

传统的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 其唱功重于做功。它的唱腔设计与安排关系着整出剧音乐的统一与完整, 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了全剧票房的成与败。鲁西南皮影戏非常注重唱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的刻划。其唱腔可分为独唱、对唱和帮腔三种:

第一种, 独唱:鲁西南皮影戏中经常多采用大段的独唱形式来表白剧中主人公的身世、述说情境、交待故事情节以及表现人物复杂矛盾心理时的情绪变化。由于唱腔富于表现力, 它往往可以将人物内心境界的细微变化以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鲁西南皮影戏唱腔的主要特点。

例如旦角的唱腔一般以真嗓吐字、假嗓拖腔, 但根据剧情需要唱腔的后半句有时也用假嗓吐字。虽然旦角唱腔的音域仅跨越了两个八度, 但多在中、高音区活动, 低音区使用的较少。为了追求唱腔上的韵味, 在表现旦角的柔与美时还会有意多用假嗓。每段旦角独唱句末拖腔的假嗓一般还要采用轻唱及渐弱的处理, 这样的旦角唱腔就显得娓婉优美, 柔和而含蓄。

而老生的唱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截子”嗓的唱法, 即唱腔的前半句用本腔, 后半句用假嗓;一种基本上全用假嗓, 老艺人称这种嗓子为“假嗓子”。老生唱腔在风格韵味方面, 讲究响亮圆润, 不强调喷口和气势, 以此突出老生角色的岁月感。近年的现代戏中老生唱腔已改为本嗓为主, 真嗓和假嗓结合的唱法。

第二种, 对唱:对唱是鲁西南皮影戏中表现强烈戏剧性、冲突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剧目中, 鲁西南皮影戏也常会采用二人对口唱的形式来表现细腻、活泼、愉快的情节或激烈的辩论及争吵的场面。在表现活泼的感情时, 由于剧情的需要, 它的曲调经常突破固有的板式结构, 加一些衬词, 使旋律变化更舒展、得到更自由的发挥。例如, 在传统剧目《西游记》之《比丘国》一折中为表现比丘国皇后白面狐狸与国丈寿星公的坐骑鹿出外游玩时悠闲自得的场景, 采用的就是对唱的形式。

第三种, 帮腔:即一主唱众人和, 有助于渲染和烘托剧情的气氛。在唱腔音乐中帮腔大多无唱词, 只用虚词来烘托情节, 帮腔者往往代表局外人。在大段的独唱段落中加入帮腔, 既可增添音乐的表现力, 又可使两夹弦传统唱腔增添一种摇曳多姿的美, 使听众感到新颖有气势, 但在戏份上运用不易过多。如, 在描写玉皇大帝之三女儿二郎神之母张三姐与二郎神之父杨天佑相识相遇的一幕《十收纲》 (梆子腔) 一折中, 就用到了帮腔。

2. 唱腔的结构

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和曲牌体相结合的综合性音乐形式。它的板腔体系以两种腔调为主, 两种腔调在传统剧目中, 各自独立存在, 两者的调式、调性不同, 骨干音和风格差别很大。经过多年发展的套曲形式, 以板眼的变化及旋律的扩展与压缩为主要手段, 将多种调性和调式、骨干音相同的曲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套完整、适合表现多种情绪的板别。在同一板腔调系统的各个板式中, 板式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规律, 演唱者可以根据剧中情节发展的需要、对人物刻画的要求, 灵活地选用相宜的板式。

3. 真假腔的结合

早期的鲁西南皮影戏只有男演员, 基本全用大本腔 (真声) 演唱, 一般为G宫调, 调子较低、音域较窄。后来随着皮影戏的蓬勃发展, 剧目和及角色逐渐丰富起来, 开始有大量女演员登台, 她们的音区较高、音色细腻圆润, 因而唱腔的定调也逐渐升高。鲁西南皮影戏早期活动在广大农村, 在外搭野台子唱“酬神戏”、“还愿戏”。随着演出场合的扩大及观众的增多, 男演员有些高音、纯大本腔唱不上去且音量不高, 无法满足观众的要求, 使得男演员不得不使用二本腔 (假声) , 逐渐地就形成了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这种方法成为鲁西南皮影戏发声的特点之一。

4. 唱腔板式

鲁西南皮影戏的传统唱腔板式主要包括正调 (b B=1) 和反调 (b E=1) 两个不同的宫调系统。在唱腔中以正调系统的各种版式为主, 以“1、3、5”为骨干音的七声B宫调式;反调则是以“5、1、3”为骨干音的七声B微调式。演唱时两个不同宫调的唱腔, 可以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而自由转换。鲁西南皮影戏唱腔旋律的进行, 一般先在八度以内围绕主音作上下波动, 在句末突然出现一个五度至九度不等的大跳音程, 这是鲁西南皮影戏唱腔的旋法特点。

正调系统中有1/4拍子的三眼一板, 腔多字少的“大板”和“慢北词”;有2/4拍子的一眼一板, 说唱结合的“二板”、“快北词”和“捻子”等, 在结构上都非常严谨规整。正调系统的唱腔虽然在结构的繁简、句幅的长短等方面各有不同, 但都属上下句式, 上句落音有多变性, 一般落“2”音, 下句必须落于“1”音。

“大板”, 属三眼板, 4/4拍。一般为板起板落, 有时下句也可落在第一眼上。“大板”的唱腔字少腔长, 旋律性强, 曲调委婉流畅, 具有抒情性功能。它的结构严谨规整, 上下句均由三个小分句和一长两短的过门组成。“大板”借鉴了鲁西南地方戏两夹弦中的基本板式, 它既可独成段, 亦可与其他各类唱腔组合使用, 多用在剧中大段唱腔的开始部分。快速演唱的“大板”, 称为“二八别子”。如将第一和第二分句合并, 去掉短过门, 这种变格形式又称为“山坡羊大板”。

“二板”属一眼板, 2/4拍, 是最常用的基本板式, 可板起板落、亦可眼起板落。上下句的句幅一般都在六板至九板半之间, 由各两个小分句组成, 分句音有一个三板至四板的过门, 上句后的过门为一板, 下句过门为三板半。“二板”的传统唱法是在头句腔的前半句之后, 有个上扬的拖腔, 指现在一般不唱, 而一开始就唱普通的上句。旦脚和小生是在下句尾部进行加腔扩展, 并附有衬字;老生则是对下句落音进行放慢拖长, 以终止全曲。“二板”可独成段, 也可与其它各类板式的唱腔组合使用, 以与“大板”相互转接较多见。该板式唱腔曲调流畅、朗朗上口, 演唱时比较灵活, 慢唱时具有抒情性功能、快唱时善于叙事, 是皮影戏各行当都可用的板式。

二、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词

皮影戏的唱词本身就是音乐和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皮影戏唱腔旋律的设计必须根据唱词的韵律而变化, 即艺人常讲的“以字行腔”;而唱词又要遵循唱腔板式变化固有的程式而创作, 即“以腔填词”。唱词是影戏创作的基础, 唱腔是影戏的表现形式, 只有将韵律、旋律、内容、感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塑造出生动、鲜明而完美的艺术形象。

鲁西南皮影戏的唱词主要以鲁西南农民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 剔除了庸俗低级的成分, 着重运用当地方言提炼出地域性强烈、生动活泼的语汇, 而形成自己的唱词风格, 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例如, 《拴娃娃》一折:“昨天会首把我请, 娃娃高墙来作画, 东墙麒麟来送子, 西墙天仙抱娃娃, 正面画上百子图, 一群小孩笑哈哈, 主意拿定忙下手, 手握笔杆东墙画。这边画七子八婿来上寿, 那边画五子登科显荣华, 再画娃娃山上娃娃树, 娃娃树上结娃娃, 当中闪出一点空, 刘海河边戏蛤蟆。”这样的唱词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易学易唱, 老弱妇孺都能听懂, 观众爱听易记。

三、鲁西南皮影戏的念白

“念”、“白”和唱腔共同构成了戏曲的“声”。念、白是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鲁西南皮影戏的念、白所用语言为鲁西南地区的方言。鲁西南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相比, 声韵虽然基本相同, 但发音时声调拐弯较多, 其四声调值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念”主要用于剧中人物上场时, 多用诗的形式, 以简明概括的语言向观众清楚明白地交代自己的身份、剧中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以及自己的态度, 从而帮助观众增加对剧情的了解。“念”具有一定的节奏旋律, 在念诗中间甚至可以划出若干小节线, 它接近于音乐。念的运用, 可以加强戏曲表现形式的和谐和统一。

“白”可以分为“韵白”和“方言白”两种, 韵白通用北方话为基础的中州韵, 不过在节奏、韵律和音调上对地方土语进行了较多的加工, 多用于剧中绅士、达官贵人及风度沉稳持重角色的描述, 如老生、小生、武生、青衣、闺门旦等。他们在叫板时也多用韵白, 而且韵白和唱腔结合得非常紧密, 甚至有时在韵白的下半句常引出优美的旋律来, 这种用法又称“叫头”。

四、鲁西南皮影戏的伴奏

鲁西南皮影戏伴奏所用的乐队以板胡为主奏乐器, 文场武场兼备。经多年的发展, 伴奏乐队的表演技艺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操纵技巧繁复高超, 武打场面紧锣密鼓, 影人枪来剑往, 上下翻腾。文场的音乐与唱腔更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

文场音乐一般采用管弦乐队, 除了给演员的唱腔作伴奏外, 还要分责为演员表演时配以“过场音乐”, 如行弦、压板之类。文场的乐队配置因地域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大小不一, 一般是四到八人。文场使用的乐器以二胡、矮杆坠胡为主, 20世纪末开始也加入小提琴、大提琴的配合;拨弹乐器有琵琶中阮、三弦等;管簧乐器有竹笛、笙、闷子等。

武场音乐指打击乐, 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舞台气氛, 指挥舞台上的一切行动, 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色, 同时使念、唱、做、打四个环节配合得更加协调、连贯。以手板、堂鼓、大锣、小锣、铙钹为主体, 间或使用云锣小钹、木鱼、吊钹、大筛锣及定音鼓等。在武场音乐中最关键的是司鼓, 它是文武场音乐的总指挥, 紧密地配合演员的唱腔和表演。司鼓兼奏手板、边鼓及堂鼓。云锣、木鱼、小钹等使用很少, 由操持大锣、钹的人分别兼奏, 独具特色的乐器唢呐由弦乐师兼奏。

参考文献

[1]王永健.桐伯皮影戏音乐调查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7.

[2]朱振华.城市语境中的泰山皮影戏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 2011.

[3]潘东升.鲁西南皮影戏[H].山东地方戏手稿, 2011.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 篇8

在降雨充沛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缺乏植被系统的调节,加上土层浅薄、土壤总量少、储水能力低以及岩石渗漏性强等原因,土壤水分的亏缺仍然是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障碍因子。因此,如何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实现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是该地区环境治理和消除贫困的关键。西南喀斯特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小生境类型多样,景观格局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导致该地区土壤水分运移相当复杂、研究难度较大,具有许多与其它类型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6]。目前,不少研究者探讨了地质背景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控制和影响程度[7,8,9,10],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空间异质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11,12,13,14,15]。但是,总体而言,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试图在分析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概述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现状与进展,以期促进该地区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

1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受地质背景的制约,与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类型多样的小生境紧密关联。喀斯特山区分布最广的两类岩石是石灰岩和白云岩,二者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风化作用方式、喀斯特形态、土层厚度、碎石(>2mm)含量及风化壳持水性能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7,8,9]。白云岩的风化深度和程度都大大超过灰岩,其溶蚀残余物质能相对均匀地分布地表,但多含碎石且二元水文结构不发育;而灰岩区土粒易聚集在岩体的裂隙和地下空隙系统中,岩石渗漏性较强,土层厚度往往较浅且分布极不均匀,空间异质性较大。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石灰土,其理化性质有别于地带性土壤,表现为富钙、偏碱性、有效营养元素供给不足且不平衡,质地偏粘,有效水分含量偏低。喀斯特山区土壤与母岩之间界面明显,缺乏过渡层,结合力差,非常容易水土流失。由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缓慢,致使这些地区土层瘠薄,一旦流失就很难恢复。

喀斯特山区土壤在较大取样面积呈集群分布,受控于裂隙的空间展布和地貌部位;在较小取样面积呈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常分布于石沟、石缝等肥沃生境[7]。降雨资源的再分配及与此相应的土壤资源再分配(通过侵蚀和沉积),是土壤斑块异质性形成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喀斯特环境的土壤可以与石面、石缝、石沟、石洞、石槽、溶洞等组合形成多种小生境类型,即地表土被不连续但可以与地下空间广阔、低水平持续供应养分的生境相结合形成多层生态空间[7]。由于喀斯特山区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喀斯特作用、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各圈层发生着地质地貌组合→水文土壤组合→植被和小生境组合结构的作用过程,不同组合结构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圈层的耦合作用,其本底稳定性与脆弱性各异,从而形成不同区域喀斯特生态系统及生境类型的多样性,集中表现为生境类型及其组合多样且时空变化无序[7]。即使在岩石裸露率较高的情况下,不同生境的组合类型并不相同,相应的生境严酷程度也不相同。部分研究者得出的林、灌、草保水固土功能的差异,可能就与喀斯特地区类型多样的小生境有关[3],其中地质背景、枯枝落叶层和石生植物(地衣、藻类、苔藓等)的差异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2,10]。

植物对各种类型小生境的利用特点为喀斯特环境不同岩石裸露率地段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途径、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土层浅薄的喀斯特山区,植物根系具有穿插岩石吸收裂隙水的功能[16,17,18],植被类型、大小及覆盖度主要受喀斯特裂隙的发育程度及规模所控制[2,7]。在植被的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生态环境随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发生相应的变化:裸露岩石(风化作用)→地衣植物群落(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植物群体参加土壤的聚集和水分含蓄)→苔藓植物群落(聚集土壤能力更强,土壤水分、养分条件改善)→草本植物群落(土壤增厚,土壤蒸发减少,土壤细菌、真菌、小动物活动增强)→木本植物群落(腐殖质层增厚,土壤涵养水分能力增强,植物根系发育,固土能力增强)[7]。以生物量增长和土壤形成为纽带,灰岩出露后喀斯特系统演进趋势为石质喀斯特→生物喀斯特→土壤喀斯特→生态系统喀斯特,最终成为以生物活动和土壤媒体过程为主导的喀斯特生态系统[19]。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下,表层带喀斯特作用实质上已成为地质作用与土壤作用、生物作用相融合,有机—无机—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层圈层的藕合。

2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现状

水分驱动机理和养分循环特征是理解喀斯特生态系统功能,尤其是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关键基础。随着喀斯特地区以石漠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峻,国内外对喀斯特地区的研究重点有了明显变化,从原来的侧重地质成因、地貌过程、水文特征的研究转变到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与恢复机理、适应性调控机制、生态重建技术与模式的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资助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研究计划,从“地质、气候、水文和岩溶的形成(1990-1994)”、“岩溶作用和碳循环(1995-1999)”到“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岩溶含水层与水资源全球研究(2005-2009)”也反映了这一趋势。在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将“岩溶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列为优先主题之一。在此期间,土壤水分的研究也逐渐得到部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近10年来相关的研究项目主要有:“贵州六盘水岩溶山区石漠化与表层岩溶水循环相关性研究”(蒋忠诚,1999-2001);“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动力机制研究”(杨胜天,2003-2005);“我国西南峰丛山区生态环境调蓄表层岩溶水的功能研究”(蒋忠诚,2006-2008);“西南岩溶山区土-石坡面土壤水分运移及调控机理研究”(陈洪松,2006-2008);“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生态恢复重建的水文响应典型研究”(王腊春,2006-2008);“我国西南岩溶含水层演化机理研究”(袁道先,2007-2009);“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喀斯特山地先锋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研究”(容丽,2009-2011);“岩溶峰丛洼地地区的坡面流研究”(姜光辉,2009-2011);“基于树干液流和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确定植物利用表层岩溶水分的研究”(黄玉清,2009-2011)。在新近立项的第一个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刘丛强,2006-2011)中,设立的有关土壤水分的课题为“喀斯特地区水循环动力过程及其水文生态效应”(陈喜,2006-2011)。这些项目的实施,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研究的相关进展。

目前,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在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土壤水分有效性、碎石对土壤水分入渗与蒸发的影响、不同利用方式(或不同生境)土壤水分含量差异、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水分沿坡面的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部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11,12,13,14,15]。近年来,借助于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部分研究者还探讨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水分来源,分析了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壤中流(裂隙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与转化方式[20,21,22,23]。但是,由于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结构的复杂多变以及裸露岩石与浅薄土层的相互镶嵌,喀斯特生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土壤水分研究在方法和技术手段上还存在许多不足,还难以揭示不同地貌类型区、不同地质背景、不同退化程度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及调控机理。

3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3.1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测定方法

在西南喀斯特山区洼地,大部分地段土层相对较厚(60-100cm)且连续性较好,土壤水分测定相对简单,可以采用中子仪、TDR等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但是,由于土壤质地粘重,当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时,管式TDR(如TRIME-T3)因管壁与土壤间空隙较大而导致测量结果可能有较大偏差。而且,当土中碎石含量较多时,中子仪或TDR可能需要特殊的标定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土壤含水量。在喀斯特山区坡地,土层浅薄(10-30cm)且不连续,土壤水分一般只能采取烘干法(土钻取土)测定,但也有研究者利用中子仪测定风化基岩的供水性能[18]。在以石灰岩分布为主的喀斯特山区,虽然小生境类型多样,石面、石沟、石缝、石槽等与土面交错分布,但土层连续分布区域因碎石含量较少,土壤含水量可以采用针式TDR(如TRIME-EZ)或烘干法测定。在以白云岩分布为主的喀斯特山区,浅薄土层常含碎石,土壤水分的测定具有较大的难度:针式TDR探针因难以下插而容易折断,普通土钻则常因碎石的存在而难以应用。当碎石含量较多、粒径较大且大口径(直径为10cm)土钻都不适用时,只能采用挖坑取土的方法来测定土壤含水量。

由于碎石对土壤水分性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水分测定过程中需要确定地表碎石覆盖率和土中碎石体积含量。按照美国农业部的分级标准[24],碎石可以分为四大类(表1)。不过,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是砾石(2-75mm)含量,其又可以细分为三级:小(2-5mm)、中(5-20mm)、粗(20-75mm)。在计算碎石地表覆盖率时,一般可以采用计点法或线形交叉法(point-count and/or line-intersect methods)来确定,也可以采用数码摄影的方法通过相关软件计算确定[24,25]。在计算土中碎石体积含量时,如果其含量较少且粒径小于20mm,可以直接采用200、300cm3环刀采样并结合排水法(测定碎石体积)来确定。如果碎石含量较多且粒径大部分为20-75mm,最好采用挖坑(长、宽30-50cm,高10-20cm)采样并结合灌水(或灌沙)法(测定土坑体积)和排水法来确定。如果碎石粒径大于75mm,由于称重困难,最好采用计点法或线形交叉法估算碎石体积比[24]。考虑到样点的变异性,可以在10m×10m的范围内采集5个重复,即四角和对角线交叉点。

3.2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反映了不同类型土壤的抗旱性能。喀斯特山区土壤质地粘重,粘粒(<0.002mm)含量较高,其有效含水量一般也相应较低。根据离心机测定的广西区环江县古周村峰丛洼地表层(0-15c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通过拟合曲线(幂函数)计算了相应的水分特征参数,即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凋萎含水量,相应的吸力分别为0.03、0.1、1.5MPa。由于喀斯特生境土壤的高度异质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凋萎含水量有较大的差异,但速效含水量和有效水含量差异较小,分别在3.9%和10.7%左右(表2)。与坡耕地和洼地玉米相比,虽然次生林、灌草丛田间持水量较高,但是凋萎含水量也相应较高。因此,在进行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状况评价时,不能单纯根据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来判断。当然,由于坡地土层浅薄,加上植物根系具有穿插岩石吸收裂隙水的功能,所以上述指标不能作为评价坡地植物抗旱性能的唯一指标。

注:土壤含水量都为重量百分比。

在西南喀斯特山区,虽然也有部分学者[26,27]探讨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大小,但是目前田间持水量的土壤水吸力标准还没有统一,具体测定过程中也没有考虑碎石的影响。若以田间持水量对应的土壤水吸力为0.01MPa,李阳兵等[26]在重庆市北碚岩溶山区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效水含量变化范围为10%-20%,主要受有机质、>0.25mm水稳性团聚体、粘粒等含量的影响。蒋太明等[27]在贵州省修文县喀斯特山区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壤旱耕地剖面土壤有效水含量很小,虽然部分表层可达9.5%左右,但是大部分层次仅为2.0%左右。与陕西长武黄土、广西环江和湖南桃源红壤相比,大部分石灰土有效水含量相对偏低,更易受干旱胁迫。

3.3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入渗规律

在具有地表地下双层空间结构的喀斯特山区,岩石渗漏性较强,降雨入渗率很高(一般0.3-0.6,部分可达0.8以上),降雨可通过竖井、落水洞、漏斗等迅速汇入地下,常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特殊景观。由于喀斯特山区降雨入渗率高,土壤水分沿坡面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在植被类型相对一致、坡面较为均一的条件下,坡位对土壤水分沿坡面的分布影响较小[6]。不过,在岩石裸露率较高的局部地段,土壤水分可能会因岩石表面雨水的汇集而出现相对较高的现象。喀斯特山区浅薄且连续性差的土层常含碎石,其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孔隙度和水分运移通道的弯曲程度来影响土壤水分入渗。但是,土中碎石的存在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入渗[28],这与碎石在土中的位置及其尺寸大小有关[29,30]。土壤表面覆盖碎石,一般能防止土壤孔隙堵塞而增加入渗,但当碎石埋在土中时,则会促进结皮的形成,导致入渗减少而径流增加[29]。碎石尺寸对石质土壤入渗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当碎石尺寸大于临界值时,石质土壤的入渗将随水分运移通道的减少而降低[30]。不过,关于碎石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国外研究较多且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11,28,29,30],而国内目前虽有部分相关研究[31,32,33,34,35],但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西南喀斯特山区。

在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岩石类型以白云岩为主),不同利用方式坡面(投影面积>1000m2)降雨产流的观测结果表明降雨入渗率高达0.9以上,而且不同利用方式间差异不明显。当然,坡面不同利用方式降雨产流相关结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还有待于较长时间数据的验证。至于碎石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与碎石含量、粒径、土石体积比等都有关系。室内模拟试验表明[35],碎石体积含量(10%、20%、30%)及粒径(5-10mm、10-20mm、20-30mm)对土壤入渗有较大的影响。当碎石粒径不变时,随着碎石体积含量由10%增加到30%,土壤水分入渗有一个“减小-增大”的过程。当碎石含量不变时,碎石粒径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较为复杂,但较大粒径碎石有促进入渗的作用。用盘式入渗仪对特定土-石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表明[35],大部分地段表层土壤碎石的体积含量可达20%-50%,土壤稳定入渗率可达0.70-2.10mm/min,其与碎石体积含量呈递增的指数函数关系。显然,土-石坡面石灰土稳定入渗率高于黄土的稳定入渗率(0.33-1.13mm/min)[36]。不同粒级碎石含量与土壤入渗关系比较复杂,但75-20mm碎石含量同稳定入渗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野外测定结果表明,洼地剖面各层土壤透水性能差异较大,具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碎石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水分入渗。

3.4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一般认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降雨、太阳辐射等)、地形(坡度、坡向、海拔、上坡汇水面积等)、土壤性质(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结构、大孔隙等)、植被类型以及土壤平均含水量等[37]。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性和派生性,其空间变异性与该地区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类型多样的小生境密切相关[38]。在喀斯特山区洼地(古周)相对平坦地块,旱季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格局主要受石丛和地形两个尺度环境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呈现比较简单的斑块状分布[11]。在土被连续分布区域,土壤水分具有较小的总体方差和较大的变程,土壤水分空间连续性较好;在石丛分布区域,土壤水分具有较大的基台值和较小的变程,土壤水分空间连续性差。因此,在研究不同性质斑块土壤水分的变异特征时,需要选取不同的采样设计。

降雨量(土壤平均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微地貌、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含量等对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与变异都有重要影响,但旱季、雨季有所差异[12]。洼地土壤水分受地形、微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影响呈不规则的斑块状分布,空间变异程度各异。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随平均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变程在平均含水量中等时较大,在极干旱或降雨之后较小[13]。与雨季相比,洼地旱季土壤水分的块金值和基台值明显增大。旱季斑块支离破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程度很大,而雨季斑块数目明显减少,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有所降低[24]。坡面土壤水分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但都为中等变异。坡面横向由于特殊的土壤分布和地貌形态使得水分变异较纵向强烈,反映了坡面石丛与土壤相间分布、生境高度破碎化的特征[14]。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尺度效应,变程具有随采样尺度增大而变大的特征[11,12]。当研究区域存在多重尺度的变异结构时,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精度确定合理的采样尺度。

4 结论

西南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 篇9

为提高西南旱地小麦的产量,首先需要提高播种质量,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提高其抗逆耐瘠能力,而高质高效的播种技术需以机械化为基础[4]。目前生产上比较成熟的小麦播种机体型大、重量重,难以在丘陵区进行播种作业[5,6];部分小型播种机具受动力限制播种效果不理想。针对当前小麦生产的瓶颈问题,科研部门与地方农技部门合作,一方面引入平原稻茬麦广泛使用的2BJ-2型小麦播种机,另一面研发适宜区域生产生态特点的2B-4、2B-5型小麦播种机,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机具性能

丘陵区坡陡路窄、地块狭小,播种机及配套驱动机体型应相对较小、重量轻,以方便其在田间转运和作业。2BJ-2型播种机被广泛用于稻茬小麦播种,重量仅9.5 kg,由人力驱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持研发的2B-4、2B-5型小麦播种机重量约28 kg,由微耕机驱动。以上2种机具都符合丘陵区作业的基本要求,具体参数见表1。

注:2B-4型播种机的作业行数为4行,播幅0.8 m,其他参数与2B-5型播种机类似。

1.2 试验方法

一是不同播种方式播种效益和投入比较试验。设4个处理,播种方式分别为:稀大窝、砍沟点播、2BJ-2机播、2B-5机播。其中,稀大窝为传统旱地采用的播种方式,挖窝12万~15万个/hm2,每窝播20~30粒种子;砍沟点播是以小窝疏株密植技术为基础集成的新技术。二是2BJ-2型播种机的适应性试验。2007—2008年试验设在四川省中江县,供试品种为川麦42、川麦44。2007—2010年试验设在四川省简阳市。三是2B-4、2B-5型播种机的适应性试验。试验于2009—2010年在四川省中江县进行,设4个处理,分别为:人工翻挖+人工点播、人工翻挖+2B-4机播、旋耕1次+2B-4机播、旋耕2次+2B-4机播。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效率和投入比较

稀大窝播种方式出苗后群体质量差,产量潜力低。砍沟点播播种方式,虽然产量潜力较高,但费工费力。从表2可以看出,与稀大窝相比,2BJ-2和2B-5型播种机的播种效率大幅提高,播种成本下降50%以上。而砍沟点播播种效率明显不及其他处理。

注:人工成本30元/d,人工播种成本=人工成本,机械播种成本=人工成本+机械损耗。

2.2 2BJ-2型播种机的适应性

在四川省中江县开展的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表3),虽然不同品种对不同播种方式的适应性有差异,但2BJ-2机播处理均高于传统稀大窝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群体质量,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2BJ-2机播产量的提高,其中川麦44的增幅大于川麦42。

注:小麦与玉米等幅套作种植,幅宽1 m,表中数据按净作计算。下同。

在四川省简阳市开展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也表明(表4),2BJ-2型机播处理较传统的稀大窝技术有较大的产量优势。2007—2008年降水相对丰富,在播量一致的情况下,稀大窝和砍沟点播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都低于2BJ-2机播处理。2008—2009年小麦生育期降水较少,稀大窝播种处理群体质量差,抗逆能力低,有效穗数较其余处理降低43.4%~57.2%;而2BJ-2机播处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质量高,产量较稀大窝提高45.0%。

2.3 2B-4、2B-5型播种机的适应性

2B-4、2B-5型播种机是针对西南麦区的生产生态特点研制,由微耕机驱动作业,播种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2008—2009年四川省简阳市试验结果表明(表4),在播量一致的条件下,2B-5型播种机的产量较稀大窝处理提高25.9%,但低于砍沟点播和2BJ-2机播处理,主要原因是研制初期机具性能不稳定,播种后盖种不完全,出苗率低,造成有效穗数不足进而影响产量。通过对关键部位的改进,机具性能稳定性增强,2010年2B-4型机播产量与2BJ-2型差异不显著(表4)。

2B-4、2B-5型播种机播种前需要进行旋耕或翻耕,之后在微耕机后加挂播种机进行播种。整地质量对2B-4、2B-5型播种机的播种质量和产量影响明显,从表5可以看出,播种前人工翻挖处理的出苗质量以及麦苗素质均高于旋耕1次处理,产量较旋耕1次处理增加21.7%;旋耕2次处理的整地质量提高,播种质量和产量较旋耕1次处理也有所升高。因此,较好的耕整质量可以更好地发挥2B-4、2B-5型播种机的产量潜力。2009—2010年,2B-4、2B-5机播技术在四川省的中江、简阳、仁寿、威远、三台等县市以及重庆市的永川、万州等地示范2 300 hm2。2010年麦收前,对中江县南山镇、通济镇和简阳市江源镇、玉成乡示范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计抽查了30块机播田和13块同区域稀大窝播种田。调查结果表明,2B-4机播田和2B-5机播田平均穗数403.5万穗/hm2,穗粒数43.6粒,平均理论产量8304.0 kg/hm2,较稀大窝栽培增产32.2%(表6)。

3结论

传统小麦播种技术用工量大,单产和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播种技术[7,8,9]进行改造升级,以稳定该区小麦种植面积。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宜区域特点的小型播种机具尤其是2B-4、2B-5型小麦播种机,可大幅提高播种效率和产量。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在丘陵区转运和狭小地块作业,易与微耕机配套,在丘陵旱地适应性强,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摘要:西南地区以旱地小麦为主,受生产生态条件限制,该区机械化水平低,播种质量差,产量不高不稳。旱地小麦机播技术适应性研究表明,2BJ-2型播种机和2B-4、2B-5型播种机体型小、重量轻,由人力或微耕机驱动,方便在丘陵旱地转运和作业。与传统播种技术稀大窝处理相比,机械播种的效率大幅提高,播种成本降低50%以上,产量提高4.8%45.0%。小型播种机尤其是2B-4、2B-5型播种机在西南丘陵旱地有很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小麦,旱地,机播技术,适应性,西南地区

参考文献

[1]于振文.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汤永禄,李朝苏,余秀芳,等.西南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组装与示范效果[J].耕作与栽培,2010(4):60-61.

[3]余遥.四川小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汤永禄,李朝苏,乔善宝,等.实现小麦高产增收的三大关键技术环节[J].四川农业科技,2010(11):20-21.

[5]蔡士兵,伯庆英.小麦机播增产作用机理及配套技术[J].中国农机化,1993(2):21-22.

[6]薛少平,朱瑞祥,姚万生,等.机播小麦种子与肥料适宜间隔距离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1):147-151.

[7]毛立红.浅谈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与配套机具[J].当代农机,2007(8):59-60.

[8]樊高琼,杨文钰,李金刚,等.丘陵旱地套作小麦动力机播技术优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269.

西南联大研究生 篇10

尽管运行保障在航空领域保障航空安全和顺利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我国西南支线机场的运行保障体系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线机场运行保障机构不健全, 保障人员不足;2.支线机场的保障设施不完备或老化;3.支线机场应急救护规程及规章制度不健全;4.应急救护预案与实际工作脱节;5.航空医学保障处于空白;6.通信导航设施不够健全, 运行保障水平不高;尤其在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后, 支线机场安全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空防安全和地面交通安全, 一些领导对支线机场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对支线机场运行机制[1]飞行安全、空防安全、地面交通安全问题仍然是支线机场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难点。保障方面具有的大体特点如下:

安全保障条件与机场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安全保障能力薄弱;

安全意识差、安全文化素质低, 重视度和认识度不够;

2、运行保障对支线机场的重大意义

合理的运行保障体系无论是对枢纽机场还是支线机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提高了运行的效率[3]和经济性。

首先, 完整的支线机场运行保障体系, 是保证航班安全的前提;

第二, 良好的支线机场运行保障体系也是为支线机场向更有发展潜力的机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 没有完善的机场运行作保障, 是没有市场的;

第四, 只有支线机场的运行保障得以完善, 才能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来投资, 给支线机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航空公司开辟支线航空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终达到支线机场和航空公司共同的发展的美好前景。

3、建设性的意见

我国西南地区多为山区高原, 所以根据以下几个特殊支线机场 (表1所示) , 建立针对性的运行保障体系, 可以更好的发挥保障的力度。支线机场属于城市基础设施, 具有收益性和公益性特征[4], 我国西南地区大多数支线机场目前还不具备商业化经营的条件, 不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近年来尽管支线航空发展很快, 但地面保障不力对支线运行的威胁, 有时甚至超过机械故障。再加上小机场维修力量薄弱, 安全保障系统缺乏统一标准, 一些小问题难以及时发现。下面提出一些保障性的管理建议。

3.1 开拓思路, 建立和完善支线机场安全运行管理机制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支线机场保障安全管理的基本保证。

提高对保障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监督考核, 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重视安全投资效益和安全成本, 适应机场发展的需要。

完善支线机场保障交流机制。

加强支线机场保障管理班组建设, 夯实安全基础。

3.2 运行设备保障

首先, 抓好设备管理, 消除设备本身缺陷。支线机场技术和设备保障部门应完善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 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维护管理, 对新购置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质量要严格把关, 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

其次, 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支线机场保障部门应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开展隐患评估, 对缺乏备件的设备应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 同时可以成立相应的攻关小组, 做好技术攻关工作。

3.3 机场专业人员保障

我国西南支线机场, 员工技能水平和定期的岗位工作培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加上支线机场专业人员稀缺和运转资金不足, 这对保障支线机场的作业安全有效运行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所以为了给支线机场的运行有可靠的保障环境。下图是对两种不同的工作人员的统计图,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缺乏专业知识, 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是支线机场工作人员的最大缺陷。而图2中, 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再加上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支线机场的运行保障工作能够得到很高的改善和提高。

3.4特殊天气下的支线机场运行保障

我国西南地区经常会遇到雷雨, 大雾雷暴, 冰雹, 雨雪及其低能见度等特殊天气, 当天气标准等于或低于规定的机场运行最低天气标准时, 机场运行将受到限制。而机场运行指挥部门指挥各保障单位迅速, 有效, 统一地实施保障工作, 同时汇总上报工作, 为保障特殊天气下的正常运行, 机场从本场飞行区场道的物理特性, 实际运行情况, 特殊天气复杂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3.5 航班保障和指挥协调管理

机场运行指挥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尽最大努力保障在机场运行的所有航班的正常准时, 使旅客能够按照航班时刻进出港, 使货物能够准确及时地送达到客户的手中, 而航班的安排, 航空器的停机位的确定保障, 旅客上下飞机的地点, 货物的装卸, 特殊航班的保障等, 都需要机场运行指挥部门根据航班时刻编排的规则[6]。

3.6 机坪运行管理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 支线机场的规模和业务量也日益扩大, 交通流量不断增长, 运行秩序日趋复杂, 如何确保飞行区航空器车辆人员的运行有序, 保障作业的安全, 正常, 高效, 是支线机场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机坪内航空器, 车辆, 人员的运行及生产保障, 要制定相关的规定并加以规范, 以确保机坪运行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3.7 机场应急救援的目的和意义

应急救援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应急救援的目的是保障航空安全和处置紧急事件,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7], 可以使应急救援工作规范化,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整合, 发挥各管理部门的合力作用, 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发生各种紧急事件时, 能迅速, 有效, 协调统一开展救援, 减少损失而迅速恢复正常状态。

3.8 对支线机场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是支线机场管理机构应积极寻求各方面的政策支持, 保证安全投入建设;二是军民合用机场应从协议上完善军民航安全管理职责, 变日常协调为制度化管理;三是机场应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公共资源, 落实各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四是强化机场专业人员的培训及储备, 合理规划专业人才人力资源;五是深化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以安全审计为契机, 不断提高机场安全管理水平。通过调研和管理建设, 进一步掌握支线机场安全管理和运行保障现状, 了解和发现了一些运行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和现实困难, 评估安全管理优势和不足, 为下一步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对支线机场进行扎实有效的行业管理奠定基础, 加强支线安全保障文化的建设。

4、总结

机场的运行主要包括:航班信息资源, 机位资源, 登机口资源, 行李转盘资源, 机坪资源, 机场运行指挥部门对各种运行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与分配, 确保运行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和运行过程得以有效的保障, 同时对各种运行资源进行监控管理, 实时进行保障资源的调整和力度, 保证资源及设备利用的合理化。而支线机场保障部门作为运行的重要保障力量, 在支线机场保障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在未来空管实行一体管理构想的进程中, 如何加强支线机场安全管理, 确保安全保障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实现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应未来支线机场发展要求的安全保障管理模式, 需要各级管理者不断的探索、思考、研究, 各个保障单位机构共同协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事业飞速发展, 支线机场的运行条件也在不断的发展, 同时不断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和基础的综合保障。确保支线机场的运行保障体系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由于运行控制涉及生产运营保障的各个环节, 直接影响机场运行的安全生产和效益, 是机场运营的核心, 因此建立现代化的运行控制保障系统, 成为支线机场实现“安全、质量、效益先进, 职业道德文明”企业目标的重要举措。所以, 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支线机场的现状分析来提出针对西南地区支线的特点提出建设性的运行保障建议。

关键词:支线机场,运行保障,效率

参考文献

[1]诺曼.阿什费德, H.P.马丁斯坦顿, 高金华译机场运行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6)

[2]亚历山大T.韦尔斯.赵洪元译.机场规划与管理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4)

[3]杨太东.张积洪.机场运行指挥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8)

[4]Ashford.Ong, N., and P.H.Wright.AirportEngineering, 3rd edition, New York (1992)

[5]马苏德巴扎尔甘著.邵龙王美佳译航空公司运营规划与管理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6)

[6]沃纳德夫曼.赫伯特鲍姆等.于剑等译航空公司战略管理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8)

西南联大研究生 篇11

关键词:黔西南;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

前言:旅游是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一种休闲方式,也正在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是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黔西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目标。

1 黔西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

1.1文化产业

黔西南本身就具备异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双重支撑,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黔西南地区,生活有苗族、布依族、回族、彝族等3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和融合过程中,创造出了独居地方特色的黔西南文化,内包括民族文化、考古文化、红色文化、影视文化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为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不过,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加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文化资源的开发存在着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问题,没有能够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凸显,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发展缓慢,而且极端不均衡,知名文化品牌缺乏。

1.2旅游产业

黔西南地区山水交错,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同时多民族融合的趋势使得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共融互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具体来讲,一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偏低,缺乏真正具有吸引力的产品;二是城市文化娱乐的项目偏少,没有可以留住游客的旅游度假产品;三是缺乏形成规模的旅游企业,无法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整体优势难以体现;四是旅游产业没有能够与相关产业形成互动融合,以旅游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五是缺乏大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服务的水平难以提高。

2 黔西南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的路径

事实上,黔西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本身就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动因,如地方政策营造出了产业融合环境、城市化建设对于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融合基础等。同时,旅游产业本身的具备极高的产业关联度,产业链条长,可以在每一个旅游的要素环节中,注入特色文化元素。利用旅游产业较长的产业链,文化产业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相关产业市场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利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较强的关联互动性,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可以利用旅游市场来开拓文化市场,而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特色文化对其进行包装,推动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黔西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发展路径有几个:

2.1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地方政府应该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明确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本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节庆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等,提升旅游产业的生命力。例如,可以加大对于以布依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宣传,包括考古文化、夜郎文化等,打造出独特的富有特色文化魅力的品牌旅游目的地。

2.2打造影视演艺精品文化

应该认识到,娱乐演艺是一个景区、一个城市的名片,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消费带动效应。在黔西南地区,可以立足区域特色,进一步加大文化创作力度,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创造出剧一批类似音乐舞蹈史诗《利优热谐谐》的文化演艺精品,同时增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并提升布依音乐《八音坐唱》、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苗族迎宾舞《格民角抓旯》、布依风情舞《花雨伞》等,使得其能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喜爱。同时,可以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二十四道拐”等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消费市场的建设。

2.3开展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旅游节庆活动是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一种深入挖掘和展示,可以充分体现出地域的风土人情,使得游客能够切身体会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当地政府应该在现有的优势资源基础上,继续完善全国山地运动会、贞丰“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等节庆活动,提升节庆活动的知识性和参与性,使得游客能够参与进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将节庆活动逐步发展成为黔西南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播载体。

2.4完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

应该坚持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在开展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异常的繼承和发展,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资源的承载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的问题。

结语:总而言之,在黔西南地区,应该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对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进一步提升发展的速度,形成规模效益,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2]王丹竹.黔西南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26.

[3]龚宁.基于资源整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J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2.

西南联大研究生 篇12

1. 确定研究对象以及内容选择

小学阶段的1~3年级作为低年级阶段,4~6年级作为高年级阶段,考试是检验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语文和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本研究选择了小学语文和数学作为研究科目,学业成绩来自2014年贵州X县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成绩。X县农村学前教育缺失,可能导致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存在着对学校生活的适应问题,为了避免此因素的不良影响,更准确地了解X县小学生的学业成绩,选取了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成绩。为了确保所选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随机选取了X县3个镇上中心小学和3个村小一共6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每一所学校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三年级抽取了341人的成绩,其中城镇小学193人、村小148人;五年级抽取了398人的成绩,其中城镇校212人、村小175人。

2.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1)对抽取学校的学业成绩进行总体分析

①三年级学生数学、语文两科成绩的总体分析

通过对成绩的分析发现:第一,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不良,数学的平均成绩是53.4分,合格率(及格率)是43.73%,学习较差(成绩低于40分)的学生为44.73%;第二,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存在较大差距,成绩分化比较严重,最高分为93.5分,而最低分为4.5分;第三,学业优秀者数量很少,只占总人数的0.153%。X县小学三年级56.27%的小学生学业水平没有达到国家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的平均分是61.84分,优秀率(成绩大于等于90分)是0.53%,学业不良(成绩低于40分)的学生为33.42%;最高分为95.5分,而最低分仅10.5分,仅有56.57%的三年级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学生之间的语文成绩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成绩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但相对于学生数学成绩来说,语文成绩较好些。而从成绩的分布来看,三年级学生成绩分化比较严重,数学、语文两科的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别是89分、85分。

②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语文两科成绩的总体分析

五年级数学的平均成绩是44.37分,优秀率(成绩大于等于90分)只占了实际参考人数的0.29%,学习较差(成绩低于40分)的学生占58.82%。显而易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偏低,29.4%的学生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之间的成绩存在较大差距,成绩较差的学生比例大,成绩分化比较严重,最高分为92分,最低分只有4.4分,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同样,语文平均分61.7分,优秀率(成绩大于等于90分)是0.58%,学习较差(成绩低于40分)的学生占18.52%,最高分为93.5分,最低分为10.5分,只有61.7%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基本上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总的来看,小学五年级数学、语文两科的偏科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学生成绩的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其数学、语文两科的最高成成绩和最低成绩的差距分别是87.6分和83分。

(2)不同类型学校的学业成绩的分析

①对小学三年级不同类型学校教学质量差异比较

城镇小学和村小三年级语文、数学成绩的合格率分别是61.8%、48.2%和59.87%、44.5%,平均成绩分别是71.8分和50.25分、63.4分和49.1分,这两种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学生的平均成绩差距在20分左右,城镇小学和村小的三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语文成绩P=0.02,数学P=0.04),村小学生不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有一半多的学生学业不及格。城镇小学和村小三年级数学和语文的优秀率仅为0.2%、0.12%和0.32%、0.18%,数学和语文低分的比例(<40分)31.3%、48.7%和31.3%、48.7%。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村小三年级学生学业成绩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城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和语文的学业成绩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语文学业成绩略显好,平均分是71.8分。

②小学五年级不同类型学校学业成绩差异比较

无论城镇还是村小,五年级的数学成绩均未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小学五年级城镇学生与村小学生数学和语文的平均成绩56.7、58.1和68.2、60.1,但是不同类型学校的五年级学生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语文成绩P=0.1,数学P=0.09)。城镇和村小五年级的数学和语文优秀率仅为0.17%、0.15%、0.3%、0.21%,及格率也很低,分别是55.1%、58.2%和65.2%、61.3%,城镇小学数学平均成绩比村小学生的平均成绩落后一分。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成绩村小和城镇的差距也在缩小,但是学业成绩不良现象依旧突出,低分学生很多,城镇和村小数学、语文低于40分的学生分别占了32.5%、27.4%和15.3%、17.2%。

据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反映,五年级离毕业比较近,学生毕业的学业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所以学校领导教师很重视,五年级的任课教师大多安排的是有经验、负责的老教师,平时训练也多。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把自身学业不良主要归因于自身,普遍认为自身基础差、对学习没兴趣、没信心、自觉性不高、被动、没有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调查组和教师一起寻找学业不良的原因时发现,教师很少反思学生学业成绩低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出了问题,多把原因归结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外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教师培养的,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必须深思的现象。2008年,贵州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的监测学科学生学业成绩较低:初中英语及格率为23.35%,平均分46.69,标准差为19.28;小学数学及格率23,平均分44.6,标准差19.57;科学及格率57.2%,平均分62.8,标准差17.18[1],接受测试的每个学科几乎都有一半的学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改变一个地区落后的教育局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整个教师群体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受根深蒂固的习俗的影响,也影响着不断入职的教师,如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教学风格等。

二、西南贫困山区小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成因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学业成绩普遍低的原因,为西南山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些建议,本项目组设计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向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市(州)的五个地区的11所中学和12所小学发放。初中发放问卷394份,小学发放253份,问卷回收率100%,被调查的教师平均年纪28.51岁,平均教龄4.57年,没有职称的教师占25%,小教二级教师占25%,小教一级占34%,中教三级教师占5%,中教二级教师占11%。

1. 生师比过高、大班额等影响教学质量

贵州省生师比过高,调查的学校小学生师比达到21.3∶1、初中25.6∶1,远远高于全国小学16.78∶1、初中12.57∶1的值;“大班额”问题突出,在县城学校班级平均人数严重超标,80人以上的班级占班级总数的50%,尤其贵州威宁县的民族中学、威宁四中和威宁一小、二小、三小最为严重,最大班级数达116人,部分乡镇中学和中心学校班级规模过大,从全县来看,80人以上的班级占班级总数的30%以上。对“规模效益”的过度追求反而引发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紧密,大班额学生的学习成绩要低于小班额班级中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地缩减学校班级规模将产生仅靠教育者的努力所难以达到的学习效益[2]。

2. 教学任务重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调查显示,6%的教师只担任一门课的教学工作,21%担任2门课的教学,48%担任三门课的教学,25%的教师担任4门以及以上的课程教学任务,教师的多学科任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教师没有足够精力准备3到4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率会因此降低。被调查的教师中,38%的教师每周上16~20节课,36%的教师每周上21~25节课,2%的教师每周上课26节以上,按照国家规定的小学教师每周工作量12~14节的标准推算,贵州教师超过76%的教师超过工作量。过重的课堂教学任务挤占了教学设计、学习提高的时间,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3. 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具备从事教师工作的能力

教师质量是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直接原因,调查发现,11%的教师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学科专业知识不扎实、教育教学知识欠缺、缺乏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意识。在实践课堂教学中,26%的教师依旧,根据考试要求对教材进行删减或者增补;13%的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效率低;26%的老师必须通过补课才能完成课标的任务;52%的教师勉强能够完成教学任务;面对新课程改革,42%教师认为自身能力和教学能力与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素养相比还远远不够。可见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没有达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水准。

三、提高西南贫困山区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措施

1. 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改善在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调查显示32%的教师最需要学习课堂教学方法和技能,26%的教师需要学习班级管理知识。教师最需要的培训排在前两位的是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方法也是新入职教师最常遇到、急需得到帮助的问题。面对庞大的待培训教师群体,县级教师培训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教育局所属教研室的建设水平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县域义务教育的发展。县级教师培训应进一步提高为农村教师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质量,提高培训目标、内容、课程、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县教研室在更高一级的单位培训,参加国家以及省级培训,并且教研室建立起进校听课的任务,着手组建校级教研室。

2. 优化教师民族结构,推动民族教育生态发展

西南贫困山区多地处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呈现大杂居小聚居,如贵州省有语言的世居少数民族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约有600万人不通汉语,少数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刻不容缓。《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办法》提出,为加强双语教育,各民族自治州、县要根据当地农村学校对双语教学师资的需要,在县级“特岗计划”小学岗位招聘面试内容中加试民族语言,并计入面试总成绩,具体分值由各民族自治州、县自行确定。教育管理部门意识到了招聘教师要加强民族语言的考核,但是《招聘办法》把民族语言的考核作为面试加试的环节是为考试设置条件,而不是惠顾少数民族语言的考生。建议西南各省可吸收精通少数民族语言或者文字的教师到民族地区任教。

3. 延长特岗教师政策实施的年限,提高新入职教师的素质

自2006年实施“特岗教师”政策以来,截至2014年7月,全国共有41.7万特岗教师走向了各地农村中、小学的讲台。贵州省招聘“特岗教师”6.33万人,占全国“特岗教师”人数的16.8%,有些县每年以1500人的规模招聘特岗教师。贵州高等教育事业不发达,本地区没有充足的大学毕业生生源来做特岗教师的候选人,来自外省的特岗教师只占10%。由于对外省市的大学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为了完成招聘任务,补录条件一再放宽,XX市特岗教师招聘方案不设置录用的最低控制线,结果有4个区县5类岗位的录取成绩远低于60分。如果特岗教师的专业知识达不到专业要求,那他(她)就不具备教师知识基础,因为将不合格的毕业生招进教师队伍,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占领了教师岗位,在教师编制迅速饱和,特岗教师政策实施结束后,教师招聘人数会迅速减少,以致优秀的教师补充不进来、不合格的教师离不开教师队伍,势必导致教育质量提高缓慢。建议减少每年招聘的数额,延长特岗教师政策执行的年限,为义务教育师资准入把好入口关,否则降低教师招聘质量只能使贫困山区的义务教育陷入恶性循环,均衡发展成为乌托邦。

参考文献

[1]http://jyjczx.gzsedu.cn/Category_2264/Index.aspx.

[2]金,斯旺森,斯威特兰.教育财政:效率、公平与绩效[M].曹淑江,孙静,张晶,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刘新村.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上一篇:盆底肌肉康复器论文下一篇:功能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