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西南大学(精选14篇)
有机化学西南大学 篇1
西南大学(有机化学)单项选择题1、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基酸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葡萄糖
3、E.、5、6、下列方法中,()可以使糖的碳链增长。
佛尔递降法 芦福递降法 克利安尼氰化增碳法
碳二亚胺法
7、请对下列分子进行合理的切断,并写出其合成子()
8、9、写出对氨基苯乙酮的结构()
10、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的脂肪内,属于___萜化合物。
二 单 三 四
11、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
蛋氨酸 异亮氨酸 精氨酸 赖氨酸
12、下列基团中____不能用来保护羟基
THP(四氢吡喃基)
对甲氧基苄氧基甲基p-MeOC6H4CH2OCH2―简写为PMBM
硅保护基,例如三乙基硅基(TES)苄基
13、下列反应中,(Aldol缩合反应)不属于周环反应。
14、判断题
15、芳香胺的碱性比氨强。
A.√ B.×
16、乳糖用酸水解,得一分子D一半乳糖和一分子D一葡萄糖酸。
A.√ B.×
17、氨基酸的熔点很高,多数氨基酸受热分解而不熔融。
A.√ B.×
18、胺很容易氧化,特別是芳香胺,大多数氧化剂使胺氧化成焦油状的复杂物质,但是过氧化氢、过酸能使三级胺氧化为氧化胺。
A.√ B.×
19、羧酸比酰卤、混合酸酐或活泼酯都活泼,因为一X,一OR(R中有吸电子基),一OCOOR,都是比一OH较好的离去基团。A.√ B.×
20、Hinsberg反应可用于分离鉴别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A.√ B.×
21、喹啉、异喹啉是三级胺,具有碱性。
A.√ B.×
22、Fehling试剂或Benedict试剂常与醛糖及酮糖反应产生氧化亚铜红色沉淀,这类糖称为还原糖。
A.√ B.×
23、氨具有棱锥形的结构,氮用sp3杂化轨道与三个氢的s轨道重叠,形成三个sp3-s σ键,成棱锥体。
A.√ B.×
24、A.√ B.×
25、吡咯的α-C、β-C和N上均能发生质子化反应。而实际上,N上的质子化是主要的。A.√ B.×
26、氨具有平面的结构,氮用sp2杂化轨道与三个氢的s轨道重叠,形成三个sp2-s σ键,成平面结构。
A.√ B.×
27、卤代烷与氨或胺的反应,称为Hofmann烷基化反应,是制备纯净的一级胺的好方法。
A.√ B.×
28、凡是具有游离氨基的氨基酸水溶液和水合茚三酮反应时都能生成一种黄色的化合物,反应十分灵敏,是鉴定氨基酸最简便的方法。
A.√ B.×
29、A.√ B.×
30、苯炔是一个高度活泼的亲双烯体,能与大多数1,3-二烯类化合物发生Diels-Alder反应即双烯反应。
A.√ B.×
31、所有属于4n+2体系的共轭多烯在基态时的HOMO也都有相同的对称性,加热时必须采取对旋关环的方式。同样,它们在激发态时的HOMO也都有相同的对称性,所以光照时,必须采取顺旋关环的方式。
A.√ B.×
32、脯氨酸是碱性氨基酸。
A.√ B.×
33、苯并五元杂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在杂环的C-2位上发生。
A.√ B.×
34、萜类化合物可以看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戊二烯分子,以头尾相连的方式结合起来的。
A.√ B.×
主观题
35、氨基酸中的手性碳原子可以用R、S构型法标记,但与糖一样,更习惯用D或L构型法标记。天然的氨基酸多数是_____的。参考答案: L构型
36、在合成多肽时,一些侧链的基团需要保护起来,特别是巯基,很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用______将它保护起来。参考答案: 苯甲基
37、参考答案:
38、完
成下
列参考答案:
39、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0、参考答案:
反
应
41、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2参考答案:
43、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4、完成下列反应式:、参考答案:
45、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6、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7、参考答案:
48、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49、蒎烯中有一个不稳定的四元环,很容易发生______,使碳架发生改变。参考答案:
碳正离子的重排
50、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51、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
52参考答案:
53、参考答案:
54、完
成下参考答案:
列、反
应
55参考答案:
56、Edman方法中,用______和N端的氨基反应,生成苯氨基硫代甲酸衍生物。参考答案: 异硫氰酸苯酯
57、用于保护氨基的两个最重要的化合物是______和______。参考答案:
氯代甲酸苯甲酯;氯代甲酸三级丁酯
58、____被认为是最小的一个蛋白质。参考答案: 胰岛素
59、参考答案:
60、D-葡萄糖及______互为C-2差向异构体。、参考答案: D-甘露糖
61、参考答案:
62、Sanger方法是利用氨基和______发生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参考答案:
2,4-二硝基氟苯(DNP)
63参考答案:
64、完成下列反应
参考答案:、65、D-葡萄糖与D-甘露糖可通过_____转变为D-果糖。参考答案:
不对称差向异构化
66、参考答案:
67、为什么吡啶具有碱性?
参考答案:
吡啶环上的碳原子与氮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成键,每个原子上有一个p轨道,p轨道中有一个p电子,共有6个[符合(4n+2)]个p电子形成环状封闭的共轭体系具有芳香性。氮原子上还有一个sp2杂化轨道,被一对电子占据,未参与成键,可以与质了结合,所以吡啶 具有碱性。
68、以甲苯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参考答案:
69、试写出LiAlH4还原酯的机理。参考答案:
70、三甲胺的分子量比二甲胺大,但其沸点比二甲胺低,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三甲胺分子氮上没有氢,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二甲胺分子氮上有一个氢原子,可与另一
分子氮形成分子间氢键,沸腾要破坏氢键,故沸点较三甲胺高。
71、为什么氨基酸的熔点很高?
参考答案:
氨基酸分子中既有碱性基团——氨基,又有酸性基团——羧基,所以分子以内盐(internal salt)的形式存在,即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由于两性离子间静电引力较强,所以
氨基酸的熔点很高,多数氨基酸受热分解而不熔融。
72、如何进行淀粉的鉴别?
参考答案:
最常用的鉴定淀粉的方法,就是遇碘后变为蓝色。这是由于直链淀粉形成一个螺旋后,中
间的隧道恰好可以装入碘的分子形成一个蓝色的络合物。
73、简述硝基苯的结构特征。
参考答案:
硝基化合物中的氮原子呈sp2杂化、其中两个sp2杂化轨道与氧原子形成σ键。另一个sp2杂化轨道与碳形成σ键。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与两个氧原子的p轨道形成共轭休系,因此
硝基的结构是对称的。硝基苯中,硝基氮、氧上的p轨道与苯环上的p轨道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共轭体系。因此,硝基苯是一个平面结构。
74、什么是葡萄糖的变旋现象?
参考答案:
一个有旋光的化合物,放入溶液中,它的旋光度逐渐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值,这种现象称为变旋现象(mutamerism)。
75、由指定的原料及不超过五个碳的有机原料和必要无机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
参考答案:
窗体底端
有机化学西南大学 篇2
本学科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工程应用研究。通过多年的建设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鲜明的6个相对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固体材料破坏与结构安全评估(带头人:高庆教授);车辆-轨道系统力学(带头人:翟婉明教授);复杂条件下的材料本构关系(带头人:康国政教授);流固耦合振动(带头人:杨翊仁教授);非线性动力学(带头人:谢建华教授);计算固体力学(带头人:赵华教授)。
本学科现有教授(含研究员)2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4人。有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校“扬华之星”人选1人。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76.7%。
本学科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研合作项目15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共发表论文326篇,其中SCI收录85篇、EI收录96篇、ISTP收录18篇,发表论文累计被SCI他人引用361篇次;出版专著、教材18本;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
天府学林四川大学西南大学 篇3
川大之美,非一般高楼大厦、亭台水榭所能替代。川大之美,美在其百年名校的人文气息,美在其无处不在的文化底蕴,更美在其海纳百川的宏大气魄。华西老校区的古典气息,望江老校区的宏伟气息与新校区的现代气息,相互融合便形成了川大这种独特的美。
川大有三馆最具特色。其中图书馆藏书250万册,有不少国内罕见珍本和孤本,是国内41家中心图书馆之一,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出版物收藏中心、国家教委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和科技查新中心之一。川大的博物馆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建立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初,迄今为止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沧桑与文化洗礼,如今已经成为一座蕴涵深厚价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在我国高等学府中首所该类型的博物馆。博物馆有藏品5万多件,以汉唐文物及石刻、明清书画、少数民族文物、道教文物和民间工艺品最具特色。另外,川大的档案馆也是国内高校馆藏丰富的著名大馆之一,是研究所现代中国高教史和四川史的重要信息库。其中动植物标本馆有58万多份藏品,被列入世界植物学会编选的《世界植物标本室名录》中,是我国入选的几个标本室之一。
四川最具特色的还有火锅,川大依靠地理位置优越和学生人数众多,吸引了很多火锅店开在这里。川大北门一带火锅店云集,主要集中于红瓦寺附近。
国内最美大学同处在西南的还有一所西南大学,2005年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曾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的:“重大的牌子,重师的妹子,西师的园子。”其实不单是在重庆,在整个西南地区,西师的校园都是出了名的美。作为西师园子的继承者,西南大学当然也很美。
碧绿的崇德湖水、宏伟的地理学院大楼、夕阳中的鲁迅先生像、夜幕下的校园星空……西南大学的角角落落都美得让人陶醉。曾有摄影师拍摄了一组西南大学的图片发到网上,立刻掀起了一股“西大风”,就连重庆的官方微博也自豪地给自己土地上的大学打起了广告:“这不是风景名胜,这不是厦门大学,这是咱们重庆的西南大学,西大的同学们,你们在哪里?同学们快来转发围观母校。”
有机化学西南大学 篇4
【西南政法大学排名】西南政法大学特色专业-西南政法大学录取分数
线
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建校60余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
一、历史沿革西南政法大学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挂牌成立。建校伊始,学校得到了时任西南局负责人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又并入我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既会聚了法学名流又吸纳了实务精英,既秉承了深厚的法学传统又融入了公安教学的特色。学校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学校先后经历了由西南大区、司法部、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庆市管理等多次隶属关系变更。“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学校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点大学。199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0年,由司法部直属划转重庆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支持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经过60余年来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从继续教育到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法学教育方面,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二、发展现状学校现有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130余亩,全日制在校学生23000余人。学科专业 学校设有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外语学院、应用法学院等13个学院,18个职能处(部)、室,5个教学辅助单位,有21个本科专业、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学校有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学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覆盖10个法学二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对全国数百所高校的法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法学学科排名全国第六;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我校经济法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第一。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为法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2005以来,全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1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34项(其中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横向课题96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7项。其中,以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这是重庆市高校首次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2005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奖74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项,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22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3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社会科学)2项,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1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1项,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主题征文奖一等奖1项。学校多名教师应邀为中央、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授课,受托参与134部法律、地方法规的立法、咨询工作。学校图书馆各类馆藏文献420余万册,拥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成功入编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工1307人,其中专任教师1028人。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4人,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的2人、提名奖的5人次,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5人,获准设立“巴渝特聘教授”岗位2个,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5人,进入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序列59人。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实施并完善了学分制、主辅修制、选修制、导师制、督导制等富有成效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我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16门。2001年以来,我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28项,其中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分获第四、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0年以来,有4部教材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9部教材分获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9部教材获准进入“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序列。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3个)、全国“三好”学生标兵(2人次)、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1人次)等荣誉称号;1999年至今,学校连续多年被重庆市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2005年、2006年,我校青年法学会、演讲辩论协会和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相继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优社团”称号;2001年和2007年,学校代表队两次获得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是唯一连续两次进入决赛的政法类院校;2007年,我校男子排球队包揽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冠亚军,同年,又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中获得亚军,并作为亚洲唯一受邀请的排球队于9月29日赴维也纳参加世界大学生校际运动会。在2010年“创想青春-2010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世博辩论大赛”中,力挫北京大学等名校,获得总冠军。学校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有的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在2005年8月《当代中国法学名家》首批收录的176名法学名家中,我校教授和校友共37名入选;在已进行的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我校共有18位学子当选;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法律院(系)中,均有我校毕业生执掌教鞭,我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法学师资的培养基地”。我校还有近50位校友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27人被任命为大法官和大检察官,22人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9位中共“十七大”代表.合作交流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坚持走开放办学的道路,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6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坚持长期聘用外籍专家,接受外国留学生,并选派本校师生出国学习、交流。学校还设有“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地方政府国际培训重庆中心”,面向海内外进行学位培训、管理培训等,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当前,学校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弘扬“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着力“卓越人才培养”、打造“卓越师资队伍”、建设“卓越学科专业”、追求“卓越科研成果”、完善“卓越校园”,搭建“卓越办学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以“转型升格”为核心内容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特色专业和特色研究领域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南科技大学 篇5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大禹之乡、李白故里、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建校以来,学校几经搬迁,走过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跨入新世纪,学校在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学校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3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76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紧缺专业1 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研究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科研平台23个;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报名条件:
高起专、高起本:持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的中专、技校、职高)及以上学历毕业证书者;
专升本:持有国民教育系列的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者。
报读高起专和高起本的学生,报读时年龄需满18周岁;报读专升本的学生,报读时年龄需满21周岁。教学形式:
1、学院网络教育采用了以互联网为主要传输线路,综合使用多种媒体资源、多种 教学工具来构建综合化支撑体系的技术模式。其中媒体资源包括基于流媒体技术的音视频资源、各类电子文本材料等。教学工具包括用于支持异步交互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用于支持同步交互的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两大类。其中网络教学平台用于支持答疑、咨询、作业等异步的教学交互活动,视频会议系统用于组织远程的面授、辅导、论文答辩等实时交互活动。
2、教学实施中,采取网络教学与必要的面授相结合,电子教材与文字教材相配合,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协调。主要采用主讲教师导学、学生自学,“网络课程自学+纸介教材自学+网上讨论与答疑+作业练习测验”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网络课程(网络版和光盘版)和教材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答疑、讨论、提交作业、课程辅导等,最后参加在当地集中进行的课程考试。
3、所有专业及类别详情参考招生专业目录。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1、学生在校学习期限内,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绩合格,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条件,本科学生网教统考合格(免试要求按国家规定执行),毕业鉴定合格,由西南科技大学颁发国家承认相应学历的毕业证书,并实行电子注册。毕业证书签章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毕业证书式样及内容以学生毕业时教育部当年最新规定政策为准)
西南大学精神 校训 篇6
我校大学精神是:特立西南,学行天下。校训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自此,“八字”大学精神和校训,将引领和激励全体西南大学人“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建成高水平综合大学而不懈奋斗。
大学精神的内涵是:
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开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以“西南”冠之,顺天应时,顺地应民。因此,西南大学乃取西南之独特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以其所学、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务于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即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孕育的独特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彰显。
“特立”源于《礼记•儒行》之“特立独行”语,喻君子之高洁品质。用为西南大学精神,“特立”二字应有两解:其一是以西南大学所处西南之天然优势、以西南之独特资源养我学术、育我英才,助我“挺立”于优秀大学之林;其二是西南大学学人素以先贤儒者修身治世、宁静致远,通贯天、地、人三才之品性而“挺立”于世。
“学行”源自《荀子•儒效》“学至于行之而至矣”,扬雄《法言•学行》又曰“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可见,学习知识、教书育人若止于立言著述、传道授业,即属等而下之;其最高境界应为勤于践行,而后方可明辨是非,以所学为社会所用,如此,是为“圣人”。用为我校大学精神,“学”之一解应为继承传统、精于学术;二解应为继往开来、致力创新。“行”在此也有两解,一指躬行、推行;二曰德行、操行。因此“学行天下”一方面是指做学问、培养人才,使其所研究成果推行于天下,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天下。另一方面,“学行天下”是指我校师生于百年中因受西南自然人文滋养而形成道学兼修、厚德养学之品质,化为兼善天下、普惠大众之行动。
即是,西南大学由其成于西南之“特立”品质升华至大学精神之一般性和普适性,以其“化西南自然人文、育实践创新英才”所“特立”之成就,“富社会国计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既蕴涵了我校时空特征、独特资源之实际,也规定了我校的发展路向和价值追求。
校训的内涵是: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是1928年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的甘绩镛先生所题。川东师范学校源于我校最早的办学渊源川东师范学堂。“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顺也,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人为仁,在性为寂,在修为止……顺则所行无逆……”所谓“含弘光大”,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著,大是无所不被;“继往开来”,语出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即是“包含弘厚,光著盛大,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之意。
有机化学西南大学 篇7
带着困扰, 王勇找到了辅导员张浩。让王勇没有想到的是, 辅导员并没有给他明确的答案, 而是给他布置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任务:找出自己最想去的10个企业, 并找出他们的用人标准;去各听国企、私企、外企的一场宣讲会, 然后去这些企业做社会实践……“当我做完这些后, 我找到了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王勇说。
“GPS”打造开启就业工作新篇章
王勇的成功求职绝对不是偶然, 在西南石油大学, 像王勇这样通过“GPS”找到工作的学生还有很多。近年来, 学校招生就业处在就业工作中结合学校石油行业的特色, 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着力构建有西南石油大学特色的“GPS”就业工作体系, 从注重就业率转向注重就业质量;从注重就业服务转向注重就业指导;从注重帮助学生找工作转向注重教会学生找工作, 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GPS’就业工作体系是生涯辅导 (Guidance) 、能力提升 (Promotion) 和就业服务 (Service) 三者结合的简称。”该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德海介绍, 根据学生特点和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 学校以G (Guidance) 生涯辅导为抓手,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涯辅导理念, 将生涯理念和人生理想作为生涯教育首要环节, 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 适应大学新生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 赢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以P (Promotion) 能力提升为核心,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职场探索、社会实践和能力提升的平台, 以能力提升为核心, 实践锻炼, 拓展学生社会经验, 搭建学生综合素质的“直通车”。以S (Service) 就业指导与服务为窗口, 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 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训练, 大一侧重‘意识唤醒’, 大二侧重‘素养养成’, 大三侧重‘就业与创业指导’, 大四侧重‘职业适应’。牢牢抓住“规划、提升、就业”这一主线, 以就业指导为核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信息平台为载体, 创建就业工作机制, 完善就业工作体系, 促进毕业生就业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 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就业绝不只是大四的事情, 因此, 我们把生涯规划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学生一踏入校门, 我们就主动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 以免大学迷茫, 失去方向。”李德海表示, “GPS”就业工作体系, 坚持“像嫁女一样推荐每位毕业生”, 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提高广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帮助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目前, 已初步构建起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GPS”就业工作模式, 实现了就业工作、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 充分发挥了合力育人效应, 截止6月25日, 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2.7%。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西南交通大学 篇8
我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万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万人),已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校区总面积5000多亩。学校本部座落于“天府之国”的四川省成都市,占地11 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5万多平方米;新建犀浦校区占地3000余亩;峨眉校区设在风景秀丽的峨眉山下,占地1 033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良好的教学及生活设施。
目前我校设有20个学院3个中心,疆盖全部12个一级学科,其中拥有2个一级、1 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5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设有72个本科专业,135个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羞点实验室和2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2007年,学校再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国际化办学的层次和水平近年来得到显著提升。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
我校拥有一支爱校敬业、学贯中西、学术造诣渊硕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 5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另外还聘请了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教授、副教授1 000余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6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
我校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方针。发挥轨道交通方面的学科优势,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
西南大学校徽 篇9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位列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合并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溯源于19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农学相关系科分别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此后,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相继并入。[1-2]
据7月学校网站显示,西南大学占地面积9600余亩,由北碚校区、荣昌校区、西塔学院等组成;其中,北碚本部占地面积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馆藏图书462万余册;拥有37个学院(部)、教学单位,[3] 10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5万余人,专任教师2921人。[1]
此外,西南大学还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办学历史
1906年4月18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8]
19(民国二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1916年(民国四年),学校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同年秋迁回原址;1917年(民国五年)秋,迁住巴县文庙;19(民国八年),再次迁回原址。
1928年(民国十五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刘湘决定将西南大学停办,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1930年(民国十八年),甘绩镛将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民国十九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同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8] [9]
1932年(民国二十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1933年(民国二十一年)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10] 7月,四川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1934年(民国二十二年)末-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1936年(民国二十四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0]
1940年(民国二十八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10]
1946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相关系科)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南师范学院。同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以及1910年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2]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11-13]
,重庆市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14]
西南大学学习心得总结 篇10
离别的钟声响起,想到西大的留下的笑语和书香,已经在岁月中渐行渐远。记忆中,留下了教官们的种种美好回忆。
班主任李岚老师——如一株幽兰,静静绽放着清香,在我们轻松地坐在教室时,她在默默地为我们打印材料、组织活动,把我们平等地当作兄弟姐妹对待;文化考察时,带领我们穿行在重庆的山水、文明、世情百态中,指点我们美丽的风景、美味的小吃,而我,独独难忘在两江交汇处,她的伞,总在为某个同学遮蔽阳光、带来阴凉,在洪崖洞,她前后操劳、疲惫地坐在海盗船前小广场的台阶上,脸上依旧带着甜美的笑容,声音依旧轻柔地打着一个个小组组长和成员的电话,确定我们这些兴奋得乱飞的鸟儿没有迷途;而学院在骑龙火锅店请学员们结业聚餐时,她驶着自己家里的座驾,一遍一遍接送着还落在后边发书、领书的同学,是最后一名到达的主人。老师的美,由内而外,让人依恋和尊重。
黄学军老师——如圣洁娇艳的百合,散发着迷人的幽香。美丽的外表,错让我们以为她才过而立之年,但渊博的知识、黄莺一般清丽的语音、和发自内心的美丽的微笑,让人亲近却又景仰。课堂上的万人迷,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课下却有着孩童一样纯真的心,对我们的指导不予吝惜,而在聚餐时又和我们一起欢笑、高歌。师恩难忘,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唯有遥祝平安、快乐、健康!
如飞红巾一般武艺高强的杨晓钰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好多知识和快乐的肖丹、黄宇、褚修伟等老师,也各自让人怀念,还有可爱的晏院,在骑龙火锅店,其亲和力和魅力被无限地放大,学员们已经在惜别之情中只有用歌声来表达心意了,从原生态地道的苗歌、到普通话版的黔东南歌曲都被唱遍,却依然道不尽我们的感激、仰慕、快乐、思念之情。最后,在集体合唱的《行歌坐月》中,美酒飘香、情思悠扬,把西大之行烙下最美的华章和印象。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篇11
特色科室——肝胆外科研究所
肝胆外科研究所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及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该科先后开展了全肝血液转流下的离体肝切除术,临床肝脏移植、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右肝管结石和狭窄、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等肝脏外科新技术;开展了我国首例急诊肝移植暴发性肝衰竭的成功手术;在胰腺肿瘤、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胰管结石等复杂胰腺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国内最好的疗效;同时在低灌流和急性胆道感染所致肝功能不全,正常及病变肝脏的再生功能和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等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知名专家
韩本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实验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消化外科》副主编、《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副主编。擅长肝胆胰疾病、严重胆道感染所致肝脏损害和多器官衰竭等治疗。门诊时间:每周二、三、五上午(单月),每周一、四上午(双月)。
王曙光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腹腔镜学组重庆市召集人、《消化外科》编委。擅长胆道肿瘤侵润及转移机制、临床肝移植等。
何振平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擅长肝胆管结石、胆管癌、先天性胆道病、高位胆管狭窄治疗,及复杂胰腺疾病,肝脏外科疾病。
别 平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重庆分会主任委员、《消化外科》编委。擅长肝内胆管结石、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急性重症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等治疗。
李智华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胆胰内镜诊断及治疗,临床肝移植等。
蔡景修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外科学会门脉高压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委员等职及《消化外科》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肝胆胰外科疾病治疗,高位及损伤性胆管狭窄、选择性远端脾腔静脉分流等。门诊时间:每周一、四上午(双月),每周二、三、五上午(单月)。
咨询电话:023-66775330/68754776
有机化学西南大学 篇12
关键词:西南科技大学,游泳课,开展状况,分析
高等院校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上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和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本文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公共体育游泳课开展状况与分析, 找出西南科技大学游泳课程开展存在的不足, 制定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育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著、期刊等资料, , 为研究提出的新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1.2、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为西南科技大学09级、10级、11级等在校本科生等为研究对象, , 对他们共发放调查问卷发问卷120份, 收回120份, 回收率100%, 其中有效问卷为117份, 有效率为97.5%,
1.3、访谈法。
对体育老师和在校学生进行访问, 实地调查游泳教学情况以及游泳的硬件设施。
1.4、数理统计法。
对收回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对结果进行粗略的描述与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对西南科技大学游泳场馆的调查分析
根据对西南科技大学调查统计情况统计, 按国家教委教体司[19922号文:国家教委教体司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定额标准规定, 现对西南科技大学游泳场馆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为个/, 5000人, 应有量为3, 差额量为1。
调查表明:计算我校本科人数与游泳池比例大约为个/14752人, 说明我校游泳场馆数量少, 生均有量低于国家标准, 我校现有游泳池2个, 按在校选游泳课的本科生, 再根据国家最低标准计算, 差额量为1个, 说明我校的游泳场馆数量少直接影响游泳教学, 甚至影响教学质量。
2.2、对游泳的喜欢程度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类:, 1非常感兴趣, 2一般, 3不感兴趣, 一般和非常感兴趣的占所有的调查的学生95%以上。说明我校游泳这项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为游泳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调查显示, 我校在上大学以前学过游泳的只占45.7%, 说明有过半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游泳, 有94.1%的学生喜欢游泳, 说明游泳课在学校很受欢迎,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害怕游泳, 说明学生不会游泳与怕水心里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2.3、影响学生游泳课出勤情况的因素调查
调查显示:对我校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学生公共游泳课的出勤率只有92.3%, 有7.7%左右的学生经常性的缺课;有41.7%的学生认为上课时人数多, 场地不够是造成出勤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22.4%的学生讨厌游泳, 学生对水质问题有关调查只占7.4%, 不安全只占5.2%, 说明我校游泳池卫生存在一定的问题, 安全隐患还存在。
2.4、对我校各年级公共游泳课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通过游泳课学会游泳的学生比例大约为84.3%, 这说明我校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能够学会游泳。因为毕业后很多人都忙着工作, 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束缚着他们, 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去学习游泳。所以大学体育是绝大多数人最后一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对学生的个人生存技能的培养和终生体育意识的养成深受影响。
2.5、师资配备
目前学科部有教职工61人, 其中行政、教辅人员12人具备教师职称人员51人 (含双肩挑教师7人) 。教师中, 教授3人, 副教授18人, 讲师30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6人。从表5中发现, 体育学科部, 教师结构趋于高学历, 结构比较合理。根据调查发现, 每年选游泳课的学生很多, 和学生人数对比, 游泳老师严重不足, 有很多不是从事游泳专项的教师加入游泳教学的行列, 为游泳课稳定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6、我校公共游泳课考核方式及考试标准的调查。
根据我校游泳考试内容显示:我校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状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了男生与女生的差别制定不同的考试内容。
3、结论与建议
3.1、我校对游泳场馆的建设很重视, 但是游泳场馆的数量和学生选课人数比起来, 相对较少。
3.2、通过调查分析我校学生绝大部分学生都对游泳感兴趣, 不过没有对游泳有全面的理解。
3.3、影响我校学生游泳课出勤状况的因素主要有学游泳的人数多、场地少、老师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水质问题、气温、环境等。
3.4、建议增加游泳场馆的建设。
3.5、建议加强对游泳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全面了解游泳历史、知识, 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游泳的健身及自救作用.
3.6、加强我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建设, 合理利用奖励机制, 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自荐书 - 西南大学 篇13
尊敬的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书,这对一个即将迈出校门的学子而言,将是份莫大的鼓励。相信您在给予我一个机会的同时,您也多一份选择!即将走向社会的我怀着一颗热忱的心,诚挚地向您推荐自己!我叫斯蕾,是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2009届即将毕业的一名专科生,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
在校的三年里,我不断充实自己,全面发展,以锐意进取和踏实诚信的作风及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誉。我有较强管理能力,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2009年光荣的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会辩论队和执教队的队员,我工作认真,表现突出,成绩优秀,曾获得优秀干事的称号。
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井然有序而又紧张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锻炼和考验;正直和努力是我做人的原则;沉着和冷静是我遇事的态度;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众多的朋友使我倍感富有!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的经验不足或许让您犹豫不决,但请您相信我的干劲与努力将弥补这暂时的不足,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绝对是最努力的。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良禽择木而栖,士不知已者而搏。”愿您的慧眼,开启我人生的旅程。
再次感谢您为我留出时间,来阅读我的自荐书,祝您工作顺心!期待您的希望!此致
敬礼!
西南政法大学校史 篇14
1978年,学校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司法部部属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政法大学。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由沙坪坝校区和渝北新校区两部分构成。
学校现有教职工一千余人,各类学生2万余人。建校五十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10万人,是全国高校中为国家输送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
目前,学校设有4个法学院和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应用法学院等共计12个学院。已建成以法学为主,兼有哲学、经济、管理、新闻、外语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经济法学科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类国家级重点学科,另有6个省(市)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是西部地区最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学校原有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已通过评审,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有权在10个法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经国务院博士后管理评审单位审定通过,成为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置单位,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还设有17个硕士点。目前为止,学校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法学学科体系最齐全、法学教学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国法律及法学界有很大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近百项,公开出版专著、译著等1000多部,发表论文5000多篇。“九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4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680项。学校设有3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法制发展研究中心等各类研究机构22个。2001年、2003年学校两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在全国法学教育界是十分突出的。《禁毒全书》还被中国国家领导人将此书作为中国禁毒研究成果赠送联合国。
学校现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被列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2003年初,获得我国期刊界最高奖——国家期刊奖;2003年4月,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学校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各种学术期刊2000余种。
学校司法鉴定中心享有盛名,为国家和社会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学校先后与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部分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到目前为止,招收留学生近1000人。学校承办了由司法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创建的“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面向海外进行学位培训和短期培训,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
我校学生有良好素质。2001年在全国商事贸易模拟仲裁辩论会上,西南政法大学代表队力挫国内13所名校,一举夺魁。2002年3月,西南政法大学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的第九届国际商事贸易辩论赛。其良好素质深获各国专家的好评。2002年11月,我校辩论队参加上海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荣获冠军,再次展现了我校大学生的优良素质。2003年,我校在全国首届“理律杯”大学生模拟辩论赛中,夺取亚军。
学校培养的各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迄今为止,有20多位学子步入中央省部级领导岗位,有13人获得“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称号。从2002年中国首批大法官大检察官以来,有20位大法官、大检察官是西政大毕业。一大批西政大学子成为法学及其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