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精选12篇)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篇1
一、先唱歌后识谱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 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 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 通常情况下, 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 使用这种教学方式, 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 在农村, 其实很多学生对简谱并没有了解, 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效果很不能尽如人意。对此, 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 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也使用“柯尔文手势”使学生对音高有一个印象, 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进门”音乐就是要学的歌曲, 让学生有无意识印象。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 我又安排了一次诱导性的欣赏, 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等等, 诱发学生联想, 指导学生欣赏, 从而让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在唱歌中一遍一遍地唱, 学生又很容易分心, 提不起兴趣, 所以在唱的时候采用多种形式, 如小组唱、男女生分唱等, 通过让学生唱歌, 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 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 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二、创造和谐愉快的气氛
1.采用丰富的“琴语”。如用“1 3 5 1 | 1 -‖”表示“起立”;用“1 5 3 1| 1 - ‖”表示“请坐”;用“1 2 3 4 | 54 32 | 13 | 1 -‖”表示“请安静”, 等等。
2.恰当地运用“体语”。如, 在演唱中, 用慢慢地仰起头表示“渐高”;嘴角微微上扬表示“欢快”;左右轻偏头表示“活泼”等。
3.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 谱写简单的歌曲。如, 我谱写的《见面歌》《问好歌》, 这些有趣的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微笑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带给学生的永远是朝气和热情, 这样的音乐课也能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作的机会
教师应当更新观念, 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例如, 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 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我会让学生配乐朗读, 或者自编歌曲对唱。再如, 在五年级的“狐狸和乌鸦”一课中, 我让学生们分组表演, 学生小组的表演形象鲜明、动作诙谐, 观看的学生乐得前仰后合, 赢来阵阵掌声。因此, 在音乐课上, 教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 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 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此外, 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 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让自制的乐器进课堂
乐器和舞蹈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更活跃, 而且乐器和舞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音乐的学生, 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 如果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拍掌, 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因此, 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 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培养学生的乐感:先让学生跟着我用嘴哼曲、用手同时打节奏, 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用乐器范奏, 最后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学生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 下面的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台上哪位同学打的节奏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几遍, 学生便能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 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 我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 也是配合乐器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农村的条件有限, 我们就自制乐器, 用空啤酒瓶装上水做“酒瓶琴”;用空的矿泉水瓶装上沙石当“沙锤”;用文具盒当“打击乐器”, 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竖笛、口风琴, 一场小小音乐演奏就这样开始了。我们还成立了器乐兴趣小组, 让学生学习拉二胡、吹笛子和口风琴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篇2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人获得美的感受、美的发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学校教育中起到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德育教育等作用。但是人们所认识到的这些音乐教育的功能,实际上只是音乐教育的“副产品”,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音乐教育同样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价值。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受重视更多的是城市学校,在地域辽阔的农村地区,学校音乐教育未到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音乐教育的独特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提高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及社会的地位。
通过调研发现,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全县24所中心校中只有五、六所中心校有专职音乐教师,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师大多是兼职的,还有好多村小根本就没开设音乐课。音乐教学设备也比较落后,只有城区学校有专用音乐教室和钢琴,其余学校没有,有的学校连一些上课必备的打击乐器、教学磁带等都没有,还有一些村小连音乐教材都没订,可想而知,能上好音乐课吗?学生能受到音乐教育吗?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中心小学,学校有20名教师,不用说专职音乐教师,就连懂音乐的老师也没有,学校的音乐课就分给几个会唱歌的老师,这几位老师有语、数科目或班主任,音乐课都是捎带。大家开玩笑说成是“唱歌课”,的确是这样,这些老师只会教学生唱几首自己会唱的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什么“音乐知识”一窍不通,但课还得去上,怎么办呢?我就只好用这些办法:一是课前先去跟别人学唱教材上的歌,学会了,再去教学生;二是从网上下载,让学生跟唱;三是购买校园歌曲光盘,上课时播放给学生,让其欣赏或者跟学等等招数来应对音乐课。还有些老师怕麻烦,干脆就利用音乐课上其他学科的课程,致使学生无法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结构,连学生唱歌的权利也被剥夺了,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观念要更新,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音乐教育状况,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严格的执行《音乐教育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清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真正把农村的音乐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享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力。
二、要配置专职的音乐教师和音乐设备
现在的学生今后将面临的是处处充满竞争的复杂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完善的综合能力是他们必备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条件。音乐教育在这方面的功能虽不是万能的,但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例如:歌唱的音调对语调的影响,合唱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舞台表演对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的培养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音乐教师身上,有了好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有了专职音乐教师和齐全的教学设备,以及教育部门对音乐教学的重视,教师主观上就会对音乐教学负责,就会尽职尽责地干好此项工作。我们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就会搞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教师要有敬业精神,提高师德素养,增强对学生的爱心和为专业献身的精神,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利用身边一切可用的资源,为上好音乐课服务(如自制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等等)。
总之,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也只有正确认识到音乐是
浅述农村小学音乐教学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人生不能没有音乐,缺乏音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享受音乐对孩子们来讲是一种奢侈。所以必须重视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们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多,但是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的相比却较为落后,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其受重视程度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就更大。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与城市相比较为落后,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基础设施落后。学校的音乐教育基础设施是否齐备,直接反映了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模式仍表现为重视语数英教育而忽视艺术课教育,因而在学校购买力确定的情况下,首先满足语数英的教学硬件设施需求,导致音乐教育设施简陋,种类少,器材场地等均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反观城市小学,由于其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其音乐教学基础设施齐全,基本能够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2)师资力量短缺。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并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而是聘用兼职教师。兼职音乐教师没有系统性地学过音乐理论知识,缺乏综合技能的系统性训练,授课一般采取唱歌的方式,导致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亦不能引导学生领略音乐的真谛。而在城市小学,师资力量雄厚,能够引导学生更轻松地走入音乐的殿堂。
(3)重视程度不够。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作为培养学素质的音乐课则往往得不到重视。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理念拓展
由于农村小学的绝大多数音乐老师并未接受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培训,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单一化、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因此,若要缩小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差距,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应从下列方面拓展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1)打造精品音乐课。一堂精品音乐课不仅仅是带着学生唱好歌,它还应蕴涵较多的科普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们去开启音乐殿堂的大门。一堂好课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能够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大方面,在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课上的唱、念、听、打、动都必须能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
(2)明确目标教学。按照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最先明确的任务。教学目标把小学分为了两个年龄段,两段教学目标反映在每个年级层次上却又不够清晰,这就需要老师们有足够的目标教学理念。目标教学的教育理念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三方面内容,以提高学生阅读音乐的能力为目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农村小学,由于缺乏目标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师们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过程中如何根据年级层次的不同,把教育理念中的三大内容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不足。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的特点是学生们音乐底子薄,接触音乐的机会少,对于音乐知之甚少。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制定适合于他们的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不会唱歌的教学策略。所谓不会唱歌并不是不能唱,而是不会用方法正确演唱。学生们在音乐课上唱歌时,大多数是在喊叫,觉得谁的声音大谁就唱得好,但是喊叫出来的声音既没有美感又伤害了自己的嗓子。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学生们不懂唱歌,不会唱歌这一弊病,要在上课时告诉孩子们唱歌时的基本发声方法,让他们学会去演唱,知道怎样唱是对的、是美的,这样喊唱情况就会少多了。同时,要让他们从学习演唱的过程中学会欣赏,能够评价自己和同学的歌声,在互评中进步。
(2)针对学生不懂乐理的教学策略。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讲,由于从小到大基本不接触音乐,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机会就更少,更提不上系统性的乐理教育,不识谱是他们最基本也是最明显的问题。在农村小学教学时发现,大部分同学连简谱都不认识,唱歌时基本靠模仿。因此,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应该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穿插简谱等乐理知识,以弥补学生们在这方面的不足。
(3)针对学生不懂欣赏音乐的教学策略。在农村小学,学生们没有欣赏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当让学生们欣赏音乐时,他们不知道应该听哪些东西,不懂得如何评价一部作品,不具备鉴赏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平时应该给孩子们更多欣赏音乐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评价,提高孩子们欣赏音乐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不懂乐器的教学策略。就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基本不懂得如何演奏乐器,甚至有些乐器的名字他们都叫不出来。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教孩子们一种演奏乐器,然后触类旁通,增加孩子们对乐器的认知度。
(5)针对学生不会音乐协作的教学策略。在农村小学,孩子们平时并没有合唱的概念,一合唱就找不准音,轮唱就更加摸不着头脑了。在合唱教学中发现,孩子们的音准问题突出,整体的声音也不够融合,模唱单音音末都偏低,稍加延长时有的同学就跑调。因此,平时要多强化音准概念,让同学们多听,在听的基础上再唱。先分声部唱,放轻声音,再合起来演唱,让孩子们多感受声音的融合。这样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兴趣也能加强协作、感受声音协和的美。
(6)针对学生不喜欢音乐的教学策略。在农村小学,有些孩子不喜欢音乐,对音乐有所排斥,在大家唱歌时他们不愿张嘴,集体活动不愿意参加。对于这类学生,由于其本身并没有学习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不放弃每位学生,去培养这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讲述对音乐的感知体会,让他们学会去体验音乐的美妙,积极引导他们喜爱音乐。
四、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
要在农村小学要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们去感知音乐、欣赏音乐,老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
(1)课堂上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舞台上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突发状况,这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处理得当可能会给课堂增添色彩,如若把握不好则可能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具备这方面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可以冷处理,也可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目标就是使同学们尽快地回到课堂的主题。
(2)教学过程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自身的学习与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教育形势亦瞬息万变,作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同样要做到与时俱进,把握全面的知识结构,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等才能教好一批批学生。
五、结论
布克哈德说,音乐至少也和诗歌雕刻和绘画一样能够成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手段。在让人们抒发出内心情感方面,没有其他任何艺术可与之比拟。笔者希望在农村小学有更多的学生把音乐作为一种修养,能通过其抒发自身情感,增加生活乐趣。这就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师自身水平提高等多方面不断努力,让同学们真正做到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篇4
(一) 音乐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 由于“应试教育”的禁锢和影响, 音乐教育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有些学校虽配备了专职音乐老师, 却没把音乐课落到实处。加上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的限制、师资的匮乏、农村特有的文化氛围等因素导致音乐课的开课率只能达到30%。
(二) 专业音乐教师严重缺编。现阶段,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一是音乐专业人才引进少, 二是大多数的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 不愿意到农村任教。笔者调查显示, 农村中心小学专业音乐教师只有一两名, 村级小学根本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
(三) 音乐教师队伍缺乏责任感, 自身素质需要提高。由于学校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 加上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又缺乏责任感。因此, 在学生和部分教师中, 就产生了音乐课就是活动课, 就是放松课这样的错误观念。
(四) 音乐教学器材极其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据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 经调查, 97%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 器材普及率在农村小学里不足10%, 只有农村中心小学有省级配备的钢琴。
那么音乐课到底应该怎样教学呢, 怎样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和理念, 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呢?下面我就音乐课教学提供几点策略, 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参考:
一、有效使用音乐教学设施
首先是充分认识各种教学设施的特点与作用, 端正使用态度。大家都知道, 现代教学设施的使用是教学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作为进行现代化教学工作的教师, 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教学设施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并努力学习与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增强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 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以便在实际教学中,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设施。但是对教学设施的设置也要合理看待、合理运用, 我们既要看到其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效果的一面, 也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 做到合理、适度的使用, 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比如在广大村小, 受条件限制, 那么我们便不要过度追求先进的教学设施, 一方面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教具和乐器, 充实课堂教学;另一方面,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挖掘地方资源和潜力, 有效地运用仅有的教学设施和自制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这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 就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的教育思想。其教育目的就是完善高尚的道德人格。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德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它是要求在掌握技巧、培养乐感、确立观念、增强美感的同时, 艺术性地接受知识来完成或达到塑造美好的人格品德和高尚的思想精神这一目标。使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天地中, 真正感受到对人生理想和希望的渴求。从而坚定信心, 树立目标, 提高素质, 完善自己。
三、充分进行“美”的教育
音乐教育应是一种美的艺术, 应该使教学中的音响、教学过程及教学形式、教学语言尽可能做到完美结合, 使学生在美妙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 必须精心挑选, 细心制作, 以求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配最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 否则发挥不了各种教学手段与设施对教学工作的作用, 反而画蛇添足, 弄巧成拙, 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例如, 有的教师使用录音机时, 由于操作不当或准备不充分, 出现“啪哒啪达”的怪响或来回找不到带子的情况;使用电脑课件时, 图象杂乱无序、音响失真、音色不纯等。这样的教学谈不上美的效果, 并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
另外, 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也非常重要, 其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技能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长足的进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新课标与教师专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 因此同行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这种合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教材资源共享、方法技能互探、情感心理互助、课内课外互援等。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学科报告心得 篇5
丘北县温浏乡心小学校 陶正国
本人陶正国,男,苗族,现年30岁,中国共产党员,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历。2004年9月参加工作,2008年10月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资格。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1年,担任过音乐、语文、数学等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负责全乡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现任全乡出纳及驾驶员工作。我自参加工作十年以来,我大部分时间所担任的都是小学音乐教学。任教的学校是在农村,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而且少数民族居多,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音乐教学起来也十分困难。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也为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我认为探讨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尤其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作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应从农村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这一特殊实际,这些年以来我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认真地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喜欢讲授学生很难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沉闷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生缺乏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小学音乐教育将很难得到进步。由于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关系,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直接影响。
2、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环节,其影响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前几年,农村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具很单一,除了录音机外,其它就没有了。导致学生学习模式过于机械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要转变观念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脚步比较慢。很多人在思想上对小学音乐教育都不够重视。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学习也不够重视,没有把音乐和语文数学放在同等位臵来看。再加上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比较缺乏,很多老师都是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的同时顺带音乐课,本身自己对音乐这门学科了解也不是很深,教学生也是没有头绪。甚至有的老师自己对音乐也感觉到茫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培养。薄改项目已深入到村级完小,学习音乐已经不仅仅是城市孩子的事,也是我们乡村孩子的一堂必修课。可是如何真正把这门课开设好,则需要我们慢慢探索,发现其特点,找到适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让学生真正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美、体现美、享受美和创造美。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爱护他。
2.课堂教学要活泼、轻松,不能死板、单调,也可加入多种形式的律动或模仿来增强课堂气氛。用声音和身体来练习歌曲的节奏,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一些乐器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课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做一些生动有趣的课件,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一些视频或把课件做成flash动画的形式,达到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直观、有效地学到知识就可以。另外,一些乐器的运用也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也能为所学的歌曲进行伴奏,对学生的音乐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这样在歌曲表演唱的时候也会为课堂锦上添花。
四、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和功能、结构、话题、任务做到有机结合;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通过听、学、玩、唱、跳、表演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知识,使音乐这门课程在教学中真实、实用。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承担自己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集思广益,交流学习,共同达标,体验快乐。
五、音乐基本知识的训练
1.学习乐理。音乐离不开音符、节奏、力度、旋律等基本要素,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实不需要让学生掌握多么复杂的乐理知识,也不需要学习多么复杂的节奏型或掌握多么好的演唱技巧,只需让他们学习简单的七个基本音“do、re、mi、fa、sol、la、si”就可以,要求学生唱准音高。在基本音的练习中,不可把高音放得太高,低音放得太低,要根据小学生的嗓音特点,把音域控制在C自然大调的低音sol到高音mi之间。节奏方面可让学生们学习一些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八三拍常出现的简单的节奏型,包括切分音节奏型。这些练习要慢慢的长期进行训练,因为农村学生对乐理知识接触较少,对音高的概念较差,对节奏的感觉不强,如果不坚持训练就很可能出现音高不到位,节奏混乱的情况。
2.学习歌唱。歌唱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和非连音,高潮与铺垫等方面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避免简单地干唱。
(2)在教学中可根据各学段、各年级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歌唱技能练习。歌唱技能练习包括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吐字等,其中,正确运用科学的发声和使用气息支持尤显重要。这些练习一定要在演唱活动中结合歌唱实践,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3)少年儿童的发声器官细小、嫩弱,容易受到损伤,请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要指导学生注意对嗓子的保护,特别是小学高段的学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不注意保护,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六、培养学生的演唱自信心和积极性
1、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歌唱的自信心,鼓励其踊跃参与演唱活动,使他们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悦,接受美的熏陶。相反,割裂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反复、枯燥的练习等,则会使学生失去演唱兴趣和积极性。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篇6
音乐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词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的情感。音乐欣赏涉及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方面,既可提高审美能力,也可陶冶道德情操。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致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普遍较低。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我从“听”和“说”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听”的方法
1.身临其境
意境是美学的核心范畴,是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鸟叫虫鸣、水流草动、雨落风起,等等,这些都是音乐语言的重要来源。如《野蜂的飞舞》、《雨滴前奏曲》等表现的就是大自然的声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感受理解能力,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农村学校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具有城镇学校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田间听各种鸟叫,听风吹禾苗的声音,听各种农机具的声音,听各种劳动的声音;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下雨时红薯地和玉米地雨打叶子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讨论,培养他们的听觉技能和听觉记忆。
2.感悟节拍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中的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本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以没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动力。每个儿童对音乐的欣赏首先是从感知节拍开始的,即让学生和着音乐拍击节奏。学生往往会混淆不同的节奏类型,如果死记硬背,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不同声音的特点,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对比分析。如在学习×·×节奏和××·节奏时,我问学生:“汽车喇叭是怎么叫的?夏天知了是怎么叫的?”学生答:“笛笛,笛笛;知了,知了。”这时我就给学生指出,前者就是××·节奏,后者就是×·×节奏。学生马上就学会并记住了。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而且增加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3.凝神闭目
这种方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如我在教《春天》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除了用图画引导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在春天看到的桃花、麦苗、天空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做“过电影”。学生闭上眼睛后,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4.借景生情
音乐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听觉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激情神往,把你带进崇高的美的境界。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如在教音乐欣赏课《江雪》时,我出示雪景图,在悲凉的歌声中把学生引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旷世界,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孤寂的心情,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学生通过反复的“听”,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使自己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说”的方法
1.引导交流
音乐欣赏是一种多层面的心理体验过程,各种欣赏方式之间是共存与互补的关系,倘若没有音乐欣赏的多层性,也就没有艺术特色的丰富多彩。音乐欣赏方式的多元性特征,正是人类意识多样性的直接体现。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教师根据音乐内容及形式特点,简短形象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及总的情绪特征,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正确且全面的印象,并产生相关的联想和想象。乐曲教学时,我按照乐曲的内涵及自己对曲子的理解,自编小故事读给学生,借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如在欣赏《骄傲的小鸭子》这一乐曲前,我就按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分别模仿小鸭子的各种姿势与动作,这对学生理解乐曲有极大的帮助。
2.鼓励表述
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大致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三个阶段。欣赏者必须通过亲身聆听音乐,直接接受音乐信息,获得直观审美感受。特别是在音乐审美体验阶段后,欣赏者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活动。想象、联想和情感在欣赏审美体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欣赏者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这是更高层次的欣赏,是欣赏的深化。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接触面较窄,而且语言能力低,我对学生表达不做任何规定,可以不用专业术语,也不分对与错,只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认识与感受,重在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不论学生说得好不好,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欣赏后有各自的感受就够了,集体的欣赏过程也只追求大致相近,“求大同,存小异”,教师决不生硬地将所有人的感受统一起来。
如在欣赏《蟾宫珠帘》后,我让学生想象并模仿击打编钟的动作,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我国古代编钟的认识,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历史、音乐学科的适度整合,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样是音乐欣赏,在欣赏笛子独奏《荫中鸟》后,我让学生说出能在曲子中听出几种鸟叫的声音,并进行小比赛,看谁听出的种类多,然后进行模仿。教学实践中,由于音乐的主题内容不同,让学生表述的主题也不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表述,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能使学生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为了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突出所欣赏音乐作品鲜明的基本形象,确定“听”的内容;二要重视生动形象的歌词,明快的节奏,符合乐曲主题的解说,并以此选择不同的“听”的方法;三要合理处理欣赏与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侧重积累听觉记忆和欣赏经验,积极进行教师演示“说”和学生表述“说”,引导学生将欣赏到的模糊的音乐感受“说”出来,深化欣赏,将欣赏“进行到底”。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处理好这几个方面,音乐欣赏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县教师进修学校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落后的原因
(1)学校的实际情况所导致 。 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村学校在音乐教学上的各类设施设备不齐全, 师资力量薄弱。 同时, 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也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在有些学校(特别是偏远的村小),整个学校四五个教师教四五个班,可在这些教师中却没有一个懂音乐、会教音乐的教师,从而造成在音乐这一门学科上无法开展。 而在能开展的农村小学, 由于在音乐上的教学设施设备不齐和其他的原因,开展了音乐课但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2)教师的认识和教育理念未转化 。 有些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停留在原始的定格中, 他们始终认为音乐只是一门 “豆芽科”,语数外才是重要学科。 所以,这些教师充分利用时间来攻他们所谓的“主科”以提高教学成绩,而忽视他们眼中的“豆芽科”———音乐,甚至把学生的音乐课也作为他们提高教学成绩的一个“主阵地”和“主战场”。 这样,本应是让学生充满快乐的一节课就变成了做不完、老师讲不完的“题海”课。 而音乐就从孩子们的脑海里、记忆里慢慢淡忘、乃至消失,只是偶尔作为他们放松的一个工具而已。
(3)家长的思想根深蒂固 、守旧 ,不能与时俱进 。 每个家长都想望子成龙,特别是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他们认为只有读书才是自己子女跃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只要自己的孩子读书成绩好了就行, 音乐等都不重要。 这些家长不从能否给予孩子快乐与否去考虑,只是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优异。
(4)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有偏差 。 由于学生受到部分教师家长及社会的不良教育影响,有些学生认为,音乐课只是普通的一门课程,是“副科”,又不涉及升学考试,可有可无。 所以,有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只是听听音乐、唱唱歌等。因此,在音乐课中许多学生都心不在焉,或者有些学生干脆做其他科目的作业、看课外书等。教师究其缘由,部分同学给出的理由就大相径庭: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赋、不喜欢唱歌等。
(5)教学用具欠缺 。 教学用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但在农村学校,教师能够使用的教学资源只有教本,诸如脚踏风琴、电子琴、手风琴及简单的打击乐器(双响筒、木鱼、碰钟及鼓等)在农村小学配备严重不足,更别说钢琴、专用音乐教室等“高级别”教学资源,有些偏远村级小学甚至连手风琴等都不具备。
二、扭转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落后的对策
那么,如何扭转这一局面,重新点燃学生对音乐课的希望火花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专业技能 。 教育教学中 ,教师是“指挥家”,而学生则是“交响乐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决定性的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为音乐教师,既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同时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 教育部门应当给予音乐教师定期的专业培训学习机会,让音乐教师多听专家的指导,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能更好、更专业的为我们的农村音乐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2)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 。 快乐是每个人的心声丰富的课堂是教师上好这堂课的前提, 也是学生认真听课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提供、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对音乐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好成功的音乐课,教师不但要精心准备丰富多彩的课件,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吸引学生,还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了解音乐的美,师生积极互动分享音乐的快乐。
(3)把自己塑造成幽默、风趣的音乐教师。 一个快乐的课堂需要一个快乐的老师。有时课堂上适当的幽默会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轻松有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小的动作、喜悦的表情和多彩的技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也可以和学生“做朋友” 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课,体验艺术的魅力。
(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 音乐教学是歌唱教育 、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的结合。单独的传唱教育不能充实学生的需求音乐教学应当由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取缔。 教师教、学生唱的音乐课堂不应该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出现,学生可以边唱边跳或者你跳他唱, 充分展示自己。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 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发现潜能,发挥个人特长,让他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融入到音乐形式中去,在音乐课堂上尽可能地展示自己。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 篇8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 找回师生失落的主体
音乐是美的艺术, 音乐教师应是美的化身;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师更应该是爱的使者。课堂上, 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种愉悦表情的传递, 一句发自内心的赞扬, 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 瞬间拉近师生的距离, 促使学生自信心倍增, 大胆地表现自我。例如, 在学习《亲爱的回声》这首歌时, 老师没有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让学生简单地模仿歌曲录音进行强弱的处理, 而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 自主地来体会歌曲的意境。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 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教师一味“主宰”的情景下, 学生们就乐于与老师互动起来。让学生能从音乐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 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 互动”教学方法, 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 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使学生敢于互动, 乐于互动。
二、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
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描述教学过程中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 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 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 创设一个合乎实际教学情境, 提供一个体验音乐的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让无限的想象力驰骋开来, 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体验中陶情淑性。
如:在学唱歌曲《嘀哩嘀哩》时, 教师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 播放了一组春天在河边, 在稻田, 在学校等的优美画面, 渲染了课堂学习的气氛, 调动了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之情。在演唱歌曲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歌曲的艺术处理过程之中。
第一句“春天在那里, 春天在那里?”问题:这是一个问句, 它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我不知道春天在那里, 我用这个问句;另一种是我知道春天在那里, 但我却想卖个关子, 问一下, 然后再告诉你。你们选择那一种? (学生一般都选择第二种) 怎样来唱出这种语气? (学生回答自信的, 自豪的等) 第二句“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问题:春天在哪? (学生回答) 这一句该突出哪几个字? (学生回答:山林里) 怎样唱出强弱?第三四两“这里……小黄鹂”问题:山林里有什么? (学生回答:红花、绿草) 太美了, 还有什么? (学生回答:会唱歌的小黄鹂) 这两句, 你们觉得应该突出哪一句?怎样唱?第五六两句“嘀哩……”
问题:小黄鹂鸟不仅会唱歌, 而且唱得特好听, 为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 它们都在举行对歌。你们听哪一队离我们较远, 哪一队较近? (老师用强弱范唱这两句) (学生模仿黄鹂鸟对歌) 最后两句“春天……小黄鹂”问题:同学们, 你们找到春天没有?请大声唱出来。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 学生的歌声虽然还是显得那么稚嫩, 但他们心中的那份感情确是最真挚的。
三、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 体现音乐的艺术魅力
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 为营造充满美感的音乐课堂气氛, 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虽然农村小学在教学的客观条件上比较落后, 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在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的情况下, 力所能及地把教室布置的整洁, 舒畅, 采上一束野花放在教室里, 利用教室的一角布置成“音乐天地“”我爱的do、re、mi”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课堂上, 没有好的音响设备播放歌 (乐) 曲, 教师就要让自己的演唱更动听, 更有感染力。融合学生的心理, 重组教学内容, 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感悟音乐。在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中, 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 加强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 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乐趣, 为终身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欣赏教学小提琴协奏曲《春》时, 如果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听这首乐曲的话, 学生肯定听不懂而没有兴趣。于是,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 对教学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教师:春天里都有什么声音?你们模仿一下。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 接触大自然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事了, 一时间, 风声、雨声、鸟的叫声、流水的声音、昆虫的声音, 学生模仿的是惟妙惟肖, 而且稍一引导, 还十分的动听。
教师:春天, 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唢呐, 这个乐器你们熟悉吗? (播放《百鸟朝凤》) , 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唢呐这个乐器, 农村孩子还是相当熟悉的, 通过对大家感兴趣的乐器入手, 学生有兴趣, 参与面就广, 思维也就很活跃了。
教师:作曲家经常用乐器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 听到这样的声音, 就会让我们产生很多的想象。听, 你们又听到什么?播放《春》中表现“鸟语花香”的段落, 学生听到了用小提琴模仿的鸟叫声, 并且知道了作曲家用音乐模仿鸟叫的声音, 通过鸟叫的声音我们就会想到春天。
虽然也只是在普通的录音机里播放的音乐, 但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不仅领会到了音乐形象, 还对音乐是怎样表现和为什么这样表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学生还会把这样的一种欣赏经验迁移到对其他音乐作品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欣赏高雅音乐的信心。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优化教学 篇9
农村小学的欣赏教学, 通常是“先完整听, 后分段听, 再完整听”的教学程序, 这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听的地步,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音乐欣赏感到厌倦, 想尽快结束和退出这种活动, 因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那么, 如何优化音乐欣赏教学呢?
普通心理学的感知研究早就指出, 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 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 对特定对象的把握 (理解、记忆) 就越全面, 越精确, 越丰富, 越深刻。对于普通学校绝大多缺乏音乐经验的儿童来说, 音乐欣赏过程中可见的 (教师可以观察到的) 、可控的 (教师可以引导、控制的) 外显操作活动应该是儿童倾听欣赏的主要活动方式。教师应努力挖掘一切可能性, 帮助儿童来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可利用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作“全方位”“多层面”的探究, 而不是限制于倾听欣赏。根据音乐教育的原则, 结合少儿活泼好动的特点, 我们可以选择动作这种方式,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欣赏课的教学中来, 这是音乐与孩子们心灵间沟通的一道彩虹。
动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简单的, 有复杂的, 可根据年龄、音乐内容诸因素分为低级、中级、高级等阶段进行。
一、通过多种多样的低、中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1.律动
律动, 是指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优美的节奏活动, 是对学生进行走、跑、跳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步伐和变换队形的训练。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律动的天赋。这些平凡得令人视而不见的律动如果在欣赏课上稍加指导, 孩子们就愉快地参与了, 而且是全员参与。例如, 欣赏低年级歌曲《运动员进行曲》, 乐曲的欣赏重点是要学生感受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为了让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表现力,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律动来表现音乐。学生排成4纵队或4横队, 边听音乐边动作, 模仿运动员进场时的步伐, 还可根据音乐设计运动员进场路过主席台时的动作, 孩子们表现得又激动又兴奋, 好像自己真是运动员了。音乐的感染力通过律动更加有效地表现出来了。这就应验了奥尔夫的一条很重要的音乐理论, 就是通过看似简单的节奏, 而让孩子们学到美妙的音乐, 塑造美好的心灵。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 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 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 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 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具有特殊的作用。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 必须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结合, 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2.舞蹈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诗经?大序》) 。歌、舞在表现情感上是相通的, 可以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 根据音乐的主题, 让学生边歌边舞, 则对音乐的理解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例如, 欣赏歌曲《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这支曲子的旋律及歌词学生非常熟悉。歌曲具有浓郁的藏族风味, 节奏明快, 旋律活泼, 人听后会情不自禁地动起来。若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 用具有西藏特点的舞蹈动作如拍手、摇头、扭腰等表现音乐主题,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参与了欣赏课教学, 他们理解了音乐的意义, 并在舞蹈中陶冶了情操, 这也就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即他们从音乐中获得了自我满足, 自我发展。
3.角色表演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时会接触到情节性音乐, 音乐中出现一些不同角色, 那么怎样利用这些角色来丰富音乐欣赏课呢?那就要将这些角色表演出来。可引导学生预制道具、头饰等物件, 让学生轮流扮演角色。如欣赏乐曲《比得与狼》, 乐曲中描述的主要角色是“狼”和“老爷爷”“小鸟”“小鸭子”“猎人”“比得”“猎人”。首先将学生分成七部分, 各自戴好不同的头饰, 他们在表演角色时可随音乐做简单的节奏动作, 通过角色表演, 不仅锻炼了学生制作道具的动手能力, 还把无形的音乐具体形象化了, 学生也就能更直观、鲜明地感受、理解音乐。
动作表现手法还有许多, 其形式越丰富, 表现出来的欣赏效果就越好。
俄国文学大师例夫·托尔斯泰曾指出什么是艺术活动时说:“在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 唤起这种感情之后, 同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能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 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热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艺术就包括在艺术活动之中, 音乐本身包含了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 探索发现音乐的意义所在。
二、通过说、写、画、放、讲等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中加上说、写、画、放、讲等教学方式, 就会把音乐欣赏的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曾经让学生欣赏我们所学教材之外的一首鲍罗丁的管弦乐曲交响诗《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片断, 采用的是将以上所述教学方法综合起来的教学方式。首先, 教师对作者、作品进行简单介绍;其次, 教师放音乐录音, 学生初听乐曲;再次, 可以用写画的方式, 让学生将聆听音乐后的感受想象用文字、线条、绘画等方式书写或绘画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片上;再复听音乐;最后让学生使用投影仪, 在投影仪前, 一边把自己的艺术作品投影在屏幕上, 一边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对听过的音乐的感受。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一行行美妙的字句, 表现出了学生们对音乐的情感世界的理解, 让学生们学会用音乐去表达、交流、创造自己的情感, 必将为他们将来进行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应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欣赏课的学习, 让他们在视、听、动等同步感知中取得对音乐艺术的有益的体验。此外, 若能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计划, 更进一步地优化教学内容, 那么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就会渐臻佳境。
摘要:通过多种多样的低、中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通过说、写、画、放、讲等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两个方面, 就如何优化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进行了探讨。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篇10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因而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新课改形势下, 音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 也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而言, 他们不同于城市学生很早就会接触和学习到音乐、舞蹈、美术等兴趣开发课程, 因此, 在农村学校开设音乐教学课程就很有必要。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可以补偿学生对于素质教育各个环节接触的不足, 也能够促进农村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 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使音乐教育被边缘化, 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升学成绩侧重的学科上, 这已是很多学校不可避免的事实。音乐课成了一块鸡肋, 教学起来不见成效, 不开设又不能达到有关部门的要求。当学校和教师把音乐教学作为可有可无的学科时, 就不会在师资配备上和教学改革上花力气。
2.师资力量薄弱, 缺乏音乐专业素养
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 无论是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还是教育教学技能和策略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在语文、数学这类主要学科上的表现已经很明显, 更不要说音乐教学了。在农村小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 往往不是专业学习过音乐、懂得音乐的老师, 他们可能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 也可能只是对音乐有点兴趣, 甚至有些教师都不具有音乐基础知识。由此看来, 音乐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
3.教学设备落后, 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地区差异对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使农村小学的教育设施比较匮乏。对于音乐教学来说, 多媒体、音响设备、伴奏乐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施。但是因为教育投入的不足, 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设备都比较陈旧和落后, 既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 也不能满足学生练习的需求, 最终使音乐教学成为无源之水。
三、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
1.改变落后意识, 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就是要转变思路, 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中, 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农村小学就应该借助这样的教育改革, 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旗帜,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教育。学校在制订教育目标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 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音乐教育应当被重视起来, 并且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2.聘请专业教师, 加强教育教学培训
教学质量一方面在于学生的素质, 另一方面又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上。在学生的素质不能立即改变和提升的情况下, 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就成了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要想提高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就要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进行执教。另外, 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就需要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 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业务知识和素养, 还开设和拓展了教学方法, 有助于借鉴他人经验。
3.增加教学投入, 改善教学硬件设施
教育的发展是需要一定投入的, 不仅表现在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的投入, 还表现在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的投入。对于农村小学来说, 本身的教育投入就比较少, 教育资源分配比较匮乏, 在音乐教育上的投入就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音乐教学中的音响设备、伴奏设备、专业书籍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又构成一笔重大的教育开支。因此, 为了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 学校必须在教育投入上加以倾斜, 不断提升教学设施水平。
4.丰富校园文化, 创造音乐教学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离不开音乐的, 而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营造出更为和谐的音乐教学环境。因为学生乐于去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就会更多地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和阻力, 这其中有观念上的落后也有教学策略的失当等因素, 而且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彻底的根除。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积极探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有效途径的同时, 坚信教育理念、坚守教学岗位。相信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论 篇11
【关键词】音乐 农村 音准 歌唱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大部分人都喜欢听音乐,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说“我没音乐天赋”、“音准不好”、“唱歌跑调”等。虽然先天的条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高你唱歌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农村音乐老师如何能更好地培养自己学生的歌唱能力是很关键的。
一、“唱”的含义
1、它的本义
“唱”在音乐教学中,是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包括了唱、奏、舞、听、知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唱是排在其它内容之前的,可见它的重要性。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唱歌教学则是音乐教师的重点工作。“唱”和其他的不同,不需要童子功,只需要自己的努力。因此,“唱”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思。
2、唱的引申义
我将“唱”引申义为想唱,会唱,能唱,敢唱几个不同层次的“唱”。音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由于长时间的不接触音乐,孩子们往往不想唱,把自己的唱歌的机能给忽视掉了。孩子不想唱了,更别说会唱、能唱、敢唱了。
二、解决“唱”的问题
1、想唱是前提
通常我会将农村学生的音乐能力比作一张白纸,在纸上,只要你愿意去写愿意画,即使不能将纸变成一幅美作,也会让它有了颜色,这就是笔的作用。而音乐教师,同样也能起到一支笔的作用,要让你的学生拿着你给的笔在自己的纸上画下自己心中的图画。鼓励学生去唱,多放好听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学生自然会喜欢上音乐,喜欢音乐自然就想唱了。
2、会唱是条件
(1)学生不会唱的原因。
①学生的基本素质所决定。我校是一所乡村中心小学,学校硬件基础相对较薄弱,学生们没有接受过正规有序的音乐教育,大部分的学生都很害羞,不敢于唱歌。
②教师的忽视导致。反思自己的音乐课堂,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一堂课又唱又跳又做游戏等等,而真正用于唱歌的时间却不多。
(2)怎么样训练学生的唱。
①从音准入手,鼓励学生想唱。《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标准的综合。”意思是说音乐课要突出它的学科特点,任何的综合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的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等)并贯穿于教学始终。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有很多时候老师一味追求着课堂的互动,课堂的气氛。将音乐课变成了一节综合课,将原本以唱为主的音乐课变成了四不像。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从只能随着磁带唱到随着钢琴唱,这需要一定的过程来适应。对于音准感觉好的孩子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可是对于条件一般的学生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音乐教师要意识到音准问题的重要性,在自己的课堂上,在保证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不打破自己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加上一些音准的练习,会为你的音乐教学增加艺术魅力。音乐学习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不断地练习,量变的同时质也在变。
②教会学生聆听,鼓励学生大胆唱。“聆听”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大工程。不仅仅是在音乐课上,在其他的课上,学生也是不会听课的。聆听是一个感知型的倾听。一般人获得语言的途径“听”占45%以上,幼儿在不识字以前“呀呀”学语、背诵唐诗,凭的就是听觉,靠的是反复“聆听”。音乐初学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在“聆听”时虽然对音色音区、节拍节奏、音量强弱、旋律和声、意象塑形、情致心态、人格意境一下子不能理解,但他们能初步感受到音乐很迷人,能给他们带来欢乐。虽然还是生理感情上的,但恰恰是对音乐审美的出发点和基础。“聆听”是最直接的感知方式,学生能最直观地得到艺术的享受和审美愉悦,能在感性中积淀理性,在瞬间潜藏艺术实践经验。这样为审美反射提供了条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因此学生只有学会了听才能对于音准问题有一定的解决。
③从单音到音阶训练,鼓励学生反复唱。学生在这堂课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④重视歌曲的模唱环节,让学生唱准。模唱就是模仿唱出。模唱可以用音名,也可以不用音名。模唱用音名或者不用音名,两者是有区别的,就像孩子叫姐姐,但不知道姐姐的名字一样。对于懂音名的孩子,要试试他的音高感觉,可以不用唱名。但要说明的是当孩子模唱不出时,千万不要就认为孩子的聽觉不好,这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用不唱音名的方式是为了是感受音高而进行的训练。对于学生的模唱要加以重视,往往学生不注意这个他在歌曲的演唱中,在音准方面就会吃亏的。这个环节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音准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整体体验。
3、能唱是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了学习音乐的各种手段,让学生从不想唱到想唱再到会唱,让农村的孩子也会唱了,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嗓音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欢,这就是我——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
4、敢唱是希望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 篇12
一、创设情境, 联系音乐和生活
有专家指出, 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教学中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情感, 增进音乐学习的信心, 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 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 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 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在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 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 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 这里是一只大摇篮, 你们是10 个可爱的宝宝, 让我来做一回这么多孩子的妈妈吧, 轻轻地躺下, 摇, 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摇篮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 你们, 也是在摇篮中慢慢长大的, 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睡过的摇篮吗? ( 推出摇篮) 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 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 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 真是位好妈妈, 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 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 孩子们边摇边聆听, 边摇边跟唱, 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 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 如何给小宝宝唱歌, 哄她睡觉。他们控制音量, 调整情绪, 为摇篮中的小宝宝唱歌。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 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 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 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展现音乐的魅力。
二、捕捉生活素材, 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低年级学生, 尤其是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 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 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 其次, 他们写字很慢, 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 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 其实, 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最近, 我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劳动最光荣》, 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上课时, 学会了歌曲, 还剩10 分钟时, 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 就遇到了这个难题, 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 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 竟然玩起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 他们委屈地说不会写。课后, 我认真分析了原因, 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 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
三、结合生活经验, 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 让学生感兴趣, 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 我发现, 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 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比如, 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教学。
( 一)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
( 二) 寻找春天的声音
1. 找一找
师: 春天的大地不但风景秀美, 还有春天里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 春天小鸟儿在歌唱。
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么?
生:叽喳喳、嘀哩哩
师: 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 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 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念出: 嘀哩哩嘀哩| 嘀哩哩| ……叽喳喳叽喳| 叽喳喳| ……
师: 还有什么声音?
生: 春天小河在欢快地流淌, 哗啦啦哗啦啦……
生: 还有春雨在歌唱: 沙沙沙沙沙| 沙沙沙| ……淅沥沥淅沥|淅沥沥| ……
2. 念一念
师: 这些春天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一条新的节奏, 老师用小黄鹂的叫声念出这条节奏, 大家来学学小黄莺灵活清脆的叫声好么?
课件出示节奏:
× × × × × | × × × 0 | × × × × × | × ― | )
活动: 教师指出前十六分音符, 先引导用小黄鹂的叫声准确地念出节奏, 后让学生模仿其他春天的声音巩固。
师:你还想用什么声音来表现这条节奏?
生:蜜蜂的叫声:嗡嗡嗡嗡嗡嗡……
生: 小河的流淌声: 哗啦啦哗啦啦……
这个环节的设置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从孩子们感知较为清晰的生活中的事物为教学活动的起点, 由寻找春天的声音引出节奏,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然后让学生在各种声音的模仿与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难点, 并在集体个人小组等自由灵活的形式中进行, 通过以上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 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 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05-26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07-05
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09-04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7-26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07-28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06-25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08-02
浅谈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元素12-25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论文:农村小学生写字教育对策12-08
农村小学识字教学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