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学

2024-10-22

农村中小学教学(精选12篇)

农村中小学教学 篇1

“语言是有声的, 因此, 一开始就要把语音的基础打好, 只有发音正确, 别人才能听得懂, 同时也便于你通过‘听’来学习新的知识。”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吴冰曾说过的一句话。

一、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语音的教学。语音教学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在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 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差,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教学设备陈旧, 没有语音教室。

英语课上, 老师领读, 学生跟读, 老师怎么读, 学生就怎么念, 听不到纯正的英语发音, 以至于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版“英语天才”。

2. 最近十年来英语考试中删掉了单词辨音这一题型, 教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完成应考的教学任务而忽略语音教学。

3. 单纯的语音教学非常枯燥, 语音变化多端, 教师感到教学

起来困难, 学生学起来也困难, 造成语音教学不系统, 学生缺乏语音知识, 给英语学习造成困难。

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设英语课, 但不少初一的学生仍采用汉字注音或拼音注音的办法来记忆英语单词。如:book (布克) 、bed (拜得) 等, 这样不仅发音不准, 而且没有任何意义, 是在机械地记忆, 读完就忘。尽管教师谆谆告诫, 指出其危害, 甚至三令五申不准给单词注音, 但却禁而不止, 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给英语注音的工具——音标。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在小学对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到初中已经消磨掉了, 在英语学习上没有了动力, 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面对这种现状, 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 我觉得肩上责任重大。在教育改革的今天, 我们有责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语音教学, 发挥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的优势, 也提出了一些在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语音教学的优势和进行语音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1. 通过比较的方法, 辨别汉语拼音和英语拼音的异同, 发挥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

学生在小学系统地学习了汉语的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结构, 这些拼音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而且这是我们的母语, 而英语中有26个字母和48个音素, 在学习中很容易与拼音混淆。其实英语就是拼音文字, 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应利用二者相似之处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汉语拼音帮助下体会英语发音。比如在教授/b/这个辅音时, 告诉学生这是个浊辅音, 声带振动, 气流从双唇发出, 相似于汉语拼音中的b, 但是不能发成b的音, 教师再多读几遍这个辅音, 学生模仿, 教师纠正, 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发音与汉语发音的区别, 教师再给出一组词“book, bee, box, body, bag, boy, blue”, 让学生认读, 强化训练, 达到巩固的目的。

2. 把语音教学渗透到词汇教学中。

在英语中通过正确的读音来正确地拼记单词, 是英语初学者过词汇关的一条捷径。大约有70%左右的英语单词, 可以实现“认读———拼词———记忆”的有机统一。因此, 探讨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拼音规则成为必要。启发学生感知语音与拼写之间的有机联系, 并适当运用机械记忆来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拼音变化, 寻找单词的拼写规则。如, 教学com puter发音时, 可分音节领读, com-pu-ter, 这样学生对辅音字母以及一些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有了初步的感知, 学生在思维中就把单词的音形结合在一起, 对记忆单词的发音和词形也就容易多了。再如, 给出音标/'tit蘩藜/, 学生根据发音很容易写出teacher这个单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自己也能摸索出发音的规律, 而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单词记忆中, 学生应将单词根据发音规律分类记忆:tea-eat, hair-there, class-glass, cake-lake, bike-like等, 这样学生在面对新单词时不再有压力和恐惧心理, 而是跃跃欲试地自主拼读, 成就感和更稳定的持久学习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不懈动力。

3. 充分利用好教材, 分类整理, 总结规律。

新目标英语教材在小学四年级下册开始出现语音知识, 直到六年级全部学完。七年级上下册列举出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组合发音, 巩固小学学习的语音知识。我一般在七年级学生入学时就系统进行音标教学, 这样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打好基础。为了方便记忆, 我把英语中48个音标分类并制成教学卡片, 利用卡片学习更直观,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我还总结出了一些发音规律, 让学生记到笔记本上。比如, 字母组合“oo”的发音规律:在字母k前发短元音/u/, 在其他字母前发长元音/u:/。还有一些特殊单词foot, good, stood也发短音, 需要特殊记忆。单词中有字母s时, 后面的清辅音要发相对应的浊辅音。比如, speak中, 字母p发浊辅音/b/。另外, 还有一些字母组合发音规律, 比如, 字母组合“th”, 发两种音:一种是/θ/, 例如, thin, think, thank等;一种发/e/, 例如, this, that, father, m other, there等。语言是有规律可循的, 只要我们善于总结, 就能为我们所用,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语音基础, 可以让他们提前预习单词, 试着自己拼读, 他们都能正确拼读80%以上的新单词, 在英语学习中不仅提高了效率, 节约了时间, 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八年级和九年级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在语音教学上, 注重句子语调的培养。

英语语音因抑扬顿挫所产生的美感, 主要是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现的。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句子的重音建立在单词重音的认知和实践意义之上。一般说, 实词重读, 虚词弱化。重读音节相对调值比较高、清晰且发音时间比较长, 清读音节一般调值较低且发音含糊、短促。音节与音节之间有连读、略读和同化等特殊的语言现象。语调有升调和降调, 降调表示否定或肯定, 升调表示疑问或列举。英语中陈述句、特殊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和选择疑问句的后一部分一般用降调, 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的前一部分用升调。掌握好语音语调最好且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坚持大声朗读。所以我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朗读英语, 持之以恒, 效果良好。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上课尽量让学生多听录音, 因为这些录音都是纯正的发音, 可以弥补中国英语教师发音的缺陷, 课下多听一些英文歌曲, 看英语节目, 拓展视野, 陶冶情操。

英语是一种优美的语言, 就像弹钢琴, 听音乐。语音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循环复现的任务, 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以上几点是我多年从事英语教学所得到的感受和方法, 这里只想抛砖引玉, 希望能得到同行的赐教。

农村中小学教学 篇2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已越来越被重视,它的正常实施对于初中科学学科会有很好的铺垫作用,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门课程的实施却举步维艰,出现了“轰轰烈烈喊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上面热,基层冷”的局面。

一、目前农村小学科学学科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任何时候教育改革如果没有调动基础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必定遇到失败。(二)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个人数众多的班级,教师就是想改变教学方式也难。

(三)实验条件难以满足

新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实验的数量,目前农村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教育科研,这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许多教师都是“经验型”,“辛苦型”的,“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比较少。而许多教育专家则致力于闭门造车,研究他们的理论,二者没有有机结合。

二、农村科学课程实施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评价改革的滞后

要落实课程改革,就要重视评价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发现,评价几乎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尤其在中学。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处于课程改革的不同层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如何评介学校的工作。在目前中考、高考存在的条件下,考试作为一种导向,一个指挥棒,一种最主要的评介方法,对于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巨大的羁绊与束缚。只要中考、高考仍然保持原来的价值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

(二)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实施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于保障,无法满足教育的正常需要。

当然,在新课程实施中,缺乏课程实施资源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缺少课程开发的动力与意识。

(三)农村教师的各方面压力过重

超负荷的工作量:教师普遍反映工作量加重,感觉教学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很大。

农村教师的精神压力很重:在一些农村地区,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财政压力,于是就拿最没有背景的教师开刀,开口谈下岗,闭口是下岗,搞得教师人心惶惶,忙于找关系,保岗位,无心任教。

农村教师的经济压力更重:一谈新课程,教师要培训,培训就要交钱,而且各种培训不断。暑假本来是教师正常休假的时候,可是很多地方的教师可以说从来没有安宁过,学习、培训倒好说,费用就不好交了,每年总要几百的,何况农村教师的工资向来是拖欠的、不足额的呀

三、应该采取的对策探讨

(一)让地方主政官员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参加一遍新课程的培训 提到新课程的实施,专家始终认为主要取决于实验教师的观念,笔者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关键不在教师,而在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主政官员的意识。应组织他们到农村学校实地考察,并对他们进行一次教育发展的培训,现场办公解决学校的硬件建设,诸如:实验室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校园环境整治,等等。

(二)制订保证教师权益的相关措施

目前“教师下岗”似乎成了政府减轻财政压力的好办法?似乎成了职能部门管理教师的好办法?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无论用工制度如何灵活,失业率如何的高,中小学教师的岗位基本上是稳定的,法律保护中小学教师的就业机会不受影响。这样可以保证中小学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也赋予了中小学教师一份为人师表的尊严,进而激发他们高尚、敬业、充满爱心的职业道德。对教师的管理,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进行,严格教师的进出,国家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应该对各地违反教师法的行为和事件予以纠正和处置,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

(三)改革目前班级制度

大班额的上课导致教师无法关注全体学生,一个老师让一个教室里的五、六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其难度可想而知,因为老师面对的是注意力相对较难集中的少年儿童。只有实行小班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保证新课程的正常实施。

(四)对农村教师免费培训

教师学历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学历较高的教师一般对新教材比较适应。而农村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提高学历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各种在职培训却收费不断,教师叫苦不堪。因此,应该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免费在职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而且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识;要符合教师的需要与特点;要加强送课、送教下乡的制度。

(五)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介制度

当前,要促进课程改革,国家急需出台与新课程理念相应的考试政策,进行考试改革。目前重要的举措是:在考试的目标上如何体现多元性,即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评价;在考试的方式上体现多样性,突破原有的纸笔考试,将笔试与口试等多种方式结合。

实规范,从”能改变的”做起——小学科学教师全员性实验研训的实践与

思考

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 金伟平312030

摘要 本文立足绍兴县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提出“半年全轮遍,三年全做遍”的教师研训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全员性实验研训,试图让所有科学教师在课前把所有实验“先做一遍”,促进全体教师实验技能的提高,以期改变教学中不规范的现象,提高实验开出率,帮助教师规范上好科学课。

关键词

落实规范

全员性

实验研训

《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可见科学课教学离不开观察和实验。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喻伯军老师多次强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并提出“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底线”。可现实并非如人愿,很多现象暴露出科学课中的实验活动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针对我县教学现状,我们试图从“教师能改变的”做起,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认识现状,剖析原因

(一)科学课教学现状

1.以讲解或视频代替实验

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小学科学教师大多习惯于书面备好课就去上课,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仅仅关注科学知识,纸上谈兵式的“讲实验”是平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有部分教师会利用科学教学参考书后的光盘,让学生看看实验,把看实验等同于做实验。2.实验材料准备随意,操作不规范

一些教师没有把准备材料作为备课的一部分,在上课之前往往不提早准备材料,临上课了赶紧找材料,能找多少算多少,也不管够不够用,能不能用,材料的结构性不强,随意现象比较普遍。即使部分教师准备好了材料,也不事先做一遍,因此教师自己对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操作的要点不清楚,不能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和演示,给学生提实验要求提不到点子上,到学生实验时一旦出现实验失败或失真等不尽人意的现象,就让学生停下来,换一种材料重新做过,或者就告诉学生做出来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是怎样的。实验仅仅是过一下场,结论与实验似乎毫不相干。

(二)问题原因分析

1.教师对科学学科性质缺乏理解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县近500名科学教师中有84.5%是兼职教师,3-6年级每个年级新任教科学课的教师都达到100人以上。这些兼职教师不了解科学新课程要求,也就不会从学科性质出发去考虑如何上好课,没有意识到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直接途径。虽然他们也认为小学科学教育很重要,但想当然地又认为做不做实验一个样。只要“讲实验”、“画实验”,让学生“听实验”、“背实验”,通过期末的测试就可以了。

2.教师缺乏科学专业素养

现任的小学科学教师普遍为师范专业出身,没有科学专业的学习经历,且多数小学科学教师为半路出家,可以说是边学边教,造成了目前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严重不足,科学素养跟不上教学要求。不少学校配了科学工具箱,但教师不会用这些材料,有些拿去用了却用不好,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数据失真或实验现象不明显,自然得出的结论不少是与实验相违背的。

有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落实《建议》中的规范要求,如何让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实验课的教学?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调研访谈,广泛听取了教师们对研训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认为,要让学生在课上做实验,教师首先要会做实验。为此确定了小学科学研训工作的重点是开展对教师的实验操作研训,并确定了实验研训的目标:半年全轮遍,三年全做遍。半年全轮遍就是让每位专兼职科学教师在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年级的科学实验操作研训。同时安排兼任多个年级科学的教师多参加一次研训,通过三年时间使所有科学教师能够参加四个年级的培训,把所有小学科学的实验都做一遍。

二、稳步实施,不断改进

(一)研训的准备

1、整理实验目录

科学新课程自2003年实施以来,教材已修订了三次,与第一版比每册教材

都改了一半左右。教材的变更使很多实验都发生了变化,要让教师上好实验课,就得让他们清楚到底要做哪些实验。我就请四位骨干教师整理了各册实验参考目录,把实验器材一栏分为工具箱器材和其他器材,把工具箱中的材料分解到各个实验中,对工具箱中没有却要用到的材料作补充。在期初把参考目录发给各校,请各校对照目录寻找材料,补充材料,再综合各镇街具体情况,确定每册教材的实验目录。

2、成立讲师团

根据地理区域,我们把全县20个镇街分成5个区域,充分挖掘全县15.5%的专职教师和科学教研组长这两批资源,组建了20人的区域性骨干教师讲师团,每个区域分别由4位教师担任3-6年级不同年级的实验研训任务,这样全县每个年级都各有5个讲师团成员,又可以组成一个小组,针对一册教材的特点,我们的讲师团成员都分单元进行了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再交流各自的操作体会,最后统一确定实验研训的内容,并从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方法或要点、建议等方面编写成本年级的实验研训资料,确保研训的准备充分。

3、配齐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有力保证,配套的小学科学工具箱是极好的实验材料。在2008年我们就对全县各校的在用工具箱进行了统计,要求各校的每个年级至少配一只工具箱,保证能做大部分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到2009年,全县90余所小学共配了近400只工具箱,已能基本满足平时教学的需要。到2010年,全县各校工具箱只数已增至500余只。同时,我们要求各校每学期检查酒精灯、测力计等常用工具,及时添加酒精,保证实验能正常开展。

(二)研训的实施 第一次:三级联动研训

《规范》第六条“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指出: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我就把“先做一遍”作为培训的一种形式,确定两所学校作为培训点,一所在城区,一所在山区,请学校的科学教师提前作好实验操作培训的器材准备,分四个年级对全县的科学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培训,县级培训好后再分区域由科学教研组长组织培训,镇街比较大的再进行一次培训。

记得在三年级的县级培训中,教师对“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参中的讲解提出质疑,教参中提到把水和油珠同时滴在玻璃片上比较,会发现水滴厚而圆、油滴扁圆,但有教师看到的实验现象恰好相反。

于是实验培训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教师们控制了实验的变量:同一高度,同

一时间,同一数量。结果却出乎意料,有几块玻璃上的现象和教参说的一样,但也有几块却和教参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大家又分别找来了蜡光纸、透明胶等材料在上面滴水和油珠,终于发现这跟玻璃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刚才实验的有毛玻璃片和光玻璃片,毛玻璃片会出现和教参不一样的结果。在这次实验探究中,教师们一致认为实验时用透明胶做这个实验最方便,效果也最好。

在这次实验探究中,培训的教师不仅把一个困惑研究清楚了,而且在思想观念上对科学更增加了一份严谨的态度——科学要亲自做,发现问题要学会质疑。同时,在下一级的区域性培训时,我们就建议讲师团成员多准备一些材料,让教师直接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材料会有不同现象,提出给孩子们选择材料时要注意统一。

这样的三级联动培训使每一个科学教师都有了一次参加一个年级实验培训的机会,不仅使全体教师熟悉了实验材料,也亲自操作了一遍实验,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但在培训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同的镇街订了不同的工具箱,有些实验在培训时要全部做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个别镇街的教研组长还无法担当起为本镇街道所有教师培训的任务,导致镇街培训效果不好。

第二次:区域性培训

针对第一次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除了要求全县各校统一订杭州新地生产的工具箱外,对培训方式作了改进:省去了全县和镇街一级的研训,充分发挥讲师团成员的作用,把培训统一安排在周六集体备课时间,这样的安排不影响教师的日常工作,使教师们可以安心来参加研训活动。研训时,我们的讲师团成员把全体参训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实验内容出示后都由参训教师自己取要用的实验材料,再分工合作,听讲师团成员讲解注意点或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评价这样的研训是否比第一次更有效,每个区域的研训活动结束,我们都要求参训教师填写一张参与式研训反馈表,反馈表内容分两大块:一是对活动的综合评价,主要从研训的相关度、研训效率、研训组织、研训效果等方面来评价;二是请教师写一些自己的想法,主要有您认为哪些内容对您最有用?哪些内容您认为实用性不强?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对今后研训活动的建议等等。

不少参训教师这样评价:自己通过动手做实验,更深刻地理解了科学教材,最有用的是大家一起讨论实验注意点,如何正确使用器材;知道了实验操作时要进行仔细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实验操作应规范细节,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实验操作指导很有用,解答了很多疑惑,对以后指导学生实验比较有用。„„

还有一些新任专职科学教师这样要求:一次培训只能选一个年级太少了,能否把一些简单的实验压缩改为只讲一下实验要点和注意点,在一次培训中能参加两个以上年级的实验研训,这样可使自己尽快入门。

第三次:分年级研训

在充分听取教师们反馈建议后,我们决定对培训方式再进行一次改进,挑选讲师团成员中大家认为最好 的四个老师作为主讲教师,分别确定各年级的重点难点实验,在资料中作好标识。在学期初的教研组长会上,我布置教研组长作好基础统计工作,采取同时申报任教年级和想参加研训年级的方法,对本镇街的科学教师情况作好统计。我则综合各教师的申报情况,择其一进行适当调整,使每个年级的参训教师控制在100人左右。考虑到路的远近和教师的分布情况,又把每个年级的参训教师分成上下午两批,集中在实验小学分四天开展研训。具体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天上午三年级,下午五年级;第二天上午四年级,下午六年级;第三天上午五年级,下午四年级;第四天上午六年级,下午三年级。这样的安排,使有些教师出来一天可以参加两个年级的研训,也使部分路近的教师只要出来半天就能参加完本年级的培训,如果学校允许,花上两天时间把四个年级的研训都参加了。这样的组织形式更有灵活性,虽然前期工作繁琐些,但方便了教师,等于提高了研训效率。

三、初见成效,引发思考

近两年来,我县从保证人员参与、保证培训时间等入手,改变培训模式,专职和兼职人员,人人参与,有近1500人参加了培训。这种全员参与培训,不仅使全体教师都熟悉了至少一个年级的实验,也亲自做了一遍实验,使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有了较大提高,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乐意开出实验,通过对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并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统计,发现“教师演示实验”的开出率为95%,“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为 82%,可见平时的实验教学情况是比较好的,教师演示实验开出情况比分组实验更好些。

同时通过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对《建议》有了一定的的认识,95%的教师非常欢迎这种互动式的培训,觉得培训有收获,大部分教师觉得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去上好科学实验课。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技能因有了底气而得以在学生面前展示,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了“听实验”、“背实验”、“画实验”的现象。

为使以后的研训工作更高效,以下两个问题我们将要作进一步的思考:

1、如何把实验研训与专业知识培训相结合

由于科学兼课教师占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科学研训,自身的科学素养不高,对很多科学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开展实验研训时,需要向教师讲解相关的科学原理,把实验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作拓展性讲解,让参训教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如何把实验真正落实到课堂中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自己会做实验了,还不足以保证在课堂上能实施。要让实验课高效,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实验前的指导、小组如何合作、如何组织汇报交流等等。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多开设实验公开课,让参训教师了解实验课的教学要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上一篇:(省一等奖论文)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探索

下一篇:(省一等奖论文)你真正推测了吗?——小学科学探究中推测之我见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24311]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6662] · 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11488] ·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132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打印本页

共 0 条留言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昼夜的形成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河北版四年级上册第53页和54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在小学中年级初步直观了解地球、太阳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认识探究昼夜交替现象和原因,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历程,引导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到科学技术在探索地球奥秘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手电筒、蜡烛,纸人,遮光窗帘等模拟昼夜的形成,形成直观地球昼夜现象。

(2)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通过学生开学术小组讨论会,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初步的空

间观念。

4、教学重、难点: 观察地球仪,弄清楚地球自转方向、周期、昼夜形成过程。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提示

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观察了地球仪,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并试制作地球模型,初步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及通过太阳观察地面影子、温度、方向等知识。教学昼夜的形成同样采用直观教具演示和由计算机设计的动画,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实验,富于启发地提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明白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要24小时这些知识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和学生活动小组的实验活动,富于启发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使学生明白发生昼夜的形成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昼夜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空

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2、学法提示:

教师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实验、探究活动中,使之产生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新知。故本节课先是采用了操作实验法,让学生亲手发现新知,感受学习乐趣;其次采用演示法,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形象、逼真地体验到昼夜变化的产生;最后在拓展思考练习中,采用讨论辅导法,指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上节课已学过的地球知识,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根据课题,学生分组研究探索,小组长到教师处领实验器材,教师发研究记录卡,教师到各小组辅导实验研究,从而为学生动手操作和理解“昼夜的变化”作好铺垫,小组

长记录研究成果。

3、各小组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台下学生补充评价优缺点,教师注意点评。

4、教师示范实验,重点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5、再次让学生按教师实验过程摸拟实验,注意思考理解方向、周期、速度。

6、质疑问难,课堂小结。

7、为加深学生对“昼夜的变化”的理解,根据实验拓展: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中国和美国,哪个地方先被太阳照到?(把握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四、板书:

昼夜的形成

地球正向太阳面——光明

地球背向太阳面——黑暗

地球自转——光明黑暗交替

——昼夜形成

这样的板书,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迅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

五、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1、课前搜集信息;

2、实验;

3、讨论辩论;

4、科学欣赏(电脑展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六、主要导学方法

1、讨论法;

2、探究法;

3、实验法;

4、暗示法;

5、演示法。

七、使用仪器

1、地球仪;

2、电筒;

3、纸人;

4、暗示法;

5、演示法。

七、达到的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开学术小组讨论会、学会使用地球仪、手电筒、蜡烛,纸人,遮光窗帘等模拟昼夜的形成,能形成直观地球昼夜现象,培养了他们观察、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农村 小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6-01

小学的作文主要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写事和描写景物的。农村的小学生由于远离城市,信息不灵,没有网络,见识较少,课外阅读量太少。导致了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平铺直叙就像记流水账,空洞无物。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兴趣,开发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呢?通过总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以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景物、事情,再学会发散思维,展开无限的联想,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作文要与阅读相结合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心灵、丰富词汇、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间接知识经验,积累了大量写作材料。然而多读并不是乱读,而是要选择精品去读,从精品中吸取精华,充实自己的头脑。

三、作文要与自然结合

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观看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四、鼓励学生找到写作的自信

怕写作文已成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通病。他们总以为自己前途渺茫,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便灰心丧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勿犯一暴十寒的冷热病。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不会一口吃个胖子,老师也不能苛刻要求,一定要有步骤有方法的有耐心地进行指导和激励。教师要在思想上及时开导学生:写作从来就不应是神秘的,我们应该把它当成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作文课就是同学们展示才情识见舞台,鼓励学生尽管大胆地把作文课当作舞文弄墨的练兵场,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作家写出来的,作家也并不是天生就会写文章,所有人都一样,刚开始什么都不会,慢慢经过后天的努力拼搏才把文章写好的。所以我们小学生,开始写不好作文不要紧,慢慢的一定会写好的。相信每位同学未来都能成为大作家。

并且教师也要要及时的批改作文,不能只教不改,草率了事,以及在写评语的时候要用贴切的用语,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情感空间,让学生从寥寥几句话中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这样学生才不会讨厌写作文。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也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那么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笔下生辉,言之有物了。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著.《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浅议农村中小学童声合唱教学 篇4

我认为, 如果在童声合唱的训练中特别注意以下有关问题, 将有利于合唱团队整体沿着正确的方向, 不断提高。

1.选择适合的合唱作品

由于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 在选择作品时我们应考虑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参与意识等。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 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特点, 合理地划分声部

在划分声部时应以音色高亢嘹亮的为高声部, 音色丰满厚实的为低声部。在音域上, 在C2以上的为高声部, 唱低音较易的为低声部;位置较高的为高声部, 胸腔共鸣好的多为低声部;年龄较小的宜放在中低声部, 年龄较大的则放在高声部。

3.加强歌唱基本技巧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

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进, 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 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 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 自己调整音高, 以达到协和的状态。

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 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 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

(2) 运用“轻声”唱法, 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

教师在训练初期应时常提醒学生用轻声去歌唱, 避免声嘶力竭。在合唱训练之前做好放松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如老方法:打呵欠、模拟喝水、闻花香, 哼鸣练习等, 尽量让喉咙打开, 颈部放松, 气息流畅自如。

(3) 形成正确的气息支持, 是稳定歌唱状态的关键。

要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状态, 简单操作方法如下:在正确的歌唱姿势状态下, 口鼻同时缓慢地吸气, 感觉把气吸至腹部和腰周围, 然后保持吸气状态, 缓慢而均匀地呼气, 并发出“S”声, 以检查气息是否均匀, 同时, 小腹略向内收, 要感觉到由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 反复练习。

(4) 练声, 要追求音质自然、舒适、优美、清晰。

发声训练通常从适中的声区和轻声 (mp-mf) 力度开始, 并以多数同学的能力水平为基础, 掌握适当的训练进度。常常提示学生以像说话、朗诵一样的感觉来发声, 结合发声, 同时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 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之后, 逐步用轻声带假声, 以假声找“头声”, 逐渐扩大共鸣腔, 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篇5

榕江二中潘文超

摘要:目前,如何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如何真正落实体育新课标,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客观等诸多因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不足;措施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总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人们的体育意识、区域差别以及传统习惯等。

从客观方面讲,以下因素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1.农村中小学可支配资金相对有限,活动场地较小,秘密麻麻的都是学生的身影,哪里还能腾出场地开展活动。体育设施的不齐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的开展。

2.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以及质量不高,农村中小学专业体育教师太少,往往出现一个老师带多个班体育的情况。跨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经常让他们身心俱疲。另外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一般都非专业出身,体育方面的许多知识都很不系统,不全面。

从主观方面讲,以下因素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瓶颈:

1.不少体育教师有畏难情绪,体育器材的匮乏让他们觉得教学工作无从下手。目前仍然有些老师上体育课采取了“放羊式”教学。

2.学校和社会一味地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前些年还经常出现挤课占体育课的现象。这些充分说明了体育教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3.体育教师自身体育素质不高,教学无创意,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开展:

一、转化体育教师思想,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干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而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和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大活动空间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是场地的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农村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

三、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柔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农村中小学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非一日之功,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工作还不够扎实。

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努力地去工作,立足农村,把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苏转平,山西省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102、苏转平,山西省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253、李方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

对农村中小学田径教学的反思 篇6

关键词:中小学;田径教学;现状;反思

田径运动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以增强体质、获得基本的运动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培养意志品质。其价值和作用很难被其他项目取代。现阶段我国普通中小学田径课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田径教学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地探讨与思考。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田径课的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从而为田径教学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普通中小学田径运动现状分析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薄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我国中小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已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学生高身材、低体质的“外强中干”特点很明显。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在应付学生,上课就是“放羊”,根本达不到锻炼目的。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力量和器械落后;体育课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的没空锻炼,加上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等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剥夺”,学生运动时间、次数普遍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存在的问题

1.体育工作管理、教学要求没有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来办,存在着教学和管理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其一,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许多中学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在高年级(九年级、高三)少开体育或不开设体育课,田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其结果就是知识层次越高,接受体育教育、进行体育锻炼越少;其二,体育教学时数任意删减,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体育课在内容安排上,取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及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趣味性。总之,国家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要求因各种原因而被不同程度地擅自降低和忽视,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2.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学校缺乏标准的田径场,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活动需要。部分学校缺乏专业体育老师,大多有班主任代替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大多数家长虽然认为体育对孩子十分重要,但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不少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在体育上花太多的时间。大多数家长认为: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是由文化课的成绩决定的。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副主任迟荣国曾这样说:“辅导班可谓琳琅满目,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体育辅导班’的又会有几个呢?放了学,孩子除了作业,就是弹琴、画画、练书法,又有几个孩子有时间踢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重视的就是提高身体素质。

4.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其一,受新兴项目的冲击。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体育、休闲、娱乐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代学生追求新兴、时髦、轻松的体育运动项目,对田径运动易产生抵触情绪;其二,教材内容缺乏新颖性。田径项目受自身特点的制约,大多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讲究爆发力,必须重复练习,体力消耗大,易疲劳;其三,教学方法缺乏应变性。只重视跑、跳、投等单调的技术动作教学,田径运动技术动作难,心理负担重,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反思

由于受上述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小学田径运动处于被忽视状态。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97%的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但有85%是学生喜欢参加田径竞赛,这说明田径运动还是有很大的魅力所在。田径的魅力在于它的竞争性,它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竞争、拼搏、顽强精神,所蕴含的就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个人奋斗、拼搏、不屈不饶的意志品质。充分表明田径运动最能体现个性张扬、自尊、朝气,这些无疑是田径运动通过竞赛所体现出来的。

四、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尽快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竞技体育的技术教学向培养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田径教学内容不同于球类等富于游戏性,但它在培养竞争意识、磨练意志、战胜自我等良好品质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2.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竞争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加之先进的教学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田径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练、快乐中学”。另外,练习多以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可以在发展个人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在体育学习成绩评定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异,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既要关注体育弱生的弱势,也要关注体育尖子生的优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要放在教学方法上的因材施教,而不是降低学习要求或人为地拉平体育差生与体育尖子生的学习成绩。为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及格标准。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休闲体育项目以及传统项目等教学形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方法。

4.认真组织,开展校运动会

普通中小学开展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学生体育运动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

总之,要想搞好农村中小学的田径教学,教师必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并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从而使其在学习之余,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而是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松峰.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5(11).

[2]王维,张丽彦.对田径运动走向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

作者单位:广西天等县进结镇初级中学

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 篇7

针对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的的主观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社会和学校对教育逐渐重视的背景下,却忽视了体育方面的教学投入。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而私自占用体育课程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此外,由于农村中的体育教师素质不高的原因,无法形成有效率的体育教学;

最后由于农村的体育方面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课堂的实际需求,因此就会出现“放羊式”教学的模式。

针对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的的客观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农村的生活坏境不好,因此很少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在农村的中小学工作,进而出现了一个体育教师带很多班级的现象。超出了教师在每天的合理上课的时间就必然导致他们日渐疲惫,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还有一些体育教师是由其他专业而转变的,因此对体育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较少。

由于农村中的中小学的投资建设的过程中,其资金是非常紧张的,所以体育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达标。此外正如上文提到的由于体育课程方面的设施不健全也会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很多个共用一个篮球。

那么从现阶段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

1、提升学校领导以及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层次

对于学校内部的体育教学模式,其中包含了两个主体,一方面是学校的领导,一方面是任职的教师。学校的领导需要改变自身的观念,应该重视的是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不是教育的标尺。此外,需要学校领导积极向上级申请体育方面的教育经费并增加体育设施的建立力度。使得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走向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道路当中,进而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而对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来说,就需要从自身的素质以及其他知识领域的学习进行提升。除了体育方面的知识外,可以对音乐、美术以及语言方面的专业进行学习以提升基础知识。只有对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掌握,才能将其更好的学科体系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进而达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

2、充分利用外界环境

对于农村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场地和器材占据着重要的因素。但是对农村的学校发展状况分析之后发现很多学校的活动场地非常的小,并且不是十分的规范,因此必然无法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体育老师通过其他方式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户外活动中应该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对于实际的教学内容,能在校内进行就尽可能的在校内完成,而对于一些校内无法满足的教学内容,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利用周边的小山来组织爬山的活动、利用山间小路跑步等方式,不但解决了当前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3、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愉快的教学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对相关知识学习并不断加强训练,进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自律以及自学的能力。还可以将体育的教学模式扩展到其他学科。总之,在对教学内容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兴趣是学生完成某项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设计的尽量生动、有趣,进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进行斗鸡的活动过程中,可以将斗鸡和柔道将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在欢快的条件下完成了教学内容。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

农村中小学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农村教育,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

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差, 同时因为教学资源的限制还有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限制等原因的影响,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限制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并没有合适的教学模式来解决学生中小学英语学习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打基础, 而在中学阶段, 教师则需要在学生的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寻找新的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而在农村环境中, 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则需要教师在现代教学思想的引导下, 积极地实践现代教学模式, 同时根据实践的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能力不同。

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能力差距是比加大的。这是因为在农村地区, 有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早, 并且因为当地的资源比较多, 所以学生在接触英语的时候, 能够使用的资源也比较多, 在资源的帮助下, 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升也比较明显。而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其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则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英语能力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差距。而在中学的时候, 学生都在一起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 英语学习的质量也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2. 学生对英语的态度不同。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也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当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较大的时候, 学生就会以比较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而在这样的状态下, 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质量也就会比较高。而当学生的兴趣比较低的时候, 其学习的动力也比较小。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别。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 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当学生习惯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时候, 其就可能会对其余的教学方法产生一定的抵触。

4. 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学内容也会对中小学教学衔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 小学阶段, 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学生的学习的任务量并不是很大。而在中学阶段, 学习的内容的难度出现了比较大的提升,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就出现了比较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也会出现问题。

二、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的建议

1. 做好个性化教学工作。

学生的能力不同, 因此在学习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方法等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别, 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统一用一样的标准来对待学生的话, 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跟不上要求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因此, 在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有意识地做好个性化教学的工作。举个例子来讲,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给学生布置作业。举个例子来讲, 笔者布置作业的时候首先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比较强的作业, 这些作业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需要完成的。而除此以外, 笔者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目, 这些题目是让一部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能力最强的学生来说, 笔者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最大、最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这样每一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真正拥有比较强的学习兴趣的时候, 学生才会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学习真正地产生兴趣。举个例子来讲, 因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难度便较大, 所以笔者在教学的时候首先会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进行整体了解, 而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在掌握书本内容的情况下以小组形式将课本的内容进行舞台剧表演,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演的兴趣,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的内容,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 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作为前提, 只有学生真正地接受了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并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不断地调整和改进, 以发挥教学方法的最大价值。

总之, 农村的英语教学, 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都需要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而为了做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衔接工作, 教师还需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好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常小歌.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之音标教学--教法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 2015, (12) :26-26.

农村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衔接研究 篇9

一、重视语音教学,奠定高效基础

做好衔接工作,充分重视语音教学是前提。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小学阶段教师侧重于听说,初中阶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将重点放在词汇、语法学习方面。显而易见,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语音教学受重视度都非常低。因此,为了做好衔接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工作,教师必须重视语音教学。首先,教师要深刻解读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语音教学的目的。其次,教师自身要注重语音素养的培育。教师的语音对学生具有重大影响,学生往往偏向于模仿教师的语音。为此,教师要多渠道强化语音能力,如利用网络资源,模仿纯正的英语发音。同时,学校也应提供教师深入学习培训的机会,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间的教学沟通。如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师和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师互相听课,并共同探讨如何做好语音教学衔接。在学生六年级时,教师要帮助他们系统复习所学习的26个字母,并重新复习48个音标,为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系统语音学习做好铺垫。而在初中阶段,教师则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语音学习,带领学生学习深层次的语音知识,如元音与辅音字母组合拼读;辅音连缀和成音节的读音;语调、节奏和连读等。

二、丰富语音教法,提高衔接效果

要达到“见词会读,听音能写”的理想状态,教师必须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不断丰富和优化语音教法,从而提高语音教学衔接效果。在小学阶段,教师进行语音教学时,可以引进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利用游戏作为语音教学的“调味剂”。例如,可以开展简单的听声猜词游戏,或者是听音贴字母游戏,这些游戏与“音”有关,简单易行,同时也充满趣味性,并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强其参与积极性。为了顺利衔接中小学语音教学,在初中阶段,教师仍然可以将趣味元素引进语音课堂并逐步增加难度,如引进看动作猜单词或是看图片猜单词游戏。这些游戏对于学生要求相对较高,因为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形义结合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深层次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创编儿歌或者是顺口溜,以此辅助语音学习,并强化学习趣味性。如:关于字母组合oo的读音:字母oo紧相连,读音有长/u:/也有短/u/……在这之后,学生列举有关读音是长/u:/和短/u/的单词。为了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能在限定时间内举出最多有关读音是长/u:/或者是短/u/的单词。而关于如何记忆这些单词,教师则引导学生尝试创编顺口溜来记忆,强化学习效果。在初中阶段,教师应不断深化语音学习,不能满足于“会读”的阶段,而应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音素。此外,教师还可以引进视读结合法、读做结合法、归纳演绎法、语块教学法等,让语音教学更加丰富高效,从而全面做好科学衔接工作。

三、培养学习能力,强化语音能力

语音学习光靠教师的教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增加语音输入的同时,不妨渗透一定的语音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语音学习能力的效果。为了做好语音教学衔接工作,培养学生语音学习能力需要从“黄金时期”———小学阶段开始。众所周知,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受到汉语的极大干扰,很多学生倾向于运用汉语拼音辅助英语学习。长此以往,会出现很多弊端。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初步渗透自然拼读法Phonics,通过学习自然拼读法,学生可以巧妙掌握英语的发音规则和拼读技巧。小学阶段,教师还可帮助学生简单建立字母与字母自然发音之间的直接联系。而在初中阶段,教会学生拼读元音+辅音,如a-t,at,o-n,on,辅音+元音+辅音c-a-t,cat,双音节或者多音节单词s-w-e-a-t-e-r,sweater等,逐层递进。通过渗透这一方法,学生在语音学习道路上自然更加轻松,学习愉悦感也会随之增强。更加关键的是,学生只要掌握这一拼读方法,完全可以抛弃传统的汉语辅助英语学习的方法,并在掌握这些发音规则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看字读音,听音拼字。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自然地道的发音,可以利用磁带、网络听力资源等,侧重模仿语音、语调以及连读等。

农村小学教学技巧分析 篇10

一利用资源优势, 寓教材内容于自然

农村是离自然最近的地方, 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 孩子们每天与大自然相伴, 生活丰富多彩。知识源于自然, 将天然生成的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用适当的方式组织教学, 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科学课上, 学习有关“种子发芽的试验、动物与环境、土壤中有什么”时, 面对这些教学内容, 教师不能仅凭教材中的几幅插图, 单调地进行讲解, 因为这些内容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 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带领学生走进自然, 采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课前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课后让学生补充资料, 为所学内容作进一步拓展。让学生在接受文本学习的同时,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走进自然, 了解自然, 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创设激励情境, 让兴趣推动学习

“表扬胜于批评”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教师首先应该学会肯定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多用鼓励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多与学生交流, 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 教师在课堂上只要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可以专门设计一个展示台, 每天布置练习书写的内容, 如抄写生字、词语、课文精彩片段、单元习作等, 并将每次作业进行展示, 让其他学生尽情浏览并做出公正的评价。这样, 学生每天都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在评比中培养自我完善意识、竞争意识。教师要有意关注平时书写比较差的学生的表现, 如果在展示过程中发现他有所改善就要给予好的评价。如“比以前好多了”“比前一次更规范了”“字体端正了”“继续努力将会更好”对于天真纯朴的农村孩子, 不用讲更多的道理, 只要教师耐心地引领他们去动手学习,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表扬代替批评, 教育质量一定能提高。

三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农村条件落后, 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教学不能无视差异, 也不能消除差异, 不能只重视尖子生的成长, 应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教学过程中, 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很自卑, 想说而不敢说, 由于基础差, 感到吃力, 处于被动、应付的低潮状态。如果教师忽视了他们的学习过程, 或者只是批评、指责, 对他们的教育缺少耐心和关爱, 就会影响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还会让他们产生反感情绪。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 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知识经验及认知过程, 在课堂中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有计划地训练他们的能力。当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提高时, 教师再进行拔高练习强化训练。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面对的是个性、智商、认知水平都不同的孩子,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耐心地引导, 用心关爱, 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向好的方面发展, 留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才能得到“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四培养农村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农村孩子家里信息设备不完善, 学习过程中课前查阅资料受到限制, 认知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这一特点, 只有课前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充分了解学生, 根据文本的学习要求, 精心设计问题, 情境导入、营造激情氛围,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中细化问题, 引领学生细读课文, 在没有任何资料的前提下, 在读中感悟教材内容, 作者表达的情感。用“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不明白什么?”启发学生参与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在参与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一堂课结束, 设计如“学完本节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向大家说?”等问题, 让课堂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中。精心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消化课内知识的同时, 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的、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 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 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教学活动中要留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质疑, 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错误, 与学生站在一个平台上参与探索, 参与学习, 把讲台让给学生, 让课堂在和谐的氛围中深入。这些都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农村小学教师应当根据农村的发展特点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 (钟启泉译)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

[2]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3]钱守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EB/OL].http://www.jsczsx.cn/rdgc/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9

农村中小学教学 篇11

【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一种“撤点并校”的办学变革活动,其目的是应对农村学龄人数减少及税改变化,继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整个农村教育来讲作用无疑是积极的,但对农村低年级教学点却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加以重视。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低年级教学点 影响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09-01

低年级教学点是指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高年级教学点得以撤点,而在一所学校仅剩一、二年级且教师仅有1-2个的村级教学点。山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般采用集中分散式,而在这一模式下保留低年级教学点目的是为了满足低龄儿童的教学需要,具体缘由还在于山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在本案,笔者主要讨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山区低年级教学点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应对意见。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的不利影响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提高农村教育效率上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不利于义务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问题,其中在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具体如下:

(一)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山区农村位置偏僻,生活环境闭塞,交通不便,优秀教师一般不愿前往低年级教学点任教。另外,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优秀的村小教师大多上调至中心学校,而仅派一些综合能力较差的教师至低年级教学点轮岗任教,同时低年级教学点的多数教师为本村或本乡的代课教师或老教师。数据显示,在边远山区,来自本乡、本村的小学教师分别在95%、50%以上。这一事实无疑会危及山区低年级教学点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继而对学生学习的稳定性、连贯性产生不利影响。

(二)教学态度不端正。在山区低年级教学点,一些任课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较为松懈,外加现有体制下无法对这一类教学点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任课教师不能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比如随意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这无疑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目前,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仍处在一个缺少有效监管的状态下,外加任课教师及家长的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同时,一些低年级学生不爱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这些事实将会严重打压学生的成就动机。另外,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环境下,山区农村家长大多认为知识无用、教育无用,这样也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的发展对策

为了促进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笔者认为应在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已有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分别从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实施小班化教学三个方面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一)教师管理。从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加强教师管理:一是按工作经验、学历、专业等任职标准选聘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或社会人才,并按按需录用、统筹安排的原则选派教师前往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任教。同时,为了稳定教师队伍,教育部应通过提高工资水准及实施政策优惠等来激励优秀教师留在山区任教。二是通过组织低年级教学点的任课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学观摩,来提高其对教学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能力。

(二)学生管理。针对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一是充分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特征,通过鼓励和赞扬来培养其兴趣点,同时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引导学生对知识、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乡村教育应以活的环境来取代死的书本,即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并通过正确引导,使之发挥强大的教学功效。

(三)实施小班化教学。在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中,学生人数的较少,那么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继而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另外,通过布局调整以后,农村教学点出现了许多闲置教学资源。为此,可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来推行小班化教学。

总之,低年级学生极具可塑性,但经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没有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同时国家虽在中小学课程中加入美术、音乐、体育、生活与品德等课程,但这一课程体系在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山区低年级教学点根本无法真正实施。可见,在现有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体制下,设法推动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侯佛钢.探索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山区农村低年级教学点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4):6-9.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12

一、注重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 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1) 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 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 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 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 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 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 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2)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开展读书活动, 学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 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 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 模仿习作, 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3)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 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阅读是输入, 从语言文字入手,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学习表达的方法。作文是输出, 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 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培养作文能力。

二、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 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 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 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 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 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该项结合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 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 而且还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三、注重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遣词造句是习作的奠基石。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词准确, 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骤是:一是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 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 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二是选择材料。选取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 用词要灵活, 内容要丰富。三是培养造句能力。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 这就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或“是什么”, 这就是句子的谓语部分。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得具体明白, 让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必须在平时加强以下两点遣词造句的训练。 (1) 句子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或造句时说出的句子是不完整的。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仅要能回答“谁在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更要能够回答“什么时候, 谁, 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怎么干?”或“什么时候, 什么, 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如果我们在平时就坚持不懈地强调句子的完整性, 我相信学生写出不完整的句子的次数会大大下降。 (2) 内容要生动:文章是由句子构成, 为了使文章生动, 句子的表达首先就要生动具体, 必须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如教学“抚摸”一词造句时, 有学生说:“朝阳抚摸着土地。”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在怎样的季节里, 在怎样的天气条件下, 朝阳如何抚摸着什么样的土地?”经过引导, 学生造出:“深秋的早晨, 薄薄的雾气正慢慢散去, 朝阳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显然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为习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

四、注重指导课, 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

只有在指导课上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 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指导课作文范例的剖析呢?即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1) 展示优秀作文, 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指导课上, 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 展示优秀作文范例, 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 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2) 分析作文的病例, 明确病因。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 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 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 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 在指导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 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上一篇:装卸技术下一篇:中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