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2024-05-21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共12篇)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1

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作用, 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但是长期以来,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 由于受经济和教学条件的限制, 一直存在着种种不足, 有很多学校很少上美术课, 或者干脆就没有美术课程, 这是与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改工程总目标是严重相悖的, 其状况之严重令人确实堪忧: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到底要走向哪里?又从何体现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笔者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 所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非常了解, 尤其是看到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严重状况, 更是深深地担忧, 因为农村多数中小学其实根本就谈不上美术教学, 学生连最起码的美术知识都不懂得, 就更别提什么美术素质了。

例如:教学学时严重不足。据笔者走访许多农村小学, 亲身经历、亲眼所见, 在课程表上美术课程是有所体现的, 但是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 根本就不上美术课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 美术课程其实就是一种“摆设”, 是迎接上级检查的“挡箭牌”。在个别学校, 即使上美术课, 也是在教学语文、数学课程比较烦的时候, 作为娱乐一下学生情绪的调节剂, 上一节形式简单的所谓“美术课”, 教师什么都不管, 学生随便画。由此可见, 在农村小学, 美术课课时根本就得不到保障。

教学形式单一。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形式比较简单, 很多教师上美术课时, 就是在黑板上画几幅简单的图画, 然后让学生自己照着画, 学生画完后, 拿给教师看, 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评判好或不好。整个上课过程, 极其简单, 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甚至教师上课之前, 根本就不备课, 上课时, 就是“信手拈来”。这种简单的上课形式, 距离新课标美术课要求有很大差距, 所以根本就起不到上美术课的作用。

教学没有创新。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 也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是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但是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无论是教育形式上, 还是教学内容上, 都没有任何创新,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品质。多数教师只是应付式地进行教学, 多少年如一日, 始终没有任何变化, 教师不继续学习专业知识, 不研究教学新动向, 不学习新教学方法, 不改变旧的教学思想, 这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纵观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一是教学成绩考评制度的影响。小学阶段, 因为多数考评的结果基本都依据语文和数学两科的成绩, 所以考试的指挥棒, 决定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命运。而且多数校领导和教师也因此不再重视美术教学, 使美术课变得可有可无, 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错误。

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农村小学因为受许多条件的限制, 美术教师严重不足, 甚至在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美术教师, 也有一个教师身兼数职, 既是语文教师, 又是数学教师, 还是美术和音乐教师的现象。专业教师的短缺, 造成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严重不足。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

鉴于农村美术教育的状况, 确实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警惕和重视, 农村美术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 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 培养更多具有审美能力、正确审美观的有用人才。

1. 考评制度需要改革。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领导和教师不重视美术教育的状况, 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的是考评制度。因为考评制度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指挥棒, 在指挥着教师的教学侧重方向, 教师肯定会按照上级领导的考评, 来确定自己教学的重点, 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其衡量的尺度就是主要科目的考试成绩, 并且还会和工资奖金等挂钩。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才是美术教育失宠的根本原因。美术课对于学生来说, 是令人喜悦、有意义的课程, 但是对于教师来说, 却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科目, 只是偶尔用来放松一下紧张情绪的调节剂。因此,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成绩考评的方法, 教师教学效果要从多课程、多层次去考评, 也不能仅根据学科考试成绩来评定, 还应该有更多方面的评价。比如, 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以及学生各种能力的测试, 教师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的测试, 接受新教学知识, 利用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都应该加入教师考评的范畴, 也才能从根本上使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保证。

2. 培育美术教学人才。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严重缺失, 和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在农村许多学校都是一名教师教学一个班级, 往往身兼数职, 就像是一名“全能”的“超人”, 同时还要承担学校的很多事情, 比如各种劳动和上级的检查等。这种情况下, 要想让一名教师担当起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 而且还要教学成绩得到领导和家长的满意, 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终极任务, 更何况多数的教师根本就不具备美术教学的能力, 因此教师也只能是把美术课“束之高阁”, 而把教学重点放到语文和数学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此, 要想改变农村美术教育的状况, 就必须多培养一些美术教师, 补充到农村小学当中去, 这样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才不是“无米之炊”, 才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彻底改变美术教学的尴尬境况。

3. 从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要引起重视。

造成农村美术教育落后的另一个原因, 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不重视。据笔者的调查, 有很多校长本身就认为只要把主要课程教好就可以了, 何必费那么多的力气搞美术教育呢?领导的不重视, 就更加剧了教师对美术教学的轻视, 教师干脆就不上美术课, 这样都省事、省力、省心。但是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 都忘了学生那渴望知识的心, 更忘了作为教育者所承担的学生素质教育的重担。因此, 要想农村美术教育的状况得到改变, 就必须引起广大教育领导者的重视, 改变他们的错误思想意识, 认真贯彻关于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精神和要求, 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而不是空喊口号。

4. 保证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是美术教学得到保障的重要前提, 如果连最基本的教学课时数都不能保障, 又怎么能保障美术教学的效果呢?所以各个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必须以高度重视的态度, 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美术教学的时间“不缺斤少两”, 不再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程表上, 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 把美术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保证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使学生受到国家义务教育应有的学科教育。

总而言之, 美术教育事关学生的将来, 作为教育者决不能用自己的失职, 葬送学生的一生, 那样就有愧于教育者的职责。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和切实可行的制度, 保障农村美术教学不再缺失, 使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成为现实。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2

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几年来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神”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言之有物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我首先从以下三方面来扫除农村小学生写作中“开头难”的心理障碍,消除了“言之无物”的恐惧。

说真话就是作文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加之教学作文的方法不当,所以上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无话可写,更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了。面对这种现状,我引导学生“说真话”,效果颇佳。

如,教完《课间十分钟》一文后,我刚给同学们分析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我马上让同学们观察“从上课铃响”到“教师开始上课”这大约1分钟的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下来。结果篇篇形象生动。其中一位同学下课时忘了上厕所,铃一响他着急了,我引导他把自己刚才的“经历”先说出来,而后稍给予指导,再让他写出来。他写道:“‘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糟糕!我还没上厕所呢,怎么办?我扭头就向厕所里冲刺。啊!正巧与往厕所外边跑的王刚撞个趔趄。也顾不上说声‘对不起’,赶紧往厕所里挤。等我解完手后,来不及系裤子。于是,一边跑一边系裤子。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门口喊‘报、报、报告’时,同学们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哄堂大笑。”

这种方法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还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写事实就是作文

农村学生热爱劳动,看到的动植物多。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我在指导学生的作文中,让他们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和“模拟形象”。

有一次,我让同学们写有关“熟悉的小动物”。我在给学生们念范文时,故意写了这样几句话:“天热得像着了火一样。人们躲在屋里不敢出去。小狗也躺在树下歇阴凉,汗水从它的脸上流下来。我心疼‘这位朋友’,把它叫到屋里„„”读后让同学们进行评价。同学们一致认为范文中的这几句话既写出了天热的特点,更烘托出我和小狗之间的感情。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狗没有汗腺,永远不会出汗。而是对同学们的评价给予肯定后,让他们进行实际观察:炎热的夏天狗是否出汗?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才不至于出现“狗出汗”的笑话。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平时注意积累大量真实的生活素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后来我们班的同学在一次全县举行的小论文竞赛中,写的题为《从“狗出汗”中得到的启示》一文,荣获一等奖。

叙真情就是作文

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去春游,提前布置好作文任务,并进行适当的情景写作指导。许多同学的作文都写出了农村风景的优美,让人仿佛闻到了乡土的气息。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中将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其中有一位同学写道:“我躺在这软绵绵的淡绿色的地毯上,沐浴在青草气息的清香中,仰望着蓝天飘过的朵朵白云。习习的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我。就连太阳公公也来凑热闹,和煦的阳光想‘诱惑’我进入梦乡。忽然,我的手被什么碰了一下。我猛的一下子坐了起来。哦,是一只淘气的小山羊,它看我坐起来,起初往后跑了几步。又回头看了看我。见我没有什么恶意,又‘咩、咩„„’地跑过来,在我的身边站住,上下打量着我。我笑了,一伸手把它抱到怀里。正当我想与它亲近时,远处传来急促的‘咩、咩咩咩„„’声。我顺着叫声向远处一望,一只老山羊急颠颠地向这边跑来。我明白了,亲了亲小山羊,把它放回到草地上。小山羊蹦蹦跳跳地跑到妈妈身边。我惊呆了:它们的样子真像是久别重逢的母女。”该同学是这样结尾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学过的课文《小麻雀》的故事。母爱是伟大的。动物况且如此,我们人类的母爱是用任何语言都形容不出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母亲爱我们的心去爱我们的母亲呢?”

由于情景教学方法得当,不仅使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情感陶冶,并开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言之有神

通过以上的训练,同学们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笔下已经做到“言之有物”。我就接着进行了“言之有神”方面的训练。

求想 就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学生能写一般水平的作文了,如果还停留在单纯的描摹事物的形状、颜色、用途或叙事过程上,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不能吸引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得越新奇越好。有些课文表面已结尾了,但深思却蕴意深长,此时教师恰当地因势利导,便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捷径。

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的续写。先让学生们自己说:“青蛙跳出井后会怎样呢?”再让同组互议。有的同学经过整理形成了这样的思路:青蛙跳上井——看到景物——再次与小鸟对话。教师就引导:怎样跳——景物的特点——对话的内容。让同学再次围绕重点词“怎样——特点——内容”来展开自己的联想,进行续写。

通过续写,既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又培养了同学们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求异 就是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构思独到、立意鲜活。

如《我的家》一文,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写家里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家里人各自的性格及日常生活„„等等。我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家”有“大家”和“小家”。全国各族人民是一个“大家”,我们学校或班集体也是一个“家”,自己还有一个“小家”。有一个学生的作文开头写道:“我有一个‘特别的家’,就是我们的班集体。我的妈妈漂亮、善良、温柔,有时又严厉。我很喜欢她,有时又有些怕她。我们兄弟姐妹二十五人,我是最小的,但他们却叫我‘老大’,因为每次考试我都是第一名。我们兄弟姐妹虽多,却和睦相处。我们的‘家’还是‘五好家庭’呢。不信,你到‘我们的家’来做客„„”小作者把“我的班”写成“我的家”,不仅立意新奇,而且深化了“爱集体”的主题。

求精 就是培养学生在一题多做中精益求精。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作文有深造之法。文章一次作不佳,迟数日将此题目为之,必有胜境出矣。再作不佳,迟数日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击石一层,而玉又微见了明;又攻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能深造。”

我在让学生作《扫雪》一文时,就让学生多次修改成文。第一次,让学生回忆扫雪的过程进行写作,教师没有进行任何评议。第二次,则是在实际参加扫雪活动之后,修改自己的上次作文(在参加活动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然后,教师对两次作文进行了对比,学生评议,教师又稍微进行了指导,之后写第三稿。这一次,学生们大都写出了符合要求的作文。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大部分教学时间都放在阅读教学中,而对作文教学的指导则浅尝辄止。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学生不知道作文写些什么,二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真是学生怕,老师也怕。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束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枷锁,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1.教师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质和城里的教师相比要略微差一些。如果碰上作文课,教师不知如何指导,更不会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这好比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学生写来写去总是提高不了。要么在作文课上,就干脆让学生模仿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一套了之。

2.学生现状

农村学生生活面狭窄,见识有限,且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加之方言土语的影响,语言不够规范,作文语病较多,写来写去,还是乱七八糟。

3.结论

作文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课外不能密切结合,所以作文教学效率低下。

二、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农村孩子富有好奇心,喜欢了解事物,那我们就根据学生爱活动的特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写《记一次拔河比赛》,写作之前,让学生先进行口头训练,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讲出来。此时,学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作文写作。

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到处都是。但农村小学生常常觉得无内容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认识水平较低之外,与被观察的对象复杂多变也有很大关系。鉴于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时,不能让学生随意看。(1)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比如,观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观赏山清水秀、滚滚稻浪……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只有明确了目的,学生就会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取舍,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2)要让农村孩子去体验生活,让孩子们对生活有所思。寒暑假里,孩子们可以上山摘野果、放牧牛羊,可以下河捉鱼摸虾、下田插秧、挖红薯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情趣和劳动实践,让孩子们得到真切的体会,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写,就会言之有物,就会有新意。

四、加强读写结合,优化作文教学

每学一遍课文,都要求学生先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用哪些材料表达文章的中心,为什么用这些材料,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各部分怎样写,立意何在。让学生层层深入,读懂课文,领悟写作技巧。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从课文、习作例文、课外书籍中体会作者的写作动机、表现手法和写作特点,努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收到良好的效果。阅读课文的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将描写的人物、事物以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如,教学《尊严》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记下描写哈默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并让学生简单说说各方面的描写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写出相应的片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同时还把文章的写作技巧化为自己的本领。

五、教师亲自下水,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是要教孩子关于语言的知识,而是要帮助他们形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教师要在阅读文章感悟上写作,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锤炼自己的写作技能,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写作范例,能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把握写作。下水文并不一定要写整篇文章,可以写几个片断,或仅列一个作文提纲,做到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如,四年级某个单元的习作是要写一件有趣的事,教师就可以围绕此主题写一篇《暑假趣事》的下水文,以此作为写一件事的范文,这对学生的习作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此外,教师还要把握时机,积极发挥下水文辅导效果,并努力发挥其长期效应。

六、认真做好作文的评价与批改

写文章需要一个反复推敲、加工润色的过程,因此得加倍重视作文的批改。传统的作文批改形式是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即使感觉到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动手修改起来却很麻烦。现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中去,它以方便、快捷的修改手段,让学生“眼见为实”,极大地提高了作文评价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修改作文时,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利用多媒体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画线,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总之,农村教师只要结合农村实际,以学生为本,善于发掘,勤于开拓,合理利用,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可以提高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4

1、实验对象的选择

本文选择了凤泉区一所农村小学,随机在尚介小学所有班中抽取了五年级两个班(5.1、5.2)的学生,作为本文的实验对象。其中5.1班50人为实验组,5.2班52人为对照组。

2、研究方法

(1)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来完成本文的研究;

(2)文献资料法提供理论文献上的支持,主要包括新课标、足球理论、足球教学方法等文献;

(3)问卷调查法主要对学生的足球兴趣水平进行调查,采用心理学上的兴趣量表来进行;

(4)实验法主要是设计教学实验并完成实验;

(5)专家访谈法主要针对足球方面的专家就足球教学方法进行访谈;

(6)逻辑分析法主要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文字的梳理;

(7)数理统计法主要对实验测试的结果进行t检验。

3、实验设计与实验变量

3.1、实验设计

在五一班和五二班两个班之间进行教学实验,将五一班设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趣味教学,而对五二班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一个学期之后对两组的学生进行足球基本技术以及兴趣水平的测试,其中这些测试内容在开始教学实验之前已经在两个班的学生中间进行过测试,通过再测试比较两组学生的测试结果是否有显著性的差异,最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具体的设计如下:在具体的操作中,对于实验组采用的趣味教学方法是这样来进行的,将实验组进行分层的教学,层次的划分按照优秀、良好、一般来区分,优秀的学生是指班里面足球水平较高,或者具备足球特长的学生;良好的是指班里对于大部分足球技术动作都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予以完成,一般是指在足球方面没有天赋,并且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实验组按照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趣味教学。而对照组就按照一般的分组进行常规教学,最后计算他们的成绩平均值,在进行t检测,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3.2、实验变量

本研究的实验变量有三个:两组学生的足球基本技术水平、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两组学生的足球兴趣水平。

4、传统教学模式

对照组按照目前国家对体育课足球项目的要求进行,整个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都按照国家及省市的要求并结合本校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也就是所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是:教师在课堂上先强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任务,然后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讲解并示范,再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教师根据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人的技术动作的纠正,最后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并进行小结。具体见图1:

5、“趣味”教学模式

对于实验组来说,全部采用“趣味”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整个趣味教学模式是这样安排的:教师先介绍本节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先对这个技术动作进行初步的感受,教师这时候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技术动作,让学生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技术动作要领,并知道在比赛中如何去运用,让学生对于学习该项技术动作充满兴趣,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们自己去感受、细化该技术动作,最后小组相互检测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会的目的,在下一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整个教学的流程不变。具体如图2。

6、结果与分析

6.1、实验前测试的足球基本技术

教学实验进行之前,对班上的具体男女生的数量、教师、家长对体育课的支持态度、学生对体育课的感兴趣程度等都做了基本的调查,发现这些外界的对实验的结果会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是一致的,又对五一班和五二班两个班学生的足球基本技术、基本身体素质水平和足球兴趣水平进行测试,最后通过测试结果的比较发现p值是大于0.05的,说明两组学生在足球技术、身体素质水平和足球兴趣水平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6.2、实验后测试的足球基本技术

通过对两个班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两个班对于足球技术掌握的水平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p值小于0.05说明实验组的学生的足球成绩的提高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从结果来看,实验组采用趣味足球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身体素质水平还是足球专项的技术水平都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可以看出来,让学生从自身的动力水平上去挖掘自己的潜力,是可行的,学生是更容易接受的,也是以后教学过程中要努力的方向。

6.3、足球学习态度指标得出的结果及具体分析

从以下两个表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的学生对于足球的态度,也就是对于足球兴趣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实验组不喜欢足球的学生要比对照组比例下降的多,也就是说,通过对于两组学生足球态度水平的调查发现,采用趣味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足球课,学生有着更大的兴趣。趣味足球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上是一种更新,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可以从内心感受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课堂练习而有违自己内心的去进行练习,课堂气氛不浓,整个课堂看起来非常的枯燥没有一点快乐可言,学生上课的态度可想而知。而采用趣味足球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不断的体验,感受到足球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发自内心的去感受足球技术动作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更愿意去学,更加主动的去学,对于自己掌握技术动作后运用于足球场地有很大的期待。

运用趣味教学模式发现,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水平高了很多,不仅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足球专项技术动作水平,同时对于其他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了很大的帮助。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因此,通过本教学实验的研究,采用趣味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以及强化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或者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水平要高很多,学生更愿意自主的去进行练习,而不是让教师监督着完成练习,这样对于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同时趣味教学模式也是对于新课标的一种体现,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方法、意识等,但是具体的锻炼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现。

本研究仅限于农村小学的足球教学,对于其他项目的教学以及城市学校是否适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摘要:农村小学的足球教学由于场地、器材等条件是不好开展的,但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今天,学校又要狠抓足球教学,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想到使用趣味足球教学,在有限的条件的基础上更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兴趣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笔者选择了一所农村小学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实验发现趣味足球教学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的足球水平以及兴趣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足球教学,趣味足球教学,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体育科学,2007,(01).

[2]麻雪田,王崇喜.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学校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4]刘浩,薛俊.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5]许军胜.探寻中小学足球教学与训练[J].科技信息,2007(3).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篇5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加之教学作文的方法不当,所以上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无话可写,更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了。面对这种现状,我引导学生“说真话”,效果颇佳。

如,教完《课间十分钟》一文后,我刚给同学们分析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我马上让同学们观察“从上课铃响”到“教师开始上课”这大约1分钟的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下来。结果篇篇形象生动。其中一位同学下课时忘了上厕所,铃一响他着急了,我引导他把自己刚才的“经历”先说出来,而后稍给予指导,再让他写出来。他写道:“‘叮铃铃……’上课铃响了。糟糕!我还没上厕所呢,怎么办?我扭头就向厕所里冲刺。啊!正巧与往厕所外边跑的王刚撞个趔趄。也顾不上说声‘对不起’,赶紧往厕所里挤。等我解完手后,来不及系裤子。于是,一边跑一边系裤子。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门口喊‘报、报、报告’时,同学们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哄堂大笑。”

这种方法消除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还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 篇6

[关键词] 农村 小学语文教学 问题 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乘教改之风,踏教改之浪,创教改发展之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人士努力探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多年,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效果还不尽人意还在于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在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小学没有配备充足的电脑,其他先进的教学设备更谈不上。学校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管理人员,计算机缺乏保养和维护,经常出现故障而无人解决。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操作电脑的水平普遍不高,普遍都不会利用网络资源来为教学服务,也不懂制作课件、设置丰富多彩的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2.应试教育痕迹严重

学生语文能力低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侧重应试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文学艺术欣赏却普遍重视不够。这样的教学结果是使学生的某些应试技巧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能力却下降了。这是应试教育扭曲语文本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3.农村小学传统语文教学内容枯燥

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而且只重视记忆型内容,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陈旧、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得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日渐失去兴趣。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反复训练和巩固课堂知识,能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实践很少,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课堂语文阅读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从而使学生习惯了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式学习。

4.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不能因材施教。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且刻不容缓。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要在农村小学教学上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形成新型语文教学策略。

1.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双基训练是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要采取把双基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融为一体的策略,充分利用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不确定,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对象不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确定的诸多因素,寻找双基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2.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小学生既有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利,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3.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

农村小学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主权。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着力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文革”前就留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的老教师,这些教师淡薄名利,教学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往往教学方法陈旧,在语文教学中倾向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具备较高专业素质,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应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对教师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建设之才。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看,教学环境较差,教育观念尚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还没有实现彻底的素质教育。

5.不断完善现实有益的农村小学语文内容

目前,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农村小学教学中需要密切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课程内容,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前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回忆他们农村经历的生活,如砍甘蔗、割稻谷的苦和乐,烤红薯的真与趣,掏蜂窝、捞鱼虾……从而帮助农村学生找到贴近生活的语文写作素材。此外,要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例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补充给学生一些有益于道德情操培养的文章、名人事迹或寓言故事,如《魔鬼与农夫》、《孔融让梨》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注重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试行).2000.

[3]周胜利.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刍议[J].语文教学,2000,1.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7

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特点

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状况来看,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呈现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式多样性

为了缓解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等问题,要求农村学校在小学数学课程设置过程中注重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例如,某农村小学在课程改革背景的冲击下,为了打造良好的教学空间,即设置了数学兴趣小组、数学故事会、数学竞赛、数学游艺会等教学活动,由此活跃了课堂氛围,满足了农村小学课程改革需求。

2. 内容实践性

小学课程改革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强调了对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过程中,应注重秉承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教学原则,以此来增强学生体验过程,达到数学知识的教育目的。

3. 教学空间开放性

在教学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以此来拓展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视角下农村小学课程改革路径

1. 健全教师评价机制

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农村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影响到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学生数学知识探索能力的提升,因而为了打造良好的教育空间,要求农村小学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结合课程改革需求,建构动态化教师评价机制,即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完善动态、综合评价系统,同时注重在系统完善过程中将成绩、德、智、体、美、劳等均作为评价指标,由此来满足多元化评价需求,达到最佳的评价状态。同时,基于农村小学课程改革背景,教师评价机制的完善亦应注重为教师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2.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

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为了解决农村教师培训盲区问题,我国教育部门应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教师培训,以此来引导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掌握新型教学手段,并提高自身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以此来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合理化布设,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迎合小学课程改革需求,即安排一线教师进入城市小学,对著名教师数学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观摩,由此来提升自身数学教学技能,强化整体教学质量。

3. 运用现代教学软件

部分农村学校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影响到了数学课程的整体设计水平。为此,在小学课程改革背景的推动下,应注重强调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即将公式、推理、例题等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出来,并标注知识的重点、难点,由此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现代化教学软件应用的基础上,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由此深化对学生个性、特征等层面的了解,最终由此实现对数学教学课程的优化设计,并就此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综上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教学改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小学数学课程设计仍然无法推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因而为了打造良好的教育空间,迎合课程改革需求,农村小学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从运用现代教学软件、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健全教师评价机制等层面入手来推进农村课堂改革计划的实施,并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满足其综合素质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乔敏.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9):26-27.

[2]谭德祥.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2):42.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8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少农村初中教师反映入学新生的语文基础学力普遍较差,大部分新生根本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水平,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小学低年级水平,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进度和要求。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不达标,势必影响初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后果十分严重。在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农村小学传统语文教学单调、陈旧,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仅仅依靠陈旧的课本内容,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和学科的发展。例如,课堂语文阅读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从而使学生习惯了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式学习。当然,这也和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硬件、软件设施不全有关。

2. 农村小学语文内容十分枯燥。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记忆型内容,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反复训练和巩固课堂知识,能和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实践很少,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中。

3.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对小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引导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法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历年来,每学期末由区县或乡镇组织的统一考试,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让学生死记硬背,把一些大纲不要求掌握的内容也压给学生。广大农村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2. 开展多维互动的对话交流教学。

通过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激活各种相关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让各种不同视界产生碰撞,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对话的语文,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语文。在语文课堂上,少的是明显表态,多的是真诚倾听;少的是慷慨陈辞,多的是热情鼓励。这样一种课堂氛围,还学生以“真本性”、“原我性”和“个性”。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一下子得不出什么结论,但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则何乐而不为呢?每一节课前的“三分钟说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当天的事说说,可以七嘴八舌地说,可以自由无拒无束地说,可以高兴地说,可以伤心地说,可以悄悄地说,可以坐着说,可以站着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得到思想的交流,知识的碰撞,激起一轮一轮的思维浪花。

3. 加强注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

农村小学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主权。例如,教师在提出语文教学实践问题和内容之后,要让学生尝试围绕这个问题拟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并进行互相讨论,教师则要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以耐心指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些方式。

(1)两人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在小组内集体讨论,有些简单的只需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就能完成,这些问题就没有必要整个小组的人坐在一起来讨论了,这时就可以采用两人合作学习的方式。

(2)三至四人一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3)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是在小组内获得结果的全班交流,是小组成果的升华,它能促进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5.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促进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唯一的,而应是多元的,这更符合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首先,评价应强调个性化;其次,评价应体现全面性;再次,评价应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最后,教师对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6. 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

乡镇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合作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使每个学生始终都在主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摘要: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对策。本文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 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育源.浅析“以人为本”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 2008.08 (中) .

[2]范强.走进小组合作, 飞扬主体个性.2004.3.http://www.ntxsw.com/.

[3]熊生贵.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小学卷)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9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即便是识字、写字教学, 也应自始至终不脱离语言环境。如:分辨“园—圆”, 讲清“园”是指地方的, 可组为“果园”“菜园”“校园”“家园”等;“圆”是指形状的, 可组为“圆形”“圆圈”“椭圆”“圆眼”“圆又圆”等。再从字形上引导分辨:两字均为内外结构, 外形均为“口”, 内里一为“元”一为“员”。这样, 让学生清楚:两字读音相同, 意义有别, 用法不一。之后再让学生寻找统计自己知道的日常用语中有关“园”“圆”的词语, 把学生从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外,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拓宽了知识面,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凸显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且要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不必直接回答, 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再相互讨论交流, 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表扬。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确实难以回答的问题再进行讲解。如此,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学生或通过教师的提问, 或通过自己质疑问难, 先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 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相互交流, 合作探究。如此,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了学生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听说教学和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小学生的听说教学十分重要, 教师应高度重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听说的重要性, 然后明确听说的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听说,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样, 学生逐渐对听说训练由怕说到不怕说, 再到争着说, 积极性逐渐提高了, 听说的质量也慢慢提高了。学生说的形式多种多样, 各不相同, 可让学生讲故事、讲街上 (村中) 听到看到事、讲爷爷奶奶的趣事等训练, 可利用课后的听说练习训练, 也可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学校的建筑布局、文化建设、各功能室的作用、学校的发展等。

在听说训练中, 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发扬他们的优点, 使学生愿说、乐说, 达到会说的目的。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的训练, 调动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让学生学以致用, 边学边用, 听说能力得到提高, 为作文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怕写作, 小学生尤其怕写作文, 导致易应付“交差”现象。久之, 学生不重视作文, 作文水平难以提高。针对这种现实, 我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建筑布局、文化建设、学生活动、校园自然景物, 走出校外观察自然, 观察社会, 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有序地、真实地写下来, 对说的不好的、不恰当地方引导纠正完善, 对说的好的地方及时表扬。如此, 学生乐于参加观察活动, 慢慢地, 学生觉得有可写的东西了, 写作文也不难了, 于是, 我又趁热打铁, 让学生写日记, 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写下来, 学生都感到新鲜, 也喜欢写。教师要及时抽查学生的日记, 发现写的好的给予表扬、指导, 对写的很好的, 抄写工整, 张贴于学习园地, 让其他同学学习。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深受鼓励, 信心倍增, 更加努力。一学年之后, 这个班级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高了, 写出的作文质量也好了。布置写作文学生不头痛, 老师也头不痛了。之后, 我就只布置每天写一篇日记, 内容不限, 分组两周一查, 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去写日记。从日记的内容看, 有见闻, 有感受, 有写记人记事, 从单纯的写景状物, 逐渐过渡到写人记事, 甚至还有抒发感慨的。通过写日记的形式, 让学生自主练习, 学会学习, 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作文写作能力。

五、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必须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有了和谐民主的氛围, 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就能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我们知道, 学生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接收消化器, 他们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如何学习, 这就要靠教师如何引导。教师引导得好, 学生就能进入很好的学习状态, 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就有了学习的主体意识。因此, 作为教师, 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能够让学生敢于大胆提问、积极主动学习的和谐民主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 教师就能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 教师轻松愉快地教, 学生快乐主动地学。那么, 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呢?我的经验是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 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法, 变教学为导学;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以热情的态度, 多鼓励、多辅导、多帮助, 注意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爱好和特长, 发挥他们的特长, 并使之不断提高。对他们回答的问题, 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即便是回答错了, 也不要批评, 多加以引导, 切记斥责、泼冷水。对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 要多方面启发, 循循善诱, 让其自悟自答, 不要代替学生回答。长此以往, 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也养成了学生学习的习惯,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实践证明, 只有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 充分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主动探索, 才能切切实实地达到乐教乐学, 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才能切切实实地实现素质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 改革教学方法, 采取多种措施,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要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说教学、作文教学和造和谐民主的氛围等方面谈了培养学生主体意的认识和做法。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10

一、问问写什么, 速读课文, 明确主要内容

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 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悬念, 让学生在充满好奇中, 展开阅读。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运用这种教学策略, 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伴随着教师设置的悬念, 集中注意力进入到对篇章的阅读中。例如, 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时, 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 思考并回答课文“写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 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阅读课文亲自探索出问题的答案。当学生们快速读完课文, 就会了解到课文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间而盗取天火从而被天神惩罚的整个过程。教学实践证明, 在阅读教学时, 让学生带着悬念展开阅读能够让学生切身进入到文本中、人物中、故事中,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

二、问问为什么写, 再读课文, 探究写作目的

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 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 没有精心创设有目的有价值有趣味的指向提问, 没有适时进行思维示范和引导, 不能一味为了追求课堂的新颖和热闹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如, 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时,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探究这篇千古名词的写作目的, 即“为什么写”。通过再读课文, 联系中秋佳节家家团圆的景象, 不难理解作者寄语“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之中的深刻意蕴, 从而明白著名词人苏轼是通过这一首词来表达对亲友的无限思念与祝福。由此进一步让学生明白, 写作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愉快的事, 因为每一次写作的过程就是一次梳理心思的过程, 也是一次表情达意的过程, 更是一次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过程。

三、问问怎么写, 细读课文, 学习写作方法

在明确了写作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之后, 教师就要让学生认真探究课文, 针对文章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遣词造句等进行认真的剖析, 从诗歌中学习优美的语言, 从记叙文中学习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从说明文中学会解说事物, 阐明事理。总之, 对文本的阅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阅读的表面, 更应该在阅读的深处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复地品味, 让学生在课堂阅读中学习到表达的方式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例如, 学习《蓝鲸》一课, 就要学生细读课文, 理解作者如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描绘蓝鲸的体型特点。通过对说明方法的学习, 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那么在这节阅读课结束之后, 如果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者事物进行介绍说明, 他们就会运用课堂上学习的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文的写作操练。

四、问问学到了什么, 精读课文, 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的可爱和伟大体现在无私奉献的精神上, 总希望所教育的学生大家优秀人人成才;教师的悲哀和渺小体现在无可奈何的现实中, 总只能面对所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良莠不齐。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享有学习的成就感, 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交流与小结, 这时我们就可以问问学到了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开放而灵活、包罗万象又因人而异的问题, 应该说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回答的问题:可以是收获一个生字的读写, 可以是一句蕴含哲理的话语, 可以是一个言辞优美的段落, 可以是一种篇章结构, 可以是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等。比如在教学了《长城》之后, 问问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交流起来:有的说“了解了长城的特点是既长又弯还大而且非常坚固”;有的说“学习到了写景写物可以采用从远到近的顺序”;有的说“通过文章我感受到我们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和力量, 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有的说“‘远看长城, 它像一条长龙, 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丽, 我喜欢。”;有的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 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进一步描述了长城的长、大特点, ‘多少’‘才’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无限赞美。”……

总之, 只有将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指向性和操作性, 课堂教学才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彻底改变阅读课堂沉闷、僵化的气息。文章在探索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的具体教学方法后, 可以看出, 完整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在教师的积极创新下, 运用“‘四问’‘四读’‘一交流’”的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会阅读方法, 养成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不断形成并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识字写字、写作及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广大语文教师极为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基于“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的原则以及“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我认为在各种精彩纷呈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中, 特别是边远落后的农村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可通过一问求内容、二问求目的、三问求方法、四问求收获的“多问多读交流教学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 从而达到语文素养的不断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

[2]王云峰.长燕主编.语文教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7.

[3]蔡国华.语文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教师版) .2006. (12) .

[4]丁小明.阅读期待的重要性及其激发[J].文学教育.2007.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11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奠基阶段。在这个关键性的学习阶段,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使他们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农村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农村教育本身软硬件的不足,更要求教师能够开动脑筋,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潜力,将数学这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以生活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这来回往复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他们体验到了课堂上原本抽象的东西能应用到实践中去,能够更好地改变生活,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热爱学习。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将一直以来农村教师沿袭的只根据课本内容一丝不漏地讲给学生听的单一授课模式转变为富有生活情趣、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生动化教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包涵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知识传授的具体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案例场景,变抽象为形象;二是将学到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一、课前预习,以生活化的例子将学生兴趣引导到新内容上

课前预习是学习新课程的重要步骤。做好预习功课,事先接触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掌握对新课程的理解情况,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负担,形成有缓有急、有主有次的听课节奏。对于数学课而言,因其自身与别的学科相比,需要有较为缜密的思维贯穿整个过程。因此,没有预习直接听讲,便极有可能因某一处的理解失误或思维停滞导致不能与随后的内容有效链接,从而影响听课效果。因此,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基于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工作之一。

课前预习往往不是在课堂中进行,经常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自行进行,由此教师便很难掌握学生的预习状况,不知道他们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预习的效果怎样。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前预习的情境中去。例如,在学习“体积与容积”一节时,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后,观察一下吃饭用的碗与妈妈洗菜用的盆哪个装水更多,然后动手试一下,要用几碗水才能装满一盆;坐在同样的沙发上看电视,如果只坐小朋友,能坐几个人?如果大人能同时坐几个等。通过这样的体会,使他们形成体积与容积的初步认识,上课的时候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很容易将新知识在活泼热烈的气氛中引入。

二、课堂授课,以生活化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由于农村环境的闭塞,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落后,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不如城市,因此,不能生搬硬套某些经典教学案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路子,将农村生活情景活生生地再现于课堂,才能让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焕发生机,令农村孩子们将日常的生活经验与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利润与折扣的知识点时,笔者举例:小明家的苹果丰收了两万斤,平均每斤卖价3元钱,苹果袋、农药等生产资料共花费了约3000元钱,请人帮忙花费人工费6800元钱,请问小明家今年的纯利润是多少?个头较小的苹果以每斤2.2元钱的价格卖给饮料厂,小苹果是苹果平均价的几分之几?换算成折扣,相当于小明家给饮料厂打了几折?

大部分家中有果园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问题,耳濡目染,很容易理解,经过教师的讲解,明白了利润的含义和折扣的实质。这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提炼出来,上升为数学定义后的,只有将其还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意识。在通过通俗化的生活案例引导理解后,很容易将日积月累的数学经验转化为可供思考、操作、交流的学习资料,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亲切感,刺激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课后练习,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强化知识体验

课堂知识教授完毕,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题目交给学生完成。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能通过课后的实践操作体验来巩固强化课堂知识。比如,学习了“浓度”之后,要求学生回家根据家人的喜好程度亲手给他们泡一杯糖水,喜欢甜东西的放两勺糖,不太喜欢的放一勺糖,爷爷奶奶身体不允许吃大量糖的放一点点或者不放,分别尝一下每杯水的甜度,根据自己所放糖的多少与水的比例算一下浓度。类似的课后作业十分受学生喜爱,甚至不用监督都能圆满完成。

农村小学教学的改革 篇12

我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 发现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体育教师的素质的好与坏是影响农村中小学体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责任, 古已有“传道、授业、解惑”, 当前更提出了德育为首的观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既是体育运动文化的传播者, 更是体育成果的创造者, 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是学生德育的主要教育者之一。因此说体育教师素质的好坏, 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质量, 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 体育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 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热爱本职,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并且能够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调查发现, 在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 思想不求上进、纪律涣散、缺乏奉献精神的大有人在。体育课上更是随便之极, “放羊”的现象随处可见。

(2) 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与低, 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发展。经过我对全乡五所完小和一所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调查发现。前几年五所小学虽然都有体育专任教师, 但是仅有一所小学体育教师是全日制学校体育专业毕业的, 其他多为一些老的民办后转教师担任, 属于其他专业兼职。由这些教师组成的队伍, 不仅教学方法老套, 而且教学思想与理念更是落后, 这些教师更不积极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 不想改革, 因此业务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 体育教师的备课好和坏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要想真正上好一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备好课。绝对不可以敷衍了事, 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堂几乎有70%左右的课都是“放养”型的, 有的甚至是连体育教师都没有的“自由”课。这样的课何谈教学改革, 何谈教学质量。

2.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学习情绪、态度也是制约着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 在教育改革中提的最多的就是生本教育, 而生本教育的关键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不应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及训练这个主线。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体育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建立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所在。在体育教育教学中, 学生的认知与态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预设, 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让他们充分认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 一改以往懒散、堕落、随便的学风。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认真遵守课堂教育教学常规, 这样学生才可以认真遵守课堂纪律, 认真听讲、用心练习, 为体育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提供根本的保证。

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器材与场地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前几年,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缺乏, 一个学校真正用到体育上的资金微乎其微, 也就是每年运动会的一些奖品或者是几双跑鞋。目前, 许多农村中小学的器材破旧不堪, 学校几乎没有进行过器材的维护与补充, 因而无法适应新的体育教材的需要。不少学校没有正式的篮球场地、乒乓球桌台。这些不但不利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影响着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上课情绪, 更为学校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

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落后、不健全, 同时一些体育设施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 这也是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普九”验收虽然为学校带来了设备与设施上的更新, 但是这些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是相差很远。尤其是像一些贫穷县市, 每年拿出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设备设施的资金十分可怜。而花钱配备的一些设施, 有很多都没有得到真正的使用, 有相当一部分被打入“冷宫”。这里自然也是一些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与能力不高造成的。卢龙县由于出了耿丽娟, 成为了乒乓球传统县, 进而每个乡镇衍生了乒乓球传统校, 但是殊不知一些所谓的乒乓球传统校连一个像样的训练室、乒乓球台都没有。许多比赛都是临时抱佛脚,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应付了事。所以, 更多的农村中小学就更加谈不上足球和排球的相关设施设备了。

4.教育主管部门、主管领导的教育观念, 对于农村体育教育改革与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多年以来, 虽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口号我们喊了很久, 但是行动却是那么得缓慢, 或者说只是为了喊口号而喊口号, “重智轻体”现象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 而在学校中, 体育教师的地位远不如其他学科的教师。没有进行中考体育加试的前几年, 体育教师学习、充电的机会很少很少。也只是每年一次的春季运动会, 但是不少学校能够参与到运动会的选拔和比赛的只是少数几个。近年来, 中考体育加试算入中考成绩,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些学校领导的观念, 但是对于农村小学学校的促动并不是很大。

针对以上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要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做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引领, 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创造更多的业务学习和进修机会, 不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促使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创新, 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备设施的投入, 必须有一个长远规划, 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硬件保障。

3.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下大力度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首先, 教师招聘时, 要重视对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选拔和任用。其次, 县进修学校要定期举办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提高班培训, 使他们的教育思想与业务理论、技术水平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4. 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 要从自身做起, 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理念。

上一篇:针刺拔罐下一篇:产业创新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