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共10篇)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1
关于拓宽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单位: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 主持人:康静
小组成员: 阴法新 张辉 张勇 张申 刘建利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国家对教育的呼唤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强烈过。而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批判、责难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是当前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仍然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还是一块贫瘠落后的阵地,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她更呼唤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探索与思考,更企盼语文教改的春风雨露。
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狭窄落后的原因分析
1.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有限的区域里推行的“贵族教育”,在农村地区几无立身之地。在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显然不具备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条件。这里其实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层含义。就硬件来看,在农村中学,没有图书馆,没有多媒体,教室里仍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没有黑板报,没有广播室,更别谈什么手抄报、文学社、电视台。我们的学生不知道语文除了教材之外,还有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虽然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辅助,语文教学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呢?而从软件来看则更宣布了语文教学的死刑,部分农村中学的领导认为语文教改可有可无,没有对语文教改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在课程设置,活动安排及投入上没有把拓宽中学生语文视野摆在应有的位置。
2.农村中学的教师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未能端正对语文的态度,抱残守旧、不知创新。结果是一支笔,一本教材便打发了整个中学的语文教学,最终使农村中学生的思想僵化,见识短浅,极大地限制了语文素养的提升。天长日久,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造成语文视野愈见短缺的恶性循环。
3.虽然有关推行语文教改的理论文章、实践经验、教学设计等等纷纷见诸各种报刊杂志,但是又有多少是能切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呢?从某种程度上
说,广大农村中学生是向往语文教改,向往实施素质教育的,但是地域相对偏僻落后,出门的机会少;经济上也没有多少宽裕的钱,没有机会购买报纸杂志;电脑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寥寥几节信息课,学生则还没有熟悉过键盘就下课了。种种条件的限制现实决定了他们只能是“瞎子”、“聋子”,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探寻,可以说农村中学生是最需要语文教师进行语文视野拓宽的研究。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课题组的所有成员提出《关于拓宽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的研究》小课题,以期对于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
2、现代教育心理学
3、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新课程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应让学生摒弃传统的唯上、唯书、维权论,注重弘扬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要,让学生接受最自然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引导学生开展多层次、扎实有效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2、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探索有关读写将结合,以写促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大生活,从而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以及信息的搜集与整合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以说带动学生语文视野及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5、通过研究与实践,引领农村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来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改变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促使广大农村教师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使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立足于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 分析上,着力探寻拓宽语文视野的种种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并付诸于实施,最终总结出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尽可能多的读书途径。
1、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
我们说,语文课本教材与课外阅读如同鸟儿的双翼,缺失哪一个方面,鸟儿也不会在天空中飞的更高更远。新时期的中学生正赶上
一个知识爆炸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以往那种照本宣科,课本有啥讲啥的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学生应当以课文内容为载体,积极向课外拓展与延伸,扩大自己的见闻,拓宽自己的语文视野。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时,可推荐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等多篇回忆性散文,进而了解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对于鲁迅的早年时期的生活及思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种阅读上的延伸与拓展还可以有多种途径:
a 相同题材上的拓展与延伸。如,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推荐阅读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父爱如山》《父爱昼夜无眠》等多篇美文与佳作。让学生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父母 亲情。b 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上的同类拓展。高尔基的《海燕》这篇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散文,可以拓展阅读其他象征性手法写成的文章。如《白杨礼赞》《雪》《囚绿记》„„另外像对比手法,欲扬先抑写法,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文章及段落,都可以进行同类拓展与阅读,拓宽中学生语文视野。
2、班级设置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拥有的图书摆上书架,学生学会分享、学会传递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阅读机会随手可得。
3、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周六、周日读长篇名著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读大部头的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鼓励中学生每学期至少读完整的文学作品三
部。
(二)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写作素养的提高。以写促读,以写促使学生开拓视野。
写作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语文素养的程度。如何借助于写作这个平台催生学生语文阅读视野的拓宽,这将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1、作文教学指导中,指导学生将丰富多彩的题材,见多识广的经历融入到写作之中,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此之谓珠联璧,既提高了作文水平,又在无形之中促使学生在课下积极探索,主动拓宽自己的语文视野。
2、另外,日记及读书笔记的撰写,老师强调与时俱进,建议学生把社会生活中最新发生的一些事情写进去,并作出自己的评价与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多多关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多多关注国计民生的大事,天长日久,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好习惯,摒弃以往所持有的“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错误读书观。长此以往,学生的两耳灵了,两眼亮了,头脑活了,语文视野更加开阔了。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开阔学生语文视野。
1、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古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心得座谈会,优秀读书笔记、日记展示,创办手抄报及校园文化刊物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语文素养 的舞台、,体会拓宽语文视野的成功与乐趣。设置多种交流展示平台,引导鼓励学生平时积极积累,自主合作利用网络博客,交流思想,并定期进行评比,给予适当奖励。
2、积极利用地方地理资源,全力打造一系列“走进”活动。
我们湖屯镇初级中学虽地处农村偏远地区,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北部山区有风景秀丽的陶山、拔地而起的小泰山。陶山上有闻名遐迩的72个天然溶洞,其中最大的是观音洞与玉皇洞。昔日肥城八大景观中“陶洞清幽”“山寺晨钟”两大景观就在陶山。这里不仅自然景观迷人,其人文景观也精彩纷呈。中华商祖陶朱公范蠡来到此地经商,死后葬于此。后人为其修墓建祠。秦丞相李斯也为之题词留念。
我们组织我们的学生不出家门不花钱搞旅游。积极挖掘身边的名人,追溯名人历史,走进大自然,既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又真正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收效颇丰。
另外,湖屯距离肥城这一国家级园林城市仅仅十几公里。我们在节假日甚至不用乘公共汽车,骑上环保自行车便可一览其胜景。我们可漫步在“十万亩桃园花的海洋”中吟诗赋情,我们更可以饱享一年一度的“金秋菊展”让我们的性情高洁,洗涤我们的心灵。
(四)全方位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位有着良好语文素养的老师,他会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间渗透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让学生用远的眼光来看语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就是关注语文。另外,21世纪的现代教育发展观提倡教师由学者型向研究性教师发展。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小课题研究,学会搜集资料,整理思想,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把来自教育最前线的第一手资料整理记录下来,并且经过反思,把优秀的教科研成果展示,流传下来,即成就了学生,又发展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四 课题研究范围
1、从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现状入手,分析研究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策略。
2、多方位、多途径、多角度来拓宽阅读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扩大学生的见闻,拓宽他们的生活经历,提升他们的阅历。
4、社会即生活,现代化的社会要求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拓宽学生语文视野搭建平台。五 课题研究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试验过程进行修正反思。
3、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通过现象分析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调整和完善研究策略。
4、调查问卷法。分阶段对实验学生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归纳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5、统计对比法。通过对实验班级与非试验班级语文视野情况的分析对比,来验证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六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4月。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开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2)、理论研究阶段 2010年5月——2010年6月。结合农村学校教学实际,在了解农村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3)、行动研究阶段 2010年7月——2010年12月。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运用多种研究方式深入研究。对研究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适度在校内推广。
4)、总结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3月。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
七 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明确的组织管理与分工机制。研究人员分工:
资深报课题之日起,我们就通过研究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分工与职责,而且责任到人。尤其有教研员的参与,在课题的指导上有了保证。教科室主任的直接参与在课题研究经费上有了保障。参与教师都是有一定经验和资质的教师,所以在研究科学规范上有保障。
阴法新 课题研究管理
康 静 总负责研究工作、课题实施全过程 刘建利 理论分析、文献搜集、督察指导 张 申 课题实施、材料收集、整理、汇总 张 辉 课题实施、材料收集、整理、汇总 张 勇 课题实施、材料收集、整理、汇编
(二)设计并逐步调整形成科学的研究机制,课题研究初始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便组织讨论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并按照课题研究的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研究。
(三)科学合理的实施。
在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名人、走进名著、走进名胜古迹、走进历史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每一项活动都提前制定周密且详尽的、活动实施方案,并且按照步骤有条不紊的推进,过程 8
中形成照片、录像、成果展示等第一手资料,活动结束后有反思与改进意见。保证每一次活动都科学有效。
(四)筛选并推荐课外教材,创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中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一系列的优秀课外刊物,鼓励学生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多看多读,养成一种“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在家看电视节目时,多看新闻联播,新闻调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电视栏目,让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开展“我眼看社会”口头演讲比赛。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课题深入研究。八 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显性成果有:
1、探索制定出一整套拓宽语文视野的途径与方法。
2、形成一套阅读教学导读导学模式。
3、促成学生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帮助他们树立“语文即社会大生活”的科学学习观,积累了一定量的社会实践即语文活动经验。
学生分别在校级及县级以上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听说读写比赛等大型活动中获荣誉证书50多个。
4、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自课题研究之日起,我们课题组成员便从研究理论开始,并付诸于行动与实践,把自己的理解与问题通过论文的形式撰写并发表出来,先后并发表13篇论文。知道的学生作文获全国优秀指导奖;并推出优质课堂教学。先后有等多位教师获市优质课及电教优质课一等奖。5.提升了网校这一现代化教育教学平台的利用率,让它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老师及学生们都在自己的网校空间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学会反思,学会学习,最大限度的拓宽了自己的语文视野,实现了教育与现代化的接轨。其中康静老师的博客荣获“泰安市第二届优秀设计版面奖”。我们湖屯镇初中网校也在全国网校中排名位居第一。
隐形成果有
(一)课题研究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到教师职业理论素质的过程,课题研究使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与提高。
1、理论学习给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课题组先后举办了大型教育理论学习活动,使理论学习深入、到位,实验教师较快的掌握了一套可操作的技术,课题组十分重视边学习边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时间来检验理论。这种螺旋式上升 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师的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
2、教育观念的更新。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一是明确了教育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教育就要进行科研的观念。
(二)课题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1、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最显著的提高。
2、学生参加语文社会实践能力及参与语文活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3、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与途径找到了。
九 实验结论与问题探讨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科学的实施读写结合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参加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用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的实验达到了研究的目的,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又形成了以下问题,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如何编辑出适合各年级学生、各册教材相对应的读写材料及活动方案,进行科学化系列化的推广,这是今后的试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地促进每位学生能力的提高,走有效性持续发展的路还有很长可走。
3、如何使本实验课题与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紧密结合,更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2
一、横向延伸, 拓展话题
牛津小学英语课本虽然提供一些对话、短文, 但是比较强调句型操练功能, 结果只能是学生的语言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对所学语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要做的, 就是立足教材, 利用教材, 横向延伸, 创设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情境, 拓展话题, 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 从而整体感知英语。例如, 在教授完4A Unit4 Buying fruit A部分的对话后, 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购买水果。教师可以适当拓展, 展开话题, 设计超市、文具店、书店、服装店等不同情境, 让孩子分组选择其中一种情境, 讨论如何购买物品, 并表演。为了使情境更具真实性,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实物, 将教室布置一番, 效果会更好。
二、纵向挖掘, 拓展思维
牛津小学英语的特点是信息量大, 信息点较多, 课文篇幅长, 语言点重复少。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 优化教材, 纵向挖掘,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拓展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教师为学生提供话题涉及到的主要句型和词组, 鼓励学生围绕话题, 抓住重点句型, 运用这些句型和词组, 在各种实践性活动中把对话文本活化为生活中的真实语言。以3B Unit4《Where’s the bird?》为例, 这篇文章很简单, 主要讲述了位置表达和介词运用。在整体理解对话和各种跟读、朗读后, 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沿着对话的内容纵向思考:“现在小鸟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 它会落在哪里呢?你们现在就三人一组表演, 一人扮演小鸟, 另外两人扮演学生, 当然你们要注意礼貌。”这个环节把实际情况表演出来了, 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学生也就从课本回到了现实。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发挥出来了。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信心也加强了。
三、整合教材, 拓展阅读
尤其在小学高年级, 语篇是重头戏。我们可在整体理解语篇之后, 布置拓展阅读。比如, 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语篇让学生阅读, 并讨论。教师要适时的引领学生充分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而且教学拓展语篇中的句型内容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内容紧紧相扣, 既能达到巩固旧知, 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 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例如在学习5A unit4 Halloween时, 我设计了一个趣味阅读的拓展活动, 把事先搜集的关于万圣节的小故事呈现给学生, 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选择恰当的小故事、小幽默、寓言等, 既巩固新知, 使课堂充满趣味, 又拓展了课堂活动。
四、形式多变, 拓展练习
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产生倦怠, 形式多变的练习才会让学生兴趣高涨。此类拓展性练习形式主要有:内容复述, 口头作文, 利用所学句型进行调查, 小报道等。复述对话内容是培养学生提炼、归纳文本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根据语篇难度和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难度的内容复述练习。在小学高年级, 教师可以尝试结合话题及主要知识点,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语言,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口头作文练习。例如, 6AUnit 5 On the Farm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谈论在农场上发生的事情, 主要知识点是一般过去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最难忘的一件事或是调查一下同学们在农田做过的事情,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又拓展了本课的知识面。
五、寻根逐源, 拓展文化
牛津小学英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需要教师去寻找。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时, 由于这个单元是以holidays为话题的, 我就利用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 并让学生自己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 明白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做关于西方节日的报道, 并评选出最佳报道员。通过这种文化拓展, 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各种节日的由来和含义, 同时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西方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拓展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中最精彩, 也最易出彩的部分。只要留心观察, 用心反思, 我们课堂中比较常用的拓展活动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身课堂的需求, 找到最合适的拓展途径, 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全面性, 让每一位学生把握每一个拓展的舞台, 展现自我, 提升自我, 展现小学英语教学的新时空。
参考文献
[1]李杨, 唐泽静.小学英语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如何拓宽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 篇3
【摘要】为了拓宽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我们在深入了解当前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狭窄的现状以及成因的基础上,可以得知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的狭窄的成因是与学生所处的特定环境相关联的,即是与学校、教师相关以及学生、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关。因而,首先要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是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再次就是学校要多举办语文实践活动;最后要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做好这些,才能真正有利于去拓宽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往往农村中学生的教育受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他们不像城市里的中学生能够见识很多新鲜的事物。而且城市里的学生,从小到大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多,他们拥有更好更多的教育资源。而这些在农村中学生身上都成了短处,这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因此,如何拓宽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狭窄现状以及成因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往往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够高,教师可能导致为了短期的利益,注重题海战术,而轻视了课外阅读。还有,很多农村的中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而且很多出身农民的家长觉得只要学好课本的指示就好了,而看课外书就属于不务正业。这都使得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比较狭窄。
还有,一般农村的学校教学资源比较短缺,办学条件比较差。很多农村学校是没有图书馆的;就算有,往往也是图书的知识比较陈旧。这些都不利于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的开拓。要知道语文视野的开拓,不仅有利于语文的学习,还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长远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以后的生活与工作。因此,开拓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势在必行。
二、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重要的角色之一。而作为“人师”,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去提高自己。特别是在知识结构水平与个人能力方面,要与时俱进。同时,作为领导角色的教师,应该要革新教学观念,要尽量避免呆板的教学,比如“题海战术”。只有提高了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更好地去进行教学活动,才有利于拓宽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
学校可以为教师争取进修的机会,也可以让带领教师外出到优秀的学校进行考察,或者是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来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然后,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相关教师的教学成绩的评定机制。对于教学成果优秀的教师要进行表扬与奖励,对于不够优秀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评。
三、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农村中学生往往因为长期应付于题海战术,没有很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是拓宽语文视野的重要途径。以往很多学校因为教学资源不是很好,没有图书馆等这样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的条件。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村的教学资源虽然往往没有城市学校的好,但是教学资源也在变得越来越好。这时候,农村的学校应该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去创设条件,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比如,每个班级设图书角,定时更新书架上的图书等。
在创设条件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于农村中学生受所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往往会认为阅读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并鼓励其多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进行课外阅读对拓宽语文视野的重要性以及拓宽语文视野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采用布置课外阅读的作业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长期积累,可以大大拓宽他们的语文视野。
四、多举办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读书心得等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中,可以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或者是为了比赛而去自主学习与探究等;这也有利于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的开拓。因为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学会独立的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这有利于语文知识面的拓展,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所以,也就相应的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拓宽语文视野相关的活动中,要做到正确的因材施教。比如,在学生完成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后,要根据其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点评。
五、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学生每天写日志,以及经常写作文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前面所说加强学生的阅读成效,可以在学生这一写作能力方面得以体现。往往阅读面广的学生,写作能力也相应地比较好。可以说,阅读与写作要合理地安排。只有二者协调好了,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语文视野的拓宽。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专业的指导,应该革新写作观念,与时俱进,注重写作的创新。对于写作比较优秀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表扬与奖励;而对于相对于比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阅读是间接经验的来源,而語文实践活动是直接经验的来源,那么写作则是关于学生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只有做好了以上的这些才能不断拓宽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
六、结语
在现实社会中,农村中学生往往为了短期的利益,为了升学考试,沉迷于题海战术中,而忽视了开拓语文视野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农村中学生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做好拓宽农村中学生语文视野的工作,不仅不要教师、学校的努力以及学生本人的能力,还应该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相关教育部门应该要对这些办学条件比较弱的农村学校,进行资金扶持等。还有,应该重视对农村学校的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拓宽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视野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艳,袁卫星.诗意·读解·养气[J].中学语文教学,2002(3).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作者简介:王继军,女,1973年生,本科,湖南汨罗人,中学一级职称;蔡方萍,1975年生,江西南昌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4
1、开阔视野。我参加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担任基层工商分局的副分局长也有五年多,期间,也参加过多次学习培训,自问对工商业务知识的掌握还算可以,也积累了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自己常有成就感。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尤其是聆听了电子商务及监管、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干预等新知识的讲授,给这种自满的情绪之火浇了一盆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离履职尽责到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必须认真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虽然我们身处基层,也不难感觉到知识爆炸的巨大威力,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压力。工商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督促我们学习,党和人民的厚望,推动我们学习,工商知识的日新月异,逼着我们学习。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才代表未来。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适应形势,不断地取得进步。
2、拓宽思路。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通过五天的学习,我们对如何做好工商工作的思路更为清晰。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是的,在基层工商分局工作,作为一名副分局长,必须具有清晰的、适应工商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我个人之见,这个思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正职和副职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工作时,副职就象正职的左右手,其职责就是协助、配合。副职应给自己正确定位,甘当配角,做到维护不奉迎,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二是紧紧围绕上级局的思路开展工作,组织协调得当。上级局提出的四个统一、四化建设、四个只有、四高目标等要求,要深刻领会,不打折扣、坚决照办,同时又要做到未雨绸缪、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明确责任,重在实效。三是勇于创新,争先进位。工作不能墨守陈规,骄傲自满,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现时代特色,彰显个性特征,不图虚名,不仅仅满足于在地方政府中有名次,更要在人民群众中有位置。
3、明确方向。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通过五天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增长了知识,坚定了做好工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今后我将从以下三方面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在工作中要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千方百计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不要寻找任何借口。要在依法行政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是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履职尽责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基层副分局长,不但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干中学、学中干,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凝心聚力。要积极搭建畅通的人际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经常换位思考,经常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撑起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两点建议:
1、增强互动。这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题,要求老师回答。天下没有永远的老师,也没有永远的学生,说不定,在某些领域,学生的水平超过老师。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5
一、我县“两转”基本情况
1、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步上升。据统计,全县农村人口约6.8万人,从事农业的人口约7.97万人(包括季节性务农人员),农业劳动力4.45万人,其中9个农村乡镇农业劳力2.6万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0.24万人,其中2004年进城务工经商的劳动力为463人,比2003年增长16.9,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不足100元(浙江省该项指标为2650元)。总体上呈现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同步增长的特点。近两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虽然在不断增加,但转移规模小,农村季节性用工增长与总体上劳动力剩余的现象并存。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乡镇企业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随着乡镇企业规模的日趋萎缩,一些企业用工相继返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近几年,因受城市二三产业发展的拉动和城市文明的吸引,青年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逐渐增多,但主要集中在餐饮、理发、零售、小修理、小加工等低层次的行业,而且以帮佣打工的居多,投资置业的很少,工资收入普遍较低,这部分农民在城镇尚未形成稳定的职业群体。
2、农村土地流转渐趋活跃。止2004年底,全县农村耕地流转4800多亩,涉及农户603户,其中:租赁79户、847亩,转让298户、3300多亩,转包120户、723亩。农户间的土地流转以零星流转为主,连片20亩以上的流转很少;流转对象主要是人多地少户和近几年自发流入的移民。全县形成百亩以上的小农场53个,其中集体农场23个,个体农场30个,这些农场全部是通过开荒形成的,目前,尚没有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分析影响和制约“两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安西农民人均耕地较多,农民务农收入相对较高,土地收益年均达到3000元以上,农民生活无忧;二是城市产业规模小,就业岗位稀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的能力不足;三是城市就业引导、职业培训、服务机制不完善,农民就业技能贫乏。投资兴业无资金,培训、就业“两张皮”,打工求职无门路,影响了农民非农产业就业的积极性;四是城市隐性失业问题加剧,城市工与农民工抢饭碗,导致农民工就业空间缩小;五是现行体制影响农村劳力向城市的转移,如实事上仍然存在的户籍差别、不完善的医疗失业保险制度以及工资兑付不够及时等问题,使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存在后顾之忧;六是传统的观念是阻碍农村剩余劳力输转的最大障碍,主要是一些群众对客观不利因素看得太重,很多事情不敢想、想不到和想到办不到,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因而满足于守土经营、温饱有余。
二、促进农村“两转”的思路促进农村“两转”,从长远目标看,是加快培育城市产业,靠市场引导,促进农民非农就业,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从现实情况看,必须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农民致富欲望,靠行政推动,促进劳务输出。
(一)促进两转的中长期规划
1、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培育城市产业关键是要建立与产业经营相适应的工业体系,重点是大办农副产品和矿产品深加工项目,培育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工业园区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平台,集中于园区的企业通过享用公共基础设施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有效地发挥集聚效应。对我县而言,近几年要围绕棉花产业的提升和草畜产业的扩张,提高工业园区投资密度,大办关联性企业项目,努力壮大县城产业集群。农村中心集镇也应大办龙头加工企业,就地吸引农民务工就业。
2、配套发展城市“三产”。工业的发展必将形成对第三产业的巨大需求,因此,要积极发展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的新兴服务业。重点是发展产品推介、物资储运、流通经销、旅游服务业,培育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长效产业。引导城郊乡镇的农民及中心集镇附近的农民从事产品批发,引导旅游景点沿线的农民开展旅游服务。
3、加快“一区三镇”建设。瓜州新区是我县产业、信息和服务中心,三道沟镇、南岔镇和锁阳城镇是具有明显区域产业特色的产品加工流通集散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可以拓展我县工业的增长空间,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有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因此,要以“一区三镇”为重点,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支持和城镇资产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以此带动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力向城市的转移。
浅谈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篇6
浅谈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云南省永胜县大安乡水坪小学 聂永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脱离了社会的需要,违背了儿童身心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发展,就要改变作文教学观念。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但一提到写作文,小学生们就感到很头疼,不住的抓耳挠腮。他们怕作文,不会写作文,不爱写作文。乡村教师在教学时还采取“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结果作文教学质量还是提不上去。“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惯用方言,表达不清楚”成了怕作文的理由。某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刚接触作文的小学阶段,影响学生作文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等方面。
1.农村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鲜时髦的新事物新玩意儿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少年儿童也不甘示弱,紧随新潮其后。他们对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不感兴趣,而对成人的吃喝玩乐充满了诱惑感;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交界边缘,追赶潮流成了他们生活的必然内容;他们愿意抄写流行歌曲歌词,却不愿意完成老师安排的作文;他们宁愿沉迷于网络游戏,也不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动容;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精力耗费在mp3、动画片和电子书上,而对家长购来的课外读物置之不理。农村小学生对流行歌曲一学就会,而对学业知识一窍不通,甚至有些年龄稍大的高年级学生受社会影响走上歪路。这样的`学生有什么健康的文化生活?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还能写什么优质的作文?
2.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受学校教学模式化的影响。由于受“一切为了升学”的思想影响和错误教学观念的误导,不少农村语文教师盲目地做一些作文教学无用功。他们被学生一塌糊涂的作文整怕了,每谈到作文练笔,就让学生写日记,每天一篇不能遗漏,抽时间还要检查,且不知有多少学生把它当作一回事,记流水账,敷衍了事成了日记的主要内容;每论到积累作文素材,就让学生分类背范文及作文选,亦不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抹杀了学生写作个性的创造。还说什么犁不着便耙着,以此来搪塞作文教学之任务。到头来有些学生照样写不出一句通顺的话,写不出一篇意思明白的文章。还有部分教师对每单元编排的“口语交际”栏目视而不见,认为只是城区学生才能做得到,农村学生只会哑口无言,殊不知学生有口难言,有多少心里话没机会发挥表达,于是学生的说话能力被埋没。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们只要求学生把文章写的漂漂亮亮,不问学生写的是不是真人真事,也不管文章是学生自己写的还是抄别人的。有一些教师倒是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而且强调必须写思想感受,但是脱离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自己的嘴巴说大人的话,造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成人腔比较严重,缺乏儿童特有的情趣。
3.农村小学生写作文,受家庭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农村地区的父母,(本网网 )全身心种地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把所有的一切交给了学校。有些家长有时间也没能力辅导,造成家庭作文指导一片空白,再加上农村学生买不起课外书,更造成知识的贫瘠。
二、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优势
1.农村地区有着广博的作文素材。学生们身处农村,跟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山水林田路,牛羊鸡猪鸭,上树掏鸟窝,下河捕鱼摸虾……万事万物与孩子朝夕相处;一年四季,有田野风光最美的景,也有人间最朴实的情。只要老师引导但当,学生就有写不完的话。
2.农村学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当前无数的大中专师范毕业生都到农村学校工作,他们年青有才能,工作富有激情,完全有能力把学生的作文教好。
3.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教育非常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从免费教科书的发放,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投入;从贫困生活补助再到营养午餐的实施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对农村学校教育大力支持的有力见证。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自然汲取了丰富的作文教学资源。
三、实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其实,作文的教学方法跟其它课程一样,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遵从规律的同时,只要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身心发展相协调,加以创新,作文的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1.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怕写作文已成了大多数学生的习作通病。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资源无所适从,总感到迷茫。他们总以为自己前途渺茫,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便灰心丧气。这时做教师的一定要开导学生:我们学过的课文都是作家写出来的,作家之所以能成为作家,并不是他们天生就会写文章,他们跟我们一样,起初什么都不会,后来经过努力拼搏才把文章写好的。所以我们小学生,开始写不好作文不要紧,慢慢的一定会写好的。相信每位同学未来都能成为大作家。
2.帮助学生找作文源头。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学生在生活中只要多留心观察,亲身体验配合小练笔,就能写出内容真实的作文来。另外,准备一本摘录本,每天摘录一些妙语佳句及远程教育资源,并把一些恰当的语句用到自己写的文章里。
3.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要让学生说最感兴趣的事。教学《语文园地》时“口语交际”千万不要跳过,学生哪怕只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也要鼓励;要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作文,哪怕写的较差,只要有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可以打“及格”,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4.让每位学生经常写书信。农村孩子面薄胆小,向老师谈心羞于启齿。平时写作文,多数学生抱着应付的心态,不把作文当成一回事。但写书信给老师或亲友就会竭力把意思表达清楚,这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方法。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篇7
一、单词连缀激发兴趣, 拓展想象有效创新
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这是学习的第一步, 针对的是英语的基础知识, “包括单词、句型、用法、常用语”等, 是应用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打好基础, 将知识融合整理到自己知识体系中。我们学习单词, 目的就是能用到句子里交流, 在教学中, 将单词融入句型, 是个很好的记忆方法, 在多媒体教学中, 要求老师提前做好电子版的课件, 上课时播放使用, 课件的内容就是单词的连缀成句和图画声音的表示, 以及课文情境的教学案例, 而英语习题分别用不同的视觉颜色表示, 以加深印象。
在这举个例子, 比如单词adventure, active, activity, actor, actress等, 这些相近的单词要一个个区别, 自然不易, 将其连缀成故事, 表达成句, 就是一个好方法, 比如, The actor and actress are doing the adventure activity in thefilm, they are very active.这样就容易记忆了, 而且有内容性, 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视频课件, 就是男演员和女演员冒险的故事, 比如电影《TITANIC》, 教师可以播放电影片段, 这样既可以巩固知识, 又可以提高英语听力, 这部电影是中英文对照, 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课堂模拟情景交流, 角色扮演身临其境
在学习过几个单元之后, 教师可设计口语学案, 将看似分离的内容加以内在联系, 通过过渡将其衔接, 将课文中重要的句子, 还有补充进去的相关情境和内容, 以课堂剧的形式表演交流, 会加深学生的记忆, 既巩固了知识, 又锻炼了口语, 以后在现实中的类似情境中, 便能有语句的沉淀, 做到脱口而出。
比如谈论天气状况和出游时, 课堂模拟中可把这两者关联, 模拟的情境就是“两个人想第二天出游, 讨论明天的天气状况”, 这样就成了一个整体, 融入了生活。现实情境中的例子就是“甲乙两位同学, 打算在周日去游玩, 不知道那天的天气状况, 于是在一起商量出游计划, 如果天气好, 就定下时间, 在指定地点集合一同前往, 如果天气不好, 就改日。这就是一个小片段, 通过整合, 将课文典型句型融入, 同时加入生活化的语言, 往外开拓延伸, 不仅巩固了课文知识, 而且加深了知识拓展, 还提高了口语能力, 激发兴趣, 全面提高成绩, 一石五鸟。
三、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有益有趣自我激发
在英语教学中, “说”这种能力的专项训练, 在实际中却没有一个系统有效的途径专门进行, 然而“说”的能力的重要性当在四者之首, 是生活中最直接最有效和使用最多的交流方式, 省时省力, 开展“课堂语境模拟和情境表达”, 提高口语锻炼的时间和次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自己去学习课文, 探索知识, 自我掌握。教师让学生根据提纲先去进行自我的思考和总结,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改进, 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 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英语答案。
最后, 学生参与班级内的知识总结评比, 每个小组优化自己的学习总结, 拿到班级内进行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 也可以选取一篇比较优秀的学案, 教师进行班级内的评价和评比, 最后选出一二三等奖, 给予不同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开始讲解课程重点, 完善课堂学习。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 学生进行了大约四轮的学习过程, 从自己思考到小组讨论, 再到班级交流, 最后教师评价, 知识得到夯实巩固, 全程参与其中, 提起学习主动性。
四、多媒体体的引入和运用
多媒体集声音和图像与一体, 通过触发感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记忆、听力和陈述表达, 多媒体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在轻松和娱乐的氛围之中, 使学生产生兴趣, 将知识潜移默化。另外, 根据讲课内容, 教师可以搜集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运用动画的形式形成英语情境对话, 将本节课的内容融入其中, 这样学生们爱看爱听, 自然也就形成力一种自我探索的欲望, 达到提高学校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自我思考与认知等。英语两级的分化, 在于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欲速则不达, 在英语学习中, 有的同学英语略显急功近利, 虽然有很强的针对性, 但是忽视基础的全面重视, 造成后劲不足, 这种吃力不是英语有多难的问题, 而是缺乏综合的运用与把握, 应当在叫教学中实施弥补。此外, 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的培养是受之一生的, 是不竭的动力, 以便学生在日后不断进取, 不断学习, 教学中对此的鼓励引导更为重要。在此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请教于各位老师和专家。
参考文献
[1]李梦芗.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篇8
河南省唐河县昝岗乡闽营小学 曲贞文
【内容摘要】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进行论述: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
二、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低劣的原因;
三、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四、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关键词】
内容空洞
套作
学生差异
生活作文
农村气息
特色
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
1、学生方面: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令人着实担忧。
2、教师方面:大部分农村教师不怎么会写文章,很多是半路出家由民办转正的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更差。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指导,碰上作文课,教师随手拟个题目,任学生信笔涂鸦。学生作文没有目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写来写去,还是一头雾水。还有一种走捷径者,作文指导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写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
3、.教学方面:对习作教学总体目标认识不清楚,随心所欲地进行教学;或者是在与学生认识水平不相符的目标下对作文教学,不是
要求过高,就是面面俱到,导致作文教学陷入了极大盲目性和随意性,走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其实,许多教师也不知道习作课怎么上,无教案上课,随意安排习作内容,不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作文课全凭学生的“天赋”去发挥,就造成我们的学生习作瞎编乱造,谎话连篇的现象。
4、指导方面:未严格按照年级段要求,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没有阶段性。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有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内,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或反之。
二、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低劣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视野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因而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作文雷同与重复化虚假作文,内容不具体。比如三言两语,陈词滥调,这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其具体原因主要有:
1、学生差异,影响了作文的水平。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不爱说话,见了生人就面红耳赤。很想写,但不敢提笔,敢提笔,却又无从下笔。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切实。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生而
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很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加上家长对孩子仍有许多“大人讲话,小孩子不准插嘴”这样的限制,所以本来就不是很能说会道的孩子就更加变得沉默了。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当碰到一个作文题目时,由于记忆库存的空荡,提起笔来不知所措。
2、地区差异,遮蔽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地处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狭窄,接触社会少,生活单调,视野小,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也有一种恐惧感,或者说是厌恶感。
3、教师差异也制约着作文的进步。很多教师由于功利思想作怪,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思想禁锢了部分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教会学生按一定的模式去作文,例如段落是三大段结构:第一段开篇点题,第二段介绍主要内容,第三段谈体会、感受。结果学生的文章谋篇布局是如出一辙。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跳跃的,我们不要给学生定框框条条,让他们自由地、创造性地写出他们的习作来。
4、课堂差异,影响了作文的兴趣。作文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教材与大纲脱节,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或者重复指导,缺乏层次性;读写并未做到真正结合,很大一部分课堂上,内容的理解总是占去大量的时间,正当要涉及写法时已临近下课,于是蜻蜓点水,草草了之。教师这样指
导学生作文,不立足于平时,不以课文为范例,而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停留在仿写甚至套写上,教师的批语又常常是少有是处或一无是处,自然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优秀的作文。
5、家长差异,滞后了作文发展。现今的农村,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孩,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这些老人受自身的文化修养所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根本是有心无力的。甚至有时还会起一些反面作用,这样就会对学生作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滞后了孩子们作文水平的发展。
三、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一)写生活中的作文,写出农村独有的特色
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样就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又可以积累素材。
(二)走进生活,陶冶情操
农村的学生所熟知的是农村的事物。如美丽的田园之景有:连绵的群山、葱绿的庄稼、广阔的田野、弯弯的河流、清澈的小溪„„还有那种类繁多的动物:如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山间奔跑的飞禽走兽、水中嬉戏的鱼虾、家中的鸡狗牛猪„„这一切就是我们农村学生的“源头活水”,皆可成为我们教学之题材,学生写作之素材。现在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越来越少了,学校都籍借安全的原因,不敢或不肯多开展课外活动,“因溺而不泳,因噎而废食”了。学校应有意识组织和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体验,有了这些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都写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收到的效果好多了。
(三)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这些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科书中的文章多文质兼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古今中外,文科理科等方面都可以涉猎。布置学生随身准备一个积累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
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四)感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
(五)合理施教,贴近学生生活
在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中,有的作文题材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难度较大。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根据音响讲故事》习作时,我放了教材所供的录音磁带,学生们虽然从录音里听到了风声、雨声、惊鸟声、火车的轰鸣声„„让学生把刚听到的编成故
事,并写下来,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刚才从录音里只得到一个表面的感知,还不够感性、深刻。于是,我布置让同学们在当天的晚上听到什么声音、早晨听到什么声音都记下来,结果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农村的“天籁”之声太美了,同学们所写出的音响也十分丰富多彩,如写夜晚的声音有:“汪汪”的狗吠声、“喵喵”的猫叫声、“唧唧”的蟋蟀叫声、夜半小儿的“呀呀”啼哭声、夜鸟“咕咕”的叫声„„让学生按其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自编故事、自缀成文,结果都写得生动有趣。所以,以教材安排的作文教学,我门要作一些相应的变通,变难为易,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写。
四、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对一个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一些教师在语文的各项训练中单打独斗,作文课练作文;阅读课练阅读;说话课练听说,各管各的,缺乏联系,作文课仅列个提纲即让学生完成。从作文课堂教学来看,农村小学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的能力靠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为此,教师就要做到:
(一)转变教学观念,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小学作文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从全局去掌握作文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深入理解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牢牢抓住“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建立起一
个既与阅读有密切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的科学的作文训练链条。同时,在总体目标任务下,系统地规划出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单元训练点的目标,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得当,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二)结合农村特点,正确指导学生习作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些人总认为农村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写,其实,我们只要深入到农村去,留心生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农村不是缺乏新鲜的事例,而是我们没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师要让孩子们平日里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撷取反映农村特点的人事景物,比如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可指导学生现场观察,状物写景,感受自然的奇丽和家乡富饶的特产;可写农村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农事活动等;可写身边忙碌的劳动场面,可写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等。这样,学生的习作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不再是胡编乱造的空洞无味的东西。
(三)重视讲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一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爱学爱思,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适时予以指导,让优生和后进生结对帮扶,小组合作,鼓励竞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的好品质;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还位于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讲去评。学生自己去评价自己的或同龄人的习作,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点和视角,学生之间也容易接受;组织学生小组交换评阅,认真修改,互提意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作文评价的能力;再次,教师要适时评价各组的进程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反馈学业信息,对好的习作好的方法要公开评讲,对存在的问题要灵活进行调整,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学生合作探究的实效;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对作文进行二次创作、三次再创作,以保证每次作文教学的质量不打折扣,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都是最大的“获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农村的学生并不笨,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论文】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浅见 篇9
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他们耳闻目染毕竟有限,受家庭条件的约束,作文也就成了“言之无物,言而无味”。如何摆脱这种困境?近年来,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又聆听了专家的解读,加之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本人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了些初浅的见解:
一、平时积累是关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积累作文便成了无本之源,积累是诱发学生灵感的源头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现行小语课本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现时“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设计了“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索溪峪的野》这课后,我让学生就本文的四字词进行摘录,然后用这些词进行说话练习。在教完《桂林山水》,我针对文中的三个比喻句的特点,让学生背诵下来。同时每个单元中也专门安排了读读背背,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浅显而又明白如话的谚语,更有闪烁着做人智慧的名家诗词,我要求学生一周记一句(则),一期下来,效果还真是不错。学生作文中的方言、口水话也少了。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美伊战争爆发后,那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是战争的近况,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每天回家收看《新闻联播》,学生们从充满血腥的瀑炸中感受到了,伊拉克儿童的悲惨命运,我们今天能坐在这安静的教室里学习,多么不易啊!在学生的日记中能有如此感受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言的表达则是核心中的核心。既然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素材,那么如何运用,何时而用,就显得犹为重要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有必要。大家都知道《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梦中思念”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上海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悄悄地跟着,她睡觉依依不舍地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像一片云悄然飘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披散着头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以前那种淡而无味,瞎编乱造的作文现象也不复存在了,学生也尝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快乐。
三、讲究作文评价的策略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既不能说得完美无缺,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步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拓宽中学英语文化视野的策略研究 篇10
一、从教材出发, 让英语文化视野“实”起来
1. 词汇渗透。
很多英语词汇来自于神话传说、语言等, 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兴趣, 还能在了解文化的同时, 加深对词语的印象。如动物类单词bird, 不仅仅是指鸟, 还和某些单词组成谚语, 在言语中它有了更丰富多彩的含义。比如,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词谚语的意思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2. 俗语蕴含。
英语习语折射着英语语言民族在历史、宗教、神话、地理等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一些常用的习语负载了大量的文化内涵, 如果没有准确理解, 就会出现交际尴尬的现象。最常用的关于天启帝习语rain cats and dogs, 来自北欧神话, 狗 (dog) 象征“风”, 猫 (cat) 象征“雨”, 所以该习语指“狂风暴雨”。教师在教授天气这个话题时, 适当第拓展一些天气的俗语, 有助于对语篇的理解,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 适当导入一些英语国家的俗语, 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3. 语篇挖掘。
我校自主开发的小本教材, 许多语篇设计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关于问路, 英语里所有的街道横的叫街, 竖的叫路, 一律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问路时, 人家只需说两条道路的交叉点, 你就能较容易地找到地方。及时你不知道在哪个方向, 记住道路编号, 就能找到目的地。通过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文化现象的渊源等, 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 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环境熏陶, 让英语文化视野“近”起来
1. 教师资源。
教师是语言的讲授者, 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他们的语言、行为、习惯在无形中传递给了学生。要拓宽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 教师的视野首先要开阔, 并能起引领作用。当我们碰见孩子时, 应主动说:Hello, how are you?What a nice day!等;办理有学生不舒服时, 主动上前询问:What’s wrong with you?I can get some medicine for you;并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I’m sorry to hear that.这样, 学生进行英语思维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文化交际自然而然也就培养了。
2. 教室情境。
学习语言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 要善于营造教室这样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文化背景知识, 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班级黑板报适当增加一些英语警示语、名人名言、英语俗语、谚语, 墙上贴一些英语国家的简报、英语影院信息, 每月举行一次英语手抄报并张贴出优秀作品, 还可以讲英语小故事、英语笑话, 目的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互评互比、互帮互学,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校园风情。
英语文化的熏陶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国家风土人情介绍, 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文化氛围中。利用学校宣传栏或班级英语角, 呈现英语谚语、英语格言,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地道的英语文化。
三、文化比较, 让英语文化视野“宽”起来
1. 思维方式比较。
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抽象和具体的差异, 在语言表达方面就可以提现这个特点:中国人写信地址从大到小, 而英语则是由小到大;中国人姓在前, 名在后, 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 是名在前, 姓在后。中国人事前先说一些客套话;而西方人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使用文化交融的社会, 要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2. 生活方式比较。
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中西方在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就用餐工具来说, 西方人的注释是面包和牛羊肉, 他们喜欢把面包和半生不熟的肉大块大块地切来吃, 所以, 刀叉必不可少, 而中国人喜欢吃熟食, 使用筷子夹。在饮食上, 西方人讲究营养, 而中国人强调色、香、味俱全。教师在教学中, 利用这些差异进行中西比较, 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又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3. 风土人情比较。
赠送礼品是每个民族都有的社会活动, 但中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别。西方人当着送礼的人的面打开礼物, 并说:What a nice~!I like it very much.而中国人则不习惯打开礼物, 还会说客套话。在日常生活交际综, 英语语言国家的人相互见面时的紧急归纳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 不问“去哪里?”, 不问“吃了吗”, 而这些恰恰是中国人感到好奇的问题。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推荐阅读:
拓宽视野的重要性12-23
读书使人拓宽视野高中作文范文06-25
拓宽作文思路11-13
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09-21
挖掘网络资源 拓宽英语教学12-07
好心态拓宽生命之路高二作文01-16
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09-14
拓宽通讯员的思维空间论文08-18
拓宽电视报的服务功能10-13
拓宽法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