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网络(精选12篇)
拓宽网络 篇1
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过去“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点评交流”的教研方式,已难以满足当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研修网的建成,优化了现代信息环境,这为开展网络教研、拓展研修新领域、深化新课程的实施,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网络教研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的新方式,具有方便快捷、开放互动、资源共享等优势,它使得教研工作突破时空和人员数量限制,把不同层面上的沟通变为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从而吸引了教师更加广泛地参与进来,网络教研已被认为是研修员和广大教师教学教研的得力助手。如何有效开展网络教研,也成为每位研修员和教师关注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网络教研的前期准备
网络教研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而且不少教师年岁大,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还有的教师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强,打字速度慢等,从而对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存在“不会、不敢、不想用”等畏难抵触情绪。因此,要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消除教师们的不良心理,树立网络教研的信心,培训引领就成为网络教研起步的重要阶段。为此可以组建培训梯队,对研修网系统管理员、研修中心部室骨干、全体研修员、基层校主管校长和网管员等,分层、分批、分级地对研修网的使用进行培训,以达到培养一层、带动一批,层层递进、激活一片的目标。同时可以通过研修网社区公告对全区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如:“研修网登录注册方法说明”,电子幻灯片形式的“教师研修网使用说明书”等,使教师们能够自学自练。经过培训,要至少达到1 00%的教师能上网浏览网页、下载资源;95%以上的专任教师能注册成功,熟练上传资源,撰写日志,互动交流;80%的研修员能制作课件,组织网上教学研讨。同时,对研修网相应栏目进行规划与完善,使研修网较好地成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成为动态资源的生成库,成为“研修一体”促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二、如何开展网络教研
研修网构建了一个新课程环境下以资源为中心,开展网上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研修平台。网络教研可以通过“自修-反思”模式和协作学习模式来进行,可以利用通州教师研修网的两个主体功能来实现,即工作室和协作组。
工作室是个人的网络空间。实现教育博客、资源管理、网摘、站内邮件、即时通讯、留言板等网络服务功能,实现个人的工作、学习、交流、共享。教师可在个人工作室曰志中撰写教育叙事、论文、文章等进行设计和反思,并和其他教师共同交流、探讨。
协作组是以多个工作室为基本单位结成的圈子。实现网络协同教学、教研。协作组可跨越时间、空间界限,以特定的教学、教研目标作为主题,在组内成员间进行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和共同开展网上研讨等活动。研修网是面向全区教师的学科主页,协作组组长主要由研修中心的相关研修员担任,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向协作组上传、管理有关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网上教研活动,发起教学专题研讨,管理留言帖子。
网络教研的方式主要是在工作室撰写博客和在协作组进行专题研讨。
1. 工作室博客,抒发感悟的精神家园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争当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反思中成长。个人博客,在工作室中又称日志,它成为教师个人教学反思的很好工具,成为心得交流与记录的园地。在博客上,可以记叙生活感悟,解读人生价值,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写教学随笔、工作日记,写问题思考、经验论文等,其他教师可以随时浏览、评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精彩的博客,可以激发教师们的共鸣。教师在听课、听讲座、读书等活动后,都可以及时把学习和工作的体会、想法,拿到工作室中与大家交流切磋,时时会碰撞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有的教师在听课后写了《听课,听什么》、《教师板书后的15秒》和《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等;有的教师在与同行交流后解读了《踢猫效应》、《北风现象》、《破窗理论》等;有的老师在博览群书中归纳了《解密教师推理》、《细节预示成功》、《为思想而生》等;有的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演绎了《思考起点的思考》、《案例的联想》、《教育就是服务》等……同时教师们通过阅读同行的博客,也会真切地感到高手如林,意识到值得学习的东西简直太多了。
可以说,个人博客是教师精神的家园。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心灵沟通、智慧共享。因网络结缘,拉近了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具有归属感、成就感。
2. 协作组研讨,构建互助的学术论坛
协作组中专题讨论区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是教师深度教研的场所。可以分为即时在线研讨和随时交流等待两种方式。在论坛上,可以围绕学科教学的难点、疑点、盲点等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引领。
在实施中,首先研修员要培训本学科教师了解研修网,了解网络教研的方式和作用,并引领他们加入自己的协作组。组员多时还可由中心组部分成员组成协作组的管理小组,担任副组长及各版块版主职务,负责研讨主题及交流内容的确定、管理。专题讨论区可根据专题研讨内容开设各类专题版块讨论区。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题讨论,提前把研讨方案发布于“网络发信”或协作组小组公告中,在准备、实施过程中随时将资料或成果上传到小组资源中,形成教研资源库。每次网上教研活动,可安排组长发起话题,组织大家研讨。
如:研修中心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协作组成员有44人,成立了10人的管理组,在专题讨论区开设了9个专题版块,有“硬件交流区、软件交流区、集体备课区、教学目标交流区、教学反思交流区、研究课后研讨区”等,共发起专题30个,进行了广泛研讨,拥有小组资源124条,总浏览量达到11254人次。
每次专题讨论可以以任务的形式安排。最吸引人的专题讨论一般是研究课后的研讨活动,在区级研究课常规的听课评课后,由于没有时间点评交流,则把研讨交流的专题放在讨论区中,定好网上活动的时间、方式,通过发贴跟贴进行网上互动,交流研讨,由于改变了交流方式,使得在传统工作会上由于缺乏自信,不善言辞、碍于情面及不敢主动参与问题讨论的教师都能畅所欲言,增强了参与的自信心。
另外,在进行网络教研中,除了工作室和协作组,还可以利用QQ、飞鸽传书、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因其具有在交流上方便快捷、实用高效的特点,从而实现网络交流的多样化。
三、网络教研的效果分析
网络教研以它特有的优势,受到了教师群体的欢迎和认可。在调查反馈、座谈交流中,研修员和教师们深有体会。他们说,参加传统常规教研活动固然好,但每次至少需要半天时间。这其中实际能够用于教学讨论的时间非常有限,因为许多时间被耽误在了路上。现在好了,打开计算机启动教师研修网,丰富的信息铺面而来!教师研修的时间随意灵活。参加人数不受局限,虚拟与真实的研究密切结合,为教师创建一个通过网络平台研究、互动、切磋的精神家园。
以往一些偏远农村校,特别是完校干部教师,工作几年都很少参加教研活动,教育信息闭塞、资源匮乏,而网络教研方式,使教师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同行们对某个课题或教学问题的看法及建议,只要学校有计算机能上网,教师就能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可解决均衡发展的问题。
在研修网论坛上,还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没有太多现实的压力,人人平等,人人有话语权,可以毫无顾忌地袒露心声;在这里,自由地结成精神的同伴,进行自由的交流,实现平等的对话,思路被拓宽,观念得到更新;在这里有共识、有顿悟,更有思维碰撞出的火花,为专家和基层教师提供了亲密接触的平台。
现在很多学校、教研组或教师备课、查找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等,都要上研修网。研修网已成为研修员和教师教学教研的有效载体。
另外,即时通讯工具作为网络教研的补充,也具有它的独特优势。如:QQ可以进行视频电话,实现“双向互动,多方交互”,进行远程教学辅导,犹如面对面的教研,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网络教研的开展,是对传统教研方式的继承与延伸,它把网上和网下,虚拟和现实的教研密切结合起来,并因在研修网上注册登陆一律采用实名制,实行游客发帖禁止,从而也确保了网络教研健康的运行环境,为教师创建了一个能够网络交流互动的圣地。与传统常规教研相比,网络教研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实现了同伴互助;打破了身份的界限,实现了平等对话;冲出了地域的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从而展现了它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四、网络教研的发展探究
网络教研还是一个新的话题,是在新形势下实施教育信息化,对教研模式探索的一种尝试。作为新生事物,作为传统教研的补充和延伸,网络教研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要提高教研实效,还要从研修网建设,网络教研的组织与管理、研修员的引领、教师的积极参与等方面入手。如:在研修网建设上,要争取在普通优化维护的基础上进行新功能的扩展,扩大服务教师专业化学习的范围,打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继续教育平台,为学科课程学习、校本课程培训与建设、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提供创新的网络学习模式。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来助推教师参与的内驱力,以早曰形成常规教研网络化,并逐渐过渡到网络教研常规化,真正建立并实现区域内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2]孙晓红.“四位一体”的网络研修.
拓宽网络 篇2
2007年以来,三元区工商局积极发挥消费维权主力军作用,在4个街道和4个乡(镇)设立了消费维权服务站,在51个行政村和26个社区设立了消费维权服务点,覆盖率100%;在45家大中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以及商品服务消费较为集中的经营网点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点,完成任务100%,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消费维权网络,为把大量的消费争议化解在基层开辟了新的服务平台。
一、主要做法
1、精心组织协调,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建设覆盖全省的12315消费维权网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牵头单位,局领导专门向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引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政府成立了由副区长挂帅,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与的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加强12315消费维权工作意见,明确了街道、政乡(镇)府和职能部门职责。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专项会议进行布置,加快推动12315消费维权网络建设。
2、注重调查研究,周密筹划网点。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制定了12315消费维权站点建设城乡100%覆盖的工作目标,确定了在辖区4个乡(镇)、4个街道设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在51个建制村、26个社区设立12315服务点的建设任务,通过调查摸底,选取确定在45个大中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以及商品服务消费较为集中的经营网点设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点。
3、严格建设规范,保质保量运作。以“四个一”和“四统一”标准为基础,以工作正常运转、紧密衔接、有效服务为要求,指导协调开展“四建”工作。一是建好一支队伍。各服务站站长全部由各乡镇分管领导担任,以区政府行文聘任,发给聘书。各行政村、居委会服务点联络员全部由村主任、居委会主任担任,并由各乡镇政府行文聘任;经营网点联络员由区工商局聘任。使基层维权组织网络有了广泛群众和社会基础。二是选好一个地址。以“人口集中,辐射力强,方便消费者”为选址原则,依托街道、乡(镇)政府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在村部、社区办公场所设服务点,利用经营网点场所设服务点。三是规范一个流程。指导完善受理范围、工作职责、受理投诉登记等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设置工作流程图,明晰接待、登记、调解(和解)等各业务环节的衔接,规范服务站点日常运作。四是建齐统一表簿。统一记录台帐、调解(和解)协议书,统计报表以及信息反馈、档案管理等各类文书。
4、突出业务指导,提升维权效率。为了迅速提高站点工作人员解决纠纷能力,从“四个着眼”入手,突出业务指导。一是着眼法规宣传,在维权知识上指导。重点加强联络员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福建省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民事诉讼法》、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三包规定”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截止2007年底,共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咨询23次,召集联络员培训10次,深入服务站点现场指导56人次。二是着眼技能培训,在维权方法上指导。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协助站长抓管理;通过座谈会、办讲座、组织参与食品质量检查和消费纠纷调解等形式,将消费纠纷受理和调处程序、方法、假冒伪劣商品识别的基本常识传授给联络员,教会正确受理投诉、规范填写各种记录、报表,正确调解一般性交易纠纷并及时向12315台移送重大复杂投诉等。三是着眼消费热点,在维权重点上指导。突出对食品、农资、日用百货、通讯产品等商品知识及维权知识辅导,结合阶段性维权工作重点,及时向服务站点发出消费警示6份,指导服务站点有所侧重地确定工作重点,提升维权水平。四是着眼借力维权,在维权方式上指导。辅导借助“福建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网”、“12315消费维权短信息平台”、全国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短信服务平台(6286315售后服务短信平台)提升维权效率。
二、初步成效
遍布城乡的消费维权服务站、点自运行以来共接受消费咨询1785人次;受理消费者申
诉举报1371件,其中受理消费申诉1365件,已办结1359件,调解成功357件,和解成功1002件,涉及争议金额46.7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万多元;受理群众举报6件,查办案件5起,案值0.93万元,罚没金额1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区日益增多的消费维权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诉求与消费申诉渠道有限、维权资源不足的矛盾,方便了消费者就近投诉、快速解决消费纠纷,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推进了消费者、经营者、政府管理部门消保维权新和谐。
1、及时化解消费矛盾,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方便就近投诉和快速解决消费纠纷。岩前镇一农民邓某花费800多元在镇上一农资经营店购买了一台农用电动抽水泵,使用6天便出现了质量问题,要求经营店更换零配件却遭到了拒绝,一筹莫展。经人提醒,他走进了岩前镇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核实,发觉属“三包”范畴,经劝导、调解,经销商李老板为邓某换了一台新的,吴某心里乐开了花。农民不出乡(村),不跑腿,不花钱,就能讨说法的事例传开了,大家都知道邻近的乡上村里的消费维权服务站点也能为消费者撑腰。同时,维权联络员与消费者、经营者同处一方,彼此熟悉,有些纠纷由他们出面,既容易达成协议,就地快速解决消费纠纷,又有利于建立和谐邻里关系。今年来,全区通过消费维权服务站、点解决消费纠纷1276起,消费者满意率达95%。二是开辟了消费教育新途径。今年3月14日,明岩物业有限公司12315消费维权服务点联络员陈某在受理天风市场一起“问题水鸭母”的消费纠纷中,发现禽畜宰杀经营户李某卖出的水鸭母经检疫正常,对于投诉人“肺部暗红”的疑惑,通过收集来准备喂狗的禽肺与其对比,终于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原来是“活体禽畜宰杀血没沥干积留内腔所至”,围观的群众也在体验中明了这一常理。消费维权的生动实践,让消费者增长不少消费常识。三是提高了群众维权意识。通过接听电话现场解答消费者咨询、鲜活维权事例的言传身教、举报热点、典型案例、针对突出的消费问题发布的消费提示,群众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中村乡草洋村农民张某在乡里购买的电磁灶一星期后,发现时间显示不清晰,虽然明知质量有问题,但不知怎样交涉,只好自认倒霉。事隔不久,他听了12315宣讲,立即向乡里12315消费维权站投诉,经联络员苏某出面调解给予了调换,激发了周围群众的维权热情。此外,在消费纠纷投诉调解过程中由于消费者往往因缺失购物凭证,而处于劣势的教训,也教育了广大消费者,消费者购物索证意识明显提高。
2、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据统计,服务站点处理或参与处理千元以上消费投诉32起,解决农资消费投诉2起,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化解了社会矛盾。2007年5月,岩前镇乌龙村村主任兼消费维权点联络员的吴连光,通过发挥自己的社会影响和工作能力,协助12315台成功调解了一起因毛豆种子质量问题致使621.6亩菜地毛豆种子出苗率低,受损面大而引起的集体消费纠纷,为受害农民争取补偿款37796元,帮助广大菜农挽回经济损失62636元,避免了一起92位农民准备集体上访事件发生,受到了区委、政府的肯定。
3、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经营者自律。三明市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元百货是最早建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点”的企业之一,服务点设立以来,接受咨询172人次,自行接待消费者投诉221起,和解209起,和解率达94%,使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010元,通过化解消费纠纷在内部兑现了社会责任。同时,企业管理层建立了服务点消费申诉举报信息统计分析制度,通过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了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责任制度,推出了商品退换和信誉卡等一系列售后服务措施,优化了购物环境,增进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和谐,树立了崭新的企业形象,提高了经营信誉,今年1—5月,商场人流量和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14%和9.8%。
4、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增强市场监管能力。去年6月24日,莘口镇沙阳村12315消费
维权服务点接到一电话反映称某液化气公司在该村业务联系点销售的液化气量不足,即刻向12315台举报,我局立即派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在联络员黄某的协调配合下,查获了一起液化气短斤少两案件,纠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5000元。今年来,我局通过12315消费维权站点的投诉申诉信息,发现了农资产品质量、过期食品等问题,开展了3次专项整治,查获的不合格农资硫酸钾复合肥7吨,过期饮料、包装食品89公斤,查处不合格农资案3件,货值1.5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万元。
如何利用网络拓宽少年儿童视野 篇3
关键词:网络;拓宽;视野
网络相对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媒来说,具有信息量大、及时、原始、传递方式新颖和可参与性等优点,因而备受欢迎。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少年儿童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少年儿童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少年儿童和世界零距离相通,他们在学习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可以做到愉悦身心,减轻心理过度负担。学生在浏览页面内容或者参与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获取从课本上不能得到的知识,可以有效拓宽视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正确引导少年儿童健康上网势在必行。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家长应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网络让少年儿童坐在家里就能到世界各地,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但一定要引导少年儿童对网络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甄别,家长应对网络的网站和页面进行有效的遴选,告诫孩子,哪些网站可以打开,哪些页面可以浏览,确保孩子在网络上能获取更多健康的有益的信息,拓宽少年儿童的视野。同时网络还可以增强少年儿童与外界的联系,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通过网络交流,利用发电子邮件、QQ、聊天室、BBS等方式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未成年人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使他们结识更多的朋友,增进了解,也使自己学习和进步有了参照。
二、教师在信息课上要注重传授上网方法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教学主体的地位,从而敢于参与教学,勇于表现自己,不再感觉信息技术课的枯燥和乏味。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鍵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头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
三、注重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不当,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诱发犯罪。正如哲学家所说的:“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对涉世不深、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讲,更是如此。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和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和监护工作,做到及时沟通,对不正确的苗头要做到早发现、早教育。
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性格冲动,自制力差,喜欢表现自己。而网络游戏则为他们张扬个性,发泄情绪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且网络游戏巨大的诱惑力也是少年儿童难以抵抗的。但是网络游戏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少年儿童不再受现实社会中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使他们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意志,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事物趁机影响他们的内心,这对于正在形成道德价值观的未成年人来说,影响非常恶略,让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作为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教育工作。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拓宽大学生创业社会网络的思考 篇4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矛盾:一是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与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的矛盾;二是创业机会大量涌现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的矛盾;三是受教育程度越高与创业积极性越低的矛盾。[4]我国创业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全力解决这三个矛盾,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和实际创业的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如果能发挥好大学生创业社会网络的作用, 对我国创业教育和学生的创业实践都将有很大帮助。
一、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一个人去创业并获得成功是受身边的家人或朋友的影响。这说明一个人的社会网络中如果创业的多了, 就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也会想去创业。创业意识是创业的最基础的东西, 有了创业的意识之后才会有创业行为。
当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上主要的手段是开设一些创业启蒙教育和基础的创业类课程。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创业启蒙教育项目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 在中国大学推行的KAB创业教育,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缺乏后续的支持;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创业实务等等。但是这些课程的安排和设计如果不能够激发起同学们的兴趣, 其作用将会十分有限。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同学们有一定的创业兴趣, 有了创业的浅层意识之后, 在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课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意意识, 高校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方面除了进行理论教育更要鼓励大学生努力拓宽在创业方面的社会网络, 并为此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方便和支持。比如尽力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实习的机会, 邀请企业家经常来学校做讲座, 为大学生创意意识的培养创造更多的途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温州人身上得到启示, 温州人的创业意识在全国来说应该是最强的, 这里的人们大部分经商, 他们的后代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 并且带动了很多的亲戚朋友一起创业。
二、社会网络对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的作用
从一些企业家创业的经验来看, 很多时候其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发现都是通过其社会网络来实现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 中国早期的一批创业者大都是通过其关系网络获得的第一个创业机会, 并利用其关系网络取得成功。他们或是通过其关系网络得到了一些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消息或是得到了一些稀缺资源, 就此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因此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越广, 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就越大。
我们在学校对学生如何识别创业机会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课程来教授给学生什么样的机会是商机, 如何分辨一个机会是商机还是陷阱, 都是一些比较理论的东西, 缺少一些实用性和针对性。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少了实践环节, 理论就起不到多大的效果。
社会网络刚好能够较好的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培养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除了要教给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更要指导学生能充分利用其社会关系网络, 发现商机并利用其关系网络抓住商机, 进行创业。指导学生主动去建立相关的关系网, 并充分发掘其作用, 为自己创业提供帮助。
三、社会网络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
创业能力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具备的。具体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交往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这里面既有理论方面的能力也有实践方面的能力, 更多的是实践方面的。创业能力的获得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理论素养的培养固然重要, 但创业能力最终还是要运用到具体的创业实践中去,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获得和提高创业能力。社会网络的宽度和广度决定了一个人获得创业相关实践的机会, 一个好的社会网络会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大学生个人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方式, 学校能做的方面毕竟是有限的。学校提供的大多是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 但是实际动手的能力却很难找到好的方法传授给这么多学生。现在很多大学虽然都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区但是资源毕竟有限, 不能满足大多数同学的需要。更多的锻炼能力的机会需要同学自己去寻找。那些有相应社会关系网络的同学则会更有优势, 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网络找到更多的实习和锻炼能力机会, 更好的了解创业的过程并获得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因此他们的创业能力会比一般的同学要高很多, 相应的创业成功的机会也会大很多。
四、大学生拓宽社会网络的途径
社会网络对一个人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以及创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帮助。学校要充分发挥社会网络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 积极拓宽大学生社会网络的途径。
1. 熟人介绍:扩展人脉链条
要充分利用好已具有的社会关系, 利用他们去积累更多的社会关系, 这一点对拓宽大学生社会关系来说应该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这是最为传统的拓宽个人社会关系的方法, 在今天仍然是需要我们充分运用的。我们能利用的熟人关系主要是家人、亲戚、朋友、同学、老师, 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关系网, 只要我们好好运用, 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找到并建立自己的社会网络。当然最好是多找一些有创业背景的社会网络, 因为这对我们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实践都会有更好的帮助。
2. 参与社团: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
进入大学之后, 最快的拓宽自己社会关系的方法就是加入各种社团, 这是得到大多数老师和同学推荐的方法。每年新生入学时, 学校最热闹的就要数各种社团的招新了。想要拓宽自己社交圈的同学们要充分抓住这个机遇, 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 这样接触的人会更多, 建立的社会关系圈子会更广。挑选社团时要多关注那些和创业相关的社团, 例如KAB社团, 创业兴趣小组等等。参加这类社团能很容易的帮你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对自己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通过社团的平台也能认识更多的和创业相关的人, 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加入社团的时候, 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可能参加社团人员的来源和社团活动的频繁程度, 选择那些你社会关系缺乏的社团, 会找到你所需要的社会关系, 对社会关系网的优化是很有帮助的。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关系的拓宽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要充分利用好。
3. 利用网络:廉价的人脉通道
网络的普及为大学生拓宽社会网络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利用网络我们可以找到任何我们感兴趣的方面的社会资源, 并通过网络这个平台, 轻松的与他们建立联系。但是能不能利用好网络去拓宽自己的社会关系, 也要看学生自身的状况。各种网络交友平台的流行,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想交往的朋友, 建立自己的社会网络。QQ, MSN, 校内网, 这些都是大学生比较常用的交友网络平台, 还有各种的门户论坛如猫扑、天涯、新浪等, 我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拓宽自己的社交网络。另外, 博客、微博也成为当前大学生交友的一个新的方式。在网络交友时要做到真诚真实, 只有真诚的与他人交流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当然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一些专门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类的网站, 比较好的创业教育类网站有KAB中国创业教育网 (www.kab.org.cn) , 中国创业教育网 (www.chinacy.org) 等, 里边有一些最新的创业教育的信息, 还有一些专门的创业教育的资料, 值得我们经常去看看, 学习一些专门的知识。创业类的网站有很多, 比如中国大学生创业网 (www.cuccom.net) , 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网 (www.cndxcy.com) , 还有很多创业类的网站, 里边有许多的创业项目还有一些创业的扶持政策等等, 我们可以经常来这些网站找一些项目进行分析, 这对我们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也许很多同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今后的创业项目。网络这一平台的普及, 将对传统的社会网络带来一定的冲击, 在今后人们社会网络的建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面临的难题, 我们要多方着手, 共同努力。在充分了解社会网络这一资源的重要性之后, 学校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社会网络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方面的支持。学生也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社会网络, 为自己创业进行必要的准备。
摘要: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识别创业机会、提升创业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拓宽创业社会网络的主要途径有:通过熟人介绍, 扩展人脉链条;参与社团, 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利用网络, 廉价扩充人脉通道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网络,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Rye D.The vest-pocket entrepreneur[M].New York:Prentice Hall, 1995.
[2]陈德智.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3]赵晓东, 王重鸣:产业集群背景下创业者社会网络构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2) :143-150.
拓宽案源新建 篇5
近年来,随着“两费停收”和工商执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执法工作已成为基层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基层工商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案件类型单
一、发现案源能力较弱等问题。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案件的基本来源是执法人员主动发现、检举申诉中发现、从上级交办事务中发现和违法当事人投案、自述等渠道,难以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需要。拓展工作中存在被动等待,排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墨守成规,对新时期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性研究不足;手段单一,案源排查效益不足等问题,因此,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拓展案源:
一、积极延伸传统途径
1.围绕上级部署发现的违法违章案件。上级部门或驻地政府通常会定期、不定期的围绕某一中心工作进行执法工作方面的部署,利用一个时期的行政执法工作重点。针对重点行业,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例如:前一段时间,上级部门要求集中开展无照经营、商标广告、奶粉等制品的专项整治期间,执法部门就集中查处了多起违法经营行为的案件。
2.完善举报、投诉获取机制,充分利用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去发现案源。一方面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举报,对查实案件线索的及时兑现举报奖,并为举报人保密;另一方面针对办案重点,以红盾联络点为依托,积极在社会群众和各种行业的经营者中发展一些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群众作为案件信息员,或巧妙利用不法经营
户成为案件信息员,以随时掌握更多、更全面、更有价值的线索。特别是针对容易出现违法经营监管盲点的区域,更是充分发挥信息员的优势,安排信息员进行摸底工作,积极开拓案源。
目前,工商部门在各村、居委会、大型商场、学校等都设立了红盾维权联络点,这些联络点在做好日常维权工作的同时,也成为工商部门及时发现违法经营行为的“前哨站”。如设立在某村的红盾维权联络点接到农民举报,反映某农资公司下属门店销售的玉米种子发芽率低,出现严重烂苗现象。联络点及时将相关情况向工商部门通报,办案单位立即组织力量对该农资公司门店和相关农户田间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该公司销售的该批种子送相关专业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检测。经检测,该批种子发芽率低于技术要求,为不合格种子,办案单位依法对该公司予以查处。
3.切实提高日常巡查监管的发现率。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工商执法网络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推行分类管理与重点专项巡查机制,重点关注屡教不改,易发生违法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变等待观望为主动发掘,以求迅速、及时地发现线索。在对一些企业、合格证书等的走访中,我们应多一个心眼,有针对性地多看看、多了解。
4.深究“案中案”。案件都不是孤立的,比如说有零售假货的,就必然有批发、造假的,有制造假冒商标标识的。在具体实践中,执法人员应善于举一反三,从过去已查的案件中,仔细分析,重新研究案情,核查有关细节上的问题,寻找遗漏的线索;或者将已查处的重大影响的案件情况公开,接受群众再举报,发现新的违法线索;在此基
础上,再完成资料的整理、归档,并对案件总结归纳,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发掘案源创造更好的条件。
对在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当事人的其他违法经营行为或其他市场主体的违法经营行为,办案单位应及时开展调查、予以查处,这也是对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源头治理和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的需要。如办案单位在查处一起某电机公司虚假宣称案的过程中,发现为其外包装纸箱印制服务的是某印刷厂的信息,办案单位立即前往该地调查,发现该印刷厂相关证照已失效数年,现在实际为黄某借其名义和设备从事印制经营,办案单位依法对黄某进行立案查处。
二、大力开拓新途径
1.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等载体发现案源。即通过日常阅读报刊、查阅政府文件、上网浏览等方法,及时了解各地案件查处,并结合本地实际,去寻找案源。在网络交易蓬勃发展的今天,各办案单位应适应形势,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如单某分别在“淘宝网”、“易趣网”上开设店铺,其在网络店铺中展示并销售的服装,标有“BOSS”、“ARMANI”等商标标识,售价在30-80元之间,办案单位在网络巡查中发现后判断其存在违法嫌疑,遂展开调查。办案单位发现单某从一些服装批发市场服装,并租借居民小区居住房用于存放服装和发货,通过网络店铺进行销售,单某购进并销售的服装经鉴定均为假冒服装,办案单位对其予以查处。
2.在学习交流中获取案源。一些先进兄弟单位查处了大批新类型案件,拓宽了新的监管领域。这些案件在一定的区域内,在一定的行
业内,均具有类似性和关联性。通过考察学习,听介绍。查阅案件卷宗,进行面对面交流,经过消化、吸收,再结合本地实际拟定计划,便不难发现案源。如某办案单位在前往外区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较热,市场上销售的建材不合格率有所上长,兄弟办案单位已查处了几起此类案件。该办案单位立即以钢材为抓手开展检查,其中一起案件是某建材公司以较低价格从外地购进一批螺纹钢,储存在码头仓库待售,检查人员现场检查后初步判断有不合格嫌疑,遂抽样送检,证实为不合格产品。办案单位遂对其予以查处,此后又办理了一批该领域案件,有力净化了建材市场经营秩序。
3.联合合法经营者找案源。例如,市场上有哪些假冒、仿冒产品,以及地点、数量、规模等,厂家、代理商最清楚。因此,工商部门应经常保持与厂家、代理商以及一些中介代理机构的联系,必要时邀请他们协助检查,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标准,大大提高发掘案源的敏感性,大大节约办案成本,办理批量案件,起到净化市场环境,保护商家权益的功效。例如:前一时期,金龙鱼厂家派人来市场上调查,执法部门就与其维权部门联手,借助其专业力量,查处了多起假冒金龙鱼油的案件。这样不仅有力地净化了市场,也为办案单位查处类似案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4.主动通过各相关职能部门协作挖掘案源。应积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彼此之间建立信息互通、案件线索及时置办、联合执法的横向联运工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向他们了解、获取信息或根据管辖权通过移交、联手的方式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拓宽视角 传承文化 篇6
关键词:广播 草原文化 传承
自古以来,内蒙古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文化,这种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共同构筑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内蒙古历史上,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融合,在不同地域形成了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夏家店文化、朱开沟文化等诸多文化形态。有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如亚洲第一龙白垩纪查干恐龙化石、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碧玉龙等,都堪称全国或亚洲之最;阴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其数量和艺术价值亦属全国之最。同时,蒙古族及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族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文艺作品、绘画、雕刻、民间工艺、体育、饮食、服饰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使内蒙古成为一座庞大的、活生生的民俗风情博物馆。内蒙古各个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学术界统称为“草原文化”。它是一种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复合型文化,其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
草原文化的传承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广播是传承草原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自1950年成立到现在,从没有放弃过对草原文化的传承,将来也不会放弃。广播要做好草原文化的传承,就要用创新的理念,拓宽视角,丰富节目形态和内容,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延伸传播触角,拓展传播形式,让草原文化得以弘扬,让草原文化的核心价值成为现代人面对生活的一种价值取向。
一、找准广播与草原文化的契合点
文化的结构层次有不同的分法,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至少有“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①四个层次。除物质层面的物态文化有具象性之外,其他三个层面的文化或具象性弱或无具象性,都可用“声音”直接加以讲解、分析、說明。对草原文化而言,其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最为他人所关注,也最容易用声音来传播。而广播是声音的媒体,草原文化依附于声音符号,声音符号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听众可以直接理解广播所传播的内容,还可以给听众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强化了草原文化的感染力。再者,广播通过声音传播信息,还可以借助电话、短信、网络等实现在线互动,使传播更有针对性。广播是大众传播,我们传播草原文化,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文化,认同草原文化,喜爱草原文化,通过我们的广播,让草原文化成为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二、丰富节目形态和内容
当今广播节目以直播为主。直播最大的优势是缩短了叙事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的距离,尤其是现场直播把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但对于传承草原文化来讲,不仅需要有同步直播,对于那些音响性强的文化精品,还可以采用录播的形式以保证其音质的原生态和完美性,传达出文化的韵味和灵魂,否则会失去文化的情趣和美感。
草原文化类节目应不断探索、革新,以丰富节目内容。内蒙古地域东西跨度大,边境线长,“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因此,广播传承草原文化不能固守一隅,要放眼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针对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的听众,播出不同的文化内容。
我们遵从这一理念,在《爱艺思音乐专线》、《草原旋律》和《音乐30分》节目除播出内蒙古地区的经典草原歌曲及原创流行音乐作品外,还涉及蒙古国、卡尔梅克、图瓦等地区的蒙古族音乐,给听众一个从更深层了解不同地区蒙古族音乐的平台。《乌力格尔》针对内蒙古东部的蒙古族,只播放乌力格尔(乌力格尔,蒙古语意为“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形式)。《绿野戏苑》和《敕勒川大舞台》则针对内蒙古西部的听众播出二人台和漫翰调,《乡音乡情》播出各个地区的民间戏曲,《陶然时光》则播出各种音频类文艺节目。
通过实践,我们看到不同的文化类节目,针对受众的不同类型播出相应的节目内容,其收听率并不比非文化类节目低,而且这些节目的听众忠诚度很高。可见,草原文化类节目,只有丰富了节目内容,才能吸引、吸附更多的听众,也才能更好地传承草原文化。
三、注重文化的民族性
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同样具有民族性。民族性是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文化民族性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生活特色、风俗习惯、语言思维等心理结构在文化中的综合体现,是每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本民族文化中的体现和反映,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东西。
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广袤草原上的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并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留传下来的。现在,内蒙古的民族组成以蒙古族和汉族为主,还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其文化的民族性直接体现为语言文字的不同和地域的不同。
所以,广播传承草原文化,要注重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节目上,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应该有采用相应的语言主持节目的能力。我们现在的《文化时空》、《小说连续广播》、《音乐30分》、《欢聚今晚》、《乌力格尔》和《文艺在线》完全用蒙古语播出;《草原旋律》和《爱艺思音乐专业》则使用蒙古语和汉语普通话播出;《乡音乡情》、《绿野戏苑》和《敕勒川大舞台》采用汉语普通话和内蒙古西部方言播出;《音乐正前方》则完全用汉语普通话播出。虽然这些节目都是草原文化类节目,但由于草原文化的载体不同、地域不同,所以有必要采用不同的语言播出。另外,由于语言和地域的不同,直接造成了文化的隔离,这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广播要很好地传承草原文化,就要既尊重文化的民族性,又要打破语言和地域的隔膜,用双语或共同语解析草原文化,让草原文化为人们所接受,让草原文化流传更远更广。
四、注重文化的开放性
草原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其具有稳定性和开放性。广播传承草原文化,要注重文化的开放性,要随着时代的不同为草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只有这样,草原文化才能被人们理解、认同,才能继续传承下去,否则,草原文化就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广播所做的草原文化节目,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的介绍上,还要作必要的解读。解读的过程,其实就是草原文化吸收新元素的过程。“正如柏拉图在《饮宴》篇中所说,要是诗人听见评论家们正头头是道地分析他的作品,一定会感到忍俊不禁,甚至感到莫名其妙。因为评论家的理解,远离了作者的原意,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创造。”②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这样的作品却流传至今一样,草原文化也会因广播的解读而源远流长。
五、注重文化的多元性
草原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结晶体,其创造主体是多元的,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每个民族都对其丰富和发展做出过贡献,而“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③和载体。内蒙古电台现有8个广播频率,其中有一个频率就是用蒙古语广播,中波和调频双频覆盖,并在蒙古国落地播出。内蒙古电台从1957年开始,把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说唱艺术——乌力格尔,从农村牧区的“艾里”(村)和蒙古包搬到了广播这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乌力格尔”艺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台已录制了一百多部几千个小时的乌力格尔,著名说唱艺术家琶杰、毛依罕、道尔吉和劳斯尔等说唱的乌力格尔,通过我们的电波,得以在蒙古族几代人中传播。
在内蒙古地区,除了蒙古族之外,还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人口最少的民族,统称为“三少民族”。“三少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含北方地域特色的农、牧、渔、猎生产方式和技艺,也包含反映森林草原传奇生活的民间文学和适合在森林草原高唱、低吟的歌曲,以及模仿兽禽的各种舞蹈和以兽皮、兽骨、桦树皮为材质的造型艺术。为传承“三少民族”的文化,内蒙古电台于2011年开播了鄂温克之声。鄂温克之声的开播,成为内蒙古电台传播草原文化的又一个窗口。在总结鄂温克之声传承草原文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鄂伦春之声和达斡尔之声也将陆续开播,以增加广播传承草原文化的便捷通道。
六、延伸传播触角,拓展传播形式
广播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但也有劣势,它是线形易流逝的媒体。要想很好地传承草原文化,就要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体,延伸广播的传播触角,拓展草原文化的传播形式。依托互联网,建立自己的网站,建立節目库,为更多的人提供浏览草原文化的可能和机会。内蒙古电台已于2005年建立起专业的“内蒙古音乐网”。内蒙古音乐网收录了内蒙古电台60多年来所采录的地方音乐歌曲,包括蒙古语歌曲、汉语歌曲、蒙汉双语歌曲、长调歌曲、叙事民歌、二人台、漫翰歌曲、马头琴曲、呼麦艺术、少儿歌曲、组合歌曲,共计1万3千多首。这些音乐作品有一大部分出自名家,如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德德玛、拉苏荣,马头琴大师色拉西、桑都仁、齐·宝力高,演奏家孙良、吴云龙、赵双虎,作曲家通福、美丽其格、阿拉腾奥勒等。内蒙古音乐网建立之后,吸引了众多网民浏览,不仅有国内的网民,而且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他们成为浏览这个网页的主要群体。
此外,我台还建立了内蒙古广播网,所有节目都可以在线直播和点播,并设置了民族简介、人文历史、民风民俗、饮食文化、文化艺术、传统文学、地域风貌和名胜古迹等专栏,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系统地介绍草原文化。内蒙古音乐网和内蒙古广播网的建立,延伸了广播传承草原文化触角,拓展了草原文化的传播形式。
目前,我台正在建立网络电视台。随着网络电视台的开播,我台将把草原文化中具象性强的物质文化,如服饰和饮食等纳入到日常节目中,以影像、声音、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与广播共同把草原文化在内蒙古、在中国、在世界传承开来,让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价值成为人类心灵的慰藉。
(作者单位: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研发中心)
(本文编辑:吕晓红)
注 释
①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第5页。
②谢选骏 《荒漠·甘泉》,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第26页。
诵读经典拓宽人生 篇7
一.比赛引导, 经典诵读走进校园
为提高广大师生对经典的兴趣, 从兴趣入手引导大家诵读经典,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比赛活动:中小学生普通话美文朗诵比赛;“走向世界的青岛”普通话诗文朗诵、演讲、小品大赛;“2008百年奥运·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等比赛, 以中小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组织比赛;“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小学师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以中小学师生为对象;“庆祝建国60周年—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以《弟子归》《百家姓》 《三字经》《千字文》《论语》 《老子》等为主要内容, 参赛对象发展为全体学生;教师技能大练兵经典诵读比赛, 诵读面扩展到教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普通话大赛”, 参赛形式为教师集体, 诵读面为全体教师。
一系列比赛引导着广大师生去读经典、背经典、研究经典, 经典诵读从学生到老师, 从个体到集体, 从一个点发展到一个面, 一步步走进了校园。
二.特色引领, 经典诵读走进师生
知其形容易, 关键要会其意。为使经典诵读走进师生, 我们提出将经典诵读与书香校园结合,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创建经典诵读特色示范校, 推动经典诵读深入开展。
(一) 利用传统节日举行不同内容的诵读比赛, 以比赛推动活动开展。如: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诵读比赛、端午节背古诗比赛, 国庆节爱国主义朗诵比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朗诵比赛, 推普周朗诵比赛等。
(二) 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 每天固定早读或午读时间诵读10———20分钟。
(三) 规定了经典诵读篇目。《三字经》《弟 子规》《千字 文》《笠翁对韵》《百 家姓》《论语》 《弟子规》等成为大多数学校的必读篇目。
(四) 充分认识到环境氛围的重要性, 有计划地创设经典诵读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墙壁绘制经典古诗词等内容, 既美化环境又创设了经典诵读的浓厚氛围。
(五) 结合规范汉字书写开展写经典的活动。在开展规范汉字书写练习时将经典纳入书写范围, 形成写经典的氛围。
(六)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读书有感征文、“品经典悟人生手抄报”、古诗词配画、古诗阅读卡、经典故事我来画、“经典古诗文名句默写积 累”、“经典名句内容知多少知识竞赛等。形成经典诵、写、讲的热潮。
三.科研引路, 经典诵读走进课堂
(一) 召开全市经典诵读经验交流现场会
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经典诵读特色交流。灰埠小学的一听、二看、三抄、四赛, 突出经典诵读与日常生活结合;实验小学的“三竞赛”、“六评比”, 突出经典诵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双语学校的“状元之赛”“榜眼之赛”“探花之赛”, 突出经典诵读评价机制;厦门路小学的班级自查评比会、全校互评互比会、年终总结表彰会三个会, 突出经典诵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大泽山小学的“文化熏陶, 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特色教育模式, 突出了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大疃小学的研读《弟子规》, 探索学生自主化管理的模式, 则凸显了经典诵读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特色交流为全市经典诵读的开展提供了参考点和着眼点, 使学有目标、做有方向, 经典诵读得以扎实开展。
(二) 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通过研讨总结近几年来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经验, 指导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 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如何开发经典诵读资源, 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展示。引导教师将自己在工作中开展经典诵读的做法、解决问题的对策、面临的困惑进行交流, 智慧共享。
课题研讨的主要内容有:教师经典诵读观摩课、学生经典诵读成果展示课、学生经典诵读艺术成果展示、教师经典诵读经验沙龙、学校经典诵 读情况交流及下一段工作要求。
夯实基础拓宽路子 篇8
以点带面, 广泛交流
随着职工书屋数量的不断增加, 我们把创建特色书屋作为重点来抓, 不搞统一标准, 根据各单位的实际, 在不同行业选出不同特点的职工书屋进行分类指导。2013年, 市总指导升级了一批示范性职工书屋, 其中中石化广西梧州石油分公司荣获国家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中国移动通信广西梧州分公司、中央储备粮梧州直属库、梧州监狱、梧州航道管理局、广西嘉进药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港德硬质合金制造有限公司分别荣获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在全市建成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5个。
增加流动书柜, 扩大服务平台。自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 梧州市总工会先后在苍梧等县城推出流动书柜, 为职工读书学习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平台。近年来, 流动书柜的数量成上升趋势, 服务触角紧抓在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相对较集中的工厂车间、矿区工地、宿舍区等因地制宜建起来的职工书屋。因有限的场地和书籍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阅读需求, 流动书柜便成了满足职工群众阅读需求的附加平台。流动书柜的书籍不定期轮换, 做到常看常新。在图书配置方面, 注重调整增加涉及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以及有关行业实用技能书籍, 满足不同读者的读书、学习需求, 传播先进文化, 普及科学知识。
整合图书资源, 提高利用率。梧州市总工会将梧州市图书馆的馆外服务网点引进了职工书屋。该网点在职工书屋设立专用图书书柜, 不定期将书籍从图书馆轮换到职工书屋。还可以多个书屋进行图书资源整合, 重新分配, 资源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图书资源作用, 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量, 又能将书屋有限的经费开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馆外服务网点的引入和图书整合利用, 职工书屋为广大职工读者送上提高技能、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 为职工书屋注入新鲜血液。既能共享资源, 又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举办培训班, 促进管理完善。每一位职工书屋管理员都是职工书屋的形象代言人, 担当着职工书屋信息员、联络员、办事员、宣传员、服务员的重要职责。举办职工书屋管理员培训班, 加强职工书屋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职工书屋建设起到有效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训班主要分两大内容: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讲师对图书的分类及图书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知识做了详细的讲解, 来自全市各级职工书屋的管理人员根据所学知识到市总工会国家级职工书屋参观交流, 并进行操作实践和展开互动。
主题读书活动, 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梧州市总工会以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暨职工书屋建设五周年为导向, 以“知识成就梦, 劳动创造美”为主题开展职工书屋读书征文活动。职工书屋以本次活动为契机, 发动广大职工参与, 引导职工读业务书提高技能、读社科书开阔眼界、读文学艺术书陶冶情操,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群众踊跃参与其中, 本次征文活动共评出77篇获奖文章, 并在《梧州日报》及《梧州工运》开辟专栏对获奖文章择优选登。同时, 获奖征文在市总全国级职工书屋设置的读书园地分批展示, 供读者阅读交流, 调动职工学习和写作的积极性,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未雨绸缪, 拓宽路子
在职工书屋建设中, 我们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职工书屋只搭框架, 只建不用, 用了不实, 建书屋只流于形式, 造成了资源浪费;二是职工书屋的管理不够规范, 服务不到位;三是图书数量偏少、品种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对读者缺乏吸引力;四是领导对职工书屋的重视不够, 书屋建设缺少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影响了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五是职工书屋的作用单一, 仅停留在借阅功能上的多, 未能充分利用书屋这学习平台, 引导职工学知识、学技能, 局限了书屋作用的发挥;六是宣传力度不够, 职工对书屋缺乏认知。
针对上述存在的现象, 我们将总结经验, 多措并举加强职工书屋建设, 逐步实现具有工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职工书屋, 更好地为职工提供开阔眼界、提高技能、陶冶情操的学习平台。
完善书屋管理是基础。“职工书屋”不仅要“建”好, 更要“管”好, 这样才能保证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防止只搭框架, 不务实的走过场现象, 同时加强完善职工书屋规章制度, 各个书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符合书屋条件的阅览制度、电子阅览制度、借阅制度等, 从整体上促进和推动职工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适时组织职工书屋管理人员在岗培训、经验交流, 借鉴好的管理经验, 切实做好职工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丰富服务内容是重点。“职工书屋”一般应建在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乡 (镇) 村等地方, 要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环境下的阅读需求, 要加强职工书屋的藏书量及软硬件设施。选购图书方面要把好关, 不要让内容不健康的图书进入书屋, 尽量逐年加大藏书量, 同时可以通过整合资源等途径来丰富书屋服务内容。一是增加流动书柜, 注重调整增加涉及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以及有关行业实用技能书籍, 流动书柜俨然成为职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流动宝库。二是增加引入市图书馆的馆外服务网点, 设立更多定点书柜, 新书轮换范围更广, 惠及更多职工。同时书屋之间可以设立共享书柜, 进行图书资源整合利用, 将有限的经费开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三是有条件的职工书屋可以引入信息化程度高、市场接受度好的图书上网工程, 通过批量购入电子图书的形式, 提升图书的存量和质量。
梧州市总工会将继续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书屋建设, 多措并举夯实书屋建设基础;发挥书屋作用服务广大职工群众, 提升书屋品牌扩大职工受益范围;加强调研探索书屋建设新方法, 总结经验拓宽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让职工书屋在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中再创新的辉煌。 (李煜荣摄)
职工书屋管理员培训班的学员们根据所学知识到梧州市总工会的国家级职工书屋进行操作实践。
驻足美育拓宽教育磁场 篇9
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构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素质要求,形成了学生群体优势,学校已成为鞍山教育特色发展的招牌名校。
一、创新艺术教育理念,驻足美育教育,拓宽教育磁场
(一)理解定义,锁定目标
什么是美育?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为目标,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的教育。它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美育认为其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定义为“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二)理念先行,提升学生素养
近年来,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始终坚持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以及《辽宁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围绕新课程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制定和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和艺术节活动方案,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构建和谐校园。以“经典诵读传承文明,艺术课堂浸润人生”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风景线。此外,我们还将美育教育渗透于所有学科教学,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的素养提升。
(三)美育教育管理以艺术为中心,发散至所有学科
学校十分重视美育教育,以艺术为中心,并发散至所有学科。把艺术教育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艺术教育工作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 建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美育教育领导,学校成立了以倪拥校长为首的美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校长任副组长,组员由艺术教育主任及音、美教研组长等组成,定期研究、指导美育教育工作,下设工作小组和艺术教研组,具体实施美育教育工作。
2. 完善管理机制。
学校美育教育管理机制符合学校实际,实行统一规划、分类进行的管理方式和“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挖掘内涵,凸显特色”的运作方式,既有美育教育发展长远规划,又有短期发展目标。学校定期召开美育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学校美育教育工作计划,重点商讨艺术节活动方案,分管领导参与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上级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探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每月进行两次业务检查,音美教师每人开课(示范课、指导课、研究课等)不少于一次,学校领导跟踪听课,给予指导性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艺术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3. 实施科学评价。
学校制定了美育教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宁远镇小学中心校美育教育工作制度》《教职工考评制度》,按照德、勤、能、绩四项内容对全体教职工实施评价。除此之外,学校还针对艺术教师特殊的教育教学岗位制订了《学校艺体教师奖惩制度》,制度规定,凡在艺术教育工作上做出突出贡献或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的个人和团体,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并在职称评定、岗位考评、工作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在艺术教师的工作量方面,学校严格执行《辽宁省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艺术教师在配合学校和上级部门所开展的庆祝和纪念活动等,也记入工作量。
4. 搭建学习平台。
学校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平台。一是鼓励和支持艺术教师进行本专业的进修学习;二是支持艺术教师参与艺术教育研究方面的课题实验;三是鼓励艺术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艺术教研活动。四是重视教师专业学习资料的订购和积累,学校购置了专业专业书籍、光盘及各种资料达十几种。
5. 充实教学经费。
为保障艺术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开辟多种渠道筹措经费,逐步配齐艺术教育器材,以保证艺术教育落到实处。
(四)教师队伍
雄厚的师资队伍是艺美育教育工作顺利完成的人力保障,学校特别重视加强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1. 我校艺术教师均具有良好的师德,极强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工作热情高,业务能力强。他们多次到乡镇送课下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优质课评比、在基本功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中获奖。几年里,曾先后承担或参与完成市级以上课题,具有扎实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为打造我校的名校工程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 目前我校有专职艺术教师15名,兼职艺术教师1名,符合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的艺术师资配备,大学本科学历15人,学历达标率100%。
(五)美育课程建设
1. 学校按照《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组织艺术教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学期进行音乐、美术学科的三动测试,测试成绩记入学期的总成绩;在开足开齐艺术教育课程的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成立艺术教育活动队,学校现已成立了合唱队、舞蹈队、大鼓队、古筝队、科技队、美术队、信息队、体育队、书法队、英语沙龙等等,全校一千多名同学可以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队,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队里尽情歌唱,纵情舞蹈,开心绘画,自由飞翔在艺术的舞台上……每学期期末,精彩的队活动展示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凝聚了老师们一个学期的辛劳,给孩子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这里是艺术校园的浓缩与延伸。学生参与艺术教育率达100%。
2. 学校按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计划以及音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学期均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每课时的教案;音乐、美术列为期中、期末考查科目。几年来,学生艺术考试成绩合格率均在100%。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三好学生、艺术之星的评比,每学期一次,评比结果公示,并进行表彰,大大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3. 音乐、美术教师每人均有配套的专业教材。学校还鼓励音美教师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艺术教学中。目前,我校每一位艺术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网络资源的搜索和下载,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建立了教学视频等资源库,进一步开拓了艺术教学空间。
(六)课外艺术活动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
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艺术活动,做到“全体学生参与,所有场地全开放;有计划、有措施、有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课时、定内容。每周一、周四下午的队活动时间里,给孩子们创建“长本领、练特长”的第二课堂空间。
2. 将艺术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
学校在植树节、环境保护日、禁毒禁烟日、母亲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举办经典诵读比赛、书画展、才艺展示等活动。在展示个人才艺的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举办综合性的艺术节是集中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学校每年都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包含音、体、美、文化各方面内容,这种综合性艺术活动给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师生经历了文化艺术的洗礼。现在,一些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如春秋季运动会、四月读书节、六月艺术节、十月歌唱比赛、英语文化节展示、元旦长跑、冬季三项赛、新年师生素质展示会等,师生参与率已达到百分之百。
3. 充分发挥课外、校外美育活动的辐射作用。
每年重大节日学校组织大鼓队、古筝队、合唱队、舞蹈队等艺术团队参加各级文艺演出,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每学年组织开展专题性队活动展示并邀请家长到校参观,既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距离,又起到了积极的辐射作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七)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土地、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文化艺术的芳香:教育名言、《论语》《弟子规》《劝学》、名人书画、学生作品等,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文化的教育和艺术的熏陶。
通过诵读儒家经典诗文和中华精美篇章,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一方面我们把儒家文化和中华精美篇章集合成册,让学生诵读;一方面把这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精髓的美文名篇搬进校园和课堂,使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土地、每一处角落都会“说话”;另一方面,我们还让这些“经典”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转化为行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和社会,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广泛传承。
(八)美育教育条件
学校现有音、体、美、舞蹈、绘画等专用功能室各一处,多媒体室三间,计算机200余台,各室清洁卫生制度上墙,并有专人负责。音乐室配备了钢琴、乐谱架、音乐专用黑板、打击乐器,并有学生乐队设施;美术室配备了座椅、画架、画板等器材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学工作的需要。另外学校每年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器材设备的更换或维修,如课桌椅、录音机、演出服装等,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以美育磁场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师生潜能
美育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培育了高雅艺术素养,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培养;舞台的实践演出,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紧张的节目排练,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集体主义、合作配合意识得以加强,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提高。
1. 收获。
2005年全国“落实学生在校活动一小时”的现场开幕式上,学校百人舞蹈队扎实的基本功赢得了与会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军乐队获省三队大赛一等奖;书画队多次参加中日小学生书画大赛等国家级书画比赛,载誉而归。在全员参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开展“班班有歌声,人人有特长”活动;“红诗辽宁”活动畅响校园,荣获全区比赛一等奖;学校每月统一安排不同主题的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具有娱乐性、趣味性、艺术性、挑战性、对抗性,师生乐于参与其中。
大鼓队是我校艺术特色的一个分支,一曲《鼓名盛世》展示在各级舞台上;古筝是我们艺术教育方面的一朵奇葩,已有五年的培养历史,表演的节目也在区、市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校园里的足球明星们驰骋球场,进军首都,取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
十几年来,学校的艺术美育教育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百强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2012年5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文化建设示范校、辽宁省美育研究基地。
2. 延伸。
通过美育教育活动,我们体会到了“育人”的长期性、艰巨性,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劳动的甘甜。学校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艺术育人氛围,进一步构建了和谐校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美育教育硕果累累。学校加强了与社区、街道、家长的合作联系,拓宽了学生艺术活动的舞台,为学生进一步融入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美育教育活动,我校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兄弟学校领导、上级领导、家长代表多次来校观摩艺术活动。这些艺术活动受到多方好评,多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奖,也为学校赢得了更好的社会声誉。
拓宽家园共育新途径 篇10
教育孩子要从了解孩子做起,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 也是终身的老师, 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 所以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家教知识讲座是必要的、迫切的, 这已是我园家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咨询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交流研讨, 引导家庭教育科学化。每学期我们都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家长分成三批, 利用节假日, 提前发给讲座通知。如, 两三岁的孩子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家长在对待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时要有极大的耐心, 而且不能凡事都包办代替, 应多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 鼓励孩子多问、多想。孩子三四岁时, 好奇、好动特点日益突出。问话内容会由“这是什么”转为“为什么”, 此时家长要善于启发诱导, 让孩子遇事多刨根问底, 并且要保护好孩子这种可贵的求知欲。对四五岁的孩子, 还应提醒家长和幼儿园密切配合, 做好孩子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总之, 每次讲座大家的思想都能得到新的改变, 达到育人的新共识。
二、认真开好“三会”
1. 家长会
许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 不是只关心孩子吃的好坏就是只关心学了多少知识?还有个别家长隐瞒孩子过敏、惊厥、癫痫等病史。针对这类情况, 学期初我们园级、班级家长会同一天先、后开。园级家长会由领导介绍本园基本情况, 幼儿园的性质、任务;保教结合的原则;开设的课程;介绍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等工作人员的职责;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保教特点。班级家长会上, 教师要求家长把孩子的特殊病史及在家的不良习惯一一填表交给教师, 以便教师更有目的地在一日生活中多观察、关注这些孩子。
2. 伙管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长对幼儿园的生活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对此我园每学期召开一次伙管会, 伙管会由家长代表、教师代表、主管人员、园领导组成, 专门研究幼儿园的生活伙食管理。伙管会一般在学期中召开, 听取家长代表征集的幼儿伙食意见建议;听取伙管人员和医务人员, 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的分析报告;听取教师代表了解的幼儿进食情况, 定期研究对策改善幼儿伙食, 保证幼儿吃好, 健康发育。
3. 家委会
我园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 各班选派两至三名家长代表参加, 作为我园与家长联系的桥梁。这样既可以反应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又可协调家长与幼儿园间的关系, 加强家长之间的联系,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联系家长与协助保教和管理等方面应有的作用。
三、灵活开展家园工作
1. 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针对部分家长是个体户和单亲家庭孩子没人参加等情况, 我们采取书面交流的形式, 给每个幼儿家长印发一份“意见交流单”, 带回家进行交流。通过这种形式我园接受了不同职业、不同家庭的家长意见, 采纳了各种建议, 改进了各项工作。
2. 借助成长档案交流
把平时幼儿成长档案中的观察记录、描述、有进步的作业、好的绘画和手工作品, 还有一日活动中有特殊意义的图片资料定期跟家长分享、交流, 让家长第一时间知晓孩子的进步, 了解孩子的变化。
3. 利用素质手册反馈
幼儿素质手册从幼儿在五大领域的表现, 幼儿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 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反映幼儿的综合素质。每学期末, 教师会根据每位幼儿的具体表现, 逐项分析填写, 客观准确评价, 作为学期工作汇报发给家长, 开学初家长填好反馈意见和建议, 交还给教师, 使家长、教师多维度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
四、创办专栏吸引家长
常言道:“先入为主。”为了引起家长对我园保教工作的重视, 我们每个班都在班级门口墙壁上开辟了一块色彩鲜艳明快、图文并茂的家园联系栏。每个栏目至少两块内容, 一是本周教育活动安排, 告知家长一周的主要活动内容;二是家长来稿或教师回应, 也有教师经验、家教指南。栏目每月更换一次, 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很强, 家长从中读出了教师的爱心、耐心, 收获了幼儿教育的方法;教师从中感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关注。一个共同培养孩子的“大氛围”在这块“小天地”里形成。
多年来, 为使家园密切配合, 我们注重实践不断探索, 积极主动更新知识结构、更新理念, 取得了一点成绩, 但幼儿园家庭教育仍然面临许多困难, 诸如一部分家长仍然更关心幼儿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 很少过问孩子行为习惯好坏, 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性格孤僻, 不会交往行为视而不见, 为此, 我们建立了家长培训长效机制, 开办了家长学校, 创设了家长阅览室, 家长咨询处, 教育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使家园方向一致、步调一致, 从而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摘要:幼儿园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它不能单独完成育人任务。教育家方明说: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犹如一车两轮, 必须方向一致、步调一致, 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近年来, 在家园共育工作中, 不断尝试与时俱进, 积累了一些新经验, 愿与幼教同仁交流分享。
拓宽胸襟 涵养气象 篇11
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人呢?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可以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我首先讲一下关于人生境界的问题。
北京大学的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说过:“人生的境界分四种。自然境界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生活的、生物的直觉;功利境界是指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满足私欲的;道德境界是指自己的行为是利他的;天地境界也就是哲学境界,是指人自觉地超越了社会,为天地立新的意思。”人生境界表现在心理状态上,古人称之为胸襟或者叫格局;而如果表现在人的言谈举止或者行为上面则称为气象。
一个人的格局、气象听起来好像很虚,其实是我们随时可以感觉得到的。冯友兰先生曾经这样形容过蔡元培先生的气象:“我在北京大学的时候没有听过蔡元培的讲话,也没有看见他和哪个学生有私人接触。他之所以得到学生们的爱戴完全是人格的感召。道学家们讲究气象,譬如说周敦颐的气象如‘光风霁月’,又如为程颢写的《行状》,说程颢‘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宽而有致,和而不流……视其色,其持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人也如时雨之润。胸怀洞然,彻视无间,测春蕴,则洪乎若沧溟之际,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这几句话对于蔡元培完全适用。这绝不是夸张。我第一次见到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觉得满屋子都是这种气象。”
我给大家讲另外一个故事。周恩来是一个伟人。我看了很多回忆录,特别是基辛格回忆周恩来,他说:“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我什么话都得跟他讲。”这就是气象!
他现在到北京,经常要到周恩来故居和工作过的地方默默地站一会儿来回忆、来追悼,纪念这样一个伟人。我想这就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个教师、医生,我们不仅要注重学问,更重要的还是要拓宽胸襟,涵养气象。
王选教授曾讲过:“什么叫好人呢?季羡林先生说,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的人就是好人。我把它修改一下,关心别人和关心自己一样的人就是好人。”我听了以后觉得我们的准则具体了很多很多。
我想做人的最基本要求实际上也很简单,就是诚信,就是正直。言必信,行必果。当然做到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要靠自律,要靠修养。
——摘自《医界名家从医感悟》
拓宽识字渠道促进自主识字 篇12
1. 利用校园环境识字, 让学生认一认校名、校训和本校的教育宗旨。
2. 利用广告牌、商标识字。
3. 通过搜集资料识字。
4.相互认姓名识字。给学生一个座次表, 让学生认名字;或让学生发作业本认名字。在记住了本班学生的名字后, 可让学生再识记别班学生的名字。
5.认识实物识字。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等字, 可通过实物来让学生认, 达到看物想字、见字想物的效果。
6. 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认字。
7. 在教室设置识字园地, 学生之间互相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