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精选12篇)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篇1
一、将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引进课堂的意义
过去每逢过年, 农村都会组织本村的老戏迷以及外地的民间戏迷演出, 唱戏, 其热闹情景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 大人小孩都会摇头晃脑哼上几句, 其乐融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村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流行音乐取代了, 几乎没有人学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了。乡村的老艺术家感叹道:要是谁愿意学习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 我免费教。在红白喜事上我们还偶尔看见小型的团体演出, 或烘托气氛或寄托哀思, 但是音乐没有了原先的感伤或者喜气。传统音乐是否正在消失?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将熟悉、朴实、亲切传统的音乐文化带进课堂, 既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也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更是将衢州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因此农村音乐课堂如何创新教育已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关系到农村音乐文化继承发展。
二、现阶段实施农村初中音乐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课时量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音乐教材设计很完美, 内容也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安排许多音乐创新与实践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课时而不能实施, 还有课余时间也被主课占用, 导致音乐老师课堂创新教育实践受阻, 农村初中音乐课时少决定这些学生, 将来是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者, 其综合素质不高, 务必引起我们音乐教师足够的重视。
2、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与农村传统观念格格不入。
我国音乐创新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教师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学生主体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 常常受主课作业干扰, 音乐可以放一放。音乐知识空白无妨, 认为上音乐课占用时间影响主课成绩, 很多学优生竟然不参与音乐活动, 这种音乐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只会削弱学生兴趣。加之从小音乐学习习惯不好, 如:缺乏自信唱歌, 唱歌气息很分散, 一首歌唱下来基本没有感情等。
三、农村的传统音乐进课堂, 农村音乐创新教育的探索
1、解决问题根源从学生生活中音乐开始
音乐课应该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像本地的地方戏曲、民间乐器等是很好的素材。农村的传统音乐是开拓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音乐课只有结合农村学生生长环境拓展教学, 传统音乐对他们来说更具亲切感, 同时传统音乐提升教师的理解、表现能力及二度创造能力。原本的传统改成学生易接受的传统, 不但发挥师生从小耳染目熏的民间音乐特长, 更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大潜力的挖掘。
2、利用当地的民间乐队, 进行座谈访问, 极力引进优秀传统音乐进课堂。
事实上老一代艺术家们对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有着非常执著的喜爱, 像乐队有二胡、唢呐、大号、小号、锣鼓、箫、板胡、道琴等组成, 一个人会两种乐器以上也很平常, 有些音乐技能全属童子功从8岁开始学习笛子、二胡司空见惯, 如今能背唱许多民间歌曲, 懂琴谱、会创作等这些学习音乐资源, 我们通过采访吸收他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聘请老艺术家进课堂讲述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意识。
3、邀请民间音乐家音乐技术指导, 我们在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之后, 重点培养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孩子。
这期间组织他们和老艺术家一对一学习一样技术, 组成一个学校民间乐队, 由年轻点的农民艺术家任组长, 教师带领乐队, 利用寒暑假义务参加各种农村礼仪活动, 并且拍成数码资料, 带回课堂供学生观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生改变对音乐课的看法, 增进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还有戏剧元素也属传统音乐也有必要引进课堂, 可谓引旧创新教学探索。
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实践的形式和方法探索
1、结合教材, 课堂上老艺术家生动表演一段民间舞蹈。
在课堂听、看、唱、舞、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增进学生对民舞的热爱。民间歌舞曲, 像衢江《采茶灯》, 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 曲调欢快、跳跃, 舞蹈再现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2、欣赏一场婺剧。
创设学生模仿空间, 比如课堂专题讨论婺剧的走步, 婺剧的服装, 婺剧表现力。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西吴、侯阳三种。衢州西安高腔即婺剧一种。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 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等, 因为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 所谓:“武戏慢慢来, 文戏踩破台”。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和文化馆工作人员商讨送戏下乡, 创造学生零距离艺术欣赏机会。
3、结合民乐《二泉映月》或者《唱脸谱》教学, 教学生学会一种民族乐器二胡简单演奏。
通过女子十二乐坊乐曲录像课堂欣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对民间乐器兴趣, 像流行浙西一带的民间器乐。将民间音乐家请进课堂, 传授二胡演奏民间乐曲, 曲调柔美清婉、逸丽多彩, 引起学生共鸣。
4、通过观看越剧碟片, 观察学习越剧《王老虎抢亲》、《玉
堂春》、《杨娃女斩夫》、《金殿认子》等戏,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表演方面, 向越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 教师搜集一些音乐素材, 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五、结语
将农村传统音乐教育引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 从而创新农村小学音乐课, 是推进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一个重要途径, 这是不争的事实。
摘要:农村小学音乐文化依赖农村学校音乐生活发展, 流行音乐尤其是一直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欣赏共鸣的流行音乐, 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流行音乐与文化影响着学生思维、审美、行为方式、价值观, 而反映家乡现实生活的传统音乐备受冷落, 几乎离学生音乐生活越来越远了。值得庆幸的是, 近来我们衢州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像衢州的婺剧西安高腔, 衢江的十番等被衢州人重新关注。在此, 笔者有个想法:我们音乐课堂是否也该探索引进衢州本地的传统音乐文化, 探索音乐创新教育?
关键词: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举措,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民族音乐》文章《音乐人类学视角中的民间音乐》作者:熊晓辉2009年第二期
[2]、《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五期《民间音乐作为地方课程函待重视和挖掘》--由《欢庆丰收》一课想到的作者:林百玲
[3]、《观念决定成长》--中国城市与农村家庭教育的背景差异作者:池瑾2008年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篇2
作为一名正在从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面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我感触颇多。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的认知和培养方法上确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农村的小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差的令人惊愕。二年级的学生连简谱都不知道,学生看着教材的音符,就像看天书,相关的音乐节奏知识和常识,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是一片空白,更别说低年级的学生了。再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颇深,学生思想上逐渐形成一种不良的思想观念,认为音乐课是副科,不必认真听。因次,音乐教师在教他们识谱时或介绍一些音乐常识时,学生们根本不用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众所周知,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因此,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是整个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协作意识和技能,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去引导小学生感知音乐节奏,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以达到培养目标。但在我们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离现代教育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本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尤其是低年级节奏感的教学现状作出分析,有利于更准确、更好地了解到当代小学生有关音乐方面的学习情况,以便作出更合理的培养措施和方法。现对农村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现状略作一些我个人浅显的分析: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观念落后
在农村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教育中无关紧要。所以,轻忽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或者代替音乐课。此外,一些教师觉得音乐课不考试,音乐教师也就没有什么成就,因此,冲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上课很随意性,无备课、无教案上课,没有清晰的思路,课堂上根本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标,更别说注重节奏感的教学了,遏制了音乐教学水平成长。
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农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紧箍咒”,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音乐、美术、体育仍不列为考试科目,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改上所谓的正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成为被歧视的对象,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加之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小学生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小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师资严重缺失
在我们农村的小学里,全镇基本没有专职音乐老师,兼职教师是音乐教学一线的主体。有关部门为了解决音乐师资缺乏的问题,也为了敷衍了事,他们所用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一个班级给学生上课时,问同学们上个学期都学会了哪些歌,同学们异口同声:“不会!”我很惊讶,继续问到:“为什么?”同学们回答:“我们没有上过音乐课,语文老师说她不会唱。”听完他们的话让我心中很不是滋味,默默地对自己说:“同学们,你们放心,这一年里我一定要让你们感受到音乐课中的快乐!”其实在很多的学校,这种现象都会存在,“半路出家”的老师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节奏等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而有一部分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城镇中心学校,而不愿前往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少、质量差、分配不均,成为“发展音乐教育”的瓶颈。音乐课都无法保证,又如何去谈低年级孩子节奏感的培养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四、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设施是音乐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还有的学校即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是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置于柜子里,如同文物展览。
由于这些原因,对农村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确实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但音乐对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无可厚非的。学音乐就要先学节奏,因为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节奏。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说过:“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音乐节奏感是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并能准确再现音乐的一种能力。可见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呢?我个人认为:
一、要重视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小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小学生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小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小学生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小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从中体验了快乐,而且对节奏有了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语言练习节奏化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当教师课上到一半,或发现学生有“失神”现象时,可以给他们做一个游戏,但游戏项目选择要恰当,不然学生会随着游戏的进行,心神跑到更远的地方去。所谓的“游戏课堂化”就是伴着节奏说话。比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可以说成x xx xx ︱x xx x ‖;又如,在教学生拼音或汉字时,时常会说“雨,下雨的雨。”,那就让他们这样打节奏:x x xx x ‖。开始,让他们打一些简单的节奏,说一些简单的短语,然后慢慢提高难度。练习节奏还能让他们提高对文字阅读的兴趣,深化对文字的理解,学生乐感强了,把文字音乐化了,对文字理解也更深化了,那么语感也就增强了。
三、重视动作节奏训练
由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此阶段,教师如果能在教音乐的同时,并让他们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这将对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非常有帮助。如在《小黑猫》律动游戏的教学中,通过模仿小猫走路,表现出小猫调皮、机灵的性格,用形象化的手段,带动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
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小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小学生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小学生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小学生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可以选择切合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也可以让小学生听音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还可以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小学生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等。只要表现节奏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而且还更有助于促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四、要加强节拍感的训练
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应该从等速感着手加强节拍感的训练。良好的节拍感是小学生学习音乐应具备的音乐基本技能,也是视唱、合唱等基本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节拍感能够帮助小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不同节拍的不同律动,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节奏,组织节奏和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让小学生充分利用电子琴的自动节奏反复打拍子,从中用心领略各种节奏的律动;教师在弹奏乐曲时,也应选用与乐曲相符的节奏来练习,使学生听到音乐就有节奏的反应,通过节奏又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的情感;在学习一首乐曲时应先做出节拍分析,增强小学生对节拍律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小学生的节拍感,还能养成完整的听辨乐曲的好习惯,这样节奏感就会随着音乐在小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
五、要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小学生对歌曲速度的理解,同时也能加强小学生对乐感的理解及体验。那么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中呢?比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时,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让他们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他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时轰隆轰隆的声音并引导他们亲身感受那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并在唱的过程中去想象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感受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他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六、要将节奏教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小学阶段的课文很多是儿歌式的短文,这样的课文往往很押韵,节奏感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教师在教歌时可以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小学生感兴趣,然后再让小学生有节奏地去朗诵,有了节奏的加入,小学生念时会朗朗上口,既加强了内容记忆,又能使学习得心应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它学科中,才能获得广泛的节奏感。
七、要用打击乐器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因为外形美观、样式各异,音色丰富、操作简单、击打方法不同而深受小学生喜爱。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是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兴趣,训练与发展小学生节奏感,培养小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力及各种音乐能力、感受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小学生操作打击乐器时,因演奏技巧简单,故基本上不考虑音准,这样一来有助于小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快乐情绪的形成,使小学生参与活动显得更为积极。在看指挥进行打击乐演奏过程中,对培养小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听指挥、协调一致、团结合作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乐曲演奏、制作活动中,还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此外,打击乐多声部组合的丰富音响,能够让小学生欣赏和体验到更多的音乐美感,这是其他教育内容无法替代的。让小学生在敲打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节奏的快慢、强弱、长短、体现节奏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利用乐器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小学生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小学生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同时还要引导小学生感受节奏的美,以致获得审美的体验,并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从而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探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篇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已全面展开,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国家音乐新课程标准也相应出台,这无疑是给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就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来说,城乡差别表现尤为突出——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体现于城市,而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状况仍令人担忧。虽说新课程出台对于教育发展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更多的体现在城市,但对于农村来说仍旧“换汤不换药”,就目前的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状况来看,基本情况是:一无教师,二无设施。音乐课不像其它的课程,需要有好的设备、好的教师才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去认真学习并去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现存的问题有:
一是教师严重短缺。近些年,高师院校培养出了大量的音乐教育毕业生,但由于农村条件相对较差、待遇不高,不少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另外,由于地方财政等原因,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也难以进八中小学任教,出现了学校急需音乐教师,而大批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不能就业的“怪现象”。
二是教师素质亟待提高。首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美学、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理论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教师专业技能譬如声乐、钢琴、舞蹈等掌握得不够扎实,有的教师学科综合能力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其次,队伍结构急需调整。不少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是兼职的,另外,由于一些地方对音乐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音乐是“副科”,音乐课经常要为语文、数学让路。边远一点的学校,音乐课几乎名存实亡。另外,音乐教师在评优晋职等方面受制度限制,许多音乐教师中途改教语文、数学。再次,音乐教师的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的音乐教育是简单而浅显的,或者说只是应付一下音乐课,这样一来农村孩子的教育是不规范的,是无法达到艺术教育效果的。只要摸清学生底子,培养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抓好优、中、差工作,组织好课外活动,疏于音乐教育的农村孩子便会顺利地过渡到正规的音乐学习中来。
农村的音乐教育,由于受到人力、财力投入不足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农村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上的差异,学习目的、态度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从而造成农村学生心理素质上的差异。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音乐课在中小学校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更因为有了“三个代表”实践,农村学校的教育得到了政府的扶助,取得了一定实效。如何让疏于音乐教育的农村孩子进入规范化的音乐课堂的平稳过渡,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教好农村音乐教学,一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首先,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其次,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它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是的,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们每一个山区音乐教师最大的责任。
再次,建立有针对性的音一教学常规。
由于以往的村镇小学缺乏音乐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学生的音乐课上得比较随意。担任音乐课的教师一般是本班班主任或者一些兼课教师,所以音乐课常常被占用或者学唱一首歌曲应付,造成学生在音乐课时也就了然无趣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一些教学常规:
1、听着音乐进教室,在音乐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因为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好动,喜欢一些新鲜的东西,我选择了美国影片《音乐之声》里面的插曲“DO-RE-MI”。在此之前我专门到书店去买回这部影片的光盘放给学生看,学生在故事里面感受到了音乐的欢乐与美好,对里面的歌曲“DO-RE-MI”感受尤其深刻,这样对于教学常规的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这首歌曲基本掌握之后,我引导他们理解歌词加上简单的动作,欢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使学生更是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为上课打好了基础。
最后,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实情,我根据几周上课的摸底情况,分为优、中、差四类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给予充分肯定,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与自信,课堂上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发挥“骨干”作用,既可以认识自身的不足,又可以增强自信心,学习更进一步;对属中等的学生,我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他们原有的基础,设计可行的学习目标,对进步加以肯定表扬;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关键在于提高其素质,据我观察,学生基础较差是有多种原因的,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帮助。对未上过音乐课的学生,利用他们的好奇与新鲜发展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进入音乐情境学习:对那些顽皮的学生,通过分组比赛来对他们进行约束,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后,充分发挥带差的作用,在课上降低评价标准,只要有细微的进步就大力表扬与肯定,树立他们的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对较内向的同学,我设法消除其胆怯心理,在课间与他们说话聊天,课堂上注意他们的情绪,给以鼓励的眼神,从而改变他们畏怯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把课外活动内容与形式安排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根据学生的爱好,分成声乐、器乐、舞蹈等兴趣小组,根据需要和可能还可以带学生到足球场去做一些音乐游戏,把学生集中在操场观看一些少儿艺术比赛,进而巩固在音乐课中的教学小成果。这样不但把学生从课堂解放出来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各种节目中积极进行歌、舞、乐的表演,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自信,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音乐是快乐的是不分地区界限的,是一种提高学生素质和修养的简单方法。要让农村的孩子进入正规的音乐课堂,只要摸清底子,培养兴趣,教给学生方法,抓好优、中、差的工作,组织好课外活动,农村学生便会顺利地过渡到正规的音乐学习中来。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亟待加强 篇4
一、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教师
专业音乐教师与非专业音乐教师是不一样的。专业音乐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 有丰富的音乐知识, 最主要的是他 (她) 热爱音乐, 性格开朗, 善于同学生打成一片, 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音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却很少到农村执教, 再加上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更多的是兼职, 一到音乐课学生满怀着希望, 可教师只教时下流行的一首歌, 唱唱而已, 哪谈乐理知识, 更不用说陶冶性情、塑造心灵了。
2.设施的缺乏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唱唱歌这么简单, 它涉及多个方面, 有教唱的、有欣赏的;有钢琴演奏, 也有笛子的吹鸣。据了解, 大多农村小学中只有一个或几个风琴, 平时教学弹奏用用, 至于教学生弹奏可能少之又少, 更谈不上钢琴、琴房了。因此,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最好的结果是学会了几首歌, 多少也能愉悦孩子的心情, 但如果有更进一步的音乐方面的教育, 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3.管理层面问题
前提是看重视程度, 如果有足够的重视, 学生的音乐教学会生动活泼, 会有多方面的音乐知识的学习。但正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 对音乐教育的管理也就放任了。学校方面在“大三科”的管理上会有很多的管理手段, 迫使教师认真教学, 相互间你追我赶, 都想获得较高的评价, 都想班级多出几个尖子生, 平均分数超他班, 竞争异常激烈。而“小三科”则不然, 学校的管理是松懈的, 考核也是简单的, 学生在音乐方面想拔尖大多靠自己的天赋或自身的努力和刻苦, 或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来提高音乐方面的才能。
二、对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对策建议
1.必须高度重视, 把音乐教育放在同主科教学同等的地位
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 加强对音乐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引导, 制订考核标准, 纳入主科教学行列, 倡导大搞音乐活动, 以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形成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甚至创作音乐的局面。学校要提高认识, 加强对全体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的引导, 倡导重视音乐教学如同重视主科教学一样, 把音乐教学搞起来、活起来;教育学生在学好主科的同时也要学好音乐, 形成主科与副科的互补、相辅相成, 音乐学习可以活跃气氛, 以缓解主科学习的单调。教育学生学好音乐, 陶冶情操, 培养开朗乐观自信的良好性格, 以这样的性格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必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必须配备专业教师, 搞好音乐教学培训工作
一个学校先配备一名专业教师, 逐渐增加到两名三名, 以加大音乐教育资源, 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对专业音乐教师采取特别对待的方法, 留得住人才, 才能留得住音乐。对其他非专业音乐教师要加强培训, 持合格证上岗, 增强其专业性。培训工作可以聘请音乐院校专家教授开展讲学活动, 可以请专业教师示范、上公开课, 以及开讲座等方法, 让非专业音乐教师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 能更好地从事音乐教育。
3.必须加大投入, 逐步完善音乐教学设施
多渠道加大投入, 如, 政府投入、学校投入, 提倡捐赠, 力所能及给学生配备简单的乐器, 以感受音乐的魅力。设置专门的音乐室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音乐室就有从事音乐活动的场所。上音乐课, 搞些音乐活动, 都需要一个场所, 音乐室或琴房就是好的去处。增加音乐方面的书籍、资料, 便于教学, 也便于培养学生的爱好;增设多媒体手段, 更好地从事音乐教学, 以生动活泼的场面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 获得生动活泼的效果。从风琴到钢琴, 从教室到琴室, 从课本到音像, 从黑板到多媒体, 从音乐室到舞台, 逐步完善音乐教学设施, 带动音乐教学的主动性、生动性和目标性。
4.倡导教改与创新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机制。教学形式要多样, 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学手段要新颖。以引发学习兴趣为前提, 激发将所学知识与新歌联系起来, 温故而知新;以营造宽松、愉悦、和谐气氛为目标, 调动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灵活, 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总之, 重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前提, 只有将音乐教学提到同主科一样的重视程度,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就有了动力。搞好农村小学音乐教学, 专业教师不可或缺,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首歌, 专业的音乐教师可以挖掘与音乐教学有关的内容搞活音乐教学;完善教学设施迫在眉睫, 设施缺乏教学难以实施, 设施完善音乐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教改与创新是永恒的话题, 只有不断创新, 才会带来活水;只有不断实施教改, 才能使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逐步走上正轨, 同城市小学并肩起步。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拼搏教育 篇5
关键词:小学生;拼搏教育;实践
江苏省海门市悦来小学是一所积淀了浓厚底蕴的以排球教学为特色的学校。
学校小女排创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共三十多次获得江苏省、南通市的冠亚军,向各级体校输送了近百名体育后备人才,由此而进入国家队、省队和高校联队的有二十多名,原国家女排运动员茅菊兰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正是碰到困难不动摇,受到挫折不气馁的品质,才让悦小女排在拼搏之路上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
而对于悦小人来说,悦小女排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早已成为悦小的一面旗帜,成为师生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更成为学校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
跨入新世纪,学校教育逐步走向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文化育人成了办学的主旋律。
面对新形势,学校从实际出发,秉承了老一辈悦小人“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永不言弃、奋勇拼搏”的优良传统,不断挖掘学校文化的内涵,并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赋于其符合时代的新要求、适合学校持续发展、学生终身发展的新内容,逐步形成了以“拼搏”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文化。
为了让“拼搏”成为学校文化的深厚积淀,成为每一位师生的生命底色,学校将学校教育与文化融为一体,生成了拼搏教育课题,并将拼搏教育分为“爱拼、敢拼、能拼、智拼”四层次,通过日常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拼搏意识,锻炼学生的拼搏意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拼搏观。
如今,拼搏已经成为激励全校师生为实现美好目标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成为每一位师生成长的一种良好的气质、精神品质和思想行为。
一、优雅环境,熏陶师生润内涵
1.橱窗文化。
农村小学英语教育 篇6
【关键词】农村 小学英语 教学方法
【中图分類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09-02
一、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时面临的主客观困难
(一)农村小学生的“内敛天性”导致开口说英语障碍
农村小学生的“内敛天性”本质有别于城里小学生的豪放、直率,这主要是他们所处的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农村小孩相对于城里的会更加拘谨害羞,所以他们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羞于开口说英语,缺乏自信心,因为担心说错了很可能会被批评,也担心会被别人认为是异类而受嘲笑,因此农村小孩有着很严重的开口说英语障碍。
(二)传统的英译汉英语教学方法,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很多的老师在教授英语课程的时候,基本都是采取满堂灌,英译汉的方式来授课,比如在教英语单词的读说时,采用非常错误的中文类似法来教小学生拼读,比如在教“student”的拼读时,注释中文“死丢等”;另外,在英语课堂上,一贯地使用中文来教课,比如课堂的连贯串接都是中文,特别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以及新单词的接受和扩展,英语课堂的中式化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农村小学生生硬的英语表达、叙述状态。
(三)农村小学生家长忽视小学英语的基础学习
不仅是农村还是城市,家长不够重视对小学英语的基础学习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拿小学生课外辅导来讲,小学生的课外补课多为语文和数学,而英语辅导则几乎为零。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家长认为小学英语简单,真正的英语应该是初中的事了,所以对小孩的英语学习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小孩的英语基础,更不能给小孩创造英语学习环境。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英语基础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一)生活化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首先,英语教学内容尽量与生活联系,化抽象为简单,增强小学生的实物记忆。教师应该借用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活动来开展英语,比如在教授小学生学习fruit时,老师可以准备不同的水果模型来加强英语词汇的可见性,pear,orange,apple,banana, grape等;其次,学习不是独立的,在学习这些水果的英语表述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延伸英语学习,比如学习颜色的英语表述,yellow,red,green等,可以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最后,注重生活场景的英语学习环境的培养,比如在学习一些动物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小学生模仿家里的小动物的叫声来表演,并将小学生熟悉的动物和叫声组织起来形成绕口令,方便小学生学习。
(二)创建英语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首先,逐渐改变传统的中式化英语课堂,比如课前的问好礼仪,举手回答问题等尽量用英语表述,而在英语单词的拼读应该是通过增加听说机会加强小学生的记忆,组织小学生进行简单的会话和口述,创设借东西、道歉、问好等各种场景,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感和交际能力。其次,学校要注重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创造良好的英语语音环境,为小学生创造将语言材料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的机会。首先英语老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英语老师要乐观开朗,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保证自己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另外,英语老师应该加强和小学生的英语交流,比如在校园内相遇,要主动用英语和小学生交流问好,老师的主动可以大大降低小学生的怯场和羞涩,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说英语自信心。当然,其他科目的老师也可以在自己的课堂内适时地使用英语词汇,比如surprise,great,easy等通俗词汇,音乐老师则可以教授一些简单的英文儿歌,尽量为小学生创造英语语音学习机会。
(三)丰富教学课堂方法,保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持久动力
首先,英语课堂方法要注重多样化,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不局限于常用的视听法,情景法,可以结合小学生性子急、好动等特征,加之讨论法,交际法等,让他们参与到活泼、轻松的英语交流情境中,减轻长时间学习英语而产生的疲乏与厌倦情绪,帮助他们保持英语学习的热情;英语老师应该多以赞扬的口吻公平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小学生,要肯定小学生的每一次英语实践,多说you are number one以及very good等称赞语,同时在日常教学时,适当采取比赛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应该给以英语教学充分的重视和认知,英语老师应该根据农村小学生内在特征探索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小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思考 篇7
一、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农村地区蕴涵着丰富的音乐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不仅能够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 而且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自制乐器。如, 竹筒可制作成双响筒, 竹片可以加工成快板, 将酒瓶盖用钢丝穿在一起可以充当串铃……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 开发具有地区、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并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来。这样做, 既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 又使学生受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贯彻课程标准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那么, 音乐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1. 在乐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是学生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基础。在讲授乐理知识时, 教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照搬概念,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努力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他们学习乐理的兴趣。如, 在教学“顿音记号”时, 我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一特点, 首先, 拿一个乒乓球在讲桌上连拍几下, 以让他们感受乒乓球落在讲桌上的声音。然后, 引导学生总结出该声音具有“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的特点。最后, 让学生在乐句的演唱过程中感受顿音的演唱特点。如此做, 既使学生对学习顿音记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顿音的演唱特点。
2. 在节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离不开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节奏教学中, 我不仅为学生讲解了节奏的概念, 而且让他们聆听了那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还利用其更为接近大自然的优势, 有意识地引领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节奏。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加深了他们对节奏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我又指导他们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了欣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把握乐曲的节奏。
3. 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 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但由于农村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且缺乏演唱锻炼, 他们往往想唱而又怕唱。在歌唱教学中, 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 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语言进行形象的比喻和讲解, 充分揭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以使学生深刻地把握歌曲的主题, 并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之中, 准确、创造性地表现出歌曲的内在之美。
三、开展多种课外音乐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部分农村小学, 由于受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还未形成常态化。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根据学校实际, 合理利用现有条件, 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如, 组建合唱学习兴趣小组, 给学生教唱一些简单的儿歌、校园歌曲;建立口琴队、竖笛队等小型器乐队,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独奏曲和合奏曲;在重要节假日期间, 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教师想方设法开展多种课外音乐活动, 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平台, 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学校音乐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篇8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 学校音乐教育虽然获得迅速发展, 但由于地区差异、管理制度、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制约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使其处于一种相当滞后的状态。我认为,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 以提高升学率为惟一追求, 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 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 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 一律不去“浪费”时间。此外, 乡村中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孩子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 这对于那些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 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 音乐教师素质低下, 缺少正规培训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 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学校音乐师资严重“贫血”, 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 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升评优的需要, 又有近半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 音乐只是兼教。因此, 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 教学条件差, 缺少相关设施
首先, 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农村中小学, 不仅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 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其次, 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D V D机、等设备, 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 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 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最突出的就是没有从事音乐教学的多功能讲台。
(四)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 并且发展相对缓慢, 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 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 其他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 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 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 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
(二) 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 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 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
(三) 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 其课堂内容枯燥, 教学方法呆板,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 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 新的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 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收到了良好效果。
结语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它, 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 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 也只有这样,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至成为一句空话。
摘要:近年来, 学校音乐教育虽然获得迅速发展, 但由于地区差异、管理制度、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制约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使其处于一种相当滞后的状态。鉴于这种情况, 本文重点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管建华著.《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篇9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 农村的小学音乐教学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虽然经过不断发展, 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 但仍有若干问题存在, 亟待解决。
1. 认识不足开课情况不佳
据调查, 我国音乐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753。从这个比例我们就可以看出音乐教师资源是非常匮乏的。尤其在农村地区一些教学条件艰苦的地方, 正常的音乐教学工作都无法开展, 更何况被视为副科的音乐课程。教学条件尚可的地区, 学生又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 学校为了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 音乐课能省则省, 音乐教育又一次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 导致了音乐课程开展的举步维艰。
2. 教师能力差教学随意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 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 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 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3. 教学观念与意识落后
音乐课一般会采用大课形式, 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观念滞后。虽然大课堂气氛良好, 但往往会忽略条件欠缺的学生。再加上, 校领导往往重视一节音乐公开课的质量, 却忽视平时音乐教育的质量。这也导致教师“平时放松, 临时抓紧”的态度。另外, 由于任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少, 教学观念及方法落后, 面对学校领导的不重视, 放任教学逐渐成为音乐教学的主旋律。
4. 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学校对音乐教育认识不足, 在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方面就显得尤其吝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贫乏的硬件设施, 影响了音乐教学的开展。在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下, 学校领导即使面对教育改革, 依然实行“会上讲素质教育, 会下搞应试教育”的理论政策。升学率的驱使, 使学校放弃了音乐教育对学生能力的重要辅助和促进作用。教育部门倡导的素质教育在现实条件下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导致音乐教育改革没有发展条件和平台。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对策
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开展, 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改变农村小学音乐课程的现状, 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作用, 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音乐教育改革观念
作为音乐教师, 只有清楚的认识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音乐教育才能在素质教育的荫庇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要想做到这点, 需要教育部门加大力度宣传和推广, 也需要学校领导、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支持。音乐素质教育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 所以需要各部门不断研究、完善, 才能更加推进农村小学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2. 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
音乐教育的发展首先是教师专业与素质的发展, 即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手段。学校只有重视音乐教师的个人素质, 增加音乐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 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的人才投入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行业中, 为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教师自身也要自主学习, 抓住机遇, 丰富自己的学识, 这样才能顺应时代需求, 做音乐教育的领头羊。
3. 合理定位音乐教育目标
由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没有明确硬性的目标规定, 考核内容也自然不被重视, 导致小学音乐课程的开展非常随意。然而在学生素质能力的学习过程中, 合理的音乐教育目标对学生能力培养是显而易见的。由此, 音乐教师应该针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要求制定教育目标,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基础上, 学习各种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基本素质打好基础。
4.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 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 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 在音乐教学中, 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5. 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
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 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 还要把眼光放长远, 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 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 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 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 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 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汉君.集宁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2]王雪秋.白城市普通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模块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彭云虹.中小学音乐教师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合唱教学,方法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唱已经成为更多人关注与喜爱的演唱形式,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小学农村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仍然是一大难题。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条件不好, 让合唱教学名存实亡。
一、关注欣赏,培养学生的合作兴趣
小学生的音乐合唱学习兴趣,对于音乐合唱教学成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合唱兴趣入手,通过合唱与独唱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欣赏音乐作品,被合唱的感染力所震撼,认可与接受合唱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发展的脉络,让小学生接触到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 在欣赏与观察中建立良好的听觉,体会音乐作品的魅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对学生的合唱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农村小学生基本没有识谱能力,教师要从最简单的音阶入手,培养他们音乐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小学生合唱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改革方法,促进合唱寓教于乐
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更有吸引力。 在开展合唱教学之前,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放松。 教师可以让学生面对面站成两排,互相捶打与敲击,为之后的合唱做好准备,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帮助小学生建立合作意识。 合唱之前的准备活动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兴奋点, 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节奏与声部配合提出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唱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互动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合唱学习更有乐趣,寓教于乐, 加强创新。
浅谈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出路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 农村 审美教育功能 教育评价多元化 审美理想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存问题
(一)对学生的技能培训重于人文素养
在素质教育大潮中,城市尤其是发达的大城市,全民都在狂热追求学生的素质培养。各种报兴趣爱好班,语数外三大科也都会进辅导班或者请家教。每个学生都成了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其中有多少被动报班、被动兴趣爱好,我们在此文暂且不做探讨。而中国占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素质最低、教育问题最多最复杂的要数农村地区。农村小学生大多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能天天陪伴孩子有愧疚,只知道拿钱来满足孩子,还学习城市的教育方式,也给孩子报寒暑假培训班。但是孩子的素质并不见得就真正有所提高。以音乐而言,私人培训班老师教给孩子的是音乐技巧,是吹拉弹唱的基本技巧,反复围绕的只是一首曲子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被动反感不能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强化音乐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了。这样的音乐教育是失败的,这样的学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栋梁。
(二)音乐课教学设备缺乏
由于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学校领导对“主科”成绩的重视,音乐只是不列入升学成绩表的“小三科”之一,再加上农村地区学校资金不足,学校不愿更新引进音乐教学设备,不谈钢琴、手风琴这些高级音乐器械,不谈五线谱教板这种最基础的教学设备,就连一件专门的音乐教室都不会有。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生源率,学校的所有财力、精力都集中在语数外这些主科教学上,音乐“理所当然”可以忽略不计。没有教室没有设备,教程表上的“音乐课”也“理所当然”由别的主课来代替。
(三)教师音乐素养不高
其实农村地区的小学几乎是没专门的音乐教师,因为音乐课几乎都是摆设。不但在课程设置上、教学评价上音乐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领导和主课教师都轻视音乐老师。而且音乐老师基本都不是科班出身的音乐本科毕业生,大专毕业、受到点音乐、舞蹈训练的已经算好的了,甚至只是对音乐感兴趣的别科教师来兼任音乐老师,部分老师甚至连用五线谱来教歌曲都不会。
二、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几条出路
(一)教学评价多元化,从而提高音乐学科的地位
要想真正提高音乐学科的地位,首先得让广大师生真正重视音乐,那就是提高音乐在中国教育的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把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让音乐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一席之地。具体实施起来就需要更新学校的考核管理体系和教育评价制度,制定中小学音乐教学量化考核指标,把音乐设置为必考科目,规定升学考试中音乐是一个必过的基础线,作为鼓励,音乐国家等级考试过关拿证者还可以加分。这样才能真正让广大师生重视音乐教育,为提升学生培育音乐素养提供可能性。
(二)增强音乐的教师储备,重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
国家必须为提升农村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付出培训财力和教育精力,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各个音乐学院、师范大学等应加强对毕业生音乐技能的培训,在大学教育中也应灌输毕业生为农村等偏远地区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做贡献的理想和意愿。而且农村学校也可以从高中毕业生或者中专毕业生中挑选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提供他们在外学习的财力支持,毕业后再回农村地区,扎根农村,为老家做贡献。再者对于在校就职的音乐教师,教育局应该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老教师的职业素养。
(三)丰富音乐课的教学设备
鉴于农村地区不发达的现实,小学学校资金不足,在不影响主课教学的前提下,学校也必须平衡音乐学科的教学。其实音乐教学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设备,就一套最基础的设备就足以应对小学音乐的教学,而且不影响教学质量,只要学校真正重视音乐教育,简单的设备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审美教育功能。
(四)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化被动枯燥练习为主动学习接受的契机,是发挥音乐教育应有审美教育功能的前提,是音乐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比如在打击课上教师不必困于教学设备不多的现状,完全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随处可见的锅碗瓢盆让学生自主发挥,在这种团队合作的欢乐氛围中,体会自己动脑筋创新的成果,这样的鼓励比任何一个成绩第一都来得重要。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激励学生继续下去的创新热情和对音乐的爱好,关键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继续讲解这些曲子的创造背景、作者生平等,让学生自主了解音乐背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更高的审美理想,这才是真正的审美教育。
论农村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 篇12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 认为音乐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 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另外, 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 音乐课不统考, 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 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 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 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 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 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2. 音乐教师素质低
作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 他们中很少有人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 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 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 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 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教学条件差, 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 财政收入困难, 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 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 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 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 更新教育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 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 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激活思维, 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 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 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 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把欢乐和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 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同时, 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 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 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使音乐课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在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 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常见结构以及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 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第二,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入城市中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发展教师的创造性。第三, 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艺术内各科之间的渗透, 还包括与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 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 理解得更透彻。
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 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也是感官听觉的艺术, 音乐教学首先是感官听觉的教学。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 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 各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办学条件, 修建音乐专用教室, 配置钢琴, 拓宽渠道聘用专职音乐教师, 尽快解决音乐教师短缺的问题并拿出大量资金添置音乐教学设备, 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学设备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保证, 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因此, 应努力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 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 如键盘、音像器材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乐器及西洋乐器, 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等。而且要加大音乐方面的图书、相关期刊与教辅资料的投入, 这样可以让老师获取更多的音乐最新消息, 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4. 开发农村资源, 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农村中小学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如醒狮锣鼓、客家山歌、采茶、风俗音乐等等, 都可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 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弘扬了民族音乐。同时, 地区地理环境与地方特产也为农村音乐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村学校虽不一定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 但它地处农村, 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 只要我们稍动脑筋, 就可加工成精美而具有特色的乐器。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推荐阅读:
农村小学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论文:农村小学生写字教育对策12-08
农村小学幸福教育09-14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08-02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07-17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05-26
农村小学语文教育07-30
贵州农村小学教育09-12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09-20
农村小学开展养成教育09-28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