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论文

2024-10-06

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论文(通用12篇)

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论文 篇1

一、将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引进课堂的意义

过去每逢过年, 农村都会组织本村的老戏迷以及外地的民间戏迷演出, 唱戏, 其热闹情景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 大人小孩都会摇头晃脑哼上几句, 其乐融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村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流行音乐取代了, 几乎没有人学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了。乡村的老艺术家感叹道:要是谁愿意学习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 我免费教。在红白喜事上我们还偶尔看见小型的团体演出, 或烘托气氛或寄托哀思, 但是音乐没有了原先的感伤或者喜气。传统音乐是否正在消失?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将熟悉、朴实、亲切传统的音乐文化带进课堂, 既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也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更是将衢州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因此农村音乐课堂如何创新教育已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关系到农村音乐文化继承发展。

二、现阶段实施农村初中音乐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课时量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音乐教材设计很完美, 内容也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安排许多音乐创新与实践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课时而不能实施, 还有课余时间也被主课占用, 导致音乐老师课堂创新教育实践受阻, 农村初中音乐课时少决定这些学生, 将来是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者, 其综合素质不高, 务必引起我们音乐教师足够的重视。

2、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与农村传统观念格格不入。

我国音乐创新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教师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学生主体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 常常受主课作业干扰, 音乐可以放一放。音乐知识空白无妨, 认为上音乐课占用时间影响主课成绩, 很多学优生竟然不参与音乐活动, 这种音乐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只会削弱学生兴趣。加之从小音乐学习习惯不好, 如:缺乏自信唱歌, 唱歌气息很分散, 一首歌唱下来基本没有感情等。

三、农村的传统音乐进课堂, 农村音乐创新教育的探索

1、解决问题根源从学生生活中音乐开始

音乐课应该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像本地的地方戏曲、民间乐器等是很好的素材。农村的传统音乐是开拓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音乐课只有结合农村学生生长环境拓展教学, 传统音乐对他们来说更具亲切感, 同时传统音乐提升教师的理解、表现能力及二度创造能力。原本的传统改成学生易接受的传统, 不但发挥师生从小耳染目熏的民间音乐特长, 更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大潜力的挖掘。

2、利用当地的民间乐队, 进行座谈访问, 极力引进优秀传统音乐进课堂。

事实上老一代艺术家们对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有着非常执著的喜爱, 像乐队有二胡、唢呐、大号、小号、锣鼓、箫、板胡、道琴等组成, 一个人会两种乐器以上也很平常, 有些音乐技能全属童子功从8岁开始学习笛子、二胡司空见惯, 如今能背唱许多民间歌曲, 懂琴谱、会创作等这些学习音乐资源, 我们通过采访吸收他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聘请老艺术家进课堂讲述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意识。

3、邀请民间音乐家音乐技术指导, 我们在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之后, 重点培养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孩子。

这期间组织他们和老艺术家一对一学习一样技术, 组成一个学校民间乐队, 由年轻点的农民艺术家任组长, 教师带领乐队, 利用寒暑假义务参加各种农村礼仪活动, 并且拍成数码资料, 带回课堂供学生观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生改变对音乐课的看法, 增进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还有戏剧元素也属传统音乐也有必要引进课堂, 可谓引旧创新教学探索。

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实践的形式和方法探索

1、结合教材, 课堂上老艺术家生动表演一段民间舞蹈。

在课堂听、看、唱、舞、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增进学生对民舞的热爱。民间歌舞曲, 像衢江《采茶灯》, 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 曲调欢快、跳跃, 舞蹈再现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2、欣赏一场婺剧。

创设学生模仿空间, 比如课堂专题讨论婺剧的走步, 婺剧的服装, 婺剧表现力。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西吴、侯阳三种。衢州西安高腔即婺剧一种。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 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等, 因为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 所谓:“武戏慢慢来, 文戏踩破台”。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和文化馆工作人员商讨送戏下乡, 创造学生零距离艺术欣赏机会。

3、结合民乐《二泉映月》或者《唱脸谱》教学, 教学生学会一种民族乐器二胡简单演奏。

通过女子十二乐坊乐曲录像课堂欣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对民间乐器兴趣, 像流行浙西一带的民间器乐。将民间音乐家请进课堂, 传授二胡演奏民间乐曲, 曲调柔美清婉、逸丽多彩, 引起学生共鸣。

4、通过观看越剧碟片, 观察学习越剧《王老虎抢亲》、《玉

堂春》、《杨娃女斩夫》、《金殿认子》等戏,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表演方面, 向越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 教师搜集一些音乐素材, 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五、结语

将农村传统音乐教育引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 从而创新农村小学音乐课, 是推进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一个重要途径, 这是不争的事实。

摘要:农村小学音乐文化依赖农村学校音乐生活发展, 流行音乐尤其是一直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欣赏共鸣的流行音乐, 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流行音乐与文化影响着学生思维、审美、行为方式、价值观, 而反映家乡现实生活的传统音乐备受冷落, 几乎离学生音乐生活越来越远了。值得庆幸的是, 近来我们衢州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像衢州的婺剧西安高腔, 衢江的十番等被衢州人重新关注。在此, 笔者有个想法:我们音乐课堂是否也该探索引进衢州本地的传统音乐文化, 探索音乐创新教育?

关键词: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举措,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民族音乐》文章《音乐人类学视角中的民间音乐》作者:熊晓辉2009年第二期

[2]、《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五期《民间音乐作为地方课程函待重视和挖掘》--由《欢庆丰收》一课想到的作者:林百玲

[3]、《观念决定成长》--中国城市与农村家庭教育的背景差异作者:池瑾2008年

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论文 篇2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摘要]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还不能够与时俱进,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资源 师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小学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参考文献:

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篇3

一、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历的基本阶段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下面以美国为例说明。

第一阶段(1980~1997)—— 硬件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配备计算机)

第二阶段(1995~2001)—— 网络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接入互联网)

第三阶段(1999~)—— 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整合)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都遇到并注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理念和认识;

数字鸿沟;

教师培训;

优质资源开发;

保证经费投入和合理配置;

重视企业投资和参与;

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参与;

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值得汲取的教训

在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过各类问题,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

1.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

在教育信息化的初期,大多容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设备和硬件建设,轻视或忽视软件建设。这里,软件建设不仅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软件和各种应用工具软件,还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系统、教师智能备课系统、教学智能答疑和评价系统、教育教学软件(从各门课程的课件到学科资源库、素材库、电子图书馆等)等。

2.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教师培训

在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等人员培训方面,无论在投资比例,还是协调发展上都出现过严重失衡。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内地都有这方面的教训。即使是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实践也一再表明: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瓶颈“。教师等人员培训跟不上,不仅使基础设施中的设备和硬件用不上,而且也会使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跟不上,无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发挥。

3.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准备不足

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表明: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也可以用来强化“应试教育”,带来消极和负面影响。教育信息化同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关系也需要正确对待。既不可将课堂面授教学和传统教材简单复制到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中去,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校园课堂面授教学。困难的是在课堂文化和数字文化的冲突中实现新的整合,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种挑战。

4.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评价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并非信息技术本身。教育信息化应该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社会全体成员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教育信息化要突破将信息技术教育局限于键盘操作技能训练、计算机语言和编程学习或网络搜索等狭隘的内容,而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来认识和实践。同时,要突破简单地以每所学校“校校通”投资水平、每个教师是否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应用课件讲课、每个学生的上机学时等为评价指标,而应综合评价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5.数字鸿沟问题

教育信息化可能缩小或扩大国家之间和同一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应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为推动边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基础教育现代化,为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教育机会不平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组织实施第二代和第三代互联网计划,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强调地网(计算机地面网络)、天网(卫星通信网)和人网(学习支助服务组织网络)的结合。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是在解决将互联网接入每所学校、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的同时,也接入每个学生家庭。发展中国家则更注重发展社区学习中心,使之成为社区人群共享资源和交互通信的数字信息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各类便于中小学生携带、应用的个人终端设备也将得到发展。人工智能等关键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信息化中得到更大发展和应用。在互联网之外,各类通用的和专业的数字化教学、学习、管理平台将有更大发展。各种学科教育资源库及电子图书馆的开发和应用将加速。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智能翻译软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逐步取得成效,逐渐深入人心。

二、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在国务院、教育部的领导和部署下,通过加快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传播、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学校间以及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在办学和教学中实现更多的协作和合作,促进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共建共享,并组建面向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实现终身学习的网络教育联盟。加快我国中西部,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定并实现全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传播的机制。抓住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机,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进程,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工程目标

加快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通过地网或天网接入互联网的最低配置。

对已经达到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类指导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适合我国中小学应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和管理的平台系统,推出各类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技术设计方案,并推广应用。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配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行新课程标准,设计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材料,实现共建共享。

通过天、地、人三网结合,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分布式优质教育资源传播体系,开设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的各类电子课堂(开放课堂、同步课堂、空中课堂、直播课堂、示范课堂、实验课堂等)、各类网站(学科网站、主题网站、专题网站、科普网站、院士网站等)和联网数字图书馆,以及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备课室、特级教师工作室、课件展示台、教学改革与实验交流站等,尤其要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传播。

实现教师培训先行和经费保证的原则。在达到“校校通”最低标准的同时,实施为每所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免费重点培训一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计划。同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包括校长)校本全员培训以及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的计划。

工程的重点是以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新课程标准,实现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推进综合性、研究性课程的探索以及教学结构和模式的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对本工程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价。

(三)技术方案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

地面计算机网络(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适用)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计算机投影厅

局域网(局域联网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局域联网的电子图书馆等)

校园网(包括校园联网的数字图书馆)

校园网群

教育城域网

广域网

互联网

互联网互联

中国教育科研网

各类公众互联网(中国电信网等)

互联网接入方式

电话线拨号上网

各类专线上网。

卫星通信网(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适用)

卫星传输模拟电视广播(C波段)

卫星传输压缩数字电视广播(Ku波段)

卫星传输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平台

卫星传输互联网接入服务

卫星传输语音广播、VBI广播等

(辅助电话线拨号接入互联网)

社区有线电视网(全国各地城乡建有有线电视网的社区适用)

社区有线电视网传输各类模拟和数字电视节目

社区有线电视网实现电视节目点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转播卫星传输的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改造成宽带计算机互联网

视频会议系统(全国各地教育行政单位、中心学校适用)

教室或会场视频会议系统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地面电子通信专线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计算机互联网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卫星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一对一、一对多视频会议系统

单向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一路视频和两路音频、两路视频和两路音频视频会议系统

光盘发送+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全国各地学校、教学点及家庭适用)

VCD发送和收视

DVD发送和收视

CD-ROM发送和运行,基于计算机的学习

我国已经组织实施多项(基础教育扶贫工程、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资助的多项我国西部基础教育工程)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包括我国西部12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卫星传输数字化教育的VSAT接收站点建设。这些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站点建设包括卫星接收天线及其安装费、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及相应接收卡、软件工具组合、稳压电源、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平均每个投资不超过1.5万元,加上人员培训费共计2万元。这些教学示范点的VSAT站和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如果能与学校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局域网或校园网,或者同当地社区的有线电视网等联通,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难点是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资源建设(开发与共享)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中央和地方资源中心不断开发并及时更新与中小学教学进度同步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天、地、人网源源不断地将它们传输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所以,在规划网络传输中心、各地主要节点以及全国基层终端(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的同时,需要同步规划教育资源开发制作设备、传输通信设备、接收存储显示设备以及进行二次辐射传输的设备。在规划全国各地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务必要重视对教育资源开发制作和传输中心的建设,重视对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加工建设及其相应设备的投资。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均已经配备现有教育资源数字化转换加工设备。

2.教师培训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实施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为此,既要解决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更要从组织上确保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主要是依靠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先行接受过培训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其他有信息技术专长的教师对本校各科教师的在职业余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应该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要将教师培训与日常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校本教研活动与学区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进行网络远程培训是应用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的一种创新。这对推进本工程的实施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应该及早规划设计、组织实施。

3.经费投入和配置

如前所述,我国建设校园网的中小学已经达到2.6万所,总投资在600亿以上。但其中仅有10%~15%的学校实际应用较多、效果较好。问题主要出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配置不合理上:大部分经费投入了硬件和设备,很少部分的经费投入在软件和教育资源建设,至于用于人员培训和后期管理、更新维护、运行和技术支持的经费更少。就是说,没有整体地解决好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路”、“车”、“货”和“驾驶员”的合理投资比例关系。依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初期投资的重点在硬件和设备(计算机和网络)上,即修路;中后期应该重点投资开发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即车和货;而从一开始,就应该将总投资的30%左右应用于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上,即培训驾驶员。没有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校长、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支持和服务,教育信息化只是一句空话。没有师生的最大限量的使用,就没有教学成果的产出,过不了多年,这些硬件和设备就会过时,造成极大浪费。具体而言,应依据不同的技术模式和应用环境进行具体的核算和论证。

4.运行管理

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国家投资(又应该考虑中央和地方政府多级投资)体制,市场竞争体制,国家投资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体制。美国政府在组织实施其教育信息化计划时都动员了企业参与。

具体建议:整个项目的国家投资可以采用基金会的管理方式,组织由国家控股的中介公司来管理资金的应用。整个工程可实行项目管理制。比如,可以将整个工程分解成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支持服务中心、教育资源开发及传播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等项目来规划并组织实施。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探析 篇4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师资力量薄弱。笔者发现, 有专职美术教师的农村学校极少, 有的中心小学都是兼职美术教师, 有的没有受过专业学习或培训, 缺乏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美术老师由其他科目老师越俎代庖的现象严重, 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是民转公的, 这让专业课更是无从下手, 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的现象严重, 令人瞠目结舌。

课程设置成“摆设”。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 每个学校课程表都开设了美术课, 但是多数没有保障, 当其他科任老师想要时, 美术课就被改为主科。因为美术不统考, 所以被随便挪用。特别是期末复习阶段, 一个月左右的美术课被占完, 改上主科, 完成主科作业。学校或班级搞活动也利用美术时间。美术课成了遮人眼目的外衣, 有其名、无其实。

专业教师任务重, 教学方法传统。由于专职美术教师的缺乏, 所以, 他们的教学任务繁重, 一般每周都有十多节, 有的二十来节课, 任教多个年级。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分年级、分班级创新备课和辅导。教学时只以规定的教材为教学内容, 以封闭的课堂为阵地, 临摹教学成为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于任务繁重, 时间仓促, 又觉得麻烦, 老师不愿组织学生写生。因此, 学生的美术习作便脱离实际, 闭门造车, 依样画葫芦, 创作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二、我校成功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我们学校是一所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小学, 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现有小学一至六年级教学班19个, 有学生1000余人, 专任教师60多人。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纳入议事日程, 开齐课程、上足课时, 努力让学生全面发展。在配备师资、改善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近年来, 学校在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三峡学院等市内外知名学府引进了多名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艺术类高材生成为特岗青年骨干教师, 并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献身艺术教育, 闪烁青春光芒。为了克服美术教学上的诸多困难,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 走出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成功之路、成效之路。

一是转变观念。我们真正变传统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观念。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和艺术教研组, 领导重视, 制度健全, 师生积极, 精诚团结, 齐抓共管。定期有工作布置, 有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教研切磋活动, 把应试教育的旧模式树立为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二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 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让学校美术教育绽放绚丽花朵。学校有了优秀的美术师资力量, 优良的美术学习环境和优质的美术教育管理体系, 学生就有了得天独厚的美术教育的饕餮盛宴、营养大餐。专任美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耐心辅导、创新评价。因为学校和老师的重视, 家长支持了, 学生求知欲上升了。学具有了, 资料有了, 课堂形式也丰富了。室内有描红、临摹、素描、国画、油画、手工剪纸、橡皮泥塑等美术或工艺美术课, 我们还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描绘美丽的校园, 领着学生走出校园, 去绘制山清水秀、田园风光、农家别墅、鸭鹅戏水、鱼跳龙门、瓜果飘香的写生巨作。我们还充分利用乡间地头的农副产品、唾手可得的小石子、沙子、羽毛等小东西, 指导学生做成手工艺品和拼贴画, 创新学生思维, 增加学习趣味。我们还鼓励动员学生在各种书籍、报刊等其它资料中收集美术图案, 积少成多, 编辑成册, 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审美感。我们还定期举办班级或校级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地各级美术作品比赛活动, 许多学生的作品获奖。我们学生的绘画课和剪纸艺术课得到各级领导好评、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称赞, 并被县电视台拍成专题新闻片反复播放、传承。

马公小学农村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篇5

2007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我校作为“模式二”项目校,在从安装到现在,我们边摸索边实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了远程教育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汇报。

一、强化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为了扎扎实实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管理员。按照上级下发的各种有关远程教育的制度我们都能够认真执行;同时,我们还制定完善了《远教设备管理制度》、《现代远程资源接收制度》、《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登记制度》、《多媒体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适合学校实际的远程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从组织领导、管理制度上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添加设备,完善功能。

要求教师们广泛应用设备,必须配以相应的设施。虽然学校经费紧张,但我们集思广益,在模二系列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功能扩充,配备了新的计算机、打印机。在专用教室,学校按照有关要求安装了防盗门、窗帘以及防盗报警装置。专用教室干净、整洁,完全能满足我校所有班级在上课的需要。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后,学校对电网进行了专门改造,使远教电源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资源畅通。远程教育资源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有效利用资源让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根本保证。按时按量地接收卫星资源,并认真作好接收记录。密切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加强整机、硬件、软件的维护,一有问题立即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应用之中创新,教研成果丰硕。我校教师不仅积极运用教育资源于课堂教学之中,还努力钻研、积极创新,探求以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加合理高效地用好教育资源,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显示了我校教师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方面的教科研能力。

五、开展各种培训,指导教师应用。

如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一线教师就必须掌握远程教育应用技能。管理员 多次进行农远教学运用讲座。经过新一轮培训,老师们能够整合手中的学科资源库、卫星接收的资源、学校购买的各类教学光盘、模式二配备的教学光盘、互联网等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多种渠道搜集素材的技能得到提高。

六、充分利用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我校的农远教室利用率很高,除公开课、示范课外,平时日常教学,也较多地使用了远程教育资源。

七、存在问题:

资源使用不够广泛,年龄偏大的教师使用较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深知远程教育应用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一个起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以农远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其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使农远工程真正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提升的必要手段,使远教资源和设备真正达到“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相关搜索: 工程, 自查, 汇报

山城街道枣树岭小学配备了模式二的设施,我校农远已正式运行,学校能正确利用资源进行备课、上课,真正体现了农远工程在教育教

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7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现有教师19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配备并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配置。学校

自发配套的远程教育教学设备后,建设有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一个,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近三年来,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我校已形成了组织管理科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现代远程教育立体化网络平台。为了帮助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现就我校在“农远工程”环境

下的教学、教研工作,做出以下汇报:

二、加强领导,落实利用“农远工程”搞好教学工作的各项措施。

1、将“农远工程”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之初,组织召开“农远工程”服务教学专题会议,制定利用“农远工程”资源服务教育教学的方案,以及利用“农远工程”开展校本教研的计划及工作措施,做到有目标、有内容、定时间、定人员。使“农

远工程”设备平均每周使用不少于20次。

2、认真做好应用“农远工程”进行学科教学的安排工作。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装备模式,在每学期初要做好此类课程的教学安排。要求每学期每学科教师在各自的教学班开展3—5节运用“农远工程”设备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学科的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每学期进行4—6次的课堂教学。老师要将上述课时纳入教学计划,排入日常教学课表。教导处做好督促检查,并将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3、配备、落实并稳定学校现代远程教育专职人员,负责完成全程天网信息接收,并根据各学科教育教学的需要,对远程资源进行

筛选、分类和加工,在远程教育专用服务器上建立资源库、教学光盘库,为校本教研及教学活动储备丰富资源。

4、利用“农远工程”网上资源,开展以“整合学科教学资源、改进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学科教学校

本培训。

三、结合学校专业师资现状,重点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的校本培训。具体要求是∶

⑴每周二、三、四、五,定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集中收看课堂实录,要求学科教师能选择和运用相关资源,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典型例题、习题精选、学科动画、扩展资料等,并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开展用好“农远工程”设备进行教学竞赛活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上好示范,各学校每学年要组织本校中、青年教师每人上一节运用“农远工程”设备教学的公开课,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形成人人能用、会用、用好“农远工程”设备,提高教学效

益的局面。

5、利用“农远工程”专题栏目开展德育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建立一支能较快适应教育管理的班主任队伍,为创建德育示范学校打

下坚实的基础,使师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与保护的能力明显增强。

6、及时利用“农远工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的经验,做好“农远工程”培训的交流工作。

四、在制定学年计划的基础上,做好长年规划的制定工作。

1、创造条件,积极利用资源,将优质资源直接进入教室和教师办公室。

2、进一步搞好“服务三农”的工作。为农村带去最新、最实用的技术。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但努力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

和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和不足,不断探索创新,使我区现代化远程教育工作得以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加强管理,深入扎实地搞好资源应用,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其他先进学校的差距。以实际行动回报

上级教育部门给予的厚望和支持。

收藏 分享 评分

我校属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市级规范化学校,建于1996年,学校占地71.19亩,建筑面积5630平方米。目前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下设南分校和茂子庄小学两个分校。小学本部有8个班,学生325人;中学4个班,学生154人;茂子庄小学6个班,学生228人;南分校3个班,学生68人。教师人数,中心校58人,茂子庄15人,南分校8人。

我校从2007年6月开始实施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到现在已经有

半年的时间了,设备陆续全部到位,农远工程为我校配备模式三的设施,先后接收电视1台、DVD2台、打印机1台、UPS1台、教师PC机3台、学生PC机30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两台、机柜一个、稳压电源1台、和电子教室软件1套,设备安装到位。在这段时间里,我校很好的利用了农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村远程教育对我们的教学是一项非常好的教学资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老师的教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真正体会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在设备的管理上,我校王春老师专门负责,对设备的管理可以说是不间断的。使得我校的设备长期顺利运转。

一、领导重视

1、为了能让学校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

组长:张正泽

副组长:刘丽红张淑玲

成员:李振学刘美芹孙朋王兰英

李河德王春董伟伟

2、为了能让“农远”教育工程顺利的安装实施,学校领导极为重视,由刘丽红副校长亲自抓落实。出现问题,我们老师基本上都能解决,只有个别现象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向上面汇报。

二、具体措施

1、制定制度。

制度是实施农远工程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使农远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其设备的利用率,我们制定了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设备管理制度》《项目资源管理使用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光盘播放教室管理制度》《卫星教学收视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教师岗位职责》《学生上机学习守则》,做到制度上墙,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设备与资源共享活动中,能按规章制度认真操作,规范使用。

2、保持设备的完好。

良好的环境是保证设备的重要环节,为了能让这些设备能正常使用,学校专门设立了管理人员。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都按设备的要求摆放,王春老师负责管理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也会及时向上级汇报,尽可能的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3、做好安全措施和卫生工作。

首先我们为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等重要位置安装了专业防盗探头;其次我们改造了电路,安装的用电保护装置;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还配备了干粉灭火器。安全工作关键还是人,为此,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管理员到班后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尤其节假日后更要细致检查。下班时,要检查好设备是否关闭后方可离校。

4、充分利用设备为教学服务

如何合理使用好国家耗巨资的农远工程设备,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每位教师不但会使用设备,还要用它为教学服务。切实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过程的交互、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基本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是我们的学生与城市学生同样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

我们鼓励教师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农远教设备,搞好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受益。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不但每个学科、每位教师均利用了农远工程设备为学生上了课,而且还出现了教师争抢利用的现象。这充分体现出农远工程已深受学生的欢迎,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每个班级上课不是固定的周几,做到周期轮换制度。这样做,每个学科、每个教师均能平等地使用农远资源和设备,学生的受益面也是均等的。

学校为了能让全体老师都会使用,对老师进行了培训,让每位老师都会使用,让年轻老师带头,帮助年纪大的老师,经过这样的帮助,我校全体老师都能正确的使用农远教设备进行教学。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讲座,并指导教师亲自上网查找资料辅助教学,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可以解决好多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认识到信息网络对教学的备课、上课所带来的效益,通过学习和运用农远工程教育网络使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对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使我校教育教学初步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

同时我们的教育教研也大量应用了农远资源,我们规定教师凡是出各级公开课、汇报课、研究课、优秀课均要利用农远资源,这也大力推动了农远设备与资源的利用水平。

既然我们有了网络条件,就要让学生接触网络,不要怕学生上网,也不要怕学生玩游戏,关键是做到正确引导,并在网络条件下组织学生的学习,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题写论文等等。我们要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不仅上信息技术课,也上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农村小学语文之教育反思 篇6

关键词:教育反思;完善;提高;小学语文

中国分类号:G623.2

如何学会反思,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都无法与城市重点小学媲美时,更需要大量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农村小学语文的教育反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总结和分析,在反思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提高;需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实际的语文教学没有注重对课文选材的理解;以及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文化矛盾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化解。

首先,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总结和分析,在反思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前一天非常认真的备课,在讲课的时候还是可以感觉到第一堂课的效果远不如第二堂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第二课堂已经吸收了第一堂课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所以第二课堂的效率会更高些[1]。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调整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每一天都应该将课堂中遇到的疏忽,失误以及突出之处记录下来,多跟学生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我们才能在广大农村地区将小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提高。

其次,需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多的强调将字词句的基础打牢后再延伸到对整篇文章的阅读,也就是说对字词句的拼写要求过高,却忽略了阅读本身培养小学生情操的重要性。目前,教材的阅读任务是对教材上的重点文章进行分析和阅读,尽管有些文章非常通俗易懂却花上很多时间去分析段落大意,生僻词熟悉听写,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学生都是靠参考书中提供的结论来对文章进行分析,自身并没有去思考,如果在考试中碰到一篇陌生的文章,学生就无从下手。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甚至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都普遍存在,语文阅读的出发点“举一反三”完全没有得到实施[2]。取而代之的是为了完成课堂任务的敷衍,学生学习完了一章的课程,只认识了一个生词,背诵了一些段落,至于这写文章突出的思想,以后碰到其他文章如何解题等一系列问题全然不知[3]。然而人类对语言的学习,还是要依赖自觉性,需要学生从小养成自我阅读的能力,老师永远站在引导者的位置而不是领导者,经过大量的语言例子刺激,逐渐形成一种语感,那么再遇到各种文章,学生就不再依赖于老师。

再次,实际的语文教学没有注重对课文选材的理解。教育就是让小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观和价值观。面对一群对社会完全不了解的小孩,小学语文教育突出的是良性的社会教育[4]。当前的语文课本里,都是注重思想教育的文章,没有适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的书籍,读起来不仅索然无味,而且空话连篇。至于诙谐幽默的文章几乎没有出现在语文课本中,其实有哲理又颇具生气的文章非常多,而这类文章都没有选进语文课本里,当前的教材里全是突出伟大领袖的崇高思想,让几岁的孩童无从体会。

最后,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文化矛盾。总所周知,语文课本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配套的教学光盘种类多样,但孩子们也不感兴趣;然而最新的电视剧能很快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用最先进的课件来吸烟孩子们,都抵挡不了电视剧的魅力。如今流行文化占据了小学生的生活,这一类的文化特别容易被小学生接受,越是大人阻挠他们看电视玩游戏,强迫他们学习语文,他们越是叛逆。所以让枯燥的小学语文教育和流行文化互相竞争是不现实的[5]。流行文化注重的是对时尚的追求,对小学生的精神文明进行操控,而且有背后的商业操作,孩子们自然喜不自胜;然而学校的教育是为教育者的长远发展考虑,不但传授给孩子们知识,而且对孩子们的品质和涵养进行培养。而小学的语文教育就是学生长远教育培养的基础,如果目不识丁,怎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总之,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對反思进行重视,及时有效地进行反思,并且持之以恒。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这样教师就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断地成长,超越以往的自我,对教学的品质进行提升。而且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以前的教育经验不断地得到修正和强化,将优点保留,改善不足之处。如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秦慧娣.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3.

[2]焦正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4,01:48-49.

[3]邵勤鸾.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误区及反思[J].吉林教育,2014,Z1:30.

[4]陈霞.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11:49.

农村小学生命教育实践初探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命教育,德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教育活动,家校联系

近年来, 青少年采用过激形式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祖母监管,老人们知识有限,加上隔代教育,造成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是当务之急。

一、抓好德育实践活动,为健康人格奠基

实施生命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寓生命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叶飞将军故居、泉州华侨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故事,了解她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原因,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目前拥有的幸福生活。

通过举办“遵纪守法、珍爱生命”法制报告会、“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耐挫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健全人格,让孩子们的生命更有活力,更具光彩。通过学雷锋活动、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元旦体育竞技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学会欣赏、学会生存,懂得感恩、懂得奉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二、利用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学科渗透

学校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把课堂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践中加以渗透,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得到生命教育的熏陶。如语文教学借助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科学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生命体, 了解生命的形成, 感受生命力量的伟大;品德学科教学让学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说说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 从生动活泼的故事中明白事理,并得到情感体验。

三、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悟生命价值、实现生命关照、绽放生命精彩,做到寓生命教育于校园文化中,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学校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传达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棵小草都会激发师生对生命的热爱。学校的橱窗、画廊里布置着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书法等作品,张贴各类活动的剪影,并定期更换,它成了学生展示特长的一个舞台;墙壁上的名人名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楼梯、过道里那一句句温馨的提示,既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暗示和提醒, 又是对学生生命关怀的体现。总之,做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园。

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深化生命教育的落实

开展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时间、内容、方法,以疏导学生遇到的困惑,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他们处理困难的能力。

(一 )建立 “心 理 咨询 信 箱 ”,开 辟 “知 心 朋友 热 线 ”。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辟“知心朋友热线”。学生把自己所有的心里话都说出来, 让心理咨询人或老师了解情况适时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烦恼。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和朋友交谈、写日记等方式自我宣泄。

(二 )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

开展针对小学生育特点安全的教育,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 喜欢模仿,容易受到影响,学校应抓住适当契机,从细节入手,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学校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五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在课间时与同学玩耍,模仿电视上的“大侠”对同学拳打脚踢,结果一个“无敌鸳鸯腿”就把同学踢进医院。结合这件事学校开展“课间安全我来说”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剖析自己日常不安全的行为。安全隐患不可根除,我们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防范意识。

2.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 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如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演练活动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如何报警、逃生、使用灭火器,向学生传授消防安全防范常识,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又如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学会对陌生人的来访、流鼻血等,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五、做好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开展生命教育应当积极引导家长、社会资源的参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有责任承担孩子家庭教育的重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农村家长普遍认为孩子送到学校,那么教育孩子的事就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改变家长的片面认识,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展家教专题讲座、家访等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改变教育方法,多与孩子沟通。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历史及分析 篇8

适应人类活动的日益全球化的首要需求就是高素质人才和高质量的教育。我国对教育足够重视, 在十七大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然而各地的经济差异导致了各地的教育差异。我国西部地区以及一部分农村地区, 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资源都相对匮乏, 人才的输出障碍累累, 人才的输入困难重重, 使得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举步维艰。国家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西部大开发, 在改善当地的经济的同时, 教育成了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

基础教育信息化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 然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 我们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学校当前的学科教学内容和社会教育网站相关度不够高;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偏重于教学材料的制作和发送;网络教学模式大多依然“以教师为中心”, 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还在探索的起步阶段;各个中小学校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为综合解决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诸多问题, 应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农远便随之产生。

二、农远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

农远的实施和发展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1、技术支持

农远的产生和发展必然要有技术的支持。Internet高速主干网技术应用于校园网主干, 将建立一个高速信息应用平台, 多媒体和web技术的结合, 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无线接入、卫星接入等技术使得农远出现了视频会议、可视电话、视频广播、在线讨论等,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予了农远终端设备一定的支持。

2、实践基础支持

农远的开展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设施之上。早在2000年的时候, 教育部就实施了“校校通”工程, 以多种方式将学校与学校的信息交流渠道连通, 使学校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工程给予了学校设备上的支持, 之后开展的各种工程同样为农村学校提供了思想和物质上的支持。

3、国家支持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农远极大的支持。1997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 正式提出了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概念。之后, 我国先后实施了“明天女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中国-联合国发展计划署403远程教育项目等多个项目。

农远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各类项目的支持, 使得农远稳步向前发展。农远的实施也给农村地区带来很多实际意义。

1、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实施以来, 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制约着信息化的推进, 一些地方采取县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专题讲座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培训方式, 效果可观。

2、使得农村学校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

实施模式一的学校获得了教学光盘, 以帮助老师备课, 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模式二的学校, 在获得教学光盘的基础之上, 通过卫星传输的优秀教学资源充实自己;采用模式三的学校的教师一般要进行培训, 教师在培训完毕之后, 设备就会发送到项目学校, 通过计算机注册, 与中央电教馆取得联系, 获得免费资源。

3、为农村地区培养人才

农远的开展, 提升了教师的素质, 丰富了教学的资源, 让农村的师生了解城市的孩子是怎么学习, 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改善, 自然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4、带动当地农村和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农远给予当地农村的教育带去了福音, 也给当地人民带去了技术和资源。

“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把农村中小学校办成当地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 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 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远项目介绍

1、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

工程介绍:

“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 (简称TWT) 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措施, 也是配合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行动。此项目从2000年1月开始实施, 其目的是为接受培训的女教师能运用所学的知识, 打开她们的成功之门, 继而再帮助她们的学生打开他们的成功之门, 以达成“薪火相传”的目标。

工程目标:

这是教育部第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 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在1年的时间内, 对广西、云南、甘肃、四川、陕西5省区的1000名乡镇中心小学女教师进行培训, 使她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互联网基础知识, 学会接收数字广播节目。

项目成果:

该项目在云南、甘肃、四川、陕西等地都收到了极大的好评。云南省从2000年开始实施, 组织了202名女教师到北京参加了培训, 这些学员来自92个县, 20个民族, 占全省民族总数的77%, 平均年龄30岁。学员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了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和接受VBI数据广播知识, 实现了对INTERNET的离线浏览。同时, 此项目在项目县、校办学条件改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和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甘肃, 此项目使得来自全省42个国扶贫困县的180名女教师受到培训。

2、教育部——李嘉诚远程教育项目

工程介绍:

“教育部——李嘉诚远程教育项目”是面向西部农村地区的远程教育项目。该项目从2001年启动, 教育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决定共同出资1.6亿元, 计划在2年的时间内, 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新疆建设兵团贫困县乡镇中小学校, 建立10000个能够直接接收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教学示范点, 并在西部14所大学建立14个教师培训中心, 培训10000名教学示范点教师和每县1名以上的骨干技术支持人员。

工程目标:

在2年的时间内, 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新疆建设兵团贫困县乡镇中小学校, 建立10000个能够直接接收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教学示范点, 并在西部14所大学建立14个教师培训中心, 培训10000名教学示范点教师和每县1名以上的骨干技术支持人员。

工程成果:

暂无。

3、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项目介绍:

中欧项目是中国政府与欧盟欧洲委员会合作的教育扶贫项目, 由甘肃省政府负责执行。项目于2001年10月正式启动, 于2006年底结束, 总资金为1700万欧元, 其中欧方援助1500万欧元, 覆盖甘肃省41个项目县计划在农村中小学建立686个乡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该项目的亮点在于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建立及系统、全面的教师培训工作。另外, 此项目还负责对ICT的环境建设, 对学习资源中心的校本培训, 以及对校长的培训与政府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项目目标:

关注最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群, 强调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体现教育的平等和公平, 保障适龄儿童依法入学的权利;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 把80%以上的资金用于教师专业发展、校长能力开发、教育管理人员水平提高上;项目通过搭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这个平台, 开发适用于农村教师自学的远程教育课程, 建立农村教师培训和技术服务的支持系统, 进行以教师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学区教研活动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为支持的校本培训。

项目成果:

项目在我省41个国家级贫困县创建了688个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为教师的自学和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建立了强有力的教师学习支持系统, 开发编写了8门适应农村教师和校长自学的培训教材, 培训了1.8万名省、县骨干教师和技术支持人员, 培训了8.9万多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新课程、新技能和新方法”为内容的全员校本;对6000多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和百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有效改善了项目市、县部分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教育部门的办公条件;项目还资助了10万多名贫困学生等。与此同时, 项目的成果还向全省46个非项目县进行了推广和扩散。

4、中国-联合国发展计划署403远程教育项目

工程介绍:

“中国-联合国发展计划署403远程教育项目”是应用远程教育和ICT技术提高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教师质量的。于2002年12月18日在兰州启动, 项目总预算940万美元, 该项目将应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远程教育模式和远程学习机制, 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小学教师, 特别是代课教师女教师、少数民族教师的教育质量。

工程目标:

(1) 现代远程教育扶贫工程通过在我国西部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部分学校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点, 接收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的资源信息, 实现对INTERNET离线浏览。

(2) 为学校和教师创造在当地学习、进修和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条件, 促进“普九”和教育质量提高, 进而以学校为知识传播源。

(3) 向社区辐射, 传播农村实用技术、经济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 提高当地民众文化和文明素质, 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对学校的各个层面的教师和管理者进行培训。

(5) 培训计划包括考察互访, 对培训者的培训、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材料开发培训、教师提高培训、资格证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等内容。

(6) 计划在5年内, 对甘肃、四川、云南3省的9个县的20000名小学教师实施高质量的远程培训。

工程成果:

暂无。

5、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工程介绍:

农远工程是中国政府投资开展的面向农村地区的远程教育项目, 该项目于2004年启动, 预计投资将超过10亿人民币。旨在加快我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

工程目标:

(1) 加快中西农村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实现“校校通”的最低纲领, 即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通过地网或天网接入互联网的最低配置。对已经达到最低配置的中小学, 制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类指导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

(2) 开发适合我国中小学基础教师的教学、学习和管理平台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开发适合我国中小学应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和管理平台系统。

(3) 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实现教师培训先行和经费保证的原则。在实现“校校通”最低纲领的同时, 实施为每所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免费重点培训一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计划。

(4) 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工程的重点是以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推行新课程标准, 实现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结合, 推进综合性、研究性课程的探索以及教学结构和模式的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工程成果: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5年。在这期间, 不论是硬件投资还是在软件开发, 都卓有成效。教育部副部长等有关负责人接受专访时谈到, 农村远程教育的工作, 现在在农村学校基本上搭建了最初步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中央和地方一共投入了111个亿, 到年底会覆盖全国农村中小学大概36万所, 有1亿多的农村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项目分析

1、项目共同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是每个项目的目标之一。各项目在不同程度上, 对农村教师的素质培养给予一定的关注。“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是教育部第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 着重于农村女教师的培养。可见国家对农村教师的关注, 国家对农村教师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给出了方案。农村地区存在很多民办教师, 而这些教师的文化素养和现在年轻教师是无法比的, 但是他们也有独特的优势, 就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而这样的经验是年轻教师无法企及的, 所以我们无需将这些民办教师取而代之, 而是去弥补民办教师所缺乏的。而“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帮助。国家提倡要缩短城镇差距, 这其中教育是个长远而关键的因素;城镇在缩小教育差距, 这其中教师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家把“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作为现代远程教育扶贫项目的第一个项目也就在情在理了。

2、项目间的联系

最早的项目“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是着重于农村女教师的素质提高, 此项目对部分农村地区的女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 面对面地传授了计算机、互联网的知识;“教育部——李嘉诚远程教育项目”主要是对技术和设备进行投入, 建立培训中心, 培训技术人员, 为后期的各项远程项目的开展作了技术上和设备上的铺垫;“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主要任务是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负责对ICT的环境建设, 对学习资源中心的校本培训, 以及对校长的培训与政府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也可以说此项目是在“教育部——李嘉诚远程教育项目”的基础上开展的, 项目主要是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服务的, 教师不再需要脱产外出进行学习, 只需要在当地的学习中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更新,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而“中国——联合国发展计划署403远程教育项目”主要是应用远程教育和ICT技术提高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教师质量的, 简而言之就是运用技术手段改善农村教师素质, 而且教师的培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有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是一个比较全面、大型而持久的项目, 在前一些项目的基础上, 农远加快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 开发了适合我国中小学基础教师的教学、学习和管理平台, 并且也继续推动着教师素质的发展, 从而有益于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兴复:《促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发展》, 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学术讲坛[1]丁兴复:《促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发展》, 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学术讲坛

[2]安文广、乔香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0卷第4期2005年7月20日[2]安文广、乔香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0卷第4期2005年7月20日

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论文 篇9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工匠,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知识老化更新的状况, 妇孺皆知。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就需要不断地汲取新鲜的营养。如果我们天天拿着教科书到课堂上去诵读一番, 日复一日, 年年如此, 恐怕不仅仅学生厌学, 自己也会倦怠, 更何谈“诲人不倦”呢?众所周知, 教师的工作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只有学而不厌, 才能不断地激发创造的热情, 闪现智慧的火花, 增强进取的力量和勇气。因此, 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认真地钻研教材, 增添自己的新知识, 用最科学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 用最优秀的资源支撑我们的教学, 用最先进的方法进行我们的实践, 使自己“学而不厌”“乐为人师”, “诲人不倦”“善为人师”, 时时有新知识, 年年有新教法, 教学相长, 实现双赢。如果能够很好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 则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在“课程资源”板块中, 有大量初中各年级各学科不同教材版本的教案示例、媒体展示、探究活动、典型例题、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素材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不同学科、章节的内容来构建自己的教学方案, 还可以选择使用媒体素材实现自己的教学过程,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指导”板块是由著名特级教师讲解的与课堂教学同步的视频课程, 适合学生做预习和课堂知识辅导使用。课后提高栏目内容是由动画制作, 用游戏的形式, 集重难点解析, 知识检测, 思维训练、知识拓展于其中, 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并在原有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补充, 能力提高, 适合做复习和课后知识巩固补充使用。还有作文栏目、语音室栏目、学科实验栏目等, 视频播放, 音频讲解, 要有尽有。诚如是, 课堂教学则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学生势必“亲其师, 信其道”, 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 要牢记“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的古训, 做一名尽职尽责的老师。

完全靠自学成才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无论做任何事情, “天道酬勤”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的爱与责任主要体现在“勤”字上。特别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未来, 青年教师的“成型”、“成材”、“成器”, 决定着一个学校今后的前途和命运。在学校首屈一指的要务就是要教育培养好年轻教师。青年教师在成长中要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事实上, 内因起着决定作用。因此, 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从现在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在“勤”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树立良好的教学研究意识, 反思和研究自己的每一节课, 总结得失。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发展”板块, 提供了良好的用武之地, 其中“专题报告”栏目通过专家针对各学科教材的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便于我们掌握课改精神与教材精髓;“培训教程”栏目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信息技术, 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平台;“教学案例”栏目为我们提供了各学科、新课标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说课和评课视频, 便于学习和借鉴。学优秀课例虽有东施效颦之嫌, 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听名师说课可从心灵的碰撞中, 迸发出灵感的火花;看专家点评可睹大家风范, 未雨绸缪, 免蹈歧路亡羊之苦。凡此种种, 可谓“积土成山”“集腋成裘”之举, 百利而无一害。

古人尚且有“学不可以已”的感悟, 人民教师何虑之有?无论是青年教师, 还是中老年教师, 经常看看这些视频资源, 诚所谓“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即与之化矣”。这对于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是一条极好途径, 不妨一试。

再次, 要“活到老, 学到老”,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做一名永葆青春的老师。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 知识不断更新, 人们接受一次性教育所拥有的知识不足以终身享用,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以适应生存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新时代赋予人们的新课题。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终身学习的思想古已有之, 先师孔子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人民教师, 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少而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学, 如日中之光;老而学, 如秉烛之明”。无论是青年教师, 还是中老年教师, 都应该像海洋那样容纳“百川”,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学不精通, 就不能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学不广博, 就没有丰富的经验, 就不能采集诸家, 熔铸一炉。只有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 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远航。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指出:“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有效地运用技术, 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 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论语》上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教师的工作与医生一样, 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专门化职业。这种特殊性和专门化, 主要表现在教师所掌握的有关教学的方法和技术上, 这些方法和技术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关键特征。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术就好比医生的医术, 具体说是医生作手术时运用手术刀的技术。如果教师不懂得教育方法和技术, 就如同外科医生不会使用手术刀而误人性命一样, 则会误人子弟。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教学上的运用, 是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和革命, 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 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表现力强、趣味性强的特点。从宏观到微观, 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 缩短教学时间,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远程教育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使教和学达到“同频共振”。

所以学习新知识, 掌握教育技术, 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 自然也就成了每位老师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义务。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适应新时代, 走进新课程, 实现新突破, 是竞争, 是挑战, 也是一种潮流。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 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用现代化的知识去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 使“一桶水”, 变成“一眼清泉”;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使“教书匠”变成“魔术师”。这是时代的需求。我们的老祖宗知道的东西, 在信息化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有所创新和发展。作为教师, 掌握教育技术, 使用优质资源, 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泥瓦匠尚且有灰铲瓦刀,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如果不凭借先进优良的工具, 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永远仅凭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在那里低效率地满堂灌, 岂非咄咄怪事?略懂教育史的人都知道: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发展变化,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必然要发生根本的变革。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所以教学形式和方法也不可能倒退到口传心授的原始状态, 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为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学习应用平台。如果还不赶快行动, 岂不与我们的职业道德相悖, 良心何安!

摘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 集权威性、系统性、可靠性、实用性和易操作性于一身。该项目对于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毫无疑问, 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有效性经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论证, 毋容置疑。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 探讨该项目的具体应用。

对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远程教育把优质的教育资源, 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送到我们偏僻的农村小学, 这让农村的教师欣喜无比。特别以适合不同经济发展条件的三种技术配置的远程教育为农村教育教学创设了美丽的蓝图。它不仅弥补了农村小学的“短腿”, 同时也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推动了农村教育教学的改革。然而由于农村小学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育理念, 导致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应用的现状不容乐观,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下面就本人对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现状和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 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首先, 部分农村教师没有清醒的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自己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距离遥远,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黑板、粉笔和教科书) 得心应手, 学生也乐于接受。其次, 由于边远农村教师工作时间长, 课时任务繁重, 导致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去搞远程教育。

(二) 资源应用积极性低

尽管远程教育已实施几年了, 但毕竟是初级阶段, 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设备出了问题没能够及时维修或更换。学校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不强, 各种教育资源欠缺, 教学网络不健全等等, 从而使项目设备仅成为一种摆设, 造成远教资源的浪费。

(三) 教师评价机制滞后

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使部分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有抵触心理。不少学校虽然在争取远程教育项目时, 都安排和落实了专 (兼) 职远程教育一线管理人员[1]。然而由于人员紧缺, 他们不得不身兼数职。

综合以上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只有加大改革力度, 提高项目设备资源使用效率, 让真正的远教资源走进课堂, 服务农村教育, 使更多的农村小学师生真正感受和享用远程教育资源。

二、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 端正思想, 转变观念

要提高边远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关键。应运远程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城市、乡村教育的协调发展, 着力改变农村小学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等的状况。开展这项工程首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 教师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 工作中不畏艰难。破除陈旧的灌输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教育思想, 应用新的教学模式, 使现代远程教育高效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变教师被动为主动参与, “要我用”为“我要用”。教师角色必须转变, 教师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2]。

(二) 加大教师对远程教育设备操作能力培训工作

虽然我们有了先进的远程教育设备, 但是它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 首先要利用好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抓好对教师的培训。其次, 对不同农村学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部分小学不仅使用模式一, 还可以接受中央电教馆传送的远教IP资源, 内容非常丰富。也可下接模式三[3]。

(三) 提高农村教师对远程教育的整合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 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如:1.形式主义多, 注重实效的少。2.比赛中用得多, 平时用得少。3.网上下载的多, 有效整合资源的少等等。这就是说, 虽然我们有了好的教育技术环境, 但远没有更好地融入其中。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 必须讲整合策略, 注重整合效果, 将现代远程教育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四) 加快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的步伐

首先, 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 评定职称、评优选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其次, 利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即:教育评估和奖励机制, 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教务工作来抓, 作为学校的一个重点项目来抓, 把远程教育的使用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最后, 上级主管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大表彰力度, 甚至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只倾斜于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和开发好的教师, 形成了人人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用先进教学方法授课的局面[4]。

总之, 现代远程教育对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只是其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低等一些现象。只有我们下大力气, 知难而上, 不断探索、努力研究, 一定能有效的提高我国农村教育水平, 一定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定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道敏.不让大山挡住教师专业发发展的脚步——湖北省恩施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4.

[2]陈至昂.远程教育教学创新方案与案例及多种信息技术应用手册[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8.

[3]中央电教馆.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农村远程教育IP资源[DB/OL].北京: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2005, 2006.

谈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篇11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21-01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它的真正的意义在于宛如诗人笔下的诗歌一样,能唤起人的思想觉悟,润人心智、端人行为、激发灵感、丰富情趣,使人的思想不断受到全新的思想的洗礼和美的熏陶。但在农村小学中,音乐教育由于教育理念的陈旧、教育管理的局限、师资力量的缺乏等诸多原因,导致了音乐教育的发展的相对滞后。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素质教育下评价体系的不规范。音乐教育其实是要用音乐这门艺术,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水平,使孩子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是很重要的。遗憾的是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转变传统的教育的旧模式。“素质教育做口号,应试教育还重要”不是空穴来风。时下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评价体系框架内,苦了教语文和数学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考出个好成绩;为了使年终量化得高分以便评优评先;为了领导认可又取悦于学生家长,就不惜余力、不失时机地抢占强占音乐课,于是课程表中排出来的音乐课自然就形同虚设了。而音乐教师则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学生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这样就一直忽视音乐教学。再说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与主学科成绩直接挂钩,而音乐课考试则让学生唱一首N年以前的歌(也许是学生自己从电视或其他地方学来的),填了成绩册就算完事了,加之音乐老师没有与考试成绩相挂钩晋级评优的机会,由此也就“如此甚好,轻松自然,不教也罢。”

(二)音乐专业教师匮乏。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文化底蕴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和不足。“没有专业的正规的艺术类教师”随即成了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学而推脱的理由。于是乎,“一首歌,唱了N遍音不全”的现象就自然存在,见怪不怪了。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三)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一支粉笔一张嘴,救好音乐才算怪。”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小学中有关音乐方面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及其简陋,有的基层学校甚至连一件像样的音乐教学器材都没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只能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传授知识了。本来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不高,甚至有的教师对音乐知识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当一支曲子用教师的嘴巴教给学生,再由学生唱出来时,跑调万里,不但变了味,还变了质,课前每每听起学生唱歌,叫人啼笑皆非,只有别扭的份了。!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的学校,也并未将设备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设备库存已久,尘封多日,偶尔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搬出来慌忙用一用,效果不见,教师和学生倒弄了个手忙脚乱。如此教学,学生

有何兴趣和收获,而学校和教师又情何以堪?

二、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渗透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上来;要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在教学中,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本人,要敢于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积极渗透素质教育,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彻底消除“主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教学撰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教学真正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

有这样,才能使国家设置的音乐课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且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T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能力,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敢于打破旧的评价模式,积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音乐课教学发挥出真正的意义。

(三)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使衣村小学音乐教育自身能够得到发展的空间和物质保障。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需的教学器材,有条件的还要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能合理自觉地利用这些设备器材,发挥设备器材的最大效益,以不断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有所依,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四)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改革音乐教材内容。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拘一格,尊重学生爱好,凶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教学唱歌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的培养;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健康向上,积极进取,且具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OL].2010

[2]葛纪兰.外来子弟学校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和对策[j].考试周刊;2015-06-16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 篇12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 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受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思想影响, 中国的农民有朴实忠厚的优良传统, 又有愚昧落后的一面, 如何在农村推进素质教育, 是教育工作重点研究的课题。

怎样在办学条件差的情况下, 搞好素质教育?农村素质教育怎样开展?作为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加全面、具体地理解并实施素质教育, 是农村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是最基础的教育, 是涉及教育方式、教育指导思想多方面的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挖掘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潜能,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农村, 要全面改革过去的教学方法, 推行素质教育, 学生家长必须密切配合、理解并支持学校工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向课堂要效益, 又要做好家访, 向农民朋友讲述国内外的教育形势、教育方法, 学生成才之道, 开阔学生家长的眼界, 使他们从封建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从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从智力投资不见成绩的短浅目光中解放出来。实践证明, 家访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小学素质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容是最基础的, 只有最基础的, 才能帮助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最全面的, 只有全面, 才能使受教育者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愿望, 才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素质教育在农村不仅是教育内容的冲击, 而是从思想上、培养目标上等多方面的冲击。农村的素质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 要注重培养各个环节。

第一, 要重视品德素质的培养。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农村小学应立足于农村的特色, 立足于儿童的接受程度, 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学校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不能让那些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占领孩子的心灵;树立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 不要受宗教、宗族观念的影响。树立榜样不能神化, 不能机械、空洞, 树立学生身边的人, 让学生看得见、学得会。榜样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让学生明辨优劣, 学其优克其劣。对于反面典型也不要全面否定, 要找其错误的根源, 使学生引以为戒。

重视学生政治能力的培养, 让其在复杂的现实社会里能分辨是非, 并能抵制各种错误的东西, 有能力与之进行有效的斗争。不要只注重政治观点的灌输, 忽视政治品格的培养。

第二, 要重视智能素质的培养。农村小学经济条件差, 教学设备落后, 这是短处, 但农村有广阔的实践场地, 可有效地利用, 学校安排课程应结合实际,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实践能力, 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利用好实验基地, 为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寻出路。

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要深入到学生中, 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表达、写作能力。

第三, 注重学生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未来的社会里, 竞争更加激烈, 心理压力增大, 节奏加快, 只有道德、人格和心理优良的人, 才能适应。要教育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正确认识自己, 摆脱小农意识的影响, 合理接纳他人, 处理好人际关系, 合理接纳他人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鼓励、支持学生的创新意识, 挖掘学生的各方面才能, 为培养各方面拔尖人才打好基础。在教学方面, 做到:书山无路“趣”为径, 学海无崖“乐”作舟。

上一篇:双因素理论的薪酬管理下一篇:工程项目财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