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09-20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精选12篇)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1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教育部, 20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教育部, 2001) 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 (教育部, 2003) 的出台, 信息技术教育逐步走进全国中小学课堂, 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室, 计算机室, 校园网, 远程教育等先进设备走进广大学生学习生活, 为我们送来了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教育教学信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 合理地运用各种信息资源, 是我们每个处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现结合笔者具体实验和探索, 作如下浅见。

一、制度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

由于农村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 对新课改的认识相对不足, 而信息技术教育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通过观看“中央远教”中的“课堂直播”和“示范案例课”, 使教师认识到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实实在在的课堂操作, 有助更好地进行课堂设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进行指导和点拔, 从此使课堂结构得到了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成功的必要保证, 任何一项新的变革都需要以强有力的制度作保证才能顺利实施, 实现从制度强行要求到自觉参与的转变。信息技术教育推广给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 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管理制度不到位, 大部分教师不会应用信息技术完成自己的学科教学任务。学校加强管理, 以制度强行要求, 量化考核, 给每位教师每学期定下死任务,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只有先强行要求全体教师都去参与, 才能让全体教师从中体验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强大作用, 才能找到差距, 找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促进自己去了解, 去研究, 去学习。对此, 首先从量上先要求每位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要达到的节次, 排好课程表;其次是不定期地检查与听课, 督促教师在保证时、量、质;再则, 要科学地设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记录表, 要求教师认真地填写, 写出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思考, 研讨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如何有机地整合。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一定要追求大而全, 我们也可以从细节入手, 将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不要认为整合就是很高深的东西, 应用小技巧也能进行有效整合。整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不同的学科的整合模式也是有差异的, 要一步一步来,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全面整合。

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两者有效集合可实现:1.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主要是声音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象和书纸的记录来传播。农村远程教育资源通过信息技术作为显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 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学的有效整合。2.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 信息技术教育则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3.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主要来源的限制, 而不断优化成为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看,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可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 能培养学生对信息认识的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育有效促进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感恩父母, 立志成才”、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 图形、文字、视频等各种信息技术素材共同发挥作用, 极大地提高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 收获远远高于传统教育模式, 精神面貌焕发, 整体素质有了极大提高, 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好评, 校园充满了活力, 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课余生活丰富性和有效性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可以拓宽课程资源, 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同时促进课余生活丰富性和有效性,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素材资源, 把绚丽多彩的世界呈现在我们学生的课余生活中, 如兴趣小组活动中融入一定的信息技术, 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余组织学生观看他们所喜欢的专题教育片《珍惜生命, 远离毒品》《希望田野, 拒绝邪教》《交通安全知识》《三大战役》系列片等等。通过观看综合资源片不仅教育了学生崇尚科学, 珍惜生命, 而且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通过几年来的推广与应用, 笔者逐渐认识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优点, 但从中也发现了它的不足。如何进一步简化演示文稿制作;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为汉字加上拼音;在数学教学中, 如何编写数学公式等等。中小学教师对这些技术如何突破, 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 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大面积培训, 但效果甚微, 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的途径在何方?只有我们不断地探索,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才会终将成为农村教育的先锋, 学校教育的好伙伴。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2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初探

姓 名: 田 婧 联系电话: *** 任 教: 信息技术 邮 编: 410153 学 校:中 岭 小 学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农村计算机普及程度低、学校计算机少和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根据认知的规律和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字:计算机教学 农村 解决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和人们的联系也因此更为紧密。人们一方面享受着计算机给人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依靠计算机。使用和开发计算机新功能是人们对计算机发展的基本要求,新功能软件的出现刺激着人们学习和探究计算机。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我国各类学校的必修课,计算机教学在农村也得以快速开展。

一、教学布置

由于生活水平的差异,城市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要远远大于农村,城市学生也许一出生就见过计算机,成长过程中使用过计算机,因而学习计算机对他们不构成障碍。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计算机虽不再是一种神秘的机器,但由于计算机普及程度低,大部分学生少见、甚至没见过计算机。计算机对他们来说是生疏的,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也许就是在学校的机房。

由于条件制约,很多农村学校一般一所学校仅有一个机房,假如按现行的计算机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上机时间根本得不到保证,学生就无法迅速理解和把握计算机知识,会让他们觉得学习计算机很难,甚至放弃计算机的学习。如何解决这种条件和学习的矛盾呢?笔者在农村执教近二十年,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1.增强对计算机的感性认知

在农村,学生也许见过计算机,但很少有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因而对计算机没什么概念。假如按课本顺序,一开始就先容理论知识,而后先容计算机组成等内容,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不易理解,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很抽象,轻易失往学习喜好。因而,针对农村计算机教学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

笔者的做法是摘要:部分教学内容可先上机,再给学生上理论课,非凡是在刚接触计算机前几节课。

如第一节让学生往机房熟悉计算机摘要:先不先容任何内容,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往看、往摸计算机,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个感性的熟悉。而后才给学生先容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件及其开关,等学生熟悉清楚后,才接通机房电源,让学生学会开机。

开机后,老师演示一下键盘、鼠标游戏软件,然后让学生模拟使用。在整个上机操纵期间,老师应要求学生仔细回忆先前的演示,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计算机,不要担心会损坏,不会操纵的同学要大胆问老师或会操纵的同学。一节课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本次上机过程和心得的实验报告。需要注重的是,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因此,上机过程不必也不能讲得过多过细,否则效果更差。

有老师以为,在机房上课学生会分散注重力,不轻易控制。这种担心有一定的公道性,但是,只要我们公道布置好上课内容,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况且学生爱动、好动计算机也体现出他们对计算机的喜好,这不正是我们所期看的吗?

2.要有所侧重,不是面面俱到

计算机知识点多,每个软件操纵项目多,假如我们要具体先容每个内容,必须要有大量的上机课时作保证,这在农村学校很难做到。

因而我们须另辟途径,做到有所侧重,以点带面,才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我们在先容Windows操纵系统和Word、Excel应用软件时,应将Windows操纵系统的每个菜单项作为重点,让学生多练习多操纵,宁可在此多花一些时间,熟悉每一项操纵,为后续的软件学习打下基础。

这是由于,微软公司创造的窗口图形菜单形成了目前尽大部分软件的标准,熟悉像Windows操纵系统的每个菜单项,就可对其它软件做到一通百通。因而,在Word、Excel学习中,只要了解菜单项的功能,操纵都是大同小异,这两个软件所花的时间就可大大缩短,而且效果更好。

在其他内容的先容上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有所侧重,就不会造成学生整节课只被动地听讲,而能够节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纵。

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上老师只有将硬件或软件操纵的步骤、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才轻易理解。在学生数未几的情况下,老师还能在单机上直观地演示并进行讲解,但如要同时教几十个学生就得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

早期,我们通常采用大屏幕投影来展示教学内容,且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是在农村,尽管这几年投影机价格一直下降,但学校还是承受不起。近年来,我们通常采用电子教室软件,利用局域网广播的方法将教师机上演示的内容广播到每一台学生气上,同时还可控制学生气的界面,以防止学生利用计算机玩其它内容,效果极好。

三、上机指导

计算机学科是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开设上机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上机,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把握计算机运行和操纵技术。同时,通过上机,软件的功能、功能、特征能得以直观地展示。同时由于上机是个体行为,必须做到课前公道布置,课中科学指导,课后及时回纳总结,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公道布置

因上机时间有限,学生在上机前若未做充分的预备,有可能造成学生上机时无所事事或完不成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公道布置上机内容并预备好有关材料,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可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往完成教学目标。

起初几次上机,老师最好能先演示上机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模拟。为了进步学生的喜好及注重力,尽可能采用小游戏来进行练习。如用“田鸡过河”游戏来练习指法;用桌面游戏来练习鼠标等。

2.课中科学指导

上机过程虽是个体操纵过程,但录进过程因各种因素造成的错误,或程序本身的错误需进行编辑调试,往往本人在较短时间内不易查出并更正,需要别人的帮助。

较好的办法是摘要:每3个学生分成一组,并选出组长,进行组内互助。组长的产生需经老师在前几次上机过程中进行观察,让一些接受程度快的学生任组长,负责在同学有困难时,及时予以指导,就可避免学生一遇新题目就依靠老师的情况。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上机,不要害怕出现错误,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出现错误并不断调试改正,才会更好地把握软件操纵。

3.课后及时回纳总结

上机结束后,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题目、目的、软件要求、过程和总结。

实验报告的书写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对实验的认知,同时也是对实验内容的一次再现,应要求学生认真对待。

四、重视练习题

计算机知识点多、操纵多,要记住每一项内容,非凡一些非常用的功能项,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识记。目前,计算机的无纸化练习(包括操纵题)非常多,并附有答案,非常方便。只要反复往做这些题目,就可增强对每个知识点的识记和巩固。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3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资金上的不足、认识上的欠缺,师资素质,等等。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效为教学服务,这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资金 师资 教育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教育逐渐进入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范畴,很多农村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效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对农村中小学多年坚守的常规教育教学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由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早于农村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城市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做比较,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

1.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清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虽然国家已经大力提倡和推行提高教育效率的信息技术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于信息技术这门他们认为还未成熟的科目,都不想投入多大的精力和时间。至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基层领导和教育者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教学,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打字,编辑文章,操作计算机上,未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2.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

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资金的匮乏导致必需的硬件设备跟不上,造成信息技术课程难以开设。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一般都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少、配置水平低、质量良莠不齐,软件配套跟不上的情况,教学资源匮乏,不能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3.师资队伍素质偏低

农村中小学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专业、计算机教育专业和电教专业的教师很少,多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也不是很高,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是半路出家,对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缺乏全面的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进修机会又不是很多,所以导致许多教师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水平滞后,跟不上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步伐,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4.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软件不同步

信息技术教育装备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在各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硬件设备不算很少,而软件和资源却是不多,即使有一些应用软件,教师也不会使用。教学软件只注重形式,忽视了质量和效果。农村课堂教学软件只有在优质课、公开课才能看到,不能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有的只能做展示品用来迎接检查,充当门面。真正从学习规律角度设计的教学软件也很少,并忽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

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主管教育部门重视不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概念不清,认识不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对这门课认识不够,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教育管理部门对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对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常规、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管理不得力,缺乏指导和规范。

2.资金不足,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进行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作后盾。要想在农村很好的落实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一个关键的限制因素就是资金问题。资金不足,使信息技术教育中一些必需的设备无法提供,而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就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两者相辅相成。资金不足,导致教学设备不齐全,在基本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很难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

3.教师素质偏低,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要求

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不高。不少教师虽具备基本的电脑常识,而应用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都没有达标。现任教师很多都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教学。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视现实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首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要正确。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到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把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其次,要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做好专业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坚持下去。

2.疏通资金渠道,落实资金来源,加强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积极疏通资金渠道,是让农村走出信息技术教育困境,解决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问题。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做好宣传鼓动工作,调动政府、社会各界多方面力量筹措资金,增添信息设备,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

3.加强师资培训,强化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校本培训,提高教育信息的基本技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另外,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4.加快资源建设,构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学校要配备并定期更新教育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作用。鼓励学校进行校园网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有利资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具备上网条件的中小学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可操作性更强。同时,学校要充分运用教学软件、提高已有设备的利用率。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4

记得有一次到一偏远留守学生家家访,他爷爷带着奇怪的眼神问我:“信息技术老师是干什么的啊?”一旁的同事向他解释了一下,然后家长发出“哦”的一声便转移了话题。当时感觉自己毫无分量,心里很不是滋味。还有一次到镇上一学生家家访,家长问:“罗老师,最近某某喜欢上网吧玩游戏,成绩也一落千丈,这些网吧就是一个十足的‘王八蛋’,我该怎么办呢?这家伙好的不学,尽学些坏的。唉!”当时心情糟透了。从这两件事不难看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我认为,正确认识到制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因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下面是我对这一因素的几点归纳。

一、从教师的角度看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学校与教师不应该单纯把信息技术课作为所谓的副科、不是考试科目、条件限制等以后再慢慢学来引导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教师也不应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把信息技术课弄成另类的音乐课、电影欣赏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轻松自然的教学模式与精湛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学生在轻松、赞许、信任、竞争的气氛中坚定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摆正心态,积极面对,理智、客观、正确地规划自己在现有环境中的教学工作。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

信息技术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正是这样,学生也更容易失去学习的方向感,会让学生产生信息技术课就是单纯的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上网聊天等错误认识。初中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与方法,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了解掌握简单应用程序的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在现实中的应用,了解和掌握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技巧与方法的课。

三、从家长的角度看

一些学生经常进入网吧,迷恋网络,影响学习,致使部分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误解,认为信息技术是玩游戏这样的一类娱乐课,有了“信息技术教育是在为网吧输送人才”“玩物丧志”等的错误想法,甚至“谈网色变”,不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考一个理想的大学,他们大多“重主轻副”,不支持甚至反对自己的子女把时间花在这个学科上,一些家长对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不了解,只知道语、数、外等主科, 毫不在乎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使得家长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有了抵触情绪。只有让家长了解并正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及其重要性,才能健康地开展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四、从学校的角度看

学校领导应强化自身的信息技术教育素养,不应该总把“这项工作很重要”常挂在嘴边,而成为对上级的一种应付,玩“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游戏,让各学科教师正确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对其他学科教育有辅助作用的重要性,提高学校学科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技能,学校不应该把信息技术课与美术等所谓的副科边缘化,不应总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对该类学科以“有形无骨”的形式存在,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的教学兴趣,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错误的认识。学校应该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与学习宣传,不要以替代品的形式,不要以应付的方式,不要以绩效歧视的形式激励做好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而应在学生与教师中多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操作、课件制作设计比赛等丰富的活动,对信息技术教育作积极的宣传。

2014年2月21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通过了专家论证。这对于贵州来说怎么不是一件好事?以信息技术为主打的大数据产业也必将对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做好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工作更是教育工作者的大事。所以,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上好每一节课,辅导好每一位学生。同时,家长也应该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孩子,不要总停留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应树立“现代文盲”的概念。学校也应真正把教育的“四个面向”用务实的态度行动于教育教学的安排与建设中。这样才能借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力翅膀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基本能力,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却未能很好地展开,可以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5

——浅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几年来,城市学校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可是农村众多的中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应用与发展,使信息技术教育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关键词】农村

信息技术教育

现状

改进

为了使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尽快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需认真分析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努力探讨改进的措施和对策。

一、目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缺乏资金投入,硬件软件不足。

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一定的软硬件设施支持,这些软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办学单位角度来看,纵使他们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做拿不出钱来投资,有些也是为了响应信息教育的号召而象征性的购置设施,许多地区上课的时候,几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就缺乏它必备的物质载体,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自已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多数学校都是几百名学生才拥有一个计算机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硬件装配远远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就连软件安装和升级都难进行。各科教师公用一个多媒体教室,更显其人多饭少。在有限的条件下,学生的信息工具、信息

技术使用技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尚不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更不可能从网络上获得学习资源。由此可见,资金的短缺,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2、课程地位较低,专业教师缺乏。

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一直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一方面,受条件的限制,即使有的农村学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也是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从学校方面来看,虽然现在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对一学校的办学进行评价时,主观上看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信息技术课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学生方面来看,即使想学,也会因担心影响必修课程的成绩,而不得不放弃。领导不够重视,不安排专门老师上课,就连学生家长对此又存有误解,认为信息技术课会引导孩子走入歧途„„。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术学科,这就要求其教师要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然而在农村一些中小学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更不要说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了。这些上课教师大都是兼职非专业老师,同时还承担学校很多其他的工作,只能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一些高难度的制作还不能应用自如,如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网站建设及管理、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系统的维护„„。即使有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才,他们理论方面能力很强,但在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方面还比较薄弱。由于他们认识的肤浅,而容易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甚至于把一堂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成打字课;还有,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而应当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把信息技术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但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基础工具的操作应用知之甚少,甚至有的教师还对计算机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畏惧感。所以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旧教学模式上。这是农村小学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这样的师资状况,难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3、学校重视不够,教师热情不高。

绝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热情不高、工作重(有的老师每周要上到20节课,小学甚至达到24节以上),还要负责学校机房和办公室计算机的维护,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统计学生考试的各科成绩,统计汇总上级各个部门的数据,辅导学生参加常规竞赛,甚至要完成打印任务。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缺乏一套激励机制,导致大部分教师工作热情不高,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现状解决措施。

1、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理念。

目前农村教育观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尤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推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体验到信息技术教育带来的变革,直接影响到一些领导正确认识信

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滞后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以及校长的认识,端正其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与本地经济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计划与得力措施,要把信息技术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去,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广开渠道,提高经费投入力度。

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建设。而目前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投入方面,一无政府拨款,二无部门资助,全靠学校一方独立支撑。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校可以和村委会联系,让他们投入一定的经费,每年村上可以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计算机学习和培训;学校还可以找对子,结“富亲”;还可以积极与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极大改善办学条件等等。

3、转变观念,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直接参与高考,不能直接决定升学,学校领导不能因此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要,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变“升学目标”为“能力目标”,树立能力主导升学的观念,能力应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力比升学更为重要,学校和家长都应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因材施

教,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体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地获取和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正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终身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学校还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师资力量,还要加大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重视力度,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地层现其自身社会价值的平台,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另外,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再学习或者再培训的机会。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的一个称谓,也即是计算机这个信息处理工具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新人类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也凸显出了其重要性。信息技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与技术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和灵活性,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农村,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呢?

记得有一次到一偏远留守学生家家访,他爷爷带着奇怪的眼神问我:“信息技术老师是干什么的啊?”一旁的同事向他解释了一下,然后家长发出“哦”的一声便转移了话题。当时感觉自己毫无分量,心里很不是滋味。还有一次到镇上一学生家家访,家长问:“罗老师,最近某某喜欢上网吧玩游戏,成绩也一落千丈,这些网吧就是一个十足的‘王八蛋,我该怎么办呢?这家伙好的不学,尽学些坏的。唉!”当时心情糟透了。从这两件事不难看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我认为,正确认识到制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因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下面是我对这一因素的几点归纳。

一、从教师的角度看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学校与教师不应该单纯把信息技术课作为所谓的副科、不是考试科目、条件限制等以后再慢慢学来引导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教师也不应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把信息技术课弄成另类的音乐课、电影欣赏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老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轻松自然的教学模式与精湛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学生在轻松、赞许、信任、竞争的气氛中坚定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摆正心态,积极面对,理智、客观、正确地规划自己在现有环境中的教学工作。

二、从学生的角度看

信息技术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正是这样,学生也更容易失去学习的方向感,会让学生产生信息技术课就是单纯的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上网聊天等错误认识。初中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与方法,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了解掌握简单应用程序的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在现实中的应用,了解和掌握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技巧与方法的课。

三、从家长的角度看

一些学生经常进入网吧,迷恋网络,影响学习,致使部分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误解,认为信息技术是玩游戏这样的一类娱乐课,有了“信息技术教育是在为网吧输送人才”“玩物丧志”等的错误想法,甚至“谈网色变”,不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考一个理想的大学,他们大多“重主轻副”,不支持甚至反对自己的子女把时间花在这个学科上,一些家长对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不了解,只知道语、数、外等主科,毫不在乎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使得家长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有了抵触情绪。只有让家长了解并正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及其重要性,才能健康地开展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四、从学校的角度看

学校领导应强化自身的信息技术教育素养,不应该总把“这项工作很重要”常挂在嘴边,而成为对上级的一种应付,玩“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游戏,让各学科教师正确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对其他学科教育有辅助作用的重要性,提高学校学科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技能,学校不应该把信息技术课与美术等所谓的副科边缘化,不应总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对该类学科以“有形无骨”的形式存在,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的教学兴趣,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错误的认识。学校应该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与学习宣传,不要以替代品的形式,不要以应付的方式,不要以绩效歧视的形式激励做好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而应在学生与教师中多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应用操作、课件制作设计比赛等丰富的活动,对信息技术教育作积极的宣传。

2014年2月21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通过了专家论证。这对于贵州来说怎么不是一件好事?以信息技术为主打的大数据产业也必将对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做好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工作更是教育工作者的大事。所以,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上好每一节课,辅导好每一位学生。同时,家长也应该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孩子,不要总停留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应树立“现代文盲”的概念。学校也应真正把教育的“四个面向”用务实的态度行动于教育教学的安排与建设中。这样才能借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力翅膀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7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如何呢?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我觉得突出问题有三:

●问题一:日常行为习惯差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时常出现:不穿鞋套进机房, 学生行为随意, 桌椅乱摆, 室内常有杂物……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差, 我们有责任培养、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规范课堂。我的对策是下面两点。

1.严

行为习惯的训练要从小抓,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保障。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 腾出一些课堂时间, 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制定一些简单易懂的规章制度, 把它贴在机房显眼的地方, 让学生对照、约束自己的行为。

低年级的行为习惯训练可融入趣味性, 如结合儿歌。上课后, 教师带领学生先唱一唱儿歌, “上课铃声响, 脚上穿鞋套, 快快进课堂, 起立要站直, 坐正不乱晃。竖起耳朵听, 不做小动作。”简单易懂的儿歌教给学生, 使学生一边娱乐, 一边复习行为规范。教师可根据场合编排、应用儿歌。此外, 还可以巧用“星星”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表现好的授予红星, 表现差的给与黑星, 达到调动学生的目的。

高年级可以直接和他们讲道理, 指出不足。训练中可以采用对比、表扬等方法来激励学生。比如, 我教的班级进网络教室都采取竞争方式, 哪组鞋套穿得快, 排得好先进教室, 享受成绩加分;不好的在门口反思, 做好才能进。出机房门, 小组长检查本小组的电脑关闭情况, 东西摆放情况, 合格后, 才能以小组为单位出去。把进出的主动权放在学生手里, 效果显著。

2.宽

教师应教育从严, 管理从严, 处理从宽, 处分过严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执行奖惩制, 对学生上课的行为习惯进行记载, 课上进行适当表扬、批评。记载情况作为期末学科成绩的一部分, 对学生行为习惯起到鞭策的作用。

●问题二:学生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待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在农村小学开设时间短, 学生计算机水平低, 差距大。课堂上, 教师强调技术, 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思想,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信息素养。这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多花时间去研究教材、分析学生, 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但情况是:信息技术教师要帮其他教师制作课件, 维护软硬件, 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一天工作繁杂, 很难静下心深入研究教学。面对困难, 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减负。

对策一:大家多动手

信息技术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师做课件。随着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不断深入, 教师接受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也多了, 掌握了一些课件制作技术, 所以在平时应尽量学以致用。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主动给其他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传授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制作技巧, 让这些教师也充当一些大型课件的制作者, 尽量给自己多腾出时间研究教学。

对策二:资源共享

利用网络, 我们可以方便地查找需要的备课资料, 根据情况, 进行修改, 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 变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二次备课, 有效借鉴、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反思教学, 提高课堂有效性。

●问题三:学生德育薄弱

有些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知识就搞起小动作来了。我在教授学生文件的复制、删除内容后, 计算机中的文件副本冒出来很多, 保存文件经常被删除。有的学生浏览一些不该浏览的网页, 玩一些不该玩的游戏。硬件也时常遭到破坏, 比如鼠标球经常丢失, 耳机经常被掰断, 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在这种情况危害性小, 但学生掌握的技术越多, 越高级, 没有一个好的思想品质, 对社会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危害。现在网络犯罪案件上升势头迅猛, 犯罪人也呈现低龄化。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具有前瞻性, 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对策一:重在平时

平时在教学中, 教师应增强育人意识, 做个有心人, 多留意学生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或小动作, 及时指出, 监督学生改掉。对于“重点”学生重点关心, 把潜在的危险扼杀在萌芽中。

对策二:进行法制教育

青少年在违法犯罪时, 法律意识淡薄, 往往犯罪不知罪, 违法不懂法, 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更是如此。教师必须充当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者, 向学生介绍规章制度,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并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一些犯罪例子, 做反面教材, 对学生起个警示作用, 加深印象。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8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 思想观念陈旧

思想观念问题是影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通过走访发现, 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学校领导, 或者是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部分领导、教师 (甚至有的信息技术教师) 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 观念陈旧、认识落伍, 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 领导者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如果领导者重视, 那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就开展得比较好;如果领导者不重视, 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 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 那么这个学校的其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也不会很认真。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的限制,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甚至是教育局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太重视的, 他们大部分都关注升学率,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不重视, 也不重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对于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学校领导对信心技术教育不重视, 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认同感就低, 特别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还兼职打印、复印、排版, 维护学校的网站, 有时还得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 等等, 信息技术教师任务重, 做的都是一些杂活, 课时经常被占用。其他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一个杂工, 对信息技术教师不尊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不同: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虽重要, 应该认真学习;也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很重要, 但和升学比起来, 信息技术可以以后再学;还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根本就没用, 上课就是玩, 浪费时间。

2. 资金不足

对于农村教育, 经费问题一直是很大的难题, 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农村中小学。加之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加一块黑板再加一支粉笔就可以进行的, 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并且这个投入不是一次性就可以解决, 它还需要后续源源不断的投入才可以有效进行教学。因为, 信息技术教育在前期需要买设备, 中后期需要进行设备维护, 软硬件的升级, 软件的开发, 等等, 这些都需要不少资金, 因此, 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消费的课程。有的中小学还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每学期只是将课本发给学生;有的学校甚至连信息技术课都没有排, 课本发给学生自己看;有的学校排课, 但是无上机安排, 仅仅是照本宣科。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室, 供大家使用。走访发现, 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数量少并且性能低, 兼容性差, 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如此差, 软件资源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 因此,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有的是用光盘、幻灯片和磁带等形式进行, 有的学校就只能“照本宣科”, 有少部分学校不开展, 让学生自学。可以看出, 农村教育的经费问题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3. 师资短缺问题严重

农村师资短缺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最大因素之一, 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之一。贵州地处我国西南经济不发达地区, 由于经济不发达, 地理条件限制, 教师待遇等因素, 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一直很难。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专门师资, 且在城郊、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也可能会有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 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就很少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师。农村教师招聘难, 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 真正学教育技术专业或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很少。因此, 存在很多教师即担任语文或者其它科目的教学, 又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他们只是凭借自学或者是在职培训时所学到的一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就开始给学生传授知识,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设备维护、教学资源的开发技能, 等等, 都比较的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难, 以至于数量少, 师资短缺。年轻教师, 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发展, 造成年龄大的教师多, 年轻教师少, 缺乏新鲜血液, 创新也就少。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空前的快, 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凭借以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兼职教师。因此,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4. 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农村很多基础设施都落后于城市, 这是经济落后所造成的, 也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城市的脚步, 基础设施薄弱, 信息技术的软件资源也自然落后, 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兼容性差, 教师基本上不是教育技术专业出身, 甚至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很少。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 或者有少数计算机却没有联网。在这种条件下, 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 教师购买现成软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求教师自行开发教育资源又是强人所难。贵州很多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网络建设也刚刚开始, 因此, 造成外面的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送到偏远的农村地区, 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5.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如教材的零起点, 使得教师忽视了一些已经学过相关知识的学生。现在农村有的家庭已经安装了计算机, 这些家庭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操作计算机, 而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有的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小学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大部分村里的小学没有开设, 也就是说有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 而有的到初中才开始, 甚至有的到高中了才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绝大部分都是采取零起点设置, 这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没意思, 那些课程都学过, 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 从而产生上课等于玩游戏的想法。

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操作和使用, 教学模式单一, 很少做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同时发展。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操作和使用, 比如:动画制作, 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做, 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 却闭口不谈。其实不是不谈, 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理论知识匮乏, 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 对计算机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 导致所教的学生也是依葫芦画瓢, 机械学习, 很难培养学生自主的获取、加工信息能力, 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型为主, 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 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 改变思想观念

转变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 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道路。对于领导者和教师, 我们应组织培训, 提升他们的思想观念, 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另外, 还可以组织他们到信息技术开展得好的学校参观和学习,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也是一种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根本需要,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改变他们唯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 当今知识量剧增, 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唯一判断是否是人才的标准。信息社会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传授知识与技能,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变他们的观念。

2. 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要有效地开展起来, 必须解决资金问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 贵州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仅仅靠政府拨款是不能快速有效解决资金问题的, 必须由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集资金, 使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能尽早建设好, 让信息技术教育尽早开展。经费不足造成农村学校在购买设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远远不及城市, 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政府对于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尤其应该加大投入, 尽量缩减信息鸿沟。农村学校也不能坐等政府的拨款, 应多渠道筹集资金, 应想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并尽可能地筹集资金, 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常规设备的配置、设备的更新、软件的配备、设备维修等, 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

3. 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 教师不仅自身需要生存和发展, 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责任, 所以,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 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 才能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学习, 所以,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迫在眉睫。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急需建设一支数量多、素质较高, 愿意在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引进时就必须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招聘适合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对于在职教师, 应该积极组织培训, 且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培训前调查教师希望提升哪些方面, 从而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 并根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改进培训计划, 培训过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为以后培训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4.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教育资源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 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 不仅包含非生命的各类实物, 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2]教师应该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 且教师在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应注重本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学习资源的利用。为了避免教师劳动的重复性, 教师应该多沟通, 分工合作, 共同开发。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和地理因素的限制, 可以以地区为单位, 一个地区的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对于开发出来的劳动成果, 应放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库中, 这样, 这个地区甚至是所有人员都可以享用, 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劳动。或者也可以几个或者几十个学校共同开发一个教育资源库, 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这几个或几十个学校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供这些学校共享。毕竟让农村每个学校做一个教育资源库是不现实的, 这样以地区或者以学校联合而共同开发的教育资源库, 可以包含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当教师在备课时, 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资源, 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继续学习。

5. 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农村中小学因为经济因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因此, 如果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 就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 但是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过, 因此, 零起点的教材编写是很好的, 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怎么教学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地采取讲授型的模式, 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虽然,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但并不等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只是操作练习, 从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 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阻碍了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但是,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 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积极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尽早实现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4.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9

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平衡, 使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城市与农村之间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巨大差距。如何提高西部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有效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让西部农村信息化教育提升到一定的水平, 值得我们思考。

二、西部农村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才能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由于长期保守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以及西部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 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及时转变, 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是花架子, 对农村教育不适用, 反而耽误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途径依然是时间加汗水, 不能借助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手段原始而单一, 不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西部农村信息化教育观念滞后

在西部农村中小学, 学校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没有把信息化教育教学提到议事日程, 致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处在低层次徘徊的现状;大多数学科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内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对计算机学习不够、掌握不多, 更谈不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辅助教学及学科间的整合;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 仅将计算机作为一种简单的学习工具 (学习机) 或娱乐机器, 不会科学使用从而不能达到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家长、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从而不能给予有效的支援和必要的投入。调查发现, 西部农村大多数教师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信息创新意识不强, 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加工、处理及整合应用都存在重重困难, 产生畏难情绪, 缺乏信息教育资源应用的主动性。不少教师还对计算机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畏惧感。多数教师一怕出错———计算机操作失误而出笑话;二怕出力———花时间、精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很多教师仍然固守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

2. 西部农村教师信息素质低

西部农村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小学, 虽有少数初级教学人员能勉强维持正常教学, 但其硬件维护、软件开发应用乃至制作实是空白。大多数教师不会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难以掌握,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落实。在西部农村, 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来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 他们奔波在学校和农田之间, 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现在虽说有接触, 但由于存在陌生感、畏惧感, 他们不学也不用, 更谈不上使用计算机给学生上课。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上, 他们主要的应用手段就是播放光碟。笔者曾走访一所农村小学, 有11名教师, 四十岁以上的教师7名, 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三十岁以上的教师2名, 以前在教师进修学校接受过一点培训;二十岁以上的教师2名, 在学校学过计算机。其现状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计算机基本不用, 三十岁以上的可以玩“斗地主”游戏, 而二十岁以上的2位教师成为学校信息技术的骨干, 他们除了教学还兼任学校材料的打印、资料的整理、设备的维护, 当然, 在工作之余他们也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 利用计算机收集教学信息, 提供教学资源, 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3. 西部农村学校多媒体硬件设备缺乏

西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按国家规划进行信息化建设, 因地方财政困难、资金不足、学校财力有限, 自力更生筹措资金更是困难重重, 加之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 大多数学校囊中羞涩, 面对应接不暇的升级调价, 其信息化建设竟一筹莫展。通过调查发现, 西部农村学校虽然享受了国家远程教育建设硬件设备的投资和扶持, 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太少, 三种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有的学校只有一台电视, 有的学校有一台投影机, 即使中学也只有一个投影教室。很多中小学在农村远程教育实施前也曾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过一批计算机, 但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师, 更不懂计算机的配置, 买了很多电子垃圾, 虽然配备了计算机教室, 可机器性能差, 软件根本运行不起来, 成为一种摆设。

4. 西部地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滞后

很多西部农村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操作技术的校本培训不到位, 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 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条件和相关激励机制, 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 技术培训缺乏实用性、针对性, 不能有效地培养信息技术学科骨干, 也不能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素质与能力。教育行政部门也曾选派教师进行培训, 但每个学区也就是一到两个名额。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成为学区信息技术的骨干力量, 为本学区的电教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农村中小学的校长也曾接受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 使他们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主要功用还是服务于教学, 但所学知识不系统, 不能达到二级培训的目的。因此, 大面积的培训无从谈起, 在教育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应用。

三、提高西部农村信息化教育教学层次的对策及办法

1. 更新思想观念, 科学确立农村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思路

要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门领导和广大西部农村教师就必须尽快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 尽快确立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思路。要充分认识和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 是改变农村学校教育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 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

2. 多方筹措资金, 稳步推进农村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 西部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必须调动政府、教育内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 可采用“引资修建、借鸡下蛋”等办法上设备, 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在这个方面, 不妨借鉴甘肃古浪县一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在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他们采用以国家农远工程三种模式建设为主, 县教育局配发为辅, 对口支援单位帮助、企业赞助及学校自筹资金购买为补充的模式。按照国家规定, 模式一主要配备的对象是小学教学点, 模式二主要配备的对象是农村小学, 模式三主要配备的对象是农村初中。古浪县黄羊川镇的2所农村中小学, 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得到对口支援单位的帮助, 如台湾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每年给对口支援的黄羊川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捐赠10台计算机或一些教育资金;也有一些农村学校通过寻求企业赞助的方式, 加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 有的农村学校还根据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 自筹资金添置一些信息化设备。

3. 抓好信息培训, 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高低是西部农村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是实现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保障。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也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针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缺乏的现状,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于培训工作, 从学校来说, 笔者认为主要抓好以下二个方面:一方面, 抓好电教管理人员的培训, 主要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 能及时获取网上资源, 并正常进行网络与计算机的维护, 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 要采取激励政策, 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 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就地取材发挥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 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 并对在职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4. 开展教研活动, 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核心, 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县教研室的作用, 构建教研网络, 各学科教研员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 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 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5. 加强信息建设, 确保实现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以县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中心, 在县教育局电教室为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 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以甘肃凉州区为例, 在四十多个乡镇中小学中, 利用教育卫星资源的达到100%, 已经上网的达到70%, 建立了校园网的达到40%。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10

来源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完美体现和应用, 能否达到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全面人才的目的, 要靠任课教师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实现。 在实践中, 我发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巧妙融合, 能获得如下效应:

一、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程度

现代教育技术将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 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表现出来。 这种教学可使学生直观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通过现象探索本质, 从而形象建立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图像,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如学习《将相和》《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等历史题材的课文, 由于这些课文的内容距今比较远, 学生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 教学时, 教师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 放在特定的网络文件夹中, 让学生利用, 拟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 “断层”, 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

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实时交互的功能, 实行干预、引导,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 改变了在阅读教学中的逐段讲解, 以“训练点”为中心的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 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 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琥珀进行合理想象的, 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和推理的过程。 上课前, 教师制作了课件。 一是用多媒体再现课文内容。 二是将琥珀的样子, 远古时代的环境, 苍蝇的行动及巧合、松脂变成化石的经过, 将发现的过程制成若干视频片段。三是让学生画琥珀形成的逆推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可以通过课件得到提示和帮助,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些不理解或没有看清楚, 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单击课件的交互按钮, 重新阅读、查看, 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获取途径。 知识不经教师传授,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情景、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 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教学,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一个问题, 预习《李时珍》后, 你一定获得了不少知识, 请你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说说看法, 教师应准备的工作是, 网上下载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 装到教师机上的资料, 经过分析、思考、归纳后在机上网成作业。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 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 答案各异, 但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不少作业闪烁的智慧火花和创新精神。

三、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思维

自主学习是一种挖掘学生潜能、 激发学生自觉完成学习过程为特点的教学方式, 也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 在学生已经掌握“word”处理软件使用方法后, 教师可趁机向学生展示大量以往学生留下的作业精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让他们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出精美作业,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四、利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规避在网络学习中造成学生过于依赖网络的“孤独”心理, 沉湎于虚拟的时空。 采取的方式将学生组成小组,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项目, 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选择、整合其他成员的观点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技能。 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 要让学生生活中学习语文, 在生活中用语文。 如教完《与命运挑战》一课, 我们设计了一个家庭作业———我是一个健全人, 我将为家乡留下什么? 让同学给老师、同学发电子邮件, 与老师、同学交流阅读感想, 从而对霍金用顽强毅力, 在科学上作出更大贡献的事有更深的理解。 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写作能力, 又培养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在第二天的课堂交流时, 学生都充满了自信, 在讲台上或在小组内大胆阐述了观点, 在与同学的观点碰撞中, 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与他人合作中得到了强化。

总之, 通过实践与探索,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的有机融合的优势和美好的前景,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以便强化语文教学效果, 促进教育教学创新, 提高学生的感知、探索、自主和团队合作等的能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 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程度, 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 拓展学生的自主思维,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加强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融合效应,农村小学

参考文献

[1]吕连姝.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探讨.科技创新导报, 2015, (07) :152, 154.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11

关键词: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42-01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人日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17.4%。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14所,学生48442名,教师3930名。近年来,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全县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总体而言,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还面临许多困境,突出表现在发展不均衡、设备落后、课堂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与辅助教学工具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全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近年来,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学校中,不论是硬件设施上还是客观条件上,都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1、信息技术装备不完善

在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的不足,加上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装备严重不足。很多学校都存在“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即使定了教材,但是由于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即使讲了,由于没有实践,教学效果也不明显。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是计算机房一般都在普通教室里,简单地把电脑集中地摆放在教室里,导致计算机房灰尘较多,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二是计算机配置较差。个别学校仍是最初建机房时的低配置,虽经过了更新,但电脑的兼容性差,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开不了机、死机等情况。而有的学校计算机购置时间各不相同,配置相差极大,出现故障后难以有效恢复,“死机”、“摆设机”现象比较突出。三是互助大部分农村小学尤其是教学点都是以远程信息接收的形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大部分学校没有宽带网络,计算机网络教学形同虚设,计算机教学的功能被弱化。可以说,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成了制约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学生信息水平参差不齐

(1)学生能力不一致。由于地域差异,大部分农村学生是升入初中后才有机会接触计算机,计算机知识相当薄弱,对计算机知识的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操作上不够大胆,遇到一些小的问题便不知所措。而有的学生,家中有计算机,操作相对熟练,能应对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种情况下,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一节课的内容就要设计多个层次,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这无疑给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2)学习时间不充足。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学校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每周安排一课时,间隔周期长,这节上的内容等到下节课再提问时学生都忘记了;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课后没有时间去巩固所学知识。所以课堂教学的时间内,教师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这样教学的内容势必简单化,就会出现有的消化不了,有的却还吃不饱的现象。

(3)学习兴趣偏差。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技能的展示空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电脑知识表现的兴趣点有偏差,把学习电脑于电子游戏等同起来,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打游戏。在很多学生的概念中,计算机就等于游戏机。上课时,学生总是会特别关注哪些与游戏有关,或者利用上机的时间,与同学互相探讨游戏的进程,而忽略了学习任务的完成。

(4)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属于“半路出家”,其计算机技术多属于自己在工作中积累而成,专业知识不足,教学也是一知半解,多是以用得着的知识教学为主,这于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前沿性、开放性极不适应,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对进一步提高全县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思考

面对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种种不足,我觉得,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解决问题,更好地组织教学,成了我们信息技术老师首要的任务。

1、尽快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专用经费拨付使用管理体制

实施网络校校通工程,实现农村每一所中小学都能接通宽带网络的目标,让网络资源助推课堂教学

2、因此制宜,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

(1)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实行分层教学。

(2)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对电脑和游戏的强烈好奇心,正确引导,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学好信息技术课,正确领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合理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传授理论,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的设置相关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发现问题,集体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各种操作软件的学习、资源的共享等等,要让学生通过上机,自行讨论解决任务。

(4)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让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服务于全县教育发展大局。配置资源,有效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成为全县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帮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12

农村教师的定义:农村教师是指工作在广大的县以下的乡镇和村落学校, 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是农村劳动力的培养者;是农村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主导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着培养人与培养农民的统一。他们的主体是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

农村教师自身所处的环境:生活乡土化, 工作场所偏僻, 农村学校又往往是当地的科学、文化、体育中心。工作量超常, 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对于其他教师群体掌握较少, 拥有的教师教育资源贫乏。经过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 寄宿制学生增多, 教师又比以往承担更多教育和管理责任。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

对于教师的教育能力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应明确教师教育能力是成功进行教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不仅只包括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而是多种能力的集合体。从教育学角度看, 它包括教育预见能力, 传道授业能力, 教学过程控制能力, 专业的扩充能力。从心理学视角看, 教师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研究能力等。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教育能力包括促进个体的参与集体、个体相互作用及和睦关系构建的能力, 唤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鼓励其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等。作为农村教师还要格外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一定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能力。由此可见, 由于环境的原因对农村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城镇教师。

二、提高农村教师教育能力的方法——培训

自2008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示范性项目, 这种集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表现出一些问题:首先是培训时间短, 任务重, 难以解决工学矛盾, 容易流于形式。其次是部分教师对培训的认识不足, 对网络培训的形式不适应, 难以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培训效果不佳。再次培训资源不足, 忽视教师发展的实践与环境因素, 实际操作过程中避重就轻, 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容易使教师形成职业倦怠, 培训的考核机制又不尽合理,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形不成完善的激励机制, 培训被当做职称晋升的条件, 无法实现教师培训的目标。

草根化的自下而上的校本培训, 更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它是以本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 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 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

目前, 校本培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 缺乏培训者。农村中小学知名教师数量少, 外聘的专家又不完全适合自身情况, 教师与专家互相不了解。其次, 缺乏培训资料。农村学校由于地域原因相对闭塞, 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困难, 培训的内容也不足以满足教师的需求。再次, 由于管理的问题更习惯于把校本培训当成上级交予的任务来完成。严重偏离学校实际和教师的内在需求, 造成培训的形式化。

教师职业的性质使培训成为一种长期的持续性的活动, 建立一套符合农村中小学教师特点的培训体系。将教学研究、人员互动、反思实践相结合, “以学校为中心”的校本管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为主要模式的校本培训方式, 应该是今后举办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的方向。

三、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实效, 不流于过场。

增加教育智慧构建哲学思维, 通过培训真正能提高教师水平, 能够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培训内容适应教学实际, 对农村的生产实践有帮助, 不仅只面向于升学还应对包括适应农村实际的职业技能教学培训, 应该能够减轻教师的职业疲惫, 提高工作兴趣, 提供有益的材料减少备课时间。能够改善教师的智能结构,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

2、发挥创新性, 改变评价体系。

培训不应是结果, 而是手段, 让教师真正体会到培训的作用, 把参训作为工作一部分, 从要我培训, 变为我要培训。改变教师对培训的抵触情绪不能强迫教师培训, 将培训与职级晋升脱钩。

3、研究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领导层面解决培训管理问题。

教育管理机构也应加强研究教师培训问题, 不仅仅作为政绩工程, 为完成任务而走形式。

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培训的技术手段已经提出多年, 对于解决培训过程中地表现出的问题, 有很大帮助。在培训中采用信息技术作为平台, 可以提高针对性, 实效性, 降低成本。这种方便灵活的培训模式, 可以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减轻学员负担。它的应用拉近了学员与教师的物理距离, 使大家沟通拥有了一个快速方便的平台, 给教学研究和教育专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方便他们开展理论研究, 与教学实践, 使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建立统一的资源库, 扩大了知识的传输量, 促使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具体做法有利用教师博客, 微博等自媒体, 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有益的经验与培训专家和学员分享, 通过教学论坛, 搭建虚拟的学习网络。远程教育方式改变现有培训模式, 利用信息网络构建大型的文献信息资源平台, 解决图书资料问题;运用流媒体服务等方式, 实现远程示范课, 通过远程通讯, 与专家交流互动, 提出问题;利用网络将距离较远但情况相同或相近的学校联系起来, 编制适合自身的乡土教材;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网上电子档案袋, 为管理机构对培训、决策提供依据。

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是教师必备的能力。

首先要求教师掌握利用信息的能力, 这种能力表现为: (1) 对获取有用信息具有很强的嗅觉, 能够跨越时空广泛地接受各种信息源。 (2) 动态的知识观, 能够不断调整更新的知识储备, 对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 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能力。 (3) 熟悉现代化信息工具 (如计算机、网络、运行网络中的各种平台) 的使用方法。尤其要有信息的检索和鉴别能力。

随着教学手段改革和创新, 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还应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开发并合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资源, 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的能力。但信息技术只是手段和方法并不能完全成为内容, 不能不顾及外界条件随意滥用。

在农村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节省资源, 提高效率, 对于工作的开展有大有裨益。

摘要: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培训,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能力, 其自主性、互动性、快捷性对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上一篇:效用理论下一篇:经济增长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