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

2024-07-17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共12篇)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 篇1

每每谈及学校安全, 总使人想起近几年来在国内相继发生的几起校园安全事故 (如楼梯拥挤踩踏事故、学生在公路上晨跑遭遇特大交通事故、校园暴力冲突致多名学生死亡事件等) 。而今, 在教育部的三令五申下, 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积极行动起来,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 以消除类似事故的隐患。但校园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 在工作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统一。

一、知行统一

学校安全教育主要涵盖交通安全教育、卫生疾病防控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许多学校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张贴宣传画、举行相关知识竞赛等形式, 向学生灌输学校安全方面的知识。随着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不少学校开始从随意性强、零碎、即时的宣传性教育转变到利用校本课程实施系统性、针对性、计划性、科学性的教学, 同时注重学科渗透。

对于初中生来说,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 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单一的、应试功利性的, 学科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向学生传授安全方面的知识, 能有效弥补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 丰富安全方面的认知, 对指导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教育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是从知到行转化的复杂过程, 安全教育也是如此。仅仅重视安全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并非白纸一张, 他们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教育的成效。学校和教师在安全教育过程中, 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 提倡“做中学”, 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的训练与培养、不良行为的改变与重塑上, 实现知行统一。

1. 营造健康的环境氛围, 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更多的学生能“近朱者赤”, 防止“近墨者黑”, 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 制订完备而有操作性的安全应急预案, 并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积累经验, 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应急能力。

3. 多管齐下, 改变学生不良行为。在教室里拥挤推搡、追跑打闹、暴力冲突等, 这些不良行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教师既要从关爱每个学生的角度, 对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耐心教育, 辅以心理疏导, 改善学生人际关系;也要严明纪律, 对严重影响校园秩序的行为, 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

二、师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在传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制下, 教师是教育的唯一主体。作为成年人, 教师无疑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作为管理者与责任人, 教师处于权威的地位, 而学生则是弱势群体, 是被教育者, 属于监管、保护的对象, 他们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应该认真接受安全教育, 服从学校制订的各种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网络中, 师生关系是单向度的:一方面, 过分强调教师主体绝对的安全责任;另一方面, 学生这个活跃的生命主体被忽略, 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

居高临下的安全教育体制, 只能使学生的行为得以暂时地约束, 却很难使学校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而且一味地压制, 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当教师的权力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弱, 进入管理疲劳期, 学生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反弹, 构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另外,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学校往往会制定各种制度、签订责任状, 责任层层落实到人 (值周教师、班主任、专任教师、保卫、门卫等各司其职) 。然而, 这种依赖科层权威的安全管理体制, 貌似完备、坚硬, 实则脆弱。监督管理方面的成本因素, 教师面临的严重工作压力以及教师本身的责任心、个性、价值取向的差异等因素, 都影响教师安全责任的落实。

有效的安全教育, 应该在强调教师主体的同时,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俯视学生到重视学生,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实现师生的主体统一。

1. 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 学校可广泛向学生征集安全金点子、安全漫画、安全警示语、温馨提示语等, 并且把其中优秀的作品, 郑重其事地装裱在校园显眼处, 激励学生参与热情, 肯定学生参与一份努力, 使安全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让学生终生难忘。

2. 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教育资源, 开展同伴教育。

同伴是影响初中生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也是促使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生心灵的重要因素之一。班主任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的非正式群体, 另一方面可以建构积极互赖、相互提醒的互助小组 (以4人为宜) , 两者结合, 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减少因人际冲突而产生的问题行为, 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3.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把安全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结合起来。

如一些学校设立了班级安全委员, 以及时发现安全问题, 利用同伴影响力, 提醒、督促同学改变不良行为。通过安全委员的安全日记与周记, 教师能及时、动态地掌握细节化的安全问题, 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有些学校, 餐厅的秩序和就餐卫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关键是发挥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特别是以学生轮流担任助餐员的方式, 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监督过程。

三、现实需要与学生需要的统一

从理论上讲, 学校安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有时学校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需要, 造成安全教育过程中现实需要与学生需要的断裂。

1. 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与学生实际需要之间的断裂。

有的学校的安全教育, 其着眼点不在于学生, 而在于应付上级检查, 大搞形式主义, 施展表面功夫。比如只满足于做纸上安全工作, 安全制度、安全预案、日查制度、日报制度, 一应俱全, 但知情者清楚, 这些无非是拼凑造假或 (从网上) 下载粘贴的产物。有的学校把安全教育等同于运动式的作秀, 搞些宣传周、宣传月, 形式上轰轰烈烈, 却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

2. 阶段性的功利现实需要与学生成长需要之间的断裂。

有些学校出于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生硬地理解安全教育宗旨, 对学生作出种种粗暴简单的限制。比如严格控制闲暇生活、减少体育活动时间、否定孩子正常游戏玩耍的必要性。在所谓安全的口号下, 使学校生活远离学生的精神家园, 无视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

安全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只有真正进入未成年人的生活与世界, 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才能充盈学生灵动的、健康的生命, 而不是使生命受禁锢、压抑而显得呆板无力。因而学校安全教育在满足现实需要的同时, 更应注重学生本身的需要。

1.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怀学生的安全需要。如:让他们学会勇敢, 正确应对校园、社会暴力, 给予学生积极正义力量的支持, 让学生有安全感;关怀学生友爱归属的需要, 鼓励学生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基础上, 通过各种活动, 进行同伴交往, 避免同伴危机;关怀学生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重视安全教育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反对一刀切。我们可以通过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活动途径进行安全教育, 使教育游戏化、活动化;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进行相声、小品剧的创作、表演, 自娱自教;可以开展社会化模拟活动, 如对违反安全纪律的学生举行处分听证会, 开设处理交通事故的模拟法庭等,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使安全教育成为人性化教育、难忘教育。

四、学校努力与社会支持的统一

校园安全教育, 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安全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投入。特别在农村中小学, 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 学校的基础设施 (教学楼、宿舍楼、食堂) 与周边治安环境,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如何实实在在地支持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 农村中小学的安全教育需得到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1. 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尤其要解决危房 (教学楼、寝室) 问题、消防问题、体育活动场地问题, 控制班级规模等。

2. 各级公安部门应加大警务人员投入。考虑到农村一些地区复杂的治安和交通现状, 公安部门应落实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逻工作;各地交警应重视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 特别在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 要加强警力疏导交通。

3.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投入。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 农村不仅处于经济发展的边缘化状态, 而且也面临着文化的沙漠化。农村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 使学生的环境意识、卫生安全意识淡薄;社会组织呈现涣散趋势, 农村治安环境不容乐观。扭转一些农村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的严峻形势, 加强校园治安工作, 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 它需要政府的积极投入。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 篇2

多年来,农村小学在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上存在一些棘手问题,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让学校校长,教师大伤脑筋,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安全管理机制不到位,有些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严密,不全面,有的甚至不可操纵,只是纸上谈兵,成为应付检查的空洞条文,再是监督检查不得力,有布置无落实。

二是经济条件制约,办学条件差,装备设施简陋,不规范,有的年久失修,隐患重重。

三是大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或长年在外打工,认为学生上学了,学校就是他的监护人,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学校成了学生安全教育的“单干户”。

四是社会环境复杂。(1)农村生活无规律,学生从小养成放荡不羁的坏习惯,无拘无束难管理。(2)周边地理环境复杂,池塘沟渠很多,给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带来诸多隐患。(3)由于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学校无条件实现封闭管理,一些小商贩小摊位的“三无”食品充斥校园需要,零食卫生成了影响学生健康而无法制约的天敌。

通过长期对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及调查研究,本人认为,要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增强“三个意识”,完善“两个机制”。

解决农村小学安全问题的对策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 -0050-02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安全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小学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在校门外,常有车辆逗留;校门前的公路上没有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较多,“三无”产品、伪劣产品屡见不鲜;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台球室较多且有增加的趋势;猫、狗等动物常进入校园。在学校内部,有些校领导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安全工作分工不明确,工作流于形式;学校安全防范措施的力度不够,部分安全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部分教师对安全常识了解不多,对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平时开展安全工作时“出勤不出力”,有侥幸心、厌烦心、埋怨心;很多班主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辅导;一些C级危房未能得以维修,部分老化线路未能得以更新;饭堂的操作流程不科学,三防工作不到位,环境卫生未达标,食品采购索证难;安全演练、安全活动过少,没有开设安全课;相关安全工作记录不全,缺乏佐证材料;某些时段、区域存在安全管理盲区等。

在此,针对上述农村小学出现的安全问题,笔者尝试提出一些改进农村小学安全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机构,健全制度

学校安全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担任,要求机构人员素质过硬,权责相当,能够独当一面。在工作中,机构人员要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保持沟通,相互协调。

各种计划、方案、预案、责任状的制定须由全体机构人员共同讨论,防止其流于形式。应结合本校实际,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反复讨论后再修订学校的各项安全制度,使健全后的各项安全制度内容全面,与时俱进,符合教育教学原则,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可操作性强,师生参透率达90%以上,成为师生共同遵守和实施的准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把“零安全事故”作为衡量安全工作效果的唯一标准。管理有序,防控有力,实行“平安创建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做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组建安全管理队伍

学校应统筹利用校内的人力资源,在学校工作人员中选出部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将其安排到学校各个区域专门从事安全工作。

(1)为门卫组增加人员,组建学校保卫科,分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四班制,全天候轮流巡逻、值班,严格管理人员出入,防止学生越墙外出,严防来自校外的骚扰及破坏。(2)在课间、午休前、晚饭后,学生活动场所必须要有专人进行安全监控。在宿舍楼梯口处设立值班室,派专人值班,负责监督学生整理内务,进行晚间查夜,实施安全监控,严防外人擅自出入。(3)成立“学生回家返校护送队”,可按外宿生上下学的路线安排人手,事故多发区、岔路较多的路线可加派人手。可安排与内宿生同村屯或邻村屯的教师护送内宿生回家、返校。(4)加派饭堂安全监督员,负责炊具消毒、采购查验与索证、食品留样,并做好各种记录。(5)组建“双休日、节假日值班队”,专门负责双休日、节假日的学校安全值班工作。

三、充实学生的活动空间

有很多校园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午休前、课间、放学后等学校疏于管理的时段,这些时段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为了保证学生在自由活动期间不出现安全事故,很多教师绞尽脑汁地去教育、去阻止,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与其这么费神地去“治理”学生,还不如去充实他们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没有时间去“做危险动作”。(1)在活动场所、宿舍区增加课外活动设备,丰富课外活动项目。(2)在大树下、草地上设置休闲桌椅,供学生读书、看报、休息。(3)开放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4)开设学校播放室,常播放一些安全教育片、德育故事片、科幻片等供学生观看。(5)组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让正规的课余活动取代学生昔日的“东游西荡”,这样,这些时段的安全状况会得到明显好转。

四、丰富安全教育活动内容

学校可通过广播、标语、板报、周会、安全课等对学生进行常规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安全逃生技能训练与演练,举行安全知识竞答活动,举办安全教育图片展览,开展安全征文比赛,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录像,请专家到校内作安全讲座。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不应因为担心学生出安全事故就剥夺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要求学生“这不能做,那不能碰;这个不准,那个禁止”是行不通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与兄弟学校的学生开展安全联谊活动,如野炊、郊游等,将安全知识渗透于活动中,促使他们变“老师不让我这样做”为“我不愿这样做”,实实在在地把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动。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又使学生掌握了安全技能与生存本领。

五、加大安全检查及整改力度

在校内,安全检查可分为大排查、常规性检查、节假日巡查。检查工作应坚持“三结合”: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突击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抽查和自查相结合。检查应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对事故多发易发地段、重点区域及薄弱环节要重点排查,排查过后要及时反馈,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向全体教师通报。应建立台账,克服等、靠、要、推的思想,不折不扣地落实整改。针对校园周边的不安全因素,可由学校上报,政府牵头,联合工商、卫生、派出所、村委等部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尽量由相应部门出面解决。应形成“从教师到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立体安全检查网络。

六、保障经费投入与赔偿资金来源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保护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领导应该转变思想,尽可能投入更多的经费,除保障日常办公、会议、活动开支外,校舍维修、电路维修及安全设备更新(如安全监控视频、保卫器材等)的费用也应考虑在内,不要因为经费紧缺而导致安全工作难以正常运转。另外,学校应购买校方赔款责任险,同时动员学生购买保险,保障学生伤害赔偿资金的来源。

七、及时做好各种记录

做好安全会议和安全活动的各种记录,能为学校开展安全工作积累经验。这些记录既是学校今后开展安全工作的借鉴与依据,也是留存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证据。学校应对每一次安全教育、每一次安全活动、每一个安全整改做好相关记录,并配上图片等佐证材料,整理后进行归档。

学校安全工作高于一切,我们要克服麻痹心理,时时、事事、处处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障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 篇4

在人们享受着电商带来的方便的同时, 线上支付方面的安全问题、农民缺乏安全意识而受骗的问题和关于电商的安全教育等问题日益显著起来, 本文以延边地区的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农民关于互联网安全意识的调查, 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的安全教育, 进而提高农民关于互联网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延边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情况

2015年7月, 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 延边州积极响应起来, 着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敦化作为“先行者”, 先后被国家相关部委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电子商务示范县”。自农村淘宝项目运营以来, 位居农村淘宝北大区排名第一名, 其中青沟子乡老屯村在农村淘宝“土豪村”排名中名列前茅。延吉市也被财政部、商务部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延吉市正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载体, 进行县域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村 (社区) 级服务站、物流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培训、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五个方面的建设。为延边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做进一步的贡献。

二、信息篡改和破坏

虽说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和卓越的效果, 但安全问题仍不容小觑。

从图1中, 我们可以看到, 有42%的人会为了方便记忆而把支付密码设成同样的数字, 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日渐衰退, 太复杂的密码记不住, 因此他们往往会将支付密码设成同样的数字, 来方便去记忆。

有将近半数的人喜欢把设置好的支付密码设为默认状态, 这样便省去了每次支付时需要重新输入密码的繁琐步骤, 简化了支付过程, 节省了支付时间, 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半数以上的人在上网时, 有连接他人Wi Fi的习惯, 现在网络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由于手机的数据流量有限, 加之价格昂贵, 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来说, Wi Fi如同荒漠里的甘泉一般。

这就造成很多人养成了一种一到公共场合就迫不及待连接Wi Fi的习惯。有21%的人曾遭遇过支付密码被盗的情况, 16%的人在进行网上交易时有过支付金额被篡改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消费者的支付密码设置的过于简单或是设为默认状态, 容易被攻破, 亦或是在支付时连接他人Wi Fi, 导致个人信息被他人截获所致。

三、卖方冒充和抵赖

从图2中, 我们可以看到, 有32%的人曾遭遇付款后, 迟迟收不到货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没有正确地辨别出网络上的虚假消息, 将虚假消息错当成真消息去相信造成的。也有38%的人有过花冤枉钱买的却是假货的经历。这是由于他们对网络的安全意识, 真假辨别能力不够强所造成的。

有少数人遇到过扫描卖家以返红包为由发送的二维码, 而被盗刷银行卡的情况, 25%的人遇到过卖家以“退款”或“退货”为由假扮客服, 索要动态密码的情况。

他们在毫无防备、毫不知情的状态下, 掉入了骗子的陷阱。21%的人遭遇过购买超低价物品时, 多次被卖方要求预付资金的情况。

由于现在网上输入个人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 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 我们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遭到了泄露, 还有可能是, 我们进行网购时, 卖家委托邮递的快递公司将我们的信息卖给了不法分子, 导致我们经常收到一些索要动态密码等诸如此类的消息。

四、信息泄露和病毒

从图3中, 我们可以看到64%的人不会将使用过的验证码立即删除, 15%的人的支付密码被盗过, 有的人会嫌麻烦, 用完验证码就将它放在那里, 不进行删除, 一旦手机丢失, 则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 部分支付密码被盗的情况就源于验证码未及时删除。有17%的人遇到填写个人信息的情况, 就会不假思索的填写自己的信息, 有24%的人接到过被要求说出个人信息、房产或车辆信息, 并要求转账的诈骗电话或短信。这可能是由于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够强所导致的, 在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下, 遇到填写个人信息的地方就填写个人信息, 收到诈骗电话或短信, 不加以思考, 不辨认信息的真伪, 我们的信息就会轻易被泄露。

五、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的安全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 支付方面

设置安全系数较高的支付密码, 不勾选默认状态。当今社会中, 有一部分人为了方便记住支付密码, 会将密码设为6个相同的数字, 这样的密码太过简单很容易被人破解, 造成财产损失。另一部分人为了安全起见, 会将密码设置的较为复杂一些, 这就导致密码不好记住, 很多人便会将密码设置为默认状态, 这样, 每次支付时就可以不用重新翻查密码, 变得特别方便, 却殊不知其中的安全隐患。这样做确实是方便了许多, 但一旦丢了手机, 却会造成巨大损失。密码的默认状态, 意味着无论是谁, 都可以用这个账号进行网上支付, 这样, 即使是再复杂的密码也都无济于事, 因此, 为了能够安全的进行支付, 我们最好设置安全系数高的密码并不勾选默认状态。

(二) 防骗方面

1) 政府加强对不法分子的监管与惩治, 加强对农民的安全教育力度。科学在进步, 技术在发展, 然而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其两面性, 总有一些不法分子会为获取利益而花样百出, 虚假广告、欺诈消费, 层出不穷。现在假冒伪劣现象尤其严重, 淘宝店卖高仿的韩国小青猪面膜案, 淘宝用户扫卖家的二维码红包账户丢失金额案等一系列交易安全案件比比皆是, 这说明对经营商品的审核还不够到位, 惩治力度还不够, 政府应加强对不法分子的监管, 不让他们有机可乘, 加大惩治力度, 让他们望而却步。为使电子商务在农村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安全教育的力度, 多开设互联网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班和专题讲座, 以此来给大家普及互联网安全知识。

2) 农民本身自觉学习安全知识。由上述的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 有的人因过于担心网上交易的安全性, 而不会进行网上交易。这是不健康的心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电子商务安全知识的了解, 他们认为网上交易都是不安全的, 只会吃亏, 殊不知其实他们可以进行更加便利、快捷的交易。我们可以通过上网搜集一些有关互联网安全知识的信息, 或是观看一些相关书籍, 亦或是参加政府进行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班等方式来增强我们对于电子商务的安全观念, 以安全知识为武器, 防卫自己的财产不受到侵害的同时获得利益。

(三) 安全方面

1.不随便、不轻易连接公共Wi Fi

如今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大部分的饭店、理发店、冷饮店等公众场合为了吸引客户, 都会在店内设置免费Wi Fi, 这为他们招揽了不少客户。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应当选择性的连接Wi Fi, 那些有密码才能连接的Wi Fi, 安全系数还算不错, 不会轻易的造成信息泄露, 但对于那些没有密码也可以连接上的Wi Fi, 我们应当尽量的不去连接, 这种Wi Fi一般都是不法分子为了盗取个人信息而设置的类似Wi Fi的病毒, 一旦我们连接了它, 我们的信息将会毫无保留的全部落入不法分子的手里, 他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修改我们的支付密码, 并用我们的卡进行支付活动。

2.及时删除用过的动态验证码

登录QQ或微信时需要验证码, 网上订火车票时需要验证码, 网上购物并进行支付时也需要验证码。现在, 基本上所有的网上支付都需要验证码, 如果我们丢失了验证码, 有可能造成信息泄露、财产损失或信息被篡改等问题。验证码关系到我们网上支付的安全, 使用过的验证码, 最好及时将其删除, 以防止验证码的丢失或泄露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3.不随意、不轻易填写个人信息

现在, 网上隐私泄露仍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们在进行个人信息填写时, 应反复确认, 所处的网站是否是安全的、正规的网站, 而非那些骗人的、虚假的“钓鱼网站”, 对于“钓鱼网站”, 我们应当加强警惕, 一旦在此输入了账号和密码或其他信息, 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卡将会任人宰割, 我们的个人信息也会被不法分子一览无余, 就会掉进一个诈骗的陷阱, 造成重大的损失。

六、总结

在电子商务以几何的速度快速发展的当代, 农村的生活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政府在用政策支持发展电商的同时, 应多多举办一些培训班以此加强互联网安全教育, 农民要以正确的态度参加培训, 并认真学习, 从而加强对电商相关知识的了解, 增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升自己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 以应对在网上进行交易时可能会出现的诸多安全问题。当遇到安全方面的问题时, 要采用正当积极的途径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在农村的迅速普及, 诸多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显现出来。本文对延边地区农民关于互联网安全意识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电子商务在农村普及中所显现的安全问题及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的安全教育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庆丽.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研究.河南大学, 2012-5-1.

[2]成杨.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研究.闽南师范大学, 2013, 6.

[3]敦化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成绩斐然.延边新闻网, 2015-11-22.

农村小学交通安全教育讲话稿 篇5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惜生命,关注交通安全》。

这几年,全世界人民都饱受了灾难带来的痛苦。那些撕心裂肺的哭喊,无不见证着一个事实——活着,是多么幸福啊!在这些突发的灾难面前,人们开始再一次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平安,不仅是幸福,更是责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是对自己的家人负责,对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负责。当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成为生命的一大杀手时,我要在这里说:珍惜生命,关注交通安全。

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辆机动车,100多年以来,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人。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达60多万人,受伤的人数已达1000多万人,而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因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较低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更是频发。

作为中学生,我们往往以行人的角色出现在马路上,所以我们更要明白行人应遵守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要随意穿越马路”等,这些想必大家已听过无数次了,可是能做到严格遵守的,又有几人呢?正是这些或侥幸或疏忽的心理使无数个鲜活的生命消逝在了车轮之下。如果你缺少应有的警惕,如果你忽视起码的安全常识,那么危险一旦降临,你将会后悔莫及。本可逃离的厄运,却总在意料之外,客观之中发生了,事后万分的后悔,都抵不过事前一分的清醒。

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篇6

摘 要:农村幼儿园的安全教育问题在于师资缺乏导致安全教育时间不够、安全教育目标定位不清等。解决之道在于强化制度建设、强化家园合作、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方式等策略。

关键词:西部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幼儿园都必须把幼儿的生命保护和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对于留守幼儿占多数的农村幼儿园来说,安全教育就成为幼儿园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1.安全教育的內容偏少

国家三令五申,幼儿园不得过分注重智育,但是在广大偏僻、经济落后的农村,受传统文化影响,短时间内幼儿园不得不在家长、幼儿园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对智育不能全部放弃,由此智育占用了安全教育的时间与内容,导致安全教育被削弱。出现的后果就是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读本、宣传、内容偏少,安全教育的成效就难以得到保障,农村幼儿园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比城市幼儿园多且大。

2.师资缺乏导致安全教育时间不够

一些幼儿园每个班40人以上的学生,每一个班仅2个教师,没有保育员。按照国家对幼儿园的班级人数和教师配置来看,班级幼儿人数超标,教师配置不够,导致了农村幼儿园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有限的教育也仅停留在常见的一些低级问题上,如:警示幼儿不要过度奔跑,注意不要摔伤,过马路要注意等内容。

3.安全教育目标定位不清

安全教育目标应是努力帮助幼儿知会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能够知会一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但在当前的农村幼儿园中,安全活动目标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差距较大,要么是过高、要么是过低,安全教育目标没有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对其教育内容、程度和规范不清、无力,效果不佳。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对策

1.安全教育游戏化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最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因为它完全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因此,将游戏与安全教育的内容相结合,是效果最佳、实效最好的一种安全教育形式。是保证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的最佳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中,要尽量注意避免出现意外伤害,否则将容易导致幼儿出现恐惧和不安,使游戏活动效果适得其反。

2.强化制度建设是安全教育的保障

幼儿园应该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保障幼儿园常规管理、教师的教学职责与规范。除了常规的落实园长责任外,制度建设还应该包括:年级主任、班主任、保育员的责任。前者每天巡视教室、操场,早晨与课间的检查,尤其是幼儿的午餐食品卫生安全,杜绝食物中毒。班主任则应该坚持做好教室卫生、幼儿活动安全,每天在安全职责表上签字确认。

3.强化家园合作是安全教育的根本

一方面是向家长展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理念,寻求家长积极主动的理解。现在家长重视保护而轻视或忽视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与家长交流,孩子不能被保护一生,绝大多数时候都要自己独立面对各种潜在的危险,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远比家长给的过度保护对孩子更有益处。

另一方面是取得家长共识,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每一个新学期开始,召开全园家长会,让家长充分知晓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主题、措施、方法、形式,同时,指导家长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如何配合幼儿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

参考文献:

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问题剖析 篇7

一、硬件设施落后, 制约教育发展

近几年, 省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菲, 从“三新一亮”、“六有工程”到“四配套工程”, 花巨资较大地改善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最近, 国家又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提上日程, 无疑又是一项民心工程。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 与当地城市小学相比, 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我县而言, 共有113所完全小学, 在校学生61034人, 所有完小都建起了微机室, 还有教学点152个, 点上学生9585, 这些点上学校的微机课根本无法教学。在音乐、体育、美术等器材配置上, 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除中心校以外, 各校音体美器材贫乏, 严重制约着音体美课程的开设。另外, 全县村级学校的图书拥有量太少, 而且陈旧, 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有的学校的几百册图书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购置的, 缺乏时代气息, 只有常年放置在书橱里。前年, 省政府、省教育厅搞了一项让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 但由于许多学校的条件有限, 一些优质教学光盘只能是一种摆设。

改善农村小学教学条件, 增加教学硬件设施, 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并且政策上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 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安全的校舍, 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上级财政部门可根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教育经费足额、定时地通过银行直接划拨到各校, 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环节中被截留现象。同时, 上级政府还应该有计划地对农村中小学的校舍进行统筹改造, 对学校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进行统一充实, 确保学校教学需求, 这样, 农村中小学在办学条件过硬的情况下才能有条不紊地得到发展。

二、教师业务不高, 制约教学质量

在农村中小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师队伍老化现象, 一些年纪偏大的教师, 他们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距离教育的发展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他们往往保留着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认为学习、课改都是年轻人的事, 课堂教学仍处在“一块黑板一张嘴, 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学习仍是通过“读、写、背、默、考”这种原始的方法来完成, 这种教学方法较大地加大了师生的负担, 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上, 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一个学校, 教学质量就是生命线, 而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 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在知识上和业务上不断提高自己。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注重对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机会。通过各种学习培训, 使教师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 在教学技能上不断有所提高, 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样, 教师就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切实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观念陈旧, 制约课程改革

在我们苏北农村中小学, 一直存在着一种应试教育, 片面地追求升学率, 致使素质教育只能是一纸空文。一些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观念陈旧, 认为学生只要考好试, 教师只要盯和盘, 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在评价老师和学生时, 往往只通过成绩一项便评出优劣。这样一来, 就迫使我们的校长和老师要适应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要求, 一味地在应试上做文章, 致使素质教育不能深入学校和课堂。在我们的一些小学里, 经常会出现一个小学毕业生到毕业时还不会唱一支歌、不会画一幅画, 甚至不知道立正和稍息。可见我们的课程开设还不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提出多年, 如果我们还一直沉浸在应试教育中, 音体美课程的开设就难以得到保证, 学生的身心就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出的人才也就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四、激励机制缺乏, 制约教学成果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与扩充。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较大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是产生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各级政府应该切实贯彻好教师工资的有关政策, 想办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处在一种工作积极性较高的情况下, 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 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待遇提高了, 工作环境改善了, 教师的工作动力自然就足, 工作积极性自然就高, 一旦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自然就会产生丰硕的教学成果。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离不开教育, 而基础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石, 万丈高楼平地起, 重视农村小学教育, 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力度, 才能逐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 也需要全民支持。我坚信,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明天会灿烂无比。

摘要:苏北农村小学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高度重视, 也需全民支持。

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水平问题研究 篇8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 办学意识落后, 教育目标模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 规定了办教育的总目标。然而, 受落后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 社会上一些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重智育、轻德育, 重分数、轻能力, 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

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已经很多年了, 然而目前很多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 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 采用“死教死学”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 而归根究底, 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教育目标错位。因此, 导致现在很多的农村小学老师教学目标严重偏移, 教学方式简单, 味的追求教学的结果, 新课改成了一纸空文。

(二) 办学资源欠缺, 投入不足

随着教材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 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前,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欠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 是造成现今问题的主要原因。二是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 甚至是贫乏。三是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 现有的教学资源在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

(三) 师资力量薄弱, 整体水平较低

农村小学办学的主要力量就是师资力量, 它也是教育条件中最为能动有效的组成因素。然而, 我国农村教育中水平比较落后, 师资力量异常薄弱,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教师数量少, 很多教师所教的学科与所学的专业不一致, 一本教案十年不变, 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二是农村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由于工作量偏大, 这些教师很少有进修的机会。待遇处在中下水平, 有的甚至发不出工资, 使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容易造成人才外流。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有关调查表明, 农村教师队伍有老龄化倾向, 年轻人很少愿意留在农村小学教书。四是教师学历水平较低。小学教师大专比例只有9.5%, 可见学历提高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差。村级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劳动、自然、英语教学只有兼职的, 很多教师的授课手段和内容非常不专业。六是教师身体和精神状态不佳。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 农村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二、提升西部农村小学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 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教育要想良性发展, 无论是从政府、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是下一代成长的大事, 管理层更不断的更新认识和进行管理创新。尤其是地方的教育行政领导, 要在农村小学教育方面充分关注, 予以各方面的支持, 对农村小学采取帮扶政策。农村小学的各级教师还是学生的家长也要解放思想, 教师可以召集学生家长宣传素质教育对孩子未来成才和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在财政方面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

俗话说, “再穷不能穷教育”。因此,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盖新校舍的经费和基础教学设施的经费投入, 设置专项资金来维护农村小学教学设备, 及时购入新设备。有的农村小学校舍残破, 教室昏暗, 条件差很难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提供教学, 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育效果。政府和校方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正常的学习空间, 保证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完善。

(三) 吸引外来教师交流教育, 打造过硬教师队伍。

在我国的农村教师资源短缺,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城市小学交流合作, 实行教师定期交流互换, 让城市教师来农村锻炼自己, 也让农村教师到城市汲取资源。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一对一交流教学经验, 搭建农村与城市的对接平台, 防止农村教育局限化、封闭化。拓展教师教学思路, 让农村教师“走出去”, 在把优秀经验“带进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带领学生利用网络观摩城里教师的教学课堂, 让学生打开眼界, 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

(四) 统筹社会资源,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在我国西部偏远地区, 农村教育无论是在硬件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非常落后, 而且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的教育倾斜度大, 如果不采取措施, 教育差距会更大。差距在短期内都很难消除东、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的差距。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 实施农村教育政策倾斜, 则差距会更加拉大。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教育部门要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均衡教育资源的投放, 丰富资源地区带动稀缺资源地区, 优秀教育带动落后教育, 调动农村教师积极性, 尤其是在精神和情绪方面要大力鼓励农村教师。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 尤其是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存在若干问题, 比如办学意识落后、办学资源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提升西部农村小学教育水平, 要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在财政方面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 吸引外来教师交流教育, 打造过硬教师队伍, 统筹社会资源,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谢巍, 周爱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01) .

[2]许向东, 孙国徽.我国农村居民网络信息接纳状况[J].新闻爱好者, 2011 (24) .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 篇9

1 溺亡

近年来, 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关于留守儿童溺水的报道一次次撼动着人们的心灵, 不仅让出事留守儿童的家庭心痛, 也让整个社会为之心痛。“在我国, 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以上, 溺水事故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012年5月, 江西省宜春市的一个偏远山村, 5个孩子因为去池塘洗澡而被夺走了生命, 其中年龄最大的11岁, 最小的6岁, 他们的父母全都外出打工, 日常生活都是由年过七旬的爷爷和奶奶来照顾, 记者调查发现“眼下农村的许多村庄都成为‘空巢村’, 那些跟着爷爷奶奶等老人生活的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确实令人担忧, 尤其是他们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更值得人们关注。”[2]2016年6月, 安徽省亳州市武家河发生一起溺水事件, 导致3名少年失去珍贵生命, “最大13岁, 最小10岁, 都是留守儿童。”[3]近年来中小学生溺水死亡事故, 大多数出现在农村地区, 而且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之后, 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是事故的多发地, 多发生在学生结伴游玩的过程中。究其原因, 在于大多数儿童安全意识薄弱, 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和自救与互救技巧, 农村地区缺少公益性游泳设施, 加之父母外出打工, 缺乏经常的陪伴和有效的监管, 一旦事故发生, 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 交通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乡道路建设的不断推进, 城乡之间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道路的修建和车辆的增加, 不仅给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多发。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地带, 农村留守儿童道路交通事故屡屡发生, 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自身思想原因, 年龄小一些的孩子, 安全观念淡薄, 不能准确判断车速和路况情况, 而年龄大的则可能因活泼贪玩而在路边嬉笑打闹;二是缺乏亲情呵护和贴身陪伴, 父母不在身边, 爷爷奶奶因年龄和身体原因, 对儿童的道路交通安全管护心有余而力不足, 致使儿童上下学时间无人接送, 或在接送过程中难以有效管束孩子;三是部分农村地区道路建设不合理, 如路面狭窄、未设置警示标志等, 以及在农村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过程中有少数农用车驾驶者驾驶技术差、安全意识弱。近年来农村机动车增势迅猛, 村庄附近的公路上一天到晚车辆来往频繁, 特别是个别摩托车和农用车驾驶人素质不高, 不礼让行人[4];四是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的缺失, 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不重视儿童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 或者虽然开展了相关的教育, 但是缺乏有效的督促和考核机制, 影响了实际的实施效果。

3 火灾

尽管“水火无情”是人们都明白的道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火灾却是威胁儿童安全的重要因素。好奇和贪玩是孩子的天性, 在无人看护或缺少监管的情况下, 因玩火或用火不慎等原因导致的火灾事故屡见报端。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家长疏于管教, 如对小孩子兜里的火柴、打火机、鞭炮等危险品可能带来的危害警惕性不足, 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 应该能够操控自如, 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里, 认为长时间没有在家陪伴孩子, 孩子玩玩这些东西算不上“高要求”, 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监督和教育;另一方面是家长抱有侥幸心理, 很多留守孩子都是由爷爷或奶奶看管照顾的, 老人们往往因为“隔代亲”而对孩子放松要求, 很多时候认为孩子还小, 偶尔接触一下上述物品也不要紧, 将引发火灾事故看成是运气不好。2012年5月, 江西省万年县发生一场火灾, 夺走了2名留守儿童的生命。“这对小兄妹是留守儿童, 平常由外公外婆带着在县城城中村租房生活, 外公在街上拉货。当天上午, 孩子的外婆外出办事, 发现孩子仍在熟睡, 怕孩子醒后乱跑, 就从外面把兄妹俩反锁在房间内。外婆听到邻居的呼救声后, 连忙赶回家, 因火势太大, 已经没法打开门救人了。”[5]如何有效加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的火灾安全教育以及切实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是当前加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的重点。

4 拐卖

在我国公安机关不断加强高压严打的背景下, 儿童拐卖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但是一些地方拐卖犯罪依然突出, 尤其是以贩卖男童为主的拐卖行为。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谋生, 在农村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外出务工家庭的成员由于忙于生计, 对孩子的监管较弱, 给犯罪分子留有可乘之机, 而这些缺乏父母看护的儿童逐渐成为拐卖犯罪的重要目标。公安部打拐办主室主任陈士渠警官曾经指出:“被拐儿童的家庭共同特征就是缺乏防拐意识, 对孩子疏于看护, 给人贩子以可乘之机, 被拐儿童的高危群体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主要是父母看护不足[6]”。作为我国最大的寻子网站, “宝贝回家”曾经做过专门的统计, 从2007年至今, 该网站共收到全国范围内的寻子登记5 000多条, 这些丢失儿童的家庭中, 有90%是因为监管缺失导致孩子被拐走, 其中50%的被拐家庭属于农民工家庭[7]。留守儿童之所以容易被拐卖, 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务工在外, 缺乏有效监护;二是留守儿童大多防范意识较差, 容易上当受骗;三是留守儿童多为爷爷奶奶等祖辈老人照顾, 由于年龄较大, 自身都需要他人照顾, 为此难以有效照顾留守的孩子;四是近年来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不断采取新花样, 增加了留守儿童和实际监护人的风险防范难度。

5 性侵

农村务工人口不断向城市进行转移, 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农村不断产生, 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被迫留在“老家”的孩子们, 往往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 但年事已高的监护人通常缺乏防范意识, 加之儿童防护能力弱, 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近年来, 农村留守儿童中, 女孩受到性侵害的事件屡屡发生, 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7月, 发生在宁夏的幼女被性侵事件令人深思, “宁夏一村庄12名幼女被性侵, 11人是留守儿童, 受害家庭面临心理创伤、二次伤害”[8]。通过媒体的调查可以发现, 农村地区的留守女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必要监护, 且思想较单纯、辨别能力差, 容易成为个别精神空虚的农村留守人员尤其是空巢老人猥亵和性侵的对象。根据记者调查, 有资料显示, 过去3 a仅广东省就有超过2 500名女童被性侵, 近半数在14岁以下[9]。在众多案件中, 犯罪分子往往都是以为上学、放学途中独行或无人看管的低龄女孩辅导作业、帮助带路或者以给零食等为由, 将她们骗至偏僻的住房、公厕或其他场所进行猥亵或性侵, 并在事后进行恐吓和威胁。更令人揪心的是, 很多被性侵的农村留守女孩迫于压力而不敢抵抗, 甚至不敢向家人揭露真相, 而是选择了默默承受。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已经发展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在进程务工人员中, 绝大部分选择一方或双方共同进城务工, 并将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给在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看管。因此, 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数量众多的特殊群体。而现实生活中, 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加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的关爱, 必须从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做起, 需要多方联合、多管齐下, 让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再受到上述因素的威胁, 切实减轻农村进程务工人员的“后方”之忧。

参考文献

[1]王珂.留守儿童, 溺亡悲剧令人痛[N].人民日报, 2012-07-05.

[2]陈国菊.去池塘洗澡5个孙儿女再没上岸事发宜春袁州区塘溪村[N].信息日报, 2012-05-08.

[3]刘勤利.四少年野外游泳三人不幸溺亡[N].安徽商报, 2016-06-19.

[4]吉狄金泽.农村“留守儿童”车祸频发堪忧[N].工人日报, 2012-03-29.

[5]徐黎明.悲剧又发生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再引关注[N].江西日报, 2012-05-24.

[6]中国广播网.公安部:流动留守儿童成被拐儿童高危群体[EB/OL] (.2015-08-14) [2016-10-26].http://news.qq.com/a/20150814/020903.html.

[7]新华.留守儿童成被拐“高危”群体[N].南方日报, 2013-05-27.

[8]周树清.留守儿童困境调查:性侵阴影下的村庄[N].新京报, 2015-07-13.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 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对策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都是社会重视的问题。众所周知, 在中国农村人口比重大, 因此农村中小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群体, 他们的平安成长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关系着无数个农村家庭的全部寄托和希望。所以, 做好农村中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做好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 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密切相关的。在农村地区, 中小学是学生集中学习的场所, 而农村又是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地区,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 安全工作需要常抓不懈, 应尽全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学校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一) 学生及家长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 农村常住人口日益呈现两级化趋势, 老人观念落后, 安全意识淡薄, 对新鲜事物造成安全问题的隐患不了解, 因此造成老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引导过程缺失等问题, 为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

(二) 学校安全管理体系缺失

农村中小学多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条件艰苦、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城市等问题,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到位。针对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多为兼职, 并且没有具体的经费投入和制度管理, 所谓的安全管理仅仅停留在说教的表面, 没能在安全管理方面形成适应农村中小学校发展的科学体系。

(三) 学校的安全教育内容僵化

农村中小学的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教师简单的说教内容, 教育方法简单粗放, 内容空洞, 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形式有抵触情形, 对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容易接受。同时, 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有时还会忽视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和引导, 以至于农村中小学生安全防范能力普遍偏低, 从而导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不断增加。此外, 有的中小学生自身心理脆弱, 自控能力差, 品德修养不够好, 也是潜在的安全风险。

二、改进措施

(一)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提高管理实效性

针对农村中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 教育部门应该要求各学校由一把手主抓, 成立相关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学校、年级、班、个人的多层次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分工和职责, 设立专人、专款, 统一管理学校安全工作, 保障学校安全经费, 专款专用。学校应落实安全管理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及创新等管理职能, 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 使学校安全管理最优化, 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使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发挥良好的组织作用, 遇到各类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二) 加强教育, 广泛宣传, 提高安全意识

农村中小学应重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应给予时间的保障, 教育形式应采取多样化、同时应注重实效。安全教育内容要可操作性强, 能够解决实际安全问题, 让学生掌握常规的安全知识与技能, 如: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了解基本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记、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养成良好习惯。同时, 学校还应结合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秩序、学校秩序,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等。此外, 学校还应借助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厨窗、横幅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安全教育宣传, 并发动各班广泛开展班团活动、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载体积极及时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 实现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的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能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 完善制度, 强化管理,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制度是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做好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 就要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实现农村中小学校园的长治久安。例如: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处理提出具体的要求及应对措施。完善上级安全报告制度, 明确安全事故报告要求等。只有通过完善相关安全管理的制度, 健全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体系, 才能真正实现变“人治”为“法治”, 才能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稳定的安全工作新局面。

(四) 全员参与, 积极引导, 培育安全管理氛围

农村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不是学校一方面努力能够做好的, 还需要全员参与, 形成和谐统一的学校、家庭、社会安全网络。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忙于生计而缺乏安全意识。因此, 学校需要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等形式, 加强家校沟通, 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同时, 学校要加强教职工的安全培训, 通过对教职工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引导, 培养他们对学生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 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安全工作人人都重视、发生问题个个能处理的良好局面。学校通过各种载体提高整体的安全素养, 培育良好的学校安全氛围, 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及对策 篇11

2、统畴安排,科学规划

在抗震房屋建设方面,教育局已经进行了科学规划,但是教育局今后在树立典型学校的基础上,也能为一些偏僻的农村小学做些小的规划,不要将农村小学就置之不理,也为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及环境改善给一点考虑,让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距离更近些。希望教育局在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分流工作的同时,敢于撕破形形色色的“网”,“该出手时就出手”,以减轻偏远学校教师的过重负担,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以更好的育人环境。

3、重视学前教育

当然要求在每个学校都开办一个幼儿园,也不是现实。为了提高农村孩子入学水平,可以要求学校开办学前班,并为每位学校配备专业学前教育教师,并且强制要求学龄儿童不足龄,学校一律将入学。

4、引进与培训并举。

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专职教师太少,在这些方面学生参加比赛获得的成绩,多数都是各少年宫的成绩,而非教师之功。建议教育局同区政府协商再招聘一批有这些方面特长的教师,分到农村各校。如果办不到也可以让学校推荐在这方面有特长的老师参加你们所举办的这方面的培训,注意一定不要让培训流于形式,一定要起到真正的效果。

5、创建一个高素质的团队

学校可以把在平时工作中,工作踏实,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一线教师,送到教学质量好的学校进行学习,或者进修培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然后以这些教师为楷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经验传授式的说课,以提高全校教育教學水平。

总之,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好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所以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协调好各种关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农村教育才会真正提高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安进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教育教学研究[S] 2010.12

[2] 何进军.基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课程

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M].2009.8

[3] 何洪涛.试论小学教育的未来性与普及性特征—小学教育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问题 篇12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音乐专职教师数量不足, 师资力量单薄

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 我国农村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以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的江西省南康市 (县级市) 、宁都县为例, 南康市目前有初中38所, 总共只有专职音乐教师12名;中心小学29所, 仅有专职音乐教师5名。村完小309所, 连一名专职音乐教师也没有;宁都县目前共有初中24所 (内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 , 共有专职音乐教师9名;有中心小学22所, 专职音乐教师8名;村完小319所, 没有一名专职音乐教师。客观地讲, 南康市和宁都县在江西的经济状况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而专职农村音乐教师数量却是这样一个现状, 西部老少边穷农村地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从全国范围来看, 我国农村现有中学9.3万所, 拥有音乐教师2.8万人, 按每校1名计, 尚缺6.5万人;有82万多所小学, 学生1.337亿人, 音乐教师6.9万名, 其比例仅为1940:1。这些统计数据反映出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十分薄弱的现状。

农村音乐教师不但数量少, 而且学历水平低。在桂东南及桂北地区随机调查的71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中, 学历结构分布情况为:本科学历者12人, 占16.9%;专科学历者37人, 占52.1%;中专学历 (在读专科) 19人, 为26.8%;中专以下3人, 占4.2%。”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学历的总体水平。

(二) 音乐教学设备简陋, 音乐教育资源匮乏

目前,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偏低, 在中西部农村有些地区, 学校公用经费为零, 甚至出现负债现象。据统计, 到2003年, 全国农村中小学“普九”欠债总额约为500亿元。以湖北省监利县为例, 截止2003年, 该县中小学共负债10615万元, 其中县直中小学负债3880万元, 乡镇公办中小学负债6281.8万元, 村办小学负债453.2万元。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是可以预期的。根据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的抽样调查, 样本小学按教学大纲开出所有课程的占87, 2%, 课桌椅残缺不齐的占37.8%, 实验教学仪器不全占59.5%, 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2.3%, 购教具、墨水、纸本、粉笔不足的占32.5%。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备设施陈旧, 不少学校缺少诸如五线谱黑板、教学挂图、录音机、录音带、风琴、手风琴等必需的教学设备, 而购买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录像机、钢琴等昂贵音乐教学设备, 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罢了。

(三) 音乐课地位低, 教学内容单一

在农村, 有很多学校没有开设音乐课。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小学虽然能够正常开设音乐课, 但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 音乐课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 课时常常被无端挤压, 特别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左右, 音乐课已基本停课, 让位于语文、数学等“主”课。而在毕业班级,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的音乐课被取消, 开课率几乎为零。音乐教师上课内容单一, 即教唱流行歌曲。教师既不需要讲授教材内容 (有的学校甚至缺乏音乐教材) , 也不需要进行音乐实践教学, 更不需要指导学生音乐欣赏与器乐演奏。在农村学校,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 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信息畅通一点的学校, 教唱诸如周杰伦等青春偶像派的最新流行歌曲或网络歌曲;信息闭塞的学校, 教唱一些诸如《恰似你的温柔》等过时的流行歌曲。学生不懂识谱、唱歌走调、不懂音乐欣赏、不会弹奏简单乐器, 是农村学生中见怪不怪、司空见惯的现象。

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已经将音乐课列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 全面规定了音乐教育的各项任务, 明确分配了唱歌、器乐、欣赏、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等各项教学内容在各学段教学时数所占的比例。《标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音乐课程的价值, 即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实施现状与《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二、对策与建议

(一) 实行“免费师范音乐生”制度, 加快培养农村音乐师资

我国每年培养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不少, 而农村音乐教师却是如此匮乏,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以建立农村学校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全国的范围来看, 我国基本上每一个地级市都设立了一所师范学院或师范专科学校, 这些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省, 其中本市的农村生源占主要份额。因此, 笔者认为, 加快培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 这些地方师范院校应该发挥主要作用。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师范院校中实行“免费师范音乐生”制度, 为农村输送专门音乐教师。享受免费教育的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将免除学费, 免缴住宿费, 并补助生活费。这笔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安排。免费师范生需回到生源所在地的农村中小学任教音乐8年以上。实行这种制度, 一方面, 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又愿意为家乡的农村教育服务的学生提供平台;另一方面, 可以解决农村音乐教育师资匮乏的困境。

此外, 要建立长期的农村音乐教师培训制度, 加强对在职农村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可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研讨班等形式, 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使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满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二) 建立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单列”制度, 改善农村音乐教学设施

目前, 我国农村教育实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财政管理制度, 农村中小学投入责任主要在县级政府。为弥补县级政府办学资金不足, 中央政府实行财政“专移支付”制度, 其中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专门针对某一领域进行的资金划拨, “戴帽下达”, 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在现行“财政分权”的财政体制下, 我国地方政府,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仍然不富裕, 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扶持。建议国家建立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专项转移资金单列”制度, 把农村音乐投资专项转移资金和其他的专项资金独立出来, 保障农村音乐师资培训专项资金供给。在实行该制度时, 要加强对该项专用资金的使用及其结果进行监督, 对学校的审计要经常化、制度化、公开化, 防止该款项被挪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而逐步使农村中小学音乐设备、设施得到改善。

(三) 构建“农村中小学音乐达标”制度, 提升农村音乐教育质量

农村音乐课程变为纯粹“唱歌课”现象,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学校、家长、音乐教师等原因之外, 没有制定科学的农村音乐课质量评价体系, 是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一方面, 音乐课不是中考科目, 缺乏外部评价的压力;另一方面, 在学校内部, 音乐课也无需考试, 缺乏内部评价的制约。

上一篇:数字时代的评价工具下一篇:大学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