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难点论文

2024-09-13

农村小学作文难点论文(精选6篇)

农村小学作文难点论文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人们对外语的广泛重视, 英语目前已成为小学教育一个重要的内容。英语学习的年级开始下降, 小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英语课, 不光城镇小学的学生学习英语, 英语教学同时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由于小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英语教材, 感受英语教学, 因而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 农村小学大多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经济条件落后, 再加上信息滞后等, 使得应试教育占据主要地位。基于农村小学的这一实际, 目前, 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基本上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 听———读———背三点一式的反复训练方法, 其结果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负担, 打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还与素质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也为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 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我认为探讨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应从农村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 针对这一实际, 总结自身教学经验, 探索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下面, 我就谈谈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这几年总结的一些解决方法:

一、制约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特殊因素

1.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缺乏, 使得英语教学在本校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 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又没有其他教师的共同分析、交流和解决, 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些小学的英语教师往往还要兼教其他的主课, 教学上的压力往往使得他们顾此失彼,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2. 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

在课堂上, 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 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到两到三次, 每次仅40分钟, 其他任课老师则是用汉语教学。而且, 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 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 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因此, 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 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3. 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 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 因此, 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 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 家长们缺少鼓励, 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 而是怀疑地问:“这么小的孩子, 能学好吗?”而有的家长则是虽然也能认识到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 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选择合适的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 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尤其是对农村学生来说, 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热爱学生, 对学生是肯定的态度, 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 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 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才会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2. 活动激“趣”, 寓教于乐。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想学生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 要是只有填鸭式的灌输, 任何学生都提不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好奇心强、模仿力强, 我们可以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 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如游戏、表演、比赛等,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不会感到厌倦, 学到的知识记忆特别牢固, 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另外,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歌曲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儿童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 用英语歌曲来组织课堂教学, 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根据记忆的规律:

人的暂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的最好途径是不断强化信息。只有这样, 所学的知识才能不断得到运用, 才能永恒地储存在大脑之中。巩固知识的办法有很多, 如:

(1) 教育学生养成口语习惯, 随时随地练习。师生间的问好, 学生之间的问好和礼貌用语等等, 不但能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 而且还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充分发挥黑板报的效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 合理利用黑板报传授相关知识。如日常会话、儿歌、童谣等, 尤其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利用黑板报进行无声的教学,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以上所述是我在农村小学任教英语以来的一些体会和浅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 小学英语教学也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研究, 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 才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尤其是信息滞后、设备落后、交通不便的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 更值得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研究, 总结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农村小学作文难点论文 篇2

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那才小学 施秉效

作文,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老师们教研的一个永远的话题。作文难写已成为多数学生的心声。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肚子有货倒不出”。

2.阅读和写作严重脱节,读写不能有机结合

3.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素材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普遍现象。4.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作文内容的指导,导致小学学生作文内容千篇一律,题材枯燥单调,说套话,说假话,缺乏童趣,缺乏真情与活力,缺乏个性化的作文。

5.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呆板、守旧、不灵活。甚至公式化,极少有针对性的点评,特别是指出提高作文方法的具体点评(如选择典型事例等)。

面对作文中的一道道难题,身为老师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就我个人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和大家共讨:

一、注重阅读的指导,丰富语言的积累。

1.指导课堂诵读

汉语之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轻重缓急,音调的抑扬顿挫,音律的婉转飞扬上。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写作的角度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自始至终在课堂中贯穿“诵读感悟”,注重有层次地读:感

知性读、理解性读、品味性读;有重点地读:因文而异、突出重点、自主选择;有指导地读:顺学而导、想象揣摩、赏析体验,从而使文章“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在读中学习语言的精美、构思的精妙、布局的精致,抵达语言深处,感受主体生命所焕发的光彩与神韵,体会历史与文化的无穷魅力。

2.指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学段的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到400万字。”要想完成如此大的阅读任务,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上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要求:(1)指导阅读对象。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现状、兴趣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阅读书籍;(2)指导阅读方法。如,浏览泛读法、品味精读法、读写结合法、学用结合法。(3)指导习惯养成。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能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写读书笔记。如:低段学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中段学生可以写感受;高段学生可以写成篇的读书笔记。此外,还要养成遇到生字学查字典的习惯、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等。

二、抓好读写的训练,解决 “倒货”的难题。

读写结合的方法,会使学生对作文越来越喜爱,写起文章来也越来越有“道”。不失为优化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

1.学习观察方法,训练“抓住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平时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多多观察,对于如何观察,我们却指导得比较少,主要还是觉得不知道如何指导才好。其实在课文中可以得到学习与借鉴。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荷

花》一课,就可以学习作者的两点观察方法:(1)从整体到部分,层层认真观察的方法。作者写荷花,先总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再分别具体地写了白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由总到分,层次清楚。(2)学习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作者写白荷花的三种姿态:展开两三片花瓣儿的、全展开的、还是花骨朵儿的,每种都写得生动形象,详细具体,这是作者认真观察的结果。在学生学习了观察方法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花,观察后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红玫瑰:“花圃里,玫瑰已经开了不少了。红玫瑰在枝头间昂首怒放,傲立而出,颜色是那么红、那么浓,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燃烧的火焰。许多的花瓣有规则地簇拥在纤纤花蕊的身边、层层包裹着。每片花瓣都鲜活活、细嫩嫩、水灵灵的,好像只要轻轻一掐,红色的浆液就会涌流出来似的。凑到花前闻闻,清香阵阵,沁人心脾,使人陶醉。啊,多么娇媚、可爱的玫瑰花啊!”小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并具体描绘了红玫瑰的颜色、花瓣、香味。表达时也做到了有主有次,不面面俱到,着重抓住花的特点写具体。由于小作者观察得仔细,观察方法得当,所以把玫瑰花写得逼真传神。在语文教材中这样的文章还很多,像《翠鸟》,《珍珠泉》等都能引导学生从中学到很好的观察方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习构段形式,训练“言之有序”

为了培养学生在作文时能言之有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例如《和时间赛跑》中的一、二自然段的承接式,《海底世界》

三、四自然段的总分式,《惊弓之鸟》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因果式,《太阳》前三个自然段的后半部的并列式等。在作文课上再强化这些段式的单项训练,引导学生将一个写作内容写得自然有序,层次清楚,文章的质量肯定会大有提高。我们班的学生在观看了松江阳光城的音乐喷泉后写出了近20种不同形态的喷泉,读起来美不胜收。

3.学习描述方法,训练“言之有物”

阅读教材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里面有很多描述方法值得学习模仿。如《鸟的天堂》课文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运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先淡淡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按照点----面----点的思路,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绘,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想象到群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学习这一段时,我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我指导学生仿写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学生在写时犹如心中有纲,写得得心应手,文章也比往常美多了。

三、激发写作的欲望,点燃“乐文”的热情。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教师的导应该是诱导。诱导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的方式很多,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有以下几种:1.抓住学生“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心理特点,在上作文起始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话说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他们放开胆子大胆地写,例如:在指导《寒假里一件有趣的事》这篇作文时,我先问学生寒假过得有没有意义?做过哪些有趣的事?通过两个简单的问题,学生的兴趣提高不少,我又通过

自己经历的除夕家庭知识竞赛这件事,从头到尾介绍给学生听。此时,学生兴趣已达到极点,个个跃跃欲试。2.根据小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特点,将明天的理想同眼前的写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写作前憧憬美好的未来,从而形成一股写作动力。

3、根据小学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例如:指导学生完成《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这篇作文时,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活动怎样开展?同学们怎么做?你又是怎么做的?大家心情怎样┅┅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活动,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许多。4.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写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5.根据学生喜爱表扬的特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肯定他们作文中优点,给他们较高的分数。尤其是对作文基础差的学生,更应努力发现他们作文中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

四、丰富写作的素材,解决“无米”的难题。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学生写作的大问题是:他们感到无话可写,无材可选。写作出来的内容,往往内容空洞,像记流水账,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丰富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平时对周围事物不留心,许多有价值的内容都从眼皮底下溜了过去。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养成用心观察和乐于思考的习惯,时刻人,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用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写下来,这样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了。

当然,学生作文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

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生活是海洋,它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学生的生活面尽管狭窄,但也有自己的写作天地。学校、家庭、社会,都有时代的浪花在迸溅,新的生活在闪光。同时,学生的生活是很丰富的,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活仓库”。只要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开他们的思路,善于给他们抽个线头,插个路标,启发他们到自己的“仓库”里去找,找自己最熟,最有感情的东西来写,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总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为文也就难见千篇一律的弊端了。

五、运用多元的评价,唤醒沉睡的思维。

评价的“多元化”是指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单一的评价,而是用宏观的视角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即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对学生的句子、用词、写作顺序的其中一个进行评价。如评语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你的句子很流畅”、“你的语言很优美”、“你的协作很有条理”……这些评价既单调又苍白,很难激起学生想象的空间。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时,不仅要从谴词造句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加入自己的感情,加入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我的作文很感兴趣,老师还希望我在这一方面做得更好。评价只有进入了多元化的境界,才是真正成功的评价。如对学生的习作《我们的教室》作评时,可以尝试着说“在你那有条理的笔下,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出现在老师的眼前。但是,你对黑板报的描写是不是多了点,要知道,教室中美丽的东西不是只有黑板报啊!”。

作文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很多,如命题上的创新,选材上的创新等。但不管是哪种途径,教师评语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有的教师把创新教育看成是高不可攀的。其实,著名教育家齐佛说过:“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想、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是创造。”因此,我们在作文评语中,也尽力去挖掘这样的内容。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老师都予以充分地肯定。如写《我的爸爸》,有位学生没有写爸爸怎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上生活,而写了他爸爸的两个缺点:爱抽烟,爱发火。我就在评语中说:“写一个人的缺点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特点,你做了很好的尝试,愿意把你的作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吗?”这样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是必要的。教师要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善于观察和思考问题,保持活跃的思维能力,客服思维的惰性。

“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作文难的途径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拙见。

广西省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那才小学

施秉效

邮编:530209

农村小学作文难点论文 篇3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难点分析

首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充斥着方言。农村小学分布在全国各地,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存在很大问题。小学生大多用方言进行交流,这导致小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在笔头上的时候常常出现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的现象,写作水平难以提升。另外,很多小学生在学龄前已经习惯了用方言进行沟通,即便教师一直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他们在回到家中还是以方言沟通为主,这些因素都间接地阻碍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其次,农村小学生沟通能力不强。我国农村社会的现状是家里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小学生留守在家。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常年远离父母,沟通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比如笔者曾经问一名小学生他的家怎么走,他只能指出大致的方向,但是不能描述出具体位置。这种现状导致了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面临着词汇量狭窄、用词单一的困境,作文整体结构也不合理,前言不搭后语。

再次,农村小学生的视野受限。农村小学生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生活范围比较窄,生活体验和经验相较于城市小学生来说要小得多。这种情况在留守儿童身上显示得更为明显,这些学生每天的生活范围就是学校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家中,根本没有切实地感受生活的机会。

最后,农村小学生感情失真。农村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经历的感情波折也比较少。很多时候他们对教师要求他们理解的情感存在困惑和迷茫,这就导致其在写作文的时候错误表达,或者瞎编乱造,导致农村小学教师指导的时候无从着手。另外,农村小学生思想尚不成熟,作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假大空的语句,使得作文写作毫无意义。

二、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难点解决策略

第一,要扩大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基础,让学生心中有素材。农村教育设施相对落后,图书资源短缺,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能接触到的大多是教材,很少能涉猎其他阅读材料,这导致农村小学生只学会了写作方法,但是却没有写作素材。硬件条件的不足致使小学生的写作如同无米之炊,教师在教学时也显得束手无策。面临这样的现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丰富阅读材料,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提笔有物、妙笔生花。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诗词歌赋、名言名句、优秀篇章给小学生打印出来,让他们开阔视野,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图片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生风景景色的相关写作的时候,教师应该意识到农村小学生的生活比较闭塞,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的机会,他们写作时往往无从下手。教师可将著名的经典和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间接地感受到这些景色的美妙之处。通过观看和欣赏美景,学生既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降低写作的难度。

第二,将写作和实际联系到一起,降低小学生厌烦写作教学的程度。农村小学写作教学长时间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渐渐丧失了对写作课程的学习兴趣,导致他们只要一听到写作课程就涌现出浮躁的心理情绪,对写作教学持完全抵触和消极的态度。学生对写作教学的态度目前成为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兴趣是激发学习的火花,学生如果没有兴趣,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如同隔山打牛,毫无成效。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厌烦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写作离他们的生活非常遥远,虚无缥缈,脱离了现实生活,让小学生觉得作文教学毫无用处,逐渐丧失了写作热情。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小学生自然落笔有话。例如,小学生在针对田园风景写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他们从小和田园打交道,与自然环境紧密接触,教师可以据此引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爱,感受到自然的美。

第三,分散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改变落后的封闭观念。农村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闭塞,家长的思想比较保守,难以发现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将学生天真烂漫的想象扼杀在摇篮之中,这导致农村小学生在富有创造力的想法的时候非常羞涩,难以说出口,传统的观念扼杀了农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教师应该针对这个现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封闭的思想观念限制,让他们在自由的思想中畅游翱翔。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回乡偶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谁回到了家乡?为什么他这么多年离家未归?现在的家乡和以前的家乡一样吗?这样,小学生脑袋中自然就会勾勒出一幅老人归乡的画面,并感受到老人近乡情怯的情绪。教师对于学生给予古诗的不同见解要有包容心,并且对好的想法要加以奖励。

农村小学写作教学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教师立足于现实,挖掘现有资源进行教学的话,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依然可以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尝试[J].科学教育,2011(3).

当前农村信访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篇4

XX县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重的县域,90%的人口为农民,尽管近年来,随着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的实施,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农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然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社会管理滞后等客观原因,及部分农民“有事就上访”的主观思想,农村信访群众仍然活跃,农村信访问题仍然较多。为妥善解决农村信访问题,在认真分析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基础上,我县就此专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年来农村信访总体情况

农村信访工作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随着群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表达合理诉求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信访工作量越来越大,信访稳定任务相当繁重。二是各类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明显增加。从群众反映的问题看,涉及多方利益的跨领域、跨部门的问题明显增多,如涉法涉诉、土地纠纷类案件,占到信访总量的4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三是引发群体性矛盾的不安定因素仍然存在。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做决策、办事情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群体反应;加上各类历史性遗留问题,部分特殊利益群体极容易形成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四是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群众观念不强,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漠不关心、充耳不闻,推诿扯皮,久拖不决。

据统计,2007年以来,XX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28件10507人,其中受理农村信访2722件7880人,约占信访总量的67.6%、信访人数的75%。从信访构成来看,农村信访问题34.2%为来信,65.8%为来访;30.3%为个人信件,5.9%为联名信,55.6%为个人访,10.2%为集体访;初信初访占81.6%,重信重访占18.4%。从信访人群来看,农村信访群众多为男性,年龄层次多为22岁-65岁之间;政治面貌多为群众,党员约占信访人数的5%。从变化态势上看,农村信访量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信访人数逐年攀升:2007-2011年,农村群众分别来信来访481件1208人、498件1459人、520件1586人、559件1617人、664件1810人。

***2001000农村信访件数(件)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2000******40020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农村信访人数(人)

二、农村信访主要内容

农村信访问题主要集中于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批划及纠纷、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和其他等九个方面。

30.0%25.0%20.0%15.0%10.0%5.0%0.0%比例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问题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其他

一是村务财务公开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6%。主要表现在,群众反映要求村两委公开村庄工作明细、村干部工作目标公开、重大决策公开、“三资”(即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收支管理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农民负担情况、计划生育管理情况、优抚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使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集体土地、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和经营情况、电费水费收缴使用情况等。

二是基层选举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0%。此类信访问题广泛存在于全县各个乡镇、绝大多数行政村,多反映村干部换届选举中程序不合法、违规操作,贿选、“买票”,不讲民主等问题,采取写信与人访相结合的方式。写信反映问题时交织反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及经济问题、来访时三五成群或动辄几十人,有信访时段集中、信量大、联名信多、易发生集体访和重信重访大的特点。

三是土地承包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6.2%。主要反映承包地、机动地、人口地调整,及集体土地(包括林地、滩地等)发包问题,此类问题处理不彻底极易形成信访积案。具体有:(1)土地调整纠纷。如我县詹店镇某村村民何某自1997年起就多次反映1989年其家的13.5亩承包地被村委调整给李某,后自己开垦的31亩滩地被该村第六村民小组占用,其多次向村委、乡政府反映,该13.5亩承包地和31亩滩地至今未归还等问题,由于该信访事项年代久远,相关村民的土地承包证、土地使用证等证书遗失,时任村委干部死亡等问题,事实无法判定,县、乡调解意见得不到涉事村民同意,致使信访人久访不息,造成信访积案。(2)出嫁女儿户籍未迁出而承包地被收回。农村中大多存在着出嫁女儿不分地的“村规民约”,如我县乔庙乡某村女村民千某2003年出嫁到龙源镇某某村,其户籍未迁出,但某村以其已出嫁为由将其承包地收回并调整给本村新增人口,而某某村以其户籍未迁入为由拒不为其分配土地。(3)个人承包地土地使用权被侵占。如我县大封镇某村村民杨某因地边问题与村民赵某发生口角、打架,后赵某趁村民小组调整土地之机将地边挪移40公分,占用杨某0.2亩土地,经过多次调解,赵某仅同意归还0.1亩土地,致使杨某多次信访。(4)集体土地被村委私自外包等问题。如我县北郭乡某村村民近百人来县反映该村村委在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未张榜公告的情况下,擅自将该村50余亩滩地发包给大封镇某村村民苗某,且该村村委与苗某签订了期限为2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引发村民不满继而上访。

四是土地征用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1.8%。包括重点项目占地征地及企业占地等问题,具体有征地程序不合法(相关审批手续缺失、未开展风险评估、被占地村民未多数同意等)、占地赔偿标准低、赔偿未足额兑现等情况,此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及企业所在地。如我县一大型造纸厂占用某村70亩耕地建厂,由于占地赔偿与城区附近相比标准较低,被占地村民不同意,于是频频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五是干部作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8.8%。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信访案件是因为基层干部决策不民主、处事不公、暗箱操作、作风粗暴引发的。

六是宅基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6.9%。主要表现在宅基权模糊,建房纠纷,以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宅基地暂停审批等情况。如我县新农村试点龙源镇某村自2010年暂停申请宅基地,该村杨某三个儿子相继成家,因没有宅基地,四户住在一个小院内,家庭琐事引发矛盾口角,一家人苦不堪言。

七是涉法涉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3.9%。如我县三阳乡彭某儿子因打架伤人被控故意伤人成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入狱,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上诉至市中院,中院维持原判,彭某频频上访反映法院工作人员受贿等问题。

八是优抚救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无儿扶养的老弱孤残、年老多病的退伍军人和军烈遗属及家庭特别困难的妇女儿童,他们大多无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或生活来源不稳定,只好到信访部门求助。

九是其他问题,如医患纠纷、交通意外死亡、伤害赔偿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

三、农村信访主要特征

综观当前农村信访,主要呈现出“五多”特征:

一是集体信访多。2007年至2011年,23.4%的信访量为联名信和集体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11年,农村联名信分别发生21件、33件、49件、52件、63件,农村集体访分别发生32起456人、35起492人、40起671人、53起898人、84起1054人。发生集体访的多为涉土纠纷或干部选举问题。

二是重复信访多。农村信访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来信来访时情绪激动,要求诉求立即查清、落实,时限要求紧,而信访案件办理有一定的程序,其不耐等待,一再致信或上访催促案件尽快查处,造成重复信访。

三是越级信访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信访群众大多认为“官官必相护”,对基层政权组织;二是农村信访群众对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不够信任;三是长期以来存在着“唯上、唯大”观念,40%来县信访会发生越级访,致信上级人大、政协、信访部门及党委、政府机关或人访。

四是择机信访多,多为涉土、干部作风等问题。信访群众往往在元旦、春节、国庆、党的全会、省市“党代会”等重要敏感时期,到首都、省会或国家重要机关信访,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引起上级有关机关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借此对基层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促使问题尽快解决,或个人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五是无序上访多。发生无序上访的多为意外事故死亡、涉及群体利益的土地纠纷等问题。近年来,农村上访者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轻则吵闹、哭诉、静坐,重则扯横幅、围堵机关大门、拦截主要领导等等,且情绪异常激动,拒不接受有关部门的劝阻和调解,提出过高要求。五年来,共发生到天安门上访10余起,省委、省政府上访近20起,围堵市政大厦事件20余起,围堵县委、县政府大门近30起,造成我县信访工作十分被动。

四、产生农村信访的主要原因

农村信访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归根结底是民生问题,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管理不健全,人民素质与当前社会发展不协调都可能引发信访问题。

(一)管理机制存在漏洞 一是职能管理不到位。

1、部分职能部门履行职能不到位。如农村宅基地确权不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1)历史遗留下的土地权属纠纷,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处理起来难度较大;(2)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没有深入农村察看,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影响了相邻关系,引发矛盾;(3)部分村规划不明确,宅基地权属、面积模糊不清,村民之间有争议;(4)部分农户未经批准就擅自在自留地或抢占他人宅基地建房,造成违法占地,由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查处权而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执程序繁琐且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困难,致使宅基纠纷得不到有效遏制;(5)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

2、信访工作导向不够鲜明。部分乡镇和单位对稳定工作不重视,单方面注重经济发展,没有真正将工作精力放在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上,没有处理好发展与人本之间的关系。发生信访问题时,消极处理,存在拦访、截访,拿钱销访的情况,增大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

二是干部管理不健全。

一方面是乡(镇)党委、政府的原因:有时纵容维护村干部,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村干部,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以致在一些问题上无原则地迁就,不到万不得已不处理,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过于宽松。

另一方面是村干部的原因。(1)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不高,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卡、要,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处理村民宅基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为政不廉、办事不公。(2)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民主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个别村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个人说了算,留下隐患,激化了干群矛盾。(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不公开或虽公开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征地补偿方面,群众对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导致干群之间互不信任、产生隔阂。

(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是农村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随着法制的健全,村民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依法自治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但在实际中离法治的民主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农村的信访问题与缺乏基层民主法治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村务问题,虽然明确规定要实行村务公开,但公开内容过于简单,时间不定期,甚至不公开。一些重要决策往往不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民主议事制度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村民的利益。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与村民逐步增强的民主法治意识产生矛盾,也是造成许多信访问题的原因之一。

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缺乏必要监督。(1)村干部不履行民主议事程序擅自对外发包土地,一次性收取多年承包费,透明度低,损害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2)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常因村委会负责人更换,新班子对老班子订立的合同不满意,否认原合同的法律效力,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或对标的物重新发包;(3)承包合同不规范,条款不完善,给村民、村干部和承包者留下了矛盾隐患;(4)村干部和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认识不到位,擅自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

(三)社会保障制度滞后

一是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少,医疗水平较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民有病没人医、医了治不好,造成农民对乡村医疗不满,且极易发生医患纠纷。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普遍有限,在一些大病重病面前,部分农民无钱医治、无力医治,而国家相应的医疗救助规定的条件,农民不知情或不符合相关规定,从而得不到救助,有病无所治、无从治,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二是贫困救济及优抚救济范围较小。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生活水平低下、老无所依的人群及鳏寡孤独,基层党委、政府及村委经济能力有限,从经济上给予帮助和救济时间长远则力不从心,而国家对此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没有更深入地进行帮助,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四)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部分群众考虑问题不够客观,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出发,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就产生不满。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二是部分群众在自古有事就上告上访的“传统”意识下,法制意识淡薄,遇有不公正的事或个人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首先不是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检举、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仲裁或拿起法律武器,而是涌入信访部门。

三是部分群众群众关心集体的意识不够强,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不愿、不敢指出,缺乏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习惯和勇气,助长了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的违法乱纪。

五、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的建议

要想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就要正确处理谋求发展与承受能力的关系、经济与民生的关系,主要在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共创和谐社会。

(一)源头防范,提前预防,减少矛盾

一要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严格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各项决策程序,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不安定因素。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推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号召

农村小学作文难点论文 篇5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解决方法 提高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激发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指导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但当今的农村小学生对作文普遍缺乏兴趣,畏难情绪严重.写出来的作文思路狭窄、内容单薄、语病较多。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留心观察与思考,发现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一、起步太晚,训练量小

从课程设置看.低年级教材内容中虽有说话内容的安排,但课程表不单独设说话课,而且我在课调查后发现,因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农村小学教师对说话练习普遍重视不够,平时课堂教学中从不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使是教材中一个单元结束后才安排少量的说话练习,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而导致不能很好地运用,5~8周岁这个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另一方面,从训练量看,小学阶段要从三年级才开始,开设作文课,每周只有两节,在这两节课内要完成“导、练、卷、评”四项任务,时间紧、任务杂,加之失去低年级说话的基础,使得作文教学举步骤艰。

二、目标过高,要求太难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作文水平两者是—个同步`发展的整体,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作文教学的目的认识不足,常追随“考试”的指挥棒,讲求“短期高效率”,而且作文教学中“超纲”现象极为普遍。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命题作文时,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等。过高的习作评估要求,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无可奈何,只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甚至抄袭范文,严重地影响了作文教学中应有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情绪也会低落,并会逐渐对作文失去兴趣。

三、读书少,少信息

阅读可以使学生接收到大量的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积累素材,丰富词汇,提高作文水平。但许多农村小学,到目前为止,班级还无图书角,学校也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室内图书,数目也较少,品味比较单一,其中还不乏滥竽充数的书,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另外,由于部分老师受考试排成绩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还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致学生仅靠一本语文书进行学习。阅读面窄、量小,因此语汇贫乏,下笔自然觉得无话可说,困难重重。

四、指导乏术,远离生活

部分教师由于忽视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懂观察生活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等实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忽视了精心设计,授之以“渔”,而把指导重心放在研究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评讲上,因此导致了许多同学只能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泛泛的指导做“无米之炊”,依样画瓢,选材立意,结构安排、遣词选句,都严格模仿、小心翼翼;学生作文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训练断层,缺乏系统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各个年级“各自为政”。首先,由于农村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使高年级的写成了空中楼阁,导致训练上的断层。另外,中高年的作文训练也缺乏系统性。比如在三、四、五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别要求学生写景的作文;三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四年级要求“写一处景色,抓住特点按顺序写”,五年级要求“写景,按顺序写出特点和人的活动”,同一写景的作文在不同年级,要求是绝对不同的,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同一内容的作文,却不能体现出“循序渐进”,使得作文于一种随意、盲目的无顺序状态。

对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及学生中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一)增加说话次数,提高起步作文。“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加强低年级的说话练习,从一年级开始抓起。

(二)视听读记结合,积累写作材料。让学生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记日记,持之以恒积累素材,从而实现从“无话可说”到左右逢源的飞跃。

(三)增强范文意识,指导写法。充分发挥范文的引路作用,让学生留意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的,又是怎样揭示主题、谋篇布局、选词造句的,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写法,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浅析农村电力设施保护难点及对策 篇6

【关键词】农村;电力设施;难点;对策

农村电力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电力设施的安全是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层多次颁布保护电力设施的法律条例,对于保护农村电网起到了积极作用。基层供电站也在设施的保护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但随着我国农村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农村电力设施的保护方面,基层供电所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前树线矛盾、盗窃电线、变电器的犯罪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违法行为给基层电网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损害了农村百姓的用电安全,也给供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隐患。找出农村电网保护的难点,明确解决措施已经成为基层供电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我国农村电力设施管理的现状

1.1管理观念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在稳步前进,农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村的用电量更是出现了惊人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电力集团对农村用电市场缺乏应有的重视,电力设施的保护也处在较低的水平,一般基层供电站安排的设施维护人员并不多,且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他们对电力设施保护缺乏意识,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电力设施巡查与保护机制。同时,基层供电所的电力设施维护设备有限,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后,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这些落后的管理观念对电力设施的保护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不利于维护农村安全用电安全性与稳定性[1]。

1.2农村电力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农村相对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慢,经济基础较弱,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的电网建设长期落后于城市,农村电网布局不合理,设施落后,电线老化的现象突出,供电设备常年得不到更新。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村电力布局缺乏统筹,电力设备的资金支持不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电网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行状态,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呈上升趋势[2]。

1.3用电环境复杂

在电网改革前,农村电网存在设备老化、资金缺乏、电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村电网改革后,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在沿用之前的电网设施供电,农村供电条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加之农村百姓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农村私拉电线,擅自更改线路的行为仍存在,导致在电力设备的维护方面存在不小隐患,这给农村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农村电力设施的保护难点

2.1电力设备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层出不穷

当前,随着农村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在电力设备保护区内私搭乱建,进行工程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当前农村居民不顾电力设备的安全,在电力设施安全区内建房、施工。近些年来农村的土木工程项目较多,各种开发园区、道路设施不断上马,吊车碰断线路,车辆撞坏电线杆,挖掘机挖断地下电缆的野蛮施工行为时有发生,造成对输电线路的严重破坏,由于电力设备的修复时间久、修复工程复杂,往往对农村的安全用电造成一定影响。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建设时,并没有对作业区内的电力设备进行有效评估,擅自在塔基、电力拉线附近取土,或进行打桩、堆放杂物,这些作业极有可能造成杆塔倾斜、导线与地面安全距离缩短等问题,对塔杆附近的行人车辆造成重大安全隐患[3]。

2.2盗窃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电力设施具有经济价值高的特点,电力设备往往成为盗窃集团的眼中物,当前农村盗窃电力设备的犯罪活动屡禁不止。近些年電力设备的破坏活动向着智能化、团伙化、暴力化的方向发展,一些盗窃团伙专业化分工明确、并掌握了电力设备的基本知识,他们运用一些技术手段,盗窃电力设备,并形成盗窃、销赃的严密网络,这对农村电网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盗窃团伙在盗窃电力设施时,对输电线路破坏严重,电力维修人员抢修技术难度大,这对保证农村的正常供电带来了严重挑战。

2.3树线矛盾、风刮异物造成的线路故障呈上升趋势

每当出现恶劣天气时,农村的停电次数会明显增多,这多数是由于恶劣天气引起线路掉闸引起的,其中多数原因是电力设备保护区内的违章树木倒伏引起的,树线矛盾成为农村电网安全运行的严重威胁,消除树障隐患、化解树线矛盾是供电企业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工作。供电企业在新建线路时,要充分考虑树木高度对输电线的影响。当前,电力线路的周边环境复杂,线路保护区内垃圾、回收站、塑料大棚的不断增多,导致垃圾等漂浮物碰线的现象不断发生。尤其是在春、秋的多风季节,不少覆盖物被风卷起,并缠在线路上造成短路,从而引起线路跳闸,给输电设备的维护带来了不小困难。

2.4电力设施保护法律不健全

我国在农村电力设施的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电力设施保护责任意识逐渐弱化。电力企业是电网的管理者,负责电网用电、管理、运行等多方面,法律没有赋予供电企业对电力设施的执法权力。如法律规定,在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内施工作业、种植庄稼的要有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拆除: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要由公安机关处罚,这要求对电力设施的保护要多部门的团结协作,但在很多情况下,多部门的联合执法往往不尽如人意。电力部门因缺乏必要的执法权力,对电力设备的保护往往力不从心,对保护区内的挖掘机、吊车等威胁电力设备安全的因素不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3.农村电力设施的保护对策

3.1依法护电、贯彻落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农村供电单位要依法贯彻落实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供电人员在大力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采取入户宣传、分发电力保护图册等多种方式动员人民群众加强对输电设备额保护力度。电力部门要依照国家规定在电力设备的保护范围内设置安全标识牌,对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要依法拆除,对于涉及电力设备保护区的工程项目要做到令行禁止,建立长期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同时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协调保护机制。依法白虎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4]。

3.2加强电力企业与各部门的沟通、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供电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行动,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要不断完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电力设备的保护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要加强与国土、建设、公安、规划的等部门的联系,将电力设备的保护纳入土地使用与城乡建设规划,对于涉及电力设施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审批要严格把关,坚决制止破坏设备保护区的项目上马。公安部门要坚决打击盗窃电力设备的违法行为,双方要建立信息通报渠道,密切协作,保证案件发生后及时处理。林业部门对那些影响输电线路的树障要及时清除。政府各部门与电力部门要明确权责、合理分工,完善执法行为,确保电力保护法律的有效落实,积极创新联合管理的新模式,形成政企高效管理、有效保护、群众参与的电力设备保护新格局。

3.3调动多方力量、建立护线长效机制

在农村电力设施的保护过程中,要调动多方力量、建立护线的长效机制。电力维护人员的力量毕竟有限,巡视检查肯定有不足之处。因此供电企业要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将电力设备分配给沿线群众,进行分段管理维护,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对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破坏电力设施的群众,给予物质奖励,并严格为其保守秘密。这样可以激发群众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到保护电力设施的行动中来。同时利用农村广播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建立保护电力设备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一张严密的电力设备保护网络,努力形成群众积极参与的护电新格局[5]。

3.4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保护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农村电力设施保护,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保护意识。要加强对基层供电所检修人员的思想教育,转变他们落后的电力设施保护观念,要让他们明白电力设施的保护要常抓不懈,要以保护电力设施为己任,不断增强保护观念。同时要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群众维护电力设施安全的意识,要通过加强宣传、入户教育、分发手册等多种形式强化群众的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电力设施的重要性,对破坏电力设施的活动要检举揭发,树立人人保护电网,人人维护电网的安全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古志杰.電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4(10).

[2]张宏博.农电管理的难点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

[3]信卫红.对农村电网电力设施保护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7).

[4]邓成义.关于如何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探究[J].低碳世界,2013(09).

上一篇:教育卫星下一篇:个性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