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作文指导

2024-05-27

农村小学生作文指导(精选12篇)

农村小学生作文指导 篇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三年级以上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 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期。

虽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但目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出现不爱写习作, 怕作文教学课堂, 不勤下笔, 不知要写什么为好, 词汇积累少, 句子表达差, 不能尽其意等现象。如何做到对症下药,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一、抓好表达方式的训练, 使用准确的句子表达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有描写、叙述、说明、议论、抒情, 要让学生明白所写的是何种表达方式的句子。比如, 对人物的描写又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应该注意什么, 采取哪些词语准确突出人物的特点。诸如学习习作《我的老师》, “一个二十岁上下, 头发披到肩上, 满脸微笑的年轻女教师已踏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教室。”《我的妈妈》“一个中等身材, 动作灵敏, 整日忙碌的农村勤劳妇女, 有着一对迷人的眼睛。”教师从表达方式方面训练学生使用准确的词语表达, 不同职业的人, 有不同的个性和穿戴;不同的场合和意境, 给学生个人的感受也不同。教师要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使用哪种表达方式, 针对不同的对象, 逐个展开, 有的放矢, 从描写到议论再到抒情, 一一引导学生准确用词语表达, 就能激发他们学习习作的兴趣了, 对提高习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积累丰富的词语, 下笔才胸有成竹

如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语, 做到笔底生花, 使丰富的语感在不自觉中进入脑海呢?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多收集有价值的好词语、好句子、好段落, 摘抄下来, 经常翻阅, 加强记忆。词语有两个字的词语, 还有四个字的成语;歇后语、古诗词、同义词、反义词;句型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肯定句、判断句等。从词语到句子的使用, 从简单句到复杂句的使用, 从优美的句段到传诵千古的句段, 都要求学生深入学习, 体会, 做到在实践中活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文选、名家作品选, 开展“走进优秀作文”活动, 看谁把感人和写得好的句子和段落积累得多, 体裁可以多样化, 如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比一比, 赛一赛, 老师给予表彰。此外, 为了使丰富的词汇便于学生长久记忆, 不会遗忘, 可以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词汇写成日记和周记。这样, 学生练习、习作机会就多了, 必然有长进, 学生就会养成长期习作的兴趣。

三、试写自己身边熟悉之事, 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将作文教学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动作 (独特) 、行为 (滑稽) 的词语表达出来, 然后让几位同组同学互评, 指出可读之处。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经历, 感受过的事情, 大脑记忆比较深刻, 下笔表达也有东西可写。如写感恩的文章, 写亲情也罢, 写友情也罢, 写其他也罢, 离不开“感恩”话题。主旨是让学生从小懂得去关爱别人, 懂得去报答社会, 学会感恩, 学会做人。这样的事, 这样的人, 会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 首先让学生本人受感动, 去寻找生活中的挚爱之情, 再让学生下笔去表达, 作品才能感动他人。所以教师要从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学生较熟悉的事物和人物, 让学生放手去表达, 使其内容丰富, 习作感人, 文字表达准确。持之以恒, 学生就会自觉有兴趣习作, 认为这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并非老师和家长逼出来的。

四、写作上的技巧, 也是写作的重点

老师要给学生讲一些写作文的技巧, 让学生觉得作文也像数学一样有技巧方法。比如文章的开头有开门见山、设置悬念、采用倒叙等方法, 好的开头通常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 要花一定的时间斟酌;结尾也要以小见大, 照应开头等, 结尾写得精彩, 会留给读者良好的印象。富有感染力的句子, 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 形式, 能够吸引人的句子, 双重否定句比一般陈述句好。尽量使用短句比一般冗长的废话更具有说服力, 更能突出中心。学生要采用哪种方法, 还要看他的文章内容而定。习作中要培养学生拥有自己的风格, 自己表达的文体以及自己的创作思路。长期坚持使用一些写作技巧来习作, 往往会让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 要想学生有兴趣习作, 需要老师长期的引导, 耐心的教导, 鼓励和帮助, 使他们有信心, 不为习作而畏惧, 不为表达而退缩。相反, 应鼓励他们用掌握的丰富词汇, 大胆地畅写与他们有联系有体会的人与事。教师最终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中来,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农村小学生作文指导 篇2

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困扰着我们。假话、空话弥漫了孩子的笔端。原本应该才情飞扬的写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变成了令人厌恶、####惧的难事和苦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生命的回归。学生习作的灵气应来自于他们纯净之心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感受,来自于对社会和生活的真切情感。就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一些管窥孔见的讨论,阐述一点出现假和空的原因以及诊治的办法。

假和空的直接指向是作文本身的内容,但造成学生作为假和空的原因不专门是内容造成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也是造成学生作文假和空的原因。

首先,学生是作文的“假”。 新课程强调,小学作文教学要从解放学生的心灵入手,让学生表现出真情实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现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本来,在小学生的心灵世界里理应保留着比成人更多的真、善、美,其作文理应表现出纯洁的童心、天真的童趣和纯朴的童;然而,翻开当前小学生的作文本,发现大多是单调乏味之作,模式类同,内容空洞,语言枯燥,情感虚假。这种现状显然已远离小学作文教学的本源。

一、学生作文的“假”

学生作文的“假”,假在学生取材并不是自己真实的见闻或感受,是抄袭、嫁接或凭空杜撰,并没有生活基础和生活源泉。造成这种原因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命题作文逼出来的,学生本来对某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或略知一二,并没有独特的见解和作文的冲动,强烈要求学生写出来表达某个主题,学生也就只能抄袭、嫁接或凭空杜撰。二是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没有一定得深度,如果你要求学生表达某个主题,学生也就只能沿别人之说,人云亦云,怎么来的创新和有个性呢?即使学生对某个方面有一点见解,也是肤浅的和边缘化的,无法达到深刻的境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新性”“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问载实,其在滋呼?”也就是把心里想说的,用语言文字这种符号表达出来就叫文章,那么不是作者的真实感受,也就不称其为文了。

基于以上原因,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生活密切的内容,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学生学会反思自己对生活得体验,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生活的真实感受,培养学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往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良好生活习惯、书写日记、周记、反思、总结等生活习惯,这种养成性教育的实施,才能够使学生真正达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的境界”。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功夫:其一,坚持每天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间接获取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道理,吸取丰富的文化素养;其二,坚持每天写日记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直接把握事物的情理。其三,学会审美和创造美。”“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伟大名言,不只是用于美术,其实用在作文教学中也再也适合不过了。把美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美的灵光,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学生学会了审美,就懂得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学生学会创造美,美的生活源泉在学生心中积淀的越厚,写作的素材就越多,学生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其四,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评价的目标不是 别和选拔作文尖子,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作文的“空”

学生作文的“空”。作文“空”是学生的作文思维形式和表现技巧的问题。当然这里的假和空-难以从这方面分的很清,但我们重点来探究一下空在表现技巧,即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有了材料,有了内容而不知道怎样表达。其主要原因是意境的创设不够,描绘事物的功夫欠佳,就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创设意境、渲染气氛

营造氛围,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写作心理环境。教师与学生是学习习近平等的交流者,在作文教学中,要多把赞许的微笑带进课堂,以自然、平和、大方的教态面对学生,尽量减少个人对作文写法的主观看法。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写什么”和“怎样写”都是由自己把握的,心理变得轻松、自由,不必担心写不好,大胆地表现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情感。另外,在指导某类题材的作文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在写作前起来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写作此类题材的构思或想法,再由其他学生抒发不同的见解;从而营造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写作氛围。

(二)、想象和联想思维的培养

根据儿童认识规律和语言能力发展特点,主张低年级乐于表达,写“放胆作文”;中年级自由表达,写“自由作文”;高年级表达个性,写“个性作文”。由于小学低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处于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正是借助想像和幻想理解现实生活;因此,教师有必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写一些想象类的作文,尤其是创造型的童话体作文》如课型有:⑴模仿故事写童话;⑵改编童话故事;⑶续编童话故事;⑷看一幅画编故事;⑸想象某类生活现象;⑹命题编写。这样的作文教学课型,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激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

农村小学生作文的一些指导方法 篇3

关键词:激发兴趣 素材积累 体验生活 互相评价

一、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教师眼里,作文教学不应是纯粹的技巧教学,而是唤醒学生内心表达的欲望,只要学生有了想说一说、记一记的欲望,这时候,教师再推波助澜,作文便水到渠成。所以,我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兴趣是学生们的最好的导师,诱发学生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能让学生对写作有新的认识:写作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假若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把作文指导的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积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让他们充满激情,增强写作信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就要抓住契机,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思记下来,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段或是几段,只要是学生想记下来的、精彩的,不一定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学生如此日积月累,作文对他们来说也就不是“苦差”了。虽说兴趣是写作的一药良剂。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不同的作文教学要求上、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应适当渗透不同的写作情境。诸如:在指导学生写景文章时,可以先收集各地奇特的自然景观以及一些学生们熟悉的旅游风景区,然后一边给学生展示一边以范文向导,让学生渐渐萌发写作的灵感;而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时,我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观看大量家乡变化的图片,促使他们从中摸索写作的源泉等等。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要以激励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一个作文不难的感觉,使学生彻底消除对作文的畏惧情绪。

二、强化阅读,狠抓背诵,以增加学生语言、写作素材的积累

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然而农村小学生的语言主要来源于阅读,学生只有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不断地提高读写能力。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为了小学作文教学更应抓好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语言,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有了材料,不会觉得脑海空空的。那么,应如何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呢?我认为,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还要适当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另外,还要狠抓背诵名句和范文等,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去理解、感受优美的句子,使优美的词句与学生的灵感融为一体,从而积累相当丰富的语言和深厚的写作素材。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让学生体验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离不开生活。”可以说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小学生表达思想的素材。农村小学生本身缺乏丰富的情感,假如又脱离了生活,在写作中凭空臆造的或将一些熟记的材料组织起来的,文章就会显得干瘪,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农村小学生感受到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写作的素材就在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让学生走入生活,将作文与生活融合一体。如:我班学生一提作文就个个叫苦连天,我借海南的端午节过得丰富多彩这一契机,和同学们在班里交流各自家乡的习俗及端午节开展的活动。平时留心观察的同学说得津津乐道,神采飞扬;没留心的同学虽然无从说起,但经历过,所以也听得时赞可。最后,我让他们留心今年端午节的民间活动,可以写家乡的,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写别处的……只要是吸引自己的地方都可以写下来,节后回到班里和同学分享。结果,每位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新闻采写,虽不是篇篇都精彩,但至少学生们已迈出了作文的第一步。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我最敬佩的人》时,先让学生互相口头介绍自己最敬佩的人是谁?然后评议他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值得你自己佩服?通过这样的评议,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才显露真情,耐人回味。

四、适当组织学生互评互议,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在新课标下,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作文评价的一员。我们应对过去老师一个人包揽的做法,改为教师评、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集体交流评议等多方面参与,多管齐下,提倡民主方式,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然而现实农村小学里许多学生从来没有参与作文评价,也缺乏对作文修改的习惯,间接影响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可忽视作文评价这一环节,适当组织学生参与,让他们亲近写作素材,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教师还要适当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写作文的乐趣。作文评价是为了下一次写得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发掘文章的精彩处,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这样能使他们感到写作是一种值得期待展现自我的机会,还能大大增强了小学生的写作信心。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教师,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以我最近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子。我让同学们写一篇《我渴望……》的作文,我请同学上讲台朗读,并讲讲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较精彩,还存在哪些不足。然后同学们针对此文,发表看法。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看法,有从内容上分析的,有从语言上分析的,也有从谋篇布局上分析的,有的还针对文中涉及的“背叛”等字眼进行质疑。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采用“毛遂自荐”法,朗读自己作文中的精彩片段(互批时找出的作文亮点),让同学们欣赏或评价。此时,我抛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抒真情,写感受这类文章的写法,总结作文规律。通过交流,激发学生提出个人见解,表达修改意见,取得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处处有作文。只要我们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和写作训练,循序渐进,相信我们农村的小学生写起文章也能得心应手,言之有物,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生作文指导 篇4

关键词:小学,农村,乡村生活,写作,情感,发挥

作文,是生活的积累,是学习文化知识的结晶,是语文知识的奠基石。所以,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写作能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转化为文字的能力表达。听到写作文,学生们都会很害怕,像农村的学生,吝于表达,羞于呈现,农村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更别谈给孩子买学习书籍。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农村小学生作文呢?

一、丰富作文内容要注重日积月累

(一)日累月积的夯实

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可能的,写作文是慢功夫,不能急于求成。平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是很好的习惯,因为日记就是取材于生活的文体。里面包含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这才是写作文最好的源泉。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其实写日记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可以是生活中点滴幸福,可以是经历失败后的痛苦宣泄。有陈铺直述的记叙性文体,有刻骨铭心的回忆性文章,有掷地有声的议论文等。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与事务。写作的内容可以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比如:插秧,种菜,晒稻谷,养小动物等等。教师要引导好农村的孩子们从生活出发,有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说没内容写了,没情感表达了。通过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们自然会慢慢喜欢上写作,至少不会像之前那么害怕和讨厌写作了。

(二)积累阅读的厚积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没错,要会写作,阅读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学写作文,首先得从模仿开始,没有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好最快最有效的学习。

许多的学生一写作文就想拿出作业选和作文的相关书籍来抄,这是很多老师都比较反对的事情,但是想想,学生们抄不也是一种模仿吗?既然是模仿,教师就不该有阻止,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抄。但是要给学生“约法三章”:1.不得全篇的抄;2.每段只能抄一句,后面的自己根据第一句去发挥;3.每次抄的时候要进行包装,就是让老师看不出来你是抄的;4.全文抄的量不要超过全文的一半内容。同学们其实已经在抄中,不知不觉的模仿学习,进行写作思维了。这样的方式下写作文,才能有所建树。这样的话就可以慢慢从情感抒发入手了。

与此同时,学生的口语也要特别注重,教师在语文课本的每单元的口语交际中放手让学生畅谈,可以围绕课文聊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也可以契合自己的生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口语交际之后的“日积月累”也不容忽视,“日积月累”里含有哲理深刻的名人警句,也含有感情浓厚的美言佳句,这是学生们能否写出精彩,写出亮点的宝藏。学生每运用一句,就好比同卓越的名师进行深层的对话。理解的深了,表达的境界自然就高上去了。古诗词与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诵读的多了,自然就能运用的更得心应手和贴切了。

学生,都应该准备一本好词好句本,把课文中的、课外读物中的精华萃取,也可把自己平时的生活灵感用文字记录在自己的好词好句本上。平时要经常把好词好句本多看多读多感悟,等到写作文时拿出它,寻找契合自己心情和写作题材相同或类似的句子,将之运用。运用的多了,自然而然的,本子上的东西就被自己内化了,写作文时就能从心提取而出。以后写文章就不会显得生涩,反倒游刃有余了。

二、表达书面呈现要坚持说写并进

光说不练假把式,老师给学生说再多的写作理论还不如让学生多写一句话。老师要适时的给学生们写作文而不要说的太多。比如,课前五分钟的写作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方法。因为刚打完上课铃时,学生们在五分钟内是无法完全安定下来的,这个时候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把没讲完的话和想讲的话写下来。这不仅能很好进入课堂状态,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真是一举两得。要知道,农村的学生讲话是朴实的,教师只要想办法让学生把讲过的话和想讲的话跃然纸上,作文教学就没有难度可言了。通过这种方式方法的坚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度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点明作文主旨题要流露真情实感

学生们在写作文时,内容要做到“慢慢讲话”“细细讲话”“不说假话”“不讲空话”更“不讲大话”,就不必担心内容表达的不具体了,情感表达的不够真了。相应的,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并分析自己身边的事物,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而另一方面,教师还得指导学生对作文题目运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做到“真”“实”“勤”。

四、评改作文句子鼓励交流互改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我们要转变那种专门挑毛病的作文批改方式为寻找作文闪光点的批改方法。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本都是满满的夸赞而不是指指点点的批评,写作兴趣自然会被激发,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作文评改不单单只是教师的任务,还可以是学生的工作。作文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修改的方式。

所以学生要多交流,农村学生的交流写作更是急不可待。作文交流应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他评时,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博采众长。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组织者和参与者,只应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就可以了。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师生的情感交流,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精华作文毓秀要注重体验分享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成功是需要分享的。在作文的教学当中,我们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的需要,要“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并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班集体中中,多安排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利用学习园地和宣传窗,展优秀作品。开展这一活动,要注意让优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学生在写作兴趣上才会信心百倍,写作兴趣浓厚了。

农村小学生作文指导 篇5

大姨的家在乡村,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春暖花开,我来到了大姨家,见到了我想念的大姨一家,也见到了令人陶醉的桃园。

春风吹来,桃园发出淡淡清香。桃树开出漂亮的花,红的、白的、粉的,美丽极了,它们朵朵都像俊俏的小姑娘,翩翩起舞。不时有几只小鸟飞来,叽叽喳喳地叫着,那叫声是多么清脆,多么响亮。鸟儿们有的在树枝间蹦跳,有的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站在树枝唱歌。(教师批语:此处描写多生动啊!)一只蜂鸟飞过来吮吸花蜜,蜜蜂和蝴蝶也被这香味吸引,在花丛中忙着采蜜。阳光投下细碎的日影,树缝中间透着五彩的光带,红的、绿的、蓝的、金黄的……(教师批语:真美!)迎着光线望去,光彩夺目。偶尔有小鸡来跑到桃园里,叽叽地叫着,鸭子们也在桃园边的池塘嘎嘎地叫着,连青蛙也来凑热闹,它们呱呱地叫着,衬托着鸡鸭的叫声,好一声热闹的“音乐会”!

我爱乡村的山,我爱乡村的水,更爱乡村的桃园。我忘不了那粉红色的桃花,忘不了那五彩的光带,忘不了那一场场热闹的、动物们参加的“音乐会”……

农村小学生作文训练之路 篇6

关键词:宽松的氛围;实践活动;改革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80-02

小學生进入三年级时,就开始尝试写作文。《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要求是:小学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小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生,对作文心生畏惧,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到作文,我们教师有必要想办法正确引导,努力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一、营造宽松的作文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小学生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与其所处的氛围有关,作文亦是如此。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减轻畏难情绪。正因为如此,我在上习作课时,就不特别强调现在上的这节课是习作课,尽量淡化作文课的概念,用来减轻学生对作文课的心理压力。不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要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小主人。要善于发现人们没注意到的地方,把观察到的材料记录下来,这样就有了写作材料。我在课堂上的具体做法是,当有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去倾听,把学生的话听完,以无私的爱鼓励、激发学生乐观向上,让学生有轻松之感。当学生的表达有了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学生在作文课上,能主动地站起来,尽量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说出来。当有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地听讲,想想这也是自己能回答出来的东西,只是自己没有得到这次机会。如果有了这样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一定会想写、爱写,而且会写得较好。

二、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学生也有着丰富天真的想象,他们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向往。如果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尽情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一次《假如我是—》习作中,同学们写到: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要画出衣物、食品、高楼大厦,让玉树灾区人民安家落户,衣食无忧;假如我是天边一朵云,我要为边防哨卡送去问候,为边疆战士遮风挡雨;假如我是魔术师,我要用魔棒降服病魔,还人类以健康;假如我是发明家,我要设计出多功能战斗机,让它展翅翱翔,让敌人的飞机望风而逃,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在《长大后,我想—》习作中,有的想当宇航员,让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有的想做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有的想当科学家,攻克科学难题,搞发明创造;有的想当旅行家,要遍游祖国名山大川,饱览祖国美丽风光……

同学们的想象真是无所不能有,无所不能为。在虚构美好未来,描绘灿烂图景的同时,学生的内心世界得以丰富,学生的真情实感得以抒发。

三、在学习课文中,训练写作

帮助农村小学生掌握写作文的方法,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不失为一条最佳路径。我在课文教学的时候,经常抓住课文中的具体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品味,领会作者是如何把有关的人、事、物等写具体的,从细节上掌握作文方法。如教《翠鸟》一文时,我抓住“翠鸟掠过湖面。”与“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作比较,让学生知道,虽然句子的意思差不多,但后一句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以后,就具体多了。它告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翠鸟,掠过的湖面“是什么样的”。如果把后一句再修饰一下:“一只机灵的翠鸟轻轻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表达的意思就更具体了。但要注意一点,把句子写具体并不是堆砌很多词语,只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该修饰的就修饰,不是越多越好,以免画蛇添足。

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

1、练写《观后感》

当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后,我就及时指导他们写观后感,真实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学生看过《火烧圆明园》之后,他们描写了圆明园优美的景色、奇特的建筑、数不尽的珠宝玉器,字里行间洋溢着为世界杰作而骄傲的真情实感。同时,也充分抒发了他们对圆明园被侵略者掠夺、焚烧而痛心疾首的感情,更多的则是表达了要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坚定决心。

2、演讲新闻故事

提醒学生关注新闻故事,然后集中交流。有的学生讲述了一对拾荒夫妇生活虽然窘迫,但先后义务抚养了六个弃婴的感人故事。拾荒夫妇含辛茹茹苦、风餐露宿,照顾弃婴却无怨无悔……他们的衣着虽破旧、地位虽卑微,但他们的心灵却纯洁,品质却高尚。于是,有学生情不自禁地感叹: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3、开展主题队会

组织学生开展好每周一次的中队会主题会,让学生在班队会中获取新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如:我国神舟六号发射升空,这是一个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振奋的喜讯。我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为《我为“神六”而自豪》的主题会。学生通过收看电视,上网查询,收集资料,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神舟六号的相关知识,通过交流,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也描绘了祖国航天事业的美好前景。

五、发挥评价激励功能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前我们给学生的作文下了评语后,就不会再有改动,学生因而也就不再注意这篇作文,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他们要多加关爱。我在作文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其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他,这样,他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然后,再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重新评价打分,当然是比前面的等第要高。如果还是打的是原来的等第,我会在评语上多写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只说不写,不与他人作横向比较,只与本人他本人作纵向比较,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等第。

怎样教农村小学生写作文 篇7

1. 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

作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多写多练之外, 还要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让学生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广撷博采并学以致用, 定能笔下生辉。

(1) 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现在的书五花八门, 因此, 教师应在书籍的选择上给学生一些合理的建议。1选择可以拓宽自己知识领域并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书籍。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推荐阅读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及报纸杂志等。3紧扣时代脉搏。为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重大时事和最新科技成果, 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推荐相关读物, 并让学生阅读报纸上的相关报道。

(2) 指导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 在阅读中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做到读思结合、读写结合, 这样可以在思想认识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有所收获。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及时地摘录下来。

(3) 读书激励。开展课外阅读汇报会,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学生的摘录本, 让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通过这些方式, 让学生提高兴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提高语文素养。

2. 注重读写结合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 提高认识, 还可以学习写作方法, 大量阅读材料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例。从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 才能把从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 形成技能, 使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要做到读写结合, 一是要多读书。不仅要广泛阅读, 还要多读优秀的篇章段落, 做到理解消化, 最好能熟读成诵, 通过琢磨咀嚼, 逐步地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二是要善读。读与写的联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必须达到善读的水平, 养成善读的习惯, 才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 通过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技巧。在思想表达方面, 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情达意的方法, 从而增长见识、扩大眼界、陶冶情感、提高认识, 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要会仿写。小学阶段的作文, 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 又要严格训练, 严格要求, 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表达准确、清楚。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 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3. 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教师要做有心人, 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辅导课, 而且要注意同其他学科的结合, 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写作。如, 在上综合实践课“冷拼盘”或“缝布包”时, 教师在讲解完操作要领, 学生独立完成操作以后, 教师应及时地指导学生用笔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由于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趣的事, 感受特别深, 可以布置学生写题目为《第一次xxx》的作文, 加上教师的精心指导, 学生写起来特别顺手。

还可以将作文指导教学与音乐结合, 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 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生活, 使学生“耳悦”“心悦”。上课前, 教师可以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 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 把学生带进美妙景象中, 让学生感受强烈。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时, 我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 笔下的妈妈的形象就会丰满、感人。

总之, 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 利用其他学科的素材, 服务于作文教学, 让学生用心去描绘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 感受学习的快乐。

4. 注重家、校结合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更不是语文教师一人的任务。所以, 教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 引起家长的重视, 让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担负指导、帮助孩子写作的责任。首先, 要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 多陪孩子逛逛书店, 引导孩子选购一些他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其次, 在家庭中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 多和孩子说说话, 交流一些双方耳闻目睹的事情, 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还有就是鼓励孩子把平时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通过一些亲子互动, 让孩子乐于记, 乐于写, 回到学校后, 孩子就可以把日记改写成作文。这样一来, 孩子的观察、交流、写作习惯就日积月累地养成了, 见识增长了, 写作水平自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可谓是一举多得。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篇8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出了量化的要求——“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出的, 具有前瞻性。对于城市的小学生来说或许并不困难, 但农村小学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缺少读书氛围, 要完成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1. 经费紧张, 缺少阅读场所

由于客观条件极其有限, 农村的学校即使有了图书室, 也因师资短缺, 而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 图书室也只是形同虚设。

2. 阅读意识不强, 缺少课外读物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 语文课的内容仅局限于语文书和语文课堂教学, 因此一般都没有为孩子准备足够的课外读物,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 在课外阅读中可以使学生汲取知识、学会做人。所以对于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 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 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面对阅读意识不强、缺少读物的农村小学生来说, 如何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指导阅读方法, 使他们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学会读书方法, 是摆在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 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把语文的定义仅仅局限于课文的学习, 实际上, 语文是个大课堂、大舞台, 只有在课外阅读的海洋里才能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作为教师, 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平时结合课堂教学, 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文章里这些优美的词句是从哪儿来的?都是作者从课外书上学来的, 你想不想成为一个可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人?一本书教给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而课外书里的知识是无限的, 犹如浩瀚的大海, 只要你勇于探索, 就可以享受书海的无穷乐趣。

2. 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众所周知, 小学生由于爱玩、爱动等特点, 知、情、意、行协调统一的能力较弱, 他们或许在课上老师因势利导的讲解中能够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但却未必能够做到, 因此, 教师就有必要安排时间集中阅读, 可以利用早自习、午休、或每周的课外小组时间进行阅读指导, 保证阅读时间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3. 引发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更需要这位“良师益友”, 怎样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结合课堂教学和班队活动。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最好的范文,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有感情地读,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体味感情, 在读中发现问题, 开动脑筋。如学习人教版第十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和《迷人的张家界》时, 就可以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有关反映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等方面的资料, 然后开展一次“周游祖国大好河山”的班队活动, 让学生自己做“小导游”, 把自己阅读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看, 这样的课外阅读目的明确, 使学生的阅读成果受到表扬和鼓励, 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另外, 召开“成语故事会”、古今中外的人读书成长的故事讲读会、阅读交流会及精彩文章朗诵会等活动, 可以设置一些奖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课外阅读由最初的是一种负担变成乐趣, 到最后变成一种自发性的行为, 直至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4. 指导学生摘录, 重视知识迁移

对于一些比较精彩的词句、篇章, 人们总是会一遍一遍地读, 反复揣摩, 用笔摘录, 小学生也是如此, 摘录是指导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学生做摘录之前, 必定经过自己的思考, 把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 那么这样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

但是要进行摘录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指导, 要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更会让人终生受益。摘录是阅读的一个方面,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精彩词句摘录后要试着运用, 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讲解、练笔的机会, 让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 一场春雨、一场雪、一片树林、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练笔的素材, 常写常练, 把阅读和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5. 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

课外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良好的阅读能力更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它的长期性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和辅导, 持之以恒, 才能有成效。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 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 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为教学任务紧张而被忽视, 这绝不是在浪费时间, 相反, 是对语文教学最有力的促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阅读习惯是将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习惯, 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小学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因时、因地制宜搞好课外阅读指导。

摘要:农村小学校由于地处偏远, 资源有限, 因此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笔者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了一些做法,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策略 篇9

一、积极示范, 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素材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真实的内容”, 且内容具体。在我们山区学校, 学生能够见识到的事物很少, 视野是那么狭窄, 在这样的环境中, 培养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那么, 学生的写作素材该怎样获得呢?我尝试了教给学生这些方法: (1) 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 积累课本中觉得写得好的词句, 并把它背诵下来。同时, 在课余时间经常带领同学们去学校图书室,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本阅读, 记录一些好词佳句。所谓熟能生巧, 考场上知识的灵活运用来自于平时的勤奋积累与灵活应用。因此, 在摘抄之余, 我还不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把精心挑选的摘抄按照规则进行分类, 不断强化, 以求把“拿来”的东西更好地穿插在自己的作文之中, 避免生搬硬套。 (2)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生活, 许多学生并不会懂得, 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 教会学生怎样去体验生活, 怎样把生活融入写作中去, 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情感。对于山区的地理位置特殊, 虽然比较闭塞, 但是这里还是有值得学生留心观察的人和事物, 所以我经常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界的气息, 感受我们这里的人情物理。 (3) 在活动中积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 例如参加校园运动会、义务劳动等等, 以不同形式充实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妥善引导,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师, 兴趣是成功之母。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 学生才会更乐观、更积极地去学习。对作文越有兴趣, 作文的完成度就越好。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要避免枯燥、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 去寻找、探索更有效率提高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比如, 在一次市里的作文交流研讨会议上, 周宓宓老师分享了她的一次习作指导———《看动画写故事》。周老师在课堂上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花费了很多功夫, 教学开始阶段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动画片, 再给学生分析动画片里的情节, 然后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 举一反三。这样, 既避开了学生对作文的排斥心理, 又在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开始了快乐的写作。在周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都一直以动画为线索, 让学生围绕他们喜欢的动画片来展开表达, 由于动画内容很有趣, 学生们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总体上看, 周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 收到了很好效果。

三、转变观念, 培养学生的周记习惯

去年我教四年级时做了一个试验, 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 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也提出一些要求, 每天坚持批改。第二月, 我要求他们改为写周记。之后将两者对比, 差别竟然不小。日记这一组, 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而周记这一组就要好得多, 不少学生在用词用句方面减少了以前敷衍之态, 内容上也变得丰满充实。通过尝试, 我发现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在不断增强, 也让学生在周记训练中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真实了。看到学生在不断地进步, 令我深感欣慰。因此, 周记取代日记的做法是可行的, 且更合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用心交流,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一直重视修改作文的教学, 主要采取了这样的一些方法: (1) 交流法。在学生写完草稿, 先将自己的草稿检查三次, 自我修改掉一些错误后采用同学间互助的方式, 交换各自的草稿为对方检查, 提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时间的付出, 但经过这样的方式, 为增进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2) 讲评法。在之前交流的基础上, 老师先课余时间批改, 罗列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再从班级中选择典型作文进行集中讲评。在讲评课堂上, 我要求学生们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解释这样修改的用意和好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从教师与学生的两个环节去纠正一篇作文存在的问题, 强化学生对普遍性存在的一些失误点的认识。 (3) 鼓励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 要注意不能打压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优秀的论文, 及时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不断激发他们超越自己的信心。但是, 对于较差的作文, 教师要更有耐心地去辅导学生, 不能一味地批评,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待作文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这个方法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综上所述, 只有充分运用好这几个方法, 才能培养出学生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就可使他们的作文水平逐步提升, 甚至受益终身。

农村小学生受地理因素、年龄因素、学校师资配备因素等限制, 作文能力相对不高, 因此, 更需要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不断学习进取, 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这是个长期而任重道远的工作, 需要我们广大同行不断钻研, 努力探索, 人性化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摘要:在信息和交通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 小学语文作文是相对较难提升的科目之一。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 立足于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农村小学生作文指导 篇10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彩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的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个性心灵的色彩。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扩充生活源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尽量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春天来了,种一棵树,栽一盆花;秋天到了,去看看秋景,摘摘野果;更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孩子参观生活,留心生活,亲身体验生活。

其次,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应学会作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想!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缤纷绚丽,生活中处处有我们的感动、思考和想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感想生活,想象生活,能令我们发掘出至善至美的地方,都会引发思考,令人感到生命的意义。

2 引导阅读,感悟写作方法

课堂精读,以读促写。现在除了语文书之外,都有一本同步课外阅读,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文章,课间指导的形式也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和景象,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如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古诗《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什么样呢?是否能用笔画出来文中的意境,想像中的“满园春色”,然后在展示评价中找到差距,学生的兴趣就能得到激发,从而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提倡少作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道出了教语文学语文尤其是教作文学作文的真谛。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撑起“课外阅读”这一片晴朗的天空。首先,教师必须先于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后的交流、阅读能力的评价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再次是培养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浓厚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通过诵读、讲故事比赛,带领学生理解与欣赏名人名作,给学生讲名人与书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在此基础上评出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优秀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鼓动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最后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过程中,书要读慢些,要边读边想,并在书上留下痕迹;摘抄词语和名句;读到你认为精彩、生动、有趣的地方,要朗读,更要记忆。除此以外,在阅读文章感悟写作上,教师的范文选择,要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3 学会体验,感悟写作过程

在作文动笔时,我们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统一制造同类产品,要因人而异,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

其次是欣赏语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写好文章,时常感受到作文的成功,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效果很有必要,可是也不能专门为语言的优化而专门针对性的找技巧、寻方法苦吟苦练,或者为积累而积累。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主动优化自己的作文语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培养语感。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语感。在语文课中,应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学会欣赏。课外阅读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语言,欣赏语言。学生自己交流作业时,能有意识的自我欣赏、自我修改文章,自己评点作文语言,如在自认为较好的句子下画圆圈,反复吟诵,与同学交流等,读他人的文章时,也能注意到精彩的句子,甚至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线、点评、和摘记。

总之,用生活经验的方法教学作文,学生易接受,而学生期待在更高层次上去系统知识后,才能从大脑资料库里检索出来。所以感性教学往往更直接、更浅显、更注重感觉和经验,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注重感性会使学生更加细腻,因为细腻才会用心去感悟生活点滴;注重感性容易让学生激情迸发,注重感性能使学生体验到作文的快乐,写作方法如花香熏陶渗透、默化潜移;个人的积累鲜活了、语言功底更加深厚了,何愁作文不能写好,不能融会贯通呢?因此,不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感性化吧!

摘要:儿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表达,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这里的“自由”,从外在形式上看:即儿童可以自由选择作文的题目、材料、表达方式等,从内在状态来看,是儿童心灵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尝试以感性化角度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感性教学往往更直接、更浅显、更注重感觉和经验,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关键词:观察生活,阅读感悟,体验感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激情;积累;引导

经过多年的教育生活,本人认为在村级小学,作文的教学应该从现实出发,引导孩子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不能因为孩子们都住在农村而算是深入农村生活了,老师要让学生热爱家乡,感受到乡村的美,这样才能表达出生动的“乡土气息”,从而达到老师的教学目的。

首先,作文的教学就是要牢牢抓住语文的基本知识,采用实地情景的教法,既陶冶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操,又点燃他们的热爱家乡感情。因为无论任何人谁做任何事,只要喜欢做的事情,就会很用心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好的。写作也是一样,老师只有找出学生想写作的热情和写作欲望,再加以引导,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来了再结合实际情况,融汇自己的真实感情,这样就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记得有一次,我要求学生看图画写感想,当我把已经准备好的风土人情画挂到黑板上时,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那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图画,有的被《田间耕作》画面所吸引;有的被《枝头的小鸟》所陶醉;还有的在数着《成熟的果园》上的那一个个鲜红的苹果……这些所熟悉的画面深深地唤起他们热爱家乡之情,看到家乡的美丽使学生就会有想写作的冲动。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们更加充分认识到,只要时刻留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会发现乡村有着写不完的美景。

其次,我平时经常要学生们去自觉地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每当学生有了爱乡之情,写作之欲的时时候,我就教导学生们仔细观察事物,并多动脑进行深入分析,并让他们每个星期最少写一篇周边随身笔记。笔记的内容观察主要有所观察的事物对象、观察的事物特性以及观察事物所用的方法等。然后再就是要有观察的地点、时间及当时的天气状况,最后还要有写上学生自己的名字。以此经过长期的累积知识,孩子们不但开阔了思路,丰富了思想,而且写作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

因此,要做好以上几点,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引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阅读,让他们早早的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积累到更多的写作材料。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首先要阅读范围广,还要读懂文章的内涵,看到精彩的词或句子就记下来弄明白,以方便自己以后写作时当做参考。

总之,要想让孩子们写出精彩准确的好作文,老师就应该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努力,把阅读水平提高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写作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黄韧华.小学语文作文教改应给学生一处芳草地.教育教学论坛,2011(22).

[2]马林.从看图说话到作文写作—小学语文作文漫谈.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

浅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篇12

一、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积累的重要性

语言在于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强调的

就是积累的重要性, 当你的阅读量和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便会由量变的饱和进而达到质变的目的。

1、“重视文本”从课文中积累素材

新课标的要求之一便是要重视文本, 学生所学的课文篇篇都是按照他们所属

年龄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所选排的, 让学生背诵课文中好的段落, 体会文字的丰韵优美, 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做好铺垫, 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有词可用, 有话可说。

2、坚持用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所看所感所悟

看到一朵花开, 可以用日记记录下它的芬芳;学习了一篇课文, 可以用日记记录下你的感悟;经历了一次集体活动, 可以用日记记录下你的收获……日记可以随时随地的将你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 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表达自我的空间, 因此, 老师应当引导同学们正确的认识写日记的作用意义,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语言素材的有效途径, 也是锻炼文字表达能力的最好方式。

???二、亲口尝梨知酸甜———实践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 但具体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所以, 小学阶段的作文课不应以讲解为主, 应当以实践为主,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感受, 要让学生们知道要写的东西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而不能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写。记得有一次的作文课是让同学们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我便将课堂转换到了操场上去进行, 组织同学们玩接力赛的游戏, 但是在游戏前向他们提出了几点要求:1、记住游戏的流程;2、观察大家在玩游戏时的神情、动作、语言, 这样, 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也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游戏做完回到教室后, 趁同学们都还沉浸在游戏的情绪中, 带着他们一起回忆一遍山西运城●张静

刚才游戏的过程,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情, 这时候, 老师可以引导着他们将一些好的词语罗列出来, 帮同学们理清思路, 并可以将一些新的词语的意思讲解给他们, 比如说形容心情好除了用“高兴、快乐”之外, 还可以用“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喜出望外……”, 可以在这个时候将一些新鲜的词汇灌输给同学们, 丰富同学们的词汇量。亲身经历了游戏的过程, 同学们在写作时, 有了具体形象做依托, 便容易下笔, 也有话可写, 易将事情叙述的真实、清楚。

三、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鼓励的重要性

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十分重要, 因此, 老师在给同学们的作文写评语时, 应当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使他们敢于写作文, 乐于写作文, 相信自己能够写好作文, 而不是对作文产生畏惧的心理。但是, 评语一定要因文而异, 不能千篇一律, 要写的中肯, 要让同学们从评语里读出老师的真诚,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 如果一个同学能够思路清晰的叙述完一件事情, 就可以肯定他进而再对他提出要求:比如词汇是否能更加闪光, 语句是否能加上修辞变得更生动, 更形象, 段落的划分是否更加清楚, 明确等等;相对的, 对于基础差的同学, 在他的作文中哪怕是用了一个好的词语, 没有跑题, 作文格式正确等等, 一些细微的进步, 都应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记得有一次, 我在批改作文时, 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基础很差的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准确的运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飞快的词语“刹那间”, 我很激动, 在对他的批语的中写道:这个词语的运用, 使你的文章立刻生动了起来, 相信这是你平时阅读积累的成果, 老师期待你更大的进步!) 这样做, 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和老师的互动, 感受到老师的鼓励, 体会到进步的满足感, 看到希望, 对作文逐渐产生兴趣。

总之, 作文教学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在孩子们开始接触、学习作文的初始阶段, 老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孩子们的意识中留下写作是件有趣快乐的事, 要让孩子们在写作中感受进步, 得到鼓励, 发现写作的乐趣,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发现好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创新, 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有不断进步, 才能使同学们在你的课堂上受益匪浅。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融资建议下一篇:经济法模拟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