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作文评改(精选12篇)
农村学生作文评改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农村学校,大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基本按照“作前指导—教师批阅—教师讲评”三步进行,整个过程始终把教师放在主体位置。教师耗费心血的精批细改,学生对此无动于衷,只留心自己的终结性评价(得了多少分),就被束之高阁,对于教师的批改建议和评价漠不关心,老师的辛勤付出被轻视。2011版《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要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要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要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能自己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把学生解放出来,拨动学生心弦,擦亮学生慧眼,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参与其中,自主评改、自我纠正、自己提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还锻炼了学生鉴赏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一、给予方法,突出自主,学会鉴赏
作文评改,就是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指出不妥之处,提出修改建议,正确评价习作的成败得失。让学生自主参与作文评价,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与吸收,鉴赏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并有效地实施作文评价,构建一套学生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方法。成为学生参与自主评价的有效途径。
1. 指导变换角度,化写作要求为评改依据
每次写作训练包括两方面的训练要求:一是常规性要求,即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言通顺流畅等;二是特殊性要求,即习作指定的相关训练要求及需达成相关的目标。学生作文后,按什么标准或尺度去评改别的学生的作文,衡量作文的成功与优劣呢?本人认为,还是应该按照习作的要求进行评改。基本做法就是化习作要求为评改要求。例如:习作要求: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作文评批标准就是要看小作者是否达成了以上这些目标。因此,换一个角度,习作要求就转变成了评改的要求:(1)表现人物品质的时候,事例是否具体。(2)表现人物特点的时候,是否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的,表现得怎样。
2. 引导点面结合,找寻亮点作评改内容
明确评价标准和依据以后,就要落实到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除了常规的错别字、语病、标点等问题之外,寻找习作的亮点,作为文章修改的内容,也是在找文章的得分点,也会成为修改者学习的重点所在。具体来说,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标注修辞,评价语言的生动与形象。修辞往往会让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比喻常会让事物具体而可感,增强质感;拟人令没有生命意识的事物具有和人一样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活力;排比使文章情感的表达更强烈。经常使用他们,似翱翔的飞鹰增加了一双更有力的羽翼,飞得更高、更远。找出这些修辞,并根据其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鉴赏,不仅找出了习作的优点(或不足),而且评价的过程,修改者也会得到一次洗礼,慢慢地就会有使用修辞的习惯和能力,作文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当然,由于学生的思维局限,修辞常不能突破常规,老生常谈。要引导习作者和修改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创新。如果写作者没有创新,修改者应给作者指出来,并做相应的示范。达到作者、读者均受益的效果。
第二,圈注亮丽词句,评价语言的表现力。亮丽词句犹如华丽的外衣,会使乞丐变凤凰。在评改习作的时候,有意识寻找一些好的语句,并对其表达效果进行评赏,对学生遣词造句是很好的提升。
第三,赏析精彩细节,评价习作之独到优势。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描述得怎样?让学生在习作中抓主要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进行评改,注意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段落去着手。
二、拨动心弦,放开手脚,互动交流
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作文水平、欣赏水平的限制,对他人习作的问题还不能透彻、全面地看清,必须通过交流来进一步补充完善。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参与者都可“双赢”。
1. 和谐互动,做学生习作评改的积极引导者
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并不是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放任自流,是热闹的看客。这是不正确的。教师应对整个作文评改过程进行有效地引导,积极地监控,遇到问题随时给学生排忧解难。表面上看,教师把修改习作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实际上,教师要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穿梭于各个评改小组之间。比教师自己评改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 张扬个性,做习作评改的积极实施者
“自主评改”意味着学生是习作评改的主人,具体的实施者。也就是说,评改的过程主要由学生完成,但受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亦可同学之间交流、探讨,共同完成习作的修改。
3. 擦亮学生习作评改交流的“慧眼”
引导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四性:
第一,针对性。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有训练重点,学生批阅时是依据一定的特殊训练要求展开评改,交流时要注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可以是针对片断的评价,也可以是针对全文的评价。切忌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
第二,全面性。学生的作文有差异,学生评改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好、中、差三类作文的评批情况,交流汇报的时候要有三个层面的体现,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习作状况,评批状况。否则学生会出现片面性,以偏概全,造成倾向。
第三,互补性。学生交流评改的意见是稚嫩的,肤浅的,不够深刻。因此,针对A学生的评价,要引导其它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及时地进行补充,使对某一个问题认识逐步深刻,对习作训练要求的把握更为全面。
第四,多样性。可以是同桌交流,及时交换意见,传递评改信息;可以是小组交流,一人宣读评改结果,其他成员补充;可以是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调控点拨,集中反映突出的问题,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把原先“学生习作”,“老师批改”的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静态的环节融合在一起,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习作是否成功,让学生自己来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他人的习作进行阅读、评价、欣赏、借鉴,取长补短,加深对这一类习作训练侧重点的理解和感悟。当然,我们还要对学生的习作评批进行再度评批,全面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和批改情况。教师改变了原先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解放了自己的无效“劳动”。从而一改过去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效率。
让学生参与“评”,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习作的成败得失,而让学生参与“改”则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完善美,加工美,创造美的过程。“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是习作教学的追求。在作文教学中,应改变作文评改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自觉地发现和改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就要重点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注重在作文评改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全程参与,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评改,同学互相评改。
关键词:作文,自主评改,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艳梅.小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82-82.
[2]陈福辉.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尝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3.
农村学生作文评改 篇2
三门县浬浦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作文是许多小学生的“梦魇”,而作文批改是老师倍受煎熬的漫漫征途。特别在农村小学,由于小学生的视野狭窄,阅读量小,不善于自我审视和言语表达等诸方面的因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缺失,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视作文为畏途,以应付或者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写作,作文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等现象。而老师在评改的过程中面对“千人一面”的作文往往会审“丑”疲劳,评改的量又大,评语难免枯燥乏味,作文讲评也就空洞无物。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主动作出判断与行动,较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适应信息量大、高节奏、开放式、交际广泛的社会需求,通过组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培养他们语言表达,为自己的说话和文章的负责的态度和乐于交流的开放态度,增强作文的投入感。
学生作文评改不仅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是学生面对自我,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达到增强自己生活感受能力,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和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方式,使作文评改由静态过程变成动态的提升过程,高效地指导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农村 小学高段 自主 合作 评改方式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是许多小学生的“梦魇”,作文批改是老师倍受煎熬的漫漫征途。特别在农村小学,由于小学生的视野狭窄,阅读量小,不善于自我审视和言语表达等诸方面的因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缺失,产生畏惧写作的心理,视作文为畏途,以应付或者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写作,作文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等现象。而老师在评改的过程中面对“千人一面”的作文往往会审“丑”疲劳,评改的量又大,评语难免枯燥乏味,作文讲评也就空洞无物。这样的作文评改状况自然导致了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收效甚微。
再加上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重“写前指导”,“批改和评价”也成了教师权威的评语加等级式的盖棺定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在拿回作文本子瞄一眼分数和评语就束之高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唯教师的马首是瞻,叶圣陶在《序跋集》中写道:“这表现在作文批改上,批改是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他们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是的补,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对学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如此一来,学生始终在跟随老师的步伐,远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写作过程不免出现“揣摩”教师的意图和喜好而东拼西凑。农村小学生很少有学生能写出散发着生活芬芳的作文。
《新课标》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主动作出判断与行动,较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适应信息量大、高节奏、开放式、交际广泛的社会需求,通过组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培养他们语言表达,为自己的说话和文章的负责的态度和乐于交流的开放态度,增强作文的投入感。
由此可见,学生作文评改不仅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是学生面对自我,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达到增强自己生活感受能力,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和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方式,使作文评改由静态过程变成动态的提升过程,高效地指导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段指五、六年级,他们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和修改习惯,但又因为农村小学的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些能力相对薄弱,评改意识淡薄。
评改方式是指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得出成绩。农村小学生作文评改方式是指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而确定的一种旨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的评价形式。在保留和优化传统的作文评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创新性的作文自主合作评改方式。
我们在读一本书是常常会看到作者会在前言或后记中写上初稿,二稿、三稿以及定稿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版本也会有修订。可见好书好文章都是在不断的修改中日臻完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评改不是写作的一个延伸,而是写作的过程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是品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模式与以往自我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题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实际操练法;理论探讨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推敲”一词就是一个有关评改的经典故事,贾岛的字斟句酌和韩愈的评点也成了千古佳话。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样的例子可谓是不枚胜举,足见他们写作时对评改的重视,也可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真理。并且评改的主体是作者自己,评改的动力来自于作者的内在的审美欲求。但在我们目前的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是最高的“判官”和唯一的“鉴赏家”,从而抑制了学生自我欣赏的热情和修改文章的动力。
当前,美、英、日等国家作文教学中,作文的动力多来自学生本身,美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交互性,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分享想法。在构思、写作、修改阶段都注意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通过适合学生的合作形式来进行作文教学。刘军老师在《情趣态作文》中提到,在作文的评改方式上,日本的现状是:由国语教师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美国作文教学ABC》称:写作结束后的同伴反馈是美国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它是获取修改信息和深化写作主体读者意识的有效方式。从国外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看:写作只有为实际运用的需要去写,才能对学生的训练真正有所帮助。虽然我们的学生文化传统,教材等因素和国外有着诸多的不同,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这些做法无疑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作文评改的实效性研究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实践过程总结出作文自主合作评改的5点好处:
1、加深理解,提高习作能力,2、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互批互评,培养写作兴趣,4角色互换,促进心理发展,5、减轻教师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潜能。虽然他也谈到一利必有一弊之忧,但利大于弊的收获使他在培养学生作文自主合作评改的能力的道路上执着探索。叶圣陶早有“教师改文,徒劳无功”的感叹。有关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大多集中在读写结合、写前辅导和习作教学优化等方面,在评改方式研究少之又少。就是以前极力推崇的面批也不过是接通了教师意志的单向传递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仍然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和他的作文仍然是“待斩的羔羊”,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弘扬。教师和学生,同学之间,学生和自我心灵交流堵塞,信息双向、多向流通阻滞,大大的削弱了作文评改的效率和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研究,借助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探索出旨在提高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评改方式,做到作文批改事半功倍。解决学生对写作和修改的没有兴趣、主动性差,能力低下等问题。采取学生作文自主合作的评改策略,摸索出一条有效的操作方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作文更加的个性化而精彩纷呈,百花吐艳。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在作文的自主合作评改过程中学会和提高评价、欣赏和修改能力。同时把教师从繁重而枯燥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4、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师生的文学修养,促进校园文学繁荣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着力营造自主合作评改的良好氛围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改观。从课题组成立开始,我们就组织召开了研究人员的讨论会,并组织大家学习相关材料,分配研究任务,鼓励和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通过研究小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决定把五、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老师、学生和个别家长中进行了调查问卷,百分之八十的人员表示支持,百分之二十的人员持怀疑态度。经过一段时间工作的开展,学生对作文评改有了全新的认识,因此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大胆评议、修改,还能在课外积极评改作文,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评改习惯。
2、搭建平等和谐的评改课堂。课堂可以舒展学生的心灵,放飞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敢于说真话。我们重视在作文评改课上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充分鼓励学生的评改闪光之处,激发他们的评改自信心与积极性。
农村学生作文评改 篇3
关键词:作文;自主评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28-01
一、习作教学现状的全面调查分析
我们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对习作教学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学生自我评改的教学环节上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许多教师、学生对待学生自我评改作文若有若无;即使有自我评改大多学生自改作文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大部分只停留在错字、病句的框架内;也有的学生之间缺少合作,甚至是羞于以自己的文章示人;很多教师对作文自我评改缺乏有效地指导和评价。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分析,归因:一是教师对自改作文教学的轻视和忽视;二是学生自改作文的动机缺乏;三是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单一,学生修改的方法没有很好掌握,导致修改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四是学生中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缺乏,不愿与同学交流作文,生怕自己落人之后。
二、改革作文教学方法,走出习作评改教学误区
基于以上现状,要真正解决农村中小学作文批改的问题,我们课题主对小学生作文的评改方法及实效进行了研究,尝试有步骤、多层次作文批改方式,从而改进作文
1、讲清意义,明确内容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2、授予学生自改的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因此,在学生对自改作文产生修改了一定的兴趣,会发现作文中的问题,要及时授予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1)修改的一般过程;修改的一般过程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引导学生先从文章的立意、事例的选择,再到间架结构、详略安排,最后到语句的连贯通畅,词语的适当运用。这要求教师努力去引导,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原因,进而形成自觉的行为。外也要教给学生自改习作的一般步骤:如中年级的“三读三改法”:一读,通读,改正错别字和用得不当的词语及不正确的标点。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改正不通顺的句子。三读,默读习作,对照习作要求,发现成功精彩之处,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进行自主修改。
3、示范引路,由扶到放
(1)欣赏。讲评课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子”。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学生不仅知道怎样的句子好,也感受到了写作带给自己的荣耀。诸如学生作文中“神说:世界要有光。于是光芒普照大地。比尔•盖茨说:我要有钱。于是微软垄断全球。老妈说:我要更漂亮。于是她就把大冬瓜做成了面膜”之类的话,不仅本身精彩,还能使课堂上产生欢快的笑声,笑声里大家知道了什么叫有魅力的语言、有情趣的语言。
(2)挑刺。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挑刺,我主要着力于句病,有时也抓段病。句病如“我”病、“我想”病、“在”病、“今天”病等。如:“我跑到了一个墙角,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一滴,两滴……我想:我也想为班级增光……”句中的“我想”完全不需要,有了,反而阻碍语言的流畅。
(3)训练。讲评课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写好对话,写好场面,写好心理活动,写好人物外貌等。不管哪个内容,都要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①从学生作文的“亮点”出发。如,某个学生的外貌描写特别好,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②从学生作文的“败笔”出发。如,好几个同学的场面写得很简单,不细致,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写一写场面描写。这样的“练.就是“以学定教”“以写定教”,就是走“无序之序”的训练路——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所指引出的“序”,就是最好的“序”。③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因此文章显得空洞。在讲读课文中老师就应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凡卡》“在定第一个字以前……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段话时,让学生知道这段话是通过凡卡的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他学徒生活的悲惨。我们应有意识地把其中枝节删掉,换成“在写第一个字之前,他看了看四周”。请学生 做比较。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如教师能坚持这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将会日益长进。这样,学生清楚整个评改过程,使得他们在今后自己修改和互相评改时可以效仿。
农村学生作文评改 篇4
例如, 苏教版五上《习作5》要求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评改课上, 我安排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例文比较, 感受描写
教师出示两篇学生习作片段,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可以投影, 也可以发纸质材料) :
片段赏析比较
同是写妈妈照顾病中的“我”, 哪一段更能表现妈妈带给“我”的感动?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好?
片段一:
记得有一次, 只有我和妈妈在家里, 妈妈给我洗完澡后, 我们就准备睡觉了, 那时我有点难受, 但没有告诉妈妈, 过了一会儿, 妈妈看我难受的样子, 便给我量了一下体温, 原来是发高烧, 妈妈连忙带我到医院, 吊了两瓶水才回家。
片段二:
一天晚上, 我被一阵疼痛给惊醒了, 妈妈问我:“怎么了, 儿子?”“我的耳朵下面非常的疼!”妈妈听到这句话, 连忙给我按了按耳朵疼的地方, “还疼吗?”妈妈关心地问我, “和刚才一样!”妈妈这下可急坏了, 她边给我穿衣服边说:“儿子, 快!我们去医院!”我穿好衣服后, 妈妈随便披了件外套就背着我往医院跑。到了医院, 妈妈顾不得满头的汗水, 就急切地问大夫:“怎么了, 我的儿子怎么了?”“你的儿子得了中耳炎, 需要打一针, 再吃一些药, 就没事了!”妈妈听了这些话, 才安下心来。快要扎针时, 妈妈就安慰我说:“不怕不怕, 很快就过去了!”过了一会, 针打完了, 妈妈拿着药, 又使出全身力气, 背着我回家。到家后妈妈并没有休息, 而是给我熬了一碗粥, 直到深夜十二点, 才上床睡觉。 (高梓洋)
学生阅读评析, 很快得出结论: (1) 片段二更能表现妈妈带给“我”的感动。 (2) 片段一只是笼统地叙述, 读后仅知道妈妈带“我”看病。片段二写了妈妈在不同情况下的语言、神态、动作, 能充分感受到妈妈在“我”生病时的焦急心情及对“我”的疼爱, 好像事情就发生在眼前一样。
这一环节通过对两篇例文的比较, 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描写的效果和方法, 学生在评析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到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自我检查习作中的不足。由于例文来自身边的同学, 习作要求一致, 习作心理和习作水平接近, 学生感兴趣, 易于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 例文的选择一是要同题材, 易于学生比较。二是要根据比较“写具体”选择典型习作, 切实给学生以引导和示范。
二、集体评改, 明确写法
为了进一步学习描写的方法, 提高评改水平, 教师出示一篇学生习作, 集体评改。
片段评析修改:
阅读片段, 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写得再具体点?可以怎样修改?
那时, 我才三岁。家里来了客人, 我连看都不看, 就跑出去玩了。吃饭的时候, 我在旁边大声唱:“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心想:“这是我刚刚从幼儿园学的歌。”他们却在那里开怀大笑。我生气地对他们说:“那我们比喝饮料。”我拿起爸爸的酒杯, 以为那是饮料, 还没喝完一杯就醉了。两眼皮通红……这回我可真看见满天星了。
学生阅读评议, 建议以下几点可以进一步写具体:
1.酒到嘴里的感觉如何?2.喝酒后有什么感受和表现?3.爸爸和客人怎么说?怎么做的?
请习作者根据建议, 回忆当时情况, 现场口述表演, 全班学生帮助修改习作。 (教师在投影上对习作进行修改)
[修改稿]
那个时候, 我才三岁。家里来了客人, 我连看都不看, 就跑出去玩了。吃饭的时候, 我站在椅子上, 爸爸让我下来, 我不理他, 还大声唱道:“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自豪地想:“这是我从幼儿园里新学的歌。”然而他们却在那里笑, 笑得合不拢嘴。我生气地对他们说:“那我们比喝饮料。”说着, 端起爸爸面前的酒杯仰头便喝。“哎, 那是酒!”爸爸惊呼, 伸手想把酒杯夺下来, 可酒早已到了我的喉咙里。“啊, 怎么这么辣!”我感觉嘴里和喉咙里像着火了一样难受, 想吐也吐不出来了, 急得张大嘴巴嚎了起来。“告诉你那是酒, 谁让你那么着急呢?”“赶紧给他吃点凉菜!”“这孩子真好玩!”爸爸和客人们一边笑一边让我喝水。过了一会, 嘴里好受些了, 可脑袋却晕了起来, 直想睡觉, 眼前出现了很多小星星……
请习作者朗读修改稿, 学生比较原稿, 感受描写给习作带来的变化。
这一环节主要以一位写得不具体的典型习作为例, 即时进行描写写作技法的点拨、指导, 向全体学生展示这位学生将习作修改具体的过程。
三、小组评改, 完善习作
学生掌握了写具体的方法后, 以三人为一组, 合作评改, 完善自己的习作, 达成把文章写具体生动的目标。
这一教学环节是对前两个环节的具体实践, 也是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运用练习, 通过评改, 让自己的习作更上一层楼。因此, 在组织合作评改中, 小组成员要优劣互补, 充分交流, 共同提高。为避免合作评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教师要求评改必须紧紧围绕“写具体”这一目标, 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评改能力向更高处“生长”。
我们的习作训练课并不少, 教师也一直强调写具体, 但多数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写作技巧告诉学生, 并没有结合学生的习作实例给予具体指导, 更没有进行扎实的训练。本节作文评讲课重点引导学生在“比一比、评一评、练一练”的写作实践中学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将事件再现的描写方法。学生在相互修改和自我修改的写作实践中, 逐渐领会并尝试将概括叙述部分写得具体生动。这节课也许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教会学生写具体的方法, 但是, 我相信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 定能有效改变学生“只会叙述, 不会描写”的习作现状。
王荣生教授曾说:“十二年语文课教不会一个比喻, 只能有一种解释, 那就是没教过———老师每次遇到比喻都要‘讲’, 但每次都是在同时要‘教’二三十个内容的情况下点一下、晃一眼, 或者50秒, 或者1分钟, 其结果等于从来没有教!”
作文评改随笔 篇5
1、示范评改:利用我校多媒体优势,以大屏幕向学生明确习作要求、评改要求。并根据班级情况,选取两篇作为范例,教师示范评改。
2:自我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但根据老师的要求,他们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
3:相互评改:先让学生相互评讲,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侧重于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要求写出自我特色,二要求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采用以读促改的方法,反复朗读,反复修改,读到句句朗朗上口,改到词词合理妥贴。
4:小组再改:在同桌评改的基础上,再在小组交流。推选出优秀习作、精彩句子和书写工整、有进步的同学。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小评委,激发学生习作评改的热情。
5、教师再评:在学生自评之后,教师再一次对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对孩子们的评改查漏补缺,同时以文字的形式作出评价。对于个别学生还要进行面批面改,以便更有效地提高习作水平。
最后,学生结合教师注的记号一一修改。对部分不符要求或失误较多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做,让他再尝试一次,再给他一次成功的机会。
学生评改作文方法谈 篇6
关键词:作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69-01
如何评改中学生的作文,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事理上讲是无可非议的。但在事实上却有些行不通。往往有些家长向领导“告状”、“要学生自己改作文”,“偷懒”。弄得教师没有安全感,还是回到传统的方法上去。“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尽管教师每天案“挖山不止”,但还是“层峦叠障”,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叫“劳而无功,至多也是劳而少功。”因此,叶圣陶指出:“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我的体会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是前提;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这是关键,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是目的。
近几年来,我尝试了下列方法。
一、互评、点批、集体评改
互评,即把学生作文分发给学生(自己不评自己的作文),相互评论。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师在分发之前,浏览全部作文,分为好、中、差三等级。第二步,把三个级别的作文发给作文水平相当的同学,让他们先阅读,再用红笔画出错别字及有毛病的句子;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评语,重在思想内容,结构方法;最后打上分并签名,以示负责,也便于老师检查。第三步,教师收回全部作文,对原作、评语给予记分,并在全班讲评。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评改的兴趣,满足于他们好表,现自己的心理要求,因而学生行动特别积极。
点批,即把典型作文,印发给学生(一篇或几篇),先由学生批改,然后由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再由学生自己批阅,取长补短。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学生受益明显,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但须注意:选文要择优,典型。
集体批改,即把一篇作文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其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师执笔。按大家意见修改。这种方法有利予向全班做较精细的修改,便于组织讨论,发展群体思
维:学生能看、能想、能说、能听。教师的定向指导作用明显。
以上做法,好处是学生活动面广泛,思维量大,评改的质量较高。不足之处是评改的流程过长。
二、质疑、解说、辩论
质疑,即对一篇作文中的某个问题提出疑问。要求有理有据,用红笔书写在作文本上,这种方法,有利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集中思维能力。
解说,即作者得到自已的作文本后,针对评者的质疑予以书面解答说明。
辩论,即打一场“笔墨官司”。在质疑,解说的基础上进行,作者对评者的质疑,评者对作者的解说,开展笔战。
以上做法,好处是能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过于苛求作者,影响写作情绪。同时,因阅读范围不大,作文信息量获得较少。
三、浏览、分类、综述
浏览,印每人浏览全组作文,要求博采众文之长,留心不足之处,并作部分摘录。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扩大作文信息量。
分类,即每人将浏览的全部作.文进行分类比较,评出好,中、差三等。这种方法有利予提高鉴剐评价能力。
综述,即每人将三个等次的作文分别写出自己的综述,既要分等归纳,又要综合评述。这种方法有利予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及表达能力。
以上做法,好处是有利提高学生阅读、分辨、概括能力,同时也能获得较多的、作文信息。不足之处是,综述难度较大,不容易成为一个整体。
四、赏析、借鉴、自改
赏析,即学生反复阅读,仔细晶昧,得于心,诵于口。
借鉴,即学生对照范文比较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
自改,即对照范文取入之长,补已之短,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作文则须重写。
以上做法,好处是直观效果好,学生容易模仿,修改作文的质量较高。不足之处是各自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风格难以求同。
五、专题修改、轮流批改、听讲评
专题修改。根据作文的某项要术(如:写入外貌,动作,语言,写景状物;论点,论据、论证,说明顺序、方法等)进行单项分析。
轮流批阅。采取流水法批阅同一作文,每人负责一个段或一部分。这种方法有利于形成文章修改的整体观念,集中正确思维。
听评,即朗读作文后,学生立即评价其作文的优劣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听话能力,思维的敏捷和口头表述能力。
在采用上述做法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两点。(一)各种做法应交替运用,使学生有新鲜感,并产生兴趣。(二)具体现出下列特点:①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相结合,以学生评改为主。②口头评改与书面评改相结合,以书面评改为主。③评优与议劣相结合,以评优为主。
农村学生作文评改 篇7
一、指导学生自主合作评改的具体方法、步骤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多年摸索与实践, 笔者认为只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评价的基本要求, 并主动融合各地中高考作文详细评分标准, 选定“内容、语言、结构、书写等”作为学生自主合作评改的切入点, 就能成功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成为作文评改的真正“主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学生自改。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 进行自改自评。在评改过程中不妨借鉴魏书生教给学生作文批改的十个方面的方法: (1) 格式是否正确; (2) 卷面是否整洁; (3) 错别字几个; (4) 有几处病句; (5) 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6) 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 看文章的选材; (8) 看文章的结构; (9) 看表达方式; (10) 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2. 同学互改。
自改作文后可以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互相批改。但必须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配。当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时, 可以立刻与写作者商量, 研究其写作的初衷、意图, 达到更有利的批改目的。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从旁多加指导, 并给他们参考样文。
3. 教师初改。
在学生作文上交后, 教师抽取上、中、下三个层次的作文若干篇, 进行仔细的预批改, 主要是梳理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教师设计本次作文评改导引, 把梳理出来的问题融合在修改导引中。
4. 集体 (小组) 互评。
下发作文, 教师对照修改导引进行指导, 学生用红笔按照导引的步骤修改, 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第一, 帮助对方纠正自评中尚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统计、更正, 填写在作文评改记录里。第二, 针对对方作文进行局部赏析, 对优美的句子或段落评价,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不吹毛求疵, 并在旁边写出体会、理由。第三, 依据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 写出评语, 评出具体等级 (满分100分, 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评分) 。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 等级最合乎实际, 因而, 态度十分认真, 批阅格外仔细。由此, 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查评。学生集体评改后, 教师再从每班抽出五分之一检查一下, 看同学们的评定是否合乎客观实际, 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 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 找其面谈, 指出问题所在。这种点评, 教师初期抽查本数可以多些, 待训练成型后, 可减到每班十分之一。
二、指导体验探究的评改习惯养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结合所学语文知识, 多写多改, 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 一般有自改和互改两种方式。作文互改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协作精神。”
1. 教师要积极创设愉快、友爱、和谐的班级学习情境。
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评改作文过程中, 学生不仅是评改的对象, 而且是评改的主体、主人,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 不仅启发了思维, 开阔了视野, 掌握了技巧, 提高了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而且还学会了合作共处, 学会了帮助他人, 学会了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 创设了愉快、友爱、和谐的学习情境。自主合作型作文评改法智商、情商、德商并重, 是现行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 教师要积极创建“因材施教”的新模式, 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自主合作型作文评改法为在班级授课中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并以“三人行, 必有我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了课堂“教师” (包含学生互为人师) 的含义。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其“善者”教其“不善者”, 互通有无, 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这样既利用了身边的教育资源, 又优化了教学过程, 大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同时, 也使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 即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 由单纯的分数评价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效果的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使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灵活性、导向性、激励性、主动性和发展性。
实实在在开展好学生自主合作互评作文训练活动, 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 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这不仅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繁重的自批自改的工作负担, 而且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著名教育家、快速作文教学先驱者杨初春先生多年前到重庆讲学的时候就曾经给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过, “我们语文老师老是用自己大学的作文水平去衡量, 去修改只有初中水平的作文, 大家说说, 学生的作文水平能提高吗?还是让学生们去自评自改吧!”多年来, 他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 我就一直在尝试着。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效果出来了, 学生愿意写, 愿意改, 评改气氛热烈、快乐, 老师指导起来也轻松自如, 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摘要:作文评改, 一直是语文老师烦恼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一些作文评改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合作评改作文, 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水平。
农村学生作文评改 篇8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博客评改
作文评改研究, 必须从小学抓起。据笔者调查, 目前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的主要形式, 还是师评师改, 再集体讲评。这种单一封闭的评改形式费时低效, 长期以来, 作文评改问题, 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它是影响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瓶颈。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 随着电脑的普及, 笔者尝试借助博客平台开放、多元、互动的特点和优势, 整合已有的自改、互改、小组评改等习作评改形式的合理因素, 构建一种作文博客评改形式, 优化了小学生作文评改过程, 提高作文评改时效。
一、深读课标, 找准依据
小学高年级作文博客评改形式, 是以目前的作文评改形式为基础, 借助博客这一网络平台, 对作文评改形式创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 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 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在这段建议的文字中, 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上, 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 这正是博客所长;二是提倡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这一点, 博客比成长记录袋更灵活、更便于操作, 也更容易保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到“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 丰富写作形式, 激发写作兴趣, 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在教学总目标中提出:“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些提法则更加明确地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订者对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的充分认识, 为作文博客评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了解学情, 设计方案
课改以来, 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 每周一节课。五、六年级的学生经过2-3 年的信息技术教育, 已初步掌握上网写博客所必备的知识和基本的汉字输入能力。据笔者调查, 所任教学校五年级有540 名学生, 家里有电脑的474 名, 占87.78%;会打字的442 人, 占81.85%。博客评改条件具有较好的基础。在调查基础上, 整合各种评改方式, 笔者进行了博客评改的步骤设计, 力求创新, 发挥综合优势。
1.准备阶段
第一, 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 申请一个作文博客。
第二, 建立博客小组。分组的根据是, 以全班40 名学生为例, 分成8 个博客组, 八位组长由老师指定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 网络技术较好的学生担任副组长, 每组五个人, 老师按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搭配。
第三, 结合信息技术课, 对学生进行博客技术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上传, 美化, 评论等。
2.作文阶段
第一, 老师布置作文任务和要求, 并形成文字, 上传到博客中。
第二, 学生按要求撰写初稿
第三, 同组同学检查初稿, 至少让一位同学检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 按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做初步修改
第五, 在规定时间内把改稿上传到博客, 可以配上图片等, 特殊情况下打字和上传也可以请同学帮忙。
3.评改阶段
第一, 按分组, 每个组员评价本小组的一篇以上的博文。同组同学可以邀请评价。
第二, 同班同学自由评价或者留言。
第三, 根据别人的评价至少做出一次以上的答复或者修改
第四, 老师选组或者全班进行浏览评点
第五, 老师根据抽样, 结合作文要求, 进行本次作文小结。这个设计的特点:一是整合了作文自评和互评以及小组评的环节, 发挥了已有评价方式的优势, 细化了作文和作文评改的过程;二是便于操作, 做到及时集体讲评, 而对学生个体的作文进行延时、开放、多主体评价;三是没有等级和分数的束缚。评论和留言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评价, 强化了学生的作者和读者意识。
三、博客评改的成效与展望
博客评改是习作评改形式的一种尝试, 没有丰富、现成的经验。通过初步实践, 实验班的作文成绩 (满分40 分) , 在上学期期中优秀等级 (36 分以上) 有16 位, 下学期期末有30 位;及格等级 (32 分以下) 由7 位降为0。经过近一年的实验, 高分段的学生数显著增加, 近50%, 低分段则彻底消失!我们预见, 这种评改形式目前适合城镇小学高年级学生, 随着农村小学和家庭电脑和网络的普及, 对农村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也同样有参考价值。
让学生重视作文评改 篇9
一、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
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其意义可能超出了作文教学本身。无论是评还是改,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和功力,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好的、有效的锻炼。学生在参与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确有所得,将会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不仅会激起“我能写”的自信,还会养成“乐于改”、追求完美的良好习惯。建立互评作文的批改机制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教师可以尝试如此操作:先学生自改,后学生互改,然后教师批改。
在自改或互改前,教师必须要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在修改过程中有所依据。要求应重点突出,小的方面可以从字迹、字数、优美句子、修辞等角度考虑;大的方面可以从文章审题、选材和组材、立意等角度考量。如此一来,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学生的作文,更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将学生的作文浏览一遍,主要明了学生本次创作中的优缺点,将其分类列出公示给学生,让学生参照本次习作的实际情况,随机评改其他学生的文章。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再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和对方给出的修改建议,找出自己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然后进行作文修改。学生修改完后,再次交上来,教师仔细批阅学生自批后的作文,既要看学生的自批情况,又要看学生的修改情况,从而了解学生在本次习作中是否是真正掌握写作手法,是否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性的辅导。这样的评改,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又起到了提高其作文水平和能力的作用。
二、在作文批改中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篇10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写作的这些自身特点说明,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也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每个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对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的,“改”文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主要有主题与选材,表达与文体。在形式方面主要有作文层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在语言文字方面,主要是句子,句与句,文字,修辞。此外,还有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第五,在形式方面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差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并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
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
第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得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进行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段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作文评改创新初探 篇11
关键词:作文评改创新;制订标准;提出要求;指导評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中学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尖锐矛盾,就是学生作文偏少与教师批改负担过重的矛盾。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多读多写的实践锻炼才能实现,学生学的语文知识再多,如果不动笔写文章或者写得太少,那是无法提高写作能力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写多了,教师的批改任务就很重,占用的时间就很多,这又势必影响教师深入备课,结果就造成了教学上的恶性循环,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作文批改总是把语文教师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比较科学地得到解决,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几十年来,学生写,老师改,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作文批改能不能创新呢?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方向。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所以,作文批改应该是学生的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批改作示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把批改的标准和方法教给学生,因为这些标准实际上也是写作的重点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学有方向,就会更好地实行自我调控,达到以批改促写作的目的。
为了确保作文评改的实效性,本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进行作文评改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制订评改标准
制订常规和特定两个标准。常规标准主要是针对语言表达、遣词造句、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书法等方面制订出详细的评改标准,这一标准可以发给学生,供其长期使用。特定标准就是根据写前指导提出本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方面制订出本文的特点标准。如评改议论文时制订的标准是:(1)中心论点明确;(2)论据典型,有说服力;(3)说理清楚,论证充分;(4)能运用一定的论证手法论证中心论点。评改写人的文章时制订的标准是:(1)能选择恰当的人物形象;(2)能通过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3)能通过多种手法展示人物性格;(4)人物形象鲜明,有个性。
二、提出评改要求
除了让学生端正评改态度,虚心向别人学习,高度负责,严肃认真外,还要求学生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改(改错误标点、错别字、病句)、补(补充漏掉的标点、字词)、删(删除多余的字、词、句、段)、增(增写原文中意思表达不完整的句、段)、写(写出评语、修改后记)。
三、指导学生评改
在开始评改作文之前,教师先掌握学生习作的大体情况,然后将作文发给学生,把学生分为6~8组,每组都由作文水平好、中、差的学生组成,指定一人为组长,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评改的具体方法:(1)先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之处;(2)按照评改标准,评改文章内容,找出优缺点,依据标准,逐项打分;(3)全组学生轮流批阅完毕,讨论推选出本组的优秀习作,小组讨论拟出评语;(4)组长上台朗读本组的优秀习作及评语,全体同学听后讨论、评议,教师做口头点评;(5)由第一评改人依据评分标准及范文点评情况,写出评语,并得出文章的综合分数,认真填写好“作文评改记录表”,下课后将评改好的作文连同“记录表”一起上交。
教师仔细查阅每位学生的作文评改情况,如果学生的评语及分数比较正确,基本不做修改,只是将没有评到的地方做一些补充;如果出入较大,教师再另定评语及分数,并说明理由。最后将作文连同“评改记录表”一同下发给作者。
作者认真阅读“评改记录表”及评语,写出后记,总结此次作文的得失。也可针对评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与评改者进行讨论。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作文评改训练使学生得到了传统批改得不到的三个提高过程。
1.从写到改的提高过程
从写、批两个方面来看,评价同一文章是一个把自己和别人的作文对照、比较的提高过程。在同一作文题目下,自己写了,又看了别人如何写,这就从选材组材、段落安排、开头结尾、中心确定、词法句型、修辞运用上一一进行比较。指出了别人的优点就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就避免了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步,在评改中提高。
2.从“评改”到再写“后记”的提高过程
学生评改完别人的作文,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作文,品味别人给自己的评语,有一个重新看待、重新认识自己作文的过程。这就是在评价、比较过程中,在眼界比较开阔、标准比较明确的前提下,来一个回头看。来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掂量,从而写出后记,谈出体会和收获,这无疑是能力提高、升华的过程。
3.从“审”到“评”的提高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是教师的工作,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归纳的过程。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文,衡量自己的文章,谈了体会后,需要参考教师对自己的原文、别的同学对自己文章的评价,对自己写作后记中的体会给予订正、纠偏、评价。所以,浏览审阅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学生原文、批改评语、后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在讲评过程中分析、归纳、综合,使学生在如何写文章、如何评价文章、如何对待别人评价等方面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提高。这一提高的效果,只有在学生写、评、后记几个环节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浅谈作文评改 篇12
同一些语文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座谈,知道他们学好语文并没有什么秘密武器,也没什么诀窍。他们学好语文的共同经验中,有一条值得注意的就是“天天记日记,周周写作文”。
学生天天记日记,周周写作文,会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呢?有个学生说得好,天天记日记,每天不过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样可以养成平时注意观察事物的习惯,写起作文来也有材料了。现在有不少学生怕作文,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不善于观察事物,提起笔来,没有东西可写;二是虽有一些成性材料,但由于缺乏写的训练,却表达不出来。如果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既可以天天练笔,又可以锻炼观察事物的能力,给作文积累材料。让学生天天记日记,周周写作文,的确是提高写作能力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提倡学生天天记日记,周周写作文,必须解决好教师如何批改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对学生的日记,教师可以只检查,不批改。
检查学生的日记,可三天一次或一周一次或只抽查一部分,检查的目的是督促学生,让他们逐步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在一学期中,教师也可以批改一两次,就学生日记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做一两次日记讲评,进行写日记的指导。当学生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以后,教师可以只抽查一部分,或者不再检查。
二、作文不易提倡“全收全改”。
每次作文可以只评改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这样每个学生就可以得到七八次的被评改机会。目前每学期作文八篇,全收全改的评改次数相当,学生作文的次数增加了,练笔的机会多了,而教师评改的次数并没有增加多少,多写并不要求多改,这样写和改的矛盾也就可以解决了。
三、作文的评改要有重点,不必要求全篇“精批细改”。
评改一个学生的作文,每次可以有一个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对某一个重点,则要求批得精一些,改得细一些,每改一次,必须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这样改。教师评改作文,全篇这样改是不可能的,但对于某一个重点的评改是可以学习这种
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静平和慈祥,或睿智深邃。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
3. 描写步态,写好动作,突出形象。
步态描写是指聚焦于人物脚步情态的一种描写方式,属于动作描写的一种。由于人物的步态往往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因此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应充分用好这一“武器”,以达形神兼备之效。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描写步态要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分清不同的步幅、步速、步状、步情、步境。同是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会步履轻快,承受巨大打击而内心痛苦时走路踉踉跄跄。爽快的人方法的,这样,学生能具体了解自己的作文有什么毛病,知道应该怎样去修改,对提高作文水平大有好处。评改还要根据学生的程度,不能要求过高,有些词句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应该改的,但在低年级就不一定要改。不要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遍体鳞伤”,以免影响学生练习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
四、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学生总是要离开教师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够独立学习和工作。如果学生不学会自己修改文章难道毕业后还要老师跟着吗?教师评改作文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最终学会自己修改。后者的意义比前者更为重要,评改作文应该像小孩走路一样,不能老是扶着走,要勇于撒手,这样小孩才会学着自己走路。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让他独立走路。我发现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并不看我如何评改,大多数学生只看看分数,翻翻总评,就往书包里塞。作文里面的毛病,我刚刚改过,可是在下次作文里又重复出现。学生这种不重视作文评改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呢?我想原因尽管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条恐怕是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来,我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发现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在修改作文时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自然对我的修改重视起来。因而,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于是我在高年级作文评改时就多采用这种方法,逐步减少我批改的次数,到六年级下学期,做到有二分之一的作文由学生自己修改。
五、利用多媒体设备评析作文。
评析作文的目的是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我先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同问题集中起来讲,再选择三四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利用多媒体设备同全班学生一起修改,使学生从修改别人的作文中得到启发。这是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集体的当面评改,一次讲解解决一两个问题,一学期有计划地讲解七八次,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指导学生评改作文了。
以上五点只是我关于作文评改的粗浅看法,学生的写和教师的改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只能从改进作文评讲方面下工夫,绝不能因为怕自己评改不了就不让学生多写。
走路大步流星,寡断的人走路会磨磨蹭蹭。这些都说明不同的心理、感情、性格决定了不同的步态,它们是“里”和“表”的关系,写好步态就要首先把握影响步态的人物心理、感情和性格。
4. 人物描写口诀。
写活人物有诀窍,体现个性很重要。熟悉人物莫忘了,外貌要把特征找。语言行动不可少,典型细节最精妙。综合运用效果好,栩栩如生面前到。如果还想水平高,不用修辞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