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评改

2024-11-27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评改(共12篇)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评改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农村学校,大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基本按照“作前指导—教师批阅—教师讲评”三步进行,整个过程始终把教师放在主体位置。教师耗费心血的精批细改,学生对此无动于衷,只留心自己的终结性评价(得了多少分),就被束之高阁,对于教师的批改建议和评价漠不关心,老师的辛勤付出被轻视。2011版《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要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要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要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能自己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把学生解放出来,拨动学生心弦,擦亮学生慧眼,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参与其中,自主评改、自我纠正、自己提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还锻炼了学生鉴赏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一、给予方法,突出自主,学会鉴赏

作文评改,就是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指出不妥之处,提出修改建议,正确评价习作的成败得失。让学生自主参与作文评价,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与吸收,鉴赏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并有效地实施作文评价,构建一套学生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方法。成为学生参与自主评价的有效途径。

1. 指导变换角度,化写作要求为评改依据

每次写作训练包括两方面的训练要求:一是常规性要求,即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言通顺流畅等;二是特殊性要求,即习作指定的相关训练要求及需达成相关的目标。学生作文后,按什么标准或尺度去评改别的学生的作文,衡量作文的成功与优劣呢?本人认为,还是应该按照习作的要求进行评改。基本做法就是化习作要求为评改要求。例如:习作要求: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作文评批标准就是要看小作者是否达成了以上这些目标。因此,换一个角度,习作要求就转变成了评改的要求:(1)表现人物品质的时候,事例是否具体。(2)表现人物特点的时候,是否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的,表现得怎样。

2. 引导点面结合,找寻亮点作评改内容

明确评价标准和依据以后,就要落实到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除了常规的错别字、语病、标点等问题之外,寻找习作的亮点,作为文章修改的内容,也是在找文章的得分点,也会成为修改者学习的重点所在。具体来说,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标注修辞,评价语言的生动与形象。修辞往往会让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比喻常会让事物具体而可感,增强质感;拟人令没有生命意识的事物具有和人一样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活力;排比使文章情感的表达更强烈。经常使用他们,似翱翔的飞鹰增加了一双更有力的羽翼,飞得更高、更远。找出这些修辞,并根据其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鉴赏,不仅找出了习作的优点(或不足),而且评价的过程,修改者也会得到一次洗礼,慢慢地就会有使用修辞的习惯和能力,作文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当然,由于学生的思维局限,修辞常不能突破常规,老生常谈。要引导习作者和修改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创新。如果写作者没有创新,修改者应给作者指出来,并做相应的示范。达到作者、读者均受益的效果。

第二,圈注亮丽词句,评价语言的表现力。亮丽词句犹如华丽的外衣,会使乞丐变凤凰。在评改习作的时候,有意识寻找一些好的语句,并对其表达效果进行评赏,对学生遣词造句是很好的提升。

第三,赏析精彩细节,评价习作之独到优势。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描述得怎样?让学生在习作中抓主要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进行评改,注意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段落去着手。

二、拨动心弦,放开手脚,互动交流

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作文水平、欣赏水平的限制,对他人习作的问题还不能透彻、全面地看清,必须通过交流来进一步补充完善。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参与者都可“双赢”。

1. 和谐互动,做学生习作评改的积极引导者

学生自主评改作文,并不是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放任自流,是热闹的看客。这是不正确的。教师应对整个作文评改过程进行有效地引导,积极地监控,遇到问题随时给学生排忧解难。表面上看,教师把修改习作的任务交给了学生。实际上,教师要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穿梭于各个评改小组之间。比教师自己评改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 张扬个性,做习作评改的积极实施者

“自主评改”意味着学生是习作评改的主人,具体的实施者。也就是说,评改的过程主要由学生完成,但受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亦可同学之间交流、探讨,共同完成习作的修改。

3. 擦亮学生习作评改交流的“慧眼”

引导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四性:

第一,针对性。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有训练重点,学生批阅时是依据一定的特殊训练要求展开评改,交流时要注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可以是针对片断的评价,也可以是针对全文的评价。切忌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

第二,全面性。学生的作文有差异,学生评改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好、中、差三类作文的评批情况,交流汇报的时候要有三个层面的体现,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习作状况,评批状况。否则学生会出现片面性,以偏概全,造成倾向。

第三,互补性。学生交流评改的意见是稚嫩的,肤浅的,不够深刻。因此,针对A学生的评价,要引导其它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及时地进行补充,使对某一个问题认识逐步深刻,对习作训练要求的把握更为全面。

第四,多样性。可以是同桌交流,及时交换意见,传递评改信息;可以是小组交流,一人宣读评改结果,其他成员补充;可以是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调控点拨,集中反映突出的问题,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把原先“学生习作”,“老师批改”的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静态的环节融合在一起,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习作是否成功,让学生自己来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他人的习作进行阅读、评价、欣赏、借鉴,取长补短,加深对这一类习作训练侧重点的理解和感悟。当然,我们还要对学生的习作评批进行再度评批,全面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和批改情况。教师改变了原先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解放了自己的无效“劳动”。从而一改过去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效率。

让学生参与“评”,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习作的成败得失,而让学生参与“改”则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完善美,加工美,创造美的过程。“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是习作教学的追求。在作文教学中,应改变作文评改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自觉地发现和改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就要重点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注重在作文评改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全程参与,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评改,同学互相评改。

关键词:作文,自主评改,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艳梅.小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82-82.

[2]陈福辉.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尝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3.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评改 篇2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一般都教着语文、数学,多数还要兼任班主任工作。一次作文批阅下来,几乎令人头晕目张、疲惫不堪。“作文批改”成了农村教师最头疼、最耗时费力的工作。在一次批阅作文时,我发现上次作文除个别学生改正了框出的错别字外,多数人几乎一字未动。这不禁让我懊恼至极——难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批阅的作文,学生都熟视无睹?再看作文本上眉批、总评,有的还通过比较给出了“分数”„„每篇作文至少要耗掉我10分钟的时间啊!难道这都是“无效劳动”?„„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开始揣摩如何“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见《语文课程标准》)。于是,也就有了这样一个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改变目前农村小学作文评改耗时多、效率低的现状,力争探索一种既能将教师从作文批改的繁重负担下“解放”出来,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能够体现学生在作文评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评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和习作水平的作文评改课堂模式与评改策略。做到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最终,真正落实《新课标》关于“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课程标准。

二、文献综述

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自古就有“推敲修改、以文会友”的传统: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吕本中“文章频改,工夫始出”、曹植“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鲁迅“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的加以删改,然后发表。”这些足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的真理性,并且“改”的动力和主人都是“作者”自己。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窘境——学生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动力不足,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学生写出文章后,“读者”和“评判者”只有教师一个人。

当前,美、英、日等国家作文教学中,作文的动力多来自学生本身,作文教育是实践教育。《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网络文章)介绍英国作文教学是把实际作文当成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就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进行作文练习。日本则提出“生活作文教育”,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作文训练。刘军老师在《情趣态作文》中提到,在作文的评改方式上,日本的现状是:由国语教师创造了一种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评改的方法。《美国作文教学ABC》称:写作结束后的同伴反馈是美国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它是获取修改信息和深化写作主体读者意识的有效方式。从国外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看:写作只有为实际运用的需要去写,才能对学生的训练真正有所帮助。国外的这些做法无疑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作文评改 的实效性研究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但是,中国毕竟是中国,从教材、教师到学生很难照搬国外的做法。

在中国现代,叶圣陶先生早有“教师改文,徒劳无功”的慨叹,有关作文教学的研究虽然并不少见,但是多集中在读写结合、读中学写和写前辅导方面,对于“文后评改”的研究则少之又少。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可以说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和“训练系统”无疑对作文教学的改革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与努力,可资借鉴的东西很多。但是,正像他自己所说“新鲜劲一过,劲就泄了”需要不断的变化形式,以保持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改文”的热情。可以说,管建刚的“作文教学革命”也不是“恒久”和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主要的在于农村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由于兼课、兼职,等原因,很难做那么繁琐的统计与“翻新”工作。就像前段的“展示课”、“示范课”,人们都认为确实很好,长期这样却很难坚持。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就明确指出“如果常态课上成公开课那样,就把孩子们给毁了。”因此,再好的方法如果不适合农村的实际,如果令农村教师更加的疲惫,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综上,对于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改、互改”能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评改的实效性,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更没有成体系的、普遍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既需要学习借鉴古今中外先进的作文教育思想,更需要在实践——将富有生命的理论付诸实践时,不断反思与改进自身的行为,以不断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重点在“实践”层面,也就是探讨通过把习作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解放教师和学生;探讨如何改变以往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和评判者致使学生在作文与评改过程中的消极被动状态;努力恢复中国以文会友、切磋互评的传统;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作文教学评改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教师在“放”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的“激励”手段,连同摸透学生习性基础上的不着痕迹的“软”指导策略;探讨作文评改课的常态模式与方法。这里强调“小学高年级”主要在于,低、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等原因,模仿性更强,当然需要教师更多的“示范”,再加上学生阅读量有限,很难参照阅读积累互相点评,属于需要“多扶”阶段。到了高年级,尽管学生自己写得也不是很完美,但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眼高手低”却已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评判同学的文章优劣。因此,课题定名为: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的进度安排:

第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搜集资料、阅读文献、建立团队、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2月):教师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将“理论”的消化、尝试、反思,和对原来作文评改模式与策略 的“扬弃”,切实改变作文评改的形式,真正提高作文评改的实际效果。

第三、总结阶段(2012年3月-5月):总结实验研究成果。

1、形成具有农村小学特点,具有一定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师生双解放”,且评改富实效的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常态课堂模式。

2、形成研究报告。

3、汇总学生佳作,特别是具有“对比价值的”能够展示“评改实效”的过程资料并结集。

六、可行性论证

本人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先后在《天津教研》、《天津教育》、《河北教育》、《德育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教学研究》等刊发表语文教学论文十余篇。作文教学论文《参与观察、参与命题、参与评改——小学生作文入门指导初探》发表于《天津教育》(1996年12期);与人合写的《说话——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一翼》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1997年6期);“下水文”《挖鼠洞》被全国小语会秘书处收入《名师范文》(新华出版社1997年2月)。

2000年后,本人致力于课题研究。实验报告《自信自励、弛张高效、会学乐学》在天津教科院学术报告厅做大会交流,并收入市教科院薛永宽主编的《走向名师指路》;具体负责的“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课题”《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教学过程》(KG200513),结题成果2008年9月获市教委“A类”

成果、优秀成果。同时形成了一个肯学习、敢实验、善总结、能协作、愿付出的教研团队。

综上,本人具有多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基础。特别是负责课题指导的刘军老师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专家,他的“情趣态作文”其实就包含着“情趣态改文”。加上我们的教研团队。可以说,我们有做好本课题研究的人力基础。而农村小学作文评改现状的迫切需要,也会督促我们一定要把本课题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七、参考文献

1、天津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教材”《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1996)119-150

2、天津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1992)190-213

3、天津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写作知识与作文教学》[M](1992)297-321

4、田本娜 高恒利高自考讲义《小学语文教学论》[M](1995)295-360

5、天津市教育局编《天津市特级教师论教学》(小语卷)[M](1998)67-94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7、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8、玛利亚.蒙台梭利《教育中的自发活动》[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9、王定华 田玉敏《中外教育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10、姚文俊 谢励武《中国小学教育论50家》[M]四川科技出版社(1994)

11、杨孟萍《教育心理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12、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

13、倪文锦《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管建刚《我的作文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15、中国网.教育《美国作文教学ABC》[R]名家讲坛34china.conm.cn

16、百度文库《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R]

http://wenku.baidu.com/view/d60e36778e9951e79b89277b.html

农村小学创新作文评改方式的研究 篇3

一、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机会。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顾虑不断增加。有的担心自己的习作不够优秀,被老师批评或同学嘲笑,有失“面子”;有的担心自己主动请缨会招来同学冠以“爱出风头”的帽子的危险;有的总是推荐别人,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丰富写作形式,积极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呼吸评改的机会。”如何保证大部分学生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呢?交互式电子白板工具栏里的随机号码产生器解决了这一问题。只要在设置里填上学生的总人数,为每个学生编号码,让其记住自己的号码,按下滚动号码键,所有人的号码在屏幕上翻滚,机会人人平等。当号码定格的那一瞬间,被抽中的学生“愿赌服输”,自觉地把习作呈上来。这种方式既体现了公平公正又,又增加了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机会。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自评、互评互改”目标。

学生的作文由谁评改?传统做法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不仅使学生迷失作文方向,而且无形中挫伤学生评改作文的自主性。主观性较强,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好恶评改作文,符合自己口味的往往能取得优等成绩,反之则降等级,不利于调动多数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尤其对一些视角独特、构思新颖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扼杀”。作文批改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能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1.利用信息技术游戏式鼓励学生自评。列夫·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批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强调自我批改。“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不要急于要求学生修改,而要做好诸多准备工作:首先,可将指导写作时跟本次习作相关的好词好句再次呈现,温习后让学生介绍这些词句在习作中的运用,文字输入熟练的教师可将学生的只言片语呈现在屏幕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领学生体悟词句含义或运用得当与否,利用多媒体游戏小星星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说;其次,可将与习作要求相吻合的多篇优秀网文提供给学生快速阅读,开阔视野,增加储备。让学生汇报新学到的好词好句,谈谈读后感想;再次,宣布对自我评改习作的奖励,修改(纠正错别字、删除、添加、改写等)三处且正确,就能加一颗“★”。多改动多得“★”,利用这种游戏形式消除学生对修改习作的畏惧心理。这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边自读边修改,及时表扬反复修改习作的学生。尽管他一遍读下来只改出一个标点或一个别字,但只要学生能改出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即可。关键把写作文更要改作文的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头脑,“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是反复修改而来的。

2.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促进学生互相评改。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之上,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互助合作评改,使习作批改更有效。网络普及前,有经验的教师会把班级学优生和学困生搭配起来,组成多个学习小组,达到“一帮一、一对红”的目的。运用网络互动平台辅助习作改评,由四五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更是必不可少。教师可自己动手,也可发动班级网络高手,为各小组建立共享博客,组内每位同学都通过登录账号品读别人的作文,在作文中留下修改的痕迹。在作文后留下评价的话语,或赞一赞优点,或提一提不足。学生一旦学会发帖后,组内成员就可以充分交流,集思广益。刚开始时,学生多是修改错字别字和标点符号,留言、评价仅为“写得很好”、“需要修改”之类空洞的话语,几次操练过后,修改和留言就丰富多了,这与教师的积极参与分不开。教师写好下水作文后,以组员的身份参与小组习作的互评互改中,对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以眉批、总批、跟帖等形式给予表扬。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让小组内成员有法可效。一篇习作,教师参与一个学习小组,一学期下来就能参与每个学习小组。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通过班级共享博客,阅读、修改、点评更多同学的作文。

三、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信息技术,激发师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评改热情。

校园网络平台可以让任何人的作文通过网络得以传阅,所有学生都能品尝到作品发表的喜悦。特别是那些平时因作文质量较低而一直被打入“冷宫”的学生为此兴奋异常,因为他们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品尝作文被交流与展示的喜悦了。这种成功的享受,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写作心理并乐于写作。因此,用校园网络平台上传作品,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首先,上传点评内容。教师可以申请教学博客,把作文教学中题目的布置、批改的过程、点评的重点、赏析的佳作定期上传。这既是对个人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又有利于学生回顾、温习,一步步地提升写作水平。

其次,上传学生写作。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站、班级网页或是相关网站板块,上传学生作品,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作品有更多的人阅读、评价、留言。这样学生自然会重视作文的质量,写出富有个性、富有文采的作文。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家、校互动作文评改”新的评改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天然合作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博客、微信、校信通、APP等平台不仅可以加强家校联系,而且可以传送学生的习作。

首先,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想写就写,想评就评,评改方式多样,可以是文字信息(字数不限),也可以是卡通图片(评改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作文的喜好等不同态度,自主选择相应表情的卡通图片)。这样的评改完全自主,完全开放,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家长的反馈,也让作者与评改者之间进行即时互动交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特有的互动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信息、自主作文、自主评改、自主发展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综合作文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其次,有家长参与的作文互动评改,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是习作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习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网络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地学习。

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篇4

改革作文教学, 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端正思想, 引起重视,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要认识到作文教学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 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加强课外阅读, 培养写作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 丰厚的积累是每个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单凭阅读课本中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因而要增加课外阅读量, 向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阶段和个性发展的书目, 并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 让他们在泛读的基础上, 挑选自己喜爱的篇目精读, 去咀嚼意蕴, 求得共鸣, 并学会把自己的阅读和平时的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样能收到兼收并蓄、一举两得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时, 要求学生从课外阅读作品中推荐自己最喜欢的篇目作为习作范例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分析。找出规律和特点, 再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这样,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 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选材、分析、判断, 印象深刻, 练习起来兴趣十足, 利于读写习惯的逐渐形成。

二、开展课外活动, 引导观察生活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是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将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写作教学。其实教育家陶行知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他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 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 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 三教九流,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 与万物为友, 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由此可见, 扩大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阅历是解决“写什么”的根本, 把课堂引向大自然, 推向大社会, 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 接触社会, 从而发展思维, 积累语言, 激发热情。另外, 在丰富课外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只处在从旁辅导、咨询的地位,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

三、以仿促写, 提高作文水平

“仿写”不是机械地模仿, 不是照范文生搬硬套。仿写是对范文写法的学习和借鉴, 是结合自身的阅历及情感体验进行创新, 它能够克服学生写作文难的心理障碍, 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文体的模仿:目前很多学生对各种文体容易混淆, 如果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文体从例文的模仿入手, 学生作文就有章可循, 避免走弯路;结构的模仿:如果写散文, 展示光彩夺目的春天, 可以模仿朱自清写《春》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安排结构、谋篇布局的方法;选材上的模仿:如学习《枣核》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抒发自己的情怀, 又如学习《背影》以父亲的一封信为契机, 捕获写作的灵感。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章可循。

四、师生共改, 提高评批效果

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的事, 作文批改返回之后, 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了事, 其效果较差。教学中应评改开放, 尽量引导学生参与, 发挥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课由学生唱主角, 教师演配角 (组织者) 。可选择或任意抽取一篇作文, 由学生读、讲、评、议, 让学生尽情地倾诉, 评头论足。这不仅可调动学生的作文训练积极性, 还可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平时作文, 要求学生先拟草稿, 反复推敲, 努力做到文从字顺, 而后由习作者在班小组中公开读给大家听, 互批共改: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 使语言通畅, 文字简洁、精炼;注意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实践证明, 为了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除了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上述几方面的改进外, 教师自身也应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这样, 教师才能既有自己的写作体会, 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从学生实际出发, 朝着会学、乐学、乐写的写作教学目标, 动脑筋, 想办法, 扎扎实实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和训练,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一代新人。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 篇5

高考作文已经由原来的60分增加为现在的70分,作文是语文不可忽视的半壁江山,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新课标对于中学阶段的写作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当前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与现行的作文教学由教师一人包办的模式(命题——指导——批改——讲评)不无关系。教师为学生批改作文,既有圈点勾画的旁批,又有言简意赅的尾批,但学生对此总是简单过目,草草了事,以致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点燃其写作的兴趣之火,提高其写作效率,教师不妨打破常规的作文批改方法,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文评改呢?

第一,组织学生集体评改。

我实习时所在的学校有位教师的方法很值得借鉴。他的做法具体如下:建立班级互评互改四人小组,选定认真负责、作文程度稍高的同学担任组长。由小组一个同学朗读文稿,其他同学注意听,做简要记录。朗读前,该同学先介绍作文提纲,讲清文章思路。朗读中,每读一段,说明一下段落中心。读完全文,要说明全文中心意思、主要写法。朗读后听小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作好记录,并回答同学提出的疑问。这种方法用声音传递信息,多人评说一篇文章,集思广益,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最后由组长综合四人意见,给每篇文章打出分数,写出评语。需要说明的是,组织学生集体评改要防止走过场、求热闹、图省事。

第二,组织好学生的自批自改。

学生一篇作文写完后,教师应该在阅读后指出其习作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给学生留下自批自改的练习。这种再练习,从要求上说,包括单项、多项或全篇练习;从内容上说,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内容写法;从方法上说,包括做出各种批改符号、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各种比较;就对象来说,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有所侧重:有的同学字词句上问题多、有的同学篇幅结构问题多、有的同学内容主旨问题多,教师都要在具体指导时因人而异,落到实处。

第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后记。

当一篇习作经过学生写作、师生评改、学生自批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学生写作文后记。只有经常总结得失,才会不断进步,每训练一次习作,写作水平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一开始,也许师生都不习惯,为了打开局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写,内容不拘一格,只要写出来就予以肯定;进而要求提高“后记”质量,做到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一定要实际、中肯,言之有物。同时为了防止走过场,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后记经常进行简评。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6

【关键词】学生 作文评改 主人

一、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不仅看其内容,看其形式,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

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

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

第五,在形式方面还有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二、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不成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第一,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

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对于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弄清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

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

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语是否得体。

第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

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这两个关键。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评语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片段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断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对习作者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一)创造条件,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评改氛围

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

(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样,学生评改作文也要坚持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评改,并激励他们评改作文。

(三)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会遇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这项工作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总之,作文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武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苏之康主编.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用“心”评改学生的作文 篇7

一、挑优点,勤于赏识

许多学生之所以厌恶作文,惧怕作文,谈作文色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很少乃至没有在作文上成功过,教师过多地吹毛求疵,冲淡和抹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所以在作文批改中,我总是怀着找“宝”的思想,从“粗石”中挑“白玉”,挖掘作文中的优点:文不对题的,但可能他思路清晰,结构精巧;词不达意的,但可能他字迹工整,作文态度很认真;层次错乱的,但可能他感情表达得很深沉真挚……无论是一个运用正确的修辞,还是写得优美的句子,哪怕只是一个生动的词,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把它找出来,或圈红赏识,或给几句美批。如:“想出这样的比喻真不简单”,“把课文中学到的句子模仿着用,这是创造的开端”。然后在作文讲评课上,我大声而热情地给予鼓励,让那些怕写作文、灰心丧气的学生抬起头来,增强其写作的内驱力。

二、少删改,尊重学生

斯霞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她让低年级的学生练习写话时,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一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在我们看来,“法国阿姨是女的”是多余的话,应该删去。但是斯霞老师却认为,小孩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了这么一句话。这句话,出自儿童天真幼稚的脑海,在他们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原谅的,只要他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就没有关系。斯霞老师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园丁对待幼苗的作文精心浇灌培育的高明。

其实,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内心的表达与倾述。或许他们的语言有点幼稚可笑,或许他们的描述有点啰唆冗长,或许他们的表达有点词不达意,但是,在批改的过程中,我总是以斯霞老师的宽容为榜样,尽量不按成年人的标准随意改动学生的习作,尽量少改多就,保持孩子作文中原汁原味的童心、童真、童趣。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点毛病,婉言商榷

毫无疑问,学生作文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如果评改时因为要对学生鼓励而不指出毛病,评改就成了没有原则的恭维了。

然而,如果学生打开作文本,看到“语句不通”“文不对题”“条理不清”等过于简单化、公式化、语句冷淡的评语,往往会兴趣索然、闷闷不乐,往往可能使学生刚刚绽放出来的写作兴趣之花也因此而夭折。因此,在点出学生“病症”时,必须婉言商榷,富有人情味,富有启发性。在作文评改实践中,尽量不批“用语不当”,而写“想到这个词真棒,但是用在这里不合适吧”之类;不批“句子不通”,而写“这句话请反复朗读几遍,体会一下”之类;不批“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写“这些内容描写生动,但扣题不紧,你觉得呢”之类;不批“此文无新意”,而写“我觉得这篇作文结构精巧,选材和立意尚欠新颖之感,请反复斟酌”之类……批语采用协商的口气,丢掉居高临下的架势,多用“好像”“似乎”“是否”一类词,学生觉得亲切,乐意接受,并能使他们在教师的点化中反复揣摩,调动思维。

四、写评语,精美动人

习作评语本身也应该是作文。教师在评价时要蹲下身子,用儿童的眼光看学生的作文,撰写的评语要饱含深情,用真情化的语言,用促膝谈心的方式娓娓道出自己读后的感受,把真情写进评语,写进学生的心里。只有动情的评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滋养学生的心田,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我手写我心”。另外,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语尽量写得文质兼美,妙语连珠,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同时能起到示范作用。如:“你的每一个精当的用词是你作文大厦中一个漂亮的装饰;你的每一处精彩的描写是你作文大厦中精锐的创意。老师惊叹于你的灵气!”

五、指方向,有针对性

每一次的作文,不仅要有精心的批改,精心之中还应有针对性。

首先,评改内容有针对性。每一次作文的评改,应有一个侧重点:或选材的广度,或立意的深度,或表达的流畅度,或情感的真挚度……评改内容有了针对性,学生作起文来就有了方向。例如,我在讲评时强调了选材的广度后,学生所写周记的材料就多了,有写家庭温馨的,有写校园宁静的,有写求学苦乐的,有写父母殷殷期待的目光的。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评改 篇8

一、指导学生自主合作评改的具体方法、步骤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多年摸索与实践, 笔者认为只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评价的基本要求, 并主动融合各地中高考作文详细评分标准, 选定“内容、语言、结构、书写等”作为学生自主合作评改的切入点, 就能成功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成为作文评改的真正“主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学生自改。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 进行自改自评。在评改过程中不妨借鉴魏书生教给学生作文批改的十个方面的方法: (1) 格式是否正确; (2) 卷面是否整洁; (3) 错别字几个; (4) 有几处病句; (5) 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6) 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 看文章的选材; (8) 看文章的结构; (9) 看表达方式; (10) 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2. 同学互改。

自改作文后可以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互相批改。但必须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配。当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时, 可以立刻与写作者商量, 研究其写作的初衷、意图, 达到更有利的批改目的。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从旁多加指导, 并给他们参考样文。

3. 教师初改。

在学生作文上交后, 教师抽取上、中、下三个层次的作文若干篇, 进行仔细的预批改, 主要是梳理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教师设计本次作文评改导引, 把梳理出来的问题融合在修改导引中。

4. 集体 (小组) 互评。

下发作文, 教师对照修改导引进行指导, 学生用红笔按照导引的步骤修改, 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第一, 帮助对方纠正自评中尚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统计、更正, 填写在作文评改记录里。第二, 针对对方作文进行局部赏析, 对优美的句子或段落评价,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不吹毛求疵, 并在旁边写出体会、理由。第三, 依据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 写出评语, 评出具体等级 (满分100分, 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评分) 。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 等级最合乎实际, 因而, 态度十分认真, 批阅格外仔细。由此, 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查评。学生集体评改后, 教师再从每班抽出五分之一检查一下, 看同学们的评定是否合乎客观实际, 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 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 找其面谈, 指出问题所在。这种点评, 教师初期抽查本数可以多些, 待训练成型后, 可减到每班十分之一。

二、指导体验探究的评改习惯养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结合所学语文知识, 多写多改, 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 一般有自改和互改两种方式。作文互改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协作精神。”

1. 教师要积极创设愉快、友爱、和谐的班级学习情境。

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评改作文过程中, 学生不仅是评改的对象, 而且是评改的主体、主人,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 不仅启发了思维, 开阔了视野, 掌握了技巧, 提高了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而且还学会了合作共处, 学会了帮助他人, 学会了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 创设了愉快、友爱、和谐的学习情境。自主合作型作文评改法智商、情商、德商并重, 是现行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 教师要积极创建“因材施教”的新模式, 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自主合作型作文评改法为在班级授课中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并以“三人行, 必有我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了课堂“教师” (包含学生互为人师) 的含义。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其“善者”教其“不善者”, 互通有无, 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这样既利用了身边的教育资源, 又优化了教学过程, 大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同时, 也使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 即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 由单纯的分数评价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效果的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使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灵活性、导向性、激励性、主动性和发展性。

实实在在开展好学生自主合作互评作文训练活动, 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 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这不仅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繁重的自批自改的工作负担, 而且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著名教育家、快速作文教学先驱者杨初春先生多年前到重庆讲学的时候就曾经给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过, “我们语文老师老是用自己大学的作文水平去衡量, 去修改只有初中水平的作文, 大家说说, 学生的作文水平能提高吗?还是让学生们去自评自改吧!”多年来, 他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 我就一直在尝试着。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效果出来了, 学生愿意写, 愿意改, 评改气氛热烈、快乐, 老师指导起来也轻松自如, 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摘要:作文评改, 一直是语文老师烦恼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一些作文评改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合作评改作文, 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水平。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9

一、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 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 也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其内容, 看其形式, 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 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文章内容方面, 主要看主题 (中心) 是否明确, 选材是否恰当。

一篇习作, 中心一旦确定之后, 就要看习作是不是围绕中心选材。评改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内容, 内容立不住脚, 形式上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

2.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这个问题既是形式问题, 也是内容问题。表达中心确定之后, 表达方式就要为中心服务, 什么地方记叙, 什么地方议论都要恰当。同时, 中心确定之后, 就要采用恰当的文体进行表达。

3. 在文章的形式方面, 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

在学生的作文中, 无论是水平较高的学生, 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 在作文的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材料安排的顺序, 材料的详略, 材料的内在关系与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形式上。

二、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1. 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

在作文评改之前, 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 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 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 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

2. 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对于每一次作文, 都会有不同的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 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查。在评改过程中, 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 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 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 弄清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 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 做到心中有数。

3. 提供范文, 集体评改, 做出示范。

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 因为一般学生 (特别是差生) 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 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 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从而可以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比较抽象的“要求”, 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 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 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可以在教师引导下, 集体评改文章。

总之, 把作文评改权交给学生, 贯彻了现代教学思想,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 篇10

一、学生评改作文是作文自身规律的要求

作文是学生用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因此, 它是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知识水平、思想水平的重要尺度, 它要求习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认识。同时, 习作者还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记忆力。写作是一种表达, 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需求,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同样会有表达的愿望。同时, 写作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过程。因此, 情感活动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 没有情感,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显得苍白无力。在作文过程中, 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 始终是作文的动力。另外, 作文还需要一种技能, 这种技能要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从记忆中调出有关材料, 将这些原始材料进行选择, 继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加工、安排, 将内部言语转化为书面语言, 也就是选择恰当的词句、修辞、典故、表现手法来表达这些内容。写作的这些特点说明, 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 所表达的也是学生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和独立理解。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对自己独特感受的再认识、再创新, 所以, 学生才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

二、学生评改作文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对象或客体是相对的、暂时的。但学生却是自己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而且是有着主观意志的主体, 他们应该享有自主选择、自我评判、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权利。自主选择, 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自己, 这是人的天性。现代教育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志, 这些感受和意志是学生自己的, 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在作文评改中只有学生最清楚作文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作文评改, 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 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学生评改作文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肖复兴的名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谓妇孺皆知, 叶圣陶在肖复兴初三时就亲自为他精批细改了一篇习作,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幸运。肖复兴插队时写了10篇散文, 叶圣陶先生又逐句帮其修改。后来肖复兴教肖铁写作时, 也将这种理念传给了孩子, 并且严格要求。肖铁的每一篇作文都有肖复兴帮助修改的痕迹。对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的, “改”文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做”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所以, 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也明确指出, 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当然, 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 教师还要从审题立意、选材剪辑、遣词造句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四、学生评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努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篇11

关键词:培养;评改;能力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令师生最费神思、最感苦恼的教学内容之一。传统的作文讲评课以教师为中心,对全班作文情况分类归纳——示范范文——列举几点有代表性的优缺点,并说明改进方向。这样的作文讲评方式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陪衬,教学模式固定不变,单调乏味,作文本上多是主题突出,内容欠完整,语言不流畅等模式化的评语。

这样的作文讲评模式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听课兴趣,挫伤了他们学习与掌握写作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极大地阻碍了他们观察、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作文讲评兴味索然,对评语漠然置之。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传统的评改方法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心理学认为,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个人存在的价值的基本需求,人人都希望过一种生机勃勃,富于创造性的生活,这种基础需求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作文讲评课产生“亲近感”,把作文讲评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由配角转当主角,由被动转为主动,在讲评同龄人的作文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感到自己俨然是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和谐统一起来,使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获得认真听课、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也唯有如此,才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此外,作文评改是一个再构思、再创造、再完善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思维闭塞,思路狭窄。通过评改同龄人的文章和集体讨论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形成发散性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在评改中汲取到写作知识,激发出写作灵感。

把作文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事一身轻。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并设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在学生自己评改之前,教师应把评改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比如选材是否恰当、条理是否清晰、中心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具体真实、有无真情实感、内容有无重点等,最后再考虑文章的写作技巧、布局谋篇。每次评价抓住一两个点,有针对性地评改,就能够言之有物。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写评语,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可先由教师印发一两篇学生作文当堂集体评改,师生同评;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一来,学生对评改作文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自评是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好方法之一,以下几种评改作文的方式切实可行:①本人自评。先由教师宣布作文应评改的重点、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他注意事项,各质量档次的具体分数标准(高二、高三的学生可采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再由学生对照这个标准进行自我检验、自我纠正,并实事求是地打一个比较恰当的分数。最后留出适当时间由教师抽查自评情况。②分组评议。每四到六人为一小组,每人先轮流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说明写作意图、选材与构思的经过,再由小组学生民主评议;小组长做好评议记录,送交教师审阅。③班际互评或交叉评。在两个平行的教学班或者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换阅读,并写出书面评改意见,评改人签名后交还给原作者。④让学生自己再评,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如果作者对批改意见有异议,还可进行反批。分析其对批语不赞同的理由,再交给批改者重新评判和探讨,也可反馈给教师。经过这样的反复修改,同学们不仅乐于互改互评,而且学会了互改互评,善于互改互评。如此一来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水平都会因此得到提高。

应注意的是,每一次作文评改之后,教师都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评改大加鼓励、赞扬,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几次尝试,作文讲评课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也显示出了从有过的饱满、高涨的热情,参与意识十分强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上作文讲评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自身实践,绝大部分作文写得不够成功的学生均乐意重新再写,一改以往“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断烂笔头”的现状,学生逐渐喜欢上了作文。他们说:“自己做的馍吃起来香,自己动手改作文费思量。这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我们喜欢这样的作文讲评课!”

孔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努力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 篇12

一.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七年级是训练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起始时期,其间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时候尤其要注重首先传授作文的相关知识。因为知识的引导是培养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基础。作文的相关知识包括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批改方法两方面。

传授作文的写作技巧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课文阅读同步进行。比如七上第二单元,教师可以把魏巍 《我的老师》 作为作文详略得当的例子。需要讲解的内容是:一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二是文章详写的是什么, 略写的是什么?三是这样安排详略的理由是什么?这样一来就加强了阅读和作文的联系。让学生有文可学。

传授作文的批改方法方面教师要注重示例引导。示例评改引导法即学生作文后,教师先将作文浏览一遍, 选取二三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或当堂朗读,或印发给学生。围绕本次习作要求、结合学生作文实际,师生共同商讨作文优缺点,并修改意见,指导评改。

二.分步训练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想让学生一节课就学会评改作文是不可能的,必须分步训练。这里所讲的分步训练是指: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依次进。

自主评改作文需要制定长期的训练方案。以初中三年为例,七年级是预备时期,其间以教师评讲作文为主,同时传授评改的方法;八年级是自主时期,其间以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为主,教师为辅;九年级是总结巩固时期,其间完全由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提升能力。

2分项训练、综合训练相结合。

很多的作文评讲课总是很全面的分析作文的优点与缺点,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每次作文评讲课只要求学生从某一方面去评,比如这次评立意, 下次评详略,这样很好操作。分项训练强调“一练一得”,即抓住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一篇习作训练一个重点项目。在进行几次专题训练后,再把几个专题综合起来,让学生从立意、选材、详略等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由低要高,作文训练最终形成一个阶梯化的作文自主化评改训练的整体化系列。

3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点带面。

一个班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学困生的帮扶就主要靠优生了。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把班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组中既要有优生,又要有中等生,还要有学困生。分成小组后最初的阶段由优生组织引导评改,先是成员同看一篇作文,然后围绕专题进行评议。优生此时就可以承担教师的职责,引导更多的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以促使更多的“优生”涌现。在此基础上然后两两成对,一名优生帮扶一名学困生,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评改的方法。 评改作文的数量也由以前的一篇慢慢累加篇数。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全班展示。正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形成燎原之势。

三.激励机制是发展能力的诱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 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1.分数激励法。

奖励分数的标准由学生确定。每组由小组长管理成员的分数。在制定评分标准的时候要倾斜学困生。这个分数包括课堂表现和作文发表两方面。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善于争辩问题等方面;作文发表如果优秀的全组奖分,进步类的奖励个人。尤其关注学困生的进步,进步大的奖分多一些。分数奖励的方法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荣誉激励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对学生作文最好的激励就是公开发表了。为此,我们还发行了作文期刊。

作文期刊由班级推选主编 、排版、美工等人员。每月出版一期,文章由小组推荐。为了契合作文训练目标,每一期定一个专题,内容包括优秀作文、进步作文、特色作文 (在某一方面有特色,如文章的开头、结尾等)、同题作文等。作文期刊学生自己审定、校正、打印,装帧好后挂在教室前面供班上同学传看。看着发表的作文,学生写作文评改作文的兴趣逐渐高涨。

上一篇:教学改革下市场营销学下一篇:创新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