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评改方法

2024-05-30

中学作文评改方法(精选10篇)

中学作文评改方法 篇1

语文老师平时批改学生作文, 如果方法得当, 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就被激发起来, 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进步很快, 所以评改作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我通过总结以下三种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互改、互评法:

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 进行同桌或同学之间互改、互评各自的习作。在评改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亮出具体的作文评分标准和要求。

2. 个别指导评改法:

是指参与者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老师, 另一个是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 教师可先不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而是与学生同时欣赏其习作, 在欣赏的过程中, 遇到具体问题, 教师就马上向学生解释或分析清楚。如用错了字、词、句等;又如文章的结构、选材与立意等问题。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既互相讨论, 又相互探究, 双方以平等的身份去评改作文。这种评改作文的方法时间较长, 而且教师还要有耐心与恒心, 而学生也要有虚心、认真听取教师的评改意见。因此, 这种评改作文的方法具有双方合作的特点。可是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作文评改方法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学生, 就不宜适用;相反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其效果就会非常好。

3. 读后感式评改法:

此种方法与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有点相似, 就是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改、写评语与打分等, 但是又有区别, 那就是教师把作文的评语写成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或作文短评, 从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方法要求语文教师不能以阅读所评改的作文一两次就写评语或者给学生的作文打分;而是对“习作”进行详细的研究之后, 才能把自己的“研究”写成读后感式的短评。短评要分析得细腻、准确, 学生阅读教师给自己的评语之后, 能够或尽可能知道自己的作文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乃至自己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些教师在评改作文的时候, 都要在作文本子上, 写得清清楚楚。而千万不能走马观花地浏览学生的习作之后而打分, 并写了一两句评语之后就了事。

这种方法具有研究性特点, 它所花教师的评改作文的时间较多, 因此教师必须有耐性与奉献的精神不可, 否则, 其效果也是甚微。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其突出的优点:学生不但知道自己的作文的分数, 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师给自己的“读后感”之后, 就明白作文的优缺点在哪里?知道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或者作文应该如何写?如此等等, 都应该在教师所给的作文评语里面出现。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方法会显得更好, 因为它既适应于基础好的学生, 又适应基础差或较差的各类学生, 并且也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灵感。 (迁西县太平寨镇中学)

中学作文评改方法 篇2

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述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它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语文教师应该从加强阅读指导,观察生活,仿写与评改等方面改革作文教学,以改变学生作文难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表达能力.

作 者:冯敬慈 作者单位:辛集市和睦井学区大士庄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00刊 名:教育实践与研究英文刊名:EDUCATIONAL PRACTICE & RESEARCH年,卷(期):“”(12)分类号:G633.33关键词:作文教学 阅读 仿写 评改

中学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学作文;评改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84

创新离不开传承,因为传统存在了几千年,学生的文章教师评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而在传统的方法之上,也不是不能创新,只要用出新意,旧瓶装新酒,老树新枝,一样是创新。

一、眉批式

这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或是在学生的作文上批注,修改错误;或是在美词佳句旁写上表扬鼓励的话。虽然现在提倡对学生的原作多保留,少批改,但是对于初学者,错误太明显,不批改,他永远也学不到正确的。常用于文法错误较多的作文,好处是具体直观、明白易懂、指导性强。

二、评语式

这也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在文章后面,对文章整体进行评价,或褒或贬,给学生以激励或指正。常用于整体上文法通顺,无须大改的文章。此法对于或好或坏两个极端的文章易于实行,在于褒贬明显,易下评断。对平凡中庸的文章,就不好把握,说坏又怕挫伤学生,说好又觉得违心,此时当另觅他法,从而给学生以指导。

三、面批式

成语有“面授机宜”,想必古人也把它用于作文评改,所以此法亦是古法。好处就在于面授机宜,省却了繁琐的书写功夫,耳提面命,十分方便,而且容量比书面大许多。缺点是受时间场所限制较多:即晚自习时间男教师不适合对女生面批,或是男女同处,需三人以上在场。当今世风如此,这样也是必要的。

四、学生互改

学生互改作文也是传统方法之一。优点是自己写的文章,缺点错误容易忽略,让同学一看,就看出错误。这种做法好处是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才干。缺点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水平低的学生在评改时自己也会漏洞百出。教师应该加强指导,选取优秀范例,加以宣读,让大家找到努力方向。

五、学生自改

凡作文者没有人没修改过自己的文章。大凡作文之时,思路快于书写,笔下匆匆,难免疏漏。在平静之后,由学生自改,当能发现疏漏和错误。此法好处在于不仅修改了文章,还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习惯性错误,避免以后再犯。缺点在于学生限于自己的水平,不能发现自己错误,而需教师加强指导。

这些都是传统方法,使用这些方法的要点是要付出真心真情,真正是想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当然,前提是学生自己也想提高。如果他没有内动力,如何激发他产生愿望,这些又是技法之外的事情了。所以说,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想学什么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有学习的愿望。此时,笔者也不禁想起“汝若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古训。

六、远程辅导

现代传媒的普及,为远程辅导提供了可能。使用远程辅导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有QQ、微信等平台,就可以随时解决学生发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当面不好说、不便说的话,通过网络,都能表达出来,既解决了技术问题,也联络了师生感情。

七、题外话

这个小标题虽然说是题外话,在作文教学中却有统领之效,它就是思想教育和开导。之所以说是题外话,是因为它并不是作文评改的技术方法,而是思想教育,精神激励。因为现在的大环境不是激发人写作兴趣的环境,大前提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理浮躁,崇拜权利和金钱。似乎是人人皆思一夜暴富,而不愿踏实进取,勤劳致富。学术研究抄袭剽窃现象普遍,埋头研究者寡;做生意掺杂使假制假贩假者众,而诚实守信者少;学生学习抄袭作弊者多,而埋头苦学者少。在此风气影响之下,加之一些富裕起来的人士的低学历和大学生就业困难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大降低了学生对通过高考改变人生的期望,学习兴趣的下降就是自然的了。社会道德滑坡,世风日下,学生接触到的作品太烂(言情或艳情小说),轰炸式的新媒体信息好像什么都有,其实对写作有帮助的什么都没有,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既没有明确的道德方向,更没有动笔写作的兴趣。

改变这种状态,扭转社会风气不是教育行业独自能做到的。好在习总的强力反腐和重塑社会道德规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对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这一点,我们的抓手又在哪里?是可为还是无能为力?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点化开导。说起来大家也许觉得这个方法有点老套或者说教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孟子的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灵既要思考,也统领全局。

我们用思想教育和点化不定期地开导学生,使他们明白写作能力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使他们思想动起来,开始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而写作能力在所有生活能力中是如此重要,自己该怎么办?“思则得之”,学生自己动起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产生的内驱力,是任何外在因素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这个方法虽然是题外话,虽然显得有些笨拙,可是使用好了却有奇效,而且它的功效不仅仅局限于写作,对学生的整体成绩变化都是有作用的。笔者建议大家不妨试试。

中学生作文的指导与评改 篇4

改革作文教学, 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端正思想, 引起重视,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要认识到作文教学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 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加强课外阅读, 培养写作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 丰厚的积累是每个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单凭阅读课本中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因而要增加课外阅读量, 向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阶段和个性发展的书目, 并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 让他们在泛读的基础上, 挑选自己喜爱的篇目精读, 去咀嚼意蕴, 求得共鸣, 并学会把自己的阅读和平时的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样能收到兼收并蓄、一举两得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时, 要求学生从课外阅读作品中推荐自己最喜欢的篇目作为习作范例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分析。找出规律和特点, 再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这样,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 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选材、分析、判断, 印象深刻, 练习起来兴趣十足, 利于读写习惯的逐渐形成。

二、开展课外活动, 引导观察生活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是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将始终伴随着我们的写作教学。其实教育家陶行知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他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 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 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 三教九流,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 与万物为友, 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由此可见, 扩大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阅历是解决“写什么”的根本, 把课堂引向大自然, 推向大社会, 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 接触社会, 从而发展思维, 积累语言, 激发热情。另外, 在丰富课外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只处在从旁辅导、咨询的地位,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

三、以仿促写, 提高作文水平

“仿写”不是机械地模仿, 不是照范文生搬硬套。仿写是对范文写法的学习和借鉴, 是结合自身的阅历及情感体验进行创新, 它能够克服学生写作文难的心理障碍, 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文体的模仿:目前很多学生对各种文体容易混淆, 如果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文体从例文的模仿入手, 学生作文就有章可循, 避免走弯路;结构的模仿:如果写散文, 展示光彩夺目的春天, 可以模仿朱自清写《春》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安排结构、谋篇布局的方法;选材上的模仿:如学习《枣核》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抒发自己的情怀, 又如学习《背影》以父亲的一封信为契机, 捕获写作的灵感。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章可循。

四、师生共改, 提高评批效果

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的事, 作文批改返回之后, 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了事, 其效果较差。教学中应评改开放, 尽量引导学生参与, 发挥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课由学生唱主角, 教师演配角 (组织者) 。可选择或任意抽取一篇作文, 由学生读、讲、评、议, 让学生尽情地倾诉, 评头论足。这不仅可调动学生的作文训练积极性, 还可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平时作文, 要求学生先拟草稿, 反复推敲, 努力做到文从字顺, 而后由习作者在班小组中公开读给大家听, 互批共改: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 使语言通畅, 文字简洁、精炼;注意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实践证明, 为了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除了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上述几方面的改进外, 教师自身也应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这样, 教师才能既有自己的写作体会, 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从学生实际出发, 朝着会学、乐学、乐写的写作教学目标, 动脑筋, 想办法, 扎扎实实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和训练,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一代新人。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 篇5

——

江苏省盐城中学李仁甫(224001)

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评改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让这一环节落空,那么作文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挣脱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疲软状态。所以,更新作文评改理念,在当下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语文教学理念在日益更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评改)理念就也应该随之更新。我们知道,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如今,语知和阅读中答案的“惟一”和“机械”的现象,尚且还遭到人们的批评,而主观性非常强的作文,它就更应该值得人们反思。我认为,对一篇学生作文,不应该存在绝对的评判标准,不应该只是惟一的分数和惟一的评语。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的评改理念也应该与整个语文教育的理念相适应。

目前作文评改的主要弊端

一是缺乏普遍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对所有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产生推动作用。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于是皱着眉头。可以说,“点”上的积极,更衬托出“面”上的消极!在广大教师对此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更是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觉得分数和评语的“惟一性”是最主要的原因。

试问:这少数学生的作文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其分数和评语都真的无可争议吗?作文的好差标准难道是绝对的吗?老师的打分尺度难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当然,在正常情况下,极个别特别好或极其差的作文,被老师用来做“典型”或“反面教材”,也许因为老师斟酌得审慎一点,评判的结果可能会离“准星”稍微近一点,从而能够被大家广泛地认同;然而,更多的作文,它们的分数是否就一定恰如其分呢?评语是否就一定切中肯綮呢?

我想,既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教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读者,尽管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读者。打个比方吧,教师可能比学生水平更高一点,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尺”与“寸”,但教师这个“尺”是有“所短”之可能的“尺”,学生这个“寸”更是有“所长”之可能的“寸”,况且比较起来,教师“尺”为一,而那么多学生却拥有那么多的“寸”。可是,我们为什么只让教师的“尺”发挥着作用——很显然,有时发挥的反而是其“所短”,而不让学生的“寸”能够“有所长”呢?假如在整个评改过程中,大胆地放手,也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甚至于多次参与,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许就会极大地提高的。

二是缺乏足够的转化力,也就是说不能把训练转化成效益,转化成“再生能力”,转化成“生产力”。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举一反三,通过有计划的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的多次训练所不能轻易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地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可是,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教师一人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

这几乎就是一篇作文的命运!它“合在本中人未识”,正如姜夔《扬州慢》词里的红色芍药“年年知为谁生”,甚而至于该生本人也很少看,有的几乎不看。一篇作文的命运竟如此悲惨!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

分数和评语:变静态为动态

要克服上述两大弊端,要使分数和评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转化力,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分数和评语都不是静态的,它们是动态的。

众所周知,分数与作文水平未必完全一致,有时它们的差距竟令人十分惊讶,从而引起非常大的争议。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是教师评改,他在评改时,就有可能因为见识有限,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新的风格;可能因为思维僵化,不能容忍放胆作文、另类作文、新概念作文;可能因为情感定势,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无视一些特殊学生的进步;可能因为心理失调,不能耐心地进入“文本”,仅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同样,学生之间的简单“互改”,也会受到某一学生的见识、思维、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给出的分数和评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总之,只给一个分数和评语,绝对不是实事求是地衡量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最好方法,绝对与人们对整个语文学科人文性、模糊性、主观性这些特点的最新认识不相适应。

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对分数和评语的给法,作重新考虑的时候了!为此,我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学生作文的分数是可以变动的,评语是可以商榷的,甚至是可以推翻的,因而它们是动态地呈现着的。这样,分数和评语实际上会有若干个,而不是简单的一个。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分数可以变动,评语可以多元地呈现呢?这就涉及到一篇作文的视率问题。

视率:变低为高

现在,我们已经把分数和评语放在了一个动态过程之中,而能够实现这一动态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作文的视率。

什么叫视率呢?就是指一篇作文,作为劳动产品被自己和别人尊重的程度,作为信息产品被自己和别人了解的程度。简单地讲,一篇作文完成之后,就是要看,包括别人看和自己看。没有看,实际上就是没有评价;看的人少乃至只有一个人,实际上就是评价的效果低,乃至只有一种评价。在这里,视率与评价发生了联系,也就是与分数和评语发生了联系。

过去,一篇作文的视率非常低,学生写好后,只有老师看,而且常常只看一遍,或者在互改时被另一个学生看,也常常是只看一遍(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有机会被老师所评讲和被大家所了解)。要使分数和评语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在动态过程中呈现出来,就必须打破这种评改体系的静态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人更多地参与,让一篇作文赢地更多的目光,占有非常高的视率。那么,具体来说,怎样提高视率呢?

第一,多个方面参与。在通常的教师评改之外,我们还要增加学生的互改。不过,这种互改,不是过去那种机械的“结对子”,而是由教师在随意发放一篇作文的时候任意确定。虽然一个人仍然只是拥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与同座位的另一个学生交换,或者与前后座位的其他学生作更大范围的交换,然后再改;评改后,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时作者本人还可以反批,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当最后交给老师时,老师还要看,不仅看作者原文,还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也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甚至教师的分数和评语还不是“终审”,如果作者本人有话还可以“好好说”。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互联网”式的评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确实得益于视率的提高。视率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被尊重着。

第二,多种媒体呈现。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媒体极其丰富,交流和传播信息的工具非常多。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一篇作文就是一条信息。过去,一篇作文往往只有一个读者,它就像韦应物《滁洲西涧》里所说的一棵幽草可怜地在“涧边生”着,少人知晓,无人赏识。那么,作为一个信息产品,它如何才能被别人广泛地了解呢?这就必须提高视率。在看的过程中,信息才能实现其价值,作为信息的作文才能取得其训练效果。作为信息产品,一篇作文的内容被反复呈现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1)由写作兴趣小组成员将一些文章的全文或更多文章的片断出成黑板报或编成小报(传阅或张贴);(2)在多媒体教室上评讲课,充分地利用实物投影的优势,最大可能地把更多学生作文的内容放大到大屏幕上;(3)把某些优秀作文的全文或一些作文的精彩片断推荐给校广播站,或鼓励学生自己投稿。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对精彩片断的呈现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到自己创造的信息被广泛地关注着,从而从面上鼓舞每个学生的信心,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写作积极性。

第三,不同时间交流。目前,作文交流的渠道,通常是一课时的评讲课,至多再加上课后的个别面批。除此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渠道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在过一段日子后,统一安排时间(如自习课、辅导课)交流,让学生“回头”看,像老牛吃草一样不断地反刍。

如果我们用以上方法来认真地进行操作,那么,每一个学生作文的视率无疑就会大大地提高。视率提高以后,大家对一篇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也就会形成,分数和评语动态的呈现也就会真正地变为现实。

不过,视率的提高,还需要文字的载体发生一场革命。

载体:变作文本为作文纸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使用装订成册的本子作为载体来给学生书写。这固然有其方便的一面,如便于保存;但是,不便于提高作文的视率,不便于作为信息来即时呈现。可以说,新的评改理念需要新的载体来实现它。

我认为,应该把文字的载体设计成作文纸(这里要强调是“一张”)比较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作文本的一些局限性。首先,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从而提高视率,因为每一次作文都是写在一张纸上的,而一张纸可以不受已经装载了其它作文内容的整个本子的约束。其次,它有利于作文这种信息物灵活的呈现,我们可以把它即时地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不必从本子上撕扯下来或誊写下来),可以长时间地放在学校广播站而等待机会播出(不影响下一次的作文训练),可以整版地转换成复印件让大家人手一份(评改或欣赏)。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这张作文纸,最好把“得分栏”设计出来,而且能够容纳几个不同的分数,这样就会提醒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评改。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学生作文的低视率和静态性评价,长期以来阻碍着作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许多教师不满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其中少数人还自发地在下放权力让学生互改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我们的尝试始终还不能做得非常彻底(仅仅是“我看你的,你看我的”机械式的交换,其结果仍然一样:分数和评语是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我们舍不得在作文上消耗太多的精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语知、阅读、写作这三大板块,我们往往本末倒置,最重视“语知”(像庖丁一样操刀解牛,拆卸着一个个所谓“要点”),其次强化训练“阅读”,而视“写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把作文教学的时间压缩得微乎其微,少得可怜。这是我们教师自己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我们在“作茧自缚”!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探究 篇6

关键词:作文评改 新方法 总结与应用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作家赵树理曾经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几种作文评改方法,下面做一阐述。

一、个人自评法

所谓作文自评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1.发现问题。学生作文中常犯的语言毛病有:词不达意,语言干瘪、重复罗嗦,甚至还有语病等。所以修改文章,对语言加工润色,并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是很重要的。在当堂完成习作之后,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修自改。修改内容包括学生自己能够发现的错别字、病句,赘余的语句,或者描写不够细致的地方。学生要将出现的问题在原稿上进行勾画和修改,也就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写的习作进行二次审视。

2.彰显亮点。学生完成自我修改之后,要在作文后面写出本次习作的成功之处,并在原文中用红色曲线勾画出来。内容可以是环境描写,可以是开头、结尾,还可以是篇章布局或者表现手法。总之,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出得意之笔。此举意在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肯定自我,发现特长。

3.提出困惑。每次作文训练,学生都会在训练点上遇到困难。例如不会拟题或者不会选取恰当材料表现中心等。在自评时,让学生将写作困惑写在亮点之后,教会学生尽量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自己写作中遇到的困难之处,以求得到其他人的帮助,也让下一步的评改更有针对性。

(四)寻求帮助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评改完之后,再将其交给同学、教师或者家长,让他人给予更多的评价与建议。在听取他人意见之后,再对文章进行二次修改。修改的重点就是之前提出的困惑之处。

个人自评法的基本模式为:教师首先明确作文修改重点,指导学生对症下药。然后学生按照修改词句——找到亮点——提出困惑——寻求帮助——再次修改的环节进行评改。

叶圣陶先生曾中肯地指出:“对于学生的作文,标准不宜太高。若说立意必求独创,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能文之士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应用个人自评法进行作文评改,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习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也能找到作文创作的信心和成就感。在自评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寻求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好习惯。学生无论是求助同学还是师长,他们都会把别人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取舍,效果要比单纯看教师评改在作文本上的评语好上百倍。作文自评,实质上不仅仅是作文训练本身的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

个人自评法的局限性,主要是一部分学生不能在自评中看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优势在哪里,容易将作文评改变成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若要应用此法,需要教师做好评改示范,教会学生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几方面去评价自己的作文,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坚持长期的引导和培养。

二、小组互评法

1.分组。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4—6人为一组,每组指定一名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

2.教师明确习作评改重点和要求。小组内交换习作进行评改,每人阅读同组同学的作文至少三篇,并针对上次作文训练点进行重点评改。如果上次作文重点训练开头的写法,这次作文评改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对开头的评价上。例如是否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是否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如何改写开头更简单明了等。

3.做好旁批和总批。每读完一篇作文,教师都要让学生为同组同学的习作做旁批和总批。旁批主要是勾画同学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或者在句段旁注明读后感受,如“环境描写中的雪写得很细腻”或“开头能引人入胜”等简单评语。总批简称“三一式”评语。总批包括三项内容:①发现一处亮点;②指出一点不足;③提出一条建议。特别是提出一条建议,可以参考作品本人的写作困惑来提,让建议更具实用价值。

4.推选小组佳作。每组推选出最佳习作,小组共同学习分享。

5.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小组互评法的模式可以归纳为:分组——明确评改重点——组内互相评阅——推选优秀作品——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应用小组互评法进行作文评改,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取长补短。可以在组内读到更多同学的作品,并以读者身份对同学的作文给予评价,同时学生都可以体验到作为“小老师”的乐趣。如果自己的作文被推选出来,还能增强信心,获得更多成就感。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用小组互评法进行作文评改,需要教师合理分组。尽量将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至少有一名有能够指导同学习作能力的小组长。其次是互评作文时,学生给出的旁批和总批的评语过于空洞或雷同,形式化严重,如“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评语。避免出现此类现象的办法就是教师要先上好1—2节互评引导课,教会学生旁批和总批的内容和表述语言。

三、全班共评法

即由全班学生和教师一起共评一篇或几篇习作。具体的操作办法是:

1.教师提前将全班作文阅读完毕,找出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将问题分类整理。同时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复印以备讲评之用。

2.课前将复印好的作文发给学生。

3.学生阅读全部作品,对作品进行初步评改,方法同小组互评之旁批法。

4.教师将典型问题归类并明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评改作文的某一部分。例如评改卒章显志的作文,就让学生找到例文中结尾的优缺点,同时给例文重写一个结尾,做到卒章显志。

5.教师引导学生在全班共评的过程中,从所给例文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和方法。

6.学生根据讲评中学习到的方法,完成对自己习作的修改。

全班共评法是学生最喜欢的评改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全班同学有共同的目标指向,有共同的研究话题,便于评价和讨论优劣。但是全班共评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对全班的作文进行一次通读,再对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很难做到当堂评改。

综上所述,作文评改方法有多种,这些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作文训练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教学硬件条件,恰当选用评改方法。无论是那种方法,只要能给学生及时有效地指导,就是作文评改的最好方法。

作文教学与作文评改方法初探 篇7

1. 培养兴趣, 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作文最主要的内驱力。所以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培养其兴趣, 激发写作欲望, 活跃写作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对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等方面放宽要求, 可让学生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立意自定, 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 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区, 真正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 学生自然会乐于写,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我手写我口, 我笔录我心”。

日本的作文教学强调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 “有东西可写”, “能够写出来”。其中第二个重要方面“有东西写”与第一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是紧密相连的, 没有写作兴趣和动机, 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 就不会“有东西可写”了。

作文讲评课上, 可经常有意识地找一些情感真挚, 富有个性的习作, 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 这样, 学生的情绪高涨, 课堂气氛活跃。从作文教学实践来看, 这种作法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又如, 学生学习写景抒情的散文后, 让学生观赏自然风光、校园景物, 要求他们全面、仔细地观察景物, 然后设计写作练习。如学了《荷塘月色》, 就让他们以《校园春色》为题练笔;学了《故都的秋》, 就让他们写写《校园秋色》或《故乡的秋》。这样, 学生学有范文, 又有亲身感受, 所写文章便可做到条理清晰, 描写具体, 情景交融。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 又加深了对相关课文的理解, 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既有例可仿, 又有物可写, 起到了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作用。学生懂得了写作是生活的需要, 不再因为对事物缺乏认识和理解而觉得写作是苦差使, 写作兴趣便日益浓厚。

2. 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平时, 多引导学生留意周围事物, 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意识地观察、体验、感悟事物, 做到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欣赏、有所积累、有所创造, 并注意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用恰当朴实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积累丰富的生活、情感、思想;再阶段性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这就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以后, 久而久之, 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一种享受。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融入生活的广度的拓展, 深度的开掘, 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 精神的发展, 情操的升华, 人格的成长而得以真正提高。

3. 指导阅读, 让学生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 写作是对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创新。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学生课余阅读的书报实在是少得可怜, 他们少有的阅读也大多集中在体育报道, 明星的奇闻轶事, 歌坛最新动态, 时尚流行扮靓方式, 电脑网络等。相形之下, 各种以时政要闻为主的刊物、文学名著则大打折扣。基于此, 我们有必要鼓励并督促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只要引导得法, 做法得当, 安排合理, 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可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 从高一开始就着手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阅读四大名著 (每个假期看一部, 开学初通过晚会的形式来验收阅读情况) , 平日要求学生每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学校图书馆读书看报, 并开展读书月活动与读书知识竞赛, 督促、引导学生养成摘录名篇名句的习惯;上完一篇课文, 要求学生找一篇相同题材的文章进行阅读, 并做好读书笔记, 谈谈自己的观点, 提出自己的想法, 对精彩优美的段落句子熟读背诵;高三课外阅读则主攻同龄人佳作赏析。随着阅读量的扩大, 随着摘抄熟记乃至背诵的增多, 学生写作的“素材宝库”会日益充实。

要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多读之后还必须多写, 要求学生勤动笔, 长练笔, 不停笔, 只是训练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而且不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学生最青睐的练笔方式应首推日记, 老师可投其所好, 鼓励学生写日记, 写自己想写的事, 说自己想说的话。还可先做片断训练, 提出要求, 专题强化。描写人物心理、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春夏秋冬的景物;记叙文的六要素, 几种表达方式等;对课文进行缩写、扩写:改写课文某个片段、某个情节, 使之详细完备;训练学生确定中心、梳理线索、安排顺序的能力和具体细腻地写景状物, 准确贴切地选择词语的能力;从课文中选取一些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的实例, 让学生模仿运用。然后化零为整, 做综合性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先篇幅简短, 后逐渐增长, 先模仿, 后有创造。如此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个台阶, 而且目的明确, 重点突出, 学生作文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 日益长进。

二、作文评改方面

学生作文水平主要是通过自己大量的写作实践得到提高的, 而且,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呈阶段性发展的, 当学生的认识水平、表达能力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前, 即使老师指出他的错, 他仍然还会再犯, 直到他超越了这个阶段。清楚了这个道理, 我们就应该大胆舍弃以老师为主的传统作文批改模式, 让学生也当当老师, 也来批批作文, 让他们从中“悟”出些作文之道。

走老师为补, 学生为主的作文评改方式需要分两阶段进行:先学生自改, 后学生互改。

1. 学生自改

对于修改作文, 鲁迅先生的经验之谈是:“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自己觉得拗口的, 就增删几个字, 一定要它读得顺口。”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写够要求的字数就交上, 一遍也懒得再看, 一字也懒得修改。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改改自己的作文。

剖析鲁迅先生的经验之谈,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自改:

第一步是朗读。语感是最好的“老师”。可在学生写完之后让他们放声读一两遍, 把在读的过程中发现的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用红笔划出。这种读中见错的方法简单易做, 学生会尽己所能。

第二步是或删或增或调或换划出的错误之处, “删”能让语言简洁明快, “增”能让语言明确、生动、流畅, “调”能让语序合乎逻辑, “换”能使表达更为严密准确。至于错别字, 当然要改。

学生作文, 几乎每一篇都存在删、增、调、换、改的问题, 所以, 一番自改之后, 相信学生的作文会给人以质的变化之感, 而学生本身也从改中受益。

2. 学生互改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批改他人的作文的, 所以要让互改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老师必须在互改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学生分成相对固定的小组, 各小组以六到八人为宜, 每组都有上中下三等作文水平的学生, 指定一人任组长, 负责组织作文评改。

二是将学生自改后重新抄写的作文全部收到手后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将习作分成上中下三类, 然后把三类作文分到各小组, 让每一小组都能阅读到上中下三类作文。

三是组织学生评改:要求小组内成员必须都读完本组要批改的作文, 并按比例评出上中下三等, 一起为一等文章拟写一条批语, 为二等文章拟写两条批语, 为三等文章拟写三条批语;最后是各小组为全班同学朗读并评析一篇本小组认为最优秀的作文, 与全班同学共赏佳作。

作文评改方法的创新与探索 篇8

一、少用“不”字,多找闪光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批改作文,总是给学生指出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选材不恰当”、“结构不合理”、“书写不规范”……好像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显示出教师的水平。

但是,如何才能使中心明确、内容具体、选材恰当呢?学生看了批语,还是不明白,时间一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反而受到打击。对教师来说,作文批改应注重实效性,为什么不多指优点而少指缺点呢?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完全可以放下学生作文中选材不合理的不足,指出学生文章构思精巧和语言富于表现力等优点。指出优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使正确的知识得到强化。那么,对习作中存在的缺点、问题是否可以视而不见呢?也不是,教师应明确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修改建议,让学生再次进行修改。而不是教师评改完,学生看完评语和分数后束之高阁。因此,加强作文的练习,反复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正途。

二、不求全面,注重一点

在作文评改中,有的教师力求评语从审题立意、篇章结构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再到行文格式、字数要求等方面做到面面俱到。这样的评语,让学生有时候无所适从,觉得自己写的作文一无是处,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评语中,要因势利导,只针对主要方面,其他内容则通过旁批或直接修改来反映。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评价标准去评判学生作文并要求学生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是不科学的。除非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教师一般不应轻易下结论,应遵循写作的规律,多进行探讨。例如,与其在评语中写“内容不够充实”不如说“如果你能将更为典型、更为具体的材料充实到你的文章中去,效果可能会更好,你认为呢?”这样的探讨性的评语使学生感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尊重,通常学生也会充分重视老师的批语,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更加努力的,从而使得教学的效果更好。

三、师生互动,多样化评改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掌握自改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需要有一个训练过程。可采取“教师批改、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1.师生共同批改。让批改过作文的同学任评改小组长。任务是先带领组员学习老师批改的示范作文,进一步领会老师为什么这么批改;其次,评改谁的文章由谁来读,其他几人认真听;第三,组织组员结合本次习作要求,讨论评改标准。评改中运用所学的批改符号。好词佳句要用波浪线画出来,重复的语句圈起来,错别字挑出来,表达不清的句子打上“?”。认真地写好眉批和总批。原则是:充分肯定优点,诚恳指出不足,具体提出修改意见,打上分数,由小组长执笔完成上述工作,评改同学签上名字;第四,组员根据评改意见修改;第五,再组织一次交流,组长检查落实修改情况,之后全组讨论出本次习作中全组成员的优点、不足、努力方向。第六,小组长综合大家意见,发挥各自潜能,准备讲评课上讲评。讲评内容: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努力方向;优秀作文推荐。

2.学生互改。在学生中间开展互改。要求学生在评改时,首先要虚心地找出他人习作的闪光点,又要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同学互改作文有利于发现他人文章的不足之处,别人在对你的文章进行评品时,极有可能触发新的认识和感悟,学到许多新的东西。这样有利于发现别人文章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中学作文评改方法 篇9

一、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增加阅读量

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学校学习, 让孩子死读教科书, 这些家长认为, 除了学校的教科书, 其他的书籍都是“不务正业”的。单独强调“读死书”、“死读书”都是不对的。自古到今, 所有的文豪都是博览群书、相互借鉴。只有放开眼界, 才能捕获更多的知识, 只有自身储备了大量的知识才能在习作本上畅所欲言。学校教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死板的, 只有让孩子们投身到书海里, 他们才能汲取各种养分, 才能认识到世界有多大, 自己有多小。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都会有一个积极上进的状态。

(二) 学会观察

阅读优秀的作品, 总会让人有着生动的画面感, 好像身临其境。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作者把每一个细节都描写的非常仔细、生动, 让人产生了代入感。想要自己的作品也给人带来这种感觉, 就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启示, 在面对陌生事物的同时, 可以让他从形、声、色等方面展开联想, 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 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事物的特征, 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和观察力, 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想象力也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在实物的基础上适当的展开想象, 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 描绘更加清晰。

(三) 多动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作文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很喜欢写日记。记日记可以锻炼思维的条理性, 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力及文字运用力。良好的写作习惯, 可以随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将日常生活中所体会到的感悟记录下来, 可以让自己的情绪更加饱满, 在今后的写作学习中更好地诠释自己内心的感触, 让纸和笔了解自己, 更好地认识自己。写作过程是很枯燥的, 总有灵感瓶颈期, 多动笔还包括必要的摘抄。在阅读优秀作品的同时, 将好词好句、优美片段摘抄下来, 可以积累自己的文学储备, 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模仿;定时定量的积累成语、美句, 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可以让内容更加深刻, 更有深度。

(四) 开卷有益的选择

文字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的, 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 在这个时期应当多选择一些有启迪意义的书。在选择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易懂、有趣的文学作品,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又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 丰富知识的储备。在青少年时期选择一些有意义、有深度的书籍, 将会在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中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促进作用。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没有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是一次成功的。古诗, 虽简短, 但是字字琢磨、句句凝思, 仔细推敲, 为的就是要更加准确的表达出环境和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汉字也源远流长, 一篇成功的文章, 背后必然要经历无数次的揣摩、修改。对于小学生的作文修改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完成。首先, 从大局出发, 先理清文章的条理, 病句逐一修改;其次, 要使文章的结构清晰、重点分明, 就必须分清主次, 将重要的部分全面说明, 次要部分一笔带过, 突出重点;最后, 在一些关键词上要着重把握, 从众多意思相近的词语当中仔细选择出最符合文章含义的词语。

让学生将修改前后的作文进行对比, 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避免同样的失误, 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赏评作文的能力

只有拥有较高的文学欣赏水平, 才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之前, 要先让他们意识到什么是“雅”, 什么是“俗”, 以及两者的区别。辞藻华丽的堆砌不一定就是优秀的作文, 而语言质朴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作文。真正能给人带来美的, 一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在小学写作教学中, 情感的表达需要重视, 只有蕴含动人的情感, 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多读一些优美的散文, 是帮助提高鉴赏能力的最好方法, 在学生有了自己的鉴赏力后, 他才会择优而读, 也会择优而仿, 模仿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只有这样脚踏实地的逐步锻炼, 才能让写作越来越美。

四、结语

汉语, 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作为刚刚步入学习殿堂的小学生, 只有从小打下文学的坚实基础, 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上有更好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 不仅仅是课业的要求, 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石。一个有着较好文学素养的人, 必定是一个追求美的人, 也将是一个创造美的人。

摘要:在素质教育已经铺开的今天, 小学语文的写作环节依然是广大家长和老师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网络流行语泛滥的大时代, 如何让孩子说文明话、写文明文, 是学者、老师和家长都很费神思考的事。写作, 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 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鉴赏力, 提高阅读数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不同方面, 解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和评改能力。

关键词:作文,培养,能力,自我,评改

参考文献

[1]张文彬.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12.

[2]赵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J].教育, 2011.

[3]赵同杰.指导小学生作文应把握三个要点[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

新课标下作文评改方法初探 篇10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修改和讲评的环节。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三步讲评法”和“集体评讲法”的讲评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三步讲评法

所谓“三步讲评法”即融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为一体的讲评模式。

第一步:培养兴趣,积极互评。

作文讲评应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具体方法是每个学生都人手一篇(同学的)作文,按老师的提示和老师平时批改的方式去批改。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尽可能多地找出错别字和病句,并要求修正。然后细读,再从头至尾就选材是否合理、立意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优美、表达是否流畅等进行旁批,并能写出激励性评语或建议性的评语。教师此时巡回指导,主要是与学生共同探讨修改中遇到的各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的批改。这一环节主要培养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集思广益不轻易下结论的习惯。最后粗看,既检查批改的情况,又酝酿评语,间接性地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写评语时,通常采用这样的格式:“我觉得你的作文……”其中既要有肯定,又要提出建议,并打上分数,同时还要签上批改者的姓名。

第二步:主动自评,不断提高。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从课外调查了解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写完作文之后,都难以做到多次重读自己的作文,主动修改就更谈不上了。但在他们又很在乎别人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因此我们将那些互评了的作文再发给学生本人,让学生本人再品读自己的作品,品味、思考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正确的、合理的评价要重新审视,对不太合理的地方则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使学生本人对作品又进行了一次检查和修改,学生在重审自我习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这也是学生之间的一次真切的无声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最后自己也作个评语,评同学改得怎样,评自己的作文如何,然后写出“互评分”和“自评分”。这样下来,让所有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第三步:出示范例,教师点评。

在前两步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再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习作进行评析。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总结,或赏析评改,不拘形式,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师点评完,将评改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供大家欣赏。学生也可以根据同伴的评改,自己的评改,老师的点评,对习作进行第二次创作,然后上交于教师,定出评语。

自这种评改方法推广以来,既让学生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又使学生有机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在阅读、品析、鉴赏别人习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师生在人格对等前提下进行多次思想碰撞,使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

二、集体讲评法

这种评改方式强调师生互动。教师要首先选择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展示,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鼓励学生人人动手修改。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如何评改,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然后分组汇总,将代表性的评改展示,进行集体讨论评议。评议时让学生将自己修改好的范文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让师生在朗读中感受语句是否流畅,是否文气贯通,意思完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因为好的语言听起来有声声入耳、句句铿锵的舒服感,给人以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在学生读和听的过程中,就可以判断出修改效果。然后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片段,进行对比分析,评谁修改的作文好,好在哪里,使所有的同学都得到教育,受到启发。在评改过程中对于学生修改精彩之处,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外,老师关注学生习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个评改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阅读、思考、感悟、整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再创作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了兴趣和信心……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对自己的作文再做修改。

通过这样的评改方式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地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在这样的讲评中,老师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讲评模式。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集批改讲评于一体,讲评中有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他们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学生在互相点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思维活跃了,敢于讨论了,作文水平、修改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它的缺陷,有时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中往往看不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也不能理解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讲评、指导。这样很可能会抑制个别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上一篇:英语习得能力下一篇:采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