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教学方法

2024-09-27

作文评改教学方法(精选12篇)

作文评改教学方法 篇1

一、作文教学方面

1. 培养兴趣, 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作文最主要的内驱力。所以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培养其兴趣, 激发写作欲望, 活跃写作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对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等方面放宽要求, 可让学生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 立意自定, 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 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区, 真正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 学生自然会乐于写,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我手写我口, 我笔录我心”。

日本的作文教学强调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 “有东西可写”, “能够写出来”。其中第二个重要方面“有东西写”与第一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是紧密相连的, 没有写作兴趣和动机, 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 就不会“有东西可写”了。

作文讲评课上, 可经常有意识地找一些情感真挚, 富有个性的习作, 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 这样, 学生的情绪高涨, 课堂气氛活跃。从作文教学实践来看, 这种作法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又如, 学生学习写景抒情的散文后, 让学生观赏自然风光、校园景物, 要求他们全面、仔细地观察景物, 然后设计写作练习。如学了《荷塘月色》, 就让他们以《校园春色》为题练笔;学了《故都的秋》, 就让他们写写《校园秋色》或《故乡的秋》。这样, 学生学有范文, 又有亲身感受, 所写文章便可做到条理清晰, 描写具体, 情景交融。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 又加深了对相关课文的理解, 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既有例可仿, 又有物可写, 起到了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作用。学生懂得了写作是生活的需要, 不再因为对事物缺乏认识和理解而觉得写作是苦差使, 写作兴趣便日益浓厚。

2. 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平时, 多引导学生留意周围事物, 做生活的有心人, 有意识地观察、体验、感悟事物, 做到有所发现、有所感受、有所欣赏、有所积累、有所创造, 并注意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用恰当朴实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积累丰富的生活、情感、思想;再阶段性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这就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以后, 久而久之, 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一种享受。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融入生活的广度的拓展, 深度的开掘, 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 精神的发展, 情操的升华, 人格的成长而得以真正提高。

3. 指导阅读, 让学生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 写作是对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创新。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学生课余阅读的书报实在是少得可怜, 他们少有的阅读也大多集中在体育报道, 明星的奇闻轶事, 歌坛最新动态, 时尚流行扮靓方式, 电脑网络等。相形之下, 各种以时政要闻为主的刊物、文学名著则大打折扣。基于此, 我们有必要鼓励并督促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只要引导得法, 做法得当, 安排合理, 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可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 从高一开始就着手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阅读四大名著 (每个假期看一部, 开学初通过晚会的形式来验收阅读情况) , 平日要求学生每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学校图书馆读书看报, 并开展读书月活动与读书知识竞赛, 督促、引导学生养成摘录名篇名句的习惯;上完一篇课文, 要求学生找一篇相同题材的文章进行阅读, 并做好读书笔记, 谈谈自己的观点, 提出自己的想法, 对精彩优美的段落句子熟读背诵;高三课外阅读则主攻同龄人佳作赏析。随着阅读量的扩大, 随着摘抄熟记乃至背诵的增多, 学生写作的“素材宝库”会日益充实。

要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多读之后还必须多写, 要求学生勤动笔, 长练笔, 不停笔, 只是训练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而且不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学生最青睐的练笔方式应首推日记, 老师可投其所好, 鼓励学生写日记, 写自己想写的事, 说自己想说的话。还可先做片断训练, 提出要求, 专题强化。描写人物心理、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春夏秋冬的景物;记叙文的六要素, 几种表达方式等;对课文进行缩写、扩写:改写课文某个片段、某个情节, 使之详细完备;训练学生确定中心、梳理线索、安排顺序的能力和具体细腻地写景状物, 准确贴切地选择词语的能力;从课文中选取一些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的实例, 让学生模仿运用。然后化零为整, 做综合性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 先篇幅简短, 后逐渐增长, 先模仿, 后有创造。如此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个台阶, 而且目的明确, 重点突出, 学生作文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 日益长进。

二、作文评改方面

学生作文水平主要是通过自己大量的写作实践得到提高的, 而且,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 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呈阶段性发展的, 当学生的认识水平、表达能力尚未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前, 即使老师指出他的错, 他仍然还会再犯, 直到他超越了这个阶段。清楚了这个道理, 我们就应该大胆舍弃以老师为主的传统作文批改模式, 让学生也当当老师, 也来批批作文, 让他们从中“悟”出些作文之道。

走老师为补, 学生为主的作文评改方式需要分两阶段进行:先学生自改, 后学生互改。

1. 学生自改

对于修改作文, 鲁迅先生的经验之谈是:“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自己觉得拗口的, 就增删几个字, 一定要它读得顺口。”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写够要求的字数就交上, 一遍也懒得再看, 一字也懒得修改。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改改自己的作文。

剖析鲁迅先生的经验之谈,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自改:

第一步是朗读。语感是最好的“老师”。可在学生写完之后让他们放声读一两遍, 把在读的过程中发现的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用红笔划出。这种读中见错的方法简单易做, 学生会尽己所能。

第二步是或删或增或调或换划出的错误之处, “删”能让语言简洁明快, “增”能让语言明确、生动、流畅, “调”能让语序合乎逻辑, “换”能使表达更为严密准确。至于错别字, 当然要改。

学生作文, 几乎每一篇都存在删、增、调、换、改的问题, 所以, 一番自改之后, 相信学生的作文会给人以质的变化之感, 而学生本身也从改中受益。

2. 学生互改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批改他人的作文的, 所以要让互改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老师必须在互改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学生分成相对固定的小组, 各小组以六到八人为宜, 每组都有上中下三等作文水平的学生, 指定一人任组长, 负责组织作文评改。

二是将学生自改后重新抄写的作文全部收到手后通过快速阅读的方式将习作分成上中下三类, 然后把三类作文分到各小组, 让每一小组都能阅读到上中下三类作文。

三是组织学生评改:要求小组内成员必须都读完本组要批改的作文, 并按比例评出上中下三等, 一起为一等文章拟写一条批语, 为二等文章拟写两条批语, 为三等文章拟写三条批语;最后是各小组为全班同学朗读并评析一篇本小组认为最优秀的作文, 与全班同学共赏佳作。

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 以上仅为初探, 还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作文评改教学方法 篇2

优化作文评改

促进作文教学

广东江门市培英高中

陈华

【内容摘要】 针对传统作文评改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和由此导致的作文教学前进步伐缓慢的问题,作者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批、评、讲、改四个方面着手对传统作文评改进行优化。

【关键词】主体 优化

作文评改

作文教学 【Abstract】 In the light of the following phenomena, the neglect of the students’ main part in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ion evaluation, and the slow proceeding i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which is caused by that, the writer raises an idea of taking the teacher as a guide and the students as main body.The idea also suggests that the traditional composition evalu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from the four parts as follows: correcting, commenting, explaining and rewriting.近年来,针对作文教学中的传统作文评改方式,不少教育人士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人们认识到:不论是精批细改式、抓大放小式,还是面批和批语结合式,其作为传统作文评改方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批改时教师动而学生不动。

正因为评改时学生缺少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修改文章的机会,所以学生才产生‚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作文的修改与学生无关‛的观念。也正因如此,传统作文评改中的学生修改这一环节始终无法落到实处

所以,下列现象便应运而生:教师批改苦不堪言,学生却毫不领情,并且对这种由教师一手包办的作文批改方式越来越感到厌烦;教师辛辛苦苦精批细改,学生拿到作文后却只看看分数、等级、评语便将其束之高阁,至于其它的教师批示出来的诸如错别字、病句、文法等问题则很少关注;学生作文写了一遍又一遍,可上次作文评改中指出的毛病和错误下次照样出现,作文能力不能有明显的进步。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①

‚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②

苏联现代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最优结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起来,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所有这些都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必须彻底打破传统作文评改模式,对之优化,使其成为作文教学进步和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动力。而对此,我们所要注意的最重要原则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并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

那我们又如何去优化作文评改呢?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批:师动 生动 师生齐动

使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不等于对学生放任不管。教师是作文评改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作文评改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加强教师对学生作文评改尤其是批改这一环节的宏观调控,才能正确发挥作文评改应有的作用。这就是——

(一)师动 首先,教师应做好对学生的动员。我们可以从作文批改尤其是‚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动手批改作文的必然性;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作文批改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自己动手批改作文的重要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学生相信自己动手批改作文的可能性;从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一写三改终出优秀作品的事实入手,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批改作文的兴趣。以上动员是使学生自觉动手批改作文并能取得实效的思想前提

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写作知识、作文批改知识,并帮助学生拟定相关的批改标准。

教师可以紧密联系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复习课文中学过的有关作文知识、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把自己批改作文的相关知识经验清清楚楚地告诉学生。这既可以使学生在批改作文时有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又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以之为指导和要求。

有了上述准备,教师便可以组织、帮助学生拟定相应的批改标准了。批改标准分为常规标准和特定标准。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等常规方面制定出详细的批改标准。这一标准,可印发给学生,供其长期使用。制定特定标准,即根据写前指导提出的本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从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本次作文的特定标准。比如,批改写人的作文时可以制定这样的标准:(1)运用细节描写。(2)选择适当的人物。(3)通过典型事例写人。(4)通过多种手法展示人物性格。

学生作文不是单纯地把头脑中储存的语言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而是依靠内部语言和思维活动,经过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逐渐形成有条理的书面文字,它是一个语言创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文总的发展趋势是,从不切题到切题,由内容空洞、套话连篇到内容具体充实;文字结构从病句、错别字多到基本通顺、略有层次,由只会写简单句逐步发展到词汇丰富、会写复杂句;写作对象由以亲人和老师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同学和朋友为主;作文内容由以生活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学习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与写作水平不断发展。‛③因此,作文批改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的不同作文水平特点。标准制定过高会使学生觉得难以把握,从而对作文批改产生畏难情绪;标准制定过低,则难以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最好的促进作用。这也就是批改标准为什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制定而不是由教师给定的原因。

再次,教师应做好批改示范。对此,传统作文评改中的精批细改式是值得采用的一种方式。因为学生虽然通过上述几个步骤掌握了相应的批改知识和标准,但毕竟对具体操作还很陌生。而教师对某次或某篇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而且,通过精批细改,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和明确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作文批改态度。同时,通过精批细改,可以避免使学生产生教师将批改任务推卸给学生、教师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是不负责的表现的错误想法,真可谓一石三鸟。因此,在开展学生自己批改作文之前教师一定要坚持精批细改一次或一篇作文。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教师应当做好批改形式的具体安排等方面,这些将在后文予以论述。

有了教师主导性活动作为前提,作文批改的真正‚主角‛——学生便可以一展身手了。这便是——

(二)生动。

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这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1、自批。这主要指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

如针对写作前所列提纲的文前批改。学生每次作文时,先要求其拟定好详细的写作提纲,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写作提纲各项进行批改。可从题目、结构、中心选材等方面去粗取精。这样学生在作文前头脑清楚,哪些该写,哪些可不写,克服了过去那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不良习惯,也避免了学生常常因不知如何下笔而苦恼的现象。

如针对既成作文文本的文后批改。这是给学生提供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机会。学生将根据前面所制定的批改标准,运用教师所传授的批改知识和方法,对自己作文中的每一个字、词、句以及结构、立意等进行仔细批改。有毛病的地方,学生应仔细改正,并批以警示符号;写得好的地方,学生应自我鼓励;难以批改的地方,学生可以请老师指导。自我批改之后,要求学生从结构、内容、语句、表现方法等方面抓住作文的主要问题,自己写一段简短的自评短语。这样,通过实实在在的自我批改,学生就能牢牢记住错误,并从自我鼓励中增强自信心。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

但由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很可能无法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所有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

2、互批。这主要指学生相互批改作文。这又有许多种形式:

(1)分组批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批改小组。分组时,需考虑以下

三个原则:一是自愿性原则。尽量让学生根据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自愿组合,以为互批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保证。二是互补性原则。每个小组均应拥有写作相对出色的成员,以达到互补组合,合理配臵人员,为‚互批‛提供能力保证。三是可变性原则。水平提高明显的‚人才‛可以及时调换小组,以扶‚贫‛济‚困‛。以必要的人才流动使各小组都能平衡发展,为‚互批‛提供发展保证。

各小组内,首先拿到作文者为第一批改人,第一批改人对自己拿到的第一篇作文负全责。第一批改人批改完后交第二批改人。依此类推,每篇作文由组内成员轮流批阅一遍,并要求学生填写《作文批改记录表》(内容包括作文题目、习作者、评改日期、评改人、错别字、语病、内容、结构、语言、卷面、主要优缺点等分项得分栏、综合得分等。)每篇作文限时8分钟完成。一般班级(人数在50人左右)大致一节课就可批改完毕。然后全组推选出本组范文,由组长执笔,全体组员共同讨论,给范文写出批改意见。各组员则对自己负全责的作文写出批改意见。

(2)讨论批改。这种方法借鉴上面的分组方法。教师将作文分成若干份,各批改小组则对分给自己小组的作文进行讨论批改。组长负责记录和综合组员对所批改作文的意见。

(3)分层次批改。这是对教师批改作文时的分层指导法的借鉴。苏霍姆 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儿童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作文分层指导法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对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用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指导,不采用一把尺子,不采取一刀切。借鉴于此,分层次批改法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的分组形式。但教师在学生批改之前先将全部作文进行分等级(按小组的数目分为若干个等级),然后将作文分发给各小组批改。批改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作文为范围进行评分和评等级。这样,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的作文都有获优的机会,以有效地激励各层次学生的作文进步。

(4)二人互批。同位或随意两位同学之间交换作文进行互批。批改者和 作者之间可以就作文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批改信息得以迅速传递。而二者之间必会发生的争论又能很好地促使作文中问题的发现并得到及时改正

(5)多重批改。作文在分组批改后又由别的组进行二次批改。第二次批改的小组除同样填写自己的《作文批改记录表》外,还可以改正前一组批改错误的地方,或提出不同的批改意见。这样的多重批改使得作文中问题的发现更彻底、改正也更准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批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性的批改:

(1)集体批改。每次作文由教师有目的地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小作者在班上朗读并介绍自己的作文构思;稍后请全班同学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本次作文要求进行批改讨论。教师也可将一些比较典型的学生作文印发给学生,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批改、集中交流。

(2)鉴赏批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批改水平,激发学生批改兴趣,每次学生自批和互批后,教师特意从作文刊物或文学著作中选择一些优秀文章让学生进行鉴赏性批改,要求学生写出鉴赏性短评。这样可激发学生批改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生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批改作文的直接结果是学生由认识到作文批改是自己的事而进一步认识到怎样通过批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和怎样写好作文是自己的事。因此,他们对作文教学的全过程都会充满责任感和积极性;像老师一样自由发表自己的批改意见又会使他们心中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在此基础上,‚生动‛的最终结果是学生通过作文批改而得到的作文能力的提高。许多教师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批改方式无论哪一种都各有其优缺点;同时,好的方法,一旦一成不变,也会成为禁锢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套子。所以,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应用这些方法组织学生批改作文时,应努力常变常新、常新常变。这样既可以在方法上扬长避短,又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自己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实实在在地在批改中收益。

师动和生动的必然结果就是师生齐动局面的形成。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主观 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负担减轻了,而学生的作文水平通过亲自实践的批改提高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才是作文教学所应该出现的局面和境界。

综上所述,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下,引导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无疑是优化作文评改中‚批‛这一环节的有效方法。许多教师的探索和实验证明,它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更新了教育观念。实现了主角定位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而这正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第二,提高了创新能力。在批改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得到了迁移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大多能创造性地审视、评价他人以至自己的作文,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篇作文在批改中经过学生本人及他人的反复推敲、修改,形成很大甚至根本程度的变化,这也是一种创新。

第三,加强了人格修养。通过批改,学生加强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成功信心,这些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增加了作文积累。通过自己动手参与批改,学生将学习到别人在作文 材料的选择、作文技法的运用和作文语言方面的许多优点,从而增加自己的作文积累,在日后的作文中借鉴使用。这一点对现在广大学生由于生活面越来越窄而导致作文积累越来越贫乏的现实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 :评出水平

评出感情

这里的‚评‛ 主要指在上述对作文细节进行仔细批改的基础上对作文进行总结性评价,即写评语,也叫写批语。

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乃至家长沟通次数较多、范围较广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从传统作文批改中出现的学生对文中的关于错别字、病句等方面的批改漠不关心,但一定要看看教师所给的评语这一现象就可反映出来。传统作文评语多是教师以权威者的地位,以居高临下的口吻措词。内容则多是‚语句通顺、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等,既囿于陈式,又面目冰冷。长此以往,不但评语中所提意见不能对学生的作文修改起促进作用,而且会逐步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老师不负责任,只是用这些套话来敷衍塞责的不好印象,从而逐步拉开师生心理距离,从心理上破坏学生对作文批改甚至语文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们应对此进行优化。

首先,在方式上我们应注意平等原则。教师是平等的交流者,而不是权威。我们不应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应以商量的口吻推心臵腹地提出意见。因此,在评语的撰写中,我们应少一些居高临下的批评,多用一些‚我觉得‛。如‚矛盾发生了,妈妈气跑了。但以后怎样呢?因此,我觉得就此结尾显得太匆忙。若能对矛盾以后的情况予以适当交代,则能使妈妈这一形象更丰满,你觉得呢?‛

其次,在语言上,我们应注意人文原则。作文评语的撰写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评语中写出语文教师的水平,写出浓浓的人文色彩。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和诗词典故。如有老师针对学生作文中写出与人争吵的委屈,用陶铸和鲁迅的各一句诗组成对联:‚心底无私天地宽,相见一笑泯恩仇。‛又如有老师针对学生的谈论美的文章中的错误思想,写道:‚容貌美是值得高兴的,但只有气质美才能保持永久的容貌美。‘谦逊是一种美,宁静是一种美,含蓄是一种美,’你知道蒙娜丽莎魅力的源泉吗?正是一种宁静的含蓄的美。‛

我们还可以运用自己优美的文笔。如:‚这段文字清丽而意味隽永,颇有‘杏花春雨美江南’的风韵‛。又如:‚你笔下的骆驼公园美得就像一幅画!读你的作文时,老师心情很愉快。如果你把那时的愉快心情写上该多好!‛

再次,在内容上,我们应该注意情感原则。我们既要通过评语传达出教师爱学生的诚挚之情、殷殷之意,传达出对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尊重和期待,字里行间寄希望,一言一语传爱心;要注意作文批改中的移情力量,多一些心理臵换,使学生心服口服。

同时,我们又要特别注意通过评语传达出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学中的赏识,指教师满怀热情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沿着成功和进步的方向更加努力,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它是激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

中外历史上因被赏识而成大器的人不乏其例。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左思写《三都赋》,被皇莆谧发现并为之作序,才得‚洛阳纸贵‛的盛誉。列夫-托尔斯泰青年时写的《童年》得到涅拉克索夫的肯定,才使他有信心攀登世界文豪的宝座。

这些都告诉教师:应通过评语给学生以充满热情的赏识。好学生的作文需要赏识,差学生的作文更需要赏识;全篇皆佳的作文需要赏识,错误多多、水平不高的作文更需要赏识。因此,教师在撰写评语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长处,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者一得之见,或者闪着一丝创造的火花,或者有一段文字写得妙,或者有一句话写得美,甚至一个词、一个字用得准确、恰当,等等,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赞扬。

由于‚作文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习作文本的评价,而且包括对学生自身及学生习作过程的评价‛④所以,隐藏在学生作文背后的写作态度等因素也可以成为评语赏识的内容。

所以,教师应用准确严密而又生动鲜明、指出问题而又饱含鼓励的充满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评语来架通师生在作文评改上的心理交流的桥梁。

而且,在学生互批作文过程中,教师也同样应向学生传输上述理念。

三、讲:师生同讲

深度掘进

这里的‚讲‛,主要指讲评。

讲评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和发展。它可以让学生及时明了自己作文和全班作文的情况,知道‚不改怎样写‛,从而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加深和扩大写前指导效果,使写作教学的目的要求得到进一步落实。

作文讲评课,老师往往拿一两篇好的‚范文‛念一下、点评一下;学生当堂点头称是,课后却不甚了了,下次作文‚重蹈覆辙‛。‚期望甚高,收效甚微‛是学生对作文讲评课的总体评价。——这是传统作文讲评课出现的怪现象。可见,传统作文讲评的弊端在于:教师多灌输,学生少参与;浮光掠影,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只及个体,少及全体。

对此,首先教师应对作文讲评课这一环节有足够的重视,认识到这既是对前两个方面的总结和深化,又是后一环节——‚改‛的前提。其次,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在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基础上重新加以审阅,总结当次作文的主要得失,找好讲评范文,备好教案,准备好相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开展师生同讲了。教师选择几篇体现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代表性作文和几篇在批改和评价意见上争论较多的作文,让负责评改的学生分别上台陈述意见,并试着从自己所批改的作文中总结本次作文得失。学生发言完毕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忌将学生的发言视为走过场。教师应仔细听取学生的发言和争论,将其引导到本次作文训练要求上去,并应善于及时总结和发现其它的集中性的问题。这样,由于学生亲身参与总结讲评当中,又通过争论,最后由教师统一澄清认识,所以对自己和其它同学在围绕本次作文训练要求方面的不足必然会有深刻的认识;对其它同学在这一点上的优点,也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了值得借鉴的解决办法,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再次出现的可能。这才真正达到了讲评一次、体会一次、受益一次的目的,也为后面的动手修改打下了较好的认识基础。为了讲评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将讲评进行深度掘进。教师在讲评中既要突出本次作文训练要求这个重点,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作文 中出现的新信息、新问题,并善于及时总结其它同样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和问题。

如在记叙文中,当还没有涉及倒叙、插叙手法时,有些同学走在前列进行了尝试。这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进行适当的介绍和指导。这就如给学生的相关作文能力打了一针催熟剂,既可使‚先飞‛的学生得以迅速提高相关作文能力,又 可使‚后飞‛的学生在其带动下加快前进。

如在议论文选材的作文训练中,学生虽然通过训练和批改掌握了选材的相关作文要求,但不少学生又开始出现材料取舍方面的困惑。这时,教师也应及时予以介绍和指导,以纠正错误并防止其蔓延。

又如,在写人物的记叙文训练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将历次作文中出现的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优秀句子或文段辑录成册。

这样,通过催动学生在相关作文能力方面的前进、及时发现并纠正新错误、对相关作文知识的总结和引申,就能使作文讲评不囿于当次作文要求,而向着学期作文训练要求甚至作文整体要求的深度掘进,使作文讲评的效果加倍。

四、改:重视落实

灵活多样

传统作文评改将讲评作为作文评改的最后一步,而忽视了学生在前述批改和讲评的基础上进行的改作,或是对学生的改作放任不管,所以多数学生都未改作过自己的作文。即使有的教师在讲评之后布臵了改作练习,但学生也因教师的放任不管而未实实在在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改作过。事实上,改是学生通过作文评改得以改正作文不足、提高作文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古今中外文学大师们的优秀作品无不是几易其稿方交付读者的事实也证明了改作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必须在作文评改中落实好‚改‛这一环节。

首先,教师自己应提高认识,要加强对学生改作过程的指导和检查。

其次,教师可以引用相关理论和事例,帮助学生树立‚读者‛观念和修改观念,让学生明白修改对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为教师的批阅而写的,是为无数读者写的,也是写给自己看的。

再次,为提高学生对改作的兴趣,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改作形式。可以是就自己的文章进行改作,也可以是针对教师所印的范文进行改作;可以是重写,也可以是就作文写鉴赏评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编印《班级优秀作文选》,组织和鼓励学生向校内外的文学刊物投稿,以充分调动学生改作的积极性,并培养一些文学新苗。

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批‛是对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进一步落实;‚评‛是对‚批‛的总结;‚讲‛则是对上述过程和本次作文结果的集体反馈;‚改‛不是简单的作文重写,而是对学生在上述过程后的认识和学习的检测。因此,作文评改中,‚批‛、‚评‛、‚讲‛、‚改‛四个方面紧密相联、缺一不可,都必须予以重视。

作文评改既是本次作文后的指导,又是下次作文前的指导。它能总结过去、指导未来,是连结两次作文的桥梁。作文评改处理得好,就会把已有成果再发展一步,以至获得全过程的成功;反之,不仅可能是无效劳动,甚至会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对传统作文评改方式进行优化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

我想,只要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坚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学生这个主体 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主角‛——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高涨起来,作文评改就一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作文教学前进的动力,成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动力

引文出处 ①《浅谈高中作文批改》王立世《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教研论文卷》 珠海出版社

②《强化作文教学的主体意识》彭志耘 凌清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3期

③④《作文心理学》刘淼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文献: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作文评改 新方法 总结与应用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作家赵树理曾经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几种作文评改方法,下面做一阐述。

一、个人自评法

所谓作文自评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1.发现问题。学生作文中常犯的语言毛病有:词不达意,语言干瘪、重复罗嗦,甚至还有语病等。所以修改文章,对语言加工润色,并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是很重要的。在当堂完成习作之后,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修自改。修改内容包括学生自己能够发现的错别字、病句,赘余的语句,或者描写不够细致的地方。学生要将出现的问题在原稿上进行勾画和修改,也就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写的习作进行二次审视。

2.彰显亮点。学生完成自我修改之后,要在作文后面写出本次习作的成功之处,并在原文中用红色曲线勾画出来。内容可以是环境描写,可以是开头、结尾,还可以是篇章布局或者表现手法。总之,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出得意之笔。此举意在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肯定自我,发现特长。

3.提出困惑。每次作文训练,学生都会在训练点上遇到困难。例如不会拟题或者不会选取恰当材料表现中心等。在自评时,让学生将写作困惑写在亮点之后,教会学生尽量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自己写作中遇到的困难之处,以求得到其他人的帮助,也让下一步的评改更有针对性。

(四)寻求帮助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评改完之后,再将其交给同学、教师或者家长,让他人给予更多的评价与建议。在听取他人意见之后,再对文章进行二次修改。修改的重点就是之前提出的困惑之处。

个人自评法的基本模式为:教师首先明确作文修改重点,指导学生对症下药。然后学生按照修改词句——找到亮点——提出困惑——寻求帮助——再次修改的环节进行评改。

叶圣陶先生曾中肯地指出:“对于学生的作文,标准不宜太高。若说立意必求独创,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能文之士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应用个人自评法进行作文评改,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习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也能找到作文创作的信心和成就感。在自评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寻求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好习惯。学生无论是求助同学还是师长,他们都会把别人给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取舍,效果要比单纯看教师评改在作文本上的评语好上百倍。作文自评,实质上不仅仅是作文训练本身的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我的过程。

个人自评法的局限性,主要是一部分学生不能在自评中看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优势在哪里,容易将作文评改变成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若要应用此法,需要教师做好评改示范,教会学生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几方面去评价自己的作文,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坚持长期的引导和培养。

二、小组互评法

1.分组。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4—6人为一组,每组指定一名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

2.教师明确习作评改重点和要求。小组内交换习作进行评改,每人阅读同组同学的作文至少三篇,并针对上次作文训练点进行重点评改。如果上次作文重点训练开头的写法,这次作文评改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对开头的评价上。例如是否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是否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如何改写开头更简单明了等。

3.做好旁批和总批。每读完一篇作文,教师都要让学生为同组同学的习作做旁批和总批。旁批主要是勾画同学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或者在句段旁注明读后感受,如“环境描写中的雪写得很细腻”或“开头能引人入胜”等简单评语。总批简称“三一式”评语。总批包括三项内容:①发现一处亮点;②指出一点不足;③提出一条建议。特别是提出一条建议,可以参考作品本人的写作困惑来提,让建议更具实用价值。

4.推选小组佳作。每组推选出最佳习作,小组共同学习分享。

5.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小组互评法的模式可以归纳为:分组——明确评改重点——组内互相评阅——推选优秀作品——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应用小组互评法进行作文评改,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取长补短。可以在组内读到更多同学的作品,并以读者身份对同学的作文给予评价,同时学生都可以体验到作为“小老师”的乐趣。如果自己的作文被推选出来,还能增强信心,获得更多成就感。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用小组互评法进行作文评改,需要教师合理分组。尽量将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至少有一名有能够指导同学习作能力的小组长。其次是互评作文时,学生给出的旁批和总批的评语过于空洞或雷同,形式化严重,如“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评语。避免出现此类现象的办法就是教师要先上好1—2节互评引导课,教会学生旁批和总批的内容和表述语言。

三、全班共评法

即由全班学生和教师一起共评一篇或几篇习作。具体的操作办法是:

1.教师提前将全班作文阅读完毕,找出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将问题分类整理。同时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复印以备讲评之用。

2.课前将复印好的作文发给学生。

3.学生阅读全部作品,对作品进行初步评改,方法同小组互评之旁批法。

4.教师将典型问题归类并明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评改作文的某一部分。例如评改卒章显志的作文,就让学生找到例文中结尾的优缺点,同时给例文重写一个结尾,做到卒章显志。

5.教师引导学生在全班共评的过程中,从所给例文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和方法。

6.学生根据讲评中学习到的方法,完成对自己习作的修改。

全班共评法是学生最喜欢的评改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全班同学有共同的目标指向,有共同的研究话题,便于评价和讨论优劣。但是全班共评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对全班的作文进行一次通读,再对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很难做到当堂评改。

综上所述,作文评改方法有多种,这些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作文训练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教学硬件条件,恰当选用评改方法。无论是那种方法,只要能给学生及时有效地指导,就是作文评改的最好方法。

初中作文评改方法初探 篇4

一、让学生明确评改作文的重要性

从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入手, 给学生讲解古代诗人贾岛的“推敲”、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以及鲁迅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等话题, 能充分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为学生修改作文奠定基础。

二、学生自改和互改

将全班学生分为11个小组, 每小组4人, 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写作水平高低互相搭配, 以起到培优补差的作用。

在学生修改之前, 老师先让全班同学写一篇作文, 然后精批精改, 做出示范修改。老师讲修改作文方法,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学生写完自己的作文后, 首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改:主要看卷面是否整洁;有多少错别字;有多少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多少处明显错误, 这是修改作文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几次训练, 就能够熟练掌握了, 然后逐步向更高的要求过渡。

当学生自评自改完成后, 就进入到小组互评互改的环节, 以小组为单位,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 每次评改的侧重点不同, 例如:第一次我就专改遣词造句。在这一过程中, 老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评改中去, 这样便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小组中写出自己独特的具有个性化的评语要大加表扬。

三、教师评改作文要把好修改质量关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最佳时机。学生在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过程中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 有的学生不认真, 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修改作文, 有的甚至把一篇好作文改坏。如果老师不作出再次修改, 很可能把学生引向歧路。教师在批改过程中, 准确地运用文字和修改符号来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最后把学生的作文再次发下去, 让学生作最后的修改。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为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可以采用分数等级评语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首先用分数量化评价整片作文, 主要针对作文内容是否具体, 选择材料是否恰当, 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 是否有真情实感这几个方面进行打分, 分数在91~100分之间的作文是这几项都达标。在这几方面存在不足的分数标准分别为81~90;71~80;60~70这样几个标准。其余的都是不合格的, 对于不合格的作文, 教师和学生帮助他们再进行练笔。其次, 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 给学生评出甲乙丙丁的等级, 对于作文书写得丙和丁的同学, 发下去让学生重新抄写。最后下评语, 评语可以分为旁批和总评。评语主要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而言, 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书写评语时一定要教师用心阅读后, 由教师精心书写而成。

通过两年的训练, 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因此, 评改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头疼的事, 所运用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采用这种方法评价作文, 语文教师的工作变得既轻松, 又高效。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对学生作文的评改, 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了一套“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轻松、高效的修改作文方法, 与同行们共勉。

状物作文评改教学设计 篇5

评讲课题:抓住植物特点,生动形象说明

评讲目标:

1、通过作文讲评,学会抓住植物的茎(干)、叶(枝)、花(果实)的形状和颜色,按照一定的顺序,突出植物的特点,注意联想,运用恰当的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

2、学会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合作,对他人或自己写的作文进行评改。

评讲重点:是否抓住植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说明。

评讲方式:评改方式为赏析式与互评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确定目标:(板书)

板书:评改重点:抓住植物特点,生动形象说明。

二、佳作赏析:

1、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写一种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植物,同学们写得很认真。但我们知道,有句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也非常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学习修改作文。

2、找到状物作文评价标准,让学生一起学习讨论。

总结提示:描写植物的文章,基本要求是什么?

3、通过上节课的习作,你们明白了要写好植物更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中本课重点训练的项目:抓住植物特点,生动形象说明。

①写出姿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描绘樱桃树的形状、姿态。

②写出动态。把静态的樱桃写成富有生命的物体,可巧用动词写出动态美,让樱桃树栩栩如生。

③描绘色彩。用色彩的词语描绘出樱桃树的各种颜色,犹如一幅鲜艳美丽的彩图。

④描摹声音。用描摹声音的词语描绘出树木的响声,犹如悦耳动听的美妙歌曲。

⑤按序描写。可以先从整体入手,看它像什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也可以按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照它生长的时间顺序写,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最后长什么;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作文才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⑥表达情感:结尾要抒发真情实感,写出喜爱之情。

4、表扬习作写得好的同学,请他们读读文中的精彩片段或语句,然后师生共同品味,赏析作文的成功之处。

5、找到写得最成功的作文,进行佳作赏析。

• 家乡的樱桃

•我的家乡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有又大又脆的板栗,有营养丰富的核桃,有香甜多汁的猕猴桃。。。但我最喜爱的还是家乡的樱桃。阳春三月,家乡的樱桃花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洁白似雪的樱桃花挤在一起,好像在一起说悄悄话。整个小县城都弥漫着樱桃花的香气,引来一群群蜜蜂,它们围着樱桃花转。

渐渐地,花凋谢了。长出了一颗颗绿色的小樱桃,这些小樱桃越长越大,变成黄色的小樱桃,像一颗颗珍珠挂在树上。到了五月,樱桃成熟了。又圆又红,像一颗颗红宝石,让人舍不得吃。放入嘴中轻轻一咬,皮便破了,汁水立刻充满口腔,又酸又甜,让人吃了还想吃。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我们在学习上不能遇到困难就后退,要勇敢前进,总有一天成功的终点离你会不远

三、合作评改。

1、过渡:作文不厌千遍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这里有一片作文,写得还不错,但作文中的毛病也不少。假如能够仔细地修改修改,一定更能突出白玉兰的美丽。下面,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医生”,给这篇文章动动手术,让它变得更完美好吗?

2、根据老师提示,找到需要修改的作文。

3、首先,指出不足。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篇文章,并指出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

①文中有很一些错别字和病句。

②对樱桃的枝、干、叶,以及花朵的各种形态、颜色、香味描写得还不够细致。

③说明的语言不够准确、具体、形象。

④介绍樱桃树时的顺序还不够清楚,有些段落的表达顺序比较乱。⑤结尾抒发情感还不够透彻。

4、合作互评。

①、学生自改,教师先出示范例,让学生了解。

②提出修改要求。要求学生在网上对前面的文章直接作出修改,也可以对原文进行讨论,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老师巡视、指点。)

③传荐,集体交流。

出示修改后的文章,讨论:下面这样的修改有没有抓住植物的特征、说明是否生动形象?

④、在大组中交换传阅,推荐佳作,让学生朗读,进一步交流评改的效果。⑤、课堂小结,再次强调修改作文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改革作文评改 提升教学成效 篇6

一、传统作文评改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作文批改模式,耗时费力并且效率低下,其主要不足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关注程度不高。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拿到作文之后最为关注的是等第,以及进行错别字的订正等等,而在后作文时代进行深刻分析、反思与总结的学生比例少之又少。

二是费时耗力成效低下。在高中语文教师所有作业的批改中,作文是耗费时间最多的,占据了教师较多的精力。实际上,教师的付出与教学成效的提升并未呈现正比例关系,这种以教师包办的批改模式,实际上并未能完全发挥出作文批改环节的作用。

三是指导反馈不够明显。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各方面的评价点评之后,学生并未完全从中真正掌握了要点,评改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究其原因主要与评改的模式单一、不够生动形象有关,学生对这样的评改活动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对点评内容的深度理解与全面把握。

二、改进高中作文评改模式的几点探究

针对高中作文传统评改模式存在的弊端,教师应当深入研究,以改革的理念与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作文评改成效的提升。

1、将“教师评改”转变为“自主评改”。教师包办式评改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将教师评改转变为学生自主评改,每学期选取一定比例的作文开展自主评改的尝试,原则上这样的比例应当控制在二分之一以内,让学生有参与评改的机会,并在自主批改中直观形象地对作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写作的技巧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感知,这对于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技巧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2、强化对学生进行评改技巧的有效指导。开展自主批改活动并非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教师要强化点拨引导,尤其是要强化自主评改技巧的指导。如评改的重点应当抓住哪些方面,从错别字、病句到文章的结构、合理性分析,主题立意、写作技巧手法分析等等,要指导学生抓住评改的重点,避免不得要领的评改方式。另外,对评改的顺序、评改的方式等方面也要强化指导,评改的顺序可以按照从易到难,评改的方式应当采取个人思考评价和大家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评改的准确性。教师在这样的环节强化技巧辅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评改的效率和质量。

3、发挥小组在作文自主评改之中的作用。教师强化了对学生自主评改的技巧指导,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方式方法开展初步的批改,但是其中一些内容尤其是写作手法的分析,学生受制于自身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限制,并不一定能够分析客观、全面和正确。此时,就应当在合作小组这样的载体中进行共同研究,集中大家的智慧进行分析与点评,这对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公正性方面能够起到巩固的作用。另外,对这一篇习作的最终评价等第,也应当通过小组这样的载体进行集体研究,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小组在作文自主评改中所发挥应当是积聚智慧、提高准确性和深刻性这样的功能,教师在组织自主评改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好这一载体的作用。

4、相互交流反馈以提高写作技巧的领悟。开展高中作文自主评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自己习作的不足具有直观的认识,对他人写作技巧方法进行学习借鉴与提高。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相互交流反馈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位学生都要与习作的原作者进行当面交流反馈,指出这一篇习作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要求作者进行订正与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增强感知印象,这样的效果等同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批改点评。另一方面,每一位学生在批改完其他学生的习作之后,还要撰写评改心得,从评改过程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面的经验技巧,以及对那些不足具有了更深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强化评改模式改革是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抓手,应当为广大教师所重视。

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篇7

[课前准备]

学生按照作文训练的计划和要求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之后, 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书面自改、自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 要求学生自改:学生对照作文评分标准的具体项目, 本着“减少扣分, 增加得分”的原则,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注:起始阶段, 如果学生此时还不知道作文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 则该次作文暂不作此要求。

第二步, 要求学生自评:在作文结尾的空白处, 以“自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我这样构思的以后我需要注意或努力的是”这样的格式写一段话。注:书面自评应侧重于写作者对自己作文构思立意方面的解释, 以便于评改课上评改该篇作文的同学能从整体上把握住全文, 从而为书面互相评改作文提供文字交流材料。

说明:学生书面自改、自评作文初次可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完成, 以后就可作为作文写作的常规由学生在作文评改课前自行完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位同学, 你知道在一张语文试卷中作文题的分值是多少吗? (60分) 嗯, 一篇作文竟然占了几乎总分一半的分数, 太重要了!怪不得有人说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不过,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作文题的阅卷教师, 那么你是如何确定学生作文成绩的?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文评改课,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板块一:书面互相评改作文

(一) 对一篇作文的批改, 不是盲目的、随意的, 而是有具体的细则和要求的。那我们的作文评分标准是什么呢?现明确如下:

(1)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或使用错误共计3处或3处以上, 扣5分;3处以下, 不扣分。

(2) 错字、别字、漏字、多字四种情况出现3处或3处以上, 扣5分;3处以下, 不扣分。

(3) 作文中真情实感的语句, 也就是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句子, 找出3句或3句以上, 加2分;找出1句或2句, 不加分也不扣分;一句也找不出, 扣5分。批改时, 在找出的真情实感的句子下面用红笔划出, 并在右边的空白处写上“该句好在何处”的批注。

(4) 卷面整洁, 加2分;卷面一般或不整洁, 扣10分。

(5) 当天作文指导课上新学习的写作方法或技巧在当次的作文写作中如果没有运用, 则一票否决, 作文成绩不及格;如果运用了, 则不加分也不扣分;如果不仅运用了, 而且还运用了以前作文指导课上学过的某一写作方法或技巧, 则加2分。注:作文指导课上训练的写作方法或技巧, 可能是语言方面的, 也可能是选材、结构或中心主题等方面的, 此项标准既突出了作文训练序列中的不同重点, 也符合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运用写作方法或技巧的规律。

说明: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考虑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起始阶段, 对于评分标准的讲解最好不放在前文“课前准备”中“第一步”的前面单独进行, 而是直接集中地放在作文评改课上进行, 以便于教师现场及时地指导学生依据作文评分标准按照评改程序相互评改作文。由此, 作文评分标准的明确就为学生修改自己所写的下一篇作文提供了具体的目标和导向, 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作文写作的原则和习惯。

(二) 对照着作文评分标准, 我们怎样评改别人的作文呢?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用红笔在作文纸的左上角以“批改者:×××”的格式写上批改者的姓名。

第二步, 参照评分标准, 规范使用修改符号进行批改作文。

第三步, 完成批改后, 在“自评”后的空白处写上“分数合计”四个字, 然后结合作文批改的具体情况, 对照评分标准的各个项目, 按照自上而下 (1) (2) (3) (4) (5) 的格式, 用正负号具体标出每项的加分或扣分情况并说明原因。最后以60分为基础分, 结合各项的加分或扣分情况算出作文成绩。

第四步, 结合作文写作者的自评内容, 以及自己在批改过程中的感受或发现, 在“分数合计”后的空白处以“互评:我认为本文最大的亮点或最值得我学习的是文章需要改进的是”这样的格式写一段话。

说明:以上两个环节的内容初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明确并耐心讲解。学生熟练掌握后, 评改课上就可省略这两个环节, 直接让学生进入评改作文的状态。

(三) 下面的时间, 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所讲的评分标准, 按照评改作文的步骤评改发到你手上的别的同学的作文!我们比一比, 看谁评改得最细致、规范、富有启发性!

说明:此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 随时参与、指导、鼓励学生评改作文, 并针对学生书面互相评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地进行个别交流或全班提醒强调。

三.教学板块二:口头互相评改作文

话题设计———俗话说, 人无完人, 作文也是如此, 每篇作文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区别在于:哪一篇作文的优点更多一些, 缺点更少一些。那么, 你觉得你们组谁手头上评改的作文优点更多一些, 最值得推荐给全班同学呢?你们组推荐这篇作文的理由又有哪些呢?

下面的时间,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组长的组织下, 按照“结合‘自评’‘互评’内容交流评改感受———选出推荐的作文并共同探讨推荐理由——整理组员的推荐理由”的顺序完成小组推荐作文的工作。时间5分钟, 请各组组长或由组内确定的组员做好发言准备。

说明:

1.本话题设计的目的是:在书面自评自改和书面互相评改作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自然进入口头互相评改作文环节。

2.当学生举手后, 教师可随机穿插引导, 基本思路如:“这位同学, 你们组推荐的是谁写的作文呢?什么题目?”———“为了便于全班交流, 你能把这篇作文读一遍吗?其余的同学请认真听, 做好补充发言的准备!”———“你们组推荐的理由有哪些呢?”———“找出了这么多的优点, 你们组真善于学习!除此之外, 你觉得这篇还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能把‘互评’中文章需要改进的内容读一下吗?”———“提出的修改建议真好!我想本文如果……将更好。”“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这篇作文的作者×××同学, 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3.这种由作文的批改者、作者、教师以及全班同学组成的多渠道、立体化的口头互相评改作文的过程, 应充分发挥小组推荐出的作文作为“例子”在课堂中的辐射作用。

[课后巩固]

课后, 请同学们在认真阅读和体会自己作文中书面互相评改作文的内容后, 再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至少1篇作文。也许就在这个过程中, 你又有了新的收获!

浅谈中学作文评改方法 篇8

1. 互改、互评法:

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 进行同桌或同学之间互改、互评各自的习作。在评改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亮出具体的作文评分标准和要求。

2. 个别指导评改法:

是指参与者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老师, 另一个是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 教师可先不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而是与学生同时欣赏其习作, 在欣赏的过程中, 遇到具体问题, 教师就马上向学生解释或分析清楚。如用错了字、词、句等;又如文章的结构、选材与立意等问题。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既互相讨论, 又相互探究, 双方以平等的身份去评改作文。这种评改作文的方法时间较长, 而且教师还要有耐心与恒心, 而学生也要有虚心、认真听取教师的评改意见。因此, 这种评改作文的方法具有双方合作的特点。可是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作文评改方法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学生, 就不宜适用;相反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其效果就会非常好。

3. 读后感式评改法:

此种方法与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有点相似, 就是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改、写评语与打分等, 但是又有区别, 那就是教师把作文的评语写成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或作文短评, 从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方法要求语文教师不能以阅读所评改的作文一两次就写评语或者给学生的作文打分;而是对“习作”进行详细的研究之后, 才能把自己的“研究”写成读后感式的短评。短评要分析得细腻、准确, 学生阅读教师给自己的评语之后, 能够或尽可能知道自己的作文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乃至自己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些教师在评改作文的时候, 都要在作文本子上, 写得清清楚楚。而千万不能走马观花地浏览学生的习作之后而打分, 并写了一两句评语之后就了事。

作文评改教学方法 篇9

一、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和重点

学生评改一篇作文, 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其内容, 看其形式, 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 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文章内容方面, 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 选材是否恰当。评改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内容, 内容立不住脚, 形式上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二是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这个问题既是形式问题, 也是内容问题。表达中心确定之后, 表达方式就要为中心服务, 中心确定之后, 就要采用恰当的文体进行表达。三是文章形式方面, 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无论是水平较高的学生, 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 在作文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材料安排的顺序, 材料的详略, 材料的内在关系与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形式上。四是语言文字方面, 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 合理, 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 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 书写是否正确, 修辞是否形象贴切。五是看标点是否正确, 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以上这五点是就作文评改的整体工作而言。至于每次具体的作文评改, 则要按照教材或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确定的重点,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 一般要与作文训练的重点相一致。每次作文评改, 重点要突出, 以便使学生注意力指向比较集中,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评改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 其实就是修改思想, 要它想得更正确, 更完美。想对了, 写对了, 才可以一字不易”。前面讲作文评改的内容、表达方式、结构, 基本都是“想”的问题, 其实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主要也是“想”的问题。要修改“思想”, 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 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 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所以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成文篇之后, 要放在那里, 反复看几遍, 有不妥之处就自己改, 就是改正不妥当的意思和不正确的语句。”当然, 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 还是要“多启发, 多指点”。但动笔改的, 应当是学生自己。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 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 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在作文评改之前, 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 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 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 学生才能把评和改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面。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在评改过程中, 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 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学生明白这些后, 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 做到胸中有数。

其次, 提供范文, 做出示范。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 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 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 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 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 集体评改文章, 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 边读边改。

另外, 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具体地说, 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 看评改是否得体。作文改得好, 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改的不好, 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把准症结, 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 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 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 可以说, 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 评语要有针对性, 主次要分明。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训练过程。训练中, 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片段训练, 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 从片断到小作文, 再到大作文, 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 对习作者而言, 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 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 即通过作文评改, 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 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 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 情感得以充分交流。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 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 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 看法也不完全一致, 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 甚至争论, 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 赏识他们的文章, 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 从根本上说, 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 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 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 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

作文教学中的评改策略 篇10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都是十分精细的, 既能积极地肯定学生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 也不放过诸如用错标点符号、誊写格式有误这样的小毛病。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 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 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头, 看见惹人注目的大叉叉就反感……反对“少批”或“不批”就是对学生最民主的教育。显然缺乏辩证地思考:教师的批改, 无论批改得粗略, 只要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 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既然提精批, 又提略改, 是否前后矛盾?笔者认为所谓的精批和略改是辨证统一的。“精批”并非就是一味的“多改”, 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 给予恰当的奖赏、指导、点拨, “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去做。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他们愿意去改、能够会改。具体批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有启发性。

“逼”学生动笔。理想的精批略改应该是这样的:老师的一个符号、一句评语, 都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批改不会满足于指出问题, 即使打上“?”, 也明确导求学生提起笔来。“这句话不通, 请改通顺”“这儿如加上心理活动就更为具体了”“你的开头总是太长, 入题慢”。

2. 要评文, 也要评人。

更多的时候, 我们总有意无意地把作文看作是一项技能, 因而批改的重点总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如此“只顾到学生作的文, 却忘了作文的学生” (叶圣陶语) , 我认为再详尽的批改也是不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学生作文的兴趣、态度, 他们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等, 教师更要“精细”的辅导、指导、矫正。所以, 我对作文慢的就求“快”, 对性格急的就求“稳”, 对懒于观察的就求“勤”, 对疏于构思的就求“活”, 对敢于创新的就求“准”, 等等。

3. 减少批改次数.

追求批改效果。“精批略改”还包含着这样的意思, 即遵循实效性原则, 适当减少教师精批的次数。减少教师的批改负担, 是为追求效率, 把他们的精力和创造力集中到几次批改上。我的做法是一个学生每学期精批2到3次, 上下学期至少都轮到一次。其余的批改则比较粗略, 教师的这几次精批以一当十,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把它称为综合性会诊, 所以批改的要求也比较全面, 字词句方面的, 思想态度方面的, 既给予激励又明确问题, 而且指出改正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接下的几次略批, 基本上就是围绕由综合性会诊确定的一两个修改重点展开, 力求“药到病除”。

新课标下作文评改方法初探 篇11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修改和讲评的环节。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三步讲评法”和“集体评讲法”的讲评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三步讲评法

所谓“三步讲评法”即融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为一体的讲评模式。

第一步:培养兴趣,积极互评。

作文讲评应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具体方法是每个学生都人手一篇(同学的)作文,按老师的提示和老师平时批改的方式去批改。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尽可能多地找出错别字和病句,并要求修正。然后细读,再从头至尾就选材是否合理、立意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优美、表达是否流畅等进行旁批,并能写出激励性评语或建议性的评语。教师此时巡回指导,主要是与学生共同探讨修改中遇到的各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的批改。这一环节主要培养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集思广益不轻易下结论的习惯。最后粗看,既检查批改的情况,又酝酿评语,间接性地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写评语时,通常采用这样的格式:“我觉得你的作文……”其中既要有肯定,又要提出建议,并打上分数,同时还要签上批改者的姓名。

第二步:主动自评,不断提高。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从课外调查了解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写完作文之后,都难以做到多次重读自己的作文,主动修改就更谈不上了。但在他们又很在乎别人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因此我们将那些互评了的作文再发给学生本人,让学生本人再品读自己的作品,品味、思考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正确的、合理的评价要重新审视,对不太合理的地方则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使学生本人对作品又进行了一次检查和修改,学生在重审自我习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这也是学生之间的一次真切的无声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最后自己也作个评语,评同学改得怎样,评自己的作文如何,然后写出“互评分”和“自评分”。这样下来,让所有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第三步:出示范例,教师点评。

在前两步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再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习作进行评析。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总结,或赏析评改,不拘形式,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师点评完,将评改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供大家欣赏。学生也可以根据同伴的评改,自己的评改,老师的点评,对习作进行第二次创作,然后上交于教师,定出评语。

自这种评改方法推广以来,既让学生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又使学生有机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在阅读、品析、鉴赏别人习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师生在人格对等前提下进行多次思想碰撞,使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

二、集体讲评法

这种评改方式强调师生互动。教师要首先选择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展示,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鼓励学生人人动手修改。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如何评改,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然后分组汇总,将代表性的评改展示,进行集体讨论评议。评议时让学生将自己修改好的范文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让师生在朗读中感受语句是否流畅,是否文气贯通,意思完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因为好的语言听起来有声声入耳、句句铿锵的舒服感,给人以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在学生读和听的过程中,就可以判断出修改效果。然后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片段,进行对比分析,评谁修改的作文好,好在哪里,使所有的同学都得到教育,受到启发。在评改过程中对于学生修改精彩之处,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外,老师关注学生习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个评改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阅读、思考、感悟、整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再创作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了兴趣和信心……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对自己的作文再做修改。

通过这样的评改方式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地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在这样的讲评中,老师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讲评模式。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集批改讲评于一体,讲评中有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他们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学生在互相点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思维活跃了,敢于讨论了,作文水平、修改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它的缺陷,有时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中往往看不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也不能理解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讲评、指导。这样很可能会抑制个别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作文评改方法的创新与探索 篇12

一、少用“不”字,多找闪光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批改作文,总是给学生指出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选材不恰当”、“结构不合理”、“书写不规范”……好像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显示出教师的水平。

但是,如何才能使中心明确、内容具体、选材恰当呢?学生看了批语,还是不明白,时间一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反而受到打击。对教师来说,作文批改应注重实效性,为什么不多指优点而少指缺点呢?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完全可以放下学生作文中选材不合理的不足,指出学生文章构思精巧和语言富于表现力等优点。指出优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使正确的知识得到强化。那么,对习作中存在的缺点、问题是否可以视而不见呢?也不是,教师应明确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修改建议,让学生再次进行修改。而不是教师评改完,学生看完评语和分数后束之高阁。因此,加强作文的练习,反复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正途。

二、不求全面,注重一点

在作文评改中,有的教师力求评语从审题立意、篇章结构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再到行文格式、字数要求等方面做到面面俱到。这样的评语,让学生有时候无所适从,觉得自己写的作文一无是处,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评语中,要因势利导,只针对主要方面,其他内容则通过旁批或直接修改来反映。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评价标准去评判学生作文并要求学生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是不科学的。除非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教师一般不应轻易下结论,应遵循写作的规律,多进行探讨。例如,与其在评语中写“内容不够充实”不如说“如果你能将更为典型、更为具体的材料充实到你的文章中去,效果可能会更好,你认为呢?”这样的探讨性的评语使学生感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尊重,通常学生也会充分重视老师的批语,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更加努力的,从而使得教学的效果更好。

三、师生互动,多样化评改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掌握自改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需要有一个训练过程。可采取“教师批改、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1.师生共同批改。让批改过作文的同学任评改小组长。任务是先带领组员学习老师批改的示范作文,进一步领会老师为什么这么批改;其次,评改谁的文章由谁来读,其他几人认真听;第三,组织组员结合本次习作要求,讨论评改标准。评改中运用所学的批改符号。好词佳句要用波浪线画出来,重复的语句圈起来,错别字挑出来,表达不清的句子打上“?”。认真地写好眉批和总批。原则是:充分肯定优点,诚恳指出不足,具体提出修改意见,打上分数,由小组长执笔完成上述工作,评改同学签上名字;第四,组员根据评改意见修改;第五,再组织一次交流,组长检查落实修改情况,之后全组讨论出本次习作中全组成员的优点、不足、努力方向。第六,小组长综合大家意见,发挥各自潜能,准备讲评课上讲评。讲评内容: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努力方向;优秀作文推荐。

2.学生互改。在学生中间开展互改。要求学生在评改时,首先要虚心地找出他人习作的闪光点,又要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同学互改作文有利于发现他人文章的不足之处,别人在对你的文章进行评品时,极有可能触发新的认识和感悟,学到许多新的东西。这样有利于发现别人文章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中职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下一篇:调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