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实践

2024-05-29

作文评改实践(通用12篇)

作文评改实践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十分重视各学段学生的“修改习作”:第二学段 (3~4年级)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 (5~6年级) ——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第四学段 (7~9年级)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 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遗憾的是, 在新课改的今天, 部分老师对《课标》“修改习作”的目标视而不见, 作文教学仍然是“包干到户”——学生包写, 教师包改。这不仅耗费教师大量宝贵的时间, 而且减少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实践机会, 导致学生作文能力止步不前。教育泰斗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我当过老师, 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 得到的深切体会是:徒劳无功。”作文教学如何才能既把教师从烦琐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又让学生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呢?朱光潜先生指出:“只有诗人自己知道他所写的与所感所想是否恰相吻合, 旁人的生活经验不同, 观感不同, 纵然有胆量‘改正’所改正的也另是一回事, 与原作无干。”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教师范改

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作文的要领, 叶老说得十分清楚:“‘改’,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改的是写在纸上的稿子, 实际是审核并修订所想的东西, 使它尽可能切合当前的需要, 正确不正确当然是首先要审核的。此外如有什么不必说的, 什么没有说明白的, 有没有换个说法更恰当的, 有没有叫人看了会发生误会的, 等等, 也是需要审核之点。审核过后, 在需要修订的处所作修订, 通常的说法就叫‘改’。”由于学生的评改要以教师范改为蓝本, 据教师范改而仿改, 因而教师范改必须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教师范改特别讲究实效, 着力于提高批改效率, 尤其强调教者改得一丝不苟;从具体要求上看, 它要求教者精批细改, 篇篇见红。既要准确无误地改出错字、病句、误用标点等, 又要简洁详尽地写好眉批、总批, 还特别讲究批改语言的准确性, 批改文字的规范性, 批改符号的示范性等。

二、分组评改

托马斯·格温指出:“写作是一种过程, 其目标在于交流。”在教师示范引路后, 就可以分组交流评改了。课前教师先将全班作文统览一遍, 将其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五类, 从这五类作文中各取一本合为一叠, 全班习作共分若干叠。在评改前, 教师要将本次作文要求写在黑板或打在投影屏幕上, 让学生在评改时加以对照。评改小组按平时作文水平, 好差搭配, 一般由五人组成。分组评改时, 一人就可看到五种水平的作文, 便于学生比较和借鉴。在组长组织下, 一人读一篇, 其余四人听。读的同学在读的过程中, 将习作中的错别字、病句等标出来;听的同学在听的时候, 把自己对文章的看法随时记下来。接着, 针对某篇习作, 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 全组合作探究, 畅所欲言, 由组长或其他平时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 综合小组成员的意见, 写出“眉批”和“总批”等。这样, 以优带差, 相互启发, 共同进步。

三、互评自改

叶老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文章要自己改, 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 才能把文章写好。”分组评改进行一段时间后, 大多数学生的自改能力有所提高, 但有些学生因认识能力所限和心理特征驱使, 一般是“当事者迷, 旁观者清”, 就有必要进行互评自改。让学生自由结对, 两个人交互批阅, 写出评改意见。这样, 每人评阅一篇, 时间充足, 精力集中, 大都看得细致, 意见提得中肯, 甚至由布局谋篇提到遣词造句, 在批阅他人的作文时, 启发学生不断联系自己的作文内容、过程, 相互对比、借鉴。然后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通常可分两步进行, 先是初改, 主要是求通;再是复改, 主要是求好。通过互评自改, 不仅为同学指出了问题, 而且也从同学的作文中学到了长处, 为修改评析自己的文章打好了基础。

四、自评自结

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 就可放手让学生自评自结。即学生斟酌修改习作后, 自我评定作文表达上的优缺点, 自我总结写作规律。开始搞自评自结, 教师要对大部分学生的评结过目检查, 掌握情况, 然后选择三五篇自评自结写得好的给予表扬, 以激发学生自评自结的热情和信心。为了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有必要让学生写后记。通过写后记, 再一次提高学生对习作和批改的认识, 培养他们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后记, 可以是针对习作本身的体会, 可以是针对自批自改的评价, 也可以是针对教者复查的感受, 还可以是三者都涉及的总评。此外, 要特别强调的是认真的态度和真实的感受, 否则, 后记就会失去意义。

五、“专家”评审

在课代表的组织下, 将班上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语文基础较好、写作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学生, 组成班级“作文评审团”。评审团的“专家”, 负责审评完成了分组评改、互评自改、自评自结等工作之后的作文。每人分别审评两三篇, 主要判断评改情况是否恰当, 有差错的予以纠正, 并阐述理由。遇有不同意见的, 评审者、评改者、原作者可互相讨论, 以求一致, 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在评语中阐明, 课后再作自由讨论。另外, 评审团的“专家”, 结合教师的讲评, 再把评选出来的优秀习作定期编辑成册, 在班中展出, 由学生们互相阅看, 比较学习, 这将使学生在精神体验上产生极大满足感与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通过以上实践, 我认为指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有以下一些成效:

1.学生自主评改作文, 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教师指导学生写, 写好作文共赏评, 成为一种主动的开放型的状态。学生在这类活动中广泛地讨论交流, 不断地修改, 把作文作为“半成品”来加工, 消除了学生依赖老师评改的惰性。通过自主评改, 学生看到了自己思想发展的轨迹, 也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由此, 他们就会感到学习的愉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 明确努力的方向。作文批改方法的改革, 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而且包含了一切真知均来源于自身实践的哲学观点。

2.学生自主评改作文, 形成相互观照比较, 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激发学生更高层次上的创造性思维。作文是一项有趣的充满欢乐的学习活动。每次作文, 都会特色各具。学生们会采用不同的构思, 选取不同的题材, 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在自主评改作文的活动中, 学生把自己的作文, 跟多篇题材丰富、各具文采、写法各异的作文, 观照比较, 自会存优改劣, 印象也就尤为深刻。同时, 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 需要认真负责地把有关感想和评论, 通过评改和评语简要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思想一直沉浸在一种具有连续性的写作环境里, 借此可以逐步掌握写作的技巧, 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进而激发学生更高层次上的创造性思维。

3.学生自主评改作文, 促进学生互帮共学, 论辩分析, 有利于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在自主评改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对文章的修改和评价, 常常会有不同的见解, 有时甚至意见迥异, 而且越是如此, 越是各持其理, 各有见地。此时, 教者不强求一致, 允许学生论辩分析, 各言其理。学生们可以在批语或评语中各自阐明自己的意见。课余, 学生们就会翻书查典, 开展热烈的讨论, 创设一种热烈活跃、勇于求知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们深入、细致地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的写作热情、作文水平、评改水平, 乃至作文的字体, 较之于以往均会有较大的改观。

4.学生自主评改作文, 训练频率加快, 训练密度增大, 信息反馈及时准确, 收到节时、省力、高效的优化效果。学生自主评改作文, 没有了“榨”文的感觉, 再也不把写作视为一种负担, 而是把它当做乐趣。自觉练笔成了很多学生的好习惯, 学生每学期的实际作文篇数远远超出规定数。同时, 学生自主评改作文, 能使师生之间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 提高作文训练的功效, 彻底改变过去由于作文积压, 师生之间信息反馈慢、训练效率低的局面, 同时也彻底将教师从精批细改的被动局面中解放了出来。

作文评改实践 篇2

冰心曾将春游的孩子比作从魔术匣子里飞涌出来的小天使,那么,我们老师不就是那个开启魔术匣子的人吗?在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出现了一组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等。临近毕业,学生对母校、对老师,有着无限的热爱和留恋。依样画葫芦,笔者请学生也来回忆一下教过自己的老师,就取名为《开启魔术匣子的人》。

文章写完了,看着厚厚的一叠文稿纸那一颗颗跳跃的童心,该如何评改呢?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以往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几种极端:评改过程过于“关注”或过于“忽略”;评改课堂过于“点评”或过于“修改”;评改结果过于“统一”或过于“流沙”。望着手中沉甸甸的《开启魔术匣子的人》中那一个个鲜活的老师的形象,那一份份真挚的爱师恋师的情怀,笔者决定这样去进行评改的设计和实施。

一、“专家引领式”同评同改,于共性处展开过程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一篇同题材的习作,几十个人同时写,总有很多共性,你有,我有,他也有,找到这些共性,进入同评同改轨道,更容易激起共鸣。

同评同改的基本范式是――

(一)浏览“全段”“短篇”,样本挑选

在习作结束之后,教师初步地浏览学生写的文章,寻找共性之处。有的需要全篇浏览,有的仔细翻阅其中的一两段。在这一环节上,速度要快。因为学生写完之后,搁置几天就会遗忘。浏览之后要快速地找到共性的地方,找到评改的样本。笔者找到共性的三个问题:首先是人物要有特点,其次是选材要真实,第三是过程要展开。寻找了以上三种情况中最典型的几个学生的作文,准备在评改课时进行评点。

(二)明确“评点”“改点”,目标锁定

对于以上出现的三个共性问题,整理了三个“评点”说明,并相应地确立了“改点”要求,分别是――人物特点能否写出个性?能否写得美好阳光?能否最大限度地打开记忆的闸门,选取能反映特点的最好事例来写,并力求做到与众不同?能否像放电影般再现过程,让人物说起来,动起来,表情丰富起来?

同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对班级里可圈可点的优秀文章做了标记,又对在相应问题中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做了记录。详见下表:

这样一分析之后,课堂评改的目标就已然锁定,基本能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评改的过程中,能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从而有效地修整自己的文章。

(三)携手“前头”“后头”,策略探寻

这是同评同写环节中最需要动脑筋的地方。怎么评点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关键是老师能从中找到策略。教师宜从优秀的习作和相对一些的习作中挑选一些典型的片段进行智慧处理。

1.“对比式”评改,体悟表达

同样写老师,学生间的差异让我能迅速地找到相似选材但不同写法的文章,用比较法能很快地让学生明白表达方法。如同样写外貌,笔者出示了写同一个老师的两个描写:

当左边的描写出来之后,笔者让同学们猜猜这位老师是谁。有的猜是鲁老师,有的猜是沈老师,五花八门。然后再出示右边的描写,还没问这是谁,学生就肯定地说是陆老师。从而体悟到老师的特点描写是怎样展开的呢?

生1:用和男生比较,写出了她到底多高。

(教师板书:真实)

生2:没有说年龄,只是说她女儿已经读大学了。

师:都说女人最怕被人说出年龄。你看,这位小作者巧妙地把老师的年龄隐含在老师像个小孩子,然而孩子都读大学了,写出了一个人到中年的老师依然童心未泯的样子,真是水平高。这就是美好。(板书:美好)

生3:用比喻的手法――写眼睛像芭比娃娃,写出喜爱,也写出美好。

师:你看,大家在形容老师的时候,都说眼睛炯炯有神。怎么样的算是炯炯有神,每双眼睛都有每双眼睛的特点。所以你若能用一句话来表达,或者用两句话来细致描写,就不一定要用成语了。这就是展开。(板书:展开)

在这样的指导下,再让学生去读一读自己笔下的老师的外貌,更容易将人物的外貌特点真实、美好地展开。

2.“营垒式”推出,迅速反应

哪些材料适合老师什么特点,老师的特点又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印证。我抓住刘老师这个人物,把学生写到的他的事例全部罗列了出来。

这些事件,全部是学生习作中提到的最真实的事件,所以学生看到之后格外亲切。

作文评改实践 篇3

【关键词】 智能手机 作文评改 互动 写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44-01

以往的互动式作文评改,多数采取学生小组互改的方法,其程序繁复、耗时长,纸质作文传阅受限,获得的评价也受限,且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有限,小组互评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而我们现在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流畅的4G无线网络,借助智能手机强大的传播媒体优势,将纸质作文快速上传和分享到网络,让更多的读者可以及时阅读和评价,为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网友和学生之间构建一个同步多维互动的平台,突破传统互动评改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互动评改变得便捷、多维和高效。智能手机互动式作文评改优化了作文评改,多快好省地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学会评改作文,提高写作素养,是科技时代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速度快

基于学生现在写作文还采用纸质的形式,所以我们要利用智能手机的拍照、扫描等功能,把学生的纸质作文迅速转化和上传到网络以及分享,让其读者在另一个手机网络终端进行阅读和评价。其上传分享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老师筛选出好、中、差等典型作文后完成。由于网络传送速度非常快,只要我们一旦上传分享,读者就可以即时阅读被分享的作文,并作出评价。这样既改变了纸质作文传递受阅有限的不足,又充分利用了网络快速传播的特性和传播范围广的优势,使作文评改不再仅局限于课堂上,而发展到课外,由教室到任意地点,而且完全自由开放,无论是老师、同学、家长,还是网友,都能阅读和参与互动评价交流,使每篇作文都有机会得到多元的评价信息和反馈。

二、形式新

曾经流行的多媒体展示式互动评改,受限于庞大的多媒体机器,局限于教室,且投影质量不易保证,学生座位远近不同又影响视野,且课堂展示时间有限,作文展示一扫而过,影响了阅读和评价,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课堂上发表评价意见,且只有口头简单评价。而智能手机互动式作文评改,使用小巧的手机,摆脱了庞大的多媒体,将作文评改由固定的教室迁移到每个角落,学生可以近距离对着手机,解决了投影质量和座位远近问题,为语文教学多样化争取了更多时间,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赢得了更多时间和空间,提供了一个良好学习平台。

当把作文上传和分享,圈子里的所有读者都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文进行阅读和评价,提出建议、指导修改。如果把作文分享到班级的Q群或微博里,则群里的每个成员都可以阅读和评价。如果群里的成员既有同班同学,又有跨班跨级同学,甚至老师、家长和网友,那么,这些人都可以一起互动,交流自己的意见。在这种阅读讨论和评价过程中,参与互动的人员可以在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院子等地方,可以在下课、上班、休闲、休息等时间里,阅读学生的作文,给出自己的评价。自开展智能手机互动式评价以来,同学和家长们参与互动的热情非常高。很多学生利用下课时间,或者中午、下午在饭堂吃饭时间,拿出手机在网上在群里阅读同学的作文和作出评价,更可以看到别人对自己的作文给予的评价,乐此不疲地学习。

三、互动好

美国路易斯·罗塞托说:“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于互动性,因为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社区内的使用者。互动性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同时让作品有生命,不断进化,维持使用者的参与程度。”

我们平时使用微信、QQ和微博等把学生作文发到网络,邀请同学、教师、家长和网友来阅读和评价,获得他们的评价意见。通过智能手机上安装的具有即时互动的功能和庞大的朋友圈的微信和QQ等软件,作文的作者和评价者就可以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虽然没有真正面对面,但又像是面对面地互动交流,空间和时间已经没有距离,互动随处发生。两者互动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使用是文字信息(且字数不限),可以使用卡通表情图片(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相应的表情图片),可以使用语音功能(把自己想说的对对方说出来)等。这样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互动优势,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其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让每个学生都作为评改的主体动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作文教学取得更佳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在科技网络时代环境下自主获取信息、自主评改、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激励强

过去只有少数写得好的作文有机会被宣读和张贴,绝大多数作文除了教师之外再无其他读者。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被展现,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即使是仅有的一次激励,都足以能改变一生,影响一辈子。而智能手机互动式作文评改恰好能增加学生作文展现的机会,激励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在充满成功的喜悦中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为作文教学注入新活力。

总之,智能手机互动式作文评改,以其速度快、形式新,互动好、激励强的特点,优化了作文评改的过程,激励着学生积极地学习写作,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要我们坚持把智能手机互动式作文评改的教学方法用于实践,及时认真总结,积极改进提升,相信我们作文教学的质量会很快得到提高,智能手机互动式作文评改也将以独特的魅力受到更多师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作文评改实践 篇4

关键词:QQ群,三方互动,自改展示

当今,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 “互联网+ 教育”已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它一方面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挑战, 另一方面也带来变革的机遇和创新的空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在写作教学建议中增加了这样的要求:“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 ……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的确, 信息技术带来了教学环境的变化, 也给作文评改教学带来了生机。

传统的作文评改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课外批改作文, 教师上课评讲作文, 学生课堂或课外修改作文”模式进行, 或是根本就略去“学生课堂或课外修改作文”这一环节。在此过程中, 教师耗时费力,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上课听听, 拿到作文本后认真一些的学生能看看评语, 而大部分学生只在意自己的分数。叶圣陶曾感慨地说:“教师改文, 业至辛勤……功夫同于虚掷”。传统作文教学中“评改”这一环节的作用基本上被架空。信息技术的网络虚拟空间让教学中的互动得到增强,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作文评改的实效。

一、搭建网络交流资源平台, 建立专用QQ群

目前, 很多学校的网络建设还相对滞后, 数字教室、白板还未能普及, 电子书包、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在构想中, 学校的网络建设还只限于建有网络的教师备课室, 甚至连计算机教室都无法通上外网。任课教师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开发网络平台, 那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通讯设备, 搭建网络交流资源平台, 建立专用QQ群。以语文老师为群主, 全班同学以实名加入“我是小作家”QQ群, 也可以邀请一部分热心教育的家长加入这个群。这个虚拟平台的搭建, 使评改的方式更加多元开放, 也使师生、生生, 甚至是不在课堂中的家长与教师、学生的交流互动更加充分、深入, 使多边互动成为可能。

二、开放式评改作文的程序和模式

(一) 课前准备, 完成设计

1.教师选出评改作文。学生交上作文本后, 教师将学生作文浏览一遍, 选出两三篇能代表本次写作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作文, 将这些作文录入变成电子文档, 以对话框的方式发到“我是小作家”QQ群里。这些“作文一”“作文二”“作文三”的选择, 一定是与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有关。如, 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 详略得当, 那么, 所选的作文必须是所写的事件与中心无关, 或关系不大, 详略安排不当, 该详写的内容没有详写等。

2.教师录制微课。教师在认真浏览过学生作文之后, 将本次作文评改的要求和要点录成微课, 与问题作文同时发到QQ群里。如, 以“围绕中心选材, 详略得当”为训练重点的作文, 评改的微课录制时要涉及这些内容:本次优秀作文片断展示;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评改的要求和要点评改的范例等。在网络环境下, 微课作为目的性明确、主题突出、使用方便的一种教学视频, 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方便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

3.学生课前熟悉材料。教师尽量要提早两天将学生作文和微课准备好, 并发到QQ群里,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和熟悉, 产生初步的评改意见, 填写《自主学习任务表》, 为课堂开放式评改做准备。

4.教师完成教学设计。教师综合学生的作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表》的完成情况, 完成教学设计。

(二) 课堂在线, 三方互动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对学习活动中的学生互动作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评改, 如何做到有效互动?

以一节作文评改课为例。这节作文评改课评改的作文题是《那一次, 我哭了》。在机房里,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 打开“我是小作家”QQ群, 师生在线, 家长在线。在简单的导入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微课中的评改要点和要求, 对“作文一”提出修改意见。班上一些活跃分子纷纷发言, 他们的修改建议教师心中早已有数, 因为《自主学习任务表》的内容教师已熟知。而这, 仅仅是这节课的前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与家长参与到讨论之中, 是接下来教师要做的事。教师要求每个未发言的学生在QQ群中以聊天的方式发一条信息, 句式可以是这样的“我不同意某某的意见……”“我觉得某某处还可以这样修改……”“我觉得某某同学的修改意见特别好……”等, 此时, 邀请家长也发表看法, 提出修改意见。这个环节学生很喜欢, 参与度高, 就像平时与好友聊天一样, 毫无压力地就打出一连串的句子,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放得开也要收得拢, 教师要筛选学生和家长发的有价值的信息将讨论引向深入, 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如果说“评”的环节, QQ群是“可有可无”的话, 那么, 在课堂中, “改”的环节, QQ群就是“非有不可”了。在广泛而深入的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互动讨论的基础上, 学生已明了修改的意见和方向。接下来, 在各自的对话框中, 学生、家长复制“作文一”, 用QQ表情标注修改之处, 进行修改编辑。改得如何?在QQ群里, 一目了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对改文进行评选, 选出最佳修改文, 来进行巩固提升。

QQ群, 为课堂提供了互动的空间与可能, 在现实和虚拟的空间中, 扩大了互动的范围和频率, 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 课后自改, 展示交流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评改的要点和要求, 不仅看学生修改例文的质量, 更要看自改作文的质量。课后,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例文, 修改自己的作文, 重写作文。为鼓励学生修改重写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第二次作文进行认真批阅, 肯定优点, 热情鼓励。特别是重写的同学, 教师不要吝啬分数,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高分。在肯定长处的同时, 也应该用客观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 如:“你的语言十分优美, 文章立意也新, 让老师十分满意, 但惟一逊色的是开头写得不够好, 老师十分希望你的作文开头能和结尾一样精彩。”“我很欣赏你的细节描写, 形象鲜明, 用词准确, 结尾如若能来一句点睛之笔, 那将是一篇十分成功的佳作!”等。这些亲切的话语, 既肯定了学生作文的优点, 又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更高的层次上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内动力。

为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除了在批改作文时从正面多鼓励外, 还要利用QQ群, 进行佳作展示, 每一次作文, 将学生修改完后的优秀作文都做成一本电子作文集, 在群上交流展示。教师也可以精选优秀习作, 推荐到学校网站和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

黄厚江老师认为:“作文评讲的过程, 不应只是教师宣布批改结果, 也不应只是宣读批改的评语, 更不应只是开批斗会和表彰会, 而应该是写作过程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 或言其短, 或谈成功, 或说失败, 或谈感受, 或提问题, 或谈经验, 或说困惑, 互相得到的收获, 绝不是我们通常的评讲形式所能相比的。”网络平台为评讲评改作文提供了开放互动交流的空间, 无形中扩大了参与评价的范围。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更多技术被有效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来。教师、学生、家长三边互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实现, 信息技术还可以使课前准备、课堂在线、课后自改变得便捷直观, 且可以无限次地回放, 大大提高了评改的质量和效率,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过去的两年, 腾讯体系不断探索教育领域, 不断开拓教育新功能。2015 年9 月, 腾讯QQ群推出“QQ家校- 师生群”升级版, 在群设置中, 将类目标识为“QQ家校- 师生群”, 群中会自动出现作业区域。“作业”采用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 现在已经接入易题库、批改网、学习宝、慧英语等第三方。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作业平台, 将作文评改的作业及时发布,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 随时查看, 不用担心被刷屏。

可以想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网络教育功能的不断完善, 学生的写作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写作、评改、自改、展示、发表, 不但在“QQ家校- 师生群”可以轻松实现, 在其他的网络平台也照样能实现, 如微信朋友圈、博客等。那么,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 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和方法, 在网络时代里, 教师更新知识, 掌握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顾小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作文评改随笔 篇5

1、示范评改:利用我校多媒体优势,以大屏幕向学生明确习作要求、评改要求。并根据班级情况,选取两篇作为范例,教师示范评改。

2:自我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但根据老师的要求,他们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

3:相互评改:先让学生相互评讲,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侧重于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要求写出自我特色,二要求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采用以读促改的方法,反复朗读,反复修改,读到句句朗朗上口,改到词词合理妥贴。

4:小组再改:在同桌评改的基础上,再在小组交流。推选出优秀习作、精彩句子和书写工整、有进步的同学。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小评委,激发学生习作评改的热情。

5、教师再评:在学生自评之后,教师再一次对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对孩子们的评改查漏补缺,同时以文字的形式作出评价。对于个别学生还要进行面批面改,以便更有效地提高习作水平。

最后,学生结合教师注的记号一一修改。对部分不符要求或失误较多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做,让他再尝试一次,再给他一次成功的机会。

作文评改教学初探 篇6

以下就从实际教学的进程方面,略做几点初探。

第一,树立学生的信心,通过辨析名作,培养评改意识。教科书中所选的篇目都是名家名篇,具有很强的典范性,我们的着眼点是欣赏其长处,汲取其精华。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精神,对于某些特例情况,我们也不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为其挑毛病。

比如,《过秦论》是流传千古的名作,学习课文时,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灭亡的原因,也是本文的中心。但课本所选取的只是原作中从开头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部分,即原作的上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这篇课文的中心和论述内容之间是否契合?反复阅读课文后,学生发现,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但课文绝大部分的内容是在讲秦是怎样取得天下以及陈涉起义怎样迅速灭秦的,明显地存在着观点和内容不对应的问题。于是,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应该怎样解决呢?学生提出,文章应该写出两个方面的内容,秦是怎样“仁义不施”的,“仁义不施”又是怎样导致“攻守之势异”的。而这两方面的内容正是作者在中篇和下篇中着力表现的,只是这些内容没有被课文选入,学生的分析可谓切中肯綮。这里利用课文节选的客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在他们得出结论后,再展示原作证明他们的结论,使学生非常有成就感,也培养了积极思考、自主评改的意识。

第二,示范引路,纵横兼顾。以学生为评改的主体,并不代表教师可以退出评改的过程,恰恰相反,在初始阶段,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性,有所导向,有所示范,感染学生自觉地循此以进,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主体观念和认识水平,也才能使学生的评改落到实处,行之有效。

教师应该先统览全部的学生作文,选择不同水平的、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作为评改对象,并且通过统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评改前,加以引导,使评改课更高效。

评改前,教师可以首先针对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示,使他们的评改更有针对性。常见的问题如:在内容上,存在着专注自己的小圈子而忽视大社会的狭隘,存在着征引历史名人而疏远现实热点的偏颇;在表达上,存在着记叙文多叙述少描写的习惯,存在着议论文喜举例怕说理的毛病;在主题上,存在着喜欢人云亦云而缺乏创新的习惯;在语言上,存在口语化倾向,缺少典雅或精彩的书面表达。

评改中,教师可以把提前筛选出的几篇评改对象,通过多媒体向全体学生投影出来,然后从步骤上引导,先从一般性要求开始,着眼于内容、选材、主题、结构、语言和个性特点等常规问题;再从针对性要求入手,每次作文训练、每个作文题目都有训练的侧重点,这个侧重点在本次作文中应该如何凸显,应单独分析。预设好这样的步骤,构建起这样的框架,余下的空间便可以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点评,教师只需从旁关注,适时地点拨和归纳。此外,当发现某个问题,学生能够形成比较统一的看法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优点应分析其经验,如果是缺点应设想怎样修改。

经过这样一“横”一“纵”的过程,学生不仅能领会作文评改要评什么,还能懂得怎样改,有利于积累学生的作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

第三,把修改作为最终必须实现的归宿。传统的作文训练一般分三步:教师布置题目——学生作文——教师修改。在此过程中,教师评改就意味着本次训练的结束,并没有对教师评改的消化和对自己作文的修正,这就使得要学生掌握的技能始终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作文水平实际上还停留在初始状态。所以,实际情况往往是写三篇不同的作文,其效果不如把同一篇作文写三遍。因为经过“写作——评价——再修改”的过程,我们要训练的能力已经真正附着到学生的身上了。所以,新课改倡导的高效教学,体现在作文方面,“回归”意识尤其关键。即作文评改一定要由“评”最终回归到“改”,“评”是基础,“改”是关键。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目的和情况,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比如评价后的修改不一定要全文进行,可以重新写内容梗概,重新写提纲,或重新写某个片段等。

第四,看准症结,及时点拨,完成必要的提升。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评改能够挖掘出他们自身的兴趣和潜能,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探究情况,对于那些集中暴露的问题,或者学生认识上的盲区、方法上的症结所在,要及时引导,必要时利用相对集中地课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向他们介绍作文的相关技巧与章法,总结强化他们的认识,帮助他们在关键处完成必要地提升。试举两例。

(一)针对学生写议论文常常是一盘散沙、观点不明确的情况,点拨方法——教给他们从宏观上布局谋篇的方法

教師在实际教学中,应高效地利用课本所选篇目,挖掘并抓住其亮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写作中的亮点,并及时加以归纳总结。如笔者在讲授选修教材中的篇目《六国论》时,除了明确文学常识、串讲文意外,着力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脉络章法。虽然全文用文言文形式表述,但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对于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具有典范意义。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犹为注重对论证方法的说明,并且最后通过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完整地呈现出全文的章法,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把握议论文在布局谋篇上应有的匠心。随后,另外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议论文的训练,习作在布局谋篇方面有普遍改观。

(二)针对学生常把记叙文写得过于平淡、流于一般性叙述、没有亮点的情况,点拨方法——教给他们写出波澜的方法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强调文章中写出波澜的重要性。作文崇曲忌直,讲究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只有曲径通幽,才能引人入胜。

技巧一,藏因露果。所谓“事出有因”,凡事有因才有果,因在前,果在后。但是,如果我们根据表达需要,故意把原因、根据等隐藏起来,先直接说出结果,引起读者的疑惑,然后才交代原因、根据,就能收到引人入胜、激荡人心的效果。这种方法就是藏因露果。教师可以以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为例,引导学生感受藏因露果手法的作用;也可以展示几篇经典侦破、悬疑小说,让学生体会叙事中“隐藏”的魅力。

技巧二,调整结构。语言的艺术很大程度上是结构的艺术。一篇文章的表达效果不仅取决于内容,而且取决于内容的组织结构。教师可以以必修三中的篇目《祝福》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重要性。小说中,作者鲁迅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结局,即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再追述故事的开端、发展和高潮,先设置好悬念,再抽丝剥茧般地层层铺叙,很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技巧三,运用补叙。在叙述过程中,故意漏掉某个情节,直到必要时才补充一笔,这种在后文中对故意漏掉的情节加以说明和交代的方法叫做补叙。其中,“补”又与“漏”相辅相成,“漏”是“补”的前提,只有巧妙地“漏”,才有“补”的可能;“补”又是“漏”的延伸,有“漏”就必须“补”,不“补”就会令人费解。教师可以以很多民间故事为例向学生加以讲解。如冯梦龙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

在讲解这些技巧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故事的蓝本,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手法对其从不同方面进行改写,比较改后与改前的效果,从而加深对手法的理解。

作文评改实践 篇7

一、“小学清单指向习作评改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这里的“清单”就是将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以及习作评改项目“清单化”。“评”是激发和引领,“改”是内化和推敲修改,针对构成文本的一切元素(字、词、句、段等)和形式。“清单式评改习作”是结合年段的目标,抓住共性问题,围绕“清单”重点咀嚼品评、寻找原因和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改活动。

在评改过程中教师应逐一对照“清单”来评改。哪一项写到了,写好了,好在哪里,哪一项没有写或没有写清楚、写生动,缺了什么等。“清单式评改习作”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精准评改内容、精准评改目标、精准评改交流项目和精准评改方法。

二、“清单式评改习作”过程

“清单式评改习作”,通过“点赞亮—找病源—法引领—实修改—重写作—展成果—设奖项”,在清单主题模块教学的前提下,紧扣清单训练目标,培养学生在具体修改习作过程中运用清单的能力,侧重于抓住清单评改结合点,进行有效评改训练,循序渐进、层层引导。在评改作文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制订清单评改标准,并为学生做评改示范,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学习评改方法。

通常,评改标准包括一般要求和重点要求。一般要求指一篇作文均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多指标点、字、词、句、段等方面的常规性要求;重点要求指本次作文训练的规定性要求。提出评改标准有利于学生明确评改尺度,知道用什么来衡量作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由此可见,作文的评改不能忽略学生这个主体,教师应该把权利下放,将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习惯,提高他们评改作文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 点赞起航,激发信心

每次习作有侧重地归类点赞,从学生的习作中捕捉亮点。点赞内容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有点赞文章题目、点赞段落结构、点赞个性选材、点赞精确用词、点赞巧用修辞手法,点赞标点符号等等,只要独特、不拘一格就可以点赞。为学生构筑情感、思维的平台,营造氛围,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特定的习作评改中,让学生想改、敢改、能改。

2. 习作展示,诊断病源

在评改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整体感知出发,找出本次习作的特殊性与共性问题。首先,每次学生作文上交后,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两类作文各一篇。一篇是典型的问题作文,一篇是优秀作文。其次,教师将这两篇作文“原文照搬”,在大屏幕上出示或打印下发,然后组织学生共同“会诊”,教师随时指导。对典型的问题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辞手法、标点运用等方面入手,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找问题、谈看法,重点面向中等生和后进生。对优秀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侧重于找优点,评析鉴赏,学习借鉴,重点面向中等生和学优生。

3. 依托教材,章法引领

根据习作体裁的特点,在习作后,将名家名篇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让学生悟方法、学表达。如进行了写景习作后,教师可让学生欣赏《颐和园》中的写景片段:“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之后,让学生对比,并归纳出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一是选准观察点;二是有序观察;三是生动表达。

4. 围绕清单,实战修改

先回放“清单式评改习作”的要求,如写一处景物的要求:是否交代了观察点?是否按照从近到远观察的方法?是否表达生动?然后在评改过程中让学生逐一对照清单,看看哪一项写到了、写好了,好在哪里,哪一项没有写或写得不生动,让学生读读自己的作文,留下一些时间,并让学生们“七嘴八舌”说说自己描写的景色美在何处。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要写的景色想清楚、说清楚、写生动。然后让学生重新修改作文,在修改形式上实行多元化互动,可以自改、请同伴修改、小组合作修改等等。

5. 二次写作,提升能力

还以写一处景物为例,教师首先播放“这里景色真美”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谈谈对景物的印象,说出景色美的理由,并描述自己是怎样观察的。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现场写作,现场修改,现场点评。

6. 佳作展示,体验成功

学生佳作的展示可以多样化:一是课内展示,即在课堂上让文章写得好的学生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朗读后,教师应尽可能从标题、片段中去寻找作文亮点;二是墙面展示,每次作文训练后,可将学生的习作张贴到教室前面的墙上;三是办刊办报,教师可以向校刊、校报推荐优秀作文,让学生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四是推荐发表,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勇于向报刊投稿,让学生真正地体验作文被刊登的快乐。

7. 设立奖项,鼓足信心

作文评改后,每个学生的心中都会存有一种期待。因此,教师可以设立奖项鼓励学生,如将独特新颖的题目评为“眼球奖”,将书写整洁、美观的习作评为“赏脸奖”,将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的习作评为“表达奖”,将展开合理想象的习作评为“想象奖”,将选准动静结合点来写的习作评为“动静奖”。评点时能积极发言的或朗读习作时发言响亮的评为“发言奖”;作文在班上展出,挂在墙上的评为“上墙奖”;习作在报刊上发表的评为“见报奖”。教师尤其要注重发现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鼓励他们,这时,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会感到教师认真修改了自己的作文,内心激动不已,从而下定决心要好好写作文,不辜负教师的期望。

四、对“清单式评改习作”的几点思考

1. 研制好清单,为评改导航

讲评作文,不能凭教师的主观感受,应有据可依。这个依据,就是本次习作的要求。评价一篇作文的优劣,主要看它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师拿出一篇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习作,带领学生按照评改清单逐条对照,衡量是否达到要求,并讲出充足的理由,同时要及时讲评。发现几篇特别优秀的作文后,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兴趣浓厚了,自然也就更喜欢改作文,更亲近作文了。

2. 赞赏激励,让学生爱上习作修改

每次讲评作文,教师都应给学生个性表达的机会,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修改。但前提是教师必须通读每一篇作文,对每位学生当次作文的质量了如指掌,然后给予恰当的肯定与鼓励,满足学生成就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

3. 分享成果,推荐发表

兴趣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清单式评改习作”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每次作文,教师都可以选出一些较好的习作进行展示,推荐发表,以点带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作文评改实践 篇8

对这种低效能高耗费的作文教学和评改模式,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也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的体会也跟我相同,都认为教师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可是大家还要继续干下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无意义的作文教学评改之痛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老一辈的语文大家到当今的教育指导性文件都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很明确的方向,这无疑给语文教师的作文评改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应当让学生来成为作文评改的真正主体。

一、授之以渔——让教师成为作文评改的引导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对所有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师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容器”,而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所以要实现教师的课堂身份角色转变,从传统教师成为一个现代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摆脱过去的身份角色,成为学生作文评改的引路人,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阅读能力。

(一)教师示范,学生评阅有蓝本

要让学生来修改作文,即使制定了明确细致的标准、要求,但若没有教师的示范,高中学生一开始还是很难把握好批改的尺度,往往流于形式,所以示范评改是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第一步。在教学实验课上,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例如实物投影仪和摄像头,可以将教师评改作文全部过程实时的传达给学生。首先教师按照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份如何评改作文的范本,因为是模本,教师一定要认真、仔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要有微批、眉批、总批,要更正错别字,要注意修改文章中错误的标点符号,不仅要写出对学生本次作文的指导评语,还应有针对性从宏观角度对学生个人发展——人生价值观提出建议,并打出合适的分数。为了便于学生更实在的学习,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出几篇不同类型的(好、中、差)的作文,一起做示范批改,圈出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分析文章思想内容、谋篇布局,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方案。教师的示范评阅作文,将成为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技术性基本模板,长期坚持,无疑能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自主评阅作文的能力。

(二)明确标准,学生评阅有方向

作为普通高中生来说,本身的写作能力不强,欣赏阅读水平也不高,因此要学生对学生作文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往往很难,即使有也存在着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或者离开作文话题谈其他——评语跑题,打人情分,印象分。为了增加学生评改作文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制定量化操作表,让学生逐项打分,保持评改的公正性。

参考评分细则如下:

标题:有标题2分,标题有新意5分,无标题0分。

格式:标题位置正确,分段清晰,文章字数达到要求10分,不合要求酌情减分。

卷面:字迹工整美观,卷面整洁无涂改5分,如卷面看起来不舒服,得0分。

错别字: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圈好并在旁边改正。

病句:语句不通顺,出现病句,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挑出病句,标上记号,在旁批中给予纠正。

标点项: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评改时进行改正。

立意:主旨明确,没有跑题,立意有创新得15分,立意反动或跑题0分。

选材:内容围绕中心,符合生活实际,有典型性,有时代感得10分,其他酌情扣分。

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首尾照应得15分。

语言:符合文体,简练、通顺、准确、连贯、优美,有特别动人语句得15分。

通过给学生具体的评分细则,从而做到学生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具有实际操作可行性,也在另一个角度给学生提供了一篇如何写好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选好对象,作文评阅出真效

教师在给学生明确了如何评阅作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选“演员”了,谁能成为评阅作文的主角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有很好的了解,不能随意的把作文本一律发下去,到时候可能没有人承担任务,导致作文评阅无效。总体原则是:学期之初,教师主动批改,熟悉学生;学期之中,课代表和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帮助教师评改,进一步培养学生;后半学期,分组评阅,让每一个学生熟悉评改作文流程,选一个工作认真的学生为组长,共同评改。总而言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培养学生,让学生逐渐成为小先生,才能在解放自己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水平,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一类:作文优秀、积极性高的学生——小组长,领袖人物,指导本组同学,老师的最大帮手。

第二类:写作积极分子,兴趣爱好者——小组核心成员,评改作文的中心力量,班级作文提高的重要成员。

第三类:每个学生——自主评阅者,学会在交流合作中成长,作文教学评改中最终要实现提高的真正对象。

二、让学生成为评改作文的主人——让作者成为评卷者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结果证明,每个人都有许多潜在的智能,只是某些智能还暂时没有显示,以多元智能的观点看学生,每个学生都很有天赋。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所以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全面培养素质人才的要求。每个人天生具有语言能力,只要能充分发挥学生本身具有的语言智能,他们就能够从别人的作文中发现问题,找到作文写作的真谛。

(一)自批自改——自己当老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因此培养学生自己作好文应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在学生自评之前,教师可以先根据本次作文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评改的意见,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或自己的见解来修改作文,逐步提高自改文章质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教师布置的命题作文。第二种做法是学生自己写完作文之后,自己主动去修改评阅,“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一次次的推敲修改,最后达到完善作文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平时习作或教师布置的小作文。评改完之后,学生可以将评阅情况通过表格形式汇报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总结。

(二)分组评改

新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交际中树立自信,敏捷应对。根据研究表明,4—6人的小组工作效率最高,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必须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首先,教师须进行摸底,大至了解班内各位学生的作文水平、性格爱好等,然后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组学生作文水平好中差搭配,每小组中务必有一倍水平较高者任组长,做好领导、协调组员及总体把握的工作。分好组之后,每次作文评改课,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坐到相应的位置上,以组长为中心,讨论开展评改工作。

(1)小组内互评,实行小组内的轮流循环评改,每个人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完3—4篇文章,然后写出评语交组长汇总,统一对各文评分。

(2)组与组之间互评,甲组和乙组相互评分,通过讨论商量,写出总批,不足处写出修改意见,打上分数,写上日期,并签上批改者姓名。在此基础上提名几组进行交流,让某组成员边读自己批改的作文,边读评语,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后加以评论,若对评改有异议可讲出理由,通过大家的评论来评定该组批改得是否准确恰当。

(3)作文评卷组对全班同学作文进行评定,各小组可以轮流评阅作文,待试卷评阅完毕后,各组组长对本次作文情况做一个反馈小结,然后教师可着手统计各档次作文情况,并记录下反馈信息记录,以便及时与学生交流。

(三)班级评改

在现代网络教学环境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学生将习作传到网络,通过博客、QQ空间或其他学习论坛,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对文章进行评阅,教师也可以在线点评,及时了解学生写作动态,适时的指点学生评阅作文。

三、作文评改创新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新课标》指出:“作文批改和讲评应讲求实效,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在这场创新作文评改实践中,教师只是主持人,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和演员。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摆脱了过去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死气沉沉,一言堂现象,广大学生才能积极投身于作文的评改中,并且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认真细致的评改过程中灵感四射,妙语连珠。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讲评的主角,以评促写,以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通过讲评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愉悦感。

(二)减轻教学负担,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语文教师的最大负担就是改作文,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评改作文极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时间更加充足,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这样学生早就对过去所写的作文没有了印象,因此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期待感,无法及时反馈作文信息。

学生互批作文教学,解决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付出多、耗时大、效率低、评改不及时的弊端,教师学生共同批改,发现的优缺点更多,面批的面更广。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写作个别指导,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较充分的时空可能,教学效果进步很快。

(三)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促进教学发展,在创新型作文评改的教学中,明显可以看出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课堂内的教育资源,广泛地聚集了师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激励。使传统教学的信息交流由单向、双向转化为多向,课堂的师生双边活动扩大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同时这又使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即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由单纯的分数评价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效果的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使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客观性、民主性、广泛性、导向性和激励性。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可扬长避短、相辅相成。面临新形势,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自己逐渐转变角色身份。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潜能,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激情和潜能,那么我们的教学会更加好。课堂作文批改创新的天空才会灿烂纷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2).

[3]赵世金.怎样让学生评改作文[J].语文教学通讯,1995(8).

[4]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作文评改实践 篇9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博客评改

作文评改研究, 必须从小学抓起。据笔者调查, 目前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的主要形式, 还是师评师改, 再集体讲评。这种单一封闭的评改形式费时低效, 长期以来, 作文评改问题, 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它是影响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瓶颈。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 随着电脑的普及, 笔者尝试借助博客平台开放、多元、互动的特点和优势, 整合已有的自改、互改、小组评改等习作评改形式的合理因素, 构建一种作文博客评改形式, 优化了小学生作文评改过程, 提高作文评改时效。

一、深读课标, 找准依据

小学高年级作文博客评改形式, 是以目前的作文评改形式为基础, 借助博客这一网络平台, 对作文评改形式创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 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 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在这段建议的文字中, 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上, 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 这正是博客所长;二是提倡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这一点, 博客比成长记录袋更灵活、更便于操作, 也更容易保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到“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 丰富写作形式, 激发写作兴趣, 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在教学总目标中提出:“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些提法则更加明确地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订者对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的充分认识, 为作文博客评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了解学情, 设计方案

课改以来, 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 每周一节课。五、六年级的学生经过2-3 年的信息技术教育, 已初步掌握上网写博客所必备的知识和基本的汉字输入能力。据笔者调查, 所任教学校五年级有540 名学生, 家里有电脑的474 名, 占87.78%;会打字的442 人, 占81.85%。博客评改条件具有较好的基础。在调查基础上, 整合各种评改方式, 笔者进行了博客评改的步骤设计, 力求创新, 发挥综合优势。

1.准备阶段

第一, 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 申请一个作文博客。

第二, 建立博客小组。分组的根据是, 以全班40 名学生为例, 分成8 个博客组, 八位组长由老师指定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 网络技术较好的学生担任副组长, 每组五个人, 老师按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搭配。

第三, 结合信息技术课, 对学生进行博客技术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上传, 美化, 评论等。

2.作文阶段

第一, 老师布置作文任务和要求, 并形成文字, 上传到博客中。

第二, 学生按要求撰写初稿

第三, 同组同学检查初稿, 至少让一位同学检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 按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做初步修改

第五, 在规定时间内把改稿上传到博客, 可以配上图片等, 特殊情况下打字和上传也可以请同学帮忙。

3.评改阶段

第一, 按分组, 每个组员评价本小组的一篇以上的博文。同组同学可以邀请评价。

第二, 同班同学自由评价或者留言。

第三, 根据别人的评价至少做出一次以上的答复或者修改

第四, 老师选组或者全班进行浏览评点

第五, 老师根据抽样, 结合作文要求, 进行本次作文小结。这个设计的特点:一是整合了作文自评和互评以及小组评的环节, 发挥了已有评价方式的优势, 细化了作文和作文评改的过程;二是便于操作, 做到及时集体讲评, 而对学生个体的作文进行延时、开放、多主体评价;三是没有等级和分数的束缚。评论和留言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评价, 强化了学生的作者和读者意识。

三、博客评改的成效与展望

博客评改是习作评改形式的一种尝试, 没有丰富、现成的经验。通过初步实践, 实验班的作文成绩 (满分40 分) , 在上学期期中优秀等级 (36 分以上) 有16 位, 下学期期末有30 位;及格等级 (32 分以下) 由7 位降为0。经过近一年的实验, 高分段的学生数显著增加, 近50%, 低分段则彻底消失!我们预见, 这种评改形式目前适合城镇小学高年级学生, 随着农村小学和家庭电脑和网络的普及, 对农村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也同样有参考价值。

作文评改实践 篇10

一、指导学生自主合作评改的具体方法、步骤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多年摸索与实践, 笔者认为只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评价的基本要求, 并主动融合各地中高考作文详细评分标准, 选定“内容、语言、结构、书写等”作为学生自主合作评改的切入点, 就能成功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成为作文评改的真正“主人”。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学生自改。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 进行自改自评。在评改过程中不妨借鉴魏书生教给学生作文批改的十个方面的方法: (1) 格式是否正确; (2) 卷面是否整洁; (3) 错别字几个; (4) 有几处病句; (5) 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6) 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 看文章的选材; (8) 看文章的结构; (9) 看表达方式; (10) 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2. 同学互改。

自改作文后可以同桌或前后桌同学互相批改。但必须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配。当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时, 可以立刻与写作者商量, 研究其写作的初衷、意图, 达到更有利的批改目的。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从旁多加指导, 并给他们参考样文。

3. 教师初改。

在学生作文上交后, 教师抽取上、中、下三个层次的作文若干篇, 进行仔细的预批改, 主要是梳理本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教师设计本次作文评改导引, 把梳理出来的问题融合在修改导引中。

4. 集体 (小组) 互评。

下发作文, 教师对照修改导引进行指导, 学生用红笔按照导引的步骤修改, 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第一, 帮助对方纠正自评中尚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统计、更正, 填写在作文评改记录里。第二, 针对对方作文进行局部赏析, 对优美的句子或段落评价,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不吹毛求疵, 并在旁边写出体会、理由。第三, 依据品评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 写出评语, 评出具体等级 (满分100分, 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评分) 。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 等级最合乎实际, 因而, 态度十分认真, 批阅格外仔细。由此, 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查评。学生集体评改后, 教师再从每班抽出五分之一检查一下, 看同学们的评定是否合乎客观实际, 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 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 找其面谈, 指出问题所在。这种点评, 教师初期抽查本数可以多些, 待训练成型后, 可减到每班十分之一。

二、指导体验探究的评改习惯养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结合所学语文知识, 多写多改, 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 一般有自改和互改两种方式。作文互改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协作精神。”

1. 教师要积极创设愉快、友爱、和谐的班级学习情境。

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评改作文过程中, 学生不仅是评改的对象, 而且是评改的主体、主人,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 不仅启发了思维, 开阔了视野, 掌握了技巧, 提高了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而且还学会了合作共处, 学会了帮助他人, 学会了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 创设了愉快、友爱、和谐的学习情境。自主合作型作文评改法智商、情商、德商并重, 是现行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 教师要积极创建“因材施教”的新模式, 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自主合作型作文评改法为在班级授课中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并以“三人行, 必有我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了课堂“教师” (包含学生互为人师) 的含义。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其“善者”教其“不善者”, 互通有无, 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这样既利用了身边的教育资源, 又优化了教学过程, 大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同时, 也使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 即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 由单纯的分数评价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效果的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使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灵活性、导向性、激励性、主动性和发展性。

实实在在开展好学生自主合作互评作文训练活动, 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 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这不仅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繁重的自批自改的工作负担, 而且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素质。著名教育家、快速作文教学先驱者杨初春先生多年前到重庆讲学的时候就曾经给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过, “我们语文老师老是用自己大学的作文水平去衡量, 去修改只有初中水平的作文, 大家说说, 学生的作文水平能提高吗?还是让学生们去自评自改吧!”多年来, 他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 我就一直在尝试着。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效果出来了, 学生愿意写, 愿意改, 评改气氛热烈、快乐, 老师指导起来也轻松自如, 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摘要:作文评改, 一直是语文老师烦恼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一些作文评改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合作评改作文, 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水平。

浅谈作文评改 篇11

一、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

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每册语文书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惟其如此,学生才能把评和改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方面。

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对于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查。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弄清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等。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

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能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让学生体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

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

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文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看评改是否得体。

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

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这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得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对作文评改的指导,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评语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对熟悉生活的片段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断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七、作文评改方法要多样

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一个人的作文往往会有几个人评,更容易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使他们的心灵自由地沟通,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

浅谈作文评改 篇12

同一些语文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座谈,知道他们学好语文并没有什么秘密武器,也没什么诀窍。他们学好语文的共同经验中,有一条值得注意的就是“天天记日记,周周写作文”。

学生天天记日记,周周写作文,会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呢?有个学生说得好,天天记日记,每天不过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样可以养成平时注意观察事物的习惯,写起作文来也有材料了。现在有不少学生怕作文,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不善于观察事物,提起笔来,没有东西可写;二是虽有一些成性材料,但由于缺乏写的训练,却表达不出来。如果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既可以天天练笔,又可以锻炼观察事物的能力,给作文积累材料。让学生天天记日记,周周写作文,的确是提高写作能力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提倡学生天天记日记,周周写作文,必须解决好教师如何批改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对学生的日记,教师可以只检查,不批改。

检查学生的日记,可三天一次或一周一次或只抽查一部分,检查的目的是督促学生,让他们逐步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在一学期中,教师也可以批改一两次,就学生日记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做一两次日记讲评,进行写日记的指导。当学生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以后,教师可以只抽查一部分,或者不再检查。

二、作文不易提倡“全收全改”。

每次作文可以只评改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这样每个学生就可以得到七八次的被评改机会。目前每学期作文八篇,全收全改的评改次数相当,学生作文的次数增加了,练笔的机会多了,而教师评改的次数并没有增加多少,多写并不要求多改,这样写和改的矛盾也就可以解决了。

三、作文的评改要有重点,不必要求全篇“精批细改”。

评改一个学生的作文,每次可以有一个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对某一个重点,则要求批得精一些,改得细一些,每改一次,必须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这样改。教师评改作文,全篇这样改是不可能的,但对于某一个重点的评改是可以学习这种

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静平和慈祥,或睿智深邃。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

3. 描写步态,写好动作,突出形象。

步态描写是指聚焦于人物脚步情态的一种描写方式,属于动作描写的一种。由于人物的步态往往是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外化,因此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应充分用好这一“武器”,以达形神兼备之效。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描写步态要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分清不同的步幅、步速、步状、步情、步境。同是一个人,心情愉快时会步履轻快,承受巨大打击而内心痛苦时走路踉踉跄跄。爽快的人方法的,这样,学生能具体了解自己的作文有什么毛病,知道应该怎样去修改,对提高作文水平大有好处。评改还要根据学生的程度,不能要求过高,有些词句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应该改的,但在低年级就不一定要改。不要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遍体鳞伤”,以免影响学生练习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

四、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学生总是要离开教师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够独立学习和工作。如果学生不学会自己修改文章难道毕业后还要老师跟着吗?教师评改作文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最终学会自己修改。后者的意义比前者更为重要,评改作文应该像小孩走路一样,不能老是扶着走,要勇于撒手,这样小孩才会学着自己走路。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让他独立走路。我发现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并不看我如何评改,大多数学生只看看分数,翻翻总评,就往书包里塞。作文里面的毛病,我刚刚改过,可是在下次作文里又重复出现。学生这种不重视作文评改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呢?我想原因尽管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条恐怕是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来,我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发现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在修改作文时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自然对我的修改重视起来。因而,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于是我在高年级作文评改时就多采用这种方法,逐步减少我批改的次数,到六年级下学期,做到有二分之一的作文由学生自己修改。

五、利用多媒体设备评析作文。

评析作文的目的是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我先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同问题集中起来讲,再选择三四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利用多媒体设备同全班学生一起修改,使学生从修改别人的作文中得到启发。这是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集体的当面评改,一次讲解解决一两个问题,一学期有计划地讲解七八次,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指导学生评改作文了。

以上五点只是我关于作文评改的粗浅看法,学生的写和教师的改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只能从改进作文评讲方面下工夫,绝不能因为怕自己评改不了就不让学生多写。

走路大步流星,寡断的人走路会磨磨蹭蹭。这些都说明不同的心理、感情、性格决定了不同的步态,它们是“里”和“表”的关系,写好步态就要首先把握影响步态的人物心理、感情和性格。

4. 人物描写口诀。

写活人物有诀窍,体现个性很重要。熟悉人物莫忘了,外貌要把特征找。语言行动不可少,典型细节最精妙。综合运用效果好,栩栩如生面前到。如果还想水平高,不用修辞不轻饶。

上一篇:调节内分泌下一篇:郑州临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