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2024-06-15

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共12篇)

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篇1

关键词:作文修改,内容,形式,训练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写作的这些自身特点说明,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也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每个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对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的,“改”文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主要有主题与选材,表达与文体。在形式方面主要有作文层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在语言文字方面,主要是句子,句与句,文字,修辞。此外,还有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第五,在形式方面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差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并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

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

第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得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进行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段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最后,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创造条件,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评改氛围。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篇2

让学生在评改作文中感受快乐

作者:韦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05期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主阵地,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批改却成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然而家长、学生、学校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教师。这一切,就像锁链一样紧紧捆住了教师的手脚。语文教师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却不大领情,大多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甚至没看一眼就往抽屉一甩,至于批改的道理,却很少有人认真琢磨,教师有点白费工夫。

我经过十多年的摸索,觉得要改变学生作文的“被修改”,让学生主动参与修改,改变过去“少、慢、差、费”的做法,打破常规,走改革之路,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改革的依据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观点的提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课堂教学如此,就是在写作及其批改活动中,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批全改,然后讲评总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现在采取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确认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现在我们实行的“自主学习”和“杜郎口”模式,我认为自己的作文教学急需改革。

二.具体操作

第一步,教师初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要教两个班,一次要评改约120本作文。由于学生年龄相当,社会活动面相似,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大的差别,因而作文水平也相差不大,作文中出现的共同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师每次辛辛苦苦地一本本圈点、批改、写评语,到最后发现评语几乎雷同,绞尽脑汁也难写出1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个评语。有鉴于此,我将每班学生分成四组,每次只需详批一组,有时间也可详批两组,就可以对学生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优劣问题有个基本了解,这样,下一步集体评改,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集体评改:集体评改是作文评改的关键一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准备:从初阅的两个班作文中共抽出好中差各3本。同时,确定此次作文要求及评改等级标准,将范文及评比标准一并打印,上课时发给学生。根据佛山中考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指导学生评改。

评改分四个等级:

A级(90分以上):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B级(75-89分):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C级(60-75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

D级(60分以下):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字迹潦草,用字、标点错误较多。

说明:这个标准具有广泛性,每次评改都可以采用,如果具体作文有具体要求,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调整;另外,在每个等级中再分上、中、下三等,如A级可分A+(90分以上)、A(85-89分)、A-(80-84分),这样可以给学生作文以准确的定位。

过程:将范文按差——中——好的顺序,依次由同学们来讨论,让学生评出每篇文章的等级及原因。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有一个同学写了《我的哥哥》,大体内容是:我哥哥大我四岁,他很关心我。因为我自幼胆小,所以常受同龄人欺负,每当这时,哥哥总是及时出现,帮我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了。

这位同学在文章中写了哥哥三次帮他打人的事情,还具体描写了哥哥打人的神情和动作。评定此文,有的同学给打了B级,认为他写出了哥哥对弟弟的关心、爱护,而且所选材料也能突出中心;有的同学立刻反对,认为最多得C级,因为哥哥关心弟弟是对的,但不能打人,而且对哥哥打人的动作、神情的描写非常可笑,没能起到生动感人的作用。显然后一部分同学的评价是对的,我表示赞同,并说明赞同的理由:实际上这位同学犯了选材和立意不当的毛病,哥哥关心弟弟,可选材料很多,可这位同学偏偏选择哥哥帮弟弟打人的材料,这样写,不但不能写出哥哥的可爱可敬,反而使笔下的哥哥成为一个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可憎人物,假如社会上人人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学生领悟到:写文章要考虑全局,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缺一不可,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由于受模式化训练和“主题先行”观念的不良影响,一些学生认识问题比较僵化。例如,一次作文要求学生通过记叙一些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写事的题目“心愿”,有个同学的作文内容是这样的:在家庭的两次聚餐中,他两次听到爸爸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发出的感慨,这辈子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就是没有品尝过鱼子酱。望着爸爸因操劳而日见花白的头发和满脸的皱纹,他下定决心,现在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争取到俄罗斯留学,为爸爸买回原汁原味的鱼子酱,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读完此文,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给C级,因为

这个同学写的爸爸一点也不伟大,那么嘴馋,只认得吃。我建议同学按作文要求和评比标准全面评价,广泛讨论。这时有同学认为应得B级,因为文章能以“爸爸想吃鱼子酱”为线索,将材料贯穿起来,他的构思很独特,而且心理活动描写得很好。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说:“其实作者笔下的爸爸为工作奔波,为„我‟操劳,这含蓄地写出了爸爸的奉献精神和爱心。然而爸爸毕竟是平凡的人,当然也有平凡人的想法。大家试想,我们的父母亲永远是完美无缺的吗?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这个同学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这正是他立意的可贵之处,应给他的作文B+级。”讨论到这里同学们也感到:写文章应该贴近生活,不能用固定的框框去诠释生活,同时还要选择好的表现技巧。

另外,中等水平文章重点议,因为此类文章有代表性,它有中心,结构也清楚,语句也通顺,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它的等级。教师允许学生对此类文章有等级争议,问题越辩越明,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周密,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并适时引导学生认清此类文章之所以不能得高分,是因为虽有中心,但不够新颖、深刻;语句虽然通顺,但不够生动,表现力不强。如果是材料作文,就要引导学生看它是否结合原材料,是否联系现实等等。然后在前两类文章品评的基础上,推出好文章,有了前面的比较、鉴别、争论,大家会深刻感到好文章确实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确实令人赏心悦目。至此,文章的好与差的尺度,同学们基本心中有数了;自己文章的优劣得失也基本有了判定。

点拨:在课堂尾声时,对同学们的评级要充分肯定,老师的鼓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步,课后互批:集体评改后,大家情绪高涨,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将学生4人分为一小组,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依据六篇范文的品评经验及标准进行互批,并认真修改,还要写出眉批和总评,评出具体等级,最后签上评者姓名。同学们都想让自己写的评语最中肯,等级最合乎实际,因而,态度十分认真,批阅格外仔细。由此,品评文章的能力又一次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互改后,教师再认真检查,看同学们的评定是否合乎客观实际,评定的等级能否让被评者心服口服。对于评定优秀者,给予表扬;对于评定有出入者,找其面谈,指出问题所在。这种互评互改,教师初期检查一定要全面而仔细,并针对问题逐一面谈。待训练成型后,可减到每班抽查四分之一。以上四步,基本完成了作文评改的一个循环。

三.效果反馈

1.集体评改和学生互改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2.大大的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反馈下去,如有其他工作稍一耽搁,就只能两个星期才能草草批完。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

定,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方法,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

3.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比如,有时学校统考后讲评,我故意将范文的分数删去,然后让大家给范文打分,有许多同学打的分数几乎与教师一致。

4.由于经常训练,学生对于各类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写文章时在选材、立意、表达方面的偏差明显减少了。

5.更重要的是,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激发出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讨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在对不同等次文章的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经过实践,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集体评改这种方式。在这当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将“苦写”变成了“乐写”。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篇3

【关键词】学生 作文评改 主人

一、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不仅看其内容,看其形式,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

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

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

第五,在形式方面还有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二、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不成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第一,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

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对于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弄清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

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

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

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语是否得体。

第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

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这两个关键。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评语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片段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断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对习作者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一)创造条件,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评改氛围

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

(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样,学生评改作文也要坚持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评改,并激励他们评改作文。

(三)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会遇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这项工作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总之,作文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武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苏之康主编.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轻松有效地让小学生学会评改文章 篇4

大部分学生写完作文后就将其掷于脑后, 对于教师的批改, 并没有认真揣摩体会, 只看看分数或等级, 有的甚至一眼都不看老师的批改, 也不知自己的作文哪里好, 哪里不足, 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和方法。

大部分教师至今依然采用作文教学的老三部曲:老师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 很多教师总认为评改作文是教师份内的事, 与学生无关, 教师重视作前指导, 忽视了对学生评改作文的指导, 教师无法从“精批细改”作文的传统做法中走出来, 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改得辛辛苦苦, 结果教师的批改起不到示范的作用, 都做无用功了。

二、改变观念、形成共识

首先, 老师自身要转变观念。“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评;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养成了自改自评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这些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教学的精辟论述。最新颁发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可见, 教给学生修改方法, 放手让学生修改作文, 已成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教师应该把批改作文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评改能力上, 从而达到那种改是为了不改的目的。

其次, 主抓教学工作的相关领导, 对教师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给予支持和肯定, 在教学工作 (或教学常规) 检查中不要以老观念、老标准去衡量教师的工作态度。比如, 有些老领导还认为让学生评改作文是老师工作偷懒的行为, 这大大挫伤教师作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培养兴趣、激发欲望

不论做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逐步增强自改作文的意识,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 例举法。

经常性地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的文学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 如“推敲”的典故;王安石写千古绝唱“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字经反复推敲改了十多个字后才确定下来的;毛泽东同志对文章总是先看它十多遍, 认真加以修改, 然后发表。

2. 表扬法。

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 任何人都有一种想听到表扬或鼓励的愿望, 尤其是小学生更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需要重视、需要赞扬、需要成功, 教师一句中肯的表扬鼓励将有效地激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甚至影响其一辈子, 每次自改后的课堂口评或阅后批语, 教师应尽力抓住学生自改后的每一个优点和每一点进步, 热情地表扬、鼓励他们。

3. 对比法。

可以把自己的“原稿”和“修改稿”收集起来过一段时间进行比较;或者把往届学生课堂作文的“原稿”与“修改稿”收集起来发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 体会“原稿”与“修改稿”的差异, 让学生亲身体验“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道理, 从而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四、制定细则、明确方向

老师应根据班级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不同体裁,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或评分细则, 让学生懂得如何修改与评价, 该《细则》让学生人手一份, 这是让学生进行尝试自我修改、互评互改的重要依据, 否则学生就无从下手。

五、实践指导、掌握方法

1. 逐项训练。

按由易到难、由改到评的顺序, 分阶段进行指导训练。首先, 浅显内容:学会修改标点、错别字、病句;其次, 谋篇布局:如何做到以优美语句开头, 以完美语句结尾, 中间部分的段落条理是否清楚;再次, 看写什么:所写的内容是否切合题意, 所选的事例是否新颖典型, 中心是否明确;最后, 如何具体描写:是否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具体描写, 包括对各种修辞手法、名言警句等方面的运用。

2. 方法与指导。

(1) “领”, 就是教师参与评改, 由教师和学生依据《细则》和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共同评改学生作文, 可以选择一、两篇有“共性”问题的学生作文, 所选作文要典型, 然后制成投影片, 或者誊印出来, 让学生人手一份, 进行集体“面批”。 (2) “扶”, 就是老师在作文上标记号, 做必要的提示, 让学生自己修改。 (3) “放”, 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文章或同学互改互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还得注重“扶”与“放”的过度。我们知道, 要培养孩子评改作文的能力,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巩固提高。

让各小组把评改过的作文拿到班级进行交流, 教师做进一步深入的点评, 让学生对比评改的差距, 进一步巩固提高评改能力, 真正让学生能依据《细则》对作文进行详批细改、准确定级, 最终达到完全可以替代教师的批改。

六、信息反馈、成果展示

这是期中或期末阶段性的总结,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反复自改、互改、互评训练, 把平时评改过程中记录的点点滴滴, 或者具有典型问题的作文, 或者学生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上再次与教师、学生共同交流、欣赏, 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对学生下一步的评改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 并把推荐出来佳作或片段通过各种途径 (或张贴交流、或推荐到文学社刊、或投稿等) 展示, 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写作与评改的积极性。

七、学生受益、教师轻松

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 每次评改作文, 由于面对不同学生、不同文章, 学生有新鲜感, 不仅培养评改兴趣, 而且发现别人的长处, 促使进步;在批改作文时, 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 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体验, 促使心理走向成熟;作文水平相当差的学生, 也知道作文应该从哪几方面提高成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确实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章的鉴赏能力, 终身受益。教师彻底摆脱了批改学生作文的烦恼, 节省批改学生作文的时间, 教师只是作前指导者, 作后引导者。

我校是山区教育薄弱校, 通过两年的实践证明, 学生不仅学会自我评改作文, 而且写作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六年级毕业会考成绩已首次进入全县前列, 并且打破历年来最佳纪录。

摘要:教师批改文章辛苦而效果甚微, 习作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教师改变观念, 培养学生评改的兴趣, 把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 学生学会评作文,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学生终生受益, 教师也能摆脱批改学生作文的烦恼, 教得轻松, 我校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确实有效, 成果显著。

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篇5

七里汤中学曲文梅

托尔斯泰说:“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的、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作文是学生思维外现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书面形式。任何一篇作文,它的初稿无论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不仅仅要注重写,而且要注重改。以往小学生作文修改大多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隔岸观火,结果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呢?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自改。

一、训练学生自改能力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示例范改。即教师批教师改。教师先浏览学生作文,发现并归纳出几个与这次训练目标和作文基本要求不相符的共性问题,然后选择一两篇较典型的文章为“病例”,边总结边修改。修改时,讲清每一个问题“怎样改”、“为什么改”,修改后将“病文”与“范文”进行对照,让学生领悟修改程序及方法,即“三读三改”。一读改内容,看看文章是否离题,中心是否明确,详略安排是否妥当,哪些内容需要增删。二读改词句,放声逐字逐句地读,以有声的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指出错漏的字词或标点,改正拗口的词句,删除重复的词语,补充合理的内容。三读促提高,如朗读课文般复读,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完成了任务。读时可以自己读自己听,自己读别人听,请别人读自己听。第二步,点拨修改。即教师批学生改。首先,教师在通读学生作文时,紧扣训练重点,把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画出来,并以商量、提醒、指点、希望的口吻把出现的问题归纳成几点,作为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参照修改意见,逐条逐项地检查自己的作文,有针对性地删,添,调,换,断。第三步,互批互改。即同学批同学改。小学阶段,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他们往往能正确地分析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确切地分析自己的举止。因此,学生互批互改时,把基础好、基础差的学生搭配编组,鼓励基础差的学生敢于挑出别人作文中的毛病,还要鼓励学生对看法不统一的问题进行争论。

第四步,独立修改。即自己批自己改“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作文的最终目的,是在走上社会以后,能够随时根据社会需要独立写作。独立写作和独立修改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学生缺乏这种独立性,而仍然保留初学时的那种依赖性,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独立修改的能力。学生独立修改前,重温训练目标、修改程序及方法;修改时,按照作文训练目标检查不足,进行针对性修改;修改后,教师分享学生的修改,进行总结。

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要注意“四性”

1.针对性。作和改的要求统一。自改作文能力最终目标是要求把自己作文中的所有毛病修改好,但在培养过程中,应分项进行,不要把所有要求都在一次中进行,可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提出不同侧重的修改目标。当然,在重点之外,应全面考虑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考虑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既有重点,兼顾全篇,但在批阅评分时,只依据该次训练的修改要求,其他的问题允许存在,可以指出,但不作为自改评分标准。

2.层次性。小学生能力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注意三个过渡:从教师的示范改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修改,从教师指导下的修改过渡到互批互改,从修改别人的文章过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根据不同年级段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如指导低年级学生修改自己写的话时,重点宜放在“语言通顺”、“前后连贯”方面;指导中年级修改,重点宜放在“条理清楚”方面;指导高年级修改,宜以“中心明确”为重点。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运用风趣的语言讲述古今中外名人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当语病医生”,做“攻堡垒”游戏,看物改稿。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描写一种实物(动物,植物,景物)的作文很多,可是有的学生观察不到这种实物(如桃,草莓,蜡烛等),因而可以把学生带到具体场所,让学生用手摸,用鼻闻,用眼看,用嘴尝,然后再指导学生作文。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倍增,认识会加深,改文也会得心应手。

4.赏识性。教师在浏览学生作文自改情况后,对于那些在自改中改得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或经老师宣读,或让学生传阅,或请本人上台讲述修改感受,或编辑出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兴趣大增。另外,随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看前一时期修改的作文,学生一定会发现当初的修改存在有没发现的问题,会想出新的修改意见,于是学生在不断发现与反省中提高了作文自改能力,养成了自改习惯。

让学生作文评改当家作主 篇6

【关键词】作文评改 主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现代社会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社会交往的领域,经济上往来与联系,文化与思想的交流与撞击,不同观念意见的讨论与争辩,人际关系的调整与处理,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间的互访与谈判大大增多了。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越来越来密切。这样,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语言交际范围更加广泛,语言交际的运用和能力水平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使人们的社会交往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提高了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写作能力地发展。而写作能力的发展,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地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独挡一面地机会日益增多,对工作、生活进行总结,交流自己的经验、体会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人们进行写作,并不断进行修改,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验,情感。

2、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是与传统教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我们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吸收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为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进行的一场旨在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中国当前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要以世界现代化教育的历史进程为参照系,而且要与世界各国加强教育往来和联系,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成果。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应试教育”成为学校的主导思想。升学与就业的竞争,使考试成为莘莘学子前途和命运的主宰,学校教育走向了极端化。考试成为教与学的指挥棒,教育教学活动都把目标指向了学生的分数这个结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此时,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习惯于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语文教学也同遭厄运,形成了一种自守封闭式教学,僵化了学生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师喜好和意愿来进行作文,而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却是只看评语,不看内容;只完成任务,不提高认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作文兴趣和主动性,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势,毫无创新自主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

3、学生评改作文是作文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

首先,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它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它要求作文习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以及对生活的正确态度、认识,深刻的体验、感情,需要具备语文知识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想力,良好的记忆力。其次,作文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

写作是一种表达,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样会有表达的要求。同时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过程,情感活动会贯串作文过程的始终。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恕哀乐始终是作文的动力。另外,作文还需要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主要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其过程大体如下:首先要从记忆中调出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的材料,这既是一个活跃的想象和联想的过程,又是一个从表达目的出发,进行严格选择的过程。其次,就是对所选择的材料进行分析安排。再次,就是要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语言语,以就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

nlc202309020148

写作的这些自身特点说明,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学生也是最具有权利的作文评改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4、学生评改作文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作为教师教育活动中对象或客体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却是绝对的、长期的。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体,他们应该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自主地选择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特权,也是人的天性。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作文评改只能接受来自教师的意愿,按老师的意想做出评改,而学生本人的意图和意愿则很少去考虑。主体教育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人自己的感受和意志,这些感受和意志只能是自己的,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在作文评改中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作文评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学生评改作文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每个懂得写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说有一个青年文学爱好者想成为一个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寄给当时著名的一个作家给他修改指点。这位作家看后没有修改,而是让他重写再寄来。这样修改了二十多次,作家终于说可以投稿了。这位青年投稿后果然被采用。

对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的,“改”文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6、学生评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的这样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作文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写作,而作文评改就是写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清自己思想的一个过程。

二、要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也要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不仅看其内容,看其形式,还要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

一篇习作,中心一旦确定之后,就要看习作是不是围绕中心选材。评改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内容,内容立不住脚,形式上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这个问题既是形式问题,也是内容问题。表达中心确定之后,表达方式就要为中心服务,什么地方记叙,什么地方议论都要恰当。同时,中心确定之后,就要采用恰当的文体进行表达。

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主要看作文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是否恰当。

在学生的作文中,无论是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在作文的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材料安排的顺序,材料的详略,材料的内在关系与表达这种关系的语言形式上。

第四、语言文字方面,主要看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

在学生作文上,不少学生基础差,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等语言毛病比较普遍。

第五、在形式方面还有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

以上这五点是就作文评改的整体工作而言。至于每次具体的作文的评改,则要按照教材或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确定的重点,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一般要与作文训练的重点相一致。每次作文评改,内容要单一、重点要突出,以便使学生的注意力的指向比较集中,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三 、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讲得十分透彻。前面讲作文评改的内容得前3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基本都是“想”的问题,其实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主要也是“想”的问题。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显然是不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因为教师的影响是外因,而内因学生才是作文修改的根本。所以叶圣陶先生主张“作成文篇之后,要放在那里,反复看几遍,有不妥之处就自己改,就是改正不妥当的意思和不正确的语句。”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可以不看不管,还是要“多启发,多指点”。但动笔改的,应当是学生自己。

学生评文、改文的能力并不是说有就有,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

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就有不同的侧重点。这里所说“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并不仅指教师要提出要求。提出要求是必要的,惟其如此,学生才能把评和改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面。

nlc202309020148

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

对于每一次作文,都会有不同的文体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作文评改是以一定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的。让学生动手评改作文,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查。在评改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如让学生对说明文进行评改,应先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文的特点,弄清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学生明白这些后,对作文的评改就会有的放矢,做到胸中有数。

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

光有上述要求还不够,因为一般学生(特别是差生)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范文。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而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比较抽象的“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集体评改文章。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说来,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

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完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的是否恰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才算定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书写、行款格式等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

第五、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两个关键

作文评改,要把握好“评”和“改”这两个关键。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的不好,容易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评,就是对所评判的习作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论,可以说,作文的评判又是一个再作文的过程。评语要对作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评语要有针对性,主次要分明。

第六、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片段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改练习。这样,从片断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学生评改的作文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四、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

作文的评改,对习作者而言,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息反馈。通过反馈的信息,习作者可以对今后的作文进行有效的调控。这种作用首先反映在学生的情绪上,即通过作文评改,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更加充满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异常活跃的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心灵得以自由地沟通,情感得以充分交流。

1、创造条件,形成交往互动的作文学习评改氛围。

教师在组织学生评改作文时,要采取自评、互评、轮评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轮评,一个人的作文往往几个人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引起学生活跃的思考,甚至争论,从而形成良好的评改氛围。

2、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常识教育和成功教育。

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并且激励他们成功。激发学生成功,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鼓励的原则。从做法上,要让学生有发表的机会,让他产生成功的感受,往往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样,学生评改作文也要坚持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评改,并激励他们评改作文。 3、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在学生作文评改中,教师会遇到来自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这项工作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总之,作文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武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苏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2]邢永富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3]赵世金,《怎样让学生评改作文》《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8期

让学生唱主角评改作文 篇7

当然让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不是老师放任不管, 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评改作文达到不断自我提高。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作文评改符号, 让学生明白那些圈圈点点的意思, 现行的教材上没有专门的介绍了, 老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要求, 用量化评分表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评价。一篇作文在手, 究竟该从哪里入手评改, 如何评改好, 是学生初学评改作文时的一个难题。为避免学生根据印象打分, 也为了增加学生评改作文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教师将作文评改标准事先分项, 使评改作文有据可依是很必要的。因此我将作文评改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每部分再细分成若干小部分, 并将每部分标准量化, 使学生评改时有章可循。一般从如下三个方面评价作文:

1、常规方面60分 (书写规范3分、标点正确2分、语句通顺5分、用词恰当5分、选材恰当5分、内容充实5分、层次清晰5分、结构合理5分、中心明确10分、感情真实5分、字迹清楚5分, 格式正确、卷面整洁5分) ;

2、训练重点方面20分 (围绕中心选材10分、详略得当10分) ;

3、创新与特色方面20分 (形式有创新6分、表达有创意7分、立意有特色7分) 。

第三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基本步骤, 让学生在修改中掌握阅读技巧, 锤炼思维。

1、通读全文, 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划出文章的病句和错别字。

2、逐句逐段地对文章进行修改, 适当加上眉批。眉批写在作文的边框空白处, 不要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乱涂乱改。

3、复阅全文, 纵观整体, 写上总的评语并评定分数。

4、做好评改记录, 记下评改时发现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阅读的感受, 摘抄典型素材, 为下一次作文做好准备。

第四引导学生写眉批和总评, 其实评改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训练, 随手做些点评是习作的评改者与习作者之间进行文字交流的一种方式, 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些评点范例, 让他在鉴赏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技巧。如给作文结尾的批语可以写:

“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 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 耐人寻味。”

“以感受开头, 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 首尾连贯, 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 感染力极强。”

“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 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

“文章含蓄的结尾, 既点题, 又耐人寻味。”

“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 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 一气呵成。”

“文章以……为结尾, 言简意赅, 其味无穷。”

不管学生的作文结尾是否恰到好处, 但推荐阅读这些批语可以让学生明白, 达到批语样效果的结尾是很优秀的, 学生以后自己在作文时就会有意识地锤炼。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所教班级学生期末统考作文优秀率从以前平均28%提高到45%, 及格率从以前86%提高到100%, 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让作文评改促进学生心理优化 篇8

一、作文的评改应该成为老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渠道

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反映,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只要多留心学生的作文,就能从中看出他们的心理品质是否健全。作文的评改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应渗透心育,让作文评改成为学生心理优化的助推器。作文的评改是老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灵的交流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条件,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提供心灵交流的场所,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个体,作文评改正是这样一个心灵交流的场所。通过评改,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这就要求在评改时,既要看到学生表面现象,又要看到内在的本质;要看到学生的优点是什么,也要注意学生所缺的是什么,全面地、深入地去关心学生。

二、作文评改应该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自信

叶圣陶说:“评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同样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师,应深入地全面了解学生,想学生所想,给学生之所需,于细微处见真诚,多一分付出必有多一分收获。老师写批语要笔下留情,给学生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只要学生作文态度端正,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作文批语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而不仅仅指出成败得失。能让学生尝到作文的快乐,这是作文教学最大的成功。对于初学作文的小学生,他们迈出的任何一小步,都应该热情鼓励,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在写批语时,可以尝试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把自己对学生作文的喜与忧,对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告诉学生,这种心灵的对话,往往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比如“你的作文充满童趣,语言清新活泼,字迹又那么清秀,读来赏心悦目”“你的作文语言流畅,我为你的进步感到欣喜,如果你能把事例写得再具体细致些就更棒了”。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从而对作文满怀热情。“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后进生,老师应该多一份关爱,教育、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继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用我们的真情,在作文评改中给学生鼓励和自信,才能让作文评改真正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三、创新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在评改中陶冶情操,收获快乐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评改忽视学习心理、评价心理的研究,以教师为本位,一厢情愿地评判学生习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改得满纸通红,却是徒劳无益。于是,习作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变“替学生改习作”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把习作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让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让他们去亲身体验、欣赏、辨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对照自我,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习惯,变单一的教师批改为自改、互改、集体改等各种方法交互使用。让学生在改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修改中学习提高,养成大胆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在评改作文中培养能力,思考生活,陶冶情操,收获快乐。

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 篇9

一、激发兴趣, 让学生愿意改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愿意评改作文的兴趣。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修改、锤炼文章的故事, 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要反复修改, 能使文章日臻完美, 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换阅读作文或共同阅读几篇作文, 互提意见, 并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从思想内容、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诸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写出评语, 让大家去讨论。这样就会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 愿意主动积极地批改作文了。

二、教给方法, 让学生学会改作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至少需要三种意识。一是自觉意识。清朝诗论家袁枚在《遣兴》诗中写道:“爱好由来落笔难, 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 头未梳成不许看。”反映的就是作者写作时的自觉追求。显然, 这种自觉意识, 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保证。二是读者意识。作者要从自己写作时的微观体验中超脱出来, 依据通常的标准, 把文章当做别人的东西进行评价。以读者身份评价作文, 一般要过几关:首先是过内容关, 思考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能否更充实一些、更新颖一些;接着是过主题关, 思考自己当初的意图和文章体现的主题是否一致;另外还要过语感关, 把作文细心地念一遍, 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 听起来顺耳。三是修改意识。作文评改必须有两个回归:一方面, 不管是谁的评改最终都要回归作者的反思内化;另一方面, 作文评改一定要由评到改, 评价是基础, 修改是关键, 当然这种修改可以动笔完成, 也可以动脑完成。

三、精心组织, 让学生互批作文

学生相互评改, 是把教师从包办作文评改中解放出来的有效方式, 也最能体现合作探究的精神。为了弥补一个同学评改作文认识上的狭隘, 教师需要精心组织。

1. 教师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组合, 优、良、中、差搭配好, 然后按六人一组分为若干份。

2. 学生自由组合, 六人一小组, 选出小组长。组长将教师分发的六篇作文编号, 然后分发给每个组员。

3. 按照教师批改作文的要求, 学生批改作文, 写好眉批和总批。

每个组员看完一篇作文后, 按编号将所给分数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组员之间交换作文, 评完六篇后, 将分数交给小组长, 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拿不准的问题, 可以在组内商量、辩论, 也可以请老师参与解决。组长汇总分数, 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 取平均分, 然后再算出总得分。最后将分数写在作文上。

这样做便于发现共性问题, 便于选出质量较高的范文。

相互评改最需真诚的态度。面对同学的作文, 评改者应坦诚己见, 不虚夸, 不掩过;作为被评者, 首先应虚心听取意见, 在此基础上也完全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很多情况下, 意见不一时的争论探究, 更有益于双方认识的提高。

四、注重实效, 让学生合理评议

1. 组长从六篇作文中分别找出一篇

得分高和一篇得分低的,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要说得具体, 说清为什么给高分, 为什么给低分, 做到给分有据, 扣分有理。

2. 学生评议的方法可以灵活掌握, 自由实施。

例如, 可以将得分高的作文展示在黑板上, 或者利用多媒体作平台展示, 或者复印若干份分发给全部学生, 或者在课堂上表情朗读。得分低的作文的评议要注意照顾到作者的情绪, 要让作者既明白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 又使其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以促进他努力写作。对有创新意识的作文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对文章中的不足也要言之有理, 提出其改进意见。当然也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予适当指点, 正确引导。

3. 学生做笔记, 写后记。

在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学生的作文时, 要求学生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 为以后写此类文章积攒经验。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时, 既要看原文, 又要看批语, 改正错字、病句, 甚至重写, 然后对照别人作文的优点, 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 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

4. 学生复作, 这样每次作文都会有一个升华。

这种新方法的实施, 让学生感到修改再也不是老师的专利。教师再也不感到苦恼。学生来参与这个过程, 本身就是一次习作的思维和审美的过程。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将得到极大发挥,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参与生活, 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摘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激发兴趣, 让学生愿意改作文;教给方法, 让学生学会改作文;精心组织, 让学生互批作文;注重实效, 让学生合理评议。

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篇10

对这种低效能高耗费的作文教学和评改模式,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也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的体会也跟我相同,都认为教师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可是大家还要继续干下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无意义的作文教学评改之痛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老一辈的语文大家到当今的教育指导性文件都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很明确的方向,这无疑给语文教师的作文评改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应当让学生来成为作文评改的真正主体。

一、授之以渔——让教师成为作文评改的引导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对所有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师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容器”,而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所以要实现教师的课堂身份角色转变,从传统教师成为一个现代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摆脱过去的身份角色,成为学生作文评改的引路人,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阅读能力。

(一)教师示范,学生评阅有蓝本

要让学生来修改作文,即使制定了明确细致的标准、要求,但若没有教师的示范,高中学生一开始还是很难把握好批改的尺度,往往流于形式,所以示范评改是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第一步。在教学实验课上,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例如实物投影仪和摄像头,可以将教师评改作文全部过程实时的传达给学生。首先教师按照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份如何评改作文的范本,因为是模本,教师一定要认真、仔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要有微批、眉批、总批,要更正错别字,要注意修改文章中错误的标点符号,不仅要写出对学生本次作文的指导评语,还应有针对性从宏观角度对学生个人发展——人生价值观提出建议,并打出合适的分数。为了便于学生更实在的学习,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出几篇不同类型的(好、中、差)的作文,一起做示范批改,圈出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分析文章思想内容、谋篇布局,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方案。教师的示范评阅作文,将成为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技术性基本模板,长期坚持,无疑能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自主评阅作文的能力。

(二)明确标准,学生评阅有方向

作为普通高中生来说,本身的写作能力不强,欣赏阅读水平也不高,因此要学生对学生作文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往往很难,即使有也存在着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或者离开作文话题谈其他——评语跑题,打人情分,印象分。为了增加学生评改作文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制定量化操作表,让学生逐项打分,保持评改的公正性。

参考评分细则如下:

标题:有标题2分,标题有新意5分,无标题0分。

格式:标题位置正确,分段清晰,文章字数达到要求10分,不合要求酌情减分。

卷面:字迹工整美观,卷面整洁无涂改5分,如卷面看起来不舒服,得0分。

错别字: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圈好并在旁边改正。

病句:语句不通顺,出现病句,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挑出病句,标上记号,在旁批中给予纠正。

标点项: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评改时进行改正。

立意:主旨明确,没有跑题,立意有创新得15分,立意反动或跑题0分。

选材:内容围绕中心,符合生活实际,有典型性,有时代感得10分,其他酌情扣分。

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首尾照应得15分。

语言:符合文体,简练、通顺、准确、连贯、优美,有特别动人语句得15分。

通过给学生具体的评分细则,从而做到学生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具有实际操作可行性,也在另一个角度给学生提供了一篇如何写好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选好对象,作文评阅出真效

教师在给学生明确了如何评阅作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选“演员”了,谁能成为评阅作文的主角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有很好的了解,不能随意的把作文本一律发下去,到时候可能没有人承担任务,导致作文评阅无效。总体原则是:学期之初,教师主动批改,熟悉学生;学期之中,课代表和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帮助教师评改,进一步培养学生;后半学期,分组评阅,让每一个学生熟悉评改作文流程,选一个工作认真的学生为组长,共同评改。总而言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学会培养学生,让学生逐渐成为小先生,才能在解放自己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水平,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一类:作文优秀、积极性高的学生——小组长,领袖人物,指导本组同学,老师的最大帮手。

第二类:写作积极分子,兴趣爱好者——小组核心成员,评改作文的中心力量,班级作文提高的重要成员。

第三类:每个学生——自主评阅者,学会在交流合作中成长,作文教学评改中最终要实现提高的真正对象。

二、让学生成为评改作文的主人——让作者成为评卷者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结果证明,每个人都有许多潜在的智能,只是某些智能还暂时没有显示,以多元智能的观点看学生,每个学生都很有天赋。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所以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全面培养素质人才的要求。每个人天生具有语言能力,只要能充分发挥学生本身具有的语言智能,他们就能够从别人的作文中发现问题,找到作文写作的真谛。

(一)自批自改——自己当老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因此培养学生自己作好文应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在学生自评之前,教师可以先根据本次作文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评改的意见,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或自己的见解来修改作文,逐步提高自改文章质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教师布置的命题作文。第二种做法是学生自己写完作文之后,自己主动去修改评阅,“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一次次的推敲修改,最后达到完善作文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的平时习作或教师布置的小作文。评改完之后,学生可以将评阅情况通过表格形式汇报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总结。

(二)分组评改

新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交际中树立自信,敏捷应对。根据研究表明,4—6人的小组工作效率最高,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必须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首先,教师须进行摸底,大至了解班内各位学生的作文水平、性格爱好等,然后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组学生作文水平好中差搭配,每小组中务必有一倍水平较高者任组长,做好领导、协调组员及总体把握的工作。分好组之后,每次作文评改课,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坐到相应的位置上,以组长为中心,讨论开展评改工作。

(1)小组内互评,实行小组内的轮流循环评改,每个人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完3—4篇文章,然后写出评语交组长汇总,统一对各文评分。

(2)组与组之间互评,甲组和乙组相互评分,通过讨论商量,写出总批,不足处写出修改意见,打上分数,写上日期,并签上批改者姓名。在此基础上提名几组进行交流,让某组成员边读自己批改的作文,边读评语,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后加以评论,若对评改有异议可讲出理由,通过大家的评论来评定该组批改得是否准确恰当。

(3)作文评卷组对全班同学作文进行评定,各小组可以轮流评阅作文,待试卷评阅完毕后,各组组长对本次作文情况做一个反馈小结,然后教师可着手统计各档次作文情况,并记录下反馈信息记录,以便及时与学生交流。

(三)班级评改

在现代网络教学环境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学生将习作传到网络,通过博客、QQ空间或其他学习论坛,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对文章进行评阅,教师也可以在线点评,及时了解学生写作动态,适时的指点学生评阅作文。

三、作文评改创新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新课标》指出:“作文批改和讲评应讲求实效,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在这场创新作文评改实践中,教师只是主持人,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和演员。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摆脱了过去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死气沉沉,一言堂现象,广大学生才能积极投身于作文的评改中,并且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认真细致的评改过程中灵感四射,妙语连珠。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讲评的主角,以评促写,以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通过讲评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愉悦感。

(二)减轻教学负担,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语文教师的最大负担就是改作文,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评改作文极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时间更加充足,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这样学生早就对过去所写的作文没有了印象,因此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期待感,无法及时反馈作文信息。

学生互批作文教学,解决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付出多、耗时大、效率低、评改不及时的弊端,教师学生共同批改,发现的优缺点更多,面批的面更广。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写作个别指导,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较充分的时空可能,教学效果进步很快。

(三)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促进教学发展,在创新型作文评改的教学中,明显可以看出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课堂内的教育资源,广泛地聚集了师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激励。使传统教学的信息交流由单向、双向转化为多向,课堂的师生双边活动扩大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同时这又使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即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外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由单纯的分数评价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效果的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转换。使评价更加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客观性、民主性、广泛性、导向性和激励性。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可扬长避短、相辅相成。面临新形势,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自己逐渐转变角色身份。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潜能,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激情和潜能,那么我们的教学会更加好。课堂作文批改创新的天空才会灿烂纷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2).

[3]赵世金.怎样让学生评改作文[J].语文教学通讯,1995(8).

[4]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 篇11

写作上有句名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那么对于学生的作文而言,“改”文章的主体到底是谁呢?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里也明确要求: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这里所说的就是学生作文的“自改”,但自改不是独自改,而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老师主导下自己完成修改,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能不看不管,还是要多启发,多指点,但动笔改的,应当是学生自己。毋庸置疑,学生评改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语文老师的培养和训练。这样一来,改前指导就至关重要了,要让学生明确改什么,怎么改。首先就是要给学生制定评改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文面、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其次要指导学生评改的步骤,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改,一般来说,评改文章,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教师的评改要求即使是从局部提出来的,学生也要从全局出发来认识,而不要一改就扎进局部中去。局部问题改完之后,还应该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修改是否恰当。

当然,自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像两句诗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一定的语言习惯和思维定势,对自身错误缺乏敏感性而不容易发现。这样一来,互批互改就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了,关于“互批互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里也有明确要求: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学生互改这种评改方式可以采用同位对改、小组改,也可以抽签,抽到谁就改谁。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先交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可以采用“三遍批改法”:第一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别字、病句,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第二遍慢读,从头到尾就文章字、词、句、段这些方面的优缺点进行精批细改,大到立意新,结构巧,小到一个传神之字、一句形象之语。第三遍是粗看,既要检查批改情况,又要酝酿总批了,在总批时要求做到:抓住关键和重点,既要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又要看材料与中心是否一致,开头、结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等,评语要客观公正,用语要准确、严密、中肯。

值得强调的是,分组评改是一种常用且效果很好的形式,评改时每篇作文由组内成员轮流批阅一遍,并且要按要求填写事先设计好的评改记录表,表的内容包括作文题目、作者、评改日期、评改人、错别字、语病、主要优点、内容、语言、结构等分项得分栏以及综合得分。分组轮批结束后,把作文本连同“评改记录表”归还作者,作者阅后反思。教师最后对这次作文评改进行总体评价,得与失都可以总结,但教师要始终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赏识自己的学生,赏识他们的文章,让他们产生成功的感受。

让学生自改和互改作文,并参与写作成果的评价,既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很多重复无效的劳动,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比较、鉴赏等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文章,认识自己语言思维的个性特征,从而产生更高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所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本人强烈呼吁:让学生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能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吧!

让学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角 篇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而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则是衡量其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早就指出:“文章不能一作便佳, 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文章“入妙”须“频改”, 而只有习作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那么, 如何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提高自评自改习作的能力, 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呢?下面, 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评改方式, 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1. 改变习作评改模式。

在作文教学中, 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局面。”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 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 而学生却不去思考教师为何这样评改。教师也无从得知学生对自己作文评语的真实感受和看法。这就导致学生习作兴趣不高, 应付了事, 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参与到习作教学的过程中, 以此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习作的能力。

2. 激发学生评改动机, 培养评改意识。

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的大作家重视修改的小故事, 来调动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积极性。例如, 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王安石为写好“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时, 曾用过“到”、“过”、“满”等字, 但他都不满意, 经过反复推敲, 最后选定“绿”字的故事, 进而让学生明白大作家的文章尚且需要反复修改, 小学生的习作更应如此, 从而激发学生动手修改习作的兴趣, 培养评改的意识, 进而让学生乐于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明确修改要求, 指导修改方法

1. 明确修改习作的步骤。

学生初学修改习作, 总是不知从哪里入手。因此,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修改文章的步骤: (1) 从习作的主旨入手:对照习作要求, 判断习作的立意是否正确, 所选的材料是否恰当、有特色。 (2) 从布局谋篇入手:习作的结构是否合理, 层次是否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 构思是否巧妙。 (3) 从遣词造句入手: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圈出错别字, 找出意思表达不清的句子。

2. 教师“下水”做示范。

例如, 进行《第一场雪》的习作时, 大部分学生对雪景的描写不够具体。笔者便从中找出一个片断:“早上起来, 外面下雪了。雪越下越大, 真好看!下课了, 同学们在操场上高兴地玩雪, 雪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念完这段话后, 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写得不具体。有的学生提出:“下雪时怎么好看?”然后, 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下雪时的情景, 有的学生就说:“雪落在房顶上, 好像给房屋戴上了厚厚的棉帽子。”还有的学生说:“洁白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 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解答了这一问题后, 笔者接着让学生再次质疑:同学们是怎样高兴地玩雪的?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加以扩句。这样, 原本简单的一段话就被学生扩成了一百多字的一个段落。

3. 学会使用修改符号。

在给学生做示范修改时, 笔者运用了一些修改符号, 让学生也学着运用这些符号修改自己的文章。通过教师的示范评改, 学生就会进一步掌握修改方法, 从而乐于评改、善于评改。

三、自评自改, 提高鉴赏能力

1. 师生互动, 共同评改习作。

一篇习作完成后, 可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改, 也可由学生互改, 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批阅, 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再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讲评。这样, 既让每一个学生欣赏到他人的佳作, 又获得他人的建议, 有利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 真是一举两得。

2. 小组合作评改。

如, 每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一个同学读习作, 其余三人听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这样分工明确, 就可以使合作学习有效进行而不流于形式。

3. 习作展示, 提高自改积极性。

在习作讲评时, 笔者让学生挑选好的文章或段落, 让小作者自己上讲台在班上朗读。这样给予学生充分展示作品的机会, 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这时, 教师如能加以赞赏和肯定, 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进而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上一篇:理性人下一篇:陈设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