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024-07-25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共14篇)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篇1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信宜市大成双乐小学 阮梅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广大教师已经熟悉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当前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以下三点: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2、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转贴于 中国

3、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

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篇2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 首先就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的, 而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不是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而是平等的学习体, 共同的参与者。教师要摆脱教学权威与师道尊严的架子, 从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走下来, 成为与学生站在同一位置的知识的共同学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发表个人见解, 实现知识的多向互动。

(二) 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参与程度受到教学气氛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情况。教师把快乐带给学生, 学生就会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相反如果教师带给学生的是呆板和严肃, 只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无味, 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只能是在教师的压制下被动地参与学习, 这样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 不利于学生素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表现为对事物与活动积极的态度与情绪, 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动力, 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才能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并调动自身积极的因素积极动脑与思维, 以求达到一定的认知目的, 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身心愉悦之感, 才不会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 或畏于数学的抽象性而产生退缩心理。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一) 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 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展现教学内容。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以多种途径来传递信息,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 枯燥的教学氛围生动化, 单一的获取方式多样化,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 开展学生动手操作教学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 既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理解与掌握知识。如在学习立方体的表面展开时, 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正方体纸盒, 课上让学生将正方体展开形成平面,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展开后有许多形状, 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与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师操作相比, 让学生观看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思维能力。

三、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有效的教学不是看传授给学生了多少知识, 而是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自主进行学习与研究, 而这正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只有学会自主学习, 才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才能有创造性地学习与解决问题,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一) 学会阅读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功, 同样也是所有学科的一个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学生只有学会数学阅读, 能读懂、读通教材, 更多地获取有效的信息, 分清知识的主次, 才能弄清出题者的意思, 从而更好地解题。

(二) 学会讨论与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也是在不断地讨论与交流中达成一致见解的, 尤其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与抽象的定理, 进行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非常有必要。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在他人表述时认真倾听, 以便更好地发表个人见解。

(三) 学会总结

在学习中我们获取的更多的是感性材料, 是形象的感知, 而数学概念与定理是从大量的直观认识中总结与归纳出来的, 因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归纳与总结的机会, 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总结, 包括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等。并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与总结, 以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四、多元化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

“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自信是一种强烈的激励意识。学生对数学有强烈的自信心, 才能把这种意识带到学习中来, 转化为学习的热情与积极的行动, 并发挥自身的潜能, 参与到学习中来。那么学生数学自信心如何而来呢?评价, 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一段时间或当堂学习的反馈, 适当的评价会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评价, 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对与错的单纯判断;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以赏识教育为主,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屡屡失败, 这会使有着较强好胜心的初中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 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评价内容, 以鼓励学生扬起前进的风帆,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 形成学习的长久动力;要做到以激励为主, 批评为辅。批评要适时、适量、适度, 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又要让学生将批评作为奋进的动力。同时要坚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篇3

关键词:自主;联想;观察;体会;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97-0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

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

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

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

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

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尽早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篇4

第一,在孩子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家长的工作要跟上。俗语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很有道理的。我之所以对孩子的年龄偏小比较担心,就是因为某些生理素质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做作业的速度和听课的反应情况。如果孩子是不满六岁的家长,一定要做足准备――-孩子的学习能力得作为重点来培养。

第二,如果孩子初现问题,应及时与老师联系。是主动询问而不是等老师召见。与老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他反映课堂中你所不知道的情况,这是第一手资料。

第三,家长每天应及时与孩子沟通,

其实,这么小的孩子是很单纯的,只要家长耐心问,孩子肯定不知不觉中把每天在学校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的。切记:你应该俯下身子,与孩子平起平坐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端着家长的姿势),一旦谈话中发现问题的苗子,只能顺势导,不能责骂!否则两次过后,你可能就摸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一点能成功,比起找老师可能更有效。

第四,多用鼓励语言,少用责骂语气。鼓励的作用大大多于责骂!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篇5

————— 浅谈班级工作中的学生自主管理

未来的教育不再是传授书本知识的传统教育,而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完整人格和健康人生的教育,这是每位教师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

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风能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则必须依靠良好的管理。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主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管理是自主管理。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因此,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班主任的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含义。

所谓“学生的自主管理”是指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和前提是自主教育,教育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进入学校以后,他们的自主意识都很强烈。迫切希望老师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他们希望有独立的见解,急于摆脱大人的监护,什么都想自己干。”作为 1 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在这关键的时期,应顺着学生意识发展的规律,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使他们达到自主意识的高层次,倡导和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

二、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

首先,这种管理能创造一种亲切的、自由的、和谐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环境过于严肃、紧张或过于松散、零乱,学生的心境与情绪都会受到影响,接受教育的功能就会随之下降。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如以前课堂上学生经常违反纪律却屡教不改;卫生情况一团糟却熟视无睹;……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但通过我们的学生自主管理活动,让他们自己互相评价,择优奖励。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班级各种活动也更容易展开。

再次,自主管理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增长管理才干创造了许多时间的机会。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有进取心,不墨守成规,有较强的适应性,从而为祖国多做贡献。

此外,学生的自主管理体现出学生共有的精神风貌。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自主认识、自主组织、自主监督、自主调节、自主评价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总之,实施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由学校教育性质与学生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三、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 第一,我们应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委领导班子。并大胆放权给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发挥班委会、少先队的核心力量。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得改一改了:“动车跑的疾,全车都用力。”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班级的火车头,他们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车组,高速列车之所以时速达500公里以上,是因为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因此,我们经常组织班队干部进行培训学习,阐明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提出要求,即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班规。刚开始时班主任一定要协助班队干部,精心指导,实践中在恰当的时候放权给班队干部干。如:对一些量化考核,班队干部有权力对班集体的好人好事给予加分,给予表扬;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指正;树新风,扬正气;培养学生基本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第二,充分激发每个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参与欲望,爱护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自主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例如每个同学在做好教室、卫生责任区的值日及保洁之外,我们充分利用卫生监督员,要求他们进行互相监督,互相勉励,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够好的敢于揭发,敢于批评,让正气压倒邪气。

第三,帮助学生完成一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这种难题主 要集中在对一些待进生的引导和转化上。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迫切需要被认同,被赏识。因此,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予鼓励,使其得到集体的认同。

第四,学生自主管理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班主任要辅导学生自己综合意见,拟成一个完整的班规。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度。班规有关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考核细则,并把班级量化考核情况在学习园地栏公布。学生人人心服口服,个个心情舒畅,从而更加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形成人人追求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风气,确保自主管理的顺利运行。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篇6

即将面临中考的我们,学习二字让我们每时每刻都不敢忘记。

有这样一句话,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我认为,好的规划也同样是成功的一半,能否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就决定了自己是否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

九年级的晚修,作业都是把黑板写满了,每个科目的作业和三节课的时间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有质量的完成作业呢?最重要的还是上课要认真听讲,做起作业来才能有效率。

晚修是写英语作业,英语老师就给我们规划好的学习时间,规划好的时间,是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自己上课没听懂,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单词没有提前去记。在写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而然要比别人花的多。

当自己看到别人写完作业后,一脸轻松地在复习、预习、看书的时候,你会不会倍感压力,而不得不开始照葫芦画瓢的.着手自己的时间规划?想着我应该怎么来规划我自己。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每次做出重大决定时都要先规划,读书也是一样,不要让时间影响自己的情绪,更不要让时间拖累了自己。

学校已经帮我们规划好的时间,我们要规划的是在家里的时间,由早上从几点到几点花一个或半个小时读书,几点到几点把作业写完。一回到家就应该按作业的多少,来规划好自己要用来学习的时间和用来锻炼放松自我的时间,要做到劳逸结合,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就像老程说的那样,我们不是每一分钟都用来学习,但是学习的每一分钟都要有效率。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篇7

一、引导学生愿学、乐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更是一种学习态度,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愿学、乐学, 而愿学、乐学的原因是因为喜欢, 感到需要, 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望, 才能迸发出愿意学习数学的心理需求。要做到这些, 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首先,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它。

其次, 挖掘数学的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崇尚感, 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在学生的眼中, 让数学不再只是数字、符号、公式、规则、程序的简单组合, 正如数学特级教师张齐华所说:“让学生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高贵的精神和品格, 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分享数学前行足迹中的创造、超越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和人性。”

最后,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 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情景,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 教学《年、月、日》后,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可以设计作业超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 可以设计一个月的月历卡, 也可以设计一年的年历卡,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情做, 让优秀的学生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只知道“学什么”, 对“为什么学和怎样学”还比较模糊,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自主学习改变了这种情境, 它更强调尝试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时, 着重考虑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 在此基础上, 融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与实践、思考与理解, 并产生疑问,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如, 学习《圆的认识》时, 设计这样的导学问题: (1) 自己制作一个圆, 折一折你能发现什么? (2) 怎样画一个标准的圆? (3) 我的问题, 我的发现。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学习目标更明晰, 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的意识更强烈。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果是因为外力控制, 学生内心没有学习的渴望, 带着不情愿的因素, 那样的自学只能算作“被自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抓住这几个方面: (1) 让学生学会自学, 在自学过程中不要左顾右盼, 要融入学习材料中; (2) 训练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3) 让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 (4) 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训练, 在讨论前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思考空间, 教师要学会沉默, 营造一种思维场, 然后寻找机会激发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展示出来与同伴分享交流, 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方向,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准、效率高。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数学 篇8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较多学生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探究,并没有感觉到在被动学习新知识,而只是在合作解决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运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思维

我曾作过一次问卷调查:

问①:你在数学课上需要和同学商量和讨论吗?

②:你平时上数学课有没有这个机会?(调查人数458人)

数据:①需要 332人,占72.5%;可有可无 96人,占21%;不需要 30人,占6.5%;

②较多 126人,占据7.5%;不多 284人,占62% ;没有48人,占 10.5%。

调查结果发现当时学生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知识遗忘率很高。大部分学生渴望课堂内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合作学习,即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发现问题,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在小组研讨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通过同伴之间的互相启发和帮助可以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课堂中的合作按表现形式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交流层次,该层次最浅显,图个形式上的热闹。第二个层次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是一种以“学会”为目标的交流。第三个层次,则重在于思维的参与,以质疑、探究、创造力为特征,是理性交流的标志。教师一方面要通过精心组织,将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指导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另一方面要注意回授学习的结果,以强化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注意对各类学生的分化情况进行纵向观察,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行抽样调查等。

据问卷调查分析,经过教改实验,对数学学科的态度表示“喜爱”的人数由36.8%上升到90.2%。

三、充分挖掘教材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为什么都是利用也只有利用生活实际来解释。因此,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例如本人在教学“加减法中的简便计算”时的课堂实录是这样的:

1、创设情景:张老板是做甲鱼生意的,一天他带着269元钱去卖甲鱼。这天第一位顾客是位王叔叔,王叔叔带着650元钱,6张100元、2张5元和4张10元。第二位顾客是位刘阿姨,刘阿姨带着350元,3张100元的和1张50元的。

2、教学片断:

师问:王叔叔买的甲鱼应付105元,如果你是王叔叔应怎么付钱?

生答:1张100元的和1张5元的。

师问:要知道张老板现有多少钱应怎么列式?

生答:269+105。

师问:怎么算能很快知道结果?

生答:269+100+5。

师问:为什么还要加5?

生答:本应加105,现只加了100,所以还应加5。

师问:要知道王叔叔还有多少钱应怎么列式?

生答:650-105。

师问:怎么算能很快知道结果?

生答:650-100-5。

师问:为什么还要减5?

生答:本应减105,现只减了100,所以还应减5。

师问:刘阿姨买的甲鱼应付296元,如果你是刘阿姨应怎么付钱?

生答: 刘阿姨付出300元,找回4元。

师问:要知道张老板现有多少钱应怎么列式?

生答:374+296。

师问:怎么算能很快知道结果?

生答:374+300-4。

师问:为什么还要减4?

生答:本只要加296,现已加了300,所以应减4。

师问:要知道刘阿姨还剩多少钱应怎么列式?

生答:650-296。

师问:怎么算能很快知道结果?

生答:650-300+4。

师问:为什么还要加4?

生答:本来只要减296,现已减了300,所以应加4。

师问:通过以上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少加几应再加几,多加几应再减几,少减几应再减几,多减几应再加几……

又比如在银行存款时选择怎样的方式对自己最为有利;外出购物,哪家商店的价格更便宜;家庭中每月收入支出情况的比较,等等。为此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四、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它体现在学习方式上应该是多样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些数学知识、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抽象难懂。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必须借助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启发思维,明白思路,从而形成知识概念。

事实证明:对于某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归纳,是十分有效的办法。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总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去接受知识。例如在教“圆周率”时,由于圆周率是一个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计算他们的比值。这样做无疑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程度,但有一定的局限和误差。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运用“几何画板”软件中的计算功能让学生进行操作,不但可以提高精确度,而且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圆周长、直径、圆周率之间的关系直观地揭示出来,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展开,能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总之,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人们面临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学会学习数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学会宽容 篇9

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它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一位哲学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

如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父母手心的宠儿,在家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对他们的要求百呼百应,无形中养成了他们自私自利的坏习惯,这也是当今小学生存在的通病。在学校里,学生为了一件东西、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互不相让,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也是令老师非常头疼的事情。如何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互帮,已经是课堂教学中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每位学生如果把自己当成班集体的主人,时时处处以班集体利益为重,方会形成团结友爱的良好班风,具有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人具有主人翁精神。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互相宽容和谅解;其次,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同学相处,由于个性、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不一样,矛盾纷争在所难免。矛盾产生,即便错在对方,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当时的情势,而不应以自己的个性强加于人。再有,学会检省自己,看看自己哪些行为触犯了对方,然后主动承认错误消除隔阂。总之,同学之间相互宽容,才能增进团结,促进班集体建设,美化教育环境。宽容别人一次,自己的精神就得到一次升华;而被别人宽容一次,自己的灵魂就得到一次洗涤。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宽容?

一、首先,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最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宽容。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当家长知道孩子做错事情后,首先要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让他们自己清楚在错事上,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建议孩子以后再碰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解决。比如,我们首先不欺负人,尤其不能欺负比自己弱的人。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可以躲过,也可以和他面对面讲理。告诉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学会原谅别人错误或者过失。懂得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必要时,让孩子体验一下不原谅别人的害处:因为总是与人斤斤计较,毫不容人,小朋友们就会害怕或不喜欢与你做朋友。不会原谅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其次,在家庭中,如果孩子违反了家庭中的规则,家长也不能一味的发怒、生气,甚至打骂孩子,而是应该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聊一聊,让他们自己说出不对的地方,让他们心服口服的进行改正。在这样宽容、友爱的家庭氛围中,相信没有一个孩子学不会宽容。

二、其次,教师对孩子也要学会宽容,并且教他们学会宽容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要让孩子学会宽容,教师也要学会宽容,尤其是学会宽容那些做错事的孩子。现在的孩子,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家庭的过度保护和过分溺爱,使得他们只懂得“被爱”而内心显示出过多的自私与狭隘。我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当班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前总是习惯说:“不是的,是……”“我只是……”“是他……,我才……”等等的话。他们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见到的也只是对方身上的短处,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得理不饶人,相互之间更多的是批评与遣责,相互之间必然产生一种排斥与漠视。所以我们让每个孩子学会生存,学会感受幸福,除了要享受被呵护与关爱,就是要学会宽容。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机会促使自己重新审视生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在欣赏他人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一种“完美体验”。

1、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宽容教育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课堂中渗透宽容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侯,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有些学生只要我们老师拉一拉,就能成为好学生。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能毁了一个人,甚至酿成更为悲惨的结果。

这样做,能预防学生错上加错,经常给他们敲响思想的警钟,有利于他们宽容心态的培养。

2、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他们的宽容气度

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主题性,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独特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三、最后,要教孩子学会善待他人,在心灵深处学会宽容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回声是什么回事。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笨蛋!”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笨蛋”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气冲冲地回家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那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应该这样,”他的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对你好;如果我们自己粗鲁,是绝不会得到人家友善相待的。”

这位聪明的母亲恰到好处地教会了孩子怎样待人。诚然,“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宽容是一种美德,在生活中,即使别人错了,无礼了,你若能容忍他人,宽容他人,同样能获得信任和支持,同样能得到别人的友善相待。在教孩子善待他人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想法,学会心中有他人,宽容他人。父母应该教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让,多一份关心,这样别人也会遇事宽容自己,体谅自己,为自己着想。事实上,只要孩子学会了宽容,他就会赢得朋友,就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篇10

生物教师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比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一是要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二是因材施教,注重指导;三是强调移情,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渗透的方式,迁移到学生身上,使之产生共鸣;四是积极评价,充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创设一个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收集、组织、处理资料,并从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学生自己来展示成果,最后由学生自我评价。从而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生物。这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更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1、实践性(学习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问题)

由于学生通过自主搜寻资料,探索、研究增强了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开始体验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并且感悟到应该如何发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不断地引起理解、认知、发现和表现的欲望,真正实现了课堂重心的转移,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地探究、建构知识。

2、开放性(师生互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角色,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每组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展示各组的成果。最后也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协作意识,又让他们享受到了课堂中的快乐。学习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削弱学科学习的要求,而是深化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

3、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开始体会到如何根据需要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对自己所不熟悉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自己探索或互相交流去领会和掌握,并真正成为改进自己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篇11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知情。

初中政治课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篇12

一、动手动脑实践, 增强政治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数是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或者是教师在上面讲课, 学生在下面听课, 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政治课堂尤其如此, 因为其理论性的东西很多, 又要让学生掌握得牢靠,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叫学生死记硬背, 以此来应付考试。而一旦要在实践中运用, 学生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活当中去。

针对这样的情况, 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能主动学习政治, 我在教学中对于某些结构清晰、内容不是很复杂的问题, 大胆地放手, 让学生自己准备, 体验一下做老师的感觉, 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解所掌握的知识。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 首先学生为了有很好的表现, 会去搜集各种信息知识, 无形中就掌握了知识的要领。在讲述的过程中, 面对同学们的目光, 又会锻炼他们的自信心, 增强表达的勇气。在课程最后的时间里, 我会对学生的表现和所讲解的内容做评价和补充, 如此一来, 会让学生对本次课堂内容印象深刻, 知识在无形中会得到巩固。

除了自主演讲, 我还尝试了其他形式的情境创设, 激励学生参与。例如在学习“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时, 我就让学生们自己当导演, 写一个小剧本, 然后安排同学进行表演。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在心里有了一个很好的判断。

二、发挥情境教学优势,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就是让学生置身于课本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让学生在视觉和心理上营造一种主观情境, 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寓教于乐的知识掌握, 由此开发学生的智力, 发展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目前的学习方式, 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 并且要学会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方式。为了使学生的独立性不断地上升,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需要教师能够加以引导, 在情境教学中帮助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初中政治的学习过程中, 会引用很多的案例进行分析, 以此来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一般近期发生的案例, 或者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 最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并且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 优化探究式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时, 首先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描写的案例, 然后借机问学生:“潘某从违反纪律发展到一般违法行为, 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接着我又结合有关情境设置问题:“如果有人约你在上课时间去看录像, 你去吗?”“如果有一个人送‘摇头丸’让你尝尝, 你会不会因为新奇去尝一尝呢?”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学生的正确答复, 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小建让我帮他打架怎么办?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是帮还是不帮?”让学生探究、思考自己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办。这样的情境下, 学生“身临其境, 亲身感受”, 懂得青少年之所以犯罪往往是从交上不良朋友、经常旷课开始的, 认识到要预防违法犯罪, 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三、模拟生活场景,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生心理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由苦学变乐学。在教学中, 我经常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条件、机遇和氛围。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感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鲜活的, 道理是真切的、有说服力的, 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让学生“异想天开”。这样, 学生在兴趣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 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我让学生模拟不同消费心理指导下的超市购物情景, 从语言到表情、神态, 学生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超市中购买商品, 然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打开了学生思考的大门, 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提高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篇13

郧西县土门镇茅坪中学闻义坤陈朝香

1、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氛围,激发“情感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明珠和谐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来引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资源”,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充分提高课堂效益。

例如:我在教《司马光》一课时候,让学生自主讨论:司马光为什么砸水缸?还有别的办法吗?让学生讨论。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马上沸腾起来了。有好多答案方法能救小朋友,但是都会拖延就小朋友的时间。最后经过大家讨论我们的办法都不行,没有司马光的办法好,这个办法能第一时间就出小朋友。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共同参入学习,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2、利用差异资源,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展示语文课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我们教师就应该承认差异,把差异看作是一种可以利用地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特长 的发展。一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弹性的教学计划。这样分层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能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入学习,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发挥。也提高了我们课堂效益。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特殊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只有采取不同的特殊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捕捉预设之外信息资源,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你在教学准备中预设之外的信息。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资源,并有效地选取、组织、运用这些信息资源,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是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动态的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课堂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引发课堂讨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

例如:我在教学《爸爸和书》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一位平时胆子特别小的同学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我便请他说说自己的见解。他回答:“我觉得作者父亲给我买的书很便宜”。他的回答显然不对,但我却从中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信息,便用鼓励的目光示意她继续说下去。他非常兴奋地说:我家开服装店,每逢换季节时候门前总是堆着一堆打折的衣服,很便宜。文中讲到“旧书店”、“一堆”这些词语让我想到了书很便宜。我对他的大胆发言及时加以肯定,并抓住时机让同学围绕“便宜”与“珍贵”展开讨论:“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是怎样读给我听的?为什么说这本书比任何书都贵?课堂气氛马上又活跃了。大家积极参入讨论,通过讨论、交流,一致认为:爸爸省吃俭用买的一百多本书让全家人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从中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深切的关怀与期望,激发了子女热爱学习的情感。这堂课中学生反馈的信息成了教学中预设之外的资源,并以此为突破口,从而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有效引导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达到了有效地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14

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 刘 皓

[摘要] 本文论述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形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服务 自主

习惯

方法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二十一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科技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能力,探索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路子,更成为教学研究的首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更能证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会自能读书的本领,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契机,促进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生为学主人,教为学服务。

小树小的时候,常常需要人们的扶持,但其生长的过程却主要靠自己,没有人能代替它去生长。“外因的力量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地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成为人们口中念念的标语。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学到各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二、读说议演画,生在乐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在浓厚的兴趣中才能产生乐趣。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活动往往和兴趣密切相关,电影、录象、VCD、DVD、多媒体课件,可谓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可为学生提供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努力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读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 1 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问题,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获得读书的本领--“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重讲轻读方法。.说说——存乎于心,在乎语言。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月亮湾》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月亮湾村前的景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都能围绕着“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的顺序有条理的说出月亮湾的美丽景色。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演演——身临其境,物我两忘。

当一个小演员,是每个儿童的心愿。孩子都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小河与青草》这一课,通过小河与青草的对话,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草”和“小河”,表演他们对话的经过。比一比,谁能把小草对小河的感激之情和谦虚谨慎的美好品德的动作和语言表达地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小草对小河的感激之情和与小河同样具有的谦虚的美好品德。.议议——伶牙俐齿,闪烁智慧。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三袋麦子》一文,我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问题——“小猪、小牛、小猴是怎样处理自己的那袋麦子的?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为什么?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畅所语言……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场面,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参与唇枪舌战,气氛十分活跃。.画画——熟读成诵,化文为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教学《雨点》一文。学生需要消化、巩固、积累所学的知识,就需要熟读成诵,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中蕴藏着的美。我在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散步”、“奔跑”、“跳跃”等词语来补充我黑板上的画面。让学生尝试以画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文中的内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

三、方法是引领,能力为开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尤为重要。如《秋姑娘的信》一文,2—5段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信的内容,结构相似,语言表达形式也完全一样:秋姑娘写信给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二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五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的指导、点拔。这样,就是实现“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四、实践是基础,习惯靠养成。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的课堂,绝非一堂课所能实现的。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让学生从传统那种“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读走向开放型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们有充分的实践空间,广泛地接触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课堂走向课 2 外,从校园走向校外,或到效外游玩,或上树林原野采集本,或参观工厂,或学雷锋做好事。也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立图书角,推荐好书让学生阅读,教给阅读方法,开展读书竞赛,兴趣小组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学会表达,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出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重复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从生理机制方面说,它是一种后天获得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中确立起来。小学生不良习惯表现在写字不注意笔顺、没有正确的姿势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有极大可塑性的特点,及早着手,经常训练、严格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上一篇:玻璃家族的聚会.doc下一篇:银行自荐信风险控制